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规定,要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应当说,在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前,音乐是高中学龄青少年思想释放的有效方法。然而在教学中发现,高中生虽然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个中原因,是他们对音乐教育大多缺乏必要的情感,对音乐文化教育普遍缺乏一定的认识,音乐文化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这就成了音乐教育者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激发音乐表现魅力,促使学生主动亲近音乐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传统教育往往片面重视并过于强调智力因素的作用,忽略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人的学习和成长中的地位。新的课程观将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新的高度来理解,从而为课程目标明确了价值取向。音乐学科的情感体验尤为鲜明,它的审美本质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不可动摇的首要位置。
所谓情感,是指人在对事物或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热情和肯定心态。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教师首先必须显现音乐的表现魅力,用魅力去吸引学生,以此激发他们主动亲近音乐,从而催生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高中音乐课程把培养音乐兴趣置于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形式来触摸学生的情感,敲打学生的心灵。当教学乐器时,尽可能引导每个学生学会自选乐器的简单演奏,通过听、感、想等手段形成审美体验;抓住学生用感官直觉和心理感知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他们逐步喜爱音乐、享用音乐和热爱音乐。如在教学歌曲《阳关三叠》时,我先是让学生们聆听欣赏那依依惜别的动人旋律,再回想自己曾经有过的惜别场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不同的乐器一边演奏,一边感受古人创作的意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努力挖掘音乐文化,扩大普通音乐教育内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然而这把双刃剑同时也带来了各种良莠并存的思潮,这对正处于思想与价值观、审美观形成期的高中生来说更令人担忧,这样情感教育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音乐教育上。学校音乐教育本身就有发展音乐文化的任务,我们应当遵循其规律,抓住音乐与素质教育的紧密关系为契机,以民族音乐为主体,培养学生要有宽阔的心怀,接受优秀音乐文化,使音乐教学成为以爱为本的文化传递活动,使音乐课堂成为培养人格精神的乐园阵地。
与一般学科相比,音乐课程有独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感性入手,再由感性的发展进而到达理性的确立,最终实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要努力实行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理解。现行高中教材歌曲带有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思想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二度创造,调整分析和挖掘音乐教材内容,借助于不同体裁,使学生从歌词和乐曲的节奏、旋律中直接体验到作品的丰富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受到鲜明的形象感染和高尚的情感熏陶,从而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个性特征和积极向上的行为品德。教学方法则需要教师用丰富的文化观点,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既要运用好学科知识,又要走进社会生活,让他们全方位地接受多种信息,较完整地认识各种事物,努力理解和领悟艺术作品的内涵与魅力。例如在教学《亚洲音乐舞蹈欣赏》时,我从“东方雅乐―日本歌舞”到“天方神韵―阿拉伯舞风”系列作品赏析,引导学生从不同地域的文化与民俗风情、从不同人群的与民族服饰等文化大背景来加以综合分析,对音乐与舞蹈还有器乐知识进行相应的牵移、融合,让学生充分关注、理解亚洲整体乐舞的特点,深入感受其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注重音乐教育方法,推动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音乐
高中生已经发展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相对成熟阶段,他们追求独立,善于争论,喜欢怀疑,敢于发表认识和看法,感情丰富而且热烈。这就要求我们变换审视的眼光与角度,改进教育方式,不断推动他们从学会音乐向会学音乐发展,为其终身学习音乐文化服务。
传统高中音乐课程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课程定位不够完整,与课改内容相差较大,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不能衔接,无法形成完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体系;实际开课率不足,加之音乐课并非高考科目,一些学校以各种理由少开甚至不开课;求升学率、应试化倾向明显,人为地偏离了音乐教育目标;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去讲解和分析音乐,甚至是在解释音乐,这种以自身感受替代学生体验、以间接经验替代直接经验的教学实在是抹杀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人文学科 教师素养 知识技能 职业道德
1、音乐学科之人文教育本质
科尔伯特曾说(冒号):“1个国家是否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人民的品格。”人民的品格如何获得?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那么,学校教育之品格获得又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当然是各学科课程。其中人文学科对人品格的获得应该承担几乎全部的任务,“因为人文学科的贡献主要在于‘以独特的方式提高人的价值判断意识’,在于‘以1种知识和教育领域所没有的真诚态度’来接纳价值观念。”①而科学学科从整体上很少谈论人生的目的、情感、意义等与人的品格紧密相关的东西,因此,以审美为基础的人文学科之艺术学科在其中必应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音乐学科必定成为人文教育中坚,为国人品格的获得与培养发挥其独特效用。
笔者从人文学科角度、通过对人文学科教育本质的论述,意在阐释音乐学科的人文学科的概念内核和音乐教育的人文教育本质,强调音乐学科的重要性。
2、音乐教师素养构成
如上所述,音乐教学实施者——音乐教师的素养就显得尤为突出与重要,因为首先教师的职业就是以人格再造人格,教师是人的品格的直接影响者、塑造者。正所谓(冒号):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其次,因为音乐教师是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直接策划者、实施者、参与者,因此音乐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关乎音乐教育质量好坏。音乐教育的成败关键在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优劣关键在教师素养。
(1)知识技能素养
1.音乐专业素养
音乐专业素养是指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的直接服务于音乐教学的音乐专业技能、理论及音乐文化知识。笔者称之为基础素养。
教师音乐专业素养包含(冒号):歌唱教学技能、钢琴弹奏技能、合唱指挥技能、作曲技法技能、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史论类知识。歌唱教学技能是指音乐演唱能力和水平,基本要求包括(冒号):良好的乐感、恰当的情感表达、科学的歌唱方法等。钢琴弹奏技能指教师的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基本要求(冒号):正确的触键、恰当的情感处理、1定的手指技巧。合唱指挥技能是指音乐教师的专业合唱与指挥能力,包括(冒号):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作品的正确把握处理、基本指挥技术以及组织排练能力等。作曲技能指音乐创作方法与作曲理论知识。音乐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指音乐专业知识,包括(冒号):曲式与和声、基本乐理、视唱和练耳、乐器知识(除通用乐器外,还要了解其他民族乐器,以及电子乐器)。音乐史论类知识指基本音乐历史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包括(冒号):中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通俗音乐等。
