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课外活动范文

英语课外活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课外活动

第1篇:英语课外活动范文

关键词:课外活动 英语 氛围 活泼 乐学

英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重要途径之一。周密的准备,精心的安排,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处理好活动所涉及的有关问题是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的保障。

近几年,我校也开展了英语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花样各异,活动形式、方法以及内容随意性都比较普遍。因此,课外活动能在自然环境中轻松自如地,和谐地配合课堂扩充语言实践,巩固和发展语言运用的技能。

一、全面考虑,合理安排

英语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否则,课外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在安排英语课外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活动内容不能过难,要易于不同程度的同学接受,而且活动项目要少而精。

二、自愿参加,自觉进行

在组织课外活动时,一方面应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另一方面应注意争取吸收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尤其是要充分重视吸收差生参加,要注意发挥差生的特点,挖掘出他们潜在的积极因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课外活动要让学生自觉进行,老师则处于辅导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精神,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英语课外活动很多,但我们应该选用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生动活泼、简单明了、能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活动形式。下面列举几个在实施过程中可形成的活动形式:

1、英语歌咏比赛。就已所学课文的内容,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语言规则去朗读,参加人数不限,可自愿报名,同时组织学生评委进行评分。这种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及阅读能力大有益处。

2、英语角。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利用下午上课前30分钟的时间,交流组织英语解活动。每一次的topic内容都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所学的英语词汇量和学到的短语句子较少,交流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大声朗读或背诵课文中学到的小诗,tongue twister、chant,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有些内容既拓展了课本知识,又来源于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3、英语书法比赛。可不定期地就短文,小诗或寓言小故事进行英文书写比赛。活动先以班级为单位,人人参加,从中筛选出较好的一些参加年级比赛。比赛时,必须统一书写内容,书写格式及其他要求。

4、英语墙报。定期从出墙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兴趣,每期的墙报应具有越味性,短小易懂。多以英语谚语、心得为主,辅以一些介绍英美国家风俗习惯的内容,增长学生的见识,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5、英语兴趣小组。各年级每星期开展一次英语兴趣小组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唱歌,会话、表演、朗诵、游戏等。每一个兴趣小组要配上一位指导老师,以便对小组情况进行检查,或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还有其他活动形式。如:英文歌曲比赛、英语故事会沙龙、英语游园会、英文小报制作比赛、英语智力竞赛等等。

四、认真总结,及时激励

每次课外活动老师应让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并给予综合评价。让学生知己知彼,改进跟上。评价也可在期末进行,期评时汇入综合平均成绩,算入期评成绩的加分项。然后再由教师或学生评委认真总结,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纠正错误,提高今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2篇:英语课外活动范文

【关键词】涉外护理;高职生;英语课外活动;三维体系框架

英语课外活动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对程度差、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的高职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各高职院校英语课安排的课时数每周有周8的、周12的等,但最多没有超过周14的。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就成了目前英语课很难克服的三道关。为了达到课程教学要求,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涉外护理专业,我们有必要构建一个有效的英语课外活动体系,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弥补英语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上的不足。

1 构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体系的理论依据及其内容

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为此,维果茨基特别强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尤其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因此,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外活动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英语课堂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总结,二是,结合日常生活、劳动等的模仿与创新,三是,英语的实践应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完整的英语课外活动体系,它们同时存在并互相发生作用,理想的境界是形成互动的促进机制,促进英语学习的深入、创新的活跃和应用的深远。在这个体系下,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是英语课外活动的基础,模仿与创新是英语课外活动的中间环节,应用则是英语课外活动的目的和指向。

2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体系框架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外活动体系应为三维式立体框架,该体系由三个分支构成,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的分级。

2.1 活动管理分支

由主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学习的教学部主任担任组长,成立院级管理组(成员包括学生会、团总支干部)由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组成的教师管理组由班级学生干部组成的班级管理小组。从制度制定、经费支持、院系内外关系协调等方面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管理。

2.2 活动主题分支

班级学生干部收集建议,上交班级小组讨论教师组给与课堂教学的支持和课外活动辅导院级组进行竞赛等形式的组织和开展。通过自下往上的形式,使活动贴合学生学习的进度和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活动的质量。

2.3 活动助推分支

由学院学生会、团总支牵头,以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为主体,发展壮大院系英语学习类学生社团,开展各类涉外护理就业、深造和专业前景等的宣传咨询活动,举办相关的专家学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营造校园学术氛围,形成全员参与、骨干带动、整体提高的良好发展模式。

3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体系的实施和运作

3.1 活动管理分支的实施和运作

院级小组对活动的条件、特色、可利用资源、纪律、时间要求等进行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制定,通过教师小组和班级管理小组的具体实施来达到全员参与、常态管理,使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秩序的开展。

3.2 活动主题分支的施和运作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组收集学生的各种看法和意见。教师组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建议,循序渐进、难易结合的拟定活动主题,如晨读朗诵竞赛、词汇达人、英语演讲比赛等。院级组在经过讨论和研究的前提下,安排活动的时间、场地等,并给予资金、院系内外协调等方面的支持,真正使活动做到内容丰富、有始有终。

3.3 活动助推分支的实施和运作

学生会和团总支要将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作为年度计划中的重点项目认真进行规划安排,成立学生社团,以特色月、季度和节日等形式进行涉外护理专业的宣传,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到学院进行学术讲座、宣讲,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对自己的努力有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要在各项活动开展之后进行宣传和总结,给学生活动反思的时间和机会。

