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历史知识范文

历史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历史知识

第1篇:历史知识范文

简而言之,学习就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之间的相互作用。新知的学习是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使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并获得更新。在新知的建构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否完善,建构新知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是否充足,往往就成为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教师的使命就在于精心创设情境,把学习者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并适度补充相关知识经验,为学生建构新知创造条件,并且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激活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沟通新旧知识,为学习者从旧知到新知搭建桥梁,帮助学生成功建构新知。

了解知识建构过程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高一线教师创设情景和设计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笔者试举一例,谈谈自己对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方面的体会。

案例:笔者上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纸的发明”一目时,采用了以下设计:

创设情景:教师展示早期书写材料竹简和布帛的图片:

大家观察图片,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竹简作为书写材料有哪些优点?和纸作为书写材料相比,存在哪些缺陷?

(停顿1分钟)

林友辉:竹子在我国分布广泛,取材方便;竹子质地软,可以根据需要剖成需要的形状。

师:讲得好!他从取材是否方便和加工的难易程度两个方面总结了竹简的比较优势。

刘慧慧(举手):竹简细长,字又小,可以写更多的字;很多竹简用绳子串起来,书写面积更大。

张立峰(举手):竹简串起来,顺序不易搞乱,易于检索。

赵三多(直接站起来回来):竹简价格便宜,使得更多人能用得起,有利于文化知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师:大家有这么多真知灼见,我非常高兴。几位同学分别从取材、质地、经济、安全、检索、书写面积、文化普及等几个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看得比较全面、细致,我希望大家能够再接再厉。现在我们想想,竹简作为书写材料存在哪些缺点?

张畅伟:竹简比较重,携带不易。

黄晶:竹简不容易保存,容易腐朽,且易被虫蛀。

陈辉:竹简和龟甲相比要便宜,但是砍伐、加工也比较费时费力,因此价格不菲,不利于文化广泛传播。

师:三位同学的观点切中要害,竹简不利于信息的持久保存、携带不便,价格不是很低廉,不能够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记录信息的需要。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奏章所使用的竹木简片竟重达1200斤。大家想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竹简用作书写材料不够方便。

师:对!学富五车的故事大家知道吗?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惠施,很有才学,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当时的人们主要用竹木简作为书写材料。

师:现在我们观察图片,谈谈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优点和缺点。

屈蕊艳:帛比较轻盈,色彩漂亮,让人赏心悦目,但是成本和价格很高,不易于广泛使用。

师:很好!刚才我们讨论了龟甲、竹简、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优缺点。现在我们阅读课本第28页,看看纸是怎么样发明和改进的,结合经验,体会纸作为书写材料的优点。

(学生阅读教材)

冯一晨:西汉早期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更加实用。

陈也:造纸的原料多是布头、树皮、杂草,取材广泛,且价格低廉,可以大量生产,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洪莎莎:纸比较轻便,易于携带;表面平整,便于书写;可用面积大,能满足大量记载的要求;薄,易于收藏。

师:很好。三位同学从成本、价格、书写面积、生产等几个角度对纸的优点进行了全面总结。简而言之,从龟甲、竹简、帛到纸的发明,我国古代先民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尝试,逐渐突破了文化传播的书写材料的瓶颈,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第2篇:历史知识范文

一、在备课时,结合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研究,使其纳入地理知识的体系之中,建立地理 、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例如:讲述世界主要航线时,可联系新航路的开辟等历史知识。如:“四个人两条路 线绕地球一圈”、以及“好望角”、“西印度群岛”、“麦哲伦海峡”、“火地岛”名称的由来;伊朗(波斯 )、阿拉伯(大食)、印度(天竺)、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叶卡特琳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伏尔加格 勒(察里津、斯大林格勒)、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等古今地名的演变。我国六大古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北京始于西周蓟城、春秋时代即成为燕国的国都,以后成为金、元、明、清各朝代的首都;西安(今长安) 始于西周的镐京,以后成为秦、汉、隋、唐各朝首都。洛阳始建于西周初期,自东周以来,先后有东汉、曹魏 、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后)以及五代的后梁、后唐、后周等九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开封在战国时 代是魏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朝代的首都。南京始于战国金陵邑 ,以后成为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首都,此外,明朝初年、和中华民国也定 都于此。杭州始于秦钱唐县,到五代成为吴越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南宋的首都。六大古都至少都已经有了二 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水利工程讲述中的历史知识有: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防洪 灌溉工程都江堰;秦朝史禄负责开凿了灵渠,勾通湘江和漓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等。

