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土美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乡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部分,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泉源。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乡土资源就是存在于我们身边,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产生艺术创作的灵感。农村蕴藏着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可以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教学活动:如抬眼就见郁郁葱葱的大山,放眼一片田园风光,这些风景可以写生自然风光;俯首即是泥块、木料、种子等可用来作为泥塑、木刻、豆贴画等创作活动的材料。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作为农村地区美术教育如何更加突出农村乡土特色,如何调和教育思想和教育现实间矛盾,开发利用美术乡土资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美术教学方式成为美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明确课程目标,保证教学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以兴趣小组活动为龙头,以美术课、为主要教学阵地,开展教学活动。各个年级中,根据师资和学生的意愿,开设相应的个性化版块。
我们坚持体现文化价值和艺术自身的感染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体现乡土美术的普及性和发展性。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信息,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刻苦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确定教学的内容,谋求多元发展
1.拼出乡情——乡土拼贴画。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我们美术老师指引下,孩子们将这些农村中随处可见的各种树叶、麦秸、野草、蚕豆、稻谷、黄豆、稻草,甚至瓜子壳、树皮、蛋壳、破布,经过孩子们的巧妙构思,精心制作,化腐朽为神奇,就诞生出了一件件别具一格富有情趣的艺术品。
而拼贴画材料和工具的多样性,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趣味性,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同时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拼贴画教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亲自动手,熟悉各种材料的特性,掌握拼贴画制作的方法,增强材料和工具的运用能力,体验经过脑和手把普通材料变为一种艺术品的自豪和喜悦,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漫笔人生——乡土漫画教学。在“乡土漫画”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少儿漫画教学的认识,首先我们确立了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始终把通过漫画教学培养学生素质摆在重要的地位。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将漫画教学灵活地、合理地引入美术课堂,挖掘能有效吸引学生眼球的课程资源,发挥漫画的独特优势。我们发现儿童对夸张变了形的特征非常敏感,对夸张、变形、拟人、比喻、颠倒等漫画表现手法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自觉地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加痴如醉的游戏心态,这正是我们所追求儿童观和教育观。
3.“我形我塑”—— 乡土泥塑教学。“我形我塑”泥塑活动是芝小乡土特色的美术教学系列活动的之一,泥是田头直接挖来的,场地是学校的水泥地。我们对学生的活动没有更多要求,开心地玩泥巴,只要表现我想要表现的,塑我想塑的。让孩子们在树阴下,在花坛边,在台阶上,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或坐或蹲或跪,尽情地玩,尽情地创作。学生作品里有小朋友们喜欢的小动物,也有科幻的外星人、城堡……让师生都在玩中放松自己,让老师在玩中回味童年,让孩子在玩中享受童年,让师生在创作的同时,亲近泥土,享受快乐。我们摒弃了橡皮泥、陶泥,而去田间直接挖来泥土,在艺术教育的同时向学生宣扬了绿色理念,更在玩中累积热爱土地的情感。
4.剪出生活——乡土剪纸教学。剪纸教学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剪纸的知识和技巧,以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全人格,培养基本的剪纸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内外作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5.版下生辉——乡土版画教学。用纸版用为拓印材料制作版画, 尝试利用乡村中一些常见的材料作为拓板,使版画更具乡土特色和表现艺术。
三、建立“展示性”评价机制,享受乐趣体验成功
1.充满热情的评价方式。设立静态展示舞台,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角落里,开辟出展示园地,展出学生日常作品。处处是展示的舞台,时时是展示的时机,充分挖掘可展示因素,让学生在展示中发展。
关键词: 美术课程 乡土资源 开发利用
全国统编教材内容涵括美术概念的多个方面,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了乡土教材。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体现地方民族特色,以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同化。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联系本地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使美术教育不断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作为地方课程的主要来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一直被关注,尤其是地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800里的巢湖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巢湖到处丛生着的一撮撮芦苇是编织的上好材料,巢湖又是“鱼米之乡”,生产各种有色谷物,可以用来设计粘贴画,秸秆也可以用作编织的材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有选择地将当地自然材料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当中,不断丰富和拓展现有教材,注重开发美术课程资源,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一、乡土文化教学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文化部公布了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名单,巢湖市榜上有名。这是巢湖市继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后再次被命名。剪纸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根雕、面人,羽毛画等民间艺术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广泛走进群众生活,大放异彩。巢湖市民间艺术家尹修平,擅长用麦秆作画,经过半年的努力,尹修平近日又以麦秆为原料画出了《清明上河图》。有6项进入第4批合肥市级非遗名录初选名单:浮丘钓台的传说、巢湖鼓舞、洪氏银器制作、周氏微书、孙氏篆刻、黄麓古村。由此看出巢湖具有丰富的乡土文化底蕴,从中我们可以借鉴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民间文化艺术瑰宝。我校美术教育以本地乡土资源为载体,促使学生了解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乡土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同时,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给学校美术教育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乡土美术进入美术课堂,完善特色教育
