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职财会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财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生产、建设需要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了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多种办学形式共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局面,包括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校及高教自考等,统称为“高职高专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开设的财会专业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目的是培养在毕业后能直接上岗的高级财会专业人才。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层次的高级性
从层次上来看,高等职业教育要高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
(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三)人才类型的技术性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具体操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还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财会专业人才须具备的主要职业能力
(一)知识素质
财会专业属于知识应用性专业,其岗位要求人才具有复合性的知识结构。所谓复合性知识结构是以专业性知识为核心,以基础性知识和相关性知识为两翼,从而形成完整的、均衡发展的、高度开放的知识结构体系。
1.基础性知识。主要指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识,它包括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性知识和数学、语文、外语、计算机知识。基础性知识既是适应求职谋生的文化基础,又是终身学习、转职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
2.专业性知识。主要指财会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并籍以形成本专业技能,胜任行业技术和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3.相关性知识。主要指与财会专业人才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关联,有助于扩展其专业技能的知识,主要涉及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提升所需的相关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业知识,如商贸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
(二)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础的,就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多元化的综合的能力素质是必须的。这可分为三个层次。
1.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相互影响,其交集能力越多,则表明核心能力越强,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体现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鲜明特色。
2.相关能力。如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巩固和强化核心能力,同能力联系的基础,对提高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3.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这是构成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结构的基础,是开发、提升核心能力和相关能力的营养源。
三、目前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欠缺
近年来,高职财会专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经济管理人才,但也应清楚地看到,高职财会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具备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脱节。
(一)对专业知识理解不到位
学生普遍接受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育多,实践机会少,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理论与实际脱节,也使学生感到困难和厌倦,学生对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从而影响到能力的形成。
(二)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差的状况,有许多财会专业毕业生直到毕业时都没有接触过企业。加之高校社会调查、下厂实习等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使得毕业生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了解企业,不了解市场。企业普遍反映,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与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相比,远水解不了近渴。
(三)综合素质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急剧的变化,由过去的学历型、学科型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企业需要具有全面的管理知识,卓越的组织能力以及高超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而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只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组织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四、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由于目前高职财会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推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
财会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以知识掌握为主的课程考核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需要,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段,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等,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体系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实务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构建“岗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
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会计工作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毕业生手中所持有的证书。鉴于此,可以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中。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会计实务培训课程、会计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证书培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岗证互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得毕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要求的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毕业就能顶岗工作提供了方便。
(三)建立校内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就必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其一,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和教学特点,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其二,建立和健全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将一些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通过“在校学习―单位实习―在校学习―单位实习”的流程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两次循环。同时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主管、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职业能力已成为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决定着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高职财会专业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亚豪.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2).
[2] 李丽.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财会专业;教学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应该在就业导向下进行开展。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目前高校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不足,并根据不足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地改变这一现状,努力培养出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真正需求。
一、目前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不足
1、没有真正理解掌握专业知识
虽然近几年高职财会专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管理人才,但是也能够清楚的看出,高职财会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到位。在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时通常都是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较为专业的知识,学生并不能彻底理解掌握,并且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育方式也容易使学生发生厌倦和反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1]。
2、实践技能和理论教学没有进行有机结合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依旧还存在着实践技能不足的状况。很多高职学校为了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在教学计划中单独设置一段实习期来对学生进行集中地实践技能训练,但是这段实习期通常设置在所有课程都结束后,学生毕业之前,没有把实践技能的训练和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中对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进行掌握,不能及时地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并且通常实习期设置的时间也不长,不能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市场,了解社会。很多企业反应,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和发展要求。
3、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来对学生的学历要求、学科要求到现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转变,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真正需求。但是现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还仅限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没有重视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财会专业毕业生只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还没有全面的管理知识、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2]。
二、基于就业指导下的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策略
