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行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0引言
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其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机率大;工作繁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人员较为分散难于集中管理。一旦发生变电事故,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每个值班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执行者。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应用了大量的新设备及装置,运行人员急需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原理、操作和检修方法等深层次的知识,以满足运行高标准要求。因此,加强变电运行管理,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1变电站倒闸操作管理规定
1.1在下列情况下,一般不进行倒闸操作:①交接班时;②直流系统接地时;③雷雨时室外配电装置的操作;④在同一电气系统,不得同时进行两个及以上的操作;⑤严禁约时停、送电。
1.2用跌落式保险送电时,应先合二边相,后合中相,停电时操作顺序相反。
1.3变压器投入运行时,应先从有保护的电源侧充电,然后再合上负荷开关,停电时顺序相反。
1.4严格防止发生下列恶性误操作:①非同期并列;②带地线合闸送电,带电装设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③带负荷拉合刀闸;④走错间隔误停电、误送电;⑤网络接地故障时用刀闸拉、合网络接地电流;
1.5当发生带负荷拉刀闸误操作时,禁止再将已拉开的刀闸合上,当发生带负荷合刀闸误操作时,禁止再将已拉开的刀闸拉开。
1.6在实际的运行工作中,无论是日常操作工作还是事故异常处理,要求运行值班员每项操作都必须正确,都应严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2变电站倒闸操作管理措施
2.1要想做好电网安全运行,每个值班员必须不断提高本身的业务技术素质,管理设备水平。在执行操作的过程中要切实把好填票、审票、模拟、监护、唱票、复诵、对号和检查关。
2.2操作命令的授受。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必须根据当班调度员或值班负责人的命令。发令人对命令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负责。
2.3调度命令发令人是值班调度员,受令人是值班长。值班长不在时可由正值班工,但受令人应尽快报告值班长,授受双方应互通站名、姓名,并进行录音。
2.4受令应当复诵,并将命令内容记入“调度命令记录簿”。
2.5操作命令必须使用调度术语和站名及设备双重编号。
2.6受令人彻底领会操作命令的目的、内容和安全措施的完善性,对不明确的部分应及时询问,对认为有错误的命令应向发令人指出,若发令人重复原命令,则应立即执行。
2.7对直接威胁设备和人身安全的命令不得执行。受令人应将拒绝执行的理由向发令人说明,再向本人的上一级领导报告。
2.8在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或设备损坏时,为了解救触电人和减少设备损坏程度,可未经许可即拉开有关设备电源,但事后必须立即报告上级。
3变电运行管理的具体要求
为了避免误操作,确保人身、设备安全,变电运行管理上要求:
3.1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双方在交接班前按岗位责任分工巡回检查,当面对面现场交接。认真执行“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值班员必须按时巡视设备,当发现隐患缺陷时,及时给予消除,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
3.2认真做好各种记录本,并及时填写、整理。
3.3在进行年终检修、计划检修、事故抢修,为了保证安全必须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等安全的组织措施。在进行倒闸操作必须执行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等安全的技术措施。
3.4反事故演习应考虑本单位和其他单位发生事故的教训和异常现象;考虑特殊运行方式及操作技术上的薄弱环节;考虑设备系统重大复杂操作等。
3.5养成良好的劳动纪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况。对临时改变的工作计划及电网出现的事故,异常情况不盲目图方便、图省事,凭印象去处理。
3.6平时不但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遵循电网管理制度,还要多积累处理事故的经验。
3.7值班员平时对设备,运行方式要熟悉。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值班调度员报告,弄清问题后,再进行操作。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置。
3.8在运行值班员操作时必须明确操作目的。开始操作前,应先在模拟图板上进行核对性模拟预演,无误后再进行设备操作。操作前应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操作中应认真执行监护复诵制。
3.9事故处理原则是:及时记录、迅速检查、简明汇报、认真分析、准确判断、限制发展、排除故障、恢复送电。
3.10每月举行一次运行综合分析会,主要是对变电所运行工作状态进行分析,摸索规律,检查薄弱环节。防患于未然,是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良好方法。
4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安全责任“四到位”
供电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在明确安全责任的同时,确保责任的到位则是抓好责任制落实的重点。
4.1安全第一责任人到位是前提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对安全生产有高度的认识,做到领导、思想、工作到位;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对全站的安全进行分析,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监督和执行相关的规程制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分析异常和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4.2各级人员到位是基础。
4.2.1各级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要到位。没有安全意识,安全生产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应把对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作为日常工作内容之一,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遵章守纪,杜绝违章作业,切实做到“三不伤害”。
4.2.2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定要到位。建立一整套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确保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各岗位的职能分工,层层细化分解责任,将责任具体化、条理化、规范化,切实做到谁主管的事,谁负责管好。
4.2.3各级人员的安全工作要做到位。任何制度的制定都必须通过切切实实的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4.2.4各级人员的素质培训要到位。谈责任到位,说到底也就是人的问题,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对安全生产产生直接影响。
4.3预防分析到位是保障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是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因此,确保操作票的执行、监护、检查到位,工作票的签发、许可到位,安全措施的布置、现场检查到位,设备的巡视检查到位,危险点的预控分析到位等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电网事故、设备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
4.4监督机制到位是关键要确保变电运行工作的责任到位,还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即对变电各级人员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实行动态考核与指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以严、细、实的要求推动各级人员的全面到位,并且将安全生产的实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与干部的任用和奖励挂钩,重奖重罚,以维护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严肃性。
关键词水厂;运行;管理;供水;水质;制度;
中图分类号:TU99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城镇化的进行,使我国在给水、排水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供需矛盾:水厂的进水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原水中有机物、NH3-N等含量的不断上升;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增加了净水处理的难度;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水质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出厂水水质要求也愈加严格。
一、水厂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
1. 水厂内部的生产运行管理,即水源管理(水量、水质和卫生防护),取水、净化设施的运行与维护,输配水管网与调节构筑物管理,泵站管理,水质管理。
2. 水厂的计划与技术管理。(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即水厂产量、质量、消耗指标、劳动生产率、设备完好率、成本、利润率等。(2)水厂生产、劳动工资、物资需求、设备维修和财务计划。(3)各种规章制度,即水源卫生防护、水质检验、岗位责任、运行操作、交接班、维护保养、计量收费、突发事故应急措施等规章制度。(4)各种技术档案。(5)职工技术培训与考核。
3. 财务管理,即包含水厂成本核算,运营成本、制水成本(全成本),会计核算,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管理等。
4. 水厂对外营业管理,即包含抄表计费、水费的管理和用户接水管理这两方面。
二、影响水厂运行的主要因素
1. 设计供水规模偏大,增加了运行难度。目前,许多水厂经费不足,运行困难,主要在于水厂设计供水规模过大,实际供水量达不到设计规模的一半,有的甚至不足30%,有能力不能发挥,合格的产品水供不出去,水费收入少,固定资产投资浪费。另外,水厂设计规模偏大,供水量少,导致水厂内设施闲置,设备低效率运行,折旧费高,这就造成了水价高,人们不用或节约用水,产品水更售不出,恶性循环,水厂运行困难。
2. 管理薄弱,水质合格率和供水保证率低。(1) 水厂管理人员卫生意识不强。大部分水厂负责人和供管水人员卫生意识不强、卫生法制观念淡漠、自身卫生管理不到位,健康证持证率低。(2)水质检测和监测不到位。目前,很多水厂的水质检测次数较少,且主要由工程管理单位出钱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水质检测,水质监测尚未开展,水质安全存在隐患,且相关部门的水质检测与水质监测的职责存在缺位,水质的检测和监测都难以按规范展开。(3)水厂的设备、管网、设施缺乏日常维护保养。水厂的设备、管网、设施等一些因素,都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管道供水,一些使用薄壁不锈钢管、铝塑复合管、PPR 管的输水管道,如果缺乏日常的维护保养,长期使用则极易对水质产生一定的污染。另外,用水量少、水循环不足,都有可能形成“死水”,滋生微生物,使水质发生变化,如果水厂一旦卫生安全意识不足,在维护保养及消毒产品更换方面存在问题或是回水未经消毒直接回流至贮水罐,都会造成水卫生隐患。(4)不按要求净化、消毒。目前一些水厂缺乏对供水进行消毒处理,大多数的水厂的消毒设备不使用或使用不规范,负责消毒的人员素质不高、消毒知识掌握不够,随意投加消毒剂,导致出厂水和末梢水中二氧化氯含量不符合标准,达不到消毒目的,卫生安全隐患突出。
3. 未建立合理的水价制度,不能有效地发挥配置水资源的作用。至今仍有部分地区未征水资源费,国家对水资源的所有权没有得到实现;已经开征水资源费的地区,征收标准普遍较低,尚未制定全国统一的征收管理办法,不按全成本收费;一些水资源的性质不明确,难以规范水价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没有建立水资源价值核算体系,也缺乏科学的测算办法,征收标准难以做到合理,进而影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
三、对于如何加强水厂运行中的管理建议
