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血清学检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R7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03-0080-01
梅毒属于一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又称梅毒螺旋体。梅毒的血清学试验方法大致分为非特异性的类脂质抗原试验和特异性的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两大类:①类脂质抗原试验即以牛心磷脂等为抗原,检查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如RPR、USR、VDRL、TRUST等,常用作初筛试验。②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即以纯化TP抗原,检测特异性抗TP抗体,常用的有TPPA、TPHA、TP-ELISA、FTA-ABC等,用作梅毒感染的确证试验。初筛试验中VDRL因操作麻烦在大多数医院没有开展。RPR检测操作简单有同样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因而被广泛应用。TP-PA特异性、灵敏度较高,是目前公认的梅毒血清学确证试验;但试剂较贵,检测时需将标本作系列稀释,不利于大批量标本检测,且以肉眼判断结果,自动化程度低。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TP-Ab)其特异性,灵敏度与TP-PA相近符合率也高,而且ELISA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是大批量标本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也是住院患者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我们于2008~2009年间,在我院住院的各科各年龄段患者中常规进行了RPR和TP-ELISA法检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于2008~2009年间住院患者,包括各科各年龄段共1320例。
1.2 方法 住院患者抽血,用TP-ELISA法进行梅毒筛查,并检测RPR(血清作倍比稀释)。RPR试剂购自上海科华公司,ELISA试剂购自厦门新创公司,均为“国药准字号”试剂。TP-ELISA用北京托普DEM-3型自动酶标洗板机洗板,用北京新风ZS-3型板式酶标仪读取OD值。两种方法均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1320例各年龄段患者标本中,TP-ELISA共检出阳性65例,检出率4.92%。65例TP-ELISA阳性标本中,检出RPR阳性33例,检出率50.7%。其余32例RPR为阴性。RPR阳性标本再将血清作倍比稀释后重检,RPR>1:8为6例。
3 讨论
各种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并不能在梅毒的不同病期检测出抗类脂质抗体或抗TP抗体,据报导RPR在一期、二期、三期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85%、100%、75%。在一期梅毒早期和晚期梅毒潜伏期可呈阴性。RPR即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类脂质抗体,抗类脂质抗体的出现较特异性抗体迟。而梅毒特异性抗体(TP-Ab)出现早,消失迟,即便进过正规抗梅毒治疗,仍可检出其特异性抗体。在65例TP-ELISA阳性标本中,只有33例(50.7%)检出RPR阳性。其余32例RPR为阴性。RPR阳性标本再将血清作倍比稀释后重检,RPR>1:8为6例。由于采用TP-ELISA法,梅毒治愈多年后仍能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因此,对确证活动性梅毒,监测疗法,发现治疗失败的病例和再感染方面使用RPR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梅毒;TRUST;TPPA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1,2],由增长较快的珠江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的向全国各地蔓延,各地发病率增长都较快。为了解本地区近几年梅毒的感染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恰当的防治措施,我们对2005年到2009年1155 例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至2009年来院就诊的可疑梅毒患者血液标本。
1.2 检测方法 静脉抽血3ml,离心后取血清做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及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操作均按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
1.3 检测试剂TRUST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公司生产;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公司生产;仪器使用北京海淀电子医疗仪器厂生产的W2-2A型微量震荡器;荷兰产可调移液器及U型反应板。使用试剂三证具全,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结果
2.1 2005-2009年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见表1。
注:2005年到2009年TRUST、TPPA阳性检出率逐年上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TRUST:x2=40.66,P
2.21155例梅毒检测标本中性别情况见表2。
注:2005年到2009年梅毒检测男性多于女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x2=57.99,P
2.3 1155例梅毒检测标本中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77岁,根据性生理特点分为五个年龄段,见表3。
注:以TPPA阳性判为梅毒患者,各年龄段检出率不同,经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x2=151.69,P
2.4 325例梅毒阳性标本TRUST滴度分布情况见表4。
注:325例梅毒阳性标本中,TRUST以低滴度居多,经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x2=46.06,P
3讨论
梅毒血清学检测是许多服务行业、义务献血者等群体体检的必检项目之一,也是现症病人诊断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对可疑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试验是诊断和控制梅毒流行的重要环节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2006年后,梅毒的发病率显著增高,检出率达到或超过了25%,文献报道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迅速增长,为法定报告性病之首[3],本文检测结果与其一致。
