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链发展范文

产业链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链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业链发展

第1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关键词]林业 产业链 整合 发展

林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曾经一度以林业作为支持性资源。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的进步,对于林木资源的依赖已经有所减轻,但是在客观上对林业发展更提出新的要求。这种新的发展要求一方面强调林业加入我国经济发展大潮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更强调了林业的生态特征。在这样的基调之下,基于生态观点的产业链发展出现在林业发展的环境之下。

一、林业生态产业链相关概念和发展特征

产业链的概念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最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由傅国华教授提出,目前尚处于百家争鸣的发展阶段,但已基本明确其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从本质上看,产业链的实质在于产业间及产业内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对于林业领域而言,产业链更要注重整体生态性。这一方面是要求实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要求在对林业产品进行消耗的同时,还需要确保林业执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职能,即维持生态平衡。

从结构角度看,林业的产业链结构参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整个林业生态产业链的构造,从林地以及相关资源的供应开始,经过相应部门的育种工作,在林地范围内开展种植养殖,在有效维持和改进林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展林业生产。对林业产出的产品进行深加工,相应的产品包括木材以及相应在林地上开展的生产工作所得,对于非人工养殖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开采,但必须谨慎展开,注重其本身生态环境的维持和保护。而后将经过深加工的产品送入市场,展开营销活动并进行消费。

在整个产业链环境中,首先应当明确其支持系统,包括监控、研发、人才、金融等方面。此类活动根据林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需求不同,以不同的形式参与林业生产和销售活动。并且此类活动多以公益或半公益的形式存在,以政府和相应的产业环境建设和推进力量为主导加以展开,这些支持性活动可以说是林业产业链得以发展的基础,通常在宏观角度进行支持,虽然不能直接对产业链施加影响,却是林业发展的必要基石。其次还包括林业产业发展各个环节需要的各类辅活动,诸如在育种和种植养殖环节涉及到的对林地生态环境的维持工作、在林产品深加工环节所需要的木加工以及脱水等工作,以及在市场服务环节中所需要的物流和调研等活动。这些活动通常都在产业环境中通过市场调节作用自发形成和实现,并且对于林业产业链能够起到较为直观的推动作用。

二、林业生态产业链的发展分析

林业生态产业链同一般的经济产业链不同,首先其生态特征十分突出,不仅仅要求完成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对其发展扥健康状态进行监控,以实现林业资源本身的生态作用;其次林业产业链虽然并不长,但是其具有相对宽泛的二维特征,不仅仅从时间轴上看得到延展,在横向方面,更是存在于其他产业环境不同的紧密特征。基于如上林业产业链的特征,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其发展进行完善。

1.纵向延伸

从纵向上看,从生产到消费,我国林业产业并不发达。这种不发达一方面源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以及人均量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则是源于我国早期经济发展的计划态度对林业影响的遗留问题。基于此种情况,从纵向上可以考虑重点通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推动,建立行业典范,进而对相应的产业环节进行拉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群众林业经济发展参与态度的跟进。

2.横线延伸

从横向上看,林业产业链的主链,只有与两侧辅链保持良好的契合状态,才能够确保林业整体的健康发展和向前推进。目前的状况,是两侧的辅链与林业产业并不属于同一领域,因此难以达到完全合理的状态,因此应当针对这种情况推进两侧辅链对于林业产业链的合作状态。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并不容易,应当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找到合作之路,对于一些难以合作的方面,相关部门应当在充分调动经济主体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投入扶持,唯有如此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第2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关键词:动漫 产业链 文化业 天津

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我国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舞台上,动漫产业正在迅速成长为又一大经济增长点,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动漫业作为一个消耗低、无环境污染的新兴产业,还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更改变着全球整体产业格局。

一、全球动漫产业格局与现状

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的产业形式,它不仅包括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还包括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其表现形式也不仅限于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还有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业态之一,它形成于美国,一般认为世界动漫产业形成于20 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兴盛, 并于20 世纪后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一)动漫产业在全球的迅速崛起

产业的地位与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息息相关,虽然在不同历史阶段有所不同但这种作用普遍存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和不断蔓延的时期,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文化产业正逢其时,其中动漫产业更被誉为“无烟的朝阳产业”,迅速发展为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它肩负着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国际文化贸易份额、增加国民经济收入、拓展就业领域、满足城镇居民文化新需求、发展绿色产业和降低能耗等等众多重大使命。

全球动漫产业逐渐形成并处于少数国家割据态势,世界三强美、日、韩占据了世界市场份额的70% 以上,不仅如此,它们更通过完善的市场运作和衍生品开发模式,使得动漫产业的规模市场进一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更为完整庞大的动漫产业链。

许多国家也已经看到动漫产业发展的潜力,纷纷将大力发展动漫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一部分。作为老牌的工业国家,英国依靠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创意产业的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使得动漫产业更成为其第一大产业。新加坡政府的充分重视和利用政策杠杆调控布局,加大力度推进动漫产业的崛起。此外,法国、荷兰、巴西等国家也在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势头都比较强劲。

(二)动漫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尽管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下滑,但我国的文化产业却呈现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动漫产业以97%的增幅飞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是改革开放后, 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美、日、韩等国动漫游戏产品一拥而入。中国动漫市场现状不容乐观。为发展动漫这一新兴产业, 21 世纪初期中国动漫产业走上了由政府主导发展的模式道路,地方政府也随之不断地把动漫产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数十个国家级动画基地的建立、大批资金的不断涌入,各地动漫产业面对广阔的动漫市场正在纷纷制定着发展计划。北京着手实施打造国际一流的动漫产业中心的目标;上海、广州、福州已初步形成以网络游戏、动画、手机游戏、单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这一切都导致了国产动漫市场的上位。

二、天津市动漫产业现状及产业链问题探讨

(一)天津动漫产业现状及SWOT分析

天津市有很好的漫画历史与氛围,有多家在全国都很有影响的漫画工作室。九十年代中期,天津市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动漫游戏研发地。截至2008 年3 月底, 天津从事动画设计、漫画设计、多媒体设计的企业有200 余家,其中, 核心动漫设计企业已达35家, 总从业人员达到5000 余人, 年营业额收入近亿元人民币,产品覆盖了大陆本土及港澳台地区、欧洲、北美、日本等多个国家。事实表明, 动漫产业已成为天津文化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随着全国动漫游戏市场的兴起,天津市动漫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而且天津市也在不断加大对文化娱乐体育业的投资力度。

本文运用SWOT 分析对天津动漫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定位,提出天津的发展战略和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第一,优势为良好的产业基础;丰厚的文化底蕴;较好的人才培养和研发能力;较强的经济实力;国家地方政策扶持;第二,劣势为,核心人才缺乏;原创能力不足;观念意识落后;第三,机会为,注重自主品牌研发,并构建生产-营销网络;有一定原创能力和国际市场覆盖能力的实力型动漫企业的崛起;第四,威胁为,国内外竞争存在;资金短缺;盗版猖撅;产业链不完整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天津动漫业的发展没有从产业的角度加以思考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残存弊病,使得产业化运作困难重重,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的良性地循环受到威胁。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天津动漫业的发展有赖于新的动漫产业链的构造和实施,天津应抓住这次机遇,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产业链发展之路。

(二)天津动漫业发展的产业链困境

通过对天津市动漫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天津动漫产业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产业链的断裂是目前阻碍天津动漫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个成熟的动漫产业市场必须有一条完整紧密的产业价值链,这条产业链基本应包括很多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创意为核心、市场化为导向、动漫影片的制作是龙头、衍生品开发和营销是收入的保障。下面从产业链构成的几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天津市动漫产业链断裂的困境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产业链核心困境,即动漫原创能力不足,品牌知名度低。原创是天津市动漫产业的生命所在,事关天津市动漫产业成败。尽管天津市的动漫原创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但相对于全国乃至全球巨大的动漫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天津动画产量很少,距电视台规定的播出时间相差甚远,这些缺口全部由进口产品填补了。动漫缺少真正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意,有些所谓的原创实则只是简单的模仿。

其次,产业链市场化困境,即资金短缺。资金的缺乏一直也是天津市动漫产业得以发展的一大软肋。天津市动漫作品要想在“洋动漫”的夹攻中脱颖而出,必须要花大力气打造精品,但是这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天津市动漫产业链条呈现的“断裂”状态,使投资者收回投资渠道十分有限,仅能从投资的主体部分获得一点资金回流,而无法从后续的产业链条中分得一定比例的收益。因此,投资商的资金投入非常谨慎,导致资金来源短缺。

再次,产业链风险困境,即产权保护不力。动漫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版权交易过程,动漫企业通过对其自主动漫作品版权的开发、交易和运用,实现版权财产权的价值,并由此获得利润。动漫产品特别是原创动漫普遍制作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其投资风险可想而知。盗版的猖撅又会导致动漫厂商几年的努力徒劳无功。这导致大量的动漫企业不敢轻易的投入原创动漫市场。天津市的盗版现象也比较猖撅,一些人经不起经济诱惑而使用盗版品,损害投资者利益,极其不利于产业链资金的流动。

