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航空服务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应该具备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具备无私奉献、团结友爱、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具备扩展视野、去伪存真的严谨态度;具备努力拼搏、建功建业的踏实肯干精神和不断求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熟悉体育项目的主要理论知识,了解并掌握加强身体素质的科学方法,自觉形成一种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达到身强体魄的要求,力求符合《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
在航空服务业务上,要熟练掌握国内外客票(包括电子客票)内容的填写;灵活运用国际金融学、经济学等专业的知识妥善处理民航运输业务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熟悉并实时关注国内外客票变更和退票等方面的流程和处理;掌握国际航空旅客运价规定并熟练计算运价;熟练航空货物运价的运费和运价计算;具备良好的外在形象、内在气质;提供完美的航空服务;提高航空服务技巧;考取民航售票员、安检员、货运员职业标准的初、中级资格证书以及技术等级证书,同时要求达到相对应的技术标准。
以后从事空中乘务员;民航安检员;民航售票员;民航货运员等工作。
在学校求学期间,让学生熟悉民航旅客运输相关程序,民航货运方面相关知识;了解客票销售、行李运送的相关内容;掌握航空地服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规定;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性强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民航运输服务以及航空管理等岗位;具备符合民航运输企事业单位岗位技能要求的能力;有较强的人际协调能力;具备灵活运用国际金融学、经济学等专业的知识妥善处理民航运输业务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该有熟练操作民航客货运输的能力;具备民航服务人员基本的自学能力和扩展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行业素质,能了解航空服务职业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具备很强的职业道德素养,集体荣誉感强,拥有团队协作精神;自觉树立好航空服务为旅客服务意识和航空安全意识。
为了满足上述的能力要求,可以建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为满足航空企事业单位岗位(群)所需的航空能力、素养和知识,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建立起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结构。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模块,依次是:双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基本职业素质模块和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如果要细分的话,包括8个小模块,分别是:专业基本素质模块、值机工学模块、公共素质模块、安全检查工学模块、职业定位专项实训模块、空中乘务工学模块、货运工学模块和顶岗实习就业模块;还包括41个科目。
本专业实行校内专任专业教师团队与企业兼职教师团队相结合的模式,并建成校内航空服务实训基地(仿真),分别为民航口语实训室,航空服务模拟机舱,民航票务实训室,民航安检实训室,民航商务实训室,化妆实训室,形体实训室,航空值机实训室。并与机场等省内外民航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在教材及图书、数字化资料等学习资源方面,大量采用本院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与实习实训指导书。同时有效利用学校相关的网络资源,包括精品课程网站、数字电子图书馆等。以及在校园网及“职教新干线”建立了专业教学平台、网络课程等开放式的教学支持系统。
在航空教学途径和方法上,把“做”作为中心,把“教、学、做“三者合而为一。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并通过项目为平台,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充分利用好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企业车间、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大范围开展项目教学、在生产第一线开展现场教学、在校内仿真实训室进行仿真情景教学、大力开展基于校园网和“职教新干线”的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项目为导向,“做中学、学中做”,增加师生面对面的沟通机会,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素养,全面落实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在教学管理方面,建成学院、职能处室、系部、企业、学生及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校企合作建立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制定教学评价方案,运用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的过程控制方法及现代教学管理手段,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学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实现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学校建立了教学质管中心,该组织单位的主任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织的其他成员包括督导处、教务处、各系(部)主要负责人、校外企事业单位相关专家。质管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教学质量评估和管理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体系,监督教学质量管理,解决并处理好在教学质管过程中出现或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而学校教务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学规范,制定教学质量评判准则,并要对学校各院系的教学检查。学校教学督导处的主要职责就是进行全校范围内的教学督促工作,并对其开展督导和指导性工作,为此,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教学督导团,它主要是由专制教学督导员、兼职教学督导员和特邀企事业单位的教学督导员构成,以便加强学校的教学督导作用。
在“一区两园”的紧密合作企业,设立由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学院毕业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测站,聘请企业负责教育与培训的副总经理为站长,采取激励措施,监测和反馈教学质量情况。在校园网和“职教新干线”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听取教师、学生及家长、兄弟院校、企业、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意见,形成学院、企业、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格局。各系(部)成立由系(部)主任任组长、校企合作单位代表参加的教学质量管理组,开展日常教学管理活动,听取和反馈教师、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各班级的“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小组”,检查并记录每节课的课堂秩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等情况,收集并反馈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在教学计划编制方面,教学实行学年学分制,达到“双证书”要求:在可以取得专业毕业证的基础上,还要同时获得以下类别证书中的任意一种或以上,方可毕业。这些证书分别是:航空值机上岗证、民航安检员证书、民航售票员证、航空货运员资格证等。
(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吉林长春130052)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素质航空服务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素质教育。本文结合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典型案例,就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器乐;教学实践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44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98—02
收稿日期:2015—01—10
作者简介:张京京(1983—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中教一级, 研究方向:航空服务。
在21世纪的今天,民用航空已不是简简单单的交通工具,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的民用航空,也应快速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因此,航空界需要具备高素质、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当前,迫切需要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素质教育,以实现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器乐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齐佩尔曾经说过:“学习器乐是为了训练思维,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而不单单是为了艺术造诣和自我熏陶。”在笔者看来,器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对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等有重要作用。器乐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新课程、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器乐教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及。它符合学生的心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奏、合作能力以及创作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此外,器乐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因此,器乐教学对学生音乐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军乐训练是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自1992年开始,器乐教学一直是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素质教育的选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对学生演奏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标志性成果显著。
