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财务管理体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体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管理体制

第1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简述

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或企业管理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制度的总称,是企业完成财务工作、处理财务关系、实现财务目标的载体。财务管理体制包括“国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两部分内容。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多元化、市场多极化、管理科学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彰显,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建设势在必行。在“国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客观要求国家在给予企业更多的经营自的同时,加强宏观性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建设。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方面,财务管理体制决定着企业资金运转和资产价值形态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整个运行机制的重要一环,事关企业如何发挥资产最大效能,合理利用企业的有限资源创造最大价值,使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尽可能实现最大增值,并尽可能使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利最丰。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体制,成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国家宏观财务管理体制方面

我国现行财务管理体制是比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但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有些法规急需制定,特别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成本管理,其规定大都散见于不同的法规、制度中,尚无一部系统的法规可依。

二是在企业微观财务管理体制方面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企业财务组织机构一元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高度统一,两者的决策主体重叠,使机构运行低效。在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权不规范,国有股权代表缺位,财务监督机制弱化,国有股权同股不同利等。许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基础不扎实,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差,企业领导也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等。在财务决策方面,企业资金的投向不合理,资金运用低效等。另外,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大型企业集团不断涌现,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是在企业经济审计方面

审计职能的弱化与滞后,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体制的正常运作:

1.不规范的委托人影响企业审计监督质量。目前我国经济体系中,特别是公有经济中,由于委托关系尚不完善,审计市场中缺乏出资聘请审计者对财产人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的财产委托人,企业审计不是建立在市场需求之上,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的“良好愿望”推动形成的。

2.不合理的竞争行为及不恰当的审计费用影响企业审计监督质量。企业审计费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或企业章程的规定,由委托人单独掌握开支。我国企业管理当局掌握着垄断审计费资源,可能利用其第三者的身份,出具迎合自己口味的审计报告。此外,个别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眼前利益,利用行政干预、部门垄断、降低收费甚至采用作弊造假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揽取业务,对财务体制造成影响。

3.不称职的审计人员影响社会审计监督质量。审计人员尚未普遍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自觉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强烈的执业风险意识,部分审计人员包括部分审计机关领导的“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比较突出,审计风险意志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审计质量要求。 另外,审计队伍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现有审计人员中懂一般财务审计的多,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生产经营科技知识,具有一定经济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难以保证现代企业审计执业质量。

三、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需要真正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对出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和债权人资金拥有法人财产权,并以法人财产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国家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拥有投入资本金及其相应权益的终极所有权,并以投入的资本承担企业有限责任。企业依法拥有筹资权、投资权、成本费用开支权、对外分配权。

二是加强审计监管,保障财务管理体制健康运行

1.权利与责任相联系,动力和压力相结合。不断完善企业审计法律法规,改革制度,明确界定审计监督相关部门的权利和责任,使之具有相应的动力和压力。审计人员应当针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客观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2.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参与审计监督的各审计主体之间应当实现相互制约和监督,及时发现审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必须相互合作,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建立和完善审计监督的纠错与目标选择机制。

3.理清审计监督思路,转变审计监督方式,提高审计监督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审计监督步入规范化、经常化、合理化轨道。

三是大力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而改革的重要一步即是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具体而言,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全面实施会计委派制度并规范会计委派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奠定基础;促进反腐倡廉,加强廉政建设;促进一系列财会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

四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建设

既要以《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又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以便于企业有效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保护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提升企业效益。

首先要实施“企业财务体制精细管理”。“企业财务体制精细管理”的目标是根据企业的特点,把企业内部统一管理改为分级分权管理;把企业少数人负责改为职工群众共同负责经营;把企业经营风险由国家承担改为职工群众共同承担。由此,改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生产经营体制和经营管理方式,改变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五是强化企业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

第2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集权;分权

1 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简介

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太平财险”),即原太平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太平保险”),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旗下的成员公司,是中国太平在国内拓展财产保险业务的主力军。

太平保险是中国保险市场上经营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保险公司。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太平保险成为隶属于国务院的国有金融保险集团,中国第一家金融保险控股集团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将总部设在香港的保险主体—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即现“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2001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太平保险全面恢复中国境内的财产保险业务。2009年8月7日,太平保险更名为“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太平财险总部设在深圳,注册资本金15.7亿元。