1、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
财会专业是一个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就业指导下现代财会专业教学的需求,不能满足社会和社会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就业指导下,首先要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辩论讨论等方式,可以把新的教学模式和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综合运用。从而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在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从而努力提高财会专业学会的综合素质。
2、实践技能训练和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财会专业的基本用人要求是既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是财会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习,专业知识较难理解,所以要把实践技能训练和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来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全面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训练[3]。
例如在将《原始凭证》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收集各种的原始凭证,然后根据学会收集的原始凭证种类来学习原始凭证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把实践和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既能在实践中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加强实践训练,从而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在学生对各种技能都有所掌握的时候,可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综合实训,采取全仿真的模式进行,让学生单独操作完成企业一个会计期的业务。这样既让学生加强了实践锻炼,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不足的方面,又让学生对所学的所有相关知识进行了一个整合性的复习。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行“校中厂”或者“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够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增加了学生的工作经验,从而增加学生的就业优势,高职院校才能真正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工作做好。
3、提高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师资力量
在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的指导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各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财会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强对财会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使财会专业的教师能够始终掌握最新、最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并将之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4、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还在采用把闭卷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依据,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有着“重记忆,轻理解”、“重理论,轻实务”的特点。这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评价体系,使得教学目的太过于应试化,并且这种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进行公正的评价和衡量,更无法满足企业对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的需求,所以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是就业导向下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要构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首先就要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这可实行“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这样综合评价的方式,期中、期末闭卷考试既能够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平时成绩又可以在日常学习中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对财会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加强财会专业质量评价的制度化[4]。财会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要打破传统的考卷制,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理念。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提高自身财会专业的教育水平,就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把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在专业教育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校培养专业性人才的最佳效果。(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数学与经济系)
参考文献:
[1] 赵菊茹,王晓红.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5(06):18-19
[2] 强桂凤,查志刚.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路径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11(12):28-39
【关键词】税法课程 内容 方法和手段 评价体系 改革
【基金项目】隶属课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2年度重点课题。课题名称: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试验研究。课题编号:ZJJX11JZ001。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30-02
税法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由于法条抽象、内容多、变化快、灵活性大、专业性强等特点,一直以来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一门课程。而企业对学生税法知识能力的需求是:能根据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正确判断企业要缴纳哪些税种、能准确计算出企业应纳的各税款的具体金额并进行纳税申报、以及能处理其他涉税事宜等。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高职财会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和内容的重新设计与安排
翻开企业对税务岗位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高职税法课程的设计应以培养能在中小企业办理各种涉税业务处理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涉税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课程和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不能照搬大学的模式,应有自身的特色。
(一)依据工作对象重建教学内容并序化
针对中小企业一个会计周期内的涉税业务进行分析归类,以项目的形式重新构建以下顺序的四大教学内容:项目一纳税实务基础、项目二流转税类纳税实务、项目三所得税类纳税实务、项目四其他税类纳税实务、项目五纳税实务综合实训。
其中,项目一主要涉及税法基本理论、税务登记与发票管理、纳税申报与法律责任、税款征收与税务检查等内容。项目二流转税类纳税实务,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项目三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大税种。项目四涉及到的税种很杂、但不可缺,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在安排顺序上做了这样的考虑:①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放在最前,因为它们与流转税紧密相关,可以藉此复习先前的税种;②车辆购置税是在购置环节一次性缴纳的,而以后每年要缴纳车船税,所以放在一前一后衔接;③印花税、契税、房产税三个税种的顺序是基于企业经营过程中,以购置房产为例,会涉及到印花税、契税,以后每年要缴纳房产税;④放在最后的两个税种,只是涉及到一些特殊的企业,所以放在最后。项目二至四,主要是根据企业真实涉税业务分税种的学习,循序渐进。项目五在此基础上,按典型企业(如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经销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设计全真涉税业务,让学生根据业务独立完成从判断应纳的税种并正确计算到期末编制涉税报表并网上模拟申报的整过程,教师负责引导。
(二)基于培养技能设计教学项目
项目由每个任务构成,每个任务按照“任务引入――任务安排――任务分解――任务拓展――任务检测――成果展示”的顺序来安排。整个课程设计,以项目为线索、以任务为核心,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
以增值税纳税实务这个任务为例:①首先精心设计一个一般纳税人的涉税业务的案例,即“任务引入”;②其次,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任务安排”,按顺序罗列要完成的任务,明确具体。学生此时会想:要完成这些任务,先得有“料”;要有“料”,定要好好学……,变被动为主动,一步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③在“任务分解”部分,根据安排的任务,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分成若干“子任务”。 通过一个个“子任务”后,学生基本就能完成安排的任务了。此时,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时,又有点意犹未尽。④趁热打铁,进入“任务拓展”,延伸相关知识及技能并让学生继续操作。⑤技能强化,再精心选择一两个案例,进入“任务检测”,让学生独立完成。⑥最后,对任务形成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点拨与评价。
在整个任务的设计及教学中,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遵循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重点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针对课程特点与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介绍其中的一些做法跟大家分享。
(一)精心设计案例,案例连结任务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是连结任务的载体。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是在案例中进行。以消费税为例,引入下面案例:
丹琪日化有限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营香水、洗发水的生产销售(两种产品分别核算)。纳税识别号:4406839
07684568,2012年12月发生业务:①销售香水、洗发水给甲批发商(一般纳税人),开具专用发票上的价款分别为800万元、600万元;销售香水、洗发水给乙商场,开具专用发票上的价款分别为500万元、300万元。②零售香水、洗发水分别取得款项300万元、200万元。③丙经销商订购由2瓶香水(单价25元)、1瓶洗发水(单价25元)、及塑料包装盒(单价5元)组成的成套消费品10万套,上述价格均不含税。④将一批成本为300万元的香水精委托丁加工厂加工成香水,加工厂收取的加工费及辅料费不含税价30万元。收回后将20%直接销售取得不含税价300万元;80%继续加工成熏苔香水销售,取得不含税价900万元。⑤将自产的成本价为15元/瓶的香水共2000瓶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同时将成本为100万元的香水投入车间继续加工洗发水。(成本利润率5%)根据案例,完成以下任务:
(1)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5个企业,哪些需要缴纳消费税?
(2)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2种产品,哪些需要缴纳消费税?
(3)依据业务顺序,分别指出业务①―⑤分别属于何种销售业务?并分别计算出应纳消费税税额。
(4)根据业务,填制本月的《消费税纳税申报表》。
(5)完成消费税的模拟网上申报。
(6)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5个企业,是否都要缴纳增值税?如果要缴纳,请计算出应纳增值税;并作出丹琪公司的账务处理。
(7)根据业务③,你能提出方案让企业合法少交税吗?
