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任务设计范文

任务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任务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任务设计

第1篇:任务设计范文

件名

 产品设计任务

 

电子文件编码

 gw0310

 序  码

 2-1

 

 

 

××胶印书刊印刷厂基本建设计划任务书 

 

一、为适应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逐步解决本市印刷生产力严重不足的矛盾,需建一个年产 ××万纸令的书刊印刷厂。按照印刷技术发展要求,新厂将以胶印工艺为主,在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和缩短生产周期方面,比现有的铅印印刷,均有所改善。

二、新厂全年生产能力:胶印照相制版(四开)××××副,排字(原稿数字)××××万字, 胶印书刊印刷××万色令,书刊装订××万纸令。

生产工艺:排字主要采用照相排版工艺;封面、插图采用电子分色、照相制版工艺;印刷以 高速机印刷正文,以多色机印刷封面、插图,解决全书配套问题;装订以精装、胶订、骑订 三条流水线为主要工艺。

三、新厂以选择在××、××或×××地区为宜,尽可能减少原料和成品的运输量。新建厂 的水文资源以及地质勘察、查定等工作,拟请设计部门负责。厂房建筑面积为×万平方米, 职工宿舍×千平方米;占地××亩。

投产后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供水等,均无特殊要求。其中:

1.主要原材料需用的纸张和油墨:纸张列入国家统一计划,全年需要××万纸令,平均每吨 按××令计算,全年需纸张××××吨;油墨平均每千色令按×××公斤计算,全年共需× ×吨左右。

2.燃料:直接用于印刷和装订的燃料极少,辅助生产所需也

 

    

 

文件名

 产品设计任务书

 

电子文件编码

 gw0310

 序  码

 2-2

 

 

有限。新厂全年用煤约×××吨 ,汽油约××吨(包括生产、运输)。

3.全年用电约为×××万度;煤气约××万立方米。

4.全年市内运输量×××××吨左右。

四、新建厂因采用照相排版和ps版工艺不存在废气、废液问题,少量显影药水(无毒)可在生 产过程中采用过滤和沉淀等措施予以解决。

五、新厂的建设进度:争取××××年内批准项目,××××年上半年解决征地和工程 设计,同年年内力争破土,××××年逐步投产。全部工程在××××年上半年竣工。

土建工程请本市建筑单位承包。

所需印刷专业设备,向中国印刷物资公司申请订购。

六、基建投资及投资来源:全部投资×××万元(其中设备费×××万元),可由利润分成解决。

七、基建的经济效果:新厂投产后,将成为本市第一家胶印书刊印刷厂,每年销售收入约× ××万元,全年利润约×××万元,全部投资争取在×年收回。

附件:设计任务计算依据一份(略)

 

                              ×××××××公司

                          ××××年×月×日

 

第2篇:任务设计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设计;层次化;任务学习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深受信息技术教师们欢迎的当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设计出恰如其分的任务也非易事,只有真正地了解任务设计的意义、目的,准确地把握好任务设计的方法、程序,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本文在博取众家之长之上融己之见,谈一谈自己如何在教学中设计出较好的任务,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任务设计生活化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不能简单、单纯地为了任务而设计任务,任务的设计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去学习。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为校报设计版面、为校运会设计宣传幻灯片、构思学校网页等等,都起到了增强学生兴趣的良好作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实际生活中所希望实现的功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二、任务设计层次化

任务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前提。任务设计的过于简单,往往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设计的过于困难,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设计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多方考虑,全面衡量。

1.要正确理解任务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要求,是任务设置的出发点和依据。任务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通过具体的任务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总体目标后,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内容细化为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链”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2.设计的任务要有阶梯性,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如: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的复习课中,我安排学生为本班的板报设计一个小样,要求:

(1)内容要围绕本班下一次的板报主题(合作学习专题),并根据这个大主题定自己小主题。

(2)小样应含有图片、艺术字及各种字体风格。

(3)小样应含有表格。

(4)小样最好有图文框。

(5)可以用绘图工具栏中的绘图工具布局。

这样就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其中的基本要求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较高层次的要求则可以使能力强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三、任务设计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也要充分关注其他学科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实现课程整合。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任务具有亲切感,同时,也会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反过来促进信息技术的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例如:在进行“学做贺卡”教学任务的设计时,可以与美术课紧密结合起来,把美术课的一些非技能训练内容,在“绘制图形”教学时进行整合;在进行“上网获取信息”教学任务的设计时,通过寻找家乡的风土人情,将政治和语文教学融合到信息技术课,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任务设计与合作学习的结合

