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操作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粤西地处热带南亚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糖蔗生产优势十分明显,列入我国甘蔗优势区域带布局,在发展甘蔗生产中为广东蔗糖业的发展和实现我国食糖自给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广东蔗区主要在粤西,主要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三市,以湛江市为主。近年湛江全市糖蔗种植面积维持在160万亩左右,占全省的70%。2001年糖蔗生产上升到种植面积176.2万亩,糖蔗总产850万吨,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9.05%和29.8%,分别占全省的81.8%和79.1%,成为广东蔗糖业的集中、优势产区。目前,蔗糖业在湛江的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65%的农业人口从事蔗糖业种植和生产,蔗糖业的发展可促进甘蔗主产区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的有效增长。同时,带动运输业、包装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增加社会总收入,刺激消费,繁荣市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曾经出台一套甘蔗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的标准数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这些标准数据已不适宜目前“双高”甘蔗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制订适合目前蔗糖业发展的的生产技术操作规范标准。主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如下:
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栽培条件
(1)甘蔗蔗糖分:成熟期平均蔗糖分14.5%以上。
(2)亩产量:亩产原料蔗6吨以上。
(3)亩有效茎:中大茎品种4500~5000条,中茎品种5000-6500条。
(4)平均单茎重:中大茎品种1.33kg以上,中茎品种1.2kg以上。
(5)土壤条件:耕作层厚度在25cm以上,壤土或轻粘土,pH5.5~6.8,有机质1%-2%,速效磷含量大于10mg/kg,代换性钾含量大于80mg/kg的蔗区使用。
(6)气候条件:要求全年大于100℃的活动积温60000℃以上,年日照时数16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海拔1000米以下。
2 新植蔗主要生产操作规范
2.1精选种苗
(1)选用脱毒健康种苗,建立三级苗圃统一供种。
(2)从大田生产中选择茎径大小均匀、节间较长、未受绵蚜虫和粉蚧壳虫为害、不倒伏、没有混杂的新植甘蔗稍部3-4段双芽苗作种。
2.2种苗预措
将种苗上的叶鞘剥去,幼嫩部分则可保留叶鞘,切忌砍裂蔗种,引发伤口感染发病,生产上砍成双芽段种苗。下种前可用52℃热水浸种30分钟或用浓度为0.1%的多菌灵(或苯来特)水溶液浸种10分钟进行消毒。
2.3整地
采用深松浅播栽培技术。机械深耕(深松),耕深为40~45cm,耕作层达到深、松、碎、平。旱地要求植沟深约20~25cm,沟底蔗床平整,宽25cm。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植沟稍浅(水田蔗区由于土层浅薄、地下水位较高,要求起畦种植)。
2.4播期
以土表10cm内,土温稳定通过10℃以上时为下种临界温度下限,可通过覆盖地膜提早播种。冬植蔗宜于11月初至1月下旬、春植蔗于2月初至3月下旬下种。
2.5下种
种茎以“品”字型或铁轨式双行窄幅排放,芽向两侧,两行种茎之间的距离为5~10cm,蔗种要与土壤紧密接触,不架空,下种后随即用碎、湿土覆盖种苗。
2.6合理密植
旱坡地以行距90~100cm、亩下种量3200-3500段双芽苗为宜,亩留苗6500-7500条,亩有效茎数控制在5000-6500条。水肥条件较好的水浇旱地、水田蔗区,行距可放宽至110cm,亩下种量为2500~3000段双芽苗,留苗6000多条,亩有效茎数4500~5000条。
2.7施足基肥
施肥要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原则。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30%~40%左右,基肥要求亩施尿素10-15kg、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40-50kg、氯化钾20-25kg,提倡使用农家肥(或土杂肥)1000~2000kg,使用农家肥时化肥用量酌减,有机肥应与磷肥混合堆沤后施用。基肥应施于植蔗沟底,并与土壤充分拌匀,腐熟有机肥用于盖种。
2.8防虫
每亩用(3~4kg) 5%的特丁磷颗粒剂、10%的益舒宝颗粒剂或(5kg)3%呋甲合剂撒施植蔗沟防治地下害虫。
2.9覆土
一般无灌溉条件的旱坡地蔗区盖土7~8cm,旱坡地的一些轻沙质蔗区,覆土后还要垛土踏实,以破坏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灌溉蔗区,覆土可薄,一般5~6cm。
2.10防草
未使用除草地膜的蔗区盖土后应喷施除草剂,如50%的阿特拉津可湿性粉剂,每亩150~200克,兑水50kg;或喷施80%的阿灭净可湿性粉剂,每亩130~150g,加水50kg,也可以使用其它蔗田专用除草剂。
2.11覆盖地膜
冬植蔗和早春植蔗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地膜无色透明,厚度为0.008mm,宽度为35~40cm。在下种、盖土、喷施除草剂后,用地膜覆盖植蔗沟,边缘用细土压紧,地膜露出透光部分不少于20cm。
2.12揭膜中耕培土施肥
在蔗苗已经穿出膜外,气温稳定超过20℃时,即可揭膜,水田可在揭膜后立即进行中耕除草,无盖膜的在蔗苗3-4片真叶时中耕除草,蔗苗6-7片真叶时结合小培土进行中耕除草,用行间细土向蔗苗基部培高3-4cm。旱(坡)地在草害有效控制情况下一般只需一次大培土,在苗高约一米时,用手工或培土机械进行培土封垄,结合大培土,深施重施追肥,施肥量占全部施肥量的60-70%,亩施尿素25-30kg+甘蔗专用复合肥15-20kg。
2.13水分管理
旱地蔗田要防旱保水。水田蔗开沟排水,特别防止早期田间积水。甘蔗大生长期需水量大,田间要注意保水防旱,没有灌溉条件的蔗区可采用封畦贮水和用枯蔗叶覆盖蔗畦等方法防旱。
2.14虫鼠害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螟虫和蓟马,结合小培土亩施3.6%杀虫双或3%呋甲合剂3-4kg防治螟虫,蓟马在发生初期用40%氧化乐果800倍液或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7~8月要注意检查蔗地虫害发生情况,发现绵蚜局部危害即进行喷药全面防治。可使用10%的大功臣可湿性粉剂,亩用量10~20克; 或者用50%的辟蚜雾,亩用量20~30g,兑水30kg喷洒防治。生长后期使用国家规定的灭鼠农药,配制谷物毒饵投毒灭鼠,在甘蔗生长后期要进行1~2次田间灭鼠。
3 宿根蔗主要生产技术规范
3.1上季蔗砍收质量要求
留宿根的蔗地宜在“立春”后,(2~3月份最适宜)选择晴天砍收,用锋利小锄砍入畦中,土中留桩10cm左右,下锄要快、准,切口要平,以免砍裂蔗头,破坏蔗芽。
3.2 宿根蔗管理技术
(1) 清园
清园方法一是将蔗叶、残茎清出园;二是将蔗叶、残茎清出蔗园沤肥后再回田。
(2)开垄松蔸
在开垄松蔸前,先去除秋冬笋。松蔸深度一般干旱或疏松的蔗田可浅些,粘重、湿度大的土壤则可深些,开垄要紧贴蔗头两边犁翻,深度达蔗头基部(距蔗头着生点以上3cm左右处),并用窄口锄或二齿锄进行株间松土,深层重施催芽肥,施肥量同新植蔗基肥用量,施肥随即薄土覆盖以防肥料流失。一般待地下蔗芽萌发成蘖时埋垄,高度以刚盖过蔗头为宜。
