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等医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大量开放教学资源,包括国内综合网站如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爱课程等;门户网站公开课如网易公开课等;综合资讯类学习资源如TED-Ed等。天津中医药大学拥有六个学科的国家级精品课:针灸学国家精品课、方剂学国家精品课、中医儿科学国家精品课、中医内科学国家精品课、中药学国家精品课和临床实训国家精品课。但是如此丰富的开放教学资源却基本没有应用于日常教学当中,如何有效利用高等医学教育资源,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有效评价、快速迁移的学习需求呢?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医学教育资源。首先要将目前建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加以引导利用,确保学生有目的成体系的进行学习使用。教师可以将开放教育资源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还可以针对知识的结构体系对课堂知识进行相关内容的延伸,向学习者进行推广,使其在课堂学习之余,进行拓展性学习,深化课堂教学。其次要积极探索和深化大学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利用开放教育资源。例如不少创新型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习基础内容,在课堂中通过答疑、协作、展示等多种学习模式进行知识的操练和应用,使学习者充分了解学习内容的来源,所学知识内容如何应用,充分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知识体系的架构。
(二)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引导学习者个人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对于高等医学教育的学习者而言,当前学习的知识和未来的知识应用,大多数偏向于常识性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性知识的转化,学习的发生除了个人的知识建构之外,还包括社会性、互动性的知识进行内化,通过不断的接收新的知识信息,对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构建新的个人知识体系。尤其是身处开放教育资源大规模涌现的时代,学习者应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其有效迁移到工作场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高等医学教育中需要为学生创建友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使学习者准确便捷获取知识的同时,传授其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个人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有助于终身学习。
二、智能终端技术为高等医学教育提供的新教学模式
智能终端技术日新月异,移动终端阅读、虚拟现实技术等发展迅猛,这些新媒体带来课程呈现方式的变革,更加侧重于知识的形成环境和建构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形成个人学习环境的生态系统,接下来将结合高等医学教育学科特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医学仿真技术———增强真实学习环境人机交互新方式。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是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1]。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的特点对教学进行优化,例如进行教学的医学专家教师可以通过虚拟眼镜观察患者,通过使用者观察点和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的定位相结合,记录患者症状并分析病因病机,对诊断过程和治疗过程进行一步一步的介绍,展示实践操作的整个过程,具有实时交互性。学习者可以清楚看到真实学习环境中如何观察分析诊断,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能够清晰了解他将如何实现知识获取和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构建能够迅速迁移的知识体系,实现完美的人机交互。
(二)医学虚拟技术———基于游戏的学习。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是一种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种技术制造逼真的人工模拟环境,并能有效的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感知系统行为的高级的人机交互技术[2]。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医学教育中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具有非常好的呈现效果,例如对于解剖模拟训练、针灸疗法等。在此基础上,加入基于游戏的学习理念,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游戏关卡、通关秘籍等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等锻炼学习者操作技能的同时提高其合作能力。
三、结语
关键词: 高等数学 自主命题 自主学习 考核模式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考入医学院校的学生虽然都是理科生,但实际上很多数学生是抱着不再愿意学习数学的态度才选择的医学专业,因为他们已经厌倦了数理逻辑分析的枯燥和抽象及被动式的灌输。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医学院校中,而且存在于其他院校非数学专业的学生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重构合理的高等数学考核模式,以考核模式激发学习热情,是我们长期以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为此,我们在《医学高等数学》考核中进行了一次教学改革,开展了学生自主命题活动。引入学生参与命题环节,将学生自主命题作为期末试题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落实其主体地位。活动效果表明,只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掘自己的理科生禀赋,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实施方法
第一阶段:观察选拔分组
我校某年大一新生本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口腔医学9个班,共273人为测试对象。开始上课时,就要通过堂表现,课后作业、平时测试及与学生沟通等方式观察学生,并于教学进行到4次课时,挑选出热爱并善于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然后,让这些人担任班级的数学小组长。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分成对应的数学小组,每组成员数目相当,但可以自愿结合。刚进入大学,学习分组出现在医学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学生既觉得突然,又觉得兴奋,有了某种归属感和方向感。
第二阶段:学生个体自主命题
由于我校的《医学高等数学》是考查课,学时为32学时,共16次课,因此命题采取两种简单形式:选择题和计算题。要求每组同完成自主命题。命题形式为每班2组选择题和2组计算题,每组出题的数目控制在10个。题目来源可为除教材之外的图书馆馆藏资料与互联网资料。必须手抄,并给出答案。由小组长和学委控制,在同一班级内部各组及不同班级之间,彼此的题目不能重复和过分雷同。出题时间限定在8次课之内,期间各组、各班的同学可进行协作、讨论、与老师交流等方式,最终确定本组的试题。所有学生参与出的试题,经过教师筛选,核实,确认答案无误,可作为期末考卷的候选试题。通过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沟通,发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死角,达到改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的研究目的。最后的期末试卷的构成是学生命题与教师命题各占50%。在学生命题的构成中,各班命题权重基本相同。
第三阶段:问卷调查、总结报告和访谈
为调查学生对自主参与命题环节的教学实践模式的态度和看法,我们设计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的设计经过了两版改动,第一版在小范围内预调查了一次,之后才正式确定发放内含21个问题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如下:
1.如果《医学高等数学》是考试课,你的学习态度如何?
2.参与出题,是否提高了你对本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3.参与出题,对增强你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帮助?
4.参与出题,对你的创新能力提高是否有帮助?
5.参与出题,对你的批判性思维的发挥是否有帮助?
6.参与出题,对你的团队协作精神是否有帮助?
7.参与出题,对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8.为了出题,你是否参考现有教材的题目?
9.为了出题,你是否查阅图书馆的其他参考书?
10.为了出题,你是否上网搜索题源?
11.你的题目来自哪里?
12.本小组的成员间是否交流沟通各自的题目?
13.小组其他成员对你的题目的评价如何?
14.当你的题目与小组其他成员有冲突时,你会怎么做?
15.参与出题后,你觉得如何?