另外,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发掘人头骨化石,测定为二百多万年以前的遗物,因此推断人类在二、三百万 年以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与教材第四纪出现人类相吻合。

我国从夏朝开始制定了“夏历”;商朝人们认识许多星座,做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春秋时 代鲁国天文学家经观测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通过实测得出了子午线的 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测得子午线长度。……备课面广,讲课内容就丰富,就会造成良好的地理课堂气氛, 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地理课教学过程中,要精选与地理课堂内容相关联的历史内容。巧妙地与地理新知识加以联系。这样 联系历史,反映现实的地理知识,突出了地理教学的特点。如讲述东欧政治地图的变化时,可简介俄国在17世 纪中期,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18世纪,俄国夺取了芬兰湾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地区, 然后向东扩张一直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19世纪沙俄又从伊朗手中夺取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 把外高加索完全并吞了。以后,沙俄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和新疆大片领土,共侵 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我国太平洋沿岸的海参崴,沙俄侵占后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从19世 纪20年代起到80年代,沙俄逐步侵占了包括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塔吉克人居住的 中亚、西亚广大地区。从1922年至1940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等15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先后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为一个统一国家,首都莫斯科。从1990年3月到1 991年12月,苏联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前苏联外,其余均先后 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从而改变了东欧的版图。1990年10月3日,战后分裂长达41年有德国统一,南斯拉夫199 2年“一分为五”,因领土、民族等原因,爆发了“波黑战争”,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末也恢复战前的两个国家 。在教学中较好地联系上述知识,能起到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增添学科趣味性 等方面的作用。

三、地理教材的许多内容,从历史角度举例联系,更能确切地表述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现象。运用“洋流”知识,可进一步讲解国际人口迁移;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的“三角贸易”,欧洲的奴隶贩子利用 洋流运输贩卖黑人到美洲,归程利用加那利寒流到非洲,中程利用大西洋南赤道暖流、圭亚那暖流等到美洲, 归程利用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回欧洲。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航海七次,最 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除当时具有的先进航海技术和帆船外,还借助于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和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内容,可结合讲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现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并提出太阳系学说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把哥白尼学说更推进一步,认为大自然是无限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明了“三定律”;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制造了天文望远镜等知识。

第3篇:历史知识范文

一、在备课时,结合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研究,使其纳入地理知识的体系之中,建立地理 、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例如:讲述世界主要航线时,可联系新航路的开辟等历史知识。如:“四个人两条路 线绕地球一圈”、以及“好望角”、“西印度群岛”、“麦哲伦海峡”、“火地岛”名称的由来;伊朗(波斯 )、阿拉伯(大食)、印度(天竺)、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叶卡特琳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伏尔加格 勒(察里津、斯大林格勒)、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等古今地名的演变。我国六大古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北京始于西周蓟城、春秋时代即成为燕国的国都,以后成为金、元、明、清各朝代的首都;西安(今长安) 始于西周的镐京,以后成为秦、汉、隋、唐各朝首都。洛阳始建于西周初期,自东周以来,先后有东汉、曹魏 、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后)以及五代的后梁、后唐、后周等九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开封在战国时 代是魏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朝代的首都。南京始于战国金陵邑 ,以后成为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首都,此外,明朝初年、和中华民国也定 都于此。杭州始于秦钱唐县,到五代成为吴越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南宋的首都。六大古都至少都已经有了二 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水利工程讲述中的历史知识有: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防洪 灌溉工程都江堰;秦朝史禄负责开凿了灵渠,勾通湘江和漓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隋朝大运河 的开凿等。

另外,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发掘人头骨化石,测定为二百多万年以前的遗物,因此推断人类在二、三百万 年以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与教材第四纪出现人类相吻合。

我国从夏朝开始制定了“夏历”;商朝人们认识许多星座,做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春秋时 代鲁国天文学家经观测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通过实测得出了子午线的 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测得子午线长度。……备课面广,讲课内容就丰富,就会造成良好的地理课堂气氛, 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地理课教学过程中,要精选与地理课堂内容相关联的历史内容。巧妙地与地理新知识加以联系。这样 联系历史,反映现实的地理知识,突出了地理教学的特点。如讲述东欧政治地图的变化时,可简介俄国在17世 纪中期,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18世纪,俄国夺取了芬兰湾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地区, 然后向东扩张一直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19世纪沙俄又从伊朗手中夺取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 把外高加索完全并吞了。以后,沙俄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和新疆大片领土,共侵 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我国太平洋沿岸的海参崴,沙俄侵占后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从19世 纪20年代起到80年代,沙俄逐步侵占了包括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塔吉克人居住的 中亚、西亚广大地区。从1922年至1940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等15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先后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为一个统一国家,首都莫斯科。从1990年3月到1 991年12月,苏联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前苏联外,其余均先后 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从而改变了东欧的版图。1990年10月3日,战后分裂长达41年有德国统一,南斯拉夫199 2年“一分为五”,因领土、民族等原因,爆发了“波黑战争”,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末也恢复战前的两个国家 。在教学中较好地联系上述知识,能起到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增添学科趣味性 等方面的作用。