从该案例的设计可以看出,它几乎连结了消费税这个任务的所有内容: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税目与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包括自产销售、自产自用、委托加工等基本业务,同时还涉及到含税价的换算)、税款的申报与缴纳。同时,还涉及到任务拓展,见任务(6)、任务(7),涉及到增值税的判断与计算、涉税业务的账务处理、纳税筹划等。通过案例,变抽象为形象、变文字为数字,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研究性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案例任务的处理中,顺利自然地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迁移。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时应结合税法课程特点,并兼顾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认知特点,语言应通俗易懂,从典型案例入手,向学生演示案例分析的步骤及方法,目的不是讲授知识,而是讲授方法,使学生触类旁通,从中受到启发。
(二)注重对比与归纳,训练思维与增强条理
税法教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采用对比归纳教学法。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得出的部分知识点的对比与归纳。见表1:
表1 增值税、消费税与营业税纳税环节对比归纳
通过与学生一起对比归纳,一方面,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更能激发其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其应用知识的逻辑条理性。在应用对比归纳方法时,既可采用按章、节实行纵向归纳,将同一个问题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系统化;也可以采用跨章节实行横向归纳,将同一类问题或者不同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它们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归纳。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改变与创新,税法课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不见了;课下的学习也从盲目性转向有目的性;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了,动手意识和实操能力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学生渴望与同学、老师交流与探讨的劲头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学习效果大大增强。当然,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作为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在税法课程的教学中,要根据专业、课程及学生特点,遵循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紧跟时代变化,积极探索,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郑剑虹,高职会计专业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2012.11
【关键词】 人才评价体系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 职业能力
一、引言
作为国务院简政放权,废除准入门槛,搞活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2014年8月12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2014年第27号),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其中就包括财会人员比较熟悉的“注册税务师”,这预示着未来没有法律依据,只有政策依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将被逐步取消。
国务院27号文的第二天,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针对取消注册税务师资格许可事项发文强调注册税务师行业立法工作正在进行,将“注册税务师”从职业准入类调整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以财会职业为例,会计从业资格证是法律规定的从事财会职业的职业准入类资格证书,是合法从事财会职业的必要条件,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师证则是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证书,是评价财会职业能力水平的依据之一。
上述两则新闻之所以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于身在职场的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体系的关注。人才评价体系关系到劳动者个人的职业规划、职业成长、薪资待遇、名誉地位等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选拔、定岗、调薪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也日益成为学者研究的主题。
学者萧铭政(2009)认为,人才评价体系包括人才评价对象,人才评价机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人才评价方法和程序,人才评价制度。笔者基本认同以这五方面作为构建人才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高职财会教育的教师,着重从上述五方面,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尝试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二、严格限定的人才评价对象,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前提
“人才”概念涵盖的范围和维度很广,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级别、不同岗位所对应的人才评价标准、评价机构、评价方法等既有共性,也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人才评价是长期动态化的过程,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应适用不同的评价要素内涵。本文将评价对象定位于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的应届毕业生,评价的时间跨度为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入学至毕业阶段。
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的应届毕业生群体有自身的特点。第一,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较明确,就是就业,专升本的比例不大;第二,财会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较高,且普遍选择长期从事本专业范围或专业关联度较高范围内的工作;第三,中小型企业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最主要的需求方;第四,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人才的需求方――用人单位长期从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同时也长期反映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无法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受到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困扰,只能通过试用期或者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考察,才能对毕业生们有较全面的认识,但也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成本,如果毕业生不合适应聘的岗位,还需要进行调岗甚至辞退,前期付出的成本更是回报无期。因此,将人才评价对象限定于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的应届毕业生,对提升所构建的人才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破解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困局都将起到积极的、现实的作用。
三、多元并行的人才评价机构,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基础
在现行应届毕业生评价体系中,高职院校几乎是唯一的人才评价机构。高职院校任课教师通过课程考核,辅导员通过日常观察,最终形成的毕业成绩单和综合评价几乎构成了人才评价的全部内容。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评价机构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它们为了毕业生能有较好的求职砝码,在人才评价时有一定的正导向性,因此毕业成绩单和综合评价不一定能代表毕业生的真实水平。
随着高职院校双证制的推行,毕业生在毕业时除了要求拥有毕业证,还要求拥有至少一本职业资格证书,例如财会专业要求毕业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从而政府也被纳入到人才评价机构的行列。全国性标准化考试能一定程度上公开公正地评价毕业生的部分能力,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但是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和政府都不是人才的需求方,而人才的需求方――用人单位竟然在毕业生的评价机构中无一席之地。笔者认为人才评价机构所提供的评价结论应该具有一定的外部性,能在允许范围内供社会参考。用人单位虽然在招聘员工时通过笔试、面试、试用期考察等方法参与到毕业生的评价中来,但评价的结果仅供招聘单位内部使用,如果毕业生被录用,评价结果对用人单位未来规划和安排毕业生的工作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毕业生未被录用,评价结果充其量只能作为一份应聘记录沉淀到招聘单位的历史文档中,对人才市场上其他单位以及毕业生无法产生任何作用,辛苦的评价换得接近于零的使用价值。
因此,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应该在人才评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多的与潜在员工接触和了解的机会,评价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例如提供给学校,帮助学校了解和分析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不足,促进教学的改革;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和差距,促进学生的成长。更进一步的是,一部分优质的用人单位凭借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建立了社会公认的人才评价标准,无形中介入到人才评价市场,例如微软认证工程师、思科认证工程师;另一部分用人单位则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建立了受到政府和行业认可的人才评价标准,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和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颁发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
