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电行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电行业信息化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创新都是非常有益的,能够不断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转变行业的管理模式,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而现在信息化建设还达不到实际的需要,主要问题便是出在供电行业的管理方面、店里企业的管理方面以及电力项目的建设方面。
一、供电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整个供电行业缺乏比较规范的行业标准。信息技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够保证企业的数据收集和交换,二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信息技术是标准化的需要。在资源共享以及整合的整个过程中,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整个电力行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但是现在的信息化水平根本达不到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2.供电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对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下。根据统计显示,电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每年投入的资金超过了十亿元,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很不明显,申报的专利成果甚至不到二百项,并且成果转化为技术的概率却可以忽略不计趋近于零,所以可以说,电力企业甚至整个供电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存在非常严重的资金浪费情况,很多投资都是重复的。
3.整个行业存在服务体系欠缺的情况。由于电力改革,电力企业很多管理职能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很多企业存在信息化建设没有头绪的现象,不知道该怎样完成行业服务和信息化工作的对接。
(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
1.组织机构存在比较弱化的现状。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调整,为了满足集中管理的需求,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部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人员数量减少,甚至很多企业将这一块外包给专门的公司,整个信息技术部门被虚化。
2.缺乏专业的人才。信息化建设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必须懂得信息方面的技术也了解电力方面的业务,这部分人才对于供电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供电行业实行企业编制,直接增加了引进技术人员的难度,并且由于电力软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信息化方面的人才不断地转型。
3.运行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电力企业的运行模式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在岗位设置运行方面存在问题比较多,对于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不利。
4.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存在问题。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知识产权存在不当,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或个人窃取。
(三)电力项目的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 一体化承载的能力不足。各电力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但是由于各个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进度存在差距,很多企业承载能力比较差,无法发挥出其功能。
2.对业务进行支撑和分析的能力比较差。电力行业对于信息化的应用仍旧存在最基础的查询数据方面,决策分析能力比较差,无法实现智能化控制,无法给管理提供决策方面的支撑。
3.对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随着信息化建设,供电行业需要扩容来提高应用程度,但是对于这些资源,却依旧存在着很严重的浪费现象。
二、电力行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办法
(一)转变电力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看法和观念
1.必须对工作的职责进行明确。供电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必须了解服务体系的责任,必须理清行业的资源,全面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并且组织人员和其他行业进行技术以及经验的交流,并且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供电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2.必须进行服务平台的建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做好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建设信息化的全方位的服务平台,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的经验技术交流,确保能够将研究技术转化成成果,将信息化的理论和实际的信息化建设有效结合在一起。
3.不断对服务体系进行健全。对一些重要的信息化内容进行不断地完善,并且做好推广宣传的工作,合理的队网络媒体进行利用,提供一些除了查询数据之外的工作,比如说行业研究和深度咨询等,不断地完善信息化服务的体制。
(二)对高层管理者的需要充分的把握
进行数据查询是最基础的部分,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信息化工作的扩展,了解供电行业高层的实际需要,帮助其进行决策和管理,不断地强化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化部分能够实现自身的作用和职责。
(三)重视人才,对人才进行考核
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该把人才的专业技能以及自身的业务方面的能力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岗位调整,提高信息化部门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
(四)重视对信息化工作者的培训工作
由于信息化工作不被重视,所以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人数比较少,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们必须重视这部分人才,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培训,帮助电力行业减轻负担,
(五)对成果进行合理的管理并且申报专利
对于研究出来的成果,为了避免成果被窃取,必须及时的申报专利,提高申报专利的意识,合理的队成果进行管理。
(六)合理的进行项目评估,提高自身的应用水平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对于那些重点的项目必须合理的进行全方位的项目评估,确保信息建设的资源化管理,从而提高整个行业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水平。
三、结语
想要不断提高电力行业的管理水平,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就必须对信息化建设重视起来,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从实际出发,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宇昊.关于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资产评估,2011(11)
[2]刘杰.推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5)