最后,产业链保障困境,即缺乏成熟营销网络。动漫并不仅仅是指任何一部动漫作品,而是一个从上游动漫影视制作到下游衍生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的产业价值链。国内动漫企业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缺乏一个很成熟的动漫产业营销网络体系,导致很多开发的动漫衍生品不能及时有效到达消费者手里,企业无法通过动漫衍生品的销售来获取应有的高额收益。

三、天津动漫产业链的打造

天津动漫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困难其关键原因在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可供参考的和遵循的动漫产业盈利模式,很多动漫作品的盈利在中国很难实现。因此只有建立新型的动漫产业链,由此形成清晰的动漫盈利模式才能解决产业链断层问题,才能实现天津动漫产业的突围,创造本土深入人心的动漫形象,建立起促进良胜循环的新型动漫产业链。

(一)动漫产业链研究意义

动漫产业链是指动漫产业由高端到低端的一整套产业链条,由动漫作品的创作到衍生产品的开发直至进行再创作的循环过程,是动漫产业实现正常运转获取产业利润实现发展壮大的基本保障和根本途径。实质上动漫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产业链的形成。动漫产业链可以看成是为满足动漫市场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而产业链接聚集的目的就是把动漫产业的上游创作开发、中游的生产制作、下游的市场开拓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汇集在一个集中区域,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条,发挥产业链接聚集的溢出效应使整个行业都回归到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天津动漫产业链模式的构建

结合天津市动漫产业的现状借鉴美日动漫产业的发展模式,本研究提出天津市动漫产业链模式如下。

图1 天津动漫产业链模式

打造成功的动漫产业链,首先,需要有成功的动漫作品和动漫形象;其次,要依靠漫画杂志、电视媒体等载体,对作品和形象进行宣传和推广;最后,应选择成功的动漫形象进行加工制作,开发衍生产品,进一步提高动漫形象的知名度。在这条动漫产业链上,通过动画形象的树立形成价值转换,,在这之后上游A企业选择合适的B转移企业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此同时,C企业根据B企业动画形象的树立效果评价,改编动画片以利于价值转移收益。D企根据又根据C企业的市场需求和收益评价,进一步制作衍生产品,并将信息进一步传递给E企业,E企业将作品开发为游戏产品,扩大制作规模,培养用户市场,提高竞争实力。使其在价值链的基础上,提高价值增值能力。形成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价值链体系,扩大动漫企业的获利空间,加强动漫业的经济贡献程度。

四、天津市动漫产业现状及产业链问题探讨

由上述分析可知构建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对天津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在策划和创作、动漫形象的树立、动画的改编、衍生品和游戏的开发等各阶段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本文就天津动漫产业链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一)加强与文化产业融合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明确突出了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有利地位,因此大量的政府与社会资源必将向新兴产业倾斜,而发展动漫产业是天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环节和突破点,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有着巨大价值。天津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走出以动漫产业带动高附加值的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道路,从而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营造出有助于形成动漫产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不仅如此,加强动漫产业与文化产业中其他领域的互动,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达到文化产业的整体繁荣。

(二)加强与天津发展战略融合

在未来的5到10年的发展中, 天津动漫产业应遵循以市场机制为主导、鼓励和发挥民间活力的良性发展模式,打造功能完善的产业服务平台,进而提升天津动漫产业整体竞争力。另外,灵活的产业发展载体的构建有助于逐步形成体系完整、结构科学、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市场化程度高、经济效益显著的良好动漫产业发展格局。

(三)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鼓励动漫企业发展现代企业制度,消除社会资本进入动漫产业的各种障碍。如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基金,使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参股、控股,使非公有资本能够平等地参与到各类动漫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中来。按照文化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文化领域引进外资有关政策,对外商投资各类动漫产品进行指导。鼓励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动漫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将具备条件的动漫中小企业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资助范围,并鼓励符合条件的动漫企业境内上市融资。

(四)加强行业间合作

天津应充分发挥动漫类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的积极性,保证动漫技术与人才的不断补充。动漫产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发展与教育、科技等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可以吸引培养和集中动漫人才,而动漫人才是创作动力的源泉,是产业链的核心。加强与教育业的合作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天津市高等院校创办动漫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专门的复合型人才;其次,通过培训现有动漫从业人员,对其知识体系进行重塑;再次,按照市场需求和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改革;最后,培养和引导公众对动漫产品的创作兴趣和消费习惯, 进而加深国产动漫产品的影响力。

(五)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目前,天津的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均就推动动漫产业快速发展问题形成共识, 要想尽快缩小天津动漫产业与京、沪、深、杭等先进城市的差距, 必须开始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应立即出台政策性文件,制定并实施天津动漫产业发展战略,对税收减免、贷款贴息、支持原创、产权保护、土地使用、吸引人才等关乎动漫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相信以政策导向为杠杆,能够更好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天津动漫产业产业要素的聚集及完整产业链的构建铺路。

(六)加强动漫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事实上天津动漫企业有能力开发出好的创意的衍生产品,但正是因为盗版的存在使得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巨额利润都被盗版商谋取,这也是导致产业链条无法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打造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条,产权保护机制的建立健全势在必行。保护知识产权是动漫产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应注重对动漫运营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走私、侵权和盗版动漫产品的行为进行;除此之外,积极鼓励动漫作品著作权登记,依法重点对动漫产品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2005(2)

[2]王春喜、程文娟,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分析与竞争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3)

[3]杨壮振,金融危机下的民族动漫产业及其结构变革[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6)

第3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四大要素推动在线产业链金融发展

工业4.0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工业革命与金融发展历程表明,金融业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同时,工业组织与产业调整均带来金融的创新、激烈的竞争与产业的繁荣。目前,信息与制造融合的工业4.0,促进产业组织变革,制造网络化与敏捷化形态等推动对公金融服务对象向企业群演变,在线供应链数据采集与信息决策基础逐步完善。

监管政策营造宽松市场环境。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互联网为技术载体、放宽金融经营牌照投放准则,通过金融手段推动市场活力思路日渐清晰,央行等监管机构对金融创新的支持,政策约束的放松,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在线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的实现。

技术变革强化金融服务手段。互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企业融资行为转变等推动对公金融服务形式向关注新技术下企业金融体验转型。此外,银监会成立普惠金融工作部,提升其对金融信息化的重视高度,积极引导网络金融稳健发展。

市场竞争催生业务转型动力。运营成本压力、客户资源整合红利双向驱动商业银行对公金融经营模式向在线供应链发展迁移,平安、工农中建等已初尝成果,核心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跟进。金融创新、市场专业化竞争、核心企业融资去中介化等推动对公金融服务营销方式向基于供应链的综合服务能力转变。

产业链金融市场初具规模

市场规模为基础,结合金融监管政策、技术变革与市场竞争等多维因素驱动,商业银行在线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信息与业务接口,通过结构性短期融资产品,实现对企业群基于核心企业贸易业务的信贷需求的资金供给,其业务布局与实践不断加速。平安银行达成意向性协议的核心企业12家,与海尔集团已进入实践业务推广阶段,并推出橙e网专业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华夏银行、交通银行与核心企业联通公司合作,对其上下游企业完成授信1521万,业务启动两月内交易207笔,合计投放442万元,招商银行与200多家核心企业形成战略合作,累计发放授信1000多亿元,农业银行基于网络贷款业务已完成与两家核心企业合作;在业务积极开展的同时,市场潜力普遍认为不容忽视,以工商银行为例,其核心企业1600多家,仅前50家关联上下游企业有20多万家;中信银行始终将产业链金融业务作为公司战略核心业务加以推动,产业链金融累计融资额度在近几年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截至2014年年末,供应链金融业务授信客户数8774户,融资余额2511.89亿元。

在线产业链金融实现四大转变

在经历大型企业主导财务供应链、商业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之后,受信息技术推动,在线产业链金融实现提高各方信息对称性、降低产业链融资成本、提高产业链资金利用效率、提高融资响应速度、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解决业务关联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等优势。较传统供应链金融,在线产业链金融完成四大转变:一是可视性与规模效应显著增强,服务组织集中化与服务能力分散化,行业、运营方式不断细分;二是从单一中小企业少频次投放与属地化管理转变为多频次多企业投放与异地化管理,实现商业银行服务模式、风险构成、管理成本以及服务效率等重构;三是多主体参与并基于企业运营行为分析的不确定性成为信贷关注的要点之一,如付款期限等,信贷柔性策略与市场势力影响下信贷扩散效应发生转变;四是从关注风险补偿转变为关注基于核心企业信息窗口(可量化信息)及相关经营信息分析支持的信贷方式转变,即点式信贷支持到链式信贷支持、信贷投放路径迁移发生转变。

业务模式分析

综合业务参与主体、信息获取载体以及业务市场控制主体,目前,我国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可归为如下四大类别。

