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图书馆范文

数字图书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图书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图书馆

第1篇:数字图书馆范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功能;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利用为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图书馆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条件。目前,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和数字式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都为此投入了相当的实力进行研究和开发。“数字图书馆”这一新概念、新模式应运而生,并被视为21世纪信息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一词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电子化图书馆,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图书馆呢?其定义也不一而同。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一个信息收集地,信息在此集中并被整理,然后通过电子手段被人们获取。也就是说,数字化图书馆强调对数字化信息的获取手段,而传统图书馆则强调对馆藏的拥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化图书馆是一种信息供应者,它含有大量的信息,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用户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条电话线即可对之进行访问。这些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字化图书馆所下的定义,但又都还不够全面。随着数字化图书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也逐渐深化。目前我比较赞同这样一种定义,即数字化图书馆是提供内容丰富的经过整序的多种媒体形式的数字化信息的机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所收集信息的载体也发生了变化,转变为光盘、U盘等电子载体,有人因此将其称作为电子图书馆。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使得图书馆突破了传统上的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图书馆的信息,因此又有人称其为无墙图书馆。这种图书馆甚至可以是无形的,不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于是又被称作为虚拟图书馆。这些信息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因此又随之诞生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

笼统的“数字图书馆”包括两种: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前者是指提供电子图书的管理和服务系统平台,后者主要是把图书馆中的纸质图书扫描,文字识别或者录入校正的作业平台;二者都含有图书馆的基本业务流程,例如编目、搜索;一般来讲数字化图书馆图书的分类是采用中图法,而数字图书馆的分类在采用中图法的同时会兼顾其他分类法;在形式上数字图书馆对采用图书服务网站的方式对外服务,而数字化图书馆是为图书馆服务,一般是一个由纸质到电子档的服务过程。

二、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信息。那么,数字图书馆又具有哪些特定功能呢?首先,它具有存储海量信息的能力;其次,它具有处理信息的先进技术手段,其信息是经过整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第三,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高效方便的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发展至今,已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但是却仍然没有攻克语言的障碍,因此就需要开发出能够进行自动实时翻译的系统。同时,由于输入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进行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还可将大量存在于纸张上的信息扫描后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要使信息的转换高速、正确和可靠,自动识别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此外,要想在数字化图书馆的海量信息中快捷有效地找出所需的信息,就迫切需要智能检索技术的支持。

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

“数字图书馆”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世界广泛的关注,各国纷纷组织力量进行探讨、研究和开发,进行各种模型的试验。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美国最早进行数字图书馆尝试的图书馆之一,其“美国的记忆”(American Memory )影响深远。“美国的记忆”最早是一个于1990~1995年间实施的试验性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确定数字式馆藏的读者对象,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一整套技术过程 ,讨论有关知识资产的论题,进行分发演示,并最终确定国会图书馆数字化的方针与规范。 该计划的数字馆藏对象主要为美国的历史文献,包括历史照片、手稿、历史档案及其他文献等。

上海图书馆是国内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先行者,目前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字化资源,古籍光盘已达64张,约4000MB影像数据,主页信息量也逾350MB,书目数据正加紧制作,全国报刊索引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信息源。另外还订购了大量的文摘及全文光盘数据库,其中一些还是网络版。

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二种模式: 第一种,纯数字图书馆。它最大特征是没有物理实体,不管是书库等藏书地甚或是藏书本身,所有服务均通过虚拟信号在网络上进行传播。2002年新浪网在门户网站中率先开办自己的读书频道,此后不久搜狐、腾讯等各大综合门户网竞相效仿,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读书频道。

这种纯数字图书馆具有典型的“草根”特性,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新秀,极受时下年轻人喜爱。 第二种,分支型数字图书馆。它是传统图书馆开设的一个分支机构,以网站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占有虚拟空间,本质是将传统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网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各大学图书馆以及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均采用这种发展模式,是时下社会的主流模式。 由于这种数字图书馆的母体是传统图书馆,因此和纯数字图书馆相比,在数字资源方面它得天独厚。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国图现有纸本图书2700多万册,电子书100多万册,理论上还有95%以上的纸本资源可开发。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对比

(一)读者群比较 数字图书馆读者群的群体特征突出,主要为年轻网民,且其中大多数为在读学生,拥有大量的潜在需求读书者;而传统图书馆由于物理载体及传统的阅读方式,读者主要为一般人群。

(二)服务能力比较 1. 从服务渠道上看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实现的最大差别是渠道不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面向全球所有网民。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物理实体机构,如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书屋、书吧、流动书车等,因而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人数,仅局限于本地区人员。

2. 从服务方式上看 服务方式主要是指服务业要开展服务活动时,必须使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服务产品的形式(即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方便消费者,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由于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自的服务渠道不同,导致它们的服务方式差异很大。

(三) 阅读方式比较

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数字媒介阅读或者叫电子式阅读。这里的“书”不再由纸张装订而成,仅由显示在屏幕的“页面”取而代之。“读书”也不局限于手捧一册,一页页翻阅,而是意味着或者在线阅读、或者手机阅读、又或者手持式阅读。数字媒介阅读的优点在于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缺点在于容易产生疲劳,不适合深度阅读。

传统阅读又叫纸质阅读,与数字媒介阅读比较,它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纸质经典藏书历史悠久,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大,需要花费读者很多脑细胞去深度阅读。因此,它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整体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富强有着重要意义。

(四) 馆藏比较

馆藏方面传统图书馆馆藏和数字图书馆各有优势。传统图书馆藏品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经典藏品众多,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保存中心,保存蕴藏着人类各民族、各历史时期知识精华的各种信息。 但是,传统图书馆藏品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存储密度小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点,正好是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另外纯数字图书馆收藏不经出版的“原创”图书,属它馆藏一大特色,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

五、数字图书馆发展前景

随着数字地球概念、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已成为数字地球家族的成员,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必需的信息资源,是知识经济社会中主要的信息资源载体。电子出版物及其阅读设备的发展将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图书馆新采集或组织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比特总量将逐渐超过印刷型文献所含的比特总量,全文网络型电子出版物将逐步成为图书馆文献采集的主体,图书馆虚拟用户数量将超过物理意义上的到馆读者数。而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馆员队伍结构也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胡述兆、王梅玲合著。图书信息学导论。台北市;汉美。

2.顾敏,站点图书馆:数字媒体与网域服务环境下的图书馆新型态。信息传播与图书馆学,7(3),13-21

3.罗剑丽。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功能比较。绍关学院学报。25(8),135-137。

4.Charles Oppenheim and Daniel Smithson, "What is the Hybrid Library? "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5:2(1999):99.[4]

