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管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个完整学科的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研究对象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特定的研究对象,那么学科就不可能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和其他学科相区分的资本。由于学科并没有建设完成,因此各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艺术管理规律学说
一部分学者将文化艺术管理的内部规律作为艺术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很多学者运用社会系统理论研究文化艺术管理系统的特殊性,认为文化艺术管理特殊性的矛盾关键在于动态性的文化系统,因此认为文化艺术管理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文化艺术管理现象的内部规律,具体的内容包括文化艺术管理的体制问题、职能问题、目标和过程方法。
(二)艺术管理管理学说
还有一部分的学者认为艺术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结合型生产关系,应该从多个角度观察,艺术管理作为新的学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制定一些规定性的内容,不必要一定研究其内部规律,而且规律特殊性的研究还要基于一般规律的研究,也就是说还需要解决社会文艺事业管理的一般规律,这增加了学科的负担,而且更加的理论化,缺乏实践精神。这部分学者认为应将研究重点放在文化管理的目标、体质、原则、手段以及管理者的素质和一些职业素养问题上,简单说就是一些管理组织问题。
(三)研究对象确定的原则
各种观点的提出为艺术管理学科的建设都做出了贡献,在研究对象的确定上需要遵从这样几条原则:艺术管理研究对象能够反映艺术管理学科的完整性,而不是片面;艺术管理的研究对象要兼具艺术管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艺术管理的研究对象一定要紧紧围绕艺术组织这一基础。
二、学科体系问题
一般而言学科体系要根据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而确定,成熟的学科体系都会有自己的分支,这也是在长期的学科建设中形成的,通过分支学科的总和来形成一个大的学科体系。艺术管理还是比较新的学科,自然没有较多的分支学科,应该首先解决研究课题、内容和范畴的问题,并根据这些建设完整的学科体系。
(一)艺术管理的课题和内容
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就必须确定研究的问题,从问题出发才能找到学科的体系。从一些传统学科的体系建设看,首先艺术管理的课题应该包括文化艺术政策和相关法律的内容,以及对艺术组织的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内容。其次,还应该有涉及到艺术专业的内容,包括对艺术形式的分类、艺术组织整体结构、艺术的生产等内容。最后,还应该有市场调研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艺术产品的优化包装、艺术产品的市场营销、艺术产品的流通管理等内容。除此以外还要涉及到队伍建设和人才素养等问题。
(二)课程体系
可以看出艺术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是很多的,面对如此繁多的课题和内容,如何建设完整的课程体系,这需要抛开表面的现象,抓住各个问题的关键,从学理角度考虑,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从逻辑上搞清楚艺术管理学科的内部结构,根据学科目标对知识体系进行取舍和分类;二是从市场的需求出发,根据实践需求建设课程体系,不能只在理论层面上讨论。基于这样的考虑,就可以把众多的课题分为三个体系: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技巧理论,各个体系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分门别类的研究,但是具体涉及哪些课程要考虑到院校的实际能力。
三、艺术管理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 教育和管理学生 艺术性 探究
教育和管理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将自己的天职完成得尽善尽美,是每个班主任常讲常新的课题。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潜心探究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艺术性,是实现教育和管理事半功倍的关键所在。
一、全面详细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和管理工作有的放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首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要实施班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班主任应该真心把学生看作和自己一样的有人格、有尊重的人,全面详细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选择、志向、爱好。就像治病必须全面地检查身体,只有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做一个称职而又全面的班级学生的信息调查员和档案收集管理员,班主任才能有目的性地研究学生,有效地评价学生、管理学生和教育学生,针对学生的问题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实施合理的教育方式。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既要了解学生的成绩、表现以及家庭的基本结构和经济状况,更应注重了解学生的性格,明晰学生的长短、心理特征和家庭的人文环境,并能够从性格、心理因素和家庭的人文环境等方面找出学生行为及表现的根源,以博大的师爱理解学生、包容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教育管理。
二、确立切合实际的班级目标,强化班级管理中的导向功能
目标是奋斗的灯塔,切合实际的班级目标是班集体前进的动力,也是激励班级学生奋发向上的手段。对于班级的每个学生来说,明确班级奋斗目标,并以之为导向不懈努力是形成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健康向上的班集体的重要保障。一个班集体既要有长远奋斗目标,又要有某个阶段的具体奋斗目标,才能促使学生自觉培养自己的时代感、责任感、紧迫感,从而满怀激情地向集体提出的目标前进。我曾接手一个全校有名的乱班,从没有评上“文明班级”,班中学生对能评上的班非常羡慕。我接任班主任的第一天就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这学期一定争取评上“文明班级”。在全班学生热情高涨的响应中,我把具体的任务要求安排到小组和个人,让全班都为之做好各项工作。结果,在大家的努力下,那个学期我们班终于评上了“文明班级”,并且全班学生都认为应该继续努力下去,使得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更加浓烈。
三、制定明确的班级管理制度,以制度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明确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形成良好的班风的基础。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班级的实际,组织班干部和全班同学一起协商、讨论制定班级管理细则,并把制定的制度贯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例如,我们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宿舍管理条约等。有了这些班级制度的约束,同学们才能不断提高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活跃热情的课堂气氛、安静有序的自习纪律……可以说是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逐渐实现了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在守纪光荣、违纪可耻的班级氛围中,一个奋发向上、团结友爱、努力学习的良好班风逐步形成。