16.《医学高等数学》是考查课,这学期你的学习态度如何?
17.如果有后续课程进行类似的尝试,你将如何?
18.你对医学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学习效果的总体自身评价如何?
19.参与出题,对你通过获得适当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20.你应怎样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1.教师应怎样教学更有益于你学习?
22.对主讲教师的意见与建议?
问卷调查结果由Excel2007录入,经SPSS22.0软件统计,以频率分布统计分析,结果以百分数表示。教师随时和学生交谈,了解学生活动的进行情况。
二、结果分析
发放正式调查问卷273份,回收后的有效问卷为249,有效率为91.2%。无效问卷包括:17份没有按时返回的问卷,7份单选题出现多选回答的问卷。调查问卷客观题19道(1―19题),其中第7题和第15题是多选,其余为单选;主观题3道(20―22题)。
从调查问卷中可知,通过参与出题,有54.5%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对本门课程的兴趣;有56.3%的人认为有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有70.9%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创新能力;有85.8%的同学认为有助于发挥批判性思维能力;有47.2%的同学认为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同时也有36.3%的同学认为无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为了出题,有60%的同学没有参考所学教材,而余下40%的同学参考了现有教材;90.9%的同学到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54.5%的同学上网搜索题源;但题目来源最终来自图书馆资料书籍的占72.7%。通过出题,认为对通过获得适当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的占74.5%,而认为帮助一般的则占余下的25.5%。出题过程中交流各自题目的占76.4%;对其他参与人所出题目做出评价的占41.8%,不做任何评价的占45.5%;当发现自己的题目与其他人冲突时,100%的同学会自己重新再找新的题目。如果后续课程进行类似的活动,持有欢迎态度的占90.91%,持反对态度的占3.63%,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46%。可见多数学生对自主命题的活动还是支持的,因为可以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使初到大学的学习生活减少盲目感,增强方向感。
为防止情绪平移和心理防御,以下问题间隔较远提出,即医学高等数学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的学习态度区别,结果是:若为考试课,则态度非常认真的有83.64%,认真的有14.55%,一般的只占1.81%;但若为考查课,则态度非常认真的有5.45%,认真的有61.82%,一般的占32.73%。当学校的奖学金和其他政策导向及某种因素挂钩时,某些学生的行为趋向肯定受到挂钩因素的驱动。所以,这种利益导向会使部分同学学习兴趣呈功利化和实际化。教师在明确了这种学习背景后,更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备课、授课,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方探讨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医学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由于考查课与学生的奖学金评定等其他个人利益关联并不密切,因此学生作出这样的选择并不令人意外。然而,同学们对于此次自主命题还是有着客观的认识。对于参与出题的认知(多选),有12.7%的同学认为需要准备较多的内容;有58.2%的同学认为虽占用一些课外时间但很值得;而有18.2%的同学认为虽然需要准备较多的内容、并占用一些课外时间但仍觉得很值得;也有5.5%的同学认为做这样的出题准备是轻车驾熟的。至于参与出题的最大收获(多选),尽管具有相同单选项或多选项的人比较分散,但总体上有60%的同学认为重新系统地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65.5%的同学认为强化了某些公式定理的记忆和理解;有40%的同学认为提高了逻辑推理的水平;38.2%的同学承认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有1.8%的同学认为什么也没学到。可见,尽管了解医学高等数学作为考查课的非重要性,但多数同学还是认可这种活动的积极意义。因此学生在自主命题的过程中还是收获颇丰。
另外,学生在主观调查的过程中,有人直言不讳地提出意见,而有人则是模棱两可或者无所谓,但不管怎样,回馈信息都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建议,让教师受益匪浅。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实现了项目预期的主要目标,即通过建立学生参与命题的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自己的理科生禀赋,探索高等数学的学习规律,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帮助老师发现教学死角,旨在增强教学效果。上述目标虽已基本实现,但也出现了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情况,问卷调查体现出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团队协作一项的结果反馈看,就不是十分理想。比如,当与他人题目相同时,超过95%的同学选择的是自己重新选做,而没有让别人重新再找新的题目。这虽然体现了友爱的精神,但反映了学生缺乏坚持己见、与他人协调沟通的能力。除此之外,对于回答“参与出题,是否对你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帮助”一项,有36.3%的同学认为这无助于自己团队精神的培养,这个结果出乎我们意料。原以为,这样的分组活动可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有如此之多的同学没有这样的感受与认知,说明出题活动执行的过程远比我们想的要复杂。在与很多同学们多次交谈之后得知,由于是刚刚进入大学,很多同学腼腆又不知道如何沟通,因此,自主出题时多是独来独往,加之数学组长虽然擅长学习数学,但并非全都擅长组织与管理,造成部分数学小组同学零交流,只是将题目上交并确定没有重复题就结束了。然而,有的数学小组活动执行得非常好,题目提交上来的格式整齐,人员交流异常顺畅,彼此加深了印象,加深了友谊,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也实现了本项目的一个目标,有47.2%的同学认为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因此,这种模式既令我们感到欣慰,又提示我们需要反思。
三、小结
总之,通过这项改革,收益很多。第一,参与改革的班级在期末考试中成绩高于平行班,这足以说明自主命题的效果。第二,学生对参加这样的考试活动不仅提高了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部分同学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第三,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对教与学的效果从单纯的检测转化为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第四,能帮助教师及早发现教学死角,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王雅丽,张文敏.高职高等数学考核方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3)下:118-120.
[2]傅苇,徐彩霞,龙兰,等.大学本科数学考试模式改革探索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02-203.
[3]王莅.对高校课堂教学延伸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87,99.
[4]胡洪萍,魏孝章.高校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84-87.
[5]李欣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6]丁琦.考试数据纵横向分析及其对教育评价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7]黄莺,邹兆南.评测试卷命题质量的数学模型[J].大学数学,2009(6):131-137.
[8]翟晶.英国高校课程考试模式对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启示[J].职业与教育,2009(1):108-109.
