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听说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83
1 什么是建模
建模就是建立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无歧义的书面描述。建立系统模型的过程,又称模型化。建模是研究系统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凡是用模型描述系统的因果关系或相互关系的过程都属于建模。建模是一种重要 的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它也是一种从抽象中概括出本质内容的方法。
建模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构成要素:
①有关的理论依据;
②相关的教学目标;
③实施的条件,如: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等等;
④操作程序和步骤;
⑤评价方式和标准。
2 中职英语听说课型建模的理论依据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斯金纳提出的“刺激――反应――强化”模式是英语听说课教学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教师在中职英语听说课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说话”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说、多说,同时教师也应该强化说英语的过程,从而刺激学生的听觉能力,并且对于学生的语音错误应该及时指导并改正。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朗读或者背诵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3 如何进行“模式建构”
3.1 “模式建构”是一个过程,有三种方法来“建模”
①根据“原型”来“建模”;
②针对“问题解决”来“建模”;
③从“理论”出发来“建模”。
3.2 教育建模的基本程序有二:定性建模与定量建模
3.2.1 定性教育建模的基本程序
①建模目的
②典型实例
③抓住特征
④确定关键词
3.2.2 定量教育模式的基本程序
①建模目的
②认识原型
③初步模式
④数学模式
4 中职英语 “听说”课型建模的操作程序
①引入、激发学习动机,介绍听说课内容的背景等;
②呈现听说课的内容,听或视听,教师以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听说的内容;
③机械性操作,模仿、背诵、套用句型等;
④意义性操作,扩展练习等;
⑤适度归纳讲解;
⑥交际性活动,活用句型。
5 中职英语 “听说”课型建模的实施条件
首先,学生应当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中职的学生虽然说由于知识等方面的原因,可能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如高中的学生,但是他们对英语还是有一定的兴趣,很多的专业也是要学习英语,而且他们有初中的英语知识做基础。中职学生的英语学部分应以听说课型为主,虽然也学习读写课程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可是基于他们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结构,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听说课上。中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中职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在涉及英语交际的活动和商务活动中能够独立的完成交流。而在社会生活中,最主要的应用就是口语交际。其次,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好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作用,同时还应该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中职学生在自觉、自学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师应当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教书也要育人,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建立不同的评价机制,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同时,中职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活动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应该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再次,中职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能够熟练的运用现代多媒体等辅助工具。
6 中职生英语学习现状
大多数中职生英语底子薄,基本未掌握听、说、读、写技能,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认识音标,单词读不准,句子读不通顺,更不要说是写作了。同时,他们对英语没有动力,没有兴趣,他们没有人生目标,没有学习的压力,因此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应付式的学习,长此以往,基本无英语学习氛围,再加上教师单调的教学模式,渐渐地,厌学、弃学的现象不断蔓延,使学生怕学英语的心理越来越明显,整个英语的教学水平一直走下坡路。
7 中职生英语听说课型建模的策略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用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甚至在一节课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与学生交流,积极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内合作可以使每名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小组内的学习可以是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8 关于中职英语 “听说 ”课的评价
中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在课堂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评价应当关注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以及英语的综合运用的能力,组织参与英语课外的方式、积极性、效果等等。
总之,中职英语听说课型建模研究是一个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需要广大的中职教育工作者不断地为之努力,需要师生间的互相合作,我们要在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大胆进行新的尝试。中职英语听说课型建模,有利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教师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在新时代的挑战下,中职英语发展的出路之一。
参考文献:
[1]黄子成.中学英语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3-4.
[2]查有梁.教育建模[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接触到标准的、地道的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应用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英语发音标准化,因此在高中英语听说课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情境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听说课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听说课中应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有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二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三有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下学习英语知识,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十分重要,能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高中英语听说课情境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式,多媒体的特点是能够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英语发音,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Journey to the Antarctic”为例,教师在进行听说课教学时,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相关的动画,呈现出南极的特色,一睹南极之旅的各个场景,动画内容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听力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标准的英语语言情境,学生在此情境氛围下能够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发音更加标准,因此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表演体会情境
在英语听说课中,会有一些课程适合学生利用表演的形式学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利用表演体会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印象,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表演时学生既需要理解别人所讲的内容,又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以“What s in the Papers?” 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根据报纸交流表演的情境,一个学生观看报纸,而另一名学生则询问这名学生在报纸上看到了什么,通过相互之间的对话让另一学生了解到了报纸上有什么,创设表演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趣味化情境