四、对问题学生分类分步教育,实现逐步平稳转化
在班级中总会有一些思想或行为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转化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由于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易”,这就决定了问题学生的转化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班主任对他们的教育应根据全面了解的信息分类分步实施目标教育,制定长期逐步过渡的教育措施。如有的问题学生是因为家庭父母离婚、再婚,心灵受到伤害、刺激,对生活自卑消极而表现出的恶习;有的学生则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父爱母爱、家庭教育,学生意识中道德法制观念空白造成的违纪;还有的则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爷爷、奶奶的过度宠爱而形成的恶劣品质。针对以上不同的情况,要因人而异,逐步通过各种途径填补学生精神上、思想上、道德上、认识上的空白,最终潜移默化地达到逐步改变学生行为的目的。
五、发挥无声的师表魅力,以无声的身教感染学生
古人说得好: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师表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学生的感召力和说服力远远胜过语言上的道德教化。由于学生向师心理的作用,班主任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言: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作为班主任,不能以家长式的角色去指挥学生,而应以心胸坦荡、为人正直的品德昭示学生。当看到走廊或教室里的废纸片或塑料袋时,弯下腰来把它拣到纸篓里;看到教室里的物品、扫帚显得凌乱了,去把它们整理好……和同学们共同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在学习和生活上既对学生严格要求,更以慈母般的温情关心和爱护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甚至每个眼神,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耐心辅导,不厌其烦地讲解。高尚的人格品位可以感动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
教育实践表明:要想有效地教育和管理学生,班主任不仅要有对教育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爱心,更要讲究教育和管理的艺术性,以现代教育心理理论为指导,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举措,进而使班主任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钱菊梅. 如何艺术性地实施班级管理. 新校园・理论版,2010(4).
一、管理动力 ----创新、率先
我国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将广泛、全面、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在办学模式、投资体制、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诸多方面都会出现新的课题、新的变革,加之人民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日益强烈,素质教育的实施亟待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些都决定了中学校长应以 ‘创新'、“率先”作为自身建设与提升管理水平的“不竭动力”。
2001年在苏州召开的“21世纪教育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一所学校能否办好的关键是校长的观念、教师的素质”,校长观念的转变、更新和领先,往往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学校管理上台阶的认识和实践动力。中学校长要满怀信心地理智地思考,不断进行自我扬弃和纠正,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坚定不移地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实践和管理实践,拓宽自己的管理工作视野,抢占教育市场的先机。
坚持以 “创新”、“率先”作为管理动力,才能积极稳妥地处理教改中出现的新课题,才能使学校在未来人才争夺战中取得主动权,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二、管理引力 ----品格、意志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指示、命令能否产生作用,取决于被领导者的认可,这就需要领导者及其组织的权威。权威是以服从为前提的,服从又包含权力和威信。权力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是组织所赋予的;威信则是领导者的一种人格力量,是由领导者的经验、能力、品格等素质形成的综合效应,而品格和意志则影响到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引力。
如果学校校长具有优秀品格,教职工就会觉得他可亲、可近,并自觉以他的品格作为调整和修正自己品格的标准。可见优良的品格,是优秀校长的必备条件。
一名中学校长的意志首先体现在自信心,其中包括自我的信任和对学校、教职工、学生的信任。其次,沉着、镇静、坚定、顽强。再次是主动进取精神。三者缺一不可。作为中学校长,只有坚持品格、意志锻炼,将权力影响与非权力影响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赢得教师的信赖,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功效。
三、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
传统学校管理理念中的行政人员是主体,教职工是执行行政权力意志的工具,缺乏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的现象亟待改变。
现代管理学理论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基于对人的两种基本看法:
一是 “复杂人”假设,认为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具有许多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因此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不同的工作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和选用恰当的人,对不同需要和动机的人必须安排不同的工作并采取相应管理方式。
二是 “决策人”假设,认为人都是具有意志自由的能动的决策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意志,都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人的决策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因此,管理更重要的是积极吸收教职员工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包括以下几层含义:教师、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力量;其他一切工作都得服从教学这个中心;管理就是服务,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学校管理同样必须按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高效率、高质量、合法地来开展。所以,积极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是新的学校管理理念题中应有之义。
实行以人为本,能使师生员工意识到领导与组织对他们的重视和信任,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而且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从而保障学校管理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管理机制 ----动机激励
