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管专业范文

经管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管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管专业

第1篇:经管专业范文

如果《经济法》课程的所有授课任务由一位授课教师来承担的话,对授课教师来说就是个严重的挑战。当然,如果师资力量充足,也可以由若干名教师分别承担相应的授课任务。但是,这种授课方式也存在问题,因为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经济法》课程的授课课时不多。因此,很可能造成的局面是一位教师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可能讲授课时量不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就无法充分发挥,讲课只能是“蜻蜓点水”,达不到应有的理想效果;第二,从课程教学内容上看,这种课程设置强调的是知识本位而不是能力本位,与非法学专业开设法学课程的目的不符。在知识分工已经极为发达的今天,非法学专业开设法学课程的首要目的并不是向学生传授法学知识,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让学生在面对需要利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时能够带上“法律”这一“蓝色眼镜”,[1]学会用法律的眼光看世界。既然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法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并不是传授法律知识,那么,就应当选择最能够到达这一目标的课程,笔者认为,在所有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能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课程应当非合同法课程莫属。为什么合同法课程最能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呢?这是由合同法的课程性质所决定的:第一,从合同法课程的授课内容来看,合同法最适合非法学专业学生学习。著名法学家史尚宽先生有言,私法(民法)乃众法之基,学习法学亦从民法开设。在民法学课程体系中,合同法又是最适宜于最先学习的课程。“就民法财产法而言,最具体可征的,反倒是大三的债法各论,纵然从未接触民法,从字义也粗知买卖、赠与、租赁等法律概念;其次是大二物权,再其次是债编总论。大一新生如果不事先准备,课堂上就能听懂并充分掌握民法总则的规定,如果不是老师特别杰出,就是学生聪慧过人。对大多数的学生,真正进入民法的堂奥,最快还是二年级以后的事”;[2]第二,从法律思维的精神实质来看,合同法课程最能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法律精神的实质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笔者认为,法律思维的精神实质应当是契约精神,具体体现为平等、公平(正义)原则。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契约精神,让学生形成平等、公平(正义)观念。在法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合同法课程无疑是最能培养学生契约精神的课程。因此,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契约精神,最为有效的课程应当是合同法;第三,从民法理论体系的构成来看,合同法理论最能体现(民)法学思维的核心问题。(民)法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主体A拥有客体α,主体B拥有客体β,A拥有支配α,B拥有支配β的权利。在这一假设模式下,A若想获得β,要通过正当途径则只能将自己所拥有的α进行交换。这便产生了(民)法学的基本问题:什么人的什么行为适用什么法律规范,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2、合同法课程教学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

对于合同法课程的授课教师而言,向经管类非法学专业学生讲授合同法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这就要求合同法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出合同法理论的内在逻辑。因为谈思维就离不开逻辑,或者说思维和逻辑两者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合同法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显然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合同法教材体系和合同法课程授课内容编排的关系;二是合同法课程授课内容与生活常识的关系。就合同法教材体系和合同法课程授课内容编排的关系问题而言,据笔者了解,现在大多数授课教师都是按照合同法的教材体系进行课程授课内容的编排,即授课内容编排与教材体系一致。而合同法教材体系的编排,基本上是按照合同法的立法体系进行安排,先将最为抽象的内容,即合同的概念、分类以及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等问题,接下来讲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等问题,再接下来讲债的保全、合同的变更转让等问题;最后讲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违约责任等问题。这种体例安排,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难度最大的编排体例。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违反了学习内容安排应当遵循“先具体后抽象,先感性后理性”的原则。学生一开始接触合同法,就碰到合同法理论中最为抽象的问题:合同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合同?特别是,这种体例安排,根本就无法准确反映合同法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难以使学生对于合同法的理论体系有简明扼要的“鸟瞰”式把握。基于这一认识,笔者认为,经管类非法学专业的合同法课程授课内容的编排,应当进行创新,即应当遵循教育教学“先易后难、先具体再抽象、先感性后理性、先宏观再微观”的原则,依据合同从成立到履行的逻辑进程进行编排。在总体上将合同法总论的授课内容编排为三大部分: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和合同的履行。这样编排的好处在于让学生一接触合同法,就能够鸟瞰式的了解到合同法课程就是讲授三个问题,或者说合同法理论就包含三个基本问题,每个问题都可以从正反两面进行思考。“合同的成立”问题从正面思考便是:合同是如何成立的?从反面思考便是:在什么情况下合同不能成立?不能成立的合同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合同的效力”问题从正面思考便是:合同如何生效,生效的合同将产生怎样的效力?从反面思考便是:在什么情况下合同不能生效,不生效的合同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合同的履行”问题从正面思考便是:合同如何履行,合同履行后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从反面思考便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履行合同,不履行合同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显然,这种体系编排的“问题”意识非常明显,能够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轻松地把握合同法理论的全貌。在三大部分内部,授课内容的编排也应形成内在逻辑体系。例如,“合同履行”部分的授课内容编排,可以设计为三大部分:首先,合同的正常履行为一部分;其次,合同具有正当理由的不履行为一部分;最后,合同欠缺正当理由的不履行为第三部分。同样,在每一小部分内部,授课内容的编排还应当形成内在的逻辑体系。就合同法授课内容与生活常识关系问题而言,笔者认为应当先讲授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问题的理论,或者说先讲授学生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内容,后讲授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太常见,或者说感性认识不多的问题。以合同法分则为例,显然对非法学专业学生来说,买卖合同是最为常见,也是感性认识最多的合同类型。因此,应当先讲。换言之,对于合同法分则授课内容的编排,不一定要按照合同法立法规定的顺序进行讲授,而是需要向学生讲授清楚合同法分则中各种有名合同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A有名合同为什么在逻辑上先于B有名合同出现,A有名合同和B有名合同两者之间的逻辑以及历史关系。总之,必须按照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要求,将合同法的授课内容整合形成内在逻辑体系,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3、合同法课程教学方法宜以理论讲授法为主