1. 加强对水厂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与审查工作。整个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可分为取水、净水及输配水等三个部分。供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由于涉及到城市总体规划、水文、水文地质、地形地质、水质、以及经济、技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而显得十分复杂,且取水和输配水部分所能耗占整个系统能耗的70-80%左右,所以加强水厂供水工程规划设计,系统优化供水工程,把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审查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合理确定水厂供水规模与制水工艺,就显得十分重要。
2. 建立水厂运行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站长岗位责任制、供水站站长供水员岗位责任制、供水站机井管理员岗位责任制、供水站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供水站保管员岗位责任制等。加强管网维护,做好水厂运行记录,做好水厂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3. 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认真做好水厂的水质管理。对水源水质要定期分析化验,搞好质量检验,对各种原材料和备品进行检验,严格把关,对制水各道工序和水厂各控制点制定控制标准,并按照标准定期进行检测;加强水厂工作质量管理,开展目标管理,制订水厂方针目标和实施计划;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工艺文件、管理文件和操作规程,并使之标准化;掌握质量信息,提高工作质量,利用“水质分析记录表”、“水厂运行表”、“异常情况分析表”、“用户走访表”及“质量分析会”等形式,及时准确地掌握水厂内外的质量信息;对出厂水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游离余氯、浑浊度等四项指标每日应进行检测;对管网水质检测点的上述四项指标每月应进行检测;日供水5000立方米以上的水厂必须自设化验设施完成上述四项常规指标的检测;水质检验采样点的设置应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工艺及设备改革、技术革新。只有认真做好上述工作,及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水厂供水水质安全,才能确保水厂水质,为用户提供优质饮用水,为水厂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为水厂事业开创新的未来。
4. 认真贯彻水厂资质标准。供水单位的资质标准是运行的保证,而供水单位资质一般分为不同级别。一级资质标准即最高标准参照建设部《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中一类水司的要求,涉及到供水规模、人员素质、规范服务内容、形成供水规模、水源管理、净水工艺、供水水质、服务压力、生产安全等9个方面的要求。其中供水规模、供水水质合格率和检测能力、人员素质、规范服务达标巩固率为基本条款。根据水厂申报的资质等级,评审得分80分以上(含80分)的水厂即为评审通过。为此,建议行业协会应落实水厂的分级资质认证,上岗培训,考核等工作。
5. 建立合理水价制度。水价是国内外水资源管理最重要的研究内容,而我国水价制度也从无价到低价,并逐步向商品水价、水权、水市场方向过渡。目前,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水价机制是中国水价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也是解决水资源稀缺与贫困问题的有效思路。因此,水厂应按规定核定供水成本,经物价部门核准后收费。由于水厂为企业化经营,所以应作好成本核算,采用灵活水价,区分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水文年和季节、不同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水价承受能力的方式,坚持以水养水,合理收费的原则,走自我维持、自我发展多元化经营的道路。在节能减耗,降低成本基础上,推行全成本水价是运行的关键。
6. 加强对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为水厂运行提供有力的人力技术支持。水厂应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因事设岗,以岗定员,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考核,分期、分批参加水厂运行管理人员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水厂运行管理人员还须到卫生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并办理健康证。
7. 建立水厂运行的奖罚制度,对蓄意破坏水源、管网、水厂主体的个人和集体,除责令其恢复,进行罚款外,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举报破坏行为的人进行奖励。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水厂的运行管理,则应做好水厂规划设计、运行制度、水源保护和水质管理、水厂资质标准、水价制度、水厂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水厂的宣传及运行的惩罚制度等内容,确实保证能为用户提供安全、优质的水源,并提高水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水资源得到充分地发挥使用,使水厂能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福义.城市供水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若干技术问题的思考[J].给水排水,2010,(08).
[2] 朱军进.浅议水厂工艺运行技术管理[J].西南给排水,2009(06).
【关键词】管理,运行,变电,浅议,
(二)培养“安全第一”的企业文化。把安全变为企业文化,让每个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都有一种“谨慎”的态度,养成“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工作习惯,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根源和不安全现象对企业和个人带来的严重危害。企业文化中还要树立“违章就是事故”的观念,把安全放在认真巡视设备,对负荷变化的监控中等每一个细节里,让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变的尤为重要。
(三)加强设备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电气设备从出厂到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老化,设备的隐患威胁着变电运行的安全,因此,加强设备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设备基建时期的管理:认真做好设备选型工作,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重视对设备的监造和出厂试验,确保设备各项功能全面、实用加强对安装调试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格把好验收关,防止由于施工质量、设备本身接线错误引起的事故。加强对运行设备的巡视、检查和维护加强运行监盘,认真对表计、信号、光字、音响等监控设备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对瞬间的异常现象必须一查到底巡视检查中发现电气设备异常时,要充分利用设备所表现出的声音、颜色、振动、气味、温度等变化状况进行辨析,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修试计划,定期消除设备的隐息,恢复其健康水平。
(四)完善监督机制,落实规程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认认真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这些,都是电力系统长期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变电站必须认真贯彻。近些年来,由于变电站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更新,所以应及时制订变电站的现场运行规程,自查并完善各种记录,利用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好自己的关口,以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安全是变电运行管理的核心
(一)安全管理安全是企业的生命
1、通过采取监督、考核、保证措施,形成一个安全保证体系。全站值班员对安全齐抓共管,并且持之以恒,要形成一个人人保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局面。安全生产主要在预防上下功夫,对事故进行超前控制,注重实效,从严管理。另一方面,对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个人与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切切实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值、每人、每岗。
2、坚持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反习惯性违章、总公司的安全通报、会议精神、各种规章制度及安全措施等作为学习的重点,并结合变电站的具体情况,查找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制定措施及时处理,使安全活动具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锻炼值班员的事故处理能力及应变能力,充分发挥站长的组织指挥才能,突出其“主心骨”的作用,做到事故来时临危不乱,能快速、正确地处理事故。
3、坚持开展运行分析制度。全面准确分析变电站一月来的生产工作情况、设备运行状况、运行数据统计,找出存在的设备缺陷和隐患,为有关部门及时消除缺陷的隐患,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二)文明生产
1、环境会影响人的行为。对全站进行规范化的定置、定员管理,改善站容站貌,营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不仅是变电站安全的需要,也是提高值班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2、认真开展建设职工小家活动。其内容包括:积极开展各项民主活动,处处为值班员着想;定期采取与值班员谈心,交换看法,稳定值班员的思想情绪;解决值班员的各种困难,遇有值班员生病、丧事等,积极组织其他值班员的并代表班组进行看望和安抚,以体现集体的温暖,使其更能安心工作。变电站值班员年龄结构小,应充分发挥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工作中所起的积极带头作用,塑造变电站良好的工作作风。
(三)专业基础管理每月制定具体可行的月工作计划,并按时完成。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设备定期轮换制度、巡视制度、设备验收制度、缺陷管理制度等,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同时建立健全设备技术台帐,掌握设备的原始资料和运行资料,积累设备的运行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变电站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
(四)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管理。坚持不懈地对值班员进行爱国、爱公司、爱站的教育,要使他们时时刻刻把自己放在企业主人的位置上,以主人翁姿态对待工作。每月一次的政治、义务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把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路线,使值班员了解国家的政策和时事当作大事来抓。政治思想工作不能搞成空洞的说教,要紧密联系实际,不回避矛盾,要以理服人。开展各项变电站的民主活动,就是让大家一起来管理和治理变电站,使值班员的各项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和实施,为安全生产献计献策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设计工作进度会影响项目整体进度,而且设计方案、总体规划、建筑装饰选材等方面的设计工作质量也会影响项目进度。
1、设计计划的内容包括:设计依据和范围、设计的原则和要求、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质量保证程序和要求、进度计划和主要控制点、技术经济要求、安全和环保要求等。
2、设计计划除应满足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与要求、相关的质量规定和标准外,还应同时满足企业的质量方针与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相关管理体系的要求。
3、设计计划应明确项目费用控制指标、设计人工时指标和限额设计指标,并建立项目设计执行效果测量基准。
4、设计进度计划应符合项目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充分考虑设计工作的内部逻辑关系及资源分配、外部约束等条件,并应与工程勘察。采购、施工、试运行等进度协调。
检查和验证设计计划的实施为有效地通过规定的工作来实施设计计划,并根据客观变化了的情况,及时、有效地调整设计计划,明确设计计划的控制点,设计管理单位应加强与设计单位协调以确保设计计划目标的实现,推动计划实施的进度。
参考文献
[1]吴新发.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变电运行人员技能水平[J].农村电工,2009.
