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验式教学范文

体验式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验式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验式教学

第1篇:体验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体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89

1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理论体系

1.1 体验式教学理论基础

体验式教学与诸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成熟的理论知识,推动了体验式教学的发展,使体验式教学显得更加充实;相关学科也通过体验教学的方式,提升其理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直观性,使之更容易为学习者所吸收接受。

1.1.1 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认为,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其心理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通过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构建过程。个体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历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认知结构的塑造和同化,不断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即适应外部环境并内化为心理活动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能够更接近工作实践场景,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主动探索和总结,在体验过程中会得到各自的认知,这些个体差异就是一种独特的学习资源,然后通过团队分享讨论的方式,得到再一次的学习,通过共同学习使得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新知识再生的基础,体验式教学要重视这个“生长规律”。

1.1.2 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冷冉在《谈情・知教学》中将“要使学生学会善于发问,善于探索,善于试试看”作为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像科学家那样思考、想象和创造。在描述“情・知特点”时,冷冉特别指出,“课堂情调要有疑问,有惊讶,有迷茫,有争议,有笑声,而且以愉快为基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通过好问、善问的过程中获得的。

学习活动是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相统一的过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行为导向的根本动力,所以其动机、情感、性格、兴趣等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目标如果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强调认知因素的唯一性,就会忽略了情感因素,往往会造成学生认知乏力、课堂教学沉闷、师生思维固化等现象。体验式教学主张实现学生的素质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的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的同存共进,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体验式教学理论体系

体验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无论是中国的儒家思想,还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中就已经初见“体验思想”的端倪。然后通过夸美纽斯、卢梭、杜威等教育家的不断研究,为现代体验式教学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1.2.1 夸美纽斯的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在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中高居首位,因为直观性教学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教学的难度。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夸美纽斯认为感官是“最可信托的仆役”,它可以使得知识一经获得,便可以彻底理解并保存记忆,成为“心理的财产”。

1.2.2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

卢梭明确了教育对象的中心地位,一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都需要按照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来制定:“建立在年岁不同的人们的能力总量之上的,选择教育活动是要适应这种总量的。我不想选择在表面上可以受到良好效果的方法是容易的,但是假如那种方法不能适应学生的类型、性别和年龄特征等,我怀疑他的效果是否是真正良好的。”提倡直观教学和实物教学,重视教学方法的心理基础作用,强调实践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并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向主动探索者的角色转变,使之能够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他认为,知识与经验的形成必须经过感觉与观察,才会产生深层次的理解。

1.2.3 杜威的实用主义学说

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将学校里的知识获得与社会活动联系在一起,主张学生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原始关联,教育的过程要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知识在行动过程中提供智力支持,不再是被动地被接受。

2 体验式教学体系的优点

与传统课堂相比,体验式教学在以下方面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2.1 师生角色的定位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是“管制者”的角色,在这种带有明显强制性的知识传递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仅仅把学生作为知识的灌输对象。在“管制者”的角色定位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权威,学生被视为如同一张白纸缺乏知识的人,教师只需要高高在上唱独角戏,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即可。而在体验式教学体系中,则彻底改变了教师的原有角色定位,实现了由“管制者”到“组织者”的过渡;同时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参与者。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心放在了“教”,而体验式教学则聚焦在“学”,两者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其本质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如何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不再是强调教师的课是否讲完、学生是否管住这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2.2 学习效率的改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从未教过我的学生,我只是创造了一个让他们学习的环境。”学习的本质可以理解为获得符号性的表征或结构,并运用这些表征或结构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内心活动变化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递,也要强调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无论哪一个方面出现了障碍,其必影响教学的质量。在灌输式的课堂上,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没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积极性较低,其主动实收知识的体验被抑制或者剥夺了,长此以往形成了学生的麻木性。体验式教学体系的目的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能够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体验式教学重视情感对认知活动的支持,表现为寓教于乐,以“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经历教学场景,通过自身感官逐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其自身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习过程的效率。

2.3 学习效果的变化

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感官在学习时能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美国教育家西尔伯曼也认为,我们所能学到的东西是所读东西的10%,所听到东西的20%,所看到东西的30%,视听结合能理解50%;与人探讨有70%的效果,亲身体验有80%的收获,给别人讲授后90%的东西真正属于自己了。由此可见,在仅仅发挥学生听力作用的授课模式中,能够掌握的知识相当有限,知识进入大脑后缺乏有效的自我吸收。学生个体对于知识理解存在个体差异,因为每个人的自身经验和知识积累不同,每个人都是根据外部信息结合自身背景来实现知识构建。在体验式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发挥学生自身的视听功能之外,还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设计出亲身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团队成员的讨论互动形成思想碰撞,通过思考进而总结,并通过分享心得的环节来实现合作学习,使理解更全面、更丰富、更牢固。

3 体验式教学的实践难点

3.1 配套的实验条件

体验式教学强调模拟场景的真实性,这是体验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学生自身行为的参与需要通过心理上起作用,创建适当的实验情境与学生参与热情密切相关,即虚拟地经历某件事,从感情上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才能对体验对象有切实感受,促进直接经验的形成,所以适宜的教学条件是体验式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现有教室的空间设计、设备安排不能满足体验式教学的需要,户外体验自身隐含的风险性更是扼杀了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可能性。

