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免疫系统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免疫系统论”思想重在预防。
“免疫系统”审计免疫系统论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审计和审计的基本功能,丰富了人们对审计本质和审计功能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国家审计的本质,国家审计的功能,国家审计的基本特征,国家审计的根本目的,国家审计的首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灵魂和指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医学中的“免疫”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这三种基本功能。“免疫系统”的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也具有免疫防御来说,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强身健体、重在预防”,而不是只顾“医病”。由此可见,审计“免疫系统”主要是重在预防,把事后监督推移到事前控制,把重点问题的解决转向问题的预防。这实际上就是要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实现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并在此基础之上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让国家经济建设的各项事业都处于这样一个免疫系统之中。
2.专项审计调查针对性强。
目前,专项审计调查作为审计方式的一种创新己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是针对具体的事项有目的有重点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指审计机关主要通过审计的方法,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或者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的专门调查活动。近年来,国家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一般采用专项审计调查的方式,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专项调查客观上目的更明确、内容更具体、重点更突出、针对性更强。
3.“免疫系统论”与专项审计调查的内在联系。
“免疫系统论”思想重在预防。专项审计调查是有重点的带着问题的审计调查。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重在问题的预防,是经济事项发生前的事前防御,后者则是经济事项发生后的检查、考核。二者有所不同,但也是有内在联系的,把“免疫系统论”运用于专项审计调查中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专项审计调查不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更要在“免疫系统论”的思想指导下注重同类问题的防范,预防同类问题再次发生,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
二、“免疫系统论”理论下开展专项审计调查要转变思想
“免疫系统论”理论下的专项审计调查要转变过思想,首先就是要转变对把专项审计调查的意义的认识,准确调查目标,把目标转向到今后同类问题的预防上来。
1.重新认识专项审计调查的意义。
“免疫系统论”理论下实施专项审计调查,首先就是要重新认识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的重要意义,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不仅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更要找出预防同类问题发生的措施,要把专项审计调查的意义与目的上升到同类问题的“免疫”上来。同类问题的“免疫”一是指事前有效地预防问题的发生,不产生问题;二是指产生问题,但能在问题产生的苗头阶段及时发现,并通过免疫自稳的作用控制事态把事件处理在其初级阶段,最小化降低经济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和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在实际的专项审计调查中转变思维方式,从带着疑问寻找问题的方式转变为凭借丰富的经验的高度的执业敏锐感洞悉问题可能产生的苗头,并要落实到一系列的免疫措施和上去,不能等到问题不可收拾时才有所反映。
2.转变思想要注重落实到行动中。
认识到“免疫系统论”下专项审计调查的重要意义是第一步,第二步就要把免疫思想落实到专项审计调查的行动之中。一方面,各级审计机关都要系统总结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的有益实践、积累知识和经验,并较强相互间的交流探讨与合作,深入剖析问题,深究根源,把握问题的本质。另一方面,在把握问题本质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问题预防措施,提交有关部门参照实施。认识在专项审计调查发挥作用的落脚点就是在质量上,要加强专项审计调查的质量管理,完善调查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明确调查的重点内容、重点环节、重点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健全重大问题及工作事项实时研究的工作制度,建立以调查方案落实情况为核心的复核制度,积极探索调查项目的质量评价标准。为了保证专项调查的质量,还可以积极探索有效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的组织方式。围绕“免疫系统论”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专项审计调查,分析和把握其特点,设计不同的专项审计调查方式,对各方式的“免疫”性进行比较,选择采用。
三、把握“免疫系统论”下专项审计调查各环节的重点
要把“免疫系统论”运用到专项审计调查之中,指导专项审计调查的实践,必须把从专项审计调查的环节入手,把握每个环节的重点。
1.事前准备阶段如何体现“免疫”思想。
专项审计调查的准备阶段中“免疫系统论”的思想主要是表现在调查方案的编制上。审计调查项目的计划方案是整个专项审计的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指南,所以一个充满“免疫”思想的专项审计计划方案,必是“免疫系统论”下专项审计调查顺利实施的保证。在编制转向审计方案时一定要考虑调查的目标,其目标不仅仅包括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更重要的是对同类问题的预防。在计划方案中要考虑对已经存在的问题可以确定这样一条工作思路:问题分析――总结原因――提出对策。既然要体现出“免疫”的思想,那么更要注意对未知问题的探索,根据现有的情况推测事态的发展趋势,由己经暴漏的问题联想到可能存在的问题等等,这一点在计划方案中也要有所涉及。
2.事中实施阶段“免疫”思想的实现。
“免疫系统论”下专项审计调查讲的就是要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及时控制问题,所以在专项审计调查的实施阶段,收集的证据质量就十分关键,关系到对事态的把握和问题本质的认识,从而影响到对问题的及时控制的预防。专项审计调查在收集证据时,不仅要按照原定计划方案收集证据,还要在收集中注意分析不同证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问题组成的各个方面,关注并问题的发展趋势,该趋势的发展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如果是不利的要怎样加以控制。特别是要善于发现处于苗头阶段的问题,结合事物发展的规律采取一些列措施将问题处理在初级阶段,最大限度的减小损失。
3.事后总结阶段如何突出“免疫”思想。
“免疫系统论”下专项审计调查的事后总结阶段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全面的认识。二是对已经存在问题和潜在问题都要有详细的披露。三是一定要有同类问题的预防措施,措施要有针对性、具体可行。简单的讲,总结阶段不仅要“医病”,还要体现“防病”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体现要落到实处,必须出具具体可行的同类问题防范措施,提高有关部门论证、参照实施。同时对于本次专项审计调查过程中发现潜在问题并实施预防的事例也要认真总结,详细记录,推广这种思维模式。事后的总结还要进行事态的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事态的发展趋势,分析找出潜在的问题,并就潜在问题的处理形成初步意见,这也是“免疫系统论”的要求。
四、“免疫系统论”下专项审计调查要注重考核与评价
1.考核与评价要有体现“免疫”思想。
“免疫系统论”下的专项审计调查也不例外,要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必须有一个标准,至于标准的确立,大概有这样二个思想。一是是否按照调查方案有序的推进各项审计工作,各项计划的内容是否顺利完成。二是调查结果是否真实全面的反映了经济事项的各个方面,包括对问题的认识是否准确、对问题的记录是否完整,等等。三是专项审计调查过程中“免疫”思想的体现,是否体现了“免疫”思想,是否采取了符合“免疫”思想的实际行动,“免疫”措施是否适时开展,其效果如何等。这三个思想在考核评价中可以占不同的比重,“免疫”思想考核的比重可以略大。
2.考核评价要注意对经验的总结与提高。
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会有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以“免疫系统论”的思想来推进专项审计调查也会经历一个过程,特别是在推行之初,应多注意对经验的总结与提高。从专项审计调查整个活动中寻找实施“免疫”思想的成功事例,总结分析,给与肯定的评价。典型的事例还可以拿出来用于交流学习,相互借鉴推广。对于审计调查过程中“免疫”思想实施不成功的案例也要给予客观的评价,同时可以督促相关责任人员对不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什么在问题的苗头阶段没有发现,为什么当时没有能预测到将要发生的问题。模拟当时情景,就现在来看如果当时预测到将要发生的问题,那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讲问题扼杀在苗头阶段,将损失降到最低,今后如何有效的预防类似的问题发生。
3.要注重考核评价结果的落实。
这里讲考核评价结果的落实主要是指对于考核评价中有“免疫”功能的评价、措施,要得到实施,要保障其能够实施。在考核评价中予以肯定的应该推广的可以预防某类问题的发生的措施,或是可以主动发现潜在问题、苗头阶段问题的方法,也或者是可以将问题处理在苗头阶段,将损失降到最小的措施。这些措施和方法应该要得到落实,这个时侯就要有一个保障顺利落实实施的的一个机制,可以是由政府主要责任部门出台一个办法。在办法中对落实的责任主体、落实的实施条件、落实的预期效果、落实的监督主体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个思路,保障核评价结果顺利落实的办法还有很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社会审计;内部审计
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2008)在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提出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这是一个新的观点,也是一个新的理论,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笔者就这一新理论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对审计“免疫系统”中“疫”的认识
免疫系统首先讲的是免疫。那么,免什么“疫”?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疫指的是疾病或病毒。那么,审计免疫系统中的“疫”是指什么呢?刘家义审计长(2008)指出:“审计不仅可以使某一具体的委托受托关系得以正常维系,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委托受托关系之间按既定规则有序运行,从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起到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 。根据这段话,笔者的理解是:审计“免疫系统”中的“疫”,指的就是“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任何一个国家在其经济社会运行中,都必然会出现各种“障碍、矛盾和风险”,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就好比人生在世,必然会生病一样。既然各种“障碍、矛盾和风险”必然存在,那么,消除这些“障碍、矛盾和风险”也就成为必须要做的事。国家必须有一种制度安排,让这些“障碍、矛盾和风险”可以自动消除或实施一些手段后得以化解。