[2]陈秀珍.五项措施提高变电运行人员快速处理事故能力[J].科技信息,2009.
论文关键词:通信现状运行管理对策
论文摘要:电力电缆是电力通信网的基础设施,也是电网现代化和自动化的重要基础之一,同时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针对通信光缆线路的现状,做好维护工作,确保通信线路畅通无阻,具有重大意义。
0引言
21世纪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其关键技术同步数字传输(SDH),异步转移模式(ATM)交换,光纤用户环路等已日趋成熟,它们所依赖的传输通道的稳定和可靠,是整个通信网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就对通信线路传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电力系统特种光缆技术的发展,凭借电力系统的可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光纤通信,这是电力通信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其意义非常深远。
1.绍兴局通信线路情况
1.1绍兴局通信线路运行情况
截止2008年年底,绍兴电力局共有光缆218条,总里程1596.471km,计24591.791芯公里,其中OPGW光缆37条460.572km,ADSS光缆14条107.258km,普通光缆167条1028.641km。另有绍兴局维护管理的500KVOPGW光缆9条384.640km。2008年新投运OPGW光缆7条,计85公里,新投运普通光缆3条计20公里。
1.2绍兴局通信线路管理情况
绍兴局光缆线路运行维护基本采用外包。光缆线路巡视分为定期巡视,督查巡视,特殊巡视,故障巡视4种定期巡视每月3次,目前尚未使用光缆在线检测手段。光缆线路备用纤芯每年检测一次,用OTDR测试,10公里以上长的普通光缆及特种光缆用光功率机测试。运行维护每月下旬书面上报下个月的巡视计划和工作计划,月初书面上报上个月的光缆维护工作统计表。
普通光缆及ADSS光缆由调度所负责管理,OPGW光缆及金具由线路工区负责管理,OPGW光缆地下线的光缆接续盒及变电所门型架至通信机房的普通光缆由调度所负责管理。巡视结果反馈由维护单位每月向调度所通信线路班书面上报,发现重大问题用电话立即上报。
缺陷管理分为两块:没有中断通信业务的,由维护单位自行消缺,消缺结果每月上报一次,无法消缺的上报通信线路班。中断通信业务的,由通信调度值班员通知通信线路人员,再由通信线路人员通知维护单位去处理,必要时通信线路人员配合。
2.通信线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光缆长度的增加,各种光缆中断故障呈现上升趋势,仅08年1月到年底,共发生光缆故障18次,其中光缆纤芯被松鼠咬断7次,光缆被偷盗3次,地埋光缆被挖掘机挖断2次,光缆被汽车撞断2次,光缆接续盒内断纤2次,火灾引起1次,雪灾引起倒杆1次。
2.1光缆构成、结构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光缆为普通架空光缆(约为66%),特种光缆相对较少,未能充分发挥电力系统的杆路优势。主环光缆未完全达到可靠性相对较高的管道或OPGW光缆,有些关键节点光缆资源不够,部分光缆通道路径单一,可靠性,安全性不高。
2.2被小动物咬伤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经多年的使用,存在部分线路光纤和接头盒老化,且线路经过区域多为山区,光缆线路被鸟枪击中和松鼠咬伤次数较多,光缆传输能力有所下降。
2.3施工损坏
部分线路曾遭施工破损,径路移设等原因,现在表现为线路接头增多,线路损耗增大。
2.4外力破坏
普通光缆位于开发区和与道理交跨上,由于施工翻斗车没有放下,将通信光缆线路拉断。
2.5光缆被盗割
2008年发生光缆被盗割事件3起。
2.6管道光缆被挖断
施工方未安相关规定对施工红线外地下管线组织调查,也未向相关部门申报,违章作业,管道光缆挖断。
2.7被气枪射击
普通架空光缆为散弹枪射击,使光缆里面纤芯断裂,导致业务中断,这类事故往往故障点隐蔽性较高,查找故障点十分困难。
3.确保通信线路安全运行技术对策3.1加强巡视、及时抢修、提高线路运行率
光纤线路的巡视主要包括定期巡视,金具抽检,OTDR定期测试,SDH设备做连续监视等,把检查结果与原始记录作比较,发现变化应及时作进一步检查,分析和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一旦发生中断应分三步进行抢修:应急抢修,临时恢复和永久恢复。利用原缆中的备用纤或其他保护的光缆,在被损光缆两头重新做旁路接头等,临时恢复和永久恢复的区别取决于原缆种类,代用时间等,有时并无明确界限,如OPGW故障后,拉一段ADSS用两年,然后再更换已损坏OPGW,则ADSS就是临时恢复,OPGW是永久修复,永久恢复:如果原来就是ADSS,则换ADSS就一步到位。
3.2合理选用光纤配线系统及光缆尾纤
光缆配线系统应包括光纤配线柜、光纤配线单元,光纤直熔单元、光缆固定与接地单元、光纤收线区。其容量要满足远景的最大容量需求,杜绝进行光纤配线系统的改造;其结构应保证施工和运行维护时的安全性,避免对运行系统造成影响;光缆的安装与固定、尾缆的安装与固定、光纤跳线的安装与固定要有足够的空间;对光纤走线要有保护措施、并具有较大的光纤弯曲半径和盘纤空间。
应确保光器件优异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光学特性和良好的产品稳定性。能适应环境温度变化范围、连接器插入衰耗要小、重复和互换附加衰耗要低、连接处的光波反射衰耗要大、光纤种类和工作波长与光缆中的光纤相对应,活动连接器件的允许插拔次数多寿命多、制造工艺精度高,表面处理精细。
3.3采用防鼠光缆
对山区或穿越树林的光缆线路设计时可采用防鼠光缆。对运行中的光缆线路可砍伐光缆线路周围的树枝,或更换防鼠光缆,防止小动物(松鼠)咬伤。加强对通信线路的保护,如新凤光缆线路、大市光缆线路、雅塔光缆线路有部分光缆段穿越山区、树林,易遭小动物(松鼠)啃咬,通信人员已要求维护单位对上述光缆线路加装保护管。为了彻底根治这一隐患,目前通信维护人员正在积极采购防鼠光缆,一旦条件成熟,马上更换。
3.4做好接头,减小衰耗
在线路抢修以及工程施工中,都要遇到接头问题,对于音频塑缆采用热塑管接头技术。接头做好,在管子热塑前要对电缆进行绝缘电阻的测试,在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后,再把热塑管缩好。
光缆接头比较复杂,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接头环境尽量避免在灰尘过多的场合,以免造成切割好的光纤断面污染。
2.待光纤热塑保护管完全冷凝后再往接头托盘上的接头卡槽中放置。
3.当光纤接续完毕后,应安置好接头盒中的光纤,不能出现光纤曲率半径过小的现象,以免加大弯曲损耗。
4.光纤的每个接头损耗衰减应保证不大于0.1dB,利用光时域反射仪进行接续的监测和系统测试,并将测试曲线和数据打印出来,测得的曲线应看不到明显的接头阶段。
5.注意光缆接头盒的防水处理,外缠防水胶带,以免雨水进入接头盒。
3.5注意隐患
对已经存在的通信线路隐患,如通信线路对地、对河面距离不够的问题,维护人员要对其及时升高。有些地方由于条件限制,可采用调换电杆或地下顶管处理。
3.6做好通信线路保护设施
如通信线路与电力线路交叉、跨越时,做好通信线路的绝缘保护;通信线路与其它物体相碰时要用塑料管进行保护,通信线路过公路时要有明显的警示牌和警示管,地埋通信线路上明显的标示,附近有警示牌。在同一吊线内有二条通信线路时应有明显的标示牌,以区分不同的通信线路,防止今后通信线路迁改或故障处理过程中,误碰、误伤其它通信线路。
3.7重视通信光缆线路的监测工作
在平时的维护中,对备用的光纤采用OTDR或光功率机进行测试,一般一年一次,对测出的断芯、衰减大等问题,可在平时的维护中处理,大的、多的问题可结合线路大修、技改进行处理。维护人员还应该及时根据通信光缆线路的性能指标,如传输光功率、衰减等的变化,故障发生率、故障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要详细记录故障的现象、原因,要应用技术统计方法将线路的性能指标与线路资料结合起来对光缆资源进行评估,以便尽量避免重复性工作和同类型故障的多次发生。
3.8做好线路的防雷措施
3.8.1光缆敷设前采取的防雷措施
(1)光缆线路应尽量敷设在雷击活动相对较少的平原地区或整体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域,如其必须经过山地,也应力求避免敷设在山顶上。
(2)对采用架空方式敷设的光缆,可充分利用原金属吊线和线路杆的避雷措施来避雷。同时将吊挂光缆的钢绞线每间隔500-1000米接地一次,钢绞线不必断开,但要将光缆中的金属部件在接头处全部做电气断开,且吊线两端应作接地处理。
(3)在雷电灾害频繁的地区,根据具体情况,既可安装防直击雷效果较好的架空避雷线,也可采用非金属加强芯或超厚PE外护层光缆。
3.8.2针对光缆金属构件的防雷措施
(1)为了防止光缆接头处产生电弧放电,宜对其接头处金属构件采用前后断开的方式,不作电气连接和接地处理,但应在其接头处将缆内金属物件短接为一体,以均衡电位。
(2)为避免一次雷击通过金属构件传输而造成多处雷击故障,可在光缆接头处将缆内金属构件作电气连通,并在接头处均做集中接地处理。
3.9完善通信线路应急预案
保证各条备用光缆线路正常,现在已和长途电信传输局取得联系,针对双雅光缆线路衰减比较大的缺陷,准备重点整治。另外通信人员还针对电力通信网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通信线路的补强措施,目前正在抓紧建设用管所至柯岩变48芯光缆线路,力争奥运前投入运行,使电力通信网更加坚强和牢固。
3.10使用作业指导书
在通信光缆线路施工作业中,积极推广使用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目前作业过程中最科学、最有效的办法,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是作业者的工作指南,也是管理者检查工作规范的蓝本。它将现场安全措施、作业工艺标准真正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使施工工艺质量得到了保障。
4.1推行承包制提高线路维护质量
以对为单位,对各线路维护和建设工作推行承包制,不仅有利于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调度维护人员的积极性,还有利于管理。更重要的是,依据线路维护规程标准,技术规范要求以及承包奖惩办法,通过实施严格考核,可以有效促进线路维护质量的提高。
推行承包制,还可以大大降低成成本费用。通过资产评估,摸清家底,根据实际承包的任务量,并参照一定标准,以承包期限,将岗位,员工人数,材料费,员工工资等投标的方式确定下来,节省下来的费用归承包队所有。这样,承包队的节约意识就会大大增强,维护和建设材料严重浪费,丢失被盗的情况也会减少。
4.2强化安全管理促进效益增长
线路安全和人身安全是线路维护部门的头等大事。一些单位在安全方面虽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就是管理跟不上。只有让安全管理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建立标本兼治的有效机制,才能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设专职安全检查员若干名,实行包片承包检查。检查的具体内容,可按有关规定执行。
建立安检员制度,可以有效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有利于形成讲安全,讲质量,讲效益的企业氛围,使安全管理成为促进企业效益增长的助动力。
4.3加强通信线路的巡视工作
做好定期巡视、督查巡视、特殊巡视、故障巡视。
4.3.1定期巡视
一般要求每月3次,其中1次徒步进行,由通信光缆线路维护单位巡线员负责,应即使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沿线环境变化情况,并做好护线宣传工作,每月向通信管理部门上报本月线路运行情况表,巡视时发现重大问题立即上报。
