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

计算机辅助审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辅助审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辅助审计

第1篇: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效率;审计质量;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0-0089-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以下简称计算机审计)在审计实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如何利用计算机审计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预防和降低审计风险,已成为广大审计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此,笔者就如何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谈点个人浅见。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计算机审计意识

在一般审计人员的观念里,计算机审计无非就是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查阅资料、传送文件与撰写审计报告等。因此,即使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程度很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方式很可能仍沿袭着以往传统的手工审计模式,花大量时间来翻阅被审计单位打印出来的账册,审查“账证、账账、账表”是否相符。对方提供多少打印的账册,就查看多少,不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手工处理数据的本质区别。同时,仍然停留在手工工作底稿的整理和归档阶段,没有意识到计算机信息数据和审计报告文档保存和电子资料备份的重要性。

广大审计人员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计算机审计意识,要将计算机审计提升到要如何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防止作弊;如何提取数据,了解设计程序是否合理、授权监控是否相互牵制;以及如何对计算机处理的文档和数据进行保密、授权、打包、归档,等等。对此,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应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要求被审计单位积极配合,同时提供两种资料。被审计单位在提供真实、完整的纸质会计资料的同时,还应该提供真实、完整的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电子数据接口和必要的计算机技术文档等资料。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计算机审计准则,计算机审计还没有纳入正常审计程序,因此,许多被审计单位还不明白其有责任和义务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给审计单位进行审计。为此,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方案时应该把计算机审计列入正常的审计内容,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其提供的信息资料作出书面承诺。承诺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其提供的纸质会计资料是真实、完整和合法的,而且还应包括其提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相关备份数据也是真实、完整、安全和合法的。

2.对被审计单位数据的安全性作出承诺,严防泄密。目前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对电子资料的归档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利于电子审计资料的保管和计算机审计的推广应用。因此,审计单位在执行审计时应该保证不恶意破坏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更改数据,建立电子审计资料的归档和内部保密的管理制度,加强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数据的保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电子审计资料的查看和拷贝实行组长责任制或由组长和系统管理员组成的双人签名制,定期进行服务器备份,年度终了应该分部门或分项目进行打包和归档,多层备份,刻录光盘,贴上标签等,也可参照手工底稿的归档要求进行归档和管理。

二、健全法规,使计算机审计有法可依

1.加快制定计算机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要尽快出台计算机审计规范文本,对计算机审计的概念、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计算机审计人员的资格条件、计算机审计过程、相关审计技术及审计证据收集等方面应遵循的规范,给予具体明确的阐明。

2.严把审计软件审批关。国家在制定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时,应该考虑在审批通用审计软件时,把程序设计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以及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接口的多种模式作为首要条件,以适应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被动地要求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格式适应审计软件。

三、加强培训和检查,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1.从易到难,加强培训。我们可以把Office办公软件作为培训基础,作为应用计算机审计的“金钥匙”,以带动计算机审计的推广应用。因为Office办公软件,操作简单方便,界面友好,功能强大,它不仅包括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的应用,还有Access桌面型数据库等等。如果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不仅日常审计工作方便,效率提高,而且能为以后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习和应用其他应用软件都很容易上手。因此,各审计单位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计算机审计培训。审计人员也可利用空余时间根据有关软件自带的帮助文档进行自学、自建账套进行练习。

2.从上到下,加强检查。即由上一级的审计机关通过检查,带动下一级的审计机关在实践中应用提高。上级审计机关每年可以定点派员到基层审计单位检查计算机审计情况,让基层的审计人员在实践中能够快速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具体步骤和要领。这是加强计算机审计推广应用的催化剂。

四、加快会计软件的完善和标准化,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水平

1.会计软件应能提供修改数据的完整记录。目前会计软件带有的操作日志,对所有的操作人员的每一次操作内容都进行记录,这样记录内容显得过于宽泛,不利于突出重要审计线索。针对这种情况,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改进,以便能提供一个记录所有修改数据的操作记录,而不是记录对数据进行正常的输入输出工作。这样可使审计人员通过对数据改动的操作记录,找到相应的审计线索,以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

2.审计人员应参与会计软件的开发与评审。对于会计软件的可审计性问题,不仅要让审计人员参与会计软件的系统开发,而且要参与会计软件的评审,严格控制。一方面,审计人员在会计软件的系统开发过程中,要发挥监督作用,对软件开发的可行性、可用性进行分析和调试;另一方面,在评审阶段,应由财政部门与同级的审计机关联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软件的各项指标提出意见,从而保证会计软件的可审计性。

3.会计软件应尽量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由于会计软件数据接口的不统一,不仅易导致计算机审计发生错误,增加了审计的难度,最重要的是妨碍了计算机审计的迅速发展。会计软件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即对会计软件设计一个统一的数据结构、统一的输入要求,就使得各种各样的会计核算系统在最后进行数据输出的时候,都能按同一格式向审计软件进行数据文件的输入,且保证两端的数据严格一致。这样,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只需要将该数据文件调入审计软件即可,而不用把各种各样的数据文件转化为同一格式再进行输入,降低了审计风险。如果目前的会计软件再不提供标准数据,它必将被会审一体化软件所代替。所以提供标准化数据接口,对会计软件行业的发展也是有莫大好处的。