关于什么是审计免疫系统中的“疫”,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观点。王立彦(2008)认为,“从制度角度看,当前最严重的‘疫’就是‘屡查屡犯’” 。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被审计机关查出了经济问题或财务问题,审计机关并没有根治的职能,因此,只能做到查“疫”,而不能做到“治疫”。 其实,这也是前面提到的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中的“障碍”和“矛盾”。
二、对审计“免疫系统”中“免疫”的认识
从人的角度看,所谓“免疫”就是免除疾病或病毒对人体的侵害。人的免疫能力,既有先天性的即人体固有的,也有获得性的即通过注射疫苗或治好某种疾病后而产生的“抗体”。所以,一个人免疫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父母的遗传以及以后个人有意识地获得一些免疫能力。一个国家在其诞生以及以后的运行中,与人一样,也会遭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这些“疾病”,简而言之,就是影响国家体制正常运行的各种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矛盾。国家必须通过调整国家管理机制,来获得一种合理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从而抵制这些“疾病”对国家体制的侵害。由此可见,国家体制本身也存在先天性的“免疫”能力(创立时就要考虑的)和获得性的“免疫”能力(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的)。经济发展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经济涉及到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因此,在经济运行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或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有时甚至还会十分尖锐。国家不能等到矛盾和问题十分尖锐或不可调解时才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而需要有一种机制,可以在矛盾和问题出现之初或在出现之前就加以解决,而最理想的情况则是能够通过一种机制自动化解矛盾和问题。这种化解能力就是国家在经济运行方面需要的一种“免疫”能力。人体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获得一种免疫能力,而国家则可以通过设立一种机制来获得“免疫”能力。从目前我国国情来看,这种机制,就是审计。这里的审计是指广义的审计,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至于审计是否能够自动化解“矛盾和问题”,从而发挥免疫系统中最好的作用,则需要通过一些制度性建设来达到,这在后面加以讨论。
三、对免疫系统中“系统”的认识
所谓系统,是指相同或相类的事物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对于审计免疫系统中“系统”二字的含义,个人认为,可以从国家、审计、经济实体等三个方面去加以认识。
(一)国家是一个系统
国家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队、警察、监狱等。由此可见,国家是一个很大的系统。严格地讲,国家设立这些机构,既有本身各自的功能作用,同时也具有相互制衡的作用。这种相互制衡的作用,可以看作是一种内生性(或先天性)的“免疫系统”。
(二)审计行业是一个系统
国家机构开展活动,都需要资金。同时,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本身就掌管着资金分配与使用的权力。这些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是否合法合理,是否安全保险,关系到国家利益。因此,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加以监督和保障。这个机构就是国家审计机关。国家这个系统有多大,国家审计机关就要有相应的配置。从这个角度讲,国家审计机关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大的系统。但国家的经济运行包括了国家机关和各个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各个经济实体是国家系统的组成细胞,其经济活动是否合法,也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加以监督或鉴证,这就促成了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诞生。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审计系统。
(三)每个经济实体是一个系统
实体是指社会上独立的组织,有的实体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如企业),有的实体虽不直接从事经济活动,但要发生资金的收支(如机关、社团组织等)。无论如何,每个实体都与经济密切相关,因此,通常将实体称为经济实体。所有经济实体的共性都是要开展经济活动,开展经济活动的实体,无论大小,都必须实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从这个角度上讲,每个经济实体都可以称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这个系统在经济活动中运行得如何,是否合法、合理、安全,也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加以监督和鉴证,这些专门的机构就是组成审计的三大部分: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内部审计机构。
结论:国家、审计、经济实体三大系统,各自有独立的功能,各自成为一个体系在运转,但同时,它们相互之间又有密切联系:国家由所有的经济实体构成;国家对所有的经济实体要实施控制,控制的方式之一就是审计。因此,国家、审计、经济实体三个独立的系统,又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要正常进行,要能够不出现“疾病”和不受“病毒”侵害,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的监控功能发挥好,整个大的系统就能够正常运行,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这样,审计的“免疫”功能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了。
四、对审计“免疫”功能发挥的几点思考
在我国,广义的审计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审计的“免疫”功能,严格地讲,应当包括这三种审计的“免疫”功能,或者说,这三种类型的审计,共同构成了整个审计“免疫系统”。三种审计从不同的角度发挥着“免疫”的功能,但这种免疫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或发挥作用的大小,又需要从各自的特点来加以探讨。
(一)国家审计机关的地位问题
在我国,国家审计又被称为政府审计,个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在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署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各级审计部门又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所以,审计部门始终是在各级政府的管辖之下。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审计对政府组成部门的审计,是一种对平行级别部门的审计;国家审计对政府的审计,则是对“领导者”的审计。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国家审计都只具有审计监督的职能,而没有处治的职能。而一个部门的权威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经济权力和处治权力。在目前体制下,国家审计机关的处治权力具备不充分或发挥不够,这自然会影响到国家审计机关“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如果国家审计机关能够超越政府的管辖范围,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审计机关”,而不是“政府审计机关”,那么,国家审计作为国家这个大系统的“免疫系统”功能将会大大发挥。当然,这涉及到国家和政府体制的改造,工程比较浩大,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论的提出,至少为这种改造提供了一点理论上的支撑。
(二)社会审计的收费问题与“免疫”功能的发挥
社会审计又称为独立审计或注册会计师审计。这种审计的关键点在于“独立”二字。社会审计主要是对经济实体进行独立的审计(当然也可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委托从事一些国家审计的工作,但这已不是独立审计了)。独立审计主要是对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等进行审计监督和鉴证,因此,理论上也应具有“免疫”功能,是审计“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不仅在我国,同时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审计的收费问题。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需要从委托方收取费用,委托方与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存在天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大量事实证明,只要在经济利益上存在关系,就没有绝对的“独立”性,尤其是在社会审计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经济利益关系就更能影响到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如果社会审计在独立性方面打了“折扣”,它本身所具有的“免疫”功能也就会大打折扣或荡然无存。所以,当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提出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一下社会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特别是由于审计收费所带来的对独立性的影响问题。
(三)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是增强审计“免疫”功能的基础工作
内部审计是审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认为,内部审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内部审计是指对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审计;广义的内部审计则已经摆脱了财务领域的局限,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如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物资采购审计、产品推销(包括广告促销效果)审计、研究与开发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后勤服务系统效率审计、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审计等领域。由此可见,从空间来看,内部审计已经从单一的财务审计扩展到企业或单位的各个领域;从时间来看,已经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从工作手段来看,已经从单一的审计手段发展成全方位的内部控制手段。以上都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一些特点和变化。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内部制衡,也就是一个单位内部各部门在职能上相互牵制或制衡,这种相互牵制或制衡,实际上就是一种天然的“免疫系统”。由此可见,在企业或单位中,强化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强化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企业或单位是国民经济的组成细胞,各个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了,自然整个国家的免疫功能也就增强了。所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是增强审计“免疫”功能的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
[2] 刘战平.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加速审计工作转型[J].中国审计,2009(3).
