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课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更加深刻和真实地反应了多层次、多侧面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和传播美术特有的历史、思想、技术和知识的产物,是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美术教育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指普及性的美术教育工作,它是面向社会全体成员普及美术知识;二是指专门的美术职业化教育,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相当文化修养和创作能力的美术专业人才。前者主要依靠包括中、小学在内的美术课程和公共教育体系来完成,后者则主要依赖中、高等美术专业教育来实现。
美育的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举个例子:一位满脸皱纹的普通老人,生活中很少有人会觉得他美。但在艺术家眼中,一方面,老人的皱纹在形体上使脸部形体更丰富,这是外在的美感体现;另一方面,老人脸上的皱纹代表了他所经历的生活,这是内在的美感映射。因此,美育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力求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出美来,进而能以审美之心来看待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其品性,完善其情操。正如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所说:“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作用之画,单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
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因此,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非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强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这种体验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引导而得来。
二
引导学生喜爱美术课,用艺术的慧眼发现生活中的美,以下三点更为重要:
1.教学方式多样运用
在刚开始进行美术教学时,笔者曾经和语文教学一样讲满一节课,希望以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来充实学生的头脑,引起其学习美术的兴趣。但不久就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贯穿始终。而且,这种讲法更是有单调之处,难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以后的课中,笔者又把很多的范图集中在一节课给同学们欣赏,希望能通过方法的改变来达到引导的目的,但效果同样不很理想。
有一次讲《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为了让学生理解构图这个概念,请五位同学分别到黑板上将六个苹果组成一个构图形式,课堂气氛格外活跃。笔者得到启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出示范图、在黑板上范画、放映幻灯片、自由提问等形式不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一直集中并跟着笔者的引导走,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总是教师向学生提问,笔者反其道而行之。课堂的前10分钟讲授基础知识,后30分钟由同学提问,笔者来解答,最后5分钟总结。这种授课方式中,学生有机会难为老师了,所以想方设法找出与本课有关的问题,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学生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在课堂上才不会出丑。
2.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法时,常常会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如范围小、直观性不够等,特别是在教授美术技法时局限性更大。一方面学生要准备许多工具,另一方面又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操作,这就需要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弥补不足。如用PPT制作电脑幻灯片,用Authorwaer制作交互性强的课件,或者直接播放光盘给学生欣赏,这样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的接触面,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
此外,在学生操作方面,也可以借计算机中的“画笔”工具进行简单的美术技法操作,如设计标志等内容。这样的教学,学生一则可以对美术技法有一些了解,二则课堂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一些。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其他的软件配合教学,如讲解空间,可以利用3DSMAX让学生制作三维物体;讲解室内设计,可以利用3DHOME制作简单的室内设计作品。这样,相信美术课堂会更受学生的欢迎。
3.注重对审美情趣的引导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学生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
一、借助生活表象,打开想象空间
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填满无限遐想的想象。比如把人物的生活、思想、性格的某一部分抽象出来,加以分析,了解它的意义,然后借助想象,把各方面再结合为统一的一个整体,重新在头脑里形成新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形象思维舍弃了人物或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突出和保留了它们的感性部分和本质部分的特征,从而使对象的形象更加生动、清晰、具体。让我们在想象中,领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二、辨明是非,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
