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籍测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经过一段时间在信息化测绘方面上的研发,目前已经研发出了各种比较先进的测绘技术,其中具有典型的现代测绘技术有: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数字测绘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等。与此同时,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许多更先进的、现代化的测绘的技术也已经进入到了试验的阶段,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我国地理测绘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对相关行业也有所促进。
1 地籍测绘的任务和特点
1.1 地籍测绘的任务
地籍测量工作虽然是地籍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但是它却是很关键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使土地信息能够可靠以及准确,在当前的市场上使用最多的衡量的工具。进行地籍测绘过程中应该在保障土地资源信息具有可靠性的基础之上,使测量的精确度有所保证,以尽可能精准的手段进行测量:土地的土质含量、土地的面积以及土地的权属位置。并能够从测绘的结果中分析得到土地的应用类型、质量等级以及土地的分布状况等,为地籍管理工作服务的一种工作新的方法。
1.2 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工作实际上是目前阶段的一种基础性的工作,但却是一个专业性、技术含量很高的基础性工作。地籍测量工作的显著特点是:地籍测量工作是一种具有法律性的行政行为,这种工作可以使地籍管理的精确度得到满足,也就是说是一种配套性的工作,它是一种墙式资料性质的工作体系。
2 现代测绘技术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数字化测绘产品的需求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不断提高,而在各种测绘工作中数字化的地理测绘勘察成为了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成为现代化测绘工作中主要的两个部分。
2.1 信息技术
随着全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自动化发展、智能化和数字化成为现代测绘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测绘技术成为了其发展的基础,而计算机技术为平台的综合性测绘方式。对于这一项技术的发展彻底扭转了传统的测绘方式,这一种工作模式是以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工作模式。
2.2 空间技术
现代测绘技术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空间技术,而现代化的卫星定位系统就是目前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这种新的技术越来越普遍开来,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3 野外数字测绘技术
野外数字测绘技术汇聚了计算机制图技术、现代的先进信息技术以及自动测绘仪器等多种理论成果的一种现代化的测绘技术,这种技术主要使用在全野外的地籍图测量或者是地形图中,在水电、国土以及房产等众多领域受到了广泛的使用。一般条件下,地籍的测量按照的是确权测量编绘的顺序进行测量绘图的,所以有的时候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把一些工具给搭配起来就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准性。在采用野外数字测绘技术的时候,通常的做法都是将全站电子测速仪和别的不同类型的硬件进行互相的搭配用于测绘。
3.1 全站仪+测图软件+电子记录薄
这种合作方式的基础就是利用全站仪能够进行野外的实地测量,得到各种地籍数据要素,在数据采集软件的协助下,进行实时的传达给电子记录薄,在进行过预处理后,根据相应的格式把文件进行存储,同时配绘草图,以便绘图软件编辑成图。这种组合能够实现距离和角度的自动运算,而且技术也容易掌握,可是由于硬件设施的限制,不能进行很好的可视性操作,所出的草图容易出错,造成功效低的局面。
3.2 全站仪+测图软件+便携式计算机
在全站仪现实实地对所有的地基数据要素进行采集的基础之上,然后通过通信电缆把得到的数据传给便携式的计算机设备,此时的数据处理软件就会把地籍要素的图形以及符号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显示,对原始数据和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后的数据记录到对应的数据库中或者是数据文件中。因为是现场成图,所以十分的快速、高效和直观,但是这样一来会增加成本,并且对野外的适应能力也很弱。
4 遥感测量技术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现代先进测量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其发展前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也特别广泛。随着我国航空航天的影响信息获取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而地理空间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就是其所获取的信息数据。在地籍测量工作中采用了遥感测量技术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不仅不同的地籍图选择不同的专题为依据,而且还可以很好的完成地籍线画图的工作,与此同时也可以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土地的使用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动态调查,利用这些及时的数据来支持地籍图的改正工作。
运用遥感测量技术和书籍摄影测量技术来对地籍进行测绘,可以使地籍图的内容丰富,并且增加实时性,在具有几何特征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一定的数据信息,能够使绘制出来的界址点更加的完善和精准。这样会使工作的劳动力度减少,并且能够保障较高的工作效率。其存在的较大缺点就是费用太昂贵,所以这种方式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测绘工作都具有实际的实用意义,但是它依旧是一种广有前途的测量方式。
5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通过扫描数字化的方式采集已有的地籍图或者是地形图的数字地籍要素,把已有的界址点的坐标的数据输到计算机中,或者是采用前面介绍过的方法进行实地的测量和计算,接着就是把这两部分的数据资料进行叠加,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下,得到各种类型的表册和地籍图。现在出现的准地籍测量就是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的成果。这种类型的地籍测量模式应用的前提条件是:测区内的地籍图以及所有的地形图都应该是现时性的,而且还得具备完整的的目标点以及控制点。通过了解现代测绘技术中经常使用的几种模式,能够发现现代的地籍测绘技术拥有以下几个特点:网络化、数字化、专业化。简单讲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模式进行数据的采集,获得专业性非常强的地籍要素,经过一些程序后,最终建立起地籍数据库与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达到网络办公自动化的目的。通过对地籍测量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的水平的改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测绘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城市测量技术的提高。
6 结束语
简而言之,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工作中的使用极大的提升了我国地籍测绘的水平,和传统的地籍测绘的技术相比,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测绘技术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并且时间还短,精度又高,与此同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了降低,对地籍测绘的规模有很好的促进,但是这些技术都有明确的使用的范围,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投资的加大等损失。
参考文献:
[1]李专.浅析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6).
