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题设计范文

课题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题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题设计

第1篇:课题设计范文

    1.阐述背景。即阐述该课题研究的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实践背景。理论背景主要是阐述该课题的研究是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环境下产生和进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将在什么样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实践背景主要是说明在什么样的实践环境中产生和进行,其中具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存在什么问题等。

    2.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确定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目的是让人明确该课题要研究什么,在什么范围内研究。这是课题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3.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包括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前人的工作和经验教训、完成本课题已具备的条件、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以及克服困难的主要措施等。

    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明该课题的研究有什么意义,要达到什么目的。

    5.研究假设。确定和阐明研究的实验因子,提出对解决课题中问题的最初假设,即假设根据某种理论和条件,通过研究可以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6.研究原则、方法和手段。要规定课题研究的指导原则,并根据课题的类型和性质决定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和手段。

    7.评价。阐明对研究成果将如何评价,包括评估的人员、原则、过程、方法等等。

    8.实施步骤和措施。确定整个研究过程的实施步骤,包括研究阶段划分,每阶段的具体任务,各位参与研究人员的工作范围和任务,各阶段各方面的负责人,研究成果的形式和要求,所需财力、物力及开支的预算计划与安排。

第2篇:课题设计范文

当今物质爆炸的消费社会,“服装设计并不是单纯的款式或是色彩上的创新,它还应该包括材料、结构和穿着状态等方面的巧思立意。”[1]单纯的款式变化早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个性表达的需要,对面料的重视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虽然现在的面料丰富而多样,但商家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面料设计师往往会考虑其适用的广泛性,这就导致面料个性的不突出,因此具体到某些服装款式或适应某类人群的需要时,面料可能会略显单调与不足,满足不了部分消费者的期望,因此这就要求对面料进行造型设计。西方服装设计大师除了有固定的面料供应商以外,还有长期合作的手工面料工作室,他们专为高级时装界设计、制作和加工,法国高校甚至有培养手工面料设计师的专业。我们在被大师作品所折服的同时,也总让我们感慨于在这方面与西方的差距。“当我们仰头观看Dior、Chanel、ChristianLacroix的高级时装时,常惊叹于那些漂亮、精致的手工制作面料。”[2]而被称为“面料魔术师”的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IsseyMiyake)更是这方面的代表。他在设计时,总是把布料披挂在身上,去感觉它、理解它。三宅一生对面料的要求近乎苛刻,经常让面料供应商进行多达上百次的改进,甚至亲自参与面料的开发与设计,将设计直接延伸到面料领域。他结合东方的哲学思想与个人理解,创造出独特而不可思议的织物和服装,《我爱褶皱》系列让他享誉世界,从而跻身服装设计大师行列。

谁都知道停留在纸上的设计只是空谈,而实践就需要丰富的面料作为支撑,参加各类比赛和组织小型表演都是练兵的好机会。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普通市场上所能买到的面料过于单一,专业市场又不对学生零售,在校生永远不可能像企业设计师那样能得到丰富且新颖的面料,而这与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形成极大的反差。因此,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对面料进行二次设计,通过各种简单的技术手段,将普通的材料变得具有表现力,还能改变面料的风格特征,满足设计需要与个性追求,这也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另外一个原因。《服装材料学》是我国各高校中服装设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必修课程,目的是介绍服装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服用价值,具有内容多、概念抽象以及理论性强等特点。但对于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其直观感性的认知方式以及潜在的重设计、轻理论的片面认识态度,导致这种逻辑性强的基础课程必然会存在客观上的难度与主观上的轻视,这就容易导致材料课程变成走过场的形式。缺少实践的知识永远都是抽象和表面的,不利于学生真正的掌握,因此对《服装材料学》进行改革,变《服装材料学》为《服装材料造型设计》,在课程中设置可参与的实践环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锻炼解决问题能力手段,对理论知识而言更是有力证明与补充。

服装材料造型的课题设计

《服装材料造型设计》课程计划安排51课时,其中理论17课时,实践34课时。实践环节包括材料的褶皱造型设计、减法设计、加法设计和综合设计等四项课题,使学生从陌生到熟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从纯形式探讨到结合功能需要进行设计研究,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课题的训练,在面料的立体造型和简单的后处理、材质与工艺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得到锻炼。通过教学实践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褶皱是材料造型的最基本形态,因此将这个小课题设置为本课程的第一个训练项目。褶皱造型设计是指不借助其他辅助材料,只利用面料本身的特性,通过对面料自身的折叠、缝合、捆扎和抽缩等方式改变其原来的风格,从而获得不同面貌的褶皱造型。通过褶皱处理之后,可以增添材料的层次感与节奏感,从而成为整个款式中的设计亮点。这个课题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利用面料进行立体造型的能力,训练学生使用最单纯的元素与最简单的手段做最多可能性的探索。褶皱可分为规律性褶皱和无规律性褶皱,或硬褶皱与软褶皱。褶皱可大可小、可松可紧、可正可斜而变化多样。它既可以作为装饰手段,也可以作为服装结构的一部分,并运用在服装的多个部位。褶皱的造型手段需要同时考虑面料的自身特点与适用款式,并考虑新造型被运用在服装上后将呈现出的外观形态与服用效果。

材料的减法设计是指用水分、热量或外力等物理的方法对面料的表面或结构进行相应的处理,通俗地讲就是进行“破坏”处理。主要有:挖孔、抽纱、磨洗、激光和剪切等手段,使原本普通寻常的面料增添丰富的材料表情,牛仔面料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普通牛仔布呈现的是单色效果,单调而缺少层次,但经过水洗或激光等后期处理以后,达到局部的褪色与磨白,产生一种自然泛旧的外观效果,这种风格一经推出立即风靡全球。图1所示的是用激光处理后的牛仔布包袋。减法设计从表面上看是在“减少”,但在材料表情的丰富性来看则是在增加,增加的不仅是色彩与肌理的外观,还赋予了材料新的内涵与新的视觉表现力,它不仅能更好地烘托服装的设计主题,还能准确无误地传达使用者的生活态度。