1.1对教师的影响教师要精心设计MOOC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如录制视频,设计提问、练习、组织小组学习等环节,以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授课可采用MOOC课程“小视频”和“小测验”相结合的模式,每个视频大约5-10分钟,并嵌入随堂测试,只有答对的学生才能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4],便于学生按主题学习,解决学习时间碎片化的问题。1.2对学生的影响医学信息检索课堂容纳的学生人数有限,人员相对固定;MOOC没有课堂规模和学习人数的限制,学习者的流动性大。医学信息检索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都有固定的教学场地和设施,有学习的门槛限制;MOOC的开放共享性和在线学习的特点使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学习者可摆脱场所、时间的限制,只要在网上注册后便可进行自助式学习[5]。大多数医学信息检索课堂采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6];MOOC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与其他学生、教师互动交流而获得知识,教师主要是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
2、从教师角度看MOOC背景下医学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改革
MOOC背景对医学信息检索课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学应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借鉴MOOC的理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2.1提高教师对开放教育资源的认识为适应MOOC大潮的冲击和教育技术化程度的提高,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师要清醒认识到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MOOC,引导学生更新学习思路,培养其自主寻找学习资源及自主发展的能力,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师主动学习新教育技术,及时将最新教育技术纳入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中,以胜任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
2.2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教育能力MOOC背景下,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师要熟练掌握医学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的外文水平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熟悉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学生的求知和认知的需要[7];要不断汲取新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接受再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可通过自学、进修、培训、函授、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也可通过参与研究课题提供信息服务,提高研究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2.3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师的角色必须要由单纯的“教授”转变为教学信息的收集者、处理者和信息的转化者,要大量搜索和浏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和书籍,并将其制作成医学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小视频,跟踪学习者的互动学习,包括各学生与教学资料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可借鉴MOOC,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基本方式,注重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5-8]。教师创建医学信息检索课程视频,学生基于网络化学习平台,预先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自学或通过讨论掌握信息检索知识点,再在课堂上和老师交流,由教师主导开展关键问题的研讨,安排相应的课程实践。
3、从学生角度看MOOC背景下医学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改革
3.1改变学习习惯在传统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3-7]。借鉴MOOC的开放性,可整合国内外高水平的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课程内容。学生还可依据兴趣或发展需求选修其他相关课程,以建构更加完整的医学信息检索知识体系。
3.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医学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借助MOOC的交互性,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
3.3鼓励相互辅导借鉴MOOC实践,可将所有学习医学信息检索课的学生同时设计为学习者和辅导者,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相互支持,让有经验的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作为初学者的参考[9]。将学生随机分组,学习一段时间后,安排小组成员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将对信息的认识发送出去,实现信息的交流,并在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过程中实现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
4、结语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协同创新;策略
在2011年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同志号召和鼓励高校开展协同创新,要求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1]国家高度重视“协同创新”,将它作为核心内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制订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旨在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与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不同需求的创新模式。以高校为主体的各种类型的协同创新中心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作为国家和高等教育创新活动的重要方面军,高等医学院校当顺应时势,乘势而为,找准定位,有所作为,深入研究协同创新的策略命题。
一、明确高等医学院校协同创新的目标
高校协同创新从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解决相关重大问题的目标出发,力求突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屏障,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为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而开展“深度合作”。 毋庸置疑,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创新主体,必须寻求并且瞄准满足重大需求和解决重大问题的目标,结合自身的实力和特点,找准其中的结合点,进而寻求合适的深度合作的对象和伙伴,从而启动协同创新。这种目标应该是宏观的,也应该是具体的,尤其应该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瞄准目标,确立内容,这是协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一)面向医学精英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
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核心和生命。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医学教育有其特殊性。医学是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学科,医学人才是复合型多学科人才。医学教育界的专家和有识之士都认为,医学教育必然是精英教育,也必须是精英教育。[2]西方国家的医学教育从来就是精英教育,学生必须完成大学预科学业后才能进入医学院校。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大量扩招让医学教育的这种特殊的“精英性”受到严峻挑战,医学教育中本、专科教育早已成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教育质量呈下降趋势。全国硕果仅存的可以算得上是医学精英教育模式的8所医学院校的八年制本、硕、博连读教育,少数几所大学的七年制本、硕连读教育学制在试行中艰难地运作;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不容乐观。目前医学院校的管理,人员、学科、设备和财力资源的配备及其运作,早已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模式,或者说早已如此,于今为甚。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坚持医学教育的精英性,培养更多的医学复合型人才,高等医学院校任重道远,困难重重。毫无疑问,这是医学院校协同创新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内容。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与国防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医学教育八年制本、硕、博连读学生,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医学教育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及五年制本科生,与军队和地方四十多家三甲医院、军区总医院联合组成的附属医院战略联盟,与广东省政府和教育、卫生主管部门以及医学院校、医疗机构联合组成的广东省医药卫生教育联盟、区域化医药卫生教育联盟的探索与实践,都贯穿了协同创新精神,有效地发挥了各创新主体的特色和优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这种教育模式,是面向医学精英人才和各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的雏形,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面向医学科学技术前沿的协同创新
当代既是医学发展最快的时代,又是问题成堆的时代。医学科技前沿需要解决的重大命题,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举不胜举。当前人类对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知之甚少,对它们的发生发展规律认识不清,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面对许多疾病的威胁束手无策,只好听天由命,而各部门、各院校、各地区对这些疾病独立开展的研究,往往收效甚微。要解决这些问题,唯有协同创新才是出路。在目前已登记的国家协同创新中心中,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组成的肿瘤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组成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协同创新联盟,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组成的中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大学组成的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组成的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等等,都属于面向医学科技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在目前已公布成立的第一批67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中,涉及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卫生、医药科技的只有寥寥数个,这种状况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数量、规模极不相称,与社会对医药卫生创新的需求不相适应,也与高等医学院校自身的发展需求不相符合。现有协同创新中心所罗列的项目,只是医学科技重大需求和重大问题之万一,实属九牛之一毛。医学科技前沿的重大问题,既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也是协同创新的富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论是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药学等各个方面和层次上,都亟待挖掘,大有可为。
