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建设范文

景观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建设

第1篇:景观建设范文

关键字:绿地景观;绿地系统;分类;原则;

Abstract: Landscape planning to create a good living space important factor. Landscape design from the green landscape system classification of start, strictly abide b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grasp the main contents of design.

Key words: landscape; green space system;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多,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的同时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不断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的设计,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绿地合理规划的重要性,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不仅代表了城市的形象,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1.绿地系统分类及组成

城市绿地是指城市用于绿化或者规划的特殊用地,它涵盖多种类型,规模不等,是城市中多种绿地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的统称。城市绿地包含植被、水体、土壤等基本要素。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绿色植被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是一个相对来说开放的空间,并且具有相对同质性。通常来说城市绿地系统被认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但是城市绿地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可以分成城市公园绿地、城市街头绿地、城市廊道、城市风景绿地、城市生产绿地、庭院绿地等几个分系统。

城市是一个以人工系统为主的,由基质、景观、廊道、边界、斑块等构成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城市绿地斑块、城市绿地廊道、城市绿地景观边界、城市景观基质等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的景观体系。

1.1城市绿地斑块

城市绿地斑块是指城市景观中一切的非线性的城市景观绿地。城市绿地斑块的类型、规模、形状、空间格局等都在城市绿地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生态作用。根据绿地斑块的功能以及景观类型的多样有以下几种分类:公园绿地、广场绿地、街头绿地以及小游园、生产绿地、单位以及居住区附属绿地等。

1.2城市绿地廊道

城市绿地廊道是指城市景观中线状或者带状的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廊道对是城市中得绿地斑块中得斑块,矿物质等得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绿地廊道可以根据景观类型的不同分为绿道和蓝道两种类型。

1.2.1绿道:绿道是以自然的植被和人工的植被为主要存在形式的线状的绿地。绿地通常有三种形式包括道路绿地、游憩绿带、非滨水的防护绿带等三种类型。其中绿带主要是由相对来说比较自然稳定的植物群落做成的。因此具有生物多样性高,类型多样性高等优点。

1.2.2蓝道:蓝带就是所谓的河流廊道,它包括河道、河滩、高地区域和河岸等类型。一般情况下根据廊道的用地性质不同我们可以将蓝道分成滨河绿地和河道防护

2. 绿地景观设计的意义

绿地景观的优劣,既对当地的居民是否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反应了地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发展程度,同时它还是地方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面貌的体现,因此绿地景观设计的的好坏对地方的建设意义很重要。

2.1绿地景观的居住效能。

良好的室内外绿化不但可以减少噪声、清洁空气,保持健康持久的生活环境,还能有效的调节居住环境的温度湿度来适应居民的需求。

2.2绿地景观设计的生态效能

合理的绿地景观设计,不但可以充分的利用和开发自然界的风、光、热等能量,还能有效地保护地方的生态环境。并且绿地景观设计也是维系繁育地方生物资源的有效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生态系统的手段。因此生态的维持与维系中绿地景观设计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3绿地景观设计的文化效能

巧妙的绿化设计,可以保护小城镇原有激励和空间形态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景观特色,组织创造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新景观。在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在景观设计中突出风土人情,维持地方生活,将现代文明有效的融入传统文化中去而不改变原有的生活模式,是绿地景观设计的至高境界。

2. 4绿地景观设计的艺术效能

和其他的设计一样,绿地景观的设计也是一门艺术,它能充分的调动和组织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生态关系,是艺术美表达再现生态美的表现。景观绿化设计是通过对形象和空间环境的创造,以象征、比喻、拟人、仿生、隐喻、暗示等手段去体现人文关怀和对生态的重视。它也是对人与生态关系的一种协调剂。当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最佳状态时艺术的创作价值也开发到最大的状态,此时的生态质量也是处于最佳状态的。

3. 绿地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3.1整体优化原则景观是由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系统,因此在景观的规划中应该是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的,而不是一个某一个要素或者某一个局部考虑。只有整体的规划与考虑才能保证整个整体达到整体的最佳状态,才能实现整个景观规划设计的最优设计,细节服从于整体是景观设计的必要条件。3.2异质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景观宅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原则。3.3 多样性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匀度、渐嵌度和连通度等加以描述。3.4 景观个性原则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3.5遣留地保护原则即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3.6 生态关系协调原则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

3.7 综合性原则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我们在绿地景观建设中可直接借鉴这些原则,为景观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当然,这些原则并不是在每一个景区的建设中都能得到体现,不同自然资源地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兼加考虑、应用的生态学原则也必然有所不同及侧重。

4.绿地景观规划的主要内容

绿地景观的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主要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空间结构和模式。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包括以下的内容:

4.1绿地系统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

资料的收集包括:自然条件的收集,社会资料的收集,原理绿地资料的收集,技术经济资料的收集,植物物种资料的收集,绿化管理资料的收集等。

4.2绿地景观分析与评价

4.2.1多样性指数是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及所占比例的变化。多样性指数越大那么表明监管的信息含量也是越高的,这样的景观不但类型丰富,各类型之间还具有较高的均匀性和协调性。

4.2.2优势度指数是说明景观多样性对最大多样性的偏离程度的物理量,它所描述的是少数几个主要景观类型对景观整体的控制程度。优势度指数越大那么说明组成景观的各景观类型中主景观所占有的比例较大,反之则表明,各景观类型比例是均匀的。

4.2.3景观的破碎度,在大尺度的研究中,景观的破碎化指数是很中央的属性,它反映了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生物的存在都是需要一定的空间的,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增大,用地的紧缺,绿化景观不断的被人的生存空间所分割破裂,因此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大,绿色缀块的面积不断的缩小,这样的变化对城市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很不利的。因此研究绿色景观的破碎度对城市的绿化景观的保护是很重要的,是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生态发展的重要指标。

结束语:

绿地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很重要,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我们应该遵循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从景观规划的主要内容着手进行景观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生态设计的大趋势。创造更适合于我们居住生活的空间。