二、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器乐教学的开展情况
活动时间为每周8课时,每学期16个教学周,两周期中和期末考核。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制定了军乐队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每天的训练时间、集合时间、取件顺序、上课到达指定训练教室、课后集合、教师总结等。在管理过程中,由教师分类别督查,期末要组织展演汇报,精选作品展示。再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价,每期评出优秀乐队长、声部长、优秀队员进行奖励。
每年12月份都举行特色成果展,这是师生社团进行才艺展示的节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节日。从2000年至今,我校成功举行了多个特色学校成果展演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心灵发展的盛宴,是张扬学生个性的盛会,也是“以活动凝聚人心”育人理念的最好诠释,让领导、教育同仁、家长在分享快乐和成功的同时,也感受到我校特色教育的无限魅力。在器乐的训练中,学生的训练内容由简单到难,速度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使用眼睛、耳朵和双手以及各个手指的能力。除了要锻炼大脑的即时协调能力外,还要加强对乐曲的理解、处理以及情感的投入、表达等一系列的演奏要素的训练。学生在了解、认知音乐的同时,常常根据自我意识形成对音乐的感觉,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器乐教学实践中,采取分组练习与集体合奏练习的形式,各声部之间的分工使学生从不熟悉到被迫熟悉接受,学会聆听,听其他声部的,也听自己声部的,从中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和谐美妙之音,建立多重声部观念的同时,明白怎样把自己自然地融入到团体中去。经过这样的综合实践,大部分学生不仅掌握了器乐演奏技能,而且还培养了良好的音乐感觉。
三、器乐教学实践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对于一支成长中的学生乐队,我校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组建的管乐队有着明确的定位:为了加快学校乐队的发展速度,提升学校管乐队表演的质量,广泛开展学生乐队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愿望,为全校师生营造积极健康的艺术氛围。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有益的交流演出,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还能对学生的身心成长给予积极的影响,增强其综合素质。演出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又能使其很好地接触社会,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视野。学校也有意识地融入了爱国主义和人文教育的元素,无论从认知还是才能提高的角度来看,都是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素质教学的一种有益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通过乐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合奏时团队合作性等的要求有了感性认识和更直观的感受,并有可能融会贯通,推而广之,将其应用到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从综合素质的教育来看,它是学习知识的另一种手段,是对其他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的一种极好的补充。这一点不但在发达国家得到公认,在我国也早已经达成了共识。音乐器乐教育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使学生全面和谐地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正是我们职业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演出,是展现集体成果的最好方式。乐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进而培养了他们勤学苦练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美妙的音乐在他们指尖奏出,也让这些中职学校的学生树立了自信,让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他们有了一技之长,更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分。
乐器学习对于培养学生个人意志力、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诚恳、认真的工作作风都有积极的作用。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他们普遍对有器乐演奏技能的毕业生感到满意,认为我校学生形象好、气质佳、懂礼貌、素质高、职业素养良好、沟通能力强,上岗后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能够组织团队文艺活动,提升企业形象,晋升速度快。
实践证明,我校航空服务专业开展的器乐教学无形中给学生营造了相互配合、彼此照应、交流合作的氛围,让集体主义精神在演奏中得到培养与发展。器乐教学实践帮助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学习到了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演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对其他文化课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发展学生的智商、情商,培养民航领域真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左蕾.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和出路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3(22).
[2]施爱平,杨敏官,陈几龙,叶丽华.高校专业品牌化建设刍议[J].江苏高教,2005(4).
[3]田文阁.谈器乐学习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J].河南教育(下旬),2011(21).
关键词: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优化
高职教育,是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对于我校航空服务专业来说,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作流程设置课程,实行"双主体"培养,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合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突出实践能力,将"学与做"紧密结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校航空服务专业,为实现培养职业能力的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的优化是:首先,突出了"双主体"培养职业人的特点。根据合作企业的岗位要求,制定人才培养规格,设置专业教学课程。其次,专业课程按照工作流程来设置,即课程设置应针对机场管理运营的工作环节,形成阶梯式的课程结构。通过实施"双主体"培养,根据工作流程设置课程,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通过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能迅速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实现"零适应期"的目标。
航空服务专业采用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课业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方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积极实施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航空服务专业先后与三亚机场达成培养协议,并根据不同企业机构的人才需求标准, "量身定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为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我校与三亚凤凰机场、潮汕机场、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合作企业主要负责学生的实习,以及实训课的学习,并定期的向学校反映学生的实习及学习状况,我校对于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安排,学生的教学计划,都会及时与合作企业联系,保证学生与用人单位不脱节。我校建立的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是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保障。另外,我系现有形体训练室,以及正在筹备的机场安检模拟实操间、机场值机模拟实操间、机场问讯模拟实操间,是学生在校内实训的主要场所,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实训表现,进一步优化航空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合理设置课程