创设趣味化的情境是情境教学法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效果较好,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Relaxing”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一首英语歌曲,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教师播放英文歌曲不仅可以引出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地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小段电影,电影同样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电影既有剧情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知识,又有标准的英语发音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因此利用电影创设趣味化情境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英语电影一般都有中文字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听到的内容,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电影学习英语知识,提高听力水平,还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由此可见,创设趣味化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 高职英语 听说课 交互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也显得愈加突出,而高职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加强互动与协作学习”。而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信息,导致课堂气氛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种教学状态在高职大学英语的听力课堂上表现尤为突出,在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调查表的反馈数据中,可以发现80%左右的学生都认为,听力学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最为困难的部分。要想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听力课堂中,与老师,同学和课本之间形成很好的互动,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来提高语言的交际与运用能力。
1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基础与教学意义
1.1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基础
在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被人们称为交互式教学法。它以语言功能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和交际能力,也被称为交际法,或功能-意念法。他强调语言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并为他们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从而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语言功能的特定任务而展开。交互式教学模式吸收了其它各个教学流派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国内外的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交互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例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enius)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他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员可以少教,而学生可以多学”。这正符合了交互式教学模式中所提出的基本概念。交互式教学模式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英国语言学家J.R.Firth认为语言本身具有交互性(interactive)和人际关系性(interpersonal)的特点。这点也符合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学习规律,尤其体现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交互式模式遵循了语言的交际性。功能主义理论学家M.Halliday也提出交互功能是语言的七大功能之一。Buck指出,语言具有“所指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和“交互功能”(interactive function),而所指功能是指单向交流,主要用于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互功能是双向或多向交流的。由此可见,交互性是语言本身具备的特性之一。因此,把语言的交互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科学的,合理的。
1.2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意义
交互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促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在和谐的课堂中达成教学目标。交互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认知和交际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融入到英语学习中去,提高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学生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助于与其他参与者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讨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 高职学生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现状
现在听力测试是英语听力水平测试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听力课受到了大家的重视。在很多高校,英语听力教学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由于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局限于课本和磁带,在课堂上,基本都是教师播放磁带,学生被动地边听录音,边做教材上对应的题目,再由老师核对答案,最后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播放录音。这整个过程中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从而导致学生对听力课程产生厌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3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的运用
通过以上对交互式教学模式和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有了一定了解后,我们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五单元的听力材料为例,来阐述如何把以上理论贯穿到听力课堂教学过程中。第一步,预习听力材料,介绍听力材料的有关内容,例如这单元主要是讲making request,那么先和学生讨论下在什么情景中需要使用这些用语,再一起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这方面的用语,先对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总的了解,接着对这个单元中将遇到的新的语言点给学生做出解释。第二步,播放听力材料,教师会提出一些有关听力材料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根据听力的内容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老师给予解答。这些都属于师生互动,有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得出答案。第三步,巩固听力训练,通过一些练习,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使用这些语言,例如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高职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交互式教学模式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通过提问和做示范的学习策略,引起学生的注意;(2)把教师的角色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鼓励。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4 结论
通过以上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听力课堂上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它替代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英语创造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英语听力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模式则是实现了新世纪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Borges IL Davis J,Launder A.OMT―G:An Obj,Ⅺt-oriented Data Model for Geographic Applications[J].Geolnformatic,2001.
[2] Wells G Learning through Interaction: The Study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1981.
[3] 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 曹莹.论交互式语言教学与交互式听力教学.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4).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言能力;听说课;教学实践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基础英语教学改革,要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1]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总目标从综合语言语用能力转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
