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土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国土规划;空间经济;分析
想要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就必须以全国国土规划为主体结构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经济发展策略,加强对国内市场一体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其充分满足全国国土规划的发展需要,为全国国土规划设计提供更多准确、真实的市场信息资料,促使全国国土规划工作的顺利发展,真正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与有效价值。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体制从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更应该高度重视全国国土规划工作,从而促进我国各区域内经济的协调统一发展。以下,就对全国国土规划与空间经济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重点分析了全国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并得出一些自身的看法。
1 全国国土规划的重要意义
就当前的经济建设发展现状来看,国内市场将会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最强劲的推动力。相关人员通过结合我国当前国预估出,直到2020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市场对于工业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势必会形成一个完整性的经济聚集区。如今,我国已经真正意识到这一问题重要性,并逐渐由以往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向着空间结构形式而转型,经济聚集区在社会主义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并对我国城市的分布格局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以此来促进国家、城市、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2 全国国土规划的目标
2.1 空间效率与空间公平
可以说,在全国国土规划工作中,规划人员应当将公平与效率这一理念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这也是我国长期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当前十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想要更好的对全国国土空间进行更好的规划,就必须切实考虑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只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实现全国国土的规划目的。
2.2 空间一体化
所谓的空间一体化主要是一种市场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其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并内有对的国土空间中的市场内部进行明确的定义,市场中所有的商品都可以自由流通。这就从很大的程度上,对市场内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与此同时,如果市场经济一体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那么,市场对于资源配置所发挥的影响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可以有效增强自身的竞争嫩管理,从而不断扩大经济建设规模。目前,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中,已经广泛利用这种空间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不仅有效的带动了区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费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若是没有空间一体化,就很难真正实现全国国土规划中效率与公平的任务目标。
3 全国国土规划目标的实现途径
本部分提出实现全国国土规划效率、公平和一体化三个目标的途径,其中邻近市场能够实现空间效率,邻近人口能够实现空间公平,联系全国能够实现空间一体化。
3.1 邻近全国市场是实现空间效率的途径
某个新经济地理研究学者曾经提出,邻近的全国市场对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并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后得出。当邻市场的占有比例越大,将会有效加快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运行效率。与此同时,邻近市场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就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交通费用,从而保证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经济利润。并且,当邻近市场越来越密集,各种经济活动也会变的越来越频繁,从而促进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2 邻近人口是实现空间公平的途径
通常情况下,当临近全国人口越多时,对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就越有利。而若是邻近群国人口较少时,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对人口数量进行一定的限制,这就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将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很难实现空间公平的发展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邻近人口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与影响。
3.3 联系全国是实现空间一体化的途径
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全国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将要素流动成本的最小化作为最佳区域发展的判别标准,利用点一轴系统理论论证了我国“T”字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空间发展战略。
4 空间经济分析方法
空间经济分析旨在利用各种空间统计方法确定经济体在国土空间上的精细结构特征和状态特征、时空演化规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与国土空间的相互影响。这里结构特征包括中心性、密集性、状态特征包括经济体的空间聚集性、空间均衡性等,对它们的描述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计量指标。空间经济分析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分析工具。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技术路线方案要求“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通过国土空间经济分析,选择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这是国土空间开发战略选择的主要目的。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空间经济分析方法,它们分别是球面空间统计、网络邻近性分析、网络空间统计、网络聚类分析和空间差异识别。这些方法能够确定经济体在网络空间(通过交通网相连)和球面空间上的各种整体特征和状态。经济体在网络空间中被作为由若干城市及其之间最短路径构成的城市经济网络,经济体在球面空间中被作为由若干城市及其之间大圆弧距离构成的城市经济体系。①球面空间统计用来确定城市经济体系的中位(城市)和展布范围。②网络邻近性分析用来确定城市经济网络的中位和展布范围,其中中位是到城市经济网络所有节点城市加权距离最小的节点(城市),展布范围由每个城市到所有其它城市的加权距离确定。③网络空间统计用来确定城市经济网络的轴线,其中轴线上的城市到城市经济网络所有其它节点城市加权距离最小。④网络聚类分析用来确定城市经济网络中具有相同展布范围的经济聚集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国土空间是市场的载体,是最宝贵的公共资源。全国市场一体化要求要素在国土空间上自由流动,贸易在国土空间上自由进行,这样国内市场才能发挥规模经济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全国经济高效和公平的发展。参考文献
[1].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J].求是,2012,2.