依据航空服务专业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认知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本专业形成了素养课、专业课、技能课和选修课这四个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对航空服务专业面向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科学制定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结构的"2+1"模块化课程体系。明确专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据以确定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结合民航地勤从业资格条件及要求,与行业密切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课程体系,各模块内容既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与专业资格证书考核接轨,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做一体,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结合民航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合理设置课程结构,确定以知识"够用、适用、实用"为度的教学内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基本保持在1:1的水平。旨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储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我校强调"重理论、强实践,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不断推行"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确保了特色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我校航空服务专业按照"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的原则,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以技能培养为根本目标,科学整合课程内容。(1)基于工作岗位调整教学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和就业岗位实际需要,按照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适度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如航空服务专业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将《形体训练》课程由36学时调整为72学时;将航空服务专业理论性较强的《航空服务心理学》课程由54学时调整为36学时;将技能性、操作性强,与地勤岗位关系密切的《候机楼服务实训》课程由54学时增加到72学时。(2)基于工作过程重组教学内容。按照工作流程,重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并及时向学生传授新技术、新知识、新流程。航空服务专业课教学内容突出地勤服务的内容;航空服务专业《候机楼服务实训》课程,结合职业岗位需求,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开发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3)基于课程体系融合教学内容。内容选择上,关注课程体系内各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避免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保持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将航空服务专业《机场值机》和《候机楼服务实训》两门课程,融合为《候机楼服务实训》一门课程。这样避免了内容重复,节约了教学资源。
三、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我校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思路,建设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结合学院教育资源,引企入校,建立生产性或者具有真实场景的实训基地。通常企业有建立产品用户培训基地的愿望,虽然有设备条件,但在场地或师资方面缺乏或有一定困难;而学校有场地或师资方面的优势,但资金不足、设备缺乏或数量不足。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从而达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实现优势互补。现已建成校内实训室 3个,校外三亚机场实习实训基地。
为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我校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核心,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入学教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顶岗实习管理,到教学监督与评价,乃至学生就业,力争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有效地提高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子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为了了解企业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的评价,进而了解他们对我院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我院合作办学处和教学督导室联合对航空服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涉及的部门有值机、贵宾室、头等舱、旅客服务中心、安检、人事部等。通过调查,各部门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过硬、仪容仪表得体、专业服务技能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体育运动技能和知识;因为都经历过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所以不用过渡,都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还担负起部门的重要工作。三亚机场地面服务部副总经理宋宇峥表示,和其他学校的毕业生相比,我院的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质量好、档次高,希望今后能为他们输送更多的毕业生。根据机场反馈的信息,以及学生的表现,对航空服务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修改,进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使其更适合民航行业的人才需要。
关键词:航空服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外部保障
高职院校是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院校,依据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要求,高职教育需要将合作办学、合作就业与合作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顺应企业发展需求,加深校企合作,满足“五个对接”的基本要求,切实实现产业对接、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对接及生产过程对接等,使职业教育特色得到强化。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实施依然存在“校热企冷”的外部保障问题,阻碍到“五个对接”的实施,下面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外部保障问题
(一)政府缺乏相关法律制度与激励保障措施
职业教育相关部门需要承担起职业教育方向引领与职业教育改革的相关工作,制定可以推进职业院校发展与加深校企合作的政策与法规,但是“现代学徒制”依然停留在国家政策性文件中,未能真正加深职业院校与企业间联系,未能实现教学与产业的融合,缺乏相关的激励引导与法律保障,未能在社会群体、职业院校、企业与培训机构间建立密切联系的纽带,使人才联合培养难度增大,更在学徒角色法律责权问题上缺乏政策指引,使企业、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
实施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到最终的实施效果。
(二)企业认可度与参与度不高
航空服务专业教育技能培养的主体为民航企业,但是受企业资源整合与企业制度、战略等影响,考虑到成本、人力等诸多因素,不能充分保障高职学生到企业实训。航空公司属于服务公司,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对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无太多的关注。此外,航空服务专业较其他专业有更高昂的学费,且学习航空服务的人才越来越多,民航企业因看不到投资回报,不愿意投资存在风险的“现代学徒制”。
(三)社会认知的影响
长期以来,重视理论、轻视应用的思想依然是教育主体思想,社会对“现代学徒制”了解不是很多,接受率不高。很多家长与学生个人认为,到民航企业中接受培训,由师傅带领学习与现代专业化教育不符,脱离了现代化教育模式,还有人认为学生到民航企业实训实际上是充当廉价劳动力。社会认可度低已经成为阻碍“现代学徒制”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二、航空服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外部保障机制的建设
(一)政府需加强引导与资金扶持
“现代学徒制”能否顺利推行受政府的影响非常大,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出台相关支持性法规,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制度,确保企业能够提高履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认知,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任务。政府还需要联合其他部门,比如,教育部门、民航企业、培训机构等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与措施,比如: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减免税收、给予设备和资金帮扶等,保障企业可以顺利接纳高职人才到企业培训,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民航企业要创新航空服务专门人才培养新思路
民航企业需要树立起正确的人才培养观与储备观,学生到企业中培训,需要按照对待正式员工的方式对待他们,除了开展基础的技能培训外,需要多增加特色化的、创新型的培训内容,提供与普通员工同样的场地与岗位,将学员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将企业文化贯穿其中,使学员了解到民航企业的服务方式与职业价值,取得归属感与认同感,增强使命感,提高学习动力。
(三)高职院校需加强宣传“现代学徒制”
[关键词]空乘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61
[中图分类号]H193.2;F5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2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更好地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素质修养和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既是信息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同时也是航空乘客享受高品位服务的重要保证。各航空专业学校对航空服务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所加强,尤其是对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一个航空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对高质量服务的必然要求。
1 语言表达能力在航空服务业中的意义和作用
