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科学范文

医学科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科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科学

第1篇:医学科学范文

英文名称:Bulletin of th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主管单位:军事医学科学

主办单位: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5501

国内刊号:11-1060/R

邮发代号:82-75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2篇:医学科学范文

近三十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科学数据已经超过了过去五千年的总和[1]。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同行评议杂志不再是传播与共享科学数据的唯一途径,科学数据的传播与共享已经向数字化和网络化多渠道转变,科学数据共享的时代已经到来。近年来,我国政府极为重视科学数据共享,已经将其作为一项战略选择纳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2],医学科学数据共享作为这一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启动。但医学科学数据共享的伦理学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标准的伦理学原理并不完全适用于医学科学数据共享的各个层面[3]。由医学科学数据共享而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如医学科学数据所有权,医学科学数据共享与知识产权等,已经成为医学科学数据共享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医学科学数据及其共享的意义

科学数据指科技活动或通过其它方式所获取到的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变化规律等的原始基本数据,以及根据不同科技活动需要,进行系统加工整理的各类数据[1]。医学科学数据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中医药学、药学和特种医学6个亚门类,其范围包括:各业务部门通过长期观察、监测、检测、调查和实验等获取的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积累的原始数据;国家长期布局获取的公益性科学数据资源;医药卫生领域重要的历史资料;医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所产生的科学数据资源等[4]。

医学科学数据共享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美国国家科学院(NAS,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国家统计委员会在1985年关于数据共享的研究报告[5]中对数据共享给社会和科学本身带来的益处已经做了详细论述,除了促进科技进步和避免重复投资以外,CarolJRHougue把其他益处归结为如下四类:(1)增强数据和分析的质量;(2)增强从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3)用数据来实现知识的传承;(4)减少参加人的负担[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于2003年公布的科学数据共享政策认为,科学数据共享增强了科学质询的开放性,鼓励分析方法和观点的多样性;促进新研究,有可能对新的、或备择假设和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支持数据收集和度量方法的研究等[4]。医学科学数据的共享能使研究结果加速转化为医学知识、医疗产品、流程及可以考核的成果,提高医学科学数据资源的利用率,为政府卫生决策、科技创新、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百姓健康和企业发展提供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最终促进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

2医学科学数据共享的伦理学问题

尽管医学科学数据共享为社会发展和医学科技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仍然不可忽视与之相关的伦理学问题,恰当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医学科学数据共享向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2.1医学科学数据的所有权

科学数据是人类及全社会共有的财富。国家投资收集的科学数据理应属于全社会。除国家规定保密外,要向社会公开,无偿共享[1]。我国绝大部分科学研究都是国家资助的,但由于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和私有观念的影响,本该属于国家所有的数据却被视为个人或单位的小集团所有,甚至将其当成私有财产并以此取得经济利益,致使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无法实现更多的科学价值[7]。目前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相应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致使共享积极性不高,更加加重了这种现象的发展。

2.2医学科学数据共享、个人隐私及国家安全

科学数据及其蕴含的科学价值或知识应该在全世界自由地传播。科学数据共享并不排斥科学数据的保密,而保密也不拒绝共享的理由。科学数据实施共享并不是对所有科学数据资源不加区分地在国内外公开使用,也不是简单地归结为无偿使用,而是对共享的范围和条件进行限制,通过分级分类共享实现保密[1]。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国际合作日益增多,收集保存的数据多为基于人类为对象的试验数据,其中包含了大量个人隐私、科研机密及其潜在的用途。这些数据的共享可能将个人隐私或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数据暴露,原来认为无害的数据变得越来越敏感[3]。在法律、伦理道德和知情同意书的约束下,保护个体识别信息、敏感数据等越来越应该得到重视[8]。我们应该在“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下,一方面通过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医学科学数据资源,解决健康、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警惕合作中的国家安全等隐患。

2.3医学科学数据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

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专利是保护医学科研最新成果的主要手段。在中国除了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方法不授予专利保护外,其他医学科研成果都可以申请专利保护。医学科学数据共享并不否定知识产权保护,而是使得医学科学数据成为创新的源泉[9-10]。近年来学术界不断声讨“学术剽窃”和“盗版”,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但对同样重要的“数据共享”问题却视而不见[9],过分强调保护知识产权或版权,已经脱离了其初衷,并引发了许多伦理冲突[11]。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充分认识到科学数据共享的重要性;1990年多个国际专业学术组织提出了可以完全而公开地访问各自领域的科学数据的倡议;1991年7月美国提出“完全和开放”数据管理政策。科学界既要鼓励创新又要保护知识产权,更应对科学数据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这一矛盾作出伦理的决策。

