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翻译技术范文

翻译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翻译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翻译技术

第1篇:翻译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Trados;Déjàvu

中图分类号:H0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1-0095-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翻译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化的发展对翻译或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讲究翻译速度,又需保证翻译质量。如果译员还是单纯依靠几本词典手工翻译的话,那么就没有时效性且无法跟上时展的要求。因此,计算机辅助翻译便应运而生了。有资料表明,人工翻译的产量为平均每人每八小时内完成2000字,但是,翻译系统能够在每秒钟翻译3000字,在同样8小时之内,一个系统完成的翻译总量为86400000字,速度是人工翻译的43200倍(陈谊,范姣莲,2008)。由此可见,译员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既省时又省力,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同时还能保证数量,何乐为不为呢?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简称CAT)是译员使用专门为翻译过程设计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翻译工作的形式。在计算机辅助翻译中,计算机程序协助译员,译员自己翻译文档并做出涉及到的所有基本的决定。计算机辅助翻译,类似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际起了辅助翻译的作用。它能够帮助翻译者优质、高效、轻松地完成翻译工作。它不同于以往的机器翻译软件,不依赖于计算机的自动翻译,而是在人的参与下完成整个翻译过程,与人工翻译相比,质量相同或更好,翻译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CAT使得繁重的手工翻译流程自动化,并大幅度提高了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

CAT技术已有较长是的发展历史,国际上比较受欢迎的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简称TM)产品有Trados、Déjàvu、IBM Translation Manager、Wordfast、OmegaT等。国内主要有:雅信、华建、文婕WinMAT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使用相对比较广泛、最为知名的便是德国的Trados。下面笔者将比较目前市场上两款较成熟的CAT软件――Trados和Déjàvu,通过比较其异同来了解两款TM软件的各自优势,以期能对他人有所帮助。

三、Trados和Déjàvu异同

Trados、Déjàvu和SDLX,构成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三足鼎立的局面。目前,德国的Trados (在2005年6月, SDL宣布以六千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Trados)在全球翻译记忆市场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核心产品Translator’s Workbench直接和微软Word集成,界面友好。此外还有强大的网络共享、术语管理、翻译项目管理,以及格式转换处理功能,为专业翻译领域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Déjàvu软件上手容易,是目前国内外翻译软件中操作最简单、最人性化的软件。此外,从Déjàvu7.5 303版本开始完全支持OFFICE2007;可翻译WORD、PPT、EXCEL、HTML等文件;可同时使用多个句库、术语库;具有使用记忆库和术语库自动组成译文。

Trados和Déjàvu作为较为成熟、优良的CAT软件, 具备以下几个共同点:(1)翻译过程中自动记忆和匹配功能;(2)自动建库;(3)术语管理;(4)多语种间双向互译;(5) 自动排版 。

然而,在真正使用这两款软件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整体来说,和Trados相比Déjàvu更好用些,简单易学,而且自从Trados被收购后,其优势就越来越不如Déjàvu了,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意见。具体的不同如下:

(一)有效工作面积

不管用户采用Workbench+Word的翻译方式还是Workbench+TagEditor的方式,大致都会出现一种问题:Workbench会占据整个屏幕的1/3或1/4,Workbench中的原文框、术语框、翻译记忆框的大小无法调整,也无法关闭。当翻译重复率比较小的时,翻译记忆框一直在那里,占了大块位置且不起作用。而术语框一次只能显示一个术语的解释,但是又占了Workbench 1/3的位置。大部分译者应该是采用Workbench+Word的翻译方式。而这时Trados在Word中“打开”的原文和译文框也是上、下显示,导致工作面积本就非常小的Word(2/3)所能显示的上下文就更小了(2-3句)。译者在翻译时,紧密联系上下文是非常重要的。

但对Déjàvu而言,原文和译文工作区、术语显示区、翻译记忆显示区都可以调节成用户自己所需要的大小,如果用不到的显示区,用户也可以关闭它们。此外,工作区、显示区的字体可以自行调节。Déjàvu术语显示区可以把整个句子中出现的术语全部显示出来,充分利用了术语显示区的工作空间。翻译记忆显示区可以灵活地移动到"File navigator"那边,这样,术语显示区的显示面积会更大。Déjàvu的原文和译文工作区如果按照左右分栏的形式设置的话,可让原文的上下文分别显示出5-8句,大大超过Trados Workbench + Word的翻译方式。

(二)用户友好程度

Trados使用workbench管理翻译记忆库,使用Multiterm管理术语库,使用TagEditor或Word作为工作区,使用Win align做对齐工作,此外还有很多Filters。在安装完Trados之后,程序中会出现一大堆文件。初学者如果不好好看那些Tutorials,是很难操作的。而Déjàvu把所有的组件全部集合在一个界面上,一目了然。Déjàvu在开展翻译项目或进行项目准备工作时,都在同一个界面中完成,并且每种工作的操作也大致相同且比较方便。另外,Trados给用户的设置权限不多,而Déjàvu赋予用户最大的权限,用户可以把Déjàvu打造成最适合自己的翻译利器。

(三)可移植性

整体而言,Trados的可移植性比Déjàvu差。Trados的翻译记忆转移到其它机器上可正常使用,但Multiterm所管理的术语库的可移植性很差,一旦重新安装系统,原来的Multiterm术语库就不能使用了,所以需要定期的把Multiterm术语库导出成xml、txt或htm备份起来。而Déjàvu的术语库文件、翻译记忆库文件、项目文件、子项目文件、 alignment文件都可以任意移植。

(四)团队协作

对于Trados,如果想开展团队协作,必须购买Trados的TM anywhere, multiterm anywhere等插件,安装设置麻烦。而Déjàvu的团队协作非常方便,只要把Déjàvu的术语库文件、翻译记忆库文件放到服务器上,在局域网中的各个客户端机器上直接找到、打开即可。

四、结束语

应该说,两款软件各有优点和不足,译员的偏好也不同,译员可以根据其喜好选择翻译记忆软件。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当今译员如果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必须至少会使用一种翻译记忆软件。因为CAT翻译软件是顺应时代需要和市场需求而产生的,它有助于提高项目译文的质量和数量。总之,只有具备扎实的传统翻译知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知识、灵活的人机交流技术和认真投入的敬业精神的人才能成为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译员。

参考文献:

[1]陈谊,范姣莲.计算机辅助翻译―新世纪翻译的趋势[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第2篇:翻译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发展趋势

1.引言

《圣经.创世纪》中第十一章巴别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1]。”这只是圣经故事,但告诉我们语言的不同确实是人们交流的极大障碍,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打破语言障碍的途径和办法。翻译则能克服语言障碍,使得不同语言人们之间能相互交流。谭载喜在他的《西方翻译简史》一书中提到我国的翻译史时说:孔子周游列国,在各地言语发音不尽相同,彼此交流甚少的当时,也不得不通过象寄之才(即翻译人员)以“达其意,通其欲”。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网络信息的激增,国际社会交流愈加频繁,机器翻译已成为克服交流时所产生的语言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2.机器翻译的定义

计算机翻译通常叫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或mt),即全自动高质量机器翻译(fully automatic high quality machine translation,简称fahqmt或mt),就是人类利用计算机进行自然语言间的相互翻译,利用软件实现从一种自然语言文本到另一种自然语言文本的翻译[2]。

3.机器翻译的历史与现状

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人提出利用机械装置来进行语言翻译的想法,其中之一是如何用机械手段来分析自然语言。17世纪,人们首次提出使用机械字典克服语言障碍的设想。1903年,古图拉特(couturat)和洛(leau)在《通用语言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德国学者里格(w.rieger)首次使用了“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这个术语。195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机器翻译会议,标志着机器翻译正式迈出了第一步。1978年在中科院计算机所的一台64k容量的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20个标题的机器翻译测试。1987年在日本箱根举行了第一届机器翻译峰会(mt summit),并决定以后每两年轮流在亚、欧、美定期举行。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微机的普及,相继出现了多种翻译软件,例如金山公司的词霸系列,实达铭泰的东方快车系列,trados 翻译软件等。到目前为止,由于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大幅度提高以及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上的应用,机器翻译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不过,机器翻译的水平距理想的“全自动高质量(fahq)”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3]。

4.机器翻译面临的问题

4.1影响机器翻译质量的核心是歧义的处理。在词汇的层面上,词汇的歧义主要是一词多义,如英语单词“note”可以指“笔记”、“短信”、“注释”、“纸币”等。以下是词汇歧义的例子:

原文:thank-you notes are heart-warming.

