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步入协调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与此同时,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活力还不强,与全社会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破解文化发展中的难题,提高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以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
为大力推动文化领域的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我国文化创新体系建设,文化部于2009年开始实施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具体工作由文化科技司负责。
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是以国家力量推进的系统工程,以文化创新项目为对象,以文化创新体系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涵盖观念和理念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文化内容创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创新、文化创作形式创新、文化生产形式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创新、文化管理创新、文化市场培育模式创新、文化科技创新、人才创新等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通过实施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培育资助和优化推广一批具有前景的创意设想和创新项目,增强各界人士参与文化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有利于创新项目成长的文化氛围,加快构建有利于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
二、国家文化创新工程2009年度立项内容
2009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遴选了七个项目作为试点,包括“苏州市昆曲遗产保护、继承、弘扬工程”“新兴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研究”、“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自助图书馆的研制与实施”、“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产权交易中心优化建设项目”、“多民族地区村寨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示范项目”、“数字文化家园:上海东方社区信息苑项目”、“区域文化联动项目”。(文化科技司)
(一)苏州市昆曲遗产保护、继承、弘扬工程
项目承担单位:
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项目背景和意义: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州市在认真研究昆曲艺术历史发展规律和总结昆曲保护既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五位一体”的保护思路,即:以节(中国昆曲艺术节和虎丘曲会)、馆(中国昆曲博物馆)、所(苏州昆曲传习所)、院(苏州昆剧院)、场(一批固定的演出场所)五位为一体;中心(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学校(苏州昆曲学校)、曲社、媒体传播(昆曲电视专场和昆曲网站)及中介(海外交流中介机构)、法规五位为一体,形成了《苏州市保护、继承、弘扬昆曲遗产工作十年规划》。两个“五位一体”的实施,使苏州逐步形成了在昆曲遗产保护与继承、普及与提高,以及加快昆曲传统剧目抢救与人才培育传承等方面的整体资源优势。“苏州市昆曲遗产保护、继承、弘扬工程”曾以整体保护的创新理念和实践,获首届文化部创新奖特等奖。
项目内容和目标:
纳入国家文化创新工程之后,该工程将进一步发挥苏州在昆曲遗产保护与继承、弘扬等方面的整体资源优势,使昆曲艺术和昆曲保护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融入苏州古城保护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力争把苏州建设成为海内外有影响的中国昆曲遗产的保护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使昆曲遗产在新世纪的生存状态与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相匹配。
“苏州市昆曲遗产保护、继承、弘扬工程”,拟总结苏州昆曲遗产保护十多年来的经验,在先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发挥苏州在昆曲遗产保护中的“三原”特色与优势,如何在遵循昆曲艺术规律的同时,结合时代特点,走出更适合昆曲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从而使“五位一体”的保护格局更为完善,优化昆曲遗产保护的生态环境。自2009年起,按照构筑两个“五位一体”的保护格局稳步推进:
一是继续承办中国昆剧艺术节与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不断扩大规模与影响,使苏州成为海内外昆曲保护工作者、演艺人员、研究人员的交流中心。期间将每年举办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举办第5届中国昆剧艺术节。
二是深入实施昆曲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培养观众与发现后备人才。采取动、静、送、传四方面的传播方法,扩大昆曲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动”是在昆曲沁兰厅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一小时演出昆曲传统折子片断,并配合通俗易懂、有问有答的讲解,使普及活动上下互动,气氛活跃、生动活泼。“静”是组织学生观看昆曲博物馆陈列的平面展览知识。“送”是送戏进校。“传”是加强已建立小昆班的中小学的教育、传授工作,使这些已接触昆曲艺术表演的中小学生能活跃在舞台上,为成为专业昆曲人才打下基础。
三是深入开展昆曲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出版工作。
四是复排传统折子戏,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形成大部分传统折子戏的音像资料。
五是培养昆曲演艺的后继人才。加强对2006年以年苏州昆曲学校招收的三届昆曲表演专业大专班150名学生的培养。采取与苏州昆剧院院校合作的方式,通过5年的教学实践,从中选拔一批拔尖人才,使之成为苏州昆曲演出的后继人才。
六是整修苏州昆曲传习所原址,恢复有关活动,使之成为复排传承昆剧传统折子戏的中心。
七是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继续打造青春版《牡丹亭》、《长生殿》及《玉簪记》等经典名剧,继续推动青春版《牡丹亭》名校行与《长生殿》名城行的巡演活动,提高与境外演出机构的合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开展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演出,扩大经典名剧在海内外的影响。
八是通过开展特色文化建设,继续打造周庄等昆曲传承基地,使昆曲在苏州的基础更为坚实。
(二)新兴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
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科院、《中国文化报》深圳记者站
项目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以深圳为代表的新兴城市,在文化建设中探索出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克服了文化建设基础薄弱的不足,整体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管理等领域异军突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文化+科技”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推动这些新兴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深圳这种文化与科技结合的发展模式,对于推动其他城市,特别是新兴城市文化建设走向跨越式发展,推动全国文化建设走向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项目内容和目标:
“新兴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科技自觉的定义与分类。主要包括:科技自觉的概念与特征、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路径、科技自觉的表现形式和分类,以及深圳文化科技结合的典型机构。
二是深圳文化与科技结合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深圳文化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文化管理中的科技发展现状、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中科技的发展现状、文化产业中文化科技新兴业态的发展现状等。
三是重点领域新兴科技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文化领域的科技应用趋势特点,以及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下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无线射频技术和CMMB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四是促进文化科技发展的思考。主要包括:深圳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政府在文化科技结合领域的工作建议。
五是深圳的经验和对其他城市的借鉴。主要包括:深圳经验的总结和对其他城市的启示。
通过上述内容的研究,明确文化与科技结合的门类、路径,揭示科技自觉对文化建设的作用,分析文化主管部门对文化科技结合领域的管理重点,以及促进文化科技结合发展的思路对策,从而为文化科技结合的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实证依据和案例支持。
(三)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自助图书馆的研制与实施
项目承担单位:
深圳图书馆、东莞图书馆
项目背景和意义:
面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国图书馆的整体布局不尽合理,辐射范围依然有限,服务配套和运营管理后劲不足,影响了图书馆及其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人性化服务目标的实现。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图书馆领域存在的问题,深圳图书馆和东莞图书馆分别开始研制自助图书馆的尝试。
深圳图书馆2004年确定在新馆引进RFID技术,全面推行自助服务,新馆开放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2006年10月提出“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建设构想;2007年6月被列为文化部科研项目;2008年4月研制出首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样机;2008年7月,10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首次走进社区为市民提供服务;2009年4月,40台自助图书馆构成的网络遍布城市街区,全面提供服务;2009年6月,通过文化部组织的项目验收。
东莞图书馆2004年底初步形成以自助服务方式实现图书馆无间断服务的构思;2005年9月底,24小时服务的自助图书馆正式开放;2005年底,初步形成研发“图书馆ATM”的构思;2007年8月研制出首台图书馆ATM样机,12月正式与读者见面;2008年获美国图书馆协会(ALA)颁发的“国际创新奖”。
上述两个项目以读者需求为目标,以理念创新为引导,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来改造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不仅拓展了文化产品的传播渠道,丰富了文化产品的传播手段,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而且引发了图书馆建设、运营模式的大变革。由于效益显著,由东莞图书馆实施的“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与协同发展模式”获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由深圳图书馆实施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
目前,自助图书馆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的问题,如布点太少、管理软件不够完善等等,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完善。
项目内容和目标:
项目主要内容:
一是完善自助图书馆设备。自助图书馆的核心设备集成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自动控制系统,配备了图书展示架、还书箱、读卡装置、发卡装置、身份证识别装置、收钞装置、打印装置、图书定位与传送装置、图书分拣装置、图书口等。自助图书馆设备具备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与中心系统实时数据交互,采取全自助模式,提供365天、24小时服务。
二是完善计算机网络。自助图书馆不是一台孤立的设备,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中心相连,实时传递数据,联机处理各项业务;通过网络,中心掌控着自助图书馆网的运行状况,合理调配资源,组织自助图书馆的服务,并实施远程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三是完善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是自助图书馆网技术核心、运营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承担着自助图书馆网的布点规划和实施、资源调配、运营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及服务效果分析评估等工作。
四是建立物流中心。使图书馆的资源流动起来是自助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应该是图书馆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而资源流动的关键是科学、及时的物流配送,包括图书馆、自助图书馆、物流中心之间的资源配送。
项目预期目标:
一是在深圳和东莞分别建成一定规模的自助图书馆网络。在现有实践、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通过充分调研制定出本地区自助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形成辐射广泛、布局合理、协调统一的自助图书馆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范围,优化服务组织,降低服务成本。
二是探索包括自助图书馆在内的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模式。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助图书馆将与基层图书馆功能互补,通过其灵活的部署进一步完善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使自助图书馆与已建成的市、区、街道、社区图书馆一起构建成虚实结合、网络互联的“图书馆之城”,为读者提供无层级、无差别、无障碍的统一服务。
三是促进图书馆资源的整合、流动与共享。图书馆服务最重要的基础是资源,而资源的归属性是影响图书馆利用率的极大障碍。自助图书馆不是一台台孤立的机器,而是一个个资源流动的服务站。图书馆资源可随自助图书馆配送到城市的各个街区,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合、延伸、流动和共享。通过自助图书馆融入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促进文献采购的统一规划、文献统一调配,减轻政府投入的压力。
四是推进区域自助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协作。借鉴自助图书馆在深圳市和东莞的经验及取得的良好服务效果和社会影响,在深莞惠地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与相邻地区图书馆在资源、服务、网络、数据传输等方面进行协作和系统对接,加强区域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提高区域性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产权交易中心优化建设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
上海外高桥国际动漫游戏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项目背景和意义:
产权是现代社会经济关系的核心,是各类资源配置的依据和出发点。为搭建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间的桥梁,2007年6月,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联合成立了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产权交易中心。这是国内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首个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是资本市场与动漫游戏产业的首度联姻,是通过产权市场推动动漫游戏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开创了多个业界先河。相比较传统领域的产权交易监管机构而言,产权交易中心内的可交易品种更为灵活多样,进入门槛更低,更加适合于动漫游戏产权交易的需要。截止2009年7月15日,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中心实现的各类动漫游戏成交项目总额达10.887亿人民币及2000万美金。
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国家动漫游戏产权交易中心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由于动漫游戏行业的特殊性,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一般的社会中介机构很难就此类项目出具符合客观实际的专业意见;目前国家尚无系统的专门的法律、法规规定动漫游戏行业的资产、项目转让应当遵循何种规则,接受哪个单位的监管等等。
入选“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后,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产权交易中心将更加自觉地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整合配置全国范围内各类与动漫产业发展相关联的资源,以规范、完善产业链为突破口,通过信息、产权转让、并购重组、产业链整合、产权评估等服务,进一步整合国内有关动画和漫画创意、制作、传播和发行等资源,逐步形成产业配套,强化产业功能。中心将有力推动我国动漫游戏产业的产权化、资本化。
项目内容和目标:
国家动漫游戏产权交易中心拟在未来3年内对现有服务平台进行逐步优化。具体优化系统包括:开设交易项目网络申报系统,完善扩充动漫游戏交易项目信息库,增设第三方项目评估中心等方面。通过上述努力,使得产品内容的审核、交易信息的统计、版权的保护都在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交易平台上体现。
一、增设项目评估中心,培育第三方中介。交易中心将培养一批具有动漫行业相关经验的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对这些机构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培训和管理,使之能够真正为文化产业、动漫产业提供各种审计、评估、法律、经纪类服务。交易中心可以参照上海联交所的成熟做法,吸纳这些中介机构成为动漫产权交易中心的会员单位,交易中心所有场内交易涉及到的评估、审计、法律、咨询等事项均需由这些经过认定的会员单位出具,会员单位从事动漫产权中介服务的工作人员也应当经过交易中心认定备案。
创建时段拟为:2010年至2011年;2010年集中开展市场调研,人才吸纳试运作,2011年起试营业。
二、开设交易项目网络申报系统,加强监管力度。目前国内尚无一部系统全面的监管动漫游戏生产、交易、企业资质认定、外资或外国产品引进方面的法律规范。而事实上,以地方性法规或部门规章的形式规范动漫类交易、审查的流程,规定进场企业交易门槛,便可实现初步监管。如将其与动漫企业认定及税收优惠等条件挂钩联动,则会有助于加大管控力度。对于外资投资国内动漫产业或外国动漫产品引进中国时,这种监管显得尤为必要。中心可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内容审核,引导其在中心挂牌,进一步提供项目推广、合作方引荐等服务。
建设时段拟为:2009年至2010年。2009年搭建网络后台,2010年上线试运作。
三、完善产业数据库功能。随着交易中心交易量的扩大,覆盖面的延伸,可以预见其在未来产业信息统计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便利。通过线上交易平台和网络数据库可以轻松地对从业单位、内容分类、项目种类、转化率、市场需求、市场价格等产业主要指标进行系统的采集,汇总,统计,分析。利用交易中心的平台建立国家级的动漫游戏交易数据库,将有效辅助统计机构的工作,更加有利于主管部门的产业监管及决策参考。动漫游戏产业信息库直接服务于决策层,对于产业总体状况进行正确把握,为行政决策的计划、立项提供基础信息。通过提供统计信息,将在产业政策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反馈,便于掌握信息,预见趋势,从而及时调整策略。
建设时段拟为:2009年至2011年。于2010年完成数据库构建和测试,之后通过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等落地活动推广,丰富采集数据。
(五)多民族地区村寨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示范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
贵州省文化厅、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贵州省文物局
项目背景和意义:
贵州是一个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丰厚、文化多样性丰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西部省份。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精神,探索多民族地区村寨文化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方式,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文物局、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经过充分的沟通和研究,共同设立“多民族地区村寨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示范项目”。2006年,该项目开始前期的酝酿。2007年部分项目开始实施。2009年项目全面启动。
该项目选取贵州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不同发展方式和发展水平的若干村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文化遗产保护和农村文化建设等有关工作,以“政府扶持、学术指导、科技应用、村民主导”的方式,推动村寨的全面发展,探索在多民族、欠发达地区文化保护与农村发展的手段和模式。
项目所选村寨均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涵盖了苗族、水族、侗族和汉族等民族。这些村寨都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在村寨发展类型上,既有传统稻作农业村寨,也有手工艺村落,还有与清水江木材贸易紧密联系的商业村寨。在发展水平上,既有人均GDP不足1500元的村寨,也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它们都面临着民族村寨保护和发展的难题: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状态堪忧;村寨公共文化活动逐渐萎缩;文化设施缺乏;村寨发展动力不足等。
“多民族地区村寨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示范项目”从理念到实施,都有别于一般文化建设或文化保护项目,而是一次将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和支撑力量来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在多次的沟通后,各项目点的官员、参与的学者和民众对项目理念高度认同,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之中,形成了良好的项目实施氛围。在执行过程中,该项目在村一级上将各类文化建设项目有效整合,通盘考虑,尝试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项目也实现了产学研的结合,强调学校、企业、科研的结合,既提出适度商业化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又创造了社科研究的平台和对象。此外,项目强调保护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的良性结合。
项目内容和目标:
项目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六类。不同项目点的项目内容有一定的不同,同时各类项目之间有一定的交集,互相影响,协同进行。
一是村寨自然文化景观的整治:民居的修缮和替代性建筑的开发、道路整修、自然文化景观恢复和保护等。
二是村寨文化传承中心的建设:集村民活动的公共空间、研究基地和接待站的功能于一体,整合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文化馆站建设的相关资源。
三是村寨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的制作:采取自下而上式的方法,制作村寨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四是村寨自然文化资源数据库及展示网站建设:运用数据库、网络等方式,对村寨自然文化资源进行管理、展示和传播。
五是村民能力培训:以提高村民发展能力为重点,通过建立村民合作组织,制定村寨发展规划,主导和管理项目在村寨的运行。
六是研究类:结合实践类项目的开展,进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等一系列的前沿课题研究。
具体到各分项目点,将在二到三年内,在各项目点开展以下工作:
1、锦屏县文斗村:以对文斗村所藏的锦屏文书和优质的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切入点,发掘传统资源(锦屏文书、传统契约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升村寨的发展能力和社会影响。主要包括:文斗村锦屏文书数据库;文斗村自然文化景观保护;文化传承与社区发展中心;文斗村网站;村寨基础设施建设。
2、荔波县水利大寨:依托水利大寨的自然人文资源,开展社区主导的乡村旅游,是水利大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的核心,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本项目将人类发展、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结合,旨在通过“三位一体”的方式,推动社区的发展。主要包括:(1)村寨遗产名录: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与村民的互动,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出村寨的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使名录体制与社区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提升保护的自觉性。(2)水族文化传承中心:在村落中,以新的产权制度、管理模式、分配方式建设水族文化传承中心,使其成为村民所有的文化传承空间、学术研究平台和旅游接待中心,成为具备自身造血能力的农村“文化馆站”。(3)村寨环境整治与景观保护:村寨传统自然文化空间的整理,农村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替代性建筑的应用等。(4)村民主导的乡村旅游:培养村民旅游组织,进行村民发展能力的培训,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帮助,构建村民管理、村民受益的旅游发展模式。
3、雷山县控拜村:雷山县控拜村是著名的苗族银匠村。本项目将以保护银匠诞生的文化土壤――控拜村落文化景观为重点,通过调查研究、社区扶助、村落文化景观建设和手工艺的保护等工作的开展,激活控拜村的传统文化记忆,探讨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控拜苗族银饰传承展示中心;苗族民居营造技艺延续与现代化适居性改造研究、实践;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村寨网站。
4、遵义:黔北地区是贵州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地区。黔北地区的富、学、乐、美“四在农家”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本项目将在此基础上,从文化保护和文化重建的角度,丰富和提升这一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探索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文化的力量。主要包括:黔北民居现代化研究与实践;新农村建设社区发展模式探索;新农村建设多方参与模式探索;新农村旅游发展模式探索。
