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双轨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前言
田径教学手段与方法(以下简称田径专项)是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的主项提高课,课程的教学也必须配合改革培养方案,适应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教学应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技术教学、训练的同时, 应加强专项理论知识及各种能力培养的力度, 使毕业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本文以内江师范学院人才改革总体改革方案所要求的“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的思路为核心,密切配合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改革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初步进行田径专选“双轨制”教学改革的改革尝试,从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内容、考核形式等方面入手,希望能为田径专项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2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田径专项课程教学现状
现有的体育院校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延续了多年来的体育课堂三段式的教学程序,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影响了教学效果;田径专项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把普修课的内容重复加以补充和延续,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田径专项考试一般是理论考试以笔试为主,术科考试以技术评定和达标为主,能力考核是平时成绩、社会实践等综合评定,技能考核基本无实质性的内容。田径专项考核形式也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少,对田径技术的评价能力没有有效的得到培养。
3内江师院田径专项双轨制教学改革的思路
3.1双轨制教学改革的内涵
“双轨制”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起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由《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的严格界定和保护下实行着著名的“双轨制”,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生既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到企业参与一线生产,时长3年或3年半。这种半工半学体制,保证了工人的高素质和动手能力。田径专项课程借用这样的理念,将双轨制的人才培养改革转换成双轨制教学改革,将田径教学和学生教学实践(试教)同时在课堂运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项教学实践能力。
3.2田径专项双轨制教学改革的教学组织形式
双轨制教学改革将一个学期的教学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教学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材料为后一部分教学实践做准备;后一部分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安排,学生进行分项目分小组来实施学生选择的练习方法和训练手段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互教互练, 相互交流,对技术动作、教法等的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学生之间建立团队合作与沟通意识,课后教师和本小组学生对小组成员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给予评定。这种教学形式增加了学生课堂实践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专项教学的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在后续的教学和学习中及时的给予纠正和完善,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3.3田径专项双轨制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法
3.3.1理论课教学方法
加强田径基本理论的学习, 改革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多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新形式, 并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轨制教学改革将理论知识贯穿技术教学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在课前让学生的自学理论内容或者从网络和教科书中搜集资料,比如了解某项目的发展史,技术发展趋势,运动选材、教学训练方法、错误动作预防及纠正、场地及规则等,在课中以提问的形式补内容。教师同时将该技术分析贯穿于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够比较直接的接受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对动作技术概念更加深刻,技术各环节更加清晰,同时也能提高技术水平。教师以课堂抽查或者作业形式对完成情况的进行检查,提高学生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3.2术科课教学方法
田径教学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田径教学的设计能力、田径教学的实施能力、田径教学的评价能力,要达到培养这三方面能力的目的,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能力考查,建立学生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双轨制教学改革主要就是增加术科课的课堂教学实践,调动增加学生主动参与。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为学生安排尽可能多的教学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技术、基本方法、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安排引导,采用按项目分小组训练的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学生互教互练, 相互交流, 通过对技术动作、教法等的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课后教师和本组学生都要对小组成员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给予总结和评定, 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并计入期末成绩考核中。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能够相互配合,让教学活动顺利实施。
3.4田径专项双轨制教学改革的考核方式
双轨制教学改革改变和补充了考核内容,包括理论、术科、专项实践技能、平时等内容,术科考试有技术评定和达标,专项实践技能考核包括课堂教学实践和裁判技能,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以及同学间的相互配合。考核形式也由老师操作变成同学相互考核,同学参与考试,共同评定。比如技术评定由其他项目的小组成员考核,取平均分值结合教师评定。教学实践分由本小组成员给上课试教教师评分。裁判技能由运动会指导教师给分。
4结论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推进,田径专项改革势在必行,双轨制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专项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裁判能力、训练能力、自学自练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更早的与社会接轨。
参考文献:
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
文/尹?蕾
摘?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处就是采用了“教学工厂”这样的办学。“教学工厂”理念具体体现在“双轨系统”教学模式的应用上。本文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例,首先总结了该学院的教学特色,其次论述了“教学工厂”和“双轨系统”的内涵,最后总结了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应用和推广这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
关键词 :新加坡?教学工厂?南洋理工学院?双轨系统?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双轨系统”教学模式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推行的“双轨系统”教学是一种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这种“双轨系统”教学模式就是在一个学年里将原来教学计划里的课程进行重新划分,变成两个不一样的课程组合,分别称为课程组合A和课程组合B。在该学年的同一个学期都开设课程组合A和课程组合B,而同一个专业或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开学初就被分为1组和2组,1组的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学习课程组合A,在第二个学期学习课程组合B。第2组的同学则恰恰相反,在第一个学期学习课程组合B,在第二个学期学习课程组合A。