上述诸多音乐素养集中体现为音乐教师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音乐听力,即音乐辨别或鉴别能力。这种能力既是音乐教师综合音乐能力的反映,也是具体教学过程所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学生的演奏、演唱,还是为学生进行各种演示,向学生提出要求,做出指导,以及逐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声音概念和自学能力,包括音乐欣赏,无1不与音乐听力密切相关。因此,音乐听力是衡量音乐教师音乐素质高低的1个重要标志。
2.艺术知识技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
艺术技能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教学应该掌握的除音乐专业素养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技能知识等。笔者称之为必要素养。 “美国学校艺术教育第1套在政府干预下,包括有4门艺术课程的纲领性文件——《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这样表述(冒号):艺术教育是1个有序的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戏剧4门艺术学科的教育”,②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教育结构与内容。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素质的复合型,要求音乐教师知识文化的多元性。依据《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音乐教师的艺术素养应包含(冒号):基本舞蹈技能与其相关舞蹈知识及1定舞蹈编导能力,简单美术技法(素描、色彩等)与相关美术知识,简单戏剧表演能力与相关戏剧知识。
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应具有1些其他学科知识素养。如1定文学知识与良好的文辞能力、基础哲学、美学及历史知识等。
3.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课程教学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笔者称之为工具素养。包括3方面内容(冒号): “美国DBME以学科为基础的音乐教育模式,倡导从创作、美学、历史、评论的角度来学习音乐。其中创作包括即兴表演、作曲和表演。”④由此可见,音乐教师在创造性音乐教学能力方面至少应具备表演(包括即兴表演)与作曲两项素质。
2.1般教育教学技能。内容为(冒号):分析教材组织教材的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准确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导学生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技能。
3.普通教育教学知识。包括(冒号):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法与教学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包括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及对学生学习客观正确评价方面的知识。教学法知识包括普通教学法和音乐教学法知识。教学论知识包含教育、教学论、音乐教学论知识等。
4.治学与研究能力
治学与研究能力内容广泛,包括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自我学习研究能力、经验交流观摩能力以及教师教育合作能力等。教师治学研究能力非常重要,它间接影响音乐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师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完善。比如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新的音乐教育模式,学习先进的音乐教学手段等,都依靠于治学与研究能力。
加里宁指出(冒号):教师1方面要贡献自己的东西,另1方面又要像海绵1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1切优秀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秀的东西献给学生。其朴素的言语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冒号):“以教人者教己”“教学做合1”。前辈的教育思想今天仍然适用。 当前,教师要做研究型教育者(笔者称之为教师学者化),已是中国教育大势之趋,这势必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能力的提高。所以,治学与研究能力是音乐教师必须努力之处。同时,音乐教师要明确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我们身处在1个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的淘汰与更新日新月异。
(2)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是什么?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冒号):道者,路;德者,得也;惪(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在道与德的关系上,古人称(冒号):“行道,有得于心,谓之德”。行“道”,“内得于己,外得于人”,称为“德”。可见,“‘道’具有客观性,是外在对人的客观要求。‘德’则具有主观性,是人内心获得的信念、意识和品质等。‘道’是‘德’的前提,‘德’是‘道 ’的内化。”⑤
可见,道德应是外在行为规范与内在意识、品性的统1。因此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简称师德),我们应注重教师“内化”的道德,而不是客观的规范、原则。我们不能把师德仅仅诉诸于条例与规定。对师德的重视由来已久,汉代教育思想家董仲舒强调(冒号):“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他提出(冒号):“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吾取之”。他明确指出(冒号):“善为师”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既美其道,有慎其行”的师德。这“美道慎行”充分表明董仲舒对教师道德的高度重视并要求以身作则的意义。师德的内涵主要包括(冒号):
1.敬业与奉献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师——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冒号):“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笔者认为,敬业与奉献是师德之首。要做到这1点,教师必须心中有爱。这是因为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活动基础是爱,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所以爱心是教师敬业奉献精神之基础,是最重要的师德素质之内因。这种爱表现为对教学工作的爱和对教育对象的爱。教师内心的爱外化为爱岗敬业之实际体现,乐教勤业之实践行为。卢梭曾说(冒号):“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1个人如果只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它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
笔者认为,当代教师真的需要1点“捧着1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追求。再则说,教育本身追根溯源就是无名无利、清白之事。
2.修养与言行
笔者认为修养与言行是教师“道行”之表现,是教育者知识水准、人格修为、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之融合。而如是之修养综合外化为教师言行,教师个人之范行,言行是修养的体现和反映。两者既独立又联系。教师修养与言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而这种影响对学生内心影响更深入、更久远。
孔子曰(冒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之修行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乌申斯基说(冒号):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音乐教师应努力在修养、言行方面多做文章,努力实现自身修为的提升。当然,人的修养需要1生来完成。音乐教师的个人修养也不是1朝1夕能完成的,需要音乐教师用1生来谱写。但关键是我们要去做,因为(冒号):“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前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教师。