第2篇:数字图书馆范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意义建设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digitallibraryisthedevelopingdirectionoflibrary

construction,itisanexistenceformofthelibraryinfuture.thispaperintroduced

emphaticallythedefinitionofdigitallibrary﹑Setupthemeaningofdigitallibrary﹑Characteristicofdigitallibrary﹑ModuleofdigitallibraryAndthesubjectmatterthattheconstructionofdigital

libraryshouldbesolved。

KEYWORDS:DigitalLibrary;meaning;Construction

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21世纪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虽然21世纪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暂不会消失,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图书馆将居首位。未来的图书馆将以服务特色和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图书馆的标准。21世纪信息产业将为GPN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主要方向,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在新世纪数字图书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1.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DL),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在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有定义。从众多的定义表述中其中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这一概念尚较为大多数人接受。

2.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DL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是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意义:

2.1由于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2.2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2.3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

2.4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2.5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3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3.1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3.2数字图书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3.3数字图书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目前在网上查资料,需逐个站点地查询,实现数字图书馆以后,读者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会按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

3.4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功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重大的差别,它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读者进行“引导”或“导航”,向读者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4。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模块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大量的各种文献载体数字化,将它们组织起来在网上服务。它由五大模块组成:各种载体数字化,数据储存和管理,组成有效的访问和查询,数字化资料的传递和接收,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4.1各种载体的数字化

将书刊、古籍、善本等各种文字、图像(包括地图),缩微制品包括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等,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将这些资料数字化。

关于录音、录像、电影胶卷、唱片等可采用各个公司提供的产品,将音频、视频信息资料数字化,各公司往往提供压缩技术的先进工具来处理。

4.2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数字图书馆大多数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客户、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核心结构。图书馆服务器主要管理数据的目录、索引和查询,而对象服务器用于管理数字化的对象(即各种类型载体的原文献),当对象数据直接到达客户的时候,就实现了图书馆对象数据的传送。它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量是巨大的。

4.3组织有效的访问和查询

文本类型的文件检索,实现在网上的快速全文检索软件:如何为多媒体信息建立索引,让用户进行有效的查询,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直接针对图像建立索引,可以按照颜色,图案来索引纺织品的图案;用边缘轮廓结合其它图像处理技术索引人脸照片等;用同样的方法,对数字化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内容进行查找,这是访问DL的关键技术。

4.4数字化资料的传递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目前已成为多媒体通讯的基本传输网络。ISDN分为窄带(N-IDFN)和宽带(B-ISDN),前者美国、欧洲、日本已投入使用,它可以传输声音等连续媒体和低质量的视频信号。有线电视(CATV)广播网络,可以说是DL最有前途的传输环境。美国一些专家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只要对目前的有线电视网络作适当改造,使其具有正反向传输功能之后,就可以用它实现高品质的计算机联网、信息终端和交互式电视等功能,就可以作为DL的传输环境。

4.5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性显得很重要,它要有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功能,要重视各种类型用户的权限管理;更重要的是,必须用适当的技术确保版权人的资源不被滥用。

5数字图书馆建设应解决的问题

5.1关键技术问题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来说,数字图书馆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等。我们必须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背景,综合运用有关原理和方法,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5.2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数字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尽早制定统一的适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及法规;尽量地使用国际标准,对那些不是按标准格式进行组织伯资源库,也必须考虑数字项的充分描述,并要有灵活的接口,以保证日后对数据的转换与衔接;同时在进行资源库的加工过程中要考虑对版权问题和处理,以做到充分的尊重知识﹑尊重智慧。使我国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伊始,便遵循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5.3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以建立丰富的数字资源库为基础,否则要实现数字图书馆就是一句空话。各类型图书馆应针对本馆实际情况,将本馆馆藏资源数据化,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资源库。数字资源库中包括中文数字资源群﹑引进国外的专题数据库。通过相接的网络系统实现大部分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联机采编和馆际间互借。

5.4人才培养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高素质人才。数字图书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素质,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等方面人才。图书馆只有培养出这样的高素质的人才方能保证数字图书馆持续不断地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8-69.

[2]杜宝娟.试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4):52-53.

第3篇:数字图书馆范文

一、数字图书馆的优点1.信息储存空间小、不易损坏数字图书馆是把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储存,一般储存在电脑光盘或硬盘里,与过去的纸制资料相比占地很小。而且,以往图书馆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就是,资料多次查阅后就会磨损,一些原始的比较珍贵的资料,一般读者很难看到。数字图书馆就避免了这一问题。2.信息查阅检索方便数字图书馆都配备有电脑查阅系统,读者通过检索一些关键词,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而以往图书资料的查阅,都需要经过检索、找书库、按检索号寻找图书等多道工序,繁琐而不便。3.远程迅速传递信息图书馆的建设是有限的。传统型图书馆位置固定,读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去书馆的路上。数字图书馆则可以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读者只要登陆网站,轻点鼠标,即使和图书馆所在地相隔千山万水,也可以在几秒钟内看到自己想要查阅的信息,这种便捷是以往的图书馆所不能比拟的。4.同一信息可多人同时使用众所周知,一本书一次只可以借给一个人使用。在数字图书馆则可以突破这一限制,一本“书”通过服务器可以同时借给多个人查阅,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二、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1.数字图书馆研发进程在我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导致后来大规模研发工作的是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数字图书馆成为该会议的一个讨论专题。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手展示“IBM数字图书馆方案”。1997年7月,“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由文化部向国家计委立项,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6家公共图书馆参与,该项目的实施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的标志。数字图书馆在中国从1998年开始升温,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和协调下,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专家组设立了数字图书馆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这是一个由国内许多单位联手参与的大文化工程。该工程于1999年启动,首都图书馆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首家示范单位”。1998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1999年初,国家图书馆完成“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的开发。同年3月,国家图书馆数字化中心成立,扫描年产量3000万页以上。与此同时,部分省、市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也开展起来,如辽宁省数字图书馆项目、上海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研究。2000年底,文化部在海南召开“中国数字年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讨论制定《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2000——2005年)》,推荐使用资源加工的标准规范。2001年初。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总投资达1.9亿元。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研究的。2001年5月23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通过专家技术鉴定。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已经进入初步实用阶段,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2.我国当前几个主要的数字图书馆①中国数字图书馆这是以国家巨额财政投入建立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为基础,充分依托中国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联盟成员的特色资源、借助遍布全国的信息组织与服务网络,建立起来的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数字图书馆。截止2001年6月,该网站已有6000万页,合20万册数字化图书,内容覆盖、文学、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农业、军事、等22个门类。该网站还在不断增加图书数量,每天增长20万页。②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网是清华大学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主办的一个远程查阅网站,其中收录了国内6000多种学术期刊1994-2002年的内容,并收录了3万多篇优秀博硕论文。采用有偿服务的方式,为人们提供资料和大量的信息。③超星数字图书馆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北京超星公司共同建立的有偿借阅网站。④其他除以上几个规模比较大的数字图书馆外,我国华东师大、上海图书馆等单位建立的数字图书馆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之中。

