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

高职建筑工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职建筑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建筑工程

第1篇:高职建筑工程范文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两者的结合,其主要的目的是为生产、服务以及管理行业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也是建设行业的主干专业,这个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出更能与国家经济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与建筑工程事业相关的岗位工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并且能与建筑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岗位需求适应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广泛的建筑工程基础知识以及超强的团队意识与沟通协调能力。高职工程院校想要培养这样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建筑工程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基本素质为教学的主线,注重要工程实践教学,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传统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师资水平较低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由普通的中专发展而来的,还有一部分则是成人高校发展而来。因此,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定位不清、师资水平较低以及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并且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工程的实践应用教学。就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总课时通常都在2500小时左右,但是这其中工程实践的课时却只占了25%,而工程力学、地基与基础、建筑结构以及抗震等和设计相关的内容则占了绝大部分。

2.2教学计划设置不合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数学基础则有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使得录取进来的学生大部分成绩偏低,尤以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导致学生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进行学习时比较困难。就目前而言,多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到设计单位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是进入监理公司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基层,从事施工员、材料员、造价员以及质检员等工作,学生非常清楚这一就业方向,因此,对于学校设置课程没有太多的兴趣,而高职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制定时也忽略了这一点。

2.3重理论、轻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工程实践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让学生进行建筑制图、识图的训练、施工组织设计、测量、工程预算、水电安装以及生产实习实训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实践课程往往得不到学校的重视,甚至还可能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压缩或者取消,而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放在理论教学上;这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对工程中实践教学的内容掌握不透彻,降低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造成了毕业生难以适应建筑工程用人单位需求的被动局面。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3.1加强建设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校外实训基地对工程实践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建筑工程技术专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依据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建立出一批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工程实践教学。但在对实训基地进行选择时,应该进行全面考虑,对于不同的课程选择不同的实训基地,以确保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全方位的接受工程实践教育。另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学重视校内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如,每年定期的投入实践教学专项基金,以对校内的实践和实训条件进不断的改善,对校内现有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与优化管理,完善各专业的实训室和实验室,对相关的新工艺、新技术、标准图集、新规范的手册以及图书资料等进行及时的更新,进而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物质保障。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改革都取得较好的成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读”结合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2积极开展工程实践教学,并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工程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把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就业后更好的适应自身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应该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接受工程实践教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程实践教学活动,将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如,将工程实践教学交给专业的教研室组织进行管理,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实践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具体检查、指导以及协调,并让实训基地安排资质较高的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高职院校也可以从专业对口的设计院、施工企业以及研究院等聘请一部分经验比较丰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或实训的指导教师,以构建出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课程完成后,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日记与实践报告,让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内容、体会以及收获等进行记录。之后再依据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际业绩,让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给予评定,最后交由主管部门进行签章。高职学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指导教师应组一个考核小组,依据学生工程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给出成绩,并将成绩依次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以及不及格四类,并将其记入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中。

3.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应积极争取承担工程实践的教学任务

高职院校想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皆备的双重性人才,授课教师是否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至关重要。就目前而言,很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都是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进行就业,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因此,这部分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工程实践教学的任务,在完成日常的教学管理的同时,在工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学习,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为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4.结束语

第2篇:高职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目标;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四川天一学院创办于1991年,是经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1994年批准成立的中国首批(七所)、西南第一所具备颁发高等学历资格的综合性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是按教育部的标准评估批准的全国首批西南地区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普通高校,西南地区第一所纳入国民高等教育系列、具备独立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之一。经过多年不断努力,学院已发展成为以管理、营销等职业教育为主,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科层次高校,在校生达10000余名。2013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并将建筑工程技术作为我院重点发展专业,在校学生1000余人。

一、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1、专业前景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近年来,整个行业呈现平稳上升态势。目前,我国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预计在205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35%提高到70%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平均需增长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年约1000至12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到2050年前后,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项所需要的投入,大约在40万亿~45万亿元人民币的数额,相当于每年平均投入8000亿至9000亿元人民币。因此,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也将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使中国房地产业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故中国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会十分可观。

2、人才基本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约3893万人,分布地域广,主要从事土木工程建筑活动。其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为310.58万人,占从业人员的7.98%,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占7%。

随着建筑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中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大型工程的国际化招标、投标的推行,建筑市场逐步趋向规范化、国际化。

建筑市场急需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化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队伍。然而,由于建筑类普通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过分专业化、学科化,现在社会上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又出现空挡,中职教育层次偏低等原因,这样集专业、管理、经济、法律、税务、计算机等知识为一体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建筑人才变得紧俏起来。发达国家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占整个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大多已达到20%~50%,而我国尚不足8%,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专业发展目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建筑市场和建筑相关行业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掌握了建筑施工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着重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特色教材、实训环境及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建筑业发展的需求,以建筑企业工作流程为导向、工作的任务为载体,与建筑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一批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专兼结合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为建筑业培养符合企业岗位标准的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