商业银行主导基于生产组织型核心企业业务模式。综合商业银行在线产业链金融与商业信用对企业融资的替代关系,当前商业银行通过与核心企业ERP数据对接,通过基于核心企业信用背书,沿商业信用路径,对上下游提供基于订单、应收账款等债项的在线信贷服务,目前该业务模式同质性较高。

作为在线产业链金融发展初期,其特征表现为:第一,业务路径体现为对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替代;第二,服务产业链较短,通常为核心企业的一级上下游企业;第三,金融服务产品简单,以提供信贷服务为主;第四,服务对象为中小企业,受融资能力与业务关联因素,大型企业并不采用这一模式;第五,商业银行规模与服务能力对等,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融资需求总体规模相对等,即大型商业银行服务特大型或大型生产型企业为主,股份制银行服务大型或中型企业为主。

贸易组织型核心企业主导业务模式。贸易环节是推动产业链商品流动的关键环节,也是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核心节点之一。产业链视角,前端贸易体现为大宗商品,涉及综合类贸易平台与专业贸易平台;中间环节完成生产企业配送的物流平台;后端贸易平台主要表现为电商零售平台等。目前市场已有实践见表1。

综合看来,目前贸易型核心企业可归类为:第一,综合类大宗商品贸易平台,如天津物产等;第二,专业领域贸易平台,如陶瓷、钢铁、棉花、白酒、医药、建材等,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所释放的规模金融需求效应;第三,物流企业贸易平台,如出口型外运长航等;第四,电商销售平台类,如京东、苏宁电器等。

商业银行自建ERP云平台支持的在线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权衡核心企业市场地位与在线产业链金融控制力,商业银行创建自有企业营运数据成为在线产业链金融服务业务发展新的切入点。形成一致的是,各商业银行均将目标客户定位为小微企业。平安银行虽然从小微企业入手,提供免费小型简版ERP系统,助力小微企业在线简易财务管理与进销存运营管理。通过与金蝶软件、凯塔信息等企业的合作,凭借32家分行在所辖区域(含二级分行和异地支行)已经成立了3318家城市商业合作社,服务合作社会员数量超过14万。南京银行与宁波银行也积极开展该业务,目前商业实践见表2。

非银机构参与的在线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以产业链中贸易中资产为债券标的,非银机构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对产业链企业融资行为,是产业链金融的另一种模式。信托开展产业链金融已有时日,通常采用核心企业产业链集合计划的方式,为核心企业或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大型信托公司如建信信托、长安信托等均创立相关产品,与商业银行支持产业链金融模式不同,尽管非银机构所包装金融产品操作灵活性较好,但存在融资成本较高、响应速度较低、融资规模有限等不足等缺陷,详见表3。

发展前景

基于当前四大产业链金融模式,结合及未来一段时间较为宽松的监管政策,从客户关系、客户群体、核心资源、关键业务、价值服务、成本结构、重要合作、渠道通路、收入来源等商业模式关键要素出发,预判在线产业链金融业务模式未来将呈现如下四大情形。

商业银行主导基于生产组织型核心企业业务模式分化,核心企业产融结合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配置共存。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说,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准入放松,催生大批类金融机构,渠道通路与价值服务在业务中的权重收缩,竞争加剧使信贷投放不再是商业银行公司业务核心竞争资源,对核心企业影响力逐渐下降。从核心企业角度来说,核心企业基于对上下游产业链的业务控制力、信息采集优势等,其资金获取方式一方面可通过银行信用获取低成本资金,对其上下游企业商业信用额度与期限的再调整;另一方面自建融资渠道(企业债、P2P融资平台)获取低成本资金,通过应收账款或存货融资、设备租赁等提供金融服务,美国Caterpillar、UPS、GE业务实践已有时日,国内核心企业资本化运作备受关注,以国机集团为例,基于其工作报告设定90%的资产证券化率目标,国机资本公司将成为继机械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三大板块并列的第四大业务板块。产业集团建设P2P平台已有眉目,海尔集团构建海融易平台、熊猫烟花成立银湖网;可以判断的是自建融资渠道由于融资规模与平台运营成本与市场影响力维护支出的不匹配,最终将促成产业集团通过股权参与等方式形成联盟,完成联盟式P2P直融渠道建设与维护。

尽管商业银行影响力下降而核心企业市场金融控制力增强加速业务模式分化,但受资金规模与风险管理水平,其对自身金融市场的控制能力有限。就资金规模,受融资杠杆不得超出资本净额的50%约束、且贷款投放集中度要求较高,即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不得超出资本净额的5%。约束要素将决定核心企业产融结合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配置共存。

贸易组织型核心企业主导业务模式将得以强化。贸易结算平台对交易商集聚能力的不断提升,核心资源与价值服务将不断强化,从而推动金融机构重要合作的加强。与生产型核心企业拥有资金流动性不同,贸易组织型核心企业受交易额较大使其金融服务主要依托商业银行。同时,贸易型核心企业应该成为商业银行在线产业链金融发展重点,核心企业选择与准入尤为重要,由于业务模式信贷服务基础依旧为仓单质押与平台信息担保,因此关键要素依旧没变,首先,价格波动性与趋势;其次,物资仓储管理规范性、动态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标准化,第三,交易平台市场影响力与控制力,但线上管理形成的信息质量与道德风险会进一步增强。如何设计、整合大型贸易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贸易结算融资需求与风险管理,对巩固大型客户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对电商贸易平台,小额高频结算、信贷需求与其消费无缝咬合,其自建金融消费公司核心资源优势明显。

第4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关键词】邮船旅游;邮船产业链;邮船母港

作为国际旅游市场上发展最快的板块之一,邮船旅游一直保持着每年8%左右的增长速度。据国际邮船联合会(Cruise Line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CLIA)的预测:截至2011年底,世界邮船市场将有252艘邮船提供个客位;2011年乘坐邮船旅游的游客数将达到1 920万,比2010年增长4.1%。我国的邮船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的统计,2010年我国大陆共接待国际邮船223航次,同比增长42.9%。在华营运母港业务的有意大利歌诗达邮船和美国皇家加勒比游船2家邮船公司的3艘国际邮船,全年在华营运共计107航次,接待旅客约13万人次。[1] 随着世界邮船旅游市场的焦点向亚洲转移,邮船旅游产业将成为未来我国港口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8年以来,国务院先后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促进我国邮船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意见,在加强邮船码头基础建设、促进邮船旅游消费、增加船舶供应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为邮船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推动了邮船经济活动关联产业的发展。

1邮船产业链的构成和特点

1.1邮船产业链

邮船被誉为一座“浮动的度假村”,能够产生1∶10~1∶14的高带动比例系数,对其上下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极大。它涉及船舶制造、维修、机械、计算机与电子设备、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塑料、物流、运输、旅游、咨询、娱乐、金融、保险、房地产、专业技术服务、批发零售贸易、港口、教育培训、政府服务等一系列行业,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2] 刘万峰等[3]认为,邮船产业链是以邮船为主要载体,以休闲、观光、游玩等为具体内容,围绕船舶制造、港口服务、后勤保障、交通运输、游览观光、餐饮购物和银行保险等行业形成的产业链条。

1.2邮船产业链的构成

一般而言,经济领域内产业链的形成总是与需求和供给相关。从需求的角度看,旅游者通过邮船旅游机构购买邮船旅游产品,再由邮船旅游运营商向其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而邮船通过港口城市的机构获得其所需的进出港服务。从供给的角度看,造船企业为邮船公司建造邮船供其运营;邮船公司设计不同的邮船航线及产品供旅游者选择;港口城市为邮船的停靠提供经济、物资、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根据知识、技术、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的综合运用情况,国际邮船产业链的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

上游产业是邮船设计建造业,主要包括邮船的设计、研发和建造技术,以及原材料、装备材料、安全设备、导航设备、控制设备、信息设备等的供应与装配,是体现邮船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目前,邮船建造技术基本为欧洲船厂所垄断,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短时间内难以涉足。

中游产业是邮船公司运营业,主要包括市场推广、海上客运、酒店管理、会展娱乐、购物休闲、航线设计、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等业务,是邮船乘客切实感受邮船魅力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乘客对邮船旅游的满意度。目前,世界邮船旅游市场主要为嘉年华邮船、皇家加勒比游船和丽星邮船等3家公司所控制。

下游产业是邮船港口服务业,包括码头服务、船舶维修、垃圾处理、“一关两检”、物料补给、金融保险、中介、岸上观光、商贸娱乐、公共交通、卫生医疗等。一方面,邮船的停靠为母港城市带来巨大的旅游流,促进该城市的旅游业,增加旅游收入;另一方面,邮船在母港城市停靠期间的主要消费(补给、油料、淡水、食品等)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能够为城市创造巨大的经济收入和大量的就业机会。

