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本规划范文

成本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本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成本规划

第1篇:成本规划范文

“通过它,你能获得什么?” 周慧思量,决定小试一把。

银行理财有起点金额,入市资金却没有要求,周慧将攒下的钱投入了股市。

“开始的时候太冲动,知识欠缺,没什么计划,网撒得太开,快进快出地买了好多只。”周慧坦诚地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手里股票有近二十只,“太盲目,别人告诉你一只股票就立马去买,不管主营项目和资产质量,行情好的时候还行,但潜在的风险非常大。”

依照周慧的工作安排,根本看不过来这么多只股票,这无疑增大了她的投资成本

“银行有规定,不允许上班时间炒股,偶尔中午休息看一下,也跟不上股市变化的节奏。”从金额来看,投资不大,但只数分散,毫无规律,这样的理财管理令周慧感到非常的吃力和辛苦,“最后停止了这种疯狂的举动。”

当时周慧正赶上单位的理财教育,经过学习和培训,通过了金融理财师的AFP和CFP认证,而课堂上老师对财富管理理念的讲解和分析,令她茅塞顿开。

管理财富就像人生规划,需要设定财务、保险等目标,看着一蹶不振的股市,周慧打算通过自己的例子,重新规划,慢慢地调整激进的状态。“理财需要长期地规划和坚持,这一点深深地触动了我。”迷茫的投资不仅凌乱短暂,甚至无法创造价值,“从快进快出,到快进慢出,在下跌的形势下,股票越来越走不动。”

周慧从那时开始针对性地清理股票资产,2008年,通过低价位平抑成本和择时割肉等手段挽回了60%~70%的投资,而且仅留下4只股票,不再增加股票投入,“看到身边的人,有的被套得很深,多年的资产瞬间就没了,我也觉得这确实太不理智了!”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周慧思考的事情越来越多,家庭的发展计划和子女的教育规划被一一提上了日程。“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关注想要的一到两样就行,不要牵扯太多,毕竟投资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有步骤地清除多余股票之后,周慧开始逐步执行自己的理财规划。

依据自身的规划目标以及风险偏好,周慧将投资资金分为四个部分,20%的股票,30%的基金和基金定投,15%的定期储蓄,以及35%的银行理财。而除去股票和定存,平常的理财重心主要放在银行理财和基金定投上。在基金定投方面,周慧分别选择了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各一只。对基金定投这种平滑成本的方式,她很认可,从实际的投资回报来看,收益还不错。

而在银行理财投资上,周慧一直保持着长短中期的配置。在分批进入理财的资金中,周慧用了50%的资金购买中长期(一年以上)产品,另50%购买中短期产品,其中,中期以半年为准,短期以两到三个月的期限为准。在提到这样配置的原因时,周慧解释,一是维持必要的流动性,二是考虑利率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有一个利率风险,也就是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期间约定的收益水平不会随着市场利率的调整而变化。比如7月份央行调整了银行存款利率,但我已经购买的理财产品约定的6%的收益率不会因为央行降息而降低。当然,如果央行加息,同样的道理,理财产品在投资期不会提高收益。长中短的配置是我对利率风险的一个规划,不论升降息,都能分享到较合适的利率收益,而与此同时,我也会注意留足3到6个月的应急备用金,这样遇到紧急情况,加上手头资金和信用卡额度,基本就能解决。”周慧自信地告诉我。

“任何的投资行为都有成本,我们很多时候会过度关注和盘点产品的账面收益,却鲜有站在一个综合成本的高度去看待和管理投资行为。”重新规划后的周慧再次面对个人的财富管理显得轻松自如,现为光大银行北京劲松桥支行理财中心主任的她表示,“制定目标,并迅速有效地执行,我最大的变化就在于降低了理财的管理成本,实现了阳光理财、轻松投资。”

10 TIPS

1每月的收入和支出如何分配?

每月收入的60%用于投资理财,40%用于日常开销。

2有几张信用卡?之所以选择的原因是?

一张光大银行金卡。使用方便,帮助养成良好的记账习惯。

3一般情况下,钱包会放多少现金?主要用途是?

不超过500元。吃饭、打车。

4年度女性消费规划?中意的品牌?

一年买一个喜欢的包,买两到三身好的衣服,剩下就比较随意。喜欢的品牌有:LV、Lancel、Burberry和PORTS。

5喜爱逛哪些商场?对商场的评价如何?

蓝色港湾、朝阳大悦城、赛特奥特莱斯。关键是人少,环境好。

6个人投资的风险投偏好?

做过风险测试,属于激进型。

7一般多久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两周一次,选片倾向于好演员或好导演的大片,或参照网站的观影评价。

8网购吗?去哪里?

网购,爱上淘宝和中粮我买网。

9除了基本的社会保险和车险外,有无购买其他商业保险?

买了一些意外伤害保险。

第2篇:成本规划范文

1.1成本规划与控制产生历史背景

成本从广义上讲,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生价值牺牲,从狭义上讲是产品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各项资源、费用之和。成本管理就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即将发生或已经耗费资源进行预测、规划、核算、分析、控制、考核等各项科学管理方法总和,从价值理论分析成本就是价值的转化,成本管理过程就是一种价值向另一种价值转化的过程控制。成本管理具体包括成本规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五项内容,这五项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章节重点介绍成本规划与控制。

1.2现代商业环境下成本管理要求

企业作为为顾客提品或服务并创造价值的经济组织,不仅要核算成本为产品或服务市场定价提供依据,而且要通过营运分析与流程优化、战略管理等手段进行成本规划与控制,加强成本管理以获取立足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商业环境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产品分工与协作从国与国之间向国际产业链拓展,原材料、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性日益加强,技术进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商业模式创新引发新的管理变革,这些因素变化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超出传统成本核算与管理要求、以顾客为导向,以全球化为视野,从战略角度寻求企业竞争优势。作为一名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成本价值理念、了解成本性态、熟知成本发生流程环节、深入实践精确核算成本,关注对标企业标准成本,制定战略成本目标体系,对成本进行有效规划与控制。

1.3成本规划与控制作用与意义

成本规划是根据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所处的内外经济环境进行战略管理的制定,主要包括确定成本管理的重点,规划控制成本的战略途径,提出成本计算的精度要求,确定业绩评价的目的和标准。成本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目标成本管理,对构成产品成本各种要素、条件进行预防、调节或施加影响的过程管理行为。成本规划与控制基于战略成本管理产生,成本规划是方向与基础,成本控制是方法与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做好成本规划与控制,可以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分配,优化组织机构与资源,促进企业基于竞争进行战略合作与利益共享;做好成本规划与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主要保障,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基础。全方位设计与规划成本,必须从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出发,从产品研发、设计、筹建、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流程环节中对研发成本、筹建成本、采购成本、库存成本、人力成本、生产制造成本、销售与服务成本、资金成本、税费成本等资源耗费进行科学规划与预算控制;超出传统管理模式,拓宽成本管理空间(从关注内部活动拓展企业外部活动,从企业自身利润关注到产业链上下游利润,从企业主体向顾客拓展)、延伸成本管理时间,通过价值链分析、对标管理、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系列方法体系融合、互补,达到成本管理优质高效,确保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2民营企业在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中国民营企业起源家族管理,脱胎于个体经济,因少量货币积累成就财富梦想,占国民经济总量50%的民营企业60%在5年内死亡,85%在10年内死亡,平均年龄2.9年,与美国民营企业比较短寿37.1年,其中除了因社会责任缺失涉及法律风险外,大部分因为成本管理原因造成资金断链,根据多年观察、分析与总结,民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下列亟待解决问题:

2.1管理理念落后制约人的进步与发展

是人力成本最大浪费。民营企业因家族管理或个体经济衍生而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大部分民营企业创办目标,企业价值理念引领管理理念,短期经济利益局限于人的视野与思维,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缺乏信仰、追求,缺乏文化聚合力,必然会造成社会责任感缺失、没有统一价值观作为引领,员工必然会缺乏主人翁精神、缺乏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积极主动精神风貌,企业也将缺乏持续发展动力与软实力,从成本管理角度分析,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是人力最大浪费。

