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模块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很多人常说“语文谁都会教,谁都教得好”“别的科目不好说,要我教语文绝对没问题”……事实果真如此吗?这其实是一种不了解实际情况、不熟悉语文教学的人说的行外话。语文知识,博大精深,驳杂繁多,目前的新课改更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语文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突出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转化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在这种全面实行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好语文更是非常的不容易。
大学毕业后,因工作需要,我一直承担着所在学校繁重的语文教学工作。这十多年来,在教学上我一直认真钻研,探索不止,积极实践模块教学模式,感慨很多,感受很深,同时收获也不少,还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初中语文的“模块”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以供各位语文教师参考。
一、教育学与课程教学论中的“模块”教学
“模块”作为一个理论术语,在当今社会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理论。教育学与课程教学论中的“模块”教学,是指针对某一具体的学科及其内容,按一定的标准给予分类,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内容模块,然后在加以细化的基础上根据各知识点的不同要求组织具体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各模块内容之间既相对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不同的模块可以经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更大模块,因而显得灵活多样,富于活性与动态。
语文,是一门集基础性、综合性等多种特征于一体的课程,同时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因此树立模块教学理念,进行语文模块教学实践在目前的新课改背景下显得意义重大。
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模块的合理划分
从我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初中语文组织实施模块教学首先需要我们教师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等为主要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科学划分。
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内容划分为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三大模块,与之相对应的是对学生听、说、读和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
从小的方面来讲,为了教学的有效可行,还需要我们根据不同能力要求和各知识点特征及实际再进行知识分解,有些还需要做更小层次的层层细化。如果我们用一比喻来加以形象说明的话,那整个语文教学内容经过合理组合而成为一棵大树,而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及相应能力培养则是主要的枝干,而被分解的各知识点及相应能力培养则是树的枝条,最小的层次单位就是片片树叶。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把语文基础知识这一较大模块再分为字音、字形、词语(含成语)、短语、标点、句子、文学常识等更小模块。阅读理解和写作这两个较大模块从广义来说包含了对语文基础知识模块各知识点的要求,但这两大模块我们主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阅读理解,又可分为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大块。根据对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和能力要求,现代文阅读又可细化为能给文章中具体的字注音(也就是平时要求的会读)、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的意思、会准确概括语段大意、理解作者意图等能力要求模块。文言文根据其特点又可以分为实词(重在释义)、虚词(重在用法)、句子翻译、文段理解等更小模板的能力要求。写作模块,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书面表达,根据其实际又可分为正确书写汉字(不写错别字)、句子通顺(不写病句)、结构清晰、观点明确、感情真实健康等更小的模块能力要求。
三、初中语文教学各内容模块的科学组合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及语文学科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模块划分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组织实施模块教学了。不管是上新课给学生传授新的知识,还是给学生组织各种考试复习,其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各大小模块内容之间的科学组合。前面说过,各模块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通过不同组合可分别形成新的更大模块和能力要求。例如基础知识模块和阅读理解模块在内容上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基础知识模块所包括的字音、字形、词语(含成语)、短语、标点、句子、文学常识等小模块内容经过字——词——句的组合后,必然走向语段,最后完成对整篇文章的组合。而阅读理解模块则与之相呼应,需要通过学生对所给语段或文章进行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对文章字、词、句的理解,最后形成对整个语段和整个文章的准确理解。同样写作模块也是如此的,而且各知识模块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是彼此依存、相互促进的,这就是语文素养高、基础好的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方面也同样比较强的原因所在。
以上观点,是我多年来在实践语文模块教学时的几点真实感受,也许论点还不够成熟,材料还不够丰富,论证也不够充分。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坚持不懈,努力探索,就一定能找到科学合理而且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魏书生. 教学工作漫谈[M]. 漓江出版社,2008.
[2]倪文锦主编.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模块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模块教学模式源于美国的贝塔郎非所提倡的系统论体系。这种理论阐释了各部分功能之和与整体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如何优化各部分的组织与结构从而优化整体的功能。模块的构建理论应用于教学最早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最初的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是把学习内容相近,内部关系紧密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内容安排在一起,构成了最初的模块教学模式。模块理论应用于教学其实是从生产实践活动中,性能与作用相关的零部件组合在一起的方法得到的灵感。模块理论应用于教学的理论支持来源于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认为世上的人和物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英语模块教学理论正是把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语言能力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然后又将不同的模块统一在大学英语这一课程中来自组织安排。
二、二语习得理论中输入假设理论
