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专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说课程
1.1《预防医学》课程性质与任务:该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和社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的21世纪新型医生的重点课程,已被教育部确定为医学院校15门主干课程之一。《预防医学》课程实际上是一组公共卫生课程的整合,是一门在“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研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心理因素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的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它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和联系,要求临床专业学生在修完基础课及相关临床专业课后必修。
1.2《预防医学》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我校的办学定位是“走下去,走出去,创特色医专”;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主要面向基层和农村培养实用型技术性高等专门医学人才。《预防医学》课程是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也是一门医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依靠多种教学手段保障教学各环节质量,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逐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和“群体观点、大卫生观点、概率论观点和多病因观点”,认真落实疾病三级预防的原则,特别强调在不同医学环境下都要重视实施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该课程由于内容的广泛性和技术的通用性特点,决定了它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群基本职业能力。
2说教材
2.1教材特点与内容分析:本门课程在教材选用上坚持与公共卫生发展和专科层次卫生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原则,力求使学生学有所用。本门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以我校预防医学教研室成员为主要力量编写的“十一五”国家精品教材《预防医学》,这是一部高等医学专科应用性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验教材,具有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新形势下的鲜明特色。其最大特点就是以新的健康观和影响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案例教学。全书分3个部分,分析了影响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介绍了寻找人群健康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控制影响人群健康危险因素的策略与措施。每章或每节均以案例开始,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介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满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案例,解决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教材所选用的案例具有新颖、经典、有趣的特点。
2.2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基层岗位设置需求和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教30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教学重点突出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突出预防医学适宜技术的实际应用。解决办法是加大这部分课程学时,强化案例教学,加大实习指导力度和频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教学的难点。解决办法是大量练习,手工的或计算机软件的练习并举,并强调人人参与,当堂检查,重教学过程的实际参与。
2.3参考教材:主要参考教材有黄吉武主编的《预防医学》(3版)、李立明主编的本科教材《流行病学》(5版)和马斌荣主编的《医学统计学》(4版)等。同时为了更好做好实践教训,教研室组织补充编写了《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和《流行病学实习指导》等教学讲义,强化实习内容的教学。3
教法
3.1理论教学教法:实行以案例为中心,综合问答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等多元化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布置思考题,课堂提问,课中强化,提高学生预防医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和掌握正确的预防医学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3.2实践教学教法:基本思路是以课堂实习和实验为主,社区参观考察和调查研究为辅,引导利用好业余学习时间。主要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有代表性的预防医学典型实验、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数据处理及分析卫生问题提出对策措施。教学内容体现联系临床、联系实践,学有所用的思想,并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安排学生分批到基层医疗机构见习基地进行不同形式的社区实践性学习,进行疾病防治的实践和参与卫生服务的工作。
4学法
4.1学情分析:我校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是高中起点三年制普通专科,学生生源质量较高,文化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较强。《预防医学》课程要求临床专业学生在修完基础课及相关临床专业课后必修,此时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积累。
4.2具体学法:《预防医学》课是操作性较强的课,因此要教会学生应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方法,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在新课之前认真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通过教材介绍,借助教师讲解内容信息和对内容的分析,理解重、难点内容,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可随时进行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课下及时复习巩固,认真总结,整理出知识框架。并积极引导学生自学和学习方法总结。