2.2管理制度缺失,管理基础薄弱

造成物料大量浪费。健全机制(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规范行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而民营企业因碎片与割裂式管理(本人认为其管理缺乏系统性)与制度缺失造成人力内耗,资源浪费,岗位舞弊、成本失控等现象屡见不鲜:一化工企业在破产清产核资时发现原材料———原煤短缺5千多吨,盘亏200多万元,经分析性核对,主要原因是验收入库管理失控,岗位舞弊———虚假入库造成。2005年一家县域最大综合性民营企业,在存货盘查时发现实际库存与账面库存相差200余万元,后因高利贷造成资金断链而消失;一采煤企业因缺乏物资入出库管理制度,三个月内虚开发票报销采购物资50余万元,后引发股东之间不信任、吵架停止生产;一矿山企业购置近300万元物资因无成本规划,闲置近4年,占用资金300万元,浪费资金成本200余万元(民营企业资金因融资难成本年利率18%),一民营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一次性损失资金500余万元,这些事故发生无论从资金、信誉、股东合作对企业都是沉重乃至致命打击。许多民营企业老板都希望下属、员工忠诚、人品良好,而他们却不能从文化上引领,从制度上创设公平、民主、竞争环境让员工规范工作、努力工作,对企业管理缺乏战略性规划与内部控制,成本以事后核算为主,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没有严格考核制度,在目前这样一个国际化竞争市场,消亡是必然的。企业的生产与服务是一种社会化分工与合作,企业与上下游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沟通、协作,信息相互传递、资源价值相互转化的过程,管理断链与割裂都会发生不必要内耗,徒增产品成本,企业生产服务对象是顾客,而不是短暂经济利益。而民营企业因对产品流程缺乏系统性认识,不能从成本、品质、对外服务与时效进行全局性规划与设计(面向顾客满意度业务流程,以客户为导向、公司整体目标为出发点)。曾对一民营企业仓库物资盘查,积压、淘汰、闲置物资200余万元,原因是采购过程中,生产部门通知采购,没有请购程序、未经仓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重复购置物品、技术参数达不到要求,采购后物资没有验收入库,不合要求物资采购没有控制与考核,致使问题重复出现,造成资金大量浪费;某矿山企业面对今年资源疲软市场行情,生产部门、基建部门、销售部门不能进行全局性规划,生产部门按计划生产,造成产品积压,基建部门不考虑资金回笼情况与资金占用成本盲目投入,销售部门不能从国际、国内价格市场判断资源价格走向,积压产品等季节性价格上涨,后因资金短缺低价销售,造成资金损失500余万元。民营企业老板降低成本总是精简人员与岗位,而不知从整体大局与流程设计系统规划与控制成本。

2.3管理人才缺失、管理方法落后

是企业企业持续发展瓶颈。一个企业竞争软实力是人才,珍稀资源也是人才,人力成本开发与利用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因素。民营企业因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对人才招聘、培育、持续发展没有系统方法,对员工、部门考核、评价以老板印象为准,重大决策、重大资金支付、重大人事任免缺乏联签及集体审批制度,在一些关键管理岗位,因人的德行与能力缺陷,做出决策给企业带来沉重损失。一民营企业因工农矛盾不可调和,主管副总不知道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企业权益,采用暴力手段处理,结果流血事件发生、公安机关介入、社会声誉损失、受伤人员赔偿、企业物资被毁坏等直接损失200余万元,间接损失:投资2000多万企业已停止6年,资金损失达4000余万元,虽然该责任人已离开企业,但沉痛教训与成本损失再也无法挽回。在民营企业财务岗位会计人员工作从主观与客观上缺乏主动性,老板与主要负责人怎么说跟着怎么做,成本核算只是事后统计分类,不能及时指导、控制、调节各个流程环节管理,一个铁矿石加工贸易企业,大量收购铁矿石(以收购量进行考核,跟加工产品质量无关)所有资金安排优先铁矿石收购,会计核算只是墨守成规核算,没有分析与指导,在年终总决算发现收购加工一顿矿亏损50元,一年收购4万多吨矿石,亏损200余万元,厂长是一个60岁政府企业办退休人员,人很敬业、有蛮头苦干精神、勤俭节约好品质,但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缺乏战略管理思路,市场洞察能力,缺乏大数据观念,没有成本规划与控制思维与措施,起用这样管理人才不会使企业进步与发展。

3成本规划与控制改进方法与措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全员、全流程管理,涉及到市场与客户、研发与设计、采购与库存、生产制造与组织、销售与服务等各个环节与管理领域,渗透产品与服务生命周期及产业链上下游组织,同时以跨组织、跨职能团队分工协作为组织支撑,树立成本规划与控制管理思想,建立与其管理配套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以目标成本管理为中心,运用高效简洁财务成本管控方法,是企业致胜关键因素。如何做好民营企业成本规划与控制,本人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3.1以顾客价值为导向

树立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的先进思想,是成本规划与控制的基础。任何管理都是人的行为,不同动机与价值取向必然会产生不同行为结果,目标有效达成首要解决人的思想与行为问题,成本规划与控制实效性主要在于用战略思想与企业文化引领员工思想转变、用良好管理机制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思维发挥。

3.1.1构建以顾客价值为导向

着眼市场竞争优势的战略成本管理理念,从以下四个方面转变:从注重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转变,真实反映企业资源消耗及利用效率,把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作为终极目标;从成本经营性控制向规划性控制转变,通过规划来优化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线规划与布局,通过事前规划性控制才能在源头控制产品成本;从产品制造成本管理向产品价值链总成本管理转变,现代成本管理除了在制造成本上决策,更需要关注设计、产品升级、生产准备、营销、售后服务等系列环节所发生的资源消耗,从总体上判断产品盈利性与价值创造性;从静态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转变,产品成本在不同作业环境发生资源消耗,是此消彼长价值转化的联动过程,从成本结构上进行动态分析,才能更有效规划与控制成本。

3.1.2建立企业核心文化价值观

加强团队建设与合作,尊重职工劳动与创造,极大限度激发职工主观能动性。①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全体职工工作的方向与终极目标,是一切行动出发点。②营造积极向上团队文化,有益团队沟通与合作,有助于精细化管理与生产完成。③从企业客观实际出发,建立员工与团队激励评价机制,调动员工积极参与成本管理与创新。④注重团队学习与持续性发展,全面提升员工素质是企业竞争宝贵财富。

3.2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提升管理水平为成本规划与控制提供有力保障。管理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产生,应用于指导与实践,民营企业成本管理要求深入实践根据管理实情建立与之相配套管理制度,完善组织机构,建立管理秩序、规范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达成目标利润及价值实现。

3.2.1完善组织建设、梳理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

是一切制度履行的组织保障。民营企业在组织机构与职能分工不清晰,岗位职责不明确,就会出现重叠管理与管理空缺,造成成本虚增,人浮于事、管理效率下降。在成本控制与规划过程上,首要任务完善组织机构,明确组织机构岗位责任或管理要求,才能将成本战略管理思想层层传达,层层落实,再通过监督与激励评价手段促成完善提升。

3.2.2深入实践,建立与企业成本管理相配套制度

才能真正指导应用于生产经营服务。成本管理核心是成本控制,如何控制成本首先根据业务流程分析成本控制关键点,再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与管理需求建立完整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物资集中采购制度、存货入出库管理、验收、盘点制度,资金审核、审批制度,资产管理结算制度,货物销售及售后服务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落实各组织机构对制度执行力度,再通过业绩考核部门对制度执行情况及目标成本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沟通反馈,最终促成目标任务完成。

3.3建立标准化、流程化成本核算与管理体系是成本规划与控制重要方法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发展促进企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经营体系形成,用低成本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建立成本管理流程化、标准化核算与管理方法不仅能促进企业以目标(标准)成本为中心,寻找成本控制关键点,不断推进精益管理、精益生产与服务,合理降低作业成本,同时通过配套业绩考评机制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创新成本管理方法与模式。

3.3.1树立全面成本管理思想

了解产品生命周期及产品作业性态进行成本科学分类与归集。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分类:研发成本与设计成本(上游成本)、制造成本(中游成本)、销售成本与售后成本(下游成本),树立战略成本思想,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只关注制造成本)向现代成本管理模式转化,加强上下游成本决策与控制,优化工艺、服务流程是战略成本管理关键。从成本性态出发,熟悉产品作业流程,了解其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分类。经济内容分类: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折旧费用、税金、其他支出;经济用途分类: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原材料)、燃料与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在深入了解产品特性与业务流程基础上,科学地归集与分配成本与费用,是成本流程化核算、分析及管理基础,也是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基础。