上世纪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S.D.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学习外语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而且输入语言的内容要稍微高于学习者自身的语言水平。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讲,新鲜的语言素材的输入是最重要的,是语言输出的前提。如果抛开充足的、地道的、原滋原味的语言输入的话,语言的输出将会是无本之木。我们可以说语言的输入状况对语言学习者来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输入理论的假说对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来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就我国高等教学中英语的教学效果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笔试成绩,但是语言的表达能力偏弱,甚至一部分学生掌握的是所谓的“哑巴英语”。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我们教育体系中确实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仅仅片面追求考试成绩,而轻视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传统的授课形式中,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不足与欠缺。从广义上来讲,学生语言信息的有效输入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方式:授课教师的课堂讲授输入,学生的自主阅读输入,学生的诵读式输入,多媒体语言素材的输入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一线的外语教师开始发现在众多的语言输入形式中,图文并茂的英文原声影视作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文影片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很多中国学生在学习了很多年的英语后依然无法与外籍人士进行交流,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生硬的把英语当成科学知识而不是语言来学习,而英文电影的引入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情况。英文影片融音与形于一身,将丰富的语言展示给学生们,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们的热情与主动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求知欲望。
(一)英文视听材料的选取
英文电影的引入对教师来讲其实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上课之前授课教师要准备好大量的视频资料,并预先进行筛选。被选中的影片主题要健康向上,吸引学生。从影片类型来说,魔幻片、灾难片、惊悚片不应被采用,因为影片场景设置在生活中较为少见,语言可借鉴的也不多。更适合应用于课堂的影片应为卡通片、励志片、喜剧片等。我们应当从中选取语言难度适中,优美流畅,发音标准且情节完整的影片。如果从更高的标准出发,如果希望培养学生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我们可以挑选来自美国东北部的演员所主演的影片,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好莱坞巨星,Tom Hanks,Julia Roberts等。
(二)视听材料应用于课堂的指导原则
英文电影进入大学英语课堂绝不是意味着课堂变成了外国影片的欣赏课。教师作为影片的播放者不仅仅去按几下按钮而已,而是要对影片的声音、片段、字幕等进行处理,并对授课进程进行监控。影视资料的运用不能过于随意,而应紧紧遵循既定的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视听资料的播放时间要有严格的控制,不要用时过多,使得正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偏离主题。而且,影片播放的内容要有系统性,应与其它语言技能的训练体系有相关性并能够很好的衔接。教师要对不同的影视内容设置不同的任务,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
(三)课堂的实施策略
在播放影片之前,授课教师需要预先把学生们可能会感到陌生的词汇与俚语,向学生讲解,减少视听过程中的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首先对选定片段泛听,让学生弄懂其大意,然后再进行精听。教师可以选取重点片段讲解。在这期间教师应该布置一些听力题目或任务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的对视频进行收听。在放音时,教师要根据影片的情节与进度来掌控播放进度,同时留心同学们的反应适时调整。对重点内容可以多次播放。在最后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根据不同的影片,授课教师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课堂活动来活跃气氛。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模仿活动或是配音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学唱一些影片中的经典英文歌曲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结合
摘要:焊接是一门基础的加工工艺,开展焊接实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实操能力强的焊接人才,但是从人才的实际工作状态来看,常规的焊接实训教学模式成效并不令人满意。因而对模块化教学的探索就此展开。本文将介绍焊接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对教学步骤进行分解,并为如何提升模块化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焊接;实训教学;模块化教学
焊接工艺的运用范围广泛,社会需求大,因而学校也将焊接专业作为一个教学重点,着力培养焊接人才。但很多院校的焊接实训教学采用的方法不够科学,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工作能力。引入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对于焊接实训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在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作用显著,值得职业院校焊接专业借鉴。
一、焊接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焊接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对实训的高要求,但很多职业院校的焊接实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通过近几年的专业探索,模块化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显著,被更多地应用于焊接教学中。模块化教学通过模块划分,使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效结合,实现同步,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模块化教学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不同模块的学习强度,集中精力攻克弱项,使焊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加全面。模块化教学还可以在学生之间营造竞争氛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对某一模块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给学习散漫的学生带来动力,鞭策他们提升学习进度,从而使所有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二、焊接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步骤
(一)分割模块
模块化教学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模块,根据焊接专业的教学方向,将所有课程按照不同的课题进行大模块的划分,在大模块内部再进行小模块的确定。例如,将钨极氩弧焊设为大模块,那么小模块的划分就是板敷焊、管管水平固定焊、管管垂直固定焊。分割好模块之后,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有的放矢。
(二)设置模块教学内容