王蔷指出,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程晓堂、赵思奇指出,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3]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任务。
二、目前初中英语听说课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们英语听说课课堂发现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上存在不少问题:
1.听前活动
词汇处理缺乏语用意识,耗时费力。不少教师在听前会花大量时间孤立地教学单词或对语言结构的讲解,忽视了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应置于语境中,与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相违背。
2.听中活动
语篇处理缺乏语篇反应,简单粗暴。程晓堂、赵思奇指出,语言能力特别要强调对语篇作出的反应[4]。不少教师针对听力的文本,按部就班地完成书中的听力内容,接着花大量的时间继续讲解词汇、句型和语法,然后让学生跟读、齐读、分角色读,接着让学生表演。这样的训练,看似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学习语言,但是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语言的体验,也忽略了对话交际的逻辑性,机械反复的操练让学生倍感疲惫或无聊,最后的表演成为个别优等生表演的舞台。
3.听后活动
输出活动缺乏思维层次目标,盲目空洞。在听后输出活动中,教师设置的活动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联系或关联不大,无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任务完成过程中只是简单语言知识的堆砌,不能体现真正的语言交际。
三、基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听说课教学策略
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5]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听说课教学中,笔者采用“感知―模仿―运用”的模式,在听力文章与学生间搭建桥梁,真正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具体如下:
1.听前活动,在语境中初步感知词汇语用功能
听前词汇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不是所有的词汇都要听前处理,应根据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预测并推断出影响学生听力的词汇,择适中处理;词汇的处理应着重其语音和语义,不应该浓墨重彩讲解其语用;词汇的处理离不开语境,应该在语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词汇是如何建构语言知识和表达意义。
2.听中活动,根据语篇结构和语言知识建构意义,模仿对话
教师应首先注重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材料,设置的任务注重指导学生听的学习策略,尤其要注重从整体理解到细节探究再到难点突破。学生在此基础上,便于把握对话的框架结构,逐渐体会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操练,为落实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3.听后活动,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发展思维、落实语用
在学生模仿的基础上,都要帮助学生将对话静态语言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将学生的生活情景融入课堂中,设计开放性的、聚焦语言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思考,进行语言实践,真正发展语言能力。
四、基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听说课教学实践研究
下面以笔者执教的仁爱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话题Section B的课例为例,探讨应用“感知―模仿―运用”的模式在听说课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1. 教学目标
本节是一节听说课,听力内容是康康和玛利亚谈论梦想职业,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梦想职业的名称、选择的理由和所要做的准备。根据内容和学情,将本节课的主题定为“Dream Jobs”,教学目标为:听对话获取相关信息(名称、理由及准备工作);从what、why和how三方面模仿谈论,最后谈论及分享个人的梦想职业;认识人要有梦想并要有为这个梦想付出努力的决心和行动。
2. 设计思路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初三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谈论梦想职业时可能会缺乏条理性,思维的层次性及表达的单一性,因此本节课定位为在语言的丰富性上、条理的结构上和思维的层次上帮助学生最后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感知―模仿―运用”的教学模式,即感知~汇和语言知识建构的意义,丰富语言;模仿“梦想职业―选择的理由―如何准备”此结构构建的对话,为顺利输出做好了语言上和结构上的准备;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结构,并在教师创设的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下进行操练和运用,真正发展语言能力。
3. 教学过程
Step 1: Pre-listening(7 min)
教师首先播放《Be What You Wanna Be》这首歌曲,然后提问:What’s the song about?学生回答了Dream jobs之后,教师继续问:How many jobs are mentioned in it?教师利用Bubble Circle Map将学生的答案一一呈现在黑板上。接着老师问了一些学生的梦想职业后,让学生猜老师的梦想职业。教师借助顺利返航的宇航员景海鹏和陈东的图片,帮助学生猜测,在情景中引出了新单词astronaut,realize,universe,老师接着问:Do you know what should we do to be an astronaut?学生们七嘴八舌谈论交流,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引入话题“Dream Jobs”,围绕老师的梦想职业,借助图片和老师的语言,从what-why-how描述了教师的职业梦想,目的是让学生在情景中初步感知新词汇所传递的意义,同时初步感知表达结构上的条理性。
Step 2: While-listening(28 min)
(1)Listen and answer: What are Kangkang and Maria talking about?听对话第一遍,让学生整体感知对话内容,有一个全局意识。
(2)Listen and fill in the table.听对话两遍,让学生完成关于康康和玛利亚的梦想职业,选择梦想职业的原因及选择梦想职业的理由的表格。
【设计意图】设置的两个听力任务遵循了从整体到细节的策略,从what、 why和how三个方面完成细节任务,帮助学生形成了谈论梦想职业的条理性结构意识,为后续模仿操练奠定了结构上和思维逻辑上的基础。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以及诵读句式,为模仿操练做了语言上的准备。
(3)在听和跟读后,着重分析康康的梦想职业,对比老师想成为宇航员的原因,围绕Something new will be discovered in the universe.展开,让学生想象如果康康成为宇航员后进入太空的新发现,让学生在虚拟但又充满想象的情节中学习并运用will be + done的结构,为下面的输出丰富了语言。接着教师借助书本3A的内容,巩固will be + done结构的运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了丰富输出对话的语言而设计的,在情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will be + done的结构,为输出why丰富语言,避免语言单一。
(4)四人一小组,模仿谈论康康和玛利亚的梦想职业、选择原因及理由。
【设计意图】在充分输入对话结构和丰富的语言知识后,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可控性的对话操练。重新模仿的对话是按照what-why-how的结构进行的,同时整合了3A图片里的信息,运用了will be + done的句型结构。这样模仿的操练为接下来真实的交际运用做好了结构和语言知识上的准备。
Step 3: Post-listening(10 min)
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即谈论梦想职业的三个方面:What is your dream job? Why do you want to do the job?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 realize your dream job?学生根据总结内容,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写下自己梦想职业的相关信息,尽量用上今天所学的will be + done的语言结构,然后四人一组先组内分享,然后全班分享。作业的布置就是将口头的自己的梦想职业规划变成书面作业。
【设计意图】输出环节是语言的真实的运用。学生运用了所学对话中what-why-how的结构和所输入的丰富的语言,在输出时自然就能根据思维的逻辑性自如地进行交际,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五、小结
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核心,而听说课是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感知―模仿―运用”的听说课教学模式不仅关注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更关注了语篇知识的结构和语用知识;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学习,更强调了如何利用语音、词汇、Z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语篇表达的意义,而且促使其对语篇内容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判断和分析,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 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6).
