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地理教学

第1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高中地理教师在针对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时,需要用新思维实施教学,需要考虑如何将新课程标准引入到课程教学领域。现有文本资料所反馈的信息显示,同行们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都能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诸如探究式、问题导向以及互动教学模式等,都植入到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然而,对于过于理念化的教学模式能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笔者当前仍持谨慎态度。理由包括:1.理念化的教学模式更多体现为教学方法的探究性成果,是否可以直接照搬到现实教学中还有待观察。2.理念化的教学模式在界定上较为空泛,难以为每位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启示。正因如此,笔者减弱教学模式的理念化特征,而以“应用性教学模式”作为文章的考察对象,来探究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中地理教师要以应用性作为课程讲授的目标,先不论应用性教学目标的界定,只需研究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便知,应用性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标准是完全契合的。为此,认识其作为引导课程讲授的目标时,可归纳为这样两个方面:①高中地理教学总括层面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②高中地理教学具体层面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由此可见,在总括和具体两个维度上,应用性教学模式的目标紧密围绕着新课标而展开。以应用性作为课程评价的标准,在目的、手段、结果的三段式方法论中,实则体现为对教学结果的反馈。不难理解,作为封闭循环状态的教学流程必然存在着对教学效果评价的要求。

高中地理教师要“磨刀不误砍柴工”,先精心备课后实施教学。在教师的备课阶段,往往需要明确该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尽管现行教学大纲已为目标建立了原则导向,但是教师仍需在校本要求下给予细化。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应突出城市化对当地经济生活的影响;而对于城区中学的地理教师来说,则需突出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联效应。这样一来,在此引导下的教学才能将知识应用落到实处。众所周知,教学手段是教学模式的主体,也是构建起应用性教学模式的关键。正因如此,如何将课程知识切实根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之中,则是合理选择教学手段的出发点。根据当地情况确立教学目标,结合学校实际设计教学手段。

以上只是我对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简单讨论。当然,在具体的模式实施中,探究式、互动式、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都可以应用其中,从而形成手段丰富的应用性教学模式。总之,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才是硬道理。

(作者单位:河南省修武县一中分校)

第2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问题; 策略

符合现代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定义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评析、研究,进而策划、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并进一步保证教学过程中的监控与调节,从而保证教与学的生动、活泼、主动而高效进行。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浓、态度不积极。学生升入高中以后,认为地理不重要,当地理教师反复强调其重要时,学生己经产生了极大的反感情绪,态度消极,更谈不上兴趣了。所以,在教学时地理教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入手,培养学生地理审美情趣、爱国情操、人文地理情像、积极的学习态度等。

(2)学生地理知识基础薄弱。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总体了解不够,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加强,特别是对地图知识的基础极为薄弱,连最基本的中国行政区划有多少个都知之甚少,半数以上的学生对地理知识范围了解较少,这对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非常不利,以至于高三毕业生也对地图知识掌握不到位。

(3)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较差。由于不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和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了解很少,而地理学科恰恰是离不开实践的,这也正是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4)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思维拓展不大。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课程目标也日益深化。地理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问卷中看出,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的思维拓展不大。

(5)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认为地理是文科,只要背就行了,特别是女生,其实不然,任何学科靠死记硬背也是学不好的,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自学习惯。还有,学生没有统筹规划时间的习惯,学习时喜欢观望,或者推着走,哪科老师追得紧,就多学一点,缺乏计划性。

二、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分析

(1)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学过程中,一般可以采用播放视频、讲述故事、描绘神话传说等形式,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器注意力。其次,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推理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社会现象,找出其中蕴含的地理现象。因为生活情境真实、形象,易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把枯燥的地理知识转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装状态,创造有意义的、高效的课堂教学。

(2)地理教学过程要以活动为中心。实践证明,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为此,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的地理活动,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具体方法是:第一步,老师先将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若干难度不同的问题。第二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并在自学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咨询有关专家。第三步,小组内部总结知识结构,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小组成员之间提出的问题,以使小组各成员都能完成大纲要求。第四步,小组间相互提问与解答。第五步,教师总结。总结的主要目的,一是点拨学生还比较模糊的内容,二是进一步突出重点,三是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