确定好模块之后,就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鉴于焊接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在准备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时要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保证知识与技能可以融会贯通,使学生的焊接专业知识可以自成系统。例如对于埋弧自动焊来说,先了解其概念,包括哪几种焊接手法,在实际焊接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教师再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理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确立模块培养目标
每个模块都应根据重要程度确定教学目标,如有的知识只需了解,有的知识则要熟练掌握。目标的设定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过高或过低的培养目标都不利于焊接实训教学总体目标的实现。合理的目标设定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成就感,提升学习积极性。
(四)加强模块更新
焊接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尤其是作为生产一线的相关企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以便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教师需要对焊接专业的技术推进随时关注,在模块设置上进行适当调整,适时淘汰掉落后不用的焊接模块,保证模块教学知识常新。
三、提升焊接实训教学模块化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编制实用性强的教材
焊接的学习首先要了解基础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实用性强的教材作为教学支撑。结合模块化教学的要求,在教材的编制上应该以不同的课题模块为课程划分依据。例如,气焊和手工电弧焊这两种不同的焊接方式,在教材编制时就应该分别设立课题模块进行讲解,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区分两种方式,进行个别掌握。另外,教材的编写既要考虑到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又要方便教学组织,保证每一个模块的学习都是合理有序的。在教材编写时以模块化教学为指导思想,可以极大地推进焊接实训教学的改革步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实训教学手段
先进的实训教学手段可以促进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落实,使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焊接教学方法在长期发展中得以丰富,例如成果展示、行为引导、职业渗透等等。以信息时展为契机,焊接实训教学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法,使技术细节展示更加到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靠。例如,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操作程序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将操作的步骤一一分解,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整个过程,在图片或视频的指导下进行具体操作。模块化教学的质量可以大大提高。
(三)提升师资队伍水准
教师的授课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焊接专业这门实践和理论知识都很重要的课程,更是需要知识过硬的教师来开展实训教学,使模块化教学发挥应有效力。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焊接理论功底之外,还应拥有精湛的操作技术,具备解决实际焊接问题的能力。例如,组织教师参加焊接技能培训,进行相关的技术考核,或者让教师们走进企业,多进行焊接技术的练习,同时掌握最新技术,了解企业对焊接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教师实操水平的提高来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最先进、最精准的、最符合岗位要求的焊接技术,实现教学相长。质量过硬的师资团队可以为焊接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开展注入更多活力。
(四)建立与企业间的合作
焊接实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具备过硬的焊接技术,为社会提供焊接人才。校方需要寻求合理的途径与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又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订单式的培养模式越来越普遍,这是校企结合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与企业内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到一线中实考岗位的技术需求,结合教学实际,与企业共同进行教学模块设置。使实训教学中的模块构成及模块内容更贴合企业要求,并保障实训模块的及时更新。学生毕业之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利用所学焊接技术来为企业服务,在带给企业利润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焊接实训教学中运用模块化教学为焊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模块化教学的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因此,学校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推进模块化实训教学,全面培养焊接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使焊接这项工艺得以传承并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杏芳.职业技术教育中“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关键词:C60分子;信息模块教学;三维建模;中学化学教学研讨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6)10C0073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985年,科学家用激光照射石墨时,通过质谱法首次检测出C60分子,Kroto等美国科学家因此而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1]。
C60分子信息具体指C60的碳原子数、价电子数、单双键数、棱边数、多面体面数等知识。C60分子信息模块教学指将C60分子知识信息整合后,将知识细化分层教学,技能分解深入教学,思维阶梯设置教学。
由C60分子构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均参与成键,且形成4个共价键,其中2个单键2个双键;每个C60分子中双键数为30个,单键数为60个;每个C60分子是由12个正五边形、20个正六边形构成的32面体;每个C60的32面体分子可由正20面体切割12个五棱锥而来;C60这一多面体分子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的关系遵循欧拉定理:顶点数+面数-棱边数=2;在一定程度上对C60分子的原子成键、立体几何等的综合分析的思维方法可以迁移到对C70及更复杂的三维分子结构的分析过程中去。笔者以C60分子结构信息为主,采用绘画体验法、切割法、观察法、计算法、推算法、欧拉定理公式法、三维建模法等七种方法,探究了C60分子信息模块教学,赘述体会以飨读者。
1 绘画体验法
题1 跟我画C60分子,体验C60分子中的五边形、六边形个数,C60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数。
解析:
第一步:画1个正五边形。
第二步:在正五边形周围画5个正六边形。
第三步:在第一、二步画出的图形周围画10个六、五边形交替排列。
3步即可完成半个C60分子结构绘图(见图1)。
由此可体验出C60分子中五边形、六边形总个数分别为12、20。
第四步:画出半个C60分子中的15个碳碳双键。
即可体验C60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数为30个(见图2)[2]。
2 观察法、切割法、计算法