3.2 体验式教学团队的建设

体验式教学的魅力在于满足体验者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教师应当创设满足学生好奇心的环境条件,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向强烈的智力活动。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体验式教学需要准备大量的实验材料,需要准备包含相关知识和教学要点的理论材料,需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学生特点设计出不同的体验方案,这些仅凭一人之力很难达到理想效果,需要有意愿的教师不断加入其中。

3.3 课堂引导和控制

课堂设计要以整个团队的学习目标为主旨,课程项目要有课操作性和针对性,能够实现课程目标。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从讲授者变成了引导者,淡化了“教”的角色,使课堂的主体成为学生本身,给他们更多的体验空间。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活动项目出现偏离的现象,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经验把活动推动到预定的轨道。体验式教学的项目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将生硬刻板的文字转变为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往常枯燥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缺乏及时的控制,很容易使学生学习仅仅停留在体验的层面上,缺少了对知识的凝练,从而流于肤浅。

4 体验式教学体系的设计

通过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实践活动,笔者设计出体验式教学体系。这个体系注重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系统思维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体系中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以上目标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非常注意细节的掌控。该体系通过以下模式进行构建。

4.1 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环节由学生们以3-4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1+6”的课堂展示活动。其中的“1”指的是每个成员进行时间为1分钟的自我营销,是课堂展示的第一个环节。“营销无处不在,营销就是一切”,通过深入地自我分析,在有限的时间里提炼出自身的优势与同学们进行分享,是一个彼此借鉴学习的过程。每个学生演讲的时间的误差控制在10秒钟之内,即50秒到70秒之间。“6”指的是第二个环节,进行时间为6分钟的小故事演讲,团队共同参与。这个环节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个部分讲故事,第二个部分结合相关原理进行分析,第三个部分从自身出发谈个人感受。每个学生演讲的时间的误差控制在30秒钟之内,即5分半钟到6分半钟之间。通过自我营销和讲故事的模式,在心理攻略、语言表达和行为方式上有所领悟,也能在成就自我等层面找到突破点。

课堂展示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展示内容,从内容设计、展现形式、语言表达、互动效果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总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识,并强化教学效果。

4.2 情景模拟

该部分一个学期组织3-4次的相关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相关专业知识,通过模拟工作中的情景,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设计可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体验式培训游戏。教师在其中充任导演的角色,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熟悉情景发生的全过程,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要有针对性的方案;在情景运行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掌控课堂氛围,还要引导学生熟悉规则、尽快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情景结束之后,要对出现的结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心得分享,并进行点评;在课后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完善。学生在其中是演员,扮演情景中的角色,理解该角色的定位,使用该角色的语言、行为、态度等来应对出现的状况,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突出操作性、讲究趣味性、注重实效性。课后要求学生进行书面总结,督促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并巩固学习效果。

第2篇:体验式教学范文

二、《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现状(一)《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当前,很多高校《会计模拟实验》课程内容基本都是让学生根据制造企业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从实训内容涉及行业来看,没有与学生就业和实习单位实际情况相匹配,缺乏供学生个性化选择的商品流通企业、金融企业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等行业模拟实验资料。从业务内容处理流程来看,基本上只反映了单一制造企业会计核算流程,未强化数据流程控制和业务财务岗位体验。从实验资料完整度来看,只包含单一企业简单核算内容,忽视了外币业务、债务重组、合并报表、投融资管理、税收筹划以及财务分析等内容,以致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内容简单,学生实验完毕都不能真正掌握各项业务的处理流程,影响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效果。

(二)《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方式单一目前高校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模拟演示,学生按照模拟企业经济业务资料进行填鸭式会计核算实验操作。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也只是掌握基本会计业务核算,一般未进行会计业务角色分工和轮岗,无法让学生充分体验所有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更不可能体验会计业务流程控制的作用,不能激发学生会计模拟实验的学习兴趣。

(三)《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大多数财经院校的《会计模拟实验》评价主要以学生平时考勤和完成的记账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逐项打分考核,表面看来,这种评价体系公平合理,但实际上只是强调了会计学生的核算技能,根本无法全面反映学生会计模拟实验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由于会计学生往往都要利用课余时间才能完成会计实验项目内容,从而无法避免少数学生的作弊行为,也会严重影响其他学生会计实验积极性,影响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评价效果。由此可见,目前高校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还存在内容简单、模式单一以及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制约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会计信息的多样化和及时性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一定会计理论水平,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财务业务流程控制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和内外部门间沟通能力。因此,很有必要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进行会计业务体验、岗位转换和会计业务流程处理,提高学生业务流程控制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高素质要求。三、《会计模拟实验》引入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一)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高素质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信息瞬息万变,用人单位不但需要及时的货币信息与非货币信息,而且需要单位内外部门之间快速沟通协调,以便单位快速决策。由于单位绝大部分信息来自于财会部门,因此,用人单位自然而然会要求财务人员具备及时提供多样化信息的高素质需求。而《会计模拟实验》是学生学习了会计专业基础课和一些专业课之后的一门综合知识集成实验课程,也最能体现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因此,很有必要在《会计模拟实验》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导会计学生进行业务流程控制、岗位角色转换、税收筹划和财务分析探索,将会计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有机结合,加强会计、税收、内部控制和财务分析等知识高度融合,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二)培养学生业务流程管理和沟通能力由于应用模拟企业场景进行会计体验教学,既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缩短会计学生与实际岗位之间的距离,又能发挥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参与作用,让学生积极思考会计业务处理、业务管理流程等,从而既培养会计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够通过业务流程控制管理,不断增强团队沟通协作能力。(三)提升《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既充分尊重会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体验和理解各种业务操作流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会计业务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提升《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四)增强实验教师体验式案例设计能力《会计模拟实验》由于知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对《会计模拟实验》实验老师的知识面、实践经验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在《会计模拟实验》中引入体验式案例教学模式,必然要求实验教师不仅具备扎实过硬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经验,还能够综合运用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进行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增强会计模拟实验体验式案例设计能力。