(三)面向医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学校的一大职能,医学文化的传承创新是医学院校的重大使命。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医学文化如璀璨明珠,光彩夺目,医学典籍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古往今来数以千万计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社会活动家,他们的实践活动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所有这些,高等医学院校都必须责无旁贷地去进行发掘、归纳、甄别、扬弃、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的医学文化,实现与中国医学文化的结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立中国特色的医学文化体系。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非一校一院一所之功所能完成,必须举各方之力,集各方智慧,走协同创新之路,才能实现医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宏伟目标。
(四)面向医药科技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协同创新
医药科技产业“兹事体大,非容轻议”。首先,医药科技产业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人命关天,其产品质量、工艺水平、安全性能等等,与其他产业相比,显然有更高的要求。其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保健、防病治病需求的增长,医药科技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特别是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三,我国医药科技产业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甚大。医药科技产品特别是新药产品原创者少,仿制者多;医药科技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少得可怜,效益低下;医药技术创新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和发展瓶颈。要改变这种状况,有赖于医学院校发挥自己的医药人才和学科优势,联合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开展协同创新。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与地方企业联合推出正天丸、三九胃泰、补脾益肠丸、尿毒清等新药的过程,充分地体现着协同创新的理念。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与广东省联合,积极参与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实践,也充分体现了医学院校协同创新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精神。
二、构建高等医学院校协同创新的机制
高校协同创新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和规律。认清特点,遵循规律,实现科教资源和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创新链条上多个环节的有效链接,创新体系中多元主体的紧密协同,需要创设各方面的环境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构建高等医学院校协同创新的机制。实际上,高等学校协同创新的本质涵义,就是“相同或相似的单元之间通过合作,产生相互作用关系和共振放大效益,形成高效有序的创新机制”[3]。在社会学意义上,机制是指事物或组织内部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律运作的结构、原理及相应的条件形成的运行体系。有了合理的机制,事物就能不断地适应各种环境和条件,与外界保持平衡,实现良性运转。在一个组织体系中,机制起着基础的根本的作用。事实上,不少医学院校以往也都在创新,也曾与科研院所、企业、医院开展协作,也曾解决一些问题,取得一些成效,但大都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一个项目完成了,相互之间的协同关系也就终止了,能够维持下来成为长久的协同创新关系的可谓凤尾麟角。多年来南方医科大学曾向地方企业、工厂推出过多项科技成果,但是能维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只属个别。究其原因,除了各方面的环境条件与现在有所不同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有效机制。
如今,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社会创新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成为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国家有号召,主管部门有规划,广大高校有行动,协同创新渐成趋势。在这种环境条件下,高等医学院校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正当其时,抓住这个机遇,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必将水到渠成。
高等医学院校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要做好顶层设计,重视体制和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在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难以有较大的调整和改革的状况下,医学院校应该注重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变革,探索协同创新的路径和支持环境,制度的建立和创新尤为重要。要在充分认识医学院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协同单位如医院、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的实际制订出相应的制度。这种制度应该有利于调动协同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对各种创新资源如科教资源、医疗资源、产业资源的统筹能力、协调能力、整合能力;有利于平衡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互利双蠃,协同发展;有利于协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有利于各种创新课题、创新经费的获得和利用;有利于各种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体制和机制再好,也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运作。为此,要积极创设适合协同创新机制有效运作的环境和条件。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如果不能成立专门机构,也要让相关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分工负责;要开通相应的经费来源渠道,保证相应的人力、物力。在所有的环境条件中,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意义重大。在医学院校,科技创新平台是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高水平成果和可持续创新的基础。[4]离开了这些环境和条件,机制再好,也难有效运转,就像发动机离开汽油、水和油,机器结构及原理再好也不能运转一样。
医学院校协同创新机制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在国家政策法规的范围内,打破医学院校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有效地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建立起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包括医学院校与各创新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模式、设备共用模式、基地与平台合作共建模式、科研人员双聘模式、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等等,而且必须让这些模式都能成为机制框架的基本内容,实现协同创新的有序运转。
三、制订高等医学院校协同创新的措施
高等医学院校协同创新的措施,就是围绕协同创新的目标,针对协同创新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医学院校协同创新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无疑都是重大问题,所要制订并实施的措施必然也是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而且是非常复杂而细致的。协同创新的措施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功夫在诗外”。这种诗外功夫包括对协同创新精神的深刻领会,对创新目标的准确理解,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高度洞察和对各种困难的充分估计,并在此前提下进行目标的分解和问题的细化,进而预判困难,制订出排除障碍、解决矛盾的实施方案和细则。一个重大项目的协同创新措施的制订,不亚于一场重大战役的决策实施,它不应该只是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而必须是能决胜千里的运筹帷幄。医学院校协同创新需要解决重大问题的决策运筹,措施制订尤其如此。一个肿瘤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其目标之大,问题之多,任务之巨,攻关之难,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它可以分解出许多目标,细化出许多问题,而且其细化出来的各种问题,其难度和工程都不会细小。有一般意义上的肿瘤的流行病
学、病因病理、命名分类、防治原则和措施,更有包括成百上千不同种类的肿瘤各自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分类诊断、治疗手段、药物研发等等,而且其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项目,都是疑难问题、重大项目。前些年取得一定进展的鼻咽癌与EB病毒之间的关系研究,说起来只是鼻咽癌研究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但就是这样一种小分支的研究,却花了全国各地医务人员十几年的时间和心血。这是医学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目标引领方向,细节决定成败。这也反映出高等医学院校协同创新方面的基本特征和规律。高等医学院校的协同创新规划、措施和实施方案,都必须充分注重并且符合这些特征和规律。
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组合,而是要求系统内各要素和子系统之间互相配合,从而集成大大超越原有功能总和的新的功能。要达成这种功能,必须创新和建立全新的组织形态结构,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包括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制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改革。[5]高等医学院校协同创新规划的制订和各种措施、方案的设计,也不是单一的,而应该从全方位的改革入手,制定配套的措施和方案,并在具体运作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逐渐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协同创新模式,引领高等医学院校走上内涵发展、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01).