[3] 钱啸森,汪璐.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几点思考[J].中国审计,2009(4).
[4] 王立彦.审计“免疫系统”与“屡查屡犯”――听刘家义审计长在国新办会上答记者问有感[J].中国审计,2009(5).
[5] 廖洪.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理论思考[J].中国审计,2009(9).
潘学模教授简介
潘学模,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现代审计研究所所长,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从1988年起,先后在会计师事务所及资产评估公司担任领导职务并从事审计及资产评估实务10多年。曾去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和学术交流。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著有《新会计制度实用手册》、《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西方通用会计实务》、《管理会计学》、《资产评估学》等著作。
【关键词】 内部审计职能; 被动防御; 主动监视; 弹性自稳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内审正处于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从内部环境来看,自主性和风险性同时加大。《2010年至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高校是自主办学、依法治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从2010年9月开始正式实施,要求高校在基建、采购、招生、财务等重点领域全面公开,确保形成有效的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同时,由于1998年以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国家投入经费有限,导致高校银行贷款规模很大,加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
从外部环境而言,国家审计加强了对内部审计业务的指导和监督。2010年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第26条第2款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参加依法成立的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审计机关可通过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由此,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06—2010年工作规划中提出,探索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推进内部审计由传统财务审计向现代风险管理审计转型。
高校内部审计正经历着内外环境的重要变化,可以预见内部审计转型势在必行。开展高校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为内部审计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尤为迫切。本文以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为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研究提供借鉴及可操作性的指导。
一、“免疫系统”理论对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研究的启示
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人的“免疫系统”。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是肌体对“异己”识别、应答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是维护内部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其实质是免除疾病或病毒对人体的侵害,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保护人体的防线。“免疫系统”具有三个功能:一是防御,是指肌体抵抗微生物及其病毒侵袭的功能;二是自稳,是指识别、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的细胞,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三是监视,是指识别和清除畸变与突变细胞的功能。
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借喻现代医学“免疫系统”功能,是对审计本质及其功能的创新认识及科学定位。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产生,标志着审计本质发生了质的突破,形成了我国新的审计理论,为推动内部审计转型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研究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免疫系统”理论下对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
对高校内部审计而言,其同样具有防御、监视、自稳的职能。具体来说:
高校内部审计的防御职能,就是利用内部审计的专业优势,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预警、预防风险的方法,发挥审计对实现目标的各种不利因素的抵制和预防功能;“防御”由于自身的特点,被动性有余,主动性不足,所以从本质上来讲,高校内部审计的防御职能主要是一种“被动防御职能”。这种被动性主要体现在:1.内部审计任务主要是由学校需要或领导指派而定,内审机构自主决定权少。2.当前内审机构受独立性、信息化条件、人员素质不足的影响,难以形成对高校全面有效的监控,主动识别风险的能力有限。3.具体审计过程中受到审计手段、审计范围的局限。
高校内部审计的监视职能,是指通过审计监督、揭示内控薄弱环节及管理风险,促进组织内部加强控制、降低风险、增加价值、实现目标。监视职能充分体现了内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一种“主动监视职能”。主要体现在:1.审计监督是内审人员的主动。2.揭示内控薄弱环节及管理风险需要内审人员主动运用较强的执业判断能力。3.审计意见和建议凝结了审计人员的智慧和汗水,是能动性活动的结晶。
高校内部审计的自稳职能,是指通过审计的控制作用,不断促进建立健全和完善高校和组织内部控制机制,通过机制识别、评估和降低或清除风险。自稳职能具有“弹性”,主要体现在:1.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实现自稳职能的基础,它能引导内部审计恢复到良好状态。2.管理审计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审计的防御、监视职能,识别、评估和降低或清除风险,从而实现高校组织的“自稳”。
从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现状来看,其职能实现情况可归纳为:被动防御有余,主动监视不足,弹性自稳尚远。如天津师范大学内部审计研究所的《天津市高校内部审计状况与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大部分高校开展的仍然是财务审计项目,其职能仍然处在查错防弊阶段。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内部审计职能拓展不够明显,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还是传统的监督、审查、评价和服务等,内部审计内容单一,作用范围狭窄。辽宁省20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类型主要集中于基建项目审计,占85%;初步实行事前、事中审计的高校只占到35%;审计报告利用率低于50%。所有这些都表明,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任重道远,目前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我来解决行好来kan我的访日钢铁股ihtauytbavyu蛋疼啊,刚才的提问不见了.qq在线.谁有文档在线的文钱帮忙下个也可以只要5文钱的先谢谢了当文网也有通信话费查询与缴费系统设计有资源,我要免费的,哪有?有的发给我一份qq谢谢问题描述:蛋疼啊,刚才的提问不见了.qq在线.问题补充:谁有文档在线的文钱帮忙下个也可以只要5文钱的先谢谢了当文网也有最佳答案:我来解决行好来kan我的访日钢铁股ihtauytbavyu其他回答:相关内容:请问哪位高人能告诉我哪里有啊,我要完整的论文的。我找到了.移动通信话费查询与缴费设计轻风的简历模板是免费.
杭州免费的科技网址是什么,急!
