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门诊护理管理范文

门诊护理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门诊护理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门诊护理管理

第1篇:门诊护理管理范文

1.1健全的制度

①一级管理为各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和监控护士,二级管理为护士长组成的消毒隔离质量监控小组,三级管理为护理部。其中一级管理负责检查和督促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监督和关注与科室相关的医院感染问题。二级管理负责对各科进行检查,并严格按照消毒隔离的措施和规范进行评分,并及时纠正,对于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及问题要及时报告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整改情况进行调查。三级管理负责随时抽查和监督消毒隔离措施的实际落实情况,每月对医院感染的重点问题进行护士长例会,共同分析和探讨,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②落实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护士长的管理职能,每个科室要对消毒隔离措施有明确的分工,将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监督情况落实到人,明确监控护士对每个护理操作和护士的职责,并严格控制和及时处理医疗废弃物,做到通过制度约束人。③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护理部门要根据科室情况和医院感染的操作控制规范进行早日周到的安排,制定具体的消毒隔离措施,专项专管落实到人,将消毒灭菌关严格把控好,加强各环节的监管,确保灭菌物质的合格,同时做好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将护理管理工作扩展到输液反应、病区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等方面,并及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控制,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部门的质量监控。

④严格手卫生制度:提高门诊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手部卫生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最经济、简单、有效地防止病原体传播的措施,但日常工作中由于洗手设施不完善、门诊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等原因导致洗手不及时或缺乏自觉性,往往是操作前洗手比例减少,而且戴手套连续操作后不及时洗手的情况,因此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手卫生的高效监督和随机抽检,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

⑤预防为主:要针对全员所有工作人员和患者进行医院感染防控教育培训,在护理工作中,预防耐药菌株、感染性疾病等在院内传播的重要手段是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是预防为止流行病传播的重要方式,因此实施标准的预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必要手段。

1.2加强各类物品及药品的管理

①室内物品管理:为避免室内器械、空气、装备、物品等的污染,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要求管理室内物品,如对敷料、呼吸机管道、室内空气等进行消毒和定期通风管理。

②一次性物品管理:要对一次性手套、静脉留置针、鼻塞等一次性消耗品进行分类处理,使用后分别放入损伤性和感染性垃圾桶,使用一次性物品前要对物品保质期和合格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污染和怀疑污染等情况应停止使用。

③加强病房管理:实行严格的“一桌一布,一床一套”制度,定时对室内空气和病房进行清洁,保持室内湿式清扫,如果发现污染应及时进行消毒和更换枕套、床单等,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④抽出的药液和无菌液体要标明使用时间,使用不得超过2h,对启封抽吸的溶酶超出4h要停止使用,对酒精和碘酒等物品要每周灭菌2~3次。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年来感染的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合格率及患者感染率情况,显著性水平a=0.05。

2结果

2.1不同时间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合格率:2011年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1.17%,2012年为94.16%,2013年为98.78%,经比较,3年来平均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不同时间医院感染率比较:2011年医院感染率为14.25%,2012年为12.26%,2013年为0.51%,经比较,三个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第2篇:门诊护理管理范文

关键词:门诊;应急预案;医院感染;行为礼仪;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服务态度的好坏、护理技术的高低不仅反映门诊护理管理水平,还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声誉[1]。门诊护士是患者就诊时首先接触的专业人员之一,与病房比较,门诊患者流动性大、流量大、病种杂、高峰集中、候诊时间长,同时受诊断不确定的影响,患者情绪更易急躁焦虑,这些特点不仅要求门诊护士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需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做好门诊护理管理至关重要。有研究提出,按JCI标准实施护理服务和评估,对门诊护理质量提升有重要价值[2],但需更加重视员工资格及培训、公共设施及其安全性、信息管理等[3]。门诊护理管理的重点包括转化服务理念、沟通技巧、健康教育、创建良好的就诊环境等[4-5],但如何提升及培训未涉及具体内容,未见可借鉴的门诊护理管理规范。鉴此,笔者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6],于2015年3月对门诊护理进行规范及精细化改进,经9个月实践,效果良好,并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复审。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编制床位3300张,注册护士1500余人。日门诊量约6000例次;门诊有护理人员63人(包括护士长1人,副护士长1人),男1人、女62人;年龄22~54岁,平均38.0岁;学历:大专26人,本科36人,硕士1人。护理业务范围包括导医、伤口/造口诊疗、门诊消化内镜中心及各专科(内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整形科等)治疗等。