4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外活动体系实施的问题和难点

首先,活动的指向是应用,因此活动的主题要以帮助学生英语知识的梳理为基础,如晨读活动、阅读活动等。还要鼓励学生多说多练,结合实际社会体裁,模仿生活场景,创新活动形式,以帮助学生英语知识的内化。活动主题之间应有一定的关联,有简到难,促进学生语言输出和应用。

其次,学院要高度重视。英语课外活动能否成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决心。

第三,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执行各项制度和政策的干部队伍。学院涉外护理学生多来自山区农村,英语(尤其是听说方面)基础差,自主意识较差,自我发展能力也较弱。因此,特别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来引领各项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完善。如何建立和培养一支教师和学生干部队伍就成了关键和难点。

最后,正因为英语课外活动体系是一个三维立体框架,所以它的实施依赖于每个分支的正常运转,缺一不可,有任何一个分支分级出了问题,就会给课外活动的开展带来打击,甚至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只有把该体系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爱芬.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昌吉学院学报.2001(04).

第3篇:英语课外活动范文

浙江台州黄岩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黄卫青

前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必需。在小学课程设置中,英语课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人们对英语课的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效果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尽管如此,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缺乏英语学习环境,学生学习英语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的狭小范围内,他们接受到的课外英语信息极少,也少有实践的机会。现状是客观存在着的,我们无力改变,然而课程改革却给英语教师提出了高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 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都市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要达到这些要求,仅靠学习教科书、仅靠课堂上四十分钟已不够了,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英语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受益无穷。

英国心理学家脱尼.布赞说:“婴儿出世那一刻就已经才华横溢了,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哲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了三四岁,他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位能手了。”确实如此,我们没有刻意地去教婴儿学语文,没有教他语法、逻辑、修辞等系统的文学知识,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在良好的母语交际环境中,轻松地学会了母语,听说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孩子进入小学、初中初次接触英语,这时他们就像刚出生的婴儿。那么,三到四年的英语学习能否使他们成为英语方面的能手呢?不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我们知道,三四岁小孩的母语水平好,其主要原因是生活的大课堂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在他们与父母、亲友、伙伴的交往中,自然学会了语言,而英语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英语教学课外没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课堂又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小学英语每周只开设二到三节课时,课内忙于赶进度,上新课。虽然教师们注重课堂教学的新颖诱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但根据小学生的遗忘规律显示,如果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小学生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高出速倍。因此,单靠课堂教学来来加深巩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此外,课堂上学生个别操练时间过短,教师赶教学进度,不得不缩短操练时间,致使部分学生不能全部消化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为了降低认知难度,扩大训练面,强化理解,培养学习兴趣,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是比不可少的。如果说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学习的主战场,那么,课外活动就是学习的延伸、深化、补充和扩展。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培养非智力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的交际能力,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完善个性发展。

因此,积极努力开发校本资源,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让学生在真实而又有趣的生活中自然习得第二语言,学中乐,乐中学,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这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认识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心理学家说,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说小学生对活动极感兴趣,五、六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并且他们表现出更喜欢对抗性、竞赛性的活动,对智力活动也日益感兴趣。他们尤其喜欢结合教学开展一些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传统的教育过于依赖于教科书的作用,对教科书的理解也是过于狭隘的。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除 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更加广泛的课程资源。英语学习不仅要求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开发丰富多采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渠道,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课题研究的内容

如何结合小学特色,考虑学校实际问题,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是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的教学途径。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我校作为一所新办的外语小学,就这一双向互动的主题采取了诸多措施

1、创造校园内硬件英语环境。我们实验中学附小的走廊上,图书室里,教室里都帖着英语。在去车棚的路上有“she has got a bicycle.” 在去食堂的路上有“Let’s have a breakfast/lunchk/supper.”在去操场的路上有“Let’s play a game.”等。学校的标语有时还请学生自己来设计,又动手又动脑又学英语。

2、充分利用广播,在就餐时间播放英语儿歌,故事等,在不经意间培养英语语感,在学习生活中时刻接触英语,感受英语气氛。每周三的红领巾广播站,学生可以在“小荷尖尖”栏目中露一手,比如:二年级刚学了weather这一单元,学生根据书上的童谣winter is cold 改编一首四季童谣。

It is spring,

Warm,warm

Spring ,spring

Warm,warm

My hands ,my toes

Warm,warm,warm.

It is summer

Hot,hot

Summer,summer

Hot,hot

My hands,my toes

Hot,hot,hot

.It is autumn,

cool,cool

autumn,autumn

cool,cool

My hands,my toes

Cool,cool,cool

It is winter

Cold,cold

Winter,winter

Cold ,cold

My hand ,my toes

Cold,cold,cold.