三、数字图书馆要解决的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数字图书馆虽起步较晚,但我们跟踪研发较及时,立项与操作也上得较快。要想取得顺利发展,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互联网的普及。2.联合共建,资源共享。3.量力而行,分步实施。4.统一标准、统一规范。5.妥善处理知识产权。6.培养人才,提高素质。

资料:⑴高文等:《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实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⑵WilliamY.Arms:《数字图书馆概论》,出版社,2000;⑶朱强:《谈谈数字图书馆实现的条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⑷李源、敬卿:《数字图书馆及发展策略初探》,《高等研究学报》,2000,(3);⑸徐文伯:《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中国文化报》,2000.5.23。

第4篇:数字图书馆范文

关键词 数字;信息;图书馆;服务;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165-02

2011年5月,文化部、财政部决定推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文化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意见》,得到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工程建设快速推进,成果斐然。

2012年完成了全部33家省级馆和185家市级馆的硬件平台搭建,2013年完成了其余市级图书馆的硬件平台搭建工作。2014年将完成所有地(市)级馆与省馆的虚拟网互联及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2015年将建成覆盖全国的虚拟网体系,实现各应用系统平台的互通。

这些阶段性成果为今后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推广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在沃土上播上优良品种,浇水施肥,辛勤耕耘,收获丰硕的果实,还需有效的服务推广。

1 数字图书馆硬件平台建设是信息服务推广基础

到目前为止,我国公共数字图书馆系统主体工程建设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很多省市地区已经在建成的硬件平台上开始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果。随着数字图书馆系统推广进一步深入,整个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将覆盖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乃至乡镇村落。

但就服务推广而言,数字图书馆全国性硬件平台搭建并实现联网只是万里迈出重要的第一步。这就好比一个工厂,厂房及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完毕,是否能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并销售出去,还有很多艰难复杂的工作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完成,期间不乏风险、危机、挑战。

2 数字图书馆高质量信息内涵的服务推广关键

信息服务就是数字图书馆最终为社会提供的产品,而产品功能和质量是否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则是决定数字图书馆命运的关键。虽然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极大丰富了每个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和信息服务内容。但网络无边界,天涯若比邻,每个数字图书馆的地域优势已经逐步削弱乃至将最终消失。所有数字图书馆都必将陷入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博弈之局之中。所有数字图书馆,尤其是地方性图书馆都面临着如何在竞争中生存、持续发展的严峻课题。在网络时代的小小地球村,数字图书馆如何设计、生产、销售赖以生存和发展信息服务产品就成为关键所在。信息服务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占领细分市场,则是数字图书馆生存、持续发展必由之路,信息服务产品的不断创新,推广措施的不断创新,是数字图书馆生存、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信息服务产品销售(服务推广)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

3 数字图书馆有效推广措施的服务推广重中之重

3.1 高度重视服务推广的重要性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推广,作为市场营销环节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再好的产品、服务,如果没有得力的市场营销策划及实施措施,就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无法销售出去。无法销售的产品就等于废品,之前的设计、生产等环节的所有投入都将付之东流,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生存和持续发展更无从谈起。

由于图书馆历来属于事业单位,高高在上,造成了管理者及馆员的头脑中基本上没有生存的危机感,更谈不上有多少市场营销意识。在目前市场竞争的浪潮中,如果不及时转变观念和思维方式,最终势必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数字图书馆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必须以图书馆上至馆长下至馆员高度重视服务推广为起点。

3.2 制定合理的推广规划

图书馆须对所在地区的市场状况、人文环境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依据自身状况(信息资源、硬件设施、人员及资金等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服务推广规划,切忌好大喜功或妄自菲薄,好的规划是成功的起跑线。

3.3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服务推广计划的实施

原有体制下的图书馆从来没有设置市场营销部门。没有专职部门负责服务推广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根本不可能完成服务推广所要达成的既定目标。所以设立专职部门对服务推广进行统筹管理,组织实施是必须且紧迫的。没有相应组织机构,任何目标、计划的实现都是空中楼阁。

3.4 采取全方位多元化的推广手段

信息服务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市场推广是一项长期且繁复的活动,任何单一或几项措施,即使再大投入也无法立竿见影,且效果很难长期持续。必须采取全方位多元化的推广手段,持之以恒,逐渐树立过硬的品牌并扎根于市场。所谓全方位多元化,是指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如电视台、广播电台、出版社、电信运营商、学校、科研部门等等)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开展一些短期、中期、长期营销活动。采用多种多样的宣传手段和方式,利用一切可以了利用时机和社会资源,推广自己的信息服务产品。切忌抱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本着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思维观念,最终形成过硬的信息服务品牌。

3.5 引进、培养专业服务推广人才

市场营销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图书馆基本上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储备。为了服务推广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引进专业市场营销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市场营销人才的引进,应该优先引进优秀管理、策划专业人才。同时在服务推广计划实施过程中,着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的市场营销队伍。

3.6 建立合理有效的服务推广激励机制

再完善的服务推广计划,再优秀的市场营销专业队伍,再大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如果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则根本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服务推广目标。大锅饭,人浮于事的悲剧就是会重演。必须在多劳多得原则基础上,建立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业绩进行科学严谨的定期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有奖有罚。对业绩突出有重大贡献者给予重奖。

总而言之,目前整个图书馆行业处于战略转型期,而且战略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且痛苦的蜕变过程。谁能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于内苦练内功,于外精于形象与服务的包装及推广,先一步了解市场,服务市场,占领市场,谁就会占得先机,羽化成蝶。适者生存,适者发展,优胜劣汰,是自然界,也是市场竞争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1]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

[2]马冬冬,等.构建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合理化虚拟参考咨询模型[J]. 图书馆杂志,2007(2):40.

[3]鹿贺,王孟媛.文化共享工程与基层数字图书馆建设[M].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年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专辑:120-121.