材料的加法设计是指在原有的面料上添加其他材料或施以其它工艺,使面料的价值得到提升或外观变得丰富,具有材料造型中最为多样的表现手段,同时也是最常用的设计手法。主要有刺绣、印染、缝纫、粘合、填充、拼接等。这个课题的重点是研究材料与材料、材料与工艺的综合使用能力。刺绣是传统的技术手段,除了常规的方法外,还可以将面料、珠片、金属、丝带、羽毛、蕾丝、皮革、纽扣或人造花等材料缝缀上去,使其更显华丽与时尚;在面料的造型设计环节,印染主要是对其局部进行印花或染色,涂料印花、转移印花、扎染和手绘是常用手段;缝纫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既可以将其他材料贴补上去,其本身的线迹也是一种具有美感的形式,见图2;粘合是指用热压的方法将珠片、亮片或碎钻等材料粘在面料上,能一下子让普通的面料变得闪亮;填充可以是在面料与里料间填充,也可以是在面料上的局部填充,使其具有功能性或立体感;拼贴是指将多块或多种小型面料拼合在一起,拼合后的面料具有丰富的层次感;此外材料造型还有镶嵌、打铆钉和编织等方式。

如果说前面所设置的课题都是单项训练,是根据已有材料的再次加工的话,那么这个单元的练习就是综合设计,需将面料造型运用到服装款式的整个过程,使之成为服装设计的一部分,也是实验教学的成果检验与最终目标。本课题是结合服装款式的主题设计,要求绘制服装效果图,同时制作出面料小样。此课题难度在于,必须寻找材料造型与服装款式的最佳结合点,在为给出的题目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款式特点,对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进行综合的判断,用最合理的手段将材料设计融入到整个设计中,同时做到合理而不做作。

实践教学环节的引导

在课程开始时,由于概念的陌生会使大家一时无从下手,需要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以使学生对此有良好的认识态度与掌握正确的设计路线。从调研入手是最便捷的路径,通过对品牌服装与面料市场的调研,得到最感性的认识;还可以采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对大师作品进行研读,主要在手法、比例、运用部位、细节与整体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大师对材料与款式、材料与工艺的处理方式。仔细观察每一种材料的构成形式,并用心去体验它们的性格与表情,再从模仿到创造,并学会从生活、从自然中找寻灵感,时刻考虑材料与款式的结合、材料与结构设计的结合,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成熟。

它主要体现在对设计思维、设计方法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把控与指导上,其中对设计的正确理解尤为重要,避免出现偏差或走不必要的弯路。对服装材料的造型设计而言,艺术化的表现固然重要,形态、色彩、纹理和质感等方面是表现的重点要素,但似乎还不能只停留在所谓“触觉肌理”与“视觉肌理”的简单认识上,而更要看到消费者对这两种肌理的心理诉求,只有对此有深刻理解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才能达到与消费者的心理契合。高科技早已广泛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的是整齐理性的机器美学,并影响了设计风格的走向,人们在享受这些物质成果的同时也深感人与环境的隔阂,在这样的语境下,以手工艺为代表的低技术含量的制作手段则更能体现人类最朴实、最纯真的感情,往往能带来精神上的慰籍。因此,在服装上的手工痕迹就有了存在的合理性。挖洞、磨边、褪色等做旧效果是表达在高科技时代对过往的怀旧情节,其背后隐藏的是“回归自然”思潮的反映,着装充分体现自然美,反对呆板的外观,追求舒适、随意、轻松而不刻意的生活态度;人类自古都有追求华丽、美好与精致的愿望,也是表达对美的爱好,于是就有了刺绣、缝缀和印染等加工与装饰的方式;而铆钉、金属拉链或金属扣等体现的是工业化背景下,人们对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着装上的反映,人们要以此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表现他们的叛逆、表现他们对这个现实社会的看法。因此每一种材料或款式的广泛流行都不是孤立的现象,其背后必然都有着与之对应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由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材料造型不是简单的装饰美化,要反对为设计而设计的无病,必须懂得去体会材料与服装、材料与人的关系,并思考这种造型的功能目的,以及将会对人产生的影响。

第3篇:课题设计范文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本科 毕业设计 工作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46-0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举世瞩目,其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增长较快。我国现有的700多所本科院校中,约有600余所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上海电机学院自升本以来,一直提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在学生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非常注重实践课程的建设,学院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相当数量的课程设计与实训,单开的实践类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从实验设计,实施,编写实验报告以及最后答辩的完整过程。这样的实践类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完成四年学习实践的最后一门课程,对于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这门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完成。目前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也存在一些缺憾,例如学生完成实验所需的硬件条件不完善;毕业设计所涉及的软件项目非常的庞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效果;设计课题难度过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有些硬件的不足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而有些问题来自于毕业设计自身,并非通过技术升级可以解决。本文结合技术教育的特点,考虑学校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提出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以及技术的选用的总结。

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课题方向有如下几个:硬件课题,网络课题,软件信息系统课题,理论研究课题。前三者均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完成,理论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软件过程方法与研究,密钥加解密算法研究,网络安全性的研究等,这一类课题需要比较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实践性的活动也相对少,学生往往需要收集和阅读课题相关的资料,并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完成课题内容。前三种课题有时需要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比较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学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学会使用开发工具以及开发方法。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处于毕业班状态,学生的注意力不光集中在毕业设计课题上,也面临工作,考研等比较现实的问题。因此学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或者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些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的活动,这些问题都对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的完成质量带来的影响。考虑到学生的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结合近几年所带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总结了以下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方法。

(1)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比较完善的软件知识,对于学习和使用新的软件技术以及开发工具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因此在毕业设计课题中让学生学习一些新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是一种提高。目前有几种主流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方法,例如.NET,JAVA,PHP,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也相对稳定,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都已经掌握了这些编程和SQL知识,因此学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对技术的熟悉。比较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借毕业设计课题的机会熟悉一些开发框架。例如.NET2010的MVC开发框架对学生会是一个很好的挑战,JAVA技术下很多的开源框架均使用了类似的技术,其它新技术如虚拟实现技术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些技术适用性比较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经常碰到。

(2)对于开发课题的规模,过大或者过小均不合适。有些学生为了参加考试和招聘面试经常需要在学校和外地来回跑,甚至为了考研而开夜车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原本相对学业压力的比较小的大四反而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一个合适大小的课题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任务。过大的课题规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最后毕业答辩无法通过。

(3)课题的内容应当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在这方面Web应用有比较多的课题选择的余地,目前web开发是一个很热门的领域,许多基于Web的应用层出不穷,博客应用系统,网盘技术,P2P技术等等。另外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小区三维立体介绍。这些课题既能让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用途。课题的新颖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4)本科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阅读英文材料,因此毕业设计课题的文献翻译应当与课题内容相关,或者涉及软件开发过程和框架,或者涉及软件技术。目前许多技术的文档资料均是英文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既提高了英文水平,同时学会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所带毕业设计的效果来看,学生比较喜欢课题的工作量适中,难度适中,在这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最高。通过实践发现,在课题工作量适中的前提下,学生能够比较好的与教师交流沟通,能够及时反馈课题进度,学生的这些态度能够保证课题及时完成,对学生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范铮.在大学计算机系中开设文献学课程的体会[J].情报科学,1982,5.