3、挖掘生活资源,结合各种生活场景,设计英语实践活动。比如,二年级学了字母后我布置了作业让学生收集、摘抄身边缩写英语学生找了很多,如:CD,DVD,TV,OK,KFC,USA,UK,PRC等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又如学了“what do you like to eat?I like to eat…/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这些句型后,我设计了一项作业,让学生来问问家里人喜欢吃什么并设计一下家里的菜单。

4、鼓励老师与学生课外尽可能用英语交流,经常用Hello! Hi ! Thank you ! You are welcome. I’m sorry.May I come in? 等礼貌用语。现在一年级小朋友以经熟练用Give me a pencil/ruler/…,please.来问同学借东西 ,在夜自修发点心时会说Eat a…/She has got a…./He has got a…/I like to eat…等很多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立足学校实际,举办英语活动

1、每学期举办一两次大型英语活动,如:圣诞晚会,万圣节等。

2、经常性地编辑英语学习园地或办英语壁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辨析词语用法、英美风情知识讲座等,还可适当刊登一些游戏方法、英语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日记等;结合实际地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智力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英语图书角,让学生自带一些简单的儿童英语读物、画册、画报等,并在校园内设立一个英语长廊,让老师和学生在此地用英语交谈。

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主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语言故事、动物故事等,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譬如,英语朗读比赛。我们就以课本所学课文为内容,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语音规 则去朗读,参加人数不限,可自愿报名。可以组织学生评委进行评分。这种活动 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大有益处。再如,英语书法比赛。这对初中低年级 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活动先以班级为单位,人人参加,从中筛选出较好的一 些 参加年级比赛。比赛时,必须统一书写内容,书写格式及其它要求。让参赛者在 规定时间内完成,还有英文小报制作比赛。可以要求学生人人参加,比赛前必须 向学生们宣布制作要求,包括纸张的大孝小报内容、版面设计及交稿时间和评分 标准。开展这种活动既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又可增长学生的见闻,加强学 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此外,还可以开展"英语游园会"、"英语歌陶演唱 比赛"、"英语故事会"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可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又无须花教师过多时间去准备,而且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外活动,比如“英语智力竞赛”,我仅限于在课外小组 同学中进行。竞赛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几个组,并邀请其他同学观 摩:整个竞赛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内容有:猜谜,趣味问答,判断是非, 填空,听力测试等。活动自始至终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思维,争先恐后答题, 效果良好。

3、在活动中渗透英语文化。英语文化包括了快餐文化这一方面。肯德基就是典型的文化。在学生学习了关于食物和餐具的说法后学校组织了一批中高年级学生去肯德基当当小服务员,感觉快餐文化。在餐厅用语如下:

Welcome to the KFC

How do you do !

Nice to meet you!

Do you like the French fries/hamburgers/chicks?

Would you like some.?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刘主渠道。只要教师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立足课堂,深入发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切入点,创造各种社会,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课外活动的组织及开展方法

一、 全面考虑,合理安排

英语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 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否则,课外活动便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在安排英语课外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 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为了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我们每学期在制定个人教学计划的同时,应该有目的地订出英语课外活动计划。英语课外活动计划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较大规模 的课外活动计划。这类计划的制定,要以调动全体同学的活动积极性为前提,因 此活动内容不能过难,要易于不同程度的同学接受,而且活动项目要少而精。

要制定出活动具体举办时间、地点及参加人数,并在开学初有意识地向全体同学公布,以便让他们思想上早有准备。另一个是英语课外小组的活动计划。英语课 外小组的建立,我一般是挑选各班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参加,而且小组成员不固定, 每个学期可以根据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临时变动。这样做不仅能使参加者产生“危机感”,还可以调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英 语课外小组的活动时间一般是固定的,基本上每周一次,每次一节课左右。活动内容除必要的课外辅导,还穿插一些层次较高的英语游戏、比赛、智力测验等, 借以丰富课外小组活动内容。 当然,每次开展课外活动,教师都必须事先做充分的准备。要备齐活动所需的材料,要制定出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及奖励办法。同时还应设想到活动中可能出现 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课外活动形式很多,但我们应该选用那些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生动活泼,简单明了,能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还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我们教过学生们身体各部位英语名称之后,?便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去做Simon&127;says, "Touch your nose,(mouth,head,ear,etc)"游戏。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然 而然地掌握这些单词。在学了There be句型后,可以开展实物记忆游戏。学了祈使句型之后,可以让学生分两组轮流命令,互相指定对方一个学生执行。 总复习时,可以借助于游戏形式复习一些反义词、近义词、同音词等。还可以通 过开展"猜职业"、"猜物"等游戏复习一些"职业名词"和"物质名词"。

一、 关注整个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不仅仅是开展了就可以了的,还要关注很多东西。

(1)关注学生: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要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全面教育。有些教师重视活动是否完成,很多活动是比较形式的。我认为,所谓关注学生,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语言,而是要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关注学生兴趣的调动,关注他们积极性的发挥,关注整个活动过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牲,用教师的和理解与学生进行交流。

(2)关注活动设计:一次好的活动并不是堆积起来的,热闹也不是评价一次活动好 标准。活动有说、唱、跳、玩、演、做等等。所谓整体把把握,是指在活动设计时首先关注活动目标,然后确定设计,如何一步步达到这样一个目标,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在这个目标下有机地联系起来,为达到该目标协调地活动。活动应该有操作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课外活动还要积极引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3)评价一次活动设计是否丰富之外,还要看这种丰富体现在哪些方面。一般言,这种丰富首先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会了才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才能有自信心。因此,如果活动只注意到学生的兴趣,往往就会忽略知识的学习,这将使学生无法形成成就感,因此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最终形成自信心。因此,当我们在考虑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心时候,首选要考虑我们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二、 认真总结,以利再战

每次活动开展之后,首先要算出成绩,排出名次,公布获奖名单,以资鼓励。然后再由教师或评委认真总结,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纠正错 误,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此外,教师自己还应对本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的书 面小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今后改进办法,以便将来更好地开展此类活动。对 参赛者的获奖作品要及时张贴。做到善始善终。