[2]曾益新.医学教育必须是精英教育[N].中国科学报,2012-10-10(B1).
[3]杨玉良.大学必须面对的历史命题[N].中国科学报,2012-10-17(B3).
1.1健全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我院具有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实行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实行学系教研室主任负责制,由教学秘书负责处理具体事务,保证教学任务传达的畅通,为临床实习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1.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我院以学校管理制度及实纲为蓝本,结合新形势下“两法”的出台,根据医院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实习带教教师职责》《实习生请销假暂行管理办法》《实习医师细则》《实习医师工作职责》《实习生岗位制》《临床带教规范》等,为临床实习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1.3严格实习过程管理
有了机构和制度做保障,实施过程便有理有据。我院临床实习教学管理程序是:大学教务处学院领导小组分管院领导教务办公室学系教研室(临床科室)各科带教教师实习生。其中重点环节是教务办公室、教研室,教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实习生临床教学的全程管理,制订临床教学计划,对临床教学各环节质量进行监控,对各教研室的临床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教研室负责落实实习生的临床工作,如管床、讲座、出科考核、科室实习评价等,实习生工作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教研室,教研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的好坏。因此,严格实习过程管理十分必要。
1.4规范临床带教教师选拔与考核,实行导师负责制
我院拥有一支整体素质较高、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我院对带教及培训教师严格把关,从备课、临床培训等方面提出严格的质量要求。实行导师负责制,每位导师只能带教一名实习生,负责其临床工作及学习,实习结束后双方作出评价。我院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带教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以提高带教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5抓好两个教育,把好出口关
我院狠抓实习生的入院教育和入科教育。入院教育包括医院概况、科室设置、学科特色、医患沟通、院内感染管理、医院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及法律法规等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临床实习阶段的重要性,加快熟悉医院的各项工作,较快地完成角色转变,进入临床实习状态。学生进入科室后,要求科室对其进行入科教育,包括科室环境、师资、专业特色、学术地位、发展前景、实习临床工作安排、讲座设置、教学查房等方面的介绍。学生离院前,在各科室作出考核与鉴定的基础上,审核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与学习情况,作出综合评价,从而把好出口关。
2教学方面
2.1规范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
长期以来,我院注重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将技能培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常抓不懈,高标准、严要求。我院以学校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建立附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我院有合理的培训制度和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计划,在学生进入临床前培养其专业的临床操作能力。实习生轮次进行培训及考核,一方面缓解人数过于集中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培训内容紧贴临床工作,达到培训效果最优化。
2.2医学模拟教育贯穿始终
医学模拟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得到了我国众多医学教育专家和医学高等学府的重视与实践[2,3]。医学模拟教学利用各种模拟手段,再现临床医学工作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无风险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条件与环境。技能中心拥有内、外、妇、儿科模拟技能训练室,包括模拟产房、手术室、监护病房、内镜手术室,护理技能训练室等各种临床技能训练室。还拥有心肺模拟听诊模型、腹部触诊模型、综合模拟人、腔镜模拟器、胸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洗胃术、气管插管、切开缝合模型、妇科检查模型、孕妇腹部模型、儿科常用体格指标测量模型等各式模拟培训器具。在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开展模拟诊疗等医学模拟教育,训练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及操作技能。在新医疗环境下医学模拟教育为临床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
2.3学院讲座与临床小讲座相结合
针对实习生学院安排了一系列讲座,依托一附院国内外专家学术讲座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讲座,并与科室小讲座相结合,学生能够接受大到学术发展前沿知识、小到基本理论基础的各式讲座,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科研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医院各式医教研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实践、临床科室学术英语沙龙、多媒体教材制作、医学前沿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诊、义诊、社区服务等,建立起师生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临床学习机会,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融入临床。
2.4加强医疗文案书写训练
医疗文案书写是临床教学的基本要求,能直接反映医生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病史采集的完整性及病程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性,在新医疗环境下往往成为医疗纠纷中维护医护人员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依据,因而医疗文案的严谨性至关重要。为此,我院根据大病历书写规范,制作了大病历模板发给学生。要求实习生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医疗文书的书写,如大病历、病程记录、阶段小结、交接班记录、会诊单、出院小结等,对实习生进行早期的训练和医疗法规常识教育。学院每年对学生所写病历进行评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5坚持教学查房、双语教学查房
教学查房是提高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我院要求各教研室每周进行一次教学查房,每两周进行一次双语教学查房。临床教师结合典型病例或围绕某个症状、某种体征,从基础到临床、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现状到发展,应用PBL及CBL教学方法,引入循证医学,深入浅出地引导和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达到掌握临床诊疗思维路径的目的。学院定期举办教学查房竞赛,推动临床实践教学向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2.6严格考核制度
多环节考核是检查实习效果、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措施。应做好实习过程中的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毕业OSCE考核。我们将各式考核内容进行量化,在临床技能中心应用模拟人及标准化病人等进行多站式考核,每轮轮转实习结束后,统一进行出科理论或技能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实习手册,作为优秀实习生评选依据之一,也是七年制学生双向选择成绩之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执业医师考核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打好基础。
3监督评价方面
3.1定期召开座谈会
我院定期召开实习生或实座谈会、教师座谈会,1~2个月召开一次,通过座谈会广泛收集带教教师的意见,了解科室实习带教情况,了解学生对工作、生活、学习的意见、体会和收获,及时整理、反馈、沟通、协调、改进,为实习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保障临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2充分利用学校及医院网络信息系统
依托学校和医院网络信息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影像适时传输图片资料教学系统、诊断自主学习平台、外总虚拟手术室为我院“医学E-Learning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医院PACS系统、HIS系统,实现资源一体化共享。学生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早期接触临床,达到多实践、反复实践的目的。建立实习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评教制度,通过网上评教—网上统计—网上反馈,形成有检查、有反馈的管理环。
3.3教师与学生互评
关键词: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其功能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拓展。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近几年,我校成人教育学院抓住机遇进行一系列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改革与实践.从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学生管理和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人手,带动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1科学的办学理念是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前提
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办学规律.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更有其自身的特点,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医学卫生要求,怎样办医学,怎样办好医学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用什么办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在充分了解目前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前提下,我们在总结自己的办学经验,与时俱进地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抓质量、促效益、瞄准市场、脚踏实际”,我们深挖自己的办学潜力,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灵活的方法,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使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质量稳步提高,为各层次的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了大批的合格人才。
现代教育认为,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学生,不能仅仅向医学生传授医学理论知识和培养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和世界观的形成。在教学理念上.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2改革成人教学模式是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有力保证