由于经济全球化已使产业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单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就必须联合上下游企业,借助产业链的力量,变单纯的业务合作为复杂的价值链全方位合作。图1中邮船产业链的三大环节虽相互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作为上游产业的邮船设计建造是邮船产业链上的基础环节,依靠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推动,其生产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中游邮船公司的运营质量,进而影响邮船乘客的满意度;作为下游产业的邮船港口服务保证了邮船的顺利运行,同时也是获取市场需求、挖掘潜在消费者的重要渠道,将乘客的切实感受和需求反馈到中上游产业,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而邮船公司作为连接上下游产业的纽带,是整个邮船活动核心价值的体现。因此,三大环节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基于需求与供给的双向传导。[4]

1.3邮船产业链的特点

1.3.1上游产业的知识密集性

邮船的设计建造是一项非常具有技术性的工程。全球邮船的建造基本上由欧洲的Fincantieri,STX Europe,Meyer Werft和Mariotti这4家邮船船厂所垄断。欧洲近40年的邮船建造技术能够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保有无可比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是其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工人、精湛的邮船建造技术以及发达的邮船供应商市场网络。从发动机到甲板、从导航设备到消防救生设备、从客房布局到餐饮设置、从整体空间布局到娱乐活动安排等,每个细节都经过严格的论证和科学的研究,做到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而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来完成。

此外,邮船所体现出的欧洲贵族文化亦是保证欧洲造船地位世界领先的原因之一。意大利歌诗达邮轮的每艘邮船都是依照意大利的风格和传统设计完成的,每艘邮船上的艺术品都花费了数百万美元精心打造,包括雕塑、绘画、壁饰、壁挂和工匠手制家具等。这种文化氛围的塑造能力需要历史的积淀来完成。

1.3.2中游产业的资本密集性

邮船公司本身就是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是全球经济的集中体现。第一,邮船的建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邮船公司会有融资的需要,这就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机遇,从而直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也能间接推动保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第二,邮船的每一航次运行将给邮船公司带来丰厚的收入。据CLIA的最新统计,每人每天在邮船上能产生218.57美元的消费,其中包含165.00美元的船票和53.57美元的船上消费。除邮船船票外,乘客在邮船上的最大消费支出是赌场和酒吧,而邮船公司的最大支出则是公司运营成本。邮船平均收入和支出情况见表1。每人每航次可带来157美元的税前利润,邮船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1.3.3下游产业的劳动密集性

邮船的直接经济贡献主要来源于邮船乘客和邮船公司。邮船的消费活动主要涉及港口的靠泊、邮船的物资补给、船员的消费活动、邮船的维护、邮船公司在母港的营销活动及税收等;而乘客的消费活动主要涉及抵离母港的交通,港口消费,城市内的住宿、购物以及附加的旅游活动消费等[5],详见表2。当企业向邮船公司或乘客提品或服务时,会需要供应商为其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这就创造了间接的经济收入,并且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将会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下游产业的劳动密集性因此得以体现。所以说,邮船经济对促进地区就业、推动地区经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根据CLIA的统计,2009年,邮船产业对美国的直接经济收入贡献达到171.5亿美元,间接经济收入贡献高达351.1亿美元,创造了314 000个工作岗位,员工工资性支出为142.0亿美元。

2我国邮船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与瓶颈

2.1邮船建造

就船舶建造而言,2010年我国造船业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数、手持订单数这三大指标上均已赶超日韩,成为全球第一;但是由于邮船建造的特殊性及其在技术方面的严格要求,我国尚未能掌握其核心技术,也没有在这方面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因此至今未进入邮船建造领域,对技术难度大、标准严格的国际大型邮船的设计研发与建造仍是一片空白。这正是目前我国邮船产业发展中最难突破的瓶颈。

2.2邮船公司

目前,世界邮船市场主要为嘉年华邮船集团、皇家加勒比游船公司和丽星邮船集团三大巨头控制。其中,丽星邮船的总公司设在香港,并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和成都等5个城市设有办事处或机构;嘉年华旗下的歌诗达邮船公司也在上海、青岛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国际邮船公司纷纷抢占我国邮船市场,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自己的邮船公司,想要在邮船产业链的中游环节“分一杯羹”几乎是不可能的。

邮船公司的组建涉及法律法规、邮船船队、运营管理、航线设置、产品销售、船员招募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并不只是成立一家公司就能解决的。作为组建国际邮船公司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本土邮船船队的组建也是困难重重,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一是符合船龄和挂旗要求的邮船;二是专业的邮船管理团队,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娱乐管理三部分;三是岸上销售体系;四是邮船供给和物流供应体系。[6]目前世界市场上的大部分邮船都悬挂方便旗,如果我国的邮船也悬挂方便旗,那么国家就会损失相当一部分的税收;但若悬挂我国船旗,邮船公司就必须缴纳高额的税收,邮船公司的资本压力就相当大。虽然我国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娱乐管理等方面已较为成熟,但是邮船作为豪华的旅游综合体,其管理难度绝对高于三者的简单相加,管理者必须在这三大领域都有所涉猎,而我国正缺乏这种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就销售体系而言,目前邮船产品的销售都是通过国内旅行社的渠道完成的,缺乏专业的邮船旅行社为乘客和邮船公司服务,而旅行社从中获得的收益十分低,不利于旅行社将邮船旅游作为重点项目开展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邮船产品的销售。

2.3邮船母港

邮船母港是指具备多艘大型邮船停靠及进出所需综合服务设施设备条件,能够为邮船经济发展提供全程、综合服务及其配套的港口码头。邮船母港是邮船的基地,邮船在此进行补给、废物处理、维护和修理,邮船公司在母港所在地设立地区总部或公司总部。邮船母港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具有较强的推动力,母港的经济收益一般是停靠港的10~14倍。世界上著名的邮船母港城市有迈阿密、巴塞罗那、新加坡和香港等。

目前,我国北部渤海湾地区的天津、大连、青岛,东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宁波―舟山,南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厦门、广州以及海南的三亚等,都在积极建设国际邮船母港,吸引国际邮船停靠,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短短几年,已经有上海、天津、厦门、三亚等4个国际邮船中心投入使用,接受国际邮船的停靠。然而要真正成为国际邮船母港,港口城市的经济、地理形势、旅游资源、港口软环境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条件:

(1)靠近市中心的港区水深、岸线和航道条件较好。从整体上看,为了吸引国际邮船的停靠,新建的国际邮船码头都是按照大中型邮船的停靠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的,因此邮船进出港和停靠基本没有问题。例如,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船码头长 m,码头前沿水深9~13 m,可同时停靠10万~15万t级的大型邮船3艘。但是为了弥补大型邮船无法进入虹口邮船码头的遗憾而建的吴淞口邮船码头在地理位置上却有着先天的不足,距市中心有25 km左右的路程,这对港口区域的公共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港口位置与交通网络的好坏将会成为影响邮船停靠的因素之一。

(2)年到泊邮船数量和邮船客流量大。2010年我国大陆地区接待国际邮船223航次,接待邮船旅客542 523人次。国际邮船公司已经开辟分别以上海、天津、厦门为邮船始发港的邮船航线,在我国邮船母港建设的进程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与迈阿密、巴塞罗那每年200多万人次的旅客量相比,我国的差距还很大。

(3)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优质,海陆空交通便利。丰富而优质的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最大的吸引力,而便捷的交通是保障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工具。我国是旅游大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北有气势恢弘的皇家宫殿,东有精致温婉的江南园林,南有舒适宜人的海洋风光,可谓处处有景、处处是景,每个邮船母港的背后都能形成一个腹地旅游圈。同时,沿海港口城市的交通也十分便利,国际机场、火车站、公共交通等一应俱全,相当成熟。因此,关键在于如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设计旅游路线,为邮船旅游者提供最适宜的旅游产品。

(4)码头附近具有大型综合配套设施,如宾馆、商场、餐厅和娱乐场所等。住宿、餐饮、购物和娱乐是旅游活动中创造旅游收入的重要环节,在码头附近配套大型综合服务设施,可以刺激游客潜在的消费需求,同时也能将码头周边区域开发为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公共滨水区域,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我国的邮船港口在规划建设之初,都有建设大型综合配套设施的规划,关键是如何吸引国际品牌和知名企业入驻,丰富产品种类,吸引邮船旅游者,体现出该区域综合性的特点。

(5)有较好的船舶维护基地。邮船完成一次航行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般的维护工作邮船港口都能完成,但是在船舶大范围修护技术方面,我国还没有这种能力。2010年10月歌诗达“经典”号在上海附近海域与一艘货船相撞,由于上海港没有维修邮船的经验,邮船前往新加坡进行维修。可见,我国在邮船维修技术方面的欠缺,不但影响了邮船的运营,延长了邮船的维修时间,还使上海失去了由邮船维修产业带来的经济收入。我国在邮船建造技术方面的突破口或许可以从邮船维修开始。

