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政治教育范文

政治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治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政治教育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C合素质的提升,并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摇篮,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治是思想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着政治思想的与时俱进精神,其内容和形式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时事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时代不断进步,形势不断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时事也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1]。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单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死读书的教育时代早就已经过去,未来国家建设需要能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并且与时俱进的人才。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讲,在即将走进社会的时候,提前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以及社会环境,对于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时事政治教育是比较薄弱的。由于受传统应试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也偏向于应试环节,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一般教育的内容也仅限于课本知识。但是,课本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内容形式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与瞬息万变的时代形势相适应,所以,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相对滞后,如果老师再不重视时事政治教育,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形式脱轨,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

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事政治教育进行整合的重要意义

1.是完善教材内容,紧跟时代形式的需要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绝大多住都是使用政治教材进行教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门特殊的学科来说,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的老师讲解,将会起到完全不同的教育效果[2]。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写进教材的都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前人思想的结晶,都是对以往思想的总结和提炼,这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滞后性。相对滞后的教材无法紧跟时展,各种国内外新闻和大事都无法在教材中体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而与时事政治教育的整合,很好的解决了教材内容滞后这一重大问题。时事政治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对于大学生了解当代国家的发展形势,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都具有重大作用,通过与时事政治的整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是摆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现实需要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的教育定位不清晰,一直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种必须完成的教育任务,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完成相应的学分,这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定的困境,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3]。通过与时事政治教育的整合,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满足了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有效地摆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3.是高校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的需要

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在教育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大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但是,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处于较为原始的理论说教状态,教育过程中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较大的。时事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教育的方式,具有时展的特点,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事政治教育的整合策略

1.强化教师的时政教育意识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老师缺乏时事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就无法实现与时事政治教育的整合,所以,为了使整合更加有效,应该首先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时事政治意识[4]。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时事给予充分关注,不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都集中在课本上,对于新鲜发生的时事应该有较好的把握,以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运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2.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应该仅限于课本上的有限知识,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应该寻求全新的教学方式,把传统教育内容和时事政治进行有效的整合,突破政治教材的束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实现最大化[5]。在具体的教学中,学校应该首先建立起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时事政治教育纳入其中,并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设计的时候也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时事政治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增强大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能力。

第2篇: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020-01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本内涵

所谓环境,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它有两层基本涵义,一是表示周围的地方,如环境优美;二则表示周围的情况和条件如客观环境,工作环境等 。显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属于第二层意思。而国内最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著作是陆庆壬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1991年版)一书,单独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一章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了概念界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 "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而邱伟光、张耀灿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 "。其共同点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外部情况和条件。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基本内涵

2.1要素的基本内涵。从语义上来看,所谓要素是指"构成事物的必备因素"。 "要素"属于系统论的范畴,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要素是指事物必须具有的实质或本质、组成部分。即要素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成分。

2.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基本内涵梳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学界观点不一,分歧很大,总结起来无非是"三要素"说,"四要素"说和"五要素"说这三大说法。其中"三要素"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陆庆壬和王礼湛的观点,陆庆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 ",而王礼湛也在其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也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其教育活动;二是教育对象及其接受、内化、外化教育信息活动;三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物即教育手段,包括教育内容、途径、方法等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显然以上两种代表性观点提出的要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必须具备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显然是合理的。

"四要素"说学界代表性观点相对多一些,但概括起来其前面三要素都是一致的,都认为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而学者对第四要素的看法则分歧较大。张耀灿和邱伟光认为是"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环体) ",而有学者则认为是"社会经济关系 "而近年来,学界又有学者提出了较为新颖的代表性观点 "三体一要素"说,所谓"三体"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三个独立的实体,而"一要素"则是指媒介要素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

"五要素"说则在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教育情境这一要素。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观点不一,争议较大。

3.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关系

著名学者陈万柏和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一书中指出"教育环境,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因素,不能将其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 "。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都是在一定的环境里进行的,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目前在学界还饱受争议。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要素的基本内涵。

一方面,环境一词的范畴极为广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和外延几乎涉及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基本上涵盖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显然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不合理的,因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包含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容纳不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关于这一点,罗洪铁在其发表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再探》一文中也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身就是两个庞大的系统,这两大系统几乎可以将世界所有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都囊括进来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它不可能,也无法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含在自己的系统之中,作为它的子系统,使其成为自己的构成要素"。

另一方面,要素是事物本身的内在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在的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外部情况和条件,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部因素,显然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范围内。此外,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借助一定的环境才能进行,而这个借助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然是外在。罗洪铁从系统论的角度也对这一点进行过深入剖析,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它不仅有自己的子系统,而且该系统的运行必然还有其外在的空间,这个空间就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而不可能是其他 "。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因素。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565.

[2]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3]邱伟光和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4.

[4]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 1516.

[5]陆庆壬.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116.

[6]王礼湛.思想政治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 172.

[7]张耀灿和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0.

[8]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5.

[9]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7.

[10]陈万柏和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27.

[11]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再探[J].人大复印资料,2011(06)

参考文献:

[1]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李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3]罗洪铁/周琪.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深化研究[J]. 人大复印资料,2012 (03).

[4]杨业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 人大复印资料,2010(11)

[5]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研究的再思考[J]. 人大复印资料,2010(12).