参考文献:【1】刘立民,刘明;绿量——城市绿化评估的新概念[J];中国园林;2000年05期

第2篇:景观建设范文

本文主要提出了我国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缺陷,相对应地提出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建设的策略,从而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乡村景观;策略

在新时期,我国一直倡导必须把建设新农村作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三农问题依旧是滞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也屡次颁布诸多关于规范乡村建设的文件及纲要,这在一定程度体现建设现代新农村是我国当代实现社会主义的核心。如今,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众多乡村民众追求的目标,其也是一项较为宏大的工程任务,因此,广大人民群众要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进行长期不断的奋斗。坚持城乡共同发展,努力做好建设乡村景观的保护工作,有效落实新农村建设。

1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缺陷

1.1部分区域的领导只提倡急功近利的规划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未能准确地认识及把握国家提出的乡村改革目标和要求,并且没有调查乡村基层,因此,最终未能形成针对性的工作方式及工作步骤。诸多地方仅仅把新农村建设单纯地理解为实施工程建设,也有很多领导只为了追求个人的政绩,而一味地实行迫切的规划,在进行村落编制规划时,没有重视村庄的发展现状,使得乡村人民在欣赏城市文明发展时,没有看到自己价值连城的东西,从而使得传统的乡土文化逐渐消失。现在的农村有各类缺乏乡土气息的建筑设计,造成乡村建筑设计与乡村景观呈现一片混乱的情景。虽然也有部分地方充分认识到,但没有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而是主观臆断,这些片面的认识出现的差错都会影响乡村景观的发展。

1.2乡村景观建设没有“城市规划师”的主宰

由于乡村景观的规划量大,涉及的面积较广,加上相对繁重的任务,除此之外,还有时间及经济水平的束缚,已经有许多地方实施低价的方案,把乡村规划编制的重要任务转租给规划部门和私人,或者未毕业的学生。在实施编制时,一些乡村建设“规划师”因为经济因素未能实施全面的前期调查,这样所做出的规划不可避免有点粗糙。还有些参编人士缺乏乡村工作经验,几乎不了解乡村出现的实际难题和人们的真实需求,没有周全考虑乡村的发展,比如:部分地区在房屋设计、环境整治等诸多方面几乎按照城镇的标准,完全脱离自身的实际,没有显现出乡村及地域的特色。还有一些规划仅仅关心农民怎样建房,而对人民最为关心的增收问题,虽然制定了一定的目标,但是对增收的具体渠道缺乏可操作性。

2乡村景观建设的具体对策

2.1科学处理好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的难题

众所周知,以乡村景观为基础的乡村旅游能够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必须要合理有效地处理好乡村景观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进行乡村旅游场地景观的开发理所当然要结合该地区的生产及生活的实际情况,以达到旅游设施投入、所开发的项目与区域的景观、文化环境相融入。在保护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发展适合该地区,而又具有区域特色的相关产业,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活模式,只有以和谐发展为前提,才能使得乡村景观更具有长久的吸引力。

2.2合理制定相关政策及制度

目前,我国的乡村景观建设依旧处在初始阶段,而乡村景观的规划主要是采纳村镇规划的较为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面对在建设新农村中所呈现的一系列问题,并非通过村镇规划就能完全覆盖和解决,因此,亟需制定一些涉及乡村景观改造的政策及法律,并且制定一些实施乡村景观改造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促进乡村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适当地制定有关保护乡村景观的法规,让乡村景观的保护力度逐渐上升到法律阶层。

3结语

现代的乡村景观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成分,已经被广泛区域接受,并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完善。乡村景观建设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也突出了一些问题,但也提高了乡村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和要求,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因此,要充分发挥好乡村景观建设的作用,让其真正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J].中国园林,2014(15)

2苏少锋,刘维团.村庄规划过程中有关乡土景观保护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5(19)

3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5(19)

第3篇:景观建设范文

关键词:景观建筑师 生态城市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landscape architect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modern city focuse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rom the origins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ome important problems in moder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in the modern urban constructionthe design of the way.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 ecological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中经济、社会政治、技术和文化的重要交汇之地,在城市快速发展及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加快构建现代生态、可持续城市环境日益被提上日程。景观建筑作为一个城市中形象优美突出,地域特征明显的建筑物,其良好构建对现代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景观建筑师们要不断地适应现代城市建设的实践需要,努力构建和谐、统一的城市景观建筑,推动现代城市结构的建立。

一、 景观建筑师的源起

通常,人们借 landscape(land+scape)一词来描述土地的地形及环境特征,它是有关大地景观的规划设计,作为人类对其所生活土地的一种适应与改造,它在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搭起了一座交流之桥梁。Landscape Architecture即景观建筑学,最先是由吉尔贝尔•莱恩•马松在其《意大利杰出画家笔下的景观建筑》(O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Great Painters of Italy )一书中首次使用的概念。其本意只是从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与评论意大利的风景绘画艺术,并未包含学科之含义,更没有将其拓展为完整学科的初衷。然而马松在这里却触及到了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此之后的劳顿和唐宁,进而将该词的含义从艺术领域拓展到了景观园林领域,并赋予其新的含义,认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描述人工创作的景观组合,由此,该词在“建筑”之外又有了“人工创造和建造”的含义;唐宁的弟子奥姆斯特德借其师傅的概念,在成功获得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任务之后自喻为“景观设计师”,他解释说,景观建筑师主要是从事以植物、地形、水、铺装和其他建筑物的综合体进行设计为职业的人。自此,景观建筑学便逐渐地兴起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景观建筑学涉及人地自然景观的改造,有着自然景观特定的精神、物质层面的文化内涵和功能价值,一定程度上与文化景观的内涵相吻合。[1]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景观总是根据其自然或文化所占的地位,渐从自然景观向文化景观转变。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聚汇地,由此,景观建筑师工作的初始对象可以是自然或文化景观,但其工作成果必定是文化景观。