1.2方法

1.2.1门诊护理管理措施改进前的门诊护理管理:按门诊护理常规,以科室为单位由门诊护理人员自行管理,管理标准各科自订。门诊护士长负责门诊相关行政管理,保证各科诊疗用品齐全,安全开诊。规范改进措施如下。1.2.1.1医院层面的准备工作成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组建由院领导负责的院级内部审核小组,抽调部分骨干人员担任院级内审员,每一病区设1名内审联络员,完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对照相关文件,解读《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对标准进行梳理与归类,并分解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及科室,制定等级医院评审条款责任分工及目标。明确检查方式,包括查阅资料、跟踪核实、现场核查、访谈调查、模拟演练、考试考核几种形式。1.2.1.2门诊护理管理改进准备笔者依据医院及护理部的分工,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中筛选与门诊相关的条款进一步解读,整理待完善的资料及培训学习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包括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工作手册、优质护理、护士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常规、护士在职培训教学记录、健康教育、应急预案流程、仪器管理、患者评估随访资料、院感职业防护、护理文化及科研。后续对15个资料的内容结合门诊工作性质进行补充及完善,完善的过程也是痕迹管理的过程。1.2.1.3完善门诊护理职责及管理制度①相关制度的修订及完善。修订及完善门诊工作管理制度、治疗室工作管理制度、发热门诊工作管理制度及门诊各诊区特殊工作制度等7项。②门诊护士职责的修订及完善。修订及完善门诊部护理人员工作职责,更新门诊各科护士岗位说明书,使每名护士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质量标准。③门诊护士职业形象礼仪培训。邀请院外培训导师(中国形象设计协会职业资格认证高级形象礼仪培训师)进行职业形象礼仪培训,内容涵盖医院服务理念及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医务整体形象塑造、主动服务、医护服务用语、打造标准化医务服务之各窗口人员行为规范、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接待礼仪等。④操作常规的修订及完善。在上述培训的基础上,组织门诊各科护士对本专业操作项目进行梳理,修订操作常规,各常规中除操作程序和要求外,增加了护患沟通的比重,规定在每项操作前、中、后的告知、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以期达到门诊护患沟通标准化、专业化,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治疗内容、程序及作用,充分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1.2.1.4安全管理①门诊查对制度管理。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有操作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为执行原则,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同时制定并实施身份识别流程:执行各项操作前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或出生年月、门诊卡号如收到患者明确肯定的答复则执行操作;如患者提出疑问,立即复查,再次核对无误执行操作。特殊操作核对时让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对有疑问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②门诊急救车配置及管理。