3医学科学数据共享与伦理关系的辩证思考

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科学数据共享的技术平台已不存在任何问题,但也使医学科学数据共享的伦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对医学科学数据共享与伦理关系进行辩证思考,寻求两者在协调发展基础上的有机统一。

3.1医学科学数据共享与伦理道德进步的一致性

(1)医学科学数据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并促进了伦理道德的进步。首先,在因特网的平台下,科学数据共享几乎可以零成本地加速数据转化为知识与技术的进程,扩大人们认识世界的范围,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使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得以改造,产生与科学数据共享相适应的新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其次,科学数据共享扩大了伦理学的研究范围,拓展了伦理学的新领域,促进了伦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2)伦理道德对科学数据共享具有促进作用。良好的道德风尚是科学数据共享有序发展的环境保障;在科学数据共享中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伦理道德思想为科学数据共享树立了根本目标并为其实施提供了保障[12]。#p#分页标题#e#

3.2科学数据共享与伦理道德进步的对立性

(1)科学数据共享与传统道德的冲突。首先,科学数据共享与伦理道德的进步具有非同步性。最近三十年来科学数据共享得到广泛关注,而我国在十多年前才开始起步,尚有许多科学家对此仍然不甚了解。这种道德与科学间发展不平衡的冲突必然会对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构成了对现有伦理道德观念的严峻挑战,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迅速更新伦理道德观念。其次,要充分认识科学数据共享具有两面性,既可以促进人类健康,也可能被误用和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社会后果。

(2)伦理道德对科学数据共享的约束作用。一方面,道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发展相对滞后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科学的发展就在于不断创新,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现存伦理道德的制约;另一方面,道德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唤起社会组织和科学家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良知[12],促使科学数据共享沿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科学数据共享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避免科学数据重复投资开发,提高现有科学数据资源的利用率,但实际应用中又表现出伦理的二重性,要利用这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制定伦理政策,从而趋利弊害造福人类。

4伦理学对策

社会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为医学科学进步提出更高要求,医学科学只有通过继承和创新实现不断地发展。医学科学数据作为重要的医学研究资源,其共享必然极大地促进医学创新,同时也会引发新的伦理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共享与伦理的冲突应该坚持这样的态度,不是以陈旧的过时的道德规范去限制或束缚医学科学数据共享,而是让医学科学最新的成就冲破过时的伦理规范,并与此相适应,恰当地提出符合时宜的新的伦理规范,发挥新的社会伦理调节功能的作用[13]。

4.1加强医学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的制定

与医学科学数据共享相适应的伦理规范的更新与完善仅仅依靠教育、舆论支持、道德示范是不足的。科学数据共享伦理的建构需要国家立法和执法支撑。目前我国有关科学数据统一的法律法规或条例还不完善,各部门、各行业从各自利益出发制定的部门行业数据共享规定并不能完全反映科学数据共享的本质规律,也不能体现国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对数据共享的客观要求,有些规定还互相矛盾。因此,建立健全国家科学数据共享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科学数据共享原则,界定科学数据共享范围、程度,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出台督促赏罚措施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数据共享有法可依,促进科学数据交汇、管理与共享,使其潜在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4.2医学科学数据共享的社会管理和评估

既然科学数据共享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其所带来的理念必然与传统道德观念产生某些冲突,无论这种冲突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产生并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追求科学数据带来的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科学数据共享所带来的长期的、巨大的和人类共同的利益,并不利于社会长期发展,这需要整个社会———政府及其相关资助部门作出宏观政策调控,加强管理、交流、对话和密切协作,同时还要提高公众对科学数据共享的评价能力和科学数据的社会关注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享的氛围,只有这样科学数据共享才会成为科学人自觉的选择。

第3篇:医学科学范文

    1.医科院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必要性

    1.1学科化服务符合用户需求

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变革带来当今信息环境的 巨大变化。用户信息获取来源变得多种多样⑴。用 户希望能从图书馆得到方便、快捷、简单的帮助, 希望得到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 服务模式与服务机制需要依据用户需求而转变,保 持对读者需求变化的高度敏感,从需求出发设计服 务系统,采用学科化服务模式,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提供深层次的特色服务。