(6)国际邮船总公司或区域总部的入驻。享有“国际邮船之都”美誉的迈阿密是皇家加勒比游船公司和嘉年华邮船集团的总部所在地,每年迈阿密接待的邮船旅客超过200万人次,经济效益达百亿美元。一方面,邮船公司总部的进驻需要招募大量人员进行工作,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对金融、保险、法律等服务行业的需求,可以大大推动母港城市的产业经济发展。目前,皇家加勒比游船公司和嘉年华邮船集团仅在我国少数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影响范围有限;丽星邮船的总部虽在香港,但对于大陆邮船市场的影响仍然有限。就现状而言,我国港口城市成为国际邮船公司的全球总部城市是不切实际的,成为亚太区的区域总部城市将是比较好的策略。

3对我国邮船产业链发展的思考

根据目前我国邮船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世界邮船市场的发展情况,可以将我国邮船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取向概括如下:优先发展下游产业,打好基础;逐步推进中游产业,稳固地位;借机渗入上游产业,全面发展。

3.1制定邮船产业相关法规,完善邮船产业相关政策

任何经济活动都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畴内进行,但目前我国的一些法律规范与邮船旅游发展的需求相背,限制了邮船经济的发展。例如,赌场是游客在邮船上的主要消费项目,是邮船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按照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只要是有我国资金投入的邮船,赌场是禁止设立的。在船舶税收、船员招聘、免税服务等方面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这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对特殊行业作特殊规范,而实行落地签证、增加免税服务等制度将有助于吸引邮船旅游者的到来。

3.2鼓励区域旅游合作,提升邮船旅游品牌形象

目前,我国沿海已经初步形成三大邮船港群[1]:依托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形成的东北亚邮船港口群、依托珠江三角洲和环北部湾形成的东南亚邮船港口群、依托海峡西岸和台湾岛形成的海峡两岸邮船港口群。此外,还有香港与广州、深圳等华南城市推出的一程多站式邮船计划,韩国与烟台展开的邮船合作项目等。这一系列的区域合作不但避免了邮船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还有助于体现各自城市旅游资源的特色,促使我国邮船产业融入国际邮船市场,提升邮船旅游品牌形象,具有“一加一大于二”的强大效应。

3.3提高邮船销售水平,设计有中国特色的邮船航线

我国应设立本土的专业邮船旅行社,提升邮船销售水平。旅行社可以与各家邮船公司确立合作关系,根据客源地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设计适合该区域旅游者的邮船航线以及相应的岸上观光游览产品。此外,旅游社还可以向邮船旅游者提供票务预订、代办签证手续、保险等服务,出版旅游刊物,发售邮船纪念品,丰富旅行社产品内容,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促进邮船产业链发展。

3.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邮船港口配套服务 设施

国家要支持邮船产业链上各行业的发展,鼓励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会展、邮船维修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给予相关产业政策上和经济上的扶持,完善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的邮船产业链,充分发挥邮船旅游的经济推动效应。在邮船港口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方面,保障淡水、燃料、食品、物资等的补给,优化港口物流供应链系统,加快港口区域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综合设施的建设,实现港通的通、达、信。

3.5发展邮船专业教育,培养和引进邮船专业人才

我国的邮船产业才刚刚起步,邮船专业人才十分缺乏。由于邮船产业对从业人员在知识、素质、技能乃至语言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在积极引进各类人才的同时,需要培养本土的邮船专业人才。可以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密切配合,与国际邮船企业建立共同培养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的合作机制,培养实用型的各级邮船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2010―2011中国邮轮发展报告[R].2011:62-71.

[2]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2009―2010中国邮轮发展报告[R].2010:74.

[3] 刘万锋,刘洪义,王能贝.舟山群岛国际邮轮产业发展思路――基于产业链视角[J].港口经济,2011(5):48-51.

[4] 孙亮.我国邮轮制造产业发展探析[C].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2009年江苏省航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9:124-129.

第5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经历了连续几年的负增长之后,2013年我国风电投资恢复正增长。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风电新增装机3075万千瓦,同比增长32.6%。全国风电累计装机1.45亿千瓦,同比增长26.8%(如图1所示)。

但是,风电产业盈利能力尚无显著改善,风电企业利润普遍增长乏力。上网电价下调、资源不稳定、消纳不畅等因素拖累了下游风电运营商的盈利表现,并通过产业链传导到产业各个环节。同时,风电机组价格的持续下降及运维成本的大幅攀升,又进一步压缩了风电制造商的盈利空间。

受体制机制、资源禀赋、市场环境、技术装备等因素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政策驱动性、区域分布性和季节变化性的特征。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绿色经济建设、区域战略实施以及新一轮电改推进都将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空间。因此,笔者认为,风电产业未来将加速“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从产业链看风电产业的挑战

风电产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其产业化是高风险的经济市场行为,技术和市场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受资源禀赋、电网输送和安全可靠的因素制约,我国风电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从产业链分析入手,有利于全面了解我国风电产业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也有助于深入判断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产业链来看,风电产业主要包括上游的零部件生产,中游的整机制造,以及下游的电站投资运营。风机零部件包括叶片、塔筒、发电机、电控、齿轮箱等(如图2所示)。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已经形成包括叶片、塔筒、齿轮箱、发电机、变桨偏航系统、轮毂等在内的零部件生产体系。其中,叶片、塔筒、发电机、轮毂的产业化进程较快,国产化率较高,而技术含量较低的叶片、塔筒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状况。

作为风机的核心部件,齿轮箱和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国内厂商自有技术尚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齿轮箱核心技术主要依靠技术引进以及与国外企业技术合作,而控制系统是国内零部件制造最薄弱的环节,严重依赖进口。

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适度的产业链整合将带来规模和协同效应,除去少数大型、拥有一定核心技术和稳定市场份额的企业之外,上游的零部件中小企业将被整合入中游的风机整机制造厂商。

中游整机制造的现状则是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产能相对过剩。

2007年以来,我国风机整机制造领域的同质化竞争带来的产能过剩,加上核心技术的相对缺失以及下游运营企业的发展放缓,导致整个行业的微利甚至负债运营。经过2012-2013年的内部重组整合,我国整机制造业的技术有较大进步,整机制造市场的竞争趋于理性。市场集中度有较大提高,龙头优势开始凸显,前五大企业占了56.8%的市场份额,前十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更是达到了78.6%。

从累计装机容量来看,金风科技排名第一达到3113万千瓦,占比21.40%,华锐风电、联合动力分别以1624万千瓦和1445万千瓦排名二到三位;从新增装机容量来看,金风科技以775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稳居第一,第二名联合动力新增306万千瓦,远景能源和明阳风电新增251万千瓦,并列第三名。

2016年,受上网电价下调的影响,下游项目开发将有所放缓,风机整机制造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受制于资源和技术约束,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抗衡,预计大部分将逐步退出风电市场或被大企业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与国内厂商相比,以Vestas、Gamesa和GE为代表的国外厂商的装机增速在持续放缓。随着国内厂商整合重组的加快,国外厂商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下滑。

下游电站投资运营方面则呈现出行业集中度较高、盈利能力较弱的特点。

从风电项目开发商来看,风电投资运营的主要市场份额都被以五大发电为首的国有企业所占据。2015年,五大发电以及中广核六家企业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8463万千瓦,占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的58.2%。其中,国电集团的累计装机容量和新增装机容量都占据第一位,分别为2421万千瓦和357万千瓦(如图3、4所示)。

从风电项目的区域分布来看,2015 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较多的地区分别为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山东,占全国累计装机容量的51.7%,这些省份也是弃风限电较严重的地区。

随着风电新增产能的陆续投运,对相对滞后的并网消纳工作造成了更大的压力。2015年全国平均弃风率达到15%,同比增长7%,风电平均可利用小时数为1728小时,同比下降172小时。同时,受到风资源稳定性、电价下调以及CDM收入锐减的影响,风电运营企业普遍收益甚微,盈利能力提升存在较大瓶颈。

“十三五”规划带来的新机遇

“十三五”规划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立足点和着力点,为风电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新空间。

首先,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绿色经济将成为新常态下新的战略选择,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强度持续下降的趋势进一步显现,风电产业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其次,我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等区域发展战略将催生大量的绿色产业需求,风电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将会继续推进,四大板块(东、中、西部及东北)之间发展也将更加平衡,区域战略布局的优化将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新的业务机会。随着我国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和“一带一路”战略加速,区域经济国际化将进一步提速,国内风电企业“走出去”步伐将不断加快,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蕴涵着丰富的风电市场机遇。

此外,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行,将运用利益补偿机制为风电产业开拓市场空间,并通过移峰填谷手段为风电项目“多发满发”创造有利条件,未来风电发电企业将从单纯依靠政策补贴转向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预计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风电产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预计未来五年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2000万千瓦。

“十三五”风电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企稳回升,对能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平稳增长。产业政策的不断加码和技术装备的持续创新,也将进一步破除束缚新能源产业的机制阻碍和动能制约,预计我国风电产业将步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十三五”时期,我国风电产业将加速“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并呈现出六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是空间布局将加快优化。从国家层面来看,将出台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促进就近并网、当地消纳,缓解弃风限电难题;从跨区域层面来看,通过跨区域合作和上下游配套,形成一批区域性合作、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的风电产业集聚区;从区域层面来看,基于各区域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优先发展本区域最有基础、最具优势条件、能够取得率先突破的细分产业,形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的风电产业基地。其中,北方地区将重点建设酒泉、内蒙古西部、内蒙古东部、冀北、吉林、黑龙江、山东、哈密、江苏等9个大型现代风电基地;南方和中东部地区将以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开发为主。