[3]杨云.电力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管理[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48)
国家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欧阳昌裕估测:从投产规模来看,全年投产发电装机容 量接近4000万千瓦。要满足今年新增电量还缺1000万千瓦左右,加上去年1500~2000万千瓦 左右的缺口,估计总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仅华东电网缺口就在1700万千瓦左右。
他预计,2005年供需形势会比今年略有好转,电力供应有所缓解。到2006年电力供需基 本达到平衡,局部电网有可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而值得高兴的是,到2007年根据电网公司 的预测,电力可能要出现过剩。
欧阳认为,从根本上来说,电力供应总量不足,电力建设滞后于电力需求增长是造成缺 电的根本原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动用电需求全面高涨,这是造成近年来缺电的主 要原因。持续高温、干旱和来水偏枯、电煤供应逐年趋紧,增加了随机性缺电。在一季度, 三峡外21座重点水电站来水减少10%以上,华东电网来水仅为多年平均的50%。导致缺电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局部电网结构薄弱,存在输配电卡脖子问题,加剧了部分地区的电力供应紧 张。东北、华北只有一回线路在运行,目前在东北地区电力还有过剩,但由于电网的问题送 不出来。尚未理顺的电价机制增加了送受电双方经营风险,阻碍了经营的积极性。很大程度 上造成了缺电省份不愿意买电力过剩省份的电,电力过剩省份的电也不愿意外送。
“但最直接的因素还是因为高耗能行业高速增长,用电负荷结构的重型化,使电力供应 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下降。”欧阳昌裕认为,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属于粗 放型的增长,远没有转变到集约型。
分析认为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增长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国际分工加快,部分高耗能产业 向中国国内转移;二是国际、国内的需求比较旺盛,所以发展高耗能行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利 润;三是跟电力行业本身有关,在电力富裕的情况下,从1998、1999年开始对高耗能行业实 施了优惠电价。特别是各地政府自行规定、出台了一些优惠电价,这些优惠电价不仅是对符 合国家产业政策进行的优惠,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厂家也进行优惠,鼓励了高耗 能行业的发展,致使高耗能行业投资过热。2002年我国钢、钢材、10种有色金属的产量分别 比上年增长了19.7%、19.6%和14.5%。去年这个数字更是高得惊人,黑色金属用电量 同比增长24%,有色金属同比增长25.3%。去年黑色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对工业用 电增长的贡献率在44%以上,今年一季度的贡献率在40%。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工 业结构的重型化,GDP用电单耗持续上升。
关键词:配电网 提高 可靠性 管理
前言
供电企业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就是供电的可靠性,它反映了电力装备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也反映了城市总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实质就是用最科学、最经济的方式,充分发挥发、供电设备的潜力,保证向全部用户不断供给质量合格的电力,从而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全面的安全管理。 一、 从配电网络基础入手,坚强配电网络,提高供电可靠性
1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公司用户停电故障中的90%是由于配电网故障引起的。因此,如何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是衡量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的一个主要指标,它指在统计期间内,10 kV配电网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
供电可靠率=[1-∑(每户每次停电时间) / (总用户数×一年的小时数)]×100%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配电系统可靠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配电系统直接与用户相连,是电力系统向用户供应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中压配电网络覆盖每个村庄、每条街道,再通过低压配电网络延伸至每个用电客户,一旦配电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或进行检修、试验,就会造成系统对用户供电的中断,会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但在部分地区,配电网络的发展有些滞后,不能适应广大客户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对配电网络的建设与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以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的要求,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2、重视施工、检修质量
施工、检修质量是可靠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把关。提高施工、检修质量可有效减少故障率。尤其是在污染严重的地区,配网中绝缘子的防污、各类金具的防腐工作都应引起重视,否则在雷雨季节就会因污闪引起频繁跳闸,而大量严重锈蚀金具的更换,工作任务繁重,难免造成重复停电。同时应积极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利用各种测试手段(包括常规和在线监测)、数理统计和在线诊断等技术,对运行中的电力设备的实际状态、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估,作出是否需要进行检修的决定,比以往的定期计划检修更具有科学性,不但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而且有显著经济效益。
3、用先进设备,实现配网自动化
改造配电网,尽量采用先进的免维护或少维护设备,虽然一次性投资加大,但设备自身的故障率降低,设备检修周期得以延长,同时先进设备的推广应用也易于实现配电网自动化。配网自动化能对负荷进行监测,实时调整和变更电网运行方式,及时转移负荷以减少停电频率;并对设备实时监控,及时消除缺陷,即使故障发生,也能自动将故障段隔离,而非故障段仍继续运行,缩小故障停电范围,从而大大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
二、加强配电网络维护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
1、从人员素质出发,加强人员管理
无论电网多么坚强,设备多么先进,最终离不开人的操控。在可靠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人的参与: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措施的执行,电网规划建设,停电计划,检修施工,可靠性分析管理,优质服务的执行与推进,自始至终人是具有决定性的执行者,人的素质不可忽视。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这将对人员素质和觉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企业必须从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着手,从一个企业工作氛围,企业理念着手,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使参与可靠性的各个环节的人员有能胜任其工作岗位业务技术水平,有足够强的工作责任感。同时,在可靠性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人的调配和管理,不同部门,各个环节的人员应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紧密配合,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