近年来,中立的社会人才评价机构也纷纷参与到人才测评中来。它们既面向普通求职者,包括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性格测评,也为用人单位、学校定制个性化的评价方案。中立的社会人才评价专业机构具备专业的人才评价团队、精心设计的人才评价模型、丰富的人才评价经验,可以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双方的匹配度和满意度,也为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例如国内知名的人才评价专业机构――北京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就为用人单位提供了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基层员工校园招聘人才测评方案”,帮助用人单位快速、精准挑选优秀毕业生,节约了成本和时间,提升了面试准确率。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知名的财会教学软件供应商,凭借其多年来对财会教育的深入研究,也投身人才测评领域,研发出“财会职业能力测评系统”,填补了国内岗位能力测评领域的空白。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行发展必将促进高校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全面,促进人才、用人单位和学校更高效地实现合作共赢。本文引言中提到的两则新闻也可看出,政府在人才评价领域的导向是将人才评价的主导权更多地交给行业、用人单位来行使。只有社会化的、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才符合国家人才整体开发的战略目标。
四、恰当明确的人才评价标准,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目标
人才评价标准不是千人一面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者周媛认为“人才,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那些具有良好素质,并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和某一岗位竭尽全力,为人类进步或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从中笔者归纳以下几点人才评价的标准。第一,“在一定条件下”说明了人才的时代、地点、行业、岗位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外部环境下,对人才的要求不一定相同,曾经,愚公移山的精神备受推崇,如今,创新精神价值凸显,但勤奋好学的品质则历久弥新。第二,“具备良好素质”是成为人才的核心评价标准。承接第一点的限定条件,不同行业、岗位的良好素质不同。本文是以高职毕业生作为评价对象进行探讨的,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有自身的特点。高职毕业生与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相比,更强调应用性。参照学者周宏等笔者提出的会计能力要素框架,笔者认为高职财会类毕业生的会计能力要素的应用性特点分别在知识、技能、价值观三方面体现,详见表1。
五、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方法和程序,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路径
人才评价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需要寻找可执行的路径,也就是评价方法和程序,而人才评价方法和程序的实施现状尚不科学规范。
首先,人才评价方法存在重标准化评价和静态评价,轻非标准化评价和动态评价的问题。
学者严权认为教育评价方法分为诊断性的评价、形成性的评价和总结性的评价三种。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时点性评价,主要用于标准化职业能力的评价,例如前述能力要素中的知识方面,评价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知识掌握情况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组织的证书考试,企业或中立的社会人才评价专业机构组织的毕业生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形成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非标准化职业能力的评价,例如前述能力要素中的技能和价值观方面,评价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技能和价值观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学校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实习单位指导教师通过观察、沟通、合作、面试形成感性认识,通过编写评价报告形成理性认识。
标准化评价方法是人才评价市场的主流方法,学生将时间精力都花在追逐具备标准化答案的考试分数和各类证书上,用人单位却经常评价毕业生高分低能。非标准化职业能力的过程性评价是弥补这一缺陷的重要方法。财会专业的应用性要求较高,要求毕业生的实操能力较强,现行的培养模式下形成的评价标准还是重定量的标准化评价,评价结果都是分数或等级,即使有部分定性的非标准化评价,评价结果也往往是学习勤奋刻苦、团结同学等较空泛的表述。
同时,当前的人才评价方法普遍采用静态评价的方法,评价结果只能代表学生过去一段时间学习实践的成果,而且可能具有偶然性。期末考试是最明显的例子,学生考试结束后一段时间就几乎忘记了考试前复习的内容。证书考试也只能证明过往一段时间学习的成果,不能代表日后职业能力是增长了还是减弱了。
其次,人才评价程序存在学校评价、政府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各行其道、相互脱节的问题,也存在重评价、轻反馈和持续跟踪的问题。
以财会专业毕业生的评价过程为例。学校评价是按照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也是较成体系的规范的评价程序。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是政府评价,考试内容分散于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不同课程中,课程分散于不同学期,课程教学大纲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为了迎考,经常需要参加额外的培训。用人单位评价和社会评价也都另起炉灶,执行各自的程序。评价内容有一定重复率,评价程序互相独立,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
现行的人才评价程序几乎都是一条有起点和终点的线段,评价结果就是终点,被评价人无从知晓形成评价结果的原因,有时甚至不知晓评价结果,之后的持续跟踪改进更无从谈起了。财会专业学生在校参加各门课程的考试,得到的评价结果就是成绩,至于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永远无法得知。以培养人才为核心功能的学校尚且如此,政府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更无法保障反馈和持续跟踪等机制了。
因此笔者建议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从评价方法和程序上寻找突破口。
首先,人才评价要加强过程性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要求财会专业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开放式、偏重实务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训练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和操作知识分析实务案例的能力,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建议性的评价,而非结论性的评价。财会专业也应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的机会,用人单位指导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件件具体工作、带领学生参与一个个真实项目,观察学生、及时指点学生,最后形成建议性和结论性相结合的评价报告,反馈给学校和学生。动态性评价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有效便捷地实现。例如,财会专业的实训软件是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线上实训考试一般都是基于一定的题库资源的,学生每次考试的内容都不会完全一样,同时是向学生全天候开放的,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多次申请参加线上实训考试,既可以检验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成绩,避免一考定终身的情况。网中网公司开发的会计职业能力测试平台则更进一步,学生的职业能力越强,在测试系统中就能走得更远,能更深入挖掘自身的潜力,否则测试过程很快就结束。由于会计职业能力测试平台是供财会专业学生免费无限次使用,学生可以自行根据学习和实践的计划,经常性检验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成果。
其次,人才评价要形成“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反馈――持续跟踪――再评价”的良性循环。网中网公司开发的会计职业能力测试平台能为被评价人提供详尽的评价报告,学生可以根据报告规划学习方案,即使毕业后仍可以有目的地接受再教育,然后再参加测评,检验阶段性学习成果,也为下一阶段学习指明方向。学校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平台,更需要形成良性循环的评价程序。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课时安排紧凑,要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安排考试的反馈和跟踪,几乎无法实现,因而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例如财会专业筛选出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同一教学团队持续三年共同实施教学,评价、反馈、持续跟踪都在有计划、有书面轨迹的情况下开展,当然这需要资源配置的要求较高,实施难度较大。现阶段,较可行的改革方案是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在原有的财会实训软件和配套题库的基础上增加分析功能和自学导引,将自觉性测试和阶段性强制性测试相结合,将根据测评分析自主学习和基于学生总体测评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开展的针对性、分层次短期面授相结合,弥补师资、学生学习时间等资源不足的缺陷。
六、统筹兼顾的人才评价制度,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保障
人才评价的长期健康发展,要求建立具有开放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的评价体系,需要有人才评价制度加以规范和保障。人才评价制度需要把前述的人才评价对象、人才评价机构、人才评价标准、人才评价方法和程序固化,并推动其有效执行。人才评价制度也要求政府、学校、用人单位都强制性地参与到毕业生的人才评价中来,中立的人才评价机构通过竞争也可以在人才评价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制度的建立是系统工程,难度可想而知,各个人才评价机构应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先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评价个体制度,才能期待未来形成贯穿全社会的人才评价总体制度。
绝大多数高职财会专业应届毕业生毕业时的目标就是就业,但他们同时却对自己是否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表现得较为迷茫,构建科学可行的人才评价体系,供用人单位精准选才、知人善任,供毕业生们较客观的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寻找工作时扬长避短,也能成为自己后续能力提升的依据。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的宏观指导,也需要全社会将人才评价作为大学生就业促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步骤地系统推进。
【参考文献】
[1] 萧鸣政:人才评价机制问题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9(3).