成人教育主要培养在职学员,由于受到社会、工作、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心理和知识素质、知识结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优势与不足:①主动学习意识强但社会工作和家庭压力大;②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贫乏;③思维能力较强但记忆力较差;④投机心理动机和提高知识水平动机;⑤自制能力较强但思想自由松散。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特点,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的发展,成人教育要对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突出教学计划的应用性、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和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努力培养学生现场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成人教学中,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讲解、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经验交流、角色变换等方式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超越时空、地域,面向社会所有需要学习而能够接受相应层次学习的人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学习的强烈愿望。
3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有力保障
目前,成人教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十分薄弱,改革学校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为此,笔者认为只有把完善的制度与严格的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人教育才能实在而高效率地发展。其一,优化成人教育内部组织结构。学院健全了组织机构。根据行政、教务、学生管理分别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并针对相应的管理体制定员定岗,规范了管理,保证了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明确每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岗位责任.从提高教学质量.为师生做好服务的角度出发.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各项基本业务活动的绩效,通过创新不断提高效率来实现长期的优异绩效。其二,加强管理和教学信息化建设。高效的成人教育管理愈来愈依赖于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在人员有限、大量管理工作摆在面前的情况下.建立科学的、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信息化系统管理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良好的成人教育内部组织文化的形成,能够带动教师和管理人员树立与学校一致的目标,为他们营造出积极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形成。其三,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目前,成人学生常常出勤率较低,学习效果较差,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管理方式不当、没有适应成人学生的特点造成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规律,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格学生纪律,管理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要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形成成人学生领导核心,克服学生自卑心理,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加强成人教育的常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十分必要。
4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是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有力措施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science, making the medical college education be experiencing unprecedented test. As the management of th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change the old medical education mode and education target, change talents education mod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w education pattern, based on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erience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hoping to explore with the vast number of colleagues.
关键词: 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人才
Key words: higher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ing reform;innovative talent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46-03
0 引言
我国有关医学本科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在1988年由国家教委制定的,目标明确规定:高等医学教育要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从事医药科学技术或理论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对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包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医药本科专业简介》规定的专业业务培养要求,具有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基本具备独立自学、独立思考和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能力[1]。从国家教委确定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要求高等医学院校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具体对医学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来看,则更明显表现出在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只注重专业知识和能力,忽视综合能力、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片面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期,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就必须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各国都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2]。因此,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就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要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担负着教育管理的高校管理人员更应该高瞻远瞩,具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工于思考、敢于发现、勇于开拓,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提出科学、合理、有效地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法,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
1 明确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
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生导师制是在响应国家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的一种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本科教育改革新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丰富。本科教育实行导师制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还有其自身的优势。所谓导师制,就是被称为导师的教师在一定的期间内,对少数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目标是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是帮助每个大学新生完成各个方面过渡的一种重要途径。大一新生刚入大学校园,在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还有很大的可塑性。作为导师我们有必要、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新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
我们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也需要非常慎重,选择的导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社会经验、渊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很快适应新环境,习惯新的学习方法,少走弯路。帮助学生提高适应能力、提高人际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学生每天忙于学习应付高考,许多学生的创造性被抑制、个性和能力都不能充分发展。进入大学,在导师的正确指导下,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实践技能,调动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我们培养目标的实现[4]。