现代管理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都是需要激励的。管理学大师亨利 .法约尔认为,激励是管理的核心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
目标设置与满足需要结合:建立完善学校激励机制,首先必须确立适当的目标,这样使成员既胸怀大志,又立足当前、脚踏实地地工作。目标设置要兼顾从实际出发和挑战性,同时又必须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活动的动机。管理者要把学校整体目标与被管理者个人的志趣和发挥个人长处结合起来,使学校的整体目标转化为每个成员的个人内在目标。
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结合:外在激励是指人们努力去获取存在于他们行动过程之外的外在目标,内在激励是指发自内心的一种力量。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中学校长应努力倡导教师神圣、课堂神圣、学校神圣,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把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管理研究;科学性;艺术性
“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一直是学术界和管理界争论的话题。人们常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说明管理与管理研究同时需要科学与艺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方式,也就是说既需要科学方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又需要艺术方式在某些认知方面的有效性。
一、管理研究与管理研究方法论
管理研究是指为管理决策所获取信息的系统化和客观化的过程,是对现实中的管理问题所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它旨在发现、辨识和解决管理领域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管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研究工作的规范。
管理研究的起源同社会科学研究一样,受到自然科学的启迪,其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主要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管理涉及组织行为,因此,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组织关系,也就是组织特性间的关系,包括: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组织内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因此管理研究离不开人,这是管理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重要之处。
二、管理研究的科学性
管理科学化的紧迫性根源于管理学的“弱科学性”,管理学的科学性既是管理活动科学化逻辑基础,也是管理研究追求的方向。管理研究不仅为管理活动构建客观的、可靠的知识,而且还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因此管理研究本质上是一门科学。
管理研究的科学性体现于普适性、可重复性、逻辑自洽性、可证伪性等基本属性。普适性是指构成科学知识命题的一般性断言和普遍性陈述,这样,科学知识才具有解释和预见能力。管理研究是对现实中的管理问题所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超出某些特定管理问题的具体管理情景,寻求管理问题的一般规律,对一般性管理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管理研究的强大实用价值就是其命题可重复性表现。逻辑自洽性要求科学知识具有体系完整性,科学是关于自然与社会现象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管理研究是为管理决策所获取信息的系统化和客观化的过程,从方法论的角度,管理研究要求以应用为最终目的,尽可能采用“归纳——演绎”方式,研究成果必须经过系统化的检验。可证伪性是指科学知识具有其适用的范围,管理研究是对现实中的管理问题所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任何管理学命题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三、管理研究的艺术性
管理研究离不开人,作为管理研究对象的管理者和企业成员是个性人,是生活在现实中有各自价值观念、偏好和感情的人,这就和艺术一样涉及到寻求人生意义的问题。且对于管理者而言,对于所管理对象的最有效的认知和把握往往需要辅助以情感和想象这些感性的认知方式,以及对管理科学知识的创造性使用,这些都带有明显的艺术特征。
由于管理研究中引入了“人”的因素,在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中必然涉及到人的形象思维。管理者只有依靠形象信息才能有效完成本职工作。具体的形象信息有个别性、细节性和生动性三个特点,而这些特点与艺术是相通的。
另外,管理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都与主客观背景融合为一体,系统本体和意境不可分,不研究意境难以探明管理系统的真谛,于是,管理领域中,每个研究对象、事件、系统本体都和特定的意境组合,千姿百态,具备独特的个性,而这正是艺术的特征。
管理研究依仗所研究的主体及其思维模式即知识结构,而思维模式又“千人千面”,和艺术所着重的个人、个性相通。
四、管理研究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从前人对管理研究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研究中我们看到了科学方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及艺术方式在某些认知方面的有效性,然而它们在管理研究当中也有各自的缺陷。管理研究的情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科学方式缺乏变通性。艺术方式缺乏可靠性,亦会使管理研究的结果难以令人信服。管理研究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管理研究注定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走向误区导致管理失效。而只强调理论缺乏实践运用的灵活性与艺术性则会导致管理僵化。因此,管理研究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研究的科学性不是逻辑理性,而是其解决问题的进步性。管理研究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具有复杂性思想的人,管理研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管理问题不仅包括了事实问题,还包括了价值性问题,因此,管理研究还具有人文科学性质。而艺术性是人文科学的一个明显特征,管理研究的艺术性根植于管理研究的科学性。管理研究的探索过程中除了要运用可靠的科学方法体系,同时需要人类的直觉、顿悟和大胆的猜想、推测来弥补科学的缺乏变通性。事实上,由于管理研究是对人类管理行为的抽象,越是抽象的知识,就具有越高的普适性,运用这些知识的管理实践也就具有更高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感性的艺术认知方式虽然在某些方面很有效,但也必然伴随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漫天风险。而对于管理学而言,其存在的价值在于为多数管理活动提供“可靠的知识”。因此,管理研究离不开人又不能完全依赖于人,不能完全依赖于人感知的艺术性,应首先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管理研究的知识体系,因此,管理研究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艺术性是对科学性的完善和补充。
在管理研究的过程中,只有互补性的运用科学方式与艺术认知,才能使所获得的知识反映管理活动客观规律,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得到更有效的应用。(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昆玉.王跃堂.管理研究过程及管理研究的科学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2007(2):228-230.