关键词: 工学结合 商务英语 视听说 教学模式
一、引言
商务英语教学已经历了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目前世界各地的很多大学包括高职院校都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及相关课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商务英语视听说”给学生初步接触商务活动和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其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基础;并与口语课、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等课程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具备坚实的商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文化素养和商务常识的必修课程。然而,基于本科教学模式的借鉴,高职院校的课程很大程度上成了本科教学的“压缩饼干”,“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也成了传统的知识体系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有效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为目标,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工学结合”模式所要实现的四大转变
1.课程设计的转变
新的职教理念详细介绍了课程教学的设计问题。具有先进职业教育教育观念的课程教学,基本原则有以下六项: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载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及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高效率的职业教育在课程的设计上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所谓一体化教学方式,指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时间、地点、内容、教师一体化;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戴士弘,2007)。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领学生做事,围绕知识的应用能力、用项目对能力进行反复实训,实现课程教学的一体化设计。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内容覆盖商务活动的基本概况,课程分为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的传授,并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商务交际技巧。传统的单元设计以知识、概念等问题引入,往往由教师先进行知识的传授,再让学生用实验对知识理论进行验证,“先学后用”在传统课程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这种课的特点是,给学生讲书(课本):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理论课与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因此,在新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力图摆脱从语言到专业知识,由听到说的单一训练过程,设计灵活生动的教学过程。我们首先应该确定教学的能力目标,即通过本课程(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哪些能力和技巧;然后,利用生动直观的例子导入教学;最后,完成本次课程的任务所要经历的阶段有:
案例分析阶段?陴分组讨论阶段?陴角色扮演阶段?陴总结评估阶段?陴能力巩固阶段?陴作业布置
由此可见,“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设计首先由直观的商务场景或案例开始,给学生直接的视听感受,并从中总结语言技能、商务技巧和交际素质。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模仿商务活动,并进行小组汇报和个人展示。最后由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和总结。从而体现出学生由实践到经验的过程,由不知到知,由具体到抽象的领会过程。
2.教学方法的转变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是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课程,不但要让学生具备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在商务背景下展示娴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商务活动技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多维的“音”“像”结合的互动听说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交际法。在教学中,学生被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组5名左右学生,按能力好的带动能力不足的学生自由组合,并选出一名组长负责)进行表演、做报告等。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团队精神,为学生以后在企业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调查来完成任务,能得到自我满足感。
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网络资源环境等手段辅助教学,课程内容通过图片、实物、PPT电子课件、音像资源和人为创造模拟环境和场景,仿真完成实际训练的过程,在情景中完成教学任务;模拟商务情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给学生相关的教学资源网站,方便学生自我学习、拓宽视野,并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且实用性强的证书考试(例如英国剑桥的“商务英语(BEC)”和托业考试(TOEIC))。
3.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教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当然,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英语视听说课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语言交际环境的营造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和学生潜能的挖掘者。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在互动听说教学模式及网络学习平台之下,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学习该学的知识和完成相关练习。因此,教师的责任并非让学生来到固定的教室给学生放视听材料这么简单,而是要促使学生运用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教师必须营造真实的商务环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促使学生尽量进行仿真的训练。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语言素质、商务常识和交际技巧,能够及时对学生商务英语综合能力的质量加以准确判断和评价,促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同时也要求教师预测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并帮助学生独立进行解决。
4.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转变
执行严格公正的评估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以往的学科对学生的评估基本上是建立在如期末考试、全国性标准化考试这种终结性评估之上的,这样的评估方式过于单一,也不能及时反馈信息,课程得不到学生应有的重视。针对这一状况,我们要实行过程性评估为+终结性评估的方式,侧重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估并逐渐减少期末考试分值,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也可弥补终结性评估的弱点。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帮助和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模拟训练。
对于学生每次的课堂表现和表演,教师应该做记录并进行评估。教师必须记录学生的表现、并填写评估表并且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训练。视听说的教学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个人展示、小组表演、小组汇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评估表的制定中,应该包含语言、表演和交际技能方面的评价。评估参考表如下:
三、构建“工学结合”模式所要实现的条件
1.教学资源的建设
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限于一本教材的使用,还应参考相关的著作和网站:如《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体验商务英语视听说》等,同时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及视听材料。参考的网站如:省略,http: // 省略/, http: // 省略/ ,mofcom.省略/,省略/.
在实践教学环境方面,建设实训室、语音室并配备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和网上学习平台,共享网络教学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水平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听说操练,教师也可以做到个别指导,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实际的语言操作能力。
2.实习(训)基地的建设
开拓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训)基地保证了“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能以新的模式顺利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仅限于教室这一地点,而实训室和实习(训)基地的建设,使仿真场景更真实,效果更理想。从而使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模式深入、持久地进行,更加有利于每学期都开展模块实训活动(例如“商务英语综实训”、“酒店英语实训”、“英语翻译实训”等);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生产和工作过程,也应成为视听说课的一大特色内容,使学生真正体验商务英语的真实场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的能力。此外,星级酒店也是校外实习场地之一。安排学生一定期间的顶岗实习,主要从事星级酒店前台、西(中)餐、咖啡厅服务等岗位的服务工作和翻译工作,给学生创造尝试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能力的外部环境,逐渐积累“工学结合”的经验。实训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使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商务英语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体验真正的工作并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心理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基础。
3.“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持有双证并具备相应能力和素质的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师资建设的一大特色。如果学校的教师属于由高校到高校的过程,基本上没有足够或较少的企业经验或实践经验,这对于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岗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存在着极大矛盾。要扭转这一窘况,就要重建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商务英语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过硬的语言能力,还应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商务知识和交际素质。所以,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了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邀请企业骨干到校内汇报指导之外,还要通过进修培训、企业见习等方式促进本校教师的自我提升,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并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如BEC考试、报关员考试、秘书资格考试等)。以此改变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中纯语言教师的普遍现象,从而达到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和发展。
四、结语