2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新型的医学人才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声由来已久,从医生的职业使命、预防医疗纠纷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考虑,我们更应该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的社会功能将变得日益重要,这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目前还存在一个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那就是:据2012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报告[5],一方面中国各级医学院校每年招录的医学生约有60万人,最后只有约10万人能成为医生,造成了大量人才浪费。另一方面,却是中国农村医生匮乏,按照理想比例,中国至少应配备60万名全科医生,但中国目前只有7.8万人,且素质不容乐观。据医改专家蔡江南的研究统计[6],我国接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的医生,只占一半的比例,而且主要不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行医。中国农村的医生人口比例还不到城市的一半:农村每千人口1.3个医生,城市每千人口3个医生。另一边就像新闻披露的那个事实,大量医学生转行,远离了医生这一种职业,造成巨大浪费。转行的50万医学毕业生中,大部分人很可能并不想放弃这一职业,问题的严峻性在于,那么多的医学生及医生选择改行,不是因为考核太严格,在淘汰体制下产生的结果[2]。它更多是一种自我放弃,在诱惑与压力面前,很轻易地就放弃了一门能够救死扶伤、拯救生命的职业。在他们看来,这种放弃或许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放弃。当医生意味着一种低薪、高强度、高压力、高压榨,却看不到希望的职业。在择业上,医学生们自然会因此而变得更“现实”起来。在医药公司们抛来的高薪待遇面前,他们无奈地选择了放弃理想,加入卖药人的行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现实中,医生无法从外部制度及行医环境中得到足够的尊重,无法真正成为一门重要而有含金量的职业,这是一场灾难。意味着很多缺少医疗资源的地区,很多孤立无援的生命失去了他们原本可以得到的更好对待[7]。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他们加强对生命的重视,对健康的重视。医学生是未来从事医疗活动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人文素质如何,不仅显示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水平,而且折射出我们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只有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使其在医疗实践中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关心人的生活环境,自觉地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尊,才能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病人。使医学生意识到呵护生命、呵护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救死扶伤比卖药更有价值,含金量更高,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树立这种价值观,医学生才能在现实中得到回归扎根,才能结束眼前这种无比荒唐的社会现象。作为医学院校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分析影响医学生素质教育的不良原因及对策,这对于全面推进医学生素质教育,加快医学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3 合理应用科研资源,让科研资源为本科教育很好的服务
科研资源的范围很广,是人类从事科技活动所利用的各种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称。通常意义上的科研资源包括:科研基础设施、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研实践机会和科研信息等[8]。这些不同种类的科研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本科生对科研资源的内涵和使用十分陌生,这也说明了我们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在本科生教育中大力提倡充分有效的利用科研资源。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中正确有效利用科研资源,是切实提高医学本科教育水平的关键,我们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创造各类机会、完善配套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老师的各项课题,提高医学本科教学的质量和范围。从而有效提高医学本科教育质量和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这将对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4 适应现有国情,培养全科医生
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医生,是21世界改革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卫生管理人员是卫生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卫生工作的开展。国内外经过近40年的发展、完善,全科医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学观、方法论以及系统的学科理论,填补了高度专科化的生物医学的不足。全科医疗服务已被世界公认为是适应第二次卫生革命的需求,是全球的重要卫生策略之一[9]。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各自特有的问题,我国全科医学发展较晚,现行的全科医学教育基本上还是转岗培训,也就是把中专学历的医生们通过转岗培训提高为大专水平,然后给一个全科医生的名分,因此,我国目前全科医生的综合层级和水平较低,针对这个现状,我们应该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培养防治结合的复合型社区卫生全科医学人才,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对现有的全科医生进行进一步教育,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转变全科医生的服务观念,补充和提高服务技能,使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成为现实。
5 改变旧的教育模式,形成新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在我国医学教育中根深蒂固,占据主导地位,严重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这种教育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使学生学习模式单一化、思维方式僵化和创新精神淡薄[10]。医学教育实际上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体,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目前我们医学教育的现状是:医学生大多数表现为理论上皓首穷尽,实践上循规蹈矩,临床能力和实践能力差,竞争意识、开拓精神欠缺,跟不上当今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步伐,不能适应未来医学科学技术竞争和发展[11]。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学校对大三的学生,在见习前一个月进行临床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训,而且对大五毕业返校的同学进行临床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测试,效果显著,学生到工作单位后,可以很熟练地进行一些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用人单位反映很好。我们以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大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12],医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知识的科学创新性和知识的更新速度上显然要更胜一筹。正是由于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使得医学本科教育具有其特殊的一面,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个现状,提出新的教育模式,即把科学研究渗入到医学领域的各个角落,注重基础理论和基础实践的有机结合,把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完美结合,融入医学教育中,改变传统的学生和老师只重医学专业知识教育,轻综合素质教育的思想。改变目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疲于应付书面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学习缺乏主动性,自学自研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的现状,提高我国医学人才专业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祥兴.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刘心廉,汪向.高校师生对创新教育发展态势的评价,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4):50-52.
[3]达建.深化医学课程体系改革全面体现高等医学教育价值观[J].医学与哲学,2009,50(4):41.
[4]于连成,吴运涛,于德珍.中西方医学教育之比较研究[J].医学与哲,2008,6(11):51-53.
[5]郭继志,刘桂英,李伟等.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结构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8,4(11):43-46.
[6]潘云鹤,路甬祥,韩祯祥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1,22(11):1381-1383.
[7]许祝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 22(3):332-336.
[8]何云龙,崔玉祥.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组织教学,中国高教研究,2010,53(9):73-74.
[9]陈灿.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211-212.
[10]张翼,论高校文化的创新,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2):206-209.
1.1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亟待加强
目前成人教育一般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教学任务主要依靠普教教师或者外聘教师来完成,教师普遍重“普教”,轻“成教”,不研究成人教育的规律,也不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经常出现一个PPT“打遍”普教成教的现象,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没有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
1.2人才培养方案普教化,教学内容重复率高
成人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职业岗位针对性强,成人教育更倾向于培养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能力。但目前多数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普通高等医学教育的压缩版,不同层次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重复率高,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1.3传统的教学模式占主导,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成人教育依然采用自学与面授相结合的传统教学形势,成人学生面临难以解决的工学矛盾,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多数成人教育教师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1.4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教育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很多成人高校盲目下设教学点,同时不加强管理,对办学投入减少,随意压缩课时,请无资质的师资授课,减少或者不开设实验课程,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多为年资较低、临床实践经验较少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1.5缺乏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成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实用性的专门人才。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提高教学质量。而目前普遍缺少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以确保教学质量。
2.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策略
2.1努力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