以南洋理工学院为例,将“双轨系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的结论为该校已形成独特的学校组织文化、具有出色的创新理念、注重能力开发的培养和校企合作密切这几个方面。
在采用“双轨系统”教学模式的学校,加强了系与系之间的联系,打破原有的彼此独立的状况,学校在开设专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调整,从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具有前瞻性,便于学校的发展,给学生和学校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不断进取的学习态度,精益求精,提高自己的能力。
采用“双轨系统”教学模式的学校办学的核心是打造“教学工厂”,注重经验的积累和分享,培养综合科技教学,教学面向学生量身打造和无界化。
采用“双轨系统”教学模式的学校注意开发学生的能力,包括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系统能力开发,注意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教师的能力专项培养。校企合作涉及科技、开发、创新中心、项目和实习的方方面面。另外,还要针对教师的能力进行专项培养,最终在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和实习的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校企合作是指为了便于更贴近社会和市场,学校通过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合作,吸取市场发展所需的最新信息,一方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社会上真实有效的研发项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提高技能开发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学校教学资源的扩充与拓展。校企合作还不仅仅为学生提供去企业实习的机会,还可以提供学生毕业后去企业工作的机会。而采用“双轨系统”教学模式的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就是采用“教学工厂”这样的办学模式。
二、“教学工厂”的基本思路
“教学工厂”并不是简单意义下的那种在学校的环境下或学校之外办一个附属的加工厂或教学的实训单位,也不是在社会上规划出某一个区域以此作为学校的定点实训单位,而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完相关的理论课以后再到特定的工厂里学习技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工厂”的理念是在学校的基础之上,在现有的旧的教学体系的模式上设立的。“教学工厂”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引入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在学校内部建立起的这种模拟生产的环境,以技术先进、设备生产条件完善和逼真的优势大大促进了技能的学习效果。它的精髓在于促进校企结合,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给学生打造一个真实的企业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工厂”的基本做法是:对在校的前两个年级的学生开设基本的专业理论课程并进行基础技能训练,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并进入“生产车间”进行实际的操作。这种以教学和技能训练为目的的生产车间可以面向社会,由实际的企业承揽生产项目,企业提供专家和设备,在学校装备一个与工厂一模一样的车间,学生在企业专家和实训教师共同指导下进行实际的生产操作。
显然,“教学工厂”这一教学模式是将学校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的因素统一起来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运作,把技能教育摆在本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双轨系统”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启示
关键词:改变结构;丰厚内容;“双轨”并行;识读同步;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206-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一二年级是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关键期,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要达到自由阅读,就必须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然而,按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的进度,小学生认完2500个左右的汉字至少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自由阅读期被延迟到了10岁以后。也就是说,识字量不够,将直接导致阅读滞后,严重影响儿童读写能力直至语文素养的形成。这种高耗式教学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阅读识字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要想抓住儿童的黄金阅读期,让学生能够尽早独立阅读,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儿童大量识字。所以我们应在不增加学生压力的情况下,改变课堂结构,丰厚课程内容,课内外“双轨”并行,阅读识字同步拓展,使学生阅读识字发生由量到质的变化,为发展读写能力、形成语文素养奠定牢固的根基。
一、课内第一轨――改变课堂结构,丰厚课程内容,同步拓展阅读和识字
1、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同步。一是拼音教学要速度快。要力争在一个月内完成拼音教学,但不要急于考试,而是让学生在借助拼音阅读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熟练拼读。二是拼音教学要有趣味。要采用多种活动和游戏方式,把拼音教学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相结合,引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拼音、识字,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巩固应用,同时提高阅读能力。
2、课文阅读识字与拓展阅读识字同步。对于阅读教学,崔峦老师曾说:“阶段性不清,各年段阅读教学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与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拿低年级来说,阅读教学花很多精力进行频繁地问答,去分析课文内容,这就是越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针对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要求:“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小学低段教材的主体内容(拼音除外)是两类课文――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教材编者将这两类课文交替编排,其用意就是为了增强字词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小学生在规范的书面语言环境中认字、学词、学句,发展书面语言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低段的课文阅读,只是为识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小学生随着语境的变化进行立体识字。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识字写字,学词学句,发展书面语言,培养阅读兴趣。所以,低段目标应把识字学词放在首位;其次是朗读,以及对少量重点词语的理解;再次是语言的积累。在低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把注意力放在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读得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感上,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的阅读态度和优良的注意品质。
基于以上分析,再借鉴韩兴娥老师、陈琴老师等大量读写的成功实践者的经验,在低段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课堂不妨采用这样的主体结构形式:课本阅读识字――拓展阅读识字。