5教学过程
5.1案例驱动,激趣导入(10分钟):先是利用5分钟左右时间来组织教学及复习旧课,然后用5分钟时间介绍案例导入新课,这样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学知识点。
5.2初步尝试,探究新知(10分钟):针对案例内容初步分析原因,引入新课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学,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再与实际情况相对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5.3教师引导,学习新知(50分钟):教师用PPT课件文本,结合教材介绍,对新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向映象。这一环节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以教师教授为主,穿插提问,适时组织讨论,实现师生、生生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这是我校预防医学教研室目前大力推行的重要而实用的适合专科层次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效预防医学学习方法,效果良好。
5.4解决问题,形成技能(15分钟):完成新知识的教学后,教师指导学生就前面介绍的案例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并结合标准答案给予适时评价。随后利用每章或每节课后习题进行当堂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集现代教育、医学科研、临床医疗为一体。良好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科学的管理水平,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良好的校风。
2、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中华培养从事 于医药卫生有志青年骨干的摇篮。学校坐落于胶东半岛烟台,有两个校区。
3、菏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隶属于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接受省教育厅的管理和指导。
4、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5、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现况
我院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三校生、文史类和理工类高考生,医学统计学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只接触到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尚未接触临床和检验专业课程。
1.1 学生现况。
专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主要在基层医院, 面对的是疾病的诊治工作,认为科研离自己太远,对以后的工作帮助不大,虽然老师强调了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但对课程结构不明白,培养目标不明确,思想上缺乏主动性。近年,大学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生源的质量下降,而对于专科学院的学生来说,部分学生缺乏有效地学习方法,难掌握所学知识。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且把医学统计学定位为数学课,看到数据就头痛,对课程缺乏兴趣,学习起来困难。课程初期,大部分学生还是有学习激情,但随着课程越来越抽象,内容越来越枯燥,理解越来越困难,有不少学生选择了放弃,主动性逐渐丧失,变成为考试而学,甚至为了考试过关,获得平时成绩,抄作业、实验报告的越来越多。
1.2 教学现况。
高职学院的教师多是承担至少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课时多,任务重,对专业的研究不深。我院医学统计学教师都是承担预防医学的教学,兼职讲授医学统计学,都是非数学专业类教师,对统计学的研究不深,也是非师范类教师,教育的方法有待提高。
1.3 缺乏合适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能够让学生快速入门, 并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当前,面向专科生或高职学生编写的教材非常少,对于高职检验专业来说就更少了,内容缺乏针对性,即便有专科的教材,也是本科教材的缩写版。我院选用的是马斌荣主审的人卫第6 版医学统计学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属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第八轮编写教材。
2.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思考
随着医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疾病的研究,越来越依赖于统计分析,而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接触的医学原始资料会越来越多,对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越来越重要,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很必要,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思考:
2.1 增强学生认识,明确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
在每门新课的绪论部分, 都向学生介绍课程情况和学习方法以及考核方法,也应向学生阐明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现象的科学, 是揭示数据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能指导医学生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有效地获取数据、正确的分析数据以及合理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从事临床工作或医学研究都离不开统计学,对自身非常重要。教师应避免空谈重要性,在整过教学过程中,应经常以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为例,强调统计学的重要性。如上交专业、实验报告有少数未交,这也符合小概率事件;教材中有计算错误,也符合小概率事件;查找相关论文,让学生发现统计学应用不当等,这些都在我们身边,统计学并不抽象。
2.2 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适合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 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现今的医学统计学教材,多为本科教材演变而来,或为采用普通高校的本科教材,理论内容过多,实践环节少,缺乏吸引力。应组织相关学校的医学统计学教师经常进行教学研讨,研究高职专科生的特点,分析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组织编写符合实际需要的教材。教材内容应避免理论化,强调实用性,便于学生理解,少一些推导,增加课后习题,并配有答案,增加上机实训操作。