二是发展模式将加快转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风电产业将进入相对平缓、稳中提质的增长区间,发展模式将进行深度调整。首先,产业发展将立足用电市场的拓展和用户需求的培育,推进装备制造和发电侧的结构性调整和定向性调整,满足终端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其次,产业发展向规划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市场配置资源的发展模式转变,注重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电力利用过程的服务支持。

三是产业格局将加快重塑。一方面,分布式风电可以直接并网发电,既经济又可靠,而且对电网的冲击性较小,我国将大力发展分布式风电,分布式项目将在风电产业中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由于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优质、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和适宜大规模开发的特点,我国将加快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步伐。

四是行业主体将加快优化。随着产业的深度调整和企业的兼并重组,规模化、创新型企业成为风电产业的中坚力量。一方面,上游零部件生产和中游整机制造业将进行深度的兼并重组,风电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淘汰一批资产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差的中小企业,并形成一批资产规模较大、核心竞争力较强、具备区域整合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创新驱动作用将更加显著,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6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2012年5月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年销售收入将达2000亿元以上。根据山东省出台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指导意见,到2015年要实现15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意味着未来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总量可占全国七成左右,从而带动新一轮海洋工程装备投资热潮。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同志对山东蓝色经济发展的指示已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山东蓝色经济带海洋经济的战略发展迎来了第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高度重视,激发了半岛发展蓝色产业经济的。根据规划,山东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将半岛蓝色经济区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目标定为:到2015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烟台市“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把海洋装备制造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集成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水平。到2015年,计划把烟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提升到100万t,船舶产量将达到550万载重吨,海洋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其主攻目标有3个:①优先发展特种船舶,突破发展冷藏集装箱船、高档游艇、公务船、LNG(液化天然气)船、远洋渔船、化学品船、大型重型运输船等产品;②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多功能供应船、大型起重铺管船、深水系泊系统、自动调压载系统等特色优势产品;③开发高端配套产品,提高舾装件、铝板、管材等产品规模和技术水平,建设船舶中间产品生产中心和船用大宗材料加工配送中心,开发生产甲板机械、舱室设备、船用空调、通信导航和自动控制、海上油气开采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培育发展海洋测绘、海洋物探等精密仪器设备制造业。国家、省、市对海洋工程事业的相继支持,为我国进军海洋事业,争取海洋资源创造了条件,也为烟台海洋工程产业的加速发展来带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烟台市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机关以及海工企事业单位一定要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推进海洋工程事业跨越式战略发展。

2烟台海洋工程产业链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2.1良好的产业基础烟台的海洋工程兴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烟台已在海洋牧场、海洋核电、临海工程建设、海上风力发电、大型船舶建设基地、特种船舶建造、海洋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业等多个产业链条和产业区,培育了多个区域大型龙头企业。像烟台中集来福士不仅在烟台引领了400多家企业,公司凭着自身的战略性市场发展规划与积累,在国内海洋工程技术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半岛建设一流的海洋工程服务平台,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奠定了优势基础。

2.2强大的研发能力目前烟台有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大学海洋学院、烟台海洋工程研究院、山东省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科研单位,周边有青岛从事海洋研究的科研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等为烟台海洋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半岛地区拥有国内最早从事海洋工程研究的烟台中集船工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半潜平台、自升平台及海工特种船舶三大系列产品线的海工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海洋工程设计与制造企业之一,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海洋工程专业研发团队,拥有世界一流的海工建造设施,拥有大型船坞、大型起重设施以及先进的驳船下水模式,形成了海洋工程项目总装建造的独特优势。从中集来福士分离出来的国内唯一的海洋工程研究,被国家能源局授予“国家能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实验)中心”。搭建起了世界先进的3D产品设计软件和ERP管理软件平台,通过自主开发、优化和改进,形成了特色鲜明、技术工艺领先的设计方法,中心是以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平台)为主,集研发与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研发设计中心。基于多国籍的国际化研发设计团队,采用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成果,研发设计中心目前已具备半潜式平台、自升式平台、常规和特种船型的基础设计(含总体与性能设计及计算、结构设计与分析、系统原理设计与分析)、详细设计与施工工艺的设计能力,年设计能力多达4~6个半潜式平台或自升式钻井平台或特种船。技术能力涵盖稳性、总体强度、总体疲劳、水动力、振动及噪音、高压管路、系泊等的计算分析,总体、结构、电气、管路、舾装、空调通风等的原理、放样、施工设计。公司在多年的经营探索中储备了雄厚的技术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为海洋工程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研发能力。为打造半岛海洋工程产业集群,辐射多个产业链共同发展,加快海洋工程研究院建设的步伐,在烟台市政府的支持下,公司正积极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进行交流,争取以公司的海洋工程研究为合作点,实现联合共建,或是以此为依托在烟台建立李家春海洋工程院士工作站。积极争取国内海洋工程高端人才和海外归国华侨,为建设半岛海洋工程服务平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市场的残酷竞争200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十二五”期间预计这一比例将有望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15%。未来10年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将以20%的速度递增,海洋工程装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也给国内的海洋工程企业带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海洋工程整个产业链中,海洋装备制造业成为当先拉动蓝色经济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钻采设备零件、海洋工程设备和油井建造,其中受益排在第一位的将是高端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主要包括钻井平台、浮式生产系统、工程船舶、水下工程等相关装备。目前国内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主要在中国、韩国、新加坡、美国、挪威等国,在国内市场,大连重工、外高桥造船、中远船务、烟台来福士在世界海工市场的竞争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来福士被中集船工收购之后,由独资企业转变成了纯国有企业,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培育下,已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半潜式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其制造实力处于国际一流水平。但是这并不等于烟台市的海洋工程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就处于优势,为了储备持续稳定发展的创新技术力量,国内大型海工企业都在创新思维,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创新和应对不良风险的能力。许多企业加快了研企合作、中外合作等,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烟台市的企业在这些工作上相比已被落在了后面,企业的消极创新、政府的政策性鼓励欠缺都有可能在几年后使烟台市目前在海工方面具有的优势悄然褪色。近几年青岛北船重工、大连重工等在海洋工程上异军突起,建造能力连年提升,2012年大连重工在海洋石油半潜式钻进平台建设上取得了国家863计划支撑,击败了烟台市势力雄厚的中集来福士,为烟台市海工企业转变思维、重视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科技竞争意识敲响了警钟。南通中远船务从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先后不到1年的时间为墨西哥建造了“高德1号”和“高德2号”两座半潜式海洋生活平台,展现了大型海工产品应用广阔性、领域多样性,也说明海洋工程产品不一定就要应用于海洋资源的开采,可以延伸到更多的领域。海洋工程可以拓展到人类生活更多的领域,海洋工程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烟台海洋工程产业发展的建议

3.1以超前战略思维,建立独立的海工创新实体从中集来福士的发展历史看,发展海洋工程产业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大量的实践探索,企业和政府必须要有超前的思维,尽快在企业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海工创新实体,实现实践科研一体化的海工科研机构。中集来福士的成功来源于企业一批具有30多年建造经验的国际海工人才的不懈奋斗,公司拥有的国际化海工专家队伍,对海工产业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对海工产业培育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等现实情况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并抵御了国内船舶产业投资见效快、利润高、配套成熟的诱惑,坚持走海工发展的道路,在国内当时无产业基础、无经验可循的现实情况下,通过15年的艰难探索,结合国内船舶产业发展特色,率先为国内海工产业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推动了国内海工产业的快速成长。但是今天,烟台市海工企业的这一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国内外竞争的需求,必须再次发挥超前思维,立足当前国内外激烈竞争的环境,加快建立新的创新和引领动力。建设好、利用好烟台的海洋工程研究院,必将给烟台的海洋工程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3.2鼓励企业结合海工特点,寻求模式创新烟台市的海洋工程产业虽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与新加坡、韩国等国外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要根据我国海工产业的特点,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机遇,鼓励企业尽快缩短与新加坡、韩国的差距,同时基于对海工行业的深刻理解,致力于企业建造模式创新的发展思路。要形成企业的独特优势,同时要紧跟国内外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深海石油钻井平台等海洋油气装备建设,加速培育专用设备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努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链,同时根据企业情况实施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3.3依托区位优势企业,发展海工产业集群海洋工程产业是一个复杂的大型产业链条,作为海洋工程发展的新兴区域,烟台的产业聚集效应相比长三角、珠三角而言还有很大差距。烟台市应抓住拥有国内一流的大型海工建设基地,充分利用上下游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建设,不仅要让中集来福士、大宇造船、杰瑞石油这样的龙头企业实现自我发展,还应通过技术外包、劳务外包、设备材料采购等多种形式,引领和带动烟台本地及周边地区许多配套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同时也要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大型国际公司、区域龙口企业合作,以吸引他们在烟台本地注册分公司,推动烟台海洋工程产业集群化发展,为山东及烟台经济发展做出直接贡献。