为保障就诊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的急救,将门诊急救车、除颤仪进行重新配置:a.为保证急救效果,每层楼配置急救车,按就近原则使用。b.除颤仪使用规定。就近使用。以保证当医院内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3min内除颤仪到位。c.门诊大楼发生应急情况需紧急施救时第一目击者务必首先评估患者并给予必要的处置,立刻就近呼叫医生,同时其他人协助电话通知急诊科及门诊办公室,以快速启动急救反应系统,保证患者及时救治。急救车及除颤仪责任人落实到科室个人,以保障以上生命支持仪器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护士长定期督查,同时将以上配置挂院内网予以全院公示,要求人人知晓。③门诊备用药品管理。门诊负责人反复与护理部质控人员、药学部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及护士沟通门诊各科备用药品种类及基数,整理出门诊各科备用药品清单,根据门诊药品管理特点制定门诊备用药品接班及管理登记本,便于规范门诊备用药品效期检查、基数管理、高危标识、药品存放等。1.2.1.5医院感染管理门诊患者具有流动性大、病情复杂、诊断待明确等[7]特点,感染管理难度大。鉴此,开展以“提高门诊护理院感管理的规范性”为题的PDCA循环。①原因分析。从人、法、料、环四方面因素进行问题分析。人:医护人员院感管理相关意识欠缺,不熟悉感染控制程序与规范,工作繁忙等;法:院感相关制度较零散,未进行系统培训;料:院感管理部门要求的配置或设施不到位、耗材使用不当;环:布局不合理。②制定改善计划并实施。a.整理各科院感控制规范并汇总,便于护士学习并遵照执行。b.与院感办沟通,联系厂家完善门诊各科洗手设施。c.培训门诊全部护士手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d.针对门诊各科布局问题,指定各科院感负责人开会,邀请院感办主任,讲解布局方面院感要求,并要求各科1周后上交本科室布局整改方案,方案经审核后各科启动布局整改工作并不断督促按计划落实。e.成立6S管理小组,确定各科负责人。组织全体门诊护士学习6S管理规范及要求,进一步改善门诊环境、物品、药品等管理。f.协同护理部每月对门诊各科进行院感质控专项检查,检查涉及门诊各科布局、物品管理、洗手设施及洗手依从性、正确性、废物分类及消毒剂的使用等方面,并对院感管理督查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1.2.2培训及演练本次制定了门诊护理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计划。①培训计划。包括护理管理制度、门诊相关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相关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各类规范、各类文件、门诊医护人员须掌握的技能,如徒手心肺复苏及简易呼吸器的使用。②门诊应急预案及演练。预案包括应急预案、公共预案及专科预案[8-9]。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突发呼吸心脏骤停、癫痫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低血糖昏迷等抢救预案及流程,其原则为诊区护士发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就地救治、就近负责。公共预案:为门诊护士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停电、停水、火灾、泛水、失窃、地震、遇暴徒或冲突、患者跌倒坠床、职业暴露、信息系统故障等。专科预案:包括过敏性休克、误吸、人流综合征、术后出血倾向、输液反应、空气栓塞、肺水肿、低血糖、中心吸氧故障、中心负压吸引故障、用药错误、治疗错误、标本错误等。针对上述项目,每项编写详细的应急处置流程,集中全体门诊护士对所有预案进行专项演练,演练包括从第一目击者发现到在急诊医护的配合下,护送入急诊科进一步救治整个完整的过程。