5、从江县银潭村:从江县银潭村是一个典型的侗族村寨,侗族文化资源丰富,以稻作为核心的农业文化富有特色,自然风光秀丽。本项目将充分挖掘村落的自然文化资源,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展示的实践。主要包括:银潭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侗族文化传承中心;农业文化遗产登录与保护;村寨网站;侗族民居现代化适居性改造研究及实践。
(六)数字文化家园:上海东方社区信息苑
项目承担单位:
上海市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上海市社区文化信息化综合服务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东方数字社区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背景和意义:
东方社区信息苑是在全国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立项并全力推进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直接建在社区、面向普通群众的新型互联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平台,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东方社区信息苑以个性化和丰富化相结合的服务平台,集成包括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化资源共享工程、上海图书馆讲座、社区电子阅览室信息、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宣教资源,以及社区档案服务中心、社区青年中心、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中心、市民(青少年)信息服务平台社区服务点、社区网络青年宫、社区校外数字课堂等全国众多社会团体资源。
东方社区信息苑突破传统手段,坚持技术创新。首先,东方社区信息苑拥有宽带内容专网平台,实现海量文化内容向社区服务终端推送;其次,拥有终端营业管理系统,支持门店终端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用户认证、上机、下机、重启、关机、警告等),同时支持多种用户管理,并记录其身份信息与照片、上网行为等;再次,拥有运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所有运营网点的运营流程和运营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主要有进销存、资产、人力资源等三个管理模块。该系统可以实现门店终端计算机设备的配置信息采集与汇总,门店资产管理、报修管理与汇总分析,以及区域、门店人力资源管理及考勤管理等功能;最后,拥有信息苑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可对机房核心设备进行更新升级,对网络安全管理功能进行优化扩充,通过技术过滤确保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安全、绿色的互联网内容服务。
该项目获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
项目的内容和目标:
入选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后,东方社区信息苑将在项目建设及内容服务上实现“三个延伸”,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更好、更多、更新的文化信息服务。
一是向农村延伸,实现农村全覆盖。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和普惠大众的原则,今后将继续全力推进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国家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点、公共上网服务、有线电视“村村通”于一体的东方农村信息苑建设。将于2009年完成东方农村信息苑建设1600家,基本完成行政村全覆盖。同时,在服务拓展上,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网络操作技能培训力度,扫清农民上网技术障碍,真正使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农村、惠及农民。2010年前,全面完成信息苑在上海的全境布局联网连锁,进一步释放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规模效应和普惠效应。
二是向家庭延伸,实现服务进家庭。随着电脑上网条件的日益普及,一部分社区居民对互联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的家庭依赖程度加强,与此同时社区居民也会有进一步的内容依赖和期待。因此,东方社区信息苑宽带专网内容集成平台,将计划以实名用户和公益原则为基础,向拥有信息苑公益卡的居民,提供进入家庭的专网文化信息服务,积极推进与东方网、东方有线网络在数字网络电视方面的资源整合,挖掘信息苑在社区的集成推送优势,探索向家庭推送网络视音频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丰富内容,放大和提升信息苑的互联网文化服务覆盖、辐射和能级。
三是向纵横延伸,实现资源互动共享。东方社区信息苑本身就是互联网文化服务资源整合互动、共建共享的成果,今后,将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信息苑渠道和平台的可互动性和可扩展性,推进与东方网系统的网络资源互动共享;与上海其他宣传文化资源互动共享;与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社区学校等场地资源互动共享;与教委、科委、体委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等社会资源互动共享;与面向社区便民服务的互联网文化事业企业商业资源互动共享,尤其是不断推进与全国文化信息化资源共享工程和长三角及包括中西部地区在内的全国其他地区的资源形成互动共享,使东方社区信息苑成为最有互动价值的共建共享的互联网公共文化信息的服务渠道、便民平台和精神家园。
(七)区域文化联动
项目承担单位:
江苏省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 吴江市文化馆
项目背景和意义:
江苏省吴江市地处江苏的最南端,位于江、浙、沪交汇处,人口78万,面积1176平方公里。近年来,吴江经济成就日新月异,综合发展实力位列百强县第九名(2006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多,吴江市首先呈现出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需求总量激增,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的趋势,这迫使城市必须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和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和水平。其次江、浙、沪周边地区同属于吴语地区,同质同根的渊源却又产生出不同的流派,形成差异的风格,各地群众在观看其他两地的艺术作品时,既熟悉又陌生,交流互补极为有利。三地的联动恰好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符合群众的艺术欣赏心理。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吴江市提出了以广场文艺演出为主要载体,旨在建立区域内文化交流、互动、共建、共创、共荣的机制和格局,以提升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服务力,促进区域内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目的的“区域文化联动”理念,并于2003年在全国同行中率先实施“区域文化联动”项目。
纳入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的“区域文化联动”项目,将在方法和手段上也有所创新,在政府文化投入力不足的情况下,集聚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资源,丰富文化联动的内容和形式,扩大文化联动的范围,实现区域文化的共建、共创、共荣,大大降低和节约群众文化活动的运作成本;在机制和体制也有所创新,项目的实施采用了市场运作、财政扶持等多元化方式,逐步将公共文化服务由单纯“喂养式”转变为“自给式”。
项目的内容和目标:
一是通过联合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联合江浙沪周边区域同质文化资源,有效地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加以整合、利用,不断突破群众文化繁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最大程度地提升群众文化的创造力、文艺节目的内容和表现力。二是通过区域文化联动,打破在现有体制下政府文化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瓶颈”,通过优势互补,降低公共文化服务成本,最大程度体现群众文化的市场化价值,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两个效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三是通过联动,创新载体,创设活动,创优作品,提升吴江乃至江浙沪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彰显吴地文化的独特品格,体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市场价值,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群众文化繁荣提高探索一条很好的借鉴途径。
进度计划:
一是组建机构。2010年建立由江苏吴江、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湖州、嘉兴南湖5地市委宣传部、文化管理部门牵头的,各地文化馆(群艺馆)、站参与组成的“长三角区域文化联动战略合作体”,旨在组织开展江浙沪区域间的各类文化活动的联动交流,丰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措施。各地文化馆为“战略合作体”的活动具体执行者,每年度轮流具体组织安排联动活动,制订互动的方案,实施联动区域的协调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管理;以人为本;技能;创新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s an eternal topic, continuously innovative management methods, explore management mode, can realize efficiency from management, managemen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the talents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the target.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Build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eople-oriented; Skills;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以及房地产的火热兴起,建筑工程管理的压力变得空前的大,既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又要极尽可能地缩短工期,既要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又要尽可能地节约建筑资金。而且,工程承包商、工程监理单位等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于是科学地对管理建筑工程变得极为重要。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应该注入新的内容,与当今社会现状相联系。
1 创新的必然性
1.1 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完善项目施工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施工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秩序、有效地进行施工管理,才能全面完成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施工内容,使用户得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功能良好和尽快发挥最佳投资效果的产品,使公司获得最佳的效益和社会声誉。项目能否顺利实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必须进行创新。
1.2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当今的社会正处于全面迈入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化社会的关键时刻,各行业都在积极地寻求创新发展的路径,以防止被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所淘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责,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本源涵义。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走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创新并非易事,创新意味着对原有思维定势、传统体制、制度、观点、习惯等的突破,这不仅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需要有才干、有胆识, 而且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敢于承担风险,承担责任。
1.3 创新是管理科学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的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管理学科为满足现实的需要也在不断的发展。管理科学,理论把现代科学方法运用到了管理领域中,为现代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它使管理理论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上前进了―大步,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进一步发展完善定性研究的同时,如何更准确的进行定量研究以及如何将人的因素和管理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是关键。当今科学发展迅猛,如何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关键是要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2、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要落到实处
