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企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总体优势明显
从总量看,由于九龙坡区是传统的工业大区,工业基础雄厚。在全市38个区县中,小微工业企业无论从单位数量上,还是从总产值、增加值上在全市都名列前茅,总体优势明显。
(二)产业结构集中
从产业结构看,九龙坡区的小微工业企业基本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配套企业,产业相对集中。主要以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主,占全部总产值的70%左右。
(三)分布地域集中
从分布地域看,九龙坡区小微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华岩镇及中梁山以西九镇,企业地域分布相对集中。该区域企业个数占全区小微工业企业的71%左右,总产值的73%左右。而中梁山以东各街道小微工业企业个数、总产值相对较少。
(四)经济类型集中
从经济类型看,经济类型相对集中,主要以内资企业为主,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其中,内资企业又以私营企业为主,私营企业个数占全部小微工业企业的73%左右,总产值的50%左右。
二、九龙坡小微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速度放缓
2012年以来,由于受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总量偏大、土地、环保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区小微工业增速放缓,情况不容乐观。
(二)生产层次较低
全区小微工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有的甚至就是手工作坊,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自主的知识品牌。
(三)生产环境较差
部分小微工业企业租用厂房进行生产,但租用的厂房不标准,配套设施不齐全,条件较差。有的企业甚至乱搭乱建、乱排乱放,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四)企业税负较重
随着国家对小微企业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的出台落实,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有所缓解,但小微企业税负较重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提供来料加工的企业反映,由于税率高、项目多、征收标准过低,企业税负较重。
(五)偿债能力堪忧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控制在2左右,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50%左右。经计算,受调查企业2013年平均流动比率为1.05,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8.0%,说明长期偿债能力也不容乐观。
(六)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赊销净额与同期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值。它说明一定期间内企业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经计算,受调查企业2013年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1次,表明全区小微企业收账速度慢,收款周期长,资产流动缓慢。
(七)企业融资较难
受规模小、资产和有效抵押物少、企业自身信誉度不高等因素影响,小微工业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和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融资。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缺乏足够有效信息去甄别、筛选优质小微企业,也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市场资源难以有效配置的重要原因。
(八)企业人才缺乏
调查发现许多小微工业企业老板缺乏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企业的日常管理较为混乱。另外,受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劳动保障不到位、生活配套(交通、购物、医疗、教育等)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企业招工十分困难,技术工人尤为缺乏。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出台扶持政策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区内现有的产业扶持政策办法很难惠及小微工业企业。针对小微工业企业发展速度放缓的现状,建议将小微企业的发展纳入九龙坡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科学规划。及时出台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产业扶持办法,安排专项的小微企业扶持资金。尤其是让有发展前景的配套企业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扶持,鼓励他们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扶持他们逐渐由小变大,由大变强,逐步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技术,能够在区域竞争、国内竞争甚至是国际竞争中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
(二)加快企业升级
针对小微企业生产层次较低的实际情况,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市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尤其是鼓励有发展前景的配套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进行产品研发和工艺创新,积极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持。二是鼓励产业重组。鼓励区内规上工业企业以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全区配套工业企业的合作,加快实现配套企业提档升级。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布局园区建设
针对小微企业生产场地较差的现状,建议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在中梁山以西各镇及相应工业园区合理布局一批小微企业工业园,建设标准厂房,将有发展前景的配套企业纳入小微企业工业园,有意识地培育三大支柱产业集群。既帮助企业解决租场地难的问题,又在厂房租金上予以企业一定的扶持。既帮助企业统一解决水电气配套、生活设施配套问题,又方便政府统一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四)加强税费管理
针对小微企业认为税负较重的现状,建议一是要加强对现有财政扶持政策、税收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二是要创新税费优惠政策。认真研究国家、市扶持小微企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整合财政、工商、人社、经委等部门的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配套措施,进一步扩大优惠范围、提高优惠标准,对有发展前景的配套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五)创新融资政策
一是加大引进金融机构力度。一方面加大引进小额贷款公司、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立足本地的小微金融企业;另一方面加大引进股权私募基金公司,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信贷。一方面协助金融机构甄别筛选优质企业,把控风险。通过建立小微企业信息系统,逐步实现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提供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信用状况权威数据。另一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对积极开展小微信贷的金融机构实行奖励,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六)加强人才培养
1、品类营销的理论基础
品类营销理论基础主要有三条,一是心理学家乔治•米勒的“7法则”:在不得重复练习的情形下,短时记忆内,一般人平均只能记下7个项目。也就是说,人的心智是有限的,能记住的信息也是有限的,人们通常把信息分类储存,每个类别只能记住不超过7个以上的信息。二是里斯与特劳特的二元法则: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营销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每一个类别中的前两名之间,其中一个是领导者,另一个是后起之秀,两者之间相互对立。三是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定位是你对客户预期要做的事,即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创造新东西,而是改变人们头脑里早已存在的东西,把那些早已存在的东西重新联系到一起。”从这里可以看出,品类营销的核心是寻找消费者心智中的空白点,进而发现目标市场,聚集于某一品类并占领消费者心智空白点的过程。