1155例梅毒检测标本中,有9例TRUST阴性而TPPA阳性,考虑就诊者有既往梅毒史,或是梅毒治疗过程检测的患者,梅毒初筛试验(TRUST)已经正常,还可能是梅毒感染初期,非特异性抗心磷脂抗体还没有产生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已产生之故。
从表2可以看出,男女之比在不同年份基本相同,平均为1.4: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x2=57.99,P
从表3可以看出,以26-35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45%),其次是36-45岁年龄组(2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x2=151.69,P
从表4可以看出,325例梅毒阳性标本中,TRUST以低滴度居多,
由于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所以对确认梅毒的患者应该做HIV初筛检查,这对治疗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有重要意义[7]。
参考文献
[1] Chen ZQ,Zhang GC,Gong XD,et a1.Syphilis in China results ofa national surveillance[J].Lancet,2007,369(9556):132~138
[2]王英,倪大新.2004~2007年中国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8):481~483
[3]李伟,赵进,王兵,等.广西2001-2006年 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21(11):685-686
[4]饶燕,固玲.早期梅毒146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21(8):507
[5]陈清.早期梅毒186例临床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19(10):623
【关键词】梅毒;诊断;血清学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STD),主要经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严重危害下一代。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选择简单、有效的试剂对梅毒的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作用[1]。笔者采用TRUST、ELISA、TPPA这3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对88例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0年4月皮肤科住院和门诊梅毒患者共计88例。其中男57例,女31 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3.55±6.55)岁;早期潜伏期梅毒15例,一期梅毒42例,二期梅毒22例,不明期梅毒9例。
1.2 试剂 TRUST 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公司提供,ELISA试剂由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TPPA 试剂由日本富士株式会社提供。
1.3 仪器 XD711酶标仪1台,梅毒旋转振荡器1台。
1.4 方法 三种检测方法均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并且采用ELISA 行梅毒筛查,阳性者再用TPPA确诊。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TRUST、ELISA 和TPPA 3 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TRU ST、ELI SA 和TPPA检测各期梅毒阳性率分别为: 早期潜伏期为66.66%、80%、86.66%;一期梅毒为73.81%、90.47%、100%;二期梅毒为81.82%、90.91%、95.45%;不明期梅毒为66.67%、88.89%、10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TPPA 和ELISA 在检测早期、一期、不明期梅毒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TRUST、ELISA 和TPPA 3 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3讨论
梅毒抗体检测是临床梅毒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大约在4~6 周在血清中可产生抗类脂抗原的非特异性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临床以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方法作为确认试验方法。而针对这两种抗体的检测方法有许多种,目前主要有TRUST、ELIAS、TPPA等方法。在以上几种方法中,TRUST 由于其廉价、快速、方便,其测定效价比RPR、USR 高一个滴度等特点,所以广泛用于临床住院和门诊患者的梅毒筛查和疗效评价工作[2]。另一些针对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的检测方法有ELISA、TPPA等技术,其中ELISA 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血清学检测法,通过将基因重组表达的梅毒螺旋体抗原包被在微孔板上,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极大地提高了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T PPA是目前国内推荐的确诊梅毒的重要方法,它是使用纯化的致病性螺旋体抗原成分包被活致敏红细胞和明胶颗粒,其结果可靠, 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是目前国内外被公认的准确度较高的梅毒血清学确证试验 但由于其操作比较繁琐,不利于大样本的检测,因此,它主要运用排除用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所致的假阳性[3]。
从本次研究结果分析,TPPA和ELISA在检测早期、一期、不明期梅毒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二期梅毒检验中,3 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ELISA 和TPPA较TRUST准确性更高,对梅毒患者的疗效监测过程中可采用TRUST,而对于潜伏期梅毒和难以诊断的梅毒可以采用TPPA。如果能够联合筛选试验与确诊试验,将对梅毒的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也可为梅毒的早发现、早治疗赢得时间。也可将3 种试验方法结合应用,可以减少漏诊、误诊率[4]。
参考文献
[1]钟惠霞.3种检测方法对梅毒诊治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73-1275.