题2 单质硼有无定形体和晶体两种。已知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见图3),其中含有20个等边三角形和一定数目的顶角,每个顶角上各有一个硼原子。通过观察图形及计算确定:
①该基本结构单元是由 个硼原子构成的;键角是 ;所含B-B键的数目是 。
②若将晶体硼结构单元中的每一个顶角均削去,余下的部分和C60晶体的结构相同,据此确定:C60是由 个正六边形和 个正五边形构成;一个C60中含有 个碳碳单键,有 个碳碳双键。
解析:
观察法:①观察图片(见图3),图中画出了20个正三角形,12个顶点,故此晶体结构单元由12个B原子组成;键角是60°;所含B-B键的数目是30。
切割法――多面体切割推导法:②若将晶体硼结构单元中的每一个顶角(一个正五棱锥)均削去,余下的部分即为一个由12个正五边形和20个正六边形构成的32面体,类同一个C60分子结构;从而推出C60分子中碳碳双键数为30个,碳碳单键数为60个。
计算法:(1)共价键数=棱边数计算法。令此晶体结构单元由x个B原子组成:图中每个B原子组成5个单键,共构成5x/2个单键;正二十面体有20个正三角形,共有(20×3)/2条棱边。单键数=棱边数,得x=12。
(2)平面顶点分摊计算法。每个正三角形分摊3×1/5个顶点,20个正三角形共有顶点20×3×1/5=12个,键角60°。
3 推算法
题3 固态时,C60属于分子晶体。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参与形成3个键(单、双键),每个碳原子均达8电子稳定结构。则C60分子中含有单、双键的数目分别为 。
解析:(1)双键折单键推算法:令图4中单、双键数分别为x、y个,每个C60分子中双键y个折算成单键2y个,则x+2y=(60×4)/2,每个C60分子中棱边数x+y=(60×3)/2,故C60单键数为x=60个,双键数y=90-60=30个。
(2)剩余价电子补充构键推算法: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已拿出3个价电子形成了3个单键,60个碳原子总共耗去价电子60×3=180个,总共还剩余60×1=60个价电子,剩余价电子可构成30个碳碳单键,将原已形成的单键补充重构出30个碳碳双键,余下单键数=90-30=60[3]。
4 欧拉定理公式法
题4 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发现C60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C60分子是形如球状的多面体(如图4),该结构的建立基于以下的考虑:
①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化学键
②C60分子只含有五边形和六边形
③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的关系,遵循欧拉定理:
顶点数+面数-棱边数=2
据上所述,可推知C60分子有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C60分子所含的双键数为3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C60与金刚石相比较,熔点较高者应是 ,理由是 。
(2)试估计C60跟F2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生成C60F60 (填“可能”或“不可能”),并简述其理由 。
(3)通过计算,确定C60分子所含单键数。
(4)C70分子也已经制得,它的分子结构模型可以与C60同样考虑而推知。通过计算确定C70分子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数目。
解析:
(1)金刚石,金刚石的晶体类型是原子晶体,而固体C60属于分子晶体(见图4)。
(2)可能,因C60分子中含有30个双键,与极活泼的F2发生加成反应可能生成C60F60。
(3)由欧拉定理公式法计算C60分子中键数为60+(12+20)-2=90,则C60分子中的单键数=90-30=60。
(4)由欧拉定理公式法计算C70分子中键数:
设C70分子中的五边形的数目为x个,六边形的数目为y个,由题意可得方程组:
解得五边形的数目x=12,六边形的数目y=25。
5 三维建模法
题5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由100个碳原子构成具有完美对称性的C100原子团,每个碳原子可形成4个化学键,最内部是由20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十二面体,外层的60个碳原子形成12个分立的正五边形,处于中间层次的碳以单键方式将内外层碳原子连接在一起,当它与氟的单质反应形成分子时,其分子式应为( )
A. C100F60 B. C100F20 C. C100F12 D. C100F40
解析:
解答此题采取三维建模方法[4]:每个碳原子可形成4个化学键,最内部是由20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十二面体(见图5),最内部每个碳原子与中间层次的每个碳原子以单键方式结合,中间层次的每个碳以单键方式与外层的3个碳原子结合,外层碳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12个分立的正五边形,故只有外层60个碳原子各剩一个价电子(见图6),发生加成反应时,60个碳原子分别接一个氟原子。故选A。
(图6中只画出内层正十二面体的1个正五边形,其中碳原子画出了4个碳碳单键,中层、外层的其余碳原子及价键均省略)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C60分子信息模块教学的七种方法遵循了由感性到理性、由知觉到思维的认识规律,让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脑获取知识,通过体验和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崔科,董文魁,许力,朱崇恩. C60的结构、性质、应用技术及其研究成果进展[J].甘肃科技,2004,(5):84~85.
[2]王发应. C60结构模型的制作[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6):60.
目前舞蹈教育在中小学发展较为迅速,但由于受到 多种现象的冲击,我们的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越来越少, 民族民间舞蹈在学生印象中越来越淡化,以至于教师在上课或排练舞蹈时,具有很大的难度。以前在学校活动中还会排练一些民族舞蹈作为艺术节等演出节目,但现在几乎难得一睹,很多学生都热衷于街舞、爵士舞等流行舞蹈。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欣赏各民族的舞蹈,而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愿望。让学生知道民族舞蹈是我国舞蹈的象征,所以我们必须把它继承下去,发扬下去。跳舞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促进个性丰富发展的方式。所以我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不过多强调舞蹈技能,而是让学生意识到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学会自如地舞蹈,树立为自己跳舞的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要点,要想让学生对民族音乐舞蹈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民族音乐舞蹈的感受力,这也是学习幼儿舞蹈的基础,也是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要想培养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就必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音乐和舞蹈动作美,以引起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学生在欣赏民族舞蹈时应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民族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民族舞蹈的内容多姿多彩,种类多样,老师应根据题材风格特点,寻找恰当的切入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从而学得一些舞蹈的技能。
其次是基本功训练和舞蹈动作教学。基本训练包括:了解舞台的方位和舞蹈基本脚型、脚位和手型、手位等。舞蹈教授新舞蹈时,我
注意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讲解清楚动作的要求、规格和要领,制定有效的练习步骤。按照由简至繁的教学原则,首先让学生熟悉音乐节奏,随后是动作练习,最后才是情绪表达。在动作练习中,将组合动作分解成单一动作,难度较大的单一动作还分解成局部动作。加深了学生对舞蹈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新动作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不是被动地学习舞蹈,而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喜爱舞蹈这一课程.