传统的任务教学只注重学生完成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协作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还须考虑任务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对于基本要求类的任务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对较难的任务学生则可以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组各成员的分工需要,应让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小组内全部成员的努力,并能把总任务分解成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分任务。这样可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并促进小组成员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在设计《制作电子贺卡》这一课的学习任务时,我尽量考虑小组内每个人的分工需要和层次,充分发挥每人学生的作用,让小组内所有的学生共同努力,让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美术功底比较好的同学可以画图,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可以写新年贺词,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同学负责电脑操作,最后组长总结、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等。这样,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发展了个体的特长,培养了合作意识,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五、任务学习的评价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草草总结了事,这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就很有必要。一方面便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汇总、解决前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后面知识点学习的铺垫和过渡。评价任务可先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设计的评价,由小组的各个成员先进行交流、讨论、评价,对不完善的地方作相应的修改,然后利用广播教学软件展示各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组与组的集体交流,最后再由教师做出总结性评价。教师的总结性评价除了有对学生成果的静态评价外,还应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评价,如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的方法等。适时、恰当地评价任务既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又能在评价过程中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成效。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上几个方面不断完善教学任务设计,用任务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体验交流、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进一步体验到了“任务驱动”教学的优势与效果。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教学无止境、研究无止境,我将和同行们一起在教学中不断学习,研究,反思,实践,逐步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本领。

参考文献:

[1]李冬梅,李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1-01.

第3篇:任务设计范文

一、任务目标的具体性、多层次性和科学性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必须明确,任务的实施必须有清晰的步骤指引和操作指令。同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任务目标;针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缺乏具体性、多层次性和科学性。例如,有的教师所设计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学生在完成这些目标时心中不明,无所适从,其结果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所设计的目标没有层次,没有梯度,要么偏易,要么偏难,没有做到难易适度。有的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缺乏科学性。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设计任务目标时,要做到:1、任务目标明确,其中包括每个活动阶段的具体目标;2、目标的设计应该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推进,成阶梯状,形成由初级目标到高级目标的“任务链”;3、设计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想学什么,会学什么和该学什么,任务也不应超出学生的语言能力范围。只有这样,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才能够实现。

二、任务目标的互动性、合作性和均衡性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其中担任一定的角色,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要在学生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学生座位安排的限制,教师在进行分组活动时常常按学生的座位分布自然分组,很少考虑各个组员之间的组织能力、学习意识、学习品质、性格特征等个体差异,分工也很少采取轮换制。其结果常常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主要角色,其他学生难以参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而教师则怕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或者怕延误时间而忽视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从表面上看,在这样的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也完成了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学到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可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全班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要确定好每个组员的分工,要让小组成员都能尝试每个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包括差生在内的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任务目标的现实性与真实性

有些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不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亲身体验;有的目标学生不感兴趣,参与意识不强,结果没有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设计出具有真实意义的实际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真正使用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任务目标完成的充分性

许多教师在布置活动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空间,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活动结果后,教师就匆忙地结束任务,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许多差生只好被动地接纳别人的观点而无法阐述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对任务型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对小组之间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合作的时间是多少、合作学习的方式怎样等问题都要周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任务型学习的良好循环。

第4篇:任务设计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多年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效果显著的教育教学模式,其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要做到科学、合适,有的放矢,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驱动”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学习。那么,如何设计科学、合适的“任务”呢?我认为“任务”设计必须要重点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突出目标性

信息技术课总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以任务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以这个目标为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设计的任务才能有的放矢。如讲《在网页中插入图片》一课时,设计“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而设计一个“编辑图片”的任务在本课中显然不是很恰当。

任务设计时还要把这个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根据每一个小目标设计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并完成总的教学目标。比如:学习文字输入,总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文汉字的输入方法,再细分下来就有掌握汉字单字的输入方法、掌握汉字双字词组的输入方法、掌握汉字多字词组的输入方法。

同时也不能片面理解“任务驱动”,将任务等同于传统讲授课中的练习或作业,强调软件操作技能的训练,忽略综合素养的提升,认为“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或制作某件作品,而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只是简单地下达一个命令就叫学生去完成。