第3篇:政治教育范文

(一)教育形式化

目前励志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未有详细的知识结构板块,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大纲中也没有专门的课时安排。加之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压缩思想政治课时的现象,使得教学大纲中固有的知识板块讲授时间都不够,励志教育作为补充内容则更没有时间讲授。因而教师的教案中写入的励志教育内容也不过是摆摆样子。即使有的院校能挤出课时,可是由于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的讲授也只不过是走走过程、做做表面文章。

(二)教学体系零散

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励志教育的论文很多,但大部分都偏向于教学方法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研究,针对该知识体系架构的研究却很少。而即使有少量的论文探讨其架构,但研究的深度较浅,远远不能满足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励志教学的理论需求。而新升地方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缺乏二级学科知识点的团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下级理论的教学也较少开展集体备课,因而励志教育基本处于教师个体型的自发研究和讲授的状态。而讲授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励志教育知识体系较为零散,知识衔接混乱。

(三)教学研究深度浅

新升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是有地方专科学校通过重组、合并升格形成的,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是由专科转入本科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励志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较多,归纳有:学历层次偏低,缺乏高层次带头人,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科研能力薄弱。具体讲就是目前基本处于教师凭个人兴趣研究励志教育状态。因而不研究这个知识点的教师,对励志教育了解不深,加之缺乏现成教学知识体系和集体备课,导致课堂教学深度浅。学生往往感觉到是对高中励志知识的“炒剩饭”,教师难以提升励志教育层次,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二、新升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励志教育主要途径

1.巩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第一课堂的励志教育

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励志教育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系统性知识体系,讲授也较为零散,远远难以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成才需求。因而有必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励志教育开展集体备课,集中智慧确定好知识点。授课方式上可以采取专题式进行,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开设励志教育选修课。但要将建立完善的励志教育理论体系作为必备条件。针对励志教育理论体系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主体上应该包括励志人生观教育和励志价值观教育两大知识体系,具体知识点应该包括职业中的励志教育、日常公共生活中的励志教育和婚姻家庭生活领域中的励志教育。职业中的励志教育一直以来就是励志教育的主要内容,它是以树立正确的励志职业观,教育人们如何通过自我励志来实现人在职业中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主要内容的励志教育。日常公共生活中的励志教育是以现代社会对人的公共生活提出的新要求为基础,它是以教育人如何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战胜自我交往恐惧,学会正确的与人沟通来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励志教育。婚姻家庭生活领域中的励志教育是励志教育新领域,它是以教育人在婚姻家庭中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为前提,通过提升自我独立能力来战胜婚姻家庭中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励志教育。第二,采用的课堂教学手段包括:灌输式励志教学、互动式励志教学、情景式励志教学、专题式励志教学和案例式励志教学等。灌输式励志教育是以励志知识灌输为主。互动式励志教学是以开展师生多种形式的互动来增加学生对励志知识的吸收。情景式励志教学是利用多媒体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励志情感体验,提升他们对励志知识的认同感。专题式励志教学是以专题的方式较为集中地将励志知识进行分类,有利用学生多方面学习励志知识。案例式励志教学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使得励志知识更加结合实际,贴近生活。第三,课堂教学对象包括:一般群体的大学生和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如:女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开展女大学生的励志教育,原因是因为女性是社会的半边天,她们和男性一样是社会的劳动者。但受西方社会腐朽物质文化影响,一些女大学生出现道德思想滑坡,行为上错误地采取用青春换物质的婚恋方式,放弃自我奋斗,这种错误基础上构建家庭关系的方式违背社会的发展规律,阻碍人类文明发展。所以特别需要针对女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开展贫困大学生的励志教育原因是:贫困大学生在新生本科院校中所占比例较大,与富裕家庭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处于物质生活的弱势地位,生活生存压力巨大。尤其是在当今教育优质资源越来越需要物质支持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压力也更加巨大。如:上计算机课这类时,条件好的大学生早都接触过计算机,而一些贫困大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电脑,学习的起点就低,学习难度也大造成他们很容易背上思想包袱。所以需要对贫困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励志教育。

2.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第二课堂励志教育

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的教学而言,它作为当代大学生磨练意志、砥砺品质的一个重要平台突破了第一课堂励志教育的局限性,扩大了励志教育的空间,丰富了励志教育的载体,生动了励志教育的内容。第二课堂励志教育的特点:一是教学内容丰富却并不局限于教材,励志内容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形式灵活却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课堂讲授。三是场地多样即可是在教室,也可户外。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要明确第二课堂励志教育的模式。它主要包括榜样励志教育和励志自我教育。榜样励志教育主要是通过树立励志榜样,以鲜活的人物和事例,尤其是大学生所在校园的人物和事迹来进行励志教育。励志自我教育是通过教师引导大学生的自我励志,指导他们自觉将励志人生观和励志价值观实践到生活和学习中去。第二,以校园为载体开展励志教育的第二课堂隐性教育。这里可以采用的主要途径有讲座、演讲、展览、校园微电影等。第三,以社会为载体的开展励志教育的第二课堂隐性教育。可以采用的途径有参观监狱、开展自愿者活动和开展基地性的社会实习等。

3.重视对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对本体团队的升级

首先,适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引入名额。其次,通过本地培训和教师出去访学等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素质。再次,通过增加科研经费,鼓励励志教育理论研究。

三、小结

第4篇: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如何使素质教育融入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中含有学生的素质培养,需要重新构建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体系。二者紧密结合,共同发挥教育的育人和导向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出高素质合格的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

一、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竞争观念、市场意识、团结合作意识越来越强。不过,也逐渐出现了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当前,社会上出现了政治素质不强、价值取向偏差、理想信念淡化等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力度低。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要想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必须从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教学方法做起,进行体系上的改进,使它适应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应当前社会现实需要,确实帮助高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在这个目标下,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联系紧密,互相促进,才显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足以引起高职学生的重视。要达到这个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才能更加清晰和鲜明,针对性强,受教者也感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主动接受教育。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具体关系是:

第一点,两者本质属性相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公共意识、心理发展等,都是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拓展和补充。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其中就包含了思想品德培养和政治素质培养。

第二点,两者教育形式互相补充。素质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所有教育的范围。这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国家规定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当前科技发达、人才稀缺的社会环境下,科学文化素质显得非常重要,这显而易见,但思想道德素质却不够重。其实,一个人才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他的思想品质。相比承担起具体工作的“才”,能担当社会重任的德行更为重要。因此,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第三点,两者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不可分割,缺一不可。高职学生是我们国家公民中的重要群体,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职学生不能仅仅有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实现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保障。

二、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界定

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就高职院校来说,素质教育就是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内,目的明确、计划完整的开展公民素质教育。高职素质教育的定义,展示出我们国家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影响高职素质教育的因素

高职学生素质形成过程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是外部坏境和个人努力的共同结果。因此,影响高职学生素质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高职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也漫长曲折。影响高职素质教育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职学生素质提高受社会环境影响。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青春活力、可塑性强,对社会上的正面作用接受很快,但对负面影响也反应强烈。社会环境和高职学生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是互为主体的。一方面,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产生无形的力量,使学生无形之中接受环境的熏陶和改变。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对环境有强大的改造作用。高职学生通过对环境的建设和塑造,创造出适合其素质发展、提高的环境平台。

第二,高职学生素质提高受教学环境、方法影响。高职院校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形式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种讲座、论坛、集中学习、社会实践、和辅导员的日常引导等。其中素质教育的内容一部分都穿插在这些活动中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是目前高职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宣讲理论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品质评价的好坏、达到效果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的素质发展。各种讲座、论坛,也是目前高职院校使用较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内容是否贴近现实社会、贴近学生生活,也是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教育中来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普遍,既有学校统一组织的,也有学生自发开展的,它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更热衷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献爱心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社区法律顾问、支农支教帮扶等。高职院校根据教学规划,通过校内党团青等组织机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对形成高职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起到重要的培养作用。学生处、校团委、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等学生工作人员,都是一线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他们的工作方式、管理方法,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素质发展。他们的观念至关重要,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管理变成服务,要求便成引导,和学生成为朋友,才会起到显著的效果。

第三、高职学生素质提高受校园文化影响。高职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帮助高职学生形成良好学习风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拼搏进取的人生观。

四、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全面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优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优秀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有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人、善用人,特别是培养好一支具有时代精神、创新意识、紧跟时代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对敬业精神强、思想素质高、业务知识精的教育工作者,要着重培养,并通过各种方式,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选拔、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中来。

(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塑造新的文化氛围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做人思想的工作。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认识和评价。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难的地方。想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营造一个具有优良学风的环境。在校园中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高职院校要广泛采用大学生喜欢的形式,比如校园论坛、学校贴吧、QQ群、微信等新的信息传输方式,做有针对性的、说服力强的宣传和沟通,把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和渗透到高职学生头脑中去,培养其综合能力。能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学会鉴别是非、学会选择、学会慎独。

在高职校园里,构筑政治方向清、校风学风强、文化素养高等校园文化,无形之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作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判断等多方面起到铸就和培养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教育者必须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的考虑当前学生的特点、需求,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重新构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开辟新的途径、摸索新的办法、总结新经验,有针对性的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7).

[2]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5篇: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语文教育;结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0-0051-02

一、前言

在社会物质发展速度快速的今天,有部分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偏离了正确的价值方向,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究其根本原因是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没有加以规范,从而酿成不良后果。在呼唤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以及教育机制进行深入改革的机遇下,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对学生除了智力,体力的增强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开展将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寓于语文教学中做研究。

二、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学

在语文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拓宽学生视野是明确的教学要求。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则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这一教学目标也正是思想政治教学学科所要实现的目标。语文作为一门伴随学生时间较为长久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教授我们古往今来的文学知识,还要通晓其中的精神理念,特别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基本都是以思想道德以及政治教学,文化精髓为主。在四书五经中,或是诗经中都是提倡思想道德的教育在文学中升华,在各个朝代的文学教学中,均以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来进行,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语文教学中,是从古代就流行的做法,我们现代教学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道德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念,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的形式也是通过介绍各个思想理论,以及思想道德相关的故事来反映其中蕴含的思想哲理。这与语文教学中的模式十分接近,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语文学科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由于现今的思想教育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授思想政治课程来完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的单调,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其中的教学精华,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的各个阶段都能起到重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更加规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发展本质,但是其传授知识的方式过于理论枯燥,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借助语文文学教育的文学魅力,将思想道德教育形象的表现出来,同时,也对语文教学有了思想上的归纳总结。

三、思想政治教学与语文教育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包括爱国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等,要将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就要将两者的这些方面进行融合,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语文教学是爱国思想政治教育典范

在我国的思想教育中,爱国教育一直是核心教育,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树立民族的自尊,自豪感。要进行充分的爱国思想教育,就要借助语文这一学科,因为语文学科在教授学生读文习字的过程中,会让学生感受到文字,母语的魅力,并用这些语言工具去探索学习更多的知识,利用语言工具来认知世界,了解不同的观念,看法。在语文的教学课本中安排的教学文章,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以及祖国的山河景观,璀璨的历史成就,例如,庐山的瀑布壮观,泰山的巍峨雄伟,黄山的俊秀绮丽,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用他们的作品反映所处时代的背景,内心的情感。让学生不仅从中学习到文学历史,也成为学生陶冶情操,爱国情感养成的良好途径。