机器译文:感谢笔记温暖人心。人工译文:感谢信温暖人心。

在结构层面上,常见的结构歧义有 and(和)结构,如 nice girls and boys, 它既可表示“好女孩和男孩”,也可表示“好女孩和好男孩”,这种歧义只有人工翻译才能消除,计算机无法识别此歧义,可见歧义的处理是影响机器翻译质量的关键。

4.2人类翻译目标集中于目标语言,如果有必要的话,译者会采用灵活的方式以使翻译传情达意,有的时候会使用意译的方法,这是机器翻译所无法达到的。

以文学翻译为例,文学翻译是“传达作者的全部意图,即作者对在读者思想感情上产生艺术作用的全部意图……”。即使对于专业翻译工作者来说,文学翻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对于没有任何认知能力的机器。笔者曾让机器翻译了下面几句:以下是美国19世纪著名作家爱默森长篇散文beauty中的原句。

原文:"but this beauty of nature which is seen and felt as beauty, is the least part."

—beauty ralph waldo emerson

机器译文:但是这哪个看见并且作为美丽感到的自然的美丽,是最小部分。

夏济安译文:可是凡是耳目所能辨认出来的美,只是自然之美的最低部分。

以下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早期创作的一则优秀短篇小说《竞选州长》中的原句。 原文:"i hauled down my colors and surrendered."

—running for governor mark twain 机器译文:我沿着我的颜色拖并且投降。

张有松译文:我偃旗息鼓,甘拜下风。

以上机器译文荒唐可笑。由于机器没有思维、推理、判断能力,缺乏人工译者的综合知识和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知识等,无法对原文产生全面的了解,做的只是机械转码,无法突破思维障碍。要获得地道完整的译文,必须对机器译文进行人工修改、加工。

5.机器翻译的发展趋势

机器翻译的质量虽然不能和人工翻译相提并论,但有许多优势是人工翻译所不具备的。我国著名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专家董振东说:“美国要开发一种口语翻译机,专门用来审讯与美国人语言不通的俘虏。如果用人来做翻译,由于语言不通,即使翻译被收买,对美国人信口胡说,美国人也不会知道,而机器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机器现在有没有发明出来,能到什么翻译水平还不得而知,但这至少是一个相当好的发展领域。” 因此,发挥机器翻译的自身优势是决定机器翻译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机器翻译的发展趋势是解决人工智能的技术问题。“假设要从人工智能上有所突破,那只能在神经网络和模糊计算上寻找出路。”为了探索人工智能,使电脑模仿人脑,进行更多的智力劳动,模糊计算便应运而生。神经网络和模糊计算都是通过对人脑的结构和推理方式的模拟来实现计算机的智能化。“只有人脑才能和人脑相比”——这看似废话,对于机器翻译来说,却是技术上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口。

6.结语

目前,机器翻译的水平较50年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要彻底克服语言障碍,使mt投入实际应用,还需数学家、计算机专家、人工智能专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认知学家、逻辑学家等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从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上有所突破,相信机器翻译会到达光明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李娟,《圣经旧约名篇精选(英汉对照)》[m].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第3篇:翻译技术范文

关键词:功能对等,形式对等,对等的相对性

中图分类号:H083;N04;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3-0028-04

Abstract: Functional equivalency theory covers research on linguistics, semantics, anthropology,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multiple translation theories, Nida offered more effective theory, which neutralizes the debating of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untranslatability”, and explores a different way in translation at the maximum level.

Keywords: functional equivalency, formal equivalency, relative equivalency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术语翻译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1988年,中国制定了《确立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和《术语标准编写规定》等国家标准,在这些标准基础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科学有效地规范着越来越庞大的科技术语规范体系,其功能和实效已在各个领域凸显。但科技术语的翻译和规范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完善。

近年来,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科技术语翻译中有着引领作用。他认为:翻译就是“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信息”[1]。人们虽不能把不同语言的翻译像列方程式一样都对等起来,但借助于近似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借助于科技发明成果服务于人类的相同功能,如何最大限度地找到词汇上的对等和功能上的对等,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词汇对等

词汇对等是奈达主张的功能对等中最基本的元素。科技翻译中的词汇对等所占比例尤其庞大。一项新的科技成果,只要找到词汇概念上的对等,就有了在各语言文化环境中传播运用的可能。

1.词汇意义上的对等

没有词汇,就没有句法,没有篇章和文体,对等便无从谈起。在人们的想象当中,词汇对等应该是简单易行的事――引进一个英语单词,找个汉语单词对应上不就行了吗?其实并非仅仅如此,在包罗万象的科技领域中,发现真正对等的翻译词汇,不但包含着对两种语言的熟悉、专业知识的精通,还需要有社会文化等多种领域知识的铺垫。

比如,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作为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武器装备,可以依靠其在海上起落飞机进行作战。最初有人把其称作“海上航空基地”,苏联称之为“舰载巡洋舰”,英国最早称之为“海上巡洋舰”“航空巡洋舰”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这种舰艇在作战中需要其他配套舰船的保护和协同,而其本身则起着核心舰船或旗舰的作用,所以最终采用了航空母舰一词。但事实上,carrier一词在《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里表示的意思是:(1)承运人,是指专门经营水上、铁路、公路、航空等客货运输业务的交通运输部门,如轮船公司、铁路或公路运输公司等。(2)搬运人;搬运器;[医学]带菌者[2]。为什么要采用“母”这个字呢?《新华字典》对“母”这样解释:“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在作形容词时解释为:“雌性的,特指能生子或能下蛋的。”[3]《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对mother的解释是:A woman in relation to a child or children to whom she has given birth[4],即能生育孩子的女性。由此推断,名称上凡是和“母”有关的物体,都有再生、繁殖更多的寓意。所以,aircraft carrier一词被翻译成“航空母舰”,在字面上就给人一种场面宏伟、机舰成群、源源不断、所向披靡的震撼,这种功能意义上的对等可见一斑。laser一词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首字母缩略词,意思是“通过受激发射光扩大”,曾被译为“镭射”“莱塞”“光受激发射”等。而现在所定“激光”一词,寓意上更加贴切。

2.词汇形式上的对等

在奈达的词汇对等翻译理论中,把科技术语本身所体现的意义直接翻译到目标语的对应词汇中算是翻译者和使用者的一大幸事,这也是两种语言的巧合之处。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这样的词汇对应和吻合时有出现。比如,热电偶(thermocouple)是一种常见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其原理是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thermo是英语词根,汉语是“热”的意思;couple的汉语是“对,双;配偶,夫妻”等意思。“偶”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为:“用木头或泥土等制成的人形:~像;木~戏。双,对,成双成对。”[3]这里用“偶”表示“两端”,再加上“热电”两字,可谓画龙点睛。

3.词汇发音的对等

科技术语中,有很多英语和汉语发音相似的词汇,与象声词和拟声词很类似。这些翻译过来的术语是按英语的发音来对应合适的汉字,构成音译词,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符号,用来表音,兼顾意义对等,所以也称其为“两种语言的零翻译”。比如,radar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首字母缩写词,意为无线电探测和距离范围,译成汉语后为“雷达”。汉语的“雷”字可以给人雷鸣电闪的联想,“达”又有到达、通达的意思。尽管是音译,却获得了声音对等兼顾意思对等的双重效果。AIDS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首字母缩写词,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最初的简称为“爱滋病”“爱之病”等,引起了很多负面影响。翻译工作者在考虑发音和意义对等的同时,也要考虑受众的心理感受。经过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后,AIDS的简称被确定为“艾滋病”,被人们广泛认可。

这样的术语在科技翻译中所占比例较大,使用效果也非常好。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术语直接对应的是事物本身,基本不需要读者从英语到汉语的心译过程。

二受众认同对等

奈达的翻译理论强调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以及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只有受众认同,译文才具有生命力。这其中包括文化意识认同和汉字选择上的认同。

1.文化意识的认同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特别强调读者的理解认可度,认为读者对所翻译内容应该和源语读者有着相同的理解感受。当然奈达也承认,由于两种文化不同,翻译中要求全方位的对等也是不可能的,但要努力达到与源语“最自然的、最贴近的”对等。比如全国科技名词委经过严谨、科学的审定,将PM2.5定名为“细颗粒物”。PM2.5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 2.5的缩写,1971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AP)基于保护人体健康、增进社会福祉的目的,制定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全国科技名词委把PM2.5定为“细颗粒物”,符合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中一名对应一个概念、名要反映物的基本特征的要求,做到了三个“不冲突”:一是与概念的来源文献不冲突;二是与气溶胶命名体系和中国学术界已经使用的名称不冲突;三是与中国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所用的名称不冲突[5]。此外,翻译为“细颗粒物”,既没有生僻字,字面意义又容易理解,能为大众广泛接受。