科学化水平大幅提高。这对于我做出科学依据和判断很重要,首先。规划已经不是拍脑袋”规划如果没有科学的依据,那么做出来的东西,就不会令人信服。国土规划信息化建设等几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现代化的城市管理必须要有这样的手段,没有这样的手段肯定不行,光靠两只眼睛肯定是看不透的有了这样的手段,宏观把握能力就会更强。
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有比较才有说服力。与过去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刚才汇报中提到10多个专项规划,其次。水平都很高,这对指导城市建设至关重要。规划编制水平在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也在提高,这是很大的进步,值得肯定。同时,土地资产经营工作也不错,土地储备的路子拓宽了虽然目前难度也很大,但经营城市是有效益的大家要有信心。
全局工作状态很好。来到规划局,第三。从大家的着装、表情,包括汇报的语气、自信心,看了之后觉得精神状态很好。也走过几个部门,一比较还是有差别。队伍素质不一样、精神状态不一样,领导班子结构也很好。昨天市委常委会提出,要改善环境,下大力度、出硬措施,让武的投资环境有明显的改观。包括百姓的生活环境、市民办事的环境都要有明显改观。想改善环境既要下措施,要重拳出击,也要有导向引导和正面典型的引导,市国土规划局就可以树一些典型。
认为市长有两个“口袋”一是财政,从当前形势看。二是土地。觉得你这个“口袋”运作得很好,比较踏实。当然我还要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高土地经营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成本的增加,付款方式的不同,效益、价值就不同,要在这方面再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土地资产的价值显现问题。肯定要在这方面进行突破。
城市的工作效率又会大为提高。以上是基本感觉。想每个市直部门都这样的话。
有几个想法跟大家交流:听大家介绍了这么多。
第一决定因素就是规划水平。城市是否有魅力、规划是否合理、百姓生活是否幸福、对外界是否有吸引力,一是进一步提高对规划的认识。城市发展的水平、品质与品位。规划是前提。规划没做好,就无法建设好;规划没做好,城市就无法管理好。城市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规划,规划就是法律依据,有法可依,依法管理的手段。这一点体现了规划局的重要性。规划的指导下,发展到这样的水平,这是很大的进步,要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城市自然条件和风貌、独特的山水资源,走过很多地方。包括地形地貌都很有优势;历史沉淀也非常多;再加上国家确定的区位优势(中心城市、枢纽城市)这些都要求我必须拿出最高水平的规划,才能够把这个城市的优势彰显出来。对我来说,有自然风貌、独特的优势、人文资源、中心城市的定位、交通枢纽的地位,都要求我提高规划水平。
要体现科学性、经济性、城市性和艺术性。认为,二是城市规划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体现科学性。规划要做好,首先要体现科学性。第二要体现经济性。城市规划要用经济概念去算,让每一个规划产生经济效益,怎样让它经济效益体现出来,有很多指标需要测算。投资效益在哪?城市价值体现在哪?最后经济产出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规划局就相当于企业的总经济师,规划要体现它经济性。第三要体现城市性。城市就是一个高度聚集的社会,人们舒适度、幸福度、各种交通条件、民生保障条件,这些城市的指标怎么去体现,应当进行考虑。第四是艺术效果。尽管很多人说,建筑是一个有遗憾的行业,任何一个作品都可能有遗憾,但我认为这是为没做好找理由。很多建筑艺术品是越放越好看,从来没感觉到遗憾,越看价值越高,越看越漂亮。所以,首先是要提高鉴赏力。对于市来说,建设当中,不是多一栋建筑少一栋建筑的问题,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要追求整体城市的艺术效果、每一栋建筑的艺术品位。有人说,一步一景”就是要每个东西都很漂亮,才能让你停留、让你品位。德国感觉他做得很好,很简单的一个东西,就能看到这个工匠水平、管理水平和思想品位。城市迟早要按照这个标准来,现在新时代、新阶段,要有新的要求。
规划了绿楔,三是增强规划刚性。规划要有刚性。总体规划中。人家给了一个大奖,因为认为规划得有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率,认为你想的长远,但这个东西一定要有刚性,绿楔规划一定要严格落实。尽管当时可能有难度,遇到大项目不好办,但我能够刚性还是一定要刚性,一定要去说服别人,加强宣传。要刚性规划、刚性管理、刚性指导。同时规划好的这些东西,一定要项目化、主体化。条件不允许时,先设计好,放在那里,再逐步推出。要以项目为落实的抓手,找到好的实施主体,自己实施好还是请别的市场主体好,都可以,不要局限于某一个主体。城市目标就是建设与发展,实现了这个目标,谁干都可以。这方面我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让大家都心服口服。自身的规划能不能让大家感觉这是一个体现城市品质、有艺术效果和价值的东西,规划要刚性管理。这对我提出的要求就更高了规划师首先是宏观上的战略大师,才可能把城市微观的东西规划好。首先你要到天上看,才能到陆地上画图,宏观头脑要非常清楚,微观上才能画的明白。所以,规划师,首先要考虑宏观思维能力高不高,能够站得高的人才能够成为好的规划人员。比如说连通工程,这是创造城市财富的工程,改变城市品质的工程,认为这是不起的工程,难度很大,要有大气魄,宏观思维清楚的人才能想清楚。这样一下子就体现了价值,几大工程一建设,城市品位马上就提升了这是人的思想创造的奇迹.
此我想强调一下。看菜吃饭、量入为出,有一个问题。对不对呢?过日子是对的但做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就不能这样做,而是先想这个城市怎么发展,再去找钱,再看什么时候来做,这个城市才有希望。如果只是量入为出,修一条再说,但修了就改变不了主张城市规划不要先说这个地方难度有多大,如果这样的话,做出来就是将就的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城市建设出现。如果你站的高、看的远,先规划出最美好的东西,再来考虑有多少难度,需要多少钱,怎么去克服这些困难,觉得这个城市就会变美。连通的拆迁很难,都是钉子户,多难拆,现在不是照样完成了这是因为城市宏伟目标统一了思想。如果你目标不宏伟,做思想工作就不好做。当你目标宏伟,这个目标引领了大家,想到这个城市今后会更漂亮,大家就会觉得做点牺牲也值得。规划是要有宏观头脑,这是最重要的
“上层驱动”与“底层基础”
空间经济学研究资源在空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根据空间经济学原理,经济空间分布驱动机制有3个,一是聚集经济;二是地理禀赋;三是随机过程。空间经济学的核心主线是集聚。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确保生态弹性和可持续的前提下,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及环境标准下,某一区域的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支撑能力。因此,从概念内涵及主要研究内容上,两者的逻辑起点不同,前者强调的是经济“向心力”和资源市场化配置,后者则更注重区域本底对人口和经济社会的支撑。因此,二者对于国土规划所起的作用可概括为“一上”、“一下”,空间经济学是上层驱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底层基础。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中提出了“密度、距离、分割”是经济地理16的三个基本特征。这一分析框架吸收了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新贸易理论等最新成果。强调市场是重塑经济地位的“无形之手”。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我国而言,更要考虑政府“有形之手”,因为我国基本国情是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是重塑我国经济地理必须要考虑的重要特征,也就是说,不仅要符合经济规律,更要符合自然规律,经济聚集不是无限的、任意的。最大制约条件是不能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度,对一些生态脆弱和敏感地区要限制和禁止大规模的经济开发。
从实际来看也是如此,仅关注空间经济学而忽视资源环境承载力,其危害是巨大的。比如空间经济学是忽视地质风险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错误地引导人们的经济资源配置布局,甚至形成经济带与地震带的高度重合。在同等条件下,经济带越是与地震带重合,由地震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就越大,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青海南部重镇结古镇,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首府。“结古”在藏语中是“货物集散地”的意思,它也成了长江流域中第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因此,我们对灾区产业布局进行了反思,改变过去忽视地质因素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做法,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后重建规划中,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这个评价基础,回答了是原地重建还是异地重建,边界在哪里,范围多大等问题,明确了重点城镇和重大工程避让断裂带、避开山体滑坡区、行洪河道等危险地带多大距离,提出重建后区域国土开发强度和产业布局、发展方向等建议。