(二)语文教学是道德思想教育的体现

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中,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视的,这些在语文课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对文人墨客,或是戎马将士的高尚道德情操的细致描绘,语文课本中良好的文学素材,向学生的传达拥有优秀个人品质的重要性。文章中各类人物描述,各种故事的剖析,给学生带来良好的道德启迪,通过不同的文学作者笔下的优秀人物以及优秀的思想道德情操,理解他们当时的社会现实,与内心的呼吁,和现今的社会进行对比,可以充实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形成优秀的道德情操。

三、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语文教育中的措施

在语文的教学当中,将思想政治教学完美的融入到其中,需要使用合理科学的方式来达到两者联合的教学效果。

要抓住语文教学的感性特点,运用情感的渲染和道德的升华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因为,情感的渲染可以让人拥有相同的情感体验,众多的语文教学实验说明,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类情感,可以引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直击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因材施教,语文课堂也不例外,对于学生爱国情感,思想道德的教育,不能使用政治课堂说教模式,要以生动鲜活的故事形态,丰富的故事情感来打动学生,传递给学生故事背后的正能量,受到这些情感的正面陶冶,接受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要抓住课文的核心思想,围绕核心思想来寻找教学的创新点,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顺利,学生对于各种思想教育的讲解部分也不再有抵抗情绪。在讲课过程中,语言的掌握运用不同,对于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善于运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用语言表达出来,同时也将其中的教育意义表达出来。在教学的形式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朗读,背诵文章的精髓部分,来初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从中获得良好的感知能力。另外,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的方式,不仅可以通过课堂的教学,还可以将其与语文写作,阅读,演讲等结合。比如在写作中,可以将主题在立意时,选择好思想主旨,让学生在行文时提取深刻健康的思想,进行写作时,加入正面的案例,这对于学生的正确三观树立非常有利。在演讲比赛时,可以给学生热议的时政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进行演讲稿写作,并举行演讲比赛,加深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视野更加开阔。通过这些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6篇:政治教育范文

目前,网络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它已经成为个体生存的一种方式,网络社会以及由此衍生的网络话语、网络生活和网络生态环境已经改变了个体的生存境遇。与网络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被赋予新的内涵来担当起自身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可见,社会发展、主体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发展,都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必然性要求。

1.1是反映多样性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

社会生活是个体开展活动的基础,社会生活生成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践,无论是各民族自身的历史发展,还是各民族之间的历史交往,正是居于这种实践活动,人类社会生活的形态、生活时空的变迁、生活的自由与追求才得以更新和发展。可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样态、内容、方式和结构都具有不同的价值定位和取向。对此,马克思曾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么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生活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各种活动日渐活跃,由此,也形成了社会生活单一与多元、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落后与先进、文明与愚昧相交织的各种复杂现象,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隐蔽性、及时性和平等性等特点使得它在处理和应对这一复杂现象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1.2是教育主体“去主体化”和教育客体“主体化”的必然结果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是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而言的,教育主体是指教育的承担者,教育客体是教育的对象,它们两者之间体现着互动性的对象性关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具有确定的身份特征和不同的话语体系,教育主体是以信息和话语拥有者的身份面对教育客体,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存境遇和话语方式,教育主体无法以“导师”的权威者的身份面对教育客体,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思想支配和思想控制的影响力不断弱化,教育主体“去主体化”倾向愈渐明显。同时,网络的虚拟性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客体被动、消极应对的教育形式,他们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网络活动,也可以对教育主体提供的信息作出完全符合“自我意志”的解读和判断,可见,“正是在互动交流过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网络角色发生快速转换和更迭,呈现出明显的双主体或多主体趋势”。

1.3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更新的必然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生联系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作为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从其出现起就存在着“自我否定”的价值倾向,无论是传统的管理载体、文化载体和活动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都在某种程度上不断“自我否定”而与社会物质条件进步保持一致。今天,当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之后,思想政治教育便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和单一信息流动的局限性,为实现平等交互的教育模式和多层次网络交流奠定了基础。显然,由于网络技术和网民、网民和界面、网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自由对话创设了条件,同样也生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念和网络审美情感。

2思想政治教育Moodle教学平台的内涵及其设计维度

随着校园网络建设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在高校逐渐形成了基于校园网络的信息传播环境,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拥有了新的实践基础。从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的状况来看,尽管有一些研究者对基于校园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有所关注,但是相应的深入研究比较缺乏,特别是基于Moodle平台的基本内涵、基本功能和Moodle课程的设计维度仍需进一步研究。

2.1Moodle平台的基本内涵

Moodle这个词本是ModularObject-OrientedDynamicLearning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同时Moodle又是一个动词,用来描述一个循序渐进的向前发展的过程,一个可以引导学习者不断地洞察和创造的过程。Moodle平台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作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支撑的、开源的免费平台,得到了国际的充分认可和广泛应用。正因为此,这个系统不仅应用于Moodle的开发,还应用于学生或教师对在线课程的学习或教学管理中,可以帮助教育者建立有效的在线学习社区,引导学习者在学习中自主建构起知识结构。

2.2Moodle平台的基本功能

Moodle具有突出的教学功能,它能通过师生合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推进教学进程,完成教学任务。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Moodle平台主要功能包括:课程管理功能,即老师可以将自己所授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进度在网页上,学生能够在预知课程进展的前提下主动学习;资源功能,即Moodle支持的电子资源具有兼容性,教师可以把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到网页上,也可以连接Web上的外部资源;作业模块功能,即授课者在Moodle平台布置作业和发起某个话题,学生可以回答和参与讨论,学生每一次的学习活动都被Moodle记录,便于老师知悉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在线测试与考试功能,即授课者根据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开发数据库,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和期末综合考核的结合。