关键词:GPS 地籍测绘;关键技术
引言
当下,地籍测绘技术在不断发展,逐步集成有:普通测量技术、数字测量技术、而积测算技术等技术。GPS的出现给地籍测绘带来了新的思路,将该技术运用于地籍测绘中,能够大大提高测绘的精度。本文将针对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1 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
1 . 1 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
1 . 2 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海岸、滩涂等主要水工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
具体规定见表1。
2 GPS地籍控制网的建立
2.1 布网原则与观测方案的拟定地籍控制测量就是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是为开展初始土地登记、建立基础地籍资料、以及日常地籍的动态管理而布设的平面测量控制。根据国家土地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网可布设为二、三、四等三角网、三边网及边角网,一、二级小三角网(锁),一、二级导线网及相应等级的 GPS 网,并且各等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根据城镇规模均可作为首级控制。利用 GPS 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
2.1.1 基准设计
GPS 网的基准包括网的位置基准、方向基准和尺度基准。而网的基准的确定是通过网的整体平差计算来实现。GPS 网的基准设计,一般主要是指确定网的位置基准问题。确定网的位置基准,可选网中一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给以适当的权,或者网中的点均不固定,通过自由网伪逆平差或稳拟平差,来确定网的位置基准。这种以最小约束法进行 GPS 网的平差,对网的定向与尺度没有影响,平差后网的方向和尺度以及网的相对精度都是相同的,但网的位置及点位精度却不相同。在网中选若干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者选网中若干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者选网中若干点的坐标值并给以适当的权,在确定网的位置基准的同时,将对 GPS 网的方向和尺度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与约束条件的多少及所取观测值的精度有关。
2.1.2 选点与观测方案的拟定
由于 GPS 测量观测站之间不要求相互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所以,选点工作远较经典控制测量的选点工作简便。但由于点位的选择对于保证测量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选点工作开始之前,应充分收集和了解有关测区的地理情况以及原有侧t标志点的分布及保持情况,以便确定适宜的观测站的位置。所选之点应对空通视,远离大功率电视塔、微波站、高频大功率雷达和发射天线等,远离大面积水域,玻璃幕墙,点位尽量不选在斜坡上,并且要便于观测和加密发展,交通方便的地方。
用 GPS 建立地籍测量控制网,点间不必都通视,每个点有两个方向通视就可,少数点一个方向通视也可以。点间距离可长可短,不必顾及图形结构, 一个 GPS 网, 其最短边可为600m~1000m,长边可达 20km~30km。点位应从实际出发,以使用方便为原则。
3 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3.1 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GPS数据预处理是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编辑、加工与整理,分流出各种专用的信息文件,为进一步的平差计算做准备。从原始记录中,通过解码将各项数据分类整理,剔除无效观测值和信息,形成各种数据文件,如星历文件、观测文件和测站信息文件等,然后进行观测数据的平滑、滤波、周跳探测、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修复以及对观测值进行各项必要的改正。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是确保外业观测质量,实现预期定位精度的重要环节,所以当观测任务结束后,必须在测区及时对外业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检核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的成果,并根据情况采取淘汰或重测、补测措施。同步边观测数据的检核,主要指观测数据的剔除和观值的残差之差。主要是由观测值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残余部分的影响与数据处理中所采用的模型密切相关。残差分析,主要是试图将观测值中的偶然差分离出来。
3.2 测量数据的后处理
预处理完毕,根据预处理所获得的标准化数据文件,便可进行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基础上,在国家坐标系或城市坐标系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当只有一个国家点作为起算点时,可建立地方坐标系。在建立独立的地方坐标系时,若测区的平均高程超过一定数量,则以这个平均高程面作为坐标的投影面,测区离3'带中央子午线较远时,应选取通过测区中心的子午线作为坐标系的中央子午线。
3.3 观测数据的误差分析
在建立 GPS 地籍控制网时,影响控制网精度的主要因素是观测数据的精度,而影响观测数据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①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②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③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以及地球自转、相对论效应等影响所造成的其它误差。GPS 观测误差的影响有:①与 GPS 卫星有关的误差:卫星钟差,轨道偏差。②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电离层折射的影响;对流层的影响:多路径效应的影响。③与接收机设备有关的误差:观测误差,接收机的钟差,载波相位观测的整周待定值,天线的相位中心位置误差。④其他误差: 地球自转的影响,相对论效应的影响。
4结束语
GPS测绘技术在实际操作来讲十分便利,且定位精度非常高。随着GPS数据传输能力的不断提高,抗扰水平也不断上升。GPS在地籍测绘中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木文对地籍测绘的相关讨论,希望能给日后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建龙,杨德明,华庆海.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J].东北测绘,2000,3.
关键词:汇总统计;实施方法;细部测量
一、 图件整理和汇总统计
1.1 一般规定
地形图图形编辑要充分考虑对建库的影响,对一些较大的的地形、地物,必须保证其目标对象的统一、保证地物符号的一体化,即一个地物只能一个符号对其进行表示,不能用几个或多个对象组合起来进行表示。图形编辑时,要保证各要素图形真实反映实地地物的形态特征,不能出现变形扭曲。线划应光滑、自然、清晰,无抖动、重复等现象。符号间应保持规定的间隔,各种表示要达到清晰、易读。地物的符号表示规格等执行《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标准。各要素相关位置应正确,并能正确反映各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密度特征。线段相交,无悬挂或过头顶现象,面状区域必须封闭,各辅助线应正确。公共边线或同一目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型特征时在同一图层只能画一次,然后复制到相应数据层中。图上出现线状地物相交、替代等时,如铁路与公路交叉、水渠穿过桥面、双线路一侧被围墙代替等状况,编辑时要保证其母线即骨架线的连接和唯一,不能中断,也不能多余连接。
1.2 具体要求
为保证各类图元信息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以尽量使用菜单的表示为原则,一般情况下除己明确规定外,可按常规习惯作业。所有的地物必须要有地物编码,地物编码规则及分层必须按照《城镇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执行,地物的图式按照《1:500、1:1000、1:2000城镇地籍图图式规定》。保持每个地物尤其是线状地物的完整性,线形要连续;面状地物应保证边线的完整封闭;绘地物注意使用好捕捉工具。建筑物的面域均需独立闭合,遇到两建筑物共有线时需重叠表示。
二、地籍测量中的细部测量
2.1 摄影测量方法
摄影测量法也称航空摄影测量法,它是按航摄像片及其测制底图获取目标的位置主要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求得界址点点位坐标。当界址点的数目很多,地面通不良的情形下,采用高精度的摄影测量方法是经济有效的。
2.2 GPS 测量方法
GPS 作为一种当前最先进的定位工具正成为地籍信息十分重要的数据采集工具GPS 只提供地理空间位置,地籍空间数据还应该包括属性信息。利用 GPS 采集数据时一般都配有电子手簿或掌上电脑。测定了某位置后,可以在电子手簿上输入其相应的征和属性项,或者采用画草图的方法记录属性信息。
2.3 平板仪成图法
平板仪成图法包括大平板仪、小平板仪配合经纬仪等作业模式,它是一种图解图法。在建立图解地籍时,最初图解地籍测量是建立在平板仪测图技术基础上的。由平板仪测量法不能提供精确的野外实测坐标数据,而只能得到图解资料,因而只能提图解地籍。随着解析测量方法以及摄影测量法的广泛采用,平板仪测量法已逐步被取代。
三、数字化地籍测绘实施措施
地籍细部测量采用基于全站仪的数字化测绘方法进行,标准分幅地籍,可采用全站仪进行外业数据采集,使用南方 CASS 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进行内业数据编辑处理。
3.1全站仪各级控制
