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会制度范文

财会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会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会制度

第1篇:财会制度范文

财会制度的实施,更加规范了医院财务工作的各项经济行为,为提供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在新财会制度下,要想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首先医院要建立健全会计法规,加大对医院财务部门中出现的违法经济行为的惩治力度,以更好的实现会计法规的作用,加之医院本身的财务制度的配合,发现会计行为中的作假行为要采取果断的惩治措施。其次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加强对其专业水平的培养和教育,优化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制定并完善医院的会计职业道德规则,在规则的制约下,增强自身的会计职业道德。医院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制法规制度,能够更好的监督会计行为,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经济活动行为的环境。

要想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重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医院在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时,要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广泛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基础,不仅要学习新财会制度,了解新财会制度的内容,还要对我国的法律法规、财务制度等进行了解,以便于对医院实施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方法,通过对国外法律法规的总结和了解,优化应用系统的分析方案,学习与会计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够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判断、归纳和分析能力,使之专业的会计从业知识更为扎实。其次,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保证其规范的应用相关的会计准则。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会计从业人员的职能也越来越广泛,医院的各个科室在医疗过程中都会与不同的部门或个人接触,涉及到的相关会计业务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归纳和分析能力。在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和审计属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因此,加强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使之更加完善和规范,对于医院的各项财务报告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医院运行发展中,会计审计的结果属于医院经济活动结果的参考指标,这就要求医院加强建设会计审计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保证医院各个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相应的独立性。规范会计核算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率,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和管理制度,很多医院在制定奖惩措施时,并没有添加财务管理的监督制度,因此,医院要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只有在完善的财务监督下才能更加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财务管理的监督内容制定中要明确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和内容,确定需要上报的财务信息内容等。进一步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就要统一管理医院的财务工作,根据医院的具体运营状况,实行经济活动的集中核算,建立完善的核算中心,将所有的财务工作都纳入到核算系统中,在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下,保证各个医院单位资金收入和支出、资金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管理的统一,在统一的规范要求下,提高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结语

第2篇:财会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会制度;改革;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58-01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政策分析

考虑到财务管理中对于会计的管理机制完全引入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政策的谨慎性策略,所以财务的管理已经和事业单位的良好成长息息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在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重视财务方面。最终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这一要求由于客观因素的作用,实现起来具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力,并且很容易造成不可预测和难以控制的影响。所以当需要应对这方面的难题时,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复杂性,理清其中相互纠缠的各种矛盾,反复论证,以严谨负责和慎重的态度,以熟悉各个具体的机构流程和相互影响机理的前提下,谨慎的对高层政策和基层实现执行方法上进行改进。此外,还要加强监督执行力度,明确责任划分和责任追究机制,避免出现随意决定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的现象同时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效果。

一般来说,在事业单位中建立财务会计机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其财务机制能够顺利运转。而谨慎原则能够优先的实现财务事项中的风险控制,保证其能够平稳运转,以负责慎重的原则和方式完成工作内容。财务相关的工作需要的是准确和严谨,这是谨慎原则最本质的需求来源。此外,考虑到我国目前采用的新会计政策在具体实现方式上有很大的变化空间,尚没有积累丰富的经验,这就为谨慎对待相关事项提出了必然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在该领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信息对比技术不健全、预算机制不完善和核算原始支撑数据不合理等等。具体来说,包括如下方面。

1.信息对比技术不健全

一般来说,完善的管理制度要能够有效的实现数据的同比和环比结果分析和获取。在环比方面,收支制度通过计算收入和付出的相对关系,而没有考虑在此过程中资金的自然性减少。另一种常见的管理方式是通过权利责任机制进行的。以上方式选择了不同的支撑材料和原始数据,实际揭示出来的结论和状态也有所差异,所以就形成了难以实现横向对比的局面。由于收支机制是通过本周期中的收益和付出为基础进行计算的,而在该过程中并没有能够有效的甄别和处理来自不同周期的数据,因此必然会出现无法实现数据的纵向对比的后果。

2.预算机制不完善

在实行财务体制革新工作之前,预算工作通常面临着统计种类不全面,不细致的情况,其预算工作首先需要以每个子公司,机构等进行预算为单位制定工作。而详细的方案则是由单位进行制定。这就必然会出现方案漏洞多多,极不严谨,自相矛盾。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多是使用人工进行缴纳或划拨的工作,而没有形成―个规范一致严谨的自动化办公管理平台。同时,考虑到监督工作的严重缺失,一旦出现来自操作人员方面的错误,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测的后果,既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给了不合规定的行为可钻的空子,形成更大的隐患。

3.核算原始支撑数据不合理

在很长时间中,国内的事业单位一直在使用的核对和计算方法是基于收支制度的,这种制度只考虑了现金形式的收支情况。这虽然能够有效的实现部分功能,然而数据的不全面必然会造成其结论的不准确和不严谨。在核算时,应该在考虑上面的数据之外,还要考虑企业的债务状态等部分。另一方面,该核算方式一般是对指定的年份进行分析,然而实际中存在很多跨年的资本,采用以往的方式时,一般会将这方面以每日支出的形式纳入计算,并不准确。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措施