职教改革给我国的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希望,也带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商务英语这一专业,完成这项复杂的改革工程需要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样也要坚持“能力为本”的育人观念。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视听说的教学探讨上,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和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充分考虑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各种职业能力和相关的资格证明,刺激和推动职业教育按照市场需求发展,而且更加有效地提高商务英语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也便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共建学习社会,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与“工学结合”全面接轨的崭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说 课程改革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2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对外贸易的增多,各个领域都需要一批既懂得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人才,英语作为国际上交流的主要语言则成为众人选择学习的首要目标。尽管我国众多高校很早就把英语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引入大学课堂,但是由于设置的时间、内容等原因导致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近三十年来,许多大学纷纷提出对英语课程进行改革。然而,尽管改革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多数的研究着重于整个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针对具体听说课程改革的研究相对较少。
我国大学英语的定位基本有三: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而服务;为国家的“走出去”战略所服务;以及为培养国际型人才服务。(束定芳,2013)从这点看,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应该是培养的重点,而针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现状以及改革的必要性
(一)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现状
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过关率的提升,很多大学仅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并且缩短为一周四个课时,甚至有些学校仅有两个课时,这样,听说课程就变为一周两课时甚至一周一个课时。仅从这点来看,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课堂上接触英语的时间在逐渐减少,而这样的时间设置则不符合语言的学习规律。
并且,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课程采用的是大班授课(即45人左右),甚至更多。再加上一些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听力输入为主,因此,很多学生的语言实践很少,基本没有练习口语的机会,有些学生甚至一个学期都没有发过一次言,进行过一次英语的口语交流,这样的课堂学习必然会带来用时长却效率低的后果。
此外,多年来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查比较侧重于对考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不是检验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沟通能力,此检测重点的偏移使得学生在学习甚至教师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均向读写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倾斜,因此而忽略听说的训练以及掌握,学生们仅仅是为了学习英语而学英语,并不能与他们本专业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学习方向的确定性,大学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能够让他们在自身专业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获得有效信息。(胡壮麟,2002)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既有专业知识又能够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人才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国内高校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已无法满足当代需求,尤其是听说方面的改革要求越来越迫切。
大学英语课时的缩减使得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逐渐变少,大班授课模式又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许多学生因此对英语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也逐渐减少,英语能力的下降则在所难免。语言的使用需要特定的情境,传统的EGP将所有的情景合而为一,导致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完全一致,没有专业导向性,因此在专业英语的应用方面必然会带来问题。此外,传统大学英语课程对读写的重视、听说的轻视,导致学生在英语课程结束以后,会读不会听,会写不会说,而这也不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也和大学英语开课的目的大相径庭。因此,授课重心的调整,内容的修改,方式的变化等显得非常有必要。
总体来说,相当一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同时学习主动性不够,再加上学习时间的不足使得大学英语课程进展缓慢。通过教学改革,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显得尤为必要。
二、以翻转课堂为中心的大学英语听说改革
(一) 翻转课堂
上世纪80年代以来,Wittrock提出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的知识相互作用,是学习者主动选择、注意信息并且构建信息意义的过程。换言之,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等,对当前环境下的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并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重新构建,获得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可以更好地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翻转课堂就是基于此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传统的学习过程进行翻转。传统课堂以课上教师传授知识,课下学生练习巩固为主,而翻转课堂则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也进行重新划分,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而课堂则变成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所,包括师生互动讨论,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等。翻转课堂首先由Jon Bergmann 和Aaron Sams于2007年采用,随后此理念在美国课堂中受到广泛的欢迎,并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所接受。网络信息尤其是近年来成为热门话题的慕课更是为翻转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作为对传统课堂的颠覆,翻转课堂不再以教师授课学生复习为主要模式,而是让学生课前先观看教师提供的相关视频,随后在课堂上针对观看时的问题进行解释,期间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互助等形式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内容,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选择内容、思考内容并积极构建信息意义,而这也是生成学习理论所强调的重点。
(二)大学英语听说改革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时长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内容;同时减少教师的课堂授课时长,增加学生的开放课程学习。
1.教学内容结构的优化
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内容虽然源于教材,但应不局限于教材,甚至应该说超越教材。教师根据主题的不同为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材料,并侧重于听说的学习应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学习使用。例如在学习电影主题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包括电影的种类,历史,制作过程,宣传,获奖介绍等等,学生从中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听说学习。材料的多样性使得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材,而是可以有更加广泛的了解学习,开阔了视野,同时,学生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2.教学流程结构的重建
由于翻转课堂将学生学习的时间放在了课下,教师对其在课外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因此听说课程的课堂模式分为课前、课上以及课后三部分。
课前: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以及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自主学习资料,包括视频,音频,课件,慕课等,给学生搭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平台,学生按照相关指导进行独立学习,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完成相关任务。遇到相关问题可提前通过邮件等电子手段联系教师,或者记录下来等待上课时解答。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可以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同时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并且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课上:根据学生课下的反馈,教师可以将课堂分成两个部分。在前一个部分中,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讲解,并随堂进行小测来检验学生的吸收程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在后半部分的课堂里,学生组成小组针对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有必要,教师可在旁指导;此外,教师应根据单元主题创造性的语言情境,设置新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由于听说课的重心不同,教师可加大对听说的训练,如设置一些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任务让学生完成,在课堂结尾进行师生互评,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内化。
课后:学生将课堂成果进行精加工,对于口语输出内容进行修改并制成音频或者视频。将课堂成果精加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不足,从而在以后的运用中避免犯错,而录制视频或音频则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尤其是口语表达方面的长处和不足。除此以外,学生也会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在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随时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讨论沟通,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考核体系的完善
传统的大学英语听说考试侧重于对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而轻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这恰是与听说课程的主旨相违背的。同时,由于传统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的分值比重较大,有些甚至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在期末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也就达不到英语学习的效果。因此,大学英语听说的考核系统要进行转变,考试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过程,并且应该将相应分值分配给平时的课下学习。也就是说,将考核的重点放到平时学习以及课堂表现中,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同时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
在学期开始时告诉学生课程的评价内容和方法,明确评价细则,使学生了解到学习的评价延伸到了课外,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也纳入评分标准当中,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
三、结语
翻转课堂的模式为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强而有效的依据。虽然运用翻转课堂进行英语听说的讲授对学生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说翻转课堂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对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学生也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因此,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改革还需根据具体实际进行相关调整。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对中国应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2002,03:2-5.