2、中国卷烟市场主流品类划分现状
卷烟品类创建的切入点有很多,原料、工艺、配方、包装、形状、价格、吸味、香型等属性都可以。目前,国内卷烟市场主流的品类划分有三类。第一类是根据价格分类。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国家局根据调拨价的高低划分五个不同价类,这种分类划分是为了配合国家针对卷烟征税制度改革而制定。另一种方式是按市场零售价划分的卷烟价位,比如1000元/条、600元/条、400元/条等价位,由各卷烟工商企业根据卷烟市场消费特点自发归纳形成的价类划分,较第一种价类更具市场研究和指导意义。第二类是根据香型分类。2008年品类构建研讨会之后,各工业企业在中式卷烟品类创新背景下,纷纷推出以本企业不同香型为代表的卷烟品类,“淡雅香”、“清甜香”、“中间香”、“浓醇香”、“本草香”、“焦甜香”、“茶甜香”、“国酒香”、“莲清香”等香型品类不断涌现。国内卷烟市场迎来了一波卷烟香型品类建设的高峰。第三类是根据烟支粗细分类。传统上,国内卷烟烟支周长主要集中在24.2—24.5mm范围,周长低于23.5mm的卷烟在外观上已经表现出与普通烟支明显的粗细差异,其中尤以周长在17mm左右的超细支卷烟最为明显。以南京品牌为代表的细支烟高速成长,消费者对这一新式卷烟的迅速认可,引发黄鹤楼、泰山、钻石、七匹狼、真龙等品牌陆续跟进,细支烟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和消费热潮,使得细支烟品类很快在国内卷烟市场形成气候。
二、国内卷烟市场品类建设的误区
消费者会购买某个指定品牌,但真正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并付诸购买行为的却是品类,消费者在决定了需要购买的品类之后,才说出该品类的代表性品牌。根据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理论,这种行为被称为“消费者用品类思考,用品牌表达”。成功的品牌往往是某一品类中的杰出代表,能够给予消费者一个清晰的品类认知,被消费者牢牢地储存在自己的心智当中。调查数据显示,价格是中国卷烟消费者心智中的第一品类,消费者首先通过价格来区分卷烟品牌。
1、成熟价类与开辟新价类的误区
价格伴随着产品而出现,因此价格是最早形成的品类,经过多年的发展,价格品类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在各价位档次中,占据消费者心智的品牌座次也早已排定,很少发生变化。比如白沙(和天下)与南京(九五),中华(软),中华(硬)与苏烟(软金砂),芙蓉王(硬)与玉溪(软)、云烟(软珍品),云烟(紫)与南京(红),这些品牌(规格)在消费者心智中经过历史的长期积累,已在各自的价格品类中形成了相当显著的优势认知,地位牢固,难以撼动。在当前全国卷烟总量规模趋于稳定的前提下,很难再通过从成熟价格品类中推出新品来获取份额,或者重新开辟一个新的价格品类,和现有成熟价类竞争,发展所谓新的价区品类将会成为价格品类建设的一个误区。
2、香型品类构建与消费者认知的矛盾
品类的创建有一个关键要素,那就是要有一个及以上的追随者跟进才能构成一个品类市场。从第一个“某某香”型卷烟出现开始,多个卷烟工业企业根据自己对市场和消费者的理解,分别创建自身的香型品类,每一个工业企业都成为了该品类的创新者和领先者。问题随之而来,创建的品类无人跟进,第一变成了唯一,领先成为了独家,这就造成了当前国内卷烟市场中出现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14家中烟公司创建了16个卷烟香型品类,每一个品类中只有自已一个品牌(规格)。企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某某香”进行宣传与推广,但很少有消费者购买卷烟时提出“某某香”型的需求。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因素并非该品类的香型,更多的是价格、包装等其他因素。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卷烟工业企业普遍走入了另一个品类创建的误区:没有将市场中的品类与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类区分开来,定位不应当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来设定目标。
三、对当前卷烟品类建设的一些建议与对策
品类营销的原始驱动是源于品牌的独特定位,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以期在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在消费者心中确立清晰独特的品牌认知。成功的定位不是从企业自身开始,而是从预期客户心智中的认知开始。
1、品类构建要简单化
卷烟产品从包装设计、吸味风格到原料配方等方面均包含了非常复杂的专业要素,从这些要素为出发点进行品类创新和构建的时候应尽可能使其包含的内容简单化,使表述大众化。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是有限的,面对海量的信息会自动选择和过滤,只看想看的,只听想听的,接受熟悉的。过于复杂和专业的名称,只会使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印象变模糊。
2、做品类中的领先者
对卷烟消费者来说,他在购买之前不会动太多的脑筋来比较不同卷烟之间的差别,只会笼统地将所有相似的卷烟视为一类。只要成为某一类卷烟中的领先者,就可以代表这个品类,从而使得自身品牌获得最大的差异。
3、吸引足够的竞争者
品类首创者和领先者的优势在于容易在消费者心智中刻下烙印,消费者通常对首先接触的品牌印象深刻,并很自然的把它当作新品类代表。品类中的领先品牌意味着正宗,其他所有品牌都是原创的模仿品。但是,一个品类的创建离不开足够份量和数量的竞争者,没有竞争者的品类不能称其为品类,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细分市场。因此,创建一个品类时,必需要考虑该品类的诉求点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引发后来者跟进,有了足够的竞争,品类才会越做越大。从卷烟产品的烟支设计来看,南京品牌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他从2006年推出第一款周长17mm的国内细支烟产品,随后几年销量不断增长。这一细分市场的扩张,吸引了众多工业企业跟进开发周长17mm的细支烟,促进了细支烟这一新品类的形成,并成为该品类中的领先者,在消费者心智中成为该品类的代表品牌。
4、通过聚焦构建品类
品类构建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是“聚焦(focus)”。焦点越窄,越容易进入消费者的心智,焦点越宽,越难进入心智。目前国内多数卷烟工业企业在实际操中做的不是聚焦而是发散。通过企业所属品牌的合并,使得同一品牌产品线不断扩张,希望因此获得更大的体量规模。延伸的产品线在短期带来了品牌销量的迅速增长,对消费者来说,其心智中对品牌的认知发生了混乱,对既有品牌的认知产生了稀释。构建品类的目的是为了自身品牌的强大,品牌的强大首先是做强,而后才是做大。违反这一规律,只会造成品牌变大的同时,品牌力在削弱。品牌力矩公式是:品牌的力量与所代表的产品数量成反比。
四、结语
__年,我们以党的十、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和周本顺书记在__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省市工业发展会议精神,进一步转变作风,扎实推动,服务企业,不断将对标行动推向深入,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全区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6.5 亿元,营业收入 135.5 亿元,利润 11.2 亿元,上交税金6.6 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9.3 %、__%、30.7 %和29.9 %。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对标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对标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我们把对标行动做为推动工业企业上水平的核心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我区实际出发,明确了全年对标工作思路,制定了对标工作要点。确定了工业企业对标指标,进一步完善了激励约束机制,并全面落实对标行动专项资金,保证对标工作正常运转。同时,依托各行业协会和标杆企业,建立了对标指标数据库和辖区对标数据库,做到资料完备,查询便捷。
(二)加大宣传力度,浓厚对标工作氛围。我们利用召开经委>文秘站:<<a class="insidelink" href="/html/zhiyezhiwei_tag/zhuren/" target="_blank" title="主任">主任会、企业经营管理者座谈会、培训会等形式,认真传达省、市对标工作会议精神,大张旗鼓地宣传对标行动的重要意义,方法和步骤。坚持用主体主动、政策驱动、环境促动、典型引动、协调联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标行动,组织引导企业向国内发达地区找标杆、找差距、找路径、找动力,明确追赶超越目标。区对标办全年累计编发简报15期,及时总结推广对标企业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从而调动了企业认识对标,参与对标,主动对标的积极性,在全区工业企业中形成了向高端看齐,与强势企业对标的浓厚氛围。