2.1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地协调组合,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首先要遵守的原则。
2.2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市场是动态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2.3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被迅速退出市场。
3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要方案出新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所以创新要适应市场的需要。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3.1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2工程技术创新
通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不断创新,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激励不够,不确定因素影响着施工管理实施,必须通过创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我们不断进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3.3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4 机制机构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机制创新就是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则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盈利水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
3.5 管理观念创新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企业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企业生存的重要保证。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管理的创新势在必行,所以,必须将科学的技术管理融入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在创新精神的带动下,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项目施工管理有效的运作,从而实现企业的自身发展计划,壮大企业的实力和效益
4结语
总之,工程管理部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缩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的触点,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因此,我们不但要充分结合国内外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创新与研究的经验,还要积极吸取世界各国先进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和方法。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惟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实践;浮选教学;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14-02
前言:
大学本科阶段是大学生形成工程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锻炼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机,大学的工科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与此同时,高校的工程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培养的很多工程技术人才在质量上很难达到国际教育水平,特别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将工程实践教育与理论学习想结合,使学生在工程能力和理论水平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1]。
矿物加工是一级学科矿业工程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矿物加工是研究矿物分离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其专业目的是培养从事矿物(金属、非金属、煤炭)分选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内的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及技术改造与管理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界面分选技术-浮选》是矿物加工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本文针对创新的工程实践教育在浮选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2]。
一、传统的浮选教学中的工程实践
浮选技术作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应用技术[3],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要。传统的浮选教育包括理论授课、浮选实验课和现场实习三部分,浮选试验课和现场实习可以划为工程实践教育。
1.教学内容陈旧。在传统的浮选教学中,任课老师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操作,一些任课老师认为实验课程只是为理论学习所服务,实验课程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部分,或为了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浮选实验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对浮选设备、浮选实验理论和浮选实验步骤进行重点的讲解,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浮选设备,并按照浮选实验手册中的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和步骤,进行浮选实验验证。这些教学内容与现场的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低于浮选现场中实际的应用,这些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2.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浮选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按照浮选实验手册中的实验设备、试验方法、试验条件、试验步骤和数据处理进行讲解,之后学生按照浮选实验手册中浮选实验手册中的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和步骤,完成整个浮选实验过程,学生是一个“灌输式”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浮选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缺乏创新和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对试验设备和试验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整个试验方法、理论和过程缺乏一个完全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而一个优秀的工程师需要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创新和动手操作的能力[4]。
3.工程实践实习过程单一。我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主要环节,工程实践实习是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可以将课堂中的理论学习与现场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5]。但是由于安全、经费以及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实习主要是以参观学习为主,缺少动手操作或动手实践的机会,实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实习效果也不够理想。
4.评价方式不够全面。传统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对学生的评价依据是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实验或实习报告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试验或实习的初步认识程度,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动手操作水平、创新能力、学习主动性以及科研水平等,不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合理的、全面的评价分析[6]。
二、浮选教学中的创新工程实践
1.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灌输试验理论、模拟和验证试验过程的传统试验教学方式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自我训练模式的试验教学[7]。在试验理论课的讲授中,改以实例为模板,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如何运用各种实验手段、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对问题进行分析、验证和解决,给学生一个课题或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个课题,让学生带着课题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和操作试验,最后完成实验过程,从而实现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的全面提高。
2.以工程实践为导向。围绕浮选理论与实践,合理安排课程计划,以浮选的实践应用为导向,重新安排课程计划,合理组织编写教材内容,以此延伸对浮选理论进行学习,减少不必要的学习,让学生课余时间自己学习,提高课堂利用效率。加强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现场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体化的学习过程,全面培养大学的工程实践、浮选理论和创新等综合能力。
3.实践中穿插理论学习。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三个工程实践中,将理论知识的学习穿插到三个工程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协同学习过程,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学生浮选工程实践中,选派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协助指导,建立“理论-理论与实践-总结创新”的工程实践过程,“理论”指的是在每天的工程实践之前,给大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指导,让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并且带着对实践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指的是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指导老师结合现场工艺和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浮选理论与浮选工艺之间的关系,及浮选理论如何在浮选工艺中得到应用。
4.创新的工程实践实习。在生产实习环节采用顶岗实习的创新方法,通过在浮选车间的顶岗生产实习,让学生真实地接触浮选流程工艺和浮选机等设备操作,在选择工程实践基地的时候,应选择能代表浮选技术最新生产工艺和最先进设备、工艺流程具有代表性的实习基地,有助于学生对国际前沿技术和设备的了解和学习。
三、浮选教学中的创新工程实践的效果
为了培养合格的浮选工程师,本专业在探索工程实践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了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实验课程培养体系。以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导向,改革传统实验项目及内容,增加实验设计实践环节,建立“问题-自主实验-总结”的创新实验操作课程,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的能力。
2.建立了以创新实践为主的实验室体系。以工程实践为前提,建立开放体系的实验室,为学生的创新培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提供必要条件,并且可以增加实验场地、设施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效率。
3.构建创新的工程实践培养基地。利用学校的自身优势,与优秀的企业合作,建立适应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工程实践实习从传统参观学习到顶岗实际操作的重大转变,使学生熟悉或掌握浮选工艺过程、浮选设备的原理并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岗位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为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浮选技术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习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将创新工程实践教育应用在浮选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学习、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融为一体,构建创新的实验课程培养体系、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工程实践基地,提高了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汉泉,祝启坤,张泽强,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双循环”实践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1,20(2):39-43.