4.3.2督查巡视
每月不少于1次,由通信管理部门派员与线路巡视人员共同进行,对检查出来的问题,由维护单位及时整改,通信管理部门派员验收。
4.3.3特殊巡视
台风、暴雨、大雪及出现其它恶劣气候后立即进行线路巡视,由维护单位巡线员进行。
4.3.4故障巡视
通信线路故障发生后,应立即查明发生故障的原因和地点,由维护单位抢修人员进行,必要时通信管理部门派员协助或配合,故障抢修完毕后,维护单位应书面上报故障原因、处理方式及防范措施。
4.4防偷盗方面
做好光纤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小偷主要为金属铜而来,在架空光缆线路杆子挂好杆号牌,以区别通信音频电缆;另外可通过光缆线路告警装置,蹲点守候,配合公安机关,抓捕罪犯。维护人员还应积极开展护线宣传活动,宣传保护通信线路、通信设施的重要性,让“保护通信线路人人有责,破坏通信线路依法严惩”深入人心。
4.5实现线路计算机管理
近年来,由于体制改革,许多供电企业允许第三方利用电力设施建设通信线路,这就对通信线路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行微机管理,采用GIS计算机管理系统以便分清线路产权,便于线路维护。
4.6加强培训
加强对通信线路设计、施工、使用、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消防意识,增强他们执行消防法规,防止和消除火灾隐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7坚持“三勤”方针
在遇到外单位在通信线路上或附近施工时,要坚持“三勤”方针,即口勤、手勤、脚勤,要及时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向施工单位说明通信线路的位置、埋深等相关事宜,配合施工单位做好通信线路防障碍工作。
4.8确保改道安全
市政建设和各县区经济的发展,通信线路改道不可避免,如何在改道中确保通信线路的安全,还需要全局各部门和各县(市)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我们有不少通信线路跟电力线路同杆架设。今后电力线路杆线移位涉及到通信线路时,一定要提前通知通信人员。临时性、工作量小的最好提前一个星期,有计划的、工作量大的最好提前一个月。
4.9积极采用“九心维护方针”
即护线宣传要热心,政策处理要耐心,安全生产要尽心,巡视工作要细心,监测工作要用心,故障处理要精心,学习业务要专心,同志之间要真心,完成工作要齐心。既要提倡实干,更要善于巧干,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通信线路的维护工作。
4.10提高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技术培训,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反事故演习来提高维护人员的业务水平,维护人员要详细了解光纤、光缆、光缆、光器件、工具、仪表等多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测试、分析、接续、施工等技术。良好的技术素质,可以迅速判断出通信光缆线路故障的性质和地点,尽量缩短故障检修时间。
4.11加强经济责任制考核
对外力破坏事件,由于维护人员责任性不强,巡线不到位,该处理的隐患没有得到处理,如通信线路对地距离明显不足没有及时升高、挂钩缺少严重没有及时补上,地埋通信线路警示标示缺少没有及时增补,而使架空通信线路被汽车撞断或拉断;地埋通信线路被大型机械挖断等。有关部门应及时召开事故分析会,必要时可以在事故现场召开,迅速查明事故原因,要求维护人员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并提出防范措施,同时对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1.田华基于瞬态响应的控制器参数自整定方法,信息与控制,1997.2
2.周立波袁永胜析通信线路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武警学院学报2003.12
3.徐乃英通信线路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建议,现代有线传输1985.3
4.李卫红浅谈地区供电企业通信线路的改造和维护,华北电力技术1999.11
5.赵梓森光纤通信工程(修订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5
6.段玉梅光纤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甘肃电力技术,2004.6
7.李玲黄永清.光纤通信基础.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9
8.王广岩电力通信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光通信,2003.8
关键词:变电运行 安全管理 安全隐患
一、变电运行安全隐患
(一)变电运行中的操作隐患
在变电运行中,变电工作人员是变电运行的直接操作者,他们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变电运行的稳定和安全。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变电设备比较多,变电工作比较繁琐乏味,变电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容易精神不集中,缺少安全意识,造成变电工作人员在执行中发生错误操作,这些错误操作,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安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首先无票操作,或者为了应付检查,使操作票流于形式;其次未执行逐项打钩和复诵的操作程序,跳项或漏项操作造成事故;再次对系统运行方式不清楚,没有按模拟图核进行设备运行:最后防误装置管理不到位。
(二)变电运行安全管理隐患
在我国变电工作中,由于变电运行管理的失误,导致了许多变电的事故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变电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在实际交电中。主要表现为管理比较混乱,管理制度不科学,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不足,发现安全隐患时,处理不及时,处理措施不得力,从而导致了各种安全管理隐思。再次是变电所运行管理工作没有贯彻落实国家的各种规程和各级岗位责任制,没有培养合格的运行人员。变电所运行管理没有全面完成各项运行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没有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没有保证生产运行的正常进行。变电所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树立安全第一的基本方针,在―切生产、基建和经营活动中,没有把安全放在第―位,从而为埋下了各种安全隐患。
(三)变电运行中的设备故障隐患
电气设备生产的不合格,质量达不到国家安全标准,而应用到变电设备中,再者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老化,许多设备需要及时更换,而变电工作人员没有定期检查和更新,以至设备不能满足变电安全运行的需要,从而导致了变电运行的各种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首先是没有认真做好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其次没有重视对设备的监造和出厂试验,确保设备各项功能全面和实用:再次没有对安装调试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没有把好验收关;最后是没有对已经老化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替换。
二、变电运行安全隐患的解决措施
(一)操作隐患的解决
首先是母线的操作,母线的操作是指母线的送电、停电,以及母线上的设备在两条母线问的倒换等。母线是设备的汇合场所,连接元件多,操作工作量大,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操作时严格按序进行。其次是直流回路操作。直流网路操作是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常见的操作项目,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时查找接地点的检查,某些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临时性的检查、退出、投入等。直流回路操作同样存在危险点,如操作方法不正确,也将造成某些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作,因此直流回路操作同样应遵守―些规定。
(二)安全运行管理隐患的解决
所谓安全运行方式是为达到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要求。人们根据系统主接线的形式,排列出的各种可行的运行形式,在每个可行的运行形式中,规定了各具体设备及元件的运行状态。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应做好四项主要工作:首先把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化,从制度上规范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工作,年运行方式的编制应依据上一年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防范,即将反事故措施落实到运行方式中。其次技术上加强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深度,在运行方式的分析计算上,对于母线和同杆架设双回路故障下的稳定性必须进行校核计算析,对联络线跳闸导致电网解列也应进行分析。再次对最不利的运行方式,如严重故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提出对策,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细化防范措施,防止电网事故于未然。最后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健全数据库系统,提高运行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变电设备隐患的解决
为了使变电设备能够稳定运行,除了每天例行的巡视外,还需要设备进行各种等级的定期检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每周的避雷器查,开关液压油压检查,蓄电池测量,根据检查获得的第―手材料做综合判断,对于需要维修和更换的设备,要及时的组织人员进行处理以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
三、加强对变电运行安全的教育
(一)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进行基本的知识的培训