1.2学科化服务可促进院校学科建设

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医科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 体制学科建设是院校发展的重要任务。新时期 医科院图书馆作为院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需要引入学科化 知识服务的理念和模式,根据学科资源优势,建立 学科馆员队伍,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和完善学 科化服务机制,为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到位的、 深层次的学科化服务。

1.3学科化服务可实现深层次的知识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要求 服务地点从读者到图书馆中转变为学科馆员到读者 中;服务逻辑起点从基于图书馆到基于读者的需 求;服务深度从文献服务到知识服务;服务内容从 咨询、培训到用户信息环境设计;服务特点从通用 服务到个性化服务。学科化服务将图书馆的服务延 伸到用户群中,融入用户的科研过程中〔9〕。目前, 医科院图书馆已开展了定题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等 服务项目,并且由专门的馆员负责,这与学科馆员 制度相似,但因为没有学科分工,再加上信息服务 人员本来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就不够深,很难做到深 层次的知识服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由学科馆员 分别深人各个院所掌握医学科学的发展情况,了解 医教研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信 息,为医教研工作人员提供全方位、高水平、深层 次的信息服务。

1.4学科化服务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 基本内核,学科化服务是目前图书馆联系读者,提 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图书馆必须 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从读者需求出发,重点 发展学科化服务来提升服务质量,只有当图书馆的 服务在读者中树立起品牌的形象,获得读者满意的 评价的时候,图书馆才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同 时,学科化服务也能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 质,优化图书馆工作的业务流程与效率。

2.国内图书馆3种学科化服务模式比较分析

目前我国各图书馆已开始建立或者初步探索出 了一些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其中最典型的是学科馆 员——图情教授联合负责式和学科馆员对口负责式 两种,各高校图书馆有必要结合其具体情况和服务 学科的自身特点,在实践中寻求和探索最合适的学 科化服务模式。选择清华大学图书馆、国家科学 图书馆和北大医院图书馆3家目前国内开展学科化 服务较好的单位进行深入研究。清华大学图书馆是 我国最早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髙校图书馆,国家科学 图书馆是大力推广学科化服务的丽机构图书馆,北 大医院图书馆与医教研用户接触较为紧密,开展临床 学科化服务效果较好。对这3家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 模式和服务内容进片对比分析,见表1。

清华大学图书馆面对校内广大师生,提供参考 咨询为主的普遍服务,建立了学科馆员——顾问 (教师与学生)、总馆——分馆的协作模式,学科馆 员的工作职责为用户培训、参考咨询、数据库引进 与网页建设等。国家科学院图书馆面对中国科学 院京内外所有专业学科领域研究所,提供以“资源 到所,服务到人”为重点的服务。而北大医院 图书馆建立了双向临床学科馆员制度,直接接触医 院工作人员,具有“专”、“精”、“深”的特点。

3.医科院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的构建

借鉴其它单位成功经验与服务特点,并结合医科院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与院校合一的特点,构建医 科院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模式,见图1。该模式是 依靠医科院图书馆资源与人才优势,以用户为中 心,以学科为基础,以双向学科馆员服务为基本模 式,以提升用户信息素养和图书馆服务能力为目 标,建立面向附属医院/研究所及其下属科室/系、 实验室、课题组和个人的服务机制,为全院校医疗 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支撑与保障。图1中国医科院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

3.1学科化服务总目标

医科院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总目标是:加强图 书馆与医科院下属院所合作;促使更多用户了解并 利用信息资源;探讨一种能加强图书馆服务的协作 模式;通过文献信息服务参与和支持院校学科建 设;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3.2学科化服务机制

医科院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机制分为全科化与专 科化两种方式:全科化是指面向医院/研究所提供 的以图书情报知识为主的基本服务,其目的是建立 起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互动联系,向所有的 科研人员提供解决信息需求的基本途径,其服务对 象范围广泛,是深人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有力保障。 专科化是指面向科室/学系、课题组、实验室或个 人提供的学科知识与图书情报知识相结合的专题或 专项服务,其目的是促进院所学科建设,加强图书 馆服务能力与水平,如定题文献服务、课题科技查 新、学科信息资源导航与引进、学科影响力分析、 信息素质教育、参考咨询等。专科化服务对学科馆 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学科或课题提供知识服 务是图书馆服务的趋势。