(3)提倡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新课标提倡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教学主体,促使学生真正地展示自己,充分地提高自己。比如,在讲 “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内容时,首先采取情趣导入法导入新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自主探究情境:“假设你是一名企业老板,想创办一个工厂企业,那么,在选择地点时,你将考虑哪些因素呢?”无论学生的答案是否合理,我都从中找出“发光点”予以肯定,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同学们了解到影响工业区位的有关因素,从而一方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增强自主探究的动力。我在给予学生充分肯定、提高自信心的基础上,继续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设疑边释疑,能激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和层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相对较难的知识点上作适当点拨,从而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 孟成伟.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8(06)

第3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一、高中地理学案的组成和设计原则

高中地理学案的设计原则分别为目标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图表化原则、参与化原则目标优化原则是地理学案设计中的基础。地理学案设计是在响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内容的深度是否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并突出学习目标的重点,同时各方面兼顾而完成的设计,目标优化奠定了学案设计是否成功的基础。问题化原则,即将课程内容转化成一个一个可供探究的问题。问题的形式能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兴趣,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未知的东西对人来说总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学生为了将未知变成自己的已知,更会不遗余力地去探寻出更多的知识,同时又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化原则侧重设计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调动主动性,以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创新和发展。图表化原则是地理学案设计的重要原则,图表是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地图和图表的应用既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又可加深学生对空间思维能力以及读图能力的掌握。参与化能力,即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地理学案设计中,在参与中更方便完善自己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对阅读材料的应用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效地加强了地理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适当渗透一些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以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这样既不会因为难度问题造成吸收知识的困难,又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开阔视野,拓展学生的综合地理知识以及加强其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这一阅读材料补充了板块运动以及褶皱的地理知识,深化了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与印象。阅读材料不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阅读材料时不会觉得有压力或者负担,反而会因为轻松地学习阅读材料而对其产生兴趣。例如,阅读“波浪和潮汐”时,学生在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各种影响后又可了解潮汐的产生,引发学生对潮汐产生原因的兴趣,同时还能被先人探索挖掘出如此的规律知识所折服,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从而更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习惯主动去学习更多的地理现象。人教版教材注重时事问题和热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的内容渗透,例如,“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这则阅读材料,它不但对正文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更让学生关注热点问题,拓宽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思考,并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这样的事实材料不拘泥于教材书本,能有效开阔学生眼界,引发学生对自然、对世界的探索与思考,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学有一定难度,却也十分重要,地理教学学案无疑是一种良好的工具,为地理教学作铺垫,让地理教学事半功倍,而教材内外的阅读材料则是一种补充,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巩固当堂所学内容,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会实践,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自然,这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全方面完善自己。

作者:王秀慧单位:山西省霍州市职业中专学校

第4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实用性很广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发挥地理教学应有的作用。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出发,提出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顺利开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高中教育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对学生、教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能教给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无法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改进高中地理教学。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高中地理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地理的学习难度较大,教学范围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多数学校都把地理学科放在次要位置,不重视地理教学。正因如此,高中地理教学资源非常有限,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知识,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取决于教师的讲授。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较多,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由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范围广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连贯性,但当前的教学安排却打断了这一连贯性,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加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负担。

二、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难度大、范围广,学生不重视,方法不多样,过程不连贯,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要分析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不重视地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的认识,使学生明白高中地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对高中地理学习不够重视,这就会加大教学的难度。

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试图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可往往事与愿违,收效甚微。由于学业压力较大,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考虑个人兴趣和爱好,只是尽力把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因此,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是不现实的。

其次,有些高中地理教师不具备整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整体把握,只会分散地教授地理知识。高中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侧重于理解,人文地理侧重于记忆,二者各具特色。

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从高一开始给学生奠定基础,否则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高中地理教学存在教学方法运用不当的问题。高一、高二的地理知识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打好基础。