课本阅读识字。(1)课文阅读。引领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时,要淡化对课文过深过细的分析讲解,要强化识字学词和阅读积累;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仅限于阅读分析课本上的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的做法,要缩短课文阅读教学时间,以课文阅读教学为凭借,教给学生灵活多样的识字、阅读方法及本领,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拓展阅读和拓展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2)识字学词。可采用“按序认读(定位认读)――变序认读――语境认读”的方式;不提倡口头一字组多词,也不提倡过多地讲解词语的意思,取而代之的应是大量认读词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主要通过阅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逐步掌握。拓展阅读识字。要有拓展性阅读材料。同年级组教师可以分工合作,配合教材编写校本读物,校本读物的材料可以源于自编儿歌、字谜、顺口溜等;也可以源于烟台教科院编写的《自读课本》、《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以及各种儿童读物和网络;甚至可以源于《音乐》、《品德与生活》等其他学科的教科书。材料中尽量呈现本课的生字,让孩子换个语境也能认识,以达到复习巩固本课生字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借助材料让学生多认读一些字词,同步进行语感培养和语言积累。自读课本以及韩兴娥老师的公共邮箱里的好多资源利用价值很高,应好好利用。
二、课外第二轨――让学生踏上阅读快车道
关于阅读,巢宗祺在《关于语文课程改革主要内容的思考》讲到,“学习语文的第一要务是读书”,他还以自身经历说明,他说:“我的一个失误是背书太少,小学 、初中贪玩,没有积累,高中再背就晚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就是那种教育的受害者。我自己与老一辈的学者的差异就是背书太少。”温儒敏在《聚焦语言文字运用――访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讲到《新课程标准》有几点增删值得注意,第一点便是在听说读写中格外突出“读”,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扩大阅读量,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为此还特别调整和补充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在实施建议部分对阅读教学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为落实课标要求,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建议如下:
1、合理选择阅读书目。书目的选择要适合年段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梯次,以趣为主。一年级学生刚进入识字阶段,认识的字太少,给学生选择的文本应以注音读物为主,文本内容要简短,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到了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技能,为他们选择的文本内容应该适当宽泛些。
2、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一是将拟定的课外读物,通过家长会或QQ群向家长大力推荐,力求每位家长都能为孩子购买合适的课外读物。二是学校要加大投入,为学生购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充分利用好学校阅览室;或者为每个班级添置书柜,将学校的图书分散到班级,帮助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图书角要设专人管理,要制定班级图书借阅登记制度,为学生借还图书提供方便。三是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带一本,读百本”活动),使校与班、班与班、生与生之间互相交换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四是开展共读共写活动。亲子共读一本书、师生共读一本书、或家长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话语活动,通过家长老师的热情参与,带动感染学生的读书热情,并且通过共读共写活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心灵沟通,创造一种美好的教育生活。
3、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有效引导,提高阅读能力和品味。
只为孩子提供丰富的书籍,不能保证读书时间,读书识字就成了一句空话;缺失了教师的有效引导,读书识字就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得到落实。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阅读时间,并通过不同的课型,如诵读课、导读课、欣赏课、读书成果汇报课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将读书识字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味。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针对目前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对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PBL和LBL双轨教学模式,指出采用该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综合思考等能力。
关键词:PBL;LBL;双轨教学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鲁东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思维及辅助专业学习的作用日渐突出。Access数据库课程作为该体系中的一分子,主要针对鲁东大学部分文科院系开设,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脱节、考核方式陈旧等难题。
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learning,LBL)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教学与应用脱节、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解决问题,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该模式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热点。与LBL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具有更多优势。但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LBL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抛弃,将两种教学模式结合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对于培养文科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与合作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双轨教学模式的实施
1.1 实施对象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本科心理专业1~4班共168名同学,选择其中一、二班共85人作为传统的教学班,三、四班共83人作为双轨教学模式实验班。两个班级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环境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两个班级均由笔者授课,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和实验环境等方面均相同。传统教学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创新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LBL和PBL结合的双轨教学模式授课。
1.2.1 实施过程
PBL教学模式是把学习内容融合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由学生组成的小组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共同探究隐含在真实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教师再给予不同程度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综合思考的能力。一般包括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讨论验证、交流总结几个步骤。
Access数据库课程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3部分内容。针对双轨教学实验班,采取项目教学法,设计问题情境,以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为主线,讲解表、查询、窗体、报表等对象的创建。
下面,笔者以课程中的表设计部分为例,介绍LBL和PBL双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情况。
1)课堂教学。
本章节主要包括表结构设计和表数据输入2部分内容。针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应用PBL和LBL双轨教学模式,分以下4步完成教学目标。
(1)设计问题情境。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教学工作中,能接触到学生、教师、课程等各方面的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纳入计算机中统一管理呢?采用何种形式进行管理?所接受到的信息都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呢?