2.汉字选择的认同

随着科技领域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发达国家的先进产品、先进材料和科学技术迅速涌入中国各个领域,理所当然要为这些产品和技术确定合适的术语名称。中国历来非常重视行业术语的规范和文字的统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相关部门就对此项工作做出统一要求,倡导采用通俗易懂的翻译文字。其实,让那些五花八门的外来科技术语既通俗易懂,又表达原意,并能被读者认可接受,实属是知识含量极高的一个挑战。以vitamin为例,它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营养元素,音译为“维他命”,但在漫长的应用过滤中,“维生素”更能表达原意,更容易让人们接受。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根据上下文的需要,把active desktop译成“活动桌面”,而不是“积极桌面”;把high current译成“强电流”,而不是“高电流”;把big science翻译成“投入大的科学”,而不是 “大科学”。

三相对对等

世界的语言文化纷繁复杂,种类庞多,尽管人类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共性,但是要想找出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的完全对等,某种程度上也是不符合语言的自然规律的。在翻译标准上,中国翻译界一直奉行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原则。西方翻译理论中虽有形形的翻译派别,但占主导地位的仍是核心概念对等理论。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也主张尽可能让翻译过来的语言最自然,最贴近原文的意思,即对等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可能完全对等。

1.形式对等的相对性

奈达强调的翻译中的形式对等,主要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概念的相对对等。音不对等毋庸赘言,词汇不对等则比比皆是,这些用词差异是长期以来不同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之一。如表1所示,汉语术语都有“厂”这个语素,但是对应的英文却有plant、factory、works、mill、laboratory等单词。

2.功能对等的相对性

奈达认为,功能对等强调的是在语言、文化之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重新组织信息形式和语义结构进行交际。要求目的语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尽可能完满地再现源语的意义。但事实上,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科技水平发展也极不平衡,非要找到翻译中功能上的绝对对等只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比如:black tea译为“红茶”而非“黑茶”,lucky dog译为“幸运的人”而非“幸运的狗”,dog leg是指“高尔夫场地的弯曲球道”而非“狗腿”,green hand译为“新手”而非“绿手”等。在这里,我们需要克服文化差异,译成其要表达的含义,保持功能上的相对对等。

四结语

事实证明,多年来,进入中国的科技术语不但可译,而且直译、意译各有侧重,相互呼应。值得注意的是,在术语学中,直译是意译的一种方式;而在翻译学中,通常直译和音译并列视为翻译的两种方式。这是有区别的。

借助于奈达关于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可以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在科技术语的“直译”“意译”和“不可译”中的对立状态。直译侧重于形式上的对等,意译侧重于功能上的对等,两者不应截然分开,应该考察哪种译法更容易被受众接受。人们愿意接受的译法,才是生命力最强的。只要有科学的翻译理论和原则,科技术语的对等程度就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25.

[2] Hornby A S.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M].10版.英国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 :156.

[3] 新华字典编辑室.新华字典[M].8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333,349.

第4篇:翻译技术范文

    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国际间交往和互动频繁,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积极地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外文科技文献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并成为中国学者、技术人员等学习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翻译外文科技文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科技术语,需要准确翻译,以使读者能够很好地理解,不致疑惑。英国萨里大学(Surrey University)翻译学教授Peter Newmark(2001)指出:尽管术语只占全文的约5% - 10%,但是他们却构成科技英语翻译与其它文体翻译的根本区别。科技术语的翻译应具有准确性、规范性和统一性。

    一般认为,科技术语可分为三类,即专业技术术语(各科技领域的专有术语)、准技术术语(本身由多种普通义,在科技领域中获得扩展的新义)和新创造的术语(为表达新概念而创的术语)。对于人工翻译来说,科技术语的翻译可采用音译法、意译法、形译法、意音兼顾法和创造新词法等,译者可以调动多年训练和储备的知识对某一领域的科技术语进行灵活的翻译。但是,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仅采用人工翻译显然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为翻译者不可能通晓较多的专业,不同译者对同一术语的翻译也可能有所不同,而且时效性也比较差。而实践中可以看到,目前基于规则、基于统计及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在准确性上尚存在很大不足,且尚未出现较为完整的科技术语翻译理论规则以支持科技术语的准确翻译。于是,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基于语料库进行研究。

    2.平行语料库研究

    自上世纪60年代美国Brown大学建立第一个电子语料库——Brown语料库的近几十年来,语料库技术蓬勃发展。在国内外,构建了大量的用于不同研究目的的语料库,这些语料库按语体分,有口语语料库和书面语语料库;按介质分,有文字语料库和声音语料库;按时间分,有共时语料库和历时语料库;按处理程度分有生语料库和熟语料库,另外,还有专有名词标注语料库、学习语料库等。20世纪90年代,Mona Baker等人将与翻译研究有关的语料库分为平行语料库(Parallel Corpus)、可比语料库(Comparable Corpus)和多语语料库(Multilingual Corpus)。本文中主要使用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

    关于平行语料库的定义目前尚未得到统一,本文使用的平行语料库按以下规则:即,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在句子层面互为译文关系的语料库。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即指互为对译关系的英语和汉语语料组成的语料库。

    近年来,从事语言研究和机器翻译研究的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都在致力于建设平行语料库,现今已建立的英汉双语语料库有英国伯明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irminham)建立的中英对应语料库、英国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建立的Babel 英汉语料库、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汉英/汉日双语语料库、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英汉双语语料库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英汉双语语料库等。对这些平行语料库的研究包括建设、对齐和抽取信息等。

    目前,一些语料库采取双语自动对齐技术在篇章级、段落级、句子级以及短语级的水平上使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进行了对齐,即,通过一定算法将意义相同的源语和目标语自动对应起来。本文中,由于是针对科技术语,所以主要通过短语对齐技术进行加工处理。另外,为在平行语料库中找到科技术语的源语和目标语,还需要使用术语抽取技术。术语抽取技术通常结合了统计学和语言学的方法,即,使用统计学的方法获取候选术语,再利用语言学的方法来筛选、过滤和修正。

    应当注意:本文中所述科技术语仅限定为名词,并且科技术语的翻译仅限定为由英语翻译成汉语(即英译汉)的过程。事实上,因为汉语中的科学技术名词大多是近现代科技进入中国后通过翻译得到的,所以仅就科技术语而言,由汉语翻译成英语往往只是英译汉的逆向过程。

    3.科技术语的翻译问题

    由于词汇的相对有限性和科技发展的无限性,对新发明创造的事物的命名往往依赖于现有词汇。借助于各种手段用已有的词汇来表达,使得在英语中不同科技领域往往会使用同一科技术语,而这同样的科技术语翻译成汉语时往往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词语,即虽然源语言词语相同,但译法却有所不同。而即使在同一领域中,不同的事物上使用同一术语也会存在译法不一致的情况。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替用词、多义词和词典无义项词。

    3.1替用词

    英语作者在将某些部件命名时,往往会使用众所熟知的形象的词汇以便于理解,这种准技术术语不能直接翻译成原义,否则不合文体,但又不宜用其它符合文义但远离词语本义的词汇代替。如elbow本义指“肘”,但在机械技术文献中经常用于表示位于两个构件之间可相对于其彼此运动的部分,如同动物体的肘关节,但不宜翻译成“关节”或“接合部”,这样的词一般可译成“肘部”;同样地,finger可表示为“指部”或“指形部”(构件在形象上像伸出的指头)等。

    3.2多义词

    跟普通词汇一样,有的科技术语在同一领域中也具有多种意义。如机械领域中的“tab”一词,若出现在介绍易拉罐及相似物体等的科技文献中,则翻译成“拉环”,在其它特定结构的文献中有时可翻译成“挂环”,或者“凸舌”,总之,就是指位于某个机械构件上便于对此构件进行某种特定操作的突出部分。但是,有的新发明中的大致符合此特征的某些部分也被英语母语作者命名为“tab”,这时,再翻译成前述只有特定上下文使用的“挂环”“拉环”“凸舌”等便不再合适,于是可以音译成“提攀”等。

    3.3 词典无义项词

    科技术语的翻译中,理想的是,仅利用传统的对比词典(如英汉电子词典)中列举的义项(或者经过标注说明特定用法的义项)与源语文本中的词语进行简单对应,从而得到相应译文。但是,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发现,传统词典在面对一个词项的多种用途时往往表现地无能为力,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技术语境来创造新词,这时则需要调用专业领域中独有的专业术语库。如“rib”一词在特定机械中称为“筋板”,而这个义项在传统词典中一直未予收录。

    虽然人们已经总结出各种译法或思想,如音译法、意译法、形译法、意音兼顾法和创造新词法等,但是对于计算机而言,由于利用这些方法翻译时随机性和主观性较强,故很难且尚未能将这些译法或思想用程序的方式较好地表现出来。所以有赖于使用平行语料库等已存在并正在不断扩充、更新的大量语言事实进行归纳总结,择取较优译法或通用译法作为规范表达以用于机器翻译,从而使翻译语言达到正确性和一致性。