2结果

改进前检查无菌物品管理、手卫生、空气质量、消毒液、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分别为84.88%(73/86)、81.05%(77/95)、86.67%(39/45)、84.06%(58/69)、77.33%(64/75),改进后合格率分别为96.59%(85/88)、98.10%(103/105)、96.15%(50/52)、98.61%(71/72)、95.18%(79/83)。参与2次考核的50名护士,理论与综合平均成绩分别从89.1、83.8分提升到改进后的95.9、91.1分。门诊患者满意率从改进前的90.24%(抽查205份问卷)提升到改进后的93.41%(抽查167问卷)。规范化改进稳定扎实地实行9个月,顺利地通过了三级综合医院复审。

3讨论

第3篇:门诊护理管理范文

【关键词】细节管理;门诊中心;输液患者;认知度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05-01

每一家医院的门诊中心每天要接待大量的输液患者,由于输液患者人数众多,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与小孩,为此,护理任务较为繁重,经常出现护理差错,护理效果得不到患者的满意。为此,针对以上情形,需要优化门诊中心的护理管理,提升护理质量。对此,本文选取我院门诊中心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接诊的200例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门诊中心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接诊的200例输液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这200例患者年龄大多集中在9-79岁,平均年龄为(46.9±6.4)岁;其中男性患者110例,女性患者90例,男女比例为11:9。这200例患者在进院治疗前,意识清醒,均愿意配合医生治疗。这200例患者在身高、体重、性别、病程、职业、年龄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B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A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细节护理管理措施,依照本门诊中心的护理资源,为患者制定一套详细、周密的细节护理管理措施,由护士长牵头,制定及落实疾病知识宣讲、加大巡视的力度、特殊患者的护理等,具体措施:①健康教育。由于绝大多数患者不甚了解自己的病情,护士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或家属讲解该病的发病原因、病情的变化、危害程度、治疗措施及注意事项;对于患者出现的疑问,要细致耐心地为患者讲解,消除他们治疗上的疑虑,同时矫正患者对待自己疾病上的误区,促进患者积极接受医院的治疗。[1]②用药护理。需要在门诊中心服用药物的患者,护士要遵照依照给予患者的药物,定时定量地服用药物,如患者出现药物过敏或不想服药时,应当对症给药,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的障碍。③输液护理。输液前,护士要向患者讲解输液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输液中出现回血、过敏等现象,应当立即处理,将危险降到最低;输液结束之后,拔管要轻快,防止出现流血现象;拔管后,要求患者在医院停留30分钟,在没有异常现象下,可以离开医院。[2]具体观察这两组输液患者的护理差错率、护理满意度及疾病知识认知度等,并详细记录,作对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本文采用的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的,同时为加强可信度,这两组数据的资料在比较中都是运用了了χ2检验,文中的实验中数据均为使用的平均值。P

2结果

在护理差错发生率上,观察组为4%,对照组为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在对门诊中心的输液患者采取细节护理管理措施之后,护理差错率由先前的15%下降到现在的4%,极大地降低了护理差错率,有助于减少护理失误;在疾病知识认知度上,由先前的47%直接上升到82%,极大地提升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促使患者接受医院的治疗;护理满意度也由先前的62%上升到91%,这就说明细节护理管理措施已经受到绝大多数患者的认可。

在细节护理管理措施上,还要注重特殊患者的护理,例如儿童输液患者的护理。儿童为门诊中心输液的最大群体,也是最难输液的,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护士要摸清楚患儿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采用亲情服务、感动服务等措施,让患儿对护士产生美好的形象,相信护士的言语。[4]同时护士要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患儿采取有效的格子式服务,降低患儿的抵触情绪,以此提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绍珍,刘红菊.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02),12(26):163-164.

[2]谭杏飞,蓝惠兰,张秀浓,等.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18),14(20):247-248.

第4篇:门诊护理管理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管理

护理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以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个体心理、心理护理、以及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修养为研究重点。因此运用护理心理学,能够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促进护士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医疗服务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门诊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二级管理体制。搞好护理工作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实施分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要从社会、家庭环境、疾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身心护理。医院应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将心理护理、护理管理中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激励护理人员树立自尊自重,克服自卑心理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认为护理工作每天给患者打针、发药、三班轮转、工作单调乏味,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导尿、端便盆等生活又脏又累,社会地位低,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自卑心理。根据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须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质、精神、信息等动力,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励对于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内心要争取实现较好条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产生的一种动力[2]。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运用的最重要的心理护理理论就是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就是运用这种内心状态及职工心理需求,激发职工工作动机的一条现代化管理原则。目前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主要有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及公平理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通过举行一年一度的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如会议、演讲、巡回医疗、观看录像等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对护理工作的重视,职工家属对搞好护理工作的期望,充分认识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光荣感、责任感。

1.2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大力宣传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先进人物、事迹,用白求恩、赵雪芳精神激励同行,同时树立本院护理人员中的先进典型人物,认识到护理工作中的真正价值,增加自信心。1.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了防止“高效益、低道德”的现象出现,教育护士长和护理人员,时刻树立“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其岗要负其责”“、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等观念,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使全体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普遍增加。

1.4讲究工作方法管理工作者对待自己的下属,防止用简单、粗暴、训斥的方法去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在开展批评或指出对方存在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对方,肯定其成绩,赞扬其长处,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使其对批评的改进意见容易接受,不易产生反感,避免逆反心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5篇:门诊护理管理范文