3.3学科化服务内容

(1)学科信息联络建立与对口院所的定期联 系,定期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将结果及时反馈给 图书馆资源建设或服务等部门。

(2)学科资源建设包括本馆和对口院所的纸 质印刷资源和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和评价,协 助制定馆藏建设方案,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对学科 主题的资源建设提出建议。

(3)用户教育和服务包括新生入学教育,制 定数据库使用指南并提供简单培训,编写利用图书 馆的主题指南,开展信息素教育,建立网络学习精 品课程,提供网络课程咨询和培训。

(4)定题文献服务为学科重点实验室、学科 带头人、重点科研项目提供针对性强、更细致的专 业信息服务。

(5)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到馆、电子邮件、表 单和实时咨询等参考咨询服务,解答读者提出的各 种咨询问题,建立知识库等。

3.4学科化服务队伍建设

(1)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具有大学本科以上 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最好具有专业学科背 景;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相当的计算机操作能 力;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以及较强的信息组织和信 息加工能力;具有较高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表达能 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 职业道德修养;具备良好的读者服务意识团队合作 精神。

(2)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在学科化服务的初始 阶段,图书馆可以从现有的工作人员中聘用素质较 高的人员担任学科馆员。在图书馆岗位招聘和人才 引进时,优先考虑具备学科背景和图书情报学知识 的复合型人才。现有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学科化服务 需求时,可以考虑从院所图书馆员、医生、科室学 术秘书或学生中聘请兼职学科馆员。科学制定学科 馆员考核奖惩制度,鼓励学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设立联系委员会或者学科馆员工作小组加强学科馆 员管理;设立由经验丰富的学科馆员和培训负责人 组成的顾问小组指导工作。举办学科馆员论坛,为 学科馆员提供交流平台,邀请其他部门的代表参 加。建立良好的学科馆员定期培训制度,强调终身学习。

第4篇:医学科学范文

(1)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考生输入名字;证件号码;准考证号;在选择报考省市及院校,最后点击查询即可获取2018考研成绩信息。

点击进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

(2)进入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考研成绩查询网址:zjams.com.cn/

点击进入: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研究生招生网:zjams.com.cn/

为及时获取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考研成绩查询入口变化,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

更多需要关注的考研成绩查询信息:

第5篇:医学科学范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会议”于2013年11月15-16日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由医学科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项目评议专家、项目主持人,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尔丹和医学科学部三处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医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尔丹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医学领域科学仪器基础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指出国家关注该类项目主要是为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制造水平,提高我国科研原始创新能力以及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新颖的手段。医学科学部三处李恩中研究员就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中期进展与结题验收交流会的内容、目的和具体要求、时间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强调在评议的同时,加强学术交流。会议对医学科学部2010年度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的结题汇报以及2011年度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的中期检查进行了评审,并对2011年度重大科研仪器专项自由申请项目进行了交流。

之后,针对医学领域科学科研仪器研制进行了学术交流,来自国内大学及科研院所的29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王立平研究员做了“高时空分辨细胞选择脑功能扰动与监测实验设备研制”的主题发言,介绍了光感基因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提出利用脑功能信息读取技术,通过在神经细胞中引入外源性光开关基因之后以光操纵其行为,可以对任何特定神经细胞及其相关神经网络的功能和特性进行系统解析,精细绘制正常和异常脑联结组结构和功能特征;北京师范大学李小俚教授做了“脑刺激和脑成像系统”主题发言,提出利用脑刺激-脑功能成像方法探测大脑的应激性、时间分辨的连通性以及脑网络的瞬时动态性,可以实时揭示脑刺激的作用机制,同时为研究网络连接及其作用提供一个新的成像工具。