二、景观建筑师之在城市

面对城市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的当下,景观建筑师们应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立足从整体的角度入手,研究和改善城市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传统园林在美学上过分强调视觉效果,空间上封闭性等而无法满足当前城市发展及人们需要的现实, 如何运用现代的景观设计方法对城市结构进行重新整合,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园林绿地”等再统一,成为新时期景观建筑师们必须应对的重要挑战之一。

1、 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可持续效应

现代城市景观建筑系统,是城市人居环境中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空间系统。作为现代的城市景观建筑师,其主要任务应该是引导城市与区域的用地空间布局朝着符合人居环境生态平衡、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建筑师们在面对城市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在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的基础上,注重利用城市特有的地域结构,依托现有的区域环境特征,采用结构圈式等 的设计方式进行建造。在建造过程中,要注重景观空间格局对城市发展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力争通过景观空间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整个城市功能的健康和安全,最终打造“以自然为主轴,以本土为指针”的现代绿色城市景观。

2、突出景观设计的功能及文化性

现代的景观建筑对于城市功能的优化及城市文化的延续及生长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代的景观设计师们在建造城市之景观建筑的过程中,理应突出“凸显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精神”的主题,应在仔细辨析所建场地特征、周围环境之后再行设计建造。同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注重的是面向城市群体的设计理念,景观建筑师们设计建造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大众群体的需要;其次,要力争在全方位的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为指引的目标下,重整城市结构。再次,城市环境中具有悠久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景观建筑师们在设计建造的过程要注重以其为基础构建个性城市景观,以期能够借其唤起市民对过往的回忆,激起文化认同感,从而世代地永葆城市的灵魂。

3、提升景观设计的艺术性

随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要求,在景观环境中体现人文情怀,打破人与自然之间额隔阂,力求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融入无限的自然山水意境,也成为了现代的景观建筑师们应十分注意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论的一些方法、理念,正如钱老所谓“山水城市”一般,要秉承创造性地将中国的风景园林同城市设计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以便为建筑师们创造具有人文的宜人空间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理论和景观建筑空间之间有着诸多的共同点。首先,我国古代绘画中之山水画的创作试点和精髓在于“三远” 的表现视点。一般而论,在处理建筑和周围环境相结合的景观的布置时,常用到此法。即利用观者视点的变化而造成不同的视觉欣赏效果。其次,建筑空间和传统的国画同样具有节奏和韵律性。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言:“艺术的序列通常从建筑开始,因为在人类所有各种多少带有实际目的的活动开始,只有建筑活动有权利被提高到艺术的地位。”中国的景观建筑与中国古代山水绘画一样有着“可望”、“可游”、“可居”等特点。景观建筑实有将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的方式,使观者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变化多端的空间进程中,体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总之,景观建筑师实际面对的是一个十分广阔的专业领域,“从花园及其他小尺度的工程大地的生态规划,包括流域规划和管理。景观规划设计师应兼有工程技术和设计创造能力,同时必须具有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心。由于人类环境的不断增强,城市不断扩展,景观建筑师的任务不仅是设计和创造新景观,同时在于景观的保护和拯救。

因而,在当今的21世纪,在城市人居环境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传统的建筑、规划、园林等相互隔离的格局显然已经不能使适应实践的需要的当下,现代的城市景观建筑师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景观设计方面的专业技巧,更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及社会责任心。在注重更新自身的设计理念的同时,不断地运用自身丰富的设计知识与优势,积极地参与到现代城市的改造、建设及设计之中,还要不断地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理念中寻觅养分,提高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历史、艺术性;再次,面对城市快速发展与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下,应高度重视从整体生态角度入手,制定具有生态文明价值的规划体系。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要注重从各地域文化特征出发,力求展现各本土特色和地方风貌,逐渐形成一种世界共同点的“以自然为主轴,以本土为指针”的景观设计理念。最后,作为重要的保障,相关执政部门有必要不断地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便专业的法律及严格的执法力度来保障我国城市景观建筑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景观建设范文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适宜性;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

为了迎接2008奥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与发展,政府不仅意识到绿地系统在树立城市良好形象,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方面所起的作用,还在环境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求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城市面貌也因而有了一定的改观,但由于在实施中多存在“注重眼前景观效果、忽视十几年后甚至数十年后的景观价值”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绿地的持续发展和长期景观效益的发挥。

对于绿地的规划和建设缺乏从系统的、生态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过于突出绿化对城市的装饰美化作用,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例如利用大面积的草坪或花卉组成图案效果;绿地建设初期,园林植物间多是协作关系,对生存环境的竞争并不剧烈,但随着园林植物的不断生长,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就比较突出了。很多绿地初建成时效果不错,但数年后弊端就凸显出来。因此,我们要从生态的长远的角度出发,建设一套因地制宜,多层次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1 完整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包括大地绿化子系统规划,城市绿化子系统规划,庭院、阳台、屋顶小环境绿化子系统规划3个层次。

1.1大地景观规划就是把大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从生态、经济、社会和审美价值出发,进行环境敏感性分析和绿地系统规划最大限度保存典型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繁衍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景观和遗产资源,最合理使用土地。

1.2城市绿地系统按形态可分为“斑”、“面”、“线”、“点”4 类。斑: 指超过015km2 的自然绿地或城市公园。面: 指面积在3~50hm2 的绿化林(地) 。线: 指超过1km 长, 宽度小于150m 的线型绿化林(地)。点:指3hm2 以下的绿化林(地)。城市绿地系统由大到小系统完整性及子系统内部点、线、面结合的有机合理性,必将促使城市生态环境的最大改善。

1.3庭院、阳台、屋顶小环境绿化子系统规划

此系统虽说面积较小,但具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不容忽视。是城市绿化在垂直方向的微观建设,其主观可塑性强,一般绿地的种植与配置大多数以家庭为单位,根据主人自身的审美意象与喜爱偏好来布置绿化景观。

2 多层次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2.1 生物的生态适宜性

生物由于经过长期的与环境的协同进化,产生了对光、热、温、水、土等环境方面的依赖性,其生长发育也对环境产生了要求,如果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生物就不能很好地生长。