研究过程及理性思考:
舞蹈是中学生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自课题启动以来,每年都有不少学生选修舞蹈这门课程。这些学生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舞蹈训练,舞蹈基础不同,理解与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舞蹈基础较好的接受较快,反之则差。此外,学生的身体自然条件和素质各不相同,又没有舞蹈选修课的专用教材,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客观条件,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学生的基本训练方法,使学生会学、会赏、又会编。
(一)学:舞蹈基本语汇的积累
(二)赏:舞蹈鉴赏力的提升
(三)编: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体现
(四)音乐是引导学生走近舞蹈的最佳途径
(五)游戏是培养学生热爱舞蹈的尝试
(六)律动是帮助学生体验舞蹈美感的方式
舞蹈艺术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的载体,沟通着身体与灵魂,感情与智慧之间的联系。它既体现着人性的本质,又连接着人类的世代传承。它不仅使人得以充实和完美,而且催人奋进和创新。它能够培养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并依次引发对其他艺术的广泛兴趣和爱好,从而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与此同时,它还能够强化青少年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使他们在丰富自身文化知识结构的同时,初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正因为如此,在广大青少年中组织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活动,一方面能够使他们理解人类历史经验,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运用非语言的方式交流思想感情,同时,学习借鉴以艺术的方式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对于青少年个体来说,无论是人体组织器官的协调发展,还是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感知和鉴赏追求,通过舞蹈艺术教育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而对于青少年的群体来说,由于舞蹈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传达着人类的共同追求和情感,因此,其教育活动能够以美的载体传播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信息,表达学生对于真、善、美的共同的向往与追求,从而促进社会成员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和完善。
1、1模块教学概念
体育中的模块教学就是,将技能教学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小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单元。教学中以技能教学为主,将相关理论知识融于技能学习之中。技能模块的组合构成了学生的能力,完成所有模块的学习后,学生经由“理论—实践—内化—实践”的过程,能力水平就会形成、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1]。
1、2模块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1、2、1有利于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体育工作者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充分提高思想认识,才能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使学校体育课程真正发挥健身心、育全人的功能。
1、2、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自模块教学在篮球教学中开展以来,大力开展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兴趣,实施“小集团化”教学,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能在技能学习中想方设法改进技术动作。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自我反思的优良品质。
1、2、3有利于发挥教师专长,提高教学效果
模块教学能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教学,做到扬长避短,较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在体育课改的模块教学中,从经历到理解,不断自我学习与研究,并相互学习、交流、探讨,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创造性教学能力得到增强,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1、2、4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专项知识水平和观赏水平
通过篮球模块教学,学生对篮球的基本理论、技战术会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和理解,故可以极大地提高其篮球专项知识水平。从篮球的基本技术到篮球比赛知识及裁判法的学习到传授,为其今后从事锻炼及组织篮球比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专项知识水平的提高,在其今后欣赏各级篮球比赛时,其观赏、评价水平,也将得到全面的提高,正所谓“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2、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模块教学目标与内容相分离,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离
篮球模块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体育工作者将模块教学理解为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制定模块目标时还是照搬五大领域目标,没有与实际的教学内容整合,基本技术的传授占用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理论学习与实战训练时间偏少,致使学生对篮球运动起源、技战术方法及战术配合意识等缺乏必要的解析,学生机械化地掌握了篮球的运球、投篮、传球等技巧,这势必造成教学与实战的脱节,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2篮球模块教学的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相对滞后
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方法及组织形式仍被沿用。在过去的教学中这些方法及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继承与发展,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学生对篮球教学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模块教学的引入,体育教学的有些方面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篮球教学。
2、3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人数众多,场地器材缺乏,不易组织
高中篮球模块教学继续沿用大班化教学模式,上课人数多,场地器材缺乏,不易组织学生练习,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逐一指导,这样既调动不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无法进行比赛。再加上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不够集中,有些教师拖课,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效果。
2、4篮球模块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当今,体育教学后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基本是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突出了对学生的技能、体能的评定,但对一些隐性指标的考核评价不够,例如学生的进步幅度、学习表现、学习态度、合作沟通能力等评价内容体现不足。这种评价体系中易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高中篮球课模块教学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应依据《纲要》,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把一些隐性课程目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对篮球运动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评能力与自我锻炼习惯的形成[3]。
3、积极探索可行性的篮球模块教学策略
3、1深入学习新课标精神,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篮球模块教学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引导学生把握篮球课程的基本理念,使教师懂得篮球模块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篮球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阳光体育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产生运动参与的欲望,并在篮球运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3、2因材施教,注意把握篮球模块教学中的“质”、“度”篮球模块教学中的“质”是指模块教材的难度系数。教学实践表明,篮球知识的难度系数应稍高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才有吸引力。若教材难度系数太小,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注意力容易涣散,可能诱发伤害事故;难度系数过高,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会丧失信心,无法体验到篮球带来的快乐。因此,篮球教师要保证篮球模块教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层次性。“度”是指练习中学生的心理、生理负荷。在篮球模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学生的练习次数、时间、组合、强度等,使之保持在一定的度上,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有质的飞跃。
3、3立足实际,选择合适的篮球模块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
体育工作者依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篮球模块教材,以学生为中心,制定科学合理的模块教学体系,使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运动兴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奠定基础。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应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为解决器材设备少、学生多的矛盾,采取分组循环,个体学习和操作的方法来解决。
关键词: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