三、专业发展规划

1、积极探索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建筑市场和建筑相关行业第一线需要的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包括: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材料检验、编制概预算、资料整理等基层管理。

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调整课程体系与内容,建立结构合理,内容适用、够用的教学体系,以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改革评价标准,并形成共享教学资源库。积极进行学生座谈和企业调查,每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不断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另外,建筑工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泛、专业性较强、知识型技术及更新速度较快的特点,主要从事的工作有很强的实践性、组织性和逻辑性。因此、建筑工程专业要坚持以建筑企业工作流程为导向、工作的任务为载体,与建筑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为建设主体,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从新编排,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优质的教学资源库,从而促进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师资是教学之本,建立具有工程实践背景和创新能力的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目标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应有一支满足职业院校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即“双师型”教师。必须要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加强与企业的多层次的合作,聘请企业的专业骨干和专业技术的能工巧匠作为外聘教师,参与建业建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及课程评价标准等,使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选派现有专业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及到企业进行顶岗或挂职锻炼,增强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同时,积极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利用专业和师资的优质为企业解决施工中的实际困难,为企业和行业做出贡献,提高行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3、加强实践教学

我国《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注重生产性和顶岗性实践,建立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依据的实践评价体系,确保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把实践教学作为学生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使学生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技能上都能得到发展。

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校内实训中心是学生深化基础理论、拓宽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单项职业技能培养的场所,所有的实训均有相应工作过程对应的项目,模拟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工程技术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场所。故应建立满足专业需求,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的,有真实岗位训练和现场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并积极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外实训制度,保证学生的实训内容和学时,确保学生的实训安全。对学生的成绩考核要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结合。以“学以致用”为指导思想,以实际应用能力、技能考核,操作为主要考点。将毕业生就业率、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对毕业生毕业后发展进行追踪,为提高教学质量,制定符合建筑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智光.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思路研究[J].赤子.2014(4)

[2]李素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J].学圆. 2014(12)

[3]王淑娟.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3)

[4]杨永生,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风.2010(2)

第3篇:高职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学习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34-0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其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实践性强,涉及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工作的必备技能,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实践性、综合性差,特别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未予以重视。同时,部分教师未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实践,往往照本宣科,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从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入手,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革新考核方式,增加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增强自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行为具有较强的从众性与依附性;精神状态懒惰松懈;缺乏求知欲、上进心,感受不到学习压力和社会责任等等。究其原因,首先,是对学习主体转变的不适应;其次,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就读高职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而是无可奈何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他们对所学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因此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再次,是对社会的认可度持一种怀疑心态,这种怀疑直接导致自信心不足,由此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些原因,高职院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在新生刚入学时,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就业形势,针对社会和高职学生自己对高职院校的偏见,及时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引导,使他们打消对就读学校和专业的种种疑虑和不满,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对于不同时期的学生,专业教师应始终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比如,在本课程开始及各关键施工工序的讲解中,笔者始终以实例为佐证,将自己的自信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建筑工程平法图集的时候,为提高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为例:我校某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极度缺乏自信,因为同期进公司的若干人中只有他是高职生,其他都是本科生。然而,到工程现场不久,他的自信一下得到了恢复。首先,是结构图的识读。工程伊始,项目经理要求技术人员先看图纸,以备图纸会审,在此过程中,我校的毕业生在审图时,很快发现了若干问题,而其他的本科生连基本的图纸都看不懂,因为在本科院校中,平法图集基本是不讲授的,所以,本科生很难熟读结构施工图。因此,我校的毕业生立即为项目经理刮目相看。此后在工地上,本科生跟着大专生学习成了一道风景。其次,是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处理。基础梁浇筑后不久,下了大雨,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土遇水膨胀,而基础梁砼未硬化,无抗弯能力,导致基础梁在上部产生裂缝。工程部例会的时候,我校毕业生分析出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整个项目部成员为之动容。在这些事例中,高职学生有如此优秀表现,固然有其自身努力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这些知识点均是在学校课堂中获得的。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会主动去学。在新生入学后应统一对学生进行专业导学,使学生明确他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在校期间的基础课是什么,主干课是什么,专业技能课是什么,毕业之后可能胜任哪些工作岗位。这样,学生能很快地进行角色转换,对自己学习的方向有初步的认识。另外,可请专家举办讲座或座谈会,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还可以请一些已就业的毕业生回校与在校生进行交流,将自己对社会压力和竞争的亲身体会告诉在校生,促使在校生产生危机意识,用压力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要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健全定期师生座谈制度,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同时,使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主人,监督、参与整个教学的改革过程。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整个课程改革成败的保障在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相应的方法与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积极的上进心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一个人的能力可以有差别,但基于态度的责任心是必须具备的,而且教师的认真负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和习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本专业教师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活动,教师聚在一起共同研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制定工作计划,进行集体备课,交流教学方法,彼此取长补短。