五、查错纠弊,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

1.初始数据设置错误或作弊。即在计算机系统启用前设置错误或作弊,从而导致该系统打印出来的账册、报表不正确。出现这种错误的会计账套不会出现手工会计常见的“账证、账账、账表”不相符的现象,却会导致费用分配或税金入库的错误。比如,企业在会计电算初始化时把固定资产的折旧信息输入错误,折旧年限和分配比例不正确,就会导致“累计折旧”科目的计提金额和分配出现错误,从而影响企业的成本费用的合理分配,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本量利分析,也将会影响到企业应纳所得税计算的正确性。

第2篇: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及

(一)评价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在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软件的内在风险。目的是为了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软件控制的程度,以减少数据的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后,如果认为内在风险较低,则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具体方法是:

1.系统的方法。首先对软件中的重要程序模块进行解剖,阅读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程序的逻辑结构,以确定程序运行是否可靠、稳定,程序的各种功能是否都能实现,程序的数据处理、数据生成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会计处理的各种需要。采用这种方法能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根本,确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性。

2.选样测试系统的方法。审计人员首先建立一个包含一个月基本会计资料的数据库,然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根据其核算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判断软件的可靠性。

3.评价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例如,软件中凭证的制作是否采用二次输入的方法,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方式是否安全(备份的安全性主要指在存储媒介溢满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前向使用者发出提示)等。

通过数据测试及评价数据的安全性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会计软件各方面的性能,更可判断出使用该软件的内在风险。对于审计人员来讲,要检验被测试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本与企业在前段时期内所使用的是否一致是很难的,这意味着审计人员较难确定前后软件版本内在风险的差异。另外,该方法对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为适用,对版软件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二)验证会计资料总体完整性

验证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并输入计算机中。其次,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转化为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商品化软件一般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转化后的会计凭证库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仅保留需要的数据以加快运算速度。例如对会计凭证库中只保留一级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而剔除摘要、二级科目名称等,审计人员再进行汇总计算以得出当年或当月会计科目的发生额,最后,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计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审计人员将其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三)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

近年来,一种建立在基础上的。已通过国际审计界广泛实践证明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已逐步于审计工作实践中。该方法在符合性、实质性测试中都运用到统计抽样,这正是机辅助审计技术大显身手的领域。具体有:一是运用于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二是方便地运用于审计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对审计人员来讲最关键的是所有总体中的项目都能被客观地抽取,而采用恰当的统计抽样方法能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

(四)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的分离对而言,大量的处理是日常性的事务,而审计人员所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的会计处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对企业的会计数据库进行,确认及打印出在某段时期内高价值的和关键的样本,而靠人工是不可能做到的。所谓的高价值及关键样本主要指不相关的会计科目,单笔金额超过审计人员预先设定数的样本,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等。审计人员在对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即可满足一般审计的需要。

(五)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例如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等。

(六)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等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而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外设的增多能使计算机将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处理并存储,由此满足了审计各种方式取证的要求,更为审计工作的无纸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趋势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过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并在以下方面得到推广及应用。

(一)对会计电算化软件采用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

目前,众多商品化会计软件程序是企业自行编制的,采用的语言、数据存放的格式多种多样,给计算机辅助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前景来看,审计部门必然要参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鉴定,对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必将采用预置或嵌入审计程序的技术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该技术是指预置或嵌入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人员的需要而设计,用来即时鉴别出特定的或程序无法识别,需要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会计事项,并把它们复制到审计人员的文件中。在国外,这项技术已开始运用。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为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了最佳的方式及手段。

第3篇: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

近年来,襄樊市审计局加大计算机建设与应用步伐,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先后在企业、财政、金融、农林水、行政事业等行业38个单位尝试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有了一些初步的经验和体会。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主要步骤

(1)可行性分析。主要是调查了解被审单位会计信息的管理现状,看其计算机使用水平能否满足审计项目的方案要求(质量、时限等),从而确定是否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2)审前准备。主要是配备相应的电脑和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审计人员,选择符合财政部规定、适用性强的审计软件。制定审计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等;

(3)现场审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两个环节。数据采集就是应用一定的方法,对被审单位的数据信息进行迁移,按审计方案的要求以及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进行整理;数据分析就是应用相关审计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归并、统计和分析判断,从中查找被审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疑点线索,发现违纪违规问题,汇总相关数据,以满足审计报告的需求。

(4)审计报告。在传统手工审计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辅助审计将采集到的数据,应用计算机进行结论性审计文档的处理,形成审计报告,出具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等,并由此形成被审单位电子数据库的部分数据。

二、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

在分析被审单位电子记帐数据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确定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数据采集。

第一步:导出被审单位财务管理数据。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三种方法:

(一)直接使用被审单位的财务管理软件,将数据导出为通用数据库格式(如:mdb、xls、txt等)。其优点是:适用范围宽、导出数据随审计人员的意愿,因而是审计人员首选也是运用最多的数据导出方法。因为一些著名的财务软件为证明自己的“开放性”、“兼容性”特征,都具备“数据可被第三方软件使用”这一功能,诸如:用友、金碟、远方等,并且版本越高,此项功能越明显。而且从审计情况看,如今不少行政企事业单位大都使用上述软件。

如在对樊城公安分局的审计中,该单位使用的是用友M8.0财软,我们就直接将其总帐、明细帐分别导成一个通用数据库如mdb的两张数据表;在对全市民政系统审计中,因该系统使用了用友M7.0,一次只能将总帐、明细帐的一个科目导成一个通用数据库,因此我们就根据需要,生成了多个科目的多个相关数据库。另外有些软件开发商专门设计了特定格式的导出,如:电力系统使用的远方财软4.XX版本,高度自动化设计,财务人员只需输人原始资料,数据汇总、帐表生成等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其操作程序符合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会计制度,审计人员可将其中所有汇总表格和明细帐的查询结果导出为EXCEL格式,利用帐页查询功能,完成电子数据的采集工作。当然一些高端数据库软件,如:使用SQLServer、DB2等作为数据仓库开发的财软,由于这些服务器端的专业数据库软件本身具有强大的分析、备份和安全恢复等功能,因而客户端的应用软件也就没有必要开发数据导出功能了。

(二)直接使用被审单位企业(财务)管理软件而产生的备份数据。

因为几乎所有的企业(财务)管理软件都具有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我们完全可以将数据的备份带回,在自己的电脑中进行恢复。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导出的数据最完整(甚至包括软件的

使用日志、用户权限及密码等),分析起来最方便。由于用户软件本身具有强大的分析和查询功能,因而不需要借助任何第三方的辅助分析软件或数据库软件。但其缺点是必须有一套与被审单位软件一致的能使用的软件,且有多少个审计对象,你就需要准备多少个软件。这类商业软件由于审计人员只用于辅助审计,不作为生产使用,因而购买起来极不经济,其来源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一是使用演示版软件,由于相当多的演示版软件与标准版软件仅在表证的打印上有区别,因而使用演示版软件没有问题。二是使用软加密方式的软件。相当多的软件是通过合法用户名和系列号来限制使用的,我们可以用被审单位软件的用户名和序列号在自己的电脑在进行安装软件,再将备份的数据恢复进来就可使用了(如:远方财软)。三是使用“光盘市场”版软件,目前光盘市场提供的版本相近的经过解密的软件,如:用友、金碟、交易等大腕软件,基本上都可以使用。四是与软件公司协商,支付少量费用,借用软件公司同版本号的正版软件和限次软件。

(三)直接将用户软件的原始数据库表导出。

就是使用专业数据库,如:SQLServer等,直接使用专业库的管理工具将数据导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主要表现在:l、软件的开发者为减少数据的冗余而采用了关系表,用户采用了这些表在自己的电脑中分析时需自行定义关系。2.这些表一般都为原始数据,审计人员要得到自己的记录集需自建查询集(视图)。3、这些表多为英文或拼音组成的字段(为了适应更多的开发工具)且有许多认证字段,完全搞清楚还费点周折。但是如果将上面问题都搞清楚了,使用通用数据库软件和专门的辅助审计软件分析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

第二步、导出数据迁移

一般情况下,将数据导出后必须存入审计人员的电脑中,置于审计人员自己定义的某一目录下。这一点,要视实际情况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从审计实践看,不外乎有以下王种情况:

(一)若数据文件总量在SM以下,通常采用压缩软件如:winzip等将数据压缩成几张盘,将数据带走。

(二)若数据文件总量在SM以上,如采用压盘方法由于盘片较多,恢复成功的风险较高,因而一般采用外置硬盘的方法,将数据在不压缩状态下直接导入自己的硬盘。

外置硬盘有打印机接口的外置硬盘和USB接口的外置硬盘。USB接口的硬盘支持热插拔,打印机接口的硬盘支持老一些的电脑,外置硬盘通常由外置硬盘盒加普通硬盘组成,这是一种最经济最方便的数据迁移的方法。

(三)若审计人员随身携带有笔记本电脑(带以太网卡)且被审单位也组建了局域网,可直接采用电脑与电脑对拷的方法实现。这里也有两种方法:

1、笔记本电脑与数据源电脑直接对持。审计人员需自己制作一条网络线(将普通的网络跳线12.36对调),将两台电脑配成对等网,在数据源电脑中将自己需要的数据目录设置“共享”后,拷入笔记本电脑。

2.网络下载。审计人员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接入被审单位的网络,找一个被审单位空闲的PJ45信息接口,配置好网络获取一个合法网络帐户,进入网络后,将数据源电脑中的数据持出。