三、把握学生心智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教学内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一种情绪。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内容,寻找新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相合”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用方面要灵活多变,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满足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乐于接受。
2.给学生以希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初生的情感丰富而且易外露,当他们看到自己绘制的作品被老师和同学们赞美时,情绪就会振奋,并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发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与信心。在教学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
3.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师,要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运用多媒体入题,激起课堂兴趣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将多媒体用于美术课堂教学中,已成为激发美术课堂教学兴趣和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学在声、光、色和动感方面的优势是纸质平面教材所无法比拟的,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把学生带到那较为真实的场景和画面中,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极大兴趣。比如《现代建筑》这一章节,虽然课本上印制有德国魏玛建筑学校“包豪斯”校舍,美国“流水别墅”,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法国“朗番教堂”,德国“西格拉姆大厦”等,其中有些图片还是黑白照片,学生的直观感、立体感不强,再加上教材不能紧跟时代步伐的原因,一些前卫风格的作品不能及时地反映在教材中,我们正可以用多媒体来弥补这个不足。导入课程时,老师先播放北京“鸟巢”奥林匹克体育馆、水立方游泳馆及上海世博园中一些有典型的场馆的介绍影像和资料,视觉上得到强烈的冲击,听觉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入题,设疑激起兴趣
以提问题的方式设置悬念,创设悬念情境,会激发学生的脑兴奋。学生往往会追根究底,近切不堪地想知道问题的真实答案,教师抓住这一时机揭示新课,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讲《青铜器》一节,老师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中国颐和园的十二生肖被八国侵略军掠走的马首被澳门赌王何鸿鲆6910万港元从海外购买回来,赠送给北京国家博物馆,同学们知道,这马首是用什么金属做的吗?为什么这样贵?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是五花八门的,有对的,有错的,允许他们各抒己见,然后老师归纳正确答案,指出这马首是青铜制成的,由此展开论述。青铜制成的马首除了文物价值外,青铜制品还是我国古代区别尊卑等级,体现统治阶级王权意识的标志,是国家尊严的象征,所以青铜马首才有这样高的价值。这样学生对青铜器具就会产生兴趣,再想了解我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
三、故事入题,启发学生的思考
美术课以绘画和欣赏为主,有时显得很枯燥,不太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导入法也就成为吸引兴趣的好方法。如讲《现代人物画》一节,要讲解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壮士》油画作品,先不讲作品的画面特点,先给学生讲田横五百壮士的悲壮故事。《史记》中记载的这个故事,把一个血性、骨气、阳刚的英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个为了信仰和大义,可以藐视死亡,死亡是永远不可能战胜人格的硬汉田横的形象成为崇尚刚直不阿,崇尚坚毅,胆识、礼节、诚信等种种美德的象征,也正符合我们今天的时代主流追求。由故事引起做人,由做人再引入到《田横五百壮士》的画面欣赏,既达到了美术课的教学目的,又起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一箭双雕。
四、联想入题,促进思维
上《用基本形画物体》一课前,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然后问“我画的是个圆形,自然界中都有什么是圆形的呢?你见过的美术作品中有哪些是圆形结构的呢?”学生会展开联想,比如会答西瓜、足球、蓝球等,老师又问:“哪些东西可以趋向于圆形?”比如悉尼歌剧院、天坛、乐山大佛、彩陶人面鱼纩盆、青花瓷碗等,于是自然而然过渡到《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一课的讲解,水到渠成,一点也不留痕迹。学生得到了思考联想,不知不觉中被老师巧妙引入正课,效果比“闲话休说,转入正轨”这样的过渡自然流畅。
五、谜语入题,引人入胜
谜语是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例如讲解《古代山水画》一节,给学生出这样一道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离别鸟惊心”,当同学们猜出谜底是“画”时,趁机引入对中国山水画的讲授。如导入《渔村小雪》的欣赏设计这样的谜语“说像糖,它不甜,说像盐,它不咸,冬天有时一片,夏天谁也不见”。如讲《邮票的设计》,可先猜这样一道谜语,“中间是幅画,四边长有牙,有它飘洋过海,无它难走天下。”当学生们饶有兴趣猜出后,再导入课文,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分析邮票的组成、特点、类别等,根据课题的不同,巧妙设计谜语,也同样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演示入题,直观生动
