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非会计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学习“基础会计”可以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为以后参与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纵观各大高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不规范、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差等现象。西藏民族大学自2003年将“基础会计”列入重点课程加以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础会计”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2009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精品课程。
(一)重视度不高
非会计专业一般只开设“基础会计”一门会计类课程,该课程课时短、任务重、理论概念多,这就导致了在计划内学时中忽视实践教学;另外教师为非会计专业学生授课时,过分注重理论讲解,忽视实践操作,学生认为所学课程是非自身专业课程,对实践缺乏兴趣。这种长期以来“教”与“学”双方的不重视,导致了课程的开设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一些学生学完一学期,对会计工作仍然概念模糊。
(二)目标定位不明确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实际教学中,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往往没有实质差别,都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依照同一教学大纲、适用同一本教材,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会计专业实践多、实践目标明确,非会计专业实践少或者不实践。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定位,和专业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应用”而非“研究”,教学重点不在于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而应放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即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预测企业经营状况的能力[1]。
(三)内容选择不科学
“基础会计”课程实践多以校内实践为主,实践内容为案例分析、企业的经济业务核算。许多高校对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未进行严格区分,与会计专业采用相同的内容,只是从中筛选一些简单的经济业务实践,笼统、敷衍地完成任务。非会计专业教学实践不应过分强调对会计各大理论的应用,而应在了解会计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多锻炼学生对会计数据处理、会计报表运用管理、会计指标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形式单一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对会计核算原理的理解,多采用做实训题或手工填制凭证、账簿、报表等形式。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毕业后大多不从事会计工作,实践教学中多被安排成案例分析和做实训题,许多学生直至毕业都未见过实际的凭证、账簿和报表,更谈不上看懂、分析和预测。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基础会计”实践不应局限于做核算题,应尝试引入多种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对更多的经济业务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体验。2003年以前,西藏民族大学非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是以做会计实训题和案例分析为主,但在长时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践敷衍了事,甚至许多非会计专业学生产生“会计学习无用论”的想法。因此自2007年开始,我们调整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区别于会计专业编写实验大纲,并设计了实践课的具体实施操作步骤,更新后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紧贴专业实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发现实践教学改革后,“基础会计”课程极大激发了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现实中印证和使用,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践要解决的不是经济业务如何具体核算的问题,而是通过核算了解会计工作的过程和特点,认识不同的业务处理差异,分析每种会计结果及其含义。因此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本着专业针对性、内容完整性、重点突出性和操作实用性的原则区别于会计专业来进行。
(一)会计案例
长久以来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独立去思考。采用会计案例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对实际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式和结果形成直观的认识。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教师会选择与其专业贴近的经济业务案例来进行分析讨论,如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案例分析时,教师会选择和企业管理知识相结合的案例,尽量让学生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分析报表、存货管理等会计业务,思考会计处理所带来的影响;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选择的案例一般涉及外贸业务核算;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会考虑加大采购需求、成本核算、利润计算等会计案例比例。只有不脱离专业实际的真实感受,才能让学生认识到会计不仅是记账、算账和报账那么简单,而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基础会计”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多选择出纳、会计角色,尝试对业务进行专业核算处理。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会计核算要求应低于专业学生,实践重点应放在对会计流程认知和会计管理上,因此实践不应局限于以上两种角色。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角色来体验会计工作操作方法,如分为会计、出纳、会计主管、企业领导、采购员、投资者和供应商等角色,将现实业务转变成课堂游戏,从而加强学生对会计理论和经济生活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三)参观教学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一般同会计专业一致,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来进行业务处理讲解,无法突出不同的企业形式核算差异。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会考虑组织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参观和专业相近的企业,亲身感受业务核算过程,了解会计数据在经营中的重要性。如组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参观外贸企业,了解外贸会计处理流程;组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去生产型企业,了解营销活动和企业会计业务的关联;组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走进大型的集团企业,使其认识到集团会计处理方式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如果“走出去”参观教学实在有困难的话,还可选择“引进来”的形式,如聘请校外有经验的专业人士,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专业领域内的会计工作。
(四)上机操作
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当今会计工作的主流,如果“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训仅锻炼学生的手工操作,显然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即使学习“基础会计”的目标不是成为会计,但也要理解会计的本质,因此参与会计电算化实训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时有限,我们会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来普及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兴趣小组成立后,教师会将会计电算化工作内容和操作步骤先行讲解,并建议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教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学校机房操作练习,上机练习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及时进行答疑解惑。
三“、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变,加深了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加入更相关的实践内容,采用更丰富的实践方式,启发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革前,西藏民族大学“基础会计”教师普遍反映非会计专业学生对课程学习不重视,实践敷衍了事。为了搞清楚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们对2005和2006届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他们的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发现,86%的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不缺乏兴趣,不重视是因为他们不清楚学习会计在以后工作中有什么用,对会计和自身专业的联系产生质疑。针对调查结果,我们在制定了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计划、大纲,加大实践教学份额的基础上,强调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实践和学生专业知识的结合,并制定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践案例集,以供教学实践所需。经过努力,我们发现近五年来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对会计理论和实践学习更加认真,课程补考人数大幅减少,学生乐于去探索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更深层次的会计知识,选择会计学作为自己第二学位的人数增加,选择报考会计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增加。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高校培养的经济管理、金融和贸易等从事与经济相关的非会计专业的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专业,更好地做出经济管理的决策。但是,目前我国高校非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在学习会计课程时感到吃力、学习兴趣不高,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和教学的内容、方法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对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学课程进行系统的认识和改革。