学校美术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要在课程开发上下工夫,引入乡土美术丰富美术教育资源。乡土美术课程的开设可牢牢地抓住这一思想主旨,真正将“以校为本”作为“特色教育”的根本原则。我在乡土美术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大胆实践,将原有的美术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之类零散的课程形态归并到一个课程目标和内容架构之下,加入“乡土美术”课程和内容,使得美术教学一方面能够获取和利用优势的资源条件,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使乡土美术真正成为国家和地方课程有效、有益的补充。
三、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为审美教育提供素材
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乡土美术教育资源进行课程开发,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且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乡土美术,在于它所涵盖的深刻内涵、思想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这就需要生活的积累。通过学习这些乡土美术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从小就受到美术的熏陶。了解乡土美术,亲身感受美,使学生的美术学习不脱离当地的文化背景。
四、乡土美术资源有利于农村美术教育的整合
农村富含自然资源,作为艺术创作的原材料唾手可得,成本低廉,也可用于教学活动,如一些俯拾皆是的泥、石、木、竹等都可作为泥塑、石雕、木刻、竹雕、竹编的创作材料。农村社会保留的一些传统习俗,如岁时节令和生活仪式,如诞生、结婚等重大的庆祝活动,都会有多样多彩的美术形式出现,渲染喜庆的气氛或祈祝吉祥如意,这些都是农村美术教育的资源优势,是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有利条件。以乡土美术作为农村美术教育的突破口,开发和利用好当地的乡土美术教育资源,必将给本区域农村美术教育开辟一条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五、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乡土美术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它的学科跨度大、操作性强,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由于多元化教育是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开展地方乡土美术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接触不同地域、社区的美术文化,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多元化人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乡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和乡土情怀。在当前多元文化环境下,尤其是视觉文化泛滥的现实环境中,青少年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趋之若鹜,而对乡土文化却持漠视或鄙薄的态度。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乡土文化,培养学生乡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培养乡土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乡土文化;南通风筝;美术课程;完美结合
乡土是指学生成长、生活的地方,并因此产生浓厚的、特殊的感情,且深受其影响。乡土文化是指能提供学生认识、熟悉的人、事、物,并进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教学内容。南通地处江海交汇,有山有水,通江达海,自然资源尤其是乡土资源和社会资源都较丰富,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民间艺术精品纷呈。这些宝贵的乡土文化资源为我们的美术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们使学生对家乡的文化艺术历史有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1992年教育部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规定:“要按10%~20%的课程比例补充乡土教材,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课外美术活动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风的魅力》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课的课程。这节课主要是介绍如何利用风能制作纸玩具,这其中风筝是最突出的代表之一。风筝属于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是相对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是指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作者,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等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造的。它在艺术上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南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门类齐全,其中就有通派风筝。
一、课程导入部分
谜语导入课题——风,向学生们提问利用风能制作的纸玩具,学生们很感兴趣,并且能说出答案,这其中也包括纸风筝。学生们都见过风筝,也基本上都放过风筝,但对风筝相关的历史知道的就很少。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给学生们普及风筝的历史文化知识,当然作为美术教师这个环节都会做到。但在我们这样有着关于风筝悠久乡土文化历史的城市,仅仅对学生们讲讲风筝历史是远远不够的。