三、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大都要使用通用的或专门的软件分析数据。因为通用的数据库软件具有极其强大的分析功能,使用起来也特别方便灵活。若审计人员很熟悉诸如:Foxpro、access、SQLServer或SQL语句之一种,基本上就可以不依赖任何辅审软件独立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了。以我局对湖北化纤集团审计为例,我们直接将被审单位的数据采集回来后,导入access2000,利用access2000中的可视化的查询分析器对数据进行筛选,得出所需要的数据。但是现阶段不少审计人员并不熟悉专业数据库软件的使用,尽管诸如access、foxpro、SQLserver等使用起来都很方便容易,但对相当多的审计人员来说仍有一定困难,这样就可结合使用相对而言更易使用的一些软件,诸如:南京特派办的《审计数据采集分析软件》等。

从实际情况看,我们主要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的:

一是利用被审单位软件的自身查询功能,发现不正常的会计分录。主要通过查看明细帐、记帐凭证,审查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发现不正常的会计分录。如:“实收资本”科目一般对应“现金”、“银行存款”或者是“存货”等资产类科目,如在查询中发现,有的对应科目却是“应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就可将这种不正常的会计事项作为审计重点,经调阅有关的原始凭证和调查相关往来单位,发现该单位虚列股本、转移国有资本、化公为私等问题;

二是利用被审单位软件数据转换功能,结合《审计数据采集分析软件》的查询、筛选等功能,发现违规支出。以“费用”审计为例,首先将把被审单位数据库中“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和“财务费用”明细帐打开,将数据转换成EXCEL格式,通过《审计数据采集软件》进行查询摘要、筛选数据,经调阅有关的原始凭证和审计相关单位,发现费用中违规支出问题。

三是利用分类汇总、规划求解和拖动复制柄等功能,发现收入不合规等问题。比如审查债权债务,湖北化纤集团涉及的往来单位共有1938个,往来款总额数亿元,若一个审计人员用人工查账法,按帐龄分析其发生的现状,摸清其真实合法情况,需要一个星期。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在EXCEL电子表格中,按照“单位”、“帐龄”等检索条件,一个小时之内查出三年以上不良资产1000多万元,往来单位1360个;二年至三年往来单位269个,金额3000多万元;又如在今年的电力行业审计中,在审查电价标准方面,我们首先将被审计单位用电量数据库采集过来,存为EXCEL电子表,用电总量中分居民生活电量、农民排灌电量、优惠

第4篇: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 审计 税收征管 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正逐渐向各个管理领域扩展,由于会计电算法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会计工作也在相应技术的发展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以及算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对会计算法记录进行收集社整理。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法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电算法与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第5篇: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审计技术 医院审计

审计工作是企业运营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审计工作能够保证企业收支的平衡,对财务进行有效监督与合理管控,是促进企业盈利的前提条件。在医疗体系中,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让审计工作得以落实,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计算机引入审计系统,为审计工作带来很多的便利。

一、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优势

(一)让数据处理更便捷与高效

在医疗体系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待处理的财务数据,这些数据庞杂、繁琐,如果单纯的通过人工处理会产生极大的工作量,然而,当计算机引入到医院审计系统后,对于数据的处理立刻带来很大的便利。首先,借助office办公软件,尤其是excel表格,能够轻松地将各类数据汇总,并且能够有序地统计与运算,然后,通过使用相关的审计软件,能够便捷地对各类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整理及处理,最终得到特定的处理结果。计算机的引入让审计工作中庞杂的数据处理不在是难题,数据的处理变得轻松而高效。

(二)通过互联网让信息得以共享

医疗体系的财务透明一直是社会的呼求,尤其是患者群体。一直以来,医疗体系的财务不透明常常会被社会各界攻击与诟病,这大大降低了医院的公信力,从而影响到医院的声誉。计算机引入到医院的审计体系后,让信息透明得以实现,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各个部门连接到一起,各个部门间都能获取到相关的财务信息,对于医院的审计工作的成果有了解,同时,这也是一个各部门共同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管的过程。通过信息的汇集与整合后,能够将很多公众关注的信息如实地对外公布,这不仅对于公众是一个交代,也让医疗体系内部的操作更规范与透明,增强了医院的公信力。

(三)计算机将各部门联系在一起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虽说有专门的部门承担与负责,然而想要让审计工作真正落实到位,需要的却是各个部门间的有效配合与协调。通过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能够通过互联网将部门间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医院可以建立一个内部局域网,通过这个平台能够让很多相关信息在内部得到共享,同时也能够实现内部各部门间的有效监督,这是审计工作得以有效展开的前提。互联网能够将各个部门间有效的联合到一起,这对于审计工作的落实提供了很多帮助。

二、计算机在医院审计中的应用

(一)医疗收费审计

医疗收费审计是每一个医疗体系首先需要把好的关口,核实相关部门是否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收费,是否有乱收费或者有私下交易,这些都是很恶劣的行为,是应该明令杜绝的行为,也是审计部门需要严格查实的部分。计算机在医院审计部门的应用首先就是要对这一个部分进行落实,在收取相关医疗费用时都需要实时在计算机内部系统内登记,并且通过相关的审计系统将各项信息汇总,然后进一步落实相关部门的操作是否规范合理。计算机的引入对于规范医疗收费有很积极的作用。