根据生态适宜性原理,植物生长应适宜于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本土植物不仅生命力强、生长茂盛,赋有地方特色,而且养护、管理费用也相对较低,

所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宜大量、有效地栽种本土植物,片面追求“名贵”品种得不偿失,也破坏了原地的自然环境,我们在为城市绿地配种植物时,要先调查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如土壤性质、光照特性、温度等,根据生态环境因子来选择适当的生物种类,使得生物种类与环境生态条件相适宜。例如一些植物只能在酸性土壤中才能生长,而另一些则喜爱碱性环境。水生植物只有在水中才能发育良好,沙漠植物就不会惧怕干旱。因此栽种植物必须考虑其生态适宜性,让植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里。

2.2绿地群落

绿地群落的生长是一个有序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优先按本地原生生态群落、次生生态群落的要求进行合理的群落组配,利用绿地凋落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维护和更新的能力,逐渐恢复可种养的原生生物和自然生物链。

2.3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生物多样性

在城市绿地建设中,还应注意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专家这样定义:“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保护和建立自然、半自然栖息地也是生态绿地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城市以及周围地区存在的一些年代久远、具有多样化的生物与环境的自然栖息地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对维护城市生态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尽量保留自然特征的河流廊道、城市的湿地、林地、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的地形、地貌,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原始地表下的垫面,改善土质,使其适于生物群落的生长与繁殖。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功能的前提。城市中即使达到很高的绿地率,但是如果采用单一的植物种类和过于人工化的绿化方式,其绿地系统的综合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并不很强。

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可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资源,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可维持长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并为环境提高服务。

因此,生态绿地应恢复和重建物种多样性,扩大生境通道。在构建城市绿地系统时,要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尽量扩展绿化面积,点、线、面相结合,水平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全面绿化与重点绿化并举,通过城市绿地、绿带、绿契的规划布局及桥梁、道路、涵洞和屋顶、阳台、外墙面绿化设计,建立网络化、立体化的绿化系统,强调城市绿地的连通性。

以草坪为主形成的绿地系统,不仅需要投入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修整和保护,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进行浇灌,这对于像我国这样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是不相宜的。

绿地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例如,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

一个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绿地系统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和系统的工程。对于一棵树木来说,它的生长期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期望它能带来效益是需要时间的。建设生态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并且都在为此做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作为生态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城市绿地系统,应充分利用其在城市中的环境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责任编辑:冯健民)

参考文献:

[1]周向频. 景观规划中的审美研究[J ] . 城市规划汇刊,1995 (2) .

[2]袁烽. 都市景观的评价方法研究[J ] . 城市规划汇刊,1999 (6).

[3]唐东芹,杨学军,许东新.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1 (4):394-397

第5篇:景观建设范文

关键词 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 城市景观建设 关系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给人类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给原有的自然环境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

1低碳理念

1.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 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1.2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ving),通过合理选用建筑材料、绿色植物等达到平衡环境中的碳含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2低碳城市景观建设

2.1尊重场地原有生态系统

场地原有生态系统是经过自然选择后最为合理的生态运行方式,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将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并且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原有绿化系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深化设计。对于已经造成影响的部分,建立起生态性景观修复体系。

2.2 合理选择绿色植物

不同植物对于CO2的吸收速率不同,亦是固碳释氧能力存在区别。在植物配置时要始终贯彻低碳理念,在注重植物外观的同时,固碳释氧能力成为主要考虑因素,从而提高植物整体的固碳能力。

2.3 城市的立体绿化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工业兴起的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增强了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大幅度地改变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改变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功能,使得城市化之前区域的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绿地面积也随之骤减。立体绿化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绿化方法所面临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绿地空间,使绿量在总体上得到提升。

2.3.1 地面绿化

地面植被多选用乔木、灌木、草木等类型植物,在满足城市景观要求的基础上,能够达到固碳释氧能力的要求。在城市生态公园区域,应以乔木、草木植被类型为主,高大的乔木能够充分利用生态公园区域的立体空间,低矮的草木能够稳固土壤、涵养水源,通过两者之间协调配合达到低碳经济生活的理念。

2.3.2 路缘带旁绿化

以往城市道路建设中,高架桥路缘带旁区域未进行绿化设计,使得高架桥区域的绿化量达不到城市生态建设要求。利用立交路缘带旁区域进行绿化景观设计,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绿量。立交路缘带旁区域绿化植被的选择以花木、草木等低矮植被为主。

2.3.3 墙面、屋顶绿化

居民区区域在城市区域中占有相当大一部分比例,居民区建筑的墙面、屋面能够用来进行绿化设计。建筑墙面的绿化通过种植爬山虎等类型植物来实现,墙面进行绿化后,在吸收碳含量方面,实现了固碳释氧的目的;屋面绿化植物选择因土壤厚度的限制,以根系小、低矮的植被为主,植被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碳含量的同时,也能通过遮阳等作用减少建筑自身的能源消耗,从而达到吸收碳含量、降低碳排放的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目的。

2.4 风能、太阳能在城市建设中的利用

风能、太阳能为清洁能源、无限能源,是自然界中不可多得的能源,它们可作为低碳的能源替代其他能源在景观设计中成分利用。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合理的利用这些能源能够降低城市碳排放,达到低碳经济的目的。

2.5 绿色节能材料的利用

使用绿色节能材料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将材料资源尽可能循环利用,减少对新材料的需求量。这样在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减少了温室气体12%的排放。

3降低城市生态园林的能源消

目前城市生态公园能耗主要是电能,而我国电能主要靠煤炭的燃烧,煤炭使用率越高,CO2排放量越高。而低碳生态公园的建设就是要考虑如何减少这部分CO2的排放。总之当前应尽可能降低生态公园中电能消耗,提高其使用效率。

4推行“绿道”建设

“绿道”一般有多个含义,交通管理部门把安全、通畅的道路称为“绿道”,而在景观设计中,绿道则有更深更广的内涵,并且绿道概念也在不断的完善、发展。其概念大致可以理解为,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对于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起到推进作用。

5结论

低碳发展是目前全球所有城市面临的挑战,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科学合理运用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理念能够增加碳含量的吸收及降低碳排放。本文中所涉及低碳经济生活的理念及方法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能平衡低碳经济生活与城市景观建设的关系。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低碳经济生活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群元,喻定权.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构想.2009.