语言作为人类生活的交际工具,本来就是生动活泼,千变万化的。它决不是语音、 词汇、语法三要素的机械组合。所以,我们除了平时抓好课堂45分钟教学之外, 还应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巩固理解课堂所学知 识,而且还能拓宽学生视野,给他们提供一个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 享受学英语的乐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的教学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委员会

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 鲁子问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4篇:英语课外活动范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外活动 实践

一、英语课外活动的意义

1.英语课外活动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

语言环境有两种:一种是课堂环境,学生在正规的课堂中学习,是有意识的学习;另一种是自然环境,学生通过与语言接触自然吸收,是潜意识的习得。课外活动正是重要的自然环境之一,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能够得到大量语言实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完成语言的习得。

2.英语课外活动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正规的英语课堂学习更强调语言知识点的掌握,学习形式较单一,学习行为机械,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相反,英语课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的缺失。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激发,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在课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更好地为课堂学习服务。

3.英语课外活动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英语知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的活动空间,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了解到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历史文化及价值观念等,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原则

1.趣味性与简单性。

兴趣是课外活动的根本所在,倘若学生对课外活动感兴趣,那么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在注重兴趣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实际水平,初中生的知识面还相对较窄,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注意简单可操作性。

2.针对性和层次性。

课堂教学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英语课外活动则可做到面面俱到。教师在策划课外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层次不均进行分组,活动的设计也要有针对性,力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可以真正参与,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3.丰富性和灵活性。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不拘一格、灵活生动、丰富多彩,不能照搬课堂教学单一的模式。要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能灵活运用英语,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三、英语课外活动的设计形式

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授课内容选择上应该有所区别,要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在其他学科上的特长,通过课外活动的大量实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巩固和加深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1.面对后进生,设计基础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内容。

(1)写字和朗读比赛。后进生的学习习惯一般比较差,字写得马虎。因此在课外活动时间,可以让他们抄写课文中的重点短语,练字的同时可以记忆知识点;也可以让他们朗读课文,教师负责纠正语音语调,为九年级的口语考试奠定基础。

(2)简单的英语小游戏。所谓单词接龙,即看谁接上的单词最多,如apple-easy-year-run-not...学生想要获胜,头脑中的单词量就要多,可以激发学生多背单词。

2.面对中等生,设计知识性和提高性相结合的内容。

(1)结合美术。以八年级上Unit1“Friends”为例,学完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朋友的外貌,之后组内成员按顺序传递自己的画作,描述被传到自己手上的别人的画作。学生通过用短语、句式描述外貌特征及与情景相对应的品质特征等,考察自己这一单元的学习情况,做到学以致用。

(2)结合音乐。以八年级下Unit1“Dream Homes ”Grammar基数词的掌握为例,学生只背单一的数字单词是枯燥的,而且不利于重点和易错单词的把握,叫学生加上音乐背会更有趣味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创造性地给“歌词”加上不同曲风,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必然会记忆犹新。

(3)结合体育。以八年级下Unit2“School life” Grammar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为例,让学生进行各项体育竞赛,然后将自己的比赛结果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说出来。如:“I ran the fastest in the race.I jumped farther than any other boy.”。如此操作,学生可以巩固课本知识并加以应用。

(4)结合表演。以七年级下Unit6“Outdoor fun” Reading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剧本,并可以适当增加剧情,再根据学生的特长分配角色。课本剧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并增强英语的运用能力。

3.面对优等生,设计知识性和拓展性相结合的内容。

(1)英语广播。口语较好的学生做播音员,写作教好的学生做编辑。文字内容可以是自己写,也可以是收集校内学生的供稿加以筛选和修改。这样做可以为优等生今后走出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创造优越的条件,同时有助于全校学生锻炼听、说、读、写能力,丰富课余生活,营造好的语言环境。

(2)电影赏析。教师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给学生放映英语原声电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写一些跟电影有关的东西,如记录经典台词、撰写影评等,让学生了解语言的真实用法,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3)网上交流。网络是学生最喜爱的交流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博客、微博、朋友圈、QQ空间上写英文心情和叙事等,进行师生互动。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友谊,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出校园积累社会经验。

课外活动与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得到培养;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创新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第5篇:英语课外活动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外活动 自主性 能动性 研究性学习 过程评价 坚持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大量实践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语言就是在模仿尝试运用中不断实践而习得的,因此英语教学要贯彻实践性原则,而贯彻实践性原则的有效途径是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视听说”的多种语言技能。本人结合自己的做法,对中学英语开展课外活动提出了几点想法:

一、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不能脱离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为活动而活动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首先必须与本学科有关,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为本学科教学服务。平时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内布置英语角,为一些常规设施等物品贴上英语标签;学生出外旅游时,可以义务为外国游客当向导;可以调查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现在经济发达了,我们周围有不少家庭购有进口商品,网上也有不少资料是英文,可以在学生中组织一个课外义务服务小组,让他们义务为周围群众翻译资料。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也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并且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

二、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要重活动、重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

这些活动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如我在教初一英语时,开展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利用废纸制作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模型,并在不显眼处写上该动物的英文名,然后让其他同学猜它的英文名,完成后,各位同学负责把自己学到的动物英文名教给班上其他同学。在活动中,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制作的小动物栩栩如生,英语单词也学得非常快。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又培养了学英语的兴趣,学到了相关的英语知识。