变电运行安全培训重点是培训职工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熟设备的性能、结构,正确使用设备。学习设备维护知识,经常保持设备内外清洁、完好,了解自己管辖设备。找出易损部件位置,进行经常查,不漏检查的项目,检查方法要标准。要把握设备特点,懂得注意项及鉴别设备正常与异常现象,会做―般的调整和简单故障排除,自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报告。变电运行人员要严格遵守持证操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野蛮操作,经常清扫管辖设备,保持设备清洁,遵守接班制度,管理好工作台帐,不得遗失,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同时配合检修人员处理好故障。
(二)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进行各种技术培训
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应以岗位培训、岗位练兵为主,按照面生产、联系实际、按需培训、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方法。
(三)加强培训教育是防止事故的重要保证
首先加强运行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利用黑板报、安全标语、事故教育录像、事故快报、安全简报等手段,进行安全活动、安全形势分讨沦会,同时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进行变电运行人员安全教育,增强行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其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罚机制,全责任落实到位,通过量化、细化,使各项工作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岗位都有―套完备的责任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激发运行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心。
四、安全是变电运行管理的核心
坚持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反习惯性违章、安全通报、会议精神、各种规章制度及安全措施等作为学习的重点,并结合变电站的具体情况,查找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制定措施及时处理,使安全活动具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锻炼值班员的事故处理能力及应能力,充分发挥站长的组织指挥才能。突出其“主心骨”的作用,做到事故来时临危不乱,能快速、正确地处理事故,坚持开展运行分析制度。全面准确分析变电站一月来的生产工作情况、设备运行状况运行缺陷统计,找出存在的设备缺陷和隐患,为有关部门及时消隐患。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电网运行;常见故障;安全运行;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119-01
1 导言
电网安全运行以及管理中最为基础的就是电力供应,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导致我国电网调度控制越来越难,所有电网调度工作人员想要克服这一困难,必须要加强对于电网调度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电网调度的能力,将电网调度安全操作在我国电网运行过程中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尽最大可能避免产生失误,有效提升电网运行的效率,使我国电网稳定、安全运行。针对我国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保证我国电网调度安全操作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民众实现稳定生活生产以及安居乐业的重要指标。
2 关于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环节的分析
一是通过对电网调度模式的优化,可以保证日常电网工作的稳定运行,从而实现对电网调度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化,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性的提升。并且随着这几年我国城乡电网运作模式的改变,城乡电力网络规模不断得到扩大,这有赖于其不断发展的电网技术设备及其技术水平。通过对上述几种模式的应用,保证了电网调度的现代化、自动化发展,确保电网的整体运作稳定性的提升。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三个条件是:合理的电网网架结构;可靠的继电保护;高素质的调度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在现有电网的结构下,加强调度管理,特别是加强继电保护和运行方式的运行管理,提高调度人员的素质水平,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通过对继电保护模式的应用,可以进行电网事故的有效控制,这样能够一定程度的降低国家经济损失,实现国家社会运作环境的稳定。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深化应用,确保其运作管理综合效益的提升,实现其继电保护装置的自身应用效益的提升。使继电保护装置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确保其正确动作。运行管理的关键是坚持做到“三个管好”和“三个检查”。管好控制保护设备:控制保护设备不同单元用明显标志分开,控制保护屏前后有标示牌和编号,端子排、信号刀闸有双编号,继电器有双编号且出口继电器标注清楚。便于运行中检查。
二是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各个直流系统及其各个分支保险的检查,确保直流系统的有效检查,实现其储能元件的工作状态的优化,确保其保险环节的优化,进行保险编号的正常应用。在此模式中,我们也要进行保险后直流电压的检查,进行压板的有效控制,这需要我们进行压板投切表及其压板图的编制,确保其核对环节的正常开展。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抽查工作,确保其下序工作环节的正常开展,这对管理人员的自身应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做好保o校验工作,针对异常情况展开积极分析,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应测量压板两端是否有电压,以防止投入压板时保护误动。“三个检查”:送电后的检查:送电后除检查电流表有指示,断路器确已合上外,还需检查保护、位置灯为红灯,正常送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停电后的检查:除判明断路器断开的项目外,还需要检查位置灯为绿灯,正常停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事故跳闸后的检查:除检查断路器的状态、性能外,还需要检查保护动作的信号、信号继电器的掉牌情况、出口继电器的接点、保险是否完好,必要时检查辅助接点的切断情况。
3 加强电网运行安全操作的对策
3.1 加强方式安排的科学性
在调控运行工作中,电网设备的检修和由此带来的方式安排占据重要地位。而为了能够确保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运行方式,进而为电网系统的检修工作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确保电网系统调度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分阶段编排检修计划,比如说日计划和与周计划等。另外,还应该针对电网设备检修时的危险点和薄弱环节,合理制定方式、保电预案和风险点分析,从而加强设备检修管理和事故处理速度,确保电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2 改进调度体系,规范电网调度操作
制定科学、有效的电网调度体系,使电网调度能够有据可循,而规范电网调度操作,可以加强电网调度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另外,改进与完善电网故障预处理计划,加强电网调度相关指令的规划性,并且严格执行所有规章制度,防止发生误调度与误操作,确保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3 加强数据分析能力,熟练掌握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系统
电网调度必须以及准确的信息数据分析作为依据,因此必须加强电网信息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在电网信息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依据正确的信息数据分析,加强电网调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现阶段,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系统已经普遍运用在电网调度中,因此,调度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调度自动化系统,合理运用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这样才可以在电网调度过程中实现电网的科学、合理调度。
3.4 事故判断
目前,对于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系统而言,开关事故报文上传一般是运用开关跳闸相应变位信息与事故总信号的相关变位信息完成。在电网系统中大量应用信息技术,在判断事故和预警处理手段方面有了一定突破。首先,可以根据变电站特点进行判断,如果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发生开关跳闸,而且开关没有进行遥控操作,就必须依据开关的状态、故障报文和该开关负荷的变化完成事故的判断。其次,依据开关的保护信息进行判断,在发生错误信息之后,应该认真观察事故的保护信息相应开关,主要检查其是否发生分闸变位,并根据各种信息数据对事故进行判断。
3.5 应用在线监测系统
通常在电网系统进行调度操作过后,应该妥善处理电网系统运行模式的变换,同时对电网系统有关工作进行模拟与调整,然后利用在线检测系统完成电网系统的实时监控,充分了解电网系统具体运行情形,若是发现问题必须要及时利用相应措施进行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确保居民日常生活与生产的正常开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电网调度过程中,事故处理以及倒闸操作存在的安全风险最大,更加是最容易导致责任事故发生,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怎么样在最大程度上将安全风险降低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中,笔者主要从电网运行线路开关故障及调度安全操作、电网运行母线故障及调度安全操作以及电网运行变压器故障及调度安全操作这三个方面对电网运行常见故障及调度安全操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邓达力.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J].低碳世界,2016,04:46-47.