2、 围绕可靠性指标,着力全过程管理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评价指标分为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两大类。目前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最常用的是供电可靠率。影响供电可靠性指标的三大关键因素分别是:停电时间、停电范围和停电次数,在整个供电可靠性管理过程中,应有效控制。从前期的年度、季度、月度停电计划到运行操作人员与检修施工人员的通力配合,加强停送电全过程管理,并大力开展带电作业,减少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三、加强电网各环节的维护管理,保证电网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1、电网中的设备是影响可靠性的根本要素,是可靠性中的硬件基础,应从规划、设备选型、建设施工、检修维护等多方面进行管理。
配电网络结构布局合理、配电设备的设计性能合理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新电线路早期故障率,在原料和制造工艺环节应而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电网装备水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尽量减少早期故障率。配网设备元件的故障率随时间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变化期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偶然期、损耗期。第一,早期故障较高,但随时间的增加,故障率迅速降低。在这段时间内发生故障的原因是由于设计、原料和制造工艺中缺陷而引起的。因此要提高设计水平和电网装备水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尽量减少故障率。第二,偶然期故障比较稳定,可视为常数,而且数值较低。在运行中应加强维护延长这段时期的时间。第三,损耗期故障率上升,这是因为机械和电气磨损以及绝缘的老化所引起。在这段时期里大部分元件开始失效。“老化筛选”的维护方法就是结束“早期”,延长“偶然期”,及时更换“损耗期”,提高供电可靠性。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第一,配电设备和配电线路故障:配电设备的设计性能、制造和安装的质量;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配电线路的传输容量及裕度;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动作的正确性。
第二,配网自动化水平:事故处理自动化程度低,花费时间长,恢复供电慢;人工倒闸,人工数据采集时技术水平与管理手段落后。 第三,配电网络结构:配电网络结构布局不合理,供电半径大,供电面广,停电往往是一停一片,一停一线。
第四,运行维护和管理:由于部分电力线路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较低,管理水平差,在事故处理时机动能力不强,给提高供电可靠性造成了不少困难。
第五,环境方面:地理条件、自然现象和环境影响的防护水平;社会环境条件及宣传工作情况。
第六,负荷及上、下级网络方面:负荷高低及分布情况;负荷的增长;上下级网络的影响,包括电源容量、网络结构、性能和管理水平等。电网中的设备是影响可靠性的根本要素,是可靠性中的硬件基础,应从规划、设备选型、建设施工、检修维护等多方面进行管理。
2、停电计划管理
计划停电是指有正式计划安排的停电,包括检修停电、施工停电和用户申请停电。停电计划管理包括了停电前、停电中和停电后的全过程管理。
停电前,各个部门应提出申请,通过“月度停电计划平衡会”认真整合本企业范围内的所有停电计划,合理地将城网改造、市政工程、客户工程、设备检修、缺陷整改等停电项目溶合在一起后,统一月、周停电计划,做到“一停多用”,尽量减少停电次数。同时根据预控指标的要求进行权衡,暂不能批准停电的检修工作,应通知设备运行维护部门加强巡视,防止缺陷进一步扩大。对于停电范围较大,一次停电户数超过十台配变的,应结合停电同时加装分段开关,进行分割转移负荷,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在停电施工、检修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施工班组前期准备工作要提前到位,绝不允许不需要停电即可做的工作拖到停电时才做,避免发生停电等人的情况。对于停电超过四个小时的较大施工项目应编制施工方案并会审。工作班成员应注重协调配合,工作过程紧张有序,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停电时间。
停电工作完成后,应认真验收把关,有效提高电网健康水平。管理部门和施工班组应对作业情况以及对可靠性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查找无效停电时间,以便改进工作,优化施工方案。
3、故障停电管理
电力系统中的故障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如何快速反应,迅速抢修是故障停电管理的重点。客户服务报修中心(95598)应实行24小时值班,保证报修及时性,同时,95598工作人员应能准确判断故障停电原因、故障类型及故障点位置。抢修中心人员应提高抢修反应速度,尽量缩短停送电时间,并推行故障延伸检修,即在确保及时恢复送电的原则下,对故障点前后部位延伸巡视检修,确保抢修质量,减少故障机率。加强故障停电原因分析力度,对较大故障事件应组织专题分析。
供电企业应该主要对三项内容进行分析考核,一是每月要进行电网运行情况分析,定期组织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研讨,提出防范措施,群策群力,努力降低电网故障率,同时对危及电网安全事件的责任人进行考核;二是每月对计划停电做偏差分析,对造成重复停电和延误停送电事件进行专题分析和考核;三是对各项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考核。
结束语
电力可靠性管理是电力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适合现代化电力行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方法之一,是电力工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县级供电企业根据国网公司和各省市公司的可靠性管理办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或修订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办法,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不仅是用户的需求,也是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宗安.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探讨[J].中国电力,2002,(4)
关键词:供电所,同业对标,管理体系,指标数据。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专业管理的目标
1.1专业管理的范围
乡镇供电所对标的范围是供电所的日常及基础管理、线损管理、营销管理、电费回收、安全管理、供电服务管理。
1.2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根据工作实际,选取涉及供电所基础管理、线损管理、营销管理、电费回收、安全管理、供电服务的21项指标做为对标内容:
2专业管理的工作流程
2.1组织机构图示
为加强乡镇供电所对标的管理,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农电、企管主管领导为副组长、企业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安全保卫部、财务资产部、市场营销部、调度通信部、监察审计部、农电发展部、各供电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工作小组,保证供电所同业对标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管理部为供电所同业对标的归口管理部门。
2.2组织机构中各层次的职能:
2.2.1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审批供电所同业对标考核结果。
2.2.2企业管理部、农电发展部负责对标工作组织、排序、考核。负责供电所同业对标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负责审核改进意见及措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2.3农电发展部负责督促供电所的报送同业对标分析报告,并对分析报告质量负责,督促供电所提升工作措施的落实;
2.2.4财务资产部负责电费回收考核、报表填报;
2.2.5市场营销部负责售电均价、电量的考核、报表填报;
2.2.6生产技术部负责线损、供电可靠性的考核、报表填报;
2.2.7监察审计部负责供电服务工作的考核、报表填报;
2.2.8调度通信部负责线路跳闸报表填报(包括变电站外油开关跳闸次数);
2.2.9安全保卫部负责安全管理考核、报表填报。
2.2.10 基础工作由企业管理部、安全保卫部、市场营销部、生产技术部、监察审计部等成员部门进行检查考核,每个成员部门按照月度计划安排检查三个供电所的基础工作,月度计划由企业管理部制定,受检单位必须涵盖17个供电所,受检内容按专业分类涵盖日常工作、基础工作规定内容。
2.3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及节点工作的做法描述
2.3.1供电所同业对标主要节点工作的做法描述
节点1企业管理部拟定(修订)供电所同业对标指标体系、评价体系。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会议,对建立的对标指标体系进行审核,确定符合局实际的供电所同业对标指标、评价体系,经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同意后发文。