航空服务业是一门服务性的职业,空乘专业的学生以其优雅得体的语言举止为乘客提供服务。现代航空运输的主要特点是快速、舒适、安全、便捷。其中舒适就是对航空专业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没有这个标准,航空服务业也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媒介和工具,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航空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将航空专业的理念服务于航空事业中,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因为如此,才要求空乘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化素质和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误认为空乘人员的标志是漂亮,其实这只是空乘人员的一个非常表面化的东西,漂亮的深层次的东西就是优雅,是语言表达的得体,行为举止的标准。正因为其内在表现出一种美的行为,才能在外在形象上给人以美的感受。现在航空公司也开始加重对应聘人员语言表达能力和内在道德修养的考核。这更体现了航空专业高水平服务业的特点,提供给乘客一种优质的服务,让乘客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和舒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航空专业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体现一个航空专业人员的素养和品质,甚至可以呈现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和核心价值。
2 空乘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前提
2.1 转变空乘人员的观念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空乘人员,仅仅有漂亮的外表是远远不够的。专业、优质的服务才是最关键的,而服务语言是旅客对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志。这里将服务语言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空乘专业人员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抛弃那种漂亮就是一切的旧观念,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服务质量上有所提高。
2.2 拓宽航空专业学生的知识面
空乘专业的学生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首先,要熟练掌握空乘方面的专业术语,不能在与人交流时说外行话,这是空乘专业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其次,在空乘过程中,还应熟知一些风景名胜区的人文知识,对于一些文史知识和民俗方面的知识也是其掌握的内容。这些知识对于一名空乘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3 提高空乘人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目前航空服务专业类的学生,有一大部分是通过专业面试入学,一些学生的文化程度并不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弱,再加上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表达时的畏难情绪,使部分学生不能掌握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在与人谈话时顾虑重重。因此,在培养空乘人员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消除学生在语言表达时的顾虑,克服他们的没有掌握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顾虑重重不敢表达的畏难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给学生以敢于表达的信心,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沟通的桥梁。
3.1 通过即兴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即兴应变能力是一个人在特殊环境下或面对突发事件时所展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即兴应变能力是一种通过后天训练而形成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积累和学习而成的。为了有效地提高个人的即兴应变能力,航空院校应多组织一些演讲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练习时需要先从相对容易的复述、话题评述等表达形式开始,逐渐过渡到命题演讲、即兴演讲。组织即兴演讲,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不断为他们设置语言话题,让他们放松自己,表达自己,这对于航空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3.2 设置课堂语言表达项目,让学生学会表达
一个人口语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不断的训练中进行。学校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语言表达训练的项目,让学生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这种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在最开始进行训练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简单的话题来进行。在进行训练课时,还要有针对性,针对航空专业学生,要多组织一些有关航空方面的专门训练,例如:针对空乘专业的学生,设定客舱服务的环境,让学生模拟乘务员迎接乘客、服务旅客、应对旅客刁难或投诉等,练习学生的语言应用、临场反应等。教师可以在其中发挥引导的作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适当的点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3.3 模拟情景实践与课堂学习相结合
模拟情景训练是一种将学生放到极度真实的环境中,让他们进行专门的训练。
当乘客对航空公司进行评价时,一般会注意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尤其对于乘务人员的语言服务和态度服务。如果航空乘务人员能够以热情、礼貌的态度,清晰、流利、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和乘客进行交流沟通,就能够提升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在语言表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模拟活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在其中感同身受,增强教学的效果。另外,语言表达的训练是一个不断反复进行的训练,只有不断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和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通过训练增强自己与人沟通交流的信心,树立自己的形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要实现“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空乘专业学生语言表达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在当今社会中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航空院校要充分重视语言表达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通过语言表达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成为空乘行业的专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航空乘务;就业概述;就业前景;建议;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064-03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业随之发展,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带动下,人们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上越来越多样化。飞机出行越来越普遍化,大大促进了民航业的发展。目前中国民航行业正处在全速发展中,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航空运输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将会保持在10%左右。在民航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航空乘务人员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开办航空乘务专业。从当前情况看,随着全国各地机场等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扩建,航空乘务的人才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缺口,航空乘务的就业前景仍然有较大空间,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航空乘务就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主要对国内外航空乘务就业情况进行概述,同时对航空乘务就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进行探讨。
一、国内外航空乘务就业概述
1.国内外航空乘务就业岗位分析
从国内外航空乘务的就业岗位来看,空乘专业毕业后不仅可以从事空中乘务、航空安全员,还可以从事航空地勤等。空中乘务又被称为空乘,女性被称为空姐,男性被称为空少,空中乘务除了要对民航飞机上乘客旅途中的安全和舒适负责,指导乘客对机上安全设备使用外,还要负责遇到紧急情况时组织乘客逃出飞机。航空安全员主要分为专职安全员和兼职安全员两种。专职安全员要对飞机上的安全工作进行负责;兼职安全员除了特定时间做好安全工作外,还需要为旅客服务。航空地勤指负责航空公司、机场地面工作的人员,他们主要负责乘客信息、物品等的检查,同时负责对飞机降落、运行车辆停靠位置等进行指挥。
2.国内外航空乘务的发展历程
早前航空科技落后时期,并不存在航空乘务这一职业。1923年,英国戴姆勒航空聘请空乘人员开始,才有了航空乘务这一职业。从各种资料记载来看,英国白人杰克・辛德逊是世界首位空中服务员。但不幸的是,杰克・辛德逊次年就在一次空难中丧生。此后,随着航空业的发展,世界各地都开始重视航空乘务。航空乘务员最初多为男性,后来变为女性为主,直至今年又变成男女性皆有的局面。
3.国内航空乘务的未来发展前景
从国内民航业发展情况来看,中国正处在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过渡之中。预测分析指出,中国从2012―2022年这十年之中空服人员的工作岗位至少会再增加20多万各,民航空乘人员的队伍在人数上将会超过40万,从规模上来说,将会是目前的5倍以上。中国机场建设到2015年飞机总量会达到1.2万架,国内外航空业及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都将给航空乘务领域带来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国内航空乘务就业所存在的问题
1.供过于求的航空市场形态导致航空公司招聘要求过高