3.4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同步进行虽然我国海洋工程事业发展已经有了30多个年头,而且海洋工程产业在未来向国内转移的趋势不变,但是海洋工程发源于国外,特别是欧、美地区,他们仍然有着绝对的技术优势。从目前来看,整个海工装备全球化分工协作模式仍将长期持续,包括全球顶尖的海工设计公司,最知名的钻井、动力设备供应商,都来自海工产业成熟的欧、美地区。所以要想赶上欧、美企业,挤占国际市场,烟台市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和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逐步完善自己的创新体系的同时,主动争取与欧、美海工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进行船型设计开发,共同优化平台设备的适用性等。通过国际合作,争取利用全球海工资源,打造海工核心竞争力。

4结束语

第7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保障措施

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有助于促进我国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全产业链指的是将消费者的需求作为依据,将来自于农户生产基地和农业生产企业的农产品凭借市场、网络电商等平台进行销售的集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体验、消费及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1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平台监管不力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得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能够更好地指导农业精细化生产。然而我国现阶段很多农村及一些偏远地区还无法建立健全信息传输、收集、整合、利用与分析的体系,如此也使我国的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部分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网络配套设施依然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致使我国部分城乡地区存在着“信息鸿沟”,从而导致农业的产业链信息不能有效的衔接与利用,甚至在个别农村及偏远山区存在互联网未通或者网速慢的现状,导致该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缓慢。另外,目前我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部分地区没有信息搜集装备,还没有普遍使用遥感与计算机等设备。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环境与质量等相关的信息很难被有效地开发与充分地利用,使得我国的农业数据库中所收集的数据不够全面。还有就是我国对农业信息平台的监管不到位,农业生产企业所开发的信息应用网站、农业信息分析平台的规模都偏小,其中所涵盖的内容较为杂乱,并且我国的权威机构尚未对其中的信息准确度予以确认,如此也导致很多农业信息平台的数据分析不具备时效性与精确性。从而使得我国的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的指导功能受到此类农业信息数据的不利影响而下降,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1.2缺乏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建设资金极其匮乏

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农业生产者能够熟练地掌握与使用各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同时还要会运用计算机网络工具来查找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信息,这就要求农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农业知识与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能够给智能化的机械设备输入指令代码,同时作出相应的正确决策。所以,我国目前这方面的人才极其稀少,加之,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人力资源的流失较为严重,在农村及偏远地区留守的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导致我国的农业技术的发展依然停留于传统的生产模式,一些地区对农业技术和知识的相关培训不够重视。与此同时,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需要依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3S技术与农业智能设备等基础性装备,而此类新科技智能化设备需要将大量资金作为支持,但是我国一些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极其匮乏,无法满足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应用与需求。

1.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规模化土地流转缓慢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依靠的是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与机械设备,然而我国目前大多数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网络普及率偏低,现代化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较为缺乏。很多地区目前依然存在大水漫灌的传统农业灌溉模式,这种模式的生产效率低,极其浪费水资源。一些地区的土地流转较为缓慢,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土地经营模式,因此我国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受到严重限制。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一些地区的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农业耕地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进而使我国可耕种土地逐渐减少。我国的关于农业土地流转的各项法律不够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具备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一些地区政府对土地流转的监管不力,从而使农民的土地流转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2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保障措施

2.1提升信息化水平,强化农业信息平台的规范化运营

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普及率。其一,我国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实现农业生产信息、产业链信息及科研信息的相关连接。所以,我国应该加速农业数据平台建设,从而使其可以充分发挥预测监管和农业质量检测的作用;当地政府需要与通信公司进行合作,加快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高速通畅、物美价廉的农村网络服务体系,使光纤、宽带走进农村的各个家庭,以此保障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传输。其二,必须成立农业现代化的科研专业组织,制定农业数据标准,针对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及偏远地区开展数字化改造升级,完善农业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其三,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平台的各项管理制度,针对物联网使用与农业信息平台的运营应该制定统一的标准,促进农业信息平台的信息搜集、分析与的规范化,加强农业信息平台的运营监管力度。

2.2强化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拓宽农业建设资金渠道

大力转变传统的农业人才培养的机制和理念,切实提高农业现代化人才的整体水平,统筹与深化农业产业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有效促进农业各方面、各专业人才的培养。此外,构建完善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应该将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高校作为基础,联合社会培训教育机构,建立起综合性的人才培养体系。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以此鼓励培训教育机构在农村及偏远地区设立农业人才培训分支机构,从而使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农业培训教育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同时,将一部分具备现代化农业设备的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人才培训与实习的基地。建立健全农业人才评价机制,可以和第三方农业人才评价专业机构展开合作,强化农业科研人才的业务能力、业务成绩的评价制度。与此同时,还应该让“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大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鼓励农民和金融企业展开合作,重视社会资本的投入,从而拓宽为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渠道,以此使农业建设资金的匮乏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2.3加速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规模化土地流转

我国农业要想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就必须强化农业产业的顶层设计,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网络科技公司参与到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中,加速农业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同时充分依靠网络技术拉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另外,推进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土地产权,重视农业土地的流转,从而使农业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对农业资源、资金及技术等元素进行合理配置,探索与实践各种利益分配制度,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业资金支持,完善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补贴政策,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者的风险意识。

3结论

第8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关键词:汽车 产业链 专业发展

课 题:本文系安徽省马鞍山市201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职工学交替模式下的车身涂装岗位技能培养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号:MJG12006。

一、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是一个集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多领域的高科技结晶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庞大的汽车保有量所带来的是巨大的汽车产业就业市场,对此谁能敏锐地觉察到,谁就能在职业教育大发展中占到先机,赢得职业教育的未来。

安徽省是一个汽车工业大省,不仅有江淮、奇瑞、星马、华菱、合力、安凯等众多著名的汽车制造厂,更有风之星、省汽贸、亚夏等全国闻名的大型汽车贸易集团,各厂家旗下汽车网点众多,市场需求量巨大,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销售、维修业,每年都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随着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快速发展,这种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

二、专业建设落后于产业步伐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皖江汽车职教集团的牵头单位,省内一流的汽车职业学校,汽车专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整体搬迁入大学城新校区后,由于各种条件的极大改善,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总体上满足了现有汽车维修专业的理论实践教学和社会培训的要求。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相对于庞大的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而言,学校的汽车专业还只停留在“故障维修”这一狭窄的领域。而且随着汽车制造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故障率的大幅降低,传统机电维修市场已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市场趋于稳定饱和。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传统维修岗位已无法接纳这么多的毕业生,如果我们继续局限于“汽车保养与故障维修”,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人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及家长的多元化要求。沿海发达地区各职业院校早已经敏锐地察觉到市场的就业需求,并迅速形成有特色的汽车产业链各阶段人才分层培养模式,另外作为职业教育风向标的全国技能大赛近几年也在积极打造此类比赛平台。应该看到在汽车整车装配与制造、零配件管理销售、客户接待、二手车买卖、汽车俱乐部、车辆装潢与美容、报废车辆拆解、勘察定损与保险理赔、事故救援、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汽车驾驶领域方向我们仍然是空白,巨大的就业市场需求将是我们未来努力奋斗的目标。

面对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企业已经从质量营销方式转向服务营销方式,寻求最大的客户满意度并培养忠实的客户群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而如何从职业学校传统的培养模式中革新专业发展理念,真正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学校教育的“零距离”对接成为汽车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双向延伸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因材施教、合理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专业兴趣,拓宽中职学生知识面、就业面,并由“学校培养什么人,企业就接收什么人”的老模式向“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的新模式转变。充分加强“校企合作”,梳理专业结构体系、确定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国家级改革示范校的龙头专业――汽车专业部应找准专业自身大发展与企业大发展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各类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打造适合自己发展特色的汽车教学培训团队,体现汽车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并凸显学校在安徽省汽车专业院校的培养特色,并为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必须以现有的汽车保养和故障维修专业为基础,深化专业改革,紧紧围绕汽车市场细化岗位类别,拓展行业就业宽度,将学校汽车专业合理扩展并特色化、创新化,成为学校国家级改革示范校建设的一大亮点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宗旨。

三、汽车专业建设的构想

第一,加强与省内外汽车制造企业的联系,建立良好合作办学关系深入调研企业生产线的岗位需求,与企业一起制定并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并将合作企业的情况介绍、品牌标志等在实训楼里大幅展示宣传,以企业品牌冠名赞助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解决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扩大招生办学影响力。以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装配为骨干课程,突出这些领域的针对性实践训练,为这些汽车制造企业培养熟练的装配线岗位工人并安排本专业一半的学生前去实习就业。