节点2企管部下达各专业对供电所的日常及基础工作检查计划。
节点3各供电所根据局同业对标有关要求,强化重要指标、重点工作及基础工作、日常工作管理。
节点4每月2日前各专业单位对照《供电所同业对标考核细则(一)》,对各供电的所工作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形成单项考核报表报企业管理部。
节点5每月5日之前,企业管理部对照《供电所同业对标考核细则(一)》,对各专业考核单位报送的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并形成供电所同业对标月度对标报表报局考核小组、批准后,在办公自动化网上公告。
节点6每月10日前组织召开供电所同业对标月度分析例会,后三名供电所在会上做表态发言,对各供电所存在的问题汇总形成督办通知单,列入月度考核
节点7各供电所根据对标结果制定弱项指标提升措施、完成时间,并按照整改计划认真进行整改,各相关单位根据需解决。
节点8每月20日前,企业管理部根据对标结果依据3.2.2.1规定核算同业对标专项奖;根据3.2.2.2至3.2.2.5规定对对标排序及对标过程中计划的实施情况、工作质量进行考核,核算月度综合奖,领导签批后传递财务部发放。
3.绩效评价
3.1绩效评价的组织机构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农电、企管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考评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企业管理部。下设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管理、供电服务管理等专业考核小组。企业管理部是供电所同业对标管理考核的归口管理部门。
3.2奖惩办法
3.2.1供电所同业对标评价细则
3.2.2供电所同业对标奖惩办法
3.2.2.1设对标专项奖。供电所按对标考核得分计算人均奖,每分10元,包所单位按分包供电所的得奖差值(得奖数与平均数差)连带10%(高奖、低罚)。
3.2.2.2成员部门对提供的同业对标考核报表的正确性、真实性负责,每月2日前经主管领导审定签批后报企业管理部,企管部每月5日前完成报表核算、排序通报工作。所有对标数据的真实度由指标填报单位负责,企业管理部每月进行数据真实度抽查,凡发现数据不真实的,此项指标当月得分为零,数据提供单位扣10分。
3.2.2.3月度得分排序前三名的供电所在当月综合奖中分别奖励10分、8分、5分,后三名各扣5分、8分、10分。
3.2.2.4后三名供电所由归口部门农电发展部组织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并于10日前报送企业管理部及相关专业组,每推迟一天扣主要管理部门1分/每个单位,报送材料质量达不到要求:提升措施不具体、原因分析不清楚扣5分/每个单位,不报送扣10分/每个单位。
3.2.2.5 排名前三名的供电所分包单位当月综合奖分别连带奖1分、0.8分、0.5分。排名后三名的供电所分包单位当月综合奖分别连带扣0.5分、0.8分、1分。
4 管理成效
一是采取数据亮化、每月进行一次排序,并将排序表局网上公告,同时设立供电所对标专项奖,按对标得分计算各供电所对标奖,实行包所单位奖罚连带,通过奖惩并举的手段,传递排序压力,助力末位进步,同业对标是对落后供电所的一种鞭策,更是对标杆供电所的激励,起到了数据亮化、典型引领的作用。二是通过对标信息的,使供电所了解了本单位在17个供电所所处的位置,看到了本单位存在改进和提高的空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用电监察;窃电;防窃电技术
窃电行为是现今电力工作中经常面对的一项问题,且近年来窃电行为具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为了避免窃电行为的发生,供电企业则需要通过监察工作的开展对电能盗窃行为进行预防,而就目前来说,在反窃电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以科学措施的应用不断提升反窃电水平。
一、窃电偷电的危害分析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窃电行为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供电网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窃电行为还会对供电设备造成使用寿命以及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供电网的安全运行。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造成偷电、窃电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区用电电价差异、用户的承受能力、法律意识薄弱等因素所造成的。并且,供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供电企业给了不法分子一些可乘之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用电量较大,存在侥幸心理进行窃电;供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供电方式较为老套、设备较为陈旧,不能满足实际的供电需求,从而造成窃电现象的出现。
二、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取证困难
与实体资源相比,电力资源十分特殊,其生产和使用过程都是无形的,窃电行为并不会留下显著证据,并且通常窃电行为不用大型工具就能实现,一般窃电工具都比较小巧,便于隐藏、不易发现。与其他盗窃行为不同,窃电行为并不需要销赃或储赃,用电检查人员巡视时,如果发现了可疑人员,也不能随意进行搜查。即使在窃电现场发现窃电行为,也难以做到人赃并获,无法核算出其窃取的电量,加上窃电者往往会否认事实,最终难以确定窃电事实。这些问题为用电监察管理和反窃电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较大困难。
(二)电力设施遭到破坏
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元件是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一旦系统中的电气元件出现故障,会严重影响整个系统供电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增加供电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中所应用的电力设备材料和价格都比较昂贵,一些不法分子就打起了电力设备材料的主意。不顾国家法律和供电企业政策的约束,使用各种违法手段盗取电缆、变压器等设备,常常造成电力系统突然出现故障,用电监察工作常常是措手不及,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供电能力。
(三)监察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亟待提升
在实际用电监察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自身的能力对于工作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就目前来看,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一些因素,导致工作在用电监察工作中不能及时发现窃电现象,更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导致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用电监察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一些威胁,使得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从而降低工作积极性,导致窃电现象较为严重。
三、实现反窃电由“治”到“防”创新举措
(一)利用大数据防范窃电
传统的反窃电手段对于现在的窃电份子已经不具威慑作用,应该借助于负控计量装置,通过对大量的用户用电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掌握用户的用电规律,监控用户的用电负荷,发现用户的变化规律,使得所有用户的用电行为都实现能分析、可预测。从大量数据中寻找蛛丝马迹,就像公安人员研究犯罪份子的作案手法一样,只有掌握了犯罪份子的作案规律、共性案例和特殊性案例及其手法,才能做好如何防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拥有数据资源的我们要比窃电者棋高一着,只要我们掌握了反窃电工作的主动权,就能将犯罪份子绳之于法。
(二)加强对计量装置的管理
加强铅封管理,专人专用,备案存档,明确责任,要求工作人员操作计量装置后,严谨规范地使用铅封,不可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要求装表接电人员现场规范操作,必须保证现场铅封齐全完好,避免装表时计量人员离开了现场,用户从中做了手脚,防止窃电分子利用我们工作人员的马虎大意进行不法活动;加强表计信息的统计,对表计的安装年份、出厂厂家、型号规格、历史核查情况等都要进行记录、备案,使所有表计的核查都有据可依、有史为鉴。
(三)完善用电检查工作机制
改变原本单一的“问题发现――现场核查”的工作机制,形成新的“问题发现――后台分析――模拟方案――现场核查”用电检查工作机制。