作为一项高端服务性职业,航空乘务虽然还存在一定的缺口,但竞争却日趋激烈。中国很多高校纷纷开设航空乘务专业,从全国范围来看,开设空乘专业的院校已经达到二十多所,且80%为高职院校。从2006―2011年的空乘专业高校就业调查可以看出明确看出学生就业情况的变化(见下页表1)。
空乘专业和学员的不断增多以及航空发展的需求,使航空乘务专业就业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但其平均上机率却一直在递减,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一直在下滑,这些都说明航空市场目前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激烈性又会促使航空公司对招聘的增高。航空乘务人员综合素质集中体现在航空服务质量的高低,人员素质的高低又会反映到航空公司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上,对公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此循环,航空公司对工作人员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航空乘务人员不仅外在形象要美丽、大方、端庄,还要对各种航空服务技能和品质进行掌握,比如熟练的乘务技能、坚实的外语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等,做到内外兼修。虽然高要求并没有错,但过高的要求对刚踏入社会的学员来说无疑是很受打击的,会致使航空乘务就业的一直处在缺口状态。
2.航空乘务薪资待遇呈现递减趋势
社会对航空乘务人员这一职业的评价一直很高,认为这份工作神秘又高尚。在人们的观念里,航空乘务人员的薪资待遇一定很高。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近年来,航空乘务人员的薪资待遇一直呈递减趋势。目前航空乘务人员待遇月薪在6 000元~20 000元之间不等,国内航班公司普通空乘人员月薪待遇大致为5 000多元,在“多飞多得”制度及职位变更中,其工资待遇会有不同程度的浮动。但是在刚进入航空公司时,一般都会有半年多的实习期,实习期的工资只有将近900元左右,且没有正式员工的各种福利。在被航空公司录用后,还必须进行几个月的培训,培训费用一般在8 000元~10 000元不等,这些费用通常需要空乘人员自己出。
而航空乘务这一职业虽然被外人看来很好,但实际上是很辛苦的。其中滋味只有工作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正像一位老航空乘务人员所说:“做空乘是一件伤身体且很辛苦的工作,现在我右边的耳朵只要飞过4 000英尺之上就很难听清声音。如此辛苦的工作,工资待遇却处在递减之中,部分学员自然会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失望和抱怨情绪。
3.更关注外表,忽略内在;求职心切,盲目就业
航空乘务这一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外型比其他服务行业要求要高一些,具有一定的审美标准要求。尽管每个航空公司招聘的要求从细节上看各不相同,但共同点归结起来都要求乘务人员端庄大方、亲切秀美等等。但外型也只是一部分,航空公司在招聘中还会有一系列关于涵养的要求。但一些学员却仅仅重视招聘要求中的外型标准方面,而忽视对自身专业知识等能力的培养,在招聘的过程中将穿着打扮当成重心,而这种外在与内在的不平衡往往会导致其应聘受挫,影响就业。
航空乘务专业缺口较大,但要求较高,每个学员由于机遇等各种相对差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圆蓝天梦。大部分学校在空中乘务专业的学制上对2+1的特殊性学制加以采用,只要修满学分就可以提前离开学校上岗就业。在离校就业时间上,学员们的时间顺序就会存在一定差异,有些学生看见其他学生已经就业,便会产生恐慌,容易导致求职心切,盲目就业。
三、国内航空乘务就业前景的一些建议
1.民航需加强与航空类院校合作以提升航空乘务的整体素质
近年来随着空乘就业市场的供过于求,高校与民航的联系一直处在弱势地位。很多开设航空乘务的高校大部分都没有民航行业背景,缺乏与航空公司的合作。针对民航招聘要求过高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民航需要加强与航空类院校的合作,将自己的招聘具体诉求告知合作院校,院校则可以在民航招聘具体要求下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民航的各种招聘要求转换成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中,重点培养学生踏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后的职业能力。学校在专业建设中必须紧密围绕市场和岗位需求进行,尤其是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必须聘请具有较长岗位经验的空乘人员进行主讲,对学生的乘务基础实务, 乘务广播训练、客舱沟通技巧、乘务英语听说训练等课详细讲解。在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外在形象与内涵涵养的统一培养,全面提升学员的职业技能和品质。除此之外,航空乘务专业的学员对自己的前途和目标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计划和分析,学校和招聘单位的宏观指引都只是外力,学员在对社会主流动态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必须立足自身微观条件,看到自己的特长与不足,并勇敢面对、努力改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2.民航类院校需加强对航空乘务专业学生的培养
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更多航空乘务人员。民航类院校需要加强对航空乘务专业学生的培养。在进校前,民航院校一定要将招生进口关把好,从源头上提升航空乘务专业学生的质量。在学校学习期间,民航院校应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主题班会之外,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等,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培养,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校期间就能得到很好提升。航空乘务职业虽然是服务行业,但门槛却比一般的服务行业高很多,除了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外,还需要乘务工作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服务意识等。民航院校在教学期间,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些方面进行培养,以给航空业输送更多更专业的学生为目标,也是为了实现学生就业率不断上升的必然要求。此外,民航类院校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专业课课程应该随着时展的变化而变化,在办学中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势头。
航空乘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还比较广阔,有很多就业机遇,面对这些机遇,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能力才能更好把握它们。如果学生在学校内受到专业的教育并不断努力,具备专业职业素养,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学校应正确引导学生就业,让学生保持平常心态
在对空中乘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学校应该在航空乘务学生进校之后就对其开展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给学生灌输职业规划、以及择业和就业等方面的知识,将航空乘务职业的就业前景与就业广度详细分析给学生,使学生对自身与职业岗位的关系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以免学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学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不断向着职业目标努力;另一方面应该鼓励学生提高自身人文修养,掌握和学习好专业技能;同时为学生提供行业和岗位动态的及时信息,让学生及早找准自身定位,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其次,面临毕业的学生应该慎重对待就业,不能操之过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的同时,学生应该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不能看见同学选择了什么就跟着选择什么,要以静制动,不被其他人所影响。最关键的是仔细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适合什么,面对机遇应及时抓住或者为自己想要的机会主动争取。不管是如愿以偿可以上机的学生,还是转投其他职业的学生,在面对实际工作与想象之间的现实差距时都应该平常心对待,明确工作的本质,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就业之后抱怨,影响自己心情也影响工作。
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带动了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也给航空乘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所以说航空乘务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但航空乘务专业必修正确面对就业现状,从民航对岗位的需求出发,对就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多渠道的应对和解决。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对就业质量全面提升,相信随之民航业的发展航空乘务的就业前景将会更加开阔。
参考文献:
[1]刘是今.对高校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热潮的反思[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0,(6):27-28.
[2]邓翔宇.空中乘务专业基本介绍[J].山西教育(招生考试),2012,(4):103-104.
[3]刘思阳.有关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探讨[J].商,2012,(22):70-71.
[4]刘是今.中国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133-134.
[5]欧阳辉,韩智,张树盛,郭宾雁.空乘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职业素质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1,(4):59-61.
[6]孟大伟,汪庆华,刘伟.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J].中国电力教育,2010,(7):168-169.
[7]宋桂娟,王利艳.加强“就业指导课”实效性探索提高空乘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0,(6):46-47.
[8]刘晖.中国民航空中乘务人才对策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11,(2):99-100.
[9]刘旭颖.关于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的探讨[J].网络财富,2010,(15):122-123.