    4.利用平行语料库进行加工处理

    在平行语料库中,首先,利用术语抽取技术,获取尽可能多的科技术语;然后,使用短语对齐技术实现这些术语的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之间的对齐。这时,需要建立术语和领域相关性数据库、上下文相关性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动态更新,另外,还需要考虑交叉领域的术语翻译。

    4.1 建立术语和领域相关性数据库

    要建立同一科技术语与不同科技领域之间的相关性数据库,需要以下工作:

    (1)将汉英平行语料库中搜集的语料所属的领域进行分类,并标记其属性(如医学领域,可标记为英文;机械领域可标记为);

    (2)求出某一个领域同一个科技术语的各种译法所出现的概率P;统一各种表达中出现概率最高的几种(最少一种)形成一小组,定为译语文本的候选规范表达;

    (3)将该术语的译文规范表达与该科技领域相关联,即一旦确定该科技领域,则当遇到该术语时,根据第二步统一翻译成此规范表达小组中的一个。

    如下所示:

    [elbow]——{ (医学)-->【肘】,

    (机械)-->【肘部】}

    [pedestal]——{(建筑)-->【柱座】,

    (机械)-->【支座】|【基座】}

    [cell]——{<BIOGRAPH| Medicine="">(生物或医学)-->【细胞】,

    (电气)-->【电池】,

    (电子)-->【元件】,

    (机械)-->【容器】,

    (通讯)-->【手机】}

    可以看出,同一英语科技术语也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译成同一汉语词语,这是由各领域之间的相近性和词语涵义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但这并不影响特定领域中的具体翻译。

第5篇:翻译技术范文

关键词: 无状态翻译;地址映射;协议翻译

Abstract: Stateless translation and stateless double translation/encapsulation technologies (IVI/MAP-T/MAP-E) define the address mapping and protocol translation/encapsulation algorithms between IPv4 and IPv6. IVI/MAP-T/MAP-E technologies maintain end-to-end address transparency between IPv4 and IPv6 and support communication between IPv4-only and IPv6-only end systems. IPv4/IPv6 translation is a critical technique for IPv4/IPv6 transition.

Key words: stateless translation; address mapping; protocol translation

基于IPv4协议的互联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但是只有232个地址空间的IPv4地址已经分配完毕。为了解决IPv4地址耗尽问题,目前有两种技术路线:采用IPv4地址翻译技术(NAT44)或升级到IPv6。NAT44是IPv4公有地址与IPv4私有地址之间的有状态翻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由于其破坏了端到端特性,只能支持单向发起的通信。多年以来,NAT44在用户接入端被广泛使用,但在核心网络上使用时,需要在NAT44翻译器上维护大量状态。为了长远地解决IP地址的问题,建设下一代IPv6网络,发展IPv6信息资源,发展IPv6用户势在必行。10多年前,业内已经认识到IPv4地址枯竭问题,发明了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该协议具有2128个地址空间,从根本上解决了地址耗尽的问题。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最早推荐从IPv4向IPv6过渡采用双栈技术和隧道技术,全世界很多运营商在不同规模上进行了IPv6的试验,若干信息提供商也提供了IPv6的服务[1]。但截至2012年,全世界IPv6网的流量平均不到IPv4的1%。实践表明,升级到双栈不仅没有给运营上带来直接的收益,反而影响了用户的体验。这就是为什么双栈和隧道技术应用10多年,却没有推动完成IPv4互联网向IPv6互联网过渡的原因。从根本上看,网络的价值在于其用户数。对于新建的IPv6网络,其用户数不可能与IPv4互联网上的用户数可比,如果IPv6的用户不能与IPv4的用户互联互通,则IPv6网络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因此过渡的核心问题是新建IPv6网络必须与IPv4互联网互联互通。两种不同协议之间的互联互通,只能通过翻译技术解决,但是由于IETF在设计IPv6协议时,没有充分意识到与IPv4协议兼容的重要性,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随着纯IPv6网络建设案例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IETF在IPv4/IPv6翻译技术,特别是无状态翻译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系列RFC标准和工作组草案,为IPv4到IPv6过渡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1 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

互联网的基本特性为“无连接”的体系结构,路由器不需要维护状态,IPv4/IPv6翻译器本身也是一个路由器,因此无状态的IPv4/IPv6翻译器对于运营商来讲更具有价值。同时,无状态IPv4/IPv6翻译(IVI)技术具有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安全性好的特点,并支持双向发起的通信。IVI的名称借用了罗马数字的表示方法。在罗马数字中IV表示4,VI表示6,IVI表示IPv4和IPv6的互联互通。

1.1 IPv4/IPv6翻译技术的应用场景

由于IPv4的地址空间为232,IPv6的地址空间为2128,极其悬殊,因此不加限制条件的IPv4/IPv6翻译器在理论上讲是不可行的。在IETF标准RFC6144中定义了IPv4/IPv6翻译的8个应用场景。翻译器的两边一边是IPv4另一边是IPv6。其变化之一在于哪一边是自己控制的网络,哪一边是互联网。其变化之二在于哪一边发起通信。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的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2]。场景一为IPv6网络上计算机发起对IPv4互联网上计算机的访问,场景二为IPv4互联网上计算机发起对IPv6网络上计算机的访问。

场景一和场景二意味着新建纯IPv6网络,通过翻译器XLAT为IPv6用户提供对IPv4互联网的通信。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可以适应于场景一和场景二,有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只能适应于场景一。IPv4/IPv6翻译技术的核心是需要解决地址映射和协议翻译问题。

1.2 地址映射和域名翻译

由于IPv4和IPv6的地址空间差距巨大,用IPv6表示IPv4是毫无问题的,可以通过无状态的映射方法,映射后的IPv6地址称为转换地址。用IPv4表示IPv6是难点,可以动态维护映射表,作有状态的地址映射,或在IPv6地址中选择一个子空间通过无状态的方法与IPv4地址映射。映射后的IPv6地址称为可译地址。所有这些地址映射算法均在IETF标准RFC6052中定义。嵌入了IPv4地址的IPv6地址格式如图2所示[3]。

其中Prefix是IPv6网络前缀,根据不同的前缀长度,嵌入IPv4地址,并且在64至71位间保持为全0,以便与IPv6地址结构中的u-bit兼容。Suffix为后缀,在基本的地址映射中为全0,预留给传输层端口的编码,以便把一个IPv4地址映射为若干IPv6地址,达到高效地、无状态地复用稀缺的公有IPv4地址资源的目的。此外,RFC6052要求转换地址和可译地址使用同样的前缀(Prefix),从而可以自动获得最优路由。

当纯IPv6计算机发起对IPv4互联网的访问时,必须获得相应的转换地址,这个工作由域名翻译器DNS64根据上述映射算法完成,由RFC6147定义[4]。DNS64是同时接入IPv4网络和IPv6网络的域名服务器(DNS),能够把A记录动态翻译成AAAA记录。具体步骤为纯IPv6计算机通过DNS64查询所需域名的AAAA记录,如AAAA记录存在,则DNS64直接返回AAAA记录给纯IPv6计算机;如AAAA记录不存在,则DNS64查询域名对应的A记录,并根据RFC6052定义的映射算法,生成AAAA记录返回给纯IPv6计算机。无状态的翻译器支持IPv4互联网发起的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静态配置的DNS46,当IPv4互联网上的用户发起对IPv6计算机的访问时,DNS46则返回对应IPv6计算机AAAA对应的A记录[5]。

1.3 协议翻译

两种不同协议栈之间的互联互通必须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协议翻译,所庆幸的是IPv4和IPv6之间协议的差距并不很大,是可译的。具体协议翻译算法由RFC6145定义,包括版本号映射,IPv4的服务类型与IPv6的流量等级映射,IPv4的总长与IPv6的载荷长度映射,IPv4的存活期与IPv6的转发计数映射,IPv4的传输层协议与IPv6的下一个头映射,IPv4地址和IPv6地址映射等[6]。IPv4与IPv6协议翻译的最大难点是分片处理,因为IPv4可以支持路由器分片或端系统分片,但IPv6仅支持端系统分片。对于IPv4已经分片的分组,IPv6必须增加分片扩展头,以便端系统重组。此外,IPv4和IPv6网络所能支持的最大传输单元的大小(MTU)是不同的,同时由于IPv4的基本头为20个字节,而IPv6的基本头为40个字节,因此在从IPv4到IPv6的翻译过程中必然遇到MTU超出的问题。此外,IPv4的传输控制协议(ICMP)和IPv6的传输控制协议(ICMPv6)也有很多不同,需要分别处理。

值得指出的是,当IPv6网络中的路由器(通常并不使用可译地址)返回ICMPv6分组时,翻译器无法找到对应的IPv4地址,造成翻译后的ICMP分组的源地址不可溯源。IETF最新的RFC6791定义了对这个问题的有效处理方法[7]。