推荐到OA图书馆下载,百度一下“OA图书馆”免费的科技网址是什么,急!问题描述:问题补充:最佳答案:推荐到OA图书馆下载,百度一下“OA图书馆”其他回答:相关内容:跪求,方便点的最好,就是打开就有很多论文范本的网址018的网址是什么啊?请问的网址是什么?免费的大型有没有一些免费的提供一些
有哪些是最全的,免费的,可以全文阅读的~另求人的能力与个性分析的论文或资料谢谢了
我来可以搞定很难的我能简单Q我的百度名字会在哪个号参考资料:些是最全的,免费的,可以全文阅读的~另求人的能力与个性分析的论文或资料谢谢了问题描述:问题补充:最佳答案:其他回答:我来可以搞定很难的我能简单Q我的百度名字会在哪个号参考资料:相关内容:求有关钓鱼台事件资料!政治!轻风的简历模板是免费下载的吗?请问一下有没有啊?要是免费的哦那里有电工技师可下载有没有一些免费的提供一些
你想要哪类的啊?学校有知网没?上面好多可以免费下载的。推荐OA图书馆,里面查到论文都可以免费下载。因为很多期刊为了提高被引率,都开始免费提供下载了。OA图书馆收集了这些资料,并制作了搜索引擎。你可以很方便的查到你想要的论文。都是学术性的论文,尽管没有知网多,但是是可以免费下载的。很好用。参考资料:OA图书馆偌大的
请问哪位高人能告诉我哪里有啊,我要完整的论文的。我找到了一些,结果都是要收费的。
不收费就没有质量了哈。.重庆维普不错,推荐你去是的,都是收费的,有需要可以加我用户名推荐到OA图书馆试试。中英文都有。可免费下载。只有少量文章作为范文,而且都是有开头就没结尾的。所以请求一个站,免费的,还有能否告诉我有关找写理工科论文素材常去的网站。谢谢!
【摘要】以高校为代表的教育审计,在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中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审计的预警性不足、审计的层次较低、审计领域狭窄等。以“免疫系统论”为指导,推动审计实践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以安全性为一级审计目标;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保障内审机构实质独立;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行审计问责制;建立规范的内审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协调;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形成信息化审计作业。
【关键词】免疫系统功能实现路径高校内审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审计理论的最新成果,对推动审计实践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在教育审计环境变迁的背景下,以“免疫系统论”指导教育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历史溯源
审计是对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评价与鉴证。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1]。迄今,公共受托责任的核心内容历经受托财务责任、受托管理责任与受托社会责任三种形态,与之相应,学界对审计本质的认识亦由“经济监督论”转为“经济控制论”直至时下的“免疫系统论”。
“经济监督论”产生于民主制度尚不发达的阶段,此时受托方承担的是受托财务责任,其职责是确保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与财务制度的规定。委托方较多关注的是受托财务责任的履行状况,审计重点验证受托方在财务信息处理中,是否遵循了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
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新运动强调结果至上,更加关注管理绩效。随之,公共受托责任由偏重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财务责任、受托管理责任并重,且以受托管理责任为主,委托方更多地强调对管理绩效的评价,审计也随之从以经济监督为主转向以经济控制为主,“经济控制论”由此诞生,审计目标更新为对3E的追求,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以往单纯强调经济的发展,一些曾经被忽视的环保问题、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作为委托方的社会公众希望政府能够及时发现、解决、防范这些问题及其带来的危害,该建议的推行将公共受托责任由受托管理责任拓展至受托社会责任,在这种背景下,以3E为重点的“经济控制论”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强化社会管理的需求,新的审计理论呼之欲出。2007年12月26日,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首次将审计定位为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运用医学领域免疫学的概念,将人体免疫系统的发现病毒、风险预警、产生抗体直至最后产生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巧妙地引入审计工作,形象生动地阐述了现代审计应当具备预警、清除、修补功能[2],审计“免疫系统论”应运而生。
2以高校为代表的教育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现实背景分析
高校内部审计是我国内部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是对学校各部门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的事后内部监督活动,审计特征显然主要符合“经济监督论”的目标约束,辅以“经济控制论”的目标约束。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高校办学自不断扩大,学生扩招、基建修缮工程量大增、学校融资投资活动日益频繁,这些都给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和管理压力,这些压力引发的各式危机不断显现,例如因巨额贷款导致的破产风险已成诸多高校面临的共性难题,因基建寻租引起的违纪违规案件时有发生。此时若仍施行惯例的事后监督审计模式,对一些即成损失往往无计挽回。要扭转局势,高校内审就必须以主动性来扩大发现问题的视野、以预防性来提前感受风险、以整体性来看待问题对全局的影响、以宏观性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公开性来促进整改与规范[3],这既是高校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也是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总体思路。
3高校内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路径选择
高校内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审计的预警性不足,未将学校资产资金经营等的安全性目标列为一级审计目标,安全只是隐身于各审计项目之中;审计的层次较低,长期以低标准的“摸清家底、核实盈亏”为审计目的[4],审计领域狭窄,如内控制度审计、问责制落实开展不力;审计建议仅仅针对发现的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鲜见对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如体制制度、法律法规、环境建设进行剖析并从整体上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效益化。
高校内审克服缺陷、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实现路径,主要在四个层面展开:体制层面,应当赋予内审机构相当的独立性;制度层面,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机制层面,需要建立和完善各部门的协调机制;技术层面,要逐步形成以信息化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计算机审计作业方式。
3.1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以安全性为一级审计目标
提高审计层次,加强学校资产资金经营的安全意识。拓展审计领域,强化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审计,包括专项资金(重大对外投资、合作办学、教育收费、科研经费)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修缮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做好审计调查,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及时发现和反映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更好地为学校宏观决策服务。
3.2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保障内审机构实质独立
据调查,2008年江苏省高校的内审独立性不太理想,总体上看,相对于教学、科研等部门而言,高校内审部门所受重视不够,高校独立设置内审机构的比例仅占28%,其余多为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对外保留或不保留审计牌子。内审独立性与权威性相辅相成,树立权威的前提是保障独立。增强内审独立性,赋予内审机构形式独立,特别是保障其实质独立,是未来改革的方向。
3.3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行审计问责制
实施审计结果公告,目的在于扩大审计监督主体,功效在于通过审计透明化提高审计质量。当前在审计透明化进程中,众多高校采取的跟踪审计方式将审计关口前移,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统一,有利于审计预警功能的发挥。而审计问责制的推行也是大势所趋,不仅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所发现问题的消除和管理漏洞的修补,遏制屡查屡犯情况的发生。
3.4建立规范的内审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协调
认真执行《高校内部审计指南》,建立规范的内审工作机制,加强组织、纪委、监察、审计部门的联动协调,促进教育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构建上下分工二元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一)构建新模式是审计目标、内容拓展的需要。