第2篇:经管专业范文

【关键词】经管专业 统计学教学 统计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144-02

统计学原理是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以下简称经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大部分经管专业的学生对学习统计学的价值缺乏认识,未能深刻了解统计的用途、作用,认为自己和统计的距离比较远;普遍认为统计学的学习难度较大,看到数字和公式就头疼,对统计学有着本能式的排斥,缺乏学习信心;和经管的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在统计学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和趣味性要欠缺一些,而更强调的是逻辑性、推理性和严肃性,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导致许多同学对于统计学的学习容易产生心理暗示,对统计学学习缺乏兴趣,产生一些消极的学习心态。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分的要求不得不硬着头皮学习,被动学习的成分较大。

统计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统计教学中要用快乐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使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统计知识,教学本身是教与学两个过程的有机结合,教学效果的好坏既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的努力程度,也取决于教师的知识体系和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更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事实上,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统计学专业学习,特别是对经管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这里谈谈对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一些认识和建议。

一、统计思想的培养

统计学的教学内容是以一系列统计方法的传授为主线的,每一种统计方法都传递着一定的统计思想,有着一定的应用背景和应用前提。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统计方法的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的统计思想却挖掘不够,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机械化、程序化,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能够熟练地进行统计计算,却对计算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似乎统计方法是万能的,适用于任何场合。这种过于“规则化”的教学模式,无形中加剧了统计就是数字,统计就是公式的刻板印象。

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广泛的应用性;既有归纳方法,又有演绎方法;既有较高的数学要求,又有较系统的应用学科背景要求;既要讲究严密性,又要强调灵活性。统计学是一门边缘学科,需要其它各学科的支持,需要了解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统计学博大精深,可比哲学;严谨缜密,可比数学;浩繁复杂,可比史学;惊心动魄,可比文学;赏心悦目,可比美学。

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计算技巧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而统计学思想与其它学科融合的培养和锻炼,对生活态度的转变才是统计学教学的核心所在。我们身边的市场调查、保险精算、股价指数、人口普查、GDP增长率等等无一不渗透着统计思想。学生具有了统计思维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对统计方法的学习和利用的主动性。

二、统计计算技巧的训练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课和工具课,统计学的生命在于应用,统计的价值和魅力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才能得以体现。涉及到日常的自我训练,要学会自己运用统计数表、计算机等工具,处理统计计算问题。在掌握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动手计算的能力很重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专业统计软件越来越多,SPSS、SAS、STATISTIC等等。但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Excel了,因此在教学中不必要求经管学生掌握专门的统计软件,而应注重大众软件Excel中统计功能的介绍和训练。