演示这种比较直观生动的导入法,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生动产生的美术享受,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近距离的技能性美感,而且还激发学生想自己去尝试的强烈愿望。讲解《现代设计艺术》一节,老师信手拈来在黑板上画一些有代表性的商标,并在绘画的过程中讲解这些商标、图案的设计理念,图文并茂,立即会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像上海市博会“海保”的图案,北京奥运会“中国印”的设计,典型而时代感又强。
七、歌唱入题,调动情趣
美术课上唱唱歌,音乐课上画画画,反窜交叉,有时也感到特别的新颖别致。如上《现代主义绘画》一节,欣赏日本东山魁夷的《涛声》作品,该作品是为我国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所创建的唐招提东的修复而精心绘制的障壁画。画幅中,岩顶上极度倾余的松树,背景广阔海面上动荡海浪所涌起的层迭起伏的白浪,都唤起了观众对呼啸而来的海风的联想,很具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味。作品的构图及用笔赋色都极富韵律与表情,画中的形和色是实,而涛声是虚,画家正是以这寓虚于实,虚实互生的声和色纺织出一幅极美的恢宏画面,把人们带入一种空灵浩瀚的艺术境界,从而富于现代感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体现出了东方绘画所特有的艺术精神。如果我们用此专业的语言给学生讲解,虽然用语准确、精当,但对只具有选修美术水平的学生来说无法理解和接受。不妨先播放毛宁演唱的歌曲《涛声依旧》,让学生想象歌声中的情景,再来与课文中的欣赏进行比较,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一、利用教材内涵,培养爱国精神
我们现在所用的中学美术教材中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都有爱国主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欣赏课教学中尤为突出,有很多都是显性德育主题的作品欣赏,比如:对中国长城的欣赏,与其说它珍贵的价值是在物质文化层面上,不如说主要是在精神内涵、精神文化层面上。因而我们用 “万里长城永不倒”来象征、比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恒存发展。在对这类型的美术作品欣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那真是名正言顺的事。另外,我经常带领学生感受家乡南通的快速发展和独特的民间艺术(南通蓝印花布、如皋水绘园建筑等),对这些民间艺术的起源和制作有相应的了解,甚至可以动手制作,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为家乡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感到骄傲,从而激发她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二、利用班级小组形式,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
现今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主义思想是有待提高的。在我的美术课上,这个临时组成的集体是一个整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的表现都会影响本节课对小组及个人的评价,从他们开始的分工,到集体的制作,从小组学习的纪律,到小组作业的展示,甚至是课堂上的一些细节,我都会做出及时的评价,甚至是以表格的形式为各个小组打分。鉴于此,很多时候有些比较调皮的学生都能较好地融入小组学习之中去,也并不用我出面干涉他们,因为小组成员会自发的提醒和阻止这部分同学的不良行为。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通过合作探究获得了美术方面的技能技巧,提高了美术素养,还在学习过程中悄无声息地渗透了集体主义教育。
三、以细节为重,宣扬劳动光荣思想
我常在感叹,现在学生都过于“聪明”,有时候老师叫他们将包干区或者美术室的卫生打扫一下,有的同学总是想方设法偷奸耍滑,并且有的同学自己不做不说,反而对积极做事的同学冷嘲热讽,这种风气肯定是不值得提倡的,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不利。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作出公正的评价和引导:首先是肯定积极参加劳动的同学,然后可以把情况记录在学生成绩册中,以便期末评价时作为美术课表现一栏的加分因素。另外,我在美术课教学中,利用教材中具有显性的赞美劳动及劳动人民的内容,除了从美术角度进行欣赏外,还直接宣扬劳动光荣的思想。不仅如此,在美术课的细节方面。比如在每节课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将桌面收拾干净,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及时清理,这些细节的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了影响,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设计节日教学作业,指引学生学会感恩
有的人说:现在的学生很自私,不懂得感恩。这的确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不能怪孩子,形成这种结果与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学校教育都有关系。我在美术课中,抓住现在节假日较多,将节日的主题与美术课的内容结合起来,创造学生感恩的表达途径。比如父亲节,我让同学们欣赏罗中立的《父亲》,起初学生只是被画面的逼真所吸引,随着我对这幅作品的介绍,作者创作的背景及过程的讲解,同学们对《父亲》的理解更加深刻了,理解了父辈的勤劳与艰辛、执著与奋进,然后我让同学们写一句自己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并且以这句话为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送给自己的父亲。这样,学生有真情实感,创作一般都很顺利,作品要拿回家给爸爸看并写出评语,融洽了父子(女)关系,体现了亲情的无价。
五、培养学生爱护公物意识
在教材中爱护公物主题的美术教育课程不多,但我们可以在现有的课程中插入爱护公物的教育内容,比如在剪贴画、版画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不要损坏桌椅等。有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制度来约束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他们明白自己行为的不足,从而改正错误。
[关键词]导课语 结束语 教学片段设计
本学期以参加教学评比和职称评定为契机,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研讨重点放在精心备课和上课,尤其在一节完整的导课与结束语颇费心机。导课的智慧是促使一节课有良好的开端,结束语是课堂美好的结局,是课的升华。