第5篇:数字图书馆范文

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存储技术

根据其出现时间的先后,大致可将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直接附属存储(DAS),网络附属存储(NAS),存储区域网(SAN),IP存储(IPS)。

1.DAS

20世纪90年代以前,存储产品大多作为服务器的附属设备通过电缆直接连接到各种服务器,这种形式即是DAS。DAS完全以服务器为中心,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DAS方式是长期以来大多数服务器采取的方式。主机通过专用接口与存储设备相连接,透过RAID技术将这些单个硬盘,按RAIDLEVEL组合成更大的硬盘。当主机需要访问存储设备时,主机发出指令给存储设备,存储设备根据指令进行相应操作,将数据返回给主机,或者将主机传输过来的数据写入到磁盘。DAS中存储设备可以是磁盘驱动器,也可以是RAID子系统,或是其他存储设备。

DAS技术的数据安全性差,难以备份/恢复;性能一般,可扩充性差,容量有限;数据被存放在多台不同的服务器上,难于访问,不支持不同操作系统访问。DAS技术成本低廉,易于安装,但需停止用户现有系统,且难以维护,存储利用率低。

2.NAS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NAS技术。NAS包括存储部件和集成在一起的简易服务器管理软件。NAS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据中心。NAS通常在一个LAN上占有自己的节点。在这种配置中,一台NAS服务器处理网络上的所有数据,将负载从应用或企业服务器上卸载下来。集成在NAS设备中的定制服务器系统可以将有关存储的功能与应用服务器执行的其他功能分隔开。NAS设备的物理位置灵活,通过物理链路与网络连接。NAS无需应用服务器的干预,允许用户在网络上存取数据。

其特点是,易于备份/恢复;性能高,可扩充性强,即插即用,容量无极限;数据被整合并存放在相同的存储器上,易于访问,支持不同操作系统访问。NAS技术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维护,存储利用率较高。

3.SAN

SAN是允许在存储设备和处理器(服务器)之间建立直接的高速网络连接,通过这种连接实现只受光纤线路长度限制的集中式存储。SAN可以被看作是存储总路线概念的一个扩展,它使用局域网和广域网中类似的单元,实现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互联。SAN具有高传输速度、远传输距离和支持数量众多的设备等优点。采用了专用的拓朴结构,不能直接使用通用的IP网络连接各个SAN存储网络。目前,多数供应商的SAN解决方案大多采用光纤通道技术,即FC—SAN。

SAN技术的特点是,易于备份/恢复;性能极高,可扩充性强,即插即用,容量无极限;数据被整合并存放在相同或不同的存储器上,提供统一的用户访问视图,易于访问,但不支持不同操作系统访问。SAN技术成本昂贵,需要长时间的设计和安装,且难以维护,存储利用率很高。

4.IP存储

IP存储技术就是以高速以太网连接为基础,通过IP协议进行数据交换的存储技术,它将SCSI协议映射到TCP/IP协议上,使得SCSI的命令、数据和状态可以在传统的IP网上传输,其支持数据块形式的I/O访问和共享存储。它采用iFCP和iSCSI协议,由于光纤通道已经包含了SCSI协议,这种方法无需重大技术改造,就能满足SCSI协议的要求。

IP技术的特点是,易于备份/恢复;性能高,可扩充性强,即插即用,容量无极限;数据被整合并存放在相同或不同的存储器上,提供统一的用户访问视图,易于访问,支持不同操作系统访问。IP技术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维护,存储利用率最高。

基于IP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存储建设

在网络存储中,FC—SAN在某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性能极高,可扩充性强等,使其能够满足数字图书馆大规模数据存储的需要,但光纤通道存在着成本昂贵和互操作性问题,这是一般高校图书馆所不能承受的。而NAS技术虽然成本低廉,但却受到带宽消耗的限制,无法完成大容量存储的应用,而且系统难以满足开放性的要求。针对以上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根据国际上基于IP的存储设备已逐步上市和日渐成熟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既有ANS和SAN技术的优点,又能克服两者缺点的存储网方案,即基于IP的SAN。它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利用IP互连设备构成存储区域网SAN,第二部分是通过SAN中的交换机多路接入LAN回路,形成一种广义的附网存储NAS,存储设备都是商用的NAS设备以及iSCSI设备,或通过转换桥将SCSI和FC设备转换为IP接口,接入基于IP协议SAN中。它采用最广泛的TCP/IP作为网络协议,既具有NAS易于访问的特点,又有专用的存储网络架构。因此,基于IP的存储网络可以利用以太网技术和设备来构建专用的存储网络,由于使用了以太网设备,其成本大大低于使用光纤交换机的SAN网络,而且保持了SAN的传输速率高且稳定的优点。用户在这一技术中,面对的是非常熟悉的技术内容,即IP协议和以太网,而且各种IP通用设备保证了用户可以具有非常广泛的选择空间。事实上,由于IP存储技术的设计目标,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使传统的SCSI存储设备和光纤存储设备都可以在IP—SAN中利用起来。随着带有IP标准接口的存储设备的出现,我们可以单纯使用本地IP存储技术,来扩展已有的存储网络,或构建新的存储网络。以千兆甚至万兆以太网为骨干的网络连接,保证了本地IP存储网络。由于采用的是IP协议,与LAN和Intemet的连接是无缝的,远程备份十分方便,效率工作很高。基于IP的SAN在性能及功能上都具有突出的优势,是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储区域方案设计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郭建峰.数字图书馆信息存储系统架构的探析.现代情报,2005(6)

2李培.数字图书馆馆原理与应用.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

3李村合.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存储技术.情报学报,2002(1)

2张伟.网络存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福建电脑,2003(1)

第6篇:数字图书馆范文

[关键词]DAS;NAS;SAN;存储虚拟化;云存储

1引言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馆藏以数字化格式存储可以利用电脑访问的图书馆[1],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最大的不同之一在于存储方式。传统图书馆存储的是纸质资源,这一模式使它的规模必将受物理空间的束缚。数字图书馆存储的是电子版化的纸质资源,更便于读者检索浏览,所以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

随着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多媒体等各类资源的不断丰富及海量增长,数字图书馆的存储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这些资源,值得深入探讨。

2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阶段——DAS存储技术的应用现状

数字图书馆初期建设工作仅停留在对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及全文检索等方面[2],数据容量并不是很大,一般的服务器容量就可以满足需求,并不需要使用大容量的存储设备。随着读者对信息资源需求的增长,购买现成的数字资源成为必然趋势,靠单台服务器来存储显然无法胜任,DAS就这样率先登上了图书馆的历史舞台。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即直接外挂存储,是最先被采用的网络存储系统。在图1中,I/O请求直接从服务器发送到存储设备,存储设备通过SCSI电缆或FC光纤直接和服务器相连。这种直连方式,解决了单台服务器的存储空间扩展、高性能传输需求的问题,并且单台外置存储系统的容量已经从不到1TB发展到了2TB,随着大容量硬盘的推出,单台外置存储系统容量还会上升。由于早期的网络比较简单,而DAS的初始费用也比较低,所以直连式存储很快得到了发展。