一、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自身觉得会计学与其所学专业不相干,对于学习会计的必要性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有的将其视为一种选修课对待。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以致部分授课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影响授课的情绪和质量,教与学之间没有达成良好的默契,导致会计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另外,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使其在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感觉比较难适应,造成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教学过程比较被动。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时,没有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进行严格区分,两者的学习内容差不多,略有不同也只是在内容掌握的难易程度和课时上进行简单的区别。更重要的是许多教师自身对会计知识与这些非会计学专业其中的内在联系认识不清,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难以把握会计在各非会计专业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联系起来,采用的仍然是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一套老方法,实行无差别的教学模式,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的内容按顺序讲,从会计基本理论着手,逐步学习会计知识,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是枯燥而乏味的,教学中不能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有的放矢,缺乏针对性。学校没有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实验教材和实验课件,会计模拟实验课使用的软件和教材都是针对会计专业学生设计的,实验内容以会计核算为主,对于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实习效果不够理想也没有吸引力。
二、建议
(一)提高学生和教师对会计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高低是决定学生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学习效果好坏的核心。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会计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学和其所学专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会计学知识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解决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态度上的怠慢,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扩大授课教师知识面,了解其他相关管理学科的内容,立体思考会计学与各相关专业之间的联系,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的更新,提高业务素质。
(二)明确教学目标。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及营销等方面知识,具有一定创新和分析能力的人才,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的一般会计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会利用会计信息为管理服务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他们是会计信息的“利用者”。掌握必要的会计知识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兼营”而不是“专攻”,学习的目的是培养非会计专业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概括地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过程,了解会计信息所代表的经济含义,认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成为会计信息的主动使用者。
(三)丰富教学内容,体现专业需求。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掌握高深的会计理论,而是把会计作为一种工具,利用相关会计知识进行科学决策。教学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涵盖面要广,笔者认为应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核算,目的是使学生看得懂基本的会计账簿,明白企业经营、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密切关系,能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分析和利用财务报告的能力,只要求学生能看懂,其中重点应放在资产负债表上,其次是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出纳知识,了解有关现金和银行的一些基本规章制度等;税收基本知识,理解每一个税种对企业的实际影响,为培养学生形成自觉的纳税意识和合理避税意识打好基础。学习这些课中最基础的部分,将这些内容有机结合,重要的是要分不同的非会计专业进行适合的教学内容设计,结合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分别制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例如对金融专业的学生,会计学教学内容上应设计到银行会计学等。
(四)改进教学方法。在目前的非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以及设备等的局限性,非会计专业学生不可能按照会计专业学生的模拟实习一样进行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实习。但是,非会计专业会计的教学内容应强调与授课学生所在专业的相关性,强调如何理解和使用会计数据所带来的信息。因此,笔者认为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应更多地引入相关的会计案例,使学生置身其中,扮演适合的角色,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原则及方法,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来,提高他们利用会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我们要从提高他们对会计学重要性认识入手,使其了解会计学对于其所在专业的内在关系,激发他们的兴趣,改变固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突出专业特色的会计教学,使非会计学生喜欢学习会计知识,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0.8.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教学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行各业都需要通过会计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分析、预测、决策等各项管理职能。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将会计学列为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比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物流管理等各专业,都相应地开设了会计课程。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在学习会计课程时感到吃力,取得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需要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进行改革。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会计课不是其专业课,首先,他们从心理上不够重视,加上会计概念难懂、理论抽象,因此,学生有很大的厌学情绪;其次,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和手段显得过于简单,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要求,进而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效果;最后,只通过一两次的书面考试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务必会使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标是行动的领航灯,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才能有的放矢,目前教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标认识模糊,常常照搬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对会计知识的需要考虑得不够或根本不予考虑。