南通地方放风筝历史悠久,习俗成风。南通风筝俗称“板鹞”,为世界一绝,历来以其优美的造型,精巧的工艺和独特的音响效果而闻名于世,被国外友人称为“空中交响乐”。作为南派风筝的代表,清代末期南通板鹞与北京、天津、潍坊等地的风筝齐名而享誉全国。2004年哨口风筝被正式定为首批江苏省民族民间保护工程项目,这无疑给哨口风筝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福音。2005年5月18日,长三角地区唯一的风筝主题博物馆——南通风筝博物馆隆重开馆,地址选在风景秀丽的濠河边。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带学生们亲身到风筝博物馆里看看,了解厚重的风筝文化,熟知巨大的风筝贡献,欣赏精彩的风筝世界以及亲密接触我们的乡土文化——板鹞。有了乡土文化的紧密生动的结合,学生们在学习《风的魅力》这一课时,就不仅仅是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对风筝背后的文化,对自己家乡的乡土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这样了不起的乡土文化成就产生了自豪感。
二、新授部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乡土美术教育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南通风筝博物馆里有专门的风筝展厅,比如:《大团结鹞》《160年嗡声》《诚信鹞》《蛋品飞天唱圆满》等等,学生们看到这么多的风筝就像置身于风筝的海洋。在欣赏的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解风筝的色彩运用和造型特点。有这样的乡土文化背景资料,教师教起来和学生学起来都会更加相得益彰。欣赏完以后就到了学习风筝制作环节了。美术课本上介绍了风筝的“十”字形制作方法:①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在骨架上。②用一根线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上,另一根拴在下端。这样简单的制作步骤学生们都能接受,但具体操作起来却不容易做得完美。
在南通风筝博物馆里有风筝制作室和影视厅,详细而直观地介绍了风筝的制作步骤,学生们学习起来又更容易一些了。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和乡土文化更加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因为通派风筝的历史悠久,所以民间有许多制作风筝的达人,也有许多风筝达人组织的活动。美术教师可以组织风筝达人们和学生们面对面地,手把手地传授风筝的制作工艺,除了课本上介绍的简单制作方法外,学生们还可以和风筝达人们探讨更多更新的风筝制作方法。比如风筝造型方面,我们的乡土风筝多采用一些对称的吉祥造型。这些独特的造型都是课本上没有的,有漂亮蝴蝶动物的造型,有可爱的卡通造型,有威武的脸谱造型等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另外乡土风筝的最大特色就是加入哨音,人们都称这样的风筝是空中交响曲,我们的乡土风筝利用了气象学、几何学、声学、力学、美学,总结了千年历史经验,真是了不起。《风的魅力》与乡土文化的完美结合使乡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传承和创新,学生们对乡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美术教师也能够积累经验,更好地把乡土文化和课本教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三、评价总结部分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到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教学评价环节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也是极其重要的。《风的魅力》一课到了评价环节时我们不仅仅是看学生们的作业风筝色彩、造型等等方面,还应该看看风筝里有没有乡土文化的“影子”。当然真正与乡土文化结合,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制作的风筝交给民间风筝达人们打打分,也可以带着自己制作的风筝和我们正宗的乡土风筝一起飞上天,看看谁的风筝更漂亮,飞得更高。课后学生们也可以把自己与乡土文化与民间风筝达人学习切磋的心得写下来,命名“风筝的故事”,和亲手制作的风筝一起展示给其他同学学习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建议,获得更大的进步。
将乡土文化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乡土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而能免遭断裂与消亡的命运;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乡土美术文化资源的加入而能增加新的活力。乡土美术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贯彻实施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和理念,给城市与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侯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一、 细心观察发现美
我校地处杭州市的闲林古镇,古街幽巷,庙宇飞檐,庭院深深。但是很多同学在古镇生活了许多年,却没有发现古镇的美。笔者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美,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美就在身边。
观察过程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笔者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先提出观察的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对象的特征(形状、大小、色彩等)。
如在执教乡土美术《章太炎故居》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来到章太炎故居参观,在参观前,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章太炎故居的结构是怎样的?(四进加一过道的大宅院)
2. 它的上面有那些装饰?(木雕、砖雕等)
3. 雕刻了哪些内容?(故事情节、构图等)
4. 它有什么颜色?
章太炎故居是至今保存完好且不可多得的、集清代木雕之精华的所在。无论是“扶雅堂”的漏窗,还是后屋的“牛腿”,抑或是正厅的木饰,雕嵌镶饰技艺精湛,锼镂剔绘巧夺天工。经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发现,仅图案装饰一项就有六类:人物、动物、花卉、几何图形等,其中花卉有:梅花、莲花、牡丹、竹子、松树等。这些花卉还有着美好的寓意,比如莲花代表连年有余,牡丹花代表富贵等;制作工艺形式有浮雕、透雕、圆雕等;创作手法有写实、夸张。经过细心的观察,同学们无不惊叹:太美了,这座故居犹如一个艺术的宝库。
没有用心去观察生活,就难以发现美,即使有很好的素材出现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经过引导观察,学生渐渐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美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 文化情境中感受美
课程标准提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一理念。确实,古建筑中的美术作品只能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被正确地认识和解读,而且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实地游览余杭通济大桥、余杭双塔。学生在欣赏古建筑的过程中,感知古建筑所传达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精神。学生真正理解从中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启迪了学生的智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笔者通过向土生土长的余杭老市民了解关于双塔的故事传说、查阅地方县志等途径了解双塔,编写了乡土美术教材《家乡的塔》,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余杭双塔的故事吗?