[2] 严权: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评价观[J].教育与职业,2010(8).
[3] 周宏、张巍、宗文龙、杨霁: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
[4] 周媛:浅析人才定义[J].科教文汇,2010(1).
关键词:中、高等职业教育 会计教育 实践教育
一、 中、高职会计教育面临的环境变化
1、环境变化
我国中、高职会计教育面临的环境变化集中表现在:第一,知识经济对高职会计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二是会计人员所处的会计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经济活动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传统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需要修正和完善,这一系列变化,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经济一体化带来了会计教育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大盘涌入及其本土化经营,必将增加对熟悉世界贸易规则的管理、金融、贸易、会计、法律等方面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许多国家看好中国高职会计教育市场,直接与我们竞争,争夺市场,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发展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这无疑将会推动会计职业市场、会计教育市场的改革。第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而会计信息网络化,使会计信息共享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也使会计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和传递更加便捷。第四,终身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及课程体系改革均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高职会计教育必须建立终身教育体制,培养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我国的会计教育应以终身教育观念来指导,推进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和创新。
2、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幅度的增加。而培养更多的初、中级会计人才,以满足大批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正是高职会计教育的合适定位,建立在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高职会计专业招生人数连年增加。
同时,我国的会计人员的结构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一般会计人才供过于求与高技能会计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说明了在会计人才市场上,作为供给方的大学当前会计教育的滞后性。
中、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会计高职教育的挑战:科技进步,计算机、互联网使得会计信息取得成本降低,并参与到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中;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的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能与不同国家的企业领导和雇员打交道:新经济、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和日趋复杂,将使会计职业门槛不断提高.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转变高职教育的工作思路,培养新型高职会计人才是会计高职会计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2)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对会计高职教育的冲击:按照对等规则,成员国之间相互承认学历或学位证书,鼓励在他国办学,取消政府对教育市场的垄断.我国会计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如何在这个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并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 提高中、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树立全新的会计教育理念
高职会计教育观念不更新,教育教学改革就难以深入。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
尽管我国的教育也在提出这些新思想、新观念,但几乎没有切实将这一观念贯彻到实践中去,这就依赖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潜在能力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树立平等教育与个性教育观念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决定了师生地位――平等,教学氛围―和谐,教学环境―宽松,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地参与,要解放思想,树立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面平等的观念,教育学生讲科学、不迷信,敢于怀疑一切权威和定论;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敢于阐述自己的新发现、新观点。
(3)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要变“传授会计知识”为“传授会计学习的方法”,将目标重点转移到“学会如何学习”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采用的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被淘汰。因此,加工知识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吸收知识的数量更为重要。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们只有通过学习,拥有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才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对就业者素质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才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把握新的挑战机遇。
2、改革课程设置和完善课程体系
目前,应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比较有创新性的是“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人本位”的高职课程设置结构新模式。该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作为课程目标的核心,认为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关键能力和从业能力综合而成的,但是二者在综合职业能力中所处的层级不同,关键能力是较高层次的职业能力,是跨职业的能力,是劳动者谋求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能力:从业能力是基本层次的职业能力,是针对某一职业的能力,是劳动者生存与立足于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宽基础”侧重于关键能力的培养,“活模块”侧重于从业能力的培养。
除了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外,还要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和开发,建立起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
3、加强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资源建设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l)资源库的建设:包括建设网络会计课件库、网上会计案例库、上市公司数据库,以及考试试题库等。(2)支持平台的建设:向教师提供上载下载素材、课件的界面,向学生提供下载学习资料的界面;(3)应用系统的建设:向师生提供用于会计教学的资源,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点播的交互式界面等。同时,通过引导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开发精品课程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除以上措施外,还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加强实践教学等,由于篇幅原因,不能在此细述。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调研活动概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一是企业行业专家,二是本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和企业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次调研的目的是希望今后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为一线教师提供最直接的教学成效反馈,探索出优化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二、高职会计专业市场人才的需求标准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的一系列统计表明,全国各类企业数量、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每年新增注册企业里中小企业占90%以上,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每年新增中小企业可需求高职会计毕业生约382万人,这还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经过人才需求调查,在未来三年内,会计专业人才有较稳定的社会需求。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对财会类人才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从回收的调查表来看,68%的用人单位表示会计类岗位的工作人员学历水平达到专科以上即可,有22%的用人单位表示没有学历要求,更重视能力,另外10%的用人单位倾向于本科及以上学历。
(三)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中,在问及通过工作上的接触,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体现出来的优势时,50%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45%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主动进行后续学习能令比较强。我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表现出来的优势正是目前企业所需要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其最受欢迎的财会类大学生时,有80%用人单位表示倾向于“性格沉稳、老实”的学生,另有15%的用人单位表示会选择“担任过班干部工作,擅于与人合作”的,只有5%的用人单位表示会选择学习成绩好的。通过对这一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财会类岗位的工作特殊性,大部分用人单位选择性格沉稳老实的学生不难理解,这也提醒我们,在校教育期间,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这个项目的调查还反应出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的看重程度在下降,这显示用人单位愈来愈看重的是学生的素质,而不是一个表态的课业成绩。所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地加强也要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