(三)打造对标交流平台。我们积极开展对标观摩交流活动,先后组织辖区新华玻璃有限公司、新立粉末涂料有限公司、恒通工贸有限公司、大华夏神农科技有限公司、铸鼎建设集团等重点企业赴承德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保定市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对标参观考察,使企业家丰富了头脑,开阔了视野,坚定了对标先进,奋力赶超的信心和决心。全区共确定双汇集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嘉吉饲料有限公司等15家国内外名优企业做为标杆进行学习。
(四)实施全方位对标培训。我们制定了__区《__年工业企业对标培训暨企业管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为对象,采取上下联动、分层培训、分批实施的方式,紧紧围绕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品牌营销等内容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标培训活动。集中举办企业经营管理者主题培训班1期,参训人数80余人;邀请专家为企业会诊2场次,参训200多人;组织重点骨干企业经理,邀请北京实践家教育集团教授莅临新立粉末涂料有限公司、京南食品有限公司进行现场培训,逐一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把脉诊断和政策建议,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进行指导。组织企业家到清华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参加的企业家有15人。组织开展工业企业对标暨企业管理提升知识竞赛1次。全区各工业企业如东方富达机械有限公司、恒泰印务有限公司等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多层次、立体式的培训活动,据统计,全区累计培训人数达1000人。通过培训,企业家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得到更新,企业员工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整体效益。
(五)大力培育对标典型示范企业。在成功培树农标普瑞纳为市级对标优秀示范企业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企业对标行业高端,从“对标、达标”向“超标、制标”迈进,努力创建一批行业“第一”或“唯一”项目。东方富达机械有限公司对标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推行6s现场管理,带动了公司产值增长率、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安全生产、质量认证等各项工作指标全面提升,被评为市级示范企业,有力地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顺利通过了ISO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__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荣获“河北省优质产品和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通过了英国BSI、美国CSA、加拿大CWB认证、韩国MARK认证,成为OTIS全球采购战略计划中的重要一员。目前,公司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预计__年可实现年产值5.2亿元。培树京南食品公司、新华玻璃公司、调料厂、新立塑粉公司为区级 示范企业。
(六)抓好对标促进工程。我们以对标行动为统领,将对标行动贯穿于工业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力抓好新上项目、创新研发、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业聚集、安全生产、人力资源、两化融合和企业融资等各项工作。今年我区实施建设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2个,工业项目5个,总计投资22.6亿元,已完成投资21.3亿元。全区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34亿元,其中技改投资完成13.31亿元,同比增长487.7%。市调料厂依靠转型升级获得新生,他们以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为企业准则,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改进产品工艺,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__产业聚集区按照“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集群发展、服务管理高效”的发展定位,积极打造新兴产业聚集的高端平台。为破解工业企业融资难,我们推出了“助保贷”这一全新的信贷模式,即通过政府搭建增信融资平台,以政府风险补偿铺底资金为基础,做大风险资金“池子”,有效解决了银企双方的后顾之忧。
二、目前对标行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对标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对标行动开展得不平衡。一些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动作迟缓;二、有的企业对标工作表面化,流于形式;三、个别单位没有将对标行动常态化、制度化。
三、2014年对标行动工作思路
二、本表“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
三、本表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资金等货币资金的合计数。本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2.“短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购入的各种能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本项目应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已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不包括在本项目内,其中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应在本表下端补充资料内另行反映。
4.“应收帐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收帐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填列。
5.“坏帐准备”项目,反映企业提取尚未转销的坏帐准备。本项目应根据“坏帐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其中借方余额应以“-”号填列。
6.“预付帐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预付帐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如“预付帐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的,应在本表“应付帐款”项目内填列。如“应付帐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7.“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企业对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应收和暂付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8.“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项存货的实际成本,包括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本项目应根据“材料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委托加工材料”、“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借贷方余额相抵后的差额填列。
9.“待摊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以后各期分期摊销的费用。企业的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应在本表“递延资产”项目反映,不包括在本项目数字之内。本项目应根据“待摊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如有借方余额,在本项目内反映;增设“外汇价差”科目的企业,该科目如有借方余额,也在本项目内反映。
10.“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在清查财产中发现的尚待批准转销或作其他处理的流动资产盘亏、毁损扣除盘盈后的净损失。本项目应根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所属“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企业待处理的固定资产净损失,应在本表“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项目另行反映。