因此,在全国国土规划编制和实施中,除了充分遵循经济地理规律引导国土开发之外,还需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制度,依此建立空间准入制度以及重要资源的配额管理制度,通过空间激励、约束和管制,促进国土合理开发保护。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建筑方案;建筑设计;方案审查
早期的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局限在小尺度范围内,随着城市的演进及国家制度的进一步确立,国土空间环境、人文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大城市空间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为保持空间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和战略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国土空间资源规划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战略,开展协调部署和战略式的管理。
1国土空间规划概述
1998年国务院改革机构,设置国土规划的专门职能部门,2009年,我国又启动了福建、重庆中部地区以及其他多个省份的国土规划编制工作。在此之后,2017年,我国正式颁布《全国国土规划纲要》,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打开了崭新的局面。总的来说,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有土地空间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以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建设,对完善规划体系、形成规划合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国土空间规划强调对领土领空领海的全面管辖和规划,既是对自然要素的规划,又是对人文要素的规划,作为社会空间发展的物质条件,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国土空间规划形成的过程是指向未来的,是面对全体国民整体的,因此其规划的执行具有强制性,必须在统一用地分类标准、统一调查、统一评价的基础之上,形成具体的规划纲要。
2建筑方案审查现存问题
2.1违反建筑设计规划的要求
建筑设计方案审查主要是对强制性、条件性及建议性的设计内容开展审查。但是,部分建筑方案不符合强制性规定,例如与地质条件不相符,容积率、绿化设计、日照、采光要求不达标等。建筑设计也需要符合地方性的法规和国家的相关管理框架。建筑院呈现的效果图,往往只注重建筑主要立面的呈现,缺少对建筑次要立面的呈现,如果审查不够全面彻底,就会丢失细节,影响审查的精准程度,形成“阴阳脸”的情况。
2.2建筑设计缺乏内涵
在进行建筑设计图纸设计时,根据建筑项目的内部情况、外部情况,通过审查的方法了解图纸设计的实现度。在未能真正投入之前,设计图纸只能是一种预期,因此需要对建筑设计效果的整体方案内容进行核查。目前,很多地区审查上报的建筑设计方案的过程不够民主,不够科学,涉及的建筑设计内容比较简单,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也影响了审查的规划和落实。
2.3建筑设计方案存在漏洞
当前法律框架制度不够完善、实际操作流程存在缺陷,现有的相关规章、框架、制度,对这些漏洞的修补作用还比较有限,因此影响了建筑设计审查工作的推进。部分建筑设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将规划审查员当成设计的“校对员”,缺乏自纠自查的能力,忽视设计当中的一些指标或者瞒报指标,存在侥幸心理,影响了方案的实际效力。部分审查部门人员流动性较高,有经验的审查人员较少,对于一些隐蔽性强的漏洞无法识别,也会影响综合审查的效果。
3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下的建筑方案审查对策
3.1完善审查工作管理机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处
(1)设计部门应以相关法律为基础进行框架的构建,开展有效的设计审查工作,在现有的工作框架之内,调整工作的流程,完善审查工作,此外,设计单位在内部也要强化监督机制的建设,促进审查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2)不断完善审查机制,使总体规划布局与用地类型、建筑物功能性质、经济发展等相适应,避免审查不够彻底而造成不公平的现象,损害合法权益者或扰乱市场的运行。例如,某地区在审查的过程中过于疏漏,造成用地性质改变,将原有的工业用地用作公寓住宅性项目,这种违规操作诱发的风险极大。针对此现象应进行清查,严肃处理审查不到位现象,对已经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公示,上传到综合信息平台当中,起到警示效果。(3)审查机制的完善,还要注重国土空间、公共空间的布局和配套措施的落地,例如建筑退缩和间距,应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的相关要求;项目基础地区的规划条件和选址意见需要统一呈报,空间和景观设计的规划必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整个规划的上传要满通组织的相关要求,完善约束机制,加强审查和落地配套。
3.2保障审查工作的公平、公正
(1)在建筑方案审查设计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查,保障当前的审查工作,接受公众的监督,发现建筑审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把关,提高审查的效率。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要责令设计机构重新设计建筑方案。建筑设计需要做好公共空间的配套落实,在国土管制空间规划的背景之下,符合相关要素的规定,做好竖向设计,征求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2)完善审查条件,满足土地使用条件的要求之后,才能够对审查的内容进行下一步的管理,如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一系列的量化管理指标,项目的容积率和合同约定的条件也要符合上传的规定内容。我国目前在国土空间信息统一规划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各个地区全面落实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的要求细节,但是一些建筑方案提交的步骤没有按照设计方案与管制指标的衔接及统一性要求进行,影响了规划的有效性。未来需建设更加完善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综合信息沟通效果,增强审查的一致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建筑设计方案的自动抓取、自动存储、自动分析,建设设计方案数据库,开展对比分析,了解设计方案当中不符合规定的细节。建设信息统一上传归口,方便不同地点的信息员统一录入信息,提升审查信息管理效率。(3)完善标准体系,坚持公平性、公正性和服务性的原则,在审查的过程中做到一视同仁,满足配套实施的条件,兼顾效率性和公平性,在设计方案审查时,要积极与原设计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推进项目的落地,提高系统覆盖的范围,尽可能完善现有的标准和体系。在国土空间管制规划推进的过程中,如何落实新时代建筑设计方案审查的规划许可制度、保障必备环节能够与现有审查机制有效衔接起来,是各部门需要统一探讨和协调的问题。在强化体系构建的同时,提升各个部门之间的系统性,提升审查效率,建设良好的内部沟通体系。(4)国土空间管制规划背景之下,建筑方案审查面临的问题增多,要想推进曲线管控体系的建设,就需要深入结合新技术,尤其是物探技术、远程识别技术、数字化技术,要打破现有空间规划体系对设计规划审查带来的问题,不断地提升技术,应用综合技术手段,提升建筑方案审查的精准性,降低成本,有效识别潜在的风险,并开展细节导向的审查管理,适应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要求。
3.3完善建筑审查相关法律基础