新的用电检查工作机制具体内容如下:1、问题发现,通过用户举报、定期维护、定期排查以及计量自动化系统后台监控等多种手段获取用户用电异常情报,再通过用电检查人员现场检查发现现场异常情况。2、后台分析,即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对问题表计、问题用户的历史负荷、用电性质、业务变更历史等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检查的异常情况确定用户是否存在偷漏电行为。3、模拟方案,真正确定用户存在偷电行为,需要在现场捕获相关证据,贸然出击难以直切要害,同时还让偷电用户提高警惕,因此模拟实际行动方案,确保行动成效是必要的。
(四)培训强化用电检查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作为电检查人员需熟练掌握直观检查法、电量检查法、仪表检查法、经济分析法等检查窃电的知识及方法;熟练掌握各大系统的应用,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对窃电现象的感知度,能够通过用户各类用电数据的异常变化发现窃电问题;掌握打击窃电中的法律问题和治理窃电的相关政策法规;熟悉窃电防治理论、技术措施、技巧策略和防窃电新技术、新产品,针对窃电招数变化,在窃电与反窃电的“搏弈”中,将各类窃电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的廉洁教育
通过廉洁从业大讲堂、案例教育、看守所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廉洁教育;培养现场作业人员发现异常立即上报,不隐瞒现场情况,不伙同用户偷漏电的良好从业作风,坚决打击里应外合现象,对涉案的内部人员严惩不贷。
(六)加强对专变用户用电负荷的监控
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对专变用户用电负荷进行监控,并辅以GIS系统和营销管理系统,建立所有专变用户档案信息,详细分析所有用户的基本资料及用电情况,将用电出现异常的专变用户列入重点监控黑名单,进行每日线损监控及异常数据分析,一旦发现有窃电嫌疑,立即进行现场检查。
(七)进一步推动线损“四分”精益化管理
本文作者:邓聪聪工作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化工行业的用电特性化工行业主要用电设备有用高压电动机拖动的气体(或液体)压缩机、鼓风机、离心机、大功率工业电石炉、电解槽、电热器等。由于化学工业是连续性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危险因素,因此,化学工业的用电性质、用电负荷具有以下特点:①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大多数化学工业关键生产工艺流程用电负荷属于一级用电负荷,一旦停电,将会造成化工装置爆炸、起火、人身中毒等恶性事件。因此,化学工业生产必须具备可靠的供电电源。②用电量大。化工装置连续运行,电力负荷集中,用电量大。③电力负荷平稳,负荷率高。化工生产多为长周期连续运行,一般设计年运行时间为300天(7200小时),有的达到330天(8400小时),负荷率可达92%-95%。由于该行业的特殊生产用电需要,使其用电负荷十分稳定,峰谷差非常小,生产处于均衡状态,故需求侧管理对其调荷的潜力十分有限。但是在尖峰时刻,还是能转移一部分负荷到非尖峰时段,虽然影响不是很大,但是还是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同时由于能耗较大,所以此类行业的节能潜力还是很大的,主要可以采取变频电机等手段。水泥行业的用电特性水泥生产是三班连续运行,并且设备运转周期较长,负荷曲线波动较小,负荷率较高,因而其生产时间是连贯性的,工作日和周休日的用电没有区别,且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其大部分用电负荷属二级负荷,少部分是一级和三级负荷,湿法回转窑厂的一级负荷一般占全厂负荷的2.5%左右,干法回转窑厂一级负荷占全厂负荷的1.5%左右,所有设备均可中断运行。水泥厂若需全线停电,至少需要提前72小时通知,降低负荷需要提前4小时通知。水泥行业是电耗强度较高的行业,加上生产工艺允许,所以此类企业普遍充分利用低谷电量,调整部分生产线的工作时间,在系统负荷较低时段满负荷生产,在系统负荷较高时段,约75%-85%负荷运行,以降低电费成本,对系统的日负荷曲线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如水泥磨机及一些附属设备可以避开峰时段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整个行业用电基本上比较平稳,负荷率在85%以上。
制药行业的用电特性在制药行业中,西药生产通常是24小时连续生产,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中药生产虽然也是24小时连续生产,但是只要提前10分钟通知,负荷还是可以停下来,供电可靠性要求相对低一些。制药行业的主要用电设备是空调、冷冻机、空压机和除尘机、粉碎机、锅炉等。因为生产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所以空调负荷较大。生产中安装中央空调的负荷具有移峰的潜力,建议采用蓄冷空调。峰谷电价对移峰填谷刺激不是最大,如果生产任务不是很重,会考虑转移一部分负荷到夜间生产。尖峰避峰潜力较大,可中断负荷不是很多。由此可见,制药行业具备节能潜力。橡胶和塑料行业的用电特性从生产工艺流程可以看出,橡胶和塑料行业的主要环节有混炼、压延、成型和硫化,其中混延环节用电容量最大,正常负荷在各环节也排在首位。生产流程的每一环节均属于整条生产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只要不停产,就必须启动所有的用电设备,但是,许多用电设备属于“可中断性负荷”,所以,具有一定“移峰填谷”的潜力,但不是很大。负荷基本属于二类负荷,必须提前1-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提前通知停电,绝大部分设备属于可中断负荷,其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总体而言,橡胶及塑料制品业日负荷率较高,但是仍然有4%左右的负荷具有“移峰填谷”的潜力,但是峰谷差价对其激励不大。其中橡胶制品对峰谷价差更为敏感,而塑料制品受本身工艺限制,对峰谷电价反应较小。在尖峰时刻,轮胎制造业的移峰效果最好,塑料制品的削峰效果最差。纺织行业的用电特性纺织行业主要产品是织布与纱,由于纺织行业在生产加工中需要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下,最好在20多摄氏度,由于保持这个温度较难,一般都控制在30摄氏度以下,夏天的制冷负荷也占了很大一部分,空调负荷约占总负荷的10%左右。
河北省在2008-2012年期间,工业主要用电行业中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节电潜力很大。本文通过计算终端节约电量(万kWh)、终端节约电力(kW)、发电侧可避免电量(万kWh)、发电侧可避免容量(kW)等指标来定量分析工业用电行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节电潜力。绿色照明负荷的最大节电技术潜力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代替普通照明产品进行照明,可以大大节省供电终端的电能消耗。所谓最大节电技术潜力,是指目前某类用电终端全部采用高效技术后的节电潜力。河北省工业行业2007年平均用电装接容量为2437928千瓦,该数据是进行节电潜力计算的基础数据。在工业行业中,照明容量占行业总用电容量的比例为1.29%。其中采用节能技术(主要通过使用节能灯、配套使用高效电子镇流器)的照明容量约占照明总容量的54.7%。非节能灯具类型主要有白炽灯、普通日光灯和高压汞灯。三种灯具在工业行业使用比例为35.9:23.2:40.9。根据以上数据则可计算出工业行业非节能灯具的容量,如下表所示:根据各节能设备的性能,可以得出它们的节电率分别为80%、10%及40%。则至2012年终端节约电力和节约电量均可求,计算结果下表所示。考虑用户参与率后实际削减峰荷任何需求侧管理措施的用户参与率都不会是100%,照明需求侧管理措施也不例外。
【关键词】新形势 供电企业 职工培训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供电企业提出更高的服务要求,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立足,供电企业必须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这就要求企业要注重技术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的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整体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供电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技术更新的任务相当繁重。供电企业要在日