1.完善预算范围和实行监管机制。在对该制度完善的过程中,预算的制定要在底层部门进行,以由下而上的方式完成。同时要积极引入相关领域的新手段、新技术,努力实现管理手段的自动化、智能化,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错误出现的可能性。

2.完善支出方式。在推进财会机制创新的过程中,要逐步实现以国库为中心的财务支出形式,从而实现有效的降低各单位的预算。采用该机制之后,以年度为周期,在每个周期开始时将各个部门的数据输入到中心管理体制的相关数据中,然后给予中心管理体制计算实际预算,从而实现对于各单位预算的有效控制。中心管理机制要能够实现以下功能:首先能够有效的保证收入和支出的一致性,保障以月为单位进行汇报的政策的实行。然后,要能够提高监管力度,根据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对整个过程,包括制定和实行进行合理的监管,当出现临时性支出时要能够灵活有效的进行调整,进行应对,并将相关的开销以合理的方式及时上报。

3.制定激励制度,保证钱用在该用的地方。通过制定奖惩激励制度,提高大家更加有效的利用资金的积极性,推动该方面工作从传统的简单的申报向自我管理的方向改革。

4.改进申报材料机制。在改进过程中,要抓住主线,制定合理的收支情况,综合考虑单位在现金和债务两个方面的状态,实现申报范围的完善。

四、结语

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具体实现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不断针对这些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并不断切实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各种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1]吴丽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分析[J].现代商业,2011(15).

第3篇:财会制度范文

一、制度设计的意义和手工作业相比, 信息化管理使企业财会在作业流程、手段、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 同时也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

1 、授权方式的改变, 潜伏着巨大的控制风险。在信息化管理中, 权限分工和批准的主要形式是口令授权, 虽然比手工作业下的签名、签章效率高, 但口令存放于计算机系统内而不象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 容易被偷看和窃取, 而且也失去了过去财会人员之间直接识别、直接联系的制约机制。

2 、作业流程的简化, 弱化了作业环节的相互检验和控制。有了计算机系统强大的功能, 手工作业下的一些作业环节被合并和取消, 如制单和审核已合并到一起由计算机统一执行, 过去繁杂的过账已成为简单的按键操作, 这些作业环节相互检验和控制的功能自然就不存在了。

3 、财会信息的数字化, 使得篡改和伪造更容易。存放于磁(光) 性介质上的财会信息, 容易被不留痕迹地篡改, 而在那些已实现财会、业务全面信息化管理的企业, 可能入库单、出库单一类的原始凭证也摆脱了纸质形式, 容易被伪造。

4 、硬件系统的复杂性和网络环境的开放性, 考验数据安全。功能越强大, 硬件系统越复杂, 越难保证高效无误的运转, 而大量数据通过网络传输, 容易被非法拦截, 甚至篡改,同时也存在遭遇病毒和黑客攻击的可能性。

5 、对技术手段的依赖, 要求扩展内部控制的范围。软件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石, 其功能的强弱、性能的好坏关系到财会工作能否正确、高效地进行; 网络技术的采用, 一方面使信息化管理具有远程报账、网上支付、网上销售等令人兴奋的功能, 另一方面也漏洞百出。所以, 信息化管理下的内部控制应该延伸到软件的选择和开发、网络平台搭建和维护等。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 一方面需要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水平, 如充分应用电子加密技术、信息隔离技术、网络防护技术等, 保证系统运转的稳定和数据的安全,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程序, 来明确职责、监控流程、调节关系, 也十分必要。

二、制度设计的依据

制度设计的主要依据有:

1 、法律规范和政策精神。1996 年, 财政部颁布了《会计电算化规范》, 明确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等。这不仅向企业提出了加强对信息化管理控制的要求,也提供了一种制度设计的框架和思路。当然, 制度设计的作业流程、手段、方法等还必须符合国家财会法规的规定。

2 、财会规律和管理实际。不科学、不现实的制度将难以落实, 所以, 制度的设计一方面应符合财会活动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管理实际,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凡是可以由企业进行选择的财会计策, 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 信息化管理的制度还要考虑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

3 、企业根本利益和财会工作目标。制度的作用在于规范和控制信息化管理, 推动财会工作, 进而为企业谋取利益,所以, 制度设计应体现企业根本利益和财会工作目标, 具体有: (1) 提高业务活动、财会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2) 增强财会信息输出和财会报告的可信性; (3) 遵循既定的政府法规和信息披露规定。

4 、制度设计的一般原则。包括: (1) 全面性原则, 应当全面规范相关的各项财务活动; (2) 效益性原则, 应当考虑设计成本、运行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达到制度科学化、效益最大化(3) 稳定性原则, 应当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不能朝令夕改, 等等。

三、制度设计的内容

(一) 组织制度设计

组织安排和职责分离是重要的控制手段, 因为其确定各作业单元和人员的职责、权限, 以及彼此的关系, 具体应设计的方面包括:

1 、机构设置。除了传统的财会部门, 一个负责系统维护和资料管理的部门是必须的, 同时由于其处理和控制业务资料的职责, 应保证其独立于: (1) 执行业务的部门; (2) 使用资料的部门, (3) 授权和批准业务的部门。