11.“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企业除以上流动资产项目外的其他流动资产的实际成本,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2.“长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长期投资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债券,应在流动资产类下“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项目单独反映。本项目应根据“长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扣除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后的数额填列。
13.“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和“累计折旧”项目,反映企业的各种固定资产原价及累计折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产权尚未确定之前,其原价及已提折旧也包括在内。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原价并应在本表下端补充资料内另行反映。这两个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4.“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净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各项金额的差额,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为贷方余额应以“-”号填列。
15.“在建工程”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各项未完工程的实际支出和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包括交付安装的设备价值,未完建筑安装工程已经耗用的材料、工资和费用支出、预付出包工程的价款、已经建筑安装完毕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安装工程成本、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等。本项目应根据“在建工程”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6.“无形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各项无形资产的原价扣除摊销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7.“递延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尚未摊销的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本项目应根据“递延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8.“其他长期资产”项目,反映除以上资产以外的其他长期资产,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9.“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下的借款。本项目应根据“短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0.“应付票据”项目,反映企业为了抵付货款等而开出、承兑的尚未到期付款的应付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本项目应根据“应付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1.“应付帐款”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原材料或接受劳务供应而应付给供单位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帐款”科目所属各有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填列。
22.“预收帐款”项目,反映企业预收购买单位的货款。本项目应根据“预收帐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如“预收帐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的,应在本表“应收帐款”项目内填列;如“应收帐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
23.“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应付和暂收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款项,如应付保险费、存入保证金等。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4.“应付工资”项目,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工资”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应付工资”科目期末如为借方余额,本项目以“-”号表示。
25.“应付福利费”项目,反映企业提取的福利费的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应付福利费”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为借方余额,应以“-”号填列。
26.“未交税金”项目,反映企业应交未交的各种税金(多交数以“-”号填列)。本项目应根据“应交税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7.“未付利润”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应付未付给投资者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利润(多付数以“-”号填列)。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利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8.“其他未交款”项目,反映企业应交未交的除税金、应付利润以外的各种款项(多交数以“-”号填列)。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交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9.“预提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而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本项目应根据“预提费用”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预提费用”科目有借方余额,应合并在“待摊费用”项目内反映,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30.“待扣税金”项目,反映交纳增值税的企业按照规定留待以后月份从应交的增值税中继续扣抵的税金。本项目应根据“待扣税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1.“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反映除以上流动负债以外的其他流动负债。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2.“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上的借款的本息。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3.“应付债券”项目,反映企业发行的尚未偿还的各种长期债券的本息。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债券”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4.“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期末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如在采用补偿贸易方式下引进国外设备,尚未归还外商的设备价款;在融资租赁方式下,企业应付未付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5.“其他长期负债”项目,反映除以上长期负债项目以外的其他长期负债。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上述长期负债各项目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在本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内另行反映。上述长期负债各项目均应根据有关科目期末余额扣除将于一年内到期偿还数后的余额填列。