2.3Moodle课程设计维度

由于Moodle平台是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发的一个网络程序,它在根本上体现了“教育主体———技术———教学客体”的循环互动关系,因此,Moodle课程设计的维度主要是技术管理维度和社会交往维度。首先,技术管理维度。Moodle作为免费开放的软件系统,技术难度较低,使用者在Moodle官网下载Moodle系统,解压后将文件拷贝到Apache对应的www目录下,运行install.Php,根据安装向导提示就完成系统安装了。安装成功的Moodle系统既可以单人管理,又可以多人管理。其次,社会交往维度。彼得•布劳曾指出:“对于社会交往的分析,对于支配社会交往过程的分析以及对于社会交往所采取形式的分析,是社会学的中心任务。”社会交往维度抛弃了传统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强调主客通过观念、思想、信息或意义的传递和共享达到相互理解和沟通,进而影响或改变主客之间关系的实践活动。网络交往是社会交往的子系统,在网络交往境遇下,我就是“我”,“我”不受身份、地位、年龄和性别的限制,“我”不再是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存在,“我”获得了生命的意义和尊重,从而有利于形成学习的满足感和学习意义的维持。通过Moodle教学平台,教师把教学资源上传到Moodle网页后,引导学生进入课程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和学生进行网络答疑和互动交流,这样就体现了社会交往所需要的核心要素。

3思想政治教育Moodle教学平台应用路径

Moodle教学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是“承载物”(如观点、语言、行为等)和“受载物”(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信息和特殊信息)之间发生承载运动过程的中介和桥梁,它起到了互动、传输和提高教育效果的作用。当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作为其载体的Moodle教学平台只有做到与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发展需要乃至和他们的精神世界相容相和,才能减少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阻力,从而在其内心中产生认同并接近思想政治教育。对此,有学者指出:“科学的使用载体往往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因及时消除受教育者的‘意义障碍’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思想政治教育Moodle教学平台的应用体系建设应该遵从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应用规律,从优化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入手,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文本界面”到“图形界面”的技术进步和价值超越。

3.1建设基于Moodle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在线学习系统,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依托学校计算机网络中心,利用现有的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Moodle)平台,充分利用Moodle平台的课程管理、作业模块、测验模块、论坛模块、资源模块和互动评价等功能,改革传统教学环境的不利方面,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网络在线学习系统,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使传统教学环境与网络虚拟教学环境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课下学习自主学习的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管理和评价考核的结合,引导受教育者不断洞察、反思和创造,消解因“意义障碍”而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消极情绪。

3.2整合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丰富教学

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涵盖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日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师在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时,存在重复使用、资源利用率低、使用目的不明确和更新速度慢等现象,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价值性和吸引力。而利用Moodle平台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有效性。Moodle平台支持显示任何电子文档,如Word、Powerpoint、视频和声音等,这些教学资源可以上传文件到服务器进行管理,或者使用Web表单动态连接到Web上的外部资源,也可以用链接将数据传递给外部的Web应用。由于在Moodle平台上可以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自如的管理和应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和教育目标的需要,设置作业模块和聊天话题,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很自然就能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开展自主学习和交谈对话等活动时,可以共同创造出一个可论述的“意义世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

3.3构建基于Moodle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模式创新和教学实践体系,实现教学过程管理和考核管理一体化应用Moodle创设的虚拟学习环境中的两个维度:技术管理维度和社会交往维度,因此,构建基于Moodle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体系时需要做到:第一,创新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而采用多样化的模式,包括:网际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互动交流和对话以协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逐渐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时,把各种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形成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概念和原理。第二,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库,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针对目前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性质,开发主题式课堂教学资源和编写网络考核试题库,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建成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试考核系统,实现网络考试、评分和考试结果分析的一体化,达到日常教学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目的。第三、建设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在网络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意识和能力,学会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教学课堂,以满足网络化时代的工作需要。

4结语

第7篇: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含义;标准;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可以准确地了解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作出实事求是的、准确的信息反馈,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决策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它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和目标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含义和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依据,根据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教育客体的实际,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它为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长效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范畴应充分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核心是对社会效果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从评价形式上看是针对思想政治活动所产生的全部效果进行检验和鉴定,但实质是以社会效果为核心所进行的价值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包含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不断地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标准是看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是否提高了,提高到什么程度。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满足社会对其培养、塑造人才的需要,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具体内容包括: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心理是否形成,扩展到什么程度。因为一个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的人,很容易融入到这个环境中,从而表现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围绕着这两方面展开的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核心内容。

2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是通过运用有效的测量、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全面、科学、客观的价值判断。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虚活,很难用一定的指标来推进实际工作,很难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好坏优劣。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证明知识的边界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各个门类知识相互隔绝的局面已经不存在了。因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吸取并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的相关知识,通过采取实地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听取有关汇报以及相关测试等,运用统计分析的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科学的处理,以全面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实际,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内在本质。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果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目标是教育设定的“靶子”。任何目标的制定和落实都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和社会的实际。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的实际以及客体的觉悟程度、道德水准、文化基础和社会经历等方面,要把理想与现实、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就制定目标的内容而言,既有理论方面的又有社会实践方面的。理论方面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和措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等;社会实践方面包括社会风气、人际关系、文化氛围以及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等等。

4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合理评价和科学判断,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标准

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认识是做好评价的基础。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评价之间确立科学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的建立中,我们应当从数量与质量、短期与长期、隐性与显性、有形与无形等多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性的、全方位的评价。具体包括:

1坚持以定性评价为主,使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活动,主要解决的是人的思想、观点、立场等问题。因而其效果的评价不同于经济效果的评价,不能用简单的数据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性质可分为:第一,正功效,即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零功效,即对教育对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微乎其微;第三,负功效,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更多的要采用比较的办法来体现,或者是与历史比较,即纵向比较,主要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否呈现一个发展的趋势;或者是与系统比较,即横向比较,主要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否与系统形成了教育合力。这些比较是很难用精确的数据评判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产品“精神成果”是很难量化的,其效果的评价只能是近似的模糊值,如好、较好、一般等。如果一味地追求精确的数量关系,这在事实上并不可能。定性评价的缺点是评价结论的模糊性,有时候很难反映出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因而容易产生“千人一面”的结论。因此在定性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定量评价,唯物辩证法认为,没有无质的量,也没有无量的质。离开定量评价的定性评价,容易使认识停留在模糊的阶段;离开了定性评价的定量评价,也难以对数量作出科学的评价。因而,必须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不仅如此,成功的定量评价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定性评价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对人的思想行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质的规定性有了正确的把握,才能恰当地选择各项变量,设计量度的指标,建立科学的系统模型,方能对这些变量进行评估。因此,必须坚持以定性评估为主,使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

2坚持以动态评价为主,使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延时性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效果的评价不能仅凭一时的考评情况就对其下结论,而应将其置于总的发展过程中去进行评价和估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其作用产生的效果与其实施的过程并不具有同步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是在实施教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才得以体现出来。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应该经常性、动态性地进行,应当注重指标信息的日常收集和积累。

当然,在进行动态评价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静态评价,这种评估是把评估对象放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通过横向对比,对其效果作出相应的价值评判,否则就很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的效果,也很难为下一阶段的任务提供科学的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稳定都是相对的,而变化是绝对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也遵循着此规律,它既要了解受评对象的现实表现,以便作横向比较;又要了解受评对象的历史发展,以便作纵向比较,这种横向和纵向、静态和动态的评价手段才是全面的、科学的评价标准。而以动态评价为主,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前推进。因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从教育所设定的目标出发,也要注重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其将来的发展趋势。坚持以动态评价为主、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3坚持以隐性评价为主,使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时具有可感知的外在形态,但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潜在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尤为如此,“立竿见影”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教育客体思想的转化,对教育的理解、接受直至转变为行为,需要一个过程,有的教育效果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出来,有的却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客体来说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而作为教育客体,其思想的发展变化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不到一定的质量积累和达到一定的时机,一般不会呈现出显著的变化,它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得以体现,而且时间越长,体现得越充分。有时从表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不见成效,实则潜移默化,一旦发挥出来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因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时,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眼前,而应该放眼未来,立足长远,对其潜在的效果应予以充分的考虑,应坚持以隐性评估为主,即主要看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是否真正内化成了个人的意识。

另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来看,其包含着两个目的:内化和外化,即输入和输出。内化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如何将输入的信息输出,其输出的结果如何,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人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即有大量的输入,却只有小量的行为输出;或者是有大量的正确输入,却导致了错误的行为输出。因而我们在进行隐性评估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显性评估,力求做到目标与效果的统一。坚持隐性评价和显性评价相结合,以隐性评价为主的评估标准。

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的具体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比较客观看待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排除形式主义的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客观基础之上,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1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的肯定,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依据。科学、客观、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劳动成果,认识工作中的差距,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得到发挥。并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帮助我们认清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容、原则、形式、方法等一些基本问题,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2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正确与否的反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科学,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其体系就不完备。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进行效果的评价,能及时获得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调整或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第8篇: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案例教学; 审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1-0063-03

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1]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运用案例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案例教学的深刻认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甚或形成了一些不良倾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方法特性与实践要求。

一、案例教学的学科源流

案例教学有着特定的学科渊源。①案例一词大约已有100年的历史,作为判例法国家,美国将普通法视为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渊源,把案例作为归纳法律原则的原始材料。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运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他认为,改变忙于个案跟踪学习的现状,引导受教育者摆脱从案件到案件的经验式思维,法学教学应通过研读具体案例、推广个别决策来归纳与总结法学的理论逻辑,通过对法律规则的一般化理解进一步把握美国法律和法律背后的精神实质。1910年,美国所有居于领衔地位的法学院都开始使用“案例教学”。

继法学院之后,哈佛商业管理研究生院开始采用案例方法,一些工商管理行业人员走进课堂展示管理问题,并提供了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最初,案例教学在法学与商业教学的应用上进展较为缓慢。1919年,受过正规案例方法训练的德汉姆担任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他认为,商业课程应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中心,案例教学在管理情境中有被加以运用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在德汉姆的努力推动下,案例教学在哈佛商业教育中不仅占据了重要地位,还建立了具有规模的案例教学管理系统。20世纪30年代,案例教学从最先运用于法学和医学教育,逐步运用到管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传入我国,成为各门学科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并形成了一股案例开发的热潮。

二、案例教学的方法特性

现代教育学认为,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传授教育对象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并由此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根本的要求在于通过案例资源的开发应用,设定、模拟、重现、复制现存的生活场景,引导、激励、帮助学生介入案例场景并积极参与讨论或研究,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并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组织的情境性。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人们编制案例的明确目的是为了进行充分的讨论,在案例描述中一般都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编写者仅仅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应能够比较客观而多维地承载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和大量的细节等信息,力求情境的真实性,以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对案例进行主动的分析和解读。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直接取决于教育对象能否在教育者指导下介入案例教学,依托案例探究建构学习共同体,并达成获得新知、自觉学习的美好愿景。