[10]赵影,钟小东.对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0,(9):82-84.[责任编辑 陈丽敏]
关键词: 空乘专业 核心竞争力 提升对策
1.我校空乘专业的发展现状
(1)专业设置。2008年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开设公共事业管理(空中乘务与空港管理方向)本科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艺术类专业进行招生,学科管理则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院。我校08级和09级颁发管理学学士位,2010年教育部政策调整以后改为颁发文学学士位。
(2)师资队伍。我专业现有专职教师五名,负责大部分基础课程的教学。另外还有多名外聘教师,分别承担部分英语、体能及实训课程的教学。
(3)学生规模。根据我校招生计划,每年面向全国招收艺术类(文、理)空乘专业学生60名。我校08级毕业生58名,09、10、11在校学生均为58名。2012年计划扩大招生规模到70名,但目前还在审批中。
(4)实训资源。由于我校并不是航空类专业院校,校内没有模拟机舱,目前尚采用外包式模式,与多家企业合作。另外,游泳、体能、形体课程暂借用我校体育学院、艺术学院和服装学院的资源。
2.我校空乘专业的SWOT分析
在我校空乘专业的发展过程中,虽然面临诸多限制,如教师资源和实训资源,但仍有很多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十二五”计划明确提出加速民航业的发展,同时在我校专业建设中,我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特点不断完善教学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使我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
(1)我校发展空乘专业的资源优势。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于1986年开始招收服装专业学生,是全国最早开办服装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作为河南高校中开办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专业。我校服装学院也是我校创建较早、发展较成熟的学院之一,服装学院的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艺术设计(形象设计方向)拥有功能齐全的多功能表演厅、时装表演排练厅等设施,可为我专业发展提供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资源。这是我校开设空乘方向本科专业的重要依托。
其次,我校主校区(中原工学院龙湖校区)距离新郑国际机场不到20公里,为我专业学生到机场参观实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交通条件。
(2)我校空乘专业发展的劣势。首先,在硬件资源方面,我专业目前没有自己的模拟机舱和形体训练室。目前,我专业正在申请专用形体训练室,这一要求有望在短期内得以满足。但是,建立模拟机舱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需要配备专门的培训人员,实现这一目标还不太实际。现阶段我校空乘专业的专业培训还采取外包的方式。虽然外包的方式能够满足培训的需求,费用较高,但还存在我专业发展目标配合和协调的问题。
其次,在软件资源方面,我专业的专职教师基本都只有管理学背景,没有空乘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承担专业课程,如:空中援助与救生、紧急撤离等。这些课程目前基本也是采用外包的方式,同样存在与我专业培养模式统一协调的问题。
(3)我专业发展的机遇。根据2011年出台的《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到2015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将达99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达4.5亿人次,货邮运输量达900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3%、11%和10%。规划明确,加快通用航空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其作业量和飞机数量翻番。从2011年4月7日召开的中国民航规划暨机场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目前中国运输机场已达175个,到2015年全国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30个以上,将覆盖中国94%的经济总量、83%的人口和81%的县级行单元。如此井喷式的发展势必增加民航业的人才需求,“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既是民航业发展的新时期,也是空乘专业发展的新时期。
(4)我校空乘专业发展的挑战。民航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调空乘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多航空公司不断改变招聘模式,由单一的校招到社招、校招相结合,再到电视选拔。在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航空公司对空乘人员选拔条件的越来越苛刻。
其次,2008年之前,我国招收本科空乘专业只有3所二本院校,分别是: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空乘方向)、沈阳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空乘服务方向)、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空乘方向),以及2所三本院校,分别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航空服务)、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艺术设计(空乘与管理方向)。2009年,招收空乘专业的本科院校的数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已经有10余所院校招收本科空乘专业,例如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空中乘务)专业、贵州民族学院音乐表演(空中乘务方向)、郑州大学旅游管理(空乘方向)、北京国际经贸学院民航管理学院民航服务管理(空乘、地勤、安检方向)、北方工商管理学院航空旅游学院的英语(航空乘务),等等。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树立专业特色,提升我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未来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3.提升我校空乘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培养现状;航空机务;需求;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70―03
“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是指毕业后主要从事民航飞机或飞机附件、机载设备等的维护、保养、测试和修理的特种专业技术人才。[1]
“航空机务”工作作为一种特有工种,目前因其良好的就业形势和较高的薪酬为广大上海市民所青睐。作为一种特殊专业及其所对应的正蓬勃发展中的民航运输业,有必要对上海高校目前该专业的办学和培养现状做一个总结并对未来五年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供决策者参考使用。
一 上海市“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经查阅大量资料,目前上海市办有“航空机务”专业的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校企联合、产学合作于1993年挂牌成立的,航空运输学院下辖的航空维修工程系共设有两个专业,均属于“航空机务”的范畴,即“交通运输(航空器械维修)”本科专业和“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科专业。
目前航空维修工程系2006年以前(近5年)均是每年招收一个本科班、一个专科班的学生,大致招生总人数略高于60人,但由于招飞、退学等原因每年实际毕业生人数约50名(2007年该系毕业生为54名)。在2006年,该系第一次扩大招生规模,即在原一个本科班、一个专科班学生规模的基础上又增加招收了一个专科班的学生(30人左右),从而2006级“航空机务”专业学生总人数达109人。
2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目前共有工程力学和飞行器制造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虽然这两个专业不属于所谓的“航空机务”范畴,但其学生近两年就业时每年有20人左右(注:该数据来自于民航用人单位)进入民航系统从事飞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即机务。
3 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运输系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东海学院)创建于1993年, 后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该学院下辖航空运输系,其航空运输系于2006年开始招收“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科层次的学生,招生人数在40人左右的规模,目前尚未有学生毕业。
4 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