2 、岗位设置。不相容的工作必须分派给不同的人员担当, 在信息化管理中, 除了考虑特定财会工作本身的不相容性, 还要考虑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隔离访问的可能性, 以此来确定岗位和配备人员。手工作业下的一些相互检验和控制的作业环节被合并和取消后, 对其中重要的环节可以分设操作和监控两个岗位, 当财会人员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账务处

理时, 其操作和数据被同步记录于监控人员的机器上, 并由监控人员及时备份、定期审查。

3 、口令管理制度和工作交接制度。在信息化管理中, 职责、权限实际上是和口令相联系, 所以必须规范口令的使用,加强对其的控制, 有两条原则供参考: (1) 一人一口令, 不因岗位相同而共用口令, 以便将与口令相关联的操作的责任落实到人; (2) 定期、统一地更换口令, 全部口令要形成档案, 此档案必须限制接触。和手工作业下的工作交接有很大区别的是, 财会人员离职、离任时, 除完成业务的交接, 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操作权限应被禁用, 给到岗人员重新分派口令, 但原用户设置、操作日志等应保留一定时间, 以便审 计。

(二) 操作制度设计

在信息化管理中, 手工作业下的一些过程控制被内化在计算机系统中, 由预先设定的程序执行, 这正是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财会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所以, 在保证预先设定程序的正确性的前提下, 应特别关注对计算机系统“进”、“出”的控制, 其关键点如下:

1 、输入。重要业务的确认、记录除前述分设操作和监控两个岗位外, 对于数字化的原始凭证, 首先应与业务系统中的相关数据核对, 其次可以实地考查, 抽验业务的真实性。

2 、备份。备份应经常、定期地进行, 如按日、按月、按年; 备份的内容可以是业务资料、经处理生成的各类财会信息, 以及汇总加工形成的财会报告; 备份的方式可以选择在磁(光) 性介质上的多方备份, 或打印输出; 备份的权限可以分派给直接操作人员, 或监控人员。不同的业务以何种组合形式备份, 制度应明确规定。

3 、修改。预先设定的程序中应有“操作不可反复”的限制, 需要修改时, 废止而不是删除旧操作, 重新做正确的操作, 以便留下审计线索。对重要业务的修改, 要有严格的申请、批准、备案制度。

(三) 档案制度设计

1 、财会信息和财会报告按国家财会法规的规定打印输出, 并保留。

2 、信息化管理本身的资料也应形成档案, 包括: (1) 信息流程图和操作流程图; (2) 预先设定程序的代码和说明;(3) 用户设置和口令分派、更改的记录; (4) 日常操作日志;(5) 备份操作日志; (6) 修改操作日志。操作日志主要记录开始操作时间及运作时间、操作用户及其口令、终端编号,以及操作的相关要件, 如申请、批文等。这些资料应从计算机系统中打印输出, 以纸质形式保管。

3 、谁能使用、经过什么程序使用档案, 制度应明确规定。

(四) 安全制度设计

安全制度试图以一系列的方法维持一定的技术水平, 保证硬件系统稳定运转, 具体应设计的方面包括:

1 、软件选择和开发。应分析各供应商软件的功能、兼容性, 并在“软件买价 服务支持费用 二次开发成本 因应用延误而损失的收益”的基础上权衡软件的总拥有成本, 决定是购买还是自行开发, 这是信息化管理启动阶段的必要程序。

2 、硬件系统维护。硬件的质量必须有充分保证, 关键设备采取双系统备份, 配置UPS (不间断电源) 、防辐射和防电磁波干扰设备, 等等。

3 、病毒防范。加强安全教育, 严格执行病毒防范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 (1) 软件、软盘及计算机系统的采购和更新要通过计算机病毒检测后才可使用; (2) 专机专用, 绝对禁止在工作机上玩游戏; (3) 建立软盘管理制度, 防止乱拷贝软盘; (4) 安装防病毒卡和反病毒软件, 定期检测并清除计算机病毒; (5) 采用网上防火墙技术。

4 、实体安全。涉及计算机机房的环境, 计算机机房应当符合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 充分满足防火、防水、防潮、防盗、恒温等技术条件, 配备空调和消防设置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 张英明1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 J ] . 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2.

第4篇:财会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会制度;事业单位;革新;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与―般的企业不一样,它―般是不以生产经营和创利为目的,是为了保障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公益利和服务性机构。我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的国情下,事业单位具有数量多、人员多、支出多等特点。事业单位的财务特性是耗费,是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逐步显现出了它的不适应性。

一、事业单位财会制度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职能不清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实行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会制度,而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短期内无法迅速消失。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原有的财会制度已经显得及不适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认识不到位,在财务管理上也不够精细和具体,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这些问题在事业单位中是普遍存在的。在有的事业单位甚至将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核算。现在在很多事业单位,很多做行政的领导还是老思路,尚未摆脱资金供给制下的“记账、算账、报账”模式,效率低下,完全不能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财务管理的职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2.财政资金管理混乱