总之,师德是教育之车轮,教师之羽翼;师德是教育教学之保障。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教人做好国民,这要靠教师的德行、教师的学识、教师的才能、教师的高尚人格。
结语
音乐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理念以及音乐教育教学“学科综合”之思想,要求音乐教师素养多元性,笔者概括为知识技能素养与职业道德修养。知识技能素养涵盖音乐技能知识、艺术与其他学科技能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及治学与研究能力;师德素养包括敬业与奉献、修养与言行两方面。这些技术与非技术因素对音乐教师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冒号):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音乐教学首先与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紧密联系,但教育质量好坏最终决定于师德水准高低。综上所述,做1名音乐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时做1名音乐教师又是非常荣尚的。正如卢那卡尔斯基所说(冒号):“教师是博学多才的,并且是国家中最可爱的人……没有任何1种职业像教师那样对人提出那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使自己成为人们的典范。”
一、以现代音乐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专业技能基础
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故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的手段,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故我们音乐教师应通过对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音乐学科各相关理论的学习,从而形成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并以之为指导,研究新音乐教育理念下音乐教学同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关系,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认识并展开学习,奠定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坚实音乐专业能力基础,保障音乐教学的基本需要。
(一)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歌唱是人类原始的、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人类表达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唱歌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乐器演奏技能
乐器演奏技能也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钢琴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故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旋律、曲式风格与情绪要求,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为创造性地音乐教学活动服务。
(三)识读乐谱技能
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识读乐谱能使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也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帮助学生把握音乐艺术。
(四)创作技能
音乐新课程增加了“创造”的教学领域,这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包括了一切创造性音乐活动(即兴音乐表演、自制简易乐器、编配伴奏音型、简单的歌曲创作等)。
(五)指挥技能
指挥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包括合唱指挥与乐队指挥。合唱是音乐教学中的常见形式,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都很普遍。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各种乐队日益增多,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以拓展现代音乐教育为思路的艺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及职业素养
现代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综合”。即以音乐教育为本,广泛综合其他相关文化领域的共同元素,整合成音乐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艺术素养完整和谐发展的空间。在一些国家级或省级的音乐比赛中,我们的选手在技能展示方面都表现得较为出色。拓展现代音乐教育,首先要加强音乐教师各艺术素养的均衡发展,形成教师的艺术通识通感能力。其次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同音乐教学的联系,为音乐教育现代化打下基础。再者就是加强做为教师的相关职业素养及文化素养。
(一)加强音乐教师的文学语言艺术的培养
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标准、准确、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可以为一堂音乐课增色不少。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如果不能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准确诠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美育的功能也将大为削弱,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精辟凝炼把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在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乐中,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加强音乐教师各艺术素养的均衡发展
时代的发展使人的素质趋于综合化的需要,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专业以外诸多学科的知识;不仅是文化知识,还包括教学艺术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三)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丰富了音乐教学媒体的资源,使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增添了许多新鲜的教学元素,使抽象的音乐教学变得更加感性、活泼生动,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从而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加强做为教师的相关职业素养及文化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学生的问题及求知需求,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所以,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做一名现代知识型的教师。
三、以发展自身潜能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音乐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教师成长的后劲。它是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自身潜能为目的,以开展教科研活动为载体。通过教科研意识的培养,各级部门的重视和相关机制的建立而实现。
(一)获取、处理信息能力
这是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充电器”。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一方面必须把握知识跳动的脉搏,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必须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获取和处理大量信息的工具。
(二)学科整合能力