(2)小组调研。在学期初,将学生根据意愿自由组成2~3人的小组,任命其中一名同学为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工作分配和问题反馈等任务。其中调研途径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课本、实际生活体验等途径进行。如果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有疑问,我们还建立“Access数据库学习”QQ群,方便学生及时反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师生互动。双轨教学班的实验小组长带领成员通过搜集资料、积极讨论,得出的结论是通过Access数据库中的表管理数据信息,信息包含信息名称、信息内容两方面。
(3)课堂讨论。在课堂上的前15分钟,对其中的2~4个小组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对于设计的问题,有的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包含学生对象、教师对象和课程对象,其中学生对象包含学号、姓名、性别、籍贯等信息;教师对象包含教师号、姓名、性别、所属院系、讲授课程、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等信息;课程对象包含课程号、课程名称、是否是必修课、授课时间、授课地点、上课教师等信息。在该小组结论的基础上,另有小组提出还应该有成绩对象,包含课程号、课程名称、成绩等信息。通过对比两组的结论,我们发现在多个表对象中出现了很多重复的信息,比如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课程名称等。由此引入“冗余”和“主键”的概念,并讲解如何避免出现“数据冗余”以及如何设置“主键”。
(4)内容讲解。通过课堂简单讨论总结出的学生、教师等对象,引入“表”的概念;不同表中包含不同的信息,引入“字段”的概念;不同字段可以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引入“Access数据类型”;进而表建立过程中的表结构建立和表数据的记录(引入“记录”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该部分内容。
2)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布置实验指导书中的作业、学生“照葫芦画瓢”的实验过程,采取PBL教学模式,在每次理论教学结束时,提出课后需要调研、实验课需要实现的能体现教学目标的问题。
针对表设计部分设计实验问题情境如下:
在平时接触到的信息中,有哪些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呢?将同范畴的信息以表的形式保存在Access数据库中。
在实验课教师的指导下,各实验小组经过分析、讨论,找到了可以管理的信息资源。比如心理咨询病人信息、球员信息、歌曲信息、旅游信息等,并参照课本和实验指导书的相关内容,设计表结构,输入表数据。
每个小组经过课后调研,在实验课上基本都能完成表的建立。
3)课程设计。
双轨教学班因为有了整个学期实验课的积累,课程设计就是一个修正、完善、总结的过程。检查系统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并能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完善系统功能,最终完成系统设计,写出书面设计报告及心得体会。
整个学期课程设计的问题情境见表1。
传统教学班级理论课和实验课均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理论课以LBL模式授课,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实验课按照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在第16~18周单独进行课程设计。
1.2.2 问题解决途径
这一阶段有的小组通过网络检索问题解决方案,有的小组通过学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办法,都形成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对所需解决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主观认识,同时也一并掌握了隐含于问题中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
教师对学生实践验证后可能提出的问题需要作充分的准备,利用1个学时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并利用LBL教学方法准备案例,更为透彻地引导学生掌握该部分的教学内容。
1.2.3 课程答辩
通过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陈述系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及资料汇总分析,以及对PBL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识,总结一个学期的收获。教师需要根据系统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所作贡献酌情给出评语。
1.3 考核方法
学生的期末成绩以等级制计分,其中包括平时表现、系统设计和书面报告3部分内容,每部分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20%和30%。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教学效果。
2 结果分析
2.1 课程设计优劣比较
在系统设计方面,两个班级98%的学生都是以信息管理系统为设计目标,有旅游信息管理、图书信息管理、歌曲信息管理等,但系统的完善方面差异较大。传统教学班的设计系统中表结构大都不合理,有的只有单表操作,有的数据冗余较大,表中数据较少,体现不出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见表2。
2.2 考核成绩比较
在系统设计和实验报告书写方面,双轨班的良好以上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班,如图1所示。在平时表现方面,两个班级的成绩基本相同;成绩汇总后,双轨班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班。
由图1可以看出,应用双轨教学的班级成绩分布在良好以上的学生人数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级;而传统教学班级的成绩分布在中等和及格分数的占70%左右,主要存在表结构设计不合理、数据冗余较大;功能简单、界面不友好等问题。实践证明,双轨教学模式确实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具有初步的计算思维能力。
2.3 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问卷调查通过书面调查形式进行,主要在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合作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性和运用方面进行调查。双轨班发放问卷83份,收回80份;传统教学班发放85份,收回81份。问卷结果比较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双轨教学班的学生学习Access数据库课程的兴趣明显高于传统班,而且同学间合作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同时,同学间的感情也更加深了一步。在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性方面,双轨教学班比传统教学班低8%,主要原因是双轨教学班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基础知识讲解方面分配的课时较少造成的。
3 结语
PBL和L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模式的应用,从教学效果看,更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发展规律,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的适当运用,均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进而提高文科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从而培养其信息素养及计算思维能力。
由于课时、教学条件、学生学习任务等的限制,PBL教学模式真正开展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从上学期的教学情况看,即使是双轨教学班的学生,也有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新模式接受起来有困难。因此,如何使这种双轨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全面地开展,也是我们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鲁瑾,邹大进,黄勤,等.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在内分泌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84-86.