审计目标已由原来单一的财政、财务收支监督向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复合型目标发展。一是推进法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法治则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免疫系统论”框架下,进一步推进国家法治建设将成为审计的重要目标之一,审计工作按照法律的要求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司法行为及其他社会经济行为,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二是维护民生,以前审计机关对于支农资金、土地出让金、住房公积金、基础教育经费等关乎民生的重要资金也进行了审计,除发现了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外,在维护民生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尚未能达到“免疫系统论”的要求,审计工作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已将维护民生这一目标放在更突出更重要的位置。三是推动改革,“免疫系统论”指导下的审计工作定位于推动财政体制改革、税收体制改革、金融改革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改革,帮助各有关部门发现阻碍、影响改革的问题,协助各领域建立更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体制,改革各种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四是促进发展,“免疫系统论”要求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清除国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国家审计内容亦拓展了多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开展审计。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框架下开展工作,不再局限于某一单位、某一事项、某一点、某一面,重点是对中央宏观调控措施、重大方针政策、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审计。着力查找隐藏的体制、政策和制度的缺陷及管理漏洞。二是审计工作参与到提高政府效能和财政绩效水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中来。审计系统作为免疫系统在查找监督政府工作、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各级政府和部门解决职能分配、工作安排、行政体制等方面的问题,促进政府提高行政效能和财政资金绩效水平,促进深化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三是通过审计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审计系统作为国家的“免疫系统”将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责任,通过审计工作发现这些问题,并提请政府和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和解决。四是健全审计公告制度推进反腐倡廉、政务公开、问责机制建设。在“免疫系统论”框架下,审计机关有责任和空间健全和完善审计公告制度,使用好审计结论,更好的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政务公开和问责机制建设服务。
上述审计目标和内容较过去拓展了很多工作内容,带来了工作量和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而考虑到地方审计机关功能和资源未充分发挥作用,有必要采取二元分工模式来提高工作效率,缓解这一矛盾。
(二)协调财务收支审计与审计调查、绩效审计平衡的需要。
当前国家级审计机关――审计署已将工作重心过渡到对特定事项的专项审计调查和绩效审计上来,重视查找宏观性、体制性及政策制定执行等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往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审计署统计数字表明全国各级审计机关2007年共查处违规金额3 425.71亿元,损失浪费金额323.09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5 903.96亿元;而2003年这三个数字分别为3 761.60亿元、272.58亿元、6 085.78亿元。其中损失浪费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两个指标呈现18.53和161.33%的增幅,只有违规金额出现了-8.93%的降幅;问题金额合计增长了5 784亿元,增幅达57.15%。这说明问题金额总体上来说仍然呈上升的趋势,违法违规等不规范行为并未因为审计力度逐年加大而“有所收敛”,财务收支问题的审计依然不能松懈。那么协调财务收支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绩效审计的平衡关系需要审计模式的创新,二元审计模式即是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通过将审计机关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分别对宏观和微观两类审计对象进行审计,既能够满足审计机关从国家层面查找宏观性体制性问题需要,又能够切实监督财经违法违规问题。
二、如何构建二元审计模式
首先对审计层次进行分类。审计内容要合理的分为宏观与微观两类。宏观审计则着眼于宏观制度与决策,研究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如查找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问题、政策制定执行的有效性、生态资源是否可持续发展等,为专项审计调查和绩效审计内容。微观审计主要关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以传统和基础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着力查找资金使用和各单位运行、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违规问题。
其次是按照上述两类审计内容分别由国家和地方两级审计机关完成。这一审计模式类似国土资源系统管理模式――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向各省市下达年度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有关控制指标对全省土地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即国家和省级土地主管部门从事宏观管理,并不负责土地出让、复垦等具体性工作。而市级及以下国土主管部门则从事土地征用、开发、出让、复垦等具体事务性工作,从微观上管理使用国土资源。这种宏观、微观分工的二元工作模式适合中央、地方政府部门各自的管理特色,能够充分发挥上下两级各自的长处和优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工作。笔者认为审计工作同样可以采用这一管理模式,即国家级审计机关不再开展具体、单个的财务收支类审计项目,而将主要人力和资源放在宏观政策研究、绩效性评价、分析利用审计结论上,以专项审计调查和绩效审计的方式开展工作。而省级及以下审计机关则主要以审计查处财经领域违法违规问题为目标,主要以财务收支审计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务实审计工作基础,切实履行审计机关的财经监督职责。这样,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工作内容由上下两级审计机关分工配合完成,可以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系统的“免疫功能”,更好的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一般的ERP系统中,都会有系统日志功能,在系统日志中,会记录用户在ERP系统中的具体操作情况,同一个ERP系统的系统日志在数据格式上是统一的,通过将企业员工的操作行为与相似或相同岗位的操作规范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用户的异常操作行为。基于免疫进化的ERP系统日志持续审计借鉴人类的免疫系统原理,将不同岗位的用户行为操作规范预设为不同的审计规则,通过对ERP系统中的系统日志信息进行实时检查和过滤,进而监听用户对ERP系统的操作使用情况,对比预设的审计规则和自学习到的用户使用习惯,发现系统日志异常情况和审计证据,从而明确和规范员工对ERP系统的操作行为,以降低用户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这种审计模式,与人类的“免疫系统”一样,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种基本功能,能自我预防,抵御外来风险,促进ERP系统安全、健康地运行。
ERP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ERP系统安全的风险因素,如产供销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修改删除操作、单据信息的更改操作等,通过对以往ERP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系统日志进行风险原因分析,可以查找引起各种风险的用户异常操作行为模式,将ERP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用户的各种异常操作行为模式组成的集合称为初始抗体基因库。从抗体基因库中随机选择一些基因(用户异常操作行为模式)进行交换或重新组合,分析引起ERP系统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其相关的防范策略,使之形成初始抗体,由于基因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初始抗体在与ERP系统日志里的用户操作行为进行匹配时,有可能会将ERP系统日志里的用户正常操作行为误认为异常的操作行为(用户对ERP系统的舞弊操作行为),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初始抗体必须经过一个负选择筛选过程,在负选择筛选过程中,初始抗体接触到ERP系统日志里大量的用户正常操作行为,如果初始抗体能够与ERP系统日志里任何一种用户正常操作行为匹配成功,那么说明该初始抗体是无效的抗体。反之,如果初始抗体没有与ERP系统日志里的任何一种用户正常操作行为成功匹配,那么该初始抗体被称为有效的成熟抗体,成熟抗体能够识别相似或相近的用户异常操作行为。借鉴人类的免疫系统,在ERP系统日志审计过程中,如果成熟抗体在给定的有限时间内能够与ERP系统日志里数量超过某一阈值的用户异常操作行为匹配成功,那么成熟抗体就会产生应答反应(称为启动);反之,该抗体没有产生应答反应,说明是无效的抗体。用户在ERP系统的操作过程中,当抗体产生应答反应后,如果同一种用户对ERP系统的异常操作行为再次出现时,引起的免疫效应比初次更强、抗体的亲和度更高,并称这种现象为免疫记忆。此时,产生应答的抗体会进行自身复制,产生多个复制抗体(称为“记忆抗体”),这些记忆抗体比普通的抗体具有较小的启动阈值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可以加速对以前出现过的用户异常操作行为进行的检测过程,从而保证了审计的低消耗和自适应性。
二、免疫进化ERP系统日志持续审计系统框架设计