(三)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的内容顺序讲解,对会计知识与非会计专业的内在联系认识不够,加之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譬如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的内容缺乏必要了解,难以把握会计在各非会计专业的应用,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联系起来,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是做账,而是如何看账,因此对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循环及会计报表的编制这类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学生认为学习会计与专业毫不相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
(四)课程实验安排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没有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安排实验,会计模拟实验课使用的资料都是针对会计专业学生设计的,实验内容以会计核算为主,对于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实习效果不够理想也没有吸引力。
二、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现状,有必要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应强调学习会计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介绍会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会计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会计并非是一些枯燥的数字和繁琐的记账,而是一门语言,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的商业语言。其次,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的教案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而是要利用多媒体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优点,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印象;推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案例通常是跨学科的,内容涉及企业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来做出恰当的分析和判断。最后,改革考评方法。不同专业对会计需求不尽相同,不同学生个人特长与自我规划也不尽相同,故不宜采用百分之百的刚性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可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案例分析、分析报告、论文等多种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弄清教育对象,在教育目标的制订上要突出差异性,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应本着使学生“懂会计,合理运用会计信息,分析经济问题、实施理性经济行为”的宗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特有的思维方式,注重会计信息的获取、会计知识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学会如何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工具,运用会计信息做出生产、营销、投资、融资或其他商业决策,从而改善和推进企业的管理工作。因此,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能够通过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财务信息进行运用;学生会运用会计电算化技能把握会计信息,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三)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不会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而更多的情况下会是会计信息的“消费者”,也就是利用相关会计知识进行会计决策,所以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同会计专业有所区别。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了解会计要素划分、借贷记账法,熟悉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掌握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特别是涉及企业投融资的会计处理。对于一些具体的会计核算部分,则可以将要求适当降低,不需要考察较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应用,如金融专业重点在于金融行业主要业务核算,以及外币业务、长期投融资中的债券业务等;物流专业授课时可增加物流企业会计的内容;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授课时可增加外贸企业会计的内容;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市场营销专业需要增加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内容。此外,对于财务报表的理解和使用,是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重中之重。财务报表分析与应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非会计专业本科生今后接触的会计工作更多的是对财务报表的应用与分析。 按不同行业特征安排教学内容。
(四)安排好课程实验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日后从事工作的情况,有重点地取舍实验内容。例如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外投资的管理等一般企业的基本业务可以作为实验的重点。考虑到非会计专业学生从事管理活动的需要,教师还应该将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放在重要的位置,指导学生认真学习。
因此,对于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知识,我们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改变固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突出专业特色的会计教学,使非会计学生喜欢学习会计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刚.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6):66-67.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项目教学法;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5-009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项目教学法在《企业会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编号:RW201316)的阶段性成果。
一、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会计与财务知识的作用日益重要,一些非会计专业如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法律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等相继开设了《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及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如何做好高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工作,已成为会计教师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1.围绕非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展开会计教学。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明确会计教学目标,使非会计专业学生能从所学专业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例如,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文秘专业为例,其培养目标是:以服务珠海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各类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办文、办事、办会等秘书基本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高效、规范地处理企业办公事务和商务事务,为企业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及实务,“懂会计”、“用会计”,能为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适当预测,帮助部门领导为其决策提供必要、恰当的建议,即教会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会计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使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沿着办公室文员――普通秘书――行政助理――高级文秘专业人才――部门主管――直线经理的方向发展。只有明确这一定位,才能使会计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2.紧密联系培养目标,采用适用的会计教学方法。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大多已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为主导,增加更多的实践辅助。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没有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框框。因此,需要依据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突出实践特色,注重会计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展开教学,培养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践运用能力,树立会计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满足就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进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背景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学生通过项目来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教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项目教学法的优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学习掌握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在操作过程中训练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能力素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非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结合会计知识的理论特点,力求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突破教学的传统方式,突出实践性、职业性,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补充,在考核方式上进行相应的创新。