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立足,无疑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只有拥有高素质高水平专业职工队伍才能掌握现代日新月异的电力技术,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才能实现优质的客户服务质量;只有拥有高素质高水平专业职工队伍才能在电力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跟上现代企业管理的步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应变力,成功实现企业的全面转型。但从情况看,我国供电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源相对不足;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状况远不能满足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需求;管理人员的观念相对陈旧,企业的管理模式受到太多因素制约,缺乏科学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确保企业、员工的可持续发展,已是当今供电企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当前供电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培训意识存在误区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用工形式影响,人员的危机意识较为淡化,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尤其是基层农电人员受其素质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不能很好的处理“工学”矛盾的情况下,对培训有着一定的排斥性,人员还大都停留在“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状态。此外,部分人员热衷于参加在旅游、风景名胜地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或研讨会,认为只有到外省、外地培训才是培训,忽视了企业的内部培训,尤其岗位上的自我学习。实际上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岗位上的实践学习是最有效提高技术业务水平的一种培训形式。
2.培训内容、形式与实际生产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职工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而目前多数供电企业的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形式仍然仅限于针对相关电力法规、文件通报和电力知识技能的书面式培训,较大程度上存在着重学历教育、重理论考试、轻现场技能培训的问题,理论培训内容与实际现场工作难以生成有机的联系,从而使得教育培训的内容与生产实践分而置之相互割裂。职工对这样的教育培训感到枯燥、单调,反映麻木、厌倦,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提高的作用。
3.培训定位不准,缺乏相应的针对性
人员由于其文化素质、岗位职责、思想意识的不同,对自身培训的需求有着本质的区别,相同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对不同的人员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目前供电企业的培训还缺乏相应的针对性。企业不仅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而且更需要高效率的团队,少数职工的素质低下将对整体工作质量有较大影响,容易形成“木桶效应”。
三、加强供电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供电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着手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全员参与培训,树立终身学习思想
加大培训宣传及氛围渲染,让广大的员工认识到培训是投资回报最高的“薪酬”,使教育培训覆盖每个员工,调动每个员工积极参与培训,使得培训教育贯穿于员工成长整个过程。让公司全体职工形成教育培训是个人成长推动力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教育培训的意义以及开展教育培训对公司实现战略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联系。在过渡期可采用有效激励和强制考核两方面配合的方式确保员工培训的参与度。
2.加大教育内容更新,创新教育培训方法
一方面应结合供电企业生产与发展的实际,充实培训教材的内容,认真开展多层次培训。包括企业领导层的培训、中层及骨干的培训、一般员工的培训。另一方面,努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要保证职工教育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就必须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热情与爱好。因此,简单、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就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在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要注重方式的多变与新奇。例如:开展典型案例教育的形式既可以是对案例的讲解、分析、讨论也可以集体观看录像资料,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请有关人员做现场报告或有组织地深入事故现场实地参观。再一方面,还要充分开发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中,我们就可以开发与使用各种事故预想与仿真处理系统,进行事故演练培训与技术讲解,以逼真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效果,还可与现场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切实提高职工防范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为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与生产实践之间架起一座理性的桥梁。从而真正实现我们教育培训的目的。
3.明确各层面职工的教育培训定位,加强针对性
在实际教育培训中,我们必须强化学习内容的引导,注重培训的针对性,明确不同岗位职工在不同阶段应该学什么、怎样学。一是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明确了各岗位当前和今后对职工的素质要求,使职工能够动态地、长远地从更高的层次上审阅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差距,强化了“学习是第一需要”的意识。二是按照因岗而异、按需施教、系统优化的原则,分层次明确企业经营人员强化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人员强化现代管理科学、先进管理经验;生产一线人员强化科技进步知识、岗位技术技能。三是根据不同文化素质人员制定不同程度的培训教材,注重其对培训内容的接受度,从而确保培训效果。
4.加大培训基地建设、引进科学培训手段
关键字:电能销售、风险、信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 X8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何谓客户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也称信用风险管理),是指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专门技术,包括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做出评价,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管理。信用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成功的信用管理必须根据坚实的信用政策。在信用决策与管理应收账款的组合中,许多不同的因素需经仔细考虑,信用决策必须依据客观的及无形的客户信用及财务状况,也应考察授信者的市场地位及销售量,生产能力是否全部开动及现金余额水平,以及产品的性质。
二、客户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有赖于良好而有效的信用管理。放任而没有限制的信用政策可能导致拖延应收账款,造成极高的坏账损失率。采用严格限制的信用政策的企业也可能让竞争对手提高他们的市场占用率。企业在对客户提供信用的同时也就承担了由此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在我国,信用制度尚未建立,社会和法律对信用缺失现象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约束的条件下,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实体,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用分析与评价,从而降低在信用销售中的风险。
三、供电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作为一个企业,即使处于垄断地位,依然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依法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供电企业虽然属于社会公共事业型的企业,但是同样也需要追求利益,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是在风险中经营的,供电企业也不例外,相关的风险不容忽视。