关键词:管理 实践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组矛盾的范畴,如果我们教师在管理学生时,不好好把握其矛盾双方的关系,往往教育效果就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运用辩证法艺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以此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益。本人认为教师对辩证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下面几组矛盾关系的把握和处理上。
一、适当把握师生之间的距离
师生之间到底需要怎样的距离,一直是众多教师探索和争议的问题。某些教师,尤其是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本着关爱学生的宗旨,认为热爱学生,就是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不分彼此。于是一下课就和学生随意开玩笑、做游戏、聊天,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舍不得批评学生。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经常忘记你是一个老师,把你完全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这种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亲和力有余而威严不足,学生在教师面前则是毫无压力、随心所欲,课堂的正常秩序往往难以维持。此为“师生关系太近”。而另外一种教师则认为,教师要有威严方有师道,管理学生应该“严”字当头,应和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学生有摸不透的感觉。这种教师很少甚至从不与学生谈心和聊天,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威,显得教师威严有余而亲和力不足。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就会产生惧怕心理。这样,只能让学生见到你噤若寒蝉,与你渐渐疏远。此为“师生关系太远”。本人认为,一般情况下,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距离应稍远,因为课堂学习是一个严肃的活动,当然在适当的时候创设轻松的氛围和有趣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下课后,师生之间的距离应稍近,因为下课是了解学生的最好途径,通过交流方会使学生感受到伟大的师爱;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因为偶发事件是在教师没有预先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处理不当,极易激化事态,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
二、权利的放与收
这里是指管理学生时,教师权利的放与收的关系。要管好一个班集体,光靠教师一个人是不行的。如果教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最后教师必是疲于奔命。如果有一批得力的学生干部(包括班干部、团干部、科代表、小组长等),就会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会提高工作效益。要相信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是能够办好事情的,要在学生干部办事情的过程中教会他们方法,要在学生中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至于权力放到什么程度才适宜,这要视班级的现状来确定。班级现状好的,权力可以多放一些;班级现状较差的,权力可以少放一些。
三、管理手段的软与硬
教师管理学生的手段,有时需要来软的,有时需要来硬的,有时需要软硬兼施,要因人而异。对一个偶尔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多做思想工作,给他台阶下,这就是“软”;对一个屡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则须严厉的批评,该处分的就要坚决处分,这就是“硬”。但是处分毕竟不是目的,我们在处分的同时,还得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有改正的机会和信心,这就是“软硬兼施”。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就动不动和学生讲“狠”,当学生一旦发现你讲“狠”,你又做不到时,那你在学生面前就丧失了威信。事实上,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你在《教师法》的约束下,你又可能“狠”到哪里呢?只有恰如其分的“狠”,学生才会怕你。总的来说,“硬”必须比“软”少:当学生“软”的时候,你就不要“硬”,但有时候需要绵里藏针;当学生“硬”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软”,这就是所谓“柔能克刚”。
四、适当的抑与扬
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一个班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种个性,多少种心情。有的学生,你批评他,他可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还朝着你发笑;有的学生,你一句轻微的批评,就有可能让他好几天心绪不宁,甚至要落下泪花。因此,我觉得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之前,一定要对学生的个性有充分的了解。性格外向的学生犯了错误,你的批评可以直接一些,重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犯了错误,你的批评就要格外小心,不要对他刺激过度。表扬也是如此,容易骄傲的学生要抑,很难兴奋的学生要表扬。另外,做同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还得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从扬到抑,再从抑到扬,这样方能减少或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达到真正育人之目的。
五、思想管理的松与紧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是严得过分,会让学生总是紧张,神经绷得很紧,情感就有可能减弱,产生逆反心理。而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就是放松。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既要分析所犯错误的危害,让学生紧张起来,又要分析其所犯错误的原因,并暗示他:老师坚信他本人通过努力是会改正错误的,改正错误后的他在老师心目中形象依然光辉,从而让他松弛下来。对待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是一样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现在的竞争又十分激烈,紧张是难免的,因此,作为教师就应每天给予学生适当松弛娱乐的时间。成年人尚且需要娱乐,更何况处于发展中的学生呢?由紧张到松弛再到紧张,这是遵循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当然,一般情况下应以紧张为主,松弛为次。
六、适当的“认真与糊涂”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6-0048-02
【作者简介】雍照章,泰兴市职业教育研究室(江苏泰兴,225400)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课程。
学习管理包括课内与课外的学习管理,通过对学习进行计划、监控和评价,使学习程序化、规范化,让学生从勤学、会学到好学、乐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管理指向学习的本质,即学习主体通过阅读、听讲、观察、讨论、实践、思考等行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的过程。教师要使学习管理真正有效,必须对“学习”有深刻的认识,掌握学习的特征与规律、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背后蕴含的思维与思想,进而推进学生真正理解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多重内涵、实现课程的完整价值。学习管理必须指向学生的内心深处。中职学生普遍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个体的学习特征各不相同。学生的这些特征是其精神、情感和思维等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所以,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实时掌握学情,有效利用学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一、唤醒的艺术
在“考高中比考大学更重要”的年代,多数学生“上职业学校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进入职校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普遍受到过冷落、斥责、讽刺和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这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学生也对之前的“教育”形成了一定的“抗药性”。职业学校如果依然如此管理学生的学习,不但没有效果,还会产生更大的负面效应。解决思想问题、解开心结,必须有能够打开心灵的钥匙。