三、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最好是做到:主题由学生确定,活动由学生设计,学生组织实施、动手操作,只有当学生有疑问时,教师才给予帮助,并且这种帮助也只是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参考途径,而问题的解决仍然是让学生进行。如有一次“五一”汇演,我任教的学生准备编演一个英语节目,他们原本打算让我编好后教他们演,但我只答应他们当个跑龙套的,并鼓励他们说:你们自己完全有能力编好这个节目。结果,台词由他们自己写,动作自己设计,自己导演,道具也根据剧本要求自己制作,我只提供了部分材料。演出后我问了几位其他学科的教师能否看懂,他们都说学生的动作表情非常逼真。

四、开展英语课外活动,首先要求改变以前的学习模式,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

可能有些教师认为,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困难,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英语中同样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以前一般是老师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我们可以给出一种思路、一种途径,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如一个单词的用法,一个句子的时态和语态等,都可以让学生到网上、到图书室去寻找答案。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学到了其他知识,掌握了研究的方法。

五、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要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而不是注重对结果的评价

我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原来英语成绩不好,也不合群,在开始的几次活动中,因为做不好,就只好躲开,显得很孤单,我就安排了几个同学主动找他搭伙,同时对他给予鼓励。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各成员密切配合、分工合作,所以开始他们的结果很不理想,但我仍然对他们进行了表扬,肯定了他们活动过程中的很多可取之处,其他同学不仅没有埋怨他,还不断鼓励他了。这也使他认识到不能太拖别人的后腿,于是学习努力了,成绩起来了,而且与同学的交往也密切了。现在,他仍然时常说起这些活动对他的影响,这不仅促进了他的学习,而且最主要的是改变了他对事物的态度和性格。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自信心、责任感、合作精神、自我监控力等,才是课外活动最应予以关注的,也是最能体现课外活动优势的。

六、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贵在坚持,不能图一时兴趣,时断时续

课外教学是以课内教学为基础,并为之服务的。因此要把它纳入整个教学轨道,成为一项真正的教学活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切忌随心所欲,视之为可有可无,搞搞停停。如果图一时兴趣,最终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只觉得好玩。所以要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计划,认真做好安排,只要长期坚持,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章兼中 《英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第6篇:英语课外活动范文

一、卡通动画欣赏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在有限的课堂之外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让学生犹如置身于一个英语小世界,那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一定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卡通动画以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定期让学生欣赏英语卡通动画片,内容可配合教学的各个阶段,如反映校园生活、介绍英美风土人情等。努力做到融知识性、趣闻性于一体。

二、英语朗读训练

朗读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一项综合训练方式,是语言学科中听、说、读、写四会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年来,我国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朗读这一重要环节,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听、说、读、写的发展,使学生缺乏语感。注重英语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是防止大批学生跟不上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在课外对学生展开了朗读训练。

1.选择朗读材料

在选材上注意材料的时代性、科学性、趣味性、多样性。每次活动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朗读过程。它必须包括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节奏、失去爆破、意群停顿、辅音连缀等几方面。

2.对学生提出训练目标

对学生明确提出朗读训练最终要达到眼到、口到、心到之境界。这一目标应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要求心眼耳与大脑并用,达到眼睛所看到的口中即能准确读出,耳朵加以监听,同时大脑能立即反映其语义,不需转换成母语。其二,最初可能达不到这一要求,从发展的角度看可以先做到“眼到――口到”,逐步达到“口到――心到”。对于初中英语学习者来说,一段新的文字材料,朗读3至5遍是难以做到“心到”的,但7至8遍便可能做到词形眼到――语音口到――语义心到。中国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正是这个道理。

3.明确训练目的

朗读不是以背诵为目的。背诵只是多次重复朗读或默读之后的自然产物,而朗读训练是以增强英语语感为目的。

4.训练的方法、步骤

对朗读技能技巧欠缺又处于考试压力下的中学生来说,朗读训练,尤其是初期的语音语调训练,往往显得枯燥乏味。所以在朗读的各个阶段,需找出学生兴趣与朗读训练内容的结合点,以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初期训练,尽量选用一些绕口令或浅显的儿童英语歌曲。第二阶段选用一些趣味性、故事性较强的片断。第三阶段读一些科普哲理的文章。第四阶段可以朗诵诗歌。每一阶段结束都要进行一次比赛,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通过英语朗读训练,学生们的朗读能力迅速提高。

三、英语短剧表演

1.表演使教材形象化

表演是一种艺术形式,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好说好动,记忆力、模仿力很强,他们对新鲜事物都感兴趣。比起干巴巴的说辞,表演能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地表现出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人觉得轻松,愿意投入,这就为英语表演提供了有利条件。初中英语教材中对话及故事性强的课文很适合表演,我们可以在课下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2.表演能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往往让学生去背诵,背单词、背对话、背课文,学生感到这是一种负担。但如果用表演来巩固所学内容,这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表演,学生们对课文熟练程度大大提高,他们既得到了语言实践机会,又巩固了所学课文,从而提高了运用英语的能力,彻底改掉了学生学”哑巴英语”的坏毛病。

3.表演可让学生进行真正的交际

表演是一种语言实践,广泛的语言实践是一堂好的英语课的重要标志。而课外的表演形式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表演者用英语对白,本身就是说的实践,合作表演者须听懂对方才能答话,这又是听的实践,其他学生在台下看听,这更是一种视听实践。演员一旦忘了台词,台下学生七嘴八舌,“电话”不断,气氛活跃,又给了他们一次语言实践机会,成了全班性的语言实践。

四、报刊阅读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现在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听起来云里雾里,说起来吞吞吐吐,读起来磕磕碰碰,写起来缩手缩脚。这是由于学生缺乏阅读的积累,严重“营养不良”。阅读是学生最重要的语言输入。如果说入门阶段学生被拒之门外是由于拼读未过关的话,那么英语水平出现下滑现象正是由于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量上去了,英语水平会水涨船高;阅读面狭窄,英语水平就会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则退。