[2] 颜莉.课题研究在会计本科毕业设计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09,5.

[3] 马捷,田有庆.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应加强三个过程管理[C].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 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I),2004.

第4篇:课题设计范文

[关键词] 艺术设计专业;课题式教学;探讨

近些年,由于我国引进了许多海外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方法与理念,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学校渐渐开始转变其原来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院校教师开始舍弃过去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对其开展启发性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在艺术设计学院普及起来。其中课题形式便作为一种最为有效的教学形式,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院等艺术学校的课题式教学形式日渐受到许多相关教育者的关注。课题式教学具体而言,就是老师或者工作室负责人与企业取得联系,一同确定合作的项目及其目标,再由老师分解该项目,向学生作示范性的指导,进而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对自己承担的项目任务进行信息收集、共同合作、探索性学习与设计。最后,对一同完成的项目情况进行评价,以此对学生进行考核,确定其是否完成教学目标。

一、课题式教学目标

课题式教学形式,即为一种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进行自主学习的新型教育形式。课题式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令学生脱离简单得理论学习层面,将课堂教学变成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的平台,以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创造力,其重在启发。它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个人优势,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重视挖掘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课题式教学的特征之一便是借助于一系列的课题项目来完成教学目标。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通常只有方向性模块,比如,实践模块、理论模块等,每个模块都依赖于一系列课题来实现,以此达到教学目标。

二、课题式教学环节

围绕课题开展的课题式教学包括以下环节,理论性研究、课题的具体分析、设计构思、方案的探讨、定稿和制作等,通过这一系列环节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这种课题式教学模式,将课程知识点融入在教学课题的各环节里,让学生边做边学,更容易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设计技能,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重在训练与培育学生挖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达到让其由被动接收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课题式教学通常分成以下阶段:第一阶段,课题分析和理论学习阶段,通常由老师进行讲授,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解。第二阶段,构思创意和设计草案阶段,基于对实地进行考察之上,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想象,及时抓住出现在脑海里的创意和想法,用文字写下来或者用草图画下来,之后开展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分别叙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老师的指引下,对信息进行整合,找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以此确定最后的设计方向。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第三阶段,讨论方案和确定设计稿件阶段,老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项目成员依照计划开展实际的设计工作,同时在进行设计时积极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以推进项目的实行。负责课题的老师系统归纳确定下来的设计方案后,将其打印装订好交给合作企业,由企业对方案进行验收、评估。第四阶段,制作完稿和总结学习阶段,要成功地完成课题项目,学生目前知识还尚有欠缺,需在做课题期间对相关技能与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学习。

三、课题式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课题项目的效果评价极大地影响着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合理化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和老师的学习互动,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就艺术专业的课题式教学来看,其课题式教学效果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课题执行结果和学习方法掌握情况,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进行评价。因此,课题式教学的评价标准需以行业能力要素与课程知识点为中心开展,借助对素养、技能与知识等教学内容的细分,将教学内容和通用能力、岗位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训练相联系起来,综合考量学生的行业素养、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整体、系统的设计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综合设计能力。

四、结语

相较于传统的课程式教学,课题式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借助和企业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以实际销售和生产为设计出发点来构思自己的设计,紧密联系企业的产品开发步骤与计划来开展,把技术的训练与理论的学习共同融入到完成课题项目的过程里,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令其对艺术设计开发的程序有较好的掌握,提高了其综合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鲍伟.浅析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课题式教学[J].大众文艺, 2009年20期.

[2]罗高生.“学研产――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思考―以新余学院艺术设计项目式工作室为例[J].设计,2013年02期.

[3]杨颐.“课题制”教学模式在家纺产品形态与结构设计教学的实践[J].装饰,2011年第07期.

第5篇:课题设计范文

关键词:美术;课题设计;创新;新颖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小学美术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每节课的活动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课题的展示宜简洁、直观、趣味、新颖,在短时间内,通过学生各种感官,抓住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探究的激情,引导他们在艺术课堂中自由地驰骋。在教师揭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时,如何抓住课题出示的瞬间,让它成为有效的教育契机,成为学生学习中璀璨的记忆。在课题的设计上,我注意做到:设计新颖;手段多样;适时出示;服务教学。

一、课题的设计制作新颖化

1、增加情趣――文学性

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多较直白的课题,如“过新年”、“春天”、“彩条贴画”等。由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美术活动接受美的熏陶、扩大艺术视野、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有些技能型的课题就显得缺乏生气、较为呆板,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如小学美术第二册中利用开窗原理设计制作一扇小窗子、并画出窗子中景物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标题就是“制作小窗子”,假如直接用这个课题,学生没有新鲜感,缺乏情趣,而如果改为“打开窗子看一看”这一课题,则既突出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制作可以打开的窗子;又增添了一些教学时代感,比较富有生活情趣,使学生产生联想。学生在制作好各种款式的活动窗后,以日常生活为创造依据,在窗子中画出各种景物,有人物、动物、窗帘、家具等形象,丰富多彩。可以开启的小窗与打开窗子后豁然开朗的景物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创作的乐趣。

2、图文结合――变字形

美术课要展示给学生美的画面,美的感受,美的享受,让学生每时每刻接受美的熏陶,作为课堂浓缩的课堂教学板书,我每节课都精心设计,改变常规中汉字或图画出示课题的方法,采用字画结合的形式精彩点题,让学生一上课了解课题时就被新颖的课题所吸引,如上一年级《洗澡》一课时,我将课题“洗澡”两字的三点水偏旁变成三滴水的图画,将“澡”字的品字头变成三个“泡泡”,“ ”两个字吸引了学生极大兴趣,然后我根据“水滴和泡泡”展开提问,学生有了思维方向和依据,暗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也给学生一份带趣味的启发,顺利地开展教学。如此课题设计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也给学生一份带趣味的启发。所以一个活泼新颖的板书使学生在倍感亲切的字体中,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课题的出示手段多样化

美术课的课题出示要尽量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以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为学生顺利地学好新课创造良好的条件。