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践性强的特点,可通过校企合作,安排每一位专业教师定期下工地、去现场,由教学一面手,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并努力成为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具体目标是两年内人手一“册”(即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或注册造价师)。

积极参与项目,提高科研能力通过参加科学研究,能够明显提高教师的知识面、专业深度及专业驾驭能力。近两年来,我校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完成或在研校企合作横向课题多项。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一是在学生中建立由各班班长、学习委员组成的学生信息反馈网,通过定期填写“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课堂教学测评表”、“教学环节测评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反馈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同时,设置“学生信箱”,专业教师定期汇总学生意见并及时做出反馈。二是在教师中建立由任课教师、教学督导室及教学管理部门组成的教师信息反馈网,通过随机听课、教学常规检查、实践环节检查等方式,对教师做出综合评价。

完善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

第4篇:高职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作者简介]徐秀维(1961- ),女,陕西西安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与投资控制;刘晨凌(1980- ),男,江苏连云港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DGZ2010001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18-03

近年来,“实践教学”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成为学院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被广泛认同。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规定了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确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重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引入多元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矛盾

2010年底,全国共有建筑企业70061个,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4043.37万人,其中农民工占80%以上。而江苏省有建筑企业16225家,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572.5万人,其中从事技术与管理的人员仅为95.46万人,占16.7%。按照实现江苏强省的要求,到2015年,全省建筑行业从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比例要达到30%。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建筑业的科技进步和绿色建筑理念不断进入,市场对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好的建筑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呈上升趋势。

顺应建筑市场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开办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据2010年统计,全国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540所(包括开办该专业的本科院校),在校人数225816人。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行业保障和专业发展空间。从课程体系结构上看,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实践教学体系缺少系统性,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的匹配度不高,校内外实训基地整合和利用程度不高,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改革的成效不明显,学生实践能力依然不足,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构成了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实践教学在数量上满足了实践课程所占总课时的比例要求,但对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和系列化缺少系统分析和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践等实践教学各环节所要实现的能力目标、技术目标、职业态度目标与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求对应性不足,各种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担系统分析和设计不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及考核评价缺少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承担实践课程的师资、实践场所、使用设备等保障缺少系统考虑,所以实践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削弱了实践教学的功能和效用,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确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准确定位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按照毕业生就业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为依据,同时考虑学生职业发展和迁移能力。

第一步:确定岗位工作任务。从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的行业企业岗位入手,分析其岗位工作任务。

第二步: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体系。在工作任务分析过程中,要梳理清楚相同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深度对从业者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职业能力和职级的要求,分析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工作2~3年、3~5年后所能承担岗位工作任务的范围、难易程度、达到的技术水平、职务等,确定本专业的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

以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专业技术水平、职业素质为人才培养基本目标,综合考虑毕业生职业发展和职业迁移能力,确定人才提升和拓展目标。提升目标是为专业人才能够从事复杂任务或者是从单一的技术工作向管理岗位晋级的综合能力储备;拓展目标是为满足专业人才择业、岗位迁移的综合能力储备。

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职业成长规律(如图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初次就业岗位为技术员,主要岗位工作任务为参与现场施工与管理,所以其培养规格为初级施工员,其培养总体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职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发展基础,面积建设行业生产一线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基本目标、提升目标、拓展目标中所对应的能力、技术、知识、素质水平作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基本目标为能识读施工图,能测量放线,能检测常用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能参与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与验收,能参与编制工程施工方案等。提高目标为能组织施工,能编写施工方案,能进行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等。拓展目标为能编写投标文件,能进行工程施工现场监理,能从事工程预算编制等。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特色是突出技术知识,而技术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由于建筑工程具有一次性、技术性强、投资大、协同作业性强等特点,无法在校内实现全过程生产性实训。同时建筑产品是大量劳动和生产技术、工程材料、机械设备的物化过程,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操作技艺、施工方法等都属于默会知识的范畴,课堂教学方式难以习得,实践能力的获得必须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模仿观察。为了适应未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构建“认岗、跟岗、顶岗”“三段式”开放型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专业人才实践需求。