中学生除了完成课本上、课堂上的阅读之外,还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因而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要选择合适的读物。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帮助学生扫除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如生词、句式、语篇、文化背景知识等。要高度重视阅读的主客体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让阅读活动顺利开展。

第7篇:英语课外活动范文

一、开展课外活动的依据

根据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反思和多数学生的学习反馈,他们学习的薄弱环节体现在如下几点:1.音标不过关,自己不会拼单词,老师教单词时,就在该词的后面标示汉语文字。如,desk,标示“爹是克”等。2.听说的能力差。除了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之外,没有别的语言环境,全靠用汉语的理解去听说英语是很困难的。3.读的困难。因为英语音标不过关,不懂读音规则,不经常听和说,就不可能用英语交流,以及对文章进行朗读和阅读。4.写的困难。音标、单词(含词法)、句子(含语法)及对篇章结构不过关,不能实现写的目标。因此,我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薄弱环节,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二、开展课外活动的具体要求

(一)理解意义,明确目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课堂知识的体验、巩固、深化、提高、创新的场所。因此,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地开展活动。

(二)根据学生在课堂掌握的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个性差异相结合,在多种多样形式的课外活动中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活动,设计好难易程度等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活动中,以表扬为主,在鼓励的同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组织落实。各年级、各班选出若干个在英语方面听、说、读、写比较好的学生当小组长,分成若干组,然后让其他同学自愿报名参加他们最喜欢的一组。每组配备好录音机和录音磁带,让他们选择时间,分组活动。

(四)引起求知欲望。在活动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其对该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致使他们表现出对学科内容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心理倾向,以积极、主动而有效的态度参与活动。

(五)英语组老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要给予检查、督促和方法的指导,并要定期对活动内容进行测试,做好反馈纠正工作。

(六)总结课外活动的得与失。每结束一项活动,都要认真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纠正错误,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三、开展课外活动的具体做法

英语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在我们学校,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外活动。

(一)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听力习惯。

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缺少语言环境,除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尽量使用英语外,在课外很少听英语。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课外活动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听力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在校园内多听英语,培养他们听的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先让他们听英语国际音标。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注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接受,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语音基础打好了,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录音磁带,选择既有层次性又有知识化的语言材料,使之适合各年级的特点。诸如英语单词、英语句子、对话、英语课文等,指导学生进行听力技能、技巧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听音、辨音、重音、节奏、音变、连读及语调等知识水平。使学生从初一到初三年级逐步听懂语速为每分钟90―110个词的材料,并能进行简单的会话。在听的过程中,一要重视培养学生听力解题技巧和良好的听力习惯,教给他们听力的要领。因为,学生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听力内容不难,但做起题目来没把握。问题就出在听力解题技巧不够,或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所以,在听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快速浏览习题,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消息,甚至敢于大胆地猜测题目的测试点。二要学生专心致志,抓住要点,联系前后内容。在听的时候,不管是听几遍,都不可掉以轻心。要注重句子和短文的整体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和要点,不要强求听清楚每一个单词。可根据听前预备及听到内容捕捉与正确答案的有关信息。三要做笔记。如听句型练习:做这项练习时,可把句型、词汇及语法三项结合起来。做笔记时要有重点、有技巧,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单词用缩写,长句子抓住主干。四要冷静,碰到有听不懂或没听到的内容,要果断地处理,不要慌张,以免影响后面的答题。

3.指定学生购买有关适合初中各阶段的录音磁带,要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材料。如同步听力练习册及目标测试中的听力练习等。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听力练习,经常听,教师要多多提供帮助,使学生知道,提高听力水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必须坚持不懈。

4.学生在听简单内容时问题不会很大,但对一些较灵活的、轻易出错的题目,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听,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切实做好听后纠正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听力水平。

5.在课外安排一些有趣的听力训练活动,让学生多听,不限制于哪个单元、哪篇文章、哪段对话,如,《初中英语听力教程》、英语课文磁带、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和一些国外句型练习、教科书和录音磁带,经常利用早上学生起床后、就餐时、就餐后、课外活动播放这些英语听力。在天天的生活中创造额外的英语语言环境,让他们感觉到学校具有“英国”的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英语环境,学生听得很轻松、很自由,没有任何负担,大都很乐意天天听,久而久之,学生养成听的习惯,听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大的提高,平时听得多了,到上课时,对所听的内容就会很自然地听懂,他们就觉得英语不难学,自然会产生兴趣。

(二)说的竞赛。

为了提高初中生对英语朗读的兴趣,增强英语语感,我们每年每个学期都进行一次英语朗读竞赛。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这项活动。比赛前,英语组就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制定好计划和评分细则,同时也从高年级精心挑选多名学生代表组成评委会,先让他们进行评分。然后由英语组教师进行系统的评分,作出最后统计,保证比赛的公平性。最后分别评选出各年级的一、二等奖。比赛的内容自选,包括诗歌、小故事、对话、小品、朗读,表演等节目。通过比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培养他们说的能力,给学生带来幸福的收获。