四、加强《会计模拟实验》体验式教学的对策(一)加强高校与企业沟通合作,促使会计模拟实验场景接近现实《会计模拟实验》体验教学强调真实会计环境的模拟与体验,这就非常需要会计职业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因此,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与合作,让会计教师与学生走进企业,将企业会计实践者请进高校,共同交流,合作组建会计仿真实验基地,促进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场景更接近现实。(二)积极创设会计仿真模拟情境,激发学生体验兴趣会计体验教学实质上是将会计学生置身于企业模拟经济业务环境现场体验,增加工作环境的“真实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乐意主动接受会计知识。因此,真实教学情境对会计学生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在企业真实市场管理环境中才能真正理解会计模拟实验的意义,不断发现财务会计问题,并通过分析找到解决会计业务流程、角色转换以及税收筹划等问题的有效办法。

第3篇:体验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体验 教学模式 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072-0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所以,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对于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来获取知识。这一特点与新课改提出的“要关注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关注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相契合,运用这一模式对现有的基础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有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 相关概念界定

1.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并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范型。它是由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程序、作用方式、教学策略五部分构成。

教学模式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它是教学理论的运用,并对教学实践起直接的指导作用,对于教学思想的贯彻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模式在实践方面的功能,具体包括指导、预见、系统化和改进等。它的理论功能表现为:通过对教学实践中某一类具体教学活动的概括加工,所提出的框架,对实践和试验在理论上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为教育理论的研究不断提供各种素材。

2.体验式教学模式

关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见解,笔者在查阅、分析了大量的文献之后,形成了自己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解。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为学生营造一种体验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它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知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二 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1.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在国外,体验式学习起源于杜威的“经验学习”。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到“经验”包含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在主动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①由此可见,杜威提到的“经验”同现代的“体验”在本质上是相似的:既具有行动过程性又具有结果性。德国心理学家勒温的体验学习模式是由具体体验、观察与反思、抽象概念与归纳的形成和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推论所组成。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即时体验是学习、生命以及性格的核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了学习和认知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可以看成是他的体验式学习模式。他认为“活动是学习者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品德的重要途径。”②库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加以哲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的最新成果,于1984年推出了《体验式学习——让体验学习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一书,认为“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③

在国内,陈鹤琴在“活教育”思想中提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他依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结合本人的教育经验,提出了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教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么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交际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分组学习;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陈鹤琴提出的这17条教学原则不仅强调要让儿童通过实际的体验来获取知识,也强调教师要在真实的环境中教育儿童。他认为只有在“做”中教才能使教不致于落空,只有在“做”中学才能使儿童更感兴趣。只有教、学与“做”密切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也在强调学生体验的重要性。陶行知认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④ 由此可见,陶行知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做”中获取知识,塑造个性,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且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等,本质上也就是我们强调的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学习。

2.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发挥,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倾向。为了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就要选择一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当前基础教育的课堂。体验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自己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证,他们对于学习过程的掌控也就更为积极热情,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获得的不仅是一些确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在自己的探索、体验过程中也摸索出了学习的方法,了解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体验的,所以整个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第一,创设激发学生体验的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取决于教学主体与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使教学活动的双方完全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是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的起点。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体验式的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情境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这个阶段的认知特点。比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在为他们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环境的创设是否与这些特点相适应。其次,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性质。教学内容不同,设置的教学情境也就不同。为一堂英语口语课设置的体验情境与为一堂自然课设置的体验情境是大相径庭的。再次,教师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学生设计体验情境。合适的情境设置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到情境与自己所学知识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情境获得比教学目标更高层次的发展。

第二,重视教师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体验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较,其优势在于它可以让学生主动自由地深入情境进行学习。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那么学生很容易在体验的过程中迷失学习目标。所以,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极其重要,它是体验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为了避免学生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迷失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进行之前要向学生说明教学目的是什么。此外,教师自己也要参与到整个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去,教师自己参与进去更容易了解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能够及时地对学生偏离教学目标的行为进行纠正,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三,鼓励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交流合作。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是这次新课标提出的一个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情境来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教师要鼓励他们通过合作协商来解决,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会使学生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建立了友谊,久而久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与人交往的技巧。