一、集体备课引领“有效”落实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一直以来是我校教学管理的特色之一。教师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集各家之长,避自己所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科的集体备课不知不觉成了备课教师的“教案之和”、网上资料的“下载拼盘”,或是“标准答案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的汇集。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管理者管得太多、太细、太死,导致教师的负担过重。于是,我们开展了如何集体备课的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了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工作,它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群体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集体备课应该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
我们在集体备课的管理中删繁就简,以减负高效为目标,规定了两条底线。一是围绕课程标准集体确定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章节的重难点,并突破重难点,力求每位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准、突破重难点。二是把作业的布置纳入集体备课的范畴。有效作业是使学生朝着正确学习目标前进的最好方法,把作业的布置纳入集体备课的范畴是教师突破重难点,走向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减负的有效措施。
二、教学活动促进“有效”开花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不能开展无效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一种形式,但是,应该坚决避免走向形式化。我们在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引入了同题设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同题设计,引导教师设计好课堂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同题教学设计指同备课组的老师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带指定的参考书进行指定课题的教学设计。在操作中,现场抽课,让授课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设计结束后,骨干教师对授课教师进行一对一点评,真正实现菜单式的专业引领。许多教师在得到点评后,又和专家、骨干教师进行探讨。这样,就使同题教学设计活动向纵深发展,超越了活动本身的意义。
在同题设计之后,还可以安排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将所有的设计进行整合,由一位教师先上,评议修改后换一个人再上,再评、再议、再上……用这样的步骤进行“磨课”。尽管同组教师上的是同年级、同内容、同课时的教材,但由于对教材解读的侧重点、对内容的感知把握、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在接收消息的广度与深度上存在差异,因此无论是在整合的角度、阅读的主题、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点,还是在重难点突破的方法上,各课均不相同。这就使得个性各异、亮点迭出的课堂教学令教师们深受启发。最后,备课组通过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得出启示性结论,并要求每位教师形成文字。
通过同题上课,许多教师逐渐走上了课堂内涵发展的道路,不再仅仅在课堂的“脸面”上做文章。
我们采用同题评课的形式,从较小而且相同的切入点出发进行评课,以此来放大“小课题研究”。如从问题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语言、课堂的导入、课堂的结尾等角度进行评课,并将这些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进行研究,真正实现了“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的格局。
三、有效学习推进“有效”深入
教与学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教与学的矛盾中,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不能仅仅从教学方法上去改进,还应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学不仅先于教而且决定着教,教必须服从于学且服务于学。弄清楚了学的重要性,我们在指导学生的学上着实下了一番工夫。首先,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关注学生学的专题培训,强调了“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我们还重提传统教学中的“课前预习”,并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对如何组织学生预习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能够说的,坚决让学生说,学生能够做的,坚决让学生做,绝不越俎代庖。
其次,我们组织学生围绕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讨论。采用校园百家讲坛的形式,让那些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走上讲坛,交流好方法、好习惯。讲坛结束,我们要求所有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用文本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将优秀作品通过“校园之窗”展示,从而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活动引向深入。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necess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port planning and layout",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 and assessment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o on were studied and discussed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bilingual teaching,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bilingual talent.