三、地理教材的许多内容,从历史角度举例联系,更能确切地表述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现象。运 用“洋流”知识,可进一步讲解国际人口迁移;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的“三角贸易”,欧洲的奴隶贩子利用 洋流运输贩卖黑人到美洲,归程利用加那利寒流到非洲,中程利用大西洋南赤道暖流、圭亚那暖流等到美洲, 归程利用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回欧洲。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航海七次,最 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除当时具有的先进航海技术和帆船外,还借助于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和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内容,可结合讲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现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并提出太阳系学说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把哥白尼学说更推进一步,认为大自然是无限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明了“三定律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制造了天文望远镜等知识。

第4篇:历史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小组自主学习;竞赛活动;多媒体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质和人生观教育等多方面任务。我们要通过教学,使青少年具备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探究历史,但不要摒弃现代,要做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一、采用小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要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而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是素质教育下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在学习《最可爱的人》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史实。旨在通过英雄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所以,在授课时,我选择了小组自主学习的方式,首先,我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组长;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讨论:中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战斗中涌现了哪些人民英雄?最后胜利的标志是什么?战争胜利的意义?最后,由小组长进行总结发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小组内受一个人的主导,其他人就像打酱油的,没有真正融入讨论当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也使学生在小组自由讨论中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

二、开展历史竞赛活动,加强知识点记忆

所谓的竞赛活动就是类似于综艺节目“一站到底”的游戏模式,不过在历史课堂上,我们的题目只是有关历史知识点的试题。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最适合历史复习的过程,这样竞赛活动中的问题比较多,也比较综合,学生“玩”起来也感觉比较有意思。当然,对于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喜欢呆板的、单一的知识灌输,教师的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感到没有兴趣,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而适当地选择竞赛活动,既满足了该阶段学生好玩的特点,在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的同时,也能为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打下基础。

例如: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将每两个学生分成一组,这两个学生实力相当,之后,让学生选择比赛序号。然后,比赛开始,每组有4道试题进行回答,如果其中一人不能正确回答,一轮比赛就结束。如果都能顺利回答,这轮比赛平局。下面以一组的比赛内容为例进行简单介绍:A:中英《》签订的时间?B:《》签订的时间?A:《》割让了哪些地方给日本,开放了哪些口岸?B:《》中清政府割让了哪些地方给英国,开放了哪些口岸?这组试题的设置,在考查的内容难度上是相当的,并不存在一方较难、一方较易的情况,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激励的竞赛活动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在设计考题的过程中,我有意将历史的一些知识分成了板块,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进行记忆,而且,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也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历史知识。

三、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历史内容来说,它讲述的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人和事,作为当下的中学生来说,有些事情的发生、一些人物的存在是他们单靠想象无法真正了解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形象直观地将所要讲解的内容展示出来;教师要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在丰富历史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如学习《贞观之治》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的视频功能,向学生放映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如:《秦王李世民》《大明宫词》《贞观之治》等片段,引导学生在观看这些片段中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做出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因此,让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其特有的效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观看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进而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喜欢历史剧、不喜欢历史课的观念,使学生在轻松的历史课堂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梅琳.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2003.

第5篇:历史知识范文

所谓“五到”记忆法,即“耳、眼、手、口、心(脑)”同时用到的一种记忆方法。耳,要求认真听讲,听别人回答问题,收到听觉信息;眼,随时观察老师的动作、表现,认真看课本,形成视觉影像;手,勤动手,做笔记,画重点,使知识组合更加合理;口,提出不清楚的问题,回答老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使大脑中的知识重新组合;心,实质指大脑,要求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对各科学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使知识理论化、系统化。“五到”记忆法,要求各种器官完全处于开放状态,对于接受新知识效果极佳。本方法适合于课堂听课,有利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掌握新知识。长期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失为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好方法。