第四,教师要重视活动后的总结。在体验式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做好总结,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实施的时候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教学过程很精彩,但学生无所得。为了避免这样的弊端,教师在体验式教学结束时应做好总结工作。在总结的时候,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说出这节课自己的收获是什么,然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总结。教师的总结不能是就每个学生发言的泛泛评论,教师的总结应该有所侧重,要强调教学的重点。此外,对于学生没有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师要通过回顾活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注 释

①〔美〕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3

②张建兴.皮亚杰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对教育改革的影响[J].教育科学研究,2002(9):15

第4篇:体验式教学范文

时代的发展促使了社会对人才使用的选择。当前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具有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拉学和科学精神的人才。这些要求实际上在对人的知识提出要求外,还对人在心理层面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而在过去,包们对“双基”尤其对知识很重视,给经以超人的尊重,对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甚少。实际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只有具有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人才会尊重事实而不崇拜权威,勇于怀疑而不盲从经典,大胆创新而不裹足不前。因此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大课程目标,其中有一项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为我们当前的教学工作展现了一种新思维:即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进行价值判断,从而领悟知识,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过程。开展体验式教学对学生将会产生不同于往的感受,有三大特征:

1.亲历性:这是体验的是本质的特征。

2.个人性:各个主体间存在种种差异,其主体性水平不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前理解不同,故其体验也各不相同。但正是这种个人性,又恰恰能促使学生认识交流和分享的必要性。

3.缄默性:体验是主体的亲历,意味着到场,主体从体验中获得的丰富的内心感受,对其它的另一主体而言,有些成分是可以用言语表达的,而有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如对物理世界的和谐存在的体验。

由以上的三大特征可以看出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和情感联系起来。“体验式”教学的本质就是亲历、实践,接受物理信息面对面的刺激,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使学生达到从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认同和领悟物理知识。笔者认为物理教学中可在下列的一些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一.体验“物理现象、物理量”的存在

物理学其中就包含了对物理现象的规律的研究。在课堂上演示或直接到室外观察一些物理现象将会把一些原本离学生较远或平常常风而末观察、思考的物理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那么从这些物理现象中引伸出来的物理概念就更易于被学生的情感接受,并且还使学生受到一些美妙的物理世界的熏陶,感受物理世界的和谐,真正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当然,这个过程还有其它多种方式,如:学生动手体验、多媒体展示等。一般来说课堂上开展的体验活动要注重直观性和新奇性。

1.直观性:即所进行的体验活动,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如在课堂上体验“撬棒”在工作时的情况时,学生每人利用身边的一些文具设计一个用撬棒橇动物体的实验。那么学生可能有的用铅笔作为橇棒,将书本作为重物,有的用米尺作橇棒,将放倒的板凳作为重物等进行实验,学生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进行了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橇棒的支点在哪、利用橇棒要作有什么用处等。

2.新奇性。物理上有许多奇异的现象,而奇异的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强烈的心理情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动力。因为体验完奇异的现象后,将使他们带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的疑问去学习。如在学习直流电动机前,可先安排学生进行直流电动机的安装的实验(这与原课本的顺序不同)。学生在这节课中积极地对照课本中的图纸动手,将原本很简单的几个部件安装起来后通电,电动机转了起来,情绪高涨。这节课后,学生对电动机原先的那种神秘感去掉了,对电动机的结构在“情感”得到了认同,同时学习有关电动机的愿望也得到了加强。

二.体验物理研究的过程

对于初中生而言,对物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探究。而他们的探究的目的是通过这个过程深刻理解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方法,重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这今后的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在进行物理研究过程的体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过程,理解研究方法。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是一个理性的研究过程,它有一个科学的研究程序。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程序的操作。因此不能太在意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而应该是学生研究的过程。探究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六个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作计划―――搜集事实与证据(即实验和记录数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对体验活动的过程的交流与评价。体验具有个人性,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的感受与形成的个人价值观是有区别的。学生在活动中和在活动后进行交流,有益于相互补充,互相提高,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如在探究的“作计划”的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计划,可以互相纠正对方计划中的问题,并且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计划。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对对方的优点有了了解,从而知道了团队精神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励他们以较强的自信心进行整个过程的探究。3.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发现或思考进行探究。课外,学生能观察到各种物理现象,很多时候也会对这些现象进行一些思考。如果有什么想法或猜想要确定的话,这就需要进行一个探究活动,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将课内学到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日常思考的问题的研究中去,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的习惯。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的探究活动,养成研究的一种习惯。在《新课程解读》中,就有研究棉花与塑料泡沫的隔热(或保温)能力的课题的案例,这个课题学生在课外可能已经思考过了,当然他们也可以自己在课外进行研究。

三.体验物理知识的“真实性”

物理世界里很多物理量都存在一定的联系,物理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找出这些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定性和定量的关系(或者说某一个物理量与哪些物理量有什么样的关系)。因此就针对某一物理量而言,就可能有多种途径去测量或计算出来,那么这样测量出来或计算出的量是否都真实呢?这个问题许多学生可能是存在这个疑问的,书面的计算问题是解决了,但是在情感上不一定会认同。另外由一些物理知识可以推出一些奇怪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真实存在吗?因此在对知识的认同上,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去体验知识的“真实性”。