第5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一、改革的地理背景

地理高考从“3+x”模式转到文综模式已走过多年,“3+x”地理试题为150分制,选择题占60分,综合题占90分,试题量大,覆盖面广,重在知识面的考查;而文综题100分制,选择题占44分,综合题占56分,重在能力的考查,题型求新求活,突出素质教育能力目标要求;前者重在量,后者突出活。因此,在地理教师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应地理高考的要求,必须认真地对地理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二、改革的方法与途径列举

(一)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相一致的。传统的地理教学,只是把具体的知识要素作为重要内容来讲授,忽视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方法。这样很难使学生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知识结构体系,并引导学生捕捉知识要素,使其各得其所,实现要素和结构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获得分析、综合、评比、概括等各种能力。

(1)重组法:这里所说的重组,是指变换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去重新编织所学的知识,如按地点的分布、时间的顺序、因果的联系等不同的要求重新组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编织成不同的知识系列。(2)图示法:利用地图或示意图整理知识,称之为图示法。地理事象具有明显的空间性,对地理事象分布知识宜采取形象编码,即在地图上显示出地理事象之间的“形”、“位”关系,建立起地理事象的空间形象,便于学生从图上一目了然地把握地理知识,便于学生整体地认识和分析地理问题。

(二)注意地理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与运用。即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分析、综合、比较地理事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一层次的能力可分为下列两个级别:(1)分析判断能力。指通过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分层、分类剖析,认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利用气压高低判断气温的高低,利用气流的上升下降运动,推知气压的高低等等。(2)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认识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善于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扩大学生对地理事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认识能力和创造力。如,通过对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环境、技术等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分析,明白了德国的鲁尔地区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工业区,就能够对其他任何一个地区(特别是自己家乡)工业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设想。

(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富有综合性、针对性及新颖性。各个阶段的复习课都非常重要,它是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巩固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往往有些教师忽视了复习课的这种巩固双基、培养能力的作用;把复习课只看作是“划书活动”,或是一遍遍地‘炒冷饭”。这样,不仅不能得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而且会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这种复习方法,精心设计、避免雷同,使每节复习课不仅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三、改革的前提条件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培养学科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这首先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在全面准确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质的认识和客观的看法,让学生既掌握基本的知识,又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出现的地理事物现象。

第6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

比较法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由于比较法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不但教师乐于运用,学生也容易接受。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而更加系统深刻地理解知识。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以及现象的共性和个性的一种方法,是一切思维和一切理解的基石。如果能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好比较法,就一定能够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地图册、地理版画、地理图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等手段的运用以及与地理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要结合以前传统地理教学的优点,再配合新的教学方法,让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保持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因为地理是一门涉及知识很宽泛的科目,这需要学生能够对地理科目做到全面的认知。学生学习地理,多半是从认知地图开始,然后了解各国的地理方位,周边环境,影响因素等。所以说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地理比较法在实际运用中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法。一般的教学法,只是单一地进行知识的讲解,结合地图来完成讲解,而比较法是把两种相似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从图,要素,环境等各方面的对比并加以区分,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的区别一目了然。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把以前模糊不清,区分不开的知识弄清楚,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便捷,更好地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地理学科的学习,最离不开的就是地图,地图也是分析课本的依据,所以对于地图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地图中可以得到很多的信息,课本上对于地图的分析也是很详细、很重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地图上的信息,让学生加以重视。地图上的信息体现着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大洲的特点与构成,所以地图上所体现的知识要仔细地加以分析。地理的学习中除了有地图,还有气旋与反气旋图、潜水与承压水图、地质构造中的背斜与向斜示意图、断层示意图等,这些图表都有助于我们加强地理的学习。要知道它们的看法,不同处与相同处,这样才会明白所要表示的事物与知识点。因此,对于图表的分析与利用,可以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在理解图与区别图的时候,培养学生关于地理的思维模式,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概念定义、基本知识、规律及原理等,这些是最容易混淆的东西。这些知识点在记忆的时候要非常地仔细,有的时候只是一字之差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就像区时和时区,只是将两个字颠倒了而已,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区时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而时区是指某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所以,在这时就体现出了比较法的重要性。将两个相似的东西拿出来做个比较,就会印象深刻,知道两个东西相似就会去特别地注意,这样才不会造成知识的混淆。综上所述,随着创新教育的飞速发展,新教学方法的引入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和国家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近年来对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都十分重视。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为课堂增添了新的生机,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教师更进一步的考验。