[2]董雅荣,李桂娥,马季,等.TRUST与USR、RPR 在梅毒筛选试验中的对比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8(2):114-115.
[3]杜潘艳.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6):1303-1304.
【关键词】梅毒;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流行病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8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82-01
梅毒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为一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为苍白梅毒螺旋体,可引起全身多组织、器官损害,临床上可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潜伏梅毒。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等[1]。因此,梅毒血清学检查被列入献血者、输血前、手术、有创操作前等的必备检测项目。临床上梅毒血清学检查主要包括两种: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前者主要是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临床上常用于筛选和治疗效果的判断,成本低廉,检测时间短,仅需1小时。后者为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只要感染过梅毒,便终身阳性[2],因此只能作为临床筛选,不能判断治疗效果。本文采用RPR和TPPA两种方法对德州市人民医院门诊4643例行腔镜检查患者梅毒血清学进行检测分析,了解德州地区甚至鲁西北冀东南地区梅毒流行病学概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门诊行腔镜检查患者4673例,年龄18岁-85岁,其中男性2816例,女性1857例。
1.2试剂RPR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
1.3方法取受检者静脉血2ml,分离血清。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分别检测。所有检测方法步骤和结果判定均按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并在试剂盒有效期内使用。
2结果
2.1各年龄段梅毒血清阳性率比较见表1。
2.2不同科室阳性结果分析见表2。
由表2结果显示,在全院所有科室中,梅毒阳性覆盖率为100%,其中TPPA检测阳性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感染内科(7.14%)、神经内科(4.76%)、肿瘤科(4.48%)、血液科及消化内科(3.50%)、神经外科(3.45%),RPR检测阳性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感染内科(7.14%)、神经内科(4.76%)、神经外科(3.45%)、肿瘤科(2.99%)、血液科及消化内科(2.92%)。
3讨论
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2类抗体,一为特异性抗体,另一为反应素。我们的检测方法之一TPPA即是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潜伏梅毒期机体便可产生,感染后约2-4周即可检出,治愈后甚至终生都可被检出。TPPA法通过抗原抗体凝集的原理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极高,敏感性也很高,但其检验操作步骤繁琐,检测时间长,且只能用于临床筛选,不能判定治疗效果。另一类反应素,是梅毒螺旋体释放出的一种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其具有抗体性,我们使用的RPR试验检测的即为反应素。可检测时间比特异性抗体稍晚2周,此种检验方法检测时间短,费用低廉,而且,反应素的多少与梅毒治疗效果相关,抗体滴度越高,梅毒治疗效果差,因此,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判定治疗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多数学者认为反应素不仅仅存在于感染梅毒螺旋体的机体中,妊娠、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风疹、水痘等,RPR同样可呈阳性[3]。因此如遇到RPR检验阳性时,临床上不能盲目定为梅毒感染。综上,临床上我们应该结合TPPA和RPR两种梅毒检测手段综合评判[4-5]。
本次统计由表1可见,对于梅毒,TPPA检测方法在80岁以上阳性率最高,达3.26%,考虑机体感染梅毒后年轻时机体抵抗力高而年龄增高抵抗力降低,导致老年人检测阳性。再者,老年人所患基础疾病多,有可能是基础疾病诱导产生的抗类质抗体或者TP抗体的交叉抗原引起的假阳性。21-40岁组RPR阳性率最高,达到2.41%,说明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壮年是梅毒感染的主体。由于梅毒传染多为性传播途径,而调查显示感染梅毒者多有不结性生活史,多见于、非婚性接触、患有梅毒等。因此社会应加强对群众尤其年轻人的性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普及性病知识。
由表2可见,全院各科室梅毒阳性覆盖率100%,提示梅毒广泛分布于临床,医护人员在医疗操作中,尤其是手术、输血、有创操作等,严格筛选患者是否感染梅毒,确定其传染性,医疗器械、医疗废物严格消毒灭菌,减少院内梅毒传播。再者医护人员需严格无菌操作,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万一在医务工作中受患者污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因此,联合TPPA和RPR检测方法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梅毒及传染性,患者接受有创操作、输血、手术、介入等医疗工作前后检测梅毒血清学,可有效判断患者所患梅毒是何时感染,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此外,正确、有效的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梅毒可协助医护人员做好合理的防护措施,避免院内感染,有效防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
参考文献
[1]陈静,田新华,陈磊.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检测方法及结果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09,6(6):472-473.