(3)查苗补蔸
在蔗蔸未发株之前,若发现有断垄现象,可用同一品种的蔗种补蔸,发株出苗后,若有明显断垄现象时可用并蔸或挖旧补新的办法补植,保证蔗苗齐、匀、壮。
(4)施肥灌水
在苗高1m左右时,结合大培土,每亩施尿素35-40kg+钾肥5-10kg(开垄松蔸时已将钾肥一次性施用的蔗区可不再施用钾肥)。有灌溉条件的蔗田,可在施肥前灌足水,无灌溉条件的蔗田,要在雨后土壤湿润时施肥。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肿瘤病人的日益增多,且愈来愈年轻化,而治疗上的困难,使人们意识到防止肿瘤细胞脱落扩散、转移、种植的重要性,于是继无菌技术操作之后无瘤操作技术应运而生。
无瘤操作技术是外科医护人员在手术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恶性肿瘤手术,无瘤观念与无菌观念同等重要。1954年Cole等提出了无瘤操作技术的概念,它是指在恶性肿瘤的手术操作中为减少或防止癌细胞的脱落、种植和播散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目的一是防止癌细胞沿血道、淋巴道扩散;二是防止癌细胞种植。而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往往手术操作还会使癌细胞医源性扩散率增加。因此,应让手术人员认识到无瘤技术的重要性。在当前“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指导下,如何减少癌细胞医源性扩散,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如何在手术中完善无瘤操作技术,应引起我们手术室护士及手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以腹部恶性肿瘤切除为例,无瘤操作技术同等重要。
1 手术切口的保护
主要为预防癌细胞种植切口。我院常用方法是:首先将3M含碘抗菌手术贴膜贴于手术部位,常规进腹后再将切口保护圈放置于腹腔,最后再上腹腔撑开器,以起到保护腹膜及切口的作用。
2 手术体腔探查
手术者探查动作要轻柔,切忌挤压;探查完毕后,更换手套。因对肿瘤的触摸,挤压会增加癌细胞向腹腔内脱落,发生种植。所以,术中探查时应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先探查肝、脾、盆腔、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及肿瘤两端;最后再探查原发肿瘤及受累脏器。
3 手术器械
3.1 术前手术器械的准备: 术前应根据手术做好充足的手术器械准备。
3.2 术中手术器械的使用:器械护士应提前15 min洗手上台,整理无菌器械台,准备好相关器械,建立相对的“瘤区”;当肿瘤切除后,所有接触过的肿瘤的器械均放置于“瘤区”,严禁再使用于正常组织,以免将器械上的肿瘤细胞带入其他组织。条件允许可准备两套手术器械。
3.3 术后污染手术器械的处理:将手术器械浸泡于500ppm的爱而施溶液中15-20 min,以达到杀灭癌细胞、病毒、芽孢等,还可防止水污染等作用。
4 肿瘤的切除
4.1 超声刀或结扎束(LIGSURE)的应用: 手术时应用超声刀切割,不仅可减少出血,并且由于超声刀可使小的淋巴管或血管被封闭,减少癌细胞进入脉管的机会,同时超声刀亦有杀灭癌细胞的功能,可以减少癌细胞的种植引起局部复发。同时,LIGSURE最大的功能是术中能切割直径<7mm的大血管。
4.2 肿瘤标本及切口的处理:标本切下时尽量锐性分离,手术医生切下的肿瘤标本及淋巴结,器械护士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弯盘接递,肿瘤切除后切口周围加盖无菌单,更换所有纱垫、手套、缝针等接触过肿瘤的物品。
5 冲洗液
切除肿瘤后的冲洗液是防止感染及癌细胞残留的重要措施,起到避免肿瘤细胞种植和播散的作用,术中器械护士应用干净的无菌盆盛装冲洗液冲洗术野,冲洗时将冲洗液灌满创面各间隙并保留3~5 min,再吸出,反复冲洗2~3次,再吸净,不能用纱垫擦吸,以免癌细胞种植。
6 冲洗液的应用
6.1 碘伏溶液:手术中和手术完毕时,可以用稀释10倍的碘附液冲洗创面、盆腔、腹腔和冲拭切口,可以防止感染并避免肿瘤种植。
6.2 GSE抗菌溶液:具有抗菌效果,如果胃肠道手术使用该冲洗液可以彻底清洗腹腔,同时关闭手术切口时使用GSE溶液冲洗手术创面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
6.3 抗癌药物溶液:常用的药物有5-FU缓释颗粒,由于吸腹药物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使种植或游离的癌细胞能较长时间浸润在高浓度药物中,从而增强抗癌药物的直接杀伤作用。
7 小结
关键词:水稻插秧机;选择;安装调试;田间作业技术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人心,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特别是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广大农民加大了对购置农业机械的投入,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是制约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薄弱环节和关键,其中水稻机插技术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为此,国家在推行购机补贴政策中,各地将插秧机补贴率放在最高位次,安徽省补贴额度已连续几年在50%以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霍山县插秧机从无到有,至2010年5月,已达到200余台。实践证明,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普及和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农机管理部门的职责,学习和掌握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农民机手的迫切要求。
一、水稻插秧机的选择
目前在霍山县推广的插秧机,按操作方式来分,有步行手扶式插秧机和方向盘式即乘座式插秧机;按插秧速度来分,有普通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按插秧机栽插行数来分,步行手扶式插秧机有2、4、6行,乘座式插秧机有4、5、6、8、10行等。如东洋PF455S和南通2Z-455型为步行手扶式普通插秧机,东洋P600和久保田SPU-68C型为乘座式高速插秧机。东洋PF455S型插秧机作业行数为4行,它具有价格低廉(价格为1.7万元/台),结构简单,轻巧,整机重170kg,操作灵便,使用安全可靠,作业效率一般为1666.67m2/h。东洋P600型插秧机作业行数为6行,其科技含量高,与步行手扶式插秧机相比,具有舒适、效率高的优势,作业效率一般为3333.35m2/h。但机器较笨重,整机重550kg,且价格偏高(价格为9万元/台)。现在插秧机技术比较成熟,适合目前农村自然和经济条件,适应水稻栽插的农艺要求。但该技术对育秧技术标准化程度要求高,对插前大田耕整地要求严,对机手操作使用插秧机技术要求过硬。因此,农机手在选购插秧机时,应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水稻作业面积、插秧机的作业效率以及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全面考虑确定选购步行手扶式插秧机还是乘座式高速插秧机。
二、插秧机的安装调试(以PF455S型插秧机为例)
2.1整机安装