1.体验物理知识的“和谐存在”。如一金属块(如铁块),现给你测力计、细线、烧杯和适量的水,要求测出该金属块的体积。学生装在学习了浮力后,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只须用浮力知识里学过的称重法即可,步骤如下:(1)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在测力计下面,在空气中测出它的重力G;(2)再将该金属块浸在水中,得到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则F浮=G—F`,物体的体积为:V=(G—F`)/ρ水g。这个数据是经过一定的测量,再经过用物理知识逻辑推绎出来的,这个结论真实可靠吗?上述过程如果是一道单纯的计算或者是实验设计题,学生问题是解决了,但是这个过程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情感上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同,针对这个情况就可以设计一个检验知识“真实性”的实验,利用两种方法来测量这个金属块的体积:(1)用上述的“称重法”;(2)用量筒。最后将这两种方法直接或间接测量出来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相同了,学生也认同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得到了结论,也感受到了物理量的和谐存在与内在联系。

2.体验由物理理论推论出来的物理现象。如在家庭电路中,结合前面学的电学知识可以推出当零线中的保险丝熔断后,原来工作的灯泡将停止发光,此时用测电笔去测量灯泡的两个接线头,则电笔中的小灯泡将都发光。学生对此在情感上不能认同。针对这个情况,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一些装置演示或学生上来进行现场测量。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的认识。

四.体验创造过程

创造是具有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人的一种能力的展现,也是进行“体验式”教学最后的着落点。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建立进行创造体验的平台。当前在这方面可进行两个层面的体验:

1.心理层面的体验。这是为他们进行第二个实践层面体验所做的前准备。在此过程中,应让他们对创造有所认识,如观看“小发明、小制作”录象,也可组织他们参观一些创造展示会。学生在此过程中必定会有这样的问题:“发明者是怎样想到发明的?”、“这些创造中用到的知识自己知道吗?”等等,并且由此而想到,自己为什么没有能发明或创造出来。这就为他们进行创造在心理上作了个准备。

第5篇:体验式教学范文

1、中学语文实现体验式教学,转变教学思想是基础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位置。而传统的教学思想,则将学生放在了被动接受的地位。两者间的冲突,成为了体验式教学无法在中学语文中充分开展的重要原因。如果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思想指导体验式教学,就会使得课堂死板、失去活力,严重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失去意义,教学活动最终又回到了原点上。因此,要在中学语文实现体验式教学,转变教学思想是基础。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重新认识中学语文教育,重新定位语文教育中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在知识的教授上,不再是一味的填鸭式教育。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身体验的方式,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它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在体验式教学里,学生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两者都是教学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合作者。两者不再处于“教”与“学”的对立面,而是“教”与“学”的伙伴。

2、中学语文实现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2.1活跃课堂气氛。体验式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从被教被学的地位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也就是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想学,求学。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一向较为严肃、死板和压抑,再加上教师严厉的教学风格。这些都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对课堂和学习产生厌恶感。因此,建立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走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必要的。如何建立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语文教师应该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朋友关系。以朋友伙伴的身份同学生进行交流,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己,敢于表达自己。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或引入当前社会较为热门的话题,使得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和时代特色。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

2.2巧设情景。情景教学,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开始引入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得语文课堂的情景教学更为丰富多彩。下面,就简单的列举了两种方法:

2.2.1语文课的教学会涉及到很多的名家名著。这些名家名著,有些思想内容较为深刻,中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透彻。这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名家名著改编的电视或电影,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与原著符合度较高,内容较为严谨的影视资料。通过观看的形式,使得学生对课本产生一种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观看结束,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抽取学生或是简述观后感,或是阐述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对课文产生的新的看法或想法,或是指出视频资料与课文内容不一致的地方等。

2.2.2中学语文的课本内容或多或少的具有一些故事性的内容。针对这些故事性内容,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再现,并允许学生进行大胆的改编和创造。在组织学生进行情景体验的时候,不同教学时间的情景体验有着不同的意义。一种是在教授课文前的情景表演。这种方式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觉预习的习惯,是评价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手段。另一种,则是在课文教授完毕之后的情景表现。这种方式则主要是考察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它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第6篇:体验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中化学;教学体会

一、从化学教学现状透析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这一课程起步晚,学生接触时间相较于其他学科较少,化学本身是一门涉及物质内部反应的学科,学习起来不易理解,且不能在短时间内知晓其根本奥妙,大自然物质组成纷繁复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出个所以然的,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都是经过前人的大量实验研究总结得出来,对于很多知识学生只能记忆,这就使得化学的学习变得繁琐,众多化学反应式,物质特性都需要学生一一记忆,知识学习过于死板,出现了学生对化学课吃不透,不想学这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教师因为习惯了传统课堂,仍然靠着套路讲解的方式传道授业,对着书本知识按部就,没有清楚系统的教学方案,没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意识,忽视化学实验的作用,明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在哪里,与学生之间搭不起一架通行的“桥梁”,这就导致化学课堂经常是老师说什么,学生记什么,最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都是零散的琐碎的,没有完整规范的知识体系,对化学这门课还是“两眼发黑”。从现状来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其实践能力非常必要,针对此,我们要引入体验式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响应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号召。