二、突出可操作性

这是任务设计时要遵循的最主要原则。可操作性是指“任务”适合在课程的一个周期内完成,小的任务可以在一节课(包括连堂课)内完成,大的任务可能通过一个教学单元完成(应分解为若干个可以在一节课中完成的子任务)。例如让学生在在一堂课上画一幅桂林山水的画就很不现实,学生也很难完成。而让学生画一个太阳,画一只小鸡就比较现实。而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等就不适宜使用任务驱动教学,如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病毒防范、操作系统、鼠标操作、资源管理器窗口组成、文件的有关操作、文字输入等有关知识。起始年级的教学也不适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因为起始年级的学生对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尚没有任何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要完成给定的任务会比较困难。只有当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使用任务驱动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三、突出趣味性

趣味性是任务设计的首要前提。同生活紧密联系的、具有趣味性的任务往往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完成“任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般都是来源于生活,如何用电脑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

四、突出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兴趣差异、接受能力以及家庭经济条件因素,同一个班的学生对电脑的掌握情况差别很大。同一个任务,一些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还只是开个头。当你正在指点那些学习慢的学生时,那些已经完成的学生就在举手问“老师来检查我的作业”;“老师,我做完了,我是不是可以玩游戏了?”“老师,我继续干什么?”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能力的差异一目了然。没做完的同学着急得很,而那些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再干什么呢?让他们玩游戏或自由操作吧,会使他们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效果靠的只能是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对于自觉性差的学生只追求完成任务后就可以玩其它的,而不追求任务完成的效果怎样。显而易见是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就要想办法设计出有层次的任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我们可以将任务分成三大块:基本任务、提高性任务和开放性任务。基本任务立足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较小,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提高性任务是在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拓展和加深,它提出部分具体要求,但无具体样例,主要是面向有余力的学生,促进他们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开放性任务在前两者基础上只要给出要求、内容、形式,完成由学生自由去组织安排,能完成的怎样就怎样,不束缚他们的思维发展。如:学习制作本班课程表,这里“会制作本班课程表”是基本任务,一般同学都是可以完成的;“美化表格”(可以从边框、字体、底纹等方面考虑)是提高性任务,让能力强的同学完成;“帮英语老师制作课程表”是开放性任务,因为英语老师的课程是跨年级、跨班的,帮他制作课程表就必须得开动脑筋了。

五、突出情景性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于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调动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实现积极主动的建构。如有位老师在执教《剪贴图形》时,将知识点“让学生掌握复制、粘贴与翻转/旋转的技巧”。巧妙隐藏在学生喜爱的故事中,通过编故事这一事件展开。课件出示了故事背景:一天,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大灰狼在远远的地方休息,一只山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这个时候又从其它地方跑来了一只山羊。这另外一只山羊,该怎么去画?引出本课的第一个任务:复制与粘贴。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尝试操作、交流反馈、演示总结,掌握操作方法。由于山羊性情好斗,不知什么原因,两只山羊吵着吵着, 就打到一起去了,画面上就羊角与羊角碰在一起,如何实现? 引出本课的第二个任务:翻转与旋转。学生通过自学、同组交流、演示总结掌握了操作的方法。一直在旁边休息的大灰狼发现了两只正在争斗的山羊,调过头来,向两只山羊慢慢地靠近,结局是……引出本课的第三个任务:将故事画完。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训练了能力,丰富了情感。可见,只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才能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胜败在于“任务”的设计,只有落实好任务设计的“五个突出”,在课堂中才能够让“任务”有效地“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形成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良性循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第5篇:任务设计范文

【关键词】任务型;英语教学;任务设计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倡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设计任务并完成任务,一堂课或一单元围绕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有意义的任务进行教学,将知识教学融入到亲自完成一项任务的具体活动当中,让学生不仅学到英语知识,而且能亲自体验“做事”的经验和乐趣,从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任务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1.通过交流学会交际。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

2.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因为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

3.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

4.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效果是让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投入到自觉的语言实践中去。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及主要策略

(一)任务的设计要有适应性

任务的设计首先要为教学服务,同时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因为学生的兴趣与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密切相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如八年级(上)Unit 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主要学习询问和描述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其任务是这样设计的:

1.介绍几种中国传统食品的做法。如饺子、元宵、粽子、年糕等。

2.请同学讨论一些西方特色食品的起源。如pizza,hamburger,sandwich等。

3.创意并发明一种新型的食品。

通过这样的任务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食品和饮料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动手实践与操作的能力。

(二)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学生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浓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持续的培养与训练。如八年级(上)Unit 5“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礼貌地发出、接受或拒绝邀请的语言表达。其任务设计为:

1.设计一次生日聚会,向朋友、同学、老师发出邀请。

2.开展“小小秘书”活动,由一个学生充当老板,一个学生充当秘书,其他学生充当记者。活动宗旨是秘书以各种理由回绝邀请。

这样的活动安排,几乎全班学生均能参加,有助于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与友谊,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

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如八年级(上)Unit 10 “What’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其任务是这样设计的:

1.讨论如何作出良好的生活与学习计划。

2.了解父母的梦想,吸取他们成败的经验与教训。

3.谈谈自己如何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如2008年奥运会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志愿者?