三、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教师既要把最新的知识和分析方法教授给学生,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基于教师在课堂中是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可以实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再加上对教学手段改革以及教学手段考核要求的变化,在统计学的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信息量大,可以充分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也非常有利于演示统计软件的具体应用过程。其缺点是教学节奏快,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容易造成学生课堂学习囫囵吞枣。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统计学内容的把握又存在着如前所述的规则化现象,则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教学效果的产生。因此,在统计学教学中,提倡板书和多媒体结合使用,采取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主要用于呈现案例和演示统计软件。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并克服其劣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和提高教学效果。

统计学教师不仅要钻研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多涉猎一些经管专业的知识,了解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知识体系,并且有意识地将统计方法的讲授和具体专业领域的内容相结合,注重统计方法在有关领域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对于统计学这样一门工具性课程来讲,精讲多练是必不可少的,传统题型非常有利于统计基础知识的掌握,但也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统计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训练和最终考核中,应该加大对统计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和考核,具体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当然,如果在教学中将统计计算融合到经管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课中,而不仅仅停留在课本的例题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会计专业中,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审计抽样、风险分析等等的相关计算部分作为例题)。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收集不同应用领域的相关案例,同时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提示和约束,尽量避免出现像传统计算题的解题要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去选择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结论也不一定是唯一的,以充分地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经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应结合自身特点,注重对统计思想的挖掘和传递,注重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要对现有统计学教材的课程设置及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大胆改革,从而使经管专业的学生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真正认识到统计学的重要性,学到真正能指导实践的现代化统计知识。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崇高的师德、现代教育理念、优秀的教学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终身学习理念、创新精神这六种必备的基本素质,才能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英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统计教育,2007(12)

2 杨绪忠.财经类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探讨.统计与决策,2002(5)

3 宫春子.快乐统计教学方法探讨.统计教育,2008(1)

第3篇:经管专业范文

一方面,培养学生法律层面的职业素养是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需要,是实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院经管类专业主要有营销、会计、物流、商务等专业,此类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会涉及到经济、法律等相关知识,经济法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与习惯,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职业技能人才,为学生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夯实基础。另一方面,经济法课程的开设是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我院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即“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而我院经管类专业所涉及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助理营销师、助理物流师、会计从业资格证、国际商务师等。在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中我们发现,近几年的职业资格考试中,经济法律知识的分值比重在逐年加大,其重要性逐步显现。因此,经济法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灵活应对相关职业资格考试中对经济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查。

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一)课时少,内容多

目前我院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总课时是32课时。随着高校“两课”课程体系改革的发展,原来的法律基础课程被整合到思想品德修养课程中,课时大幅缩水。加之我院多数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开设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导致经济法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方面,学生刚刚从高中跨入到职业院校,教育模式、学习模式的转变尚未完全适应,突然面对大量的法律术语和教学案例,学习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对经济法授课教师而言,在课时短缺的情况下,要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大量知识点,无疑压力倍增,因而不可避免的有选择性的删选教学内容。

(二)授课内容未能有效体现专业特性

我院经济法平台课的开设专业主要有市场营销、会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学院对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选取也大多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因此,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标准的制定必然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实际上,不同专业对经济法律知识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营销专业学生需要熟悉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国际商务、会计专业则需要熟悉票据法等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讲授的内容没有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严格区分,而是一视同仁,专业虽不同内容却一致,这必然导致专业间的差异性消失,法律知识模块的学习也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基于“厚基础、大平台”的经济法课程内容体系的搭建

随着我院“厚基础、大平台”人才培养方式的提出,基础课、平台课的建设工作日益得到重视。根据高职院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近年来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对经济法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人才培养方案是源头,课程标准是标杆

高职院所有课程的设置必然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课时、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职业要求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因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课程标准的第一指南,是制定课程标准的直接导向。此外,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标杆,也是规范教学的有效手段。因而,课程标准的执行程度,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要想有高质量的教学内容,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前提,高效的课程标准的执行与实施是保障。

(二)课程内容应体现专业特点

目前我们统一称之的“经济法”,更多的可以说是民法、商法、经济法的混合体。以经贸学院经济法课程为例,在第一章,经济法基础部分,学生所学习的法人制度、法律行为制度、制度、诉讼时效制度等,实属于民法范畴,但却是经管类学生学习商法及经济法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物权法、公司法、合同法、票据法、保险法大多属于商法的内容;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证券法则属于经济法的内容。经管类学生究竟该掌握哪些法律知识,可以由专业需要和生活需要决定知识模块,即应该根据学生职业素养和个人素养两个方面来确定教学内容。一般而言,可以从生活相关和专业相关两方面考虑。如,生活方面,应该熟悉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权法等;专业方面,考虑到经管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应掌握公司法、合同法、票据法、证券法、破产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