教学目标的内隐性。在案例教学中,教育者不能简单而直接地向教育对象说明教学目标,而应在营造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塑造教育对象的案例角色,使之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分析、思考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转化。案例教学既包括以教育者、教育对象互动为特征的外显学习,更包括大量的以不知不觉接受为特征的内隐学习。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充当了教育主客体理解教育环境和分析教学内容的触媒,案例在经过教育者精心选择、设计并呈现之后,案例教学将可能由有意识的教学设计转化为无目的的、自然发生的教学事件。教育者能否有效主导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中分析案例,通过案例研讨不断丰富对知识与学习本身的理解,成为拓展与深化案例教学的行动指向。

教学效果的生成性。由于案例是作为教学媒介为学生提供借鉴和引申的范例,面对同一个案例,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方法,案例教学的效果不是预定的,而是生成的;案例教学的结论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在本质上,案例教学不只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在动态中生成的有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单向讲授不同,案例教学不在于刻意寻求唯一不变的答案,而在于以案例为教学载体创生一种丰富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和学习过程的持续发展。案例教学体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过程,其要旨在于通过启发式、亲验式学习分享案例分析的信息和结果,分析和解决案例情境所包含的矛盾,在教与学的矛盾生成转化中实现思想认识的同化与顺应、跃迁和提升。

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现状

在学科的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通过呈现问题情境,分析讨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某一基本原理或思想观点。“05方案”实施以来,各地高校广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效。[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如何编写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建设网络案例平台以及开发多媒体教学案例取得了丰硕成果。案例教学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成为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案例教学的开展培养了一支擅长案例教学的教学团队,形成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操作模式、教学评价的基本认识,积累了案例媒介的多样化、案例效果评价的多元化、案例资源开发的课程化等基本经验,为进一步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成果和经验奠定了基础。

然而,综观现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在有力改善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存在着被简化为事例论证,泛化为生活碎片,固化为教育程式,异化为灌输教育的突出问题。

正如列宁曾经指出的,“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3]。由于在案例教学中缺乏方法论意识,一些教师将案例教学机械地理解为举例说明,案例教学被简化为事实和材料的堆砌。作为案例教学被简化的表征,许多无丰厚思想理论内蕴的日常生活事件被泛化为教学案例。由于案例不具备现实性、典型性、思想性、教育性、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失去了学科个性,不能发挥主导课堂生活和引领课程文化的作用,案例教学甚或变身故事沙龙、小品欣赏,游离了服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视域。

在案例教学的简化和泛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固化出一套刻板的原理加事例的教育程式。一些教师缺乏敏锐的理论洞察力和全面的思维应变力,不能充分考虑和处理思想理论与案例的合宜性与复杂性,使得案例教学成为万能的例证教学。长期的程式化案例教学排斥了思考、交流、碰撞,不仅带来了教育者的审美疲劳,使他们无从获得课程生活与专业成长的情感体验,也因其忽视了案例教学的深度开发而产生了受教育者的接受疲劳。在传统的思维惯性支配下,一些教师仍然将受教育者当作知识接受的“容器”,只关注教育的结果而忽视教育的过程,常常将结论作为教条和约定,用灌输和辩驳取代沟通和对话。或陷入狭隘经验主义,就案例谈案例,忽视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或随意拔高与任意夸大案例的教育功能,将牵强附会当作理论注释,使案例蜕变为艳丽而浅薄的课堂花絮。

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深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教育程式,只有通过创建流动的课程生活,引导受教育者体验和感悟教学案例中隐含的深层意蕴,才能不断提升教育者的教育智慧,促进受教育者关于课程知识的内化。案例的精心选取、多维应用、立体呈现及其过程评价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案例资源的开发利用、评价反馈成为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

努力把握案例折射理论逻辑并反映思想理论内涵的总体性。“案例”不是“事例”,而是具有一定情节和理论逻辑的事实与知识,包含着具有真实性、问题性、目的性、典型性、陈述性等诸多要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的表达、阐释、追问,分析思想与行为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些案例应当是“能够说明、证明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理论、原理、观点以及制度、方针、政策科学性和理性,增进学生对这门课程内容的认可、接受和理解的例子”[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案例“作为矛盾聚焦点的事实”有着较为完整的理论内涵和理论逻辑,它可能是反映社会基本属性和根本矛盾的“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事实”,也可能是反映社会矛盾尖锐化和对抗程度及其病根和问题所在的“最反常、最病态、最不尽情理和最不可理喻的事实”,还可能是预示着社会矛盾发展趋势的“大量出现、且不断增长并具有普遍化趋势的事实”。[5]

充分实现案例创造教学情境并贯穿思想教育过程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是师生围绕某个特定的案例展开相互作用,共同对案例情境中包含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与分析,以求解决疑难问题,做出相应决策的过程。因此,一个案例要成为有效的教学触媒,必须能够创造教学情境并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将读者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熟悉环境中”[6]。在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案例在充分利用中活化为丰富的教育生活并物化出崭新的思想观念,教育者必须培养案例选择、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方面的教育智慧,精心构筑以教学案例为基本元素的课堂生活。尤其是,在案例的表达上,不能平铺直叙,枯燥乏味,要引人入胜、跌宕起伏;在案例的呈现上,要采用精品课件、教学故事、大众传媒、网络媒介等多样化的载体,使案例真正成为“教学心灵的故乡”。

深度开发案例创造教育生命的生产性。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和认知失衡理论。作为师生共同的课程体验,案例教学不仅要激活概念与理论,还要在交流研讨中增添新的理论内涵,使最初的理论得以深化、延伸。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认知结构发生改造和重组,并各自从案例方法的运用中获益。[7]案例的深度开发反映了案例教学的生产性特征,为了创建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教育者在案例教学中将面临着理论争鸣、思想交锋、社会矫正等复杂的教育冲突。随着案例教学的发生发展,教育者必然要总结和反思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情况。这些反思和总结促进了现存案例的分蘖再生,形成了以既有案例教学为支持的新的教学案例。一个作为“教学问题源泉”的案例经历着案例设计—案例教学—教学案例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在深度开发中转化为“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8]。同样,正是这些被深度开发的案例,催生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意识,丰富着受教育者发现学习的情感体验。而这一切,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所系。