1.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项目。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整合成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项目内容。确立项目时,要考虑以下因素:课程的位置和作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项目的可操作性及难易程度,具体包括职业入门、运用借贷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开展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综合实训,等等。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组织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见表1。
2.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合理评价教学效果。项目任务完成后的总结评价特别重要。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考核方式是将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显然,这样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已经不合时宜。笔者认为,实行项目教学法后,考核不能以考试成绩为主,应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整个项目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线,突出项目实践的评定,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平时表现成绩占20%;二是项目任务完成成绩占40%,这部分成绩来自于每次的项目实践评委小组。一般先由实践评委小组成员按照评分要求各自给出项目小组的评分,再取平均成绩作为项目小组的最终得分;三是期末考试,占总评40%。这种考核方式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的完成为主线,对成绩的评定更客观和立体。会计项目教学的最终成绩是学生完成各个子项目的综合成绩,打破了以笔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模式,使学生理解课程考核侧重于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及过程,重点考核项目任务实施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获得好成绩,就要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企业会计实务》课程的积极性。
3.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实施模块组合教学。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是我院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法律实务专业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应针对不同专业和岗位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专业及方向将各项目教学内容分为“通用模块”和“专业模块”进行组合设置,依照不同专业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项目教学模块组合及教学目标,实施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组织不同水平的测试。“通用模块”适用于非会计专业的所有学生,是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专业模块”则是针对具体的非会计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例如,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的会计教学项目包含主要经济业务分析和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扼要分析,可帮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有效使用会计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法律专业学生的项目教学内容包含财经道德法规,为学生未来从事法律事务咨询服务、处理法律纠纷提供良好的会计知识背景。这种模块组合教学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够用为度”的原则,每一种组合教学的广度、难度、深度各不相同,既可使学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使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得到优化,切实提高职业素质。
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实施项目教学法,就是运用恰当的会计教学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并通过实训练习强化对会计教学内容的理解。虽然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多优势,但毕竟只是在校内的教学,与实际的工作环境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做到与企业的用人要求零距离对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而言,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企业开展工学实践。在此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全程辅导,及时发现、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弥补《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调整、修正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程序,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深刻理解、领会会计教学内容的应用主旨。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如彩.高职高专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7,(2).
关键词: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
一、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学是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阐明了关于会计知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一方面,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是提高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选择。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经管类学生毕业后即将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掌握基础会计学的内容是对学生基本的要求,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运用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和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是优化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也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会计学和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基础会计学具有普遍适用性,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进行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本身的专业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如此更符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策略
(一)领悟和贯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明确指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非会计专业学习基础会计学要求学生“懂会计”,会计专业学生突出“如何做会计”。由此可以看出两者的教学目标侧重点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具体来说,非会计专业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熟悉会计信息是如何产生的,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及财务分析,学生在将来能熟练利用财务信息为经济管理活动服务。因此,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既要重视会计学知识教学,又要注重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提高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1]。在明确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目标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充分领悟这门课程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不是只有做会计才需要学会计,从前途和发展的角度激励学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融洽。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高校教师有一个共识,同一课程同一个教案,不同的教师去讲,教学效果不一样,因为教案是“死”的,要靠人将其讲“活”。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方式。