通过这些任务活动的安排与完成,学生不仅制定了适合自己的未来计划,而且培养了为实现理想而勤奋进取的良好习惯。

(四)家庭作业的任务设计要有可行性

遵循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宗旨,将家庭作业设计成一项项可行性任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完成作业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他们乐于做并努力做好。如八年级(上)Unit 6“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该单元作业是这样安排布置的:

1.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找朋友。

2.课下同学之间探讨如何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

3.设计一则招聘广告,并进行找工作比赛活动,看谁最先找到自己胜任的工作。

把家庭作业设计成这样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乐于完成任务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在娱乐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设计语言学习任务是教学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精选出来,通过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将其设计成相应可行的任务。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这些任务的布置,学生对任务的完成,培养了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做事情的能力,使其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的语言,在使用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2]陈琳.新标准英语教学参考书.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第6篇:任务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 现代英语教育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倡导“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任务的设计者,设计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前奏,教师是否精心设计任务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将以人教版英语教学为例,初步探讨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倡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设计任务并完成任务,一堂课或一单元围绕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有意义的任务进行教学,将知识教学融入到亲自完成一项任务的具体活动当中,让学生不仅学到英语知识,而且能亲自体验“做事”的经验和乐趣,从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任务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1.通过交流学会交际。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

2.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因为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

3.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

4.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效果是让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投入到自觉的语言实践中去。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及主要策略

(一)任务的设计要有适应性

任务的设计首先要为教学服务,同时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因为学生的兴趣与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密切相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如八年级(上)Unit 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主要学习询问和描述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其任务是这样设计的:

1.介绍几种中国传统食品的做法。如饺子、元宵、粽子、年糕等。

2.请同学讨论一些西方特色食品的起源。如pizza,hamburger,sandwich等。

3.创意并发明一种新型的食品。

通过这样的任务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食品和饮料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动手实践与操作的能力。

(二)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学生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浓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持续的培养与训练。如八年级(上)Unit 5“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礼貌地发出、接受或拒绝邀请的语言表达。其任务设计为:

1.设计一次生日聚会,向朋友、同学、老师发出邀请。

2.开展“小小秘书”活动,由一个学生充当老板,一个学生充当秘书,其他学生充当记者。活动宗旨是秘书以各种理由回绝邀请。

这样的活动安排,几乎全班学生均能参加,有助于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与友谊,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

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如八年级(上)Unit 10 “What’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其任务是这样设计的:

1.讨论如何作出良好的生活与学习计划。

2.了解父母的梦想,吸取他们成败的经验与教训。

3.谈谈自己如何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如2008年奥运会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志愿者?

通过这些任务活动的安排与完成,学生不仅制定了适合自己的未来计划,而且培养了为实现理想而勤奋进取的良好习惯。

(四)家庭作业的任务设计要有可行性

遵循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宗旨,将家庭作业设计成一项项可行性任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完成作业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他们乐于做并努力做好。如八年级(上)Unit 6“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该单元作业是这样安排布置的:

1.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找朋友。

2.课下同学之间探讨如何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

3.设计一则招聘广告,并进行找工作比赛活动,看谁最先找到自己胜任的工作。

第7篇:任务设计范文

任务型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日常生活需要为第一语言教学原则,根据实际生活情境为活动平台,通过语言素材输入、模仿、体验、合作、总结归纳、完成实际任务等途径,准确流畅地在实际生活中操控第二语言进行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因此,任务型教学有帮助学习者了解外国文化发展、培养学习策略、陶冶情操等功能。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是用英语做事,并在做事中学英语。使用英语离不开语言知识,而运用知识需要能力,因此,要融知识与能力于任务之中,要用心设计任务。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结合:一要结合学生的需要,二要结合教学内容,三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任务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 任务型教学具有实效性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由以前相对封闭的生活状态转向开放,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速度在不断提升,从而也提升了大众生活质量,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态度、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巨大改变,他们的生活内容比以往更加多姿多彩。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将学习者的生活情景直接引入课堂教学,一方面能够部分解决学生将来出国学习面临的实际语言障碍问题,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探讨学生中将要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通过学习,开拓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帮助解决现有的思想问题,任务型教学的这种实效性是最为恰当的教学理念,使英语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本身,而且使教学活动密切联系当前学习者的实际生活需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建立起一种共同学习、讨论生活问题的思想交流平台。