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民航上海中专)成立于1985年,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领导,是一所面向民航、服务社会的经济管理类、工科类和服务类兼有的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上海市现代化标志性职业技术学校。该校面向全国招生,建校20年来,已经为东航、上航、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及全国各大航空公司、机场及相关行业培养输送了近7000名毕业生,不少学生已成为业务骨干。该校每年98%以上的毕业生被推荐就业。
该校网站上的数据表明“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规模大致每年150人左右。
5 其它
目前,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上海户口的落户问题)在上海的民航企、事业单位不仅在上述高校中招收机务人员,而且在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工科类学校中招收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学生(上岗前进行短期飞机机型知识培训),每年大约30人左右(注:该数据来自于民航用人单位)。
统计上述各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可以认为上海市各高校每年所招收和毕业的学生数约为300人。
二 上海市“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在总结了上海市各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后,需要进行上海市飞机维修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在上海,“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趋势离不开国家民航运输业发展的大趋势,尤其飞机维修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航空维修服务业面临着一个关键的发展转折关口。由于航空维修服务业是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全面开放的行业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入世后,将会有更多的外国航空维修厂商到中国投资办维修服务业,而且它们将不再受与中方合资的限制,也没有投资金额、投资年限的限制。中国航空维修业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据统计,2000年世界航空维修市场总收入约500亿美元,今后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还会继续增加,中国民用航空维修企业若能分一杯羹,将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目前,我国的民航业处于持续高速的发展时期,尤其在上海,有着浦东与虹桥两大机场以及东航、上航等大中小航空企业数家,上海航空业的高速发展对“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既是良好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直接刺激了飞机维修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飞机维修人才的供求矛盾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会比较尖锐,这个矛盾事关航空公司或飞机维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它也对“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握好“航空机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2]。
1 “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单位分析
上海作为我国三大航空枢纽港之一,民航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作为民航重要组成部分的飞机维修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壮大并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进行“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单位的分析是社会需求分析的基础,表1显示了目前在上海的航空运输维修企业单位[3]。
除上述维修企业单位外,在上海还有一系列的外国航空公司办事处、民营航空公司、中外合资企业等,外航办事处有美西北航、全日空、大韩、港龙、国泰、法航、英航等几十家办事处,主要从事其自有飞机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民营航空公司和合资公司如表2所示,毫无疑问,这些单位同样也将是“航空机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4]。
2 未来五年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通过上述分析上海市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办学情况和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用人单位的概况,未来五年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清晰可见、跃然纸上,在上述用人单位表格中已经列出每年这些公司大致的需求数量。
(1) 宏观分析
勿庸置疑,未来五年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在民航这个行业上,近几年中国政府从政治和经济等角度考虑从美国波音航空公司(BOEING)、欧洲航空工业公司(AIRBUS)、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和加拿大庞巴迪工业公司(BOMBARDIER)大量的引进飞机。2006年2月14日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会,民航总局副局长高宏峰说:“‘十一五’期间每年将增加近一百多架飞机”,据不完全统计,每引进一架B737飞机,平均需要飞机机务维修人员30名(注:数据来源于行业统计资料和行业经验)来维护和保养飞机的安全与健康。另据中国民航总局预测,今后5年,民航将以每年不少于100至150架的增量引进飞机,到2010年全国民航运输飞机的总量将达到1600架,比2005年净增700架左右,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例,要满足未来五年因引进新飞机而增加的工作量所需要的维修人员的缺口约为1200人[5],因此,到2010年,我国“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共需2万人左右。而上海市民航方面的中外合资和民营企业较多,需要补充的人才数量是巨大的。
(2) 微观分析
从目前上海地区的“航空机务”专业人才供求关系来看,出现了明显的人才短缺,以致用人单位不得已脱离上海而面向全国高校、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业学校招聘“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甚至出现了民航企事业用人单位到传统上非民航行业对口培养高校招聘人才的现象(比如近几年出现的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从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招聘飞机维修人员)。而作为在上海市该专业人才主要输出单位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其所培养的航空机务人才,毕业生每年年底前就较早的被用人单位所“定购”,由于毕业学生数有限,不少用人单位只能扫兴而归。
上述事实表明,“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在上海市社会市场需求量相当大,毫无疑问,如果学生面向全国民航企事业单位就业,其就业前景将更加乐观。
三 对策分析与结论
解决“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采取“国家出政策、企业出资金、学校出力气”的办法,加速人才的培养,满足“十一五”期间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综合上文,本文以某学校招生计划为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为满足“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而采取的招生对策。某校近几年的招生就业情况表明,其所培养的“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在数量上已经不够满足上海市场的需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现象(该校甚至出现了其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经短期飞机机型知识培训之后被航空公司大量录用的现象)。
面对这种乐观的就业形势,经过严格论证和缜密思考,该校制订的“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专业招生计划如表3所示,仅供决策者参考。
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对“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有着相当大的市场需求,上海市高校有必要扩大该专业的招生量和加大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 常士基.现代民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宋卫杰.民航机务维修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中国民用航空,2005,6(12):20-22.
[3]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网站.航空维修企业单位[EB/OL]. [2007-01-04].