使用全站仪于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施测界址点、地物点坐标和高程点,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观测数据、野外绘制草图、记录观测点号和相应地物及属性。将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将数据格式转换为 CASS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对应草图绘制数字化地籍图及宗地图等。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3.2进行数据无损转换
空间数据转换处理系统根据OpenGIS 的规则,基于数据转换引擎的概念,通过定义语义映射文件在任意两种数据格式之间建立更宽的数据通道,使任意两种数据格式和模型之间可以进行最大限度的不丢失信息的相互转换,为不同 GIS 平台之间进行数据转换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FME提供 Joiner 函数实现属性与图形的挂接,并提供系列数据处理检查函数。另外,FME 可以利用生成的模板实现批量数据转换。结合FME 的数据转换机制,特制定如下转换方案:①数据检查。进行入库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检查。检查结果分为三种,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合格数据直接进行入库;基本合格数据由测量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完善后入库;不合格数据退回测量单位重新编辑处理,修改完善后,由测量单位交建库单位,并重新进行数据入库检查。②要素对应关系建立。FME 通用数据转换平台在数据转换时需要建立源要素到目标要素的对应关系,其中包括要素颜色、图层、线型、线宽、字体类型和大小以及其他属性信息。对应关系可以放到mdb数据库中,通过Joiner函数与现有图层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源要素到目标要素的转换。③数据检查处理。利用 FME 中提供的函数对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另外还可以进行构面、属性互相传递、属性检查等。通过 Tester,首先判断输出不符合标准的数据,进行第二次修改。④批量数据转换。利用FME Workbench菜单下的BatchDepoly,可以进行批量转换。这样,采用 FME 进行数据转换,以轻易地迅速完成非常复杂的数据转换任务,而且数据转换质量非常理想,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3.3根据回放图外业补绘地物
地籍图是专题图,它首先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地籍要素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地籍图内容主要有:地籍要素、数学要素及地物要素。a.地籍要素。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籍要素包括:行政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号、地籍号、座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以及土地等级等。b.数学要素。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数学要素包括:大地坐标系、坐标格网线及坐标注记、控制点点位及其注记、地籍图分幅索引图、地籍图比例尺、本幅地籍图分幅编号、图名及图外整饰等内容。c.地物要素。包括:建筑物、道路、水系、地貌、土壤植被、注记等。地籍图的精度要求是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 0.3rnrn;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 0.5nrn;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地籍图分幅采用 50cm 巧 0cm 的正方形图幅;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 在前,y 在后,中间加“一”连接。地籍图图名尽可能与原有图名保持一致,变化较大的图幅采用大单位或突出地名命名。图名取名要统一、简练,图名中有“甘肃省”、“和政县”字样的,去掉“甘肃”、“和政”等字,例如“和政县国土局”,简称为“县国土局”。
3.4 地籍数据入库设计
地籍调查完成后,数据成果是由 AutoCAD 图形文件以及 mdb 属性文件组成,建库后要生成 ArcGIS 的 Geodatabase数据文件。数据转换包含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数据能否做到从 cad格式转换到 ArcGIS 的数据格式;二是数据是否可以从现有的 Cad分层结构标准和成图方式无损地转换到新的分层结构标准和成图方式。数据转换后,可能出现的数据零碎、线型和图块不匹配的现象,要进行修改,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使用性,并能实现批处理,提高转换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地基测量;测绘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籍调查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测量,但是以往的地籍测量方法和所用的仪器比较单一、笨重,已经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现代的测绘新技术应时而出,掀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尤其是以“3S”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更是加快了传统测绘方法的淘汰速度,且已在实际测量作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地籍测绘的重要性分析
地籍测绘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讲具有政府行为,是政府为了保证税收以及合理用地的基础保障,并且为维护土地所有者的权益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在城市规划建设、住宅建设以及工业技术的开发方面,都需要地籍测绘工作提供详细的数据,以便能够合理的规划用地,减少土地的浪费,提高利用率。在现代化测绘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测绘工作人员不断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熟练使用新型的高精度仪器,提高地籍测绘质量,为我国的城镇规划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2、地籍测量之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2.1、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1、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技术构成
GPS-RTK在地籍测量中利用差分原理,主要在位置、相位和距离方面实现技术应用。GPS-RTK的工作方式以基准站为主,流动站为辅,在两者结合下,统一接收卫星数据,修正地籍测绘的数据值。基于地籍测绘的应用,GPS-RTK工作被分为差分、修正两部分,促使地籍测量的坐标更加准确。差分与修正的结合,体现GPS-RTK深层次的应用。实质GPS-RTK的应用,与其在地籍测量中的技术构成息息相关,分析GPS-RTK的技术构成,如:GPS-RTK测绘技术最主要是由数据链构成,连接基准站与接收站两点,同步、连续的收集卫星测绘信息,明确地籍测量的各个绘制点。GPS-RTK测量技术的高水平应用,必须明确测量方法的选择。GPS-RTK在地籍测量中,基本使用两种测量方法,第一是键入法,人工输入测绘信息,将其记载到测绘手簿中,支持数据测量后期的数据转换,还可强化测绘数据的审核力度,避免出现数据干扰。第二是直接法,不需要借助任何中间环节,通过基准站与接收站直接构成数据,促使测量坐标对应实际测绘地点,规范地籍测绘。
2.1.2、GPS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以及密度
在地籍测量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应该对全测区进行控制测量,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主要可以分成基本控制测量以及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通常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等。而地籍控制测量则是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主要可以分成一,二等。此两种控制测量则都可以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测试网,导线网以及GPS网等等。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则是以界址点的精度以及地籍图的精度作为依据而指定的。
2.1.3、GPS地籍控制网的建立布网原则和观测方案的拟定
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则是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以及地籍图根据控制点。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相关的规定,除了以上把地籍平面控制网布设成为二,三,四等三角网,三边网及边角网以及一,二级导线网,GPS网等等,并且还规定了依据城镇规模可以把各等级地籍平面网点当做首级控制。但是,在使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之时,则缺少常规三角网(锁)之时可以使用近似等边而替代。2.3.3基准设计GPS的基准包括网的位置基准,方向基准以及尺度基准三部分。通常在GPS网的基准设计之中,通常值的是网的位置基准问题,确定网的位置基准,可以选择网中一点的坐标值并且对其加以固定或者给以适当的权,或者网中的点均不固定,可以通过自由网伪逆平差或者是稳拟平差,这样就可以确定网的位置基准。