3.3.2建立流程化、标准化核算模式

进一步优化成本控制。流程化核算管理是以目标成本管理为中心,深入实践了解业务流程,熟悉管理流程,通过精益化核算与管理,建立标准化核算流程,规范统一核算口径,复制成本管理经验,减少重复劳动,节约人力、物力,通过与标准成本及对标成本比较分析,寻找成本管理存在缺陷不足,寻找成本降低空间与途径,再通过流程优化与成本持续性改善,成本控制达到最佳水平。

3.3.3通过全面预算管理

对成本核算与管理进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反馈。成本预算管理以标准成本(目标成本)为参考标准,深入管理实践根据全年生产计划、市场销售、供应价格、人力成本做全面分析与了解,按年建立产品单位成本预算数据(要求细化到人工、物料、管理、销售、税收、资金等各个成本项目),财务部门根据逐月核算归集单位成本数据与预算成本数据进行比较,逐一分析各成本项目变化金额、原因并及时反馈到管理部门进行流程管理改善及成本降低。

3.3.4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中心、通过激励考核机制

逐步落实成本控制手段。落实好标准成本管理或预算成本管理必须划分责任中心,如供应中心负责物料采购成本控制、人力资源负责职工薪酬成本控制、生产部门负责产品物力、人力消耗及质量成本控制、销售部门负责销售费用、售后服务、资金回笼成本控制、财务部门负责资金成本及税收成本控制、行政综合办公室负责各项职能部门耗费控制。各责任中心成本控制目标通过年度业绩考核方案进行兑现实施。例如一矿业公司选矿成本核定就是通过历史成本最低消耗作为依据,为使加工成本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与生产中心签订年度激励方案时将成本节约金额全部奖励生产部门,当年将加工成本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4建立全价值链的目标

第3篇:成本规划范文

合约规划三大作用:指导采购招标、前置成本控制、保障权责落地

1.项目预算范围内指导采购招标和合同签订

在项目总体预算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到底项目开发过程需要签订多少合同、有多少需要采购招标?[!]如果没有清晰的规划,会导致项目实施无序且难以决策。我们引入合约规划管理,可以在项目预算范围内,基于成本估算、成本测算、专业造价咨询机构或历史成本数据沉淀,提前规划项目需要签订的合同,明确合约关系与承包范围,便于采购招标与合同签订工作能够更有序地开展。

2.合约规划明确合同金额,有效前置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按科目管控体系下,如果某科目下需要签订3份合同,有可能前面2份合同签订的金额已超出预计金额,但因为没有超出科目成本总额,在第3份合同签订时才发现超额的情况,而这时进行成本管控为时已晚。所以我们在项目预算范围内,通过合约规划明确单个合同预计要签订的金额,在每份合同签订时进行成本金额的对比和管控,实现成本有效控制前置。

3.合约规划明确项目合同范围,保障权责落地

一般情况下合同签订有相应的审批权限,特别是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譬如H企规定300万以上的合同需要招标并经集团审批,但部分城市公司可能会将原本400万的1个合同肢解为2个合同,化整为零,规避招标和集团审批,这样便导致集团既定的权责流程失效。而通过合约规划管理,明确项目的合同承包范围、数量和金额,可规避权责漏洞,避免成本失控。

合约规划管理三种模式:按科目、按合同、按科目与合同双维度

合约规划在项目预算和合同管理之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属于成本控制的中心枢纽,是实现权责落地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根据多家企业的实践分析,我们可以把合约规划管理分为管理模式、影响因素、模板梳理和应用原则等四部分内容(如图1)。

很多时候我们根据影响因素去梳理合约规划模板,并且明确应用原则,但实际合同签订时却难以与成本预算关联对应,也就是说难以理清成本科目与合约规划之间的关联关系,这直接导致企业的合约规划应用实施困难重重。根据行业内的实践,我们来看下成本管控下的三种合约规划管理模式:按科目、按合同、按科目和成本双维度。

模式一:总量控制,基于成本科目自上而下分解合约规划

L企原有的成本管理体系,更多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出发,要求在“成本核算科目树”(4-5级,300多项)的层次上进行成本控制,但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会给一线业务人员带来巨大的成本拆分工作量,而且还很难拆分准确,导致成本难以进行有效管控。于是开始引入以合约规划为中心的新成本管理体系,注重以合同业务为中心,大幅简化“成本控制科目树”(2-3级,70多项),强调基于简化后的“成本控制科目树”下的合约规划与合同管理,通过合约规划指导和控制合同签订,从而实现项目成本管控。(如图2)

该管理模式的特征为成本科目设置较粗,尽量保证大部分的合同都在单个科目的范围内,然后将项目总体预算分配至各成本科目,在各成本科目往下逐级分解到合约规划,通过合约规划指导合同签订,从而实现成本与合同对应的业务处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成本与合同的关系比较简单,项目成本按科目进行成本预警和强控,实现成本的总量级控制,并且在单个科目成本严控下保证合约规划处理的灵活性。

在实际工程中,总包合同往往涉及到多个费项科目,如一份工程总承包合同还包含智能化工程费和电气工程安装费。在各地区公司中,供电、供水合同可能合同范围不尽相同,所对应的合约规划也存在跨成本科目的问题。另外,对于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合同还存在跨项目的问题。这些实际合同签订时需要关联多个科目的合约规划。对于合同执行的业务部门来说,操作起来比较复杂,需明确合同的成本归属科目规则,才能选择相应的合约规划。因此,要有合约规划选择的操作指引配套使用。

模式二:合约控制,预算构成项自下而上打包形成合约

N企属于港资的老牌房企之一,项目开发模式上遵循项目管理方式和专业管理方式,强调专业人做专业事。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通过专业的造价咨询公司实现整个项目的合同框架梳理和规划,从而指导采购招投标和合同签订。而项目有总体预算严格控制的要求,那么怎样做好合约与成本的有效关联?港资企业注重业务管理的精细,对于预算控制同样要求基于单个合同金额的成本管控。因此,预算管理部通过将项目总体预算分解至各成本科目,并往下分解至预算构成项,其中预算构成项的粗细程度根据具体合同构成的测算明细而灵活制定。然后根据合约规划的范围将预算构成项打包,从而实现预算与合同的关联关系,有效管控成本。(如图3)

该管理模式的特征是以实际合同业务为基础,进行项目总体的合约规划编制,实现合约规划与合同的一一对应,合同执行的业务部门在签订合同时,不管是总包合同还是土地合同,只需选择对应的合约规划。而对应预算管控的事情,则由预算管理部根据合同范围进行合约规划对应的预算构成项调整,基于预算构成项实现单个合同成本的预警和强控,从而支撑整体项目预算管控,这充分体现出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管理方法。

而在项目全成本管理下,还涉及到政府规费、营销合同等管理,对预算管理部的项目成本造价预算、项目开发经验和专业能力要求都比较高。但往往很多时候对于营销合同、政府费用等是很难预估到底要签订多少份合同,所以会通过预估的合约规划及较粗的预算构成项进行管理,在实际发生时进行刷新调整。

模式三:粗细结合,按科目与按合同双维度分解合约规划

S企推行成本管控多年,成本管理部已有一定的成本数据经验沉淀,在合约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建安类合同通过历史项目经验沉淀和造价咨询公司进行合同规划和成本测算,而对

于前期合同、营销合同和政府规费等,不明确合约数量,特别是针对新进入的地 区和开发项目,需要根据项目预算进行总额控制。通过科目和合同双维度进行合约规划分解,S企实现了项目的建安成本基于单个合同预算进行成本控制,而其他合同及费用则基于科目总金额进行成本管控。在合同签订时,通过合同与合约规划进行一一对应,从而实现项目成本控制。(如图4) 该管理模式的特征为建安成本科目设置预算构成项,对于建安合同进行整体合约规划,通过较细的预算构成项打包实现成本科目的关联;而对于非建安合同,如政府规费、营销费用等,通过较粗的成本科目预算往下直接分解合约规划。在按科目和按合同双维度编制合约规划的模式下,我们可以发现其对项目成本管控的灵活度。对于项目重大合同和成熟合同,可以进行单个合同的预算控制,而对于一般非成熟的合同和费用,则通过成本科目总金额进行总量级管控。