3.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其对我专业毕业生较为欠缺的能力时(该项目为多选项),50%的用人单位认为“创新能力”较为缺乏,20%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为缺乏、15%的用人单位表示“文字书写能力”较为缺乏。
50%的用人单位认为“创新能力”较为缺乏。从这个项目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是有着要求的。“创新能力”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这一能力的期望值普遍设定较低,甚至不去做什么要求,但50%这个数据也反应出对这一能力有要求的单位也不在少数。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虽然每年都有相关的创业创新项目比赛,但总体来说,还是办法较少,培养不足。
4.较强的实践能力
20%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为缺乏,可见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很重视的,也反映出我们毕业生动手能力差距的悬殊。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就在于其职业性,在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尤为重视的就是其操作能力,与岗位“无缝对接”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会计专业三年学习期间,人人都参与了校内校外的实习实践,可数据表示仍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着一定的距离。这也提醒我们,在现阶段尤其要重视的是加强实习(实践)环节的内涵建设。
三、关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1.根据需要设置课程
在对受调查的近三届毕业就业行业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毕业生从事于或从事过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占到了50%,我专业将深入贯彻“面向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我省区位经济密切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应根据社会需要灵活添设课程。课程的设置应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特定的能力要求作为教学目标,使课程结构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会计职业岗位需要何种知识,就学习该种知识,训练该种能力,突出职业性,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了增强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了解,缩短学生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的时间,学校要在现有基础上,尽可能更多地寻找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首先,要多渠道将学生安排进入实习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和调查结果我们探索一条新的做法,就是化整为零、分进合击、各个击破。利用四方面的资源:学校、教师资源,往届毕业生资源,学生家长亲属朋友资源,学生本人。其次,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单位性质要尽可能做到多样性。如制造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事业单位等都可考虑,如有可能,要让学生轮换到不同的单位实习。
参考文献:
[摘要]“财务会计”课程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继“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课程后开设的核心专业课,对其掌握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相关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间接影响未来输出的会计人才质量。有效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是教师在财务会计教学中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文章总结了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数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完善考评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教学建议。
[
关键词 ]高职高专“财务会计”课程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作者简介]曾艳(1979-),女,湖北武汉人,武昌职业学院会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电算化。(湖北武汉43202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4-0094-03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与普通高校通用型人才培养以及中等职业院校低层次技术人才培养存在较大差别。简单地说,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作为核心专业课,课程教学理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展开。该课程具有时效性强、实践性强、关联性强、内容丰富、细节变化多的特点。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六大会计要素在工业、商品流通企业以及劳务提供行业的具体核算。其内容之多,无疑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有不少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力不从心,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制约了学生学习,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现阶段财务会计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财务会计教学还是传承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新的经济模式下已难以适应社会新步伐。笔者作为一名财务会计专业教师,依据多年财务会计教学经验,总结出现阶段财务会计教学在教学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方法采用、考评体系使用、实践教学实施、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点的灌输层面,重理论轻实践,即便有的院校相继开设了实训课,也仅仅是对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的回顾和练习,实训资料缺乏真实的实例作为参考,只是重复使用多年教学资料,缺乏时事案例分析。实训课课程设置无论从设置时间,还是课时比重来看都不尽合理。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理论部分一般分两个学期讲授,不少院校在第二个学期才开设相应的实训课,实训课的课时比重一般在40%以下,主要是校内实训为主,而校外实习基本鲜能贯彻落实,以至于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需求。
(二)教材编排不合理
教材在教学中起到了知识传播最直接的体验的作用,好的教材是教学传道授业最基本的依据,一本好的教材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材包括理论课和实训课两部分。但近年来,首先是教材编排内容过于烦琐,教学内容安排没有核心,这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其次是教材内容安排只重视理论的阐述,缺少事实案例分析,编写过于简化,不利于学生会计应用能力的培养;再次是不少院校选择的教材知识点过于陈旧,没有反映最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现代会计的最新发展趋势;最后是不少院校在教材选择时忽视和会计学原理或基础会计学课程教材的衔接,不能保持知识点的前后连贯性。此外,教材版本换动也较为频繁,不利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然而,很多任课教师教学方式还是简单依赖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力度。
(三)教学内容理论部分细而繁,实践部分简而虚
受所选教材的局限性,教材理论部分的内容以具体方法为主,有的过于细化,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按照教学安排完成教学任务,即使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也只是抽象的讲解,很难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完全领悟,学生的学习也完全建立在抽象理论基础上,很难抓住重点。而实训课的资料真实性不够,过于简单,与实际经济业务相差较大,主要侧重于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程序的训练,缺少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现阶段“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单一,仍以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填鸭式”课堂讲授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制约。即便是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很难发挥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作用,做出的PPT课件有时只是文字的展示、板书的再现,没有图文声并茂的效果,内容不够生动,学生由衷感到内容繁而难,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
(五)考评体系不完善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的考评方式缺乏灵活性,通常采用期末一次终结性考试的方式评价,以笔试为主,以分数为标准,以卷面成绩为依据。在考评内容里,重视理论学习的考核,忽略实践能力的测试,这种形式助长了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错误学习方法的蔓延,导致学生实践技能远落后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难以正确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
(六)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
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水平是关键。鉴于高职高专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高专大多数教师是学校毕业分配到校任教,理论知识虽较丰富,但实践经验缺乏,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对财务会计教学的要求。