插秧机的基本构造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变速箱)、行走机构(转向离合器、驱动轮)液压仿形系统、操纵和调节机构、取秧量调节机构、移箱器等组成。出厂时,将这些部件包装运到各地,购机户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插秧机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
2.2安装要求
安装技术要求、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插秧机的工作质量。因此,安装后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一是各运动件安装后,转动应灵活,无碰撞、卡阻现象,对运动件应加注油。二是操纵手柄(杆)转动灵敏,转向离合器转向自如,发动机油门操纵机构应轻便,并能准确控制发动机转速。三是所有紧固的地方,都应按规定拧紧。离合器分离彻底,结合平稳。四是各传动部件,不允许有漏油现象,工作运转应正常。五是各间隙调整正确。如秧针与导轨插口侧面的标准间隙为1.3~1.7mm,秧针和苗箱侧面的标准间隙为1.5~2.5mm。
柱上开关、刀闸传统的倒闸操作方式为通过绝缘杆拉合开关、刀闸或登杆操作,而柱上开关及刀闸的安装位置较高,倒闸操作存在一定不便,尤其在暴风雪、暴雨等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操作,易发生操作人员高空坠落事故、误操作事故及柱上开关、刀闸自身质量问题引发人身设备伤亡事故,传统的操作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10KV配电网中架空线路占绝大多数,柱上开关的数量众多,为减轻日常倒闸操作的工作难度,降低恶劣天气下开关操作的风险和隐患,需要研究一种新的倒闸操作自动化技术解决这一难题。配网倒闸操作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控制器实现对柱上开关及刀闸的地面遥控操作,系统指令及柱上开关状态的传输主要利用GSM无线通讯技术进行,为避免带负荷拉刀闸的误操作,研究了在线有源验电装置。
1配网倒闸操作自动化技术基本原理
配网倒闸操作自动化系统由能量供给系统、手持无线管理器、控制中心、动作执行机构四部分组成。能量供给系统统为整个装置的运行提供能量,可以利用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通过电压互感器从10kV线路取电,通过AC/DC变换,连接蓄电池为控制中心和电操机构供电,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太阳能电池作DC/DC为电源,与蓄电池组成太阳能供电系统。手持无线管理器,即遥控器,是操作人员获取开关信息和下达操作命令的工具,它能通过无线方式唤醒开关上的控制中心,下传开关数据和上传控制命令,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向集控室传输柱上开关、刀闸的状态信息。控制中心是由集成CPU、无线模块和各种电路组成的高性能主板,当其被激活时可以查询蓄电池电量,分析手持管理器发出的命令,通过输出电路进行分合闸操作,并查询开关、刀闸状态,对手持管理器回传信息。动作执行机构分两种情况进行考虑,一种情况是针对柱上开关,在保留其原电动操作机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加装无刷电机、偏心轮和传动杠杆,与控制中心相配合,实现分合闸的控制。另一种情况是针对传统柱上隔离刀闸,开发制作一套全新的动作执行机构。柱上隔离刀闸的验电指示装置采用电容降压,用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指示隔离开关是否带电进行验电,并对带负荷的隔离刀闸发送拒动指令,防止带负荷拉刀闸。
2柱上开关地面操作自动化装置
柱上开关地面操作自动化装置是一套10kV柱上断路器遥控分合闸和开关开合状态显示及管理的装置,主要针对10KV柱上储能空气开关和SF6开关。在不破坏原操作机构的前提下,通过加装外部装置,利用GSM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在地面通过手持无线管理器即可知晓柱上开关的状态并遥控操作开关分合。
2.1能量供给系统
柱上开关操作自动化装置的能量供给系统主要有10kV取电和太阳能供电两种方式,根据供电的可靠性及安装的方便性和经济性进行选择。10kV取电直接以高压线路作为电源,通过电压互感器和AC/DC变换器输出电压为220V的电流为蓄电池供电并供负载使用,高压互感器负责改变输出电压,蓄电池负责储蓄电能,此类方式一般适用于主干线路上。太阳能供电系统由太阳电池板、充电控制器和蓄电池组三种硬件设施,此供电方式一般适用于分支线开关处。太阳能电池板的作用是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直流电,将若干太阳电池板按一定方式连接,组成太阳能电池方阵,并配上适当的支架及接线盒。充电控制器主要由专用处理器CPU、电子元器件、显示器、开关功率管等组成,主要作用是为蓄电池提供最佳的充电电流和电压,并在充电过程中减少损耗,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蓄电池组是将太阳电池方阵发出的直流电贮存起来,供负载使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蓄电池处于浮充放电状态。白天太阳能电池方阵给蓄电池充电,同时方阵还给负载用电,晚上负载用电全部由蓄电池供给。
2.2手持无线管理器
手持无线管理器即遥控器,拥有大容量存储器和无线模块。大容量存储器用于储存管区内开关的蓄电池状态数据,存储器的容量能够保存1000台开关的相应数据和报警信息。存储器采用可擦可写的EEPROM,保证停电后依然能够保存停电前的数据。无线模块是通过GSM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上传和下传的核心,其具体参数为:遥控315MHz,杆上回传433MHz,功率10mW,有效控制距离25m。手持无线管理器面板上共有0~9共计10个数字按键,遥控输入的控制范围从000~999。数字键下部有指示灯3个,分别为红色分闸指示,黄色状态指示,绿色合闸指示。该系统的被控对象编码由4位数字组成,前三位是开关的编码,后一位为动作指令(“1”为查询,“2”为开闸,“3”为合闸)。如查询编号为“121”的开关状态,则在遥控器上按下“1211”,即可根据指示灯的状态得知开关目前的状态。如要对该开关进行分闸操作,可按键“1212”,合闸则按“1213”,在执行合闸动作期间,分闸动作将不被执行。手持无线管理器的主要实现读取柱上开关数据和上传控制命令功能;对紧急情况的报警功能,如电池低电压,有节点出现故障,传感器状态异常等;管区内用户管理功能,如显示开关信息、开关ID等。
2.3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是整套装置的灵魂,系统的管理能力、抗干扰能力,都由此决定。控制中心是一块集成CPU、无线模块和各种电路的高性能主板。主板上装有无线模块,可以通过GSM网络进行数据上传和下传,使用该无线模块方式的遥控系统,有极高的可靠性。主板的通讯机构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当其被激活时可以查询蓄电池电量,并对手持管理器发出的命令进行分析和比较,之后通过输出电路下达查询、回传信息、分合闸等各种指令。主板在进入休眠状态时,保证低功耗;唤醒功能使主板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改变以往双向工作方式的耗能现象并防止干扰。
2.4动作执行机构
该装置的动作执行机构需要在现有断路器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实现与控制中心相匹配,达到遥控分合闸的目的。当控制中心下达合闸命令时,由无刷电机带动偏心轮转动,并由偏心轮拉动杠杆实现分合闸的动作;当控制中心下达分闸命令时,则由继电器完成开关的分闸动作。动作执行机构的动作原理图如图5所示。机械部分是在不改变开关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加装无刷电机、偏心轮和传动杠杆,完全不影响开关的正常手动操作。这样即使遥控操作系统发生故障时,也可以采用原始的作业人员上杆手动操作的方法,形成了保障开关安全的双保险。