总的来说,企业根据自身管理水平可选择相应的合约规划管理模式。比如,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建安类合同可以根据合同架构进行规划,而营销广告类合同或政府规费等很难划分清楚到底有多少,只能给出总体预算,所以可以按科目进行分配。因此,从成本控制业务匹配的角度来看,按科目和合同双维度分解合约规划的管理模式是发展趋势,既能满足成本科目总量预算不超标,也能对重点合同的预算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合约规划的落地实施,有效管控项目成本。

第4篇:成本规划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 人力资源 成本动因

一、问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国经济步入优化升级的“新常态”,煤炭工业发展进入重大转折时期,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对于先前有了较大的不同。受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家绿色环保发展战略的实施等因素影响,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发展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成为煤炭企业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内外经营环境日趋竞争化的今天,以公司战略为目标的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战略管理中的重要研究方法成本动因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动因是决定人力资源成本发生的管理活动或事项,进而研究资源的规划和配置。在进行成本动因分析后,人力资源的战略定位依据4P管理模式,4P是人员素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四部分工作的英文首字母的简称,是从这四方面提高效益,发挥人力资源资本的最佳效能。

二、煤炭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动因

(一)招聘环节引起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

取得成本是挖掘获取人力资源过程所需要的成本,煤炭企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对人才的学科专业都有一定的要求,招聘工作的范围也分为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和面对有工作经验人员的社会招聘,招聘工作的成本分为几个方面:招募成本包括人才市场或校园招聘会的费用,招聘广告费,招聘人员差旅费;选拔成本包括面谈成本,考试成本,体检成本;录用成本包括录取手续费,给予应聘人员的旅途补助费、调动补偿费等;安置成本包括安家费等安置行政管理费用,必要装备费。

(二)培训环节增加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

煤炭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素质的高低成为赢得竞争的重要因素,企业提供的员工培训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这项工作增加的成本有:(1)岗前培训成本,煤炭行业专业性较高,基层职工文化层次不高,为了使其达到具体工作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业务水平,需要对其进行岗位培训,即便是招聘到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也要在其上岗前进行有关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教育。(2)在职培训成本,包括教育和受教育者的工资,教育管理费,学习资料费,教育设备的折旧费,安全教育就是在煤炭企业特别重要的在职培训内容之一,可以采用脱产、内部、委托等形式。(3)特殊培训成本,为了适应为现实或预期的工作需要进行的特殊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所需要的费用。

(三)生产过程产生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企业的生产经营是靠员工的工作来完成的,需要给予劳动消耗一定得物质补偿,包括:(1)维持成本,是维持其劳动力生产所需的费用,包括工资和各种津贴、福利费用、分红以及企业设立的各种奖励产生的成本,比如在煤炭企业比较常见的超产奖励、革新奖励、建议奖励等。(2)保障成本,是人力资源丧失使用价值时的一种保障,煤炭行业大多是矿井下开采生产,危险度高,事故率高于其他行业,保障成本成为人力资源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劳动事故保障成本、健康保障成本、退休养老保障成本、失业保障成本。(3)人力资源储备成本,企业对员工的调配是使人员分布、使用更为合理,促进人员发挥更大作用。由于原计划的改变,形成人力资源闲置或从事与其技能不相配的工作,或者由于岗位技能不匹配人员调配不当所带来的业绩差别,以及导致的人员离职。

(四)员工离职形成的替代成本

煤炭企业员工流动性比较大,不论是企业辞退员工,还是员工自动辞职,员工离开企业就会产生离职成本。(1)岗位替代成本,为了迅速补充员工,不仅需要新人招募成本,而新旧人员的业绩差别仍旧会造成一定的机会成本,另外如果暂时岗位空缺会在工作衔接中产生空岗损失。(2)离职成本,这种成本依企业具体规定而定,包括补偿费用、效率损失、管理费用。

三、煤炭企业集团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

现阶段煤炭企业集团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开发缺乏科学的组织设计和岗位分析,规划和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源成本支出缺少计划,未能合理预期潜在的人力资源过剩或不足。其次,人力资源的规划尚未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统筹,人才储备不足,急需时用人,无形中加大了招聘成本和重置成本。最后,随着煤炭市场形势的严峻程度,企业虽重视外部引进,忽视内部培养,人才政策显失公平,人力资源的结构优势难以形成。

(二)缺少完善的用人机制

煤炭企业集团陷入一方面缺乏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又对现有人才使用不当、人才浪费的悖论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用人机制不完善,对岗位分析不足,一些岗位人才高消费,高薪聘请的人才与其创造的价值不符,而一些需要高素质、高能力才能完成的岗位,由于用人计划不周而招聘不到合适人才,用人随意,结构不合理。

(三)缺乏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

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支付水平使企业难以吸引人才,煤炭行业专业技术性强,但企业集团对核心人才的薪酬激励水平和方式方法都低于其他行业,导致人才流失,替代成本和招聘成本都会居高不下。另外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存在误区,认为成本控制为费用金额的减低,牺牲职工利益,人心浮动,不利于企业稳定。

(四)缺少科学有效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

由于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煤炭企业集团往往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但制度的结构完整却缺少有效的实施路径和目标管理,缺乏沟通和目标的绩效考核难以运作,员工对考核的不解导致考核结果的不接受,由此决定的学习机会、工资福利、个人发展会产生不公平不满意的情绪,会增加流动成本。

四、4P管理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定位

(一)素质管理降低用人成本

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员工素质的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素质管理必须基于企业最高战略、组织结构规划和工作岗位设置,提高工作胜任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形成适合企业长期和谐发展的员工素质结构水平。因此,煤炭企业不仅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来规划使用人才的专业技术特长与专业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充分融合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战略高度推进企业人才素质的提升,形成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既不形成人才缺乏,也不存在人才冗余,整体成本与创造价值相配比。

(二)科学设岗优化用人成本

岗位设置和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这项管理工作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果的发挥。煤炭企业集团的岗位设置就需要既设计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岗位与企业战略相一致。从更高要求上,岗位设置能把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增加员工技能,提高就业能力的匹配性与灵活性,保障人与岗的动态适应性,长期来看可以节省人力资本的支出,提升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绩效管理减少人才流失成本

企业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是由计划、实施、考核、反馈组成的系统闭环,通过考评和反馈促进员工提升工作绩效,进而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保证。在绩效管理中目标的制定和考核的过程是通过考核人与被考核人双方沟通跟进的,在此之中,邀请被考核者对考评机制目标进行评判,客观上形成了考评双方的交流沟通互动平台,才能保证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不流于表面。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不仅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规划提供有效的依据,有助于企业进行晋升、降职、转岗、辞退等用人决策,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留住关键技术人才,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都大为有益,有效地减少人才流失,降低替代成本。

(四)合理定薪控制人力资源总成本

在煤炭企业集团普遍经营不利,盈利下行的现阶段,薪酬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难题,根据相关理论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薪酬的最大意义在于强调公平和分享,薪酬放在企业的战略层面,在战略导向下决定薪酬管理系统,企业的进攻性、防御性、发展性等竞争战略就通过薪酬策略表达给公司员工与外部相关者。合理定薪就要兼顾市场平均薪酬水平和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承载能力,工资费用在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合理的薪金水平既给予人才一定的发展空间,也激励和约束了人才的开发和保持,有效遏制核心人才的异常流动,有利于人力资源政策的实施,降低人力总成本。

煤炭企业集团为了应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托。将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渗透到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配置的每一个环节,平衡人力资源的产出和成本投入,以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忠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4(6).

[3] 赵新霞.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人力资源,2013(6).