与会专家随后围绕着医学领域科学仪器研制的主题展开了充分的学术交流与讨论,包括研讨了我国医学科学仪器与国际上的差距、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与支持方向、仪器类科研项目的管理与评估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在讨论中明确了该领域的存在问题和研究方向,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科学仪器发展的方向是创新,医学领域科学仪器解决的问题以及仪器研制创新的源头在于临床,而科学仪器本身又需要工程技术来实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工程和医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各有自身的优势,要更加注重交叉,充分交流,形成科学问题的思路和解决方法;科学仪器特别是大型装备,是一个多学科多尺度的工具,不仅系统本身,制约仪器发展的瓶颈问题,重要的部件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因此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集中凝练科学问题,寻找突破方向;在创新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应用,研制过程中注重专利的申请和成果应用推广等方面,以期实现更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次研讨会对凝练我国医学领域科学仪器的前沿科学问题,分析我国差距与优势,以及对推动我国医学仪器国产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6篇:医学科学范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山东省菏泽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4118

国内刊号:37-1289/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7篇:医学科学范文

1我国医学人文学的简况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医学人文学得到了很多高校的重视。目前,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已经走过了“探讨其重要意义”的阶段,其重要性已经被医学教育界普遍接受。[2]山东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院校设置了医学人文学博士点。但是在我国的医学学科门类设置中,至今没有医学人文学一级学科及相关内容设置,国内这些院校的医学人文学学科都是作为医学交叉学科来设立的。显然,相对于医学人文实践发展的迫切社会需要而言,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是薄弱的。

2我国医学人文学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医学人文学学科与医学学科门类其他一级学科的关系问题目前我国将医学人文学学科作为医学和人文学科的交叉学科来设置,在具体进行学科设置时,往往忽视了医学人文学科与医学学科中的其他一级学科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单向的、忽视了分支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缺乏与医学学科的交流与融合的医学人文学科设置无法充分发挥医学人文学在医学发展中的“规范与引领”作用,甚至与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2.2医学人文学内部各学科群之间的关系问题按照目前的学科设置,医学人文学的各学科被分散在哲学、历史学、教育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大学科门类中。这种以知识源流为学科划分依据的方法,虽然能反映出分支学科与母体学科之间的衍生关系,却在实际上割裂了医学人文学科基于特殊研究对象的学科整体性。如医学伦理学与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等诸多分支学科有着种种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这种以横向联系而不是按纵向梳理构建学科群的方法更适合于跨学科发展和交流。[2]因此,医学人文学各学科之间的种种必然联系迫切要求将各个学科从原人文学科中分离出来,建立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群,从而更好地促进医学人文学学科的发展。

2.3医学人文学学科设置的规范化问题医学人文学涉及哪些学科,贺达仁将医学人文学划分为6大类4个分支约118门课程;[3]张大庆主张将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和医学法学以及医学社会学作为医学人文学的核心课程;杜治政认为医学人文学应该由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史、医患沟通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学科群构成,其核心价值是维护人类生命尊严和人的权利。由于没有明确的学科设置政策,使得医学人文学的学科定位、科学体系结构、学科培养目标、学科业务范围以及学科课程设置等相关工作缺乏规范化建设,对学科的长远、科学、健康发展都十分不利。

2.4医学人文学学科发展理念问题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L.Engle)发表了《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标志着人类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正式诞生。为医学人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确立了核心价值理念———医学人文关怀。这一观念正在改变着世界医学教育的样式。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医学院校和医学教育者对此还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已经建立的医学人文学学科的描述和培养目标中,尚无关于医学人文学科理念和医学专门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目标的精准表达。

3我国医学人文学学科设置和发展的建议

由于医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根据当代医学发展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基于我国医学人文学学科设置及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增设医学人文学一级学科。

3.1在医学学科门类下,增设医学人文学一级学科医学人文学一级学科主要是运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分别从人文和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及医学中的各种相关问题,同时又运用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医学的角度研究与人的生命、健康有关的人文和社会问题的相关学科的总和,是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该一级学科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史、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①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观,提高学生判断善恶、荣辱的能力,正确把握医学实践的道德原则;②医学哲学是医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将思维方法与思维形式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才可能逐渐把握各种医学对象的一般特性和内在联系;③医史学是医学各学科的高度综合,也是医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高度综合,医学学科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继承和总结,任何医学成就都不可能在割断历史的情况下取得;④医学法学主要以医学领域的法律现象和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在现代医学非人格化和医患关系不断物化的环境下,通过医学法律制度来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也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⑤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⑥医学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疗领域中的社会角色、角色关系、角色行为、角色流动、医疗社会组织的交互作用以及医疗领域与整个社会生活的互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按照我国《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首先设立医学人文学一级学科,然后在通过学位授权审核的高校,进行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招生和人才培养。设立医学人文学一级学科、明确学科范畴,不仅可以大力促进该学科的自身发展,而且还可以对临床医学等其他医学相关学科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