作者:韦美露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瑶族中学

第7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德育渗透

新课标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一个核心性因素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德育。因为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信息传播的背景下,对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远远超出德育范畴,多元化的德育渗透对高中地理教学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德育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灵魂所在,将德育贯穿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促进地理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世界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体现地理教育的方向,是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以德育渗透,引领教材研习

地理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挖掘德育因素,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润物无声。

地理图片、声音和影像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精神的良好载体。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地理居于首要地位,因为地理是现存的,可以实现学生的实地探查。通过对地理图片的认识,可以了解我国国情,如我国雄鸡状的土地面积,什么时间失去了部分“鸡”,为什么“鸡尾”依然存在领土争议,以及的问题等。

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强烈的民族精神。了解我国的土地、森林和矿产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对我国居于世界位次的正确认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瞎子岛”的回归,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展现民族的昌盛、国家的复兴,促进“中国梦”的实现。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基本立足点,在于正确和客观地了解对我国的地理国情。目前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占有低,我国的发展依然需要从综合国力的角度出发,所以在激发学生自豪感的同时还需要避免盲目。

教师应在德育渗透精神的指引下,对教材进行有效的研习。教材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对家乡的认识,从爱家乡起,实现爱祖国。

二、以德育渗透,激发“三观”形成

从地理教材的内容入手可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科学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学生“三观”的树立是一个渐进性的、积极的过程。

在讲解地壳和地表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运动的唯物主义观点,因为物质是运动的,其中地质的运动也是一样的。“地质的作用中内力起到建设的作用,外力的作用在于破坏,并且他们的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在对作用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可以积极说明内外因,以及质量变的哲学价值观点。对内外因进行分析时,要引导学生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以及量的积累,促进其中质的转化,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人口和环境时,从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角度对学生提出问题:人类的发展如何与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和共进,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对自然活动与人类的认识中体会自然界是运动和变化的,并且是处于积极联系的过程中,其中天体的演变、气候的变化和城市的转变都是存在必然联系的。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教师应有效挖掘德育渗透的知识点,增强对学生的辩证主义认识,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三、以德育渗透,唤醒成才精神

地理教育对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在教学西方国家区域地理时,可以激发学生的不服输劲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神舟飞船、嫦娥卫星的发射,清醒地树立“立志成才,为国争光”的理念。

通过地理学习可以了解中外名人的故事,如麦哲伦环球航海,百转千回,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认识世界的新纪元;再如我国的郦道元撰写《水经注》,徐霞客撰写《徐霞客游记》,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勇于坚持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

四、联系乡土教育,实践中渗透德育

地理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的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充分对素材进行挖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对本县的碣阳湖进行考察,发现其污染情况,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对碣石山和五峰山的旅游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其对比中的优势和劣势,激发学生对昌黎的热爱,促进对等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带领学生对华夏酒厂和朗格斯酒厂等进行观察,对县内支柱性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引导学生调研杏树园的养花产业,以及两山地区的果木行业的发展,让学生的调研成果汇编成《美丽的昌黎》,为今后的教育教学积累素材。

引导学生关注政治,关心县内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紧扣时代特色,促进资料的不断更新,以及展现出时代特色,促进学生对“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精神的展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繁荣家乡,以及提升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昌黎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钢铁大县,积极为钢铁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积极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把握时机,有效实现学生文化素质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反复渗透,进行自觉性和强化性的渗透,有效结合中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接受的能力,增强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双重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艺.大学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5).

[2]邵帆.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教育界,2011(26).