二、如何进行化学体验式教学

1.通过具体实例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可选取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素材进入课堂,用身边最常见的东西解释说明客观的理论知识,在解释说明前可让学生自发思考:“我们几乎都用过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一旦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由于是身边存在的事物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这时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猜测发挥想象,探索其中奥妙。例如,教师可以带进课堂一张发黄的纸,提问学生为什么纸会发黄,纸发黄是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的现象,却不太有人真正了解其所以然,学生面对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却不知道什么道理,自然被吊足了胃口,这时老师引入化学知识,这是因为纸张漂白一般都用二氧化硫(即雄黄),二氧化硫漂白的原理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而不像臭氧,漂白粉(次氯酸钙和次氯酸钠)那样氧化漂白,由于纸张边缘与空气接触充分,因此时间久了会发黄,这与所看到过的实验,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红布条褪色,而加热溶液时红色复现是一个道理。像这样用专业的理论解释常见的现象,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使之在学习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久而久之,学生会越来越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尝试解释客观规律,这对于提高学生自信心与求学心有很好的作用。

2.带领学生做实验

化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的课程,奇特的化学反应通过文字描述出来难以产生直观的体验,学生无法想象出反应到底是什么样子,面对生硬的文字当然难以激发兴趣。一些简单的实验我们完全可以当堂进行演示,选取个别同学亲自体验,有条件的话可以人人进入实验室动手操作,亲自观察总结其中反应,而不是硬背书本给出的结果。例如“液中星火”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取一个大试管,向试管里注入5毫升酒精,再沿着试管壁慢慢地加入5毫升浓硫酸,不要振荡试管。把试管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这时,试管里的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酒精,下层为浓硫酸。用药匙取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入试管,晶体渐渐落到两液交界处。不久,在交界处就会发出闪闪的火花。如果在黑暗的地方进行,火花就会显得格外明亮。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其一点一滴的变化,过后解释其原理,在实验快进入尾声的时候可以关闭教室的灯,使实验结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化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用生动的实验反应加深学生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化学课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实验,那么在有限的实验次数里,如何发挥其最大作用呢?教师可以为学生划分组别,将实验任务布置下去并规定时间,进行小组竞赛,看哪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手法最标准,步骤井然有序,化学反应最成功,收尾最为达标,这样学生在实验前自然会做足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揣摩实验内容,对理论知识有完整清晰的脉络,知晓化学实验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能意识到不动手做实验只是看书本图片是行不通的,做完实验的收尾即清理试验台可以培养学生善始善终的文明意识,使实验达到最佳效果。在试验完成后,让学生说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对顺利完成的学生进行奖励,对失败的学生进行鼓励,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化学反应,老师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利用简单易得的事物自己进行基本实验,然后记录总结过程,在动手动脑中找到乐趣,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

三、高中化学实施体验式教学的价值

如果说传统教学是围着老师转的话,那么体验式教学就是围着学生转,以学生为主体为其量身定做教学方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之上,做到真正服务学生,服务于教育事业,这不仅是为了响应国家的课改需求,更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必然举动。当今社会是注重个人能力的,缺乏实践能力的人容易被社会淘汰,理论若不能运用到实践,则与空话无异。在各个领域,我们都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化学方面也是一样,学生会背元素周期表,能写出各式各样的化学方程式,却解释不了最普通常见的化学现象,操作不了最基本的实验,这样的化学学习是丧失现实意义的。体验式教学就是基于这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强化了实践性的同时,丰富了理论知识,边学边做,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逐渐成为具备优秀素质的新时期人才,这也是我们国家最需要的人才。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开拓创新才能有所作为,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实现自我价值,为此需要应用体验式教学这种新式教学方法推动人才培养。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化学体验式教学进入我们的视线,无疑这种教育方式是大势所趋,是未来我国教育主要的改革方向。高中化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相信在体验式教学的带领下,化学教育会越加成熟。

作者:赵国富 单位: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倪江红.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4.

第7篇:体验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德育;中职生;心理健康课程

Abstract: to twentieth Century since the thirty or forty's, many scholars begin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value of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method,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field with a full of vigour, so this article from this perspective in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experience.

Keywords: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rse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体验式教学的自我解读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体验这一词汇进行了研究:体验是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是一种情感[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5页.];体验是意义的建构、价值的生成,理想于对世界的理解与超越[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2期.];体验是指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4期.]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教授在《体验教育:共青团、少先队最适应的教育模式》一文当中这样写道:“许多教育家、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事情、很多书本知识离开学校后就会忘记,但有些东西是忘不掉的,忘不掉的是那些最值得纪念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毕业以后很多年,学校里教的知识渐渐淡忘了,还有一些东西是忘不掉的,这些忘不掉的东西才是教育。这是很有哲理的,这些忘不掉的东西其实是最刺激、最冲击你的人物、事件、情感,他们和知识一起积淀下来,构成、内化为人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它是把教学过程中所学的东西渐渐积淀、渐渐内化、渐渐变成稳定的品质,朝着一定的方向强化、积淀、内化,然后稳固为品质。[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12页.]