[2]杨炳飞,王吉中.新形势下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科技,2012,(8):224-226.
[3]徐博,张文斌,刘静宇,等.高职院校浮选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6):20-20.
[4]方沛伦.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实施与发展创新综合实验的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106-110.
[5]宋继忠,刘永葆,张树龙.创新教育在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
Promote the Whole Level of Cultural Innovation
Ten Items Elected by the National Cultural Innovation Project
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Ministry of Culture, Beijing 100722)
2010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评选工作日前圆满结束。在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的主持下,《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建设》等十个项目获得立项。
“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是在文化部创新奖基础上实施的一项项目提升、推广工程,旨在以文化创新项目为对象,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全面推动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文化业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为实现“两大一新”的文化建设目标作出贡献。2009年,《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自助图书馆的研制与实施》等7个项目被确立为首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立项项目。
从首届项目的实施以及本年度项目的立项上可以看出,“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立足于文化创新的高端定位,在探索文化创新的有效路径、提升文化创新的整体水平上效益凸显。
一、文化创新的国家级“孵化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这一论断将“文化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同时也精辟地指出了当下文化创新的高端定位。
2004年,文化部设立了“创新奖”,对立足时代前沿、弘扬科学精神、运用现代科技、惠及广大群众的文化项目予以表彰,在文化界引起很大反响,对于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创新队伍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囿于地域、环境、人才等因素的制约,许多“创新奖”项目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许多创新成果的影响面较窄,很有推广的必要。为此,在财政部的支持下,文化部又启动了“国家文化创新工程”,作为“文化部创新奖”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提升。
2009年是“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实施的第一年,作为一项鼓励文化创新、破除文化发展瓶颈、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工作,它的实施没有任何可借鉴性,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完善。承担该项工程组织工作的文化科技司,一是坚持“新中选优、以点带面”,从历届文化部创新奖的获奖项目中选取了七个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实践性的成熟项目,确立为首批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资助项目,加以重点培育与推广;二是谋划“依托高校、以研促创”,在武汉大学设立“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发挥大学的科研优势,为文化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三是运筹“加强调研、以论壮行”,通过出版2010年度《文化创新蓝皮书――中国文化创新报告》,对文化创新理念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这些努力,初步完成了“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培育、基地建设和理论阐述等方面的工作,为创新成果搭建起一个国家级的提升、孵化平台。
一年来,首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由深圳图书馆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自助图书馆的研制与实施》项目实施以来,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3月,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深圳图书馆接待自助图书馆参观共220批次,达3932人次,不少图书馆意欲购买自助图书馆设备,目前,陕西省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陆家嘴图书馆、合肥市图书馆共安装6台;陕西省图书馆、上海陆家嘴图书馆拟在今年再引进10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也已开始进行自助图书馆项目的规划。在此进程中,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同志多次撰文强调《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科技自觉》、强调《文化科技自觉引领下的高端文化创新》和《文化科技:文化生产力解放的新引擎》。实践证明,“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不仅在观念上进一步引发了文化工作者的文化自觉、科技自觉,而且以点带面,在实践层面切切实实地提升了文化创新的整体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二、文化科技自觉引领下的集成创新
今年是“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实施的第二年,为了更为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这项工作,使其效益最大化,评审委员会进一步完善项目遴选机制,强调“求实”与“求新”相结合。求实,即选择确有创新理念、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加以重点扶持,务求取得实效;求新,则是大力开拓项目征集渠道,利用专家力量、结合调查研究,发现、培育一些具有前沿观念的创新项目加以扶持。
就2010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立项项目而言,具有如下几项突出的特点:
(一)围绕中心,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本年度进入终评的24个项目,是从191个文化部创新奖入围项目和若干委托项目中遴选出来的。经过评审,最终入选的十个项目中,涉及公共文化服务的2项,演出实践和体制改革的2项,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2项,文化资源保护的1项,文化产业的1项,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的2项,涵盖了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立项项目围绕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所要解决的是涉及文化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亟须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时代特点和实践特征。
(二)立足前沿,树立高度的文化科技自觉
当前的文化改革与发展,就其根本而言是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既需要依托于体制创新,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相应调整生产关系,同时也要树立高度的文化科技自觉,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文化建设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本年度十个立项项目,立足于时代前沿,深刻把握现代科技发展对于文化工作的深远影响,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改造传统文化业态、催生新兴文化业态,树立了高度的文化科技自觉。
(三)定位高端,优选项目的系统集成创新
经过前期的努力,立项项目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它们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突破,而是在理论观念、体制机制、内容手段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它们所要进行的是系统集成创新。
(四)突出示范,发挥项目的引导促进作用
立项的项目具有推广性、示范性与普适性,在经过进一步培育、提升之后,能够被借鉴、被推广;能够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项目的引导促进作用,为激发全系统、全社会文化创新的意识和文化创造的活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整合优势资源 深化文化建设
“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立项后,除了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之外,文化科技司还将通过一系列措施,整合优势资源,做好项目的提升、推广工作。比如,针对具体的项目召开项目现场会,组织相关专家为项目的实施出谋划策,力求创新项目培育出具有实效的创新成果。
出口信用保险是指出口信用机构向企业保证出口货物、服务、技术和应收账款的资金提供保障机制。同时,还是出口信贷保险,有利于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本国的出口贸易,从而进一步保障出口商的收汇安全和银行的信贷安全,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工具。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实施“走出去”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不仅能够促进国际市场的发展,还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应对国际市场风险,从而有效地支持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和第二进口国,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在“一带一路”国家推动下,许多企业开始实行“走出去”战略。尤其是大型的国有企业。自从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呈现杠杆化的趋势,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下降,新兴的市场发展速度不断下滑。海外企业仍然面临这资金紧张的问题,所以希望可以不断减少项目的总投资金额以及初期的启动资金,通过这种办法来增加企业的财务表现。所以,国外企业对于承包商的要求已经不单单满足于以前的工程建设以及设备供应。这就表明假如想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承包商就需要有足够地项目承建资质以及能力,同时还需要还想要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以及融资能力。