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教师必须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深入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用爱心激起信心;以积极的方式进行思想引导,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用学生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以身作则感染学生;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如鼓励、激励、奖励、表扬与启发、点拨、“吊胃口”等,适时开展系列化、专题性的、学生理解并积极参与的理想、信念、道德、励志等引导活动,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唤醒并激发学习动机,重新树立学习信心,确立学习目标,鼓起学习干劲,让学生心中拥有广阔的、多维的、创造性的、可以到达的空间。可以从生命成长的角度出发、从“权利与责任”的讨论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责任心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通过与每个学生进行单独系统化谈话,让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东西,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并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愿望,据此与学生商定一个个性化发展目标。当然,还要通过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过程是一个必须付出艰辛劳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困难与机会、成功并存的过程,要正确面对并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调节不良情绪,培养学习毅力,形成对学习成功的向往。
走进中职生的内心世界,“唤醒”中职生学习意识并非易事,要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要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才能使学生动心、动情。
二、方法的艺术
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教师的责任是教育,角色是指导员,不仅要有思想与热情,还要讲究艺术与技巧。艺术是精神与生命的积累,技巧产生于“机缘+需要”。对中职生的学习管理,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教师管理学生的学习,“顺心”与“敦行”相结合。“顺心”是指解除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内在的遮蔽与抑制,引导学生心向学习;“敦行”是指制约学生学习上的不良行为习惯。二是师生共同管理学习。教师指导学习管理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师生共同解除学习过程中各种外在的束缚,让学生“会管、会学”,使学习管理变得简单。三是学生自主管理学习。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好学、乐学。学习管理没有固定模式和万能钥匙,需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自我中心出发,从学生的心灵自由出发,在典型的学习活动中找寻学习管理的操作法宝。知识、技术、道德的存在方式影响其学习形态,要根据不同学习形态、学习类型采用相应的学习管理方法。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类型的分类,学生是变化的,学习类型也是发展变化的。帮助每个学生找出学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挖掘潜能,确定解决方法,形成“各不相同”的学习管理方式,实行个性化学习管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陪伴、协助、督促下探索,不仅习得相应的技能,更掌握受益终身的学习管理方法。
学习习惯不良和学习方法不当是中职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条文式规定的“习惯”和“方法”对中职生没有任何作用,需要在具体学习内容、具体学习情境中进行系统性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感悟、自发改变,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从典型内容中提炼并领会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如,针对中职生“大多不喜欢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做中学”――以“做”促进学习的发生,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为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学而时习之”,画思维导图――“知识树”,让自主学习的内容更系统;为培养自主意识和互助合作品质,选择有利于引发学生兴趣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探究过程从课内延续到课外,等等。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如,进行独特的、有诱惑力的问题交流,交流是自由的、深入的,交流空间是自主的、开放的,以激趣益智;开展角色体验式、经验分享式、问题推进式学习;学习与工作相融合,把学生“带入食物丰富的下一个牧场”;根据中职生的心理机制,设计可选性、探究性、操作性强的作业等等。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强化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以提高学习能力,加快转变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行动中自我发展,快乐健康地成长。
快乐学习、寓教于乐固然好,中职生需要快乐和自由,但也需要规则和约束。尤其是针对不良的学习习惯,师生需共同制定学习规范、建立课堂常规,并予以监督。对不良学习行为必须及时批评与纠正。批评和表扬是相辅相成的常态化教育手段,但都要讲究艺术性,批评与矫正的基础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信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善意与爱,表扬不能是廉价的赞美,更不能养成只听得进“好话”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管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54-01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班主任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对象的复杂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需要耐心的工作。如果能够在工作中掌握并运用一些有效的技巧,将会减轻班主任的很多工作,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育改革的大前提下,新课标要求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也应该及时地进行调整,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很重要。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小学班主任应该学会运用班级管理艺术,加强自身的素质,为学生树立典范。
一、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意义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集体活动、关心学生的每一个成长的方面。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品德和教育以及管理工作。
班主任的正确管理和领导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作用。小学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领导者,他有责任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和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对于树立良好的班风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小学班主任往往还兼任某一科目的任课老师,这使得他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与学生的交流也更加的频繁和密集,有利于开展实际工作。