关键词:港口规划;双语教学;教学方式
Key words: port planning;bilingual teaching;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31-01
0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影响,市场对那些既精通专业、又精通外语的能够胜任跨文化交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都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并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1、2]。
1《港口规划与布置》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紧密,港航工程项目建设的合作与竞争也将越来越多。在港航专业本科生毕业生中,有许多人大学英语过了六级,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却很差,阅读英文资料费力,和外国专家在一起无法用流畅的英语进行交流,这对个人和企业发展都十分不利。因此从长远观点来看,实行双语教学,让学生从接触专业知识开始,就可以见到、听到和说到专业英语词汇,可为他们将来胜任实际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择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双语教学教材大致可分为三种:国外原版教材,国内出版教材和自编教材。考虑到学生状况、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安排、内容深度、涵盖范围等几个方面,我们选用了陈一梅等编写的港口规划与布置(Port Planning and Layout)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材。该教材全书采用洪承礼教授《港口规划与布置》第二版的结构体系;英文语句自然、易懂,适合中国学生阅读;每个部分列出要点和阅读书目,重点和主线明确;既概括了基本理论,又突出介绍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同时,选用洪承礼编写的《港口规划与布置》作为参考书,该书根据高等学校港口及航道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二届三次会议审定的《港口规划与布置》编写大纲编写,是高等学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统编教材,以便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够有所帮助。
3教学方式
3.1 循序渐进在课程初期教学速度放慢,主要采用英文板书、中文讲授的方法,浅显的内容使用英语,难点与重点使用中文。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积累一定的专业词汇,阅读速度改善,英文运用能力增强,我们就可以逐渐提高英文讲授的比重[4]。此时可以将概念、原理和方法用英文阐述后,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用中文复述一遍,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当课程涉及复杂的公式等内容,可先用英语叙述,再用汉语强调其核心内容,以保证学生紧跟教师讲课的思路。另外,鼓励学生在课堂使用英语回答问题,并适时布置英文作业,让学生逐步适应双语教学。
3.2 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英语都不是母语,彼此间存在语言表达和理解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课件媒介来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课件如果内容过细,学生会只重视屏幕上的内容,忙于“读”,这样就分散了学生“听”的注意力;如果内容过少,学生会在“听”跟不上的时候无所适从。因此要充分发挥利用课件引导和提示的功能。我们在港口规划与布置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动画,力图避免枯燥的文字罗列,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另外,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当的加入板书,以引导学生思维,增强师生间的交流。
3.3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在讲述之前教师可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然后再进行讲解。这种互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容易跟上教师的讲解进度,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3.4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因其先进的理念,鲜活的教学方法及具有针对性等特点,成为现代教学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教学方法。港口规划与布置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港口规划的典型案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分析、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加以灵活运用。
4考核方法
双语教学考核,既要衡量基础知识的接受程度,又要反映学生能力的提高程度。根据课程特点,我们在《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考核中,主要采用开卷考试与大作业相结合的方法。开卷考试着重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基本理论及概念的考核为主;授课期间适时布置大作业,作业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获取答案。另外,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用英文作答,以锻炼学生英文写作能力。通过考核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5教学效果评估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还必须做好教学效果评估工作。具体做法是:每堂课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定期做调查分析,并对教学方法和英、汉语比例做相应的调整,确保学生能听得懂、跟得上;积极听取各级领导和其他教师的意见,在总结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期中和期末阶段分别做综合性评估,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做全面教学效果的调查。及时调整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 号文).
[2]《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 双语教学 开发策略
一、引言
自2001年起,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各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号召下,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双语教学的课程,积极开展大学生本科阶段的双语教学工作。贵州各地方高校对双语教学也做出了积极的响应,但未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原因在于贵州省内各高校的双语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以贵州财经大学(原贵州财经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该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些情况,从而发现存在于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贵州省内各高校双语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贵州财经大学于响应号召也开设了双语教学的课程,此课程主要涉及目前在校的2009级以及2010级的在校学生。在此所提及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以汉语为第一语言,英语为第二语言为教学媒介的教学工作。
二、贵州财经大学双语教学现状
在进行调查之前,笔者调查主要对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学院,贵阳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6所院校双语教学进行走访调查,对贵州各高校双语教学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为问卷设计做了前期的资料收集工作。
(一)样本分析
此次调查共在贵州财经大学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5份,其中有效问卷187份:
表一
由表一可知,此次问卷调查中,接受调查的主要是大四学生,占此次调查总人数的45%,其次是大三、大二学生,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29.9%和23%,大一学生在此次调查中仅占2.1%。这些学生大多是管理类和财经类专业的,其中通过等级考试的学生比率仅占38%。
(二)调查对象对双语教学的态度
双语教学的开展成功与否,首先是要看学生对双语教学是怎样的态度!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笔者得到以下数据:
表二
表二得,此次调查中有69%的学生认为在本科阶段开展双语教学是有必要的,仅有14.4%的学生认为在本科阶段开展双语教学是没有必要的,余下的16.6%的学生认为在本科阶段开展双语教学与否无所谓。从中可知大多数同学还是支持在本科阶段开展双语教学的。并且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在大一开展双语教学比较合适。
在这187名学生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综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表三