二、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对企业在出口时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一定的规避,提供保障,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企?I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基本有两类:一种是国家风险;另一种为买家风险。出口信用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主要就是这两类,能够最大限度的为企业提供外部方面的风险保障,能够给企业创造稳定的外部条件,还能够给国家对外贸易不断提供很好的风险保障。出口信用保险的好处主要为:(1)保障企业安全收汇。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企业可以采取便捷的结算方式,得到更好的贸易机会,不断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加企业的出口规模。现在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竞争市场不断加剧,选择非信用证结算方式能够不断简化结算的手续,减少资金的占用,还可以节约费用,减少生产成本,但是同样的国际贸易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出口企业由于没有采取非信用证的结算方式,导致损失了很多贸易机会,甚有的还损失了老客户。选择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根上解决这种状况,所以,选择出口信用保险能够为企业在跨国经营的时候提供有力地外部保障。(2)不断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很好的控制国际的贸易风险,有利于企业很好的调查客户的资信,知道买家的实际信用情况,能够更好的管理收账款,增加风险管理的水平。企业在得到收汇风险地保证之后,能够放心的选择灵活实用的付款条件,从而促进贸易合同的实现,面向风险较大地新兴市场进行出口,有利于增加企业在出口方面的竞争力。 (3)不断增加企业的出口融资渠道。出口信用保险能够促进出口企业得到便利的融资。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之后,企业在收汇方面就有了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银行也会很乐意对该企业提供资金。这时出口企业需要把保单的权益递交给银行,就能够得到出口押汇融资。就算是按照远期付款的方式进行结算,公司也不需要担心资金在流动方面会出现问题,从而得到融资银行给予出口押汇,这样就加快了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进一步增加销售,在保证企业出口收汇安全时,还能够保障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限制企业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因素就是资金不够,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融资时很困难。要解决出口企业的融资问题时,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企业不仅需要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功能,还需要不断钻研融资的功能,同时需要与几家银行进行合作,推出了融资业务。(4)有利于企业的稳健经营。出口信用保险这种保障机制,能够促进企业稳健经营。企业选择出口信用保险能够把不确定地坏账风险转变成确定的,同时能够计入到成本中的保障费开支,从而降低坏账所带来的收益影响,促进企业稳定而健康的发展。出口业务需要先考虑风险的问题,之后是效益和发展。通过减少信用证的结算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汇款的结算方式,这是由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所造成的。依据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所提供的报告,公司能够创建客户的信用管理档案。尤其是特别是对那些保险公司限额的报告,让企业能够更好的了解不同客户地情况,加强了对客户的管理。
三、如何操作“量单融资”
依靠贸易融资的思路,根据合同保险单,不断运用工程量单、提单、本票等公交,信保提出了“量单融资”的新思路。它在本质上指的是承包商先垫资取代以前的的施工贷款,替业主提供融资。还可以使用工程行业经常使用的单据,不断强化“量单”地独立性,在某些合同保单的保证下,承包商可以把“量单”当做载体将应收账款转卖给银行,以便达到回款的目的。
一般来说,“量单融资”的主要有两种操作模式种,也就是项目在建成之后一次性付款以及分期确认债权,然后分期付款。(1)项目在完成之后一次性把钱结清,实际上实现的是BT效果。项目在建设期间内,除去按照约定预付的款以外,业主无需对承包商再进行付款,项目在建设期间内的风险就要由承包商承担。可是根据项目的商务合同约定,业主或者是业主监理以及其他的机构需要对承包商的阶段性工作确认,看看承包商所进行的工作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另外,承包商需要继续进行工程建设一直到项目介绍。在完工证书签订以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全部付清。(2)分期进行确认债权,然后再分期完成付款。与以上项目在建设完成后一次性付款的模式一样,分期确认债权,分期付款的模式也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合同约定周期,首先由相关人员对工作进行阶段性确认,所不同的是在付款方面,前者一次性付款,而后者则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付款的时间以每次付款所签署单据的日期为开始日,周期就是合同按照约定是期间,业主将按照不同的批次把将剩下的工程款交给承包商。
四、“量单融资”的作用
从整体来看,“量单融资”主要包括涉及以下四个方面:业主,承包商、国家信保以及融资银行。项目合同中的总金额将不单单包括一般意义上地工程款,同时还包括特定合同上的保单保费,融资银行方面的融资利息,这些都是商务合同金额中一部分。从表面上来看,业主明显增加了成本,降低了项目的收益,但从总体来看,“量单融资”对业主让人用有很的强吸引力。这两种“量单融资”在操作模式上是基本相同的,也就是把在项目建设中业主以及其他监理所确认的单据当做债权凭证,同时加上“量单独立性”的描述,这样能够更加清晰的确定债权。以此为主,按照业主已经承认的单据上面所载明地金额以及根据项目合同上列出的特定合同保险单,银行按照每张量单来进行一定比例的融资。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量单融资”可以给承包商以及业主带来很大的优势,如表1所示。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物联网概念自1999年提出,目标是使用各种感知设备和无线传感器网等将物品连入互联网,以便对其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被称为是以计算机为终端的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在各国都不断提出物联网发展战略的大环境下,我国也在积极推动相关方面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从而导致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国家教委于2010年启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中提出物联网专业。迄今为止,众多高校申报成立该专业并获得批准。新专业的成立,必须研究并建立包括专业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等在内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物联网涉及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非常广泛的信息技术,而且从当前发展来看,物联网应用系统更多是集成现有成熟技术进行的应用创新而不是技术创新。因此,物联网专业究竟应该培养哪个方面的人才,如何进行定位,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相关专业学生相比,就业核心竞争优势在哪里,都非常值得研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业界对技术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他们具备实践动手能力,还进一步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工程能力,而且优秀的工程人才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工程型人才培养是在对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各种工程素质,即工程技术人员在决策、实施工程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引导企业参与到学生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充分接触企业的工作岗位,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各方面要求,充分掌握企业岗位要求的技术和能力。如何培养物联网专业创新工程型技术人才,成为当前急需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1、物联网应用系统技术需求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出的人才需要满足社会需求。理工类高校更应该将培养目标定位在为业界提供需要的技术人才。物联网行业提供的典型应用遍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安全防护、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这些应用涉及的技术通常可以分为3个层面:感知层(或感知控制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主要工作流程为首先通过感知层技术和相应设备对物体的状态、位置等信息进行收集与简单处理,然后通过各种网络传输技术将信息汇聚到一起,采用数据挖掘、信息融合、智能决策等信息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友好的人机界面进行实时展示。部分系统还将根据预先设置的条件或人工操作进行反向控制,即将控制信息通过网络反向传输到感知层,感知层通过执行机构执行控制任务(这时候的感知层也可以说是感知控制层)。
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类信息采集技术,如各类传统的传感技术、录音录像技术、RFID等新型物体标示和自动识别感知技术。对于需要进行反馈控制的系统,感知层还集成诸多自动控制技术。传输层则主要包含2个层次,即涉及2大类传输技术:①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Networks,WSN)、红外传输、蓝牙等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专门用于将数据从感知层设备传输到互联网的边缘设备;②互联网传输技术,包括广播电视网、双绞线、光纤等支撑的有线互联网技术,Wi-Fi、Wi-MAX以及电信2G/3G/4G支撑的无线互联网技术,将信息基于现有的互联网进行传输。应用层则通常由已有的软件技术实现,包括智能算法、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库技术、网页技术等。这些物联网系统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系统的开发,需要具有这些方面技术的大量人才。
2、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
目前的物联网应用系统主要集成现有成熟技术,这些技术分布在大学多个专业中,如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电子信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自动控制、精密仪器等。没有哪个专业能够涵盖物联网系统涉及的所有技术,而且其中各类技术都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的学分和学时有限,因此一个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学习所有技术。物联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竞争时的专业优势在哪里?院校必须对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对技术选择有所侧重。否则,学生如果什么都学,却什么都学得不深入、不专业,那么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在众多研究中,文献提出很好的人才培养定位思路,即应该遵从2个原则:①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单位现有学科基础与优势;②从学校办学方针和主要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出发,反推培养目标并建设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如果物联网专业建设单位在电子学科和自动控制领域具有优势,那么较好的选择是重点培养物联网系统的感知层器件、自动控制设备和底层应用系统开发的技术人才;建设单位如果在计算机软件研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那么可以重点培养物联网系统应用层软件开发技术人才,并增加云计算和大容量信息处理等具有物联网时代特征的技术课程;建设单位如果基于通信或计算机网络等优势学科进行物联网专业建设,那么可以重点培养物联网信息传输相关技术和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考虑学校现有的基础条件,包括该专业的师资、实验环境和现有优势技术领域等方面支撑条件;确定该专业学生主攻哪个层次的技术,建设较为完善和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开设一些物联网体系的理论性课程和基础性课程,让学生全面了解整个物联网技术和应用领域,从而培养出能胜任企业具体岗位需求的学生,并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和优势,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思考和实践
3.1 现有支撑条件和培养目标定位思路
正如各个大学计算机类专业的特色和技术优势都不相同,各个学校的物联网专业也在根据自己单位的现有优势进行建设。重庆理工大学物联网专业在计算机学院开设,以现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嵌入式方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和信息系统管理等各专业师资和实践教学条件为基础进行建设。因此,物联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应该强调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而且必须体现与现有各专业技术特色和优势的差异性。另外,当前计算机专业对人才的技术能力需求明显增加,而物联网行业并没有特殊技术需求,我们还应该让物联网专业培养的学生同样具备满足现有业界对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能力。这样才有益于提升考生对该专业的报考信心,使培养出的毕业生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广泛适应性,兼顾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深度和就业面的广度。
3.2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与方案制订实践