目前DAS架构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是很多,一般用于数据量不是很大的应用中,从趋势上看,DAS仍然会作为一种存储模式,继续得到应用。

3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阶段——NAS和SAN存储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网络及学科建设的发展,各图书馆的数字应用不断增多,这种单服务器单存储的DAS架构已不能满足多服务器设备共享的需求,而且剩余容量的再分配困难、可扩展性差、连接距离有限及无法集中管理存储等弊端进一步凸显,于是相继出现了NAS和SAN等其他存储技术。

3.1 NAS存储技术应用现状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即网络连接存储,主要用于网络文件共享。在图2中,存储部件通过RAID控制器做好RAID组并根据需求分配大小不同的逻辑卷,简单地配置IP地址后,局域网中的用户即可通过TCP/IP协议与存储部件建立连接并通过文件存取协议如NFS、CIFS等共享存取逻辑卷中的数据。这种连接方式支持各种操作系统,而且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使用时,无需对网络环境进行任何的修改,因此能满足特定用户的需要。

目前NAS架构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并不多见,基于其文件存储的特性,很适合为图书馆的网站服务器和FTP服务器提供存储[3]。对那些希望降低存储成本但又希望数据存储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同时有一定系统扩展要求的图书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2 SAN存储技术应用现状

NAS系统成本较低,易于实现文件共享,但由于它采用文件请求的方式,会占用主机大量的CPU资源,文件操作的延迟相当严重,并且不适合那些不采用文件系统进行存储管理的系统,如某些数据库,所以SAN技术应运而生。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将连接设备、存储设备和接口集成在一个高速网络中的技术。在图3中,SAN本身是一个独立网络,它与外部局域网的应用是分离的,存储数据流不会占用业务网络带宽,所有的数据在高速、高带宽的网络中进行传输。由于SAN存储实现的是直接对物理硬件的块级存储访问,极大地提高了存储的性能和升级能力,因此一面世就受到了极大追捧。

目前常用的SAN解决方案主要分为FCSAN和IPSAN两大类,关于这两类架构的应用比较一直争论不休。FCSAN一直以它的安全、稳定、快捷著称,而IPSAN在保护现有网络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跨广域网的数据交互和存储的能力,且有较好的兼容和扩展性,还有管理与维护方便等特性,因此也广受关注。就图书馆的应用而言,虽然IPSAN也有一定应用,但大多仍使用FCSAN架构。

4数字图书馆的整合阶段——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DAS、NAS、SAN不同架构的应用,使数字图书馆的存储系统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下对现有设备进行整合,成为许多数据中心急于解决的问题,而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出现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SV(Storage Virtualization)存储虚拟化,是通过虚拟卷映射、流数据定位、数据快照、虚拟机等技术实现异构存储设备的统一管理以及存储位置无关性而提出的,目的在于屏蔽存储管理中的一系列复杂问题而向用户提供简单透明统一的存储访问模式[4]。在图4中,存储虚拟化将底层存储设备如DAS、NAS、SAN等异构的存储系统虚拟化成一个大的存储池,进行统一管理;根据服务器层各服务器需要按需分配存储空间,屏蔽存储设备硬件的特殊性,而只保留其统一的逻辑特性,从而实现了异构存储系统的集中管理。此外,存储虚拟化技术在简化系统管理及增强存储平台的可靠性方面也表现突出。

4.1 提高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

经费紧缺使图书馆的设备淘汰更新换代比较慢,很容易造成一个数据中心有不同品牌的服务器和不同架构的存储。不同品牌产品的兼容性问题使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存储虚拟化不仅可以整合异构平台,充分利用原有设备,解决数据容量增长扩充、硬件升级时面临的成本限制问题,而且能实现按需分配存储资源,合理利用数据存储空间,极大地提高各种硬件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存储虚拟化可以提供数据分层存储,将不同读写速度的存储介质分为不同级别,比如,热点数据保存在存取速度快的物理设备中,这样就充分保障了硬件设备效率最大化,使图书馆的现有设备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

4.2 简化系统管理的复杂度

不同厂商、不同架构的存储设备的配置不同,不同品牌的服务器安装不同操作系统连接存储设备的配置也不同,设备越多,管理难度越大。存储虚拟化技术使整个服务器、存储系统的平台管理变得集中、简单;同时,设备集中化和标准化不仅使图书馆技术管理员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还为实际运行环境带来更多的价值,各种设备的配置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容量管理、运行管理、性能管理等等都可以集中化。从此,数字图书馆的设备管理人员可以从每年的设备维护、管理、扩容、系统升级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4.3 增强存储平台的可靠性

在图书馆的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更换存储基础设施等情况,存储设备必须离线,导致业务间断。存储虚拟化不仅提供硬件资源的集中管理,还允许故障设备在线更换,保障数据不间断读取,实现业务的不间断运行。另外,传统的数据集中管理易造成设备I/O负载过重,并存在单点故障的危险,而通过存储虚拟化可以实现I/O负载均衡,提高存储效率,降低设备性能的局限性。

目前,部分图书馆已实行了存储虚拟化,大多仍处于调研观望阶段。随着服务器、桌面虚拟化在图书馆的应用不断增多,服务器集群、数据快照、模板备份等对存储的需求随虚拟化规模线性增长,每年中外文数据库的数据更新量更是惊人,光CNKI期刊全文2011年的数据量就有16T,各馆自建的特色数据库每年的更新量也不容小觑。数据量每年呈T级别增长,加之DAS、NAS、SAN存储架构的异构,存储虚拟化必将成为数字图书馆在存储有效使用管理方面的一剂良药,也将是大势所趋。

5数字图书馆的共建共享阶段——云存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存储虚拟化有效地整合了图书馆异构平台下的存储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和使用效率,但各馆每年投入在新增数据量存储的价格成本依然很高,从各图书馆购买的资源来看,具有较高的重复率。有效地共建共享图书馆资源才是节约成本、提高使用效率的根本方法。

5.1 云存储技术的发展

云存储的概念与云计算类似,它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手段,将网络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5]。通俗意义上讲,云存储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对使用者都是完全透明的,任何一个经过授权的使用者都可以通过接入网络与云存储连接,对云存储进行数据访问。

在图5中,云存储系统整体架构可划分为4个层次,自底向上依次是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以及访问层[6]。存储层是云存储系统最为基础的部分,而存储虚拟化则是存储层的核心,因此云存储具有存储虚拟化的所有优势。基础管理层是云存储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云存储中最难以实现的部分。它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的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并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内容分发系统、数据加密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被未授权的用户所访问,同时,通过各种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和措施可以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保证云存储自身的安全和稳定[7]。应用接口层是云存储最灵活多变的部分,各数字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类型,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访问层是云存储最终向用户提供的服务,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系统,享受云存储服务。