2.5现场检测
将装置分别在暴雨、暴雪、冰雹、大风、高温、低温、覆冰、潮湿等恶劣的天气环境下进行装置操作的现场检测,结果均能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各项指标完全正常,稳定性良好。在上万次测试中,操作成功率为99.95%。
3柱上隔离开关地面操作自动化装置
为实现柱上隔离开关的地面操作,开发制作一套全新的地面操作自动化装置,该技术装置的硬件系统由能量供给系统、手持管理器、控制中心、执行机构、支柱绝缘子式验电装置五部分组成。该装置的能量供给系统主要采用10kV取电技术,由电压互感器、AC/DC变换器、充电控制器和蓄电池组成,基本原理与柱上开关地面操作自动化装置相同。该装置的手持管理器及控制中心与上文的柱上开关地面操作自动化装置相类似,在此就不再赘述。传统的柱上隔离开关主要采用手动操作,通过手动拉合隔离开关,为实现地面自动化操作,研制了带电动操作机构的三相组合隔离刀闸,如图6所示。三相组合隔离刀闸的动作执行机构由一组电机,偏心轮和传动杠杆组成,它能根据主板输出的命令,产生机械动作,完成对刀闸的分合闸操作。三相组合隔离刀闸的绝缘子和开关动静触头选型精良,外壳采用不锈钢密闭安装,在极端环境下(如气温,长运行静止,锈蚀等因素),保证控制的可靠性,各传动部位无死角,传动灵活连续。三相组合隔离刀闸机械部分装仍保证有手动操作扳手,这样即使遥控操作系统发生故障时,也可以采用原始的作业人员通过绝缘杆手动操作的方法,形成了保障柱上刀闸安全操作的双保险。
为了全面实现10KV柱上刀闸的自动化操作,针对10KV柱上三相组合隔离刀闸地面遥控数字操作装置而全新开发的线路支柱绝缘子式在线有源验电装置。该装置以负荷针式绝缘子FPQ-10/4T20外形尺寸为原型,将指示灯安装在支柱绝缘子与地面平行的下沿上,采用高亮度LED发光管,支柱绝缘子内部嵌入芯棒电容,提供驱动电流。内部镶嵌芯片组,与10KV柱上三相组合隔离刀闸共享手持管理器指令,如设备带电,则向三相组合隔离刀闸发出拒动指令,拒绝分合闸操作,是集电压显示,操作保护为一体的装置,是配网倒闸操作自动化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杜绝了带负荷拉隔离刀闸等恶性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将装置分别在户外的暴雨、暴雪、冰雹、大风、高温、低温、覆冰、潮湿等恶劣的天气环境下进行装置操作的现场检测,结果均能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各项指标完全正常,稳定性良好。在上万次测试中,操作成功率为99.97%。
4结语
安全问题对于IT管理员来说是需要长期关注的,可以用一套框架来对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合理的评估,包括:基本安全、网络安全和协议,应用协议、与操作、确信度、可信计算、开放标准。按照这七个类别比较微软Windows和Linux的安全性,最终的定性结论是:目前为止,Linux提供了相对于Windows更好的安全性能,只有一个方面例外(确信度)。
Linux和Windows在设计上就存在哲学性的区别。Windows操作系统倾向于将更多的功能集成到操作系统内部,并将程序与内核相结合;而Linux不同于Windows,它的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有明显的界限。根据设计架构的不同,两者都可以使操作系统更加安全。
随着互联网向更深层次、更普及化方向发展,企业用户在选择网络方案时极大地依赖于网络需求和预算,而Linux提供了客户所需的强大且经济的选择。首先,Linux作为开放源代码的软件,使得应用开发的人员可以以很低的成本获得Linux的源代码并进行应用开发,于是就先天性地为Linux打上了“成本低”的烙印,这也使得Linux操作系统相比Windows占有绝对的价格优势,再加上占用资源少、运行稳定、功能强大等优点,注定了Linux成为现阶段发展最快的操作系统。而随着ISP、ICP对服务器应用的需求,更是推动了Linux服务器及集群系统的发展,逐渐开始在各大服务器制造商的产品系列中担纲主角。
二、 Linux系统操作系统卡简介
一般的Linux操作系统卡”是一块PCB板,通过PCI接口与主机通信。Linux系统卡以硬件形式提供“安全Linux操作系统”,能够在保留服务器原有硬件设备的条件下轻易地安装“安全Linux操作系统”,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安全机制,并对操作系统核心、系统软件、系统配置等关键文件提供物理保障。
利用操作系统卡,根据应用环境定制功能,固化安全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在利用原有硬件的基础上能够为系统的运行提供高安全、高性能的运行环境 。该操作系统卡的主要特性有五个方面:
1、采用凝思磐石安全操作系统。
2、通过PCI接口与主机通讯。
3、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自动引导功能、硬件写保护功能和容灾备份功能。
4、可在绝大部分IA架构服务器上运行。
5、配备CompactFlash(CF),每块卡容量为32M、64M、128M、256M可选 。
三、 一般操作系统卡的技术特点分析
1、 采用安全操作系统
采用此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1)、抵抗最为危险也是最为流行的缓冲器溢出攻击
2)、抵抗审计日志文件的破坏
3)、“四权分立”的系统管理
4)、抵抗系统配置文件的破坏
5)、对抗病毒及抵抗特洛依木马的安装
6)、掉电后的快速恢复
7)、安全增强的对外服务
8)、提供抗灾分布式双机热备份和自动服务切换机制(HA)
9)、存贮设备故障自动报警与恢复
10)、服务器自动重启技术(Auto Server Restart)
11)、提供多机集群机制(Cluster)
2、 通过PCI接口与主机通讯
虽然未来的主流是趋向于使用AGP接口,但目前更普遍的使用了PCI接口,PCI接口比较容易获得, 其总线有133MB/s 的带宽,对声卡、网卡、视频卡等绝大多数输入/输出设备显得绰绰有余。
3、 具有大容量存储功能、自动引导功能、硬件写保护功能和容灾备份功能
4、 可在绝大部分IA架构服务器上运行
由于该架构服务器采用了开放式体系,以"小、巧、稳"为特点,凭借可靠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并且实现了工业标准化技术和得到国内外大量软硬件供应商的支持,在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以其极高的性能价格比而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互联网和局域网内更多的完成文件服务、打印服务、通讯服务、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数据库服务、应用服务等主要应用。
5、 配备CompactFlash(CF),每块卡容量为32M、64M、128M、256M可选
6、 安全Linux操作系统核心机制
1)强制运行控制(MEC)
对外提供服务的进程是黑客闯入服务器的门户,这些进程的缺陷一旦被利用,就会丧失整个系统的控制权。而服务器进程的缺陷层出不穷,各种服务器“被黑”的事件也就随处可见。
强制运行控制机制正是针对上述问题设计的。它用一种形式化的语言描述了进程的行为范围,一旦进程的行为超出了这个范围,系统将自动停止该进程继续运行,并记录该事件的所有安全相关信息,为后期查找责任人提供帮助。
强制运行控制机制运行于系统核心,能够充分保证其强制性。它控制的对象不是特定的进程,从而能够保证对于受控对象家族的子进程、孤儿进程、SESSION LEADER进程,强制运行控制机制都同样有效。
2) 强制能力控制(MCC)
强制能力控制的目的就是要消除系统中不受限制的进程,只赋予每个特权进程能够完成其功能的最小能力,实现“最小特权”原则。利用强制能力控制机制,对应用程序加以适当改造,使安全加固服务器不包含SUID ROOT程序,所有对外提供服务的进程以普通用户身份运行,消除了系统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3)访问控制列表(ACL)