[2]束定芳.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03):426-435.
[3]王守仁,姚成贺.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语,2013,10(05):4-10.
关键词:听说能力 教学要求 教学形式 专业特色 实用性
近几年来,中国的英语教学早已将教学重点由读写训练转为听说训练,这里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就不再累述。由于现在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将语言形式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对英语初学者的小学生来说,就要从听说入手。鉴于此目的,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就应与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就能增加该专业的听说教学的实用性,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教学技能。
那该专业的专业特色究竟是什么?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尤其是应用语言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质量。老师准确优美的语音语调对初学者会有一种如音乐般的魅力;流畅的口语和地道的表达方式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高听力和口语学习的环境;具有一定表演才能的老师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老师应该是:有过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较高的听、说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素养;有课堂演示,表演的特殊技能;掌握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能充分适应孩子的特点,通过开展孩子们喜爱的课堂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了解影响外语听说能力的因素和外语教学理论,采取适当的听说策略等。有了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下一步就要研究听说教学的教法。首先要对比研究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和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部2007年7月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听说能力的一般要求(节选)
(一)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二)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二、小学英语新课标中对听说能力的目标总体描述(节选)
(一)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二)二级(五、六年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三、对比分析
对上述听说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会发现,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在达到其一般要求的同时应突出专业特色,增加实用性。现主要从专业特色和实用性方面讨论:
标准的语音。听说课中首先应该让每个学生过语音关。主要教学内容为国际音标的正确读法和发音方法,美式和英式音标的区别,听音辨音能力,重读、弱读,升降调,断句,正确拼读字母和单词等基本语音技能。语音的训练应该列为第一学年的教学重点,因为这是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最基本技能之一,而且对小学生的英语入门和今后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英文教学。要结合小学英语教法课,让学生在听说课中熟练掌握和应用小学英语的基本课堂用语及肢体语言。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就应该让他们在初学时接受全英文教学,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正确理解老师的指令,通过反复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形成自己的语言。这里我强调在听说课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去表达有声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更丰富、更复杂、更微妙的内涵。曾有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动作。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发展空间。
能说会唱会表演。根据小学英语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得到提高的,其听说的能力也是在语言交际和应用中得到体现的,所以小学英语老师首先就应该具有说唱和表演等多种技能,并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些能力的培养就应结合教法课在听说课堂中得到体现。一般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采用的形式比较死板单一,如对话和讨论等。为了突出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和特色,在听说课堂中可采用与小学英语课堂相似的教学模式,如语音模仿,两人及多人对话,讨论,简单评价分析,自编自演儿童短剧,用英文讲童话故事,看英文动画片,英语歌曲演唱和表演,诵读英文儿歌和绕口令等。通过这些形式,未来的老师们在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课中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建议
基于以上对听说能力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对此,还应该研究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因目前还没有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特定的教材,国内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仍选用《大学英语听力》配套教材或《新视野听说教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在目前使用的教材基础之上,合理选用,安排教学内容,并适当的增加能突出其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的材料辅助教学。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教材处理建议,以供讨论。
(一)教材结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专科用)》编写的,与精读,泛读,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配套的听力教材。其中每课都涉及口语训练,因而可以作为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教材。该教材着重听说的基础技能训练,材料大多以生活题材为主,在培养学生听懂基本语言单位(如语音,字母数字,单词,句型)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学生在语篇的理解能力和熟练程度,提高他们对听说内容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听内容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同时教材所提供的题型与全国四,六级考试题型相似,可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首先具体分析教材结构:
关键词:英文电影;视听说;优势;应用
作为如今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大学英语视听说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把传统的视频课、听力课、口语课教学改革成为视、听、说相结合的立体化英语教学课。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定位,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是培养学生在口头交际环境中能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课堂,同时该课程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提高。英文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资源,因其语言地道、取材广泛等优点,如今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本文将主要介绍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上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和应用步骤。
一、英文电影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优势
1.有助于了解西方文化