生:老师,我从老人的传说中知道,余杭的两座宝塔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关。大禹治水时用了竹篙把船固定住,就下船治水了。人们为了纪念大禹,就在插竹篙的两端造了两座塔,这就是塔的来历。
生:我经常在苕溪边玩,也听老人们说起过这个故事,大禹真是个做事一心一意的人。
师:是呀,学习这一课,我们还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在上这节课时,学生们兴趣特别大,经常在苕溪边玩耍的学生们纷纷讲起了自己熟知的故事,他们把从大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有的更是加上了自己的丰富想象,把一个个故事讲得有血有肉。其他学生对双塔和自己的家乡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家乡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乡土美术的传统是乡土文化沉淀的结果,是民间生活、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的共同要求,也是文明赖以延续和升华的基础。把乡土美术和学校传统美术有机结合,让乡土美术在与学校美术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三、 点石成金创造美
创造是艺术的本质,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美国的教育革新者认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在感受美的基础上进而创造美是教育的主要任务。
在古镇的一些民间艺术作品中,如砖雕、木刻、谯楼、古塔等艺术与儿童艺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造型简洁、夸张、概括、平面化,表现内容常常跨越时空,将不同属性的事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超现时性,儿童在欣赏评述、感知体验、创造表达中易于产生亲近感,容易引发儿童的创造表现欲望,又能使儿童在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中探究创造出自己心中的图像。
有一位同学创作了一幅名为“古镇印象”的黑白纸版画,画面的左上方是东门谯楼,右下方是北门谯楼,两者之间用青石板、棋盘石铺成的古街相连接,画面简洁概括,令人赞叹。我问她为什么想到这样创作?她说,我家住在东门,而学校却在北门,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踏着青石板经过这两座谯楼。我以前总觉得谯楼阴暗破旧,令人有些害怕,经过老师的讲解,我就开始留心观察它们,才知道这古朴、简洁、无华也是一种美,所以想创作它。
余杭山沟里,山水秀美,山间潺潺的小溪,溪中嬉戏的鱼儿和被溪水打磨光滑的鹅卵石,是学生们的最爱。
笔者听过《卵石变个样》一课,执教教师通过提供各种素材让学生找创作的灵感,引导学生巧妙利用卵石,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以打开创作思路,丰富表现方式,用艺术家的眼光去尝试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从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中,执教教师将课堂创作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各种各样的人,并根据石头的不同形状,通过彩泥进行想象添加,创作自己喜爱的作品形象。如以下两件作品,就是学生根据石头的形状,进行巧妙的添加创作的栩栩如生的大象和小刺猬。
四、 从我做起热爱美
很多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风吹日晒,逐渐风化,失去了昔日的风采。这正需要美术老师重拾古建筑那段光辉岁月,让它们再次发出熠熠光辉。
例如某老师执教的《余杭水城门》一课时的片段。
师:生活中看到过哪些城门或水城门?
生:(讲述自己查阅资料获得的有关城门即水城门的知识。)
师:古往今来,水城门一直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角色,人们对水城门也倾注了许多美好、丰富的情感。
师:我们的家乡余杭有没有这样的水城门呢?
生:(古镇余杭现存有2座水城门)
师:今天,我们就来设计或画一幅水城门的作品,表达一份对文物古迹的热爱之情吧。
接着,老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学生在教师直观的示范过程中明白将要采用的作画步骤。
在评价作品时,老师要求围绕三点(出示要求);
(1) 是否表现家乡的水城门。
(2) 水城门的造型美吗?添画背景是否适合?
(3) 构图合理吗?
通过这样一课,学生不仅了解了余杭水城门,更是通过绘画把它保存下来,从而更加热爱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
关键词:乡土艺术 ; 农村初级中学 ; 美术教学 ;动漫艺术 ;灰塑艺术; 民族精神教育从中国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教育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在外来教育模式影响下进行的,借鉴的痕迹相当明显,而乡土特色重视不够,缺乏本土和民族的东西,这是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不足之处。所以,当今农村中学美术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切实地认识到加强乡土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最早提出对乡土艺术关注的是现在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的张汀先生。他早在二十世纪期间,不断探索着民族化的现代艺术教学模式,提出了重传统、重民间、重实践的美术教学方针,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走向新阶段。乡土艺术不仅与绘画、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都有相互结合的地方,综合着文学、、哲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乡土艺术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学科相通的意识,以生动活泼的美术学习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大多数的中小学校都纷纷开设了乡土艺术的相关课程,增加了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通过言传身教的学习,学生提高的不仅仅是动手能力也是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民族艺术的责任心。
我国的乡土艺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把乡土艺术视为珍贵的艺术遗产,并且不断传承和发展着。但是在经济和生产的不断冲击下,人民的思想不断开放,乡土艺术同样承受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影响。西方现代艺术思潮所带来的审美观念将乡土艺术推到了美术教育教学的最边缘。学生对乡土艺术的关注更多的是一种猎奇,乡土艺术被严重忽视,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许多的农村初级中学,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对乡土艺术不够重视,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的很多农村初级中学美术课堂对乡土艺术的知识面介绍太过于狭窄:
在中小学校的美术教育当中,乡土艺术的内容和数量十分有限,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艺术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没有认识到它的意义与价值。其结果是学生对西方美术知识了解很多,但对本乡本土的乡土艺术知识了解甚少。
(二)在农村,乡土艺术师资的缺乏、经济条件的限制及教育模式还处在初级水平:
大部分农村初级中学在美术教学中,仍停留在对乡土艺术形式和种类的泛泛介绍,缺乏鉴别乡土艺术的素养,不具备真正认知传统乡土艺术美感的能力,过于依赖、模仿西方艺术审美的形式与内容,失去本土文化特色,没有意识到民族艺术被同化的严重性。
(三)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祟尚外来文化的思想严重:
当前,青少年对以娱乐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外国大众文化过份追求,而对自己民族的美术文化,采取鄙薄的态度,这直接导致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感情的缺失。
将乡土艺术引入到现代学校美术教育中来,一方面使乡土艺术可以免遭绝迹的命运,另一方面学校美术教育因乡土艺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培养对优秀乡土艺术的认同感。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学习乡土艺术呢?根据我这几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两方面来引导:
(一) 乡土艺术要从单纯的观赏性进一步走近生活
笔者认为,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因而对他们进行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是至关重要。乡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不能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应用。
例如,剪纸作为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它吸取了原始艺术的特点,剪纸具有很强的发展潜能。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一种民间艺术呢?我决定在我所教的班级中作一个调查,看现在的学生都喜欢什么样的美术形式。结果很多学生都告诉我,他们最喜欢的是动漫作品。动漫在当今这个全球信息化的世界里,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中国动漫不仅需要与时具进,更应该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可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与国际的接轨,中国动漫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日本动漫的影响,许多动漫人物造型与日本动漫人物造型很相像。我灵机一动,动漫与剪纸艺术之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不如让学生在画动漫的过程中从剪纸艺术中汲取养分,完善自己。剪纸看上去好像过时了,其实是因为我们缺乏用现代化语言来演绎它。我们必须找出剪纸艺术在动漫中运用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将传统艺术做好,能让我们在现代化的生活里感受到民族命脉。
剪纸这种乡土艺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剪纸的形象构成,源于原始美术,运用了夸张手法,作者将局部夸大、强化,把不需要的部分淡化或剔除。这种夸张手法反映出人们的思维,例如牛、羊,作者会突出夸张它们的犄角,飞鸟,就会夸张强化它的羽翼。这种在视觉上突出对象特点的夸张手法在动漫的艺术表现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把剪纸与动漫艺术结合之外,我还向学生指出,剪纸艺术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像我们平常用的挂历、衣服、饰物、墙花、灯具等等都有剪纸的身影,装饰性的剪纸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见,剪纸艺术有着很广的群众基础,将剪纸的的艺术形式融入动漫,学生很容易接受的,没有了陌生感,传播起来也很容易。
(二)农村初级中学乡土艺术课程,需要挖掘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
我国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了丰富多彩的乡土艺术,这些艺术承载着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历史形态。例如,我所任教的农村初级中学位于广州市新区,本地区有一种名为“灰塑”的乡土艺术,近年先后入选广州市、广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灰塑,俗称“灰批”,原材料主要以石灰为主,具有耐酸、耐碱、耐寒热等显著特点,适合炎热潮湿的南方气候。灰塑是岭南建筑的传统装饰手法,主要用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美化装饰,曾雕刻着岭南古建筑的辉煌文化,但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里,灰塑工艺本身的特点束缚了它的发展。
我区灰塑工艺传承人邵成村带领三名徒弟,用一个月时间制作了一头灰塑狮子。这头狮子长2米、高1.8米、重1吨,是目前为止广东省最大的灰塑狮子,这头狮子存放在广州民俗博物馆供游人参观。于是我组织学生参观这一乡土艺术的展览。学生向邵成村师傅进行现场提问。邵成村师傅介绍,他一直都在探索,如何将灰塑艺术融入到现代民居中。通过参观,学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和欣赏的水平。
参观展览后,我还组织学生搜集更多的有关我区乡土文化文化遗产“灰塑”的相关知识。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灰塑。灰塑、泥塑、陶塑被并称为广州三塑,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区以及花都、从化、增城,在广州、珠三角一带建筑应用中,“灰塑”与传统的建筑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四分天下。
在组织学生对“灰塑”乡土艺术考察、研究的过程中,我面对“灰塑”这种旧有文化和传统技艺的时候,灵活运用到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例如,我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中西方雕塑艺术纪录片,还要求学生动手设计橡皮泥小雕塑,从而做到多方面,多角度地开展欣赏活动。使“灰塑”这种乡土艺术教育渗透进我校的美术课堂,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灰塑”这种乡土艺术从“死的标本”变成“活的文化”。
在农村美术课堂中,渗透乡土艺术文化,引导学生用本民族民间图案等元素进行设计。在考察、调研中收集第一手材料,并虚心地向当地乡土艺术的创作者或民间艺人学习,从而得到创造源泉。在这样的练习中,不仅提高了美术专业水平,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保护本乡土艺术的责任心。
乡土艺术就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美术,往体现了普通百姓朴素自然的审美追求。农村中学学生从小生长在家乡的自然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从这种意义上说,乡土艺术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的丰富的“情境”,是学生回归自然、认同本土艺术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素材。我们要学习和传承乡土艺术,要求我们对乡土艺术要有个消化、吸收、转换和升华的过程,最终赋予它时代的活力。参考文献:
[1]洛少波《乡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美术出版社
[2]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弈伟丽《动漫造型与民间艺术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孙建君《中国乡土艺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一、吸纳乡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内容
教育学生热爱家乡,让其了解家乡美术,将大量的家乡民间艺术资源吸纳和融入到美术教学内容之中,将丰富多彩的家乡民间美术引入课堂。由于家乡民间美术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地理知识、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内容,因而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教学认识传统的地方文化,培养其民族美术的认同感。如在教学中,像传统手工艺品、古建筑、都涵盖了大量的民间美术内容。教师可结合地方特色组织教学。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教师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内涵,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对原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挖掘和加工,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有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
二、探究乡土工艺,丰富美术教学形式