[2] 韩平.城市绿化建设中的立体绿化.河北农业科学,2009.

[3] 王晏,甘贵林.太阳能路灯在城市中的应用探讨.青海省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08.

第6篇:景观建设范文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景观设计途径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低碳生态城市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以降低温室效应为目的而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作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其景观设计非常重要,因为,景观设计体现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和生态效果,研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途径对其有现实意义。

1.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自然生态、人类及社会系统的关系发生变化,人们开始注意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与能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建设低碳、节能、环保的生态城市思想应运而生,尤其在我国,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低碳生态城市是在2009年的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上被提出来的,是以降低温室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目前,我国还处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针对低碳生态城市的景观建设研究并不多,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由于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每年大量的城市人口流动加大生态城市建设的难度,必须针对我国国情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城市建设目标。景观设计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对其建设途径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一般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的理论层面,对其宏观景观概念研究浅显。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将各个元素相结合,来完善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

2.研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途径的意义

景观设计是对对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及物体构成的综合体系的合理分析、科学分析、有效布局、设计、改造、保护管理以及恢复的科学及艺术。通过研究景观设计的途径,可以对外界空间上的一切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提出设计方案,实现设计理念和目的。[2]当前,我国景观设计发展中存在较多问题,例如:过于注重外形与气势而兴建的中轴式景观大道,忽略了人文需要和生态理念,过分追求形式主义和美观华丽,缺少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规划。归根结底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景观设计途径出现问题,造成了自然资源和资金的浪费。研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途径可减少生态浪费,纠正错误设计理念,发挥低碳生态城市的功能。

3.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途径

3.1可持续发展途径

我国目前存在着土地资源匮乏,土地利用率较低的情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城市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景观设计方面可采取以下途径实现:第一,多重利用土地进行紧凑型城市建设,通过建设集约型社区来优化城市的格局,对城市的交通进行合理规划,建设格局灵活、交通线路流畅的城市,推行绿色交通方式,开放公共绿地,实现最低耗能,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开发地下空间。面对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城市交通转向地下发展,建设地下商场、娱乐休闲场所、餐饮等,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第三,城市废弃地的修复与更新。除了土地资源匮乏等问题,工业废弃地与城市垃圾填埋地成为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一大问题。对这些废弃地进行修复可缓解土地利用率低的压力,利用科学手段对这些地方进行整理规划和更新,也可减少环境污染问题。[3]

3.2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途径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在城市及社区展开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系列设施建设,包括公园、森林、野生动植物及其他自然地域等。绿色基础设施能够保证空气和水质的清洁及自然环境的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包含绿地、湿地、森林、乡土植被等,将这些要素向结合,构成统一的整体。从宏观角度分析,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可为野生动物提供生活栖息地,可以调蓄管理洪水、改善水质,保证城市土地发展格局。从微观角度分析,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限定了城市土地发展的条件,引导城市格局因素的相互作用,作为一种媒介与大自然相连接,保护了生态的完整性及文化归属感,形成了自然与城市的绿色通道,保证了城市景观的连续性。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发展城市森林。森林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森林系统的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利用树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土地资源提供营养,美化城市的同时还具有强大的净化功能,是建设生态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其次,合理开发水资源。水作为人类生存所需的重要物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提。我国目前水资源缺乏严重,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条件,我们可以在城市中建设雨水花园,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存储,对其综合利用,实现减少水资源流失现象。再次,对湿地的保护与重建。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但是长期最求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忽略了湿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使得湿地面的不断变少,失去原有功能,造成水资源枯竭,影响了水资源的储备和河岸的防洪抗洪能力,导致水涝灾害的发生以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所以为改善气候环境、抵御洪水、减少污染、保护濒危动植物必须对湿地进行保护和重建。最后,实行屋顶绿化。屋顶绿化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绿色植被、屋顶草坪以及将生态、观赏、活动、休息融于一体的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利用绿化植物净化空气,增强土地和水的循环利用,缓解城市视觉污染压力。除此之外,屋顶绿化还能减少种植土地紧缺的压力,为人们增添生活情趣。

3.3通过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途径

低碳生态城市景观设计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应用大量新型科学技术、新型能源及新型材料,运用科学、理性的分析与规划,将设计细节与理念相结合,达到设计的创新。当前,太阳能的应用成为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例如中山歧江公园的“琥珀水塔”以及上海世博会上用太阳能光伏电板制成的建筑材料等,运用新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的污染。新型材料例如半导体照明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能源。此外,可再生能源也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途径之一,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碳的排放量,主要途径是减少石油化工能源的使用,发展低碳建筑,使用可再生能源是主要的发展方式。立足于我国国情,发展可再生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主要任务。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深入的研究,同时,国家政府和研究机构也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文化城市时代的景观探索与实践―――从生态学“入世”到文化

身份的认同[J].建筑与文化,2010(3):14-15.

第7篇:景观建设范文

景观设计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内涵和美感,生态景观设计充分利用美学原则,将环境因素融入到文化和美感之中,充分体现出景观设计的价值。现代的景观设计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还应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发展的重要责任。应当采取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承担保护场地生态的责任,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种植多样绿色植物。这些绿色的资源一旦被破坏,就难以恢复。为此,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再生发展平台。