经过卡方检验,外语水平与认为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有一定的相关性,且P=0.012,可知P﹤0.05,所以原假设不成立。
由表中可知过了四级的学生中有42.2%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8.9%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符合教育局的规定,有35.6%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综合型人才,有8.9%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国外的先进教育,还有4.4%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其他目的。过了六级的学生中有37.5%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25%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综合型人才,有37.5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国外的先进教育。过了专业四级的学生中有20%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80%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综合型人才。尚未通过等级考试的学生有32.8%认为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12.1%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符合教育局的规定,有45.7%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综合型人才,有7.8%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国外的先进教育,有1.7%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其他目的。外语水平为其他的学生有35.8%认为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9.6%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符合教育局的规定,有42.8%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综合型人才,有9.1%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国外的先进教育,有2.7%的学生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其他目的。
表四
据表四,经过卡方检验,所就读专业与认为哪个年级开展双语教学比较合适有一定的相关性,且P(X)=0.023,可知P(X)﹤0.05,所以原假设不成立。
从表中可知财经类专业有56.7%的学生认为在大一开展双语教学比较合适,有35.8%的学生认为在大二开展双语教学比较合适,有7.5%的人认为在大三开展双语教学比较合适。管理类专业有47.7%的学生认为在大一开展双语教学比较合适,有39.8%的学生认为在大二开展双语教学比较合适,有6.8%的学生认为在大三开展双语教学比较合适,有5.7%的学生认为在大四开展双语教学比较合适。其他专业有50%的学生认为在大二开展双语教学比较合适,另外50%的学生认为在大三开展双语教学比较合适。
表五
①从表五中可以知道贵州财经大学双语教学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国内编写的教材。②贵州财经大学的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双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英文讲授为主,中文讲授为辅。③贵州财经大学的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授课的比率应占25%—50%最为合适。
表六
P=0.027
经过卡方检验,外语水平与授课所使用的教材有一定的相关性,且P=0.027,可知P﹤0.05,所以原假设不成立。
关键词:双轨发展模式;商务英语学习;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文化交流中商务英语的应用日渐受到广泛的重视。随着我国英语学习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商务英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不断推陈出新。但从商务英语的当前教学成效来看,不可避免地存在教师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进而导致教学成效和质量得不到保障的客观现实。这是目前双轨发展模式在商务英语学习中得到重视并不断扩大应用覆盖面的主因之一。
一、双轨发展模式在商务英语中应用的背景
我国教育部门于2007年正式提出将英语纳入高校本科目录外专业中。历经长时间的发展,商务英语逐渐成为一个独立性极强的专业。尽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颇为优异,但是目前伴随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逐步推进,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设计缺乏系统的科学性的指导思想;目前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缺乏具有统一性的、全国性的教学大纲;商务英语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商务英语教材的建设力度不足,极大地阻碍了商务英语的进步与发展等。
二、商务英语中双轨发展模式应用的切入方式
1.统筹全局主抓质量,辅助构建商务英语学科体系
双轨发展模式以商务英语在学科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并以商务英语的教学实效性和学习有效性作为中心,逐步推进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构建工作,重点发挥学科体系中商务英语的积极作用,并极大地推进了商务英语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在进一步优化商务英语附属课程的过程中,双轨发展模式重视商务英语完整学科的构建要求,突出、强化其质量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质量框架对其附属课程着手构建,从整体上保障了商务英语学科的质量和学习、应用有效性。
2.重视师资团队建设,以实践引导教、学发展
双轨发展模式以英语以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为重点,要求商务英语教师不断积累与商务英语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和借鉴商务英语教学优秀案例。在不断熟悉商务英语教学课程的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商务英语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式。双轨发展模式鼓励商务英语教师和学生抓住一切机会,进入涉外企业实地参观和学习甚至兼职,以拓展自身的视野,了解商务英语覆盖岗位的岗位要求,近距离观察商务英语的使用方式和技巧。双轨发展模式要求学校重视商务英语学习和教学的计划统筹工作,制订完善的教师和学生培育计划,为教师和学生的持续学习创造条件,并提供资源。学校可派送教师到相关院校接受培训,使商务英语教师有机会与经验丰富的商务英语教师共享信息,共同交流经验,或者向商务英语教授学习和咨询等。为了进一步激励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商务英语知识,学校还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出国学习、出国访问的机会以及组织短期专业培训班等形式,强化对英语教师和学生的培养,不断壮大商业英语人才队伍。
三、商务英语中双轨发展模式应用的可持续性探究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息息相关,要保证学科体系的完善性,必须拥有相应的学科理论,而且还要拥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囊括本科、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从商业英语的可持续应用和研究需求层面考虑,建议以商务英语学科的研究生作为商务英语人力资源支撑,借助研究生对相关理论体系的深入探索和研究,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常态下专业程度和教育层次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即教育层次越高,学习者所具备的专业水平越高,因此建议商务英语在日常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专业学科建设作为强化商务英语深入研究的基础。在借助研究生逐步推进商务英语持续性研究的同时,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吸纳商务英语专业教授,组建起其商务英语教研组,围绕当前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应用需求,着手于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学习形式、学习技巧和学习侧重点等多方面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归纳所得和研究成果都可以作为商务英语教师、学生学习和接受培训的教材。由于商务英语学科教学和深入研究中离不开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因此将专业水平的提升要求与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技巧和应用能力结合起来作为齿轮课程的考核标准,打破应试教育的考核桎梏,为社会输送专业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商务英语人才,这才是商务英语中“双轨”发展模式保持可持续性和生命活力的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婷婷.关于商务英语的“双轨”发展模式的思考[J].商,2015(36):286.