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互相的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结合小学音乐教育,教师应该重点开展地方特色艺术形式、人文社会、自然景观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学习。从而培养自身的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能力。
(四)教育科研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舞蹈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与音乐是一对相互交融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相互融合。它可以通过人体艺术来表现生命的意识和情调,展现生命活力。舞蹈是音乐的一部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学生在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也可以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主题,融入适当的舞蹈教学,用舞蹈这种词汇向学生诠释音乐的真谛,让每位学生都可以怀着愉悦的心情学习音乐。
舞蹈教学,激发音乐兴趣
舞蹈是一种艺术,它在音乐和情感的渲染下,引导学生用身体演绎动人的节奏。小学生活泼好动,浑身洋溢着热情的气息。在音乐课堂中,单一的歌唱教学会让学生感到非常乏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舞蹈教学,采取愉快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上伸伸胳膊,踢踢腿,不仅可以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的学习音乐。
比如,在教学《我的祖家是歌乡》这首歌曲的时候,笔者就利用了舞蹈来营造课堂氛围。这是一首高山族的歌曲,高山族的人民本来就能歌善舞,非常喜欢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笔者加入了对高山族的介绍和高山族的舞蹈,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跟着做动作。开始的时候学生还有些不好意思,随着欢快的旋律,学生慢慢放开了自己,跟着音乐跳起了舞蹈。此时此刻,课堂之上氛围欢悦,学生在欢快气氛的感染和熏陶下,手舞足蹈。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烈,学习效果达到了最佳。
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果将舞蹈融入音乐课堂中,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不再是学生的负担,每位学生都是音乐活动的参与者。重要的是,学生边唱边舞,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的内涵,掌握歌曲的情感。
通过舞蹈教学进行歌词记忆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之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记忆歌词了。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他们的兴趣非常容易转移,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记住歌词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在以往,教师一般会通过反复训练达到记忆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十分厌烦。如果教师用肢体语言将歌词串编成一个简单的舞蹈,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歌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f调能力和表达能力。
比如,在教学《树叶儿飘飘》这首歌曲的时候,笔者也采用了肢体语言帮助学生记忆歌词,将歌曲中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展示给学生们看,让学生通过动作来领会歌词的意思,从而更加轻松地记住歌词。在展示的过程中,笔者还让学生跟着示范做动作,学生将小胳膊扬起来,踏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就这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歌唱,学习的兴趣很浓,很快就在舞蹈中理解并记住了歌曲的歌词,收到了非常不错的课堂效果。
由上可见,将歌词创编成舞蹈,用肢体语言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和记忆歌词,还可以将歌曲中的含义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不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带领学生做表演的时候,要维持好课堂的纪律,要保证动作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通过舞蹈教学进行音乐欣赏
音乐是一种以听觉为主的艺术形式,它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舞蹈可以将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小学音乐的欣赏课中,如果让学生反复聆听只会让他们觉得音乐欣赏枯燥无味,不仅让音乐课堂失去了原本的灵动,还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舞蹈带动学生的听觉,让学生的思维在舞蹈的律动中达到兴奋的状态,让整个音乐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比如,在欣赏《波兰舞曲》这首音乐的时候,它是天鹅湖组曲的选段,属于非常经典的音乐作品。柔美的旋律赋予了人们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让整首音乐充满了生命与活力。不过小学生的思维并不成熟,对音乐的鉴赏也缺乏经验,只是让他们单纯的聆听音乐,他们不仅无法领悟音乐中的美感,还可能会因为理解不了音乐的思想感情而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在播放音乐的同时,为其配以华丽、高雅的芭蕾舞蹈,让学生通过舞蹈来体会音乐所带来的意境之美。这样,学生就会置身于艺术的殿堂,用心去感受美的力量与真谛。
优美的音乐就像一股清冽的山泉,华丽的舞蹈犹如一幅旖旎的画卷,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产生愉悦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舞蹈,让学生的生命充满音乐之美。
一、对教师的要求
1.对音乐美学的思考
音乐美学主要讲述的是审美的观点。我国在2001年6月7号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特质是情感审美。音乐教学施予者的美学修养对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使音乐教学符合审美的前提和根本保证。马克思说,“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话,是自然人的对话”。音乐审美通过对音乐情感的体验来引导人们对真、善、美的体会,并从中得到享受与启迪,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起到人格塑造和心灵陶冶的作用。
2.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音乐教师的教学气质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在教学岗位上的教师,应该具有一般教师的特质。音乐教师要与其他教师一样要热爱学生,在热爱教育事业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拓展新视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的教师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音乐教师形象关系到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音乐教师首先在教学仪态上要符合课堂上的礼仪要求。其次,音乐教师也需要有发音清晰、准确、语速适中、语调规范的教学语言。除了一般教师的教学气质外,音乐教师还需要有独特的自我风格,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独特的音乐气质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是一个音乐教师的不二法门。
(2)音乐教师的艺术修养