5.2 云存储技术展望

云存储与存储虚拟化相比更强调的是服务,这与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服务的理念一致,因此云存储更适合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需求。目前宽带网络的发展更促使基于云存储的图书馆联盟的成立成为可能,这更有利于图书馆间共建共享数字资源。

在图6中,数字图书馆1、数字图书馆2和数字图书馆3是位于同一城市的云图书馆,而数字图书馆4和数字图书馆5则是位于不同城市间的云图书馆。不管是居于城市A的用户乙还是居于城市B或城市C的用户甲都可以访问这五所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源,实现不同区域图书馆间的资源共建与共享。

构建基于云存储的图书馆联盟不仅使同一区域资费紧缺的图书馆间可以共建共享资源,而且使不同区域的较先进的图书馆带动落后图书馆共同发展,是不同区域图书馆间的强强联手,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广大用户。

6结语

数字图书馆的存储经历DAS的建设阶段,走过NAS、SAN的发展过程,开始迈向存储虚拟化的整合时期,必将进入云存储的共建共享时代,让我们图书馆界的同仁们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 数字图书馆[EB/OL].[2012-08-12].http://zhwikipediaorg/wiki/数字图书馆.

[2] 唐章林.从DAS到虚拟存储——从近十年的发展解读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未来之路[J]新世纪图书馆,2010(3):39— 42.

[3] 李昊,张林龙.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网络存储技术研究[J] 现代情报,2010(5):144—147.

[4] 谭生龙.存储虚拟化技术的研究[J] 微计算机应用,2010(1):33—38.

[5] 张艳,潘吴斌.基于云存储的图书馆海量数字资源存储研究与设计[J] 图书馆学研究, 2012(15):31—35.

[6] 马晓亭,陈臣.数字图书馆云存储应用系统研究与实现[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5):8—13.

[7] 杜海宁.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3):99—101.

[收稿日期]2013-03-06

第7篇:数字图书馆范文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和发展模式,然后从读者群、服务能力、阅读方式和馆藏这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比较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各自的特征,最后得出他们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这个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的改变了人类已有的各种生活模式,人们如今逐渐习惯了通过互联网做大部分的文字阅读。于是有人开始相信数字图书馆终将取代传统图书馆,但这是真的吗?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一下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有什么特点。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严格来说,我们该如何定义数字图书馆,也就是网络图书馆?参考有关文献对其特征的描述,现归纳如下: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为其馆藏品和服务作为主要渠道,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它有二大特点:一是网络化,即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服务实现都依赖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快捷来完成,其中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广电网等都是它的业务渠道。二是资源数字化,将馆藏资源数字化,最终形成海量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二种模式:

第一种,纯数字图书馆。它最大特征是没有物理实体,不管是书库等藏书地甚或是藏书本身,所有服务均通过虚拟信号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纯数字图书馆有二种类型:一种是互联网上各种网站开设的读书频道。2002年新浪网在门户网站中率先开办自己的读书频道,此后不久搜狐、腾讯等各大综合门户网竞相效仿,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读书频道。

这种纯数字图书馆具有典型的“草根”特性,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新秀,极受时下年轻人喜爱。

第二种,分支型数字图书馆。它是传统图书馆开设的一个分支机构,以网站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占有虚拟空间,本质是将传统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网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各大学图书馆以及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均采用这种发展模式,是时下社会的主流模式。

由于这种数字图书馆的母体是传统图书馆,因此和纯数字图书馆相比,在数字资源方面它得天独厚。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国图现有纸本图书2700多万册,电子书100多万册,理论上还有95%以上的纸本资源可开发。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对比研究

(一) 读者群比较

众所周知,数字图书馆的读者必须是能上网且会上网的网民,它的读者群要在网民中产生。以下内容摘自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1. 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宽带网民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手机网民1.176亿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2. 网民结构特征

年龄结构:10-29岁网民所占比重大增,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其中10至19岁占35.2%,20至29岁占31.5%。

职业结构: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占网民总数的33.2%。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首先,数字图书馆读者群的群体特征突出,主要为年轻网民,且其中大多数为在读学生,拥有大量的潜在需求读书者。《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提供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这点。

服务能力比较

服务能力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1.从服务渠道上看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实现的最大差别是渠道不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面向全球所有网民。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物理实体机构,如市县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书屋、书吧、流动书车等,因而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人数,仅局限于本地区人员。

2.从服务方式上看

服务方式主要是指服务业要开展服务活动时,必须使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服务产品的形式(即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方便消费者,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由于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自的服务渠道不同,导致它们的服务方式差异很大。

(二)阅读方式比较

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数字媒介阅读或者叫电子式阅读。这里的“书”不再由纸张装订而成,仅由显示在屏幕的“页面”取而代之。“读书”也不局限于手捧一册,一页页翻阅,而是意味着或者在线阅读、或者手机阅读、又或者手持式阅读。数字媒介阅读的优点在于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缺点在于容易产生疲劳,不适合深度阅读。

传统阅读又叫纸质阅读,与数字媒介阅读比较,它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纸质经典藏书历史悠久,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大,需要花费读者很多脑细胞去深度阅读。自然,“咀嚼”的功能是不应当退化的。因为,它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整体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富强有着重要意义。

(三)馆藏比较

传统图书馆馆藏和数字图书馆相比,拥有绝对优势。首先,藏品历史悠久。其次,藏品种类丰富。传统图书馆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保存中心,保存蕴藏着人类各民族、各历史时期知识精华的各种信息。最后,藏品经典众多。

然而,传统图书馆藏品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存储密度小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点,正好是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另外纯数字图书馆收藏不经出版的“原创”图书,属它馆藏一大特色,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

二、结束语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不少。首先,数字图书馆的读者群青少年居多,他们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网络阅读渐成习惯。其次,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灵活多样,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读书资源。但是,基于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料的历史性、完整性以及丰富性,需要到其学习、研究的读者大有人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如果说数字图书馆是属“下里巴人”的,则传统图书馆就属“阳春白雪”的,他们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

参考文献:

第8篇:数字图书馆范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现状;大容量存储技术;安全访问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1-30397-02

Digital Library and Related Technology

JIANG Yong

(Library,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4,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discussed the concept of Digital Library, the status quo of Chinese Digital Libraries, and the relevant technologies.