36.“实收资本”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收到的资本总额。本项目应根据“实收资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工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群众就业的重要载体。重点工业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当前十分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只有加快重点工业企业的发展,才能确保实现工业增长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方法步骤、政策意见和保障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实际,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省列支持14户在兰中央、省属重点企业的基础上,再选择50户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其它企业发展。通过抓重点、带一般,推动工业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努力完成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重点工业企业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竞争力,具有较强经济拉动效应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重点企业拟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进行梳理,提出支持名单,明确具体支持方式。加快审批进程,提高办事效率,推进项目尽快上马、尽早见效。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二)努力争取国家、省上资金支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企业技改投资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应用的支持力度,积极筛选上报一批具有支撑作用、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项目,争取更多的企业、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各项专项资金计划。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配合。
(三)扎实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互保共建。按照“三优先”(同等条件下,重大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优先使用省、市建筑施工企业,优先选用省、市企业生产的材料、设备,优先使用省、市劳务人员)和“三确保”(工业企业确保产品质量优良、价格优惠、服务优质)的要求,积极落实重大项目互保共建措施。有关部门每月要组织项目业主单位和有关企业进行对接,签订合同,逐项组织落实。此项工作由市重大项目办牵头,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四)稳步推行优惠电价政策。全面落实峰谷丰枯分时电价政策,积极推进重点工业企业直购电试点工作。配合省上有关部门和*电监办,落实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方案和相关交易规则,并尽快付诸实施。此项工作由市经委牵头,市物价局、*供电公司配合。
(五)切实提高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运力协调衔接工作,保证重点工业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需求。加强与省经委、*铁路局的联系和沟通,统筹安排,建立健全铁路运输协调机制,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运输困难。此项工作由市经委牵头,市交通局配合。
(六)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上大压小。认真组织落实财政部等国家三部委关于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上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上大压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为重点工业企业腾出更多能源与环境容量,并优先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此项工作由市经委、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配合。
(七)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加强政、银、企合作,政府推动,加强重点工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优先保证重点工业企业资金需求。进一步发挥*银企协会的融资平台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推动优势企业并购重组,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工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此项工作由市经委、市政府金融办牵头,市发改委、*银行配合。
(八)优化配置矿产资源。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和整合力度,引导市内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开发向有实力的重点工业企业聚集,推进资源深度开发转化。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的资源配置需求,优先办理,尽快落实。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九)优先提供项目建设用地。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的工业用地需求,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加快审批进度,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经委、市规划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配合。
(十)充分发挥工业大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作用。着力解决好重点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对工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环评、能评、生产许可等审批事项,要主动提前介入,实行预约上门服务指导,由单个部门、单个事项的串联办理向多部门多事项的并联办理转变。完善重点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在提高行政效能上下功夫,着力为大企业搞好服务。
(十一)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8年度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先进市州和企业的通报》(甘政发〔2009〕40号)精神,把我市上缴省级增值税当年增量返还部分不低于50%的资金纳入工业专项资金;把发行地方债券融得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将列入财政预算的工业扶优扶强资金、中小企业担保补助资金、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节能降耗补助资金、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用于工业的科技经费的70%,以银行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用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主要用于重点企业生产流动资金、项目建设资金、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补助、企业技术创新等。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市经委牵头,市上相关部门配合。
三、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市政府建立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协调会议制度。由分管市长主持,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市国资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供电公司等有关部门参加,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联系企业工作组汇报,分析研究重点工业企业遇到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重点工业企业到国家相关部委和省上有关部门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由市政府办公厅分管主任主持,市级相关单位参加的会议,汇总工作情况,筛选需提交分管市长协调的事项,督促落实市级协调会议确定的事项。