(三)阅读理解竞赛。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考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根据我校学生的智力特点,整体上还达不到目标。为了照顾整体,务必要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我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教学,深挖教材包含的阅读内涵,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各年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能力,多看阅读材料,并且要根据老师在课堂上指导的方法进行阅读。如,快速阅读、精读、复读、复述课文等阅读形式。每学年各年级都进行两次阅读竞赛。要求学生能较快地通过阅读理解短文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能作出正确判断,然后根据试题的要求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或作出正误判断。文章的难易程度和初三课文基本相同,要求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50个词。通过竞赛,让他们自己评估自己,品尝成功滋味,轻松愉快地在英语的第二课堂寻觅他们所需要的知识。

(四)英语单词竞赛。

这项竞赛是以初一为主,根据初一学生记单词的难度大而开展的。因为初一第一、第二册单词太多,难度大,遗忘率高,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确实是太难了。很多学生因记不住英语单词,便放弃英语学习。所以,在初一开展英语单词竞赛是很有必要的。但我们必须向学生讲明白,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读音规则来识记。进行英语单词竞赛是为了同英语遗忘作斗争,信心是记好单词的保障。只有多记单词,才能够掌握记单词的规则和方法。因为方法是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寻找出来的。“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因此,在每一节课学新英语单词时,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读音规则,然后把有规则的单词在多媒体屏幕播放出来,让学生根据读音规则进行记单词。例如,make,类似a发[ei]的单词有:take,late,face等;a字母发[?]的有map,bag,bad,family等;教到bike时,类似发[ai]的发音的单词有:bike,nice,white,fine等。big中的i发[i]的有:sit,it,fit,give等。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元音字母与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元音字母与元音字母组合在非重读音节中的读音;辅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等。以课堂所教过的内容为基础,在初一阶段,我们每学年举行四次英语单词竞赛,段考前两次,段考后两次。

具体做法是:(1)写出音标,让学生根据音标的读音规则拼写出单词,这种做法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单词的读、写规则。(2)写出英语单词,让学生写出汉语。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让学生一看到英语就知道汉语,英汉同时在头脑中出现,培养初一级学生快速阅读的基础。(3)写出汉语,让学生写出英语,培养他们一看到汉语就能写出、说出英语的迅速反应能力,培养英汉互译的能力。(4)同反义词、对比记忆和同义词、近义词的联想记忆。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联想记忆能力,拓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激发他们记忆单词的兴趣。如,老师在竞赛的试卷上写出white,让学生写出black等。通过初一年级一年的英语单词竞赛,学生收获不少,攻破了记单词的“堡垒”,排除了学生记单词难的心理障碍,增强了他们记单词的信心,激发和培养了他们记单词的兴趣,使其形成了记单词的良好习惯,为今后学习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他们的记忆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五)写的训练。

这项活动在初一第二学期,初二、初三举行。这种做法的目的是逐步使学生摆脱机械记忆而进入语言思维能力的记忆训练。这主要训练他们写的能力。通过以上各项的竞赛,使各年级学生掌握了进入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写作的训练方法。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下一阶段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8篇:英语课外活动范文

课外活动教学相长自学能力创新精神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对立体,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最完美的境界就是教学相长,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较少,易于失去兴趣,产生惰性,同时有限的课堂所传递的信息量与大千世界相比如同沧海一粟,而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性课外活动能成为英语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为英语学习提供文化背景。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是主人翁,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个性获得张扬,获益匪浅。在课外活动中,教师的身份也得到转化,从教授者变成了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兴趣是个体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积极地探究,并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语角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讲英语的舞台和机会。教师为了确保交流的顺畅进行,可以事先让学生知道话题并要求学生提前去准备一些资料。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话题,并尝试着用英语去阅读他们喜欢的英语文章,无形之中加大了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在说之前先有了阅读的训练,读为说做了铺垫。学生根据兴趣进入各个话题小组之后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的资源达到共享,形成了生机盎然的学习氛围,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自主求知的热情,这种积极的情感状态不断鼓励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英语晚会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在组织和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在晚会筹备期间,学生搜集西方圣诞节的背景资料。在节目的组织过程之中,学生能够把从因特网搜集来的资料加以学习和整理,灵活运用到英语晚会的台词编写,道具准备,服装和晚会的布置中去,学生用英语读、听、说、唱、演、写。英语晚会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不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学生在准备、组织、彩排的过程中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锻炼组织协调能力

学生的课外活动,经常是小组、班级甚至是班级之间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活动之中,导演与编剧、演员的合作,主持人和选手的沟通,台前和台后的配合,台上和台下的默契,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的很好锻炼和提高。

四、创造更广泛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使用语言的机会

创办英语报纸,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机会。学生在搜集资料中感受英语语言所植根的文化沃土;在编辑和排版的具体工作中获得使用英语的锻炼和成就感。学生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能写出好文章,画出优美的插图。学生的报纸内容很丰富,以学生的习作为主,也有英语文章的摘抄和学生的阅读心得,英语小笑话、幽默、谜语、游戏、今日天气、校内新闻等。

五、促进教师身份的转化,增进师生感情

在英语课外活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平等。大家共同学唱一首英文歌,学生话剧中教师可以客串一个角色,学生办的英文报纸,教师是第一个读者,在各种比赛中教师可以担任评委和裁判。教师身份在课外活动中的多元化,使教师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实践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开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六、促进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专业素质

要想给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英语课外活动,教师不仅要扩大知识面,而且要做许多细致的准备工作。教师在查阅资料中,会接触很多的新知识;在组织活动中,会尝试很多新技术;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了,应用英语的能力提高了,就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去思考问题,提出新问题;这些新知识,新技术,新问题,都激励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索。