2.3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多数教师都是兼职医学统计学教学, 教学任务重, 尽管如此,也应加强师资培训,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安排教师集中培训。也可以利用帮扶途径,邀请外校高水平教师到校授课,传授教学经验,选派教师到相关高校去进修。应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师徒式的指导培养,年轻教师多听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有经验的教师多指导年轻教师,多到课堂,帮助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4 改革学生考核方式
1基本概念的理解
1.1护理专科化护理专科化指护理范围内某一特定临床区域的护理实践[|]。专科护理是护理专科化的目标,关于护理专科化有各种各样的描述,但共同的特点是:护理专科化是以护理的某一特殊领域为中心伴随着知识爆炸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及医学领域中出现的专科分化、细化,学科的分化成为学科科学化的必经环节,学科分化必然导致人才培养的专科化。欧美等国家早在100多年前就己经开始探讨并且推进护理专科化发展的进程,可考证的护理专科化至少在1900年就己被提及,(《美国护理学杂志)〉)创刊号上撰文讨论的问题,可以认为正式提出了专科护理的概念20世纪后期,在世界范围内,护理进入了专科化发展的阶段。
1.2医学分化科学史表明,科学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医学科学同样也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15]。16世纪以后,西方世界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满足了医学分化条件,西方医学分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并最终形成了医学分化状态医学分化的哲学指导是还原论,就是将疾病按系统和器官分到不同的学科去诊治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个策略。这种以器官为中心的单一学科模式不能从根本上阐明和解决疾病对挑战。
1.3医学整合在学科分化的同时,学科间的关系却愈来愈密切,学科的发展、保健服务供给与需求双方,对相互配合与整合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孤军奋战己成为制约各方事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医学整合是对当今医学整体化趋势的回应,整合成为必然趋势。所谓医学整合,就是根据医学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种种整体化趋势,对医学各方面的知识、学科、资源,按照发挥最佳效益的要求,重新进行组合与协调。
2护理专科化过程与医学分化
2.1医学分化对于护理专科化过程的促进19世纪是西方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医学科学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分化,进行精细分析和还原研宄,是解决医学复杂问题必须经历的过程。面对高度复杂的医学研宄对象,医学分化在医学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68]。首先,在医学分化状态下,为了配合部分专科医生更好地完成纷繁复杂的工作,护理界认识到新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引进、病人需要、人力资源的改变,为更好地与临床医生配合、协调工作以及补充医生人力的不足,专科护士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技术以扩展其实践范围,提供专科化的护理服务,弥补常规医护工作的不足[9]。其次,护理专科化有利于体现护士价值,提升护理学科地位。临床护士专科化,促进护理学科高新技术不断渗透到医疗服务的各个领域,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适应病人对其所患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日康复的需求,有利于体现护士价值;医疗服务中高新技术的介入增加了病人对护理技术高要求的需要,专科护士知识结构、技术水平的深化,提高了护士在临床工作的科学性,进一步体现了护士的价值;专科护士在卫生保健服务中越能体现独特价值其贡献也越高,社会对护理学科认同度不断上升,护理学科发展为广大护理人员提供了更好、更多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有利于稳定护士队伍。
2.2医学分化对于护理专科化过程的局限医学分化因其不完全符合医学研宄对象的整体特征而显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出现效率低下,慢性病症状缓解不能根除病因,医疗费用也不断攀升以及卫生公平等缺陷同样,护理专科化给护理学科及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与医学分化类似的局限性。
首先,护理专科化是构成医疗率低下的因素之一。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是简单的几个系统与器官的集合,而疾病常涉及系统、器官和功能异常的病理现象,其复杂程度是难以想象的,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发现并不单涉及一个专科,而是多个学科,只有将综合与分解、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才可能完全了解疾病。专科立足于单个器官,专科化护理人才,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更多地局限于专科范畴,护理非单一专科疾病面临着挑战,影响了工作效率。
其次,护理专科化也是构成医疗费用不断攀升以及卫生公平缺陷的因素。2009年,美国家庭医生的平均年薪是17.3万美元,而护士麻醉师的年薪为18.9万美元。2010年,家庭医生的年薪有所上涨,为17.8万美元,而护士麻醉师的年薪有所下降,为18.6万美元,家庭医生的收入还是不如护士麻醉师这类高级护士高[11]。到目前为止,美国护理界仍致力于CNS的服务合法化收费的努力中。在我国,随着专科护理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专科护士的待遇却无明确的级别体现。在当前护士薪酬分配和激励机制改革中,如何既能体现专科护士的专业价值又不过分增加病人负担,需要积极探索。
3医学整合对护理专科化发展的影响