[2]段雯.浅析双轨发展模式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5(25):15-16.
【关键词】德国 设计教育 双轨制 研讨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艺术设计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一直位于世界前列,从1810洪堡教育改革到瓦根舍因创始范例教学法,从1919年包豪斯设计学院到1953年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其影响弥足深远。探其究竟,德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是“双轨制”教育体系和“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结合,如果说“双轨制”为其体,那么“研讨式”就为其魂。
一、“双轨制”的定义
双轨制教育,就是学生的学习生涯由艺术形式理论教育和手工技术材料操作课程并轨进行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它不仅有一位艺术形式教育导师来教授设计的基础课程:如绘画、色彩、图案以及形式研究和艺术史论等内容;还有一位技术教育导师来担任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等内容指导。①“双轨”旨在突出课堂学习与工作室实践、教师讲授与手工艺人指导相结合,从而切实实现学生在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双重提高。
这种双线并进的教育形式早在17世纪就萌芽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布杂教育体系” ,②但在1919年工业化大生产的冲击之下,“布杂教育体系”这种以艺术至上的设计观念被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格罗庇乌斯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所取代,并对双线并进的教育形式进行了改良,强调学院教育必须把设计理论教育和车间的手工操作结合起来。
1919年成立于德国魏玛的包豪斯(Bauhaus)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自成立至解散历时只有短短14年,但它在这期间进行的探索与实验却影响甚远,如对于传统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挑战:到底艺术与设计如何进行教育?现代设计教育的体系应该是怎么样的?包豪斯的奠基人格罗庇乌斯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他认为艺术与手工艺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而已,于是他在包豪斯创造性地启用了“双轨制”教学设计教育体系,由技术教育导师和艺术形式教育导师两部分共同进行教学;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③
当今德国的艺术设计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仍然延续着包豪斯的传统,保留一定的教师席位和课程给社会上拥有深厚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设计师,他们能够非常直接有效地指出许多设计上的实际操作问题,与学校里只教授理论知识的教师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既有理论知识指导,也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教学体系。
“双轨制” 教学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素质教育,避免了设计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脱节,对现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研讨式”的定义
德国“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尊重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独创精神的核心上的,以“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为教育思想,以师生互动探讨、小组协作探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在德国,而且在欧美国家都多为流传运用,特点是思想活跃、研究气氛浓郁。
1837年,德国著名学者格斯纳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创办了“研讨式”教学,并起名为习明纳(Seminar),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培养了许多古典学者,德国教育家洪堡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出大学作为高等学术机构,具有科学探索和修养双重任务。他首次将学术研究引入大学,主张将科研与教学相统一,通过多渠道培养人才。1810洪堡筹建柏林大学, 以“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为教育思想,在大学内部,允许师生自由地探索真理,学生也拥有选科、选择教师,并拥有转学的自由。④
包豪斯期间的艺术设计教育提倡客观地看待事物,主张“授之以渔”。教授力求避免把自己的主观思想和手法强加于学生,仅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同时还注重设计的协作性。在德国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高等教育中,除了一小部分教授讲授课以外,其他都坚持小班教学,在这样的课堂里,课堂教学气氛是和谐活泼宽松又具有紧张感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直接面对教授,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及时针对问题进行调整。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得到了培养,创造的空间也被加大了。在课堂中“研讨式”教学是运用的比较多的,其核心是由教授提出案例和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并以小组形式探讨过后再将其结论提交给教授,并与教授多次探讨后得出结果。
可见,德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环境是民主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更是建立在尊重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独创精神的基础上的。学习德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对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将工艺设计实践的内容与高等艺术教育联系,培养有主观能动性、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注释:
①Walter Gropius.包豪斯宣言[Z].http:///note/241763331/?type=like
②Urich Pfammatter.Der Erfingdung des modernen Architekten[J].ARCH+12,2002(12):54-56.
③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