RFC6145也是有状态IPv4/IPv6翻译器所依据的协议翻译算法。有状态IPv4/IPv6翻译器中的状态维护技术由RFC6146定义,主要规定了IPv6地址和端口到IPv4地址和端口的动态映射表的生成、维护和销毁算法[8]。

2 无状态双重翻译/封装

技术(MAP系列)

IPv4/IPv6翻译技术可以使IPv4和IPv6互联互通,但仍有3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由于IPv4地址耗尽问题,无状态IPv4/IPv6翻译必须能够复用公有IPv4地址以高效使用IPv4地址资源;第二个问题是目前有的应用程序并没有IPv6的版本(如Skype),也有的应用程序嵌入了地址的信息(如Ftp);第三个问题是对于终端用户往往需要分配一个64位的前缀,而不是单个的IPv6地址。无状态双重翻译/封装系列技术MAP-T/MAP-E可以解决这些问题。MAP是Mapping Address and Port的缩写,意指无状态地对地址和端口进行复用,与双重翻译(MAP-T)或封装(MAP-E)技术组合,可以解决无状态复用公有IPv4地址的问题和上述的应用程序问题,同时可以支持前缀分配。MAP-T/MAP-E目前是IETF的工作组文档[9-10],其他相关的工作组文档还有DHCPv6扩展[11]和部署考虑[12]。

2.1 双重翻译模式的应用场景

无状态双重IPv4/IPv6翻译模式(MAP-T)的应用场景如图3所示。

图3中,核心翻译器称为BR,对于IPv6为路由器,对于IPv4为可以复用IPv4地址的IPv4/IPv6翻译器。第二次翻译在家庭网关CE上进行,CE对于IPv6为路由器,对于IPv4为IPv4/IPv6翻译器,并且根据下述端口映射算法对于传输层的端口进行映射。IPv6接入网部署认证和IPv6前缀分配设备AAA数据库和DHCPv6服务器。IPv6接入网上可以部署使用可译地址的纯IPv6服务器,通过CE或BR的一次翻译能够对于用户的纯IPv4终端和IPv4互联网上的用户提供服务。IPv6接入网的用户设备接到家庭网关上,可以是纯IPv4终端设备,它通过CE一次翻译访问网内纯IPv6服务器的信息资源,同时它通过CE和BR双重翻译访问IPv4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并与其他用户互访。该用户设备还可以是IPv4/IPv6双栈终端设备,直接访问网内和IPv6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并通过CE和BR双重翻译访问IPv4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也能与其他用户互访。该用户设备也可以是纯IPv6终端设备,直接访问网内和IPv6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通过BR一次翻译访问IPv4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并与其他用户互访。

2.2 封装模式的应用场景

封装模式(MAP-E)的应用场景如图4所示。

图4中,核心封装/解封装器称为BR,对于IPv6为IPv6路由器,对于IPv4为可以复用IPv4地址的IPv4 over IPv6封装/解封装器。家庭网关CE对于IPv6为路由器,对于IPv4为IPv4 over IPv6封装/解封装器,并且根据下述端口映射算法对于传输层的端口进行映射。IPv6接入网部署认证和IPv6前缀分配设备AAA数据库和DHCPv6服务器。IPv6接入网的用户设备接到家庭网关上,可以是纯IPv4终端设备,它通过CE和BR封装/解封装访问IPv4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并与其他用户互访;该用户设备还可以是IPv4/IPv6双栈终端设备,直接访问网内和IPv6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并过CE和BR封装/解封装访问IPv4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也能与其他用户互访。值得指出的是,封装模式MAP-E无法支持在IPv6接入网内部署纯IPv6服务器,也不支持可以与IPv4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纯IPv6终端设备。

2.3 端口映射

MAP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无状态地址和端口映射算法,其思想是利用16位的传输层(传输控制协议(TCP)、数据报协议(UDP))端口对于IPv4地址进行扩展。不复用IPv4地址时,一个终端设备可用的并发TCP或UDP的端口数为65 536;如复用比为16,则一个终端可用的并发TCP或UDP的端口数为4 096;如复用比为128,则一个终端可用的并发TCP或UDP的端口数为512。根据统计,一个普通终端的并发TCP或UDP的端口数为有限的,因此可以利用无状态地址和端口映射算法高效率地复用公有IPv4地址资源。在使用无状态地址和端口映射算法时,需要给每一个终端定义一个端口标识集(PSID),端口标识集和可用端口的映射关系由扩展的模算法来决定。

扩展的模算法的定义为:

(1)给定PSID,该端系统可以使用的传输层端口P为:P =R×M×j +M×K+i,其中R为复用比,M为连续端口数,i和j为整数变量。

(2)给定传输层端口P,该端系统的PSID为:P = floor(P /M)%R,其中floor为只舍不入的取整算法,%为常规定义的模运算符。

扩展的模算法是一个适应性很广的算法,即可以使持有不同PSID终端所使用的传输层端口在整个端口空间均匀分布,也可以按块分布,还可以制订每一块包含的连续端口数量。此外,扩展的模算法还可以支持类似与无分类地址域间路由(CIDR)类似的地址聚类,即对应于特定的PSID,可以定义PSID长度,对于可用端口进行聚类使用。

通过扩展的模算法,在给定复用比、连续端口数量和端口聚类长度的条件下,可以通过PSID的值计算出特定终端可以使用的所有的TCP或UDP端口;也可以对于任意给定端口计算出对应的PSID,实现端系统的无状态公有IPv4地址复用,因而可以极大地减小管理开销,并极大地提高安全性和可溯源性。由于ICMP和ICMPv6没有源和目标端口的域,只有标识域(ID),因此要对标识域ID作扩展的模算法映射。

2.4 地址格式

MAP的地址格式是RFC6052的扩展,如图5所示。

与RFC6052的区别主要有:

(1)MAP的地址格式是RFC6052当Prefix长度为64的一个特例,其Prefix里包含IPv6 Prefix、EA-bits(由IPv4子网标识和PSID组成,用于唯一标识不同的用户)和Subnet-id(用于标识一个用户使用的大于等于/64的IPv6子网)。

(2)在MAP中Suffix不为0,而是嵌入了PSID。

(3)MAP对于转换地址和可译地址使用不同的Prefix,以解决为终端用户分配前缀,而不是响应单个地址的要求。

利用EA-bits可以为每一个家庭网关CE分配唯一的Prefix,不使用EA-bits,而为每个CE分配不同的Prefix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采用EA-bits的好处是可以进行地址聚类,可扩展性好;不采用EA-bits的好处是IPv6前缀与IPv4地址独立。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

2.5 统一双重翻译和封装模式的机制

无状态双重IPv4/IPv6翻译可以支持纯IPv4应用程序(如Skype),同时对于嵌入IP地址的应用程序(如Ftp)也不需要IPv4/IPv6之间的应用层网关(ALG),此外双重翻译不需要DNS64和DNS46。无状态双重翻译可以看成是具有头压缩功能的、无状态IPv4 over IPv6的封装技术。无状态双重翻译技术(MAP-T)和无状态封装技术(MAP-E)采用同样扩展的模算法和同样的地址格式(在封装模式下BR地址可以蜕化为单个地址),因此具有众多的相似性,唯一的不同是数据流处理模式。在双重翻译模式(MAP-T)下数据流的处理依据为翻译,由RFC6145定义,在封装模式(MAP-E)下数据流的处理为数据封装,由RFC2473定义[13]。

MAP-T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蜕化为一次翻译,有利于过渡到纯IPv6网络,但仍然保持与IPv4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同时,在IPv6接入网内的IPv6数据报文没有封装的数据结构,可以使用IPv6路由器上的所有网络层和传输层的管理和控制功能,而MAP-E必须对于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才能进行管理和控制。MAP-E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完全保持IPv4报文承载的所有信息,同时不需要对传输层的校验和进行修改。由于RFC2473定义的封装模式与传输层的TCP、UDP均由IPv6头结构的下一个头定义,因此,只有从IPv4到IPv6的处理需要定义采用翻译模式还是封装模式,从IPv6到IPv4的处理可以根据下一个头自动适应性完成翻译或封装模式的选择。因此,MAP-T和MAP-E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其分析参见MAP测试文档[14]。