在物联网应用系统中,起支撑作用的底层感知、控制、传输等智能设备开发,通常都是以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为基础、以软件开发技术为核心。目前,高校计算机学院专门开设嵌入式专业的相对较少,但社会对这类毕业生的需求较大,并且物联网应用的大力推进将进一步增加社会对该类毕业生的需求。基于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嵌入式系统技术与开发领域的雄厚师资和实践教学资源,我们确立课程体系以感知控制层智能设备开发相关知识和技术为重点,以物联网应用案例项目开发中各层次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目标和专业特色。不同学生对各方面技术的接受和领悟能力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智能设备开发技术,同时兼顾部分对应用软件开发技术或网络技术更感兴趣的学生,以及一些愿意做系统维护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工作的学生,让他们也可以从课程体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考虑到就业面广度和学生特征,在总体培养方案中,我们根据总体目标和重要性精心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提供多条技术路线,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
综上所述,我们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思路: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强调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课程;突出物联网应用领域行业对嵌入式人才需求的特点,设置相应的系列专业课程;体现几条技术路线,合理设置相应课程。表l所示的物联网专业和新课程体系案例具备如下特征:强调学科基础课程,在应用能力培养方面体现与硬件相关的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培养和软件开发能力培养2条路线;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培养方面,硬件知识学习和以C语言为主的软件技术学习并行,在硬件开发相关课程中得到融合;在软件技术方面,我们根据各自特征选择系列课程重点是c/c#方向还是Java方向;动手能力培养方面,每个课程设计相关技术都有相应的工作岗位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每个环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技术方向,从而深入研究物联网底层设备和应用开发、网站开发、桌面应用软件或移动应用开发等多个不同方面的技术。
3.3 实践教学思考与设置
物联网专业培养的是能集成现有技术以实现物物相联应用的专门人才,更需要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因此在该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建设配合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环境和环节。
在实践教学理念方面贯彻“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只是训练动手的问题,首先培养动脑的能力”的思想。学生如果没有理解知识和掌握实践过程,那么在动手过程中就只能照本宣科,而且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动手”,在实践过程中出错也不知道该如何调试和解决。因此,进行理论课特别是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必须要有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践及如何指导实践讲清楚,让学生形成实践中的系统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践教学实施方面,技术实验体现对相应理论知识的验证,可以让学生将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针对技术开发类课程开设课程设计,则要求学生能将相关基础知识和技术点串联起来,并应用这些技术设计出与课程相关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经过多个环节,在学生积累了相关开发技术后,教师可以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实现一些完整的典型应用案例,并采用项目组形式,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技术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对于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项目,引导其开发具有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新型应用案例。
关键词:工业工程;创新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已经从“知识经济”转向“创新经济”,称之为“创新力经济”。有效利用人力与资本并鼓励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全因素生产力”。在历次科技革命的高新技术发明的前提下,信息与信息之间、经营与管理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发生着交融互促的效应,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应运而生,为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必要的技术与理念的前提。
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工业工程将人、信息、物料、设备、过程和能源集成到产品、服务或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把获利性、效率、适应性、响应能力、质量同产品与服务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贯穿整个寿命期做为目标。
工业工程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围绕提高作业效率为重要内容的传统工业工程阶段;与运筹学相结合进行更系统和精确设计的独立活动阶段;以系统工程为新的支柱,形成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分析和设计的系统科学体系阶段;目前可以认为是工业工程应用各种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范围的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工程在其发展和应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职能。
1、工业工程的内涵
工业工程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1]。
工业工程不仅用于生产事业,还可用于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由其广阔的应用范围可以看出它的内涵相当广泛。工业工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多,研究方法多样,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工程学中的分析、规划、设计等理论,另外与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2]。
工业工程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不断改进,追求创新的过程。坚信“改善无止境”——“Thereisalwaysabetterway!”。工业工程强调人的因素,它将影响人的因素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追求人——机——环境关系的最佳、最和谐状态。工业工程是集成系统的整体优化,将系统中的各要素孤立考虑和仅仅将各要素简单相加都是不合适的,它追求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生产要素所组成的集成系统的整体效益,要产生1+1>2的效果。
2、创新是工业工程的本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评价、完善改造以达到促进系统不断创新的目标,是工业工程的功能之一。这里的创新主要包括产品改进、工艺改进、设施改进、系统组织改进、工作方式改进、技术创新的激励与组织、新产品新技术的工作开发等。
工业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主体的工作系统,它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做每件事,总有一个最好的办法”。从其内涵可看出,改善是实现工业工程任务和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工业工程的永恒目标,是工业工程的灵魂,而改善的结果是创新。
工业工程是一门对以人为主体的工作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综合技术,其工作过程是一个集体努力和综合创造的过程。如果把它理解为管理,它需要不断探索改进管理系统与工作程序以提高效率。工业工程的基本方法,除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外,就是创造性技术。随着发明学、创造工程、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先后提出了一百多种创造技术和方法,其中1个不忘(不忘动作经济原则)、4大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5个方面(操作、运输、贮存、检验、等待)、6大提问技术(目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这些都是改进与创新工作必不可少的关键。由此可见,工业工程需要高度的改善改造性,改善创新是工业工程的本质功能。3、工业工程的创新技术的特点
信息环境下工业工程的创新技术可以概括为:针对知识资源无形性,使用价值的间接性、共享性、增值性等特征,并有利于实现集约发展的管理方法与技巧。它的研究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1)集群性。把市场需求和技术供给、把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取得全方位的改善效益。
(2)虚拟性。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典型产物就是虚拟就是与信息紧密挂钩的高智能性知识密集型产品和产业。创新技术的虚拟化具有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素质。
(3)融合性。创新技术应当是多元、合作与共享的集合。多元优于一元,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享,就能突破看似有限的改善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忽布和资源重组,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形成双赢或多赢的管理运作。
(4)模糊性。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使创新的来源无处不在,没有明确的边界。
小结
工业工程是解决各生产要素达到有效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过程中各种复杂矛盾的创造性方法。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研究领域,凡是有利于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评价以及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方法,都被及时纳入了工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范畴,其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信息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为一种社会主题。而工业工程从一诞生起就强调不断改进与创新,工业工程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考察分析问题、寻求对策的实践中,永无止境地改革、创新和发展。新晨: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当前一些施工企业施工技术不完善、施工技术落后,严重影响着工程质量。本文简要介绍了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分析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若干问题,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新技术。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新技术
土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专业工程,随着我国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及时解决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另结合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推广应用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新材料,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1土木工程现场施工特点
1.1工程复杂性
土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由于建筑功能的不同要求,造成了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项目。不同的土木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施工要求,再加上不同的地域环境,使得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1.2环境恶劣