由于事业单位一般福利性的机构,都是有国家政策支持的,现行的财政政策是将事业单位的资金划分为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这两种资金体系在核算时需要分开。问题一般都出在预算外资金的安排上,一些单位对于预算外经费的管理处于“捆不住、收不拢”的局面,致使单位的财力较为分散,而且在开支上也较为混乱。很多事业单位,到了年底总是入不敷出,要求追加预算外资金基本上已经成为事业单位惯例。

3.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事业单位一般由于是非营利性的结构,所以在财务管理上也缺乏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控制方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对经费的管理也不是十分重视,他们往往是在事后进行核算的,对于所用资金是否合理,是否应该都缺乏有效的控制,这样就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很多事业单位对于经费使用的审核,基本上只注重收支账面平衡与否,至于资金的用途是很少过问的,缺乏对资金使用效能、用途的必要性考核。这样就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经费紧缺,二是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革新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对策

随着外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的环境也受到影响,不断发生变化,包括服务对象、服务方法都逐渐在改变。而且现在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它们在取得资金的渠道上也与过去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新的财务管理内容、管理要素和管理层次上进行革新,来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1.明晰财务管理职能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虽然没有盈利的压力,但是对于资金的管理也应该规范。在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职能常常会相互重合,这种情况应该尽可能避免。目前存在的“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的状况,也是需要改变的。财务部门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自身单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方案,对单位支出结构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和论证。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财务活动大多都是资金支出,所以需要做好支出结构的优化设计。

2.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中的核算和监督职能

在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管理较为松散,发挥会计结算中心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各部门的经费支出,需要进行准确的核算和严格的监督。事业单位需要制定相应的用款计划,核算系统应该采用会计和部门预算两维核算,这样在事业单位中的统收统支的陋习将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变。在单位内部,需要给所有人重新树立观念,要让每个人都知道“有指标才能使用资金,按照指标使用资金”。

3.加强财务管理绩效的考核

事业单位的经费大多是来自于政府拨款,不需要单位工作人员通过业绩创收。这种资金供给制度,就会使得大家对于经费不够重视,容易出现经济效益意识淡薄、重投入轻产出等问题。所以,现在急需转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通过一定形式,来对单位的财务管理绩效进行考核,设置一些恰当的并能综合反映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指标,来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财务管理部门而言,他们应该充分发挥其会计集中核算的功能,通过全面的控制资金使用和设置经费支出的警戒线及指标等手段来进行绩效分析和考核。

三、总结

财会制度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需要进行相应的革新,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不应该被忽视,而是应该积极探讨,研究出适合本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建立适合的财会制度,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运作的效率,又有利于提升员工的竞争意识,形成一股争先恐后的良好风气,同时也活化了事业单位的管理形式。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的现状和特殊性,有针对性财务管理的某些环节进行加强,为我们事业单位长远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邹武 张义峰:对改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改革中的绩效管理的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09,09:158-159

第5篇:财会制度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新医院财会制度;意义;途径

新医院财会制度于2010年年末,并于2011年7月开始实施,新医院财会制度对成本管理、收支核算、预算管理等内容均进行了强化。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医疗水平也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前医院主要建设方向。医院应树立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努力完善会计信息化内控管理,推进财务信息统一编码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展开。新医院财会制度对医院提出的更高要求,有利于加速会计信息化发展。

一、于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建设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一)符合新医院财会制度的要求

新医院财会制度是对旧制度的提高与凝练,新制度对医院内部财务活动进行完善,它能够规范会计科目分类、优化会计报表体系、强化资产管理和控制等。信息化建设的开展能够推进新医院财会制度的实施,它是推进医院财务工作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并且信息化建设符合新医院财会制度以及医院改革的各项要求。为适应新制度对及会计工作的要求,需要对医院信息化进行相关调整以及相应改进,使得新制度与会计信息化相匹配。

(二)符合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医院现代化建设除注重提高医疗水平之外,还比较注重医院科研、人资以及财务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各医院的传统管理模式和方法还不能够促进医院现代化建设,就目前来看,对医院实施信息化建设才能够满足医院现代化建设需求。信息化建设将医院的财务、业务各方面的信息高度集成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加强对各部门的管理,使医院相关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并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与管理提供物质及技术保障[1]。

(三)转化医院财务管理的模式

医院中各子系统的会计信息目前缺乏联系,整个信息呈现割裂状态,这一现状造成人资和财务的大量浪费,不利于医院现代化建设。加之伴随医疗体制深化改革和不断完善,从而导致传统会计的工作模式及工作方法无法适应医院发展水平,所以强化建设会计信息化利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变[2]。在新医院财会制度下,应加强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方式转换,实现医院财务管理模式转型。

二、于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建设会计信息化措施探究

(一)强化现代化财务工作相关理念

所谓财务的信息化并非等同于单次购买财务软件或使用,而是一项回报期长并且投入较大的工作。医院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软件以及相关硬件设备,此外,还需长时间对信息系统的维护以及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故整个医院工作人员应当树立现代化财务工作观念,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展开。目前,虽多数医院已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但成效不显著,医院应当以会计电算化为建设思路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对此,医院需加强财会工作对医院内部管理以及医疗经营的统筹性、全局性,把电算化当做核心,实现与其他信息平台的对接与融合。如:依据电算化,药房可展开药品零售、收费、物资管理、库房零库存等模块建设,使得数据有效传递和多平台共享;并同时把财务信息作为对象,对医院内各类经营管理的活动形成信息采集、录入、审核、处理以及反馈机制。