1.1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86例、女314例,年龄13~68(48.6±6.75)岁;肺部疾患225例,心脑血管疾患205例,消化系统疾患182例,泌尿系疾患86例,口腔疾患40例,皮肤疾患62例;初诊536例,复诊264例。

1.2方法

1.2.1门诊护理风险评估

评估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包括:①护士自身问题:技术操作往往是纠纷的主要原因,以及护士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等。②医院环境问题:医院门诊是患者流动量最大的地方,但存在护理人员分配少、病种繁杂等问题。门诊噪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人体长期处在90dB的环境中,会导致交感神经亢奋,容易造成烦躁、血压升高等现象。③管理制度问题:门诊管理流程不完善,对管理制度的落实难于到位等,均导致护理工作的滞后性。

1.2.2结合评估采用相应风险防范

①门诊制度改革与完善:a.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做到有组织、有计划、责任明确,其中风险管理组长由门诊护士长担任,门诊护士为成员。门诊护士需负责收集日常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及时做好记录和上报组长,组长再制定出相应的避免措施。在门诊护理中,各类护理人员应明确相应责任,做好本职工作。b.通过定期医疗法律知识授课,培养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警觉性。c.门诊护理人员应进行专门的培训,按不同学历及资历选择相应的授课内容,通过提升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及技能水平,才能更好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②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以人性化服务为理念,强化全方面服务。护士作为接触患者次数最多的工作人员,其服务态度往往决定患者对医疗工作的认可度。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应耐心、细心地与患者沟通,接受患者反映的意见。应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学,以便能更好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可避免患者产生畸形心理,发生不良事件;让其能正确面对疾病和积极接受治疗,护患关系的融洽能大幅度地减少医疗风险。③改善门诊环境及服务:a.在门诊工作中,需增加足够的护理人员,对初诊患者尽可能做到全程导诊服务,及时解决患者就医疑问。b.开设门诊保健知识课堂,每周六11:00由各科室医生或护士长轮流讲授常见病的治疗及护理;在门诊大厅备齐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健康宣教资料供候诊者参阅。c.保证门诊环境舒适,在醒目位置放置相关指示牌及门诊看病流程牌,避免就诊者秩序混乱。d.对急、危、重患者需进行全程跟踪护理,在紧急情况下立即送急诊科进行治疗。e.成立专门的肠道及发热门诊,对高度怀疑传染病患者提供特殊通道,避免传染源院内传播。f.添加便民服务台,在门诊大厅提供患者行李储存点、免费开水及一次性杯子等;提供有需要患者免费轮椅和平车等,通过完善各种人性化服务,让患者感受门诊温馨的服务。

1.3观察指标

与2012年6~12月未实施风险管理时的800例门诊患者进行比较。登记实施风险管理后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在患者就诊结束后,请患者填写满意调查单,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第6篇:门诊护理管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b)-089-01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病人医疗需求的变化,门诊护理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可以说,门诊护理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病人对医院的选择。因此,如何创新地做好门诊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优质、快捷、安全、低廉的医疗服务,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新课题。那么,门诊护理工作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1 存在的问题

1.1 门诊工作的不稳定性

门诊就诊病人多、就诊环节多、病人流动性大、应诊时间短、候诊时间长,医务人员也相对不稳定。门诊护理管理具有分散性、繁杂性和不确定性。

1.2 门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众所周知,门诊是接纳低学历、高年龄护士的地方。比如,有的护士在病区工作到一定年龄后,往往会被调整到门诊护理岗位,这部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参差不齐。

1.3 门诊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相对落后

多年来形成的病人有求于医生、护士的观念仍然存在。特别是门诊护理人员往往是坐等病人,主动欠缺,也很少考虑门诊病人在医疗过程中的感受及心理需求,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4 门诊病人投诉增多

随着相应医疗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医疗过程逐渐透明化、规范化,人们的自我保护及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医务人员虽然了解相应的法规制度,但仍然重视不够,有时会忽视病人的权益,有的医疗服务还存在缺陷,导致门诊病人不满意,投诉事件增多。