三、改进“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树立清晰的教学理念,准确定位课堂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注重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合理规划课程设置,面向企业用人单位需求,教材的编写由学校自行安排,完善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步人前所未有的高速时期。企业的人才战略部署,资源的有效整合,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为提高财会人员适应新的环境下企业对财务会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需求,要重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中,应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准确定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即传授财务会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单向式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模拟再现企业的经济业务,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依据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教材,注重教材的基础性和实践性,注意与会计学原理或基础会计学教程的衔接,注意教材与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相结合,注重教材的时效性,教材内容应以最新的准则为导向,体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不断修订、改进和完善。合理规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授课时间和授课比例,一般建议同步授课,并且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授课比例均在50%左右,在理论部分的教学中根据需要随时设计一些“思考题”“讨论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加强师生的互动,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的开展。通过校内会计手工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税务申报实训、财务管理实训、erp沙盘实训等实训室的建立和校外实习基地的挂牌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完善教学
经调查,目前不少高职高专“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仍沿用多年来的“黑板+粉笔”模式,教学上多采用单纯灌输式教学方法,这不仅使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而且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更不利于对学生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的运用在丰富教学的同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财务会计”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实践性强、关联性强、时效性强等问题。它通过每一章节的概貌结构的展现,帮助学生把握章节学习的主线;它通过多窗口和超链接的使用,解决相关知识点的追溯和比较;它通过各种有用信息资源的整合,经典案例的切实引入,使教学变得通俗浅显;它通过动态图像演示功能展开情境设置,将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从而消除了学生在会计手工模拟实践中的陌生感。由于“财务会计”课程授课涉及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因此为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还应将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来。针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会计处理的程序的讲授可以使用过程教学法,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围绕重点、难点问题的解析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力争做到重点、难点问题当堂解决;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理论和实际之间差距,注重对学生感性认识的培养;财务软件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可以使用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多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有效把握教与学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确保教学的效果。
(三)完善考评体系
要检测教学效果,完善的考评体系不可或缺。各院校应当依据“财务会计”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理论部分的考核可采用闭卷的笔试形式,但考核成绩应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比例一般为3:7,这样做主要是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实践部分的考核分校内实训考核和校外实习考核,其中校内实训考核又主要包括对分章节实践内容的考核和对综合内容的考核,这部分的考核除了教师讲、学生做外,在学期末还可将学生的实践项目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由师生共同参与测评。校外实习的考核可以通过撰写实习报告的形式来完成。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犹如纸上谈兵。会计专业是一门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具有雄厚的理论教学基础,还要具有充分的实践经验,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鉴于目前高职高专教师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现象,各院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建立和健全与企业对接的模式来培养教师的社会经验,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在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的同时,不断引导企业技术人员来学校指导教学工作,聘用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教学顾问,充实和优化现有的教师队伍,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
参考文献]
[1]魏钧,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8).
[2]姚琴.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改革[J].苏南科技开发,2007(8).
[3]崔秀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8).
[4]陈丽琴,张道珍.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5]郑兰玉,张文彩.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的思考与探索[J].武夷学院学报,2009(6).
关键词:高职 财会专业 课程资源 开发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企业的不断涌现,会计成为一种有着较高技术含量的职业,随之而来的是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高职院校,因为侧重于职业性的培养,财会专业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学生人数的上升使得财会专业课程资源相对紧张,包括教师人数不足,导致师生比例不协调,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实训室不够,不能合理安排学生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基地较少,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要求。课程资源的紧缺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和难以提高,这也是所有高职类院校财会专业急需解决的一个共同问题。
财会专业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习内容的标准性,即所学内容都是准则、制度规定的,并以各种税收法规为依托,这就为财会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园区内各校的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并多途径的开发课程资源,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对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资源的认识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一般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师资源、教材资源、习题、讲义、课件等一切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包括社会环境、校外实训基地、专业网站等。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资源既具有一般课程资源的共同特点,又具有高职和本专业的特点,因此本文把高职财会专业的课程资源分成三个方面:
(一)基本资源
常州高职园区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有财会专业,但是具体的专业方向和名称不同,因此在进行课程资源共享建设时以专业基础课为主,进行基本资源的建设。财会专业的学生都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基本资源的建设可以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基准,主要建设《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的相关课程资源。具体包括课程标准、讲义、课件、习题、视频、模拟题库、手工实训资料等。任何课程的学习都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课程性质不同,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依赖不同。财会专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不可能过多的根据直接经验来学习,只能根据会计准则和模拟的高仿真实训来完成学习。
(二)特色资源
常州高职园区每个院校的财会专业都各有特色,各校可以在基本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建设自己的特色资源。如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用T型账户来讲解经济业务的特色,并形成了讲义和相应的课件与习题,极具特色。
(三)拓展资源
财会专业的另一特点是通过专业资格考试来进行专业水平认证。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证后就可以参加初级会计师的考试。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提升的空间,财会专业的课程资源可以就后续的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拓展资源的建设,例如初级会计师考试的考试要求、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相关练习题、模拟试卷等资料。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当前会计行业发展的热点和新闻,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高职园区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途径
(一)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