3.2明确医学人文学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医学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具体表现为:在知识结构方面,具有哲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系统掌握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对国际和国内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科技哲学、方法学等知识及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的知识理论体系;在能力结构方面,培养对人文思想的敏感性和思辨能力,进行原创性研究、发现和解决实际人文医学问题、指导他人成功从人文角度化解医学困惑以及为医疗卫生决策和管理提供建议的能力;在素质结构方面,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诚信正直、有社会责任感和求实创新精神、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健康的体格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的人文医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高素质人才。

3.3夯实医学人文学学科建设基础

第8篇:医学科学范文

世界名牌大学的办学理念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如哈佛大学教育理念包含有:“学校致力于创造培养学生自我依靠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平台”。剑桥大学的办学理念也含有“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即“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2]”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CME)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适应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为技术人员从业后获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所建立的终身教育制度[3]。

1医学影像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放射学发展为诊断和治疗兼备的医学影像学,包括普通X线诊断学、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X线计算机成像(computerradiography,CR)、数字X线成像(digitalradiography,DR)、超声学、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以及两种影像技术的融合如PET/CT、PET/MRI、SPECT/CT、DSA/CT等一次检查获得多种影像信息的成像技术和介入影像学,包括介入放射学和介入超声学等。传统X线摄片已逐步被CR、DR取代。CT不断更新换代,如螺旋CT(SCT)、多层CT,现已发展到128层CT等。MRI发展趋向于高场强、实时成像、功能MRI(fMRI)、显微结构成像、波谱分析(MRS)以及同质同性抑制技术等。CT、MRI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均明显提高,灌注、弥散、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超声向超声造影、三维超声成像和介入超声学发展。核医学主流发展方向是分子核医学。

影像学诊断由大体形态学为主的阶段向生理、功能、代谢和分子/基因成像过渡,出现了分子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诊断模式由胶片采集图像和阅读逐步向数字采像和电子传输方向发展。信息科学的进展,促进了医学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和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的发展,网络影像学(networkimaging)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diagnosis,CAD)将成为可能[4]。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应用,介入治疗及其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改变了影像学实践和服务方式,影像诊治手段日益先进,影像诊治水平明显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创建于1935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放射科。在7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紧跟学科发展,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创建了医学影像学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学科建设、医学领军人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和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等措施,将“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学科建设为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2001年),放射科建设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2002年),“医学影像学科”获准为江苏省医学影像学科质量控制中心(2004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创建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6年)。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创建于1990年,当年开始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经采用特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件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名师培养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现已创建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2006年)和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实验室获准成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007年)。本专业1984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成为江苏省唯一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

2医学继续教育的范畴与其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医学影像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和新理论不断涌现,医学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对从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从医学院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医学工作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人才培养和学科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使医学影像学专业医技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跟上医学科学发展脚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5],我们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借鉴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即“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结合国情让全体教师和职工树立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的理念,即“活到老、学到老”。其特点决定了在高校从事教学、医疗和科研的教师和职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我,把终身学习作为自我提高的一种方式。

(2)配合继续教育学院进行脱产、非脱产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对象涉及本院医护人员与全国成人教育考生。

(3)配合研究生院进行在职职工研究生学历教育,对象涉及本院职工与江苏省乃至全国考生。

(4)与国外著名大学、学术团体保持密切合作,每年不定期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2~3次,对象涉及本院相关医护人员和研究生、本科生。

(5)学科学术地位决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申报和开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就要求本学科及学术水平在本专业领域中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在同行中具有领先地位,这样才能吸引众多的医技人员来院学习或进修。我们利用“中华医学会实用介入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基地,每年认真组织申报并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次以上,对象涉及本院医技人员和全国需要参加培训的各层次医技人员。在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和开展是学科学术地位和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展示推广学科成果、宣传自我、扩大影响、构建学科品牌的优势,同时也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的主要体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6)常年接受国内各单位进修生来院学习、工作,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和职工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医院进行短期进修、考察或进一步深造。