2.2、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地籍测绘工作中,往往由于获取的数据不够准确而影响到测绘的质量,所以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在现代地籍测绘工作中应用了摄影测量技术。摄影测量技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在操作的过程中受到的外界干扰少,所以在数据的获取方面比较容易,具有很高的准确度。通过摄影测绘获得的数据可以实时更新,获取的信息量较大,在进行线划地图中,具有明显的几何特征,数字清晰直观,具有很强的易读性,不会受到通视条件的限制。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在进行地面摄影时,前面的物体可能会对后面的物体造成遮挡,所以为摄影工作带来难度。在进行空中摄影时,因为需要飞机来运载航空摄影机,而飞机在水平度的保持方面相对于规范来讲不会太严格,所以在曝光方面会受到影响。不过,通过先进技术的使用,这些弊端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为地籍测绘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2.3、数字测绘技术的使用
通过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产业,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而绘制成像,这是当前数字测绘技术的主要特点,也是现代测绘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数字测绘可以得到野外基础地形图以及野外基础地籍图,这些数据资料为我国的国土管理、房产开发以及城市建设和水利电力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理信息。而在地籍测量中,地基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会直接受到测量模式的影响,不同的测量模式采集到的地籍数据会直接影响地基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的好坏。而数字测绘则会为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提供可靠标准的数据。另外,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相对较好,那么就可以多方面的供许多部门使用,无需重复测量,这也节约了测绘投入。需要注意的是,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测量的质量需要以科学化的流程作为保障,并且还需要注意测量工具的使用与搭配。
2.4、扫描数字化测量的应用
扫面数字化测量模式主要是针对采集地籍测量内业数据而言的,也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地籍测量模式。其主要是利用扫描数字化技术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进行数字化采集地籍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根据已有的地形图上的相关资料,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若是地形图上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的地区,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2.5、全站仪测量的应用
2.5.1、全站仪和电子记录薄进行搭配
通过全站仪和电子记录薄的配合方式进行地理测绘,能够有效的把握地籍上的要素数据,将利用数据采集软件采集到的各项数据记录在电子记录薄上,之后在进行数据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转化为相应格式的数据文件,依据文件进行草图绘制,最后经过测图软件编辑成测绘图。通过以上两种技术相配合的方式进行测量能够更好的实现角度和距离的自动计算,它们的操作方法并不难,经过简单的培训测量人员即可掌握其操作技巧。不过要特别注意在使用时因为其很容易受到硬件设备的影响,一旦出现测绘时天气恶劣可视性较差情况,就很难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
2.5.2、全站仪和掌上电脑的搭配
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地籍测绘时可以使用蓝牙传输数据,同时在进行数据采集的时候可以利用全站仪的前端采集部分。近些年来随着体积小、携带便捷的平板掌上电脑的普及,使得地理测绘的智能化和电子化进程逐步加快。运用掌上电脑进行地籍测量的时候,不但可以将数据多格式的呈现出来,而且还能够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在进行测量的时候还能够实现自由测站的功能。和其他技术相比这一技术所需的经费较少,操作方法简单,还能够实现现场同步生成图像,所以得到了较大的推广。但是,这种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不十分的完善,对于使用时出现的问题相关的操作人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保证测绘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
3、结语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地籍测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且在地籍测绘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地籍测量的精确性,而且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逐渐取代了传统地籍测量方法,为我国土地普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铁军,任伟.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07,04:62-64.
[2]侯莉.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130.
关键词;测绘技术; 地籍测量 ;应用
一.测绘遥感应用现状
1测绘遥感应用不够广泛
从遥感技术的发展来看,其发展前景比较乐观,而且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水平不断在拓展。但是就当前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实际应用范围不够广泛,遥感技术在当今依然是一项不为人所熟知的测绘技术。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前的测绘工作,比如地形地质勘测、工程勘探等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测绘技术,对于遥感技术还比较陌生,对其应用就更加受限制,观念上的制约以及对遥感技术的不熟悉制约了遥感技术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其作用,也不利于遥感技术的大力推广。
(1)当前的遥感技术功能已经波及到许多勘测领域,其全天候、实时性以及监测数据受人为干预较少的优势是传统人工测绘技术难以达到的,测绘数据的精度高、误差较少等也会大大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如果许多测绘领域依然采用传统的测绘手段,遥感技术的功能就难以全面体现,将不利于遥感技术的深度开发,挫伤遥感技术研发的积极性
(2)遥感技术应用不广泛也不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遥感技术是以空间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他体现了空间信息技术在现代空间勘测和开发中的诸多优点,并且是对空间信息技术功能的具体体现和延伸。遥感技术需要GPS技术进行空间导航和定位,这直接影响着遥感技术定位和勘测的精度与准确性。
2. 遥感工作资金造价高
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测绘项目因为遥感技术价格高等问题望而怯步,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促成遥感技术由最开始的理论层面正式步入实质阶段,其具体的环境资源、灾害监测、地质勘探以及地理测绘方面的检测功能逐渐明显。但是,仍然遥感技术造价高、花费大等特点仍然制约了其发展。此外,在我国,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一些重点研发的科研项目上,譬如说资源勘探、环境污染以及地址灾害等方面,而用于煤矿开采或工程地址检测方面的则少之又少。
3.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低,应用水平较低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检测以及地质灾害勘测方面的优势将会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失业用户地质灾害研究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从某种方面来看,提高遥感技术信息员的空间分比率,在测量水平、覆盖范围、以及信息数据准确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 地籍测量中应用摄影测量技术
传统地籍测量获得的数据通常是不准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测绘质量,所以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现代地籍测量需要利用摄影测量技术。这种技术具有非常简单的操作,极易被测绘人员掌握,在测量过程中几乎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相对容易获得准确数据。另外,还可以实时更新摄影测量获得的数据,其提供的信息量很大,也具有相对突出的几何特点,具有清晰直观的数字,非常容易读取,避免通视造成的影响。可是这种技术也有缺点,因为在进行地面摄影期间,前面的物体对后面的物体有一定的遮挡作用,增加了摄影的难度。如果摄影在空中进行,利用飞机运载航空摄影机,可是飞机不能保持严格规范的水平度,影响曝光。可是,在应用先进技术之后,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弊端,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给地籍测量。