1.5 门诊护理人员相对缺编,经济收入偏低

门诊部护理组由注射室、输液室、治疗室、医疗配合、导医咨询等组成。由于门诊服务理念的转变和病人需求的提高,使门诊护理人员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量逐渐增大,导致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或缺编。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和绩效分配后,重点倾斜的是病区和医生,门诊护理人员的收入水平低于医院的平均水平,导致大批门诊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影响工作积极性。

1.6 门诊护理难度增大

随着城镇医保范围的逐步扩大和门诊业务量的提高,就诊病人的文化程度和层次差别较大。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差的病人,特别是性格怪异的病人、被遗弃的病儿等,都会给门诊护理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2 应采取的对策

2.1 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增强医疗服务法律意识

我国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司法解释公布后,病人的医疗维权意识空前增强,加上现行的医疗体制、医保制度正面临新的形势,很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这就需要教育门诊护理人员,要了解和掌握《护士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药品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从事门诊护理服务,切实把强化医疗安全和防范医疗纠纷放在工作的首位。

2.2 改善诊疗环境,提高门诊护理服务水平

门诊就诊环境的好坏、护理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病人对医院的印象和感受,同时也能体现出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进而影响病人、家属及朋友对医院的选择。因此,门诊护理服务必须拓宽渠道、挖掘潜力,在就诊的各个环节上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和良好的诊疗环境。导医护士要为就诊人员提供更细致的服务。分诊护士要做到一室一医一患,尽量减少“三长一短”现象的发生。输液、抽血化验等护理性工作要打破常规,合理调整工作流程、作息时间和工作模式,提供无节假日、全天候服务及特色服务,不断提高门诊护理服务水平。

2.3 参照ISO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借鉴ISO9000质量标准管理要求,强化门诊质量管理意识,把“一切为病人、为病人一切、为一切病人”工作落到实处。对门诊护理服务实施全面质量控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形式进行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并予以及时纠正。认真执行护理岗位责任制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克服以往门诊护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随意性,优化护理服务细则,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责任感和质量意识,促使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2.4 适应新的理念和模式,建立门诊护理服务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功能定位与依法行医、综合服务与专业发展、效能管理与绩效分配、人事制度与竞聘上岗等,都对门诊护理服务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适应新的变化,门诊护理人员应以医疗需求为导向,把提升文化、学历和多学科知识作为当务之急。开通绿色通道,以确保急、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门诊部要成立护理工作管理小组,每周都要对各责任岗位进行一次全面的护理质量检查,特别是护士长要经常深入到护理第一线,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门诊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出色地完成任务。

第7篇:门诊护理管理范文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评价。由于门诊护理服务既要面向门诊患者,为患者就医提供综合护理服务,有要面向各临床科室,为临床科室出门诊提供人力、物资和后勤保障综合服务,在门诊医疗服务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可以为医院门诊服务提供不断优化的服务环境。对于提高门诊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工作如下:

1、制定门诊护理管理组工作计划、职责及管理制度。

门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要求,建立护理质量监督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防范制度。鉴于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和具体性,大多数护理活动都是在无人监督下完成的特点,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的教育。

2、完善门诊护理质量检查及技能考核小组,建立质量督查管理体系。

为确保门诊医疗护理质量,给病人提供安全、快捷、有效、优质一流的服务,成立了由门诊护士长为组长、护理骨干为组员的护理质量检查小组,经常组织大家学习医疗法规和安全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每月进行2次综合护理质量督查。护士长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巡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及追踪,要求门诊每位护士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改变工作作风,明确建立护理质量督查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理解病人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病人要求并争取超越病人期望,更好地塑造医院窗口形象,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最大限质地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3、明确任务,转变护理服务观念。

护理观念的转变将影响我国21世纪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事业的发展[1]