传统类Unix系统以文件属主、组和其它方式设置读、写和执行许可,这会造成文件许可的不必要扩散。访问控制列表提供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能够以特定用户或特定组为单位的访问许可分配,从而防止文件许可的不必要扩散。
4)四权分立的系统管理
安全Linux加固服务器去除了超级用户,将系统管理功能分配给4个固有用户完成。他们是系统管理员(Sysadmin)、安全管理员(Secadmin)、网络管理员(Netadmin)和审计管理员(Audadmin)。使用这种“四权分立”原则完成系统的管理任务,使得各个管理员都不能控制整个服务器系统。他们之间相互牵制,能够防止管理员的疏忽削弱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另外,管理员的登录路径得到严格限制,防止用户轻易获得管理员权限,这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5)安全增强的对外服务
Linux安全服务器系统的所有对外服务和本机特权程序均根据核心操作系统机制进行了特别的安全增强,防止这些应用程序成为网络攻击者控制服务器的跳板。对于第三方软件,通过特定的配置方法,同样能够利用Linux服务器的系统安全机制达到安全增强的目的。
关键词:数字X线摄影DR;操作规程
数字X线摄影(DR)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胶片摄影系统,以前的老式胶片摄影机操作繁琐、辐射剂量大,数字X线摄影DR具有影像清晰度高,曝光量少,图像空间分辨率、 密度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高, 成像环节少等优势,以及安装除噪设备减少了噪声,可以根据个人的视觉效果来调节图像,使其达到最佳诊断效果,因此数字X线摄影(DR)的装机量急剧增加,尤其是二级以下医院的使用数量也大幅度提高,但由于检查患者数量的增加,DR操作技师的不规范操作和不必要的人为操作错误,增加了球管的损耗和被检者的辐射,使图像质量不尽人意,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时宁夏北部地区较大的一所三级综合综合性医院, 每日DR摄影人数在150 多人次左右, 通过 DR摄影的临床使用情况, 根据 DR 系统成像的原理, 以及日常操作程序对图像质量影响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1.2设备名称 1台Essenta DR Compact单板飞利浦DR和1台Digital diagnsot TH双板飞
利浦DR,1台柯尼卡793激光相机和1台爱克发5503热敏相机,以及全院联网的PACS系统。
2 结果
我院自2008年装机以来使用率也大幅度提高,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后处理工作站, 提供了特有的、敏感的、层次分明的成像细节,大大方便了归档影像资源的查阅与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数字X线摄影(DR)的不规范操作出现的问题很多,现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2.1输入或调取错误 随着患者量的增多,出现输入错误的几率明显增加,申请单没有看清楚,把该患者名字、性别、年龄、ID号等资料输错,或在PACS系统中调取患者时,患者数量多时,列表刷新速度快,点击到别的患者名下,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摄影完毕后结束检查时图像自动上传PACS系统,导致该患者的信息和别的患者同时混入(ID号相同),并直接归档,在混和的资料中照出错误信息的胶片,给患者和我们以后的工作带来不便,重号也会引起查询工作混乱,或无法查询到患者的资料。
2.2照错患者 用申请单或PACS系统呼叫患者时,由于语言沟通和同名同音的原因,别的患者应声进来检查,虽然可以事后改动,但其中一个也必须重拍,增加X线球管的消耗及患者的辐射,如果纠正不及时将会给诊断医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以至于产生误诊漏诊,甚至于延误治疗危机生命,为此还会发生医疗纠纷。
2.3摄影部位和摄影参数的选择不当 DR的参数主要有MaS、Kv和距离,不同的部位的参数截然不同,如果选择部位错误时,图像的清晰度大大降低,即使调整后处理也不会达到良好的图像。如用胸椎参数投照胸部时,由于KV低穿透力不足,使小病灶显示不清而漏诊,摄影距离增大时,根据数字X线摄影(DR)中自动曝光控制技术原理,光电自动曝光系统和电离自动曝光系统的曝光剂量正比于曝光时间,所以距离增大时曝光时间相应延长,使曝光的参数发生变化,图像的清晰度降低,不但影响诊断质量,同时还使患者的辐射剂量增加,再如给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心脏或肺部摄影时,滤线栅、中心位置及拍摄的距离都不一样,当申请单上要求不明确时,暂时不要对患者进行检查,要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联系询问,明确摄影的目的与部位,方可进行拍照,不但获得符合临床要求的影像而且使患者最佳患者的辐射剂量,以避免过多的辐射和不必要的胶片浪费。
2.4摄影的错误 摆放不当会使图像质量下降和左右标注错误,根据X线的阳极端效应,密度大和体厚大的部位应靠近阴极端,如腰椎摄影时下腰部对阴极,这样腰椎片的影像均匀一致,头的朝向会影响左右的标识,往往左右分不清,同样给诊断带来不必要的问题。
2.5摄影前的准备不足 摄影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去除摄影部位的异物(如发卡、手机、钥匙等),胸部和腹部摄影前应训练屏气,腹部和腰椎摄影应避免钡餐检查和CT增强扫描,摄影前准备不足将影响图像的质量,发生重拍或漏诊误诊的几率增加。
2.6后处理不当 DR操作技师应熟练胶片的排版、图像的大小以及窗宽窗位调整,给患者胶片时,排版、图像大小或窗宽、窗位没调好,导致重打胶片引起浪费,再者是对病灶的测量错误,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
3 讨论
3.1在数字X线摄影操作的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操作都会影响图像的质量,这些都是DR的不规范操作造成的,操作技师的工作不认真,粗心大意,或者是对操作程序的不够熟练造成的,把操作技师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任何一个小的错误都将影响图像的质量。
高效制取沼气.首先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缺氧环境要备具
制取沼气,首先要有密封性能良好的沼气池,不漏水、不漏气,保证沼气池的厌氧发酵条件和输气用气功能。
2.发酵原料是根本
在其他条件均一致的情况下,发酵原料的多少,决定产生沼气的多少。
一口容积为6立方米的水压式沼气池启动投料时投料量5立方米,发酵浓度通常取3%~4%,则应加入新鲜的人粪、猪粪800千克或人粪、猪粪500千克.草料类65千克,同时投入1.0~1.5立方米接种活性污泥,并加入3立方米左右的污水。启动投料开始产气10天以后,就应进行日常投料管理。高温季节每天进料量为人粪、猪粪28千克左右.就可维持每天产气1.2立方米左右,低温季节需每天进料人、猪粪36千克左右,才能维持每天产气1.2立方米左右。
3.发酵菌种最关键
沼气的产生是一个微生物消化代谢过程。所以参与沼气发酵的微生物(各种分解菌和产甲烷菌)的数量和质量与产生沼气的关系极大。通常情况是:在原料、发酵温度等条件一致时,参与沼气发酵的微生物越多,质量越好,产生的沼气越多,沼气中的甲烷含量越高,沼气的品质也就越好。