第一段“认岗”。学生在学习了初步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在校内完成了制图与识读、工程材料等单项能力训练后,进入工程施工一线,感受工作氛围,认知建筑产品,熟悉工作环境,认知材料设备等,建立感性认识。第二段“跟岗”。学生在学习了主要的专业课程,并在校内完成了各工种实训、施工方案编制与组织设计等综合实训后,进入企业施工一线,进入不同的岗位,跟随岗位技术人员参与工程施工,亲身体验技术应用与现场管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融合和提升。第三阶段“顶岗”。学生在校内完成拓展能力训练项目和岗位职业资格考证后,进入企业生产一线承担岗位工作任务,融入企业生产,综合应用专业技术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能力得到考验和提升。

2.确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理念,按照“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为抓手,分析岗位职业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课程,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从生手、熟手、能手、专家的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图2)。

3.实践教学组织安排。根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目标要求,结合“三阶段”实践教学模式,统筹规划三个学年和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第一年通过单项实训和企业认识实践,让学生初步理解“如何做的”;第二年通过校内实训和现场“跟岗”实践,让学生知道“用什么技术做的”;第三年通过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践,让学生承担岗位责任,实现“如何做得更好”(如图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职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知识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技术进行综合训练,按照学生能力提升的途径,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设置单项技能训练模块、综合技能训练模块,通过“三阶段”实践教学模式,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整体设计“认岗”“跟岗”“顶岗”实践内容(如120页图4)。

4.构建实践教学内容。准确定位实践教学能力目标,是实践教学内容选取的关键因素。职业能力即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即课程内容选取是以能力为核心,通过具体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来体现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是目标,任务是载体,技术是主线。实践教学内容选取应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将实践教学内容、专业技术、操作技能、职业态度等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融合。

实践教学内容开发应由校企共同开发,在模仿和再造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发展和创新性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培养,培养学生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整体设计中,要体现实践项目的功能设计,单元任务的能力、技术、素质要求,进度计划、角色定位、考核评价内容、成果表现形式、实施成效评价等内容,引入行业规范、标准、职业资格,贯穿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职业素质。项目和任务的设计一定要坚持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从“如何做”,到“做的技术”是什么,到能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并能应用专业技术实现“做得更好”的目标,从而更有效地获得职业能力,获得专业技术,具备职业素质。

四、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必须以实践课程有效性开展为目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课程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由于企业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各种工序交叉进行,手工操作多,现场管理难度大,不能同时接受大批量学生进入工地实践,因此,应统筹规划实训场和资源,校内实训场所解决单项操作技能训练和部分综合技能训练,校外实践教学主要解决现场施工技术与管理技能训练。

校内实践教学管理。校内实践教学集中在前三个学期进行,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实践教学由系教学主管部门按照学院要求统一管理,专业教研室在开学初期制订实施方案,主带教师具体实施,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需要,聘请相应的企业能工巧匠示范和指导。实训质量评价由实践教学团队按照实践教学整体设计中的标准要求进行验收和评价。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特殊性,学生基本分散在不同的工地,实践教学任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教学管理的核心。校外实践教学由系教学主管部门统一计划,提前一个学期做好实习项目和基地的筛选和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的落实工作,专业教研室与实习单位共同承担实践教学指导任务,校内指导教师实行随访制,考核评价采取现场指导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评价为主,校内指导教师评价为辅的方式。

五、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实训硬件以及实践项目任务设计和组织等软件,因此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大部分同类院系的校内实训课程主要解决操作实践能力训练和专业试验能力训练,虚拟施工技术、远程施工现场视频将成为学生获得施工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坚持“校企合作”,在已有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不断建立新的合作企业,通过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咨询服务、合作申报研究课题等途径,与企业建立“互助、互利、互信”的关系,同时,根据企业项目的进展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充分利用暑期长假,鼓励学生走进工地,主动参与工程实践。

积极探索实践课程学分制。充分利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家庭工程背景,引导学生利用暑期长假,结合企业施工项目,灵活选择实践课程,按照实践教学质量要求完成学习内容,系主管部门组成质量检查和评价组织机构,对实践课程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减少校外实训基地的压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性。

2.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 “双师”比例有了明显提高,但拥有“双证”与过硬的专业技术是两个概念,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地深入到企业施工一线,通过参与工程实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等途径才能促进职业能力提升,因此“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立足点仍然是“校企合作”。建立教师顶岗实践制度,搭建教师接触工程、结交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台,建立“双师”教师职业能力论证制度,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提升。

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弱项。一方面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很难有时间参与教学;另一方面兼职教师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规律的不适应,造成其特长发挥不足,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主要承担现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如何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吸引企业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校内课堂教学是今后一个时期的研究热点。

总之,建筑行业人才的质量对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优化对提升专业人才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有着内在的促进作用。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越来越受到行业和教育界的关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在今后一段时期,仍然是高职院校改革的热点。