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兴起始于二战后,主要有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和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流派。MES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借鉴并综合了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培训模式,其从成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出发,以现场教学为主,把提高受训人员的操作技能作为培训的核心,通过传授必备的专业知识,使学员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达到就业或上岗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因其针对性、实用性和效益性而在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受到欢迎。CBE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职业技能培训将其推广到欧亚大陆,主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培养目标,强调认知能力、活动能力的统一即知行能力的培养,它不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强调严格的科学管理和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由于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中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在西方职业教育体系中被广为采用。两种教学方法都强调针对性、实用性、效益性和能力化,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是CBE从职业化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需求出发,关注职业基础通用能力的培养,而MES则从具体工作岗位的规范性要求出发,关注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的本质上来讲,以两种流派为代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是一种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模块化教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
模块化教学进入中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由劳动部培训司邀请职业培训专家卑斯麦先生在天津和上海两个高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系统地讲授了模块式技能培训方法和内容,并培训了中国第一批MES教师。其后随着1999年教育部首批批准全国17所本科院校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开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快速发展起来。近些年来,模块化教学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吸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典范式教学方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高职高专、专业技术学校领域内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探讨最多,同时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如物理、电工学、会计学等领域内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和观念的研究和实践也发展起来。每个模块的设计都有各自的培养目标能力的要求,如黑龙江大学在2009年修订的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实施以专业分类特色培养为核心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战略,以专业定位和特色为基础,合理构建教育平台,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设计专业方向、特色课程模块”,全校76个专业设有近200个模块教学平台,每个模块都具有一定的特色研究方向,例如,在俄语专业中设有俄语语言文学、俄英双语、俄罗斯文学模块,在应用物理专业设有光子学与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模块,等等,通过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突出创业教育特色。综合来看,其发展思路主要基于“宽基础、活模块”的教育模式,即基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依据大学正规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培养学生具有宽泛的人文素质和适应性强的从业能力。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2020年要达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在2009年2979万人的基础上达到3550万人。《规划纲要》在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从中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未来高等教育将具有普及性和大众性,但由于高等院校发展的阶段和层次不同,职业化教育对于许多地方性和专业性大学来讲是需要重点发展的内容。因此,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在一些大学中开展模块化教学,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培养21世纪“产业大国和创造大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教学,其施教取向将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绩效,而且影响着实习设备的配置和布局,影响着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形成以及发展和改革的走向,对于改善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的中国缺少大量的合格产业工人,短期来看,直接的反应就是“民工荒”与“雇工难”现象的产生;长期来看,国内产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分工中不利位置的改善不仅取决于技术创新推动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改变,也取决于中国产业工人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另外,模块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了就会,会了就用”、“按需施教”、“学用一致”作为其基本原则,不仅提高了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也为缓解中国就业压力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中国的就业难主要体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企业失业人员与大学生就业三方面。从大学生就业难来看,劳动力供给方的学生与劳动力需求方的用工单位之间的不对接,供非所需是重要原因之一,而针对性强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对于解决该问题意义重大。
二、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将实践教学内容分解成相应的模块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施的步骤和程序是,首先根据岗位技能需要,反推技能目标,进而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在分解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基础上,明确学生应知、应会的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模块;最后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各自教学模块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摆脱了本科传统教学模式框架,但是受到现有高等教育体制的限制而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首先是教学目标定位问题。传统高校办学目标突出对于高级人才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模块化教学突出专业化、职业化培养,二者经常性表现出矛盾。如在一些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中明确提出培养“综合性、全面的高级人才”,这与模块化教学的“专、精”培养目标不匹配。而且,大学中所必修的公共课程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和资源,无法有效地安排学生进行模块化教学;公共必修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宽泛与模块化教学内容衔接性不够,等等。其次是教材选用问题。有针对性的教材是模块化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的基本保障。目前国内高校的教材使用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选用名家主编的教材;二是选用自编教材。其中的部分教材内容过深(超过本科深度)或过浅(不及大专深度),质量不尽如人意,不能够“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模块化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应该是那些既熟悉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又了解相关专业实践知识体系及实验技能的人员所编写的教材,目前这方面的适应模块化教学需求的教材比较紧缺。再者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在全国大部分高校,模块化教学基本工作主要还是由学校各相关的院系承担,担任课程的教师大多是延续以往传统教学思维模式。这些教师尽管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教学目标的改变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这些背负着教学、科研压力的教师又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补充新的实践教学经验。而那些乐于参与模块化教学又有着丰富经验但是缺少教师资质的校外人员在现有体制下又很难大规模进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些学生还在“以考试为目标、以获得文凭为目的”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下学习,缺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有教学成本问题。在高校的专业模块设置中,一般来讲当学生在选择了特定的专业模块后,该专业模块课程与其他专业模块之间具有较少的重合课程,当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想要改变学习模块时,则很难进行转换或者转换后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种现象与“一考定终身”相似,学生出现了“一选定终身”的现象。从教育学的教育规律来讲,模块化教学的知识比较单一,较容易导致学习兴趣和效率的下降。如何在一个模块内合理、科学地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进程,防止学习内容单调化则并非易事。最后是实验与实习问题。目前本科院校中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还无法满足模块化教学所需。理科专业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实验室设备陈旧、实验室资源无法保证大规模的学生进行集中化专业实习;文科专业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实习基地过少。按照“按需施教”的要求,根据模块要求到企业实习、实训是个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能建立稳定的企业基地,实习时学校与用人单位都具有“临时抱佛脚”的想法和做法,导致校企合作的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模块化教学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思考