1.因势利导过渡出示

结合与本堂课有联系的内容,通过复习旧知识、讲评作业等作为过渡来揭示课题。一年级美术课中的《下雨了》这一课,教师将上堂课学生的优秀作业“鸡的一家”展示出来,因势利导,讲故事的形式引出鸡的一家在下雨时的情景。由此出示课题“下雨了”,非常自然、富有童趣,学生也从中了解了雨天的天气及环境变化情况。

2.回顾总结比较出示

通过比较绘画及制作的形式、方法等异同引出课题。如在上《撕纸贴画》一课时,教师可以展示几幅相同图案但用不同方法绘制的作品,有彩笔画、剪贴画、树叶贴画等,这些画种大部分已经学过了。其中一幅撕纸贴画不同于这几幅作品。它与剪贴画有点类似但是边缘比较粗糙,是手工撕出来的。这样在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比较后,教师及时出示课题,效果会较理想。同样,在教对称式、均衡式纹样时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3.优化资源谈话出示

师生通过谈话、讨论、发表见解来出示课题、导入新课。我在上《太阳》一课时,和学生谈话中,学生提到了“太阳兄弟”,另一个学生紧跟着说“天上原来有十个太阳”,我及时优化资源,将课题出示为《太阳十兄弟》,通过和学生继续交谈,在板书的文字课题下随手画出几个形态各异的太阳形象,将太阳形象从单一的丰富性、从丰富性到人文性,学生头脑仲单一的太阳造型得到拓展,变得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效果十分理想。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创设人物形象、自然风貌等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课堂环境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气氛下,教师适时出示课题,造成一种感染力和冲击波。五年级《万里长城》这一课,我们可以一试这种课题出示方法。教师先请学生听一段乐曲《驼铃响叮当》,看哪位同学能够说出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根据学生道出的沙漠、骆驼,教师在音乐声中娓娓说出:在茫茫的沙漠中,中国的一条巨龙从这里向东延伸;在渺无人烟的戈壁旷野上,长城筑下了座座雄关。然后伴着音乐,让学生看录像中雄传的长城。当他们沉浸在美妙的景色、优美的音乐中还未缓过神时,教师出示课题,引起学生极大的绘画热情。

5.激情引趣表演出示

教师或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现场表演后出示课题,能引起学生很高的创作热情。上低年级的《小手套》时,教师就可以用直观有趣的手形表演来激发兴趣,从而出示课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纸偶》《小纸人》等课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出示课题。“教有法,而学无定法。”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是不会多变的,而具体的教学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灵活机动的。美术课题的出示方法还有很多:通过故事、儿歌出示;通过游戏出示;通过提问出示;通过实验出示;通过欣赏出示等。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来出示课题,都必须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奏好一堂美术课的优美序曲。

三、课题出示把握时机

课题的出示可以一上课就写在黑板上,也可以随着课堂教学过程逐步完成,或者在整节课结束时,用过学生的探究、汇总归结出来,这需要美术教师有一定的扎实的基本功为底蕴的。

第6篇:课题设计范文

很多科研人员(包括临床医生)在进行科研工作过程中,习惯用专业知识取代一切其他知识。其突出表现是:等科研工作已经完成,甚至论文已写完,因某些数据处理有问题被退稿时,才想起要找统计学工作者帮助处理论文中的实验数据;考虑问题稍周到一些的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完成之后,在撰写论文之前就想到要运用统计学知识来分析实验数据。这两种运用统计学的科研人员都是在把统计学当作分析数据的“计算工具”或当作发表学术论文的“敲门砖”,是对统计学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突出表现。理由很简单,科研数据是否正确可靠、是否值得进行数据分析、结论是否可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来帮助说明,换句话说,若缺乏科研设计或科研设计不科学、不完善,即使花费10年时间和数亿人民币进行调查或实验获得了大量科研数据,与某人用计算机产生的毫无专业含义的任意多个随机数据没有什么区别,除了浪费了大量国家和人民的血汗钱,对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为零,甚至是负数!因此,在进行科研工作之前,制定科学完善的科研设计方案,特别是其中的实验设计方案或调查设计方案的质量好坏,是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科研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研究设计。专业设计主要包括基本常识和专业知识的正确、全面、巧妙地运用;而统计研究设计包括实验设计、临床试验设计和调查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科研人员所做的科研课题中,不仅严重忽视统计研究设计,就连专业设计也有严重错误,主要表现在犯了基本常识错误和违背专业知识错误。这类错误所发生的频率还相当高,是一种不能容忍的不正常现象!

在统计研究设计所包含的3种研究设计中,实验设计是最重要的,因为很多关键性的内容都包含在其中,其核心内容是“三要素”、“四原则”和“设计类型”。所谓“三要素”就是受试对象(或调查对象)、影响因素(包括试验因素和重要的非试验因素)和实验效应(通过具体的观测指标来体现);所谓“四原则”就是随机、对照、重复和均衡原则,它们在选取和分配受试对象、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干扰和影响、提高组间均衡性、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等方面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所谓“设计类型”就是实验中因素及其水平如何合理搭配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它决定了能否多快好省且又经济可靠地实现研究目标。科研人员若对重要非试验因素考虑不周到、对照组选择不合理、设计类型选择不当或辨别不清,导致科研课题的科研设计千疮百孔、数据分析滥竽充数、结果解释稀里糊涂、结论陈述啼笑皆非。下面笔者就“实验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辨析如下。

1 在分析定量资料前未明确交代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

人们在处理定量资料前未明确交代定量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对数千篇稿件进行审阅后发现,大多数人都是盲目套用统计分析方法,其结论的正确性如何是可想而知的。这是一条出现非常频繁的错误,应当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 临床试验设计中一个极易被忽视的问题——按重要非试验因素进行分层随机化