修补当前与建筑方案审查相关的漏洞,及时地解决现有工作存在的问题,避免风险的发生,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强化有效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立法建设、司法建设和执法建设。(1)未来在建筑空间许可上,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审查机制,落实工作管理系统。建筑设计方案审查通过以法律、法规、条例、规范及规章制度作为有效的运行基础,各部门严格执行城乡规划相关法律、配套法规政策以及部门规章制度,落实法制监管方案和意见,做好方案审查工作的系统执行。一个地区在落实空间管制规划时,如何实施差异化的土地政策,如何配合精细化的财税制度,如何健全精细化的投资政策以及产业的政策,以改善营商环境,是各地区政府需要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在未来的审查管理上,重点协调该问题,强化多样化手段的联合应用,开展精细化审查管理,识别风险,强化协同性建设。(2)在审查上还要跟随经济发展,时代进步的方向,应用新的技术,提升审查的效果。在数字化的管理运行上,保障监督机制的高效运行,受理范围、受理地点和办理依据的灵活调度,共同应用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提高综合审查的实际管理效果。规划设置条件也是需要各地区在执行国土空间规划标准时做好协同调度的一个主要问题,“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底线管控”,提高三条底线的科学性。落实双评价,真正做好覆盖范围界定划、定时限和边界内容,处理好管控对象,但是各地区条件不同,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因此设置规划条件时不能一刀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综合管制规划背景下,建筑规划管理需要不断细化,以建筑相关法律机制为设计基础,保障建筑设计审查公平、公正。同时,完善审查管理机制,逐渐解决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违反规定条件或规定的设计标准存在漏洞的现象出现,提高管制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王兆明,郭云,刘云庆,等.水泥工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选择的策略与方法[J].水泥技术,2021(3):22-26.
[2]胡民,邓文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审查和动态管理要点探讨[J].建筑经济,2020,41(S1):123-125.
【关键词】土地规划;土地私权;干预;正当性
一、土地规划干预土地私权的背景分析
土地作为民法上的不动产,曾经是个人财产的最主要形式,土地权利的确认是法律上所有权制度的起源,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私法(主要是民法)的有力保护。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保护私人财产,包括私人拥有的土地,因此政府对土地的使用不加限制。即使有对个人土地所有权或其它土地上权利的限制,也纯粹是出于私法上的权利相互性要求,因为权利从来就不是绝对的。这让人们相信私法对土地权利的一定限制是正当而合法的,而政府则不得限制私人土地权利。
但自19世纪末以来,公法不断侵入传统的私法领域,几个世纪以来法律确认的不受公法干涉的私人权利无一例外地都受到公法上的限制,尤以财产权最为显著。反映到立法上的变迁是土地法从民法中独立出来成为公私交融的特别法。此时,施于土地上的限制不再只是为了其它私人利益,而且还包括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甚至国家利益,通过权力的强行介入和干预来限制土地权利,土地规划就是这种国家权力干预土地私权的体现。
到20世纪60年代,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接二连三的大规模的公害事件在许多国家发生,环境保护运动开始风起云涌。人们开始认识到土地不仅仅是财产,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并且它不可再生。为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政府开始对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实施进一步规范和控制,土地规划已经具有新的政策目标: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80年代以来它又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工具。
二、土地规划对土地私权的具体影响
(一)对权利取得的影响
在城市市区及其它土地属于国有的地区,由于土地完全属于国家所有,而我国由于禁止土地买卖,因此个人(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组织)只能取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要取得这种权利必须经过土地规划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审批。在实体上,申请还必须符合政府部门的土地规划,否则就不能获得批准,从而不能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二)对权利内容及其行使的影响
由于国家土地规划的对象包括集体土地,因此集体的土地所有权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完整的所有权权能,它的所有权自由已经受到土地规划的限制:它不能只占有而不使用或不授予他人使用;它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划要求;不得随意变化其土地用途;更不得将所有权移转个人或其它集体经济组织。个人同样如此,个人取得了国有土地或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后,必须按照政府规划部门批准的土地位置、面积、用途以及其它规定使用。
(三)对权利处分的影响
土地使用权人不仅失去了权利行使上的完全自由,在权利处分方面更是举步惟艰。土地所有权不得处分自不必说(集体土地变为国家所有的土地除外),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亦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
(四)对土地收回或征收的影响
对出让或划拨的国有土地,国家可以为了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或其它原因而随时收回。收回程序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实体上除了法律规定的少数情形以外,国家并不给权利人适当的补偿。
三、土地规划干预私权的正当性反思
(一)土地规划的制定:抽象行为还是具体行为
将行政行为区分为抽象行为和具体行为具有多方面的法律意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确认它们不同的法律效力并进而对其设计不同的法律规制方式包括私权受害的救济方式。
一般看来,抽象行为是指针对不特定对象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一般法律行为,主要是行政立法行为;具体行为是指针对特定对象作出的只对该对象具有约束力的个别法律行为,如行政处罚等。按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规划是行政行为当属无疑。但该法没有明确它是抽象行为还是具体行为。从土地规划的效力范围来看,国家、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城市和村庄都有自己的土地规划,不同级别的土地规划,其效力范围大小不一。一方面土地规划在各处区域内具有普遍的执行力,(该法第21条第五款),另一方面一些局部土地规划如城市、村庄等规划它所约束的对象又是非常狭小而明确的。土地规划的不同层次很容易模糊其法律定位。
本人以为,由于政府制定土地规划的初衷在于为整个社会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提供规范,因而它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故而应将土地规划的制定定位于抽象行为,以与其广泛的效力范围相符。至于有些土地规划涉及的地域非常狭小,但政府制定它时并非直接针对该地域内的特定人,故它仍然是该地区内的“普遍”规范。实际上,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包括德国正是把政府的规划行为作为抽象行政行为看待,它不具有可诉性。
(二)土地规划内容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动态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土地、矿产违法行为,广泛宣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使全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进一步健全,使全县国土资源违法预防机制、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机制更加规范。
二、巡查主体
县国土资源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是动态巡查的责任主体单位。
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以下简称执法大队)、县国土资源局内设业务股室和其他下属事业单位,乡镇打击违法建设用地工作队、乡镇国土资源和住房规划建设所(以下简称乡镇管理所)、村(社区)民委员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动态巡查的实施主体单位。
县联合执法大队既是动态巡查的责任主体又是实施主体单位。
三、巡查内容
(一)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
(二)违法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