每一次医学模式的改变都将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医学模式的转变具有先行性,势必对未来医学科学及护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医学整合的理念,重新思考医疗服务的模式与功能,改革传统的医疗服务管理体制,调整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方略11213,整合卫生资源促使各医学部门协调发展,以克服医学分化状态下医学科学发展遇到的瓶颈。这场革命势必对护理学目前的专科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首先,世界范围内的医学己经在理论和实践上不同程度地探索整合方式和途径,而世界各国护理专科化还在不同程度地纵向深入发展,尚少有整合的探索。护理学整合的雏形将在社会及学科的需要推动下被动形成,护士与医生共同处理病人健康问题时,护理学科将在实践中被动受到医学整合的影响,医学学科之间的整合也将需要跨学科的护理人员共同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护理学整合发展,拓展实践范围,扩大护理服务内涵。其次,当前的护理模式正经历从医院向社区、从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转变,这较以往更加强调了护士的责任与参与,但从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需求来看,专科护理仍在客观上存有局限,而这种局限只有通过与医学整合相协调的护理整合弥补。但这并不意味着去“专科化”,相反,护理专科化将与护理整合共存,护理专科化将通过护理整合得到深化,即在不断扩大专科领域培训、深化护理专科化的同时积极探索和进行护理整合。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业情况如下:本校2015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名,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底为止,综合就业人数59,综合就业率67.81%,灵活就业率8%,实际就业率为59.81%。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3.4%,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28.73%,未就业率32.18%。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导致其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打破原有班级结构,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业资格,合法上岗,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育精度,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经验,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皓,肖爱平.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关键词】医学高职高专 检验仿真实训室 仪器使用与保管
一、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室仪器使用与保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学生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使得整体操作技能水平不高,对仪器的维护以及认知程度不足。
(2)教师对学生能正确使用仪器期望值过高。学生对实训室仪器充满好奇,想早点了解、熟悉。所以当老师介绍仪器使用时并没有认真听讲,但当进入实训室时发现了很多没有预想过的问题,学生上实验实训课人多、同时没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仪器,很容易使仪器损坏。
(3)学生自身对仪器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仪器当作实验的重要实践技能工具,对仪器认识不透彻,不能将自己的兴趣与仪器很好的有机融合。习惯于被动的学习,不会主动的将仪器和技能、科研结合在一起。
(4)学校对实验实训人员队伍不够重视,管理实验实训仪器的实验教师队伍待遇低、自身责任心不强。实验实训教师没有对各类仪器进行培训,以为都是教师的事,不是自己的事。没有对新进仪器进行登记造册、档案管理。在实验者使用仪器后没有督促其登记。
(5)在学校进行教学的同时开展科研活动中,实验实训仪器故障后,没有及时登记故障原因、没有请工程师及时维修。使得实验实训室虽然仪器很多,但大多无法使用。主要是因为仪器当时故障时没有及时发现或没有及时登记进行维护。
(6)学生在学校没有很好的掌握实验实训仪器的原理、使用、维护,到医院实习、工作中会对仪器检测过程故障不好判断,会造成严重后果,检测结果发生误差,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诊断。
二、实验实训仪器要加强管理及使用的重要性
(1)医学检验实验实训室仪器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实训室得到技能培训。而且是医学生进入医院与在校学习实践的重要桥梁,如在实践中要求每个学生熟练地掌握普通单目显微镜到双目显微镜的使用技术,水平离心机与高速离心机使用技术,721、722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等仪器的正确使用,通过实验实训室使学生更好地走上临床。
(2)有助于仪器发挥更多的功能。医学检验仿真实训室的仪器比较贵重,如果损坏,不光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导致实验课的开出。因此,要对医学检验仿真实训室的仪器进行良好管理与维护。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降低学生在初学时因对仪器操作技术不熟练,标本对仪器污染的概率。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增强了学生的对实训室仪器的正确使用观念和集体维护意识。
(4)在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是当今的主流,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更注重自身的业务发展,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研活动,更需要实验实训仪器。
三、高校、高职专科检验实训室仪器使用与保管的途径与方法
(1)建立仪器档案盒,强调仪器的重要性:一台新到实验室的仪器,首先要建立仪器的档案,具体要对仪器的名称、产品编号、生产厂家、使用试剂的名称、说明书、启用时间、使用情况、损坏情况、厂家工程师联系方式,以及在安装时出现异常情况等及时登记。并签下验收是否合格清单。
(2)制定班级分组组长、个人负责制:人手一台仪器时,在实验课前由组长到准备室领取仪器卡片,每四人一组,由组长按编号发给对应编号的学生。先由每位学生检查各自的显微镜是否完好,如没有问题签字,汇总交给组长后才能到准备室领取实验用品,实验教师通过组长汇总得知是否有仪器故障并及时排除。对于共用体积小的贵重仪器,在使用与管理时按班级学号分为4人一组,由组长到准备室签名领取实验仪器,才能上实验课,实验完毕后由组长清点完好后归还。
(3)在实验课中对学生要反复强调仪器在实验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爱护仪器的意识,在仿真实训第一节实验课时,向学生讲清实验实训室实验中不同仪器使用与管理有不同的特点,各类标本的来源不同也对仪器具有不同的程度的污染性,实验中用到的显微镜、离心机、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粪便分析仪等各种仪器是仿真实训室使用时所需的必备仪器,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仪器时要像爱护自己的物品一样爱护它,对小的仪器要轻拿轻放,体积大的仪器避免碰撞,并且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请教实验教师。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多年来,在肇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5月升格为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广东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市政府举办,办学经费来源为市财政投入。办学初期将开设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专业。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创办于1965年6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隶属广东省卫生厅,教育业务归广东省教育厅管理。