[2] 陶文伟,张海波,丁坚勇,王俏文,张东英,王素英,江伟,秦建光.大型地区电网安全运行多层次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J].电网技术,2010,08:80-86.
[3] 刘志贤.从调度运行角度提高电网运行安全的有效措施研究[J].广东科技,2014,24:34-35.
三峡电站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三峡电站共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和2台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882亿千瓦时。其中,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和地下电站分别装有14台、12台和6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机组,电源电站装有2台5万千瓦的机组。三峡左岸电站于2003年7月23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05年全部投产;右岸电站于2007年5月首批机组开始投产,2009年投产完成;地下电站首批机组于2011年2月投产,预计2012年5月三峡电站全部机组投产。
三峡电站地处全国电力联网的中心,输电范围覆盖华东、华中、广东和重庆等十个省市,是作为我国跨大区电网“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不仅可以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同时促进了全国电网的互联,为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三峡电站具有的快速启停机组、自动调整负荷的良好调节性能和最高可达1200万千瓦的调峰容量,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峡电站的运行管理者始终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创建国际一流水电厂的目标,坚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坚持精益生产管理,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三峡工程实际的水电站运行管理新路,形成了三峡集团电力生产的核心能力,为特大型水电站的运行管理积累了经验。自2003年三峡首批机组投产以来,确保了三峡电站的安全运行稳定,发电设备主要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发挥了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为华东、华中、广东和重庆等地区提供了的安全、可靠、优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坚持创建国际一流电站的目标
三峡工程的重要地位,要求其运行管理必须具备一流的水平,以确保枢纽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三峡枢纽运行管理的复杂性,要求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才能很好满足枢纽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各方对枢纽运行的要求;三峡工程建设与运行并行的长期性,要求自电站投产开始即要具备较高的运行管理水平,以适应首批机组投产至右岸地下电站完工长达10年的边建设、边运行的格局,保持电站的安全运行。同时,在三峡电站投产之后,三峡集团要从700mw巨型水电机组运行“零”经验为起点,迅速掌握三峡机组的运行管理技术,逐步形成大型水电站运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2000年初,三峡集团决定成立三峡电厂筹建处和三峡梯级调度中心筹建处,人员主要来自葛洲坝电厂。三峡电厂筹建处在三峡集团公司电力生产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三峡电站的运行管理进行了深入设计,并开展电力生产准备工作。针对国内老电厂存在人员多、业务杂、效率低的弊病,原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李永安同志提出:三峡电厂的建设要实现三峡工程一流管理的目标,要按照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符合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符合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向;不办社会职能;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现有资源。
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结合集团公司赋予三峡电厂的管理任务,三峡电厂筹建处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确立了三峡电站投产初期管理上达到国内一流标准,并逐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奋斗目标。三峡电厂成立之后,制定了十年“创建国际一流电厂”的规划。在三峡电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又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国际一流电厂的目标。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同志和总经理陈飞同志大力推进三峡工程运行管理“创国际一流”工作,多次指导三峡电站的创建一流工作。三峡电厂和三峡梯调中心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坚持将“创国际一流”作为三峡电站运行管理长期努力的方向。
三峡电站追求的目标是成为“管理先进、指标领先、环境友好、运行和谐”的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形象的水电站,要在长江水资源综合效益发挥中具有关键骨干作用、在全国电网互联中发挥重要作用,三峡电站始终处于最优可控状态,电力生产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自动化,安全生产、设备技术、管理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 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运行管理能力
三峡电站运行管理从筹建准备到首批机组投产、再到全面投产和稳定运行的过程,既是逐步探索巨型水电站运行管理规律的过程,也是国有发电企业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提升能力、争创一流的过程。
(一)建立高效运行管理的生产组织体系
一是按照专业化管理原则,进行组织设计,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资源优势。三峡集团公司将大水电的电力生产经营管理全部安排由长江电力股份公司(以下简称长江电力)承担,让其发挥电力生产经营管理主体的责任。长江电力内部设置梯调中心、三峡电厂和检修厂分别负责三峡电站的运行调度、电站运行与维修、大型检修与技术改造任务。其中,三峡电厂负责全部三峡发电资产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二是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定岗定编,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三峡电厂确定了领先国际同类电厂的定员标准,按照人均管理装机容量50mw进行定岗定员,由此控制三峡电厂的总定员人数为450人。为实现该目标,在对国内外多家水电厂进行调研分析后,三峡电厂打破了传统的分工和岗位设置概念,将部门分工的“专业化”与员工岗位设置的“多能型”结合起来,专业化的深度和综合型的宽度兼举并重,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工作乐趣和发展空间。在将全电站运行管理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的过程中,部门分工避免业务交叉、职责重叠;设备管理部门按设备系统清晰划分责任界限,而不是按专业进行分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协调。同时,持续推进“学习型电厂”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优化生产方式,控制定员并实现管理目标。根据三峡工程建设和三峡电站运行管理的特点,三峡电厂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调整运行值班方式、实施诊断运行模式等措施,达到少人高效的管理目标,实现了在左岸电站对全厂实行集中监控,右岸电站少人值班,地下电站、电源电站和泄洪闸无人值班。
(二)建立先进的运行管理系统平台
为提高运行管理效率和可靠性,三峡电站开发建设了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主要由计算机监控系统(csc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epms)和设备状态监测及趋势分析系统(cmd)组成。
一是联合开发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cscs)。通过cscs,三峡电站全面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能够实现水轮发电机组、泄水闸门远程自动化操作,并具有自动发电控制(agc)、自动电压控制(avc)等重要功能。
二是联合开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epms)。三峡电站通过引进企业资产维护(eam)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先进管理软件,并结合三峡电站的管理特点进行二次开发,建设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epms),形成了一个“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以财务
管理为核心、以设备管理为对象、以工单为中心载体”的电力生产erp系统。与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cscs)的互联,涵盖了电站生产经营业务运行管理、设备维护管理、物资管理、财务与成本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安全及可靠性管理、计划合同管理、文档管理、电能营销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信息的高度集成化,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是建设设备状态监测及趋势分析系统(cmd)。三峡电站跟踪状态检测技术的发展,安装了水轮发电机组、变压器、gis主设备的振动、摆度、气隙、局放、气体分析和sf6气体泄漏等在线监测装置,建立了机组电气量与非电气量的趋势分析系统和发电机定子水冷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与长江电力机组远程在线监测诊断系统互联,为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分析预测状态发展趋势,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和潜伏性故障,进行状态诊断与维修决策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运行管理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三峡电厂将与国际标准接轨作为提升管理的重要手段,分别于2003年、2004年相继建立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形成了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科学辨识危险源和编制管理方案,逐步完善了以管理规范、设备规程与作业指导书为重点的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并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了对电力生产和三峡电站运行的风险控制。