[2]姜兰香,张亚芹,段正芳,等.335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14(4):257-258.
[3]殷文浩,郑敏,鲍彰,等.302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6):536-537,542.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血型系统免疫性血型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指母婴血型抗原不一致,母亲血液中存在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抗原的免疫性抗体,并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因同种免疫反应而引起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1]。新生儿溶血病(HDN)主要发生于ABO血型系统,约占新生儿溶血病的85%[2],而血型血清学检测是确诊该病的重要依据[3]。为探讨血型免疫性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本文对4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进行ABO血型、Rh(D)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等检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院4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5 h~7 d。
1.2试剂与仪器 ABO血型、Rh(D)血型检测卡由长春博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的微柱凝胶卡、离心机、孵育器由瑞士达亚美公司提供,抗体筛查细胞及谱细胞由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同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 在4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有38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阴性,为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占92.68%。其中由免疫性IgG抗-A抗体引起者21例,占55.26%,由免疫性IgG抗-B抗体引起者17例,占44.74%。有3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为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占7.32%。此3例患者经抗体鉴定有2例为抗-D抗体,占66.67%;1例为抗-E抗体,占33.33%。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与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性抗-D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与免疫性抗-E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新生儿溶血病(HDN)检测"三项试验"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在38例诊断为ABO新生儿溶血病(HDN)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有17例,阳性率为44.74%;游离试验阳性者有33例,阳性率为86.84%;放散试验阳性者有38例,阳性率为100.00%。3例诊断为Rh新生儿溶血病(HDN)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均为阳性。
3讨论
临床上有多种原因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其中母婴血型不合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以ABO血型系统不合最为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其他血型系统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较为少见[4],与本研究中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者占92.68%,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者占7.32%相符。在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中,多为母亲为O型血,所生婴儿为A型或B型[5],本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这与O型血母亲富含免疫性IgG抗A(B)抗体有关[6]。我国汉族人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由抗D引起者占61.5%,由抗E引起者占34.4%[7],本研究与之基本相符。
在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的"三项试验"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区分ABO血型系统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和其他血型系统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系统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有时为阴性,严重的ABO血型系统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也只呈现弱的阳性反应。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强度一般≥2+[8]。因此,新生儿直接抗人球蛋白是区别ABO和Rh溶血的重要标志[9]。放散试验是将患儿红细胞上的免疫性抗体进行放散,然后再用放散液作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由于放散试验所用患者红细胞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所用患者红细胞多得多,因此放散试验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灵敏度高,一旦该试验出现阳性结果,就表明患者红细胞上有免疫性抗体,即可明确诊断。本研究结果表明放散试验是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中敏感度最高的试验,所有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的放散试验均为阳性。
参考文献:
[1]胡丽华.检验与临床诊断输血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35.
[2]黄绍良,周敦华.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0-151.
[3]杨世明,崔颖,张勇萍,等.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25(9):833-834.
[4]林凤如,王艳,李石磊.新生儿溶血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5):335.
[5]张红珊,李文益.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和治疗[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9,14(6):246.
[6]吕连华,陈勇.母体抗体效价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2,24(5):994-995.
[7]王长奇,陈燕萍,马连学,等.临床检验与输血诊疗手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442.