(来源:文章屋网 )
一、目前医学专科生就业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金融危机影响下,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医学专科生,受其专业的限制,就业日趋困难。分析其医学专科生就业难原因在于,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由于医学专业特殊性,就业渠道相对狭窄一些,特别是医学专科学生的就业竞争更是激烈。另一方面医学专科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直接影响其就业问题,一部分学生能够娴熟的展示自己的医学操作技能,在择业期内可能就会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但有一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不愿利用有限的时间来进行临床实践,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称其实践能力缺乏者,这部分学生很难就业。现在大学生就业采取的是双向选择,你可以选择单位,单位也要通过面试、测试等方式来选择你,所以作为医学专科生要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就要树立良好的就业思想、就业观念,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从而提升其就业质量。
二、 改进医学专科生的培养机制,提高就业竞争力
1. 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持毕业证、执业资格证“双证”毕业
从事医药工作,必需有执业资格证。目前,很多医院对于没有执业资格证书先上岗的学生,也在工作合同中明确要在多长时间内必须考取,否则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有机结合临床、护理等各专业的考试科目,严格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执业资格证考试。对于医学生,能否持有从业资格证,对就业有关键性的影响,这也是就业中有力的“敲门砖”。
2. 建立就业实训基地,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点。在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填鸭式”的旧式教育模式,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临床教学实践,培养适用型医学人才。为此,需要建设符合学生专业特色的就业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培养和就业提供帮助,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病人或真实的人体,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临床熟练程度和操作水平,包括书写病例、参加手术、操作医疗器械等。同时,医学专科学生除完成实训教学规定的学习任务外,应参加跨专业、多形式、高水平的技能培训,通过对自己有效的、持久的人力资本投入,实现专业技能增进,就业的竞争实力和适应能力增加,推动个人职业发展[2]。要做好信息反馈,将学生实践情况及时反馈,针对实践情况加强教学,从而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
当前,许多医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普遍希望到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时也想到公立的大、中医院或经济效益较好的医疗单位,对实现就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再加上缺乏就业时所需的职业技能,进一步形成了就业困难。为此,学校在对学生教育中,不仅要做好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还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结合现实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客观要求,开展学生自我评估测评工作,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根据自身实际条件进行分析,从大一开始就思考、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学校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要让学生明白,当前大城市、大医院的医学人才已相对饱和,但基层医疗单位,如乡镇的卫生院所,仍缺少医学毕业生,医疗技术水平仍然偏低,需要有知识、有技能的医学生去改变现状。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不论是学什么专业,应届毕业生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都是很难的。所以,不妨先就业,再“二次择业”,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遇到更加理想的岗位,再选择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但并不是说,要草率的选择第一个工作,把工作当成跳板,而应是把它当成一个积累力量的“加油站”,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厚积薄发,增加竞争的砝码。
4. 建立就业信息联系平台,增大宣传力度
要组织人员深入实地开展调研,多渠道、多途径联系就业单位,加强与就业单位的沟通,不断争取就业岗位。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栏、飞信、QQ群等途径,搭建就业信息联系平台,及时就业信息。通过举办职业规划竞赛、邀请医疗行业相关人士讲述求职经历、举办模拟招聘大赛、介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项目等工作,使学生及时了解专业前景和岗位要求,以便更好适应社会,尽快就业。