二、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艺术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教育工作,不仅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有许多方法和技巧。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会使班主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与学生的沟通。沟通也是一门学问,甚至是一门艺术,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总结了一些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在班级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第一,倾听的艺术。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但同时也是班级各种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者,在完成工作之余,首要的任务是进行沟通。沟通是双向的。不仅仅是单纯地向别人灌输自己的思想,还应该学会积极的倾听。倾听的能力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表示出诚意。听就要真心真意地听,对我们自己和对他人都是很有好处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而去听他人谈话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其次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有耐心,不仅要等对方把话说完,而且应当试着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和情绪,还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鼓励和表示理解,谈话者往往都希望自己受到理解和支持。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在工作中善于沟通,乐于沟通,积极与工作的受众进行沟通,才能实现工作的目的和初衷,更好的完成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观察的艺术。班主任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可以达到了解其思想状态的目的。在我国理论界,对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有一项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越是善于观察,就越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学生。观察力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观察要求能看出学生个性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品质,把它们跟表面的、暂时的、非固有的特点区别出来,并能认识学生发展的基本趋向。班集体是由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性格、智慧、行为特征。教师应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人际关系等,了解和掌握了这些,有助于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困惑。在笔者的日常工作中,通过观察往往能发掘出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推动班级建设和学生的成长。例如以往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学生,突然表现出比较积极的状态,就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他学习积极性激发的原因,利用好并持续延续他的好状态,利用这种好的影响推动他持续进步。
第三,谈话的艺术。谈话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功。谈话是一种双向活动,它不仅需要真诚和信赖,而且需要技巧和机智。小学班主任在谈话中,首先要有充足的准备,要明确谈话的内容、方式、目的;其次要努力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做学生的贴心人,在谈话中把学生当做朋友,以自己宽厚的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信服;最后还要注意在谈话中要“说服”,不要“压服”,学生有不同的的观点,小学班主任要耐心分析,谈自己的看法时要婉转,不要用命令的口气。
第四,管理的艺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现代教育家魏书生也引申了陶行知先生的理念,认为“管是为了不管”。的确,小学生需要管的地方太多了,大到世界观的形成、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小到坐立行走、穿衣打扮,如果小学班主任事必躬亲,无所不管,那就成了保姆的角色,容易陷于琐碎,也不利于小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成长。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小学班主任要管大放小,分清主次,学生能干的放手让他们去干,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第五,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指出,突发事件的实质,是非程序化决策问题。处理突发事件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正确、恰当地处理突发事件考验班主任的智慧。一般来说,冷静、灵活、公平、幽默、果断等是必不可少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理,对小学班主任而言,是一个挑战,也是机会。如果处理得当,能够有效的提高全班的凝聚力,更好的帮助学生如何团结友爱,帮助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得到成长和进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处理这些事件,是对班主任智慧的考验。如果说平时的教育、管理是淙淙溪流,那么突发性事件就是一朵朵浪花。教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突发事件,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切忌以个人喜恶来影响处理的方式和结果。要实事求是、公正无私,让学生心服口服。不要把突发事件看作坏事,要把它看做一个成长的契机,让当事人和全班同学在问题的处理中有所收获,思想和认识得到升华。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艺术是班主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自身教育理论修养与教育教学经验融汇贯通的结果。相信通过每一名小学班主任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一定会掌握更多的管理技巧,使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更加完善,管理效果更加明显,帮助每一名学生收获成长。
[关键词]李叔同 教育艺术 德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116-02
李叔同是近现代的艺术先驱,他在诸多艺术领域都具有开拓者的作用。他涉猎的艺术门类颇多,包括音乐、美术、诗词、篆刻等。他一生成就绚烂但却淡泊名利,极具传奇色彩,耐人寻味。在他的一生中,身为人师只有短短的七年时间,但在这七年里,他在艺术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份音乐刊物;最早将西洋作曲法引入中国;由他作词配曲的音乐唱遍大江南北,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送别》;在美术教育领域首次推行写生等等。
李叔同不仅是艺术教育的大师,更是教育艺术的大师。他的教育被称为“父亲式的教育”――“温而厉”,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技能,更塑造了学生的灵魂,完善了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李叔同的教育充满了智慧,我们深入分析他的教育艺术,从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我们现时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
一、李叔同教育活动的特点
剖析李叔同的教育活动,我们总结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对待教育态度认真、诚恳
李叔同的学生,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在回忆录中说到,第一次上李叔同的课有种严肃的感觉。上课铃声响过之后,同学们像往常一样不快不慢地走向教室,以为老师还没进教室而嘴里有说有笑,但进入教室那一刻,同学们惊呆了,老师已端坐在讲台上。大家的声音突然停止,低着头赶紧坐到位置上。见同学们都坐好之后,李叔同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课正式开始了。从此以后,只要上李叔同的课,同学们总是提前在教室等先生。
虽然只是教师提前进教室这么一件小事,但是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慑是不小的。教师对待工作认真、诚恳的态度难道不正是一堂形象的德育课吗?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李叔同正是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这种无声的教育作用难道不比大声训斥学生显得更有力,更有效吗?