2 国内研究现状

财务管理体制在于对集权与分权的选择,不过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这也是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组织效率与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专家从不同的方面对集团财务管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建议。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财务管理体制有三种:集权型、分权型和相融型。

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将子公司的业务看作是集团公司(母公司)业务的扩大,母公司对于整个集团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具体地说,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就是将集团的大部分财务管理决策权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只享有执行和细化管理的权力,而子公司的资本筹集、投资、收益分配、资产重组、财务人员任免等重大事项都由母公司统一管理。

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母公司只保留子公司的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其他日常财务决策权与管理权下放到子公司,各地区的子公司在总公司的指导下,相对独立地从事财务管理决策和运作。母公司不干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其对子公司的管理强调的是结果控制,即对子公司完成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

综上可以看出,集权和分权型财务管理是我国早先最常见的财务管理体制,但是集权和分权的选择要受到多种元素的影响,很难清晰地判断。在这种情况下.集权不死、分权不乱、收放灵活的相融型财务管理体制无疑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最高境界。

相融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母公司主要侧重对方向性问题的集权,对子公司的具体事务则可分权,强调结果控制,但不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只是有选择地对重大问题进行控制的体制。该体制期望通过集权与分权的交织配合,来聚合各方面各层次的资源优势,激发各层次管理者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推动集团整体利益目标的协调性和高效率性,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在财务系统的整体优化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动态调整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方式和节约组织成本等方面,该模式具备其他体制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3. 相融型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

3.1财务管理体制选择及权变因素

集团在运用财务管理体制时,为保证其有效的运行,保证集团的财务组织机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施行,必须从集团公司的角度出发,根据企业特点来选择财务管理体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思路入手:

1. 是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为依托的,选择管控模式要体现产权制度管理思路"集团企业在选择财务管控模式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集团各经济主体的产权关系,明确界定责!权!利的划分,切不可制造矛盾产生纠纷,各经济主体之间必须达成一致的目标,作为财务管控核心的母公司在实施管控时必须有制度!有规章可循,产权制度明确!思路清晰"

2. 是围绕管控目标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管控模式"母子公司财务管控选择集权式还是分权式管控模式,以及如何确定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一直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集权过度会使子公司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丧失活力,而分权过度则又会使集团财力分散!管理失控!削弱集团的整体实力"母公司一定要权衡利弊客观分析集团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财务管理体制"要做到既能控制子公司财务,又不限制子公司发展,同时集团利益也不会受到影响"

3. 是要结合资本关系与业务联系程度选择财务管控模式"在母子公司权变因素的分析当中已经对母子公司关联度和资本关系做过分析"母子公司的关联度和资本控制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集团企业应该采用咋样的财务管控模式"所以在选择集权还是分权上要注重这两方面的考虑"

4. 是要明确集权与分权的轻重平衡度"母子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要涉及方方面面的责权管理!如资源的利用!生产的组织分配!利润的取得分配等,母公司需要充分考虑在这一过程中的平衡度,母公司履行管控制职责但不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子公司服从集团利益的同时,安排好生产经营,履行企业职责,合理分配利润,传递财务信息,维护集团的整体利益"

5. 要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在选择母子公司财务管控模式时,首先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任何模式在施行过程中都会有得有失,也就是要付出一定的成本"集权式财务管控模式产生的效益在于母子公司财务目标的协调和财务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付出的成本则是子公司缺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财务决策效率也会有所的下降"分权式财务管控模式的效益在于子公司财务决策效率的提高以及子公司积极性!创造性的极大发挥,从而为集团创造更多的效益,成本则在于子公司财务决策目标及财务行为与母公司总体财务目标会出现背离以及财务资源利用效率的下降"所以在科学计算成本效益的同时制订管控模式才不致于集团成本投入过大高于产出效益,损害集团的整体利益"除此之外,母公司在选择集权式或分权式管控模式时,还应考虑母子公司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及母子公司管理者的素质,管理层的业务和管理水平"这些因素也是可以影响到集团企业管控模式运行效果的"

3.2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建立的步骤

集团企业在选择企业管控模式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和情况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财务管控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子公司的生产运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充分实现集团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集团整体利益的实现,真正达到管控的目的。财险公司建立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的步骤包括:

1. 确立财险公司财务管控的目标,包括财务目标、制度目标、人员目标

2. 确立财务管理体制实施效果评价标准。

3. 建立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实施项目小组,制定计划,推动实施。

4. 对项目进行分阶段监控,分析实施效果。

5. 对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6. 总结经验。

3.3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建立的要点

财险公司建立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的步骤包括:

1. 建立对子公司的指标考核体系以及建立财务信息系统

2. 规范重要财务决策的机

3. 对子公司财务人员进行掌控

4 小结

目前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基本上有三种类型:一是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二是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三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相融型财务管理体期望通过集权与分权的交织配合,来聚合各方面各层次的资源优势,激发各层次管理者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推动集团整体利益目标的协调性和高效率性,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通过太平财险贵州分公司的实践,我们发现在财务系统的整体优化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动态调整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方式和节约组织成本等方面,相融性财务管理体制具备其他体制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一平肖明雄 加强信息化管理完善保险公司财务体系 冶金财会2006.12

2. 陈倩 财务分散管理模式的弊端与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实现 西部财会 2006.6

3. 董振东 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探析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9

4. 李文彦 对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思考 山西科技 2006.1

第3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 财务管理体制 模式研究

在2015年高等教育改革中,我国现有近2 500所高等院校中将有1 600至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这些地方高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号),推动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整体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含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经费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因此,对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制进行研究,是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合理配置学校有限的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 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制及其比较

根据对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制的理论与实际调研,发现目前职业院校大多分别实行的是“统一领导下的集中财务管理”或“统一领导下的分级财务管理”两种管理体制。

“统一领导下的集中财务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利用集中的集权管理模式将学校资源集中管理统一配置,减少中间环节,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对资源相对有限,经费不足的职业院校来说,能更好地控制财务预算,合理地进行预算分配,更好的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有限的资源,使其更有效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确保学校教学与管理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从而实现既定的办学效益和目标。但是,这种财务管理模式过于把学校财务管理集中到学校一级,导致财务管理事权的过度集中,限制了二级管理单位特别是二级院系的发展,缺乏激励机制,不能真正从二级院系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利于激发二级院系的积极性和创新能。

“统一领导下的分级财务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这种统一领导下的分级财务管理模式在权力的集中与分散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在一定程度上,在现有高职院校经费相对宽余的前提下,为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和其他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以给予二级管理单位部分经济和财务管理权限,二级学院及其他二级管理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目标的经费需求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自主分配财务事权,能充分调动二级院系及其他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在财务管理上同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学校一级管理层需要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和财务监管,同时对二级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进行效益性评价与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无论是统一领导下的集中财务管理模式,还是统一领导下的分级财务管理模式,在一定层面上都有其优势,但也同时具有不足之处,这也就需要高职院校结合学校自身发展情况,尽可能地选择适合自身工作的财务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办学经费的日益提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职业院校采用“统一领导下的分级财务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更能充分调动二级院系及其他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更好地体现办学效益,实现办学目标,使学校获得长足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制运行中的问题

职业院校发展面临的国家教育政策、经济发展环境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创新性要求,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对职业技术型人才需求已发生巨大变化,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其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改进财务管理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二级财务管理体制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规范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法规、制度相对完善,但具体到不同的职业院校内部缺乏内部控制制度或内控制度不完善,对实施二级财务管理财权下放的前提下,与二级单位相对应的财权和职责相配套的二级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导致对二级管理单位缺乏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难以对其收支效益性实施监督检查。

(二)预算管理缺乏针对性、科学性,与二级单位的“事权”职责与范围不相匹配

一方面,预算的编制通常是由各二级单位提供基础数据,报学校预算管理部门审核,大多数预算管理部门或机构往往只是根据往年的实际支出来确定当年的预算,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由于前期的调研和沟通不充分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对预算支出的真实数据测算过程中,缺乏根据二级单位的工作职能、特别是二级学院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进行科学、认真的分析研究,导致最后确定的预算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难以符合二级单位的实际的经费需求,致使确定的预算指标及额度不能真正体现二级学院或单位人才培养与管理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由于二级单位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在提供基础数据时往往也不能真正体现二级单位的实际经费需求。