第5篇:成本规划范文

亚马逊的弹性计算云现在能够以每小时5美分的价格提供小容量(2GB)的保留空间。与企业内部信息技术团队比起来,这样的价格是否具有竞争力?贵公司是怎么考虑的呢?与弹性计算云相比。是否有可供对比的单虚拟机内部小时使用成本呢?在本文中,就公共基础设施即服务云和价值相关的内部信息技术团队在成本运行方面的差别,我会尽量进行全面比较。(请注意:尽管在分析中我使用的是弹性计算云,但类似的分析也可以用于其他云服务供应商。)

为了能够了解内部信息技术团队和公共云在成本运行方面的差别,我需要先确定一些基本参数。由于公共云收费标准是基于每台虚拟机小时使用成本,但是关于此项标准没有任何权威的说明。因此,我决定自己建立相关的对比标准,它是基于对报价的保守估计以及来自通货膨胀方面的少量影响。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得到和典型企业服务器小时运行实际成本差别不大的数字了。下面就是我得出的结论,服务器小时运行成本为25美分:

(1)我选择支架空间基本配置的专用托管服务器来作为传统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模拟替代对象。一台3.5GB容量的托管服务器价格为每月419美元。折合每小时为58美分。

(2)假设支架空间和相关信息技术部门都可以获得20%的利润,实际运行的成本就是每小时35美分了。

(3)考虑到支架空间的服务器比弹性计算云提供的空间大不少,所以,我们每小时再减掉4美分(11%)。

(4)现在成本变成了每小时31美分。

(5)考虑到我可能忽略了一些重要因素。所以在上面的基础上再减少20%,最终就得到了每小时25美分的保守估计成本。

因此,现在我们可以就公共基础设施即服务云提供的每小时5美分的价格,与物理设备25美分的价格进行比较了,这整整是500%的差别。信息技术部门应该怎么解决成本方面的巨大差别呢?

降低成本

首先,我们在这里比较的是虚拟机小时成本和物理服务器小时成本。因此,需要对实际数字进行调整。一些分析家声称服务器利用率在4%(数据中心只能有4%的利用率)到7%(昆德拉:美国联邦政府数据中心的利用率为7%)的范围里,但高德纳表示,传统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利用率在15%到20%左右。而虚拟化可以达到40%,考虑到与虚拟化相关成本的增加,我们将数字调整为每小时12.5美分。

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选择虚拟化技术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但是成本依然比公共云高一倍以上。信息技术部门还能做什么?大多数巨型公司都会采用管理工具来降低整体管理成本,提高数据中心的可靠性。

这样的话,还可以将成本消减20%,将内部成本降低到每虚拟机小时10美分。

业务需求

尽管效果不错,但价格还是公共云的两倍。应该怎么向首席信息官或者首席财务官说明高出来的成本昵?这就是为什么需要理解公司业务模式开始发挥作用的原因。哪些非成本方面的问题需要被考虑到?下面给出的就是一些例子:

服务水平协议:弹性计算云提供了99.95%的正常运行时间保证,但是如果服务器发生长时间离线的情况会造成什么问题呢――记得闪电击中了亚马逊的一座数据中心,结果导致部分客户断网4小时之久。如果懒得去要的话,你会在下一个月的发票中得到赔偿。弹性计算云数据中心操作人员对数以千计需要上线的服务器是按照什么方式考虑的呢?在域控制器恢复之前,应该怎么处理SQL server呢?

安全性:数据泄漏、数据所有权、管辖权,云服务提供商的工作人员是怎样进行筛选和控制的?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边界安全措施?当你将数据存储在另外一家公司的硬件里时,需要放弃哪些权利?在对硬盘进行销毁处理的时候,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保证有效性?当多客户共享云中的一名客户被美国国土安全部或国税局之类的执法机关进行调查时,被扣押硬件上的所有信息会被如何处理?是否会保证你的数据没有离开自己的管辖范围?

遵循规范:需要遵循的包括萨班斯法案、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个人信息保护和电子文档法案、健康保险责任法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等等,不一而足。在公共云中的关键系统能做到这一点吗?

其他方面:你是否准备将现有的授权迁移到云中?如果云供应商倒闭了,应该怎么办?

你所在的公司是否愿意接受这些风险呢?一旦对业务需求有了了解,你可能就会发现将某些应用迁移到云中是非常明智的。举例来说,培训服务器、演示环境或者用户接受度测试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6篇:成本规划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 规划设计 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61-0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水利事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而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于农村水利,还是城市水利,其不仅会影响到地区的安全,防止灾害发生,而且也能够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足够的帮助。鉴于水利事业的重要性,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就必须严格按照科学的理念开展,从而确保各项水利工程能够带来必要的作用。对于科学理念的遵循就是要求在设计当中严格按照相应的原则,从而很好的完成相应的树立工程。总的来说,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着如下几个部分。

1 确保水利工程规划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就水利工程自身而言,其所包含的要素众多,是一项较为复杂与庞大的工程,不仅包括着防止洪涝灾害、便于农田灌溉、支持公民的饮用水等要素,也包括着保障电力供应、物资运输等方面的要素,因此对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该从总体层面入手。在科学的指引下,水利工程规划除了要发挥出其做大的效应,也需要将水利科学及工程科学的安全性要求融入到规划当中,从而保障所修建的水利工程项目具有足够的安全性保障,在抗击洪涝灾害、干旱、风沙等方面都具有较为可靠的效果。对于河流水利工程而言,由于涉及到河流侵蚀、泥沙堆积等方面的问题,水利工程就更需进行必要的安全性措施。除了安全性的要求之外,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也要考虑到建设成本的问题,这就要求水利工程构建组织对于成本管理、风险控制、安全管理等都具有十分清晰的了解,从而将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得到一个较为完善的经济成本控制方法,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能够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杜绝浪费资金的状况出现。

2 保护河流水利工程的空间异质的原则

河流水利工程的建设也需要将河流的生物群体进行考虑,而对于生物群体的保护也就构成了河流水利工程规划的空间异质原则。所谓的生物群体也就是指在水利工程所涉及到的河流空间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类生物,其彼此之间的互相影响,并在同外在环境形成默契的情况下进行生活,最终构成了较为稳定的生物群体。河流作为外在的环境,实际上其存在也必须与内在的生物群体的存在相融合,具有系统性的体现,只有维护好这一系统,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才能够达到其有效性。作为一种人类的主观性的活动,水利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的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河流出现非连续性,最终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破坏。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的时候,有必要对空间异质加以关注。尽管多数水利工程建设并非聚焦于生态目标,而是为了催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建设当中同样要注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确保所构建的水利工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然,这种对于异质空间保护的思考,有必要对河流的特征及地理面貌等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确保所指定的具体水利工程规划能够切实满足当地的需要。

3 水利工程规划要注重自然力量的自我调节原则

就传统意义上的树立工程而言,对于自然在水里工程中的作用力的关注是极大的,很多项目的开展得益于自然力量,而并非人力。伴随着现代化机械设备的使用,不少水利项目的建设都寄希望于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来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但效果往往并非很好。因此,在具体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将自然的力量结合到具体的工程规划当中,从而在最大限度的维护原有地理、生态面貌的基础上,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当然,对于自然力量的运用也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不仅需要对当地的生态面貌等状况进行较为彻底的研究,而且也要在建设过程中竭力维护好当地的生态情况,并且防止外来物种对原有生态进行入侵。事实上,大自然都有自我恢复功能,而水利工程作为一项人为的工程项目,其对于当地的地理面貌进行的改善也必然会通过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维护,这就要求所建设的水利工程必须将自身的一系列特质与自然进化要求相融合,从而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将自身也逐步融合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有利于水利项目可以长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 对地域景观进行必要的维护与建设

地域景观的维护与建设也是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要求所进行的设计必须从长期性角度入手,将水利工程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加以结合。事实上,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景观进行一定的破坏,这在注意破坏的度的同时,也需要将水利工程的后期完善策略相结合,也即在工程建设后期或使用和过程中,对原有的景观进行必要的恢复。当然,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以尽可能的不破坏原有景观的基础之上进行开展,但不可避免的破坏也要将其写入建设规划当中。另外,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就要可能具有较好的美观性,而这也能够为地域景观提供一定的补充。总的来说,对于经管的维护应该尽可能从较小的角度入手,这样既能保障所建设的水利工程具备详尽性的特征,而且也可以确保每一项小的工程获得很好的完工。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水利工程所涉及到的景观维护与补充问题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价,从而确保所提供的景观不会对原有的生态、地理面貌发生破坏,而这种评估工作也需要涵盖着整个水利工程范围,并有必要向外进行拓展,确保评价的完备性。