一、导课的几种方式
导课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导入得法,瞬间就能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虽教无定法,但可通过实践与实例的探究,并结合教学实际尝试和反思,是可以逐渐把握导课的设计艺术的方法。下面我就将教学实践中想的和做的几种导课方式陈述如下:
1、设疑导课。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叹开始。”教师导课时若能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巧妙设疑,就会在上课开始即将学生带进问题的漩涡,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愿望。如《奇特的视觉图形错觉》导课:播放一段刘谦的橡皮神秘穿透魔术,然后请学生表演,最后解密来导出课题错觉。这样设疑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思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
2、课题导课。分析课题导课即教师引领学生分析课题的意思来领会课题内涵。有的课题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透过课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因此从课题导入,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诗情画意》导课:出示一首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师:根据诗的意思,闭眼想一想,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是的,诗中有画。今天要学习有《诗情画意》的中国山水画。
3、情境导课。情境导课法就是利用语言、环境、影像、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方法。如在《印学话西冷》导课中:出示对联“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让学生上台亲自钤印章。问:你认识这是什么艺术吗?生:印章、篆刻。你们知道这类艺术名气最大是在哪个城市吗?有涛声、东浙。这是对杭州西泠印社的最高赞誉。师:今天老师要带你穿越时空来到东浙西子湖畔,孤山脚下(展示自己在现场的图片和视频)。这里不仅以风景秀丽闻名,更经金石篆刻响誉海内外。这样,就为学生准确地理解本课内容,作了感情上的准备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4、悬念导课。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意料,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尽快知道究竟。设置恰当适度的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以刀黑白木刻版画》的导课设计:同学们今天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学美术,今天我不是一个人来,还带来我的同胞兄弟,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自画像木刻,这是什么形式的作品,也就是说是什么画?学生答:木版画。师:有同学议论了,说是同胞兄弟长得和老师不太像是吧!他白的比我更“白”陈。黑的比我更“黑”。引出课题:《黑白木刻版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论教师采用哪种的导课方式,也无论教师的导课设计如何精彩,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导课才有它短小精悍,吸引眼球、扣人心弦。
二、注重课堂结束语的设计
在美术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会很重视导课语的设计。但也有许多教师忽视了课堂的结束语设计。他们大多是以课后练习或作业讲评充当之;即便有结束语,有些就“今天这节课就讲到这里,下课!”显然,这给人虎头蛇尾,美中不足。其实,结束语在美术教学中也很重要。有良好的开端就应该有美好的结局,有精彩的导语就应该有精妙的结束语,二者前后呼应。好的导课语能激发兴趣,引人入胜,好的结束语也具有升华主题,让人回味无穷。那么,怎样精心设计美术课堂结束语呢?我以为,结束语要力求达到这样效果:课堂教学虽然讲结束了,可学生仍是浮想联翩、或有更多思考,让学生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可以这样说,结束语不能是简简单单的课堂结束,而更是一堂课的深思与升华。具体地说,要体现以下三点。
1、结束语有人文思想。美术课是绘画技能与人文思想的统一,结束语设计上最好能体现人文性的特点。
2、结束语要善于留白。“国画空白艺术”是指作品已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内容,即留给给卖者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根据提示或暗示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把握和理解。设计课堂结束语也是如此。有经验的教师在设计结束语时,总会恰到好处地留出些空白,让他们在课后还更多的思考。
3、结束语能联系生活。美术是源于生活,只要一联系实际就会大放光彩,很大地丰富了美术的现实意义,给人以更多更深的启迪。换言之,美术学习只有联系了实际才能更加鲜活起来,易于学生理解。所以,教师在设计总结的美术课结束语时,要尽可能多地与现实生活挂钩、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亲身体体会的感觉。
关键词:动画短片;中学美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69-01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变化,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做出了调整和改变,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改革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功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要想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需要采取全新的教学形式,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动画短片,使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学习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利用动画短片,开展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的开始如果就缺乏趣味性,那么,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会很高,所以说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格外重视。