2. 任务型教学具有可操纵性

新版教材是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材料库,它将我们所传授的知识以话题形式分布在不同学习时期,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教学元素,同时也为任务型教学的操作实施创造了必备的教学条件。

《新课程标准》对于课程改革的目的做了如下阐述,即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于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教师在实行任务型教学时应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并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以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必须有选择性。而课程的多样化是实现课程可选择性的基础。教师应关注社会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课程要力求多元化,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选择中提高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恰当选取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元素,理性地设置教学环节和难度梯度,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型活动之中。对于任务型教学的可操作性,基础使它更具有实践性、多变化性、生活化等优势。

3. 任务型教学具有良好的评价体系

任务型教学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设置难度适当的任务环节。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次评价和及时反馈,所以教师要完善这种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地发展。《新课程标准》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体系要有助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要有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学生学期中、期末的考核中,也开始尝试任务型听力、阅读、综合能力测试等崭新的评价型试题,丰富和促进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在不断开发任务型课件,为完善良好、 评价体系不懈地努力着。

第8篇:任务设计范文

任务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在设计任务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任务设计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首先,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细化并渗透到任务中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具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总目标的框架上,把其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将具体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课程目标。

其次,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使任务设计有的放矢。一方面,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整体过程,任务的设计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避免教学目标的片面化,注重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并不是牵强附会地将信息素养的各层面都融入一两个任务中去实现。

2 注重任务的真实性、趣味性

任务的真实性是指创设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具体讲:一是涉及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二是涉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另外,配以任务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挑战欲。

3 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已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而学生在智能水平、性格特点、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在进行任务的层次性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到两方面的问题。

1)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规定任务最低层次的标准,再逐步提升。例如,有些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基本任务,这时就要求教师根据其完成情况及时提出更高层次的相关任务,让他在体验成就感的同时保持更强的学习动机。

2)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都由浅入深渐进发展。每个封闭型任务的知识点一般不能多于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否则会因为太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规模要小,因为规模小则容易完成,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并且在多个封闭型任务之后要适当地设计开放型的大任务,以便整合知识,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应用、合作能力。

4 恰当把握任务的开放性程度

任务的开放性主要指:一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或者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操作步骤;二是任务的成果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为了让学生领会任务,需要对其进行描述或提供任务的样本,这些只是参考,应避免学生刻意模仿。

任务的开放性是以完成基本操作为前提的。例如,在学习使用画图工具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副“春天”的图片,一种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随意创作,只要能描述春天就可以了;一种给出画面中必须包含的元素,此外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组织画面。显然,前者开放性更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我,但是不能避免学生可能使用单一工具完成整个任务;后者要求有些苛刻,可以促使学生使用更多的工具来完成任务,又不至于要求死板,压抑学生表现自我内心的欲望。可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要适度控制任务的开放性程度。

第9篇:任务设计范文

一、教案设计思路

任务型教学的两大理论来源是“交际法的发展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1]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它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中心的地位,教师是“学习的计划者和组织者,要帮助学生自己建构意义,组织内容,获取知识和寻求帮助的策略”,[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理论中最具实用价值的核心内容”。[3]“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其具体表现为准确性、流利性、得体性与多样性等四个语言教学目标”,[4]本任务选取《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中的第五课《可怜天下父母心》,[5]以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为对象进行设计。任务的重点放在语段框架的表达训练和举例说明与反驳训练上,且辩论和演讲也是教学活动安排中的重要环节。

二、教案

(一)教学目的:掌握生词和常用句式

(二)教学内容:

1.生词,课文

2.常用句式

3.表达训练的部分内容

(三)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能正确运用;

2.掌握本课的常用句式,能熟练运用;

3.能运用规定的语段表达框架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4.能根据辩题展开辩论,能用例证进行观点的说明或反驳;

5.能就某个题目进行演讲。

(四)教学重点:

1.常用句式

2.语段语篇的表达训练(举例说明或反驳、辩论、演讲)