那么,体验式教学笔者认为它是意在唤起学习者对相关知识或者理论的体验,而不是直接作用于认知层面,强迫其了解、理解、记忆。是使学习者伴随着某一种体验,产生情感,触动心灵,感受冲突,引发思考,自主探究,获得成长。

二、传统学习方式和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区别

体验式教学较传统教学呈现出显著的不同,其特点总结如下:

三、体验式教育在德育课堂上的应用

(一)铸就团队式、协助式学习

传统意义上的德育课堂讲求个人学习,教师教授知识,学生理解记忆,实现教学标准化,达到完整体统传授知识为目的,体验式的教学强调团队式学习,即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你所做的并不只是给自己做的,而是对整个团队来讲都是很有意义的。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关于提高中职生创造力一节,我采用了团队式学习,把同学分为四组,提前给每一个人准备好工具和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能根据现有材料做出某种用品,同学们进行互评,提出优缺点及改进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普通,但却有它的奥妙所在,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每个同学手中的物品必须要加以利用,哪怕是一块纸片,一只笔,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会得到加强,因为只要有一个人不参与,整个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学生也会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

(二)创设生活情景,引起学生共鸣

在进行心理健康课程的每节课的设置中,情景的创设很重要,比如情景体验法,角色扮演法等都是教师通过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们进行参与或观摩,达到问题由学生解决的目的。例如: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人际交往这一节中,关于如何掌握“拒绝策略”,可以创设出两难情景,如好朋友在上课时间邀约出去玩,上课的时候同坐要和你聊天等等......这些情景都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来演绎冲突并消减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并把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其实不止心理健康课程,很多德育课内容都可以进行情景的创设。比如,心理健康或职业生涯规划、公关礼仪、职业道德与法律等关于交往礼仪一节中,可以让学生模拟打电话,接电话,接待等情景,或把教室模拟成面试场地,学生扮演面试官及面试人员,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悟职场礼仪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模式便是直接式的学习,学习是一个根植于体验的连续过程,知识不断从学生的体验中产生,并且在体验中加以检验。[ [美]库伯著,王灿明等译:《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3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教学已经不同以往,如要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即学生吸收课堂所学,就必须要转变教学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学生相比较之下,宁可愿意看一部电影,因为电影中有情节,有他们喜欢的内容,我们的课堂也可以创造情节,把生涩的书本内容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活动。

(三)加大情感投入,点燃快乐支点

一堂优秀课堂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这真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它至少是能让学生拥有快乐的情绪,最终学到知识的课堂。

在体验式的德育课堂,快乐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心情,利用课堂上的活动及良好氛围,刺激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原始的学习冲动,使学生由对学习的趣味,上升为学习的乐趣,最终到达乐学的程度。布卢姆曾经说过:“回顾一下情感领域,它实际上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不打开这个盒子,就是否定这些塑造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的强大动机力量的存在。布卢姆在这里揭示了情感对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这对中职的德育课堂来说是及其重要的。中职生作为应试教育下的弱势群体,其内心的压力已经达到了底线,中职生并不是学习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而是他们本身对现行的应试教育存在不适应感,受到学校、老师、家长的压力及否定性的评价已经让他们难以喘息。所以,针对他们的德育课堂,必须要进行大比例的情感投入,激发并激励他们,让他们那些主观的,带有新意的想法表达出来,给他们一个释放的空间。比如,在心理健康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给学生时间及空间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的认识自己,在以往的教育中。他们根本不能也不敢认识自己,他们所了解到的自己就是那一张张醒目的可怜成绩单。再比如,关于人生目标一课,不要一味的强迫他们必须树立人生目标,而是要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如“金鸡独立”的活动,赏识学生的坚持到底,让他们知晓人生拥有焦点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每一节的德育课堂,都应该加注情感教育,不管的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并让他们也相信自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总之, 体验式教学所创造的环境和氛围能够愉悦学生的心情, 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通过生动的主题活动使得学生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心情的改变使得学生变得更加开放和放松, 更乐于参与学习, 从而更好地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也解决了德育课无法开展下去的困扰。

参考文献:

[1]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

[2]朱海娟.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

[3]李雪微.快乐德育课—— —浅谈中职德育课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4).

第8篇:体验式教学范文

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往往不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课堂上教师“灌输式”地讲解,学生“被动式”地接受,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教师教学实效低下。本文拟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实例,深入分析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体验式教学

新课改强调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亲历知识的形成,从而获得深刻的感悟。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上尤为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更要结合新课改理念,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丰富学生语言感知。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入境体验

入境体验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尤为必要。教师可以结合英语教材内容,创设与学生学习特点、生活认知等相近的教学情境,带动学生入境体验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入境感知。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中的Unit8“HappyNewYear”这一单元时,教师以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入境体验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中国的新年,为此教师与学生一起打造教室,粘贴对联、贴福字、剪窗花等,营造出新年氛围。课堂教学开始,教师播放新年快乐歌,并与学生一起互动,带动学生一起入境体验的情绪。师:HappyNewYear.Canyoutellmewhat’syournewyear’swish?WhatdoyouknowaboutChineseNewYear?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彻底点燃了学生体验学习的兴致。学生快乐地与教师分享着自己所知道的新年信息,并结合教室环境进行作答;同时,学生还高兴地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如buynewclothes,happyeveryday等。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对于带动学生的体验兴趣非常有效。