所谓艺术修养,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艺术感知、理解、表现、鉴赏、判断、创造诸能力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心理特征。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上面所说的教师一般的气质外,独特的音乐修养和美学修养也是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的必备品质。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足够的音乐基本知识以供基本的教学使用,良好的文学和美学修养也能在基础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音乐是艺术中的一个门类,艺术各门类之间的情感表达和美的体现是相通的。因此提高其他艺术类的修养对音乐美学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学修养对音乐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只有了解美学、音乐美学和审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常识,音乐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提升审美修养。
3.提升自身音乐美学素养
目前的教材对于中学生而言,这些作品似乎距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这些音乐作品缺少了时代感,而中学生对于流行和时尚又是非常地敏感,因此,这些音乐作品就很难迎合现阶段中学生的审美观。现阶段中学音乐教材里缺乏符合时代潮流及中学生想要的音乐作品。因此,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将这些音乐素材穿插在我们的中学音乐教材当中,更好地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具有较强的美学的色彩,除了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外,还要将其他学科的审美观点,例如美术、文学,与音乐进行结合。例如,培养学生了解音乐歌词的优美,歌词是一种简单的诗意文学,而美术是对音乐的渲染。同时,从心理学方面进行研究音乐美,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广义的社会学的角度去告诉学生音乐艺术,诸如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价值标准、音乐的阶级性因素、音乐的持续存在和继承性等让学生去了解。从音乐作品的结构、诸构成因素的内在特性等方面都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享受精神方面的乐趣,使心灵得到净化,产生。同时也体会到音乐独立的人格的尊严和情感,从而对教学产生正面积极的作用。
4.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的审美,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中学教材中音乐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非常广。这不仅要求我们高中学生对音乐形式要有所了解,同时也要理解作品内在的含义。应该通过分析作品的音乐材料、音乐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引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对教材中的作品加以分析和说明,对学生了解一部作品起到很好的作用。从音乐作品的分析中引发对音乐美学的思考,从而有机会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整体形式和内涵,领会音乐各要素的作用。对于不同的音乐类型我们要有不同的引导和启发。对流行音乐的欣赏也同样有所要求,因为中学生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因此,他们对流行音乐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但是他们的理解只是存在于一些表面的现象,比如说歌手的形象、歌曲的风格以及社会上的流行程度等。那如何使这些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呢?同样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就要从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编配及音乐所表达的内在精神等方面去欣赏。现在的学生应该接受多元化的音乐形式。
二、对学生的要求
如今中学生喜欢的音乐以流行音乐为主,这与中学生正处在从青年早期向青年中期过渡的特殊时期有关。中学时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同时,中学生人生观的发展是很不稳定的,很容易由于受到所接触的外界环境以及交往的人的影响,而改变其对社会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的看法。流行歌曲比古典音乐作品贴近生活,简单的配乐加上通俗易懂的歌词更容易让人接受,再加上流行音乐中所具备了一个时期最流行的元素,这正赢得了喜欢追逐时髦的年轻学生喜爱。高中生可以通过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鉴赏的习惯,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文化素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设定了六个教学模块,分别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和“音乐与戏剧表演”。这六个模块要求高中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提高自己创新的能力。各地区教育水平和同地区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音乐能力较弱的学生和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这个提高自我音乐美学素养的平台上,都要好好珍惜,主动实践,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音乐教师需要用良好的审美修养,优雅、大方的教学仪态,生动、感人的教学语言等来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自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审美体验,在自觉感知、想象、理解、表现以及创造音乐过程中,才会形成音乐审美心理,达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培养性情的目的。学生通过音乐与自己情感生活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从教学中得到美的愉悦是最简单快捷的途径。音乐教育不仅与我国的基础教育有关,更是与我国的全民音乐素质有关。音乐是美的艺术,是美的体验。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培育。同时我们需要将音乐教育的成果传递给其他各门学科,使音乐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块基石。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素养;素质提高;实践体会
音乐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促使人们健康向上。音乐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素质,美的感染。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奋斗的自信和力量。音乐教育感染人、教育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他认为,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教育以外,还承担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和善的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地重视高校的音乐教育,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师院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制约因素
1.教育机制改革的滞后
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教育机制也逐步完善成熟,由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步步地转向更加合理的,符合新型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教育,这在高校教育机制中体现得最明显。不过,由于长期以来保守教育机制的深刻影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弊端,在大学教育当中,教育意识还不够开放,普遍存在着过死、滞后的现象,根深蒂固的高考机制和传统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开放度,同时也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2.对大学音乐课堂的忽视