针对未来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发展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都在教学计划中纳入了模块化教学的内容,但在实质性的课程安排、计划进度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增加了模块图表的变化。这种做法或许是出于对模块化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许是出于以上所提到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制约。应该说,高等教育模块化教学在我国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按照《规划大纲》要求建立高校分类、分层次定位的发展思路,中国高等教育既需要培养创新型国际一流人才的大学,也需要培养应用型践行人才的大学。因此,不同类别、层次的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进行量身定位,不要好高骛远。从模块化教学的目标定位、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与环节、实验与实习等方面来看,高校模块化教学发展中今后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学校要提高对模块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二级学院加强模块化教学的发展,如在本科院校开办以模块化教学为主的实验班教学,将各专业的实验班归入二级学院统一管理。结合黑龙江大学的经验来看,学校设立的创业教育学院将创业教育类“三个一”课程融入到各专业设置的模块化教学中来,有效地提升了学校模块化教学效果。另外,学校还要对模块化教学改革中的教材编写立项、教学研究立项、教学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以充分调动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教学单位要注重对教材使用效果的评价和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反馈意见的收集与整理,以便为教材的更新和编写提供要求和目标。学校应该到行业和企业中去进行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成立教材编写组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学校要注重培训和引进适应模块化教学要求的师资力量,提供多种机会和渠道,鼓励和支持任课教师外出学习和实习,参加专业培训,拓宽教师视野,学习和交流先进经验,提升教学改革进度。同时,对于实践性强的模块内课程教学,可以采取外聘专家的形式,建立外部专家数据库,弥补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还可以与政府和企业设立的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共享外部师资力量。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突出辩证的扬弃。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毕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强调“厚基础、宽口径”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是高等教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但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突出专业性方向的改革尝试还是有必要的,高校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也应该围绕当代社会发展要求进行适当改革,如在黑龙江大学进行的大学公共外语实验改革中,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殊性,以对外经贸语言课程取代传统的大学外语教学课程,既满足了必修课程教学要求,又突出了模块化教学所要求的专业性和适应性要求。教师要注重设计适应模块化教学要求的教学任务与环节。教师应该精选教学任务、精心构思教学内容、精心谋划教学讨论。教师要从教学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将学习知识技能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任务的设计中来;教师要对教学任务和内容有着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对教学内容的传授要讲求方法,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要设计教学讨论环节,及时总结与学生交流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全社会要关注以模块化教学为引导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块化教学本身就在于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因此,以双赢原则为指导的校企教育合作是可以实现互利和稳定发展的。学校要与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实施模块化教学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这既为企业解决了人才需求,又为学生解决了就业出路问题,也为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探索出成功的发展经验。
作者:孙勇 徐美玲 单位: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关键词 预算会计 教学改革 模块化教学 比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13
Study of Budget Accounting Modular Teaching Reform
LI Suijiang[1], ZHANG Lipi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Jilin, Jilin 132012;
[2]Jilin Railway Technology College, Jilin, Jilin 132200)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eform of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as well as budget accounting "system" and "Guidelines" gradually improve and perfect, budget accounting theory and method changed greatly, budget accounting Teaching Problems also increasingly apparent, so budget Accounting Teaching Reform has become a tren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issue in the current budget accounting teaching in curriculum structure system was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analysis, focusing on the reform of the current budget accounting cours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accounting elements r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of modular teaching problems.
Key words budget accounting; teaching reform; modular teaching; comparative approach
我国预算会计理论和方法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改革过程,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改革成果必须被纳入到预算会计教学活动中。关于预算会计教学改革的课题已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他们主要是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笔者则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体系的重新构建上。
1 对预算会计课程内容及结构体系现状的分析
1.1 预算会计课程的内容
就课程名称而言,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涉及该类内容的课程名称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最早为“预算会计”,后来在有些院校中改叫“政府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前有些院校叫“非营利组织会计”。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院校无论将课程名称定为什么,而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改变。一般仍局限于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参与预算执行的收入征解会计和国库会计。由于受课时限制,许多院校在该课程中主要讲授的内容是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而其他部门会计则只是一笔带过,或只作为阅读材料。
1.2 现存预算会计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
目前,无论是从预算会计相关教材的编写,还是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常见的做法都是根据预算会计各个不同会计主体来设计教材和教学的内容结构体系。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均采用的是“条形结构”,即按不同的会计主体将教材、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条块。
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讲解预算会计概念、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预算会计的对象、要素和会计科目,预算会计的特点等预算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即,以各级政府为会计主体,以会计要素为主线讲解政府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相关核算业务及总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
第三部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以各行政单位为会计主体,以会计要素为主线讲解各行政单位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相关核算业务及会计报表的编制。
第四部分为事业单位会计。以各种事业单位为会计主体,以会计要素为主线讲解各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相关核算业务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1.3 课程内容条形结构安排法的缺点
这种按“条形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的方法,其缺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3.1 破坏了一门课程的整体性
这种“条形结构”事实上是将一门课程分成了多门课程来讲,将一个整体人为地割裂开来。按这种结构学习下来,作为教学对象很容易将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等看作为相对独立的几个部门会计,而很难去思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差异点是什么,从而忽略了其间的内在联系。
1.3.2 会造成内容重复和时间的浪费
我们知道,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等都存在许多概念、内容、核算方法等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按“条形结构”组织教学情况下,当讲到各个不同部分中相同内容时由于时间相距较长,我们又不得不重新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讲解。这不但存在内容上的重复讲授,而且使得原本就比较有限的教学课时显得更为紧张。
1.3.3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记忆可将人过去和现在的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因此,人才能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通过分类比较等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有许多相同的会计科目和相同会计业务处理方法,也有许多相近、相似的会计业务处理。在按条形结构组织教学的情况下,当后一部分内容与前一部分内容中出现相同或相近、相似的业务时,由于原有记忆的遗忘,会导致新内容对原有记忆的干扰,甚至造成前后知识的相互混淆,会极大地影响学习效果。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预算会计教学中,重新构建内容结构体系,划分新的教学模块,采用比较教学方法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