例1:原文题目为《气管舒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原作者写到:“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本院呼吸专科门诊和普通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1~55岁,平均(36.28±9.36)岁;病程2~23年,平均(10.31±17.48)年;病情轻度者16例,中度24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3岁,平均(35.78±9.53)岁;病程3~24年,平均(11.05±6.47)年;病情轻度者13例,中度者17例。两组间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请问这样随机化,其组间具有可比性吗?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显然,研究者在试验设计时未对重要非试验因素采用分层随机保证各组之间的可比性。这条错误的严重程度为不可逆,出现不可逆错误意味着原作者的试验设计具有无法改正的错误,必须重做实验!究其原因,主要是原作者未理解统计学上随机的概念。统计学上随机化的目的是尽可能去掉人为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干扰和影响,让重要的非试验因素在组间达到平衡。稍微留意一下原作者随机化分组,明显带有人为的痕迹,治疗组40人比对照组30人多出10人;治疗组病程的标准差17.48是对照组病程的标准差6.47的近3倍。笔者很疑惑怎样的随机化才能达到如此的不平衡?事实上随机化有4种:子总体内随机、完全随机、分层随机和按不平衡指数最小原则所进行的随机,原文条件下应当选用分层随机,即以两个重要的非试验因素(性别和病情)水平组合形成4个小组(男轻,女轻,男中,女中),然后把每个小组内的患者再随机均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去,这样分层随机的最终结果一定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人,且使2组间非试验因素的影响达到尽可能的平衡,从而可大大提高组间的可比性。在本例中,若“病程”对观测结果有重要影响,在进行分层随机化时,在按“性别”和“病情”分组的基础上,还应再按“病程”(设分为短、中、长)分组,即共形成12个小组,将每个小组中的患者随机均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去,这是使“性别、病情、病程”3个重要非试验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达到平衡的重要举措,也是所有临床试验研究成败与否的最关键环节!

3 实验设计类型判断错误

例2:某作者欲观察甘草酸、泼尼松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AAN)肾损害的干预作用,于是,进行了实验,数据见表1。原作者经过用甘草酸和泼尼松分别与同期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一个P<0.05,另一个P<0.01,于是得到甘草酸、泼尼松对慢性AAN肾损害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且泼尼松的效果更佳。请问原作者的结论可信吗?表1 各组大鼠血BUN及SCr变化比较(略)注:与正常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P<0.05,P<0.01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本例错误极为典型,通常科研工作者欲观察某种药物是否有效,习惯上会建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即该药物拟治疗的病态组)和在模型组基础上的用药组(如本例中甘草酸组和泼尼松组)。这样的设计本身并没有错,但这仅仅是专业上的“实验安排(可称为多因素非平衡组合实验[1])”,而并非是统计学中所说的某种标准实验设计类型。写在“组别”之下的4个组,并非是一个因素的4个水平,而是2个因素水平的部分组合。这2个因素分别是“是否建模(即正常与模型2个水平)”和“用药种类[即不用药(相当于安慰剂)、用甘草酸和用泼尼松3个水平]”。2个因素共有6种水平组合,即“组别”之下缺少了“正常基础上用甘草酸”和“正常基础上用泼尼松”。这样设计的实验才可能反映出“是否建模”与“用药种类”2个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在本课题研究中,由于未在实验前作出正确的实验设计,处理数据时错误就悄然产生了。具体到本例,从原作者在表1的注解中可以看出,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同期(即相同观测时间点)的甘草酸组和泼尼松组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的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这样的做法有3个严重错误:第一,严格地说,在模型组基础上的用药组是不适合直接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的,因为这样的比较解释不清到底是药物的作用还是由于模型未建成功而造成的假象;第二,将各个时间点割裂开分别比较破坏了原先的整体设计,数据利用率降低,误差估计不准确,导致结论的可信度降低。将一个重复测量实验的各个时间点割裂开来考察,就等于在各个片段上估计实验误差、作出统计推断,好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出来的结果差别何其之大;第三,要想说明两种药物哪个效果更佳,在得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础上,衡量的标准是应看组间平均值的差量的大小而不应看P值是否足够地小,不能说P<0.01时就比P<0.05时更有效,这种忽视实验误差、忽视绝对数量和脱离专业知识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妥当的。

如何正确处理表1中的实验资料呢?关键要正确判定该定量资料所对应的是什么实验设计类型。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表1定量资料对应的是“多因素非平衡组合实验”,而不是某种标准的多因素实验设计类型。明智的做法是对“组别”进行合理拆分,即根据专业知识和统计学知识,对“组别”之下的所有组重新进行组合,应使每种组合对应着一个标准的实验设计类型。正确地拆分结果分别见表2和表3。表2 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血BUN及SCr变化的测定结果(略)表3 模型组和2个用药组大鼠血BUN及SCr变化的测定结果(略)

事实上,由科研习惯形成的这一套实验方案笔者形象地称之为多因素非平衡的组合实验,或者说,它是实验设计的表现型。通常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的都必须是标准型(即统计学上所说的某种实验设计类型),因此需要能看出代表表现型本质的原型(本例中组别之下应该有6个组,这6个组构成一个2×3析因设计结构,但原作者少设计了2个组)。通常需要将表现型或/和原型拆分成标准型后再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本例根据原作者的意图,可以将表1拆分成2个标准型,形成2个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见表2和表3。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就是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此处请读者注意:第一,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和一般的方差分析虽然都叫方差分析,但它们的计算公式却有本质区别,绝不可混用;第二,重复测量因素(本例中为时间)不要与实验分组因素(表2中叫“是否建模”;表3中叫“药物种类”)同时列入左边,它们是本质不同的两种因素,一般应该把“重复测量因素”放到表头横线下方。

通过本例可以看出,在实验前明确实验设计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试想,若让本例原作者写明他的实验设计类型,他必然就会对基本的实验设计类型作一番调查和学习,自然就能发现他所“设计”的实验并不是统计学上相应的实验设计。那么通过咨询相关人士必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实验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科研设计水平,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科研课题和论文质量。

例3:原文题目为《土荆芥-水团花对胃溃疡大鼠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原作者使用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定量资料方差分析处理表4中的数据。请问原作者这样做对吗?表4 各组黏膜肌层宽度、再生黏膜厚度变化(略)注:与正常组比较,aP<0.05;与NS组比较,bP<0.05;与CP 10 mg·kg-1 组比较,cP<0.05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本例涉及到统计学三型理论[1]中的一些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可以直接进行统计分析的来自标准设计的数据表叫标准型,反映问题本质但并非是标准型的数据表叫原型,而掩盖了原型信息的数据表叫表现型。“组别”之下的6个组,似乎是某个因素的6个水平,其实不然!这6个组涉及到多个试验因素,应对“组别”拆分重新组合后,再分别判定各种组合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并选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组合1:空白对照组(正常)、阴性对照组(NS),这是单因素两水平设计(简称为成组设计)。由于正常组无实验数据,故该组合无法进行统计分析;组合2:NS组、RA组、CP(20/mg·kg-1)组,这是单因素3水平设计,因素的名称叫“药物种类”;组合3:NS组、CP(10/mg·kg-1)组、CP(15/mg·kg-1)组、CP(20/mg·kg-1)组,这是单因素4水平设计,因素名称叫CP的剂量(其中,NS组可视为CP的剂量为0)。