(二)增强会计信息平台建设的安全性

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提高的另一关键在于信息平台的安全性,财务数据对每个医院都至关重要,故对信息的的记录、传递以及保存等过程要求准确以及安全。为确保财务数据安全,防止财务数据被恶意剽窃、篡改,需要加强对病毒的防范,增加防火墙建设,加强数据传输加密技术,并由专业人员负责网络安全以及维护工作,提高信息平台遭受攻击时的防御能力,对电子档案以及相关数据做好备份工作,使得信息平台在遭受攻击时损失能够降到最低。此外,还应加强会计人员对数据的保护意识,提高对财务信息保密的意识,为信息保护增加一道防线,从整体上提高医院信息安全度,进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

(三)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即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医院可遵照自身发展具体情况来制定适合本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相关制度,加速会计信息化发展。此外,会计信息化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将对医院财务状况与相应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起到有效促进作用;基于上述情况综合考虑,医院需统筹财务信息具体管理方式和革新会计信息相应管理制度,做到科学、合理开发医院财务和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并拓宽医院财务有关信息管理平台各项功能,使医院于发展同时满足会计信息的有效管理,确保财务与会计信息管理的合理性[3]。一所医院的财务和其会计信息相应管理制度好坏能够直观地体现该医院实际会计部门管理水平高低,换言之,医院会计信息为医院管理的一小部分,其和医院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需引起医院高度重视。故要使医院自身财务会计的信息化相关管理制度得到逐步完善,需充分结合医院具体发展实际,并应建立现代化的金融理念,才能使得医院自身财务会计工作得到整体与全面发展,且达到和其他相关信息平台对接的目的。

(四)完善会计信息化内控管理

医院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各个医院整体流程与经营情况,它是医院运行和管理的相关依据。故想要确保会计信息高时效性,就需要依托医院内部的高效的控制机制,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确保该医院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能够提高信息的准确度,还可以促进会计信息管理的工作有序进行,不受干扰。每所医院应充分和本院实际发展进程相结合,对于会计信息包括采集、产生,甚至利用等加以深入分析,且针对性制定和自身实际发展需求相符合医院内部会计信息化内控管理制度,以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五)推进财务信息统一编码

目前,阻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因素之一是医院各子系统之间信息相互独立和割裂,故当前任务之一是要实现会计信息的统一编码并加快医院业务集中进程,即加强各子系统间的对接与融合,实现信息交互、共享、集成等。医院可通过成立自身的数据中心,联合财务部门以及协调其他部门对财务信息进行不断的更新、修改、及补充,以确保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存在矛盾编码以及重复编码的情况,从而消灭医院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真正意义的信息共享与集成。

(六)促进岗位责任制建立与健全,强化人员培训制度

于新医院财会制度下建设会计信息化在促使会计有关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与促进医院快速发展同时,工作难度的增加成为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信息化建设也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再者,医院大多会计人员老龄化,所拥有的知识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制度要求,所以医院需对会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向会计工作人员普及网络知识,使得会计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软件操作流程[4]。在此同时,医院也可采取相应措施鼓励会计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以外时间自主学习,积极备考国家专业技术考试等。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能够提高职业素养,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从而促进会计信息安全及准确性提高。

三、结语

于新医院财会制度下建设会计信息化,可采取强化现代化的财务理念、对会计信息化相关管理制度优化及完善信息化内控管理、推进财务信息统一编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培训并设计财务软件新功能等措施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符合财会制度的新要求,并符合现代医疗管理水平,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从而促进医院现代化管理进程。各大医院应当认清当下形势,主动并积极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在快速变更的时代中保证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武秀丽.试论新医院财会制度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J].时代金融,2013,12(537):235.

[2]李磊.新医院财会制度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市场,2015(27):202-203.

[3]陈欣,蒋妍,赵颖.新医院财会制度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J].医院管理,2014,3(29):181-182.

第6篇:财会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疗制度;信息化;管理模式;财会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能够满足现代医院管理模式

电子信息和网络化在我国迅速崛起,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医院的管理制度也应该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财务是医院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的医院管理是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组件实现财务、信息一体化。会计的信息化管理一方面提高了医院的财务资源;另一反面也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2.使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我国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属于“核算型”,现在我国很多医院已经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财务核算是医院财务部门的一个很关键的任务。医院的会计电算化很大程度上都是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而且现在我国还有一大批医院在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核算不统一。随着社会发展对医疗卫生的改革推进,“核算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成医院改革的需求,新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提供了保障。

3.适合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新医院财会制度改革

灰机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强调管理上的科技化和改革创新,这也正是国际上医疗卫生部为医疗制度制定出的改革要求,这是与改革要求一致的。这样就有利于医院的管理上的提高,也就提高了医院在新时期的竞争力。