(三)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
(四)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五)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
(六)其他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四、动态巡查区域、路线、频率和责任划分
(一)巡查区域
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将全县行政辖区划分为三级巡查区域,每年根据情况进行更新。
一级巡查区域为:县城建设规划控制区、乡镇建设规划控制区、乡级以上(含乡级)公路干线两侧、工业集中区、重点风景名胜区。
二级巡查区域为:人口集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矿山企业采矿区、村(社区)建设规划控制区、城乡建设规划控制区外延100米范围、乡级以下公路或者可以通行运输机动车辆的农村道路两侧、矿山企业采矿区以及其他矿业活动较多的地区、地质灾害危险区。
三级巡查区域为上述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
(二)巡查频率
动态巡查工作方式分为结合日常工作开展动态巡查(以下简称日常巡查)和专门组织对重点区域开展动态巡查(以下简称专门巡查)两种方式。
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每月对全县一级巡查区域进行一次专门巡查,对全县二级巡查区域和三级巡查区域进行日常巡查。
乡镇管理所根据县政府文件要求在违法建筑完成场平前发现违法行为的工作目标,至少每10天对辖区一级巡查区域进行一次专门巡查,每20天对辖区二级巡查区域进行一次专门巡查,每30天对三级巡查区域进行一次日常巡查,督察村组干部对辖区全面开展日常巡查。
其他巡查实施主体单位结合日常工作对工作区域进行日常巡查,自行确定巡查方式和频率,以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发现工作区域已经存在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为目标。
五、工作安排
(一)巡查准备阶段
巡查实施主体单位按照巡查计划准备巡查工作所需相关图件,携带必要的巡查装备。
(二)巡查实施阶段
巡查人员对巡查责任区域内的拟建、在建、新建成项目和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进行巡查,对巡查的项目业主、项目名称、用地位置及坐标、面积、用途、审批和施工进展情况、矿产资源勘查或者开采等情况进行初步核查,确认是否涉嫌违法。巡查时发现涉嫌违法行为,按照《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工作规程》、《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度》等文件要求进行调查处理。巡查人员在调查或进行检查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等有效证件表明身份。巡查人员应当具备忠于职守、通晓业务、秉公执法、热情服务的职业道德,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
(三)巡查考核阶段
执法大队对本级巡查人员和其他巡查实施主体单位的巡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接受上级组织的检查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局成立动态巡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动态巡查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二)加大宣传力度
由县局组织强化基层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加强对村、社国土资源信息员的培训和管理,使他们明确国土资源相关法律和工作职责,同时大力宣传动态巡查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本次规划修编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文秘部落围绕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和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发展、坚持“三保“主线,正确处理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张、全面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推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次规划要充分与上一轮规划相衔接,继承和发扬在规划编制、实施中的经验。同时要与时俱进,做到六个“转变”,即规划定位向区域规划转变,工作任务向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并重转变,规划方法由指标控制型向空间控制型转变,规划内容由耕地保护研究向综合研究转变,决策方法逐步由领导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变,规划实施由目标导向型向过程导向型转变。努力使修编后的规划更具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服务于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
总体上要坚持“保护、保障、挖潜和集约利用”的原则。保护就是依法依法保护耕地、保障基本农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就是千方百计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挖潜,就是清理消化闲置土地和盘活存量土地;集约用地,就是努力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
1、用途管制原则。
土地用途管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要统筹合理安排各业用地,明确各土地利用区块的用途,严禁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用途管制的重点是耕地保护,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的保护,要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推进耕地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上并重转变。
2、占补平衡原则。
根据《绍兴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的撤并和退耕,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
3、合力建设原则。
“工业立市、开放兴市、合力建市”是这几年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按照明确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安排的原则,遵循市场化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资金和资源的互补和互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4、集约用地原则。
一是要加强土地利用水平评价,调查闲置土地情况,制定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措施和方法。二是要研究促进新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完善“双控”指标体系。
5、公众参与原则。
规划编制要充分利用“外脑”,依靠科研单位、专业技术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技术力量,提高规划编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相关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渠道,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听证或公示等手段,完善规划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努力做到规划“以人为本”、公正透明。
6、三规衔接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正确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科学预测用地需求,认真分析土地供应潜力,合理土地资源布局,正确处理“保护”和“保障”的关系,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十一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结合。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要与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