(二)药品收费审计

对于药品的审计主要是针对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药品超加价率收费的审计,另一方面是对虚假录入中标价药品的审计,这两个方面都是容易滋生问题的地方,也是审计部门需要特别留心的地方。现代的计算机应用中,可以通过利用case语句或是用order by语句排序,都能够很有效地对不合规的行为进行查验,这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医院的相关操作流程。

(三)支出审计

医院通常会定期做医疗设备或者药品原料的采购,这是医院一个非常重要的支出部分,也是审计部门需要有效控制的部分。对于设备和原料的采购支出应当有严格的监管,这样才能有效为医院节省成本开支。计算机在采购方面的审计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能规范整个采购行为,让采购过程更有序与高效地进行,同时,通过各个流程在计算机内的登记,能够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监管。

三、计算机在审计工作的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的应用给整个医疗体系的审计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它让审计工作更高效有序地进行,也对医疗体系实行了有力的监管,然而,在使用计算机时仍然有若干问题需要引起注意。首先,计算机的使用必然会伴随着安全隐患,很多时候,医院内部的网络系统中会有很多内部机密及重要信息,很多黑客对于这一点也有清楚的了解与认识,很可能会带来恶意攻击医院网络系统来窃取相关信息的行为,一旦得逞,很多重要信息的泄露会给医院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做好网络维护是良好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前提。其次,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医院很多工作人员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不太熟练,操作技术不够使得计算机并没有良好地为他们的日常工作服务,计算机没有得以发挥它强大的功能与作用,因此,提升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四、结语

第6篇: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

摘 要 在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中,数据库技术的有效应用与熟练掌握对于减轻审计人员工作负担,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审计工作中对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数据库指令在审计数据中的预处理、数据分析等方面提出笔者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 审计 数据库 采集 分析

随着全球进入了信息社会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事业及机关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的财务核算,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了审计机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审计的一项重要的工具,而对数据库技术的熟练掌握是一个有利于审计人员真正地从传统手工审计方法向现代审计技术方法转变的有效途径。笔者对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应用浅谈一些个人认识。

一、 审计工作中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数据库的采集工作,是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审计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电算化财务资料进行采集数据,从被审计单位的电脑数据库上取到需要审计的相关的数据。在对相关的数据的采集工作完成之后,审计的工作才能够顺利展开。目前市场上也推出了多款的审计软件,包括审计署推出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在数据库辅助审计中,通过利用一些数据库指令,对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

首先应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平台。目前国内的工作平台一般有三种:DOS环境、WINDOWS系列、UNIX系统。其中WINDOWS系统应用最为广泛,多数财务软件系统大都采用这一系统平台。其次,还应根据不同系统类型,相应地选择适合的应对方法。

在审计人员的软件数据库和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软件的备份和恢复功能来完成审计数据的采集,直接将数据导出。如果不一致,需要做开发接口。常用的数据库主要有SQL、ORC.等。

审计人员应先询问了解企业财务软件系统的程序运行方式、程序模块之间的功能关联、数据存储的格式类型、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以及数据格式的转换接口等事项。然后在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的配合下将所需要的数据文件进行优化采集,采集时如系统本身包含有数据转换接口的,应在采集时直接转换为审计人员可以进行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文件格式),否则可以先备份出来,再利用一些审计软件和工具软件提供的数据转换接口(如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等不同财务软件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向导等)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在不具备以上条件时,可以使用VB、VC等可以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自己编写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但一般情况下,在常用的数据库中都有较完善的数据的导出和导入的功能,审计人员可以用数据库软件来完成数据库信息的采集工作。

当被审计单位财务软件不在审计软件中包含的财务软件类型范围内时,不同的数据格式不能直接进行数据采集与转换,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开发特殊的数据库接口来传输数据。只有通过开发通用的特殊数据库接口,才能在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财务软件时,使用通用的特殊数据库接口实现数据的采集与转换。而这一点亦正是目前审计数据采集工作的瓶颈,我们亟待这种通用的特殊数据库接口的成功开发。

二、 数据库指令在审计数据预处理中的体现

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中,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转换功能,帐表审计功能,快速编程功能,审计的管理、内部控制功能,审计文档管理功能,法规查询功能,通用审计表格辅助审计功能(模拟EXCEL电子表格)。百种兵刃各有所长,在分析和处理具体问题时,各模块均发挥着强大的功能效用,审计人员只要能熟练和灵活地掌握其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那么在分析数据信息时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现阶段,谈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数据分析时,实际上都是在围绕着数据的核算与对比这一主题,采取的主要方法大多是运用SQL语句进行查询,再将查询结果与原数据记录项进行对比分析。举例说来,报表数据来源于账簿和凭证。对于电子账来说,报表数据主要来源于账户主文件和关联文件。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核对被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时,只需根据这两个文件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计算,就可以很快生成新的报表。

例如,生成各总账科目的科目汇总表,可以通过以下语句实现:

Select ccode, sum(md), sum(mc) from Pz group by left(ccode,3)

[ccode-科目编码、md-借方金额、mc-贷方金额、Pz-凭证库]