二、当前我国医院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存问题

现阶段我国医疗事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信息化的管理与网络化的衔接不到位。目前,我国有很多医院还是处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当中,医院配合信息化管理的机械设备还不够。随着医院的财会业务的不断增多,如果是单机的使用信息化技术,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会计审核的效率和正常的工作进度。这样会计核算的效率也降低了。单机的信息化管理,使得不同部门的管理独立了,信息也得不到更加紧密的联系,这也是现在很多医院的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医院的会计信息化软件不够先进,这样也会使得医院的信息化的建设受到影响。医院的信息平台,包括了会计的信息化还包括物资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管理也是互相关联的。医院的管理制度一定要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所以对于计算机的核算系统或者是硬件系统都有了更多的要求,原来的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信息管理制度,所以软硬件的配置落后,也是阻止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一个大的问题所在。第三,会计信息化在信息数字的精准度上也有待于加强,没有将这一平台彻底的综合起来,从而满足不断发展中的会计财务对数据信息的要求。

三、在新医院财会制度下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构建健全的信息化系统

将传统的医院各类资金核算的系统与管理系统都进行全面的升级是非常有必要的,升级后的系统应该将各系统有效的统一起来,互辅互成,最终形成一个以会计为核心,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综合性的信息化系统。在系统中,对预算、收费、物资、医保及奖金等信息进行综合性的信息平台,还能够为医院的考核和评价方面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这样才是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系统。

2.完善医院财会信息化系统的功能

新的医院会计信息化制度也应该能够完善医院财会信息化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促进不同科室的标注功能的完善,将医院中的收入、支出等费用有明确的分工,在各科室中有具体明确的分工,新的制度一定要要有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促进各科室间的成本核算,才能为各科室提供最有力的数据证明。其次,做好资金流动方面的标注功能,将医院的子安金流动详细化,在过去相应的管理模块,进行相关的软件模块修改,完善资金的信息化管理。再次,完善会计的报表,这样才能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工资等数据的相互交换,信息化的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生成报表,最终完成整个财务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3.做好系统维护

信息化系统一定要做好维护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财务信息是医院信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医院一定要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维护并且定期的学习,使技术不断的革新,防止系统被破坏,造成信息的丢失,各医院造成不必要的的损失。对于医院的档案,更应该加强管理,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同的医院对于信息化的平台需求不同,但是基础化的整理和维护是构建一个综合管理平台的前提。稳定的信息化平台,才能做到数据共享。

4.建立岗位责任制

医院英爱建立岗位的责任制和内部的监督制度,防范财务防线的发生。使信息管理人员定期的进行培训。医院应该建立起系统维护人员的职责与管理制度,提高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培训,使相关人员的信息化软件应用水平不断更新,这样也能降低医院财会风险的发生,提高整个医院信息的安全性。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医院新的制度应该满足社会的发展,财会信息化建设是能够满足社会的对医疗卫生事业色改革方向的,当然也是现代医疗卫生的发展方向。医院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投资到设备上,因为信息化对于电脑设备的软件和硬件都有很大的依赖性。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者,也要不断进行培训,才能使自身的综合素质更上社会的发展,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提高自己应用现代化设备的能力。这样医院的信息化刀锋安全性也能得到保障,信息化财会系统才能为医院的发展真正的提供作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才能更好的不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第7篇:财会制度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当前的市场已经由原先的有形走向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由原先主打的国内走向国内与国外一体化发展之路,经济要素不再单纯是商品,还有某些知识、权利甚至虚拟的元素,特别是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商业经营模式的诞生使财务会计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些变化还包括诸如会计主体的界定、会计分期的非必要性、财务会计工作的重点等都需要我们重新去认识。本文主要论述在当前市场经济多元化格局的环境下,伴随着这些市场经济多元性因素的变化,财务会计如何变革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经济一体化使会计主体空间逐渐变大,关联交易的出现促使会计主体更加模糊

近十几年来,在世贸组织的自由贸易机制作用下,各国相继推行了不同程度的开放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生产经营和消费日益具有全球性,如电讯业、银行和保险业、运输业等服务业的全球性特征尤为明显。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全球经济一体化将呈现如下特征:国际金融网络使国际商务在时间上连续,价格上联动,随着交易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交易额会迅速增长,竞争更加激烈,风险也加大。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传统的财务会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它使会计主体空间逐渐变大,财务会计工作的空间也变得更大,常常出现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的会计计算;而且,由于风险的增加,特别是在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今天,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需要把如何规避风险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来抓。经济实体的相互参股和控股,带来交易活动违背正常规则的现象日渐增多,迫切需要改变会计主体固化的思维,审慎考虑财务会计工作处理的方式、方法,力求较为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本质。

二、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多项权利的创新推动会计核算的重点由单一的有形资产向多元化转移,解决会计计量的问

题尤为紧迫

知识经济是知识和经验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它一方面是指知识和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增加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高新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增加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知识经济可以全面提升国民经济的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改变了企业的资源结构,它和货币资本一样,是一种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无形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货币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发生了变化,知识资本包括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誉、信息资产以及与此相关的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都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出现了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为了适应投资融资多元的需要,他项权利的设置与取得同时产生了多种形式。企业的新的资源配置和权利的结构,使得如何对知识资本、他项权利的价值进行计量和管理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课题,会计的核算重点也要由单一的有形资产向有形与无形资产等多元化转移,财务会计做到合理的计量尤其重要。