2把湿地建设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旅游休闲是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但是,当下的“旅游热”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原来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些旅游项目在开发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对景区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降低了相关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应在湿地建设中引入生态景观设计概念,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某市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不断推进湿地生态建设,主要的目标是建设适宜居住、适宜从商、适宜学习和适宜旅游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建设以湖泊为中心进行景观设计,建设成规模宏大,具有鲜明的风景人文特色。在湿地建设中,种植着大量的植物,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这些生态景观不仅可以提供氧气,补充营养水分,还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建设和发展生态景观建设中,引入湿地建设,可使整个景区的自然环境达到最佳的状态,完善整个景区的生态系统,促使景区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在当地湿地景区引入生态景观设计,首先要保存好湿地地貌,使其独特优美的风光得以保留,增加连贯性的经典,多采用环保材料打造桥梁、亭台,打造良好的背景环境。充分利用湿地的旅游资源,把湿地打造成一个可供旅游、观赏、休息的好地方,给游客以惬意的享受。另外,利用湿地资源可举办各项湖泊类大型赛事活动,让游客对这个城市有深刻的影响,了解生态景观,了解湿地的作用,增强湿地旅游的品牌效应。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还给观众一个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给游客创造一个放松的休闲空间。还可以通过生态科技的手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向观众展示环境保护和湿地、生态景观之间的关系,加深人们对生态理念的理解,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主动性。

3把湿地建设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的条件

3.1突出旅游景区的地域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每一处都有自身的特色景观,展现出这个地方的人文特点,一些生态景观的独特之处能够成为景区的卖点,吸引很多游客。因此,在景区生态景观设计中,应该考虑到景区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尽可能地结合地域的特色。通过文化和自然的互动,积累相关的生态景观设计的知识和经验,凸显本民族的风格特色,体现其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从一方湿地和生态景观的设计风格,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自然条件因素也会影响生态景观的设计,湿地建设应该结合自然生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带有区域性特征的自然因素,融入到生态景观设计中,根据自然生态的演进程度来调整设计方案。比如,在湿地中,荷花、莲蓬、水生物、飞鸟较多,这些植物与动物有的可以食用,同时兼具观赏功能。首先要了解乡土物种的特点,乡土物种是经过植物长期的发展淘汰保留下来的,特别依赖当地的生态环境。如果可以就地取材,就近培育,能大大减少生态建设的投资、管理成本,促进场地环境的更新、养护,并且有效降低外来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在自然景观中,所创造的景观形象也应当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应该结合该地区的传统文化风格,例如引用当地的名人故事和神话传说、名人轶事来增加文化底蕴。还要结合现代景区发展的需求,将现代特色与传统文化特点结合起来,促使生态景观形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和谐。

3.2建立完善的景区生态系统

不同地区的湿地在逐步演变的过程中,都会长出水藻、芦苇、鱼虫、珍稀鸟类等。这些生物自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它以湿地为核心,其生物链群落作为一个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湿地的自然生态平衡。在湿地的建设中,还需充分发挥湿地景观的生态系统建设功能,尽量避免人工设计,达到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同时,适当增加人工辅助自然生态的设计,比如修建喷泉,建设引水湖,不但能减少湿地每年的水分流失、保存水量,还能形成一道人文景观。可见,在景区生态景观的设计中,要尊重和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保护当地的生物,维持生态环境的原始美。如果想要改造生态环境,必须考虑到当地自然环境的承受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大自然系统的调节作用。

3.3提高对湖泊、湿地周边景区的开发力度

在大自然中,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系统和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因为所处的地域不同,特点不同;生态系统因为所在地域的不同,其产出的物种也不同,产出能力也不同。处于优良的生态环境中,物种的产出能力自然更高,能实现湿地景区的物种丰富性,提供更为完善的生态服务。湿地不仅有调节气候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水生物种的产量,既有自然保护的作用,又有休闲观赏的功能,不妨多栽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从地理位置来看,很多旅游景区生存的环境都是多物种栖息的地方。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湿地处于边缘地带的优势,采用保留、恢复、再生等方法,促进生态景观的多样性。

3.4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湿地生态环境

生态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周边环境的多样化,完善自然生态系统观,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高效运转。同时,湿地人文景观不仅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的主要材料。在景观设计中,应该发展生物多样性,以此为重点结合湿地建设,打造一个具有丰富物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比如,某湿地保护区内常见的水生植物多达36种,鸟类35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0种,昆虫200种,浮游动物180种。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4结语

第8篇:景观建设范文

关键词:乡土植物;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探讨

在现代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乡土植物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乡土植物作为经过了当地自然环境优胜劣汰后的产物,在当地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因此园林建设人员应重视对乡土植物的筛选工作,通过将乡土植物引进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当中,不仅可有效地提升园林的绿化率,还能为当地人民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1 乡土植物与城市园林景观的植物多样性

城市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其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园林景观也同样趋同于这种发展形势,并且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十分依赖于这种植物的多样化发展,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绿化水准的标尺,从而使得在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化中,有大量的自然植物与人工植物向混合搭配[1]。

自然植物指的就是不依赖于人工帮助,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生长的,没有任何人为因素干扰的植物。虽然这些植物经常会被人们称作“野草”“野花”,甚至不觉得它们属于植被种类,但这恰恰是构成城市植物多样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植物指的是在生L过程中需要人工的帮助,从而打造出适合观赏的景观植物。这类植物主要为乔木与灌木等,在城市的植物类群当中相当惹人注目,很好地体现城市植物的多样性。但从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来看,人工植物的种类却大于自然植物,所以,在当前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工作中,对于乡土植物的栽培还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城市植物呈现多样性的发展,主要目的是为了营造一定的观赏价值,所以在发展城市绿化的过程中,依据对生态系统的研究从而进行特征性的管理,使城市植物呈现出多样性发展。将乡土植物与城市事物进行比较,再将两者进行充分融合,作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主体,这也是未来城市园林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乡土植物与城市园林景观的本土文化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人类在不断发展文化的过程中,都是在保证传统文化不丢失的前提下,去进行改革创新,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也要确保在保护乡土植物的前提下进行。

从文化理论的角度去看,当前我国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正是我国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体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塑造文化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2]。文化景观可带来丰富的景观文化,这也是人类文明社会财富的重要体现,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呈现的传统与创新交融的背景下,通过园林植物塑造的城市园林景观很好的体现出了世界园林文化的多样性。