(三)缺乏对预算执行的过程监督控制、执行结果的考核与评价

目前职业院校的预算管理大多数停留在制定预算、执行预算的水平,没有提升到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缺乏对预算执行结果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制构建研究

第4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 体制

企业集团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参与者,它以其强大的资金优势和规模实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经营效益直接影响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企业集团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做得好坏与否,决定着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运转效率,影响着企业集团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而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上层建筑,对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指导作用,其体制是否健全与科学成为确保集团财务管控较高效率与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是企业集团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集团虽然克服了单一、小型企业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缺点,经营效率更高,但同时也由于规模的增大、组织的复杂、业务的扩展等使得内部管理出现多方面关系的协调问题,影响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

(一)集团管理架构缺乏坚实的内部连接纽带

企业集团是由几个公司主要以资本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公司集合体,我国较早的企业集团一般是在政府行政干预下,以国有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为主组建的,发展到现在,企业之间通过购并、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展规模,使企业集团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参与者。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组建的集团企业,明晰的产权是其组织与管理的基础,而实际上,产权关系不清一直是我国很多类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诟病,长期以来未能有效根除,使得集团财务主体界限也很难划分清楚,内部财务连接纽带极为脆弱,从而严重影响集团内部财务责权分配及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财务管理模式不顺畅

首先,财务会计体系构建上,企业集团财务会计组织体系由两个大层次构成:一是负责财务统筹管理的集团总部财会部门,二是负责具体财务工作的各集团公司内部财会部门,两者之间通过集团委派财务经理连接起来。集团在这方面的问题一是财务会计权利的分配不合理,难以达到权利集中与分散的最佳结合,要么过于集权,导致下属公司财务自主性低,凡事要向总部回报申请,导致财务决策时间过长而失去最佳机会,同时也使其形成对集团总部的依赖性,责任归属感不强,不利于财务管理积极性的提高;二是财务经理委派的执行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有些集团虽然将其人事关系和工资给付权留在总部,但其所属公司又具有对其进行嘉奖等权利,因而使其难以保持与任职公司的独立,本应发挥的监督职能可能发挥不出来。其次是财务监督体系的构建方面,内外监督俱全的系统才是最有效的,而集团一方面外部监督并未形成科学的体系,较多的是随意的披露,另一方面,内部监督系统也存在漏洞,内部监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不明确,使其无法摆脱管理干预,独立性差,而下属公司内部自我监督体系更是匮乏,因而存在监督管理的断层。

(三)分层管理与整体调配的平衡性差

层级较多是企业集团最显著的特征,因此把握好上下之间工作的协调性至关重要。而实际中,首先,下属集团公司的管理目标总是与集团管理目标总是难以消除偏差,要么是集团未对总体管理目标进行详细的分配,使各公司把握不了集团策略目标,要么各公司利己主义太强,不是以集团整体利益为中心,而将集团下分的财务目标搁置一旁,形成逆向选择,损害集团的利益。其次,经营管理中资源的调配能力不高,财务资源中最重要的便是资金,企业集团经营规模的巨大就决定了其资金的分布广泛性,因而加强集约性的管理是必要的,但也应当看到,企业集团内部分公司之间的相互联系比较少,集团也着重于总分之间的资金关系管理,而各公司发展的速度不同使得其内部资金流存也不同,资金结余的公司找不到好的机会,资金短缺的公司则因无法及时补给而丧失机会,或采取外部借款方式增加了债务成本,由此集团因未有效进行资金调剂而形成较大的资金成本,形成资金沉淀与资金短缺的矛盾。

(四)财务管控机制效率较低

一是集团内部控制效率比较低。首先,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限制了集团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基于之前提到的集团监管组织体系上的不足,严重影响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效率。第三,内部控制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也导致企业集团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不被执行,必要的控制程序不被遵守。二是集团奖惩机制效果不佳。一方面,奖惩机制的实施缺乏完善的考评体系的支持,有些集团财务考评不够重视,将其与业务考评混杂在一起而缺少被重视的地位,而且考评的周期比较长,不定期的抽查较少,因而导致考评结果不能全面反映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可能存在不公正影响员工积极性。另一方面,奖惩措施的执行不规范也是很多公司存在的问题,管理人员与财会人员串通包庇而置惩罚措施于不顾,管理层过多的享有利益分配的机会也使企业激励制度起不到丝毫的促进作用。三是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效率不高。体现为缺乏较高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体系构建不全,造成风险识别能力弱、风险预警不及时,风险控制与补偿机制不健全也使集团暴露于较大的风险环境中。