利用动画短片吸引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使美术课堂变得丰富精彩,教师利用动画短片进行课堂导入,给学生展示学习内容,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课堂导入的内容,这样就能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开始阶段合理使用动画短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将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形式,让学生感觉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比如,在学习素描人物各种动作的时候,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某些动作的细节了解得不是很清楚,描绘细节还是不到位,因此在课堂开始阶段可以利用动画展示一些人物的动作动态画面,让学生可以观察到动态的内容,再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就能掌握绘画的技巧,动画展示形象生动,对生活经验比较少的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通过动画展示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能力。
二、创设动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也是如此,美术教学当然少不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黑板+粉笔”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传统课堂形式显得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改变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目前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创设教学情境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某种角度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采取动画短片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主要是借助短片的直观性,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形象的了解,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图形概念,这样才能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展。
比如,雕塑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学习《外国雕塑欣赏》的时候,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只是最普通的,在创作风格上也有偏东方化,很少接触西方雕塑,因此对于这一概念并不是很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西方比较著名的雕塑作品,在视频短片中欣赏西方各国著名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有全面的了解,通过短片呈现出西方文化意境,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西方特色,再加上教师的分析和指导,学生能够对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迅速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动画短片,挖掘艺术元素
传统美术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欣赏教材中的美术作品结合文字进行讲解,学习资源面比较窄,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这使学生不能深入挖掘美术的艺术魅力,美术课堂所用到的教学形式也是有限的,教师讲授完理论知识,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学生自由练习,因此美术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但是信息技术的融入改变了这一教学现状,利用动画短片可以展示不同领域的美术文化,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感受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美术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重复播放讲解,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短片,可以根据学生以及教学的要求随时暂停或是重播,能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拓展美术学习的范围。
比如,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生活元素,让学生有亲切感,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利用动画短片播放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画面,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图案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图腾,这些在生活中出现的美术元素也可以融入到教学中来,帮助学生感受美术的艺术魅力,深入挖掘美术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利用动画短片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美术教学资源的同时,帮助学生体会美术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第一步曲:妙用故事,激情促趣