二、信息压缩记忆法

所谓信息压缩记忆,就是对所需记忆的大量内容进行压缩,用几个字或词来表达,减少记忆量,从而快速记忆的方法。例如,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记忆,可以总结为“三、四、五”:所谓“三”即三点:涿郡、洛阳、余杭,“四”即四段: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即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此方法简单清晰,适合大量内容的记忆。不过,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善于用脑,把思维记忆结合起来,会压缩信息。

三、联系记忆法

记忆学是建立联系的科学。用联系来记忆,有举一反三的功效。例如,公元前594年,中国历史上鲁国实行初税亩,西欧希腊雅典实行梭伦改革。本方法运用广泛,有利于对知识的贯通和长久记忆,是记忆较难学科知识的好方法。

四、记头记忆法

记头记忆法,即记住所记忆的内容的领头的字或关键词,便能记住整体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记忆量和提高记忆速度。例如,记忆《》的十处通商口岸时,可用记头法,即“营烟淡台汕,琼力镇宁汉。”又如,对三国时曹操在北方采取的政策,可以这样记忆“:正(政)经用军挟屯为(唯)官”。政即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实行屯田,用人制度上用人唯贤,军事上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再如,关于贞观之治的内容,可以记成“三要二有”。

五、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是把大量的、成段的记忆内容,用诗歌的形式组合提取,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三十六计,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可做如下歌诀记忆。金玉檀公策,借以擒窃贼。鱼蛇海河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这首诗中,除了“檀公策”三字外,每个字包括“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次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先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度陈仓、走为上策、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楼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虢。可见,近二百字的内容,被这首仅五十个字的短诗涵盖其中,对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六、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把记忆的材料编成、杜撰成读音相近的词、词组、句子或类似词句,便于记忆。这种杜撰也许不太科学,甚至有些荒唐,但是如果以记住为目的,还是会有所帮助的。例如,莱特兄弟制飞机———来偷兄弟飞机;贝尔发明有线电话———背后有话,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值得一试。

七、比较记忆法

第6篇:历史知识范文

关键词:简单有效;历史知识;学习

G633.51

一、学习历史的策略分析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营造出学习氛围的活动或情境中,明白了学习目标,掌握了学习规则,能够调控学习过程,并能够以此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简单来讲,学生历史学习的这一过程就是运用历史学习策略的这样一种活动。无论是怎样一门学科的学习,学生都会遇见为什么学习和怎样学习的话题,而学习策略又与这些话题息息相关。

学习应当是自觉的一种行为,学生需要有效的运用、调节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首先需要做的是对学习任务要有所明确,随后将自己体内的学习动力激活,能够有效的对学习行为进行控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再对学习后的得失进行分析,充分有效的对学习效率进行评价。

总的来讲,在历史学习中的高效性和有效性都会受到学习策略的影响,对于现今教育改革的现状,我们必须将学生在教学中所占领的主体地位提高,以便将他们在学习中的创造性、自觉性以及主动性发挥出来。

充分的对历史学科的各项功能进行认识,从兴趣建立的基础上进行历史知识的拓展。教师应当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始终让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热情,如:笔者在历史教学中是从学生熟知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着手,以此为基础对他们各方面的历史知识进行拓展,并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充分的认识到现在安稳、美好的生活来自不易,是多少先人牺牲生命换来的。

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具有一定特点的,不仅需要了解它的综合性、过去性、思想性和具体性,还需要掌握相应知识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如:常见的历史知识大多是由理论知识和具体知识构成的,而具体知识又是由人物、时间和地点组成的,因而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历史规律和概念,使其形成特有的历史理论基础。

历史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懂得远古时候人类、姓氏的起源,又要懂得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因而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需要熟知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时间、发生地等,这不是要他们去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有利于更长时间的记忆保存,并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当时的历史事件进行理解、模仿、演示等,有利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他们的历史知识记忆。

二、简单有效的历史学习方式分析

学会学习是学习的前提基础,怎样来评价学生学会学习的好坏,就需要从学习方法的运用和掌握方面分析。历史知识的学习同其他学科的学习并没有明显差异,学生同样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了解,并且根据自身学习的特点和习惯,需要选择适用于自身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够有效将学习效率提升。

我们时常将历史学习的方式分为两类来运用,一类是在学习中使用的方式、策略、原则、途径和措施等广义涵义;一类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使用到的适于自身发展的狭义涵义。