2.6 统一无状态/用户状态/有状态

无状态是指IPv4/IPv6地址和传输层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完全由算法决定,设备不需要维护映射状态表。有状态是指IPv4/IPv6地址和传输层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会话的5元组动态生成,设备需要维护动态生成的映射状态表。用户状态是指IPv4/IPv6地址和传输层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对于各个用户定义,设备只需要维护用户映射状态表。无状态翻译技术不仅可以与无状态封装技术统一起来,也可以与有状态的翻译技术NAT64和有状态的隧道技术Dual-stack Lite[15]统一起来。因此MAP-T/MAP-E家庭网关CE,不经任何修改就可以与有状态翻译器NAT64或Dual-stack Lite的AFTR完成有状态双重翻译或有状态隧道的功能。由于无状态和有状态是两个极端的情况,MAP-T/MAP-E家庭网关CE也可以不经任何修改支持任何用户状态的场景。

3 过渡路线图

虽然IPv4地址已经分配完毕,但全世界IPv6的普及率仍然非常低。为了保证全球互联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制订正确的过渡路线图。10年前IETF制订的“以双栈为主,辅之以隧道,在没有其他选择时用翻译”的策略值得反思,理由为:

(1)这一政策在过去10余年里并没有完成从IPv4到IPv6的过渡。

(2)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已经没有更多的IPv4公有地址实施双栈,而通过NAT44利用私有地址实施双栈并不能鼓励IPv6的过渡。

随着无状态翻译技术(IVI)和无状态双重翻译技术(MAP)的成熟,我们建议应建设纯IPv6网络,实施“以翻译技术为主,辅之以封装,在没有其他选择时用双栈”的策略。具体技术方案为:

(1)新建纯IPv6网络,当通信的对端也为IPv6是,采用IPv6通信。

(2)当通信的对端为IPv4是,优先采用一次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进行通信。

(3)当应用程序不支持IPv6,或应用程序嵌入IPv4地址时,采用无状态双重IPv4/IPv6翻译技术进行通信。

(4)当需要保持IPv4报文所有的信息,或处理传输层加密的报文,采用封装技术进行通信。

(5)在过渡的中后期,双重翻译将无缝地退化成一次翻译,最终关闭一次翻译器,进入纯IPv6时代。

采用以上建议的过渡线路图,可以使我们自己的网络率先过渡到IPv6,并高效地利用公有IPv4地址资源与IPv4互联网互联互通,从而在IPv4到IPv6的过渡过程中保持主动。这一技术方案完全符合中国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即“在2011—2015年的过渡阶段,政府引导全社会向IPv6过渡,IPv4与IPv6共存,新建网络必须为IPv6并实现与IPv4的互通”。目前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IVI)已经5个IETF的RFC标准,MAP技术已经形成4个IETF工作组草案。IVI技术已有思科、中兴通讯、华为等设备厂家的产品支持,并在CNGi-CERNET2上正常运行2年以上。MAP技术已有思科等设备厂家的产品正式,得到意大利电信、日本软银、德国电信、美国Charter等多家国际运营商的支持和关注,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作为唯一能够使IPv4和IPv6互联互通的无状态翻译技术和双重翻译技术IVI/MAP,预计在近几年会得到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NORDMARK E, GILLIGAN R. Basic transition mechanisms for IPv6 hosts and routers [S]. RFC 4213. 2005.

[2] BAKER F, LI X, BAO C, et al. Framework for IPv4/IPv6 Translation [S]. RF C6144. 2011.

[3] BAO C, HUITEMA C, BAGNULO M, et al. IPv6 addressing of IPv4/IPv6 translators [S]. RFC 6052. 2010.

[4] BAGNULO M, SULLIVAN A, MATTHEWS P, et al. DNS64: DNS extensions for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from IPv6 clients to IPv4 servers [S]. RFC 6147. 2011.

[5] LI X, BAO C, CHEN M, et al. The CERNET IVI translation design and deployment for the IPv4/IPv6 coexistence and transition [S]. RFC 6219. 2011.

[6] LI X, BAO C, BAKER F. IP/ICMP translation algorithm [S]. RFC 6145. 2011

[7] LI X, BAO C, WING D, et al. Stateless source address mapping for ICMPv6 packets [S]. RFC 6791. 2012.

[8] BAGNULO M, MATTHEWS P, VAN BEIJNUM I. Stateful NAT64: Network address and protocol translation from IPv6 clients to IPv4 servers [S]. RFC 6146. 2011.

[9] LI X, BAO C, DEC W, et al. Mapping of address and port using translation (MAP-T) [R]. draft-ietf-softwire-map-t-00. 2012.

[10] TROAN O, DEC W, LI X, et al. Mapping of address and port with encapsulation (MAP) [R]. draft-ietf-softwire-map-02. 2012.

[11] MRUGALSKI T, TROAN O, BAO C, et al. DHCPv6 options for mapping of address and port [R]. draft-ietf-softwire-map-dhcp-01. 2012.

[12] SUN Q, CHEN M, CHEN G, et al. Mapping of address and port (MAP) -- Deployment considerations [R]. draft-ietf-softwire-map-deployment-00. 2012.

[13] CONTA A, DEERING S. Generic packet tunneling in IPv6 specification [S]. RFC 2473. 1998.

第6篇:翻译技术范文

甲方:________煤电开发有限公司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院:____________设计研究院

____________煤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经招标委托________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乙方)为甲方设计制造__________矿井设备。____________矿井由____________设计院(以下简称设计院)设计。经甲方、乙方、设计院三方协商达成如下技术协议。

一、主要技术要求

1.____________矿井设备按照设计院提供的技术规格书来设计制作,分为____________。

2.适用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要技术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构尺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其它有关要求

1.乙方应向甲方提供_______设备总图及_______设备安装图各一份。

2.乙方应向甲方提品合格证及_______报告,煤安标志及发货清单。

3.产品加工完毕后,由甲方到乙方进行验收(或约定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出厂。

4.本协议一式六份,甲方、乙方、设计院各两份,签字生效。

5.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附:有关设备的技术协议的相关内容包括:

(一)设备的生产能力,主要技术指标应有专门文件作为北京首冠律师事务所-北京首冠律师事务所-合同的附件。

(二)对设备的主机、辅机的表面颜色、涂复层的要求,使用能源的要求(周波、电压、气压、水压、油压、水质、燃料等)。

(三)提供油脂的名称代号和主要参数,验收后的供应方式。

(四)安装技术参数应包括基础图、固定方式、接地、隔、离、周围空地要求、空间高度、接线类型、插座型式、采光方式、温湿度、防尘及工艺废水、废渣排放量等要求。

(五)提供的技术资料包括: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维修资料(电控原理、安装图等)、结构图、传动系统图气压液压原理图、元器件明细表与简要动作说明、部件装配图、关键备件加工图、易损件清单、各种管道系统图、故障分析逻辑、图表、以及随机清单、易损件清单及备件图册资料与外购件明细表、外购件目录样本等。技术资料必须在到货前提供,具体日期由双方协商确定,以保障有翻译的时间,使设备进厂后能迅速安装。

(六)明确技术指导方式、遣派人数、职责范围、费用及双方的义务。

(七)明确操作、维修人员的培训方式、时间、人数、费用。

(八)要根据不同运输方式(陆、海、空)决定相应的包装形式。

(九)必须确定交货期限,及拖期索赔直接损失等事宜。

(十)明确调试方式(卖方派员还是买方自行调试,大型成套设备要进行联动试车,试生产考核期。)和调试后投产前的验收方式。

(十一)在规定索赔期间为设备考核期。在考核期设备或仪器的各种技术参数应达到保证指标,考核的时间和方式,可视实际要求双方协商确定,作为专门文件,附在合同上。

(十二)对运输残损、原装箱短少、考核项目未能达到保证指标的设备仪器,必须索赔。

甲方:________煤电开发有限公司

乙方:___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

第7篇:翻译技术范文

乙方:________________

本规范书适用于___________(甲方)为_______________项目提供常规仪表成套设备。___________(甲方)根据___________(乙方)提供的《招标书》、《仪表数据表》及《常规仪表设备明细表》中的型号、数据、参数,成套供货。卖方为甲方,买方为乙方。

本协议书经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技术要求

1.供货范围包括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所有设备及材料,同时也包括安装和维护设备所必须的技术资料、专用工具、备品备件。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如发现有任何漏项和短缺,在发货清单中并未列入而且确实是卖方供货范围中应该有的,并且是满足数据表对合同设备的性能保证值要求所必须的,均应由卖方负责将所缺的设备、技术资料、专用工具、备品备件等补上,且不与买方发生费用问题。

2.卖方应及时提供与本工程设备有关的工程设计、设备监造、检验、土建、安装、调试、验收、性能验收试验、运行、检修等相应的技术指导、技术配合、技术培训等全过程的服务。

3.卖方需派代表到现场进行技术服务,指导买方按卖方的技术资料进行安装、分部调试和启动,并负责解决合同设备在安装调试中发现的制造质量及性能等有关问题,费用由卖方负担。如果卖方没有按时进行技术服务,买方则有权通过其他渠道取得相应服务,并从应向卖方支付的任何一笔款项中扣除相关费用,且不需任何法律或行政手续。