二、丰富体验方式,促进学生感知

在实施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体验方式,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感知英语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的体验兴趣,从而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一)任务体验,促进体验感知

任务体验方式,是指教师通过设计英语任务,引导学生融入任务中并自己完成任务,从而获得深刻的语言学习感受,促进感知。但教师需要注意,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任务与教学的融合,注重任务与学生英语水平、英语兴趣相符合等,以充分刺激学生参与任务并完成任务。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中的Unit2“Afterschool”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任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任务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形式,对班上五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他们今天下午放学后想要做的活动。语言帮助:Whatwillyoudoafterschool?在调查结束后,学生需要将被调查者的姓名、放学后的活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由小组发言人用英语来介绍调查的成果,如:Mikewillplayfootballafterschool.Bettywillplaytabletennisafterschool.这个任务较为简单,学生很快融入其中。另外,学生在做任务时,可以引导学生来调查教师,与学生互动对话,从而更为有效地监控学生的任务完成过程。

(二)活动体验,丰富语言学习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不了一定的英语活动。而小学生缺少的正是“展示自我”的活动。因此,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想要自我表现的心理,设计丰富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中的Unit4“Seeingthedoctor”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角色模拟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看医生”是生活中的情景,教师以此为素材来设计相应的情景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情景。情景活动要求:学生需要自主找搭档、设计对话,将看医生的过程展现出来,突出主题;最后比一比哪一组的对话设计得最精彩、表演得最棒。这样的情景活动广受学生欢迎,使学生的语言变得灵活、生动起来。另外,教师除了设计情景活动,还可以设计主题英语角活动,如以译林版小学英语5B中的Unit8Birthdays为主题,举办“生日”主题英语角,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谈生日的意义、自己是如何庆祝生日等。这样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英语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喜爱英语,乐于融入英语课堂。

三、注重体验评价,激发学习热情

在实施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激发出学生更强的学习热情。在实施评价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化评价,并以鼓励为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在对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中的Unit2“Afterschool”这一单元进行评价时,教师侧重激励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节课教师主要设计调查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中完成体验学习。教师在评价时,主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过程进行评价。如有的学生虽然英语水平不好、发音不标准、英文不流利,但他们勇敢地利用英语来进行调查交流,教师可以这样评价:Youhavemadeagreatimprove-ment.Youreallydoagoodjob.Practiceandyouwillspeakfluently.在这个评价中,温暖鼓励人心的话语让学生备受感动,从而催生出更加强烈的学习热情。

总之,积极的体验在英语学习中尤为必要。教师要开拓教学思路,主动引导学生体验,丰富学生感知,利用体验式教学来引领小学英语课堂走向高效。

作者:蒋冰冰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北校区

参考文献

第9篇:体验式教学范文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知识的产生

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抽象性,而小学低段学生认知特点又以直观为主,这其间就需要情境来过渡,才能让学生从生活直观过渡到数学抽象知识学习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而采用故事、角色扮演、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知识的产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直观情境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目的是要让学生从生活直观中去感知和了解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同样结果是重点,教学中创设情境如: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们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然后教师引导: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①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②动手分一分。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行分一分活动,由此来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2.结合学生认识,创设元认知情境

小学低段的学生数学知识体系意识较弱,在学习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创设情境,由情境而引导学生从旧知过渡到新知探究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我长高了”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伸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怎样做才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想知道答案,这就自然引入到测量身高的探究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又以问题“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才可以知道?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来引发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引导学生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并进行记录和统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知识的构建

小学低段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构建需要建立在直观感知上,同时,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解构的过程中,因记忆力较差,虽然他们能快速地理解知识,但遗忘速度也快。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和解构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

1.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要让学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感知,合作探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合作探究中,为更好地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掌握探究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要注重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的例题教学中,教师先用幻灯片出示例题: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然后提出问题:“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240÷3,教师再以问题“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小组讨论,讨论后教师追问:“240÷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最后再引导学生总结,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深入知识内部,通过讨论增强了体验,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构建。

2.教师讲授,促进知识构建

当然,由于低段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不强,在课堂探究中,为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体验,讨论后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借助幻灯片、板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精讲释疑,这样才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如“除法的估算”的教学中,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然后引导探究:要求“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中“大约”是什么意思?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然后总结: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过程转移到方法的掌握中,从而构建知识。

三、课后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的应用

数学是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小学低段的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这也就决定了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生活案例来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这样才利于学生的体验生成。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创设课堂应用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知识

课堂练习中,除了常规的必做题和选做题外,教师也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实践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获得技能的培养。如在“近似数”的教学后,教师以学校的学生人数来引导学生应用近似数来表达,如二年级学生304人,可说大约300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说出近似数,有的学生就说到了“我今天花了9.8元买学习用具,可以说是大约10元”。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