笔者认为要做到在简单有效的学习到历史知识,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听课方式的使用,如:每一章节的历史知识都会涉及到很多的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等,学生难道需要全部记忆下来吗,答案是否定的,同数学教学一样,在历史课程中上课方法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应当做好记听思三个步骤,简单讲就是记住重要的,听取重要的,思考会考到的。听课时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根据教师的思路走,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在教师授课中会时常涉及到非常重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就是学生的易考点。笔者认为,听课环节是最重要的,它一个步骤所带来的效果是记和思考两部分的总和,只有学生听取了教师讲的,才会知道什么内容该记住,什么内容不该记住,思考什么是有效的,思考什么是无效的。

在日常的课余时间里,笔者时常鼓励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拓展,查看一些历史资料、视频等,在课堂上笔者也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些重要性的历史故事,介绍一些历史人物的背景。想对来说,正确教学方式的选择有益于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高,而在兴趣建立的背景之下,学生自然能够自觉的去学习历史知识,并在长时间的知识沉淀中,学生会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式出来,而这样势必会达到长期、简单、有效的历史知识学习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历史知识的学习是长期性一种学习过程,良好的历史学习效果不仅利于学生提升自信心,发扬中国民族文化,还有利于在对人物事迹的思考中,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正如前文中所提到,历史知识简单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兴趣培养出来的前提之下,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历史知识学习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彦蕊. 论初中历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D].河南大学,2014.

[2]范A莉. 历史概念有效学习研究[D].苏州大学,2015.

第7篇:历史知识范文

一、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的意义

1.克服学生中存在的机械记忆法

知识结构是由历史知识、历史概念构成的知识网络。对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用整体眼光看到完整的知识架构,把错综复杂、抽象的知识通过知识网络结构图示加以简化,从而获得系统完整的提纲挈领的知识。把书本详细资料通过组织、概念、综合、简化等方式进行具体形象的加工,形成思维导图,使知识保存在自己头脑中,有助于记忆、巩固已学的历史知识。如我们在讲《孔子》时,可以用图示整理法,使学生能从思想、教育、文化三个方面完整地串连起来,便于巩固历史知识。(1)思想:仁礼学说。(2)教育方式:私人传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举一反三等;内容:六艺五经。(3)文化: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2.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结构

由于知识结构图突出历史教材知识结构的特点,而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系统化。这个过程使书本知识传借知识结构整理、重视,从而揭示教材内存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熟悉中学历史教材的规律,并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教师在整理知识结构的同时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例如,中国古代王朝的演变可以分为形成、发展、强盛、衰落四阶段。比如,讲到资产阶级革命,一般可从背景、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叙述。分析背景,往往离不开下列三方面内容:一是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二是原有的封建王朝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三是新旧两种势力的矛盾、斗争,直至激化、爆发革命。荷、英、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如此。

3.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历史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不容易弄懂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知识结构图示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将内容化难为易。例如,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节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性质较难懂。可以用结构图示表示出来,把这两个概念讲清楚。(1)半殖民地:清政府仍然存在,但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受到帝国主义国家控制。(2)半封建:中国仍然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体,但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

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的方法

1.引导学生模仿构建知识结构

学生模仿教师编写知识结构,是学生编写知识结构的开端。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编知识结构的机会。学习新课时,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试编;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可让学生编写单元宏观知识结构;复习旧课时,可让学生编写专题知识结构。如《的影响》作一节小结时,当堂构建知识结构,教师要用简明的知识结构形式、板书教材提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编历史知识结构的尝试。《》的危害性:(1)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使劳动人民日益贫困;(2)割让土地,使中国的领土丧失;(3)五口通商,不平等贸易开始;(4)关税协定,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由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之,指导学生整理编写知识结构,使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科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阶段特征

掌握好阶段时代特征就能使学生抓住教学重点,掌握好在同一阶段的各方面的内容,就能理解课文基本线索,便于学生自我整理和归纳知识结构图。如讲述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归纳为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和亲—战争—和亲。汉初,汉朝国力弱小,匈奴国力强大。所以,汉初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卑微的和亲政策,将皇室公主远嫁匈奴,同时每年提供给匈奴大量的粮食和丝帛。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力强盛,具备了强大的实力,于是对匈奴展开了反击,一举收复失地,并把匈奴赶回了漠北大草原,最终使匈奴发生了分裂,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汉元帝时期,由于匈奴分裂,其中一部分进入中原地区,逐步与汉民族融合。为了使匈奴更好地融入汉朝,实现汉朝的稳定,汉元帝同样采取了和亲政策,昭君出塞,成为千古传颂的故事。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变化,是受汉朝和匈奴实力对比影响的,他们之间关系的变化,就体现出了这一时代的阶段特征。