4.卖方提出并经双方在会议上确定的安装、调试和运行技术服务方案,卖方如有修改,须以书面形式通知买方,经买方确认后方可进行。为适应现场条件的要求,买方有权提出变更或修改意见,并书面通知卖方,卖方应给予充分考虑,应尽量满足买方要求。

5.买方有权将对方所提供的一切与本合同设备有关的资料分发给与本工程有关的各方,并不由此而构成任何侵权,但不得向任何与本工程无关的第三方提供。

6.卖方(包括分包与外购)须对一切与本合同有关的供货、设备及技术接口、技术服务等问题负全部责任。

7.凡与本合同设备相连接的其它设备装置,卖方有提供接口和技术配合的义务,并不由此而发生合同价格以外的任何费用。

8.卖方派到现场服务的技术人员应是有实践经验、可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买方有权提出更换不符合要求的卖方现场服务人员,卖方应根据现场需要,重新选派买方认可的服务人员。如果买方在书面提出该项要求______天内卖方没有答复,将按相关条款视为延误工期等同处理。

9.由于卖方技术服务人员对安装、调试的技术指导的疏忽和错误以及卖方未按要求派人指导而造成的损失应由卖方承担。

第8篇:翻译技术范文

[关键词]林纾;翻译思想;翻译手法;《黑奴吁天录》

1 引言

作为晚清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林纾的翻译活动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同样也是中国翻译事业上的一个新起点。林纾被誉为“中国翻译西方小说第一人”,但仍有许多翻译家批评林纾的翻译不忠实于原文,任意对译文进行删改和再创作,常常受到古文流风余韵、文从字顺的束缚与限制。

在林纾的众多译作中,影响最大的是《巴黎茶花女遗事》和《黑奴吁天录》。林译《黑奴吁天录》是美国斯托夫人所著《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第一个中译本,意在通过此书给同胞敲响警钟,使人们认识到亡国的危险,并深刻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被压迫之中,应奋力反抗,争取自由。此书的翻译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被公认为是唤醒人民民族意识的代表性作品。本文将结合林纾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黑奴吁天录》为例,客观地分析其翻译思想的形成和在其翻译思想的影响下采用的翻译手法。

2 林纾的翻译思想

林纾在第一部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大获成功之后,便决定通过翻译来实现自己的爱国抱负。在他看来,通过发展翻译事业,大量翻译西洋作品,能有效开启民智,激发人民反帝爱国热情。林纾的翻译救国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原著的选择和为译文作序两个方面。

2.1 原著的选择

林纾在第一部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大获成功之后,便决定通过翻译来实现自己的爱国抱负。在他看来,通过发展翻译事业,大量翻译西洋作品,能有效开启民智,激发人民反帝爱国热情。林纾的翻译救国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原著的选择和为译文作序两个方面。

2.2 为译文作序

序文也是林纾表达自己译著目的的一个主要方式。他在《黑奴吁天录》的序中清楚地阐释了翻译此书的目的,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思想。他在序中写到:“其中累述奴惨状,非巧于叙悲,亦就其原书所著录者,触黄种之将亡,因而愈生其悲怀耳。方今嚣讼者,已胶固不可喻譬;而倾心彼族者,又误信西人宽待其藩属,跃跃然欲趋而附之。则吾之书足以儆醒之者,宁可少哉!”林纾希望通过翻译这部小说,从而警醒国民,激发国人反帝爱国的热情,唤醒国人的自强意识,奋起挽救国家危亡。在序和跋中,林纾表明了其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翻译《黑奴吁天录》警醒世人的用意深远。

3 林纾的翻译手法

3.1 改写

翻译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过程,翻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避免文化间的冲突。如果将西方风俗习惯、文化意象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国人难以理解,导致阅读时索然无味;二是国人难以接受,引起抵触。为了避免读者因难以接受或理解而产生抵触情绪,林纾更多地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对西方的文化意象进行中国化改写。例如:

But evil rolls off Eve, mind like dew off a cabbage leaf, not a drop sink in.(Stowe, 2009)

可是,坏事在伊娃心灵上留不住,就像露水从白菜叶子上滚下去一样,一滴也渗不进去。

此女盖出水新荷耳,骤雨密点,不能有一星之驻。

“But evil rolls off Eve, mind like dew off a cabbage leaf”,虽然彭长江翻译的忠实于原文,但读者理解起来很困难,因为白菜只是普通的蔬菜而已,难以与夜娃不受环境影响进行联系,无法准确表达出原文意图。而林纾采用归化的方法将其改为“此女盖出新荷”,将白菜叶子改为新荷,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原著的韵味。因为荷叶在中国文化里素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含义,使读者易于理解。

《黑奴吁天录》原著是一部宣扬基督教教义的书,为保护国家,防止其从思想上被征服,林纾在翻译过程中从国人角度出发,采取人们传统所能接受的翻译对原著中有关基督教的内容进行了改写,削弱了原著中所宣扬的基督教精神。例如,林纾把原文中的God(上帝)翻译成“天”,Christian(基督教义的)翻译成“公理”,Bible(圣经)翻译成“理”。该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信仰差异给读者带来的不便,清楚体现了林纾的爱国翻译思想,有效的抵制了基督教在20世纪初对中国的影响。

3.2 删减

在翻译时,林纾与魏易意图唤起当时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认识到救亡图存的必要性。为达到目的,林纾与魏易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完全遵循原著的描写,而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删减。在译文中,大量宗教教义、细致的环境、人物外貌和人物心理描写、民歌歌谣、圣歌都在不影响情节的叙述时被删除

此段肖像描写,译者在译文中将其译为“狞丑”、“衣服华好”。此外,原文第12章,有两个部分是描写海留对奴隶交易的思索,译者都将其删减或删除。因为译者考虑到读者阅读小说追求的是故事的情节,对于心理刻画、人物及风景描写并不关注。因此为了适应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要求,译者将原著中有关自然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进行了删减。

除了大量的描写场面被删减外,译者对原著中宗教内容也进行了淡化和删减,以中国人传统所能接受的理念来进行替代,以便整个译本让国人接受。最明显的删除是,在原文第26、27章以及31章到40章,都是用《圣经》引文或宗教诗歌开头,但这些引文诗歌在译文中并未提及。

3.3 增补

为开启民智,激发民众的反帝爱国热情,林纾与魏易对原著中反奴隶制内容的翻译进行了增补。大力渲染悲惨环境,使读者产生联想,引起共鸣,进而达到译者翻译时的预设目的。例如,当奴隶贩将汤姆带上车时:

“Get in!”said Haley to Tom, as he strode through the crowd of servants, who looked at him with lowering brows.Tom got in, and Haley, drawing out from under the wagon seat a pair of shackles, made them fast around each ankle.(Stowe,2009)

林纾(1981)译为“海留指其所坐之车,麾汤姆上,海留亦继上,取脚镣一,械汤姆。克鲁观之,肝肺咸裂,声嘶而急。”显然,“肝肺咸裂,声嘶而急”是林纾采取意译手段,旨在渲染克鲁的伤心与绝望,让中国读者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激起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林纾出于爱国动机,为符合当时社会背景发展,引起民众共鸣,对原著进行了大胆的增补,让译文为其爱国翻译思想服务。

与此同时,为增进西方文化了解,扩大人们视野,解决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困难,不失去原文的韵味,林纾对原著中的文化因素也进行了增补,使读者对西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

“Why, what’s the matter?”said he. “Can’t you take my word? One would think you have taken the lesson of the Jews. Coming at a fellow so.”(Stowe,2009)

林纾的翻译是这样的:见亚妃立敦迫如是,滋不悦,叹曰:“姊性质何乃类犹太人之趣割肉偿债。”

原文中“one would think you have taken the lessons of jews”彭长江译为“别人还以为你和犹太人学过徒呢!”忠实地表达了原文的字面意思。但是,对于普通读者很难理解“向犹太人学过徒”的真实涵义。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的典故,对当时的读者显然是非常陌生的,林纾译文“姊性质何乃类犹太人之趣割肉偿债”增补了“割肉偿债”的内容,使读者易于理解该典故,增进对西方文化的更深入了解。

5 结语

林纾通过翻译《黑奴吁天录》,把反帝爱国的思想传达给社会,让国人明白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他的爱国思想从选择文本到具体的翻译过程都得到了体现。在爱国思想的引导下,根据翻译目的,对原著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改写,便于国人理解,符合国人阅读习惯,引发国人产生共鸣,更好的为其实现翻译目的即开启民智,激发民众反帝爱国热情进行服务。林纾的翻译,正是适应社会需求,符合读者口味的体现,他对于原著有目的的改写和再创造在当时的社会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9篇:翻译技术范文