5 水利工程规划应遵循一定的反馈原则

水利工程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水利工程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水利系统。在河流水利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针对具体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以后,一种理想的可能是监测到的各变量是现有科学水平可能达到的最优值,表示水利工程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使用与演进效果;另一种差的情况是,监测到的各生态变量是人们可接受的最低值。在这两种极端状态之间,形成了一个包络图。

参考文献

第7篇:成本规划范文

一、城市市场规划与建设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根据现代商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城市市场的建设要遵循“大商业相对集中,小商业相对分散”的原则。建设市场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引入竞争,激活市场,方便群众生活”。这也是城市市场建设及发展城市商业的根本目的。

(一)“大商业相对集中”

“大商业相对集中”就是说大型商业企业及大件商品的销售在地域布点上相对集中,形成商业区,进行集中营销。大商业相对集中经营的好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大商业的集中,有利于快速形成商业区,引入市场竞争,激活市场。

城市商业的发展程度集中体现在商业区的规模的大小,商家数量多少及实力的大小。大商业的集中,商业区的形成,极利于快速生成良好的商业氛围及商业“人气”。而商业氛围及“人气”的浓重,又是集聚四方商客入区经营的强大动力。

2、大商业的集中,给顾客的购买选择与对比提供了便利。

一方面,顾客购买行为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选择对比。俗话说“货比三家”、“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就说明了购买者在决定购买之前,选择对比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大件商品或选购品,通常是大商业经营的重要内容。单位价值较大及需求的复杂性,决定了在这类商品的营销方面,集中营销比分散营销更加重要。

3、大商业的集中有利于组织城市商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有助于充分利用商业辅助或基础设施,有利于带动其它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迅速聚拢和发展。

(二)“小商业相对分散”

“小商业相对分散”是指小型商业企业或零售店、便民店、廉价店等的销售在地域分布上相对分散,方便购买。

小商业相对分散经营的好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便于居民购物,方便群众生活。

小商业经营的商品多属日常生活用品,零售且单位价值较低,其需求特点是多次重复、随时随地购买,分散营销又是这类商品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2、小商业的发展特点是个体经营者多,夫妻店经营者多,小额资金投入者多,受场地限制较小,接近居民区,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这一发展特点又决定了小商业的发展是吸纳城乡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同时,又是全市整体城乡商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商业网点建设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商业网点建设较长时期以来存在着诸多问题,较为突出的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

(一)大商业区配套设施建设缺乏必要的规划、建设严重滞后问题

商业购物环境除了商店内部的购物环境和购物设施以外,还应包括城市商业区的购物环境,这些购物环境是否合理、良好,是商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充分考虑商业区配套设施建设问题,对后期商业区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河南洛阳市区有四大商业区:涧西上海市场区、广州市场区,西工百货大楼区,老城十字街区。其购物环境及条件均与当代都市商业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如四大商业区的停车场过于狭小,由于缺乏预留用地,多数占用人行道设置停车场,这给四大商业区附近的交通疏导带来了许多困难。

(二)小商业与“马路市场”问题

发展小商业,增设夜市、星期天市场,放松流动商贩的审批,对发展洛阳商业,扩大就业,解决城市下岗职工生活问题,方便群众生活,繁荣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小商业的大量发展又为城市市场的管理带来了难度。

城市市区夜市、星期天市场,多属“马路市场”。市场交易者、来往行人车辆混杂其间,既严重影响交通畅通,又干扰了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交叉影响,恶性循环。市区内许多流动商贩汇集的地点,多属居民聚集区,由于缺乏空间场地,占道经营情况十分普遍。另外,由于市场硬件建设滞后,市场容纳量过小,溢出市外占道经营情况也十分突出。

市场建设与管理中,如何解决好市场管理与繁荣市场,市场管理与方便群众生活的矛盾,显得非常重要。从理论上讲,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管理和繁荣市场,方便群众生活是不矛盾的,相辅相成的。但现行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思想确实造成了这一对矛盾,并且十分尖锐和突出。

(三)商业政策引导

建设与发展城市市场、繁荣商业,仅靠城市及其市场的规划是不够的。制定科学、有效的商业政策对贯彻落实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指导原则十分重要。对城市商业发展而言,城市商业政策尤其是指导性的,牵涉城市商业全局发展的政策,应由政府下设的商业管理组织制定,其它如工商、税务等部门通力协作。也只有这样,政策的引导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城市商业发展政策引导的方向主要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引导商业网点建设指导思想的落实和贯彻;②引导流动商贩进市经营,解决“马路市场”、占道经营问题;③引导市场硬件建设,增加市场对商户的容纳量;④引导道边、商业区周边居民楼向商用楼的转化;⑤引导商业区、停车场、休息场所等商业辅助设施投资、建设。促进商业服务设施的健全及周边环境的改善。

商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能否发挥,除了政府有关各管理部门通力协作外,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政策实施力度的大小。政策实施的弹性越小,其对商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就越大。

三、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专业市场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国城市专业市场建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有了较快的发展。许多城市已拥有初具规模的诸多专业市场。为了更好地推动专业市场的发展,我国城市专业市场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市场的培育

根据我国专业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实践,不难看出,城市各类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均是在传统自发集聚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河南洛阳车站地区道南路水果批发市场,就是在一些流动摊贩集聚的过程中形成气候和规模的。当规模形成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施以外力,如解决场地、设施、对外宣传招商等就会使该专业市场迅速发展、膨胀起来。车站地区道南路果品批发市场自1990年初,政府外力介入后,市场面积及建筑面积迅速发展,市场的外向辐射功能迅速提高,其覆盖范围直达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湖北等15个省区,在洛阳经济发展,活跃洛阳市场,提升洛阳商贸活动的对外开放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专业市场发展与当地产业结构的结合

城市专业市场建设与发展必须充分注意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城市产业结构类型发展专业市场。如河南洛阳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所占比例较大,尤其是重工业比例更为突出。结合洛阳产业结构特点,发展洛阳专业市场,必须充分利用洛阳工业城市的优势,着力构建全国性的工业品专业贸易市场,力争建成:轴承、摩托车、农机具、玻璃建材等为主要特色的工业品专业贸易市场体系。另外,还可着手组建以春都、康乐、三乐为基础的食品交易专业市场。发展专业市场,发挥专业市场的产业带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应通过专业市场的大规模建设和培育,形成“加工业带动,市场跟进”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

(三)专业市场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结合

城市往往是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广大周边地区的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作用是否能得以充分发挥,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其市场的辐射作用是否明显,其功能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许多城市的服装、装饰材料、家电等专业市场都正在起着这方面的作用。积极发展专业市场,增强其市场辐射功能,对扩大城市知名度,突出其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合理解决专业市场建设与城市周边环境的关系

第8篇:成本规划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22―01

学校要凸显办学特色、充实文化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强化文化辐射力、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就要牢牢抓住在学校生态中居于核心位置的课程建设环节,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建设。校本课程建设应基于学校办学宗旨和发展愿景进行规划,并按照规划方案开展各项课程开发活动,这是课程实施的前置条件和首要步骤。本文就校本课程的规划谈几点认识。

一、校本课程规划的保障条件

1. 政策保障。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校本课程规划必须置身于国家制定的课程政策框架内,在地方课程政策的指导下开展。

2. 专业保障。课程建设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课程政策的执行者即学校领导团队和教师队伍的课程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课程规划的适当性和专业水准,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规划时必须寻求专业支持。

二、校本课程规划的影响因素

1. 课程意识。主要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意识、学校管理团队的课程意识和教师的课程意识。

2. 课程能力,特别是教师群体和学校管理者的课程能力。学校管理团队的课程能力直接决定了学校办学能力的强弱和办学水平的高低。教师的课程能力决定了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水平。

三、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

1. 阐明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根据一定程序获得的研究成果,对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予以分析和阐明。

2. 确定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学校愿景和办学特色是校本课程指导思想的核心要素。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沉淀出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较为稳定的倾向性特质”。学校愿景则是“学校对于课程所形成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它既反映了学校对课程发展的认识程度,又能引领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对学校课程的规划起着重要作用” 。

3. 拟定校本课程发展目标。学校教育目标是为实现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而具体呈现的教育意图。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包括一般目标,“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它与整个教育系统的哲学或价值观基础密切相关”。学校教育目标的落实遵循如下线路:学校教育目标―学校课程编制―年度教学计划―各学科、各活动的指导。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应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4. 确定校本课程结构。必须对拟设置的课程做出详细的规定,教师据此从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因此,课程结构的编定与设置是校本课程规划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课程实施的最基本规则。