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理解离不开对其文化的了解,因为语言的核心是语义,而语义直接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英文电影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是一本关于西方历史、政治、人文、地理的百科全书,透过一部英文电影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对西方文化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比如通过观看英文经典电影《阿甘正传》,我们了解到影片通过对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它使人们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人类的本质。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
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资源,英文电影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它集声音与图像为一体,材料来自西方本土,可以说是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上最好的听力资料,其作用远比单纯的语音听力材料的作用大很多。另一方面,英文电影是对西方日常生活最贴切的反映。通过观看英文电影,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到一些英语习惯用语、俚语等的含义及表达场合。英文电影里的对白也是最纯正、最地道的英文表达,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学习诸如语音、
语调、重音等方面的知识。
3.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课程都必须以兴趣为前提。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单纯地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学效率不高。英文电影集声音与图像于一体,声情并茂,形象生动,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的应用
1.英文电影的选择
的确,英文电影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诸多的优点,但是对其的选择也不是可以随意的。在英文电影的选择上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首先,所选的英文电影要与所授内容相关,通过观看电影,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所选影片的主题要积极向上,这对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至关重要。
再次,所选英文电影的时长也是一个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的事项。一般来说,英文电影的时长大概在90~120分钟。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一般安排每周4个学时,约合200分钟左右。所以教师所选电影的时长应尽量控制在120钟以内,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听”和“说”关于电影的知识,才能起到英文电影在视听说课中应起的作用。
2.英文电影的应用
首先,教师的课前准备。这点极其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什么和学到多少。教师根据所要传授的知识点来选择相关的英文电影,并注意诸如影片长度、语言速度、学生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影片播放前的准备。一堂好的英文电影欣赏课不是简单地播放英文电影,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英文电影,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什么。所以在正式播放影片之前,教师可以简单地对即将播放的影片做个背景介绍,可以将影片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生词、难句等进行分析讲解,也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和影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电影。比如在播放影片《乱世佳人》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关于美国内战的历史背景,适当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斯嘉丽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再次,影片播放阶段。影片播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合理选择,比如精看与泛看相结合。对于重要情节,含语言点多的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反复播放的形式。
最后,总结提高阶段。在影片播放完毕后,教师应利用剩余的教学时间来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提高。这包括:复习影片里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分析影片里较难理解的句子,回答影片播放前提出的问题等。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或说影片观后感,小组讨论等来检验学生对影片的理解和掌握。
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资源,英文影片既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教师在使用英文影片进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时应遵循一定的教学步骤,尽可能发挥英文影片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晶.英语视听说课堂中英语电影教学初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6).
[2]乔苒.英语视听说课教学内容及活动新探.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
[3]杨妍.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上的运用.电影评介,2009(3).
[4]陈奕曼.电影在英语视听说课中的应用.怀化学院学报,2007(2).
作者简介:
李丙菲(1983.7-),女,汉族,毕业院校:西安工程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单位:石家庄外国语职业学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大赛 听说课 专业素质 内容设计
教育部高教司2004年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但是当前的听说课堂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专业综合素质不高,语言能力匮乏;课堂教学目标错位,仍把四六级考试作为教学目标,重阅读轻听力违反语言学习规律;课堂内容枯燥、方式死板,仅限传授教材内容或“放录音、对答案、再放录音”;课堂活动缺乏互动,完全由教师操纵,每个环节基本上都是单向活动,显然,如何改进大学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着实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应思考的问题。2010年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比赛(比赛分20分钟的授课和10分钟的现场说课两个环节)取得了积极地社会影响,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决赛代表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的最高水平,他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值得示范和推广;笔者有幸参加了2011年第二届教学比赛湖南省赛区听说组复赛并顺利进入决赛(最终排名第二),得到了一次与同行、学生体验、分享教学过程的机会,比赛结束后笔者通过研究分析2010年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听说组决赛录像,反思自身比赛过程认为大学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求帮助学生获得语言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培养他们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角。通过分析参加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比赛听说组总决赛的30位选手简介(包括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笔者发现:曾出国留学、访学或其他出国经历9位(占30%);曾参与或指导过省级以上演讲、辩论等大赛获得奖励的选手6位(占20%);曾参加国外语言中心进修的2位(占6.7%);或译著的2位(占6.7%);博士1位(占3.3%)。如果我们把范围限定在全国一、二、三等奖的10位选手中,则分别是5位(占50%),3位(占30%),2位(占20%),2位(占20%),1位(占10%)。这些数据显示,听说课上得是否出色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英语过硬的专业素质怎么能在课堂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从而完成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章少泉教授认为良好的基本功,口语流利,表达得体,语音纯正,是一名听说课教师信心的基础和成功的条件,也是授课对象十分看重的一个方面。
二、改善课堂内容设计
(一)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水平定位准确。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起着导向作用。那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设定什么目标?为什么要准确定位学生水平?