所以,在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比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时教师可以设定与基础会计教学的情境现场,请学生上讲台演示模拟,最后提出问题引出课程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专业,设定与专业相关的情境模式,如对市场营销学生讲会计凭证时可模拟销售人员报销业务招待费等情境,通过情境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也能使课堂教学气氛编的活跃。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如何将该方法应用到基础会计教学中,需要经过教师收集准备案例、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和得出结论几个阶段。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学的做法,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在接收到案例后先消化,然后查阅需要的资料,通过自己动手的过程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小组讨论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另外对于知识点不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通过案例将相关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三)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基础会计学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必须重视实践教育,重点是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计算方法实训、会计核算方法实训。将企业会计环境搬到实训课堂,让学生在手工模拟实训过程中增强会计核算实操能力,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自己动手完成填制、审核各类原始凭证,学会编制记账凭证,生成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系统地完成整个会计循环。在实训中,教师还可以模拟会计职场,设立不同会计岗位,如出纳、会计、审核、主管、财务总监等,明确学生各自的职责分工,并定期轮岗,全面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协调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会计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
(四)全面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考核模式
笔者所在学校教务处文件规定,每门课程的考核方案由各系部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并上报学院教务处审核备案。过去传统的考核指标包括两项: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由此造成了大多数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死记硬背、只重视考试要点内容而轻实际应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顾全大局,教务处及时对旧考核办法进行了调整,突出学生平时表现、课堂发言、模拟实训,为此制定了多元化考核模式,把实操纳入考核范畴,比重高达40%,以此全面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笔者所在学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考核模式具体如下: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40%,实训占40%。其中实训权重如下:凭证处理40%,包括记账凭证填制、原始凭证的粘贴、凭证装订等。账簿登记30%,主要有科目汇总表编制、总账登记、明细账登记、日记账登记等;报表处理30%,重点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以此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复合人才的摇篮。因此,高校里的教师应在教学上多钻研、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设计高质量课件,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业余时间应重视学习社会上最新的财务处理做法,时刻关注会计发展,不断接受继续再教育,拓宽知识面和阅历以完善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创新构想;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229-02
一、前言
目前,许多高校的非会计类专业开设了会计学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也称基础会计学或会计学原理)课程实质上已成为一门受众广、人数多的公共课程。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全校开设会计学课程的非会计专业经济涵盖经济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以及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工程造价与管理专业、信息管理、航海管理等专业。
但是,出于各种原因,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学生普遍反映会计学课程很难懂,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差太远,缺乏学习兴趣。总结教学过程,笔者认为,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问题表现
(一)教学目标模糊
教学目标决定培养人才的类型和培养方向,并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具体而言,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是要从事具体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管理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的会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开设会计学课程的各非会计专业,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目标。因此,会计教学目标不应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雷同。但实际情况是,讲授会计学的教师一般均来自会计专业教学单位,自身对非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够清楚,因而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有针对性地调整会计教学内容,实施可行的教学手段。现实情况是,大多教师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作为会计专业教学的缩略版来处理。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体会会计学对本专业学习的意义,因而上课积极性不高,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本科会计学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依然是课堂讲授、布置作业、考试评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会计基本知识的传授,但却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客观原因。例如,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授课课时相对较少,而会计教学内容又要讲求体系的完整性,教师在完成授课任务后,没有多余的课时开展案例教学、团队教学、小组辩论、文章研讨等教学方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并不适用。因为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看重的是理解会计信息,对详细的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只需做到了解,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
(三)教学手段适用性不强
近年来,大多会计教师都采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入多样版式设计和动画效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可以使一些原本抽象的会计教学内容生动起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感性认识。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教师上课时过于依赖电子课件,授课内容完全照搬电子课件,结果是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照本宣科。此外,鉴于会计学教学的自身特点,一些需要推理计算的教学环节比如成本利润的计算等,运用板书更能够将解决问题的思路传达给学生,因而板书的效果将好于使用电子课件。总之,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选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将电子课件与板书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环节教学需要。
(四)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会计专业有明显差异。会计教学首先应服从各专业的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要求。但当前教师授课时很少关注非会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教学内容往往被处理成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简化版。具体表现为授课内容的取舍比较盲目,常常以教学过程是否比较“简单”作为授课取舍依据,教学内容普遍缺乏针对性。
(五)教材版本不适合
目前,尽管市面上的基础会计教材种类较多,看上去可选择的余地较大。但出于各种考虑,各教材在介绍其适用面时,往往说明的是该教材适合各类大专院校学生使用。这样的介绍其实并未给教材选用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部分教师是凭借以往的教学习惯来选用教材。另一方面,书籍价格偏高也导致目前学生购买教材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而有些教师甚至单纯通过比较教材的价格来选取教材。由此,尽快规范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材,组织具有相关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适用教材是当务之急。
三、非会计专业教学创新构想
(一)明晰以培养理解使用会计信息的其他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构想