7、成方成块原则根据城市发展边界理论,按发展阶段、重要程度和资源供给能力,合理界定城市和开发区的外延扩张边界,开发区块尽量做到成方成块,以利于资源配置、规划实施和耕地保护。
8、可持续利用原则。
要按照生态绍兴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环境
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进行土地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减少对生态脆弱地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不合理的开发,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9、信息化原则。
要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实施,满足规划要素实时更新、快速统计、共享互动等要求,增加规划科技含量,有效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工作时间总体上按省厅和市政府有关要求安排,即计划在本年度完成整项工作。如遇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及安排的影响,则作相应的时间调整。
1、健全组织机构。
(1)由市政府统一成立“三规”领导小组。(时间根据市政府安排)(2)在成立“三规”领导小组后半个月内设置联络员、专家咨询组。
(3)成立市国土局规划修编工作组。(4月1日---4月15日)2、落实资金。(4月1日----4月23日)已编制经费预算,由办公室具体落实。
3、落实编制单位。(4月30日前)(1)确定落实编制单位的方法、程序和要求;(4月4日前)(2)收集编制单位的资料、信息;(4月11前)(3)按规定落实编制单位,签订委托协议。(4月23日前)
4、调查研究阶段(4月24日至7月23日)这一阶段与下阶段的工作将穿行,主要工作包括资料收集、实地踏勘、召开座谈会。总体规划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多,需要进行多方调查。走访各有关部门,调查各部门规划期内用地需求,征求各部门对总体规划的建议。深入各重点地块进行实地踏勘和典型调查。
5、专题研究阶段(5月24日至7月23日)在前期调查研究和全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批准的基础上,开展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土地供给与需求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等专题研究,为规划大纲及规划文本草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6、规划大纲拟定阶段(7月24日至9月23日)规划大纲文本包括绍兴市基本概况、规划总则、规划目标、土地利用总体布局与结构优化、主要用地规划和空间管制引导、规划修编方法与实施机制创新、预期规划实施成效等内容。规划大纲编制完成后须报市、省批准后方可开展下步工作,时间进度较难把握。
7、规划草案拟定与选优阶段(9月24日至11月23日)本阶段主要是落实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确定土地用途以及完成规划草图。
需拟定的方案包括:全市、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重点建设项目和城镇建设用地布局方案、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方案和土地利用分区方案。最终提供2~3套供选规划方案。
确定规划供选方案的主要要求:⑴在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方案过程中,应分析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拟定规划供选方案。⑵每个供选方案均需保证规划主要目标的实现。⑶对每个供选方案的实施,从组织、技术,资金投入、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评价其实施可能达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综合评价后,提出推荐方案,供领导小组审定。
由于在产品、发展历史、品牌成熟度、企业财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国内企业的品牌战略、营销战略肯定会与国外企业有很大区别。现在有一种不大好的风气,凡事言必称宝洁、GE、IBM。 事实上,老外的许多做法就很不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如西门子的博世热水器把95% 的精力放在科研、生产与品质管理上,在广告、营销上却努力不够,结果进军中国市场多年,业绩却很不理想。西门子可能觉得博世在中国也有在德国那样有名,所以不怎么投广告。中国国情总的来说还比较贫穷。大众媒介在城市渗透很广,而农村居民接触阅读物与电子媒介的比例都是很低的。这就是我们的国情和面临的市场环境,这样的国情就决定了我们的品牌战略与很多国际品牌、成熟品牌的战略有很大的差异。一流的营销首先要对经营环境有正确和透彻深入的了解。企业家和策划人不能以自己和身边的亲朋好友的消费水平来推断企业产品消费群的购买力。这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却很难。
判断一个市场成熟度的标准时该行业中是否已经有了不可撼动的领导品牌,就发达国家而言,目前大多数行业都已经步入了成熟期,而我国由于市场起步较晚,很多行业还处于成长期,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规划品牌战略是突出国情,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1. 很多行业品类展位、品牌知名度的竞争力将高于核心价值的竞争
在中国,由于很多行业还处于导入期和成长期,在产品层面的细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通过品类占位迅速建立品牌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区隔,赢得相关细分市场的青睐。通过提升品牌知名度,进入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时间的候选菜单,这些对于一个新兴品牌的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怕上火,就喝王老吉”,这就是王老吉明确的品类占位的结果。
2. 品牌延伸的机会很多
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时要考虑以下因素:品牌核心价值、新老品牌的关联度、行业与产品的特点、产品的市场容量和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企业发展新品的目的、企业的财力和推广能力、市场竞争格局与市场成熟度。其中,品牌核心价值能否包容延伸产品是决定是否可以品牌延伸的最重要因素。对于成熟市场,由于已有霸主品牌的存在,后进入者如果采用品牌延伸的方式,超越竞争对手的机会就会小很多。我国很多行业处于依靠品牌知名度竞争阶段,市场中没有稳定的领导品牌,所以,当一个企业在原来的细分市场积累了足够知名度和美誉度后,可以进行理性的品牌延伸。
一、去年城建口各项重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城乡规划扎实推进。《万盛区城市总体规划》获得市政府批准实施,“一大两中四小若干居民点”的城镇体系逐步建立;“四规叠合”工作务实推进,完成了年度城乡规划管理目标责任考评;积极服务于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有效满足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一是“三区并进”效果明显。提升旧城区:通过滚动实施城市建设“十个一”工程和“十大楼盘”,加快万盛老城区、万东片区、东林片区等危旧房改造,城市形象得到有效提升;万盛大道二期建成通车,扎实推进该片区房屋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园林绿化提档提质,万盛老城片区焕然一新。拓展新城区:六井坝片区征收土地389亩,完成投资4000万元,规划的行政中心地块正有序实施场地平整和路基挖填等。改造棚户区:截止目前,全区签订棚户区房屋拆迁协议5043户、房屋面积40万平方米;已动工南桐八一、东林两个片区棚改安置房建设35.28万平方米,完成主体工程面积约23万平方米,片区学校、医院、小区道路、生化池、管网等配套公共设施有序推进;工程完成投资3.56亿元,筹集到位4.25亿元,其中市财政和市能投集团到位1.7亿元,向国开行、市农行融资贷款到位1.5亿元,群众缴纳结构价差8507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2000万元。二是集镇发展步伐加快。争取资金建设村镇简易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农村集居点人行步道、市级农村康居示范村(点)和中心镇基础设施等;启动青年镇中部片区开发建设,有效改善集镇面貌,拓展集镇空间,增强集聚辐射能力。三是配套功能逐步完善。万盛国际大酒店启动建设;文体中心项目于去年6月启动建设,年度完成投资5900万元,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投入1100万元,城市道路“白改黑”三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累计投入资金760万元,万盛森林公园提档升级取得初步成效等。年度开工城镇房屋96.98万平方米,竣工47.08万平方米;城市建设投入12.3亿元,是历史上投入最大、建设最快的一年;主城区建成面积达10.2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0%。