(1) 沼气发酵接种物的收集。用于农村沼气发酵的产甲烷细菌目前只能在自然界采集。我们把从自然界采集的含产甲烷菌丰富的活性污泥称作沼气发酵接种物。一般在两种情况下要投入发酵接种物。一是新池刚建好填料或旧池彻底大换料时,需要加入发酵接种物,其添加量为投料量的20%~30%。如建一个6立方米沼气池,启动投料量为5立方米,需装入1.0~1.5立方米的活性污泥作接种物。在料液和接种物投足后,在活动盖口用长柄粪瓢或其他设施进行搅拌,把接种物与原料混合均匀后再封盖。二是当投料较多,料液酸化,无法正常发酵时,适当添加接种物,可以很快调节酸碱度(pH值),实现正常发酵。
那么,哪些地方可以收集到接种物呢? 它们一般存在于具有丰富有机物,又有一定水层密封覆盖的地方。比如使用多年的粪池,靠近厨房、厕所的阴沟,屠宰场、食品加工厂的污水池,还有正常使用的沼气池等处。活性污泥分布在底部沉淀物和清水层之间,流动性很好。一般用木棍轻轻搅动就有气泡产生的池、坑、沟等处都有产沼气的活性污泥。
用于沼气池启动投料时使用的活性污泥,最好是用产气正常的沼气池或靠近牛舍的污水沟中的活性污泥。
(2) 沼气发酵接种物的人工培养方法。质量较好的活性污泥是有限的,特别是建新房并同时建沼气池的农户,在附近难以取到大量正常的沼气发酵活性污泥时。可以采取人工培养驯化的办法解决。
沼气发酵活性污泥(又称沼气发酵接种物)的培养方法是:找一个小坑.若没有,可以在沼气池附近挖一个2立方米左右的土坑,做一下简易的防渗漏处理,放入少量的活性污泥或牛粪。若用牛粪应加水5倍左右调稀,表面用塑料布覆盖。高温季节五到七天就会有气泡产生,这时将与人池原料相同的粪便或秸秆粉逐步加入坑内,搅动均匀,进行扩大培养驯化。以培养1立方米活性污泥为例,开始时,在别处取活性污泥100千克,加入牛粪100千克和500千克污水,搅拌调匀、用塑料布盖上。五到七天后,每天加入5千克猪粪和25千克污水,连续10~12天,每次添料后都搅动,然后用塑料布盖好。经过近20天的培养驯化,1立方米质量高、活性强的沼气发酵接种物就培养出来了。没有牛粪时,用堆沤数天的猪粪、腐熟的人粪用以上方法培养。
(3) 沼气发酵接种物的添加方法。要想实现高效产气,投料方式.十分重要。最好是将活性污泥与发酵原料混合均匀,增强接触机会。这好比蒸馒头,老面或发酵剂与面粉混合的越充分,蒸出来的馒头就越香甜、松软。若把老面当作包子馅包在面皮内,绝对蒸不出好馒头。所以,在沼气池启动投料时,应坚持将接种活性污泥与人池原料充分混合,这样生产沼气就会又好又快。再加上平时勤进料,沼气产量会很快增加。
4.发酵温度要控制
沼气发酵微生物是一种喜温微生物。在65℃范围内,温度越高,其繁殖速度越快,消化功能越强,生产的沼气也就越多。农村户用沼气池大部分都靠自然温度发酵(10~26℃),属于常温发酵。所以一般夏天沼气池产气最多,春秋两季中等,冬天最少。实验室试验,在发酵浓度为5%、接种物20%的情况下,温度在10~30℃时,产气率为0.1~0.45立方米/立方米・天。
提高沼气发酵温度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条:
(1)建池地点最好选择在猪舍内或猪圈下面。若建在室外,应选择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
(2)启动投料或大换料应选择在高温季节进行,气温低于15℃时不要启动。
(3)加入沼气池的水,应是温度较高的有机废水、饮用水、坑塘污水、河水或沼气池液,不能用有毒的工业废水。
(4)冬季多加热性原料,并适当提高发酵浓度(启动时发酵浓度为3%~4%,正常运行时发酵浓度为6%~8%,冬季运行时要提高到8%~12%)。
(5) 在进入冬季之前半个月,开始对室外沼气池或沼气池的室外部分用秸秆等进行覆盖,以增强保温功能。
5.料液氧量要把住
严格控制沼气发酵料液中的氧含量,也是高效产气的重要条件。
如何控制发酵料液中的氧含量呢?第一,一次性投料不能太多太快,防止带人大量的氧气;第二,加入沼气池的水,最好不要是于大气中的浅池水,更不得加入安有充氧设备的养鱼池水;第二,防止强氧化剂误人沼气池。
6.适当控制酸碱度
一个正常发酵的沼气池,其酸碱度(用pH值来表示)应在6.5~7.5之间。这不仅是沼气发酵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也是有机物发酵产生沼气两个阶段平衡的重要指标。pH值偏小,发酵料液呈酸性,会使产甲烷菌受到抑制;pH值偏大,发酵液呈碱性,说明沼气池缺乏碳素营养,产气量也会明显下降。所以适宜的酸碱度对沼气池高效产气关系极大。
适当控制酸碱度,主要采取的方法足:第一,入池原料最好是混合原料;第二,发酵料液不宜太浓,使用全粪便原料总固体含量在6%~8%,使用草料较多的原料总固体含量可达10%;第三,要保证沼气发酵接种物的数量和活性;第四,要将入池原料与沼气发酵接种物尽量混合均匀,避免沼气池内的发酵料液局部酸化。
7.合理调节碳氮比
沼气发酵细菌消耗碳的速度是利用氮的速度的25~30倍。在其他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入池原料的碳氮比例达到1 5~25:1。可使沼气发酵正常进行。如果比例失调,就会使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产气受到影响。因此,制取沼气不仅要有充足的原料,还要注意各种发酵原料碳氮比的合理搭配。
发酵原料按营养成分分为富碳和富氮原料。
富碳原料: 这类原料主要是指各种农作物秸秆和杂草。它们含碳量高,碳氮比通常超过,30:1,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蜡质,代谢利用和产气速率较慢。以这类物质为原料时,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气速率。
富氮原料: 这类原料主要是人、畜禽的粪便以及易腐生活垃圾,它们的氮元素含量较高,碳氮比一般都小于25:1。粪便的颗粒较细,作为正常沼气池的原料,不必进行预处理,代谢分解和产气速率较快。
除了秸秆、粪便等原料外.农村的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水草等,繁殖速度快、产量高、碳氮比合适,容易被沼气发酵细菌利用,也是比较理想的原料。
8.沼气发酵条件多,相互关系莫搞错
【关键词】还原技术 计算机应用 操作系统
随着计算机应用在我国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的操作技术也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渴望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计算机物理化和器件变化的不断更新,计算机在内部储存和外部设备上也在不断变革。由于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操作系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破坏,所以就要维护好计算机在操作系统上的正确运行。
1 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在用户对计算机的需求上
在个人用户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上进行分析,有些用户对计算机的需求量大,比如在计算机上网、U盘、办公、玩网络游戏,听歌、看视频等娱乐方式上时,在操作上增加了对计算机的频率,相对应的,发生计算机操作故障的频率也就越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计算机能够合理的运行,操作者就需要维护计算机硬盘上的数据,如果一旦发生严重的故障问题,就需要对计算机的操作数据进行马上恢复,所以在进行还原操作系统的初始数据备份时,就要使用合适的软件进行还原。
1.2 在计算机的应用环境上