1、主要风险
电能销售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费是维系发、供、用三方稳固关系,促进全社会电力供应和使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电费管理又是一项严格的相互牵制的科学管理,受财经制度的约束,它是发、供、用整个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供电企业如不能及时、足额地回收电费,将导致供电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缓慢或停滞,使发电企业电力生产受阻而影响安全发、供电的正常进行。不仅如此,供电企业还要为客户垫付一大笔流动资金的贷款利息,最终使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受到很大损失。然而,供需矛盾突出,缺电严重,电价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都给电费回收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电费回收风险是供电企业电能销售面临的首要风险。
2、风险控制——信用管理现状
当下在我国,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先用电、后缴费的方式赊购电能,这就无形中给供电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营风险。电能销售的收入能否及时颗粒归仓,经常取决于用电客户的信用状况。客户欠费是一个各行业的普遍性问题,在欠电费的客户中既有困难企业,也有效益良好的行业和国家财政开支的政府机构部门。
四、供电企业信用管理的一些措施
1、在签订供用电合同时,对于信用不佳,发生欠费风险可能性较大的客户,争取预先设定担保,担保合同与供电合同同时签署,并作为供用电合同的附件。
2、对于已签订供用电合同未设定担保的,可以事后补签。根据《担保法》的规定,结合供用电合同的特点,可以从保证、抵押、质押三种方式中选择适用的方式,以降低供电企业的电费风险。
3、当用电人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丧失或有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等情形中的一种或几种,造成信用急剧下降时,供电企业可以按照不安抗辩权的规定,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可中止供电,以保护电费债权。
4、逐步改变用电客户的用电习惯,强调“电能”是商品,可以先用后买,当然也可以先买后用,渐进式推广预购电和预结算电费结算方式。
五、供电企业信用管理的改进建议
如果供电企业未能在收集各种有关用电客户的信用信息方面做出必要的努力,当对方的财务状况变差时,供电企业将无从应对以至付出惨痛的代价。为此,供电企业应完善以下信用管理功能的建设:
1、调查客户资信,建立用电客户的信用档案:
基本信息。这一部分通常记录的是编制客户档案所需的内容,包括:对用电客户身份的鉴定,具体包括其目前的名称、公司的形式(是独资、合伙还是股份制);债务人的住所;债务人的财产所在地;抵押物的市值;债务的形式(发票、对账单、本票)等。
信贷资料。这其中应尽量包含所有可能导致支付困难事项的说明,主要包括:信用申请表、担保合同、与经销商或发行人签订的合同、销售合同、保证书和其他书面说明材料(利息费用、律师费用和收款费用;累计赊销金额;债务人的簿记和书面记录;管辖权和诉讼条款、仲裁条款等);财务信息(来源于其他信用评价结构的信用报告、经审计和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等);信用经理和销售人员保存的一些原始单据和商业信函;账户交易的发票和结算证明。
来源于其他渠道的信息。除了以上详细列示的信息之外,其他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从银行、其他债权人或是竞争对手处获得的信息也应该包含在内。
2、扩展客户资信调查的方式:
通过金融机构(银行)进行调查。一般由业务经理提出委托申请,由业务银行协助调查,可信度比较高,所需费用少,但很难掌握客户的全部资产情况及具体细节,且因客户的业务银行不同所花调查时间会较长。
利用专业资信调查机构进行调查。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调查,经费支出较大,能满足委托方的要求。调查人员的素质好能力对调查结果影响很大,所以应选择声誉高,能力强的资信调查机构。
通过客户或行业组织调查。这种方式可以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但会受地域限制,难以把握整体信息,并且难辨真伪。
内部调查。询问同事或委托同事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或从本企业派出机构、新闻报道中获取客户的有关信用情况。
其他方式,如财税部门,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你们、企业的上级管理部门,证券交易部门等。另外,书籍、报刊、杂志等 也可提供有关顾客的信用情况。
3、通过对用电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偿付能力和流动性分析,对客户的资信进行量化的评价。对客户进行财务状况分析主要是通过客户的财务报表提供的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其资产质量、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状况有较为确切的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可用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但是,报表上的数字有时候并不能够准确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有时候是人为的操纵,有时候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因此,由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是相当重要的。任何一类财务报表都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利润表。利用利润表,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投资利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盈利趋势。
资产负债表。又称财务状况表,主要包括: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企业所负担的债务,以及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所有者在企业里所持有的权益;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如果客户已有大量的负债,且偿还期限分布集中,那么其清偿电费的能力就值得怀疑了。
现金流量表。客户的偿债能力会随着现金的来源不同而发生变化。如果公司的现金来自净收入增加,这种净收入又是由投资规模的扩大、存货的增加以及管理效率的提高所带来的,那么这种现金流是可靠的,能实实在在地增加公司的偿债能力。相反,如果其现金来自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或来自短期贷款,信用分析人员就应该怀疑该公司资本的真实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的偿债能力是不可靠的。
4、在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除了对一些常规指标进行分析外,还应该对一些非常规的因素引起特别关注,因为这些非常规操作很可能使客户的财务状况等发生重大变化。
结语: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法制环境和国家电力改革相关政策的影响,都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市场风险。企业要生存,风险无处不再,供电企业要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制度,要落实专业部门,负责及时跟踪研究外部环境变化给用电企业带来的影响,对潜在的风险能够进行科学的评估、及时的预警和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117-02
一、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电网运行管理的信息通信调度水平
1.对于电力通信线路监控系统优化配置