(7)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和年轻医师五年住院医师轮转培训制度。科室每月组织一次青年医师读书报告会,以督促年轻人好学、向上。

(8)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国际性和中华医学会组织的高质量学术年会或专题学术会议以及省市年会,并制定了《参加学术会议及差旅费使用的规定和的奖励办法》。凡在放射学全国年会上进行大会发言的论文第一作者、在省市年会进行专题讲座或被评为大会优秀论文者,科室承担参加会议的所有费用,包括差旅费、住宿费、会务费和资料费。每年根据北京大学版“医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凡在目录内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及SCI上所发表的论文,在单位奖励的基础上,科室根据影响因子再进行不同幅度的奖励,以此鼓励教师、职工多撰写、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科研、教学质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规模决定着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规模,人才结构决定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层次,人才梯队决定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后劲,故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学科建设中,师资队伍是前提,学科带头人是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6]。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重点攻关项目,既是学科水平的体现,又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确立学术地位的基础[7]。

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培养、聚集创新人才相结合,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建设科技创新团队相结合。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将人才资源作为提高学科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大优势,形成科技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密切结合、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多年来,我们本着“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原则,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学科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并采取主动培养、积极引进、大胆使用、热情关怀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具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学科力量雄厚,学术造诣较深,结构合理,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为一体的专业队伍。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趋势好,形成了具有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科技创新团队。35人中正副教授/主任医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博士10人,硕士22人。近5年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0项。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14项;发表科研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中华级期刊4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6部,卫生部视听教材2部。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一贯注重于教学改革的研究,近5年来,主持教学改革课题14项,获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面向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和《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学创新人才》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

第9篇:医学科学范文

(1)虽然医学工程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存在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因此,对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技术水平是当务之急,应尽快扭转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疗机构中的被动状态。同时,医学工程人员应不断学习符合国际科学领域标准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努力构建完善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体系,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院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下创造更大的价值。(2)医疗机构应加大对医学工程学科的投入力度,改善其在人员、技术及检测设备上的不足,改变国内医疗机构临床工程科劣势的局面。医院工程部门应参照国际标准体系中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使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在内涵上都得到提高,真正发挥医学工程在医疗体系中的作用和价值。

2医学工程学科的外部要素

2.1机会(O)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性学科,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支柱。目前,该领域与临床医学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多的空白,诸多种类的医疗设备还依赖于进口,有许多内容需要进行规范,因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公开及共享,国内、国外的医疗设备厂商为我国医学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机会和广阔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医院可及时了解世界医疗设备和临床医学工程的前沿发展及最新动态,并有机会与世界一流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医院有雄厚的实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活动,并进行高精尖医疗器械领域的科研和技术合作。

2.2威胁(T)随着各领域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批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得以发明并涌现,医疗设备的硬件电路及技术组成越发表现出集成和高端的特征。然而,目前医院内的工程师对于新型电路板的维修知识较为匮乏,技术水平有限,这一现象已成为医院工程师队伍建设中的瓶颈之一,并阻碍了医院整体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3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

3.1学科定位打造技术团队(1)重视临床工程部门队伍的建设及优化,普及其优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给予相应的培训及指导,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文化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基础能力,增强其专业技术技能,有计划、有组织和有步骤地对医院现有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再教育,提供相应的培训指导,以更好地适应并满足医学工程的发展需求,与国外医学工程的发展有序衔接。培养大批高技术的医学工程专科毕业生,以充实医院工程技术人员队伍,提升整个医学工程团队的素质建设。

3.2把握机遇提升技术水平(1)工程技术人员把握好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的发展机遇,摒弃以往固化的工作作风,同时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工作思路,更新知识系统,充分利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维修、维护及计量质量控制等工作。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熟悉常规的设备管理流程及仪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现代设备管理技术。同时,制定设备的购置战略计划,考虑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使用率分析,在最大程度上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2)医学工程人员在提高自身修养、丰富相关技术的同时,需拓宽工作的范围,如积极开展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评估等提高安全性的预测或检测工作。有资料显示,当医学工程人员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时,均能在力所能及的业务及工作范围中得到医护人员或患者的肯定。工程技术人员除了自身熟练掌握设备原理和设备操作过程外,还要为医护人员及时或定期进行培训,并为大、专院校临床医学工程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以实践升华理论,同时也使理论和经验被更广泛的传播和借鉴。

4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