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因此,明晰教学目标成为研究创新非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一般不会从事会计职业,因而其教学目标应偏重财务报告的阅读和分析,这样做才能有助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这些未来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们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正确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
(二)教学内容创新构想
1.以财务报表阅读和使用为核心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
如上所示,非会计专业将来一般不会从事会计职业,其教学目标应偏重财务报告的阅读和分析。因而整个会计教学过程设计都应落脚于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会计报告并能适当作出分析的最终目的上。第一,在会计要素讲解环节,尽量避免枯燥地重复概念,可以引入某公司财务报表实例,让学生通过接触实际企业的报表来增强对六大会计要素感性认识。第二,在讲解会计前提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时,也可结合企业具体实例进行讲解。第三,讲解复试记账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时,也应将教学内容最终归于报表的生成。
2.聘请行业专家,举办行业会计专题讲座
从学生专业需求出发,增加有关专业行业会计日常工作活动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所处行业会计信息的内容和特点。具体可采用举办专题讲座,请相关行业财务人员做报告的方式。这样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对自身行业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也会对会计信息的内在含量有更加深入地理解。
3.考试考核创新构想
会计教学考试考核方法应不拘泥于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可增加灵活多变的注重平时教学过程的考核方法。例如,平时授课中可采用课堂提问、分组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设立多元化的成绩评定指标。而期末的考试内容应主要关注考核学生的综合会计能力,真正地使学生掌握有关会计知识,特别是有关会计报告信息内容的知识。同时,应注重通过考核使学生具有对会计报告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这样才能通过考试达到构建学生合理的会计知识体系,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目的。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构想
1.兼顾教学体系完整性与针对性,重视了解各专业学生会计学习需求
无论学生将来可能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了解会计基本核算流程,掌握一般会计处理方法应是会计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往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引导学生入门是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难点。顺利入门一般都需经过大量的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过程。因而会计教学首先应保证基本理论教学框架的完整性。但是,考虑到非会计专业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征询学生意见,向专业教师了解不同专业特点等方式,探索会计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点。继而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增加减少,不断调整更新会计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2.选用日常生活实例授课,增加师生互动
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财务案例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但由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对财务信息的关注程度往往低于会计专业学生,使用财务术语过多的案例教学方式可能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面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这一特点,建议会计授课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充分利用身边的小事例,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入门。
3.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探索实时教学手段
非会计专业课时较少,学生和教师的接触时间较短。为了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学习进度和学习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实时与学生交流,动态了解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要求,便于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实时调整。
4.在理论课教授中适当加入实践教学内容
会计学课程从本质上讲是一门源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的学科。如果学生没有亲手接触证、账、表,可以说就不能对会计活动达到真正的理解和认识。但鉴于非会计专业一般不设置会计学实验课时或实践教学课时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理论教学课时,传达会计实践活动的信息。特别是在讲解会计账户与复式记账、财务会计报告等章节时,可准备纸质凭证、账簿和报表,发给学生,一边讲解基本原理,一边要求学生尝试填列项目,由此让学生通过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会计学科运用的理解。
不少教材对会计要素的含义,特征都介绍的很详细,对会计要素的分类往往一笔带过,但根据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会计要素每一大类包括的具体内容最好逐一给学生介绍,不然会计等式讲起来就很费劲,因为会计等式的恒等要通过具体的业务举例来证明,这时候会计科目和账户还没有学习,只能借助已学过的会计要素分类来分析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例题可以给出具体数据,这样可以通过数字的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起来更直观。
二、借贷记账法弄懂借贷问题是关键
对于初学《基础会计学》的学生来讲,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什么是借贷,其具体含义是什么,甚至有些学生到学习期末仍然搞不清楚。第二个难题就是什么情况下是借方反映增加,什么情况下是贷方反映增加。笔者认为,在讲借贷记账符号时,首先,要告诉他们借贷为什么会演变成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符号,学生了解了这个原因之后就不会再把借贷和生活中实际借贷的含义联系在一起了。其次,借贷记账法的结构即借贷方反映增加还是减少,可以让学生像记乘法口诀一样记住每类账户的结构即增加和减少的方向。然后再通过举例带领他们分析实际业务中什么情况就表示增加,什么情况就表示减少。这个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有点语文功底,能明白题目说的什么意思就能分析出该账户要反映的内容是增加还是减少。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分析法。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直观的引导,更多地组织学生课堂讨论,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如在讲解利润形成的时候,以某公司某月份的发生业务为例,请学生分析哪些业务会影响当月利润,由此引出损益类科目的特点及利润的构成,案例教学有助于同学拓展思路,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将有关专业知识串联起来。2.模板式教学法。为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讲解具体会计核算业务时,还引用了模板式教学。所谓模板式教学是在讲解会计具体核算业务时,运用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模板,只是需要根据业务产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会计科目即可完成正确的会计分录。例如讲解筹资业务核算的时候,针对投入资本业务的类型,设置会计分录模型如下:借:各类资产账户贷: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四、结合学生的层次安排内容的难易程度
高职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不同的专业表现出相异的专业需要,在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进度计划时,应针对各个非会计专业的特点,着重考虑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难易程度、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授课时间比例等。而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则要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可以通过模拟实训等方式使非会计专业学生掌握填写及审核支票、发票等常用原始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商品交易中的使用等。最后要求学生能够从报表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简易分析会计报表,对会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具有分析辨别能力。
Abstract: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teaching affects non-professional accounting teaching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teachers often ign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specialties, which lead to un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teaching Elementary Accounting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s, this article presents some ideas about accounting teaching reform.