实践是生活体验的最佳方式,家乡民间美术学习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美术知识,而且要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合作的精神。如家乡的瓷塑是民窑瓷塑的杰出代表,其创作不受官窑繁琐拘谨的羁绊,取材广泛,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胎釉坚固致密,其产品器型丰富,集实用、装饰、观赏于一体,具有民间陶瓷艺术的芬芳。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乡土文化,专门设计了一课《陶瓷烧制技艺》,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陶瓷制作的各种工艺,欣赏陶瓷的精品,精心地设计陶瓷烧制技能体验、设计运用、绘本创作等各种实践活动,运用个体实践与小组合作创作的不同方式,提供给学生各种条件,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同时,开放性、实践性作业形式的设置,也使学生的艺术知识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形成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意识,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三、挖掘乡土特色,开发美术课程教学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自古以来,家乡的民间手工艺就十分发达,如家乡永春的纸织画已有1400多年历史,因为它具有立体感,且色彩淡雅,有“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的美感。始于明正德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漆篮制作工艺,编制精细、质地端庄、典雅大方,有“一尘不沾显光亮、色丽画绝夺天工”的美誉。有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三大技艺之一的闽南民居建筑技艺。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打包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李尧宝刻纸。还有依附佛像雕塑产生的漆线雕艺术等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并收集相关的材料,创作出一幅幅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贴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作品。
把这些家乡民间美术资源作为美术学具引进课堂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四、利用乡土资源,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首脑会议(1993)《行动纲领》中“基础教育的行动指南”部分就“文化的针对性”提出:“基础教育应设计成不仅提供必要的学习内容,而且还应发展对个人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批判性意识,但与此同时还应注意确保这种意识不会使学习者疏离于他们的根源:其家庭、社区和环境。”
家乡的风景优美,有百丈梯田、千年古柏、村烟点点,慈峰毓秀、还有挺拔的现代建筑群,令人心旷神怡,都会让我们情不自禁拿起画笔,描绘这美丽的风景。结合春游、秋游组织学生到郊外写生、拍照,回校后作修改整理,举办小型展览,让学生体验绘画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学习制作漆篮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外活动,如参观民间艺术展览,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活动,邀请民间艺术家开展专题讲座,调查漆篮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结合现实情境设置相关问题,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创设学校、社区一体化的展示平台,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在现实生活和科学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改善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
总之,家乡的民间美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材料。积极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避免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流于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扬长避短,突出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美术课程资源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合理地利用乡土资源,转变观念、勇于实践,就会发现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真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一、深入研究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美术课程价值
1、陶冶审美情操,丰富生活情趣
美术是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对发展学生的视觉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对美术作品的材料构成及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丰富生活情趣。
所以美术鉴赏模块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非常大,能够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美术课要改变过去只重视美术技法传授,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的状态。
2、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美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美术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性,因此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宗教、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美术乡土课程、校本课程最能体现美术的地域特色,能够传承、发扬光大民族文化。
3、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能力,接触特殊的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在开发美术乡土课程、校本课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促进人际交流以及释放个体的紧张或消极情绪等方面,具有促进身心健康与个性和谐发展的价值。
在师生共同开发美术乡土课程、校本课程中,学生能够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能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能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以此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5、助益人生规划,拓宽发展空间
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课具有工具性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各种能力,也为学生今后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提供发展机会。
二、开发乡土课程、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课堂观察、听评课,了解当前我市美术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内容。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熟悉的、本乡独有艺术形式,通过实地考察、摄影拍摄清东陵石雕、冀东皮影,提出方案,写调查研究报告。
2、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发现和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撰写经验及相关案例、校本教材与乡土教材、教学反思等。
3、反思实践法:在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开发的校本课程与乡土课程的科学性、创新性。
4、文献法:查阅文献,了解校本课程与乡土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成果,用以指导实践活动。网上查阅与开发的校本课程与乡土课程有关的图片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论文、论著,以备研究所用。
三、开发乡土课程与校本课程具体步骤