[参考文献]

第5篇:高职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关系到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关系着我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1]”的历史重任。而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要真正开展工学结合,离不开实践性教学,尤其是生产性实训,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与实训,才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1]本文结合实训其地建设情况对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类实训基地建设的构思与实践进行探讨与介绍。

一、建筑工程类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实训基地营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成为既是教学与生产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鉴定站,又是企业员工培训、科技研发服务的平台,更是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窗口。[3]校内实训基地能有效弥补校外实习实训受生产制约大、轮岗机会少、岗位内容单一等缺陷,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扎实掌握综合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 “率先崛起、建设滨海大城市”的总体要求,营口市强力推进“东扩、西改、南进、北转”的工作部署,随着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北海新区电机产业集群、仙人岛石化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迫切需要大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营口市现有工程从业人员比例为:本科7.2%,专科30.4%,中专及以下学历者62.4%,大量从事建筑业的工人及农民工,基本上都是无学历人员,既没有受过培训,又无职业资格。因此,营口地区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急需开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营口市惟一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城市建设培养了大批行业骨干和技术能手,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承担起培养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人才的重任。尽管学院已建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建筑工程类校外实习基地和合作联建单位,但是仅仅依赖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性教学是不现实的。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专业群的发展、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对外服务项目的增加,以及行业技术的发展、材料检测设备的不断更新,基地原有的面积、仪器设备数量及实验检测手段都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了保证教学需要,提高实训效果,满足对外培训服务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对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进行投资建设。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现有基础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建筑工程类专业,在校生846人,累计毕业3400多人,近三年年均为社会培训825人次。

2009年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11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获“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群)”项目资金支持;2012年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建筑工程类校内实训基地286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10个,设备357台套,价值200万元。初步建成了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职业资格鉴定、科研、生产为一体多功能实训基地。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视发挥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的作用,要努力实现区域内中、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对实训基地的共享。[1]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筑工程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1.各实验实训室的角色定位与学科课程设计、构建问题;

2.师资培养问题;

3.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问题;

4.建设经费的筹集,产权归属,管理与运用等问题。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统筹使用中央财政、省财政及学院自筹等项资金,适应专业群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设备配置水平,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保证设施建设和设备使用的高效性。

(一)设计思路

坚持“低级到高级、模拟仿真到真实操作”的原则,建成兼具检测、测量、施工和管理功能,集教学、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

(二)建设思路

硬件投入与软件建设并重,设施、设备、产品更新与升级并举。

1.改造标准厂房,建成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基地;

2.购置模拟仿真设备和软件,改造升级现有设备功能,仿真实训教学全面展开;

3.加强师资培养,打造专兼聘结合,多元化、成梯次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四、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应整合现有的10个实验实训室,组建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建筑工程测量中心、建筑工程施工技能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仿真实训中心、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实训中心等5个实训中心。通过新建、扩建,将基地建成集检测、测量、施工和管理为一体,设备完善、技术领先、软硬件配套齐全,具备真实或仿真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服务等基本功能,兼有区域性的行业、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技术应用与开发功能的共享型、生产型建筑工程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可完成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可开展研发和技术服务,覆盖面可由本校扩大至其他院校、省内其他城市,实现教学与社会服务双赢。项目建成后,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具有实习实训工位200个,可同时进行200人的技能实训、实习。

实训基地建设举措:

1.根据学科发展,统筹规划、严谨设计、合理配置实践教学仪器、设备,确保实训基地建设各项指标达到标准;

2.多方筹措资金,保证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需要。一是保证学院自筹资金的投入,二是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三是与社会、行业和企业合作建立共享型、生产型、开放型的实训基地;

3.科学配置实验实训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和利用率。在满足实验实训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设备达到技术较先进、品种功能较齐全、台套数充足的要求;

4.采用“送、下、带、引、聘”多种形式相结合模式,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选送一批骨干教师进修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鼓励教师下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考取专业执业资格证书,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老带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从企业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积极从相关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建立一支满足教学、生产、科研、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需求、结构合理、技术精良的,“多元化”、“成梯次”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5.加快实验室、实训基地管理体制改革,在实现实验实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对外开放,提高实验室实训基地的设备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12

第6篇:高职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实践技能;职业能力

建筑行业产值保持快速的发展,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依然会延续这一趋势,随着国内城市化的加速,建筑行业有着从未有过的良好机遇,据统计建筑业在今后10年还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显然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各相关高职院校建筑人才的培养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企业对建筑人才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实训课程体系,培养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现状

1.1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高职院校教学理念是把高职生培养成为知识面广、体系完善、理论扎实的技术型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种理念的实践效果不佳,教育培养活动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此将使这样的传统优势专业,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教学质量层次上。