(二)建立政府部门联系企业制度。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牵头,从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环保局、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4个联系企业工作组,组长分别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每组负责联系12-13户重点工业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全面落实工作责任。落实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牵头部门负责制。各牵头部门要按照要求,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加强监督考核,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关键词】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会计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的推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但作业成本法作为现代化生产的产物,随着企业管理当局对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视,工业企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深入及作业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作业成本法将会被很多的工业企业所采用。
一、重要性原则在工业企业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一)账户设置
对于制造费用,如果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必须先通过专门的账户“制造费用”进行核算,月末再根据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进入“生产成本”账户,而如果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则可以不用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进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原因是相对而言,基本生产是重要的必须详细反映,辅助生产是次要的可以简化反映。
在给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成本项目时可根据重要性原则调整。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专栏,但若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很多,可增设“废品损失”、“停丁损失”成本项目;若企业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较多,可增设“燃料和动力”成本项同等。再如,若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使得直接人丁成本所占比重较低,则可不单设“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只设置“直接材料”和“加工成本”两个成本项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均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1.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互相分配费用。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但由于不考虑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导致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因此主要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较少的企业。这是因为当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较少时,不考虑它们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对成本分配结果的影响较小,这时既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又可简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为各车间、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由于对成本计算影响较小,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而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
3.顺序分配法,是指一个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将费用分配去。这里的排序就考虑了重要性原则,本质就是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品或劳务时只计算影响大的费用,不计算影响小的费用,受益少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多的)在前面。向所有受益对象分配费,包括分配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的在后序分配,不向前序分配费用,因其提供给前序的费用少显得不重要,所以只需将该辅助生产车间原来的费用加上前序分来的费用向后序及外部的受益对象分配费用。这种方法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品或劳务有明显差距时采用,此时充分体现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二、在工业企业中成本会计的推行
1.兼顾成本一效益原则,适度实施。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越好,除了考虑其适用范围外,还须考虑其实施的成本和效益。作业成本法需要对大量的作业进行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增加了成本动因的确定、作业成本库的选择和作业成本的分配等额外工作,其实施的成本是比较高的。中国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时首先应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判断这样做是否能为企业增效,从作业成本法在各国企业运用的经验看出,并不是任何企业都适合运用作业成本法,如果一个企业制造费用只占用一小部分,或者企业只有单一产晶,则作业成本法并不比简单的传统成本法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2.协调管理当局,纳入企业竞争战略作业成本法不是仅靠会计人员就能完成的工作,它尤其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要想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搞好员工培训,提高全员成本意识,营造良好氛周,为推广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好与管理当局的协调工作,让管理当局从企业竞争战略高度去看待成本问题,解决成本问题,这是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先决条件。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核算和管理系统必须同企业的总体管理体系相互协调,才能取得管理层的支持,才能发挥足够的效用。
3.树立成本管理思想。科学认识作业成本法。应用作、啦成本法,而不局限于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企业更新管理观念。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由于任何语言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所容纳的文化内涵也不同,所以在理解话语时往往需要激活认知语境中的相火信息来帮助理解话语意义。”在应用作业管理思想解决一些问题时,像建立在作业成本法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中,因质世问题而给企业造成的信誉损失是无法用金额来计算的,只能依靠估计。因此,作业成本法不廊局限于一种机械的成本计算手段,而应更多地作为一种管理思维模式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设计、定价、顾窖获利能力分析、质量管理等诸多管理方面,这样才能体现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意义,也才可能成为中国企业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思想的一种模式。
工业企业的各类能源,在企业内部纵横交错形成错综复杂的系统,从结构上看,它由各类能源组成,从顺序上看,由加工、转换、输送、利用等多个环节构成。
一、系统要素及结构
不同的行业.以及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企业的生产工艺原理、设备、原料以及对生产中副产品和废料的处理与回收都是不同的,使用原材料和燃料(或能源)的品种不同,能耗产品和能源污染物不同。但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除了直接消耗燃料能源外(如:原煤、原油、天然气等),还消耗大量二次能源(如:电力、热力、焦炭等国家统计制度所规定的能源统计品种)和耗能工质(如:水、氧气等);企业从初始原料到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都要经历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经过若干道生产工序,每道工序既消耗能源又消耗非能源,还产生各种污染物或废弃品:在生产过程中,通常存在三种不同的物质流:能流(如煤炭、蒸汽、煤气、电、水等能源物质的流动)、物流(即产品和中间产品等非能源物质的流动)和污染物流(即CO2、SO2、残渣等污染物的流动)。即不同的企业虽然其工艺流程、用能设备以及用能类型都不同,但存在着共同点:a)除了消耗一次能源,还消耗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b)能耗过程同时贯穿着能源流、物质流、信息流:c)工艺流程虽不同,但都存在着多装置、多过程、多工序的并行、串行、绕行、返流等结构特性。