(一)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的方式确定乡土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内容。内容必须是学生熟悉的、喜欢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又有地方特点的。课程的界定要准确。如本人,根据前期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家乡有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感到很骄傲,86%的学生都去过清东陵,看过清东陵石雕,但对石雕没有深入地鉴赏过。2010年“五一”期间,有的同学就参加了清东陵举办的“太平洗象”、“石雕艺术欣赏”活动。课本上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一课也没有认真地学习,学完这一课也没留下什么印象。所以本人决定开发“清东陵石雕艺术欣赏”乡土课程,以拓展教科书内容,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完整、全面、深入的认识。尽管大多数学生对皮影戏、皮影舞、皮影调不是很感兴趣,但他们的父辈、祖辈都很喜欢皮影,本地电视台经常播放皮影戏,唐山每年举行皮影艺术节,日常生活中家乡人们跳皮影舞的也很普遍,开发“冀东皮影调、皮影秧歌舞、皮影的形象造型风格”乡土课程对传承家乡传统文化很有作用。学生学习土生土长的艺术很容易接受。特别是皮影秧歌舞中人物舞蹈动作僵硬、夸张,很像动画里人物动作,很符合现代学生审美情趣。调查发现学生对色彩鲜艳的、讲究对称的图案作品很感兴趣,也能够接受,愿意学习;一些同学对漫画,特别是卡通画着迷,所以我决定开发“图案”、 “速写创作”、 “漫画创作”校本课程。
(二)开设乡土课程、校本课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1)带领高级中学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实地考察了清东陵石像生、石五供、地宫壁雕等石雕作品,拍摄了许多清东陵石雕照片,在网上查找了许多陵墓雕塑图片,参考了《中国雕塑史》等论著,写出了《清东陵石雕艺术鉴赏》乡土教材,制作了“清东陵石雕艺术鉴赏”课件。主要内容是:1、考察、观赏、拍摄、保护清东陵石雕;2、比较清东陵石雕与历代陵墓雕塑艺术风格的不同,以及陵墓雕塑艺术风格发展历程;3、研究、体味清东陵石象生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华表、丹陛石、祥兽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石五供、地宫壁雕所体现的宗教思想。4、欣赏清东陵石雕给人们带来的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
(2)本人带领学生参观了遵化市举办的民间手工艺作品展,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品评了作品,拍摄了大量的皮影影人、剪纸作品照片。 在查阅了大量网上资料的基础上,本人编写了《唐山驴皮影造型艺术谈》乡土教材,完成了“冀东皮影”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内容为:1、冀东皮影的产生与发展;2、人物造型与行当;3、唱腔与伴奏;4、《俏夕阳》;5、唐山驴皮影人物造型艺术特点,a.人物造型艺术化,b.人物造型平面化,c.卡通式的人体比例范式,d. 人物造型戏曲化,e.人物关节弯曲化;6、唐山驴皮影细腻逼真的砌末造型;7、皮影的民间装饰特色,a.“点”的灵活运用,b. “线”的优美组合,c. 符号化的传承,d. 人物头饰特点;8、皮影影人的制作方法。
(三)开讲开发的乡土课程与校本课程
结合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1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讲授“清东陵石雕艺术鉴赏”乡土课程一课时;主讲“皮影的形象造型风格”乡土课程两课时。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都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师生互动好。
(四)最后,修改、汇总、推广
课后进行教学反思,结合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修改乡土课程教材,以备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课堂;民族文化;地方文化
美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它能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素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中独特的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美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的主w性发展,主体性发展的最终结果则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以乡土艺术为起点
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受农耕文明哺育,隆德人耕读传家、民风淳朴、崇文尚教、文化底蕴深厚。书法、绘画、马社火、彩灯、彩车、泥塑、砖雕、刺绣、剪纸等民间民俗文化渊源流长,先后荣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殊荣。隆德县淳朴的人民一贯秉承“家有藏书值千金”“家有字画不算穷”的文化追求。因此,在这样一个文化资源雄厚的地方美术教育不仅仅要上好美术教材,更应该让学生了解、学习本地区的文化,助推教育改革。
当今有些教材不注重基础,脱离实际,高谈美术高深莫测、美术思想等,给美术课程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美的体验,就更谈不上去创造美、实现美的愿望。《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将乡土文化融合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走进世界多元文化的领域。比如,我们抓住过春节贴对联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教育资源,结合书法课开展了书法兴趣小组,学生们利用课外时间练习写毛笔字。学校开展了送春联、送“福”字活动,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学生的自尊心也得到认可和满足,起到了较好的成果。
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
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而美术教学则是走进这个艺术门类的起步,只有认真分析学科特点,有效整合本土资源,因地而宜,方能事半功倍。剪纸作为我县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我们充分发挥本地艺人的资源优势,邀请他们来学校授课,给学生讲解剪纸的基本方法。同时,在校园营造这种积极的剪纸艺术氛围,鼓励教师和学生浏览网络和请教村里的老人,加深对剪纸技巧的学习。学校也通过校园橱窗、专栏及广播宣传相关的知识,学校也举办剪纸小比赛活动,把师生的作品装饰在楼道或活动的地方让学生参观,让这种本土的艺术随时熏陶着我们的师生,使学生对剪纸由生到熟,由熟到爱。
扬长补短,挖掘资源
农村学校可能在硬件设施上没有城市学校的好,但是有一点,那就是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是城市学校永远都无法相比的。课程资源不单单是课本,除课本外还有许多资源可以利用,教师和学生就是一种课程资源。做鞋垫是农村妇女的长项,我们邀请妈妈们和奶奶们一起来到学校,和学生们一起开展亲子绣鞋垫活动,将绣好的鞋垫一部分保留学校,一部分送给敬老院的老人们,给他们送去温暖,也让学生思想上受到了洗涤,更让他们体会到了责任感。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农村学生出门见山河,抬头见树木。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树叶是贴画教学的好材料。春天有金黄的麦秆,秋天有柔软的稻秆,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一堂手工课或拼贴课。现在农村商店和城市一样,糖果、香烟的种类繁多,装潢精美标致,图案新颖美观,色彩鲜艳夺目,内容丰富多彩,笔者组织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收集,然后在课堂中按自己所需拼、贴、剪、画等形式制作成各种图案。通过对废弃物的收集、再加工,让学生明白了废弃物并非一无是处,只要我们肯动脑去创新,废弃物在我们的手里同样可以变成别具一格的工艺品。这正应了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家乡的文化具有独特的亲和力,美术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多方位的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徐特立也说过: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就是现实的、活生生的教科书。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校园内长满了各种植物。于是,我们经常开展一些写生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中职美术课堂的教学必须要与乡土文化自然资源相结合,必须要深入、科学、有效的对于乡土资源进行挖掘和借鉴,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以期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情绪得以激发,能够自主、主动的进行学习,人文主义素质和美学思想同时得到熏陶,而且也恰恰是新课标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