Key words: digital library; status quo; large-capacity storage technology; security access technology

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现代化图书馆模型,是现代信息社会中高度数字化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极具代表性的信息集合体,代表着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简称DL)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开始的美国数字图书馆创新工程(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简称DLI),该工程意图旨在促进网络环境下收集、存储、组织和获取数字化信息的手段和技术的进步。

数字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库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通过网络通信技术进行高效、经济地传播、接收,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网上得到各种服务。同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加强研究机构、商业机构、政府和教育团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等内容。

2 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现状

1995年我国把建设“中国实验型数字化图书馆”确定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当前,我国几个主要的数字图书馆概括如下:

2.1 中国数字图书馆

这是以国家巨额财政投入建立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为基础,充分依托中国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联盟成员的特色资源、借助遍布全国的信息组织与服务网络,建立起来的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数字图书馆。

2.2 中国期刊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是清华大学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主办的一个远程查阅网站,其中收录了国内6 000多种学术期刊1994~2002年的内容,并收录了3万多篇优秀博硕论文。采用有偿服务的方式,为人们提供资料和大量的信息。

2.3 超星数字图书馆

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北京时代超星公司共同建立的有偿借阅网站。除以上几个规模比较大的数字图书馆外,我国华东师大、上海图书馆等单位建立的数字图书馆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之中。

3 相关技术

3.1 大容量存储技术

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的不断深入,不断激增的资料数据,以及读者数量大量增加,需要不断扩充存储设备,大容量、安全高效的存储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的需求,很多图书馆开始增加应用系统,大幅度提高存储设备的容量,海量存储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行业比较成熟的存储技术最主要的三个分别是:网络连接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以及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存储网络。

1)网络连接存储(NAS)

NAS是在硬盘技术、RAID技术、网络通讯协议和轻量文件系统固化等成熟的技术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因此并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它是一种基于LAN (局域网)的、脱离服务器的网络智能存储设备,按照TCPAP协议进行通信,并以文件的I/o形式进行数据传输。NAS将存储设备从服务器的后端移到通信网络上来,具有成本低、易安装、易使用、易管理、易扩展、可靠性好等特点,能够快速地解决较大规模数据跨平台共享的问题。

2)存储区域网络(SAN)

SAN是一种基于光纤通道的、独立于LAN的、以块形式传输的、由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组成的高速专用存储子网。其管理软件可以从传统的网管软件和存储管理软件中吸取很多的技术和思路,但所涉及的FC (光纤通道)硬盘技术、协议实现、FC交换机、集线器和网桥都是新的技术,这也意味着SAN的成本高昂,包括购买软硬件的成本和安装维护的成本。除此之外,由于SAN目前在业内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互操作性、兼容性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但是,SAN以它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很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高可靠性、集中式管理,以及在大规模数据访问、不占用LAN带宽的备份(LAN-FreeBackup)、远程镜像和容灾等方面具有NAS不可比拟的优势,占据着网络存储的高端市场。

3)ISCSI存储网络

ISCSI协议(也可称为IPSAN)将存储和fP网络相结合,使得用户可以在IP网络上传输块级的存储流量负载。ISCSI的协议、ISCSI适配器是新的技术,它用于连接的IP交换机、集线器以及网络管理都是成熟的。它建立在两个被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上:用于存储的SCSI命令和用于网络的JP协议。ISCSI是一种端到端的协议。该协议应用于服务器(发起者)、存储设备(目标)和协议转换的网关设备上。ISCSI具有SAN的大部分优点,但是它在性能上和SAN还有一些差距。

网络、数据存储与访问同时基于lPI使得计算、网络和存储可以结为一体。同时,Internet范围内数据访问、备份、归档,可在设备之间直接传输,减少服务器负担。这将为实现数据密集型的(dataintensive)网格计算提供良好的基础。

3.2 安全访问技术

通过对SAML安全描述语言的介绍,提出了基于SAMI 安全技术的控制信息访问模型,为异构图书馆安全系统间的安全信息互操作带来可能,使得信息访问者可以方便地访问异构图书馆系统中的受保护资源。

SAML是一种基于XML的安全描述语言。它是一种面向Web服务的架构,具有XML跨平台数据表述的特性。SAML利用XML对认证和授权信息进行编码,实现在Inter.net环境中异构安全系统间信息的交换和处理,从而为系统间的应用提供协同的安全服务。SAML主要由声明和请求/响应协议两部分构成。

声明是SAML的基本数据对象,是对主体(信息访问者)的安全信息(身份、权限等)的XML描述形式。SAML声明能够传递三种信息:主体完成认证行为的信息、主体的属性信息以及关于主体是否允许访问特定资源的授权决议信息。因此对应SAML声明包括三种形式:认证声明(Authentication Assertion)、属性声明(Aafibute Assertion)和授权决议声明(Authorization Assertion)。其中认证声明描述与认证成功事件相关的信息(如认证的机构、方式和有效期等);授权决议声明描述许可权查询和检查的结果,此结果可以是接收或拒绝主体(信息访问者)对图书馆资源的访问请求;属性声明描述与主体(信息访问者)的认证和授权决汉相关的信息(如主体的标志、所属用户组、角色、可访问的资源及权限等)。声明就是一组由签发者提供的包含认证、属性和授权决议信息的集合。

请求/响应协议规定了两点间共享SAML数据所需交换的消息种类和格式,而两点间的消息传输通过与具体传输协汉的绑定实现。因可与多种业界标准的传输协议或XML消息交换架构相绑定,使得SAML具有良好的开放性。SAML标准建议消息的传递绑定S0AP协议实现。它包括认管理(Authentication Authorities)、属性管理(Aaribute Au.tll )、策略决策点(PolicyDecision Points)。其中认证管理负责验证信息访问者提供的信任书,确定信息访问者身份,并生成认证声明;属性管理负责保存信息访问者属,并生成属性声明;策略决策点将根据相应的安全策, 对信息访问者身份、请求操作及所要访问的资源进行评测,作出授权决议。SAML管理在签发SAML声明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多种信息源来作决策,譬如外部的决策策略、作为声明请求一部分的SAML声明等。

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21世纪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在新世纪数字图书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洁.浅谈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理念的创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4):100-102.

[2] 许维琴.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新变化[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58-59.

[3] 周玉坤.网络环境与新经济关系下读者服务的转变及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07):144-146.

[4] 吴鹏.基于SAML的安全服务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11).

[5] 飞.基于SAML的授权和访问控制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06(11).

[6] 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8-69.

[7] 杜宝娟.试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4):52-53.