1.2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创新能力教育

依据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调查研究,该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占培养计划总课时的40%以上,专业基础课课时占比为35%,专业课课时比例仅为25%左右,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中,实训课程低于40%,即实训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低于25%。因此导致专业培养计划是以完成理论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培养实践能力的实训教学课程为辅助。

1.3实训设施不足,师资力量短缺,缺少必要的现代教学手段

不确定、不固定的实训基地、落后的实训环境、实验设备硬件短缺或老旧、实训设备的利用得不到最佳,种种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障碍,专业教学及学生培养与生产建设实践脱离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相关教师配备不足,加上学校待遇相对较低导致人才流向企业等其他部门。建筑工程中的相关管理工作、工程绘图、工程概预算等方面需要引入计算机系统,而学校在使用计算机教学等方面相对滞后。

2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应课程体系

2.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并细化校企合作,开拓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从而改善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包含构建基于建筑的设计和建筑的施工过程,满足不同专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具备教学能力高、实践能力强、师资结构好的实训教学团队;构建结合专业教学、岗位培训、职业能力评定和技术开发于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

2.2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

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必须更好地抓住教学环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对专业课程进行针对性改革并基于教学改革进行教学实践。使学生达到并具备优秀的设计能力、合理选择工程材料的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熟练使用相关工程软件的能力、团队协作以及方案招投标等方面的能力。以此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能力逐一对应,不断改革进取,吸取新思路新方法,持续改进,加强改进,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随着科技发展和行业变化,要紧跟时代变化,依据建筑业发展和人才岗位培养需求的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培养方案。在注重基础素养的培养上,根据不同的岗位能力需求的不同,制定个性化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和方案。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理论技能全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其关键点是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并以此为方向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3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开发

依据市场调查和跟踪毕业生从事建筑工作岗位的情况,看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很多不同的工作岗位。结合不同工作岗位的专业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比如首先确定该专业的必修核心专业课程,随后根据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其中要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具备设计中小型建筑方案、绘制建筑施工图、建筑招投标及建筑施工与组织管理等能力为目标,准确安排各门课程,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力争将该课程体系建设成为校级乃至国家级的精品课程体系。

3.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特色

专业教师需要了解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和技能要求,结合实际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对现行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进行创新。理论课程教学中重视专业基本理论、专业名词基本概念和建筑基本方法的描述,注重实用知识的传授,避免填鸭式教学,重视实践教学。

3.2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切入点,按照突出应用型、实践性、职业技能性原则确定课程项目,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3.3根据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确定授课内容

关于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岗位要求为导向设计相关课程,构建以证书为引领、项目为带动的课程体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首先指导训练学生自主设计建筑构造各个细节让学生逐渐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课程开发,使得课程体系更加接近岗位工作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关于授课内容的选取,首先是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相关知识技能的要求确定课程重点,挑选了与学生建筑实用设计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相关的建筑专业内容;其次是根据实际工程中的最新做法及时调整相应课程内容,删除实际工程中已被淘汰或者禁止的内容;同时增加实际工程中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对应的课程内容。

3.4加强与企业合作,结合实际开发课程,确立实训教学目标

建设课程的过程中,相关课程组教师通过调研各地建筑行业以及与建筑企业合作,深入分析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建筑设计单位的岗位需求,开发设计了具备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专业教材以及实训指导教材进行教学活动。通过积极与建筑相关企业合作,我们能及时掌握建筑行业的动向,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开发与建筑实际紧密联系的具备针对性、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学到和了解最新的建筑行业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练习完成不同的典型建筑相关工作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完整的、接近实际的职业过程,同时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结合工作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训课程包含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和顶岗实习。其中,建筑材料、测绘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力学、计算机绘图等课程的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课程;设计课程需要根据当前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创新发展,增加必要的新的建筑工程相关课程,可以将毕业设计改革成为项目实训形式,删除不必要的环节,使得实训课程更加接近建筑生产实际;增加实训课程的学时,利用假期或者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实训项目。

3.5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

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基本规律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在设计方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绘制施工图的能力以及绘制细部节点大样图的能力。在施工方向,学生必须具备施工组织能力以及施工技术能力。

4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类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从实际出发,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模式,适当扩大培养规模,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淑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开发及实施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241.