对于组合2和组合3,若定量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可选用相应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否则,需要改用相应设计定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4 人为改变设计类型且数据利用不全

例4:某作者使用表5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欲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各个时间点的疗效情况,使用的分析方法为一般卡方检验,请问原作者这样做对吗?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从给出的统计表可以看出,该作者有意或者无意之间收集了一类相当复杂的实验设计类型下的定性资料,结果变量为多值有序变量的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性资料,处理这个设计下收集的定性资料要使用相应设计定性资料的统计模型分析法。由于上述方法过于复杂,因此,通常在实际运用中,实际工作者将重复测量因素武断地视为实验分组因素,从而使该资料变为结果变量为多值有序变量的三维列联表资料。在已经出错的前提下,原本应当使用CMH校正的秩和检验或者有序变量的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资料。然而,该作者显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并了数据,将结果变量变成二值变量(有效、无效),也就是说,原作者实际使用的仅仅是最后一列数据(即总有效率),并且最为严重的错误是将三维列联表资料强行降维成二维列联表资料,使用一般χ2检验进行分析。经过一系列的简化与错误合并,最后结论的可信度还剩下多少呢?表5 原作者对2组疗效比较的试验设计及数据表达(略)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由于篇幅所限,这类错误笔者只给出1例,实际上此类例子在很多杂志中普遍存在。这说明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很多研究人员并未做到心中有数;分析数据时,按自己熟悉的简单统计分析方法所能解决的数据结构强硬地改造数据,严格地说,在用表格表达实验资料的那一刹那就已人为改变了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这种做法的科学性和得出结论的正确性都将受到质疑[2]。

5 正交设计及数据处理方面的错误

人们在进行正交设计和对正交设计定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时,常存在下列3个误区:很多人过分强调用正交设计可以大大减少实验次数,因此,无论各实验条件(正交表中的每一行)下的实验结果波动有多大,都不做重复实验,这是第1个误区;将正交表各列上都排满试验因素,用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小的试验因素所对应的标准误作为分析其他因素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误差项,导致误差项的自由度较小,结论的可信度较低,这是第2个误区;在对正交设计定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后,即使存在多个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仍对少数几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解释,未将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合并到误差项中去重新估计实验误差,以获得具有较大自由度的误差项,这是第3个误区。

参考文献

第7篇:课题设计范文

【关键词】 初中生;综合阅读素养;课题设计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近几十年来,国外学者对阅读理论的研究给予极大关注。他们从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各个不同角度,对阅读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诸多研究者以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现状作了调查和分析表明:阅读尚未成为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维持的教学方式。此外,纵观国内对初中阅读素养的研究,都只局限于某个具体学科的阅读素养研究,未见从整体上对初中生“阅读综合素养”的研究的报道。因此,本课题提出了在对不同学科阅读素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大跨度思维,从整体上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综合阅读素养的策略和方法。

依据上述背景,抚顺十九中学聚集了本校语文、英语、数学、史地生等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根据不同学科对阅读素养培养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分别对不同学科的阅读素养培养的关键问题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找出不同学科的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一般规律和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纵向、大跨度思维,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和改进本学科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方法,进而从整体上全面提升初中生阅读素养的综合能力培养,构建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含义

阅读素养是指阅读的动机、情趣和阅读技能、阅读习惯等阅读心理的构成和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接收知识、培养能力。因此,本课题中涉及的“阅读素养”实际上是指“阅读综合素养”,涵盖了初中语文、英语、数学、史地生等不同学科的阅读素养的培养。不同学科的阅读素养的培养既有紧密联系,又具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因此,对于初中生不同学科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和方法,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以偏概全,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部分研究力求从纵向、深层次探索出培养初中生综合阅读素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各学科教师在培养本学科学生阅读素养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和创新,探索出更加有效的阅读素养培养模式。

四、本课题的创新点

1、紧贴我校的学生资源现状(学生群体的阅读基础均较为薄弱),以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根据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各学科的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新策略和新方法研究。

2、进行纵向、大跨度思维,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和改进本学科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方法,进而从整体上全面提升初中生阅读素养的综合能力培养,构建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1、本研究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查阅文献资料,整理国内外阅读理论及阅读教学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确立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利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部分学生和老师交流、听课,在平时状态下搜集、研究第一手资料,分析目前初中生不同学科阅读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初中阅读教学模式的具体改进方法。

3、采用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不同学科的阅读素养培养的理论基础性研究。主要侧重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方法和策略融入到阅读中的教学设计研究。

4、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不同年级的平行班进行对比实验教学研究。实验班采用以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比班采用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定量采集实验教学前后的考试成绩和分布情况等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分析学生实验前后阅读能力和阅读综合运用能力的变化,以验证以新的教学模式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通过教学实验修改、充实、完善课题研究方案,不断提升实验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

六、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本课题属于基础研究,研究周期为3年,实验教师具有较为充足的理论研究时间和实验实施时间。此外,学校具有充足的研究资料、研究经费和研究技术设备,可以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2、本校具有优良的教学改革氛围和创新意识,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大力支持和倡导具有创新方思维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学校后勤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经费落实到位,能够保证本课题的顺利进行。

3、我校与省内众多中学有着广泛的合作和交流,通过邀请不同学校的英语学科的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讲学和交流,可以及时调整和修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能够保证本课题始终具有正确的研究方向和实施方法。

4、目前,课题组成员已经开展了本课题的部分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即将发表在国内教育期刊《新课程》和《读写算》,基本上建立了本课题的研究雏形。

七、预期研究成果

1、提交体现“培养初中生综合阅读素养研究”创新教学思想的教学案例设计;

2、提交“培养初中生综合阅读素养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

3、提交省级以上教育期刊发表的有关本课题成果论文3篇以上。

参考文献

1 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M].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

2 邢娜.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年第2期 。

第8篇:课题设计范文

论文关键词:产品形象,品牌,设计

 

1. 研究范围的界定

产品形象的建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产品的视觉形象:产品造型、产品风格、产品PI系统、产品包装、产品广告等;(2)产品的品质形象:产品规划、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管理、产品销售、产品使用、产品服务等;(3)产品的社会形象:产品社会认知、产品社会评价、产品社会效益、产品社会地位等内容。本课题主要是对正泰电工的产品的外观造型、风格以及产品线进行规划研究。