(三)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选取的宽度和深度上,要结合各专业职业技能岗位的需求,以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围绕职业资格考试来精选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适应当前及今后职业生涯中的相关法律知识模块考试。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营销专业学生要求在校期间需取得助理营销师资格证书。而在营销师考试大纲中,明确法律法规知识,包括: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票据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价格法、担保法、商标法、劳动法等相关内容。而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因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中已学过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因而,就没必要再将票据法重复放在经济法课程中,而要想继续参加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则必须认真学习民法基础和劳动合同法。

(四)教材结构的设计

经济法课程的教材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法学专业用教材,主体架构包含了经济法总论、经济法主体、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特点是“专、深、窄”,这类教材显然不适合经管类学生使用;另一类则是专门针对非法学专业或者经管类专业学生编写的,这类教材大多受到“大经济法”观点的影响,内容比较宽泛,即前文所称的“民法、商法和经济法的混合体”。相比较第一类教材,显然第二类更适用于经管类专业,但是第二类教材最大的特点也是其最大的缺陷———太过宽泛,反而忽视了专业间的差异性。鉴于经济法教材的现状,我们不妨尝试“基础+通识+职业能力”模式来重新搭建教材结构体系。“基础”部分,即民法总论,包括法律行为制度、制度、诉讼时效制度、仲裁、复议制度等。“通识”部分,即经管类各专业都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职业能力”部分,则采取“自由选择”的方式,根据各专业职业能力发展需要,从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商标法、价格法、票据法、担保法、证券法、物权法、保险法等内容中选择与专业职业能力相关性较强的法律制度模块,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组织教学。目前,经济法课程定位为我院经管类专业技术平台基础课,鉴于课时有限的现状,不妨在32课时中重点讲授“基础+通识”部分,让学生对此部分模块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而“职业能力”部分可以设置在专业技术课程体系中,或者作为职业资格考试专项培训课程。

四、结语

第4篇:经管专业范文

摘要:为了更好的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顶岗实习是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简述了包头轻院经管

>> 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高职经管类专业中期顶岗实习问题研究 解决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问题的对策 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研究 包头轻院经管类专业分段式顶岗实习现状及问题分析 经管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 提高经管类专业实践能力的路径探索 经管类专业成人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经管类本科专业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探析 经管类专业学生实战能力培养方法探析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 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经管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推进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浅论经管类专业实践与实习的有机结合 经管类专业实习基地运作及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高职高专财经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机制探讨 加强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育的路径分析 中医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索 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融合路径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与实现路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教育部网站.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国务院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印发.

基金项目: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QY2014-2-28)

作者简介:丰晓芳(1982-),女,满,内蒙古包头市,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管理学硕士,教育经济与管理、市场营销。

第5篇:经管专业范文

假期期间,我到山东省乳山市工商银行进行了实践,发现了一些引入思考的问题。

第一:银行的呆、坏账率过高,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为8%,而在该行竟达到48%,经调查,主要原因是银行的贷款回收率很低,加上前几年积累下来的国有企业拖欠旧账的固疾,近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银行受前几年的影响,不敢过多的放款,呆坏账率过高,使得银行不敢盲目贷出无抵押的信用贷款,信用货币创造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大家都知道银行是经济的核心,核心受阻,必然抑制经济部门的发展,如保险、证券业等,也必然反作用于国有企业改革,并形成恶性循环,当然,解决方法是有的。首先,源头上,最主要的是解决大、中、小型企业改革,改革的具体措施,需由当地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借鉴一些企业改革成功的经验,也可以聘请专业经济学家、咨询机构对企业进行重新评估、考察,找到解决途径和措施,企业是解决的最关键一环,国有企业改革好了,下岗职工复岗问题自然解决,职工有钱了,消费自然旺盛起来,扩大内需自然容易解决了,经济增长率自然提高了,银行的贷款自然能还上。

第二:私营企业贷款很难实施,随着住房抵押贷款、买车抵押贷款的进行,住房、买车贷款如火如荼地进行,主要是由于有物权作保证,《经济法》上说过当物权超过债权,在贷款人无能力偿还贷款时,银行有权对抵押物进行处置,使得银行自然加大贷款力度,积极放贷,我国住房、买车贷款迅速增大会是很自然的事情,对于与房地产、汽车、钢铁、建材相关的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不能解决银行呆坏账率过高、经营风险较大的根本问题,因为毕竟放贷的数量有限,规模不大,现在苏南、浙江盛行对民营企业贷款,各地银行积极学习经验,在我看来未必可行:

1、江浙地区有良好的民营企业经营氛围,中、小型国有企业很少,很多人愿意私人当老板,另外,个人信誉度较高,银行的信用贷款可以及时还上,但其他地区是否具备这种氛围,还很难说。

2、在微观经济四大要素中,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是很难界定的,也就是说,在决定某项贷款时,到底谁更具有才能呢?只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有向上扩张的趋势时,或者该企业家以前信誉较高,银行才有可能进行发放,但是,这种情况如何进行界定的呢?可以说困难重重,寻租行为时常发生,造成货币供给使用效率很低,竞争不公平。何况,民营企业淘汰率过高,但是江浙地区不同,前面已经说过,那个地方已经有很好的传说,何况大型民营企业也较多。“温州模式”、“苏南模式”,这使我迅速想到经济学家,不但是要有进行某些定性分析,更重要的是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定量分析,上例中,如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现实情况的标准体系,包括对企业的未来的评估,企业家个人才能的评估,企业家信誉的评估结合起来的评比的在套类似西方发达国家的评比参数,而很多经济学家只做大体上的讨论,却不去做更精、更细、更周密的计算、调查,我想这也是经济学不如数学、物理在生活中实用的重要原因吧!

第6篇:经管专业范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nflu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specialty of E-commerce, the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and the project cost professional learning cycle have been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way of shortening the learning period of the management major is proposed.

关键词: 学习周期;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

Key words: learning cycle;administration major;the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305-02

0 引言

2011年7月1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通过审议,滨海新区将向“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滨海”发展,由此产生的新兴岗位群将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面对这一趋势,高职经管类专业刚性化的培养模式受到挑战,固化的专业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柔性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及职业能力的塑造。

教育部将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但从目前我国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就业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经管类专业就业难已成为焦点,但是就市场反馈看,用人单位一直招聘经管类人才且抱怨无法找到满意的人才,而另一方面的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因此,我们研究的课题应当是如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经管类人才。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仅从经管类不同专业学习周期的比较分析着手,对经管类各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进行一些探索。

1 高职经管类不同专业学习周期的比较

本文参照学习周期的广义定义即预备——学习——实践——总结——提高的整个过程,以典型的经管类专业“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工程造价”为例进行学习周期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能够直观地表示出经管类不同专业学习周期的长短,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2 学习周期对学生的影响

2.1 在学习和工作兴趣方面 一般来讲,学生学习的周期越短,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程度就越大,这是因为,学习希望教师或实习单位及时对自己的学习以及工作成果给出意见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以功能为中心”的组织结构由于学期周期短,学生或员工能及时得知自己工作成果的意义所在,从而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逐渐取代了“以功能为中心”的组织结构。

2.2 在学习效率方面 一般来说,学习效率随着学习周期的缩短会有所提高,经过多次反复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或技能,如果周期很长,在进行第二次学习时,就可能淡忘了第一次学习的知识。

2.3 在学习对象的掌握和理解深度方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注重理论而不付诸实践,往往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比较肤浅。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为例,光掌握一些原理性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掌握网站的建设、运营以及维护技能,毕业后才能适应企业需求。

学习周期的不同对相应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如表2所示。

3 学习周期对教师的影响

3.1 在自身知识获取方面 教师通过比较不同专业学习的周期激发自我更新的意识。在积极参与学校研究性变革实践中,教师自觉地进行内在改造以唤醒个人的生命意识并重建教师角色新形象,从而在复杂多变且具有多种可能以及不确定性的学校变革环境中进行主动选择,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实现自我更新式发展以实现生命价值和创造幸福的人生。

3.2 在授课内容组织方面 通过专业间学习周期的比较引领教师自身知识周期的改变,仍然以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站建设技术、网站运营方式以及网站维护手段都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阶段,教师固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不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周期进行调整,从而整合授课内容保证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3.3 在授课方式方面 教师在专业间学习周期比较的过程中,筛选出学习周期长的知识点,改变固有的授课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或计算机软件缩短学生的学习周期,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可以利用用友或金蝶公司的会计软件进行学生实训,直观地将知识点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学习周期分析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缩短学习周期的方法有:①计算机模拟仿真。利用此法可以迅速得出操作的反馈结果,显著缩短学习周期是此方法的优点,在企业的实际岗位中也可以应用掌握的计算机仿真方法。②实验的合理设置。把适合于实训室训练的教学内容解构出来,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以简化和优化的实践环境,缩短学习周期。③与企业紧密合作。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尽可能靠近学校的实训基地,使得学生与基地技术人员建立明确的师徒关系。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缩短学习周期。④定向培养。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合同,鼓励学生走入企业,根据企业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可较好地解决用非所学或学非所用问题。