计算机处于不同的环境中时,所使用的还原技术也不相同。对于较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例如在网吧、教学机房、办公室等,这些场合由于计算机的数量多,运行率大的影响,在进行初始安装计算机的过程中,他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是相同的,而且在每台计算机进行操作时,都会还原初始安装时的状态。主要是由于在关闭计算机的同时,已经删除了操作者在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和修改的数据。在这种发生的条件下,就需要硬件还原系统来支持。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的生产厂家在进行产品的整和汇聚上,将备份、还原、传输、发射以及接受等具有各种功能汇聚到硬件的芯片中,然后再插入到计算机的主板上,这样有效的避免了计算机硬件在应用中发生的故障情况。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重新启动操作系统,就会自动恢复到原始的操作状态中去。使用者也可以对保护中的还原盘选择接受,这样不但可以对计算机操作系统有效的进行了初始化以及优化作用,而且还有效的节约了人力资源在维护上的运用。这种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计算机不死机的现象,特别是在网吧或是公共场合,也为人们保护了一定的隐私行为。
1.3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管理上
目前,计算机的机损以及系统中的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DOS、XENIX、UNIX等多种操作系统,但最常用的为Windows、DOS系统。例如在软件还原系统中的GHOST软件的应用,它主要就包含Windows和DOS两个版本,Windows在还原与分区上只能在Windows环境中运行,而DOS在备份还原中,只能在DOS环境中运行。由于DOS版本的GHOST软件在备份中脱离了Windows的操作系统,所以这样的版本系统实现了很高的稳定性。实际上,有的操作系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由于操作系统是一种软件,在计算机中主要负责管理计算机中的各种资源,并及时对硬件功能进行补充;操作系统还为计算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界面使用;而且在进行设备的管理上,控制了设备系统在输入、输出上的分配管理,有效的进行了文件与作业的共同管理。
2 还原技术的方式
2.1 软件还原方式
计算机还原软件在发明与应用上的方式很多,目前最有现代应用意义是GHOST。它作为一种备份软件,在使用过程中要实现更高级的系统来支持,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程度比较大。由于计算机本身高低不同,导致GHOST在应用时产生不稳定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研人员利用GHOST系统在原有的软件还原方式上进行创新,根据相同的原理和设计思想发明的“还原精灵”,这种新型的还原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它在操作过程中不需要硬件设备的帮助,不仅能够防止计算机硬盘受到病毒的严重侵害,清除已经被破坏的程序,而且还能避免因为系统故障发生的数据丢失,能够恢复已经被删除的资料。它是计算机软件版本中的硬件工具,如今在电子行业中被人们广泛应用。
2.2 硬件还原方式
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硬件设备主要是在具有一定还原功能的软件基础上,通过使用芯片或是插接卡的形式使用的一种硬件系统。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还原技术,一种为主板的集成型,另一种为独立的网卡型。主板的集成型硬件还原技术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的主机板上,在生产计算机过程中就已经将它集中到了具有还原功能的软件上,它一般在知名的计算机整机生产商上能够看到。独立的网卡型还原技术主要是将具有还原功能的芯片集成到独立的网卡上,使硬件还原卡在计算机主板插入后能够即可使用操作。
3 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运用
3.1 软件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运用
针对不同的硬盘在进行备份还原中对格式的分区进行区分,在GHOST软件版本中每个系统只能应用在自己的运行环境中,但由于GHOST软件可以脱离操作系统进行备份,所以它的还原稳定性较高。GHOST在进行硬盘克隆时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建立分区的情况下,要注意大小适宜,如果建立的分区比较大,就会出现浪费内存的现象,如果建立的分区过小,软件所需要的内存就不能支撑起整个程序的运行情况,导致计算机在运行中越来越慢。在建立文件系统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使用NTFS格式,因为它的使用能够促进计算机在运行中保持有效的良好性和稳定性。在创建系统时,一定要先检查计算机是否遭受了病毒的入侵,具体程序可以先在计算机软件上使用优化大师进行系统优化,认真检查程序补丁是否齐全、软件的数据是否完好;然后再清理注册表中已经存在的垃圾信息,进行磁盘的彻底清理,这样有效的保证了在克隆后的系统内容保持完好的状态。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非必须软件尽量避免安装和卸载程序,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大映像文件在出现中降低次数,而且也能使系统更快的恢复。如果在各种硬件环境中出现克隆的映像文件,在系统安装时,就要将全部的硬件资料马上卸载掉,以保证母计算机与子计算机之间的稳定运行。
3.2 硬件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运用
硬件还原技术主要是在独立网卡与主板集成两种方式上。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运行方式和还原技术都比较相同,但在硬件系统上,他们存在各自的特点和差异。硬件还原技术它是一种专业的还原能力,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启动之前,它的工作过程中就已经取得了主动权,在进行计算机的硬件操作中,操作者只是对硬盘的虚拟形式进行操作,并不能破坏硬件的本身。而且对于这两种硬件还原技术,他们在运行加载驱动方法上与一些引导方式是比较相似的,例如在DOS中对病毒进行引导的方式,具体方法首先在终端上,对位于BIOS中的INT13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在相同的时间内,还要保存或者隐藏引导区、中断向量表以及FAI信息等数据,其次还要替换最初的中断向量表,FAI数据将被保存在临时存储区块中,使数据在修改的程序上更有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保存在空磁盘中已经被修改的数据。
4 结论
随着我国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各大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受到病毒软件的攻击也越来越严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不能安全、有效的运行。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产生活,而且对企业的经济影响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危害。所以,为了实现我国的科技水平能够更快的发展,提升计算机人员的专业水平,就要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还原技术做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凯.刍议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运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4,12:26-27.