(二)尊重学生
在李叔同的课堂上,有学生上课看其他书,又有学生把痰吐在地板上,他们以为李叔同没有看到。其实李叔同都看在眼里,只是当时不说。下课之后,等其他同学出去了,他才严肃地说:“某某某同学请等一下。”学生只好站在那里,他才用轻而和气的声音说:“下次上课不要看其他书。”“下次不要把痰吐在地板上。”说完向学生鞠了一躬,走出了教室。学生犯了错误,李叔同总是当时不说,事后才把学生叫过来,和颜悦色、间接委婉地加以开导。凡是有过这种经历的学生,大都脸色通红,显得很难为情。有个最顽皮的学生说:“我情愿让夏木瓜(指的是李叔同的同事――夏尊)骂一顿,李老师的开导真让人受不了,我真想哭出来。”
这种教育学生的方法,既达到了效果,又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学生,使学生能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生自然不会再犯第二次。学校的德育管理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人格,如果学生只是表面上服从学校的管理,那么德育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学校的德育管理要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管理措施合理、恰当,使学生从内心接受它,才能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三)不厌其烦地关心学生
李叔同对学生的关心可以说是细致入微、不厌其烦。李叔同的学生李鸿梁浙一师毕业后去南京高师代课,但是对那里人生地不熟,心里忐忑不安。于是李叔同不但为他做了细致的安排,并关照说,卧室与教员休息室离得很远,每天早晨必须把自己的表与钟楼的大钟对准,号声有时候听不清楚,如果有事外出,叫车子开回校,一定要和车夫说清楚拉到教员宿舍,头门离教员宿舍还有一大段路呢?如此细微周到的吩咐连学生自己的父母都不一定能做到。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果教师真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能有哪位学生不尊敬自己的老师呢。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只有从生活中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和关心,他才能学会去爱和关心别人。如果他的生活中只有冷漠和丑恶,耳濡目染之下,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呢?
(四)爱惜人才
当时的浙一师有位训育老师,对待学生工作简单粗暴,学生们对他有意见。有一次他和学生发生了冲突,竟动起手来。学生丰子恺年轻力壮,训育老师打不过他,吃了亏。于是,召开了教师大会,要求学校严肃处理,开除丰子恺的学籍。在会上,老师们默不作声,无人表示对此处理方式的态度。这时,李叔同站起来说,学生打老师是学生不对,但说明老师的工作方法也有问题。丰子恺同学在美术方面很有天赋,如果开除他的学籍,会毁了他的前途,是对人才的毁灭,国家的损失啊。我的意见是这次原谅他,记他一次大过,我代他向老师道歉。这样,丰子恺便留了下来。事后,李叔同叫丰子恺来房间谈话,向他介绍了《人谱》这本书,并指着其中一条说:“先器识而后文艺”,“要做一个好的艺术家,必须先做一个好人。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这也就是说,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后来,他把这本书送给了丰子恺。
对于丰子恺来说,李叔同的这次原谅也许是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如果他真的被开除学籍了,可能历史上就少了一位美术家。现代的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就是服务,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培养人才,学校的工作人员包括教师和管理者,都要时刻牢记这一点,为学生的成才而服务。
学校的德育管理,不应只停留在“思政课”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学校软环境的建设。事实上,现在很多学校的德育管理是种表面工作,平日里口号喊得很响,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总是忽视它。虽然学校都有开设思想品德课,但德育效果并不好,绝大多数学生是听过算过,左耳进右耳出,走个过场。并没有在思想上加深认识,更不可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二、关于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几点对策
为了加强学校的德育管理,我们还需做很多工作。从李叔同的教育艺术中,我们体会到要使德育管理工作取得实效,重要的是发挥教育的感化作用,变硬性管理为软性教育,强调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浸泡式作用。所以,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实效,除了加强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还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师德建设,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道德品质要求较其他职业更高。因此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和监督教师的师德品质建设。鼓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关爱学生,真正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从学习上、心理上、生活上等方面给予爱护和帮助;师容师貌,言行举止要严以律己,身正为范,通过教师的示范来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转变管理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学校的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观念。学校的德育管理是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最终目的是通过德育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在管理的事实过程中,不得强行让学生服从,而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本着为学生服务的观念,细心周到、热情地为学生工作,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让学生沐浴着学校的温暖健康成长。
(三)建立学生道德表现量化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即内在感化和外部监督。内在感化是柔性机制,通过校园文化和社会伦理来强化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平。前面提到的两点都属于这一途径。外部监督是刚性机制,着眼于规则制定,通过制定详细、可操作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监督,以此来规范学生的不良道德表现,使其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小结
李叔同的教育艺术为我们现代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通过向大师学习,汲取其中营养,为我们纷繁复杂的德育管理服务,以提高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金梅.弘一法师李叔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8.