在我国,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是个较薄弱的环节,音乐课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有音乐专业的院校设有专业的音乐课堂和教学设备,多数普通高校只开设了音乐选修课,课程较少,上课的质量也不高,使许多大学生在主观或客观上无意识地放弃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的音乐熏陶和培养少得可怜。从初步调查的情况看,和其他专业相比,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音乐教学上课程设置很不理想,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授课条件十分有限,音乐教学设备和器材老化,不能及时更新,导致音乐课堂和教学难以达到现代化的教学标准;第二课堂的开设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也存在许许多多的现实困难。因此,师院现阶段的音乐教育很难有突破性的提高。
3.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进,西方文化思想也日益强大地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使师院音乐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保留自已的传统音乐并包容外族文化的音乐,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是师院音乐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现阶段我国的音乐领域中,西方文化色彩浓厚的通俗乐、摇滚乐的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对通俗乐的追随在大学生当中也是十分地狂热,而部份通俗乐的内容并不健康,某些歌曲歌词的内容低俗偏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心。在涉世不深,身心发展处在半朦胧阶段的学生身上,颓废、自由色彩浓厚的音乐,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过多地接触低俗音乐,在音乐的学习和发展方向上容易迷失方向,心态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可能会形成偏激、浮躁的性格,严重的甚至会误入歧途。凡此种种问题令人担忧。
二、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做法
1.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
在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擅于拓展教学空间,寓教于平时的学习、生活、娱乐和活动中,不可放弃每一个契机和教学天空。教师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和第二课堂多创造课堂教学授课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增强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能力,在活动中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引导,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和需求,纠正不良的喜好和错误的理解,打开音乐教学更广阔的前景和天空。
2.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生动立体的强大功能,情境、情趣、情感画面的展示,节奏鲜明富于动感的伴奏以及赏心悦目的视频画面,再加上微机练习的实践题的设计,使得音乐专业教学展示出强大的鲜活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大大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运用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注重音乐理论教学
理论是钥匙,是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需要把握它的规律。学习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音乐理论就是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现在大学音乐授课中,普遍忽视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原因是理论授课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音乐教师认为这样可能会挫消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将这一内容能够生动,有趣地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理论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掌握好理论知识,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对事物的认知要从本质上理解学习,从而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要重视并要求学生学习好音乐理论知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让学生更深意义地理解并学习音乐,这一神圣的职责义不容辞。如果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限于在日常生活中唱唱歌、跳跳舞,拔动拔动音符,这是不够的。要从理论的基础上去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无穷魅力。
4.提倡高雅音乐的学习与欣赏
良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能启发人们产生美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好的音乐作品不仅有鲜明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而且有悦耳动听的音响,充满生活的气息,表现出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发扬新的社会风尚。古时,把音乐分为正音和邪()音,正音可以移风易俗,净化人的心灵,邪音没有节制,会乱人心志。因此,有“正声”效应的音乐对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下转第124页)(上接第121页)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尽量让他们接触一些平静、广阔,有一定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个人修养也得到了提高。
5.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良好心态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高,在教学中有良好的心态,优美的教学风范将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活生生的范本直接进入学生的视野,美化他们的心灵。把握良好的教学心态,沉稳恬静的心灵,充分的爱心,宽阔的视野,优雅的举止,甜美的笑容,还有动听的嗓音。这一切,将会直接触动学生的心扉,培养他们高雅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本身要严格要求自已,学会创造生活中的美,音乐中的美,提高音乐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引导学生的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音乐素质和人格情操。
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即不单要有音乐综合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具有对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是新世纪新的教育机制对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因此,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从而开创我国音乐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克用.高校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探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一、了解学生眼中的音乐
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了解学生眼中的音乐。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内心极其渴望情感的表达和体验,而时下流行的善于表达情感又温婉好听的流行歌曲正好对应了中学生现阶段的口味,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我们的学生耳朵里听的、嘴里哼的都是流行歌曲,为何他们头脑当中“音乐”的概念就等同于流行歌曲。