注 释

①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可以溯源到古代的教育实践。如,祖嘉合认为,“孟母三迁”、“孔融让梨”、“车胤萤囊”;邹文认为,庄子是案例教学的鼻祖(参见:祖嘉合.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分析若干问题探讨[J].教学与研究,2002(11);邹文.简析庄子的案例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5(9).)。而从学科和有效教学模式的视角进行溯源,教育学是案例教学的理论原点,现代法律和工商管理无疑是案例教学的学科渊源。

参考文献

[1] 戴艳军,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15.

[2] 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49-52.

[3] 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64.

[4] 姚洪越.关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案例定义的争论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64-66,73.

[5] 侯惠勤.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辨析[J].哲学研究,2010(10):3-5.

第9篇: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网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当前网络环境呈现的新变化

移动互联网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持续改变人们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方式。网络信息技术的变革,带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不断变化。

(一)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广泛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方兴未艾。4G网络带来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大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网络资费的不断下降,移动互联网平台、软件、应用等构建的网络服务深入生活各个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信媒介,而成为了一个链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接口,成为了一个集交往、娱乐、工作、学习等一体的平台和终端。2019年是中国5G网络元年,5G商用牌照发放。5G网络相对4G,网速更快、更稳定,可以想见带来的变革也将更大,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也将更大。

(二)网络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信息获取方式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单纯依靠书本、口口相传,依靠实践获取信息的状态,还从空间、时间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成为了现实。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平台的发展,信息碎片化、及时性、交互性加强,人们获取信息方式更为快捷和便利。相反,人们信息方式也更简单,人人都成为了信息源。这对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便利,也带来挑战。教育方式更多,但教育的有效性更难。

(三)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智能手机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调查显示,娱乐成为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占用时间最多的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不好,玩游戏、看短视频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一些管理不严格的学校,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放下手机,就不知道做什么,成为许多学生的真实写照。与网络争夺学生,将越来越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党和国家的文件精神要求,广大高职院校认真落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等方面,抓改革、建平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体制建设,网络平台作用发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新时代任务新形势,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必须提高认识。但许多高职院校因为本身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把握不清晰,一定程度导致其并未从根本上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前网络环境下,仅仅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分支甚至一种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高度重视,才能在投入、保障、评价机制构建等方面加大力度,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探索不够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介、新平台、新应用不断涌现,如何利用新技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但在现实中,许多高职院校更多在设备、设施的配备上,平台、软件的应用上下功夫,相对在教法方面的实践较少。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许多高职院校的课堂仍然以传统讲授为主,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仍停留在ppt的使用上,难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综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需要探索。

(三)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不够

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自有其特点。职业教育的特点来源于学生特点、教育教学特点、人才培养特点等。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目前在规模上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高校数量、学生人数上与本科教育不相上下。但高职教育学生生源复杂,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制短,在校时间更短,大多不到三年;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注重校企协同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等。结合高职教育实际,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与高职教育的结合往往是难点。

三、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创新是任何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必不可少的原则之一。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进展也离不开工作的创新。新时代新形势,党和国家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广大师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展现了更多期待。提高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满足学生对更好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需求,解决教育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需创新。

(一)工作理念创新

1.树立网络素质培养工作目标

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工作目标上坚持网络素质教育工作理念。目标的设定常常决定了工作的成效。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不止于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网络价值观、网络伦理道德、涉及网络安全等更高层面的东西。从现实工作来看,学生网络虚拟空间行为的示范、网络沉迷等问题的产生,也往往源自教育工作目标层面的某种偏离。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决定了,培养学生网络素养应成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工作。通过网络素质教育工作,让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合理用网。

2.坚持一体化工作理念

网络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来源更多,易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权威性的一元文化教育,在强度和深度上都不同程度被削弱。从话语角度来看,主流思想话语要形成合力更加聚焦才能抢占多元文化话语阵地。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要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学校各单位、各教育主体都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学校的首要工作。

3.坚持浸入式工作理念

如果说,一体化工作理念重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那么,浸入式工作理念,重在具体工作的开展和落实。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在,成为生活常态。要适应泛在、碎片化、智能的知识传播新时代,要创设时时、事事,无处不在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浸入式的学习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工作渠道创新

1.线上线下教育渠道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利用好网络教育资源,要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当前满堂灌,课上与课后严重脱节的现象。通过开发微课、慕课等线上教学资源,重构课堂教学内容。发挥课前、课后教育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重在理论阐释、答疑,课前、课后教育重在拓展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内容,让传统的孤立的课堂教学向前、向后延展,建设融入式混合教育教学新渠道。

2.学生实习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高职教育学制三年,但有不少于6个月的顶岗实习期,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可能在校时间更短。许多高职院校只是将学生实习作为一个专业实践过程,而忽略了其作为价值养成关键期的重要性。网络环境下,要切实将学生企业实习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这一工作提供了更多在技术上的可能。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广泛运用,使得校企之间,学校教育者、学生、企业人员之间沟通更为简单,利用网络开展校企双方协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易于实现。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合平台

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创新离不开平台构建。学校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合平台,可以是App,也可以是微信公众平台,甚至其他信息平台,但不论如何要易于师生下载使用,易于操作,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各部门、各环节、校企的融通,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