2.地籍测量中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模式
地籍测量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模式是一种发展趋势,其空间摄像信息方式使用更多的传感器和瓶体,向多时相和高分辨率发展。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提供空间信息获取的主要数据。目前,有很多手段能够获得数据,促使地籍测量线划图和各种专题的地籍图更易获得。此外,地籍测量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利用土地资源的情况,为地籍测量提供更加及时的信息。因为地籍测量要求很高的精度,数据采集设备应用数字摄影测量能够获取大比例尺的航空像片,接着通过对应技术分析像片,以获得其中的地籍数据,然后将其空三加密确定为控制目标点,利用专门软件处理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为地籍内外的测量作业提供便利。以这种模式获得的地籍图能够体现出丰富的信息,实时性也很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点,也具有数字的直观特点,还对地籍图的界址点有完善作用,不会受到通视条件的影响,将不包含GPS像控以及地籍权属调查的所有工作完成,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能够获得很好的发展。
3.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调查是相当必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就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遥感技术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人员要从加强遥感技术深度研究这一方面出发,提高遥感技术的测量精度,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1)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遥感技术开发研究的鼓励和推动,采取相关措施推动遥感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比如,利用政策优势,鼓励相关部门在开展测绘工作者运用遥感技术,将遥感技术从示范性试验阶段推动到大范围应用普及阶段,使遥感技术能够真正发挥其技术的优越性,对传统测绘手段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和开创。这将会大大推动遥感技术与实际测绘工作的联系水平,不仅有利于遥感技术发挥其测绘水平上的优势,更有利于在实践中发掘遥感技术的弊端,从而推动遥感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2)加大对遥感技术的资金投入也是深度研发遥感技术的关键举措。一项技术从开始研发到投入使用要历经漫长的过程,遥感技术从最初出现到现在也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我国也逐渐成为遥感技术大国。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我国必须向着遥感强国的目标前进,因此加强技术的深度研发是极其必要的。
4.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加大遥感技术普及力度
遥感技术只有在大力推广中才能显示其技术的活力和对测绘工作的广泛适应力。当前遥感技术已经凸显出其难以比拟的技术优势和环境适应力,比如,能够适用各种复杂地形的勘探工作,能够实现对火灾、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过程的实时检测,动态获取相关数据,为开展灾害研究和建立灾害防御体系提供便利等,因此必须要大力推广遥感技术,提高普及程度。
三 结束语
总之,在当今的测绘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科技的进步,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将会大大增加,实现遥感工程司、灾害、气象、地质遗迹环境资源监测等项目,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让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灾害预防、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覃永勤.浅谈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2,(08).
关键词:GPS定位系统;RTK;地籍测量
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码: A
GPS定位系统的优势
GPS定位系统,全称为“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PS)”。
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GPS定位技术有以下特点:
(1) 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传统测量要求测站点之间既要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又要保障三角网的良好结构。GPS测量不要求观测站之间相互之间通视,这一优点既可大大减少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同时也使点位的选择变得甚为灵活,这样避免了常规地籍控制测量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同时也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繁琐要求,只要使用的GPS仪器精度与地籍控制测量精度相匹配,控制点位的选取符合GPS点位选取要求,那么所布设的GPS网精度就完全能够满足地籍规程要求
(2) 定位精度高。现已完成的大量实验表明,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0-6~2×10-6,而在100~500km的基线上可达10-6~10-7。随着观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的改善,可望在大于1000km的距离上,相对定位精度达到或优于10-8。
(3) 观测时间短。目前,利用经典静态定位方法,完成一条基线的相对定位所需要的观测时间,根据要求的精度不同,一般约为1~3h。快速相对定位法,其观测时间仅需数分钟至十几分钟。
(4) 操作简便。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只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和采集环境的气象数据,而其他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另外,GPS用户接收机一般重量较轻、体积较小,因此携带和搬运都很方便。
(5) 全天候作业。GPS观测工作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也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基于以上优点,GPS卫星定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对地籍测量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GPS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使GPS技术在国内各省市的地籍测绘中得以广泛应用。
表1是几种常用GPS定位方式的精度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应用GPS快速静态能够满足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RTK、网络RTK能满足地籍图测绘、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常规差分GPS和事后差分GPS 、广域差分GPS能满足土地动态监测的要求。下面将具体介绍几种GPS测量模式在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碎部测量和地籍调查中的应用。[1]
表1 几种常用GPS定位方式精度比较
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控制测量:
首先在测区内布设首级控制网,边长大于15km的长距离GPS基线向量,采用常规静态测量方式;边长在10~15km的GPS基线向量,采用快速静态GPS测量模式;边长小于5km的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基线,采用RTK方法,对于观测条件复杂等不利于GPS观测的地方采用传统测量方式-导线测量,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毕后,计算测区范围内准换参数。
地籍图测量:
地籍图测量是测定地块(宗地)范围内的细部信息,测量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工作环境复杂、人为因素影响大。对于地形开阔、上层无遮挡的地物,应用RTK 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同测绘地形图一样,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 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 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对于地形复杂,无法直接到达的地物,采用RTK测量方式布设图根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量其坐标点。
界址点测量:
土地勘测定界(含界址点测量)工作中,主要是测定地块(宗地)的位置、形状、面积、数量以及地块(宗地)内的细部信息如房屋、围墙的位置、面积等数据。由地籍调查规程所知,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碎部测量,对于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0cm,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5cm。因此,利用RTK测量模式能满足上述精度要求,同时相对于传统测量方式,采用RTK方式进行碎部测量速度快,作业效率高。同全站仪一样,RTK测量单点的时间需要几秒到几十秒,但是,它不要求通视,不需要频繁换站,减少了全站仪频繁换站所花的时间,而且可以多个流动站同时工作,且其测量误差为随机产生,不会随着距离的增加产生误差积累。工作开展时测量员可跟着地籍调查员,在不同宗地指界完成后随时进行界址点测量,避免因界址点丢失、损坏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同时,可以随时对地籍图内未进行的标注的新增地物进行更新,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现势性的要求。
土地变更调查:
近20年和今后数十年内,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土地利用的形式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随时摸清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进行土地利用变更登记,将是我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和经常性的工作。
土地变更调查中,通常对应不同的位置精度要求,在采用GPS测量模式上,可以使用单点定位、常规差分GPS、PPK、广域差分GPS等方式。这些GPS测量方式,可成倍地提高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速度,其精度和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改善,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种种弊端,省时省工,适用于各种各样复杂的变更情况,真正地实现了动态监测的实时性和数值化,保证了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
关于常规差分GPS和广域差分GPS定位方式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实例不多。实际上,我国在沿海地区已经建立了20个常规差分GPS信标站,市场上有很多商用的常规差分改正信号接收机,沿海省市可以利用这些免费的信号资源,应用于土地调查活动,将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另外,美国已经提供了商用的广域差分GPS服务,我国和欧盟也将提供类似服务,如果土地部门购买相关设备,完全可以实现大区域的土地实时调查工作。当然,使用这两种定位技术,需要购买差分接收设备,增加了设备费用。
总结
关键词:数字地籍测绘;地籍调查;地籍数字化系统中图分类号:P231.5 文献标识码:A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概述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全站仪、GPS、数字测量摄影仪、数字化仪等为数据采集工具,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和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的数字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技术。与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自动化程度高
传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工操作,外业工作时间长,内业编辑工作量大,而且在操作工程中出错的几率大。数字化测绘将外业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中,自动计算处理、自动成图,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精度高
传统的测绘方法,地物点的测定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绘误差、测定误差等会导致实际的图上误差较大。数字化测绘技术中,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进行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无精度损失,避免了人工观测、记录、绘图的误差,可以大大提高测绘的精度。
(3)图形信息量大
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地貌、道路、水系、房屋、植被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数字测图时所采集的图形信息,它包括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和属性信息,易于检索。
(4)整体性强
数字化地籍测量打破了内外业的界线,从首级控制到最终成图,实行一体化作业,并且减轻了室外作业的强度,缩短了成图周期。
(5)打破了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
所需控制点数目比传统白纸测图大大减少,图根控制的加密可与碎部测量同时进行。
(6)碎部测量更加灵活
测量碎部点坐标的方法除极坐标方法外,还可灵活采用矩形两点法、直角偏距法、平行线法、方向线支距法、各种交会法等诸多方法。碎部量测时不受图幅边界的限制,外业可不分幅作业,由内业成图时自动进行分幅与接边处理。
二、数字地籍测绘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
(一)工程概述
某县地处豫东平原,全县南北长41公里,东西宽33公里,总面积924平方公里。本次测量的作业区域睢县工业园区位于县城以北,南至环城北路,北至皇台村南,沿211省道两侧各800米的带状区域。如果采用传统的全站仪进行控制点测量,按照投入3个作业组(每组5人)进行测量,无法按工期结束外业测量任务。因此,我院决定采用RTK方法进行测量,将3个作业组拆分为6个作业小组(每组3人),从而将外业测量时间压缩到30天以内。
(二)基准站位置的选择
基准站的建立是顺利进行测量的关键。所以选址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避免选择在无线电干扰强烈的地区,基准站四周100m内无大的电磁波辐射源,如微波站、高压线等。GPS天线平面15°倾角以上无大片障碍物阻挡卫星信号,基准站至测区的视野应开阔,无高大建筑物或高山阻挡,尽量使用高增益天线,以增加作用距离。
(2)基准站站址及数据链电台发射天线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在较远距离工作时,将基准站设置在高楼顶或山顶上,提高参考站的高度。并将电台天线放到尽量远离GPS天线和主机的地方,以防电磁波干扰。
(3)为防止数据链丢失以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周围无GPS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建筑物等)。
(三)外业采集数据
根据地籍调查情况,运用GPS—RTK技术对实地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建筑物及其它地籍要素进行数据采集。由于测区内GPS点大多布设在道路中心,故易采用“无投影/无转换”法进行作业。架设GPS基准站,使用1+2工作模式,用两套GPS—RTK接收机作为流动站进行测量。一般取3s作为一个记录单元,在记录数据时,要求测量人员立点要准确,尽量稳住对中杆,同时画出草图,以便内业整图时提供参考。RTK方式出现后不要马上开始测量,要等GPS稳定约20min左右才开始测量,否则将有较大的误差。其作业方法及步骤为:
①选择坐标系。根据要求,统一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②设置投影参数。知道已知点坐标中央子午线的,采用实际中央子午线,不知道的则选择当地经度作为中央子午线,x常数为0,Y常数为500000,投影尺度比为l。
③求取转换参数。分别到测区内两个已知点上采集数据,进行参数转换,并自动存储到“转换参数”中,进入转换参数,查看转换参数,打开转换参数。
④碎部点测量。根据地籍调查情况,对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建筑物及其他地籍要素进行数据采集。
(四)地籍数字化系统的建立
1、地籍图测绘内容及
(1)各级行政界线、界址点、界址线、面积、用途、坐落、单位名称、土地类别等。
(2)界址点与相应地物点、街道地理名称、门牌号码须表示。
(3)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均应表示,房屋应注记层数及在每宗地内的编号,宗地内的房屋应按照权属调查的结果进行表示,并且严格按照权属调查的结果进行测绘。
(4)有界址意义的围墙、栅栏、篱笆等按图式上的符号表示。
(5)公路、街道、河流、沟渠、池塘、公共绿地及相应名称一般应予以表示,道路通过的主要桥、涵均应绘出,河流应绘流向符号。
(6)独立地物:主要表示纪念碑、塑像雕塑、牌坊、塔、烟筒等,公园、工厂、机关、学校、住宅等较大的宗地。
(7)电力线、通讯线一般不表示,但有塔位的高压线,其塔位应表示。
(8)行政界线按实际位置绘出,当行政界线与界址线重合时,行政界线在界址线两侧跳绘。
首先在AutoCAD环境下,按宗地绘出界址点、房屋;然后标注宗地所在图幅号、坐落、地籍号、地类号、界址边长、邻宗地籍号及邻宗界址示意线、房屋层数、编号等。
本调查区地籍测量工作采用《scs多用途数字地形地籍测绘与管理系统》进行全野外采集,数字化成图。首先以街坊为单位将编辑好的各个街坊、各个街道的房地平面图进行拼接;其次将野外采集的
道路、河流、绿地和相应的地理名称等地理要素与之叠加形成地籍图;然后各相关要素按“地籍图式”分类及代码分别编码,并分层管理;最后按照标准进行地籍图的分幅和编号,输出地籍图。
利用RDCIS软件编制*.EBF文件和*.EBP文件,调用软件的“用交换文件生成图形”的功能来生成地籍图。由于RDCIS(瑞得地籍信息系统)软件仅有一套,为了加快地籍成图速度,我们又启用南方公司的CASS5.0成图软件,生成图形,然后再将图形文件(*.DWG)转换成标准交换文件*.DXF文件,由RDCIS读取并生成在该软件环境下的地籍图。这样大大加快了数字地籍图的成图速度。南方公司的 CASS5.0地形、地籍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成图的工作流程如下图。