由于不同专业在高职经管类学生的教育中所用的周期是不同的,因此,笔者针对学习周期较长的问题,建议从课程设计、利用多媒体手段、建立专业实训室以及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给出具体建议:

①课程重新设计。依据大环境的变化设计课程内容,以笔者所授课程电子商务安全为例,由于安全技术实时更新,因此,授课内容不能照本宣科,将教材中普及的内容省略掉,抽象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既提升效果,又缩短时间。②充实资源库平台。教师将课业以及授课内容上传至资源库平台,与学生共享课程资源,并实时与学生交流,此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建立专业实训室。引进先进的行业软件进行模拟实训,将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模拟实训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又将知识点生动地传授给学生。

5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天津市智慧滨海的建设,经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有效的缩短培养人才的时间以及提升培养人才的效率,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学习周期,高职教师应运用多种综合手段以为滨海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栋.医学英语与普通英语学习周期的比较分析[J].外语(上旬刊),2011.08.

第7篇:经管专业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业实训;课程资源;创业能力

一、引言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是深入分析实践教学发展历程、现代行业与企业发展、学科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面向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大环境,面向现代服务业崛起的大趋势,面向现代企业对人才专业性、复合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将管理学科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整合,以企业核心业务为主线,以生产制造业务为驱动、以现代服务业为环境的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高度整合企业综合运作内容体系。借助于仿真、复杂的、动态的环境,训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交际沟通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形成一个模拟与现实接轨的最真实化、最低成本的实习训练平台和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具有广泛受益面的管理类综合实习平台。

基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带动经济管理结构变动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形成一个仿真现代服务业运行环境,重点建设“一个环境+ 五项内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一个环境是指建立企业经营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商务服务环境、公共服务中心等仿真的现代服务业运行环境,五项内容是指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团队、实习基地与跨专业或跨学科实习建设。通过对现代服务业环境与岗位能力分析,确定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经管专业创业实训仿真现代服务业运行环境,并在生产型实践基地方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研究的总体框架

根据独立学院经管专业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应该强调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的掌握和培训,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特点和后续专业实习、就业求职的需要,提出了由“专业感性认知实训―单一课程模拟操作实训―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四个阶段组成的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框架。

该体系框架贯彻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的发展规律,在完成了课程级、专业级、专业综合级实验教学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跨专业综合创业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特色专业建设与综合实训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内容上实现从学科体系知识到行动体系知识的递进。可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专业应用技能和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上借鉴军事演习训练过程分层分步进行:

(1)教学内容建设方面: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基础上必须综合全面,包括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揽括供应链(制造企业、物流企业、流通企业、国际贸易企业)、政务、公共服务、个人消费、农业五大类,虚拟几十个机构,上百个角色,上千个的训练任务,完成仿真经济环境下的部门级管理、企业级经营、供应链级协同的三级模拟对抗。

(2)教学组织管理建设方面:学生的在实习过程中以按照市场规律、企业经营规律为行为导向,既是学习者又是经营者、组织者。老师起到策划内容、设立场景、过程监控、点拨答疑、配置资源、能力评估的作用,两条教学主线相互配合推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建设培养复合性实用型人才新课程体系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3)教学评估和方法方面:学生考核重点放在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同、过程管理上,并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实时、数据挖掘、知识积累的能力。建立和成熟一支懂理论、懂技术、会应用的实验教师队伍。

三、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设置与资源配置

(一)创业实训课程设置

(1)仿真环境下的综合体验。在信息技术支撑的仿真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环境下,模拟二十多家服务机构,数十个岗位,在学习者开展企业运营决策的同时,与虚拟环境中的不同机构进行交互作用和影响,产生“沉浸”于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2)动态数据下的企业运营训练。在动态数据支撑的企业竞争的立体性环境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争环境不断变化的、经营模式多样的企业经营决策级对抗。动态数据的教学环境下实现了服务环境参数可调、企业运营难度可变、企业间对抗的复杂程度可设。