在教学引课阶段我利用CAI课件创设了奇妙的童话故事情境——鱼妈妈带着鱼宝宝去旅行。上课伊始我就神秘地告诉同学们:“今天鱼妈妈要带着鱼宝宝们去旅行,你们想不想一起去呀,那我们就出发吧!”“看,那漂亮的小丑鱼在草丛中嬉戏玩耍,奇特的金枪鱼在海底巡游,凶恶的大鲨鱼马上要吃掉一条小鱼当作它的美味佳肴了…… 。”同学们兴高采烈,个个睁大眼睛紧盯着屏幕,显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同电视剧的片头,以精彩性先声夺人,一开始便将学生牢牢吸引住,通过鱼宝宝的眼睛让学生们认识了各种形状、各种色彩、各种习性的鱼,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受了梦幻一样的画面后,立刻产生了探奇觅胜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诱发了学生想运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美丽的海底世界的创作欲望,很自然的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达到了美术教学的创境、启智、激趣的目的。
第二步曲:巧设问题,拓展思维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课堂教学如果能抓住时机设疑、质疑、解疑,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你看见过海洋吗,到过海底吗?你能讲述你的所见所闻吗?海底有山吗?有峡谷吗、、海底有声音吗?你知道哪些海洋生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形状和特征吗?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吗?再通过真实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海底世界。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所见所识,通过谈话交流思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创设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是学生的合作伙伴,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促进了信息的交流,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第三步曲:创设游戏,寓教于乐
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我创设了画鱼游戏情境——我和学生进行画鱼比赛。我说老师用10秒时间能画一条大鲨鱼你们信不信,学生用猜测的目光瞅着我,有的说信有的说不信,那好你们给老师计时10秒钟,看老师能不能画出来。在学生的倒计时里我以简洁干脆的线条画出了一条非常生动的大鲨鱼,学生赞叹不已,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随即我用激将法:“你们敢不敢用10秒钟的时间画一条你喜欢的鱼?敢!那好!上黑板上来。”学生热情高涨,经过师生共同创作,一幅海底世界图展现在黑板上,看着自己和他人共同完成的神奇画面,学生情不自禁鼓起掌来。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性活动,通过画鱼游戏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师生共同展现自我,表现自我,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而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这种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创造出一个活跃中有竞争,笑声里有思考的愉快的新奇的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展示技艺,体验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第四步曲:鼓励学生,激发灵感
通过教学活动中的设问讨论让学生从其他人的发言中受到启迪,产生创作的灵感。知识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人们对所希望出现的事物的一种憧憬。人类借助想象的翅膀发明了望远镜、电话、电报、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神话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嫦娥奔月等都变成了现实。幻想是可贵的,它可以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在画鱼比赛的基础上,教师设疑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人们将如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如能否去海洋居住,旅游,探险等)。最后教师布置课堂作业——《未来的海底世界》或《海底探索》。
第五步曲:趣味评价,延伸课堂
学生创作作品后在黑板上展示小组内评出的优秀作品。这么多作品,究竟谁的作品你更欣赏,请你当评委,并阐述你的理由。留给全班学生偌大的表现舞台,学生们有的独立思考,有的窃窃私语交流看法,都想做一个最好的评委。如此一来,盈盈一堂,变部分师生的单向交流为全体学生的多向交流,变教师总揽全局为全体学生共掌时势。抓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调动全体学生,兴趣盎然间彰显了个体生命的迷人色彩,也使学生的艺术创作得以升华。
在常人眼里,画画远比看画难,其实不然。著名艺术社会家豪泽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所以有许多儿童画家,农民画民间艺术家也是文盲;但绝无儿童鉴赏家和文盲艺术家。可见,绘画艺术鉴赏是一种由后天专门训练所获得的一种特殊能力。
绘画艺术鉴赏教育是将受教育者带入绘画这一特殊视觉领域,使他们在大量接受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训练对视觉艺术语言的领悟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进而育成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
在我们的绘画艺术教育中,我认为应将绘画鉴赏作为其基本内容,单纯靠学校每周一、二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训练来练就绘画赋形表现能力,无疑是不自量力的。而培养绘画鉴赏能力无疑是美育的主旨,也是学校教育可以实施见效的。这在西方许多国家都曾达到验证。
那么,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这种特殊努力呢?