2. 正泰电工产品形象策略设定过程

2.1 正泰的品牌定位

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始创于1997年,主导产品包括电工、照明、智能、小家电等四大系列、1200多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历经十年的不懈奋斗、创新磨砺,以现代化的管理、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赢得广大顾客的青睐,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电工行业前列,正泰电工品牌已享誉国内及东南亚、澳洲等市场。[①]但是面对目前电工行业激烈的竞争,如何在与国际电工品牌过程中生存、发展,成为正泰电工品牌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何谓“正泰”:正,即经营要走正道,为人要讲正气,产品要做正宗;泰设计,即泰然、安泰、三阳开泰。因正而得泰,正道则泰兴。是谓“正泰”论文开题报告范例。[②]正泰品牌图1 正泰品牌标志

标志如图1所示。该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品牌均以“集团品牌+产品属性”格式命名,而“正泰电工”就是子公司品牌之一。

通过正泰的自我描述可以看出,正泰企业作为一个在温州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其核心价值观(图2)还是很明确的。在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的第二届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名单中,正泰蝉联低压电器行业标志性品牌。这也说明了正泰品牌的价值。利用好正泰的品牌价值,发挥其品牌影响力,在正泰品牌形象的指导下,树立起其电工产品的产品形象;而产品形象的树立,也是对其品牌形象的维护,进一步提高了正泰的品牌价值。

图2 正泰企业核心价值观

2.2 市场现有开关产品形象调查比较

(1)按型号分

墙壁开关产品按照型号可以分为120、86、118三种。其中118系列以家装较多,86系列以工程为多,120系列则以浙江为多。如图3所示。

 

图3 墙壁开关按型号划分

(2)按造型风格分

开关面板的外观造型也十分多变,目前,主要以简约主义风格,大平板直线条设计为主,并局部进行装饰,简洁实用。因为欧洲许多开关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欧洲设计的新鲜元素,流线型的欧式开关曾经流行一时,以西门子和西蒙的产品为主设计,给人带来动感活泼的波浪流线造型设计。市场上目前还有一些开关造型比较独特,面板装饰线条较多,指示灯、荧光条的设计也比较花哨,以飞雕的产品为代表,主要是针对低端市场,市场份额较小。

图4 按造型风格分类

(3)按材质色彩分

大多数的开关面板的材料为PC材料。主要以白色调为主,色给人清洁凉爽,干净利索的联想。白色PC材料又有多种处理方法,有光亮平滑的白色,有压了纹理,质感鲜明的白色,有带花纹的白色,白色搭配局部彩色、深色、或金属色的点缀,画龙点睛,亦可提升产品的档次。

看一下身边的潮流,以换彩壳手机的热销为缩影,彩色开关面板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论文开题报告范例。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金属色迎合了这一类的时尚和风格,也是时下最流行最酷的色彩,在这个越来越追求奢华的时代中,金属色还将延续很长的一段生命力设计,金属色能给人带来高档豪华的感受。金属色又有哑光、拉丝和镀铬等多种效果,带有色彩倾向的金属色,还可搭配使用,但是产品价格较高。所以退而求其次就出现了采用银色喷涂处理的面板,在市场上掀起了金属流行色的热潮。

图5 按色彩材质分类

(4)开关面板产品视觉形象比较

目前的开关市场绝大多数产品外观定位都非常相似,以简约风格为诉求,总体外观差异性不大。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但是,外观形态各种风格都有所体现。

图6 开关面板产品视觉形象的比较

2.3 电工产品消费者构成及影响其购买的因素

电工产品在中国每年的市场容量90%以上是靠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带来。电工产品介于耐用消费品和工业品之间。一般来讲每人人均消费不超过3次,重复购买频率低,日常关注度低,消费者行为介与感性与理性之间。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较低,影响购买电工产品因素主要有:产品质量、外观形象、广告、服务、价格等。

直接消费者一般是私人消费者,他们购买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装修住宅或商业设施,他们的购买决策过程受到品牌厂家、广告宣传、电工、朋友亲戚、商店陈列、商店推荐、价格、自己的消费体验等诸多因素影响;间接消费者主要包括工地水电项目部经理、装修公司水电项目经理、电工,他们的购买决策过程受到设计院、工程甲方、品牌、厂家广告宣传、价格、商店陈列、商店推荐、利润、自己的消费体验等因素影响。现阶段购买商品房的主要消费者是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叶出生的人们。70年代出生的青年消费者对生活充满激情与憧憬,购物感性较冲动,个性较张扬,对欧美生活很向往,攀比心理较强。而50年代至60年代出生的中年消费者消费比较理性,消费观点注重安全、实用及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对价格较为敏感设计,是中档开关插座的主要消费群体。商店、餐馆、酒店、宾馆、办公楼、公共场所等也是开关插座的选购者,他们选择开关插座的档次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定位。农村市场是低档开关插座、明装开关插座的主要消费群体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2.4 正泰电工现有产品线

图7 正泰电工开关产品线

从图7可以看出,正泰开关大致分为六个系列,其中NEW1系列是正对农村市场的低档明装86开关,外形与NEW7系列相同,在产品外观上与其它品牌差异性不大,主要依靠其价格优势来占领市场。NEW2系列是欧式开关,外观造型圆润,产品种类单一,与以欧式开关为主的欧洲开关巨头西门子、西蒙等品牌相比并不具有竞争优势。NEW5系列是118型号开关,NEW5是低端路线,NEW5E是中档开关,中间一块面板采用银色喷涂工艺,NEW5F和NEW5G为新品。总体上看,NEW5系列由于型号地域性限制,市场销量也不高。NEW6系列主要是86型的中档产品,NEW6由于其面板有多种颜色搭配,成为一大亮点。NEW6C、6D、6E、6F是最近两年推出的新品,创新性外观设计,在材质、色彩等方面都有所突破,目前已经成为公司的主力产品。NEW7系列是86型号的工程版产品设计,主要是依靠其较低的价格,在工程上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是由于其外观与其它品牌产品严重同质化,所以,当原材料成本上升之后,对其优势构成一定威胁。NEW7E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外形简洁细腻,而且成本也不高,市场反应不错。NEW9系列是120型开关,主要市场在江浙地区,NEW9是低端产品,NEW9E和NEW9F属中高档产品,是在最近推出的新款,首先采用了镀铬金属包边设计,造型细腻。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在公司产品设计上,产品形象的概念刚刚引入,所以,正泰的品牌价值并没有能够在品牌形象上完整的体现出来。