3.1 修订预检分诊服务流程,规范护士的行为,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需要放在首位,在每一个服务环节上让患者满意。如患者在候诊时往往心情比较急,导诊护士不但要耐心的安慰,还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乐取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2]

3.2 端正护士仪表 在护士的仪表上统一按护理部的要求:随时督查仪表,长发一律盘起,淡妆上岗,给人一种精神、大方的气质。并佩戴导医绶带,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导诊服务,让步入门诊大厅的患者即有温馨、热情、安全的感觉,另外针对门诊人流量大的特点,重点加强了门诊清洁卫生的管理,保证就医环境的整洁和舒适。

3.3 护士的语言交流 作为导诊护士,热情、仔细询问病情,通过语言的交流来了解病情,组织学习门诊常用敬语及忌语等。

4、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

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是约束护士行为的准则,每个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并自觉遵守和执行。

4.1 制定规章制度:根据门诊各专科工作的特点制定出各科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不定期检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

4.2 门诊护理管理小组每月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如仪表、语言、服务行为等)、科室管理(如工作场所的整洁、诊室清洁整齐、各类物品的放置及保管等)、专科管理(如就诊秩序、一医一患、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物品准备、安全管理等)、消毒隔离(各种物品的消毒处理、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及处理等),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向当事人反馈,管理组汇总后提出整改措施,运用业务学习及时进行分析,经监测落实效果后向护理部质控科汇报。

5、提高门诊整体护士素质,更好树立窗口形象。

5.1 加强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

5.1.1 加强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三基”知识培训、门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知识等。

5.1.2 组织技能培训:如:徒手心肺复苏、简易呼吸机的使用、七步洗手法、含氯消毒液的配制、手推轮椅的正确使用方法、血压测量法等。

5.1.3规范门诊病人在就诊、检查、治疗及处置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抢救流程并上墙。

我院门诊护理质量管理的工作重心,由过去的注重终末质量管理,改变为现在更加偏重于护理过程中的环节质量管理。从表面上看,好像日常管理的工作内容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由于对小事抓得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因此,对预防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产生了积极作用。今年来,在门诊这样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地方,门诊护理人员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医疗投诉和差错事故,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工作行为上也彻底改变了过去粗放式管理的行为习惯,杜绝了粗枝大叶、草率马虎和“习惯了”、“差不多就行了”现象,形成一种追求精细、持续改进、力求完美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

小结

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为了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严格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从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环节、小节上去保证质量,从而提高门诊的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董霞:245名护士现代护理观认识现状的调整分析。护理字杂志,2004.19(7):75,

第8篇:门诊护理管理范文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是接待患者完成一般医疗工作和急救处理的第一线,护士是直接参与完成这些措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竞争机制在各行各业的竞相出现,管理科学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做好眼科门诊护理工作,规范服务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确保以优质、安全、快捷、有效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1 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的影响。

1.1 管理因素 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或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

1.2 护理人员因素

1.2.1 技术因素 因为多种原因影响,目前护理人员队伍存在数量不足,流动性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而眼科门诊专科性太强,专科操作较多,各种仪器的检查的也多,既要求护士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又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检查仪器的使用,才能给病人满意的指导和解释,否则,医患、医护之间会出现不协调的误会或者纠纷。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3]。

1.2.2 工作责任心 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者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等角色。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护士就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由此可引起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的因素,这些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4]。

1.2.3 患者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病人的权利意识,保健意识,消费意识增强,对门诊的服务要求高,如果服务不到位,容易产生矛盾[5]。由于眼科患者的特殊性,如患者视力较差,不熟悉环境导致患者跌倒:保管不严造成病人物资被盗等。

2 加强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措施

2.1 重视安全教育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变成自觉维护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6]。

2.2 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 工程中做到以礼待人,耐心地疏导,做好解释工作,合理地安排好专家、专科、简易门诊,验光等病人的就诊次序,恰到好处地请患者按序就医。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急缓酌情安排患者就诊。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新生儿、外伤及角膜异物、青光眼患者发作期都安排优先就诊。对患者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和淋菌性结膜炎的做好隔离和病情报告,以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2.3 重视专业理论和专科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种学习,还要着重护士礼仪,文明用语,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特别是要掌握突发急救技能培训等。在护理工作中,只有不断的更新质量理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杂出版社,1995,238~245.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4(3):191~192.