(3)任务驱动下的单项技能训练。在模拟企业竞争运营的背景下,在明确的、主动与被动的任务驱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必须高质量地完成岗位作业,这些工作结果对企业经营结果、对团队成绩起到重要作用,并提高训练饱和度、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4)资源环境下的运营协同训练。在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下,不同学习者,在不同经营阶段,对不同类信息资源价值的不同认知,直接影响了企业内经营模式、企业间合作模式。形成了服务业社会协同,企业间供应链协同,部门间流程协同。

(5)职场环境下的职业素质训练。在现代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的背景下,从企业经营前的商业计划书撰写,就职前演讲,应聘面试,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投标述标,团队间交流,服务业窗口业务处理,全方位地锻炼学习者的求职能力,沟通能力,业务能力等职业基础素质,缩短学习者与企业实际需求的距离。

(二)创业实训资源配置

通过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根据实习情况资料合成出实习全景图,让指导教师观测各实习企业的部署和实习情况。并可随时下达训练任务或进行教学指导。

(1)实训时间安排。为保证实训的有效性,必须要有足够的教学时间作保证,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从现有教学计划安排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中合理地规划出一至二周的连续时间,以保证跨专业创业实训的效果。

(2)实训教学环境。跨专业创业实训的教学环境包括仿真社会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可以借鉴相关的仿真系统,如跨专业综合实训软件、沙盘模拟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软件等。另外,构建技术方法体系,如价值工程、统计分析、因果分析、可行性研究以及技术经济分析等等都是管理类各专业需要应用的。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借助于这些方法和依据,更直观、更明了、更透彻地分析实际问题,为所作决策提供支持。

首先,建立以生产制造公司为核心的仿真市场,使仿真环境秩序化、具体化,从而搭建起实习的组织架构。学生根据职能、岗位的设置要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组建仿真公司和仿真市场机构。

其次,制定详细的业务规则,指导学生按企业运作的流程和规律去经营仿真企业,引导他们认识、理解企业与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后,设计大量的仿真经营数据,阐明仿真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当前的经营状况,为学生做出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3)教师队伍管理。成立一支由专职教师、专业教师、特聘教师所构成的专门创业实训教师团队,这些教师来自不同专业,以项目管理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负责实训体系的研发、设计及相关条件的建设,也包括项目的设计、策划和指导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伟,魏静. 创业实训平台构建与教学设计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第30卷,第七期.

[2] 伍军.大学生创业实训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究.前沿,2013(18).

第8篇:经管专业范文

关键词:统计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统计学》作为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统计学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趋势: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越加紧密,统计分析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使得复杂的统计计算与分析变得越来越简单;内容由以传统的描述统计学为主向以推断统计学为主转变,先进的统计理念和现代数理统计方法越来越多的被统计学所吸收,统计学的内容日益丰富。但是高等学校的统计学教学远不能适应统计学发展趋势,同时,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认为统计学课程为非专业课程而不予重视,再加上该课程难学难懂,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等,从而大大减低学习效率,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违背了设置统计学课程的初衷。因此,笔者试结合教学实践对景德镇陶瓷学院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景德镇陶瓷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数理基础薄弱

景德镇陶瓷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大学数学要求相对较低,除高等数学是考试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相关课程都是考查课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同时相关课程课时较少,使得教学内容难以深入,因此学生的数理基础普遍薄弱,导致统计学学习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2、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多媒体资源有限,目前景德镇陶瓷学院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贯穿着整个课程的教学。除了课堂教学还是课堂教学,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无视对学生开创性思维与创造力的培育,极大的限制了统计学课程的应用性,降低了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也缺乏与经管类专业相关的生动的应用案例的教学,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让学生对课程学习不感兴趣。显然,这样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统计教育的要求,也不符合学院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实践环节缺失

实践性教学应该是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构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是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一次操练。这样,不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让教师也可通过实践性教学丰富自己的视野。挖掘各专业领域值得研究的一些实质性的课题。景德镇陶瓷学院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实践环节几乎是空白。统计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各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所以实践环节一定是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考核内容及方式不合理

《统计学》的考试一直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核内容主要是书本上的统计理论知识,说白了就是在考核学生的解题能力,考他们怎么计算各种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回归系数、抽样误差等等。这种只考学生解题能力,很少把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纳入考核的考核方式,结果直接造成了对学生成绩评价的不合理性。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方式源于对统计学课程性质理解的偏颇上、源于对课程教学目标的不明确上,同时也是实践环节缺失和教学内容陈旧所致。