第7篇:高职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现状;探讨;教学改革

1 课程特点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其理论与实践并重,且更加突出技能培养,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并且实践教学还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训。

由于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适应市场需求,许多高职院校新办建筑工程的积极性很高。其中大多数专业课实际上是以过去的工程测量学科为主,毕业后学生的去向也主要是到工程测量相关的单位。这也就是说“建筑工程测量”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地位显得更加突出,“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2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力量不足

我院自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开办以来,教师就严重不足,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建筑工程类专业不断增多、学生数量急剧增长,然而教师的数量十分有限,大部分的教师都得承担两门课程以上的授课任务,但学院又没有安排专职的实训指导老师,在此情况下,笔者必须同时承担理论课及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样对于课程实践教学的安排带来很大的麻烦。

2.2 实训条件不足

在工程测量教学中,实践教学占主导地位,实现实践教学目的的基本条件是要保证实训测量仪器的满足与实训场地的提供。

工程测量教学使用的测量仪器种类较多,除了常规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外,还有许多专用的测量仪器,如测深仪、垂准仪、陀螺仪、扫平仪等,一般只在工程单位才有,而学校一般较少或没有。我院目前只有常规的测量仪器,并且数量上存在严重不足,像全站仪,只能安排15人共同使用一台仪器。

目前我院配备了专用的测量实训室,但其实只是存放器材的地方,并不是测量实训场地。在实践教学的综合实训中,实训只能采用“打游击”的方式在校内寻找实训场地,这种方式能满足最基本的实训要求,但是对于施工性较强的实训,比如测量放线、建筑抄平等实训,要有固定的、满足要求的场地才能实现。

2.3 教材不适用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历,目前的教材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材落后,二是各种教材介绍的仪器型号差别较大,难以选择。由于测量科技已经发生的巨大的变化,目前通用的教材都明显落后于测量职业技能的发展要求,而且我院位于广东地区,教材介绍的仪器应是南方地区使用较统一的测量仪器及型号,根据笔者的调查,现在还没有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教材。

2.4 考核方式单一

现在我院“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主要采用编写实习报告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课堂实训和综合实训的掌握,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而“建筑工程测量”着重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灵活地应用书本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而不需要背诵教材中的定义、公式,显然这种单一的考核与考试不能真正地反映学生的水平,需要进行改革。

3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思路

3.1 加强实训室的建设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点在实践,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进行,必须要有足够的仪器设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我院第一批购入的测量仪器已接近报废,上一年已经新增加一批三脚架、全站仪等等,但还是远远不够。应当继续加入投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再者,实训场地的建设应逐步建立起来,在校内应有专用的测量实训场地,比如增设建筑物定位与放线、抄平等的实训场地。另外,对于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与观测、线路测设、贯通测量、建筑物变形监测等实训,可以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园内的实训基地进行模拟实训。

3.2 进行课程教材建设

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程测量的新理论、新方法、新仪器层出不穷,而教材作为过去工程测量的理论总结,往往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应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工作。针对目前教材的市场情况,挑选适应市场发展的教材,将最新科研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较好地解决教材相对落后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目前最新的科技动态,开阔学生视野,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进行“建筑工程测量”教材建设工作,编写一套适合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的“建筑工程测量”教材。

3.3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测量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都由老师来决定,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但“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又缺乏施工经验,有些内容单纯由教师来讲授,并不能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更谈不上有什么教学效果了,因而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实物演示教学。通过实物讲解与演示,学生可以较为直观地对仪器的构造进行熟悉,通过教师简明正确的演示,能让学生掌握仪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要领。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在实物演示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实例视频课件把课本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建筑工程测量的实践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明确地了解每一种仪器的操作过程与步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时间,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

自主式学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学生对测量都有浓厚的兴趣,也希望学好这一门课程并掌握相应的技能,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许多学生表达了课后加深学习这门课程的愿望,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对测量实训室进行开放式制度,制定一套课后实训计划,允许在教师的陪同下,对测量仪器进行借出,让学生于课后时间在实训场地继续对测量仪器进行加深学习。

3.4 改进考核方式

“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灵活地应用书本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而不需要背诵教材中的定义、公式。所以笔者认为采用开卷考查占50%、闭卷考试占50%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能更好地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所谓开卷考查是实行实践部分的考核,开卷上设置几个关于仪器操作的题目,在实训场地上由教师随机抽取其中的一个题目要求学生操作,根据学生操作的正确性与熟练程度来现场打分;闭卷考试则是考核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沦和方法。开卷考查考核了学生解决具体的工程实践问题,闭卷可使学生认真复习,加深对所学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及掌握,这样两者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实践性很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把“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讲好讲精,采用演示教学、多媒体课件、自主式学习、半开卷半闭卷考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正确处理“建筑工程测量学”教学与实践的关系,突出“用”字,改革现有实训安排,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两年以来,笔者正着手于“建筑工程测量”的改革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刘娟. 高职高专测量学实践教学的改革[J]. 太原大学学报,2006,(1)