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时,把CASS5.0生成的图形交换文件*.DXF引入RI)CIS后,再加入地籍要素。然后再由RDGIS软件生成图形交换文件*.EBF文件、*.EBP文件、* .ATT文件和* .NOT文件。最后执行入库前的数据检查,若无错误则可以入库。当直接应用RDCIS软件成图时,则需调用该软件的“编辑外业文件”功能来编辑* .EBF文件和* .EBP文件,再执行“入库数据检查”和“数据入库 功能,这样就建立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结束语
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并参考有关文献,数字地籍测绘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在地籍调查中应注意对数字地籍产品中的地籍对象的几何误差、属性误差、数据逻辑的一致性、地籍数据的时序误差以及地籍数据的不完整性误差进行控制,以保证数字地籍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籍测绘;GPS技术;有效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测绘技术广泛的应用到了地籍测量当中,为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GPS技术作为测绘技术中的一种新技术,其卫星定位技术的优点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籍测量的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为地籍测量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GPS技术概述
GPS的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首先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开始研制,到20世纪90年代全面建成,具有三维导航和定位的双重能力,是一种新的定位与卫星导航系统。GPS技术主要由地面控制、空间星座、用户设备三个部分构成,此种测量技术可以快速、高效的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及其他信息,广泛的应用于军事、交通、大地测量等领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GPS技术的优点主要有:全天候,可以采用卫星导航对三维坐标进行全天的监控,以保证数据和资料收集的有效性。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在进行点、线、面坐标的测量时,可以准确的对坐标进行测量,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测量误差,并保证了测量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自动化,采用卫星导航技术对三维坐标进行测量,可以实现自动对坐标进行测量、数据收集及存储、输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
二、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1、对网点精度和密度进行控制
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地籍测量的第一步是对测区进行全面的控制测量,这是地籍测绘和数据收集的前提。地籍测量中的控制网点测量主要以界址点为主,其提高网点测量的精度及密度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对土地权属的测量,以保证地籍测量的有效性。在传统的地籍测量中,控制网点的控制技术较为落后,导致在对控制网点的密度和精度进行确定时出现了较大的误差,从而影响到数据及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对后续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随着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籍测量主要分为基本控制和地籍控制两种测量方法,GPS技术中的卫星导航技术可以充分的应用到控制测量中,并保证测量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误差,保证了地籍控制测量的有效性。在地籍测绘测量过程中,主要是进行土地的登记、收集并建立资料库、对日常地籍测量进行管理与控制等,利用GPS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界定进行全天候的测量,同时还可以对数据及信息资料进行连续的收集及保存,以保证对资料及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2、建立地籍控制网
在进行地籍测绘工作时,构建地籍控制网是非常重要的,地籍控制网的构建可以为土地的登记、存储和输出等提供依据,从而保证土地测量的有效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土地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传统的地籍控制网构建过程中,测量人员需要将土地测量的相关资料进行人工存储和输出,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在数据资料进行存储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到了数据收集的及时性。此外,由人工建立起来的地籍控制网,会出现数据收集不及时、更新缓慢、误差较大等缺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地籍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为了减小误差,测量人员需要进行反复的测量,这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也难以真正实现测量准确性的提高。
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地籍测绘的发展,GPS技术也广泛的应用到了地籍测绘当中,为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GPS技术拥有全天候、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在构建地籍控制网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首先对土地登记情况进行连续的测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然后收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数据及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利用GPS的卫星定位技术对土地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对于点与点之间的通视没有明确的要求,而且对于网点图形结构的建立要求也较为灵活,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籍控制网构建的难度,为地籍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3、在地籍碎部测绘中的应用
在地籍调查过程中,地籍的土地勘测和细部测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准确测定土地的地点、位置、数量和形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地籍测量过程中,对于土地的测量都会出现较大的界址点间距误差,从而导致土地的勘测和界定出现偏差,严重的影响到了后续对土地的使用。由于在进行细部测量及土地勘测时的误差较大,导致测量数据难以满足土地规划的需要,而且也导致在后来的土地规划过程中出现矛盾,对地籍测量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推动了先进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在进行地籍的细部测量及土地勘测的过程中,采用GPS技术可以完全的满足地籍测量的准确度要求,保证了界址点测量的精度,从而减小了地籍测量的误差。尤其是GPS技术中的RTK技术的应用,为地籍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更大的贡献,采用RTK技术进行碎部测量,不仅可以保证测量的精确度,同时也可以大大的缩短测量时间,保证了测量工作的效率,从而实现了对测量工作顺利进行的促进作用。
三、对未来地籍测绘技术应用的展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中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不断增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籍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为后续地籍测绘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测量依据。在未来的地籍测绘工作中,GPS技术的应用范围必然更加广阔,其对于地籍测绘工作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其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的优点对于地籍测绘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来的地籍测量发展过程中,GPS技术中的RTK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也必然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地籍测量单位可以持续的对测绘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分析,以保证将最新的测绘技术应用到地籍测量中去,以实现对地籍测绘工作顺利进行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地籍测绘工作的开展对于我国土地科学、合理的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测绘技术必然会出现更多的新技术,因此,地籍测量单位应当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将其应用到地籍测绘工作中,以使其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万利, 张伟. 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A]. 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1