5. 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一是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问题。二是校本课程的规范管理。校本课程一经设立,就应排进学校总的课程规划和课程结构,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在课堂规范、评价等方面接受学校教务处等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等。

三、校本课程规划的方法步骤

1. 成立组织。进行校本课程规划,必须有明确的规划工作责任主体,建立组织的目的就是要确定进行课程规划的实施者和领导者。该组织是学校中有关课程建设领域的核心组织和权威机构,承担着学校当中有关课程事物的规划、决策、协调、建议、服务等职责。

2. 现状调查。学校课程领导组织建立后的首要工作就是进行现状调查。现状调查主要包括需求调查和资源调查两部分。需求调查包括学生需求、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学校发展需求、家长期望、社区对学校功能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等内容。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学校硬件资源调查、学校软件资源调查、教师资源现状调查和社区与环境资源调查等4个维度,可根据不同维度进行分解细化,作出详实的分析报告,提出学校课程设置的可能性。

3. 综合评估。在现状调查完成之后,学校课程领导组织需要对形成的调查报告进行综合评估。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弱点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通过调查罗列出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综合评估是学校课程领导组织最重要、也是最具专业特征的工作,只有经过科学、严谨的综合评估,才能为校本课程规划指明方向,为课程的设置提出对策与建议。

4. 制订方案。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是学校课程规划工作的主要目的和核心工作,是对校本课程的总体思路的描述。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文本应对课程的实施现状、发展目标、指导思想、组织保障以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进行详细阐述和规划,并在课程的讨论、实施及反思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5. 方案的讨论与调适。校本课程规划方案需经过规定流程后方可颁布实施。课程领导组织对草稿进行讨论修订,形成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初稿,提交校务委员会审议,提交全校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最终形成正式方案。在此流程中,要根据各方反馈意见对方案进行修订和调整,以满足各方需要、切合实际情况。

第9篇:成本规划范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城镇化、历史文化和风貌、低碳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日益壮大,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和成就。结合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就当前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作出粗浅的阐述和探讨。

快速城镇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1%,只经历了35年。预计2035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5%,经历不到60年。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伴随着工业化革命,城市化水平达50%,历时约90年;城市化水平达75%及以上,历时约200年。显而易见,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从1978年开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由17.9%,以年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城市化水平达75%时,我国城镇人口将达10.5亿,比1978年的1.72亿增加约9.8亿。如此庞大的城镇人口,将使城镇建设用地猛增,而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将占用大量的耕地。据统计,1996年我国耕地19.51亿亩,2003年减至18.51亿亩,七年净减一亿亩。而我国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美国的十五分之一。影响我国发展的一个最大因素,就是人多地少,长此以往,我国的人多地少矛盾将更加突出。据卫星遥感监测,江苏省苏州市的城市建设用地几乎覆盖全市域,苏州市未来的城市发展将面临无地可用的境界。占用耕地建设的矛盾和问题将长期困扰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从另一方面看,城市建设每占用一亩耕地,就剥夺了一个人的口粮和生计。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此警醒。

快速城镇化使得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15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使得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越发尖锐。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第一产业(农业)发展稳定,并随着工业化发展成熟后,产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从而推动城市化的进程,这样的城市化才会健康稳步。而我国目前的城镇无论工业设施,还是基础设施、公共公用设施的发展,很难和快速发展得城镇化相适应,使得就业、就学、就医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更加凸显,甚至助长了黄、赌、毒、盗、抢等“城市病”的滋生,使得城市安全、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很多城市经常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刑事和治安案件频发,社会黑恶势力猖獗,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公交、车站、银行等公共场所多半被犯罪分子控制,及时是安保设施较好的居民小区也时常有盗贼光顾,防盗网、防盗门、防盗锁不断更新换代,也很难挡住神偷的脚步。有些城市夜晚单人不敢在大街上行走,有些城市晚上过了九点半,单身行人不敢走过街隧道,即使有人敢走,也难免心惊肉跳,脚步匆匆。试想,我们建设和生活得城市怎么能称得上安全和宜居,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此发人深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入后期,一些城市出现颓废现象,城市人口不断外迁,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变小,城市建设不仅没有发展,就连市政设施的正常维护和运行都难以维持。如美国的底特律,上世纪随着福特汽车工业的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繁荣,成为美国六大城市之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其火车站规模宏大,高大雄伟,当时是全世界最大的火车站,风靡一时,通用和劳斯莱斯两大汽车公司相继进驻。而现在,底特律正在成为一座废城,人们纷纷逃离这座城市,使得这座城市到处是废弃的工厂、民居和公共建筑,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变得萧条冷落,政府财政赤字严重,政府职能无法正常运行,犯罪率飚升,到处是无家可归吃救济的流浪人,通用汽车公司也已搬离这座城市。再如中国云南省的个旧市,上世纪曾是繁荣鼎盛的著名“锡都”,一个县级市人口高达二十多万,当时经济发达,人气旺盛,人们精神风貌积极向上,进去奋发,成效显著。而现在,随着锡矿的开采耗尽,人口已减至几千人,到处是废弃的矿井、矿场,市政设施年久待修,经济萧条,妓遍地,艾滋病高发,成为世界艾滋病发病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理应加以思考。以人为本的理念再次警醒。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思考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快速增加,城市建设也得以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大开发、大建设的过程中,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从而忽视了城市环境的保护、城市风貌的协调以及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尤其是对老城区的大拆大建,使得城市老区的建筑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千城一面的钢筋混凝土“火柴盒”,使老城区的历史风貌、建筑风格及历史文脉毁于一旦,使印证人类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印记和人类发展的历史古迹消耗殆尽,令人感叹惋惜。这种现象在全国的大多数城市,乃至县城,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十几年前,北京多处具有华北特色的四合院、老胡同、老街坊、老城区被拆除时,很多老教授、古建筑专家坚决反对,提出要保留,其中有一位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极力反对拆除,上下奔波,通过多种媒体呼吁,保护老胡同、老街坊,但最终无功而返,老胡同、老街坊、老城区最终毁于推土机、挖掘机的履带下,取而代之的是华丽的高层建筑,从中不难看出,历史风貌和历史文化保护的不易。安徽省当涂县县城,是一座有着1400年历史的古城,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老城的风貌、风格、特色被钢筋混凝土的“火柴盒”所取代,尽管当地媒体多次呼吁,古城的风貌依然是一去不回,千年古城历经1400年的洗礼,最终被“火柴盒”改头换面,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更有甚者,位于老城区的百年老校—当涂一中,也被无情搬迁,拆除教工宿舍时,老教师纷纷含泪搬迁,投奔他处,不久纷纷客死他乡、他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再次令人深思。

1964年的《威尼斯》指出“古迹的保护意味着对一定范围环境的保护。凡现存的传统环境必须予以保持,决不允许任何导致群体和颜色关系改变的新建、拆除或改动行为”。1975年《阿姆斯特丹宣言》指出“建筑遗产不仅包括品质超群的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环境,而且包括所有位于城镇或乡村的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地区”。二十多年前,人们提起上海,马上会联想到南京路、外滩、豫园(即城隍庙)。而如今,人们提起上海,联想到的是浦东、东方明珠、高架快速路、地铁、虹桥交通枢纽、世博会。作为我国第二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上海(1986年12月)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规模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人口已超过2000万),其经济也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中心。初始的上海是以赛马道(南京东路)、外滩、豫园为城市的标志,是上海的骄傲和象征,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依然如此。南京东路、外滩的黄浦江和欧式建筑群、古老的中式园林建筑豫园,曾是上海历史文化的象征和见证。如今,它们依然存在,但随着高楼大厦、高架路的建设,它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悄然消逝。古迹、古建筑在现代化的大都市纷纷变成岌岌可危的“孤岛”,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已被遍地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历史文化的保护终将成为纸上谈兵。再如南京(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夫子庙”和上海的“城隍庙”面临着同样的境地。