第8篇:高职建筑工程范文

一、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整体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施工技术力量薄弱,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从事生产一线的基层员工很少有受过专业学历教育,大部分都是只受过短期培训的农民工。这些都导致了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较差,工程安全隐患较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要在建筑行业中配备大量的受过专业教育的基层技术人员。同时,随着我国监理事业的不断发展,监理公司也需要补充一批能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管理的专业性人才。所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努力培养出能够适应生产、建设和管理等第一线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当前科教兴国的重大决策。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受传统思想影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受到传统人才培养思想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依然是重理论知识教育。传统思想认为,高职学生应该成为理论功底深厚,专业知识扎实,知识体系相对完备,并且能够顾及实用技能的本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技术人才。当前随着建筑工程日益国际化,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甚至相关的用语和符号等都在不断冲击原有的教材内容。因此,高职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与之相匹配。但是现行的教学模式从人才总体培养目标计划、教学大纲的编制上,都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备性,而实践性教学过程占据总课时的时间比例不超过20%。专业教学活动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中心,以培养实践技能的教学环节为辅助。该教学模式是以高职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重点,最终以考试为成绩结果的评定。在这种应试教育中,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对扎实,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整体偏差,空有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是这种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的普遍现象。

(二)实践性的教育基地、实践的设备以及设施等不充足

受传统观念以及高职院校自身资金能力等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实践性教育基地不确定,实验室建设滞后,实验的设备和设施严重不足以及现有实验设备利用效率不高,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高职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依然延续和重复着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学和教育严重脱离了生产建设实践。由于对现代教育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教师队伍从配备、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评定等方面都被另眼相看,这样就严重打击了有关教师和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实践性教学仅仅被看做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更有甚者,会随意取消实践性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流于形式。

完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对策

(一)培养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是以突出技术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一类教育,其课程设置就要紧紧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按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合课程、设计课程体系。应该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其进行了知识结构分析,把教学体系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宗旨,以培养适应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与创新精神作为培养目标。

(二)专业定位

需处理好三个关系,其一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其二应设置复合型专业,努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其三要协调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关系,不仅要满足现状的需求,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市场发展需求。总之,专业定位要坚持以应用型职业所需要的理论和技能为基础,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将学历教育、技能教育和职业认证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培养模式的构建

1.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面向建筑工程的第一线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其具备从事建筑相关工作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轴,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实用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培养。因此,该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进行该专业教学的时候,应始终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放在首要地位,充分利用实训中心或者是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全方面的培训。例如在实训中,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模板、钢筋、脚手架、混凝土等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施工,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操作示范。通过实习和实训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进而确保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强化对学生的认证教育,推行“双证书”制度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有学历证,还应该具备执业资格证,确保学历教学和职业认证教育结合起来。例如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来考取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等从业资格证,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第9篇:高职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质量;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2.025

1引言

新常态下,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房屋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为此,紧跟行业变化,开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对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思路对策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依托,对近两届(2014届和2015届,下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开展调查,分析了就业率就业单位行业就业单位性质薪酬状况专业对口度和就业满意度等方面情况,并针对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2就业率及就业单位分析

2.1就业率分析按规定,列入就业范围的毕业生包括就业升学参军和创业四种类型,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情况见表1所示。近两届毕业生总就业率分别为97.3%和99.27%,协议就业率分别为94.59%和91.12%,两项率值均保持稳定,且均保持比较高的率值。未就业的3名毕业生,目前也都有临时性的工作,但不在规定统计就业范围内。2.2就业单位行业分析毕业生基本流向了房地产/建筑行业,占比接近80%;小部分流向了其他行业,占比约20%。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2.3就业单位性质分析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见图2所示,在民营(私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了近一半,其次是国有企业,占比达到了1/3。民营(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的主阵地。

3薪酬状况分析

毕业生薪酬水平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按月薪酬计算),大部分毕业生薪酬介于2000-4000元之间,占比超过50%。2000-3000元之间的占比约1/3,3000元以上的占比约1/3。不过,也应该看到还有约1/3的毕业生薪酬在2000元以下,1000元以下的占比8.2%。说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起薪并不均匀,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4专业对口度分析

毕业生专业对口度分布情况见图4所示,完全对口占比35.09%,比较对口占比40.35%,两者合计占比超过75%,不对口占比14.04%。

5就业满意度分析

毕业生总体就业满意度分布情况见图5所示,“满意”占比为38.60%。约有2/3的毕业生对就业达不到满意的程度,具体原因包括很多,其中“薪资偏低/福利较差”占比14.62%为最大,这是由于房屋建筑行业初始就业起薪较低造成的“。发展空间小”占比14.04%,说明高职毕业生在企业人才梯次的定位上较低,学生感觉不到提升的空间。另外,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发展后劲不足,这也制约了毕业生的发展。其他因素的占比都在10%以内。

6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