三、虚拟企业和虚拟经济改变了会计主体由传统意义上的“实”的企业扩展为暂时的“经济相关的联合体”,且这种虚拟化变型频繁,直接挑战了会计主体的假设

20世纪90年代后期,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开始出现在经济生活中。虚拟企业是一种网络组织:通过网络,应用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分散的互利互惠合作,一旦合作的目的达到,这种合作的关系也就解除了。这是一种暂时的,空间跨度很大的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如合资企业、跨国公司等。虚拟企业的出现也就产生了所谓的虚拟经济。由于虚拟企业充分地利用了网络技术,所以也有人把虚拟的企业叫做网络企业,实际上虚拟企业的概念要比网络企业更为宽泛,网络企业只是虚拟企业的一种形式。

虚拟企业的出现,使得会计主体假设下的“企业”的概念变得无法辩认,会计主体的概念也就变得不那么确定,既实也虚。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体是由以下两个条件来确定的:一是能控制资源,承担义务并进行经济活动的经济单位,二是特定的个人、集团或机构的经济利益范围。这两个条件中有一个共同之点是实际边界清楚的“单位、个人、集团或机构”,而虚拟企业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变化的。也就是说,能够用来确定会计主体的传统意义上的依据已不再适应了。现在的会计主体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而且也是由某一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的“经济相关的联合体”。当然,虚拟企业和虚拟经济的“虚”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的“实”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且这种虚拟化常常变型频繁。

虚拟企业也是企业的一种重构形式。企业重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当时还只限于企业内部的重构,如精简和调整机构、剥离企业的非核心业务等,其目的是使管理更为灵活,竞争力更强。到90年代又出现了企业之间的并构和重组。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重组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企业重构,而虚拟企业则是一种暂时的企业重构。企业重构目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活动。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企业重构,都给会计主体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四、会计分期的非必要性,表现出即时核算与实时报告将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形式和变革方向

会计分期是指将持续不断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前后连续,时间相等的会计期间,定期地向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财务会计年度报告是我国长期以来最常见的一种报告形式。我国股票市场建立以后,股市管理规定要求上市企业定期年报和中报,即年度财务报告和半年期财务报告。近年来又酝酿要求季报。就上市企业而言,它从股市募集的资金所投向的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就是重大项目的财务状况也要及时向股东进行报告。

持续经营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的基本特征,会计主体都将持续地、无限期地正常经营下去,而不会终止结算。虚拟企业是一种暂时的经济相关的联合体,有利则合,无利则分,也许会较长时间地延续下去,也许会很快解散,而更多的可能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合作方。有时即使合作方没有增减或解散,但没有持续的经营活动,这就使得持续经营的假设变为次要。因此,它对会计分期的要求也演化为非必要性,一般是某项经济合作一旦完成就要立即提供会计核算报告,根本不需要等到某一个固定的会计分期如年、季、月的结束。一般情况下,虚拟企业也无须对社会提供财务报表,只须对虚拟企业内部各成员提供财务报告即可。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特别是虚拟企业和虚拟经济的形成,会计分期已变得并非必要。当会计信息成为一种重要资源而使经济活动增加附加值的时候,即时核算和实时财务会计报告将是主要形式,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五、电子商务的发展弱化了本位币和币值不变的假设,会计计量的方法需要创新

随着网上银行的出现,企业(包括实体企业和虚拟企业)间的商务活动不再使用物理意义上的货币和单据作交易媒体,而是使用“电子货币”和“电子单据”在网上完成交易。电子货币引发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革命和商务支付革命,使资金以货币信息的形式在企业和银行间高速流转。这种非物质易位的信息流动,一方面,货币变为信息,极大地弱化了会计记账本位币的假设;另一方面,电子货币加剧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使一个国家和企业对货币需求量的掌握和调控变得更加困难。

电子货币使币值不变假设变得难以适从,让企业和企业的财务会计面临更大的货币风险。所谓币值不变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运用货币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量时,假设并保持货币价值不变、币种唯一。在网络时代,不管是对实体企业还是虚拟企业,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在关注货币所反映的价值信息的同时,还会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生产能力、人力资源、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等反映企业经营质量的非货币化的其他指标和信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虚拟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币种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币种的。所以关于币值不变的假设已很难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创立新的会计计量的方法是我们面临的共同任务。

六、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特质要求财务会计尽早向管理会计转型,提高为经济转型服务的能力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市场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广阔市场。加入世贸组织后,非关税壁垒的正常贸易机制,既为我国厂商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通道,也撤除了为保护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还相对落后的国内厂商而设的屏障,使国内厂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8篇:财会制度范文