根据企业能源种类还可以把工业企业能源系统分为煤炭利用系统、石油利用系统、天然气利用系统等各类子系统。
二、系统功能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工业企业加工生产需要用到各类形式的能源。但是能源进入企业生产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遵循一定的规律。能源系统是企业系统的子系统,为企业的制造过程提供动力,基于这种观点,能源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生产系统提供动力服务,为企业生产提供符合满足条件的各类能源,并满足企业能源成本、环境等各方面要求,从而实现企业产值(利润)的目的。
三、系统环境
工业企业能源系统是区域(国家)能源系统的子系统,为区域(国家)能源系统的子系统的“利用”子系统,受能源供应的约束。工业企业能源系统同时是企业系统的子系统,受到企业经济及社会方面的约束。
(1)经济约束
企业生产追求利润最大化,要求企业能源成本的最小化。能源系统需要在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下,优化能源系统的要素或结构,满足企业能源成本的要求。
(2)环保约束
能源的加工转化与利用同时伴随着废弃物的产生,基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能源系统输出的有害气体、尘、固体废弃物等要低于一定水平。
(3)政策约束
能源系统的效率、管理等指标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地方有关政策的要求。
四、系统特征
(1)开放性
能源系统本身及其子系统与周围的环境有物质的交换、能量的交换和信息的交换,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
(2)复杂性
很多工业企业是多工序、多环节的现代化生产经营企业,设备类型多,部分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有时设备不仅仅是能源的消耗者也是转换者,企业二次能源的分配和使用根据企业不同具有不同的复杂性,能源系统可以再利用的余能有时也比较多,且企业能源系统受企业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管理方法和水平、产品结构和工艺流程等。另一方面,企业能源系统受企业生产约束、管理模式指导,所以企业能源系统的元素及其关系具有复杂性特征。
1.1适应我国工业企业国际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自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出现了一系列变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思路,促进了经济转型。为适应大的背景环境,以及工业企业向国际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各企业必须改进自身管理,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规范成本支出环节,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新的成本核算会计体系。这种新的成本核算会计体系,可以在总体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杜绝企业生产的盲目性,从而降低生产总成本,获得高额利润,实现企业良性发展。
1.2成本管理是工业企业利润的“守护神”
成本管理是企业获得利润的法则之一,先进的成本管理既不损害产品质量,又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因而,应当引起企业管理的重视。如果企业不实行严格的成本管理,很容易会消耗企业实力,使企业陷入财政危机,造成生产经营的困难。根据“利润=收入-成本费用”这一基本公式,可以得知,成本管理对企业利润的重要性。
1.3成本是工业企业定价的基础
价格是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低价策略,当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低价产品更有竞争优势。然而产品的定价受制于成本,传统成本核算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缺陷就在于常常少计复杂的、低产量产品的成本,而多计高产量产品成本,从而使成本信息不真实、不相关,产品定价不符合实际。而作业成本法大大提升了成本信息的精确度,从而有利于企业利用成本信息进行管理决策。因此,想要实行低价策略,就必须要对成本进行严格的管理,由传统成本核算法向作业成本核算法转变,把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取必要利润。
2.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会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系统地监督、核算,为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生产成本是工业企业生产运营中的重要环节,生产成本的核算则是最基本的一项会计技术,是每一个会计都应掌握的职业技能,然而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存在着许多问题,成本核算会计体系不健全,与企业发展之间矛盾突出[2]。
2.1企业成本核算对象不合理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成本核算方法,与企业的内部管理和长远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当从企业的自身特点与各类成本核算方法综合考虑,规范生产成本的核算,形成契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成本管理方法。在企业进行生产成本核算的实际当中应当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根据其要求设置相应的配套文件,如账簿、表格等。同时,生产成本明细账应当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如材料采购的时间、价格等内容,不能大而无当。
2.2成本管理观念陈旧
降低成本是传统成本管理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只好发扬“节俭”的传统的美德,减少投入。这样一来就忽略了产品的质量问题,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与传统成本管理不同,战略成本管理需要企业管理者从注重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转变、从成本的经营性控制向成本的规划性控制转变、从产品的制造成本管理向产品总成本管理转变、从静态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转变,在遵循生产规律的条件下,解决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的矛盾,实现二者的平衡,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3缺乏管理会计核算
我国工业企业管理者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许多企业仍然缺乏管理会计核算的人才,没有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组织、部门,管理会计核算混乱无序。管理会计核算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对企业决策有重大意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将单位变动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决定企业最低销售价格,以低价吸引顾客,为企业创造利润。由此可见,企业必须要实行成本核算。
2.4缺乏现代化管理干预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成本管理更加先进。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准确率高、分析力强,储存量大的优势,能够使会计成本核算更加方便快捷,而有些企业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在会计的成本核算管理当中仍然采用落后的方式进行核算,无法适应新的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不能及时准确的取得有竞争力的合理成本,影响企业发展。久而久之,企业就会因无法满足现代成本管理的要求而惨遭淘汰[3]。
3.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会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市场经济竞争非常激烈,工业企业要想在市场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重视企业成本核算,针对现有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努力建立适合自己的成本核算会计体系。