通过建立和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强化标准执行的过程控制并完善标准执行的评价机制,明确设备运行、维修、物资供应和技术管理等环节的过程控制标准,促进规范化管理,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增强风险控制与预防的能力。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改进作业工艺、创新管理方法等各种有效措施,使生产管理全面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采用关键工艺和关键工序的节点控制(w、h点控制)等有效方法,加强标准执行过程的监督与考核,实现生产作业过程中质量、安全与环境等方面的全过程控制。通过对标准执行效果进行科学分析,实施标准制定、执行、评价和完善的闭环管理,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生产质量,防范安全风险,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四)实施“建管结合,无缝交接”,创新生产准备管理模式
针对三峡电站装机数量达34台之多,持续10年之久的边发电生产、边接管新机组的特殊情况,在三峡新机组接机过程中,创建了“建管结合、无缝交接”的三峡生产准备管理模式,在电站建设过程中,三峡电厂作为运行管理者与建设管理者(安装商、设备供货商和设计与监理单位)形成紧密工作伙伴关系,三峡电厂通过制度安排和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参与工程设计、招标与合同执行、设备监造、安装监理、现场调试、竣工验收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同时将各项生产准备、运行管理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从安全运行以发挥工程最大效益的角度出发,提前进行工程运行管理所需的技术转移,以最终用户的角色与设计方、建设方在各个环节共同把好质量关,将影响设备稳定运行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聚合施工、设计、监理等相关各方的力量,确保新机组投产初期稳定运行,努力实现“新机组投产达标”、“首稳百日”。在促进了机组提前投产发电的同时,更实现了发电设备安全运行渡过“初生期”。
(五)实施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的水电联合调度,创新调度管理模式
为充分发挥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的综合效益,努力探索三峡水库形成后,新的水位条件下水资源利用及梯级枢纽发电、航运、生态综合调度规律,三峡集团创新梯级枢纽调度管理模式,实施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的水电联合调度。对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视为功能和效益互补的整体,实施统一调度,同时将水库调度与电力调度紧密结合,从功能简单的调度向注重社会、安全、生态、经济等效益的综合调度的转变。
三峡梯级水利枢纽水电联合调度具有“机构统一、同台值班、水电互动、科学决策”的特点。三峡梯调中心作为三峡工程防洪、抗旱、补水、航运、泥沙、生态、发电调度的技术支撑部门和统一的日常调度机构,按照国家批准的《三峡梯级调度规程》,并辅以与之配套的三峡防洪应急调度预案、调度联系制度、运行方式管理制度、设备检修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确保水电联合调度科学规范地实施。同时,梯调中心与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国家电网调度中心、三峡通航管理局等防汛、电力、航运、水文和气象等部门及时沟通协商,探索库容和汛限水位的安全有效利用途径,充分利用中小洪水资源,顺利完成4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调度。
三 坚持精益生产管理,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在三峡电站的运行管理中,三峡集团坚持推进“精确调度、精益运行、精心维修”的精益生产管理,变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变任务型管理为效益型管理。在保证三峡工程和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基于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原则,依靠管理科学与技术进步,优化业务流程,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消除浪费,创造价值,通过持续改进,充分发挥了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一)精确调度,“调好每一方水,发好每一度电”
为准确预报流域气象与来水情况,三峡集团与国家、地方气象部门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研究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文气象课题。同时,在长江上游干流布设了587个水雨情自动遥测站,建立了覆盖三峡上游近60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水库水情遥测系统,努力提高水情预报的精确度。借助三峡水调自动化系统和三峡梯调计算机监控系统,结合来水预报和电网负荷的需求,梯级调度中心编制发电计划,并根据防总和电网调度指令实施动态调整。梯调中心每天都要对水情预报、发电计划、水位控制准确性等指标进行分析、考核,以保持较高的水能利用提高率,使水资源的利用始终处在最优状态。
(二)精益运行,确保三峡电站安全稳定高效
一是规范运行管理,确保发电生产的安全。三峡电厂实施“零违章作业、零质量缺陷”双零目标管理,确保杜绝运行人员误操作、重大设备缺陷漏检,通过运行人员对所管辖的机电设备、泄洪设施的实时监控、运行方式的制定及巡回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正确处理电力系统和设备异常,确保设备处于最优工况下运行,保证发电设备、泄洪设施的安全、高效、可靠运行。
二是实行推行联合值班,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三峡电厂实施了运行人员与维修人员“联合值班”方式。由运行人员和维护人员共同组成的on-call组协助当班运行值班人员完成运行操作、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共同快速处理突发事件。将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对设备和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是推行诊断运行,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控”。利用在线监测和趋势系统,由技术分析人员结合生产的实践经验,每日进行设备特征数据分析,确定设备关注焦点;每周或月进行关键指标分析,确定设备日常运行方式;开展年度设备性能分析,确定设备的检修策略。对可能影响三峡电站安全运行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辨识出运行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根据异兆,提前发现重要设备的运行缺陷并及时处理,有效控制了发电设备强迫停运。
(三)精心维修,确保发电设备健康可靠
一是建立设备维修评估机制。按三峡电站设备缺陷或
异常管理流程,通过epms系统对设备状态施行日常评估,或者通过由技术专家和领导决策层构成的评估组对设备进行集中性检修(c、b、a级)评估,按照检修评估标准,科学诊断与评估设备状态,确定合适的检修项目与时机,避免设备欠修或过修。
二是优化检修计划。三峡电站以预防性检修项目为基础,依据设备状态的诊断与评估结果,优化检修项目;合理调整检修时间和工期安排,优化检修计划安排。
三是建立基于epms的检修项目实施与评价体系。利用epms系统检修项目管理模块,生成检修计划和作业技术与质量管理集成文件,实现了检修项目全过程的进度与成本控制、资源管理、协调配合、项目评价等的全数字化与标准化管理。检修计划执行过程中,项目增减、资源冲突、检修进度等都可通过系统进行全程监控。
四是提高项目管理能力,保证检修质量。通过建立项目责任制,设置项目经理,使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控制责任到人;通过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来保证设备检修的过程控制,形成检修项目制定、进度安排、过程实施、检修项目评价和持续改进的闭环控制。
(四)降本增效,提升电站运营管理水平
结合长江电力实施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不断完善三峡电站统一归口费用预算管理的措施,建立了有效的预算编制、申报、审查、考核机制。在确保安全生产和运营的基础上,层层分解预算指标和管理责任,严格控制支出。坚持规范招标,强化合同管理,不断提高公开招标比例,引导充分竞争,降低采购成本;建立了集中的物资管理模式,实施与供应商战略合作和批量协议供货等采购方式,利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epms)和电子商务系统(ecn),为保证物资管理业务活动规范、高效地运行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企业资源管理工具和商务运营平台;强化了项目预算的考核,提高了项目资金利用率。
三峡电站投产运行以来,通过全体运行管理者的努力,三峡集团已具备了较强的巨型水电站运行安全风险控制能力、流域梯级电站的优化调度能力、巨型电站的高效运行管理能力、水电生产技术与管理创新能力。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并在行业内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三峡电站的安全可靠性、成本控制、水能利用等关键指标均居行业领先水平,设备运行风险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三峡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电力生产与环境保护、库区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燃气;安全运行;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6.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天然气需求量明显增加,加之国家对环境的重视,大力倡导低碳环保,燃气正逐步成为汽车、电厂、供暖站的主要燃料。近年,城市天然气用量快速增长,但城市燃气管理水平却没能跟上燃气快速发展的脚步,尤其是燃气建设初期规划欠缺、设备老化、管理疏忽等为燃气安全使用埋下了隐患。
1、城市燃气管网常见安全隐患
1.1地下管网错综复杂,缺少总体规划
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道敷设范围逐步扩张,种类繁多,但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现未实现网格化管理。地下各类管道建设规划不够完善,各建设单位之前缺少统一管理和相互沟通,加上不少建设单位不遵守安全规范,各类管道建设间距不达标,为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和应急抢险带来重大隐患。例如2013年“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地下管网设计规划不合理,泄漏石油进入市政排水涵道是导致事故扩大,引爆居民区、造成重大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1.2违章建筑占压,影响燃气安全运行
城市燃气管网和设施上的违章建筑是埋设在城市中的严重安全隐患,少数居民乱搭乱建,有的占压在燃气管线上,有的将燃气调压设施封闭在违章建筑内,燃气抢修维修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的维护保养工作,只要燃气管网及设施被损坏漏气,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燃气安全事故。
造成燃气管网和设施上违章建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如相关的城市管理法规不健全,过去城区地下管线施工没有完全纳入建设规划监管的范围,导致地下管线资料不全;有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有的单位为了小集体的利益,在未办理规划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在燃气管道上及调压设施旁乱搭门面房,也有的单位和个人为扩大占地面积,私自在调压箱安全距离的空地内搭建扩建各种违章建筑。一旦燃气管道被损坏,造成燃气大量泄漏,其后果难以预料。