2 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构想
2.1 模块划分原则与具体构成
新的教学模块将采用“网格结构”的模块形式(如表1所示)。即,在将“总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之外,以各级政府、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会计主体为经线,以会计要素为纬线,形成若干教学模块,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比较(对比)方法组织教学。
在以上六个基本模块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子模块。子模块的划分,要尽可能将各会计要素中相同的会计要素内容安排在一起组织教学,以便于将不同会计主体相同的会计要素内容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比较。
2.2 模块化教学的优点
2.2.1 优化教学内容节约教学时间
在现有的预算会计教材体系下,常常会出现相同内容重复讲解的问题。如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诸多内容的核算业务的处理思路、原则、方法等基本是相同的(只是与之对应的会计科目不同),而在“条形结构”下,虽然已在讲授行政单位会计时进行了详细介绍,但在讲授事业单位会计时,对这些内容不得不重新讲解。而如果按“网格结构”组织教学内容,可将二者作为一个教学模块的内容,则教师只需要对其不同之处一语代过即可。再如,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入和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原则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将二者放在一个模块中,则完全可以避免重复讲授的问题。所以,模块化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教学内容,还可以节省教学课时。
2.2.2 采用比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会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学习过程中的很多知识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果不去比较,就会把相关知识的概念、原理、现象等混为一谈,这不利于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准确应用。善于比较则可以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准确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采用模块化教学后,由于将不同会计主体相同的会计要素纳入到了相同的教学模块中进行讲授,所以可以将它们之间的相同、相近或不同之处加以对比。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它们之间的差异特征加以强化和突出。与此同时,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慧敏,冷芳,刘晏.论《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为例[J].财政监督,2014(9).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 模块化 基本能力 岗位能力 发展能力
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广大士官学员应能够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以增强国际军事竞争力。在我校学员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员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大部分学员语音、语调有明显缺陷,话语连贯性不够。有一半的学员或是不能开口表达主题,或是直接放弃表达;即使是能勉强表达的,也存在语句结构层次较低,思维单一,话题过于集中的现象。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增强学习兴趣,摆脱畏难情绪,摆脱消极被动的状态,提高口语能力,已是势在必行。模块化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极大地改善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员的能力。
一、模块化教学方法的源起
模块式教学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内容以便于实施教学为原则分成几个独立的知识模块,按职业活动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模块化英语口语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实用性和系统性,使学员相对集中地对某一专题进行学习,加强实践,从做中学,从而提高学员探究学习的效率。
二、模块化教学方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成功的英语口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员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我们尝试采用模块化教学来达到这一目的。根据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课程设置为三大教学模块:基本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模块和发展能力模块,下设若干小模块,学习单一技能。比如说,可以把英语口语看成是英语教学的一个大的模块,这个大的模块又由若干个小模块组成,而每个小模块又由若干个学习单元或课题组成,从而使英语口语教学形成综合教学模块。
三大教学模块的具体学习内容如下:
(一)基本能力模块
1.词汇
词汇量是影响英语能力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士官学员往往词汇量较小,因此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就不能迅速、准确地进行交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学习单词的途径,从基础词汇和专业词汇两个方面入手来补充学员的词汇量。在每次教学中,根据特定的话题提供相应的常见词汇,通过各种手段,如换用、词源介绍、小组竞赛等让学员记住这些词汇。从而让教员和学员更好地互动,突破词汇量缺乏导致的交流障碍。
2.句式
军事口语交际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为使表述更加清楚,通常不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口语句子结构要比书面语的句子结构简单得多,句式短小单一,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存在大量的约定俗成的省略句,固定表达法。因此可选用最常用的基本句型,配合常见的短语结构加以练习。教员在口语教材的选择上更多地着眼于对话类的教材而不应偏爱带有一定文学色彩或叙事性的小故事上。在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之间或学员之间的对话为主,而不是让学员自我陈述或背诵某些东西。教员在引导学员对话练习时应注重保持对话交际的连续性、衔接性和照应性,而不是用词的准确性、对话结构的完整性和表达意义的概括性。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学员了解了口语多短句的单一直白的特点,畏难情绪自然消解,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学员通过本教学模块的训练,能掌握在日常交流中的常用词汇及固定的用法,能掌握一些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能够进行日常的交流对话。
(二)岗位能力模块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对军事人才的需求必然是多元化的,不仅知识面宽,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国际交往。因此,该模块的教学应该注意把握与专业学科的联系,以提高学员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促进两者的和谐统一。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与学员的专业学科或学员普遍关注的内容相结合,如军事口令、军兵种、装备名称等,让学员对不同情况下出现的军事用语加以了解。这样不仅能够强化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又能拓展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提高学员的职业素养。英语教学与学员专业学科相生相融,这有利于学员毕业后很快适应本专业的英语需要,掌握前沿知识,增强其岗位任职竞争力。
学员通过本教学模块的训练,能够较为显著地提高其在军事背景中的英语听说能力,同时让学员获得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其在工作岗位中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发展能力模块
该模块设置为应用文化模块。因为在外国军事故事和欧美文化风俗中,蕴含很多背景知识,如果学员缺乏对此类背景知识的了解,即使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也不可能全面理解和领会语篇所传达的准确信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外国军事小故事,欧美文化风俗介绍给学员,让学员经过理解后,以对话的形式复述出来。本教学模块的训练能使学员认识到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宽泛的知识面在部队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提高军事口语交际能力,使学员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
三、实施模块化英语口语教学的意义
实施模块化英语口语教学有以下意义:一是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实用性和系统性。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景,根据某种特定的情景向学员提出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鼓励学员大胆地运用英语去完成。采用这种形式可以灵活规定所需要的社会动因、交际目的、交际对话形式等等,使交际训练灵活多变,轻松自如,易于引导,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模块化教学方式从学员的兴趣爱好、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复合型原则,分为专业模块和基础模块,促进学员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三是有利于促进教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使授课教员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全面掌握该模块的实际专业技能,真正做到依照模块环境条件来制作模块内容。比如授课教员在做模块教学前期准备时,可查阅各种军事用语书籍,和学员谈话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到各专修室走访学习,了解最新装备状况,苦练专业教学基本功。通过一系列的强化实践和学习,使教学模块和实际英语运用场合高度一致,从而使教学模块功能效果更明显。
综上所述,在英语口语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弊端,改善了学员“不能开口,不愿开口”的现状,建立起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英语教育,有利于学员成长和成才,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Allwright, D. 1984.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 [J]. Applied Linguistics 5: 156-171.
[2] 关晨音. 认知语用学之关联理论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8,15(6):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