3.1会计人员应该拥有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企业成本核算有直接的影响,素质高的人员,能够使会计工作有序进行,而不够专业的会计人员很容易导致成本核算出现各种问题,不利于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的成本核算工作当中,会计人员可能会面临各种措手不及的复杂问题,例如成本核算方法、材料计价方法等等,没有真才实学的会计人员碰到这些问题就会手足无措。简而言之,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是解决我国目前成本核算问题的对策之一。
3.2会计人员应协调好内部工作
在企业内部控制测试工作方面,会计人员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为生产成本的核算准备好各种资料,配合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同时,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尤其是账表单证的设计能力,使自己成为优秀会计队伍当中的一员。在实践工作当中不断向他人学习,总结经验,掌握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使将来的成本核算工作能够有效进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4]。
3.3大力推行成本核算制度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许多管理者不具备成本管理意识,忽视成本核算,导致成本核算工作很难展开。企业各级领导应当意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推行成本管理。企业各部门要团结协作,根据制定出来的方案,认真落实对生产成本的预测、控制等工作,运用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行管理,实现成本控制目标[5]。
3.4设立专业的管理会计机构
管理会计是对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它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控制、规划等经营活动的环节进行管理,得出信息,实现会计与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融合。目前市场经济风云变幻,我国企业要想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形式之中获得发展,就必须对市场信息有足够的灵敏度,能够及时掌握相关信息,而管理会计正是企业进行市场预测、成本控制的有效机构。
3.5制定并完善基础工作
企业的基础工作关系着企业的日常运营,有序的基础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和稳定。做好企业的计量工作、制定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定、实行会计电算化,这些基础工作,能够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效率,控制生产成本,并且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6]。
4.结束语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我国工业产品市场内部竞争压力剧增。企业在成本动因确定、核算方法选择以及成本管理体系构建方面的滞后性,阻碍了其未来的发展。
(一)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强化成本管理意识,但目前我国部分企业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到成本管理对于企业自身运作的重要性,甚至将其同成本核算混为一谈,弱化了成本管理的实际作用,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为企业未来的整体规划与战略决策提供真实、全面的参考信息。
(二)成本管理范畴狭窄,不能涵盖企业运作的各环节
生产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研发环节成本投入升高以及行业竞争加剧,要求企业将成本管理的范围扩展到专利开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然而现今我国工业企业对成本动因的理解过于单一,在实施成本管理时多关注内部生产环节,对研发、销售等其他环节考虑不多,忽视了环境成本、技术专利成本、原材料供应商、市场营销环境等间接的成本动因,无法全面揭示产品成本构成,进而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
(三)成本管理主体单一,难以构建起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日益复杂的成本结构对成本管理的全面性与战略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成本管理的职责不应局限于财务部门,而应贯穿企业的整个价值链,实现成本管理主体的全员化。企业目前的成本管理主体单一,缺少各部门的共同参与,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信息得不到充分的共享,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也无法开展。
(四)成本管理手段僵硬,无法兼顾低成本与高质量
质量成本观要求企业成本管理手段更加灵活、多变。降低成本虽然依旧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的必要手段,但在压缩成本的同时增加产品价值以谋求成本效益之比最大化,才是取胜的关键。许多工业企业将成本管理简单的理解为对成本的限制与压缩,为了降低成本而管理成本,导致成本管理手段单一、僵化,忽视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部分中小企业将成本控制的目标转向直接成本要素,致使产品质量下降,企业商誉受损,最终失去客户和市场。
(五)忽视环境成本管理,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成本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重点规划。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废弃物。受传统成本观念的影响,多数工业企业只对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进行处理,而缺少产前预防以及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导致环境成本管理仅限于生产的末端治理时期。此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运行费用高但治理效果差,最终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
二、工业企业全方位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工业企业需要革新成本管理理念,并在价值链管理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由可持续发展观、成本效益观等一系列先进成本管理理念所引导的适用于企业未来战略发展要求的全方位成本管理体系,使之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相结合,向前扩展到设计环节,向后延伸到售后服务环节,同时与企业外部价值链相联系,实现内外联动,对企业的真实成本进行完整的管理与规划,最终形成一个涉及生产运作各个环节的综合成本管理体系。先对企业内外部价值链进行细化和分析,确定其控制路径与控制重点。再以价值链运作为依据,结合相关成本信息和企业未来成本规划的具体要求形成成本管理的核心战略目标。进而围绕该目标,将成本效益观、质量成本观、战略成本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融入企业成本管理的全过程,来指导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制定、成本核算和成本监督在内的具体成本管理实践。最后以此构建起一个满足企业长期战略发展要求的全方位成本管理体系。
三、以延伸价值链为基础,形成企业核心战略目标
构建工业企业全方位成本管理体系,需要对企业内外部价值链进行分析,在延伸价值链的基础上,形成企业核心战略目标。
首先,延长企业成本价值链,把外部纵向、横向价值链纳入成本管理范畴,使纵向、横向价值链与内部价值链相互交叉,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全方位成本管理。其中,横向价值链管理是将企业与其竞争对手比较后,优化企业自身价值链,在创造价值的同时消除不增值作业,对企业的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纵向价值链管理是通过对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整合,使之深入了解产业内部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与外部厂商的合作关系,增强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内部价值链管理是企业通过分析自身生产运作的各个环节,对作业链实施优化,使企业成本持续降低,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其次,为满足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要求,丰富成本管理的参与主体,将原先仅涉及财务部门的单一管理模式扩展为覆盖整个企业的综合管理模式。各部门应将成本管理从日常经营管理的层次上升到长期战略管理的高度,通过制定相对完善的成本计划,使成本控制与成本预测、成本规划、成本监督、成本反馈相互衔接形成连续的动态管理过程,在提高成本信息精确性与前瞻性的同时,为构建一个相对成熟的成本管理体系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