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各学校也在不断努力改进提高教学方法,可是总感到无法进行真正的创新。究其原因在于,虽然我们一直在说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但是并没有真正的从学生的立场来思考如何上好一门课。专业课的相关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已经是非常熟悉了,但是对于没有专业学习经验的学生来说,是一片空白,没有经验可以依赖,完全要从头开始接受每一个专业名词,所以在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认知上,师生之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我们在进行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时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结合专业特点来开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完全以教材为依据,而是思考从哪个角度来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在编制讲义时,以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怎样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在制作课件时,以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什么样的课件学生看后会更明白,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在进行课程网站建设时,多以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希望在网站上看到哪些学习资源,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来帮助他们进行课后的学习。只有真正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才能使课程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课程资源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使用、维护,应该师生共同使用、维护,实现教学相长。
(二)结合专业特色建设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财会类专业,每个学校的财会类专业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就是一种资源优势,这种优势可以是软资源,如师资力量;也可以是硬资源,如极具特色的实验室、教材建设等。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优势,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进一步形成。有的学校财会专业历史悠久,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专业积累较深,可以从这方面进行特色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有的学校虽然是新办的财会专业,但是结合了当前行业发展情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了一些很有特色的专业方向,在进行资源建设时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三)从教材讲义建设入手
目前财会专业高职高专方面的教材非常多,水平层次不齐,教师在挑选教材时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一本教材都看一遍,只能通过目录来了解。有的学校为了避免错误和麻烦,就用考试专门用书来代替教材。但这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考试用书是专门针对考试大纲编写的,是针对有专业知识基础的人群,或者是为了考试而编写的,目的性很强,适合于一段较为集中时间的强化学习。考试用书虽然内容标准化,但却不适合没有实践经验、正处于理论积累阶段的学生,其内容编排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因此,课程资源建设的第一步就应该进行相应课程讲义、教材的建设,教师把在实际授课中总结出的学习经验、学习难点、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在讲义中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参考,经过两至三轮学生的使用,不断修改和提高讲义,就可以把讲义出版为教材,形成较为成熟的一种课程资源。
在开发讲义、教材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同时会配合着改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于教学内容也不断进行提炼和总结,多媒体课件进行相应的修改,习题资料进行相应整合。这样一来,讲义和教材的建设就带动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习题资料等方面的建设。
(四)从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入手
财会专业的特点是理论对实践的应用非常强,实践活动能够对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印证。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不仅仅是安排学生去实习,更重要的是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使开发出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在学习阶段就能够按照企业的需要去培养。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主要体现在实践课程的开发,例如手工实训可以由企业提供业务资料,把企业的相关原始凭证进行技术处理后让学生来做账,相比较实训书上的资料,能给学生感官上更大的触动,带给他们一定的职业体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指导,以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可以为平时的授课提供大量的案例资料,通过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感觉他们的学习和企业没有脱节。和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开发课程资源,是财会专业发展的根本,只有这样,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才更具有活力。
四、结束语
在高职高专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需要课程组教师的通力配合,需要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应用性与长期建设的关系
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设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课程资源被使用过后才能反映出来,那么相应资源就需要再进一步应用,在应用中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改进。在课程资源没有完全成熟之前,每一个课程团队都要做好在应用中长期建设的准备。
(二)稳定性与时效性的关系
会计准则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要兼顾课程资源的稳定与时效性。课程资源的稳定体现了教学经验的累积,体现了前期的开发成果;课程资源的时效性体现了与时俱进,体现了课程的生命力。课程资源的稳定性是时效性的基础,时效性是对稳定性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J
(注:本文系2012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计划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2012322)
参考文献:
1.戴勇.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核心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3).
2.石兰萍,成丙炎.高职课程资源开发:内涵、原则与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6).
3.钟慈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优化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2).
4.王翔燕,罗生全.高职课程资源开发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一、高校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指标论述
所谓人才培养指标就是在索质化教育背景下主动开辟业务实践培训项目,令学生深受情境特征影响并产生高度钻研兴致。这一切细节都直接决定日常教育课程的布置形式,是构建科学培养质量体系的前提保障。处于会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借助索质基础与理论知识层面加以合理延展,全程维持科学导向功效,并利用企业发展需求作为出发方向;岗位基础设置形态当然也不可小觑,其有助于精准定位人才形态塑造目标,为地方培养实用性人才提供最新改造经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分布在工商企业等出纳关日,需要在第一时间将企业业务进行清晰核算、监督,必要时在财务处理流程中依照手工或者电算途径完成整个会计循环任务。结合此类分划手段进行系统解析,会计专业规范细节具体透过职业核心实效延展,高职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着重表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格局,保证各类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索质的培训力度,能够督促参与成员主动迎接企业生产管理挑战,其间不同行业财会信息要做到明确审核。处于此类阶段的专业会计人才无论实践经验或者沟通能力都必须出众,这样才能保证在日后不断适应多元化服务整改需求。
二、现代化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科学培养方案解析
(一)课程体系架构更新
会计专业课程能够督促教学主体及时制定教学目标与实践活动布置范围,确保师生之间在和谐交流氛围下开拓各类活动交接载体,使得专业培养方案变得足够洋细。此类课程规范体系需要高度呈现会计知识学习要点与职业技能交汇关联,尽量在广泛企业实践经验辅助范围下,依照相关市场要求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设定;全程有力贯彻学生主观适应地位维护理念,同时合理融人会计从业资格验证、助理会计等职业标准内涵,尤其在典型工作任务门类分析前提下,实施项目与情境教学模式。必要情况下可全面据弃专业课程划分态度,将各类课程内涵合理交接融合,依照特定实践工作阶段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设定,之后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令学生透过各类项目情境中掌握必要工作、人际交往法则。具体来讲,高职会计专业改良需要结合课程规范体系进行情境搭设,使得会计出纳、报表编制、纳税中报等实习流程顺利延展。例如:业务平台能够令学生掌握职业核心拓展要求,主动在仿真模拟职业现场之中完成训练项目,少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学模式。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有机拓展
会计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布置方式需要借助培训途径进行合理拓展,毕竟这是决定人才索质形态的核心要索。工学结合本质就是依照教学单位与企业岗位关联进行适当合作,高职院校需要与会计岗位之间监理长效联系机制,运用企业多儿发展成果作为判断依据,使得各类知识得到全面整合,课程体系与阶段考核流程也产生全面革新。再就是教学手段要向多维互动方向过渡,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技术实施多层转变,争取在工行结合基础上令企业为高校提供科学实训场地,并愿意针对各类器材、人力资源投人相应的资金。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主动选取中小型会计记账公司处理,同时签订具体的实习协议,令学生实训项目都能符合企业人才资源既有结构形态;毕业生可以借助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习,管制主体会依照阶段考核结果择优录取,最终达到就业一体化指标,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提供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师资团队构建上可以采取培养和聘请相结合的方式青年会计教师除了要加强教育学、教学法的学习,还可采取跟班听课、集体备课等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更需要深人企业或会计事务所顶岗实践,培养指导学生出纳、会计核算、税务处理等岗位实践的能力。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让他们或推荐本单位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通过定期合作,深人了解,聘请具备教师索质的专业人员担任客座教授,从而构筑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