[3]李静.幼师地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浅析[J].黑河教育,2011(1).

第8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一、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反思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曾经指出:学生的学习以及知识的意义建构是学生依靠学习资料和学习伙伴自主形成的,不是经过老师的传授获得的。这一理论指导下的新课改强调师生角色的大转换,更新了教学理念。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师生角色的转换,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不再是一人独掌课堂,而是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交流,民主相处。所以对教学的反思,首先应该思考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否实现了转变,是否改变了过去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做法,是否关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否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上而忽视了激发、引导、组织和合作的新型教师功能。所以,通过反思更加确定教学氛围和情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又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提升认知水平,从而发散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二、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鼻祖皮亚杰曾经说过,学习的意义在于打破学生大脑图示中的平衡,由同化到顺应再到同化,学生在这个循环往复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积累。长久以来,高考指挥棒指引着高中阶段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因此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一直是围绕着应试教育开展的。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因素,教师只是一味地考虑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教育和教学思想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被动地形成。一味地忙于教,缺少对教的过程的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意识淡薄。教学活动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形成固有的经验,就在这样的经验支配下,进行简单的重复或沿袭传统的教学,所以大量的学生成绩很高,能力很低;知识很多,思维很差。自从新课改以后,教学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课改理论和素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进行了大量的和积极的教学实践探索,彻底改变了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观念。其中对自身的教学观念的总结就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活动,对教学观念的及时反思,既是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表现,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使自己能够在教学观念上实现转变,同时应用反思后的结果指导教学实践。

如,对“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以矿产资源为例,首先利用搜集来的实际资料向学生说明,我区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等情况,同时说明矿产分布对工业布局的区域影响,依托矿藏促进工业的发展,矿藏资源丰富的地区,工业也呈现发达态势。这些内容是在向学生说明“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涵义。当然,一些特殊案例也是存在的,一些大型钢铁公司虽然成为著名工业区,但周围并无铁矿山,如我国上海宝钢等。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自然环境可影响工业的发展和布局,但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完全能够影响的,是一个辩证的关系。这样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念和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第9篇:高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地理 教学 优化

一、教育观念的优化

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作为一个人博学多才的重要标志的古代,我们不难看出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对中学地理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的积极性,忽视了提高学生和教师地理素质要求!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各种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台,高中地理学科已成为学生的一门必要素质要求的必修课。所以优化教育观念是高中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教师既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作指导,又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明确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抓住机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同时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加强研究,苦练内功,用好、用活课堂时间,面向全体学生,使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地理素质教育得到优化,提高全体学生的地理素质。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优化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则是指通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和地理观念的发展的期望,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也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教师一定要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地理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各校的实际制定出明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将章节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并要落实完成教学目标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

高中地理教学要坚持“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因此,地理教学目标体系既要包括认知领域和技能、能力领域,又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还要基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提高学习效果。如果教学目标太容易,就激发不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太难,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地理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教学目标要发挥作用,就必须是可观测的。如果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含糊的、笼统的,那就难以观测。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笼统的行为动词,克服地理教学目标在陈述时模棱两可的现象,而应使用意义比较单一的行为动词,如“说出”“列举”、“区分”、“解释”、“使用”、“分析”、“归纳”、“设计”、“计算”、“绘制”等,力求目标的陈述明确具体,可以观察、测量和操作。

三、教学内容的优化

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教师的任务是选取重要的,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传授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正确的、基本的方法,便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在工作、生活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有关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选择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地理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本着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知识点的联系,构建地理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理性地驾驭地理知识。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认知地理规律的顺序性和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教师要具备现代教材观、教学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站在科学方法论和美学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活化教材,促进教学内容现代化。

四、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包括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优化等。

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就是将教学的基本要素设计成一个优化的组合方式和运作流程,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新课导入、传授新知、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等。教师要明确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复习铺垫要讲究简洁性;导入新课要力求趣味性;传授新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小结要体现高度概括性;巩固练习要注意多样性,体现出层次。同时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练习为主线。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紧凑,并突出重点环节,时间安排也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