大多数的工程建设是露天作业,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造成施工中断、改变施工技术,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因此在施工前,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和当地气候状况,制定具有预见性和具备可行性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施工单位还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
1.3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低是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土木工程施工的具有人员流动性大、施工人员素质低等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现场操作人员大多来自农村,而且年龄偏大,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二、土木工程作业的地点都不固定,作业内容不明确,导致施工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三、现场施工作业是一项又苦又累的工作,现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去选择这种高强度的工作。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施工技术落后及技术理论不符合实际施工环境
我国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成本相对较高,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使用落后的技术和工艺。施工技术的不全面和落后,直接影响着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忽视新技术对工程的影响,容易给整个工程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利用施工技术理论,导致施工技术不能满足实际施工环境。在实际施工环境中施工技术不能系统得分析出施工所需的数据和内容,致使严重影响了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2.2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首先表现在施工企业的相关管理层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不到位,企业负责人、项目责任人、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情况不了解,管理和监管存在疏漏,使施工不能顺利进行。其次是施工单位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不够透彻,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低、施工技术水平不高,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无法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等。
2.3施工操作不符合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工艺复杂、工序繁多,不同的分项工程采用的施工技术不同。许多施工作业人员在不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还有一些施工人员怀着一些错误的想法认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简单,不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作业,这些行为同样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工期和质量。
3推广应用建筑业新技术
施工企业应在结合工程特点的基础上,积极使用施工新技术,解决工程建设和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新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更为企业创建品牌打下了基础。以下简单介绍几项建筑业的新技术。
3.1推广应用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作为建筑的基础材料,提高混凝土技术能大大促进我国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新型混凝土新技术的实施,在推进生态和节约混凝土的同时,促进我国混凝土更好、更快、更科学的发展。
3.2使用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通过使用高强钢筋及预应力筋材料、推广连接与锚固技术、实行钢筋工厂化加工与配送,在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前提下,可显著减少钢筋用量、降低成本,在节能减排、节材降耗的同时,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3.3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的优势
新型模板的应用在加速模板周转、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混凝土构件外观及质量方面有重大的进步。新型钢管脚手架技术的应用,不仅在结构上更安全可靠,而且强化了使用功能。
3.4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技术
绿色施工技术的目标是“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引导性,具有国内领先乃至国际先进水平。在应用时,应先因地制宜的选择适用的绿色施工技术,在示范工程中实现后,再结合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下面简单列举几项推广应用的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即保证了基坑周边安全又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基坑施工降水和回收利用技术,对雨水、现场生产废水的回收和再利用,有效的节约了施工用水;应用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技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有效的保温、隔热、遮阳等,节约了建筑物在使用时的能源,提高了使用的舒适度。
3.5推广使用先进的信息化应用技术
信息化技术包括: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和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答理技术、项目多方协同答理信息化技术等。其中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实、结构仿真等高端信息化技术,可展现并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经营竞争能力、提高施工生产效率、提升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等重要作用。而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对推进建设工程总承包的实施、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管理技术,既改变了传统的建筑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又提高企业工程管理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并对推进科技进步水平具有重大作用。所以通过信息化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对建筑业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方面具有深远的导向作用。
4结束语
施工技术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土木工程施工特点,通过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优化和改进施工技术,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进而推动我国土木工程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王君 单位:辽宁奥林体育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渤海分公司
参考文献:
1.1电力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
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实现工程管理创新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想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就需要电力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创新及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电力工程的建设,使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还需要与时俱进,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在其中,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其工作加以改进,推动电力工程的顺利建设,完善其各项管理工作,提高电力工程以及施工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另外,针对于承包管理模式,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通过各项技术手段来优化其业务流程,然后将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从而创新电力工程的管理理念,在电力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得到应用。由此看来,监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对其工程造价进行控制,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1.2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
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成本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力工业中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在生存压力存在的情况下,很多的电力工程投资者和施工单位也就不得不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去考虑电力工程中存在的成本等很多问题了,并进一步作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使自己能够不断地去适应工程管理战略的需求和市场竞争力。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中也要注重成本管理战略的创新性。利用其领先发展的目标实现降低成本,并依此来引导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其次是创新组织机制,可以说组织机制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基础条件的创新,例如:创新相关组织机制和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只有基础条件得到了创新时才能保障管理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为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不间断的动力。
针对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特点,这就很明确地指出一些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对电力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一些切合实际的改进和创新工作。是自身得到全过程、全要素创新方法与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实行。为此,电力工程应该重视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打造一支优秀的项目团队,着力组建一支管理创新能力强、解决问题能力强、领导能力强的全能性管理队伍,推进人才工程建设,以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同时,还要注重推进电力工程企业的科技进步,跟上时代要求肯于向一些先进国家借鉴学习,敢于使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管理软件,以期能够更好地提高电力工程的管理效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目前国际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项目管理的软件,这些管理软件都能够很好的做到将电力工程的进度、资源限量、资源平衡等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并能够很好的结合施工资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可能由过去经验性结论导致的各种问题。因此,在实际的电力工程管理中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些现代化管理软件,对电力工程管理效率将可以做到大大的提高。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