关键词:网络术语 隐喻 功能 翻译 

1 网络术语与隐喻 

1.1 网络术语隐喻的相似性 

隐喻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隐喻性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人们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的比较而认识事物的特征,尤其是创造相似性的隐喻通过发现原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为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提供了新的角度。所以隐喻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科技领域的新生事物,计算机网络术语中充满了隐喻。隐喻是以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作为意义转移的基础的。参照隐喻本体与喻体之间存在的语义相似性来理解网络术语隐喻。 以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 为例,喻体领域highway (公路) 与本体域internet(互联网络)之间存在着多个层面的相似性, 如: 

highway (source) internet (target) 

路径: highway cables, etc 

载体: vehicles computers 

内容: goods information 

能源: fuel electricity 

使用者: drivers netizens 

目的: journey, et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tc 

速度: high fast 

问题: impediments to motion tech-problems 

…… 

这种本体域和喻体域之间的结构相似性构成了语义转移的基础,是隐喻使用和理解的依据。隐喻相似性兼具发现与创造。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 隐喻的基本功能是提供通过某一经历来理解另一经历的某些方面的可能性。它可以通过原有的孤立的相似性,也可以通过创造新的相似性。”作为新兴科学,计算机网络创造了一个与自然世界并行的空间,可以夸张地说这个空间的一切都是隐喻的,因为它是一个无形的虚拟世界。人类要探索和定位这个虚拟世界,就需要借助已知的概念和概念系统,并将此隐射到未知的领域,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 

1.2 网络术语隐喻与“语言贫困假说” 

综合网络术语,人们惊奇地发现大部分术语都非纯粹的新词,而是源于日常生活常用词语,即把生活用语借用到计算机网络领域这个专业语用环境中,就形成了网络术语了。束定芳老师分析这种现象为“语言贫困”导致。所谓“语言贫困”就是指在现有的词汇中没有合适的词来表达某一特定的概念或某一新概念,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借用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法来表达这一新的概念。 

莫伊指出,语言中的标准词汇,尽管使用范围很广,很细,但不可能包括外部世界和人的大脑中所有情景。如果没有现成的字面意义词存在,就必须用其他现成词来替代,即借用。我们可以借用原有的词汇和词汇关系来谈论新的经历和情景,命名和表述新的事物。如:日常词语“hardware”(五金)借用到网络则是“硬件”;“crash”(碰撞)变成“死机”;“mouse”(老鼠)变成“鼠标”, “attachment”(依附)变成“附件”等。而这种“语言贫困”或“词语不足”对我们是有利的,试想如果词与概念一样多, 我们大脑根本无法学会,记住和使用这么多的词。 

2 网络术语中隐喻的功能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和认知手段,发挥着多重功能。 

1)从修辞角度看,隐喻使我们的语言使用更加简洁,形象和生动。作为一门新兴科学, 计算机网络术语既有传统科学的严谨和简明,同时又有现代科学的新奇与生动。隐喻的最明显特点是精炼,短短的一个词语往往能表达一系列丰富的含义,引起听话者对整个相关事物和语境的联想。例如,中科院院士何()一次在谈到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时写道: 

“---- 即使我国有资金有技术, 能在15-20年基本建成一个大体覆盖全国的 “仓库”和“货流”,但有无足够的“小汽车”和“驾驶员”,足以在这样的“高速公路”上奔驰? 

这里的仓库指网站,货流指信息源,小汽车指电脑

,驾驶员指电脑使用人, 奔驰意味着高速同时不由得联想到名牌轿车“奔驰”,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2) 从社会认知功能看, 隐喻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帮助人们通过其他事物来认识某些事物的特征,还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例: 

① congress suffers wreck on information highway.(国会信息高速公路遭破坏。) 

②white house counts two million cyber-tourists. (白宫估计有两百万网络游客)。 

③ clearing the roadblocks on japan’s information highway. (为日本的信息高速公路清除路障。) 

从中可以看出,“information highway”已经成了组织人们有关网络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人类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从语言学角度看, 隐喻填补了网络术语领域词汇的空缺。隐喻是语言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创造新词和术语的过程中,如果日常语言中缺少表达某一概念的相应词汇,人们往往会刻意从已有的词汇中寻找新旧语境间相似性,并借用描述同样形状或功能的词汇,这就是隐喻手段。如英语中“virus” 指代“电脑中的病毒”,“accelerator” 指代“电脑的快捷键”,“memory”指代了 “电脑里的存储器”。 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用已有的词语谈论新的尚未有名称的事物,旧词新意通俗易懂; 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事物间细微差别,更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赋予旧词新的活力。 

3英语网络术语的隐喻翻译 

网络术语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大家的学习和工作。语义上“ 合意”, 语用上 “ 合宜”的网络术语翻译直接影响人们对网络的理解和使用。网络术语隐喻有别于其它领域的隐喻,整体归属科技文体,且多以词语或词组的形式,表述短小简洁,隐喻理解歧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我们可以采用移植式隐喻和修剪式的翻译方法。

1)移植式翻译 移植式翻译是把原文中的隐喻表达直接移入目的语中, 保留原表达的意象结构图式。这也就是翻译方法中的异化翻译或洋化翻译。这种翻译方法的长处是能原汁原味地传递原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手段,有利于新文化元素的渗透。 

①e-mail(电子邮件):这是一种利用internet网交换文字信息的交互式服务,全世界internet用户可以互相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② remote login(远程登录):它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手段,采用这种方式,用户可连接到世界任何一台internet主机。 

③ client(客户):指使用计算机的用户. 

④ workstation(工作站):指连到服务器的单个计算机 

⑤ download(下载): 在通信中,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副本到发出请求的计算机。 

⑥ irc/internet relay chat(互联网接力聊天):这是一种多用户聊天设施,允许多个用户通过文字实时地与其它人聊天。 

同一隐喻表达如果在两种文化中不产生语用交际冲突,移植式隐喻的翻译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更多的网络术语隐喻有:“information highway” (信息高速公路); “cyber attack”(网络攻击); “main board”(主板);“account”(账号); “address book”(地址簿);“copy”(复制);“e-bomb”(电子炸弹);“virus”(病毒); “hardware” (硬件);“server” (服务器);“intruder”(入侵者); “filter”(过滤器);green pc (绿色电脑) 。 

2)修剪式翻译 以上列举的部分网络术语的隐喻翻译是建立在两种文化中隐喻的表达语用交际功能完全相同的基础上,我们中国网络用户对这些网络术语的理解等同于原语使用者,在使用中不会产生误解和问题。但是,有时由于东西方在体认方法和表达上存在差异,同一隐喻表达在两种文化中所行使的语用交际功能出现空缺或部分不对等的情况,这时可以采用修剪翻译方法解决,即融合传统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① gateway(网关非门路): 连接基于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的设备,使文件可以在这些网络之间传输。 

② hotke

y(“快捷键” 非“热键”):能快速点中目标的指定键。 

③ mouse potato (网虫非网土豆): 指对上网到了着迷程度的人。 

④ navigation keys (定位键非航海键): 键盘上控制光标移动的键。 

⑤ attachment (附件非附属): 插入或附在电子邮件一起发送的文件。 

⑥ bug (故障非蛾子): 编码或逻辑上的错误,将引起程序故障或产生错误结果。 

⑦ home(起始位置非家庭): 如字符显示屏幕的左上端。 

⑧ host time out (连接主机超时非时间用完):远程机系统在交换数据时,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响应用户要求而产生的错误。 

网络术语隐喻翻译时,当英中两种语言与文化不能达到完全一致,就要采取这种中西结合修剪式翻译法,避免中国网络用户误解原有的术语含义而引发错误的行为。更多的例子如下: 

“packet”(数据包非包裹) “surfing”(上网非冲浪) “refresh”(刷新非更新)“homepage”(主页非家页)“mouse”(鼠标非老鼠)“any key”(任意键非任何键) “outbox” (发件箱非外箱)“offline”(脱机非离线)“trash”(垃圾箱非垃圾)“backup”(备份非支持) “access rights”(访问权限非进入权限)等。 

除此之外,网络术语的大众化,文化交流的国际化,连同隐喻的特异风格,部分网络术语隐喻采用音译法。典型的例子有:“hacker”(黑客), “pentium” (奔腾),“bit”(比特) ,“e-mail”(伊妹儿), “internet”(因特网) 等。这些独具匠心,夹杂异国文化的译文也逐渐被广大网民所接受。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属于不再仅仅只是科技领域的科技词汇,而是以其独有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利用隐喻手段从日常生活用语借用词语建构网络术语是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而网络术语隐喻的理解和恰当翻译毫无疑问促进广大网络使用者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10-134. 

[2] lakoff,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54. 

[3] 桑龙扬.网络英语的构词与翻译技巧[j].中国科技翻译,2004(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