美术课 乡土文化 自然资源 挖掘 借鉴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袤的国土,民族文化丰富,区域特色鲜明,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美术课堂的教学必须要和这些自然资源相结合,教师需要努力地进行挖掘和借鉴,以期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情绪得以激发,能够自主、主动的进行学习,人文主义素质和美学思想同时得到熏陶,而且也恰恰是新课标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若想丰富美术课堂,就必须要深入、科学、有效的对于乡土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
1乡土文化和乡土美术的概念
所谓乡土文化,简而言之,即一个特定地域内各种文化的总称,其中包括地域特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地名、地区历史、社会情况、民间风情、名人特产、民间传说、方言美食等内容。乡土美术,具体而言,即富有乡土文化,极具地区特点的美术产品,其诞生和特点和所处地位人们的生活、意识息息相关,具有美术和使用双重价值。本地区历史丰富,文化久远,有着极为鲜明的民俗特色,值得我们去进行研究和教学,如剪纸、刺绣、泥塑等,而以方言、传说等无具体载体的乡土文化也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的发展也使得我们具备了进行乡土美术教育活动的条件。
2进行乡土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通过长期以来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笔者意识到,若想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为乡土美术教学服务,就必须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利用巧妙地设计将美术和环境结合为一体,并且大胆创新,以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现感情的变化,创作亦不应受过多的约束,这些也都是美术发展史和现实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如果有效的进行乡土教育,不仅可以宣传本地区域文化,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为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打下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学校、学生、教师和本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合理、科学的选择、改变和创造教学内容,使得美术教学和乡土文化、自然产生紧密、和谐的共鸣。
3美术教学的载体应当选择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以本乡本土的媒材为载体,开发自然资源,从而使得教学和生活之间产生有效的联合。因此,在设计和开发教学内容和课程时,应当充分的对于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开发,并且和学生日常生活有关。例如,在讲授《陶艺创造》时,应提前嘱咐学生带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陶器,如罐、瓶、壶等,以及玉米、萝卜、土豆等常见的土产品。这种方式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可以使得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而且可以极大的刺激其学习积极性,利用常见的土产品来装修常见的陶器,从而得到富有美感的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植物秸秆、粘土、树根、玉米皮等极为常见,但是从美术角度而言,却是非常特色而又贴近生活的材料,值得进行开发和创造。因此,应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较为特殊,却又非常特殊的材料,进行创新和创造。在进行《树枝创意造型》的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对于美的眼光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勇于创新的品质。此外,应当注意对于学生艺术修养和生活品味的培养,并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美术教学应当以优秀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为载体
在我们身边,有着极为丰富、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具地方特色,和乡土美术文化有着极大的共同点,并且特点鲜明,生命力极强,不会被其他文化所同化。正因如此,作为一种艺术魅力和个性特点相结合,并且需要落于实践的课程,乡土美术必须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传承本地文化,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乡土美术教学绝对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是应当走入社会,发掘当地优秀的乡土文化。实践中,笔者组织学生来到本地古文化街,进行写生课的学习,这就可以确保学生可以直观的进行感知和观察,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种方式不仅教学效率极高,而且可以为学校的美术教育加入新的活力,开拓新的途径。
5乡土文化教育的价值
5.1乡土文化要和其他学科相联系: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在促进美术本科的学习时,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是极大地促进,可以为学生美学思维的确立打下基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载体,乡土美术绝非独立存在,而是和其他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将龙灯、旱船、狮舞等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且联系语言、宗教、天文、地理等学科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扩展眼界,提高综合素质。
5.2结合社会实际,以实践来促进美术教学,促进学生实践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在课内外对于相应素材进行收集,加强学生美术学习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也可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5.3对于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以德育来丰富内涵:
乡土文化资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德育内容,可以利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我国乡土文化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德育内容,对此要进行有效的挖掘,寻找其中可以被美术教育说利用的内容,以此为基础开展多样的活动,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道德觉悟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总之,在中职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必须要深入、科学、有效的对于乡土资源进行挖掘和借鉴,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自主学习动力,提高中职美术课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辉 单位:河北省黄骅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康海燕.漫谈中职美术课的教学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王雨桐,美术教学必须与紧密结合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岗位[J],中国职业教育,2011年第14期
[3]曲阳路,中职美术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工教育,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