“观千剑而识其器”,最重要的是大量接触艺术作品。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读画”,进而接受。这种接受非观赏接受。象在展览馆看画展,随意遛一遛,大体看一看,有赏心悦目之感即可。我们追求的是鉴赏性接受。在以往的美术鉴赏中,有被戏称为“三段论”的欣赏模式,即时代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的评析。实际上重点放在前两项,后一项是总结、尾声。如欣赏董希文《开国大典》这样的革命历史画,往往把重点放在德育性接受上,就是把绘画当作一种德育媒介和手段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对艺术特点只略作评判,甚至忽略不计。对绘画这种视觉艺术来说,这样的模式恰恰本末倒置。
现将在教学中总结的培养绘画奖赏能力的“鉴赏四步法”略作论述:
第一步:简单描述
在欣赏的开始,先是抛开含义、价值判断、背景等因素,只让学生指明画面上存在哪些物象,用语言表达直观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对变形较大的作品,指出原型;对抽象作品,可指出画面存在哪些形状、色彩、结构等,使学生注意到应该注意的所有方方面面,这很重要。因为人们在看画时,常看主要形象而忽略其他,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而忽略其他细节。以法国表现主义画家夏加尔的《散步》为例,开始学生只注意到画面里突出的人物及夸张的动作,房屋,地面较特殊的绿色。经提示,学生会注意到画面里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画面中只有绿、红、紫三色,红色衬布上的花,酒瓶,酒杯等等。在学生叙述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鉴赏情操:面对作品,它给了你什么直观感受,教师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尽可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实现审美共享。这阶段不可批评学生所讲的见解,鼓励学生直率地描述直观感受。
第二步:形式分析
形式分析是将感性立即转化为理性分析。我们要解决的不再是作品给你什么感受,而是画家是如何使你产生这样感受的。这就是需要从艺术语言和作品的形式感来分析,来探讨色彩、形状、线条,肌理、人物描绘的特点,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图和底的关系等。这是鉴赏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夏加尔的《散步》,学生通常能感受到画面中的快乐气氛,通过教师诱导和提示,学生会发现原来这种氛围是画家刻意营造的,夏加尔所追求的单纯的形、色、人物动态都体现了天真和童趣,欢乐和喜悦的气氛来自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红色衬布上的花、酒瓶、酒杯也起了很强的烘托作用。
>形式分析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鉴形式美的意味,可以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形象到风格。分析时切忌繁琐和硬性解剖,破坏作品的整体生命。
第三步:意蕴解释
>意蕴是作品中的一切有形事物的无限延伸因素。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从外在层面到内在层面的探讨。对超越画面形象即“象外之象”的刨根问底,当然,我们不能只中循迹而求。
>意蕴解释的成败关系到能否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由于有一些作品是缺少意蕴的,有一些作品其意蕴在可喻不可喻之间,有时教师很难将超越作品的意蕴揭示出来。加之学生缺乏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深度体验,如明代沈颢所言:“看画以林泉之心则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卑”,要很好地领悟和体会作品意蕴,这就需要教育来长时间循序渐进的浸润和弥散。
>仍以《散步》为例,通过对作品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这幅画表现的是夏加尔自己和他的妻子。他把自己画在中间,举手托起婚后刚刚生了第一个儿子的妻子,让她在空中自由回旋,以庆祝他们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再通过对个性、思想、艺术观的介绍,学生就能够理解画家为什么会画出这样的人物动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方式,进而领会画家的意图,分享画家的喜悦之情,欣赏他富有儿童般幻想的艺术魅力。
第四步: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从内容与形式、风格与风味、革新与继承等方面对作品的优劣作出判断,可以参考专家对此的批评与评判。而艺术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的、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学生,而应当采取开放式的、多元的评判、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学会对作品进行评价。对夏加尔的作品,我们着重于他的独特性、开创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我在评价达.芬奇《梦娜丽莎》时,除了指出它的“优”外,还有意指出它的“劣”,如:人物与背景的处理不自然,似剪贴一般;边缘线的处理过于生硬;受当时材料的限制,色彩单调;现在的色彩也灰暗了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明白对绘画作品的判断是多元的,没有固定的结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应尽量收集各种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美术课;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61-01
大家知道,良好的素质要通过科学的教育过程来实现,没有科学的过程就没有科学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内驱力,由此推动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素质。我担任美术教师多年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谈在美术课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