免疫进化ERP系统日志持续审计系统框架设计的构思:借鉴人类的免疫系统原理,构造初始抗体基因,初始抗体基因可以通过对已知的用户操作行为方式的学习获得,通常是从海量的用户对ERP系统的操作行为记录中抽取最能表达用户对ERP系统操作的异常特征的属性集合来进进行编码。抗体基因库中储存的是用于生成抗体的基因。由于企业中不同岗位的员工具有不同的角色和操作权限,在ERP系统中,这些不同的操作权限控制都是依赖具体的账户与角色展开的,不同的员工在进行ERP系统具体业务的操作过程中,所有的具体操作行为都会记录在系统日志中。在实际的ERP系统日志审计过程中,通过对ERP系统日志的预处理等过程(如数据清理、数据变换、数据归约等),将捕获到的用户对ERP系统的操作行为按操作类型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组,映射为与抗体基因相同形式的编码,然后根据与抗体基因的匹配来判断用户对ERP系统的异常操作行为。
其一,免疫进化ERP系统日志持续审计系统目标。基于免疫进化的ERP系统日志持续审计系统的目标是借鉴人类的免疫系统原理,通过对企业ERP系统用户行为日志数据进行持续监控分析,发现日志异常和审计证据,从而对ERP系统的用户操作行为进行规范,降低用户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实现ERP系统及其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等有关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提高ERP系统的整体免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ERP系统的安全性。
其二,免疫进化ERP系统日志持续审计系统的框架设计。根据基于免疫进化的ERP系统日志持续审计系统的设计构思和目标,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基于免疫进化的ERP系统日志持续审计框架。基于免疫进化的ERP系统日志持续审计框架中,日志数据采集实时检查、监听并收集ERP系统中的海量级日志信息情况,然后通过数据集成、数据清理、数据简化等方法对ERP系统日志信息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有用信息传递给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通过运用审计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对日志数据采集采集到的ERP系统日志信息进行分析,并同时启动审计,审计会将抗体传送过来的抗体与数据分析分析后的ERP系统日志信息进行比较。如果一个抗体检测到用户的异常操作行为,则向审计接口发送预警信息,审计人员根据该预警的内容和级别信息对异常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形成审计报告,同时,该抗体被选择并复制,形成记忆抗体。记忆抗体可以加快对以前出现过的用户对ERP系统的异常操作行为的检测。如果抗体被启动或被复制,则向抗体基因库中添加构成该抗体的基因;如果抗体基因库中已经存储有该抗体的基因,则增大其适应性的值。为避免抗体基因库过大,可以事先设定一个最大值,当超过这个最大值时,根据基因适应值的大小,从中删除适应性低的基因。根据人类免疫系统的效应机理,通过对ERP系统日志信息进行监控分析,识别出影响ERP系统的各种风险因素,对识别出的ERP系统风险因素实行规避。规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从制度上进行改良,通过制度来规范用户对ERP系统的操作行为,进而消除用户对ERP系统的异常操作行为;另一种是将内部控制程序嵌入到ERP系统中,从源头上消除用户对ERP系统异常操作的风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员工对ERP系统的操作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ERP系统的安全性。
其三,抗体工作机制。模拟人类的免疫系统的运行机理,基于免疫进化的ERP系统日志持续审计中抗体的运行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抗体的产生、负向选择筛选过程、检测过程、抗体的克隆选择及复制。以离线方式对ERP系统中海量的用户操作行为记录中提取最能表达已知用户异常操作行为的异常特征的属性集合,并产生一组初始抗体基因加入抗体基因库,然后可投入在线运行,其运行流程描述为:(1)初始抗体的产生。从抗体基因库中随机选择一组基因序列,然后对随机选择的基因序列进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产生1个初始抗体。(2)负向选择筛选过程。从审计数据仓库中挖掘出用户对ERP系统的正常操作行为模式,如果初始抗体能够与任何一种用户对ERP系统的正常操作行为模式匹配成功,表明该抗体有可能将用户对ERP系统的正常操作行为误认为异常的用户的行为,因此,删除该抗体,返回步骤(1)。通过了负向选择的抗体被传送到图1的审计模块中执行检测任务。(3)检测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不断地将采集的ERP系统用户日志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映射为与抗体基因相同形式的编码,然后与抗体基因进行匹配计算,检测用户对ERP系统的操作是否正常。在检测过程中,如果1个抗体匹配到用户对ERP系统的异常操作行为,若异常为已知类型的用户异常操作行为,启动响应并转(5),若异常为新类型的用户异常操作行为,则审计通过内部审计接口向审计人员发出预警信息转(4);否则删除该抗体,返回步骤(1)。(4)当一个抗体发现新类型的用户异常操作行为时,审计通过内部审计接口向审计人员发送预警信息,由审计人员判断是否是用户的异常操作行为。如果审计人员判断预警信息是用户对ERP系统的异常操作行为,则该抗体进入(5);如果审计人员判断预警信息是用户对ERP系统的正常操作行为,则删除相应的抗体,返回(1)。(5)克隆选择和复制。被证明有效的抗体被选择并复制,形成记忆抗体,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如果用户对ERP系统的异常操作行为是已知的,则记忆抗体相比普通抗体,能够快速检测出用户对ERP系统的异常操作行为。
随着ERP系统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一方面,ERP系统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不同业务的集成,明确了企业流程中的风险控制点,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重大错报风险,另一方面,ERP系统环境下,对纸质凭证的财务账簿的传统审计转向了对ERP系统的审计。虽然信息系统审计在某种程度上辅助了审计的实施,但是频频爆发的舞弊案件,说明信息系统审计的不足。因此,研究ERP系统的事中审计,降低ERP系统及其数据的风险,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受人类免疫系统的启发,基于免疫进化的原理,提出了一个基于免疫进化的ERP系统日志持续审计模型,由于免疫系统固有的自适应和逐步进化机制,使得审计的及时性大大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审计的效果和效率,提高了ERP系统的整体免疫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了ERP系统的安全。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1SJD630060)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编号:10KJA63002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尹平:《“免疫系统”论的理论贡献和对审计事业的创新引领》,《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2]段兴民、赵晓铃:《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引发的思考》,《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3]何敬、周鑫:《国家审计免疫应答机制及其应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4]时现、李善波、徐印:《审计的本质、职能与政府审计责任研究——基于“免疫系统”功能视角的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5]闫天池、张庆龙:《基于“免疫系统论”的科学审计理念论纲》,《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6]余应敏:《基于免疫系统理念的我国政府审计管理体制初探》,《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7]唐振达:《基于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关键词:审计;青年;价值观
广大奋战在审计战线的青年审计人是审计机关的后备力量和主力军,是审计战线上的业务骨干和先锋队,对审计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审计事业要发展进步,需要青年审计人加深对审计事业发展的科学把握,对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这对审计事业发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特别是要认识到青年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实现国家审计终极目标的最为活跃的精神动力,因为它是审计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审计人增强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鼓舞审计人为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青年审计人的核心价值观,经过思考,我认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用审计的先进文化树立青年审计人的精神旗帜
文化和价值观同源同流,以文化建设来弘扬核心价值观。审计文化的特点是基于岗位的行为文化,它有着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追求,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审计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更深层次地塑造核心价值观。国家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弘扬审计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审计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
(一)审计核心价值观是青年审计价值观形成的基本准则
2011年1月18日,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了要加强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重点的审计文化建设。“十二字”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探索实践,体现了审计人的精神追求和国家审计的职业特点。青年审计人要树立“十二字”的核心价值观,使其从内心深处对审计事业的理想目标自觉追求,理解审计工作的重大意义,这不仅是精神意识的长期工程,更是审计实践的不断积累。
(二)科学审计树立了青年审计价值观的理性观念