[2]陈怀霞.浅谈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维护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02:106+108.
[3]李新宇.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维护中的运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90.
作者简介
宋小芹(1983-),女,河南省开封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关键词:焊接技术 操作 发展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129-01
焊接技术是一项传统的成型加工工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经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焊接技术可谓是应用范围最广的技术之一,并且随着科技和材料的发展,焊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焊接种类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丰富。焊接技术实质上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用特定的焊接材料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材料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而这个一定的条件通常是在一定温度或者一定压力,也有两种条件同时应用的情况,我们所用的焊接材料有焊条、焊丝、金属(锡)、焊剂等。
焊接技术是一门工业中的艺术,它需要相当的操作水平,它对作业的材料和环境都有严格的要求,焊接作业中应该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1]。
1 焊接技术的发展
焊接技术是随着金属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连接成型技术手段,最初的焊接技术比较粗糙,没有一个较为成熟的操作流程和条件。在我国古代的商朝和战国时期,焊接工艺主要用于兵器和青铜器的制造中,焊接方法十分有限主要是铸焊和煅焊等。当时的焊接技术不能够有精确的温度控制,也没有相对集中的能量进行焊接,所以没有办法进行较为精细的焊接,只是用于较大范围的金属连接。
古代的焊接技术虽然不够成熟和先进,但是却又一定的时代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19世纪初期,国外科学家发现了能够集中热源焊接金属的电弧和氧乙炔火焰。随后铝热剂的发现,铝热焊被发明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个时期,焊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摆脱了只是用于大的截面连接的状况,能够进行较为精细的局部焊接。并且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在20世纪的初期,焊接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电弧焊和气焊都得到了广泛使用。在此期间焊条的发明和使用,让焊接技术更为精湛,焊接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弧焊成为当时主流焊接手段。之后不久的时间内,焊接技术与电气技术结合,美国的科学家发明了自动电焊机,这标志着焊接技术由手工阶段向自动化阶段迈进。
20世纪中期,更多的焊接技术和焊接材料被研制和开发出来,如气体保护状态下的电弧焊,如二氧化碳保护下的焊接[2]。促进了更多的焊接方法的出现,如混合气体保护焊接,自保护电弧焊接等先进的焊接方法。
电焊技术发展至今更是有了质的飞跃,越来越多的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出现。并且应用于电子行业、建筑行业、航天业、军事等诸多领域。而且焊接的精细程度越来越高,焊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互结合,使焊接设备更加智能,定位更加精确,操作更加安全,质量更加稳定。
2 操作注意要素分析
焊接技术发展至今无论是在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和焊接条件下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焊接技术在现阶段已经有了很完整的操作流程和成熟的条件保证。焊接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也有着很多的要素需要注意。
2.1 焊接作业环境
焊接技术发展至今是一项非常严谨的技术手段,对作业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在焊接作业中由于是在高温或者高压的条件下,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会有一些金属氧化物、药皮、火星、熔物的飞溅[3]。这就要求在焊接作业过程中,周围的环境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查,包括对作业现场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危险气体等检查,还有就是焊接材料和焊接气体的泄漏等问题的注意。这就需要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范围十米内危险物品的清除,同时检查有没有危险气体、液体的泄漏,以保证焊接环境的绝对安全。
2.2 焊接设备的检查
焊接技术虽然发展的相对成熟和有完整的操作流程,但是焊接还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技术。因为焊接涉及到了很高的温度和压力,也有危险气体和材料的涉入。在焊接工作开始前就要对焊接的设备和焊接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如焊机、焊接材料、焊接现场、焊接所需燃料、压力调节等。对所有设备和材料进行严谨的检查后,保证作业安全了才能进行焊接工作。
2.3 焊接工艺的条件要求
焊接不是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它的作业需要非常严格的条件。如对风速的要求,焊条电弧焊当现场风速超过8 m/s的时候不能展开作业,气体保护条件下的电弧焊风速在2 m/s以上不能展开作业;在空气湿度方面也有严格要求,因为湿度过大会影响到焊接的质量,所以规定当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时候不许进行作业;而且在焊接过程中,不同的钢材或者材料应该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以免达不到良好的焊接效果。
2.4 焊接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焊接作业中,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同时也要根据焊接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焊缝和焊接形式。应该注意的是当焊缝之中不允许添加任何填充物,以保证焊接质量。焊接完毕后还应该对焊接的缝隙进行仔细的检查,之后焊接作业才算结束,结束后要将焊接废料妥善处理[4]。
焊接应根据需要的不同选择最恰当的焊接材料和焊接方式,以免在以后的使用中出现断裂的情况。根据具体的情况,严格按照规范和图纸进行焊接作业。
3 结语
焊接技术能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在未来,焊接技术将会有更加完善的发展,能够更精确,更安全的完成焊接作业。同时焊接技术也会与其他工艺或者是科技手段相互结合,共同合作进行生产[5]。
焊接技术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是在我们使用和研究的时候,还是应该注意焊接技术的要素分析,针对具体的步骤或者出现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使焊接技术发展的更好,更快,更合理。
参考文献
[1] 熊腊森.焊接工程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2] 焊接工艺与操作技巧丛书编委会.CO2气体保护焊工艺与操作技巧[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
[3] 李颁宏.实用长输管焊接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