[4] 民航资源中国网.民航招聘信息[EB/OL].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 综合实验区 医疗卫生行业 人才需求
一、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一)郑州航空港区现状
郑州航空港区是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中国首个内陆开放试验区,于2012年7月设立。自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后,一年多的时间,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定位,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开局良好、成效显著。目前,围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实验区累计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1516亿元。在制造业上,除富士康外,已引进了酷派、天宇、创维等整机智能手机生产项目,台湾科技园内布局了生物科技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在航空枢纽建设上,郑州机场已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批开展国际快件业务的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23条,国际货运航线数量占中部地区九成左右,郑州至纽约、莫斯科、伦敦等13个国际城市可“当日寄出、次日递达”;电力、热力、天然气、电信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医院、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启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入了关键时期。
(二)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现状
2014年9月11日,郑州市城乡规划局正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专项规划》。为全力满足不同区域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努力从根本上改善辖区群众的就医环境,整个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设施方面,将建18家专科医院、9家中医院、13家综合性医院。2014-2016年,计划开工建设医院7家,计划投入使用2家。其中一家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项目,计划投资8亿,占地294亩,住院床位1600张;另一家为总投资拟定为15亿-20亿元、占地248.6亩、住院床位2000张的河南省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中心项目(省儿童医院、省胸科医院、省立医院)。2015年在准备投入使用的安置区内规划建设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16在准备投入使用的安置区内建设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到2016年年底,逐步实现步行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的目标。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郑州航空港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根据专家测算,近期郑州航空港区可以带动至少20 万人就业;从远期来看,根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深度2013―2040 年)》,郑州航空港区人口规模2020年达到90 万,2030 年达到190 万人,2040年达到260 万人。郑州航空港区专职副书记、纪工委书记、总工会主席赵新中认为,结合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实际和规划要求,郑州航空港区现在及将来会重点引进三大类人才:建设发展层面人才、产业项目层面人才、社会管理层面人才。在医疗卫生行业,重点涉及公共管理、公益事业、社会医疗、基础设施、生物医药等高需求专业。由此可见,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在数量上对人才是迫切需求的。
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不仅对人才需求数量庞大,同时对人才需求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建设,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为目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这必然决定了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对相关专业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人才政策应以引进和开发培养高质量人才为重点。
二、郑州航空港区面临的医疗卫生人才需求困境
(一)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匮乏
对郑州航空港区而言,其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疾病预防和卫生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不足,缺乏顶尖的医学专家及医疗行业领军人物,没有一支技术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港区对高层次卫生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卫生医疗机构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下,行政机构过多干预,在卫生资源配置上的倾斜造成了基层医疗单位人才和技术力量的匮乏。另一方面,医学类高校的招生结构、学科设置、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未能适应市场需要,此外,毕业生在医学人才市场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价值单元有着明确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而此时港区基础设施尚未完善,产业集聚尚未形成规模,与沿海东部地区相比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并不明显,还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
(二)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
纵观河南省内的各个医疗机构,拥有经验的老医生、教授炙手可热,但是上升空间也是有限的,随着医疗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医疗机构也需要高科技人才,老教授拥有多年行医经验,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能力下降,看病也形成了一种传统模式。年轻医师只有经过多少年在最下层的实践经验以及奋斗才可能走向更高的位置,才能拥有资格坐台行医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此循环,高级医师是无法学习同时代的新知识,这样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年轻的医疗天才被埋没,缺少创新。郑州航空港区某医院医疗项目带头人也表示,医学类专业学科带头人等专家队伍年龄普遍45岁以上,“领军人物”老龄化问题突出,中青年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且储备不足,学术积淀相对薄弱;职称结构上,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失衡,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比例偏低,存在断层问题,人才梯队建设不够健全。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找不到”和“要不到”并存
郑州航空港区建立初期,各项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医院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建设和发展,招聘所需人才成为难题,导致医疗卫生人才短缺。每年第二季度是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旺季,虽然毕业生作为求职主体的人数庞大,但不少求职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兴的产业、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短缺。一方面,“80后、90后”已成为就业市场主体,工作对他们的束缚性普遍减弱。大多毕业生抱着“骑马找马”的心态,跳槽率高,不利于人才培养需要,加剧劳动市场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问卷统计数据表明人力资源、行政是求职人气最旺的职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求职人群以技术含量不高且工作环境较好的岗位为就业目的,导致一些岗位很难或招不到专业对口的人才,同时,部分应聘者因工作性质、环境、薪资等工作条件与就业期望值不匹配,从而竞聘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最终造成招工、求职两难的状况。
(四)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政策缺位
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在构建人才支撑体系方面,吸引人才政策不到位,导致优惠政策无法弥补地区差距。尤旨其在主观上纳才意识不强,政策倾斜不够,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投入不足,条件苛刻。由于郑州航空港区地处内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有限,而政府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也远远落后于沿海城市。郑州航空港区引才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导致人才来了也留不住。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开发与培养建议
(一)完善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转换机制,重视并加大政府向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倾斜力度,完善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加大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事业资金投入,加强郑州航空港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改善港区医疗条件。对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就业安排,向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倾斜。用事业、待遇和感情稳定人才,对人才要委以重任,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完善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规范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的任职条件,实行人员聘用制,公开招聘院长和医疗卫生监督人员,把年富力强、懂技术、善管理的人员选聘到管理岗位,逐步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队伍。
(二)实现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制定和实施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规划,制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提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原则和岗位结构比例,完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录和持证上岗制度,杜绝非专业人员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严格实行医师、护士资格准入制度,优化医师、护士队伍。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根据医疗卫生人才的工作特性和能力要求,逐步健全和完善以岗位职业为基础、分层次的人才评价体系,落实单位岗位设置、人员招聘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自护权,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标准,改进和规范评审行为,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净化人才竞争环境,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优化医疗卫生人才配置。
(三)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应适时适量的干预,避免造成卫生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前提下,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完全市场化的条件。其次,教育部门应赋予相关高校更多的自,使其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统筹规划人才培养,结合高校特点和优势,进化合理的专业设置,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最后,作为应届毕业生,应充分了解市场,关注就业形势,了解“行情”,提高自身的硬件指标,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坚决避免“眼高手低”的现象出现。同时注重培养自主能力,由得之以“鱼”转变为得之以“渔”,提高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建设的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
(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规划和管理所需人才
根据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区的发展和需求,对所需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对人才投入,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的扶持和指导,健全完善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便利措施和政策,尽可能地创造具有吸引的大环境。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沟通协调机构,形成良好的社会和谐发展和个人能力充分发挥的人才生态还环境,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开发新模式,破除人才流动壁垒,形成畅通的人才流动渠道,开展区域合作,实现多方同步可持续发展。最后,政府应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推动郑州航空港区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
总之,在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培养、引进、留住、使用、凝聚专业人才作为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一方面实现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的充分供给,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盲目开发引进而造成人才浪费。通过坚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创新机制、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充分利用各类专业人才,有效的实现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彩霞.郑州航空港建设与我省高校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6).
[2] 王春晓.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探析―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3,(7).
[3]瞿群臻,尤晓敏.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业人才生态区建设探索[J].交通企业管理,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