二、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1、以市场为导向

随着高校扩招和人才市场的竞争加剧,使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突显,大学毕业生人才市场总体上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化。因此,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制定出更合理更有效的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培养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优秀管理人才。

2、以增强实践能力为根本

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有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演示、分析并要学生参与其中,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既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又使得教师显得力不从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制约。统计学是关于数据搜集、整理、归纳、分析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其遵循的教育方法理应是:实际问题一搜集数据一整理数据一分析数据―解释数据,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角度来看,应该遵循这种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实现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努力提升学生统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

三、对景德镇陶瓷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根据课程要求,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三个基本模块:理论教学模块、实验教学模块、项目研究模块。告别以往只注重理论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模块主要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让学生建立起运用统计思维来思考问题:理解各种基本模型、统计方法的运用背景条件及基本的原理。实验教学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和统计软件来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属于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内容之一。学会运用统计软件是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也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项目研究模块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也是属于实践性环节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创新就为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针对学生专业素质的不同,逐步转变教学模式,引人案例教学。

从以往只重理论的“一言谈”的教学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转变。重视统计学课程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除了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外,在教学过程中还结合专业。融入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利用与学生专业相关或感兴趣的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将统计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第9篇:经管专业范文

关键词 经管类专业 实习基地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各高校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显然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保障。实习基地建设是学院和企业在战略层面的合作,是一种学院、企业、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对企业而言,通过教学与顶岗工作交替进行的方式,充分利用学院从事高等教育的优势和培养应用型人才资源,为企业培养并输送专业人才,是企业进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实现了人力资源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对学院而言,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实践理论、验证理论和发展理论的关键,通过实训基地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在行业的优势,使学院对学生的培养体制紧地与市场结合,使培养的人才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学生来说,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使他们能更平稳地、更快地完成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过渡。通过实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建立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必将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1 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经费不足

学生实习产生交通费、体检费和补助费等一些费用,物价一路攀升,实习经费却没涨,使我们失去了对企业的选择,影响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制约了实习效果。有些资源缺乏统一规划,比如我校各分院经管专业的基地建设,不能很好地联合起来共同建设,使有限的资金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1.2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大多数院校都是在理论课结束后,进行专业实习,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两年之后都忘掉了,这时实习意义并不大,理论课结束后实习,大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已的不足,本想回到课堂在好好学习,可没有机会了。

1.3 实习基地偏少

目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追求质量和效益,学生实习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负担,企业对员工要求也比较高,由于实习人数较多,如果对学生监督不到位,还可影响生产。因此大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进厂。由于实习单位不能保障,每年的实习都在重新寻找,有时找不到合适的企业,有些企业偏小,学生人数增多,实习效果不佳。

1.4 专业教师缺乏

随着各高校扩招这种特殊的现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总体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以我们专业为利,最近三年新大批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他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不足甚至没有,不利于学生实习的指导。

1.5 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

自本科扩招以来,学生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不如以前,给指导教师和工厂管理人员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当今就业也多元化。可能毕业不从事本专业,思想认识上有些错误,有些学生利用实习期间复习科研,认为实习没有什么用途,这样就影响一部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2 实习基地建设的措施

2.1 加大实习实践力度

针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问题,我们将在培养方案中加大见习时间,结合企业管理实践,让学生进厂参观实习。加强学生对管理工作的直观认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同时,从网上下载了仿真软件,基本与生产的环境一致,使人一目了然,学生可以通过在模拟企业的各生产工艺、岗位等环节上进行充分的操作演练,有助于学生对实习生产整个工艺流程快速认识与掌握。

2.2 促进校企联合

实习基地建设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本着互帮互利,长期协作的宗旨,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建设实习基地,加大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增加企业的信认度和认知度,达到稳定实习基地和弥补经费不足的目的。同时,利用学校的优势,为企业举办各种人才培训,帮助企业提高人才素质和专业技能。利用学校科研优势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攻关,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充分利用实习基地企业的专业技能人才、实践场所,开展学生专业实习、毕业设计、项目合作和第二课程活动。

2.3 提高教师实践水平

为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生没有进入实习基地之前,我们要求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必需定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在学生实习期间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使教师及时地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目前企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实践,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请教,了解经管类工业的政策与法规及发展动态。然后回校对实习的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切实提高经管类工业经济管理问题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