通过将新生成的数据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检查核对,如果发现存在不相符的数据,便可以在疑点问题上作进一步追查。

三、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就是根据字段的具体数据情况,出现频率等来对字段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审计线索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通过运用计算机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针对数据来分析发现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再结合具体的审计线索加以判断。目前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使用得比较多的是利用SQL数据库中的SQL语句对数据进行分析。

随着数据库的技术发展,对于数据的发掘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比如抽样是一种审计方法,针对抽样审计的方法可以先采用聚类算法对被审计数据进行聚类,再对聚类后的数据进行抽样,然后对抽样后的数据进行相关审计分析,这种抽样的方式能有效的降低审计的工作量。

第7篇: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算;计算机辅助审计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社会化发放过程中核算的真实性、合规性、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对于促进基金规范支付管理,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对社会保险基金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背景

为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业务和财务管理,某市劳动部门逐步采用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其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也已日益成熟。相应的,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工作也随着该系统的发展发生着变化,先是看手工账,然后看电子账。但由于种种原因,审计人员始终无法获取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后台原始数据,仍然脱离不了就账查账,就财务查财务的圈子。也就是说,财务数据缺乏业务数据的验证支持,因而存在着很大的审计风险。在这种情形下,对社会保险基金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就势在必行。

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一般步骤

1.审前调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审前调查不仅要了解常规审计方法下的所有内容,还要深入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内容,具体如下:(1)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目的是更好的设计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同时初步确定数据采集的范围。(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主要了解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的软件配置情况,包括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目的是便于数据的采集和转出。(3)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结构。包括数据库系统本身的数据格式及可导出的数据格式、数据表的结构及之间关联关系等。

2.审计数据的采集及处理。(1)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是利用被审计单位数据库本身的导入导出功能和odbc方式,其他数据获取方式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系统的功能和导出数据是否符合审计人员的要求确定。(2)根据审计分析的需求,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表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清理。

3.审计数据的审计分析。(1)依据审计目标和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重点。(2)检查法规、文件规定的执行情况,发现审计疑点。(3)建立计算机审计模型。(4)针对涉及的具体表,利用sql语句加以查询分析。(5)对查询结果进行核实,确认审计查证问题。

三、审计案例

(一)审计所需资料

(1)事改企单位表。包含所有事业改企业编制的单位名单。重要内容如下:1)单位码;2)单位全称。(2)职工缴费明细台账表。包含各月各单位各职工缴纳各险种保险费的明细记录。重要内容如下:1)单位码;2)个人编号;3)缴费月份——保险费的所属期;4)缴费基数。(3)退休档案表。包含所有退休人员的基础信息。重要内容如下:1)单位码——参保单位身份唯一标志,“48888”表示自由职业者;2)个人编号——参保职工身份唯一标志;3)姓名;4)出生年月;5)退休时间。(4)社会发放记录表。包含各月发放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明细记录。重要内容如下:1)结算期;2)单位码;3)个人编号;4)姓名。(5)退休人员生存验证明细表。包含各年度退休人员的生存验证纪录。重要内容如下:1)验证年度;2)单位码;3)个人编号;4)验证时间。(6)需生存验证明细表。包含各年度未按规定进行生存验证的退休人员名单。重要内容如下:1)年度;2)单位码;3)个人编号。(7)养老死亡支付情况表。重要内容如下:1)单位码;2)个人编号;3)死亡时间;4)冒领月数;5)冒领金额。

(二)审计步骤

步骤一:审查生存验证执行情况

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冒领丧葬抚恤金和养老金行为,相关文件规定,基本养老金和定期救济费领取资格在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进行年度验证,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验证手续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或供养直系亲属,其养老金或定期救济费将从次月起暂停发放,直至办理补验证手续后的次月方能恢复发放。

审查是否存在未经验证、逾期仍然继续发放养老金情况:

1.将退休人员生存验证明细表按照验证年度等于2004年进行筛选,生成2004年已验证的退休人员表。

2.将社会发放记录表按照结算期大于等于2004年7月1日进行筛选,生成2004年7月之

后发放记录表。

3.将需生存验证明细表分别与个人编号进行关联,查找需生存验证明细表中存在,但表中不存在(未验证),且表中存在(发放了养老金)的个人编号,生成未验证、逾期仍然继续发放养老金表。

步骤二:审查是否存在不满足退休条件办理退休且领取养老金

文件规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退休条件,方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1)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2)企业和本人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3)1998年7月1日前参加工作的,缴费年限满十年以上。1998年7月1日之后参加工作的,缴费年限满十五年及以上。

1.审查不满足条件1办理退休的情况。将退休档案表按照条件“性别等于男且退休时间与出生年月相隔的年数小于40或者性别等于女且退休时间与出生年月相隔的年数小于35,并且个人编号存在于社会发放记录表中”进行筛选,生成不满足退休条件1办理退休表。