当地人民对于扎根本土的乡土植物有着相当浓厚的情结,然而外来引进的植物对于促进城市植物多样性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从本土文化的层面去对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关系进行分析,为传承传统的本土文化增加更加现代的文化生命力,进而形成具有本土地区文化的特有植物。

3 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环境、人口以及资源所带来的压力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焦点。在当前自然环境大面积恶化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多元化的植物随着环境恶化而呈现出不断流失的状况,乡土植物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一定要确保植物的多样化,才能有效地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一定要对环境问题的改善工作提高重视。

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工作来看,各个地域都作出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积极培育与种植乡土植物,可有效地推动城市园林景观的进步与发展,虽然在应用的过程中会遇到植物多样化带来的保护问题,但是能够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从而引起研究人员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探讨,起到了推动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积极作用。

不同的现代城市园林中都有着不同的土壤、气候、温度等影响因素,所造就的自然环境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3]。部分城市园林建立的山水宜人的区域,在自然环境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乡土植物应用在这样的园林中,能够充分发挥其独特性。例如在广州白云山风景区中的聚芳园,由于园林中主要土壤成分为赤红壤和山地赤红壤,凭借着这类土壤的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储水性能强且肥沃程度高等优势,培育出的植物有着丰富的品种、良好的生长以及极强的生态感。此外,该园林内的乔木造林包含有马尾松、朴树与火力楠等,灌木主要有红绒球、杜鹃与含笑等,并配有白蝴蝶与彩叶草作为点缀,打造出了层次分明的乡土植物群,这主要是选择改造补种的植物,并充分运用原有的地理形态,使得自然环境得到了充分的改善。

我国现有的乡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着非常多的种类,但从当前的应用开发现状来看,明显是力度不够的,因此要提升对乡土植物的保护力度,开展对乡土植物的调查、探讨与宣传工作,建立完善的乡土植物利用计划,让我国丰富的乡土植物资源得到充分的、合理的应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本土化以及发展园林景观建设的多样性,对乡土植物的应用正是其关键所在。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为了有效地发展乡土植物,促进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向前发展,必须将乡土植物的生态性、地域性与文化性了解透彻,并结合科学的方法让乡土植物完美地融合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乡土植物的作用,使其成为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主体性景观,并将这一发展思路作为未来城市园林景观发展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王春花.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7(4):204+208.

第9篇:景观建设范文

[关键词] 城市品牌战略 城市景观形象 城市定位 城市文化品牌 城市VI

一、城市品牌与城市品牌战略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分开来。 20世纪最伟大的广告人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品牌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总和”。 品牌的核心内涵是要传递给消费者的核心利益(即品牌究竟要带给消费者什么),是企业针对消费者的市场承诺。

根据品牌的相关概念和定义,对于非一般意义上的产品或商品类型的城市而言,城市也需要自己的一个类似于品牌的属性。有学者认为“城市具备商品的二重性,因此,城市是一种商品。……城市经营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的统一。” 因而,城市品牌的概念相应而生。城市品牌就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所传递给社会大众的核心概念,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城市品牌就是城市名称、符号及其所凝聚的城市形象与理念,……城市实态是城市品牌的内在决定因素,城市推广是城市品牌外在决定因素,指的是对城市现有有事进行充分整合,设计城市品牌,运用营销的观念,综合使用各种传播手段,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城市品牌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区分,突出特色的有力手段。

城市品牌战略则是根据城市品牌的建立,规划城市未来的品牌建设方向和发展思路,建设有特色的城市品牌。利用战略的眼光来规划城市的发展,主要通过对城市实态的建设和对城市推广的运用,努力提升城市品牌。城市实态中又主要包含城市的物质层和精神层面的各种要素,这其中城市自身的定位、城市文化内涵、城市视觉识别元素等都是城市实态的具体内容,是建设城市品牌战略必须考虑的内容。

二、城市景观形象

城市景观是人们通过视觉看到的城市各构成要素的外部形态特征,是由街道、广场、建筑群、小区、桥梁等物体所共同构成的视觉图像,是城市中局部和片断的外观。城市景观提供的是一种视觉的信息,是城市的视觉形象。城市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景观。建筑师与规划师通过调动城市各构成要素的物理形态特征可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与创作,形成与其他城市决然不同或雷同的城市景观。另外,一个城市中也可以同时存在美的、不美的或者丑的景观。而一个城市的景观如何、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成败,除了自然景观的自然条件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师与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审美观、艺术修养、设计技巧与设计手法。

城市景观形象是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中视觉形象的主体,对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上海外滩及浦东新区的景观形象就会给人留下大都市的城市形象,而苏州园林等就会给人留下江南园林城市的城市形象等等。城市景观形象是城市实态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城市品牌的建立和拓展具有内在性的决定作用。

三、城市定位对景观形象的主导作用

城市品牌定位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实质就是将城市放在目标受众心目中给定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由此而形成其鲜明的品牌个性,确保自己的最大竞争优势。城市通过准确的品牌定位,优化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最终能够提高城市品牌的价值。

城市定位在城市品牌战略中具有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如大连定位为海滨旅游城市、昆明为会展旅游城市、西安为十三朝古都的传统文化城市、哈尔滨定位为冰雪城市等。这其中城市定位一旦确定,城市建设就必须和城市定位相吻合,否则城市的特色就会消失。特别是在现在“千城一面”的情况下,城市盲目建设肯定会使城市陷入跟风的行列中,城市个性丧失。

在日本城市建设中,为了体现城市特色,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很好的城市个性,对城市定位进行了很好的规划,如东京与京都的城市定位,东京从一开始就定位为现代化的都市,因而现代工业、金融业等发达,城市建设也以现代化的建筑为主体,是一座全新的城市;而京都的城市定位则是“文化的京都”,这样的定位使得京都的现代化气息减弱,而传统文化气氛浓郁,是众所周知的文化城市。这样的城市定位使得京都与东京的城市景观有着重大区别,东京的城市景观是高楼林立、节奏迅速,而京都则是相对悠闲的、包含历史风味的城市,城市景观的建设因为城市品牌战略的不同而区分开来。因此,城市品牌战略中的城市定位对城市景观形象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景观形象的内涵