七、英语课外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促进英语教学纵深发展

目前,议论文的写作是各种考试的常见题。题目经常是优缺点或利弊的分析,通过课堂学习,学生交上的初稿,往往观点不够鲜明,论据不充分,论证不太合理。教师可以在课下组织相关题目的学生英语辩论赛,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使用最典型的论据。在激烈的辩论中,正反方各持一词,语言得以简明。辩论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做进一步修改,使得文章论点得以明确,说理更加令人信服。

八、结语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可能仅仅停留在课堂的45分中里,学生在课堂中学,在课外活动中学,在每天的生活,工作中学;教师也在不断地学,不断地受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启发和鞭策。当看到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喜欢上英语,亲近英语时,是教师最快乐的时候。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平台。学生和教师都从中受益,教与学在课外活动中达到双赢,归根结底,学生是最大的和最终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第9篇:英语课外活动范文

[关键词]课外活动 基础教育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215-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一直是教师和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尽管学校、家庭和广大学生在学习上投入巨大,但结果却不理想。新世纪,教育部重提“减负”,《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课外活动作为一种教育途径,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意见中着重指出要“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把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学工作计划。科学探究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其对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的实效性。

当前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外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收效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心存理念的误区,常会出现“重形式,轻内容”,为游戏而游戏。课外活动若只是摆设,则其内化英语学习的效果将成为空谈。

因此,若能探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弥补课堂英语教学的某些局限性的可行性策略,使课堂内外相辅相成,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最终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二、问题的分析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一直侧重书本知识传授,而相应的课外活动涉及面窄,且活动单一,具体表现在:共性培养重于个性培养,在能力培养,尤其是潜力开发上则显得不足。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因此,根据中小学生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融入式课外综合活动的设计方案,不仅能让多维的课外综合活动与学生相融,而且能够让其与教学内容相融,使其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从语言神经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小学生正处于由听、视觉活动的生理过程向心理认识过程的转化中,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因此,针对其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创设符合学生思维习惯、满足其积极参与意识的活动形式,必将使其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大大激发其求知欲。

教师在设计、实施相应课外活动时要结合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与合作式学习方法的使用,并将启发式方法贯穿始终。因为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原有认知水平,注重为其创设自主式学习环境,强调个性化教学,更要使其学会用英语沟通协作,从而培养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鉴于英语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学生的自主性、教学的活动性、内容的广泛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年龄特点,及长期教学实践的体会,我们认为在实施课外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在设计课外活动时,既要注意其教育性要寓教于乐,还要注意知识性,拓展学生原有知识、培养能力,也要注意安排符合语言传授规律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相结合原则。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掌控、把握、调整整个过程,指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培养其创造能力并总结经验。

3.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英语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来掌握的,课外活动则是其延伸和补充,目的在于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增进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探索欲望。

4.因材施教原则。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课外活动使学生潜力得到发挥,才能得以施展,尤其是由于种种原因在课堂上表现不佳而缺乏自信的学生。

基于上述原则,我们探索融入式的课外活动,以期来内化英语学习效果,从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提高英语学习的实效性。

三、问题的解决

课外活动是以学生亲身实践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为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我们应力争课外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现简要列举主要形式如下:

(一)多媒体动漫情景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机辅教学也日益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有利补充。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图、画、文一体化界面使得教学形象、生动且立体,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利于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基于上述原因,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教师应尽可能采用语言纯正地道,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融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优秀原版多媒体材料来固化所学内容。因为这些教程不仅能让孩子拾阶而上,学习到大量地道的生词、语法和不同国家的文化,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信心,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故事王国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理论,语言输入必须满足“多渠道的信息输入”和“输入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因此,阅读原版故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条件。

大量阅读故事对学生既是娱乐,又是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往往是自发和主动的学习。大量教学实践证明了利用故事教授学生外语是种卓有成效的方法。英国的Andrew Wright教授在匈牙利用故事教授英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故事突出了语言的表意功能,故事是以“事”为中心的,文句是它借以说“事”的工具。学生可能说不出某一情节是用什么句子结构和词语来表达的,但却能说出这个情节的内容,学生掌握的不是词句的“表层结构”,而是其“深层结构”,即概念所指代的物体或事实。因此,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大量阅读那些“集可理解性、选材丰富性和阅读趣味性于一体的原版文字”来固化所学内容。

(三)英语大舞台

Swain的“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理论认为:“语言产出能力只能通过语言输出,即用所学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这一活动才能有效习得。”因此,教师可尝试英语大舞台解决这一问题。

中小学生爱动、爱表演,而role-play则是将其已掌握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夯实巩固所学的有益尝试。打破现实藩篱、跨越时空的剧情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无限空间,此外,剧中曲折生动的情节等所有这些都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并吸引其注意力。教师可帮助准备一些实物道具,营造积极的表演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教师还可先示范,然后小组准备,最后请学生上台表演。

(四)组织各种游戏

英语游戏可以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按照说明做美食”“听指令绘画”“手工制作”等。它们不但可增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而且利于培养其大胆说英语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和运动能力。游戏学英语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有机会展示其所掌握的知识。选择游戏时应考虑游戏的目的、难度、场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等。游戏活动开始时,先用英语说指令,再用汉语解释,逐渐过渡到完全使用英语。在过程中要注意监控,随时调整布局和进度,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提示、启发,培养其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强调全员参与,个体、小组、集体相结合,点、片、面交织。

(五)欢度英语国家节假日

依据英语国家主要传统节假日,适时设计活动内容,辅之以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并掌握相关英语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