[2] 周春华, 刘明月, 史开. 某船航海GPS信号丢失原因分析与解决[A]. 江苏航海2010年第4期(总第85期)[C], 2010, (总第)
关键词:GPS技术;地籍测绘;测绘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GPS技术即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其基本的原理,是以卫星为主要的控制点,在掌握了瞬时坐标的前提条件之下,测量GPS卫星和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并且以此来进行相关的空间距离后方交会,进而准确的定位出使用者的接收机所处的绝对位置以及相对位置。GPS技术主要的特点,就是在测站之间不需要进行通视,观测的时间极端并且准确度极高,静态的定位时间只需要上十分钟,动态的定位则仅仅需要一分钟左右。GPS定位技术和传统的仪器相比较而言,自动化的程度更高,同时,其还可以全天候的进行作业。在地籍测绘当中,很好的运用GPS技术,将可以大大的提升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并且,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绘、土地测量以及土地勘测定界当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力求帮助此项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
1、GPS技术主要优势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应用当中的主要优点,有三个方面,即运行的效率较高、应用的范围比较广以及误差小等。(1)运行效率高。在没有复杂地形的情形之下,完成测绘当中的半径为5Km区域相关测定,只需要进行一次设站,就可以完成操作,和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较,其大大降低了劳动的强度,同时工作速度和工作效率更高,也节省了外业的相关费用。(2)应用范围广。在地籍测绘当中,进行GPS测量之时,可以很好的降低对于控制点进行相应选取的需求,因为在其两者之间,可以不需要进行通视,同时,GPS网状的结构,也和GPS网精度的要求关系不大,所以,其速度较快并且布点灵活的特点,可以进行全天候的作业,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3)误差小。地籍的调查,当中也包含有地籍的细部测量,这样的操作,可以有效的减少被调查区域之内的数据误差,同时,在测量规程之中,对于界址点误差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定,而GPS技术,则可以很好的满足地籍测绘当中此方面的需求。
2、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应用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具体应用有着详细的了解和掌握,接下来,将针对其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力求使技术的应用可以更上一步台阶。
将GPS接收信号的装置设置在固定的基准站中,不间断地观测卫星的实时动态,最后利用无线电传送装置将观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流动站点。流动站对GPS信号进行收集的时候,结合相对定位原理分析计算数据资源,并在流动站中显示三维坐标与精准程度。
RTK地籍测绘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单一的基本站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固定站点;第二个部分是一个或几个流动站,也就是用户用来观看和测定的站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基本站点是围绕已发现的站点进行连续地测量,它位于被测区域的中心位置,要求有开阔的视野,并且不能有过高的物体阻挡视线和信号的传输。
2.1、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绘之中的应用
应用此项技术进行相关的地籍控制测绘,不需要进行两点之间的通视,所以,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只需要选取和GPS点相互符合的控制点,没有要求在估算的精度比较低的时候,必须要进行常规三角网以及增设起始边等测量,操作起来也较为便捷,准确度较高。
2.1.1、地籍控制网在进行相关的地籍测绘操作之前,需要针对全测区进行控制测量,以此来为数据的采集以及地籍图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地籍的控制测量精度,需要以地籍图精度以及界址点精度为主要的依据,同时,不能够超过测量规范规定当中的测量精度误差需求。而在地籍测绘控制的相关测量工作当中,主要的内容则包含有地籍的控制测量以及基本的控制测量。每种测量,都可以针对测边网、GPS网以及三角网等进行相关的设定,以满足等级设置的要求。
2.1.2、建立相关的地籍控制网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之中,根据设定的测区地籍图件,来对基本的控制点以及图根控制点等进行测量,是操作当中的重点内容。而在GPS网的设计过程当中,需要主要三个方面的要素,即方向、位置以及尺度,很好的对其进行把控,将对实际的测绘工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和意义。同时,GPS网的选点,需要进行对空的通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让电磁波传递不受到相应的影响,以求更加准确的定位和相关的测绘操作。但是,并不需要任意两点之间都可以进行通视,在实践当中,仅仅需要一个点或至少有两个方向,可以进行通视即可,而某些较为特殊的点,则只需要其有一个通视的方向就足够了。此外,在相关的测绘操作之中,还需要注意设点,其务必要远离有相关信号干扰的地点,例如雷达以及电视塔等地区,以免造成数据测量误差超限。
2.1.3、数据的处理对于观测得出的数据,需要进行相关的后期处理,在计算观测数据的平均差之时,可以将得出的标准化数据,作为其计算的基础和依据,来进行操作。
2.2、GPS技术在土地测量之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土地的测量当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由于使用GPS技术,不需要进行通视,所以,在控制点的选取范围这一方面可以更加的广泛,网状的结构,也对测量的精度影响比较小。根据我国颁布的相关规定,利用地籍的平面控制,可以使用GPS布设多个等级的等边三角网,同时,也可以布置边角网以及三边网,其一级和二级的导线网、和等级相互对应的GPS网,还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之中,根据测量地区的实际规模,来进行具体的选择,针对各个等级的平面控制点,来作为首级的控制。
2.3、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之中的应用
经过严格的审查,并且确认合格的勘测定界点,作为进行相关土地登记办理以及地籍调查的依据,可以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而在勘测定界之时,按照规程当中针对土地整理以及征用精度等相关方面的详细规定,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在进行勘测定界的初期,由于其用地的常规测量仪器精度和测量的范围都比较小,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所以自动化的程度不高,劳动的强度也较大。运用GPS相关技术,可以很好的改进这一方面的难题,提升勘测界定的效率以及精准度,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4、GPS技术在地籍细部测量之中的应用
地籍的细部测量,是地籍调查之中的重点内容。运用地籍平面的控制测量数据,为其主要的依据和基础,同时,在界址点之间的误差,保证在5cm以内,而针对一些较为隐蔽的界址点误差,要控制在10cm之内,运用GPS相关技术来进行地籍细部的测量,可以更加充分的保证测量的精准度,同时,不需要进行频繁的通视和换站。所以,起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较而言,不仅有着更加精准的测量效果,同时,还有着实时的特点,测量的效率也可以大大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探究和分析,并且针对GPS技术的主要优势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力求帮助此项技术在实际的操作和应用当中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和发展,同时,也为有效的提升地籍测绘工作的精准度、测量数据结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等,作出积极的贡献,以求相关的工作可以更上一步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华军.浅议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以及测绘工程当中的具体应用【J】.现代勘测工程,2011.3:66-68
【2】李磊磊.试论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之中的实际应用【M】.勘探工程资讯,2010.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