音乐不只是流行歌曲、通俗音乐,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和象征,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学生不了解音乐,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其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不得不引发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我们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环境和条件?学生的基础教育中是否渗透了音乐教育?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新学期之初我给学生了布置了“课下搜集关于音乐的资料,并展示给大家”这样一个课前作业。课堂上,同学们的展示让我震撼,他们纷纷抖出了自己的收获,从《诗经》、《汉乐府》到唐朝的《霓裳羽衣舞》再到交响乐《命运》以及流行歌曲《双截棍》,全面而深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初步感知了音乐,对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摒弃了原来对音乐的片面了解,奠定了高中音乐教学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基础上,音乐教育就可以着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音乐、理解音乐。
二、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
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座音乐圣殿,只在于我们如何开启它的大门。我所任教的高中是一所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高一新生入学,在上第一节音乐鉴赏课之前,我心存顾虑:学生们以前接触过音乐吗?程度如何?城区的初中学校会比乡村的音乐教育开展得好一些吗?学生们的音乐基础会不会相差很大?……顾虑很多,也很难解决,但时间不等人,马上就要开课的,于是我抛弃了所有的杂念,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音乐语言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为了避免第一节课出现“尴尬、冷堂”的现象,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从儿时的记忆开始搜索,有的同学哼起了《两只老虎》、《歌声与微笑》,有的同学想起了《我和你》等等,还有很多时下流行的网络歌曲,大家畅所欲言、蠢蠢欲动。我趁热打铁给学生播放了教材所选用的作品摇篮曲《槟榔树下摇网床》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在听摇篮曲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想象联想的方法感受音乐情景,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身体律动体验歌曲中有规律的摇摆的节奏。在听交响曲时,我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去感受音乐中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语言解释,只有对音乐的感受。于是我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学生不懂音乐吗?不!音乐和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他们乐于陶醉其中,接受音乐的洗礼。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每一堂课我都带领学生领略不同的音乐风情,要么是纯朴的民歌风,要么是异域的舞蹈风情,甚至是抽象的十二音……我们的学生是热情的,对生活和学习是充满信心和向往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音乐和文化,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有修养的人。
三、拨动学生审美的心弦
春天繁盛,夏天葱笼,秋天斑斓,冬天纯净,这是大自然的变化之美,但也会常常因为我们的“熟视”而不被发现。万物静观皆自得,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任务就是循序渐进地引导,来不得半点急躁,也没有捷径可循。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低年段音乐教学情境教学极为重要。因为低年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学唱歌曲和欣赏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精心创造各种有效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同时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以下是我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情境教学的途径进行的一些探索。
一、 利用电教创设情境
所谓电教创设情境是指通过电教设备(如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VCD机等都可以作为创设音乐情境教学的教具)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如在欣赏第一册《平安夜》时,由于歌曲的旋律比较柔和、优美,与中国过年的音乐风格相差甚远,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我直接让学生欣赏了全曲,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受。大部分学生都说,听了以后感到很悲伤、很可怜、很想哭。还有一位学生竟然问:“老师,为什么外国人过节这么悲伤呀?”此时我用任何语言进行解释,都不能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因此在上课时,我先到网上找了一段关于过?诞节的影像资料,然后配上《平安夜》的歌曲,学生边看边听,看着外国人围着圣诞树快乐过节的情景,看着他们在虔诚祈祷的情节,真正了解了“平安夜”的内涵,两节课的效果明显不一样。
在唱歌教学中,利用电教创设情境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小雨沙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雷声隆隆、风声呼呼、雨声沙沙的录音,创设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情境,再以幻灯展示出一张空白片,学生判断出雨声后,教师便在幻灯片上画出雨丝,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快的乐声中,教师再用幻灯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长出叶子的过程,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听音乐――再看画面,深刻地理解了词意,这样把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二、 借用图片展示情境
图片是展示音乐课情境教学的手段之一。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图片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情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如欣赏《大海摇篮》和《海上风暴》时,我选择了蓝色的大海两种不同的状态,一边是温柔的、波浪平静的海面,慢慢地转变为波涛起伏的海面,后有小船被吞没的情景。让学生看着这样的画面欣赏,根本无须教师解释,学生便一目了然,同时在这个环节后面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效果会更好。又如教《草原就是我的家》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歌曲的意境,我选用了美丽的大草原作为背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对大草原的印象,自主地到画上你自己想画的大草原上有的其他东西。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一会儿,一幅“草原美景图”就在大家的巧手下诞生了。通过引导学生也参与情境的创造,能使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歌曲。
总之,图片的使用是创设音乐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音乐老师可充分利用它,完美地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展示情境,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三、 借助语言带入情境