在观看听说组30位选手的比赛录像后,发现有几位选手做得非常出色,在目标中不但包括了主题知识和语言知识的讲解,还包括了听力策略的训练,也有一开始就明确交代课程目标,清楚说明本单元教学内容,当然教师不一定要把教学目标“说出来”,告诉听课的学生。但是纵观整堂课,我们除了知道教师要完成一定量的教材内容讲授外,还要明确这堂课究竟要让学生学什么、掌握什么以及重点是什么、目标是否达到了。另外准确定位学生的水平,才能选择VOA, BBC, ABC, CBS或其他节目中难易合适的视听材料,过易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变成了简单的语言操练,甚至让人误解为作秀,过难则会使课堂沉闷,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课堂任务的完成质量。笔者自身比赛中授课环节的失误给予了提示,授课对象为国防科技大学学生,但比赛前准备笔者选择的材料偏易,重视了趣味性却忽略了针对性,因此听的环节没有深入,“输入”不够,没有考虑到“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二)课堂步骤设计合理有趣。
a.图片导入(Warming-up)精彩纷呈。
在全国一、二、三等奖10位选手中有7位用到了图片导入,1位歌曲导入,1位短片导入,还有1位以高考试题导入,无疑图片导入占据了绝大部分,王瑞总结了图式对听力理解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缓解紧张焦虑情绪,预测等;王敏华也认为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头脑中的图式越多,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就越正确、透彻。选手使用图片导入的方式各有特色:如图片的搞笑性性加上教师语言的幽默感扫除了学生第一时间的困意和倦怠,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再如图片的识别,当主题为“Animals”时授课教师由浅起步,让学生做看图说话识别图中动物说出相应英语,遇到容易的学生争先恐后,遇到说不出英文名的教师打出英语,紧接着再习得一些有关动物的习语;还有教师对“Food”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话题导入得非常恰当,借助图表形象将食物的功能细分为三个层面,突出了它除营养以外的社会与文化涵义,使得一个普通的话题有了新意,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迪了他们的思维。再者教师在导入部分和学生有问有答,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论或补充,这种对学生过程性评估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b.主体部分(Watching and Speaking)层次分明。
认知法主张外语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语言理解阶段、语言能力阶段、语言运用阶段,语言理解阶段注重对语言现象的理解,语言能力阶段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第三个阶段则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综合运用的能力。这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一个由输入(input)到输出(output)的完整学习过程。而任务型教学法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在任务型听说教学中,当学习者积极参与目的语的学习并进行尝试时,语言也被掌握了。基于上述理论和对录像中授课环节的的思考,笔者认为可将主体部分设计为:pre-watching, whilewatching, post-watching三个阶段亦为三个任务。第一阶段pre-watching,需要有一个预测(prediction)过程,可以是单词和相应解释(explanation)的匹配练习,也可以运用和视频内容相关的图片简易问答,亦可讨论与视频主题相关的话题等以激活学生相关认知框架;第二阶段while-watching,让学生回答视频中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等六个问题,从而掌握视频主旨大意(main idea)和一些细节(details);第三阶段post-watching, 从视频中抽出重要的词组(phrases)、结构(structures)或主题(topic),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事如:“individual speech”,“pair work”,“group work/ presentation”的主题讨论、角色扮演、主题发言、小组专题报告演示等口语活动。
在此需要强调的使师生互动的问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教师对学生语言错误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学习行为,正如殷企平教授评价:“能预留时间让学生组队进行口语练习,并能走到学生中进行交流和指导。学生作陈述后,教师详细点评,这一环节看来很受学生的欢迎”。诚然,这样和谐的语言课堂载体是所教授的目标语言,但整个过程却充满着思想的交融,教师对学生观点的认可和尊重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而学生对教师见解的反馈促使教师更能融入教学,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令人陶醉的。
C.结尾部分(Assignment)承上启下。
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紧靠课堂的时间是不够的,课堂教学应该作为一种为学生课外学习的示范和向导,所以结尾部分在总结整个课堂结构的同时,应重在教会学生一些听说策略,并围绕听说主题布置课后作业留待下次检查。课后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值日生报告、每日一故事、每日一谚语、答记者问、自由谈话、情景对话、角色扮演、主题陈述等;还可以每隔一段时期举行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机会,看是否通过一段时期的课堂教学,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是否得到发展。这些都是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和达到的目标。设计的课后作业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如比赛录像中一位选手课堂结束时要求分好组的学生课后进行一项 “对不同院系学生约会对象类型的调查”(Survey on dating types for students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并在下堂课进行主题陈述,这项小小的社会实践令学生很感兴趣,同时又紧紧围绕了课堂讲授的主题“Men and Women―dating type”,成为了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当然,一堂出色的大学英语听说课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教师的口头表达和课堂驾驭能力的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以及教师语速快慢的把握;如何设计PPT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等。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学问和技能,看似一堂轻松的听说课实际上包含了各种精心设计的内容,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地位,形成了参与个体间的和谐互动,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化了教学主题。
*本文系2010年湖南城市学院科研教改立项课题“关于改进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教什么,怎么教?[J].外语界.2010(6).
[2]夏纪梅.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决赛述评
[J].英语教师. 2011(3).
[3]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获奖教师教学风采:附专家点评、比赛视频.听说组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王瑞.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理论与实践 [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6]王敏华.激活背景知识,便利听力记忆 [J].国外外语教学.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