城市文化是一种地域形态的组织文化,是一定自然与人文历史背景下,创造出来的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和其他多种文化遗存的多种形态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 。文化品牌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指标,城市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品牌的竞争,必须把塑造和创建文化品牌作为一个战略举措来认识、来实施 。 对于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是对城市品牌建设的一个内涵的建设,一个城市不论是否是历史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文化是城市竞争的软实力,是城市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因此,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是城市品牌建设的内涵。在城市景观形象中强化城市文化品牌,主要是从城市景观的内涵提升做起,在城市景观形象建设中注重文化内涵的提升,不但强化城市文化品牌,更提升了城市景观形象的内涵。

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对城市景观形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首先,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要求城市景观形象建设中要重视历史,突出历史文化景观。

城市文化中显而易见的是城市成长过程中的文化积淀,或者说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是现代城市建设者的共识。中国的城市建设经历了大面积的毁坏古建筑,建筑现代建筑物的过程,对传统景观进行了巨大的破坏,这样的建设不仅毁坏了城市的文化景观,更毁掉了人们心中对城市的记忆。人们对城市的记忆消失,对城市的感情也会随着记忆物的消失而消失。这是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一种严重破坏。如南京城中的古城墙在建设初期大面积的被拆除,使得很多人对南京城的记忆消失,寻找不到城市的文化底蕴。近些年为了建设城市文化品牌又开始对城墙进行部分修复。这就证明了城市景观形象建设中,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景观的保护和利用。

其次,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要求城市景观形象建设中能利用、开发好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

对于城市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把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景观圈起来进行保护,这是一个最低层次的要求,应该对传统文化、传统景观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江南地区最近发展起来的各种旅游古镇中得到启示,不但保护了古镇,而且传统文化旅游是一个绿色阳光产业,既能记住城市的记忆,更能创造产业价值。如苏州市的城市规划中就把厂房和企业等建设在老城的两边――新区,而对老城则进行传统景观的提升,在城市建设中不但没有破坏原有的历史景观,反而提升老城区的历史景观,形成文化景观区。树立了苏州市自己的城市景观特色和城市特色,强化了苏州的城市品牌。

再次,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要求在城市景观形象建设中能建立和引导新的城市文化和文化景观。

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还不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全部。在城市景观形象的建设中,为了突出城市的新文化,还应该在城市的重要景观节点上注意建设具有特色的城市新文化景观,根据城市文化品牌的定位,建设新的文化景观,积极引导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从而强化城市品牌。如上海的世博园、北京的奥运村等城市景观,就是在强化新的城市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

通过对城市文化品牌的利用和挖掘,会给城市景观形象的建设带来好的思路,约束城市景观形象的建设方向,更能提升城市景观形象建设的内涵。

五、城市视觉识别(VI)为景观形象建设提供丰富的元素

城市CI(City Identity)即城市识别系统。就是以当代CI战略理论为主干,以城市发展战略为目标,充分利用城市景观形象设计、城市标识设计方法,建立一套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不同的、适合城市形象战略的识别系统 。城市CIS由城市MI(城市理念)、城市BI(城市行为)、城市VI(城市视觉)识别三个部分组成。

城市视觉识别系统中主要包括市徽、城市别称、市话、市旗、城市吉祥物、公共指示系统、交通标志、富有特色的旅游点、建筑、雕塑等。这些城市品牌下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涉及的事物丰富而广泛,在城市景观形象建设中可以加以利用和深化。如天津的五大道风情区是天津市富有特色的万国建筑群,天津市政府为了利用这一城市视觉识别的元素,已经着手打造了“意式风情街”、“英式风情街”等城市特色景观街,借用天津市原有城市的视觉亮点打造新的城市景观。这样利用城市原有的视觉识别系统进行拓展和强化,不断的创造新的景观形象。

另外,城市色彩也是城市视觉识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许多城市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制定出各自的城市色彩体系。如有学者认为厦门城市色彩推荐色谱,总结其色彩特征为“大色淡渲、彩墨画意”,其中“大色”是借用闽南传统建筑在无檐瓦脊上常用的强烈装饰色的概念,表达厦门传统建筑的色彩偏好,“淡渲”则阐述了色彩艳度控制的原则,以及由此形成的具有闽南彩墨画韵的色彩氛围 ;认为广州城市色彩推荐色谱,其色彩特征为“阳光明媚的粉彩画”色彩,以及“有阳光感的中间色”-中高明度、中低纯度的黄灰色调的色彩主旋律 ;这些城市色彩的划定都是根据城市的自身特点而制定,一旦制定以后,这些制定好的城市色彩将成为后来的城市景观形象建设的重要用色原则,从而为城市景观的建设提供同一的色彩要素。

六、结语

本文力图通过对城市品牌战略的研究,整理出一个用以指导城市景观形象建设的思路。城市品牌战略提升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整体概念和意象,而城市景观形象则是人们对于一个城市最为直接的认知与观察,甚至于很多人是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对城市的景观形象去感知城市形象,从而感知城市品牌。同时,一个城市品牌战略的制定,也为城市景观形象的建设提供了大到战略,小到战术的指导和约束,没有一个统一的城市品牌战略,城市景观形象的建设将会极其混乱,无法真正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与品味。因此,城市品牌战略与城市景观形象建设是一个有主有次、相辅相成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美] 菲利普•科特勒 著, 洪瑞云等译;《市场营销管理》,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22

[2]祝合良 著 《品牌创建与管理》[M] 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2

3张政,彭健 著 《城市文化品牌》[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3,8

[4]张政,彭健 著 《城市文化品牌》[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52

[5]刘战伟 《谈我国城市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 [J] 《商业时代》,2009,Vol.34:29-30

[6]张鸿雁.论城市形象建设与城市品牌战略创新 [ J ].南京社会科学, 2002 (增刊):327 - 338

[7]黄振平.创建国家级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 [J]. 江海纵横, 2008 (4) :34 - 35

[8]张政,彭健 著 《城市文化品牌》[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