关键词:肝纤维化;D-二聚体;血清
肝纤维化是目前临床常见高发疾病,致病原因与病毒、乙醇、脂肪等相关,是因为各种致病因子在肝内结缔组织中异常增生,导致肝内过度沉淀大量的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而引发的一种肝脏疾病。目前肝纤维化在临床上的检测主要有病理学诊断、影象学诊断和血清指标。通过对PT、APTT、TT、FIB、D-D和FDP的诊断,来分析检测方法在肝纤维化患者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9年4月~2010年8月间收治的180例患者。其中男96例,女84例,年龄21~78岁,平均48.5岁。其中慢性肝炎轻度9O例、中度56例、重度34例,肝炎的诊断及临床分型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诊断标准;另选取20例健康患者做为正常对照组。
1.2 试剂与方法:受检对象均空腹抽血4 ml,尽快分离血清后于-20℃保存,测定PT、APTT、TT、FIB仪器和试剂来自德国BE公司,型号为compact X的凝血仪,按试剂盒要求进行操作,采用磁珠法,以振幅的变化判定结果。D-dim采用采用免疫比浊两点终点法。仪器使用德国罗氏全自动生化仪及罗氏诊断试剂,半定量试验测定P-FDP,试剂为罗氏诊断试剂。
1.3 统计学处理: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检测轻度、中度和重度肝炎患者的PT、APTT、TT、FIB和D-D值。见表1。PT值、APTT、TT、FIB值均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而增加,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P在不同的含量中的阳性率,见表2,表明疾病严重程度加剧,则高浓度中的FDP例数增加。
表1 肝纤维化患者各项检测指标的结果() 检测指标
轻度肝炎
中度肝炎
重度肝炎
正常组
PT(S)
13.56±4.72①
14.34±3.22②
14.87±4.21②
12.14±2,34
APTT(S)
33.05±6.22
39.72±8.83①
44.24±7.72③
30.32±9.42
TT(S)
17.41±9.32②
18.10±11.23②
18.79±6.32③
15.46±4.72
FIB(g/S)
2.69±0.63
2.11±0.16
1.64±0.41
3.02±0.17
D-D(mg/L)
0.21±0.06①
0.42±0.02③
0.61±0.07③
0.16±0.05
注:与正常组比较,①P<0.05,②P<0.01,③P<0.001
表2 FDP阳性率及半定量含量范围(例)组别
例数
阳性率(%)
N(μg/ml)
0~5.0
5.0~10.0
10.0~20.0
20.0~40.0
较度肝炎
90
52.2①
31
13
3
中度肝炎
56
77.1①
11
25
3
1
重度肝炎
34
88.2①
1
24
3
2
正常组
20
5
1
注:与正常组比较,①P<0.05
关键词:梅毒;ELISA;TRUST;TPPA;检验效果
梅毒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性传播疾病,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是主要的致病原因。TP会侵犯皮肤黏膜及相关神经、心血管、骨骼等重要组织器官,进而造成慢性病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1]。目前,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梅毒进行筛查与确诊。为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本次研究对ELISA、TRUST、TPPA三种检测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发现的梅毒患者中选取60例,均满足梅毒检验标准GB15974而确诊。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在25~53岁,平均年龄为(35.2±2.4)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20例。比较分析三组的一般资料,发现差异不大(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试剂来源 TRUST试剂为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ELISA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TPPA试剂则是日本富士瑞比欧株式会社生产的产品。上述试剂均通过卫生部部门的批检,确认合格后使用。
1.2.2检验方法 ①A组:本组血清标本严格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②B组:本组采用TRUST试验进行检测,方法是把VDRL抗原与含有特制的甲苯胺红溶液相混合,观察是否出现由痛血清反应素引起的凝集块;③C组:采用TPPA试验进行检测,方法是在室温条件下,在U型板上利用稀释液将血清稀释,并分别加入致敏与未致敏明胶颗粒,再孵育2h后确认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对试验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并利用χ2检验相关计量资料。当P
2 结果