5.建立就业指导长效机制,增强学生就业意识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应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对大一新生来讲,怀着美好的憧憬和热情来到学校,在此期间引导学生参加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竞赛和讲座等,通过参与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分析自身条件,提高自身认识,确定今后发展方向,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涯发展方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督促他们在打好坚实基础的同时,鼓动积极参与职业职业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竞赛,通过比赛增强自身认识,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有创新就有发展,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自身拥有高水平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有利于提升竞争筹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学生今后就业优势的提高,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突出自身潜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来讲,就业工作应从长远、长久的角度来看,大力发展创新教育,指导教育贯彻学生学习和毕业后期,建立就业指导长期有效机制。
三、实施医学生素质教育,增强就业竞争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也不断发展进步,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娴熟的人际沟通能力等各种技能。如果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无较高的情商的话,那么这样的大学生很难适应社会,也不容易被社会接受,所以大学生想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就要做一个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素质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体现。广义上的素质一般定义为:人文化水平高低,身体健康程度及智商、情商层次与职业技能达到特定级别的综合体现。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全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全方面素质教育是指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健康、能力培养、个性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全面协调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是我国医学教学的必然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在安排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注重让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更要注重学生内在的身心发展,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情商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医学临床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成为高素质、复合型、实用型的医学人才。
做好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品质,在教育学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其个人素质对医学生影响极为深远。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另一方面,要全方位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生。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我们也可以称为社会适应性的培养,一个人要想适应社会,在社会立足,就要会与人沟通,能与人沟通,这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二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有着清晰的人生目标,不戒不燥的处事能力,不畏困难、勇于承担责任,这样的人才能离成功更近。三要注重医学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相结合,在学习专业医学知识的同时,做到知识、能力全方面协调发展。加强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对社会、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增强医学生对社会和工作的适应力和创新力,从而增强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服务社会,展示自我。
参考文献:
[1] 裴冬梅,吴多芬.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新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09,(6):63-71
[2] 王凤枝.当前医学专科生就业能力调查与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8):89-90
[3]王薇.从医学模式的转变看医学生素质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5,2( 3):49-51
[4] 林黎娟.关于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思考[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66-67
[5] 韩孟洁,杨直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拓展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内涵[J].政工研究动态.2009(20)
作者简介:
【关键词】 SCL-90;心理健康;医学生
医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为了了解在校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我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61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三年制在校学生,整班抽样,收回有效答卷861份,其中男生216人,女生635人,平均年龄21岁。
1.2 方法
1.2.1 测评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进行心理健康评定,SCL-90共有90个项目,包括9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 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采用五级评分法(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偏重,4=严重,得分越高说明该项心理症状越严重。因子分≥1分,可筛选为阳性,因子分≥2分为中度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帮助。