相反,苏州的“周庄”古镇,原本打算拆除,用以修建过境公路,后经同济大学古建筑专家阮仪三教授的奔波呼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使公路绕道,“周庄”古镇才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如今周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并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美国政府奖,成为世界最具魅力水乡和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每年游人来自世界各地,络绎不绝,“周庄”现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常州市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其城南古运河北侧有一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青果巷”,其占地约8.7公顷,街区内主要有古建筑和明清时代的名人故居,文保单位5处古建筑8处。街区历史风貌、历史文化保存完好。该市政府规划对其完整保护修缮。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此闪光。

每当人们提起“香港”,就会把它和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国际金融中心、美丽的“东方之珠”、“亚洲四小龙”相提并论,就会把它和英国、英制联系在一起,就会为它的文明、精细、睿智、繁华、繁荣感叹不已,很少会有人去联想它的历史文化。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新石器时代,香港是从中国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如今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人口720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它高楼林立的背后,依然可以看到它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从铜锣湾到旺角,从旺角到新界,从建筑的新旧对比就可以鲜明地看到它的发展历史。再到它相邻岛屿的渔村小镇,就可以看到它的风雨岁月,历史沧桑。在其繁华的背后,使人自然而然的联想到它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情。这比起内地城市的千城一面的“火柴盒”,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这是古人对桂林、阳朔的喀斯特地貌、秀丽的漓江自然风景发出得由衷的赞叹,其着重点是自然地貌、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当然不能包括如今的桂林市和阳朔城。因为,古代的桂林、阳朔充其量只是个小山村,在桂林、阳朔的自然山水、自然风景的画卷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小的点缀。而如今,桂林市经过约22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占地约570平方公里,人口过百万的地级市;阳朔经过14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人口近5万的县城。无论桂林市,还是阳朔城,在自然山水和景观的画卷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规划建设好了,会使这幅画卷更加美丽动人,相反,没有科学合理得规划建设,那么势必会“大煞风景”,败笔连篇。三十年前,桂林于1982年第一批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我有幸到桂林、阳朔考察学习,当时的桂林市不大,城区面积比现在小很多,街道为数不多,一条主要街道沿漓江而建,城中建筑楼层不高,以平房和两三层居多,少数五六层的公共建筑已是当时的“城标”。走在大街上,仿佛置身于一幅自然山水景观的画廊,不时可以看到漓江的碧水(当时的水位比现在高出好几米)和其倒映的蓝天白云以及喀斯特山峰,心中只有赞叹,如痴如醉,尽情领略着上帝的“鬼斧神工”和山水甲天下的意境。三十年后,我再次来到桂林旅游,发现这座曾经年青靓丽的城市,变得陌生苍老了。城市变大了,大得使山水画卷“头重脚轻”、“本木倒置”了;楼层变高了,使人又一次置身于千城一面的“火柴盒”之中;人口变多了,使人再次感受到都市的喧嚣,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如今,在市内再也感受不到山水甲天下的意境,只能在溶洞和景点重复领略着旅游的“真谛”。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来桂林时,给桂林的城市建设下了这样的定义:“一位美少女穿上了一件破衣裳”。

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不能盲目去追求城市规模,以“给人一块地、给人建套房”为以人为本的理念。桂林是一座自然景观旅游型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规划建设要去装点自然,城市要和自然山水有机融合,要与自然风貌整合协调,要使我们的“人工”变为“巧匠”,把甲天下的山水画卷点缀的更加美好。这样,旅游服务产业才会壮大,才会为世人展现出更加美好的画卷,城市规划和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才会发扬光大。

相反,阳朔县城的规模很小,但其堪称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典范,更堪称“甲桂林”的美誉。阳朔的城市道路随坡就势,高低起伏,蜿蜒绵长,和自然山水有机融合,堪称一绝,令人赞美;建筑风格和色彩注重与山水自然风貌统一协调,建筑高度和密度都有控制,建筑的布置更是唯妙,使人置身于城中的任一地方,视觉景观效果都没有影响。置身于城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动态的自然山水景观画卷,人的活动把这幅自然景观画卷装点的栩栩如生。城内交通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机动车较少,旅游者乘坐的是电动游览车,在城中行走,仿佛在游览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每年演出250场的“印象、刘三姐”,使人们享受自然美景之余,得以陶冶情操,使文化精神得到升华,让人们游览自然景色的同时,领略到更加浓厚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阳朔的夜景同样也有着迷人的魅力,以“西街夜市”为代表的传统古街,充满着浓厚的人间真情。通过尺度的把握,使人暂时远离大尺度喧嚣的都市,回归充满乡情的生活的街区,领略过去的温馨和甜美。如今的阳朔,每年来此旅游的人数高达三千多万,很多外国人纷纷来此安家,在阳朔随处可见外国友人的身影。而桂林每年的旅游人数只有两千多万。所有这一切,无处不体现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

生存的家园

农村有着广袤的旷野,有着肥沃的土地,它到处都充满着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芬芳。只要你辛勤耕耘,播撒种子,就可以有所收获。而城市,除了高楼大厦、烟囱林立,就是满街的人群和飞奔的汽车。生活在农村,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大地母亲的恩赐,呼吸着芬芳的空气,奔跑在田间旷野,无忧无虑。广袤的田野处处都充满着生机,收获带给人们无尽的欢欣。相反,城市的稀缺性,使城乡产生巨大的反差,生活在城市,人们必须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必须挣得足够的工资和奖金,才能买房、租房,才能有一个安稳的家或一个安身之处,才能有钱去购买食物、生活用品,才能生儿育女、养家糊口。不然,就得饿肚子,年青人就会成为“蚁族”,老年人只能靠少得可怜的养老金勉强度日。高收入者外表即使潇洒,但经过计算也不敢随便花钱,为了以后生活得更好,还是多攒些钱吧。在城市,富有的人生活同样充满压力,他们深知家业来之不易,未来很难料想。下岗职工纷纷从事“个体经营”、“个体服务”,以挣得一些报酬,贴补一些家庭的拮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膨胀,打工仔、农民工生活更加窘迫,饥一餐饱一顿,有的露宿街头,有的生病无钱就医,甚至惨死街头。在城市,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时会变得暗淡失色。

无论我们是城市的主人,还是外来者;无论我们是城市的统治者,还是打工者。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理念,那就是“以人为本”。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我们就是要把城市规划得更加科学,就是要把城市建设得更加合理和美好,使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处处都能感到安全,处处都能感到满意,处处都能感到亲切,处处都能感到惬意和美好,时时都能充满信心和自豪。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在享受市政公用设施、公共设施的同时,要把城市作为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去爱护城市、保护城市。

如今,我们的城市随着城镇化的深入,人口越来越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觉得过去的宁静、淡定,逐渐被嘈杂、喧嚣所取代。为了生活人们必须学会应对拥挤,并要学会赖心的去排长队。为了安全,出门或晚间休息时,要把防盗门窗锁好;在公共场所,要时刻提防“不速之客”的侵扰;夜间外出,最好结伴同行,没有同伴时比较安全的做法是坐出租车。我们的城市现在即使有“110”快速出警,有保安执勤,有很多的视频监控,但人们的安全感丝毫没有提升,无论你处于城市的哪个地反,安全这根神经只有在进入梦乡时,才会松弛下来。我们生活的家园,在太平、祥和的背后,依然使人深省。以人为本的理念任重而道远。

如今,我们城市交通和空气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私家车骤增。在很多城市,上下班高峰期道路交通拥堵严重,有的地方出现汽车一小时只行6公里,和步行相当。有的城市上下班高峰期时,高架快速路上的汽车密密麻麻,如同一座流动的停车场。近些年来,我们的城市经常出现“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不断下降,PM2.5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而PM2.5污染物很大部分是来自于汽车尾气,即细小的油滴。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经过十几天艰难复杂的谈判,签署了《哥本哈根协议》。其宗旨就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地球气候温度的上升。目前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在很多城市相继展开,其目的就是减少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城市道路设置单行道系统,使人们出行去某个地方,开私家车需2.5小时,乘坐公交需1.0小时,如骑自行车仅需45分钟。在我国的很多城市,由于私家车的泛难,城市停车场所严重不足,很多城市道路变成了露天停车场,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安全,汽车刮碰、乱停乱放、酒后驾车、损毁车辆、打架斗殴等现象非常普遍。由此可见,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小汽车的发展,鼓励自行车、公交出行,就是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