语言也是音乐课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老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在备课时还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例如,在欣赏《挤奶舞》时,我先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了草原上的传统节目,如骑马、摔交、射箭等,然后用语言进行转移:“朋友们,进行了这么多的运动,你们累了吗?渴了吗?蒙古族热情好客的人们已经来到了奶牛场,准备挤奶来招待我们,大家想去学学挤奶吗?”由此导入《挤奶舞》的欣赏和表演。这样能激起学生的表演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教唱《下蛋罗》一歌时,教师一进课堂就说:“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一个农场,在农场有一位光荣的妈妈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你们想去看看吗?”通过语言的刺激,激发了学生的想象里,使他们在跃跃欲试中,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音乐中。
四、 通过表演体会情境
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感情,容易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境。如欣赏《快乐的一天》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活动场面:让学生根据自己一天的生活编演小品《快乐的一天》,同时配上音乐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生活的快乐,同时也对音乐有了深刻的理解。又如教《两只小象》时,让学生扮演小象,通过舞蹈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小动物之间深厚的友情,学习它们要团结友爱。这样,通过各种表演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歌曲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五、 借助生活领略情境
教师通过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因此在学习《闪烁的小星》时,可在前一天给学生留作业:晚上观察星星,让学生发现星星的各种形态,激发学生热爱美、表达美的能力。在音乐课听歌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的夜空景色,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声中,师朗读“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学会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星星的印象进行绘画,创造《星空图》。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作品,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
六、借助情境设计培养师生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实现美育教学,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教学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主的音乐素养,用丰富的音乐知识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美育教学,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净化学生的心灵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用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在脑海中充分想象音乐中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净化和熏陶,实现对学生的心灵和情感的教育。
(一)发挥学校和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小学音乐教学的美育教育,使教师的教学面对全部学生,让学生在动人的音符中获得教育,促进他们高尚情操的建立。学校还要成立美育教育教研组,通过探讨和协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美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艺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教师要深入探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创新,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发挥音乐潜能,促进他们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新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学要实现美育教学,需要教师从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音乐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
二、创设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就达到了育人的目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音乐文化知识,还要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他们的学习能力,用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学生已有的音乐认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来激发他们的认知矛盾,让学生在自觉的探究过程中完成音乐知识的构建,激发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雁大雁天上飞》和集体舞《东北秧歌》。前者音乐旋律抒展优美、节奏相对稳定,其动作形态显得平稳、圆滑、轻柔、舒展大方,显现出学生从小要学雁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本质,后者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兴奋、红火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顿挫、轻快、情绪欢快激昂,呈现出集体性的广场民间艺术那欢快热烈的场面。在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音乐节奏中,让学生把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出来,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倾听和表演过程中对音乐所表达的情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让他们在趣味性的学习中培养了音乐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在积极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在对音乐探究活动中能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以美塑形。
三、创新评价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般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在单一的评价方式中,教师对学生没有全面的了解,对他们不能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具有片面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评价模式进行创新,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做到以下几点:(1)以综合性评价取代量化评价;(2)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3)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4)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景性;(5)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对创新评价方式进行探究,通过多样性的评价活动对学生课堂中小组合作活动进行评价,形式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参评等等,使用等级制进行评价。为了体现激励机制,采用多种趣味性较强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在新的评价方式中,学生对自己有了综合全面的认识,能够激发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动机,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知识的探究,促进他们音乐素质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