[2]陈星.说不尽的李叔同[M].北京:中华书局,2005.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管理艺术;教育艺术
在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班级管理的优化问题也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要为学生创设出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班级氛围和环境,还要保障师生、生生能够在双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相互促进。中学班主任在当前阶段的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仍然难以完全跳脱出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在学生管理教育目标、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下面就此问题展开进一步分析。
一、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首先,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的核心实施者,学生是主体,班主任应该发挥好自身对学生主体引导、规范的作用,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进步进行管理教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利用自身广博的知识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引方向,发现学生的错误认知、行为、习惯,及时予以纠正。同时,既要通过自身学识、人格魅力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又要与学生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心和爱护学生,在民主的基础上领导学生,即成为民主化的领导者。
其次,班级为学生提供了成长的环境,是班主任教育和管理学生的主要场所,所以,班主任要在明确班级管理方向的基础上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言行一致,起到表率的作用,获取学生的尊重和信赖,让班级的精神面貌和风气变得越来越好,更具凝聚力,即做好科学的管理者。
最后,顺应时展变迁和教育改革的趋势,围绕学生需求及时转换自身角色,将学生看做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完整个体,尊重其在学习成长中的主体地位,用发现、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来维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班级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即做个合格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二、实现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艺术性的有效途径
1.班主任方面
首先,一方面,班主任要全面深入的理解、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一方面,在管理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做好班主任的本职工作,又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了解和分析学生心理、情感需求的基础上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和自身的学识与人格魅力对学生实行公平、公正的教育管理办法。
其次,班主任应培养学生班级属于大家,管理人人有责的意识,注重班级干部的培养和任用,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的管理意识,还可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当中。
最后,班主任不能简单地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指标,要走入学生中间,深入了解每一位同学的个性特点和优缺点,在尊重、肯定、鼓励的基础上纠正学生错误。此外,班主任还要充分发挥出组织协调的作用,将责任意识和领导能力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只有亲其师之后,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此,中学班主任在管理教育中要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心和爱心同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强化其主体意识,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中的一员所具有的权利与义务。同时,注重班级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形成一个友爱互助的班级集体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班级中进行自由、顺畅的对话交流与沟通。
3.重视人文方面的关怀
其一,在班级组建的初期班主任就要利用最短的时间认识、了解和熟悉班级内的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姓名、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等,并将其记录整理出来,随身携带[3]。其次,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与性格特质、个性心理以及认知理解能力、智力水平、思想品德、健康状况等多方面情况。最后,利用面对面谈话、学生侧面了解或是电访、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背景,以便更了解学生,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都能发挥作用,在学习中都能获得相应进步。
其二,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或打击时班主任要抱着理解和宽容的心态;多关注基础差、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其三,想要学生学会倾听班主任,班主任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尊重、理解和支持、鼓励代替训斥和打击。
4.通过激励促进学生自我认同和成长进步
在学习上,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中学班主任在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要合理运用激励机制来使学生抱有积极自信的心态,营造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局面。下面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激励方式:
1.信任式
班主任要学会信任学生,肯定学生价值、赞赏学生人格,尤其是对于那些犯过错误的学生,更要抱着宽容的心态,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仍然信任,这样班主任才会慢慢赢得学生的信任,既能够把班主任当做知心朋友,愿意把心事、想法分享给班主任,又能够加深学生对班主任的理解和认识,增进相互间的了解,拉近距离,齐心协力一同进步。
2.目标激励式
在设定管理教育目标时,既要在大方向上确定一个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总目标、大目标,又要将目标具化和细化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其中大目标要能带给学生希望和动力,让学生充满憧憬,阶段性目标要将难度适中的各小目标依次递进,做到既能对学生起到调动作用,又能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为此,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定分层次的目标,以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与自己能力水平相适应的目标,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结束语
无论是在班级管理还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当中,班主任都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新时期,班主任要在深刻认识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趋势,将自己在以往管理教育中专制、绝对主导的角色转变为组织领导者、科学管理者和称职的教育者,通过提升自身素养、认识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注重人文关怀以及信任式激励、目标式激励等多种途径提升管理教育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张卓.新时期下关于如何做好中学班主任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5(16):227.
[2]赵成义.浅析中学班主任对于问题学生的管理[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5(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