2.因为只有2004年的缴费记录,因此针对在2004年办理退休的人员,审查2004年初至退休之日是否正常缴纳养老保险费。将退休档案表与职工缴费明细台账表按照个人编号进行关联,查找退休档案表中存在,但职工缴费明细台账表中不存在,且退休时间大于2004年1月1日的退休人员,生成不满足退休条件2办理退休表。

3.将退休档案表按照条件“工作日期小于1998年7月1日、且缴费年限小于10、且单位码不存在于事改企单位表中、并且个人编号存在于社会发放记录表中”进行筛选,生成不满足退休条件3办理退休表。

步骤三:审查是否存在已死亡的退休人员仍在发放养老金

依据相关文件规定:“……死亡离退休人员从次月起停发基本养老金”。因而,审查是否存在离退休人员已办理死亡手续但继续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情况就成为审计重点。

1.审查是否存在办理死亡支付后仍在发放养老金问题。将养老死亡支付情况表与社会发放记录表按照“个人编号相等、且养老死亡支付情况表的办理时间小于社会发放记录表的结算期”进行关联,生成死亡支付后继续发放养老金表。

2.审查养老死亡支付情况表中的冒领月数及冒领金额是否计算准确。办理死亡手续的时间与死亡时间可能相隔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发放的养老金即为冒领养老金。将社会发放记录表与养老死亡支付情况表按照个人编号进行关联,按照条件“死亡时间小于社会发放记录表的结算期”进行筛选,生成死亡后冒领记录表。

将死亡后冒领记录表按照个人编号、死亡时间、冒领月数、冒领金额进行分组,计算死亡后发放养老金次数(冒领月数)、发放养老金的合计金额(冒领金额),按照条件“死亡后发放养老金次数不等于冒领月数或者发放养老金的合计金额不等于冒领金额”进行筛选,生成死亡冒领月数、金额不符情况表。

对查询出的情况查明原因,确定问题。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型

步骤一的审计模型如下:

步骤二的审计模型如下:

步骤三的审计模型如下:

(四)相关sql参考语句

四、社会保险资金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1.计算机审计向联网审计方向发展。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反应,远程操纵,自动预警等功能,通过立法或制定有关规章,在被审单位的电算化系统中建立稽核模块,在其内部建立非现场即时监控系统,通过联网技术与审计机关的计算机系统进行连接,建立审计机关与被审单位之间的远程监督控制,从而实现联网审计。利用计算机进行联网审计,是今后审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当然,要真正实现联网审计需要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建设。

2.建立数据仓库,对数据的再开发利用。目前,数据仓库一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著名的数据仓库专家w.h.inmon在其著作《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一书中给予如下描述: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 、相对稳定的 、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审计中产生的大量有价值的数据,特别是经审计处理过、验证过是正确的数据,正好是数据仓库的重要组成。通过对数据仓库的分析,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社会保险金的运作状态,发展趋势,计算出可信的风险指标等等。目前,审计署也着力开发数据仓库在大型审计项目中的运用。数据仓库的建立也将是今后审计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董化礼,刘汝焯.计算机审计案例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第8篇: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计算机辅助审计,指的是在进行审计和审计管理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来执行和完成某些审计程序或任务。它是一种新兴的审计技术,具有准确率高、计算速度快的显著优点。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成熟,计算机辅助审计越来越普遍,但随之而来的风险问题日益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需要我们切实采取措施予以防范控制。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风险种类

1.来自计算机的风险

(1)系统控制风险。计算机系统所处的环境会引发一定的风险,与软件风险相较而言,系统控制风险更多是指一种硬件风险。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数据十分庞杂,文件记录以及系统操作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加之互联网的接入,系统本身存在漏洞,使病毒、黑客有可乘之机,从而威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2)审计软件风险。审计软件风险一般是由审计软件自身缺陷导致的。软件升级跟不上审计工作的步伐,或不够完善,运行不稳定,都会造成数据分析、计算存在偏差,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另外,审计人员对软件使用不当、对审计业务不熟悉,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2.来自财务数据的风险

该风险多发于数据转换环节,在转换库、计算库、报表库及指标库中较为常见。

(1)数据真实性风险。审计线索的变化,使得电算化系统可以被人无痕地修改数据,包括公式定义、编制结果、打印格式乃至数据来源等机内文件,倘若有人蓄意改动公式,编写虚假的财务报表,再把公式还原,其他人将难以判断该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传统审计追踪审查中,审计人员更多是凭借个人经验和判断来入手,这就使电算化系统下真假数据的甄别具有很大的难度。

(2)数据客观性风险。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只有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才能达成审计目标。当审计人员取证时,被审计单位如果对一些重要资料有所保留,或刻意隐瞒会计程序变更、人员权限变更等变更事项,将会对审计证据、审计人员评价的客观性造成影响。

3.来自审计行为的风险

(1)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审计人员,仅仅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及简单的计算机知识是无法适应工作要求的。审计队伍结构老龄化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审计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专业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技能,这就导致审计人员的结论可能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不吻合。而一些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只局限于较浅的知识技能,达不到熟练分析系统结构的要求,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作为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且时刻具备风险意识。如果审计人员、疏于防范,对审计过程抱以应付的态度,审计不认真,会使审计发生错误,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风险规避策略