2.1对比梅毒检验结果 A组检出17例,阳性率为85.0%;B组检出18例,阳性率为90.0%;C组检出20例,阳性率为100%。由此可见,TPPA对梅毒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TRUST与ELISA,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三种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TPPA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分别是98.3%、98.9%;而TRUST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低,分别为88.2%、85.6%;ELISA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位于二者之间,分别为95.3%、96.4%。因此,TPPA和另两种检测法在特异性与敏感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有明显的升高趋势,究其原因可能与城市流动人口增多、观念的转变以及血液制品的大量使用有关。梅毒的常见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与血液传播,也可通过哺乳、输血、接吻、意外伤害等途径染病。梅毒螺旋体(TP)是引发该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当TP侵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特异抗螺旋体类抗体(TP-Ab)与一些非特异的抗类脂质性抗体。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主要有IgM与IgG两种,一般在感染TP后3~6周后出现[1]。IgM抗体会伴随着疾病的发展而逐渐消失,但IgG抗体会长时间留在体内,甚至终生存在。医学界也把TP-Ab作为诊断梅毒的主要检测手段,目前,临床上诊断梅毒的血清学检验方法种类较多,各有优劣,下面主要介绍临床上常用的三种检测方法。
3.1 ELISA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伴随着血液检测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很多新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ELISA。该检测方法是在微孔板上包被梅毒螺旋体抗原,采用双抗原夹心法,从而提升了对TP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据相关研究显示,TPPA与ELISA在敏感性与特异性方面都比较相似,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由于ELISA检测法能同时检测到IgG与IgM等特异性抗体,但随着有效的治疗后,IgG抗体仍可能被检出,个别患者甚至终生都可检出。因此,ELISA检测法不能作为评定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病情复发及再次感染的依据。此外,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受到一些生理或病理方面的影响,导致假阳性率。一些老年患者在相关基础疾病的影响下,机体会生成抗类脂质抗体抗原,也可能生成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交叉抗原[2]。
3.2 TRUST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这属于非特异性梅毒筛选试验,具有很多优点,比如,价格低廉、测定效价高、操作简单、检测快等。其主要原理是运用相关技术从牛心中提取出卵磷脂、胆固醇、心磷脂等,在特制的甲苯胺红溶液中重悬这三种物质组成的性病研究室WDRL抗原。通过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相关反应素进行判定。但伴随着相关医学技术的进步,发现该试验的敏感性并不强。不同时期检测得出的检出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伴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孕妇等人群体内由于存在类似的类脂质抗体,也可能检出假阳性,又称为低滴度生物学假阳性。但据相关研究证实,TRUST试验滴度会受到患者病程的影响。处于疾病活动期的感染者,TRUST的滴度会相应降低。患者感染梅毒后就会提高TRUST滴度[3]。因此,观察滴度变化对评定梅毒是否复发或再次感染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的。
3.3 TPPA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很高,其检测原理是包被致敏红细胞与明胶颗粒的过程中使用纯化的致病性螺旋体抗原进行检测。但该检测方法程序过于繁琐,并对医师的操作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另外,检测成本较高,患者会面临不小的经济压力。由于该方法的检测原理和ELISA比较相似,会同时检出IgG与IgM等抗体,因此,不能作为病情复发与再次感染的判断依据。
综上可知,三种检验方法各有优劣,对于疑似阳性的标本,建议采用TPPA进行检验。若需观察治疗效果及评判是非再次感染复发,则宜采用TRUST试验法。如需进行大批量检验或筛查高危人群的时候,一般选择ELISA法。另外,还必须考虑到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情、病史等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1]谢昭宁.多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比较[J].安徽医药,2013,17(5):797-798.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91-01
ABO-HDN是由于母体的IgG-抗A(B)经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包被并破坏胎儿的红细胞,导致胎儿发生溶血。一般母亲在孕育血型不合的胎儿以前就可能有高效价的IgG-抗A(B),据有关报道ABO-HDN约有50%发生在第一胎;其中O型母亲血清中IgG-抗A(B)效价较A型母亲血清中的IgG-抗B和B型母亲血清中[2]的IgG-抗A效价要高,所以,发生ABO-HDN的母亲往往多数是O型,又因为胎儿红细胞上的A位点(抗原决定簇)较B位点多,故发生ABO-HDN 以IgG-抗A 比IgG-抗B为多,下面就对我院近年来产前孕妇(丈夫血型不配合)检测血清抗体效价IgG抗体效价进行统计分析。
1 样本与方法
1.1 样本 统计我院2005年5月---2010年8月产前孕妇检测血清抗体效价IgG抗体效价的结果,年龄在20-38岁之间,产妇血型全部为O型,其丈夫血型为非O型,共225份样本。
1.2 试剂和仪器 2-Me应用液(上海血液中心),5%A型/B型红细胞悬液(上海血液中心),抗人球蛋白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上海磁极离心机80-2.