一、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根据1998年我国财政部颁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要求,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主要是实行收付实现制。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为了提高我国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职能,我国政府实施了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及部门预算编制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使得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会计核算基础越来越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为此,根据新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要求,我国事业单位开始将以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改变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基础。这一改变不仅有益于事业单位加强对成本的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更会对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重要影响。首先,权责发生制可以使事业单位准确、详细的反应出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以及财务情况,从而可以使事业单位更加方便的管理财务工作;其次,权责发生制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完整的成本核算信息,从而使事业单位可以准确的评估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事业单位树立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控;再次,权责发生制由于准确、详细的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等信息,从而有利于事业单位有效的预防“隐形负债”给事业单位发展带来的。各种危害和风险。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影响

我国事业单位主要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为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与优质的服务,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管理着大量的固定资产。事业单位能否管理好固定资产,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关系到自身能否持续、稳定发展,更关系到国有资产的能否保值、升值。在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仅仅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但却没有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更为严重的是,事业单位不仅创造了大量固定资产价值,也形成了大量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等,但旧的会计制度都没有对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的核算做出明确规定,这就不仅不能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的各项资产,更无法掌握事业单位的各项资产详细信息。但是新的会计制度创新性的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这一创新不仅对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没有影响,又能准确地反映出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资产价值消耗状况,准确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管理资产的价值,不仅包括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包括无形资产的价值,从而就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

第9篇:财会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会制度;收入;支出核算

一、新医院财会制度在收入支出分类上的变化

在新医院财会制度中,对于收入与支出这两个概念予以了明确规定,其主要如下:所谓收入就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而支出则指的是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资产与资金损失和耗费,在支出上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医疗支出、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支出。

在新医院财会制度中,对于医院收支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化,把医院全部收支均纳入到了预算管理中,收入根据其来源,而支出则根据用途来进行划分,对医院所有收支分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在推动医药卫生改革进程的同时,把药品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到医疗收支中,并进行统一的核算,按照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要求,在收支分类整个内容中,将项目方面的收支和科研方面的收支单独进行核算。从这些规定内容来看,不仅将公立医院自身公益属性以及其业务特征等体现了出来,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医院各项收支的管理与核算逐渐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医药收支核算的调整与科教项目收支的增设

旧的医院财会制度规定,业务收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及其他收入,基于国家惯例来进行划分的话,医疗收入又可分为床位收入、检查收入以及治疗收入等。在整个医疗行为中,药品收入作为医院收入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医疗收入分开进行核算,所反映出来的药品收支真实性比较低,虚增了药品收支方面的结余。针对这种情况,从医院改革具体情况出发,把药品收支方面的内容创新性地合并到医疗业务中进行核算,将药品收入方面的内容纳入到了医疗收入中来,把药品支出与医疗支出这两方面的内容统一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通过明细分类收支,将药事服务费收入添加到了业务收入中来。通过医药收支核算的合理调整,合并医药收支,使得药品与医疗之间的不配比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医院作为集医疗、教学及科研为一体的一个整体,在医院旧的会计制度中未将科教资金这方面的内容正式纳入到收支管理上,而是将其挂于往来账目上,或者作为一种专用资金来进行管理,这也造成医院的整体收入数据不健全,同时医院整体收支情况也没有办法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来。而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就对这三方面的内容实施了科学合理的分类与处理,把科教项目方面的费用纳入到了医院整体收支管理中来。通过明确医院科研项目核算的渠道及科目,有效解决了医院长期来在教学与科研上经费混乱等问题,满足了当前医院实务工作以及管理工作的需求。

三、管理费用核算与会计报表的完善、改进

所谓管理费用就是指医院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医疗和科研、教学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医院所有业务支出费用中,管理费用所占的比例较大,涉及到的范围也非常的广。在以往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在管理费用上,只是简单根据人员的比例在药品支出以及医疗支出间进行分摊,未充分体现出收入和支出的公平性以及配比性,导致医院在药品收支上出现结余过大,虚增了药品的盈余,而这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药品成本与医疗服务成本的准确计算。

在新医院财会制度上,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与完善,并新增了很多的报表,比如医院成本的构成分析表、现金流量表、医院各科室成本核算报表、医院财政补助收支情况报表以及基建投资报表等。同时对各个报表的排列方式以及项目等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为医院财会报表的制定提供了相应的参考格式,而这也使得医院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国家惯例相协调、统一,满足成本、财务以及预算等各方面的管理要求。

在新医院财会制度中,分别从支出功能与支出性质这两个方面来对医疗成本进行了全面地阐述,更加凸显了在医院运营中医疗成本的重要性。在支出性质上,把医疗成本划分为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不管是医院内部的管理人员,还是医疗卫生监管人员,只需通过分析结构,就可查看和明确卫生材料、药品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配比性,使得薪酬政策更为合理。在支出功能上,则主要分为:临床服务成本、医疗技术成本、医疗辅助成本、管理费用,利用这些数据,可及时了解和掌握医院人财物资源的具体分布情况,并准确地推算出各类科室资源占医院整个资源的比重,以及各科室费用的实际情况,以此来合理配置医院资源,提高医院资源使用率,提升医院整体管理质量与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内容可以得知,新医院财会制度可进一步健全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使其会计核算更为规范化与合理化,可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其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科学性以及真实性,适应当前医院管理发展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解读新医院财会制度关于收入和支出核算的变化[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1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