1.强化内控机制审计

会计电算化与其内部控制机制密不可分。作为审计人员,应严格审查该机制中业务事项的流向、业务处理范围的变更、业务控制的结构等电子数据;应明确特定业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对内部控制如何确保业务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有较好的把握;应针对内控机制进行符合性测试,了解制约手续是否有制定的必要、必须的手续怎样办理以及谁来落实等几个关键问题,处理内控机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2.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注意对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相关信息的收集,包括计算机的硬件信息、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软件信息、人员构成信息及风险防范措施情况等,还要对审计单位出具的数据资料进行仔细核实,检查是否属于有效审计时间内的数据信息,是否属于结账后的财务数据,是否备有纸制账册和报表,是否由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现场备份财务数据得来,以确保审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规范审计制度建设

规范审计制度建设,可以为控制和规避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风险提供有力保障。纵观我国的审计制度建设,虽然包括《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在内的一些审计准则相继出台,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用于规范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才能适应时势需要。只有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程序做好规范,强化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制度建设,使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对审计造成的风险。

4.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审计人员的素质将对风险规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应设立审计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为审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后续教育,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特别是强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学习,提升业务水平,保持审计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另外,还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审计制度学习,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辨别能力,严格依照审计准则行事,降低审计风险。

三、结语

随着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审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辅助审计隐藏的风险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应强化内控机制审计,完善审计制度建设,明确审计人员的职业要求和具体职责,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将各方面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审计数据完整准确。

第9篇: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

关键词:乳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肿瘤;B 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149

1 研究背景

乳腺癌在初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者仅仅表征为轻微的疼痛。至今为止,乳腺癌发病的确切原因还不明确,虽然已知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影响,但60%以上的乳腺癌并不存在明显的危险因素。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乳腺癌方法,而且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愈后效果很差,任何干预都很难见效。因此,早发现、早诊断仍是当前提高乳腺癌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途径。

肿瘤是乳腺癌的直接病理征象,也是乳腺癌的主要诊断依据,但尽管肿瘤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早期迹象,但是医师用肉眼很难将它们与正常的乳腺组织区分开来。但计算机辅助诊断(CAD)技术可以帮助医师有效地进行对乳腺异常的检测。

近些年来,随着B 神经网络理论的飞速发展和高度成熟,B 神经网络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赵炳让利用B 神经网对冠心病进行来辅助诊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EI-Solh用B 神经网络对活动性肺结核进行辅助诊断,实验结果显示正确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为100%,其表明了B 神经网络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应用效果上高于临床医生的主观评价,具备广泛的推广价值。Monica DiLuca等人通过基于B 神经网络的仿真实验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进行了辅助诊断。

2 基于B 神经网络的乳腺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

2.1 提取ROI

本文实验对象为选自DDSM数据库中的乳腺图像,首先将ROI从实验样本图像中提取出。

2.2 提取特征

特征的提取是所有工作中关键的一环,是模式识别和专家自动诊断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基本流程是:在对实验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定向、图像去噪和图像增强等)后,进行图像的分割以提取出所需的ROI,最后对ROI进行特征提取。经过以上步骤提取出的特征被用于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从而为医师提供医疗建议。

对2.1节实验中所得到的ROI进行特征提取,提取到基于不变矩、基于图像内容等的79维特征。

2.3 辅助诊断

将2.2节实验所得的79维特征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再将经过处理的79个特征数据作为B 神经网络的79个输入。将良性乳腺肿瘤和恶性乳腺肿瘤这两个不同的乳腺肿瘤类别作为B 神经网络的期望输出。

下面通过仿真实验,记录其迭代次数、程序运行时间和诊断准确率,并取其平均值,以完成对网络性能的评价。

将样本数据随机排序并编号后,采用5-折交叉法将其分为5组。每次实验所使用的训练样本数据和测试样本数据如表1所示。

平均迭代次数为10.2次,乳腺肿瘤诊断准确率平均值为94.41434%,并且每次仿真的迭代次数和准确率都非常的接近,网络的性能优良。这说明,使用B 神经网络对乳腺肿瘤进行辅助诊断是可行的且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

3 总结

本文在B 神经网络方法的基础上,对实验所用的乳腺图像样本进行了辅助诊断。主要工作为:

(1)分割出样本图像的ROI;

(2)提取了样本图像ROI的79维特征;

(3)使用B 神经网络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辅助诊断,仿真结果显示将B 神经网络用于检测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时,网络的性能优良且有很好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胡永升.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刘君,方志沂.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国全科医学,2002,5(6):431432.

[3]郝欣,曹颖,夏顺仁.基于医学图像内容检索的计算机辅助乳腺x线影像诊断技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9,28(6):922930.

[4]高隽.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仿真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赵炳让,胡北来,秦勤.人工神经网络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天津医药,2002,30(9):575576.

[6]Ali A,EI-Solh,Chiu-Bin Hsiao,Susan Goodnough,et al. redicting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using an artificial network.Chest,2009,(116):968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