关键词: 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non-accounting major;elementary accounting;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242-02
1 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非会计专业在设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教学目标局限于基本理论、基本账户的掌握,以及证账表的核算流程等,与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相比,没有任何的区别。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设定《会计学基础》的课程目标时,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及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这一目标与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程目标相似,并没体现出物流管理这个专业真正学习会计课程的目的。课程教学目标含糊不清,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性作用,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1.2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会计课程教学的需求具有多样性,而在实际的教学内容方面,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区别,首先对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原则等基本理论进行相应的介绍,其次是学习会计账户和会计分录,最后是对证账表的操作。我院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会计课程名称是《会计学基础》,开课时间是大一的第二学期,周学时为4,共计86学时,其中理论、实践、集中实训的课时分别为40、16、30。与我院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程相比,其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基本没有区别,很多教师在讲授《会计学基础》课程时,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教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如何学会做会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准确地把握教学的侧重点。事实上,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进行会计核算不是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主要目的,通常情况下,作为未来物流企业的管理者,他们学习的重点在于懂得会计基本操作的流程后,对会计信息进行使用,进而为物流企业管理做出决策。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体会不到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的意义,那么学习就会缺乏积极性,并会对该课程产生厌恶感,这正是该门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缺乏针对性导致的。
1.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会计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会计实践教学具有特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它会延续、补充和深化会计课堂理论。在会计教学中,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较少,进而不能锻炼学生的会计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得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非常地低,进而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受教学条件、实训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安排了集中实训,但是缺乏仿真性,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资料多是虚拟的,而且是打印出来的黑白样式,在原始凭证方面,种类少,而且缺乏相关的印章,学生没有机会填制真实的凭证,进而难以找到填制凭证的真实感觉,所以在填制部分凭证方面,学生表现的较为生疏。
1.4 教材选用不合理 在会计教材选用方面,高职院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任课教师普遍存在将会计专业使用得教材应用到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的出发点,还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侧重点,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之间对会计课程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我院物流管理专业选用的就是王红娟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的《基础会计》教材,而此本教材是我院经管系教师参与编写的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应用的一本通用教材,这种忽视不同专业的差异性,选用通用教材,将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2 提高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设想
2.1 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不会从事会计工作,通常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管理人员是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他们需要具备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就需要与会计专业有所区别:一是求学生在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了解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懂得物流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如何在会计核算(或会计资料)中体现;二是能够看懂会计报表,利用各种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知识对物流企业经济活动状况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2.2 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本着“必需”、“够用”、“易学”、“实用”的原则。非会计专业可以保留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账户、会计分录、证账表等内容,这些内容要精炼、简单,将原先几章的教学内容整合到一章,同时增加财务分析,报表分析等相关内容,在设置财务分析、成本分析、报表分析这几章内容时,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是重点。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包括以下3个方面:
①会计入门知识。为了便于学生了解会计课程与物流管理专业之间的联系,在开设本课程之前,对会计与物流专业之间的联系,以及会计在物流专业岗位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学生意识掌握会计这门商业语言是必须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接着对会计核算原则与基本假设、账户与复式记账等进行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同时简化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循环这部分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通过实践进行感性的认识。
②物流企业常规业务核算及报表编制。在基础会计中,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对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能够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按物流企业经济业务循环的方法进行授课,具体包括:筹集资金及购置设备的核算、供应阶段的核算、经营服务阶段的核算、销售阶段的核算、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等。将教学内容与物流企业实践进行结合,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③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在讲解会计报表时,重点阐明物流企业会计报表之间的差别,说明会计报表结构与会计报表分析之间的关系,解释如何计算和分析财务指标,以及如何利用附表和附录阅读会计报表的方法和
技巧。
2.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课程实训安排上首先保留传统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完成证—账—表等一整套的账务处理,但课时不需占用很多,而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锻炼分析物流企业财务会计报表,通过报表提供的各项数据,帮助物流企业进行预测、决策,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要的管理素质和能力。
2.4 加强教材的选用和建设 尽可能选用专业针对性强的教材,确实没有针对本专业的教材,在选用通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和授课时,需调整相关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积极组织教师编写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材,比如针对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编写《物流企业会计》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熊春红.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0(3).