3.引导学生掌握发展脉络

复杂的历史事件要理出个头绪来,一般应从背景或原因、主要经过、结果、影响或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掌握。这样掌握的就是历史的结构体系,而不是孤立的零碎的知识。因此,要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必须抓住历史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注重对学科主干内容的把握。如中国古代史部分,抓住“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中国近代史部分,抓住“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世界近代史部分,抓住“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等等。这对于学生初三中考复习自主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显得极为重要。

三、指导学生构成知识体系时注意点

1.长时间培养,养成习惯。

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越是系统全面,理解越是灵活多变,方法越是熟练,所能掌握和组合的知识结构就越多。因此培养初中学生自我归纳知识结构的能力要从初一年级抓起,从基本知识点抓起,让学生逐步掌握构建章节、单元、专题知识结构的方法,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在初中三年内,要始终坚持督促学生课前动手整理、课上完善、课后温习提高,持之以恒地不断归纳总结,才能真正使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结构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的过程就是思维“编码”的过程,思维能力同时能得到锻炼和培养。

2.自我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

课前放手让学生自我梳理,课内交流完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这是整理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整个过程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我梳理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交流,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使每个人的经验得到共享,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热情。教师要注意观察,适时、适当地引导点拨学生。

3.制订计划,优选章节内容。

第8篇:历史知识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联系;教学方法

现行历史教材的编写,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握这些原则和宗旨,更好地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呢?《考试说明》能力要求的第一个方面“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包括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概念、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因此我们不能把基本史实当作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由基础知识、阶段特征、基本线索构成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改变传统中学历史教学中重史实、轻理论,重结论、轻分析,重记忆、轻理解的状况,构建历史知识系统,学会从联系中掌握知识,对教学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一、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夯实历史知识联系的基础

基本概念是历史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位。基础知识主要是指基本史实和历史概念。基本史实是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缺少的史实,其能力要求是准确记忆。历史概念是史实内在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历史概念的形成是经过分析史实之间的联系、对史实的表象抽象概括而成的,其能力要求侧重于理解。历史概念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在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中更为重要。由于现行教材中没有对历史概念进行集中完整的概括,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在狠抓基本史实的同时,突出历史概念的分析和概括。通过历史概念的教学,可以加强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有利于把基本史实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联系,并起到深化基础知识、加强知识结构化的效果。

二、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

历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军事、文化等。而这些方面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就使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一种横向的网络结构。阶段特征揭示历史不同时期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在对历史的认识中,起着统括全局、加强横向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结构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揭示阶段特征,加强历史横向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

三、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握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

第9篇:历史知识范文

1精心备课,提高人文历史知识水平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地理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高中地理教学的人文特性,就需要首先认真备课,其次了解更多的相关的地理人文历史知识,将历史跟地理相结合起来,在针对某一事件的描述中穿去地理相关知识和历史相关知识,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跟历史人文特性之间的必要联系,从而有效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比如在高中地理知识的讲解中,讲到关于世界上主要的大航海线路的时候,地理教师就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我们在历史中所学到的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来进行讲解,郑和下西洋,带领着两万多人和两百艘大船,从明代的刘家港出发,远航到印度洋和大西洋,这可比当初的葡萄牙意大利的远航时间早了很多,将地名或者地理位置跟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将人文历史知识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运用地理知识将人文政治,历史知识都串联起来,也是高中地理教师教学中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特别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联系上人文历史知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便于学生更好的激发自己的个人情感,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中东政治地图等相关的地理知识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就可以引经据典,浅谈一下跟中东政治的关联,同样都是外国列强通过一些非正当的手段侵占我国领土,同样也都是签署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而现如今的中东地区也是饱受战乱,人们活的十分的痛苦,这样的讲解很快就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更加容易受到爱国主义熏陶,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3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人文历史知识

高中学生本身就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比较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十分的新潮,他们十分的聪明好动,活泼而且喜欢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灌输人文知识就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方法,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就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不发生抵触或者厌倦的情绪,更好的通过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都将成为我们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比如在高中地理知识中,有关于洋流的相关知识,洋流其实就是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人口迁徙必然有历史条件和因素,也必然有地理原因和动机,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洋流,比如著名的三家贸易,这就是典型的欧洲奴隶贩子利用洋流特点贩卖黑人的典型例子,又比如在学习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地理知识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就可以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讲解告诉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当初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在进行研究时所面临的的各种危险,从而感受到真理探究为知识和真理献身的伟大和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