审计理念的科学性来源于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下树立的科学审计理念,有科学性和发展性这两层涵义。科学审计观的科学性是指审计理论的创新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审计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科学审计观的发展性是指审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中求实创新,审计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审计理念,树立青年审计价值观的理性观念。
(三)免疫系统论培养了青年审计价值观的职责意识
“免疫系统”论是对传统审计本质理解的涵盖、继承、创新和发展,它重新诠释了“什么是审计”、“为什么审计”以及“如何审计”等问题。以免疫系统为核心的新型审计观,开辟了青年审计人员审视审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风险和危害,使青年审计人员更加注重注国家经济安全、金融风险、国有资本安全完整、国家政策执行及效果、对人民群有影响的重大安全、环境与质量事项等方面内容,培养了青年审计人员将自己作为国家免疫系统的一分子的职责意识。
二、审计的创新实践是青年审计人的特色价值理念
创新是工作的灵魂,是发展的基石。善于创新是审计工作创先争优的重要途径。审计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不断出现,青年审计人一般具有较高学历和知识素养,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及时把握审计信息化的主题,通过系统学习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审计管理系统OA、联网审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实现审计人从“财务型”、“手工型”到“综合型”“知识型”以及“信息处理高智能”的转变等。青年审计人履行自身职责、促进审计的发展,不能只挂在嘴上,关键是要落实到审计行动中去。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思维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以创新的理念开展审计工作,以创新的方法破解审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用创新的行为谋求审计成果新突破,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奋发进取的工作作风,不断推动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三、敢闯敢拼,敢于碰硬是青年审计人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前审计事业的发展压力加大,更加需要青年审计人员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克难奋进,在变局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主动作为,努力在变化中抓住机遇、在挑战中增创优势。
青年审计人一定要敢于担当责任,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强烈的责任感精心谋划工作,以高度负责的道德精神研究审计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心思和精力完全投入到审计工作中去。时刻谨记把责任感和事业心体现在行动中,落实到工作中,以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尽职尽责、干事创业,积极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自律是青年审计人的自身价值实现最重要的方式
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8-0115-04
一、引言
行为审计论文是以行为作为主题的审计,其历史源远流长,古埃及的法老委任监督官负责对全国各机构和官员是否忠实地履行职责进行检查[1],西周时期的宰夫检查百官执掌的财政财务收支[2]。这里的履行职责、财政财务收支都属于行为,这些检查都属于行为审计。当代中国审计非常关注行为是否合规,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以行为为主题的审计。然而,行为审计的理论研究却非常缺乏,严重滞后于行为审计实践。
目前,关于审计本质的观点很多,有些观点缺乏科学的方法论,有些观点是从特定的审计主体角度来概括审计本质,都未揭示行为审计本质。本文认为,认识论是以方法论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论要以科学的方法论为基础,对于审计本质的探究如果缺乏科学的方法论,可能无法得到科学的结论。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探究行为审计本质。
本文随后的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是一个简要的文献综述,梳理行为审计本质研究相关文献;其次,阐述认识审计本质的方法论;然后,分析审计一般的本质及其与行为审计本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行为审计本质;最后是结论和讨论。
二、文献综述
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包括两方面,一是审计一般的本质研究文献,二是行为审计本质研究文献。
关于审计一般的本质有许多研究,主要观点有查账论、系统过程论、控制论、经济监督论和国家治理免疫系统论。查账论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是对会计资料及财务报表的检查[3-5]。系统过程论认为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及事项有关的认定证据,以确定其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相符程度,并将结果传递给利益关系人的系统过程[6]。控制论认为审计是为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社会控制机制[7]。经济监督论认为,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独立监督[8-9]。国家治理免疫系统论由刘家义提出,它包括两方面的要义,首先审计是治理的组成部分,其次审计在治理构造中主要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10-13]。
关于行为审计本质,相关的研究很少。国外的代表性人物是日本的鸟羽至英,他将审计主题区分为行为主题和信息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将审计区分为行为审计和信息审计,认为行为审计研究要关注的一些特定问题包括:审计标准需要达成共识;审计人通常被授予较大权限;审计命题往往不清晰;审计意见主要是以有限保证方式提供;审计人受伦理道德的影响较大[14]。国内文献,谢少敏介绍了鸟羽至英教授的研究,尚未有文献专门研究行为审计理论框架[15]。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行为审计本质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但是,关于行为审计本质还缺乏直接研究。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探究行为审计本质。
三、认识审计本质的方法论
目前,对于审计本质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观点分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方法论。从哲学观点来看,方法论决定认识论,在不同的方法论指导下,得出的认识结论可能会有重大差异。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式逻辑的“概念”理论,审计本质的认识过程大致如图1所示。
首先,存在许多的审计现象是认识审计本质的前提,没有审计现象就没有审计本质。审计现象是审计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审计本质是审计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的、单纯的。审计现象是可以直接认知的,审计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审计现象是审计本质的现象,审计本质是审计现象的本质。审计本质只能通过审计现象表现出来,审计现象只能是审计本质的显现,他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由于人们观察到的审计现象不同,对审计本质的理解会出现差异,甚至将审计现象作为审计本质。
其次,对审计本质的认识经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辩证发展过程。感性认识反映的是审计的现象,对审计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是认识审计的初级阶段,形成了对审计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是以审计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审计内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审计的高级阶段,形成审计的概念、判断、推理。由于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并无明显的分界点,所以,很有可能将感性认识的结论当成理性认识的结论,从而出现将审计现象作为审计本质的问题。
最后,虽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也可能形成一定的概念[16],但是,概念的形成主要是在理性认识阶段。审计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17],在审计理论研究过程中,常常遇到诸如舞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会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行为审计、信息审计等一系列具体审计概念。但是,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混淆审计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的区别,将审计具体概念作为审计抽象概念。
就行为审计本质与现象关系来说,审计本质应该来源于行为审计现象,是行为审计现象的本质,而行为审计现象则是行为审计本质的显现。就行为审计本质形成阶段来说,应该是在感性认识阶段,形成对行为审计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在此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形成行为审计本质的概念。就行为审计概念来说,相对于审计一般,行为审计是具体概念,但是,行为审计本身还可以再细分,相对于细分的行为审计来说,行为审计本质是抽象概念。
四、审计一般的本质及其与行为审计本质的关系