(五)教学对象:外国留学生汉语高级班

(六)教材:《高级汉语口语(第二版)》(刘元满、任雪梅、金舒年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五课《可怜天下父母心》

(七)任务难度:语段语篇的表达训练,语音语调正确,语气变化适当,语速正常连贯;用词基本恰当,能用较为复杂的词汇和句式。有一定的活用语音的能力,表达比较得体。

(八)教学方法:

1.生词、句式采用全班集体学习的方式

2.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3.表达训练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

(九)课时安排:

计划6学时完成,每学时45分钟

第1——2学时:学习课文及生词

根据语段框架进行表达训练

第3——4学时:常用句式的学习与运用

举例说明与反驳训练

辩论

第5——6学时:学习链接内容

演讲

语言表达准确性与得体性的练习

(十)教具:电脑、投影仪、PPT课件、课文录音。

三、任务型教学的任务实施

第1——2学时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新课引入(10分钟)

教师提问:

1.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儿吗?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小时候上过什么课外学习班?

3.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烦恼的事情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交代本次课的主题。

(三)学习主题课文(40分钟)

1.生词

(1)PPT投影展示生词,学生每人读4个后教师领读。

(2)学生就不懂的词语提问,教师解释。

(3)学习38个重点词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用重点词语进行表达。

2.课文

学生分小组学习,每组3—4人。

(1)听录音,学生记录要点。

(2)小组合作,回答问题(PPT展示问题与提示词语)。

(3)各小组内每个学生念一段课文,有问题时互相帮助解答。

(4)教师回答各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

(可能存在的问题: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放羊)

(5)本课文语段框架总结: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这段课文的表达框架:

将一个现象分成几类

指出存在不同类型的原因

举例说明其中的一种类型

分别说明每种原因

(四)语段框架表达练习(15分钟)

根据上面的表达框架,分析“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原因。

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原因。

2.在小组内练习表达。

3.抽查几个小组的练习情况。

4.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

(五)做课本第58页的练习(二)(15分钟)

学生做完后在小组内讨论,体会、总结书面语词语与口语词语的不同。

(六)布置下次课的任务(8分钟)

1.准备常用句式部分和书上的模仿表达练习部分。

2.举例说明或反驳某观点,展开辩论。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辩题为“教育孩子越严格越好”,另一组辩题为“教育孩子不是越严格越好”。

(2)将每个大组学生分成正方与反方,要求正方学生举例说明辩题的观点,反方学生举例反驳辩题的观点。

(3)各组学生进行分工,明确个人任务。

第3——4学时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常用句式部分(10分钟)

1.学生朗读例句。

2.学生结对子,仿照例句用该句式造句或进行对话。

3.教师检查每组的练习情况,每个句式抽6—7人在班上进行表达。

(三)课本第57页练习三:根据课文内容,用指定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8分钟)

(四)举例说明或反驳某种观点(20分钟)

活动:学生自由组合,要找到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人,然后互相交流看法,并记下对方的论据,即对方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其观点,填在表格上。如:

(五)辩论前小组成员的准备活动(5分钟)

(六)辩论(40分钟)

课后练习中的辩论题:

甲方:家长可以打骂孩子

乙方:家长不能打骂孩子

每组学生辩论20分钟,当一组进行辩论时,另一组当观众兼评委。辩论结束后观众进行评论。

(七)教师分析语言,适当点评(5分钟)

(八)布置下次课的任务(2分钟)

1.学习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练习好,下次要表演。

2.学生自拟题目,准备下次课演讲。可参考的题目见课本

3.教师说明演讲的要求。

第5——6学时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学习内容链接(25分钟)

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文章的内容。

2.准备角色表演:确定角色分工,每人准备台词,练习。

3.各小组表演。

(三)学生演讲(50分钟)

1.一个学生讲,其他人听。

2.演讲者演讲完后与听众互动。

3.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四)语言形式的训练(10分钟)

教师针对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进行讲解,包括语气、语调、词语、句式、语段、语篇、交际性策略的使用,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操练,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与得体性。

(五)布置作业(3分钟)

1.修改并写好演讲的文章。

2.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四、小结

任务型教学将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大量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任务训练,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任务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在完成交际任务中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在练习中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加强师生互动,平衡了意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也提高了学生掌握汉语听、说技能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程晓堂.任务型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雪梅.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4.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系列教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陈秋明.汉语口语课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以中级汉语水平的越南学生为对象[D].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