第9篇:数字图书馆范文

引言

高校数字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源地,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图书馆不同,它不是一种实体存在,而是一种虚拟存在。虽然无形不可见,但数字图书馆却具有无限的信息资源容纳能力,因此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读者服务。本文拟对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的方向。

一、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特点

1.服务形式自助化

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最大特点是,在很多情况下,图书馆馆员不需要跟读者面对面地接触,不需要为读者提供面对面的实地服务,因为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链接为读者提供了自助服务。这种读者自助服务打破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诸多限制,不论在馆内还是馆外,也不论在上班时间还是节假日,读者都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全天候服务。由于不受时空限制,数字图书馆读者在自己能够享受服务的借阅权限范围内可以最大可能地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服务,因而数字图书馆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满足读者学习和科研方面的各种需求。

2.服务内容多元化

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另一个特点是,读者服务从传统的有限馆藏文献借阅服务转向了无限的全球信息资源提供服务。从有限馆藏文献借阅服务向无限全球信息资源提供服务的转向使得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容日益多元化: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信息服务既涉及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方面的信息服务,又涉及社会娱乐方面的信息服务;既涉及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报刊信息服务,又涉及未公开发行的邮件和博客信息服务;既涉及文字符号信息服务,又涉及音频图像信息服务;既涉及共时性信息服务,又涉及历时性信息服务;既涉及本地和国内信息服务,又涉及国际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多元化信息资源服务能使读者在任何地方通过自己的账号和密码随时进入数字图书馆进行检索、阅读和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

3.服务评价效益化

服务评价效益化也是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突出特点。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可以通过文献借阅量和入馆读者人数等数量指标进行衡量评价,但由于不受时空限制,读者在借阅权限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随时出入数字图书馆,因此,对于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质量,就不能只通过文献借阅量和入馆读者人数等数量指标进行衡量评价。要衡量评价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质量,必须看读者服务实际取得的效益。因此,除了文献借阅量和入馆读者人数等数量指标,衡量评价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还要看图书馆能够提供给读者的信息的可存取性、全面性、准确性、快速性和精练性。如果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达不到这几个方面的要求,其效益就不可能很好,其质量就不可能很高。

二、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现状

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在形式上力求自助化,内容上力求多元化,评价上力求效益化,但目前很多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些要求,甚至离这些要求相距甚远,服务现状急需改进,主要表现有以下两方面:

1.服务内容比较狭窄单一

服务内容比较狭窄单一是目前很多高校(特别是专科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比较突出的状况。高校图书馆读者主要是本校教师和学生,因此很多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主要从本校教师和学生学习、教学和科研需要出发为读者提供相关信息资源,一般不会或很少提供与教学科研和本校学科建设联系不够紧密的信息资源。这样一来,由于资金所限和其他方面的原因,除了与教学科研和本校学科建设紧密相关的信息资源,很多高校数字图书馆常常很少为其读者提供其他方面的信息资源。例如,理工科类院校的数字图书馆很少有大量文科类学科方面的信息资源,而文科类院校的数字图书馆则很少有大量理工科类学科方面的信息资源,文理工科方面的信息资源都比较丰富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很少。因而,文科类院校的学生很少能在本校的数字图书馆查到或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理工科类学科方面的信息资源,而理工科类院校(除了“985”和“211”院校)的学生很少能在自己学校的数字图书馆查到或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科类学科方面的信息资源。显然,很多高校数字图书馆这种排他性的信息资源供给不能满足当今时代高校读者的信息需求。

2.服务效益比较低

服务效益比较低也是目前很多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比较突出的状况。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是一种自助化读者服务。从理论上讲,自助化服务能使读者非常自由地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随时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众所周知,在知识产权的限制下,高校数字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大部分信息(特别是来自国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信息)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由于资金不足和其他原因,很多高校数字图书馆常常不能为读者及时快速地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最新信息资源,也不能为读者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咨询服务。信息时代的信息可谓日新月异,但很多高校数字图书馆缺乏对馆藏信息资源的及时更新,缺乏对最新信息资源的及时引进,因此不能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服务,致使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没有发挥其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没有取得其应该取得的效益。

三、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方向

服务内容比较狭窄单一和服务效益比较低是目前很多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比较突出的状况,要改进并消除这种现状,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该努力朝以下方向发展:

1.24小时全自助服务

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要满足高校读者的借阅和信息需求,必须朝24小时全自助服务方向发展,使读者不受时空限制,能在一定的借阅权限内通过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在任何地方随时进入数字图书馆查阅并使用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为此,不论寒暑假还是节假日,高校数字图书馆都必须努力做到一天24小时完全对读者开放,为读者提供24小时信息资源服务。要使数字图书馆24小时对读者开放,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好人力、财力和技术方面的相关保障。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是一种虚拟读者服务,服务者必须通过网络能够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服务,能够随时随地排除读者服务中出现的各种网络和信息障碍,确保读者服务从不间断,永不间断。

2.综合信息服务

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要满足高校读者的借阅和信息需求,还必须努力朝综合信息服务方向发展。目前,由于传统原因,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很少有高校数字图书馆提供文理工科类信息资源均等的读者服务;很多院校都是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科特征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因而理工类院校的数字图书馆侧重于理工类学科方面的信息资源建设,而文科类院校则侧重于文科类学科方面的信息资源建设。全球化时代,变动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突出特征,20世纪那种文理工科之间的分明界限正在日益退去,文科与理工科之间的往来和交际越来越频繁,学习文科的人改学理工科的越来越多,而学习理工科的人改学文科的也越来越多,很多单科性院校也努力朝综合性院校发展,这种新的形势变化使得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必须走出旧有的信息服务模式,努力从狭窄单一的信息服务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向。为此,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应该努力向校内外各学科专业人士寻求信息咨询,及时更新并购买各种学科的信息资源,快速准确地向读者提供所需要的最新信息资源服务。

3.馆际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要满足高校读者的借阅和信息需求,还应该努力朝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方向发展。目前,在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馆际信息资源共享是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突出特征;但在国内,由于各种原因,除了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一些知名大学,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和民办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还不能为读者提供馆际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因而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的借阅和信息需求。馆际信息资源共享是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发展的必然方向,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国内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要普遍实行馆际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并非易事。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要实行馆际信息资源共享服务需要高校图书馆和读者双方的共同努力。首先,图书馆之间要在平等互惠的原则下精诚合作,互尊互信,无私奉献;其次,读者要有十分强烈的知识产权意识,要严格遵守拟共享信息资源校方数字图书馆的所有规章制度。不论图书馆还是读者,如果要充分利用他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就必须遵循诚信原则,在自己受惠的同时不给别人造成任何损失;否则,任何高校数字图书馆就不可能与他校数字图书馆建立馆际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关系,读者也不可能享受馆际信息资源共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