1.3 方法 加等量的0.2mol/L2-Me应用液和血清,将血清中的IgM破换,然后倍比稀释,稀释度分别为8、16、32、64、128、256、512、1024、2048.用盐水法确定8稀释度管IgM抗体已破换,用5%A型、B型红细胞悬液,抗人球蛋白试剂做IgG-抗A(B)效价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 采用四个表x2检验
2 结果
产前孕妇血清抗体效价IgG-抗A与IgG-抗B的效价结果统计,如下:
血清抗体效价IgG-抗A与IgG-抗B的效价有意义率
注:x2=2.816,x2> x20.05(1),p
3 讨论
孕妇测定IgG-抗A(B)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有重要的意义,当母亲血清中IgG-抗A(B)效价≥64时,意为此效价有临床意义,血清效价越高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意义就越大。新生儿溶血病大都由于夫妇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主要原因,并且随着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递增,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增加,溶血程度加重。[3]在ABO血型中,O型母亲血清中IgG-抗A(B)效价,较A型母亲血清中的IgG-抗B和B型母亲血清中的IgG-抗A要高,所以发ABO-HDN生ABO型新生儿溶血的患儿母亲往往多数是O型;以上数据统计中,IgG-抗A占效价有意义率43.47%,IgG-抗B占34.42%. p
据有关资料介绍,ABO-HDN患儿母亲往往多数是O型,而且胎儿的细胞上的A位点(抗原决定族)较B位点为多。故发生ABO-HDN以患儿A型比B型多。综合数据分析,与上述报道有相关性,ABO血型抗原是由ABO血型抗原基因编码的特异性糖基转.[1]移酶催化合成的红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ABO抗原决定族共有5种类型,由于单糖经转移到特定核心多糖连的末端生成,分别决定血型抗原基础物质、H抗原、A抗原、A1抗原、以及B抗原的表现性,从而A型红细胞上抗原决定簇比比B型红细胞要多,故A 型抗原表现型要B型多。所以,O型母亲(其夫血型不配合)在产前做血型抗体效价是必要的,尤其患儿为非O型,要做好早预防、早治疗,有效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发生。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66.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血清检查;IgM
近年来,MP肺炎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MP是引起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在临床上如若治疗不及时,也有可能并发感染支气管肺炎或其他相应器官病变。MP感染的肺炎临床上主要以间质性肺炎为主,发病时临床症状较轻,多以咳嗽、头痛、发热等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为主[1]。本文对2007年12月到2012年12月我科血液检验MP感染的患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均来自于2007年12月到2012年12月在我科进行血液MP检测的患儿,共308例,其中男173例,女135例,年龄为15d-12岁。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当天或第二天做血清IgM特异性检测。
1.2方法采集 被检对象手指末梢血,对收集血液进行血清分离,之后对血清进行ELISA法检测;MP IgM抗体检测试剂购自美国DAI公司。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检验为卡方检验。
2结果
2.1本次共检出MP IgM阳性患儿为116名,检出率为37.6%。
2.2分析不同季度MP IgM的阳性检出率,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出,在疑似感染的人数上以及在检出率上都以春冬季为主,春冬季的检出率分别为43.02%和43.01%。详见表1。
3讨论
MP感染在临床症状上不同于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典型肺炎,另MP对常规抗生素没有反应,因此MP肺炎又被称为“非典型肺炎”[2]。肺炎MP是能独立生活的有单独细胞结构的最小微生物。由它引起的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是以秋冬季多见。MP感染可以造成小范围的流行[3],因此周围有MP感染的患者时应注意呼吸道隔离。
当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MP的检出率也在相应的提高,一般而言,MP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但是也有可能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等其他临床症状[4]。在临床中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有支原体分离培养、PCR、冷凝集试验及IgM检测等。但是支原体分离培养所需时间长,不适用在医院进行推广,而PCR虽然检出率高,所需设备昂贵,在临床也难以得到相应普及。冷凝集试验虽然方法简单,但对支原体敏感和特异性均较差,而IgM检测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操作简单,特异性较高,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当前在临床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MP感染的发生有其季节的特异性,一般以冬春季为主,另外以学龄期儿童为主。患儿在患有此病时应及时住院进行检测治疗,以防感染引起其他病痛。
参考文献
[1]郑宝燕,唐书生,嘉红云.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36例临床分析.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1):74-76.
[2]李盛初.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中国热带医学,2007,7(3):39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