(三)城市管理得到推进。坚持“分工协作、市政局负总责、相关镇街各司其责、相互配合、不留死角”的原则,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完成了年度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万盛大道通过“市容整洁一条街”验收,福耀玻璃(重庆)配件公司获得市级“园林式单位”称号。城市入口、干道、广场等重点部位粉尘、噪音污染有所整治;主次干道及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城区固定及临时停车场点管理、户外广告设置监管、园林绿化管理、排水设施管理、占道经营管理等得以推进;延伸路灯范围,基本消除城区“无灯区”;启动城市森林工程建设,新增城市建成区公园绿地6.8万平方米。全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7.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
(四)国土资源管理得到加强。一是耕地保护成效明显。通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层层落实责任,抓好执法监察,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全区耕地资源实现占补平衡;同时,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14.4176公顷,完成重点项目土地征收1460.86亩。我区被列为全市08年度耕地保护责任落实较好、成绩突出区县的第二名,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二是土地整治取得实效。我区土地整治工作规范运行,在08年度全市土地整理工作会上作交流学习;通过大力实施土地整治,既确保新增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又有效促进财政增收。三是矿管秩序不断规范。积极帮助乡镇煤矿增划资源,切实加强对乡镇煤矿越层越界违法开采行为进行清理和查处;积极开展重点项目资源配置及勘查找矿工作,积极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四是地灾防治更加有力。地灾防治坚持“避让搬迁为主、工程治理为辅”原则,积极组织实施避让搬迁,既一劳永逸,又节约资源。大力实施“地灾防治金土工程”,08年完成36个高危地灾隐患点139户、530人避让搬迁。
(五)房地产开发和管理力度加大。一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强。“三管齐下”狠抓商品房预售管理和预售款监管,确保购房者合法权益;研究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科学引导住房消费与住房开发建设,促进我区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适时组织举办我区第二届房交会,成交商品房、二手房共1295套,建筑面积11.38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85亿元。二是住房保障深入推进实施。制发《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万盛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暂行办法》,兑现廉租住房租金补贴879万元,发放首批廉租住房150套,切实保障“居者有其屋”。三是鼓励实施危旧房改造。及时制定《关于加快主城区危旧房改造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旧城区危旧房改造,平稳实施1748户、14.85万平方米旧房拆迁。
二、当前推进相关工作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一)国发〔2009〕3号文件对抓好城建工作,促进地区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文件包含十大类38项政策措施,为我们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提供了保障,其中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国土、房管的政策信息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研读、消化和运用,用于指导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建工作,促使相关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区在全市范围内独具三个方面的利好消息:
一是有利于创新建设模式。万盛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重庆市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过去为国家和重庆经济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在当前主城区与周边区县发展迅猛、差距拉大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国家、重庆市更多的政策倾斜照顾,借助市级有关部门或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县,在我区探索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共建共享模式,有效破解地区发展瓶颈制约因素,促进地区长远发展。
二是有利于创新土地管理模式。文件中提出“加快南桐等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推进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给我们争取上级系列政策、项目、资金,获得更多支持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可能。我区积极策划的采煤沉陷区土地整理复垦项目,通过实施该项目将获得项目资金支持,有效改变矿区地质环境。尤其当前我区有望于近期纳入国家支持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名单,将给我区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政策血液和发展契机。
三是有利于争取住房保障政策。文件要求“加快采煤沉陷区棚户区和城镇危旧房改造”。我区于去年初启动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其基础设施一期项目已获得去年底新增中央投资支持范畴,基于增强重庆城乡发展能力的考虑,国家支持重庆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将空前加大,而我区有全市最大的采煤沉陷区,获得国家支持、重庆扶持的可能性更大。
(二)城建口各部门近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发展后劲增强。万盛城市规模不断拓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28平方公里,为有效集聚城市资源、整合要素资源创造了条件;通过大力实施惠民基础设施等民心工程,全区城市道路里程、市政管网不断完善,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气等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城市配套功能日益完善;按照“三区并进”思路,大力实施旧貌换新颜,切实提高建设档次,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
二是土地管理积累经验。在国家宏观调控从紧的前提下,通过强化责任落实,既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又保障了发展用地需要;通过规范运行管理,土地整理实现了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贡献地方财税的多喜局面;通过深入宣传发动,积极兑现政策,“地灾防治金土工程”赢得了广大受地灾威胁群众的一致好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是住房保障起步良好。我区住房保障工作在起步晚、经验欠缺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国家、重庆的资金支持,通过大力实施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实物配租两种方式,有效弥补了辖区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去年已基本实现“双困”家庭住房保障“应保尽保”,为今年全面推进实施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工作、明年实现住房保障制度“全覆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影响我区加快发展的最大政策因素。在信贷、环保闸门适度放开的当前,国家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在中央新增4万亿元投资项目的情况下,各地用地矛盾将更加突出。虽然国家鼓励开拓创新国土管理体制,但今年要求提出试点的地区必须做到“局部实验、封闭运行、结果可控”。尤其是去年6月正式实施的土地违法违规行政问责,更使相关用地行为受到有力约束。这给我区城市提档升级、拓展空间和运作土地资源、筹集发展资金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三、通力合作,抓紧抓好今年相关重点工作