1.2.2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给予数据化并输入计算机,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0统计处理。2 结 果
2.1 861名学生SCL-90各因子阳性检出率分析 表1所示,在接受调查的在校学生中,其各因子阳性检出率由重到轻依次是强迫(41.17%)、抑郁(27.3%)、人际敏感(24.65%)、偏执(18.52%)、敌意(17.48%)、焦虑(14.46%)、恐怖(11.89%)、躯体化(11.28%)、精神病性(9.33%)。
表1 861名学生SCL-90各因子阳性检出率(%)
项目 阳性检出率(%)
躯体化 11.28
强迫 41.17
人际敏感 24.65
抑郁 27.30
焦虑 14.46
敌意 17.48
恐怖 11.89
偏执 18.52
精神病性 9.33
平均 19.56
2.2 不同专业各因子阳性检出率分析 由表2所示,护理专业平均阳性率最高(24.13%),其次分别为检验专业(23.39%)、临床专业(17.63%)和药学专业(16.09)。
表2 各专业SCL-90各因子阳性检出率(%)
项目 临床(n=220) 护理(n=209) 药学(n=241) 检验(n=191)
躯体化 12.27 13.4 8.30 12.04
强迫 36.36 46.41 38.59 47.12
人际敏感 20.91 33.00 17.43 32.46
抑郁 25.91 36.84 24.48 29.32
焦虑 13.62 18.18 12.03 18.85
敌意 12.27 19.62 14.52 22.51
恐怖 11.82 22.01 7.47 16.75
偏执 17.73 18.66 15.35 19.37
精神病性 7.73 9.09 6.64 12.04
平均 17.63 24.13 16.09 23.39
2.3 男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阳性检出率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除敌意、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女生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生,但只有恐怖显著高于男生(P<.001)。
表3 男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阳性检出率比较(%)
项目 男生(n=226) 女生(N=635) U值
躯体化 11.06 11.50 0.179
强迫 39.82 42.52 0.713
人际敏感 23.01 26.30 0.975
抑郁 23.89 30.71 1.942
焦虑 12.39 16.54 1.483
敌意 18.58 16.38 0.743
恐怖 7.08 16.69 3.688
偏执 20.35 16.69 1.239
精神病性 10.62 8.03 1.186
平均 18.53 20.6 0.667
U检验。
2.4 不同年级大学生SCL-90各因子阳性检出率比较,见表4。
表4 不同年级大学生SCL-90各因子阳性检出率比较(%)
项目 一年级(n=413) 二年级(n=448) U值
躯体化 12.35 10.49 0.858
强迫 45.52 38.39 2.119
人际敏感 26.88 24.11 0.933
抑郁 31.23 26.79 1.437
焦虑 16.71 14.29 0.982
敌意 16.71 17.19 0.188
恐怖 15.74 12.72 1.269
偏执 20.10 15.40 1.807
精神病性 10.41 7.14 1.695
平均 21.74 18.50 1.185
U检验。
2.5 因子分≥2的学生比例,见表5。
3 讨 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在校学生中,平均阳性检出率19.56%,低于彭豪祥[3]等的报道(22.2%)。其各因子阳性检出率由重到轻依次是强迫(41.17%)、抑郁(27.3%)、人际敏感(24.65%)、偏执(18.52%)、敌意(17.48%)、焦虑(14.46%)、恐怖(11.89%)、躯体化(11.28%)、精神病性(9.33%),由此可见,在所测查的学生中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心理问题依次是强迫、抑郁、人际敏感。此结果与许多报道结果一致[3,4]。
不同专业平均阳性率不同,由表2可见,护理专业平均阳性率最高(24.13%),其次分别为检验专业(23.39%)、临床专业(17.63%)和药学专业(16.09),统计结果显示,护理和药学专业平均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专业平均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检验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应引起特别关注。
男女大学生的阳性检出率不同,由上表3可以看出,女生的阳性检出率(20.6%)高于男生(18.53%),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这与彭豪祥[3]等报道相反,分析原因可能与我校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特殊情况有关。
从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上来看,即因子分≥2的学生比例,医专学生主要以强迫、抑郁及敌意突出。强迫比例显著高于云南大学生[2](P<0.05),而偏执、精神病性项明显低于云南大学生(P<0.05),其余各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男女大学生因子分≥2的学生比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我们的文化、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念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我们大学生中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比例也在呈上升趋势。因此,应对在校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表5 因子分≥2的学生比例(%,n)
项目 男生 女生 医专学生 云南大学生[2]
n=226 n=635 n=861 n=4309
u1u2
躯体化 1.33(3) 1.42(9) 1.39(12) 1.02(44) 0.329 0.100
强迫 8.41(19) 7.08(45) 7.43(64) 5.34(230) 0.836 2.418
人际敏感 3.54(8) 2.52(16) 2.79(24) 4.83(208) 0.907 0.640
抑郁 4.42(10) 4.09(16) 4.18(36) 4.04(174) 0.065 0.190
焦虑 2.21(5) 1.73(11) 1.86(16) 2.55(110) 0.413 1.199
敌意 6.64(15) 2.05(13) 3.25(28) 4.13(178) 0.415 1.205
恐怖 1.33(3) 2.05(13) 1.86(16) 1.35(58) 0.395 1.150
偏执 4.42(10) 2.20(14) 2.79(24) 4.64(200) 0.837 2.434
精神病性 2.21(5) 0.47(3) 0.93(8) 1.95(84) 0.708 2.067
U检验,U1值为男女生比较,U2为医专学生与云南大学生比较。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1999年12月:31-35.
[2] 张河川,赵虹,宋金玲,等.云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9,20(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