[3] 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35.

[4] 孙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86.

第9篇:门诊护理管理范文

关键词:计划生育;妇科门诊;心理特点;护理管理

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是医院门诊科室组成部分之一,门诊患者疾病类型及疾病严重程度均具较大差异,患者于门诊就诊期多会因疾病、生活、环境等因素表现出不良心理,影响疾病诊疗及预后。故本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计划生育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35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管理措施,现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计划生育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3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1~47岁,平均(28.3±2.1)岁;所研究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并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1)心理分析。与所有调查患者面对面交谈,了解患者现有心理状态,掌握不良心理因素,经调查,35例患者不良心理包含烦躁、焦虑:患者因疾病问题于医院门诊就诊时多急于就医,故在医师少、诊室外环境嘈杂状况下易现烦躁及焦虑心理,难以按照正常就诊顺序候诊;自卑:计划生育妇科门诊部分患者属未婚先孕,此类患者于就诊时注重个人隐私,注重疾病保密,担心于医院就诊时遇到熟人,故心理存在较大负担;消极、多疑:部分患者于就诊时多因身体不适导致产生消极及多疑心理,于就诊前担心病情严重;孤单、抑郁: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患者于就诊时其自身生活、工作环境均具有较大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生活及工作不如意,在怀孕期间担心工作,担心家庭,治疗时即便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病情仍无好转,故产生绝望及抑郁等心理。(2)护理方法。对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需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从护理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三方面予以针对性护理。

1.3评价指标

患者于护理前后均采用心理自评量表:含烦躁焦虑、自卑、消极多疑、孤单抑郁4项,对比护理前后各项分值(共10分,分数越高心理不良状况越明显)。生命质量评分(QOL):含躯体、角色、情感、认知及社会功能五项,对比分析患者生命质量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心理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后,患者心理状况与护理前比较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前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患者平均生命质量评分为(61.32±7.01)分,护理后为(71.24±7.63)分,护理后患者平均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意义(t=5.6641,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问题逐渐重视,对医疗服务水平的需求逐渐上升,计划生育妇科门诊作为医院门诊科室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患者多、就诊医师少、环境嘈杂等特征,且患者疾病类型及疾病严重程度均具有较大个体差异性[1],故患者于门诊诊疗期多因疾病、环境等因素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影响门诊正常治疗程序及患者疾病诊疗,故于妇科门诊诊疗期加强对患者心理分析、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路径之一,具有针对性及人性化特性,于护理时可结合患者疾病类型及具体心理负担予以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干预,从而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所述:(1)重视护理人员的作用:妇科门诊患者多具复杂性,地域跨度及年龄跨度较大[2],对于年轻患者而言,患者多有害羞等心理,故护理人员可针对患者心理在接待及就诊时态度真诚、耐心讲解相关事项,对于年龄稍长患者可给予关心,协助其进行各项检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2)及时了解患者疾病病史、发病背景,分析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3];(3)缓解更年期患者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倾诉生活及工作的不快,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调节,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的危害,引导其家属多关心患者,增强患者安全感;(4)保护患者隐私,积极转移注意力,理解不孕患者的难处,深度交流,尊重患者,可开放独立诊室,缓解紧张感[4]。除此上之外,还应注重对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提升,于日常生活中注重护理培训,掌握各类检查及处理的必要性及意义,不断提升护理高效性。综上所述,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患者多现烦躁、抑郁及自卑等不良心理,故于护理中采取针对性心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林朝群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计划生育中心站

参考文献:

[1]姜银萍,王晶,徐丽丽,等.妇科门诊患者护理特点及管理对策[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2):99-100.

[2]吴艳.计划生育妇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对策[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