关键词:基础会计;非会计专业;财报分析
《基础会计》是高职经管类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性基础课,高职非会计专业,如商务管理、市场营销、会展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创业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都有开设。教育部在确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财报分析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改革传统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以财报分析为主线进行教学,是本课题的教学教改之方向。
一、 财报分析引入《基础会计》教学的意义
目前,学术上对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理解是比较一致的。如陈萍、徐小梅提出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懂得相关专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与会计核算的关系;二是具有认识并制作、填写与本专业经济业务活动相关的各种原始资料的能力;三是能看懂会计报表,并能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对企业经济状况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此外,2011年8月至11月期间,笔者在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针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改革,面向学院经营管理系,商务流通系11级和10级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涉及的专业学生有学院经营管理系的商务管理、创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展管理专业和商务流通系的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28,回收率85.6%。在财务报表分析这一模块,有65%的学生表示感兴趣,24%的学生表示一般,仅11%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可见学生对财务报表分析还是很有热情的,这一点在新生中所占的比率更高。
二、 财报分析引入《基础会计》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财报分析想要成功在《基础会计》课程上引入,并且让学生真正能够学到知识,还存在以下的困难。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综合性强
财务分析具有融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综合性特点,所以它对分析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分析者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仅仅看计算结果是不可能全面把握各项指标所包含的经济内涵;另外,财务报告相对来说它是一种静态文件,只能概括地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分析者如果仅凭测算几个独立的财务指标进行泛泛的分析,这无异于纸上谈兵,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基础会计》课程本身的困难和课程单一性
由于非会计专业的原因,《基础会计》基本只开设一个学期,后续基本不再开设其他有关会计类的课程。如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以上所提及的专业,只有商务管理专业后续开设了《管理会计》,创业管理专业则开设了《融资管理》,其他专业均没有后续课程。而《基础会计》学习中,学生必然地会遇到一些新的术语与专有名词,而这已经让部分学生很吃力。现在若要再增加新的内容,如果处理不好,的确会导致学生学习没有头绪,没有重点等情况的出现。
(三)课时紧张的问题
据调查,当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在《基础会计》课程课时的设计上,基本上是周课时4节或3节,这样最多也只有68课时。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财务报表分析。
(四)学生基础薄弱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不仅反映了学生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热情,也看到了学生基础的薄弱和对财务报表知识的缺乏。如问及企业应当有哪些财报时,大一新生的回答明显差于大二;如对财务报表感兴趣的同学问及想对财务报表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解时,学生的回答基本就是空白。
三、 《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财报分析的思考
面对这些困难,本课题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设计了以下的对策,希望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确立以财报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基本都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分析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其次分析会计核算方法设置教学内容,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等;最后分析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等。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因课时限制,同时缺乏后续课程的衔接,会导致学生无法系统理解会计核算的整体性,更谈不上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所以,要想强化财务报表分析的地位,一定要改变教学思路,本课题组提出确立以财报分析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要求在第一堂课时,教师就引入主要的二张报表,以案例来展开相关概念的分析。此外,在后续的教学中,也强化教学内容与财务报表分析之间的关系,试图构筑学生清晰明确的学习主线。
(二)模块化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课时等矛盾,本课程组提出模块化教学的思路,并编著教材《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
模块一:引入财务报表结构框架,解析会计学基础理论
如前所述,打破传统教学次序,提前引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报表结构定位六大会计要素。并解释两大财务报表产生的基础,清晰各要素间的勾稽关系。自然引出两大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在者权益、利润=收入一成本(费用)。
模块二:简化“借贷记账法”的教学
借贷记账法是我国会计法的基础,要理解会计实务,必然要明白借贷记账方法。但借贷记账法的借贷符号结合不同会计科目的变化,对于初学者非常难学,堪称教学的瓶颈。本着“必要、够用”的原则,建议简化会计实务的难度,围绕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和利润的形成、分配等五个环节做基本的介绍。
模块三:凭证、账簿处理模块
这部分注重让学生理解凭证账簿处理流程,重点分析与报表之间关系和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并强化银行结算业务处理。为了拓宽经管类学生的就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别设计这一模块,运用真实票据加模拟案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当前企业银行账户管理以及常见的银行结算方式。
模块四:财务报表分析模块
本模块包括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报表分析二部 分。财务报表编制注重于二张主表结构的清晰。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引入案例展开,适当地介绍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与方法。案例设计的方式可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以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
模块五: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模块
为了综合检验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掌握水平,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最后设计了模拟实训单元,通过采用仿真的票据、单证、账表,再现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和理解会计核算的原理与账务流程,并能编制相应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报表分析。
(三)加强实践性和专业性引导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老师应该培育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给予强化。在财务分析中,这一点是很突出的。在教材案例分析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其不同的专业,寻找不同背景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也可以利用专业社团,让志同道合的学生聚在一起,探讨经济、会计事件,并得到实践锻炼和提升。
(四)优化考核模式,突出财报分析能力的考核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课程考核上也应充分体现这一要求,改革以往只以期末考试一张试卷为主导的考核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课堂作业、团队报告、期末笔试四个部分,其中团队报告是对某一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总之,通过优化课程考核方法,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系统考核,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喜,刘芳.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2]陈萍、徐小梅.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2011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