美术课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教给学生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使其学会一些绘画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课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上好美术课,提高学生对绘画知识的兴趣,寓素质教育于美术教学之中,是美术课教师时刻注意的大问题。
首先,要更新视美术课为副课的观念,克服可上可不上,甚至被挤占的现象,按教育部规定开足课时,坚持学期始终,并对挤占美术课的现象据理力争。
其次是认真备课,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在基本图形绘画和装饰画教学中,从方、圆、三角形及各种形体的组合中使学生领悟到美感,感受到生活中的实物处处呈现着美,引导学生大胆绘画图形进行装饰、点缀,发挥其想象力,开发智力,力求有所创新。对新颖别致的美术作品,推荐给同学们欣赏,培养审美能力,使学生树立创造美的自觉性。
在人物画教学中,让学生懂得人是社会的中心。一幅有思想内容的美术作品,主要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非常喜欢通过画人物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绘画时一方面要注意人体的造型结构和比例特征,要用实、虚线来表示人体结构的准确性和衣带飘动的规律,显现人体美、姿态美和服饰美。另一方面对学生讲述具体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画鲁迅肖像时,给学生讲述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爱憎分明的革命精神。画白求恩肖像时,给学生讲述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动人故事,启发学生对革命前辈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使其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志向。画“父亲”肖像时,引导学生从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上看到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艰难,启发学生尊重和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品质。
从画舞姿优美、轻盈的维吾尔少女到彪悍的哈萨克族青年等新疆少数民族人物画中,给学生讲述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情习俗,使其了解在新疆这块神秘的大地上劳动、生息、繁衍的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都为新疆的发展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使学生树立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的思想。
在人物画背景、动物画环境上,少不了花草树木、房屋建筑以及车船山水等等,这些由大自然的内容构成的整体就是一幅极其美丽的风景画。为了画好这道风景画,经常带学生到野外写生,画春天的鸟语花香,夏天的天山垂直带、秋天的丰收景象,冬天的白雪皑皑,通过这些绘画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其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在装饰画教学中,从装饰画讲究整齐、规则、有规律性入手,辅导、帮助学生涂色、放样和重复描绘,提高其点缀、美化生活的审美情趣,培养其独立设计创新能力。
在中国画教学中,讲中国画是我国民族形式传统的绘画,其历史悠久,不但符合我国人民的习俗爱好,而且在国际画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从中国画的简单明了、笔法干练、拙中见巧、憨处传神中增强画好中国画的信心,还从画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这些名贯中外的新疆特产中了解新疆的特产业和特产文化,激发对新疆、对祖国热爱的思想感情。
在记忆画和想象画教学中,主要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绘画技能,开发学生智力为目的。作画前首先让学生观察事物,使其对事物的整体形状、比例特征有个明确的认识。最后凭记忆或凭想象、联想的方式形成学生自己的空间概念,再现实物原型,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提高。
再次,教师要做促进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借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然后是速写、默写、记忆画、想像画的练习,这些都是培养形象记忆的好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形象的记忆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让学生联系实际引起联想,充分发挥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出想像中的形象,培养儿童的创造才能。
最后,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能力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要了解学生,给成绩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目标,给差的学生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培养学生获得成功的能力,给学生成功的信心和希望,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总之,在美术课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从不同内容、不同侧面的绘画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对每一节美术课的兴趣,注重一点一滴的积累,使其从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启迪,从而形成稳定的内在素质。现在,无论是命题画还是自由画,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画得认真,创新作品不少。学校美术展评,我所带班级获奖人数最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