第二,细化维修专业方向化培养。以各4S店的具体岗位要求为依据,一年级打基础,二年级将愿意从事汽车维修的学生重新分班,分机修、电修、钣金、喷涂四个特色岗位进行专门化培养,并取得该岗位的中级技能证书,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并体现出特色培养的优势。在巩固各4S店后台维修领域的传统优势基础上,积极在新生中组建汽车品牌营销班,了解各品牌的营销岗位需求,以简单的汽车专业课为基础,增加汽车文化、营销策略、客户接待等课程,并引进该方面的行业优秀专家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合力打造优秀汽车营销专业,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

第三,以人保、平安、阳光等几家大型保险公司为合作对象,联合办学。在一年的专业课学习基础上对有兴趣的学生开展车辆保险、事故评估、事故理赔、二手车交易等保险方面的专业课程培训,并安排他们去保险公司实践学习,使他们在该领域不断进步,毕业后有能力从事保险理赔方面的工作并逐渐成长为该领域的业务骨干和专家。

第四,在学校实习厂内建立一块学生创业基地。开设汽车钣金、喷涂快修店,专业贴膜、贴地胶的小店,卖汽车装饰品的小店,车辆改装、汽车保养、洗车美容店等项目。我们的车间可对校内外营业,即增加学校经济效益又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有条件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自己当老板进行小规模投资,并依托本校的专业团队指导造就一批未来的企业家,这也符合市政府所提倡的全民创业的要求。

第五,报废车辆的无害化回收分类处理在发达国家已经迅速发展起来,而我国在经历了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之后,在今后几年也将面临大批车辆到期等待报废的局面,政府已经看到这个问题并大力支持该产业的健康发展。马鞍山紧邻长三角,又位于合肥、南京两个省会城市之间,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本身是个冶金城市又有马钢这样的大型金属加工企业,如果我们能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利用报废车辆培养专业的汽车拆解员,建立面向全省及长三角的大型汽车无害化回收分类处理工厂,相信未来一定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就业,市场供不应求。

第六,结合银行有关汽车消费业务,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汽车、财会专业学生学习汽车消费金融业务,为客户开展购车贷款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并扩大学校跨学科合作力度。

参考文献:

[1]曹锦.中国汽车销量破世界纪录产销双超1800万〔EB/OL〕.腾讯网.

第9篇:产业链发展范文

关键词:食用菌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

迅速扩张的食用菌产业,推动了与食用菌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有关的产业链条的形成,这不仅促进了食用菌栽培户的显著增收,而且有利于通过拉动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此外,食用菌生产残余的菌渣,由于富含菌体蛋白和小分子有机物,可以用作有机肥和高质量的动物饲料,并促使物质循环的快速实现。由此可知,发展食用菌资源的产业链及其所带动的循环经济,不仅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实力的稳步提高,还能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与资源的高效利用过程中,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1食用菌资源发展产业链的条件分析

1.1优势方面

在食用菌生产方面,我国拥有栽培原料、气候与地理资源等优势,产品具备互补与多样化发展的潜力,大型企业在部分区域对食用菌的积极引入,使得食用菌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在食用菌研发方面,各地借助自身的产业优势,与地方教学机构和科研院所均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食用菌销售方面,国内与国外市场需求旺盛,我国食用菌出口量世界排名靠前,具体见表1、图1。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主要食用菌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自2013年就明显高于其他食用菌出口国家,而且不断增长,在出口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从图1可以看出,代表月度出口额的柱状图虽有上下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从代表月度出口量的曲线图可以看出,2017年9月和2011年1月的食用菌出口量相当,没有明显的增长,这说明我国食用菌的出口价格上升了,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地位在不断提升。

1.2存在的问题

食用菌专业人才缺乏,食用菌生产科技含量低。食用菌产业不仅缺乏专业的人才,而且食用菌从业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管理人员的水平也较低,部分农民栽培者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这使得食用菌生产既不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又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因而会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食用菌产业链衔接不紧。在进行食用菌生产时,处于松散状态下的农户决定着生产的菌种与数量,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极大的盲目性。即使是身处公司合作模式中的农户,在根据公司的订单信息进行生产时,由于并未受到公司契约强而有力的约束,一旦食用菌的市场价格占据优势,农户将不再按照契约规定的订单价格出售食用菌;而当市场价格处于劣势时,公司又会以食用菌存在质量问题为由,以低于契约规定的数量收购农户的食用菌[1-2]。食用菌产业价值链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在食用菌的生产环节,处于该链最底端的农户,虽然资金与时间投入量大,但是却面临着低收益与高风险的艰难困境。在食用菌的加工环节,企业的高投入获得了相应的高利润,因而可以实现价值贡献与利益分配的均衡。在食用菌的运输与销售环节,企业无需投入太多成本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在这种情况下,食用菌产业链的价值贡献与利益分配并不均衡。食用菌产业物流链不顺。物流运输是保障食用菌产业顺畅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保证食用菌的新鲜程度,应该以冷链物流作为储运新鲜食用菌的主要方式。但是,纵观国内目前的食用菌运输方式,既没有实现冷链物流的全面覆盖,也没有做到食用菌的冷藏储运。虽然在将成品食用菌运往经销商的途中,实现了冷链物流输送,但除了大型超市能够做到制冷存储食用菌以外,其他食用菌销售点均沿用常温销售模式,这无疑加剧了食用菌的变质与腐烂。

2食用菌产业链优化发展

2.1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育

科技成果的积极转化与科技难题的顺利攻克,对于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注重高水平青年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建立完善的人才保护机制,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可以为食用菌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源泉。

2.2优化组织链

改变组织模式。改变目前以农户为主的分散组织模式,将农户的食用菌生产行为与完整的产业链系统进行对接,从而形成统一的联合发展体。在组织形式方面,可以采用农户与公司合作,及其与批发市场、合作社和基地等由多方共同参与的一体化产业链条延伸模式,借助公司的加工能力、合作社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的运作能力,实现对农户食用菌培育工作的有效带动与大力扶持,顺利化解农户的经营风险。

2.3优化价值链

以市场为参照。由于市场可以相对合理地推动利益的公平分配,并实现由市场主导的供需平衡。所以,食用菌产业链的参与主体,必须严格遵守市场的自由发展原则,确保食用菌产业链的正常运转[3]。以参与主体的贡献程度为执行标准,合理进行利益分配。目前食用菌产业链的参与主体中,农户在面向产业链的参与主体进行利益分配时,获得的收益并不理想。所以食用菌产业链价值的优化,应该借助经济、法律与行政手段,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提高利益分配的效率,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确保食用菌产业能够实现稳健发展。

2.4优化信息链

充当食用菌产业链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链,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借助对食用菌价值链与物流链的有效调度,推动食用菌资源的科学利用。消费者的食用菌购买需求,能为市场带来有价值的重要信息资源,这种信息可以反作用于食用菌的产业链,并要求食用菌产业链的参与主体———菌种供给、食用菌栽培、加工、销售等,遵守市场原则、互助协作,使企业以最低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从而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

2.5优化物流链

提高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与规模化运作,培育食用菌物流核心企业。参与食用菌运输的企业,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了各环节互联、统一的食用菌物流链。对于分散的小众农户来说,实现物流链的自主管理与顺畅运作较为困难。所以,有必要解决农户储存与运输食用菌的组织化问题,从而实现合作社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农户在冷链物流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能力。根据菌类特点对食用菌进行包装与处理。根据各类菌菇的自身特点,对加工完成后的鲜活食用菌,进行真空包装与处理,有助于优化食用菌物流链,实现食用菌的顺畅运输。此外,进入超市或者市场流通的食用菌,也应该按照品种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包装与处理,从而为消费者选购食用菌提供方便。

3食用菌资源循环经济模式

3.1发展食用菌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必将增加以木腐菌为代表的食用菌销售量。为了追求丰厚的经济回报,部分生产者砍伐森林、破坏植被,造成林木资源的消耗量急剧上升,甚至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4]。伴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食用菌培育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会越来越多。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既会污染生态环境,又会造成菌种污染,影响食用菌的出菇率和产出量,从而对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严重的制约。所以发展食用菌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轨并行的必然要求。

3.2食用菌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目前,食用菌产业所采用的循环经济模式,主要有以下5种类型:第一,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食用菌生产,并将食用菌生产残余的菌渣,作为生物有机肥投入到耕地中,以增强耕地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增产与丰收;第二,利用碎化的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将食用菌加工过程中剩余的菌渣,作为生产高蛋白生物饲料的原始成分,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第三,利用木屑和打碎后的树木枝杈生产食用菌,将菌类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菌渣,用来生产生物有机肥[5];第四,利用生态园林的植物枝条,进行珍稀菌种的培育,将食用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菌渣,加工成高蛋白的动物饲料与有机肥;第五,部分食用菌产生的菌渣,可以经过再加工后,重新用来生产食用价值较高的食用菌。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食用菌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中发展最快并且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拥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通过分析食用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优势与不足,围绕食用菌资源的产业链发展和循环经济,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食用菌产业链的结构优化,既能增加食用菌的经济价值,又能促进食用菌产业结构的积极调整。而依托食用菌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则可以实现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