首先,我们要完善成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与课程质量,要不断提高成人高等医学院校中学生的知识面与医学素养。其次,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是卫生事业在职人员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的教育体系,学院主要为社会培养多层次的医学人才,因此,要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符合当地医学发展的高等医学教育。最后,我们作为办学机构要提高成人教育的培养平台,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体系需要对招生模式进行改变、办学模式进行深化、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机制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各层次的医疗人才,为当地的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2.2逐步构建开放式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实用型医学创新人才
逐步构建开放式教学课程体系,设立以学分制管理为基本结构的开放式教育管理模式,采用学分制能够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医疗人才,还能帮助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解决成人学习的工学矛盾。成人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目的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对他们的教育应从他们自身对教学的需求出发,打破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据他们的需求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增加开放性、主动性、选择性的学习模式,以适应不同的成人学生。成人高等学校应能为成人学生提供自学的途径和素材,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社会互通的开放式学习平台,从而有效地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水平,培养实用型医学创新人才。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到因材施教
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学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好教师聘用关,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外聘教师为补充的职称、学历、年龄、专业合理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并争取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或专门培训,及时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新成果、新技术,并建立课堂评价制度,能针对不同层次成人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
2.4建立一套社会互认型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学生考核评价方面,很多成人高等医学院校采用的考核方式是传统的封闭式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很难区分学生之间的差异,他们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考试,而这些考试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在本职工作中所欠缺的知识和内容。有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这样的传统考试也使学校的教学管理成为难点。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改革考核方式,可以采用综述、论文、技能考核等多种开放式考核方式,设定合理的学分比例鼓励学生在岗位上进行研究,在工作中取得的科研成果可以给予学分,与学生所在的医疗单位建立学分互认制。从而彻底改变成人高等医学院校的培养方式,这种以学分制管理为基础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更好的满足成人学生对学习的要求,有效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
3.结语
据全国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甚至教师只有不到50%真正了解医学人文这一概念,其余人群则对其的意义完全模糊不清,这也折射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人文教育上的不到位。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必须重视人文教育,并优化、创新人文课程设置。
1 高等医学院校人文课程体系的基本构建原则
对高等医学院校而言,基于医学人文教育目标的考虑必须以学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起点,在教学模式的可操作空间中多下功夫,集合多种人文教育要素来明确自身教育教学定位,也就是从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际状况出发,确立以下4点基本指导原则。
1.1 全球性原则
全球性原则就是以全球医学教育为基本要求参照指标,明确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子系统即人文课程系统的建立。在这一系统中,首先要明确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人文知识与技能承载度;其次厘清它的教育内容包括了人文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以及通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存在目标联系但差异性也很大,在这里,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主体课程,而要以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为主,并适当加入鲜明的人文知识承载度课程作为教学体系衔接,确保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1.2 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主要侧重的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人文知识普及,其中通识教育也是我国必须树立起的经典教学范畴。在这一点上有关通识教育专家就指出,不要将通识课程设计为概论式或仅仅普及理论的系统知识课程,而是应该深入实践它,将通识教育从形式思维教育发展成一种实质思维教育,这也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人文教育普及上需要学习欧美国家的地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起步较晚,所以尚不成熟的地方依然很多,尤其是在人文教育这种抽象教育教学中只注重对知识的一味灌输,而缺少深度实践引导,所以通过恰当的理论实践相结合方式来感悟和巩固人文教育,从而实现对人文知识的升华。
1.3 整合性与交叉性原则
在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教学中普及人文基础必须要首先适当整理课程目标,优先将历史、哲学、通识等知识与医学知识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综合属性的人文课程。就比如说对《中华文明史》在《医学人文概论》课程中的融合,这其中就涉及到了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等科学思维理论。因此,可以说在医学专业中整合交叉了若干学科理论,这也让医学教育所能辐射的范围更广,内容体系也会更加丰富。
1.4 系统性原则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人文课程一定要从细节中反映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体现出人文知识融合于医学教学的连贯性和关联性。从人文基础知识反映医学技能,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层次,也就是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实践的教育过程。
基于系统性原则的人文课程体系首先要针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设置具有普适性的人文核心课程,例如: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基础性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入门人文教育而存在的,它们非常适用于低年级学生,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它是人文意识形成的最初基础,是医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是设置医学人文基础课程,在这里要实现多学科、多文化的交叉,融会贯通形成综合性课程,例如《医学哲学》《医学与文学》等等人文主题相对鲜明,并强调学生学习医学中培养人文品性的课程类目。最后是设置医学临床教育相关联的人文素质课程,比如《医学社会学》《临床沟通技巧》《医患关系通识》。这些课程比较适用于已经开始临床实习的高年级学生,它们都是从医学人文理论的角度来实现学生从理论到实习操作教学的过渡。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程度医学临床实操技能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在实习中懂得社会环境保护、人情关怀等等人文理念。
2 高等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创新设置方案
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人文课程,其关键一在于创新,二在于能够合理融入学校教学体系,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提高。该文简单介绍两种人文课程设置方案,以供参考。
2.1 对“医学人文学”课程的设置
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人文课程必须凸显横向的关联性,呈现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原则,融会贯通。同时也要强调纵向的序贯性,从学生刚一入学到毕业整个高等教育阶段都要设置对应他们年龄与能力的科目教育内容,延续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理论实践作用。最后就是突出实用性,例如:在哈佛医学院就开设了基于生物科学研究的“社会学研究”专题课程,它主要讨论新生物技术在所面临社会伦理境遇下的医学临床问题,这其中就涉及到诸如社会心理学、性心理学、心理病理学在内的诸多跨学科知识,并且深刻讨论了美国社会由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的青少年上瘾、枪击、自杀等等负面社会现象。
“医学人文学”课程的开设就是要达成上述的3种教育功能属性,它希望培养以学生的情境分析能力和反思能力。在课程中,教师提出相关医学问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人文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人之为人的价值观、文化观、教育观等问题,并明确课程中所倡导的四个相互依存关系。
第一,它培养学生的情境分析能力;第二,它鼓励发展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三,它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第四,它以改善医患关系为最终目标,实现日常医疗教学与前3个目标的有机结合。所以具体来说,该课程主要包含4门研讨必修课程:针对医疗咨询问题的初级研讨课程、针对历史、文学等人文要素的人类文学文献理论研究课程、对濒死病人的医患关系人文关怀课程以及病人心理研究课程。4门课程的时间均为8学时,其目标就是实现切实可行的医学人文教育,希望帮助学生解决在医学专业学习中所面临的人文问题,明确临床实习中所要遵循的人文规律。
2.2 对“医患与社会”课程的设置
“医患与社会”所阐述的是医生、病人与社会三者的关系,该课程是具有综合性与开放性的课程,它的设计教学对象就是初入学校的一二年级学生,是典型的医学人文教育入门课程。它的目标是发展医生基于病人相关的各种技能,为医生建立与病人之间的良好医患关系。
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伦理学、行为医学、预防医学和沟通技巧,它所探讨的内容还延伸到了患者的疼痛处理甚至家庭暴力等实质性问题。它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了小组研讨模式、临床带教引导模式以及标准化病人互动模式,都是互动性极强的单元式课程,教师会运用制定的教学材料为学生分组并分配教学任务,实现单元教学专题研讨,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在课上,教师会给出最终的课程评价,其所评价的内容就包括了日常测试、论文、讲座讨论结果以及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报告等等,所有考评方式都是对学生医学技术能力与人文知识能力的测评,而并不针对学生的理论与条文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