1.3 野蛮施工破坏燃气管道,引发燃气泄漏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及旧城改造建筑施工频繁,再加上城区通信电缆、电力电网地改造给燃气管线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燃气管线及设施被施工挖断及损伤的现象时常发生,屡见不鲜,少数施工单位不按规范施工,破坏了燃气管线隐瞒不报,也不通知燃气企业维修,仍将被损坏的燃气管线掩埋地下,给燃气管线运行留下了安全事故隐患。
1.4 用户违章使用燃气,造成安全隐患
为方便美观,一些用户私自改装燃气管道,将燃气管道接口包裹在橱柜里或吊顶中,一旦发生燃气泄漏不易被察觉,为安全用气带来了隐患。一些燃气用户为追求经济利益,无视安全用气规定,将带有燃气管道的房屋作为出租房,供租户居住,一旦发生燃气事故,将造成巨大人身伤亡。还有用户不注重自身燃气器具,使用非天然气灶具或灶具老化,超期,危险性大。此外,对于出现事故频率最高的胶管,部分用户未给予充分重视,长期使用老化过期胶管,使燃气安全使用风险大大提高。
2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对策措施
2.1 各级政府都必须充分认识到燃气管道上违章建筑的危害性,加大拆除违章建筑的力度。在具体做法上,把拆除违章建筑和燃气管道和设施改线、移位结合考虑,对于拆除难度很大、拆除资金很多,燃气管道和设施改线、移位又具备条件,且费用比拆除费用低的开始考虑管道改线设施移位。
2.2 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格把关地下管线施工报装审批程序,规划、城建等政府的职能部门在核发工程施工规划许可证时,凡涉及或影响到地下燃气管线的,应要求建设单位先与燃气安全主管单位及管线业主单位进行衔接协商,工程施工范围大、工期长的建设项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组织召集各地下管线业主单位及工程施工单位召开工程施工协调会议。并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后,再核发工程施工建设规划许可证,以控制施工外界因素损坏燃气管线造成燃气泄漏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进一步加强燃气管道安装施工质量的监管工作,提高燃气管道安装施工质量。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监理制度和监理程序,另一方面公司要提高燃气管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他们熟悉燃气设计安装规范标准。对燃气管道的设计、材料选择,沟槽开挖,防腐处理,管线焊接,管道铺设及竣工验收等要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要求。且要明确责任人,确保燃气管线达到国家燃气安装质量标准。
2.4积极选择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敷设和改造城市燃气管道。
逐步选用钢骨架PE、PE管等新材料,采用新型连接方式的燃气接入管。结合西气东输工程对输送天然气要求,对老的燃气管道,可以采用穿PE管技术。管道内衬技术,逐步对有隐患的燃气管线进行改造,这样既消除了燃气泄漏安全隐患,又能延长燃气管线的使用年限。用户室内管线安装选用优质管材,胶管使用金属波纹软管代替,提高燃气安全使用系数。
2.5加强燃气管线及设施的安全巡查工作力度,对燃气管线调压箱、阀门井、凝水缸等设施实行分片分段包干责任到人,按照燃气设备管理要求,定期对调压器、阀门等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同时利用先进的燃气检漏仪器设备,有重点地对管线进行检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提高燃气管线安全运行的科技管理水平,保障燃气管线及设施的安全运行。
2.6加强用户安全宣传,向用户普及燃气运行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用气常识,通过媒体、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天然气安全使用服务,增加用户对天然气安全使用的认知度,提高安全操作系数,确保燃气安全运行。
结束语
燃气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起到的作用非同一般。因其自身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安全使用问题更应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希望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各相关部门能通力合作,严格控制燃气供应各个环节,做好安全用气宣传教育,以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创建平安和谐用气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V24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355-01
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要求是安全和稳定,这也是对于配电网运行的基本要求,下面对于配电网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措施。
1配网的规划和建设
电力系统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已经融人了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市政建设的基本环节,也是提高城市成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配网规划问题进行研究,大幅度地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对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力、降低电网电能损耗、节约能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电力系统规划一般可分为三部分:电源规划、主网规划和配网规划。以往的规划理念基本上忽略了配网的规划,随着电网的管理的深化,电网运行的完善,配网的规划日益的凸显了其重要的作用,使得人们逐渐的提高了对其认识。目前我国的配网规划水平低,规划不完善,存在诸多的不足,急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目前,配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网架结构薄弱、电力设备陈旧、事故率高、线路超载、可靠性差、电压质量低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10kV配网结构不合理。
(2)电力系统不能保证用户的电压数值的合格。
(3)网络损耗过大,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低,常常发生突发的意外事故。
(4)配网技术落后。
自从人们意识到配网的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之后,国家就相应的提供了技术和资金的支持,电力系统本身也加强了高端的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提高我国的配网运行管理的水平,竭力扭转现状。希望通过不断地改革和调整,提高配网的运行效率,节约配网的管理成本,使得配网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用电的需求。这是未来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配网的规划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整体服务质量。只有完善了配网运行的管理,才能够避免大的事故的发生,降低电力系统的维修费用和大量的劳动力费用,能够既提高工作效率又降低投资成本。
2配网的运行和维护
配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应该致力于提高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使用效率;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和监督;带电作业的水平和能力;处理停电故障能力;通信联络方式;计划停电安排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水平及培训工作等。配网的运行管理在保证电力平稳、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降低经济成本,做到最大程度的节约。
目前,电力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正在逐渐的摆脱国家的管理,实现了市场化的经营。因此,电力系统的运行需要集中注意力在提高其经济效益层面。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实际的电力消费方向,制定相关的电力输送和管理细则。具体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缩短停电时间。
第二,推行设备主人制,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第三,加强配变总保护和末级漏电保安器的安装及运行维护工作。
第四,提高新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故障率。
第五,对具备条件的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实行状态检修。
3配网的设备管理
配网的设备管理难度大,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配网的设备布置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分布范围广,分布位置不均居;配网的相关基本数据不完善,甚至缺少数据,没有进行管理的数据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电力建设的重视,配网的管理也逐渐的在提高,管理相对的规范化、科学化。线路和设备的图纸管理,设备的台账管理、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都一一健全。但是由于各地的经济水平的差异,领导的方向的差异,以及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程度的倾斜,造成了各地的管理的水平的差异。需要对于管理落后的区域因地制宜的提高管理质量,完善现有的一定水平的管理。设备的数据记录要及时、准确,与设备的实际运行相符台,以便对于后期设备的故障的排查和定期的维修提供数据依据。
4加强配网资料管理
配网资料是配电网故障维修和故障原因排查的主要依据,人们在保障配电网准确记录的同时。还要加强存档后的管理工作。杜绝资料的流失和销毁。
4.1归档资料
配网资料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数据的记录比较复杂,为了方便数据的调查和使用效率,需要管理人员对于记录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归档和分类。归档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国家的基本规定,并结合实际的信息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制定。
4.2及时更新相关数据
配网的设备和数据由于特殊的工作需要需要及时的调整和更新,尤其是中低压线路接线图。是电网调度、两票填写和审批的主要依据,数据的记录错误或者遗漏记录,可以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管理单位必须加强该种作业的能力,确保设备的数据更新现实与记录的数据保持一致。
4.3大力推广信息化技术
现行的电力系统的设备种类多,技术复杂,传统的信息归类和存档已经不能满足必要的要求,另外信息的检索比较复杂,严重影响了实际的施工效率。对于此,必须实现信息化的技术管理,通过对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逐步的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加大电网的运行质量。
5结束语
配网的运行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管理,由于管理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管理的细则比较复杂,因此工作的难度大,基本上要求对于现有的管理细则落实到位,对于管理的漏洞和空白及时的完整,管理工作同时要做好部门间的协调,通过电网的各个环节的配合,共同致力于电力配网的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颂丽.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探讨.电网建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