2.5 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策略设定

通过上面对市场现有开关产品形象、电工市场消费者等方面进行分析,再结合正泰的品牌定位设计,以及正泰现有产品线,应用SWOT分析方法,来确定正泰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清楚的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比和归纳,判断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更准确地找到通向未来品牌定位的途径(如图8)。

图8 正泰电工SWOT分析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正泰电工在国内电工行业还是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的,并且当前我国的市场机遇也非常好,但是,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加强管理,向国际品牌学习,不断缩小差距,同时要以卓越的产品为基本,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企业品牌形象落到实处。针对目前现状,为了使产品具有一致性和独特性设计,并且符合正泰品牌的核心价值观,现提出以下几点产品开发策略:

(1) 对低端产品外观进行改良设计,与其它品牌产品形成差异化。

(2) 中高档产品设计风格进行统一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因为NEW9D产品外观行业反应较好,建议设计风格向9D靠拢。

(3) 研发高档产品,虽然目前市场上的高档产品被国外品牌所占领,但是由于正泰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电气制造企业”,所以,也应该进军高档产品市场,同时也填补正泰高档产品的产品线。

(4) 正泰电工开关产品的产品线基本清晰,但是在市场推广的时候依然沿用企业内部名称编号,不利于市场推广,建议给每个系列产品起个好听的名字,例如西门子的“灵致”系列、“灵动”系列等,一方面利于市场推广,另一方面也通过名称使不同系列的开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给人带来一种统一的感觉,以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

整合开关设计元素,主要包括面板、按键、指示灯(荧光条)、产品商标四个基本内容,属于简单产品,可设计点不多,如果单纯从视觉形象上对其进行统一设计,难免会给人带来死板和缺乏创新的感觉。应该从品牌核心价值上挖掘内容,为了使品牌精神清晰的体现在产品上,使不同产品线的产品达到微妙的和谐统一。

3. 总结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正泰电工作为民族电工行业的领军人物,运用工业设计的理念,来对产品的开发进行规划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研究产品与企业品牌、文化的内在关系,通过产品形象的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来促进品牌的成长,同时通过企业品牌的成长来加深产品形象的文化内涵,产生超脱于实体功能技术层面的高附加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拉动企业持续恒久发展。

参考文献:

[1]《产品形象的视觉设计》,张凌浩,刘刚,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2]《产品设计指南》,s.point design,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9篇:课题设计范文

“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说播课教学设计

平罗县黄渠桥九年制学校

教师:刘立娟

今天我说播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目的、教学理念、教学分析、教学方法及教学安排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的。本节课从两个层面设计的教学目的。

(一)知识层面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2、让学生学会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

3、初步认识新的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二)学生情感层面的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创新素养能力。

二、教学理念

1、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2、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积极主动去体验享受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素养能力。

三、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盐是中考的重点考试内容,宁夏中考化学试卷在2018年关盐测试分值为分,2019年为分,2020年为分。盐类的性质综合了酸、碱、盐、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相关性质考察,学好盐是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相关物质性质知识点的回顾和综合应用,是整个化学学习内容的升华,对于学生而言,学好、学通盐的性质对于学好化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认识常见碳酸盐的性质,该内容与第十单元常见酸和碱为同一体系,相互联系,在上一单元学习中学生对盐的概念已有初步认识,知道化学中的盐与食盐的区别,本节课主要利用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做引导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碳酸盐与酸和碱的反应,从而认识常见碳酸盐性质,并初步认识和掌握复分解反应概念。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常见碳酸盐的用途。

2、学会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

3、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

(三)教学难点

怎样正确合理的利用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旧知识回忆、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

五、教学安排(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对于盐的概念我们已有初步认识,我们了解到化学中的盐指的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一类化合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常见的盐的性质。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三种碳酸盐的化学式,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从它们的结构上来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共同回答:都有碳酸根离子。教师总结:我们就将这种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统称为碳酸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

一、板书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一)认识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请同学观看一段视频“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方法、步骤以及实验现象,并且写出反应原理。

教师活动:在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我们已经知道碳酸钙可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那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发生类似反应呢?

学生回答:三分之二学生推测能,三分之一学生保持沉默。

教师活动:为了证明同学们推断,教师演示实验11—1。(播放教师演示实验视频)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记录实验结果。

碳酸钠+稀盐酸

碳酸氢钠+稀盐酸

实验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教师提问:为什么所有的碳酸盐当他们遇到稀盐酸时?能发生相同的实验现象呢?

学生集体回答:因为他们都有碳酸根离子。

教师提问:那么结合刚才的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在化学实验室如何检验碳酸根离子?

学生回答: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混浊,则该物质含有碳酸根离子。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通过实验证明,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你能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吗?

学生活动:请学生上台展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教师活动: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和酸的反应),那么碳酸钠能否与碱发生反应呢?教师演示实验11-2(照片展示)

学生活动:描述实验现象,并写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 方程式

(二)认识常见碳酸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师提问:认识了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那么它们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请同学看课本73页,第二自然段,了解它们的妙用。(图片展示学生自学效果)

当堂训练:

1、现有两瓶白色固体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和纯碱请用化学方法把它们区别开来,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本题考察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碳酸盐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点的掌握,重点考察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学生统一回答,用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学生回答完全正确,但是方法过于单一,老师又再次强调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于是各小组经过讨论发现可以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来进行验证。本题考察的出发点不仅仅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间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2、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

假设二:该溶液变质了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分别验证以上假设,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现象,并写出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所有学生在考虑氢氧化钠变质问题时,第一印象是产生了碳酸钠,因此,同学们一致认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因此,大部分同学在设计实验时都利用了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碳酸根离子,但是同学们却忘了之前我们学习的有关碱的内容相结合。

于是老师拿出一瓶变质的氢氧化钠,让同学们,按照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来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同学们发现,当最初滴入稀盐酸时,并没有明显的现象,于是孩子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怀疑并引起了他们的反思,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经过小组讨论,他们发现有可能该试剂当中还含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于是他们改进了实验方法,他们像所给的试剂当中加入大量的稀盐酸,他们看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从而检验此时的氢氧化钠已变质。同时,同学们还想到了可以直接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钙来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

(三)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分析今天我们学习过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