审计一般是各种审计现象的抽象,笔者认为,从审计一般出发,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和信息两个角度独立鉴证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18]。
这一概念是高度概括的,核心内容是各种审计的共性,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析:
1.审计的内容是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审计的内容只涉及经管责任(Accountability),非经管责任一般不作为审计的内容,没有委托关系,就没有经管责任,而审计只是针对经管责任,所以,没有委托关系,就没有审计;二是对于经管责任,审计也只关注其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问题源于人类的自利,次优问题源于人类的有限理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次优问题不同于西蒙意义上的次优选择,而是指未能在当前的条件下作出适宜的选择。
2.审计目标是鉴证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也就是说,审计主要是就经管责任中是否存在问题和次优问题形成结论,并将这个结论传达给利益相关者。
3.审计主题包括行为和信息两个方面。审计主题就是审计人员所要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对象,审计过程就是围绕审计主题收集证据并发表审计意见的系统过程。一般来说,审计主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信息,通常所说的认定是其主要形态;二是行为,也就是审计客体的作为或过程。与上述两类主题相对应,审计也区分为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
4.审计是有系统方法的制度安排。审计是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中包含审计自身的系统方法。
5.审计具有独立性。经管责任涉及多方面,审计不参与其鉴证的经管责任之履行,与经管责任本身没有利益关联,具有独立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独立性,审计才具有客观性。
对于审计本质的上述界定,可能有些审计现象与它不符,但是,审计一般概括的是各类审计的共性,相当于各类审计的最大公约数,当然有些只属于某类审计个性的属性没有概括进来,审计一般所概括的属性,是各类审计都存在的,行为审计也不例外。
显然,对于审计一般之本质的上述界定会影响对行为审计本质之界定。一方面,行为审计与审计一般之间具有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所以,行为审计应该在上述属性的基础上,还要有所扩展,以体现行为审计的独特个性;其次,从概念层级来说,审计一般是抽象概念,而行为审计是具体概念,所以,行为审计应该具有更多的内涵,更少的外延。总体来说,认识行为审计,要以审计一般为基础,然后,扩展行为审计特有的属性和内涵。
五、行为审计本质
尽管审计历史很悠久,但是,到目前为止,真正发展起来的审计业务类型并不多,主要包括:舞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会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等,不同类型审计业务的审计主题归纳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中各类行为审计现象的共性属性,并考虑审计一般之本质和行为审计之本质的关系,对于行为审计的本质,有如下认识:行为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角度独立鉴证经管责任中的缺陷行为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
对于这个概念,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析:
1.行为审计内容。就审计一般来说,其审计内容是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对于行为审计来说,其审计内容当然离不开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但是,其审计内容应该扩展行为审计特有的属性和内涵。根据这个原则,行为审计内容集聚在经管责任中的缺陷行为,包括违规行为和瑕疵行为。违规行为是指明确违反了委托人意愿或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而瑕疵行为是指由于有限理性和自利所导致的次优问题和问题,也就是没有采用最合宜方案的行为或不作为,不作为是指本来可以促进经管责任履行但是没有实施的行为。总体来说,缺陷行为是存在改进潜力的行为,这些行为如果得到改善,经管责任的履行会更好。
2.行为审计目标。就审计一般来说,审计目标是鉴证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行为审计当然也不例外,其审计目标离不开鉴证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但是,行为审计需要在审计目标方面扩展其特有的属性和内涵。一方面,将需要鉴证的问题和次优问题聚焦在由违规行为和瑕疵行为组成的缺陷行为;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形下,除了鉴证是否存在缺陷行为外,还需要对缺陷行为进行处理处罚,从而出现审计处理处罚;同时,对于发现的缺陷行为,还需要提出审计建议,并推动这些审计建议得到实施,从而出现审计整改。所谓的“坚持批判性,立足建设性”就是对行为审计上述目标扩展的恰当描述。
3.行为审计主题。就审计一般来说,审计主题包括行为和信息两个方面,行为审计当然属于行为主题。但是,行为审计需要在审计主题方面扩展其特有的属性和内涵。就行为主题来说,又分为具体行为和约束具体行为的制度,显然行为审计注意的只是具体行为,约束具体行为的制度是制度审计的主题。行为审计的核心内容就是从众多的具体行为中找出缺陷行为。
4.行为审计方法。就审计一般来说,审计是有系统方法的制度安排。行为审计当然也有系统方法,但是行为审计的系统方法有其特有的属性和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为审计标准需要达成共识。当判断行为是否合规时,需要就适用的法律法规达成共识;当判断行为是否合理时,需要就合理行为的标准达成共识。在许多情形下,合理行为的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相关各方要就判断标准达成共识,可能较为困难。第二,行为审计取证具有更多的职业判断,由于大多数的行为并不存在系统的支撑载体,所以审计取证主要适用事实发现型,一般只能就已经发现的事实发表意见。第三,行为审计一般还需要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处罚,对缺陷行为要提出审计意见,所以行为审计需要有审计处理处罚和审计整改,信息审计并不一定需要这些审计环节。
5.行为审计独立性。就审计一般来说,要求具有独立性。行为审计当然不会例外。一般认为,独立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在实质上包含了正直性、专业水准和客观性[19]。由于行为审计具有更多的职业判断,审计人的主观因素在行为审计过程上更为重要,审计人的伦理道德对正直性、客观性会产生更多的影响,所以行为审计更需要强调审计独立性,从而也需要采取更多的预防性和惩罚性措施来保障独立性。
六、结论和讨论
行为审计是以行为作为主题的审计,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探究行为审计本质。审计一般之本质的界定会影响对行为审计本质之界定。一方面,行为审计与审计一般之间具有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所以行为审计应该在上述属性的基础上还要有所扩展,以体现行为审计的独特个性;另一方面,从概念层级来说,审计一般是抽象概念,而行为审计是具体概念,所以行为审计应该具有更多的内涵,更少的外延。总体来说,认识行为审计,要以审计一般为基础,然后,扩展行为审计特有的属性和内涵。
根据各类行为审计现象的共性属性,并考虑审计一般之本质和行为审计之本质的关系,对于行为审计的本质,有如下认识:行为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角度独立鉴证经管责任中的缺陷行为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
中国当代审计业务是以行为作为主题的审计主题,对于行为审计本质之认识会影响行为审计制度之构建,如果不能认清行为审计与制度审计、信息审计之区别,而是将各类审计混为一谈,则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之构建就缺乏适宜的审计理论。目前,需要以当代中国的行为审计实践为基础,并考虑其他国家的行为审计实践,对这些审计实践进行理论概括,形成系统的行为审计理论,唯有如此,才能为行为审计准则之构成奠定理论基础,行为审计才有可能成为系统化的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 文硕.世界审计史[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2] 吴泽湘.宰夫详考——论中国审计史研究的一个误区[J].审计研究,2002(2):35-39.
[3] MAUTZ R K,SHARAF H A.The Philosophy of Auditing[M].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1961:15.
[4] 番场嘉一郎.会计学大辞典[M].司徒淳,译.湖北省会计学会,1981.
[5] 郭振乾.郭振乾审计长关于研究审计定义的一封信[J].审计研究,1995(1):24.
[6] AAA(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 Statement of Basic Auditing Concepts[A].1972.
[7]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7-63.
[8] 杨纪琬.关于审计理论的若干问题[J].审计通讯,1983(12):17-23.
[9] 阎金锷.审计定义探讨——兼论审计的性质、职能、对象、任务和作用[J].审计研究,1989(2):7-14.
[10]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3-9.
[11] 刘家义.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职能[J].求是,2009(10):28-30.
[12] 刘家义.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J].审计研究,2010(1):3-8.
[13] 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6):60-72.
[14] 鸟羽至英.行为审计理论序说[J].会计,1995,148(6):77-80.
[15] 谢少敏.审计学导论:审计理论入门和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6] 傅小平.论概念的两重面貌和三个发展阶段[J].现代哲学,1992(2):13-16.
[17] 李建华.论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的区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