第一,发展新型监控系统。电力通信线路事故诊断是通过系统的运转信息来确定故障区域及故障类型。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及可靠性,被保护的线路及设备发生故障时,应迅速将故障区段隔离,并将故障区域及受故障影响的区域降低至最小范围,确保人员安全及减少设备的损伤程度,降低对供电品质的冲击。一套完整监控系统(SCADA)与事故区段侦测系统将有助于提升运行人员处理和排除事故的能力。[1]在通信系统发生紧急事故时,运行人员常根据系统运行的信息来判断系统发生故障的区域与设备和故障类型。传统判断方式主要借助人力处理与解读的方式,无法缩短事故处理时间,不适用于复杂性、随机性与耦合性等特点故障型态,使得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多重事故故障诊断技术要求。以往的线路事故诊断大多只能判断出大范围的事故区域,在正确性和时效性已不符合大型用户和电力行业的需求。随着监控技术的发展成熟,即时通信事故诊断系统对确保供电品质和提高配电网络的可靠性非常必要,特别是在面对数量过多的信号、不明确信号、失误动作信号或多重事故信号等而增加判读分析的困难度时更为适应。因此,发展一个具有快速正确通信事故诊断系统来判定事故区域与故障类型,以有效掌握事故区段和处理系统上的任何保护协调相关信息,协助运行人员解读由SCADA系统传送过多数量的信号,避免造成事故区域扩大,增加整体供电系统运转效率和供电品质。
第二,优化配置的组织保障。一是对于线路保护进行优化配置之前有必要构建一套较为系统的制度流程。具体来看,应当包括审批优化配置工作开展方案、向技术部门与管理部门提交相应的施工申请、进行技术保障性论证等工作,从而确保优化配置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就是说,只有在较为系统的流程文件与技术文件的指导下才可以进行线路保护的优化配置工作。二是如果通信设备检修影响电网调度通信、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稳定控制系统运行通道,通信工作负责人必须提前向有关发电厂、电力系统、监控中心的运行值班人员说明,并在进行该工作前由运行值班人员向地调值班调度员提出退出有关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稳定控制装置的申请。三是在通信设备检修影响电网调度通信、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稳定控制系统运行期间,值班调度员及有关发电厂、电力系统、监控中心的运行值班人员应当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密切监视有关断面潮流、设备运行等状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构建基于数据光端机应用的通信系统
第一,技术原理。就应用虚拟总线技术的数据光端机而言,按照其发挥的作用可以区分为线路方面的设施及子站利用方面的设施两大部分。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线路方面的设备接受本地接口所发送过来的信息数据,借助信息的交叉对接技术以及多线路重复利用技术来组成相应的帧,并将其发送到中央处理器所位于的控制中心;对于光口线路设施所发送的数据,则需要进行信息数据的电光之间的转换作业,进而通过光纤将相应的数据发往相应的子站;子站在接收到数据信息后,需要将这些光纤传送的数据转换成电数据,并进而对所形成的电数据进行解帧作业,对整个线路的传送过程加以监督;子站进而将所解帧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各地的数据信息端口,交给电脑进行最终的处理。数据光端机根据用户需要提供多种类型的总线式数据接口,以连接不同的设备。通过运用虚拟总线技术,数据光端机的实现是充分运用了虚拟化的关联技术。虚拟化的关联结束就是指在通信中互相关联的双方都形成一个共同的逻辑连接模式,从而能够确保在同一时间内从事数个端口之间的信息流传递。在信息流传递的过程中,每个端口在逻辑层面都是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也都可以享受到光纤的所有带宽,不会发生彼此之间的干扰现象。
第二,技术优势。从技术优势层面来看,主要涵盖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很好地提升整个通信网络的承载水平,并带来传输速度的加快。通常而言,光纤组网所形成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承载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导致随着这一通信网络中的站点增加而降低信息传输速度的现象出现,最终影响到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开展。传统的对馈线终端与配变终端的访问频率加以限制存在效率方面的遗失,而通过运用数据光端机通过与虚拟总线技术相融合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二是确保不同的设备之间的干扰性降到最低,也使得馈线终端简单化。三是能够有效降低所使用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在传统的自动化网络构建中,馈线终端不仅要有效地对自身数据进行准确传输,还需要实施配变终端、集抄系统等信息数据的转发作业,因此馈线终端如果发生故障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而数据光端机通过与虚拟总线技术的融合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二、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电网运行管理的可靠性
电力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和装备密集型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化工程建设已初具规模,电力企业电网的建设也日趋成熟。电力专用通信网、调度系统数据网以及南方电网公司信息网等形成了种类多、功能齐全的电力通信网络,通信范围覆盖全网,连接南方电网公司及所属电力企业。为了确保使用的可靠性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1.实施系统式效能管理模式
系统管理模式网络优化套件与网络控制套件采用360度动态政策引擎架构,可在单一整合式架构平台上提供完整的评估、优化及保证能力。这一政策导向的架构是由底层设计开始,延伸结合丰富的网络智能,能够满足驱动优化及网络控制功能。采用系统管理模式的电力信息部门可以保证特定的应用服务提供给特定的使用者。当前,汇集式网络架构、协同作业、云端运算、自备装置与行动化,以及其他技术应用已经大幅改变网络优化及管理的实际需求。如今的电力网络信息解决方案必须兼具智能与能力处理复杂的应用环境以及广泛的使用者群体。系统管理模式单一平台可提供应用程序的能见度、频宽控制、具体可行的报表,可满足以下需求:对应用程序的流量进行追踪并采取控制;基于应用程序及与用者政策动态分配频宽;关键信息与Internet流量的总量降低;通过AD整合,监控与管理可达使用者层级;可提供信息部门360度视野检视目前电力企业网络面临的复杂环境。[2]
具体来看,其应用的内容涵盖如下方面:一是动态频宽分配。系统管理模式可以动态分配频宽给实际需要的应用程序。依据使用者、处所、时段,以及应用程序保证服务级别的政策套用将变得容易。同时,通过整合Microsoft AD的特性,电力信息部门可以依据电力企业组织架构制定并落实政策。二是系统管理模式可将内送(inbound)及外发(outbound)流量依据频宽分配以及服务级别的需求,套用于虚拟电路(virtual circuits)的政策内。系统管理模式可依据政策将可使用频宽的上限或者保证最低频宽进行分配。一些应用程序流量的频宽将被改分配给核心业务应用服务的流量。三是具体可行的报表。系统管理模式结合即时性监控以及务实的报表与分析功能,简化了网络障碍的诊断与补救作业。对于依赖Internet & WAN的关键应用服务,电力信息部门可以轻易的进行监督与管理其回应时间,并重视使用者感受(user experience)的整体品质。同时,系统管理模式所提供具体可行的报表使障碍诊断变得容易、补救作业变快速,并于智能政策的制定。
2.电力网应用的安全架构
一是防火墙的配置。作为保护电力系统电网免遭外部攻击,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分别在电力系统各级电网配置防火墙,通过设置有效的安全策略对电力系统电网的访问进行控制。不改变原来网络拓扑结构,且保证通讯速度不受较大影响,可以配置使用基于状态检测包过滤技术上的流过滤技术防火墙―硬件防火墙系统。
二是虚拟私人网络系统。通过建立虚拟私人网络,形成一条拥有可以保证通信上的保密、完整、可用及不可否认性等安全要求专用虚拟通道,通过Ipsec(IP security)及SSL(Secure Scockets Layer)协议不只可以达到资料通信上的保密性与完整性要求,也能达到不可否认性等智能型电网安全要求。
三是防止地址转换协议系统。基本预防或是阻挡地址转换协议攻击构思有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去预防地址转换协议攻击,就是将地址转换协议的缓存区状态设成静态。这个方法有两个缺点:它不能在动态环境中工作;当网络管理者在部署整个网络时,这对网络管理者来说将变得很难处理。为此,可以采用思科高端交换器技术,将IEC61850网络拓扑加入具有文献技术高端交换器中。虽然这样一来成本较高,但能减轻管理人员负担,而对于外置入侵侦测系统也能有很好的保护。
四是信息传输加密产品配置。为了保护数据信息从发起端到接收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在每一级网络配备的防火墙系统与边界路由器之间配备网络层加密机,由于网络层加密设备可以实现网关到网关的加密与解密,因此,在每个有重要传输数据的网点只需配备一台网络层加密机。利用加密技术以及安全认证机制,保护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靠性。具体应包括如下内容:高加密强度安全隧道,认证通信双方身份,实现基于应用访问控制;有详细日志和审计记录,对所处理的每一次通信或服务都可以进行详细记录;提供穿越防火墙VPN应用模式,可用直连方式把通过认证的数据直接传送到主机应用程序;可以与第三方认证产品集成,提供更强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