(一)围绕“一大两中四小若干居民点”城镇体系,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建设,为打造宜居万盛完善硬件设施。
一是继续加大“三区并进”推进力度,做大做优主城区。加快推进万盛大道二期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尽快完善过境公路形成完整的城市运行体系;加快城市西区开发建设步伐,年内完成片区骨架路网,有效拓展城市空间和发展环境;有序推进棚户区房屋拆迁,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棚改安置房建设进度,同步完善小区各项基础设施,让棚户居民早日住进新家。
二是优化老工矿区市政设施规划,争取支持改善环境。贯彻国发〔2009〕3号文件精神,通过优化规划、策划项目、争取支持,将东林清溪桥—腰子口—鱼田堡片区约7平方公里打捆为“老工矿区市政基础设施完善项目”,按照城市总规和控规,重新规划布局道路、管网、供排水、路灯、行道树及园林绿化等,有效解决区矿分割严重、历史欠帐较大的问题,打造主城区崭新城市环境。
三是帮助指导有关镇进一步促进集镇建设。围绕“两中”扶持集镇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区域性中心城镇、边贸集镇;围绕“四小”各自发展定位,扶持石林、黑山旅游景区开发,同步完善垃圾收运体系、镇级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首先要给予规划指导。各镇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能贪大求全;要突出特色,避免千镇一面。其次要推出激励措施。只要方案可行、资金有保障、群众热情高,区委、区政府就给予大力支持。再次要引导群众转移。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全区重点工作,加快农村居民聚居点建设,引导群众集中居住,促进群众梯次转移。
四是切实加大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有关部门要善于研究经济运行规律,把握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引导其通过转变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模式、创新发展产品,不断适应新的市场、新的挑战;要切实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和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善于运用土地、财税政策资源调控房地产市场,促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二)根据全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实现“三创”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一是明确创建目标。按照“三提”会议精神,进一步提振精神,自加压力,确保本届政府实现创市级“卫生、园林、文明”城区。切实加快城区硬件、软件建设,今年达到市级卫生城区标准,明年申报验收;明年达到市级山水园林城区标准,后年初申报验收;后年达到文明城区标准,本届政府完成“三创”工作。
二是充实队伍力量。在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部门、执法部门、爱国卫生组织、文明宣传主管部门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根据工作需要抽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人员作为政府在未来几年里的常设机构,专门从事“三创”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调度等。
三是抓好专项整治。当务之急是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广泛宣传、集中整治,用2个月时间重点抓好城区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各类市场经营秩序、户外广告灯饰、煤烟噪音污染、扬尘污染、生态环境、城区养犬等方面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实现“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市容市貌干净整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城市文明有所提高”的目标。
四是打造城市绿岛。按照区委、区政府既定的城市森林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千方百计加快方案研究、规划设计、资金筹集、工程进度,重点实施塔山路、子如广场及周边改造,在城区干道、转盘、标志性建筑等节点实施“大树进城”,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加快建设森林城市,切实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
(三)根据国家、重庆市的总体安排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探索新经验。
一是抢抓国家政策机遇。要深入研究、细化、拓展国发〔2009〕3号文件,充分利用国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措施及对南桐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政策倾斜,积极主动争取与市国土房管局共同开展“采空影响区生态恢复及农村宅基地复垦治理试点”,并将南桐镇作为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综合治理整镇推进试点镇予以强力实施,争取市级更多政策、项目、资金支持,确保我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取得实效。同时,在矿产资源勘探、地灾避让搬迁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市级有关部门共建模式予以推进实施。
二是对接争取市级支持。去年,我区作为全市开展建设用地复垦试点的15个区县之一,在国土整治利用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市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同时,积极实施“地灾防治金土工程”,群众得到实惠,社会反映良好,得到市级有关部门的肯定,这些都为我们争取上级支持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要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土地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的研究,按照“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创新用地模式,利用好上级政策措施,既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要,又为地方经济发展筹措建设资金,促进城镇建设探索有益举措。
(四)着眼改善民生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大廉租房及“城中村”改造力度,为尽快改善城市形象创造条件。
一是继续落实住房保障制度。继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确保上级廉租住房租金补贴足额支持到位。广辟筹资渠道,精心组织实施,抓好二、三期廉租住房建设。同时,抓紧确定四期廉租住房建设方案,尽快组织实施,确保2010年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应保尽保”。
二是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深入开展万盛老街、新田片区等“城中村”的摸底工作,认真研究政策和改造模式,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按照“先易后难、土地运作、严格规划”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推进实施“城中村”改造,着力寻求重点突破。在改造模式上务必因地制宜,精心谋划,通过市场开发改造、群众自主改造及政企合作改造等多种形式予以推进。
(五)按照区委“三提”会议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各职能部门干部队伍建设,为实现廉洁高效从政提供组织保障。
一要提高综合素质。新形势给各职能部门和单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机关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学习上适当超前,政策上全面把握,工作上全力跟上,切实满足岗位需要,满足服务需要,为群众更好的服务打好基本功。各职能部门要从干部成长、队伍活力、团结协作等方面,督促个人加强学习锻炼、强化组织协调联系等综合能力,提升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