二、完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

(一)处理好集团产权关系,建立坚实的财务管理纽带

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只有明晰集团权利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才能确立各权利主体的责任,也才能确定管理工作开展中的权限。企业集团要梳理好内部公司之间的关系,保证与集团总部紧密程度较高的公司确实受其实际控制,加强产权基础的管理,同时对其不具有实际产权控制权利的下属公司也采取租赁等形式实现统一的管理,从而是集团全部公司都能集中在总部周围,形成坚实的管理组织架构,夯实管理的纽带根基。

(二)改进财务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明确责任权利

财务管理组织机制的建设对于企业集团管理工作的进行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加强财务会计组织体系的建设。首先,科学的设置财务管理层级,保证财务权利与责任的有效分配。企业集团既要坚持集权化的管理,加强总部对各分公司重大财务事宜的决策与审批权利,同时也要注重分权化的辅助,将零星的、分散的事项交由各公司自行决策,防止集权过于僵化导致的决策损失,以各公司自主性的提高促进集团整体灵活运作的能力。其次,要强化下属公司与集团总部的财务联系机制,财务会计委派制是比较可行的方式,但关键在于保障被委派者对集团的直接负责制,因此集团必须将其人事管理及工资薪酬奖励等利益关系全由总部掌握,避免其受所在公司利益影响,同时也要强化岗位轮换,定期进行财务人员的重分配。另一方面,要完善财务监督组织体系的架构。集团要以完善公司治理为目标,保障内部监管部门的独立权威,强调其对监事会的负责,减少管理层的干预,以便于其开展监管工作的自主性。同时也要重视各公司自我监管能力的提高,督促其对内部监管机制进行查缺补漏,建立总部监管与下级公司监管密切联系的系统,促进及时沟通与信息传递,增强实时防控能力。

(三)确立统一的财务管理目标,做好管理协调

企业集团首先应当明确整体财务管理的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向下属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全面的传达,同时要建立目标调控机制,使各公司可以将其分解目标与本公司实际不符的地方反映出来,由总部对其分目标进行调整,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目标的可行性,使其执行更加顺畅。其次,要强化对财务目标实现的检查制度,分阶段对各公司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抽查,以促进其真正按照集团总体的财务策略思路开展工作。第三,建立财务集中调配系统,以信息系统为依托,将各公司财务资金运作信息进行集中的反映,建立集团资金调配中心,专门负责监控各公司资金结余情况,及时补配资金余缺,加强总部的协调处理,同时与各公司建立信息传输渠道,使公司之间可以自行进行资金的协调,促进资金高效率的流动。

(四)以考核评价为基础,以有效奖惩为方式,加强内控与风险管理

一是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以不断充实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完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内控人员,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内控执行的准确性。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要以事中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为基本方式,加大日常考评力度,更要严格进行期末的管控效率评价,并联系日常检查考评结果,确立综合的评价方法进行公正的公示,提高考评的可靠性。第三,奖惩制度要更多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发现的舞弊行为严加惩处,提高其警示性,同时奖励要一视同仁,管理层不得占有特权,而更注重对基层员工的奖励。最后,加强财务风险防控,要在集团上下层都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总部加强集团整体风险预测防控,各下属公司也要形成自主风险防控体系,设置风险警示指标及控制措施,以有效应对随时出现的威胁,保持集团经营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魏云春.创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探讨[J].财政监督.2008年第8期.

第5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网络技术;财务管理

公路系统在管理上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重建轻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财务管理。然而目前,在国家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中,加快公路铁路和机场建设是促进经济增长重要的一环。在此形势下,公路系统不仅要加强公路建设,还需要合理利用国家的投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带动经济增长。为此,公路系统必须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一、以责任制为手段,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为管理者所重视。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2002年4月10日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将全面预算管理界定为: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可见,全面预算管理是具有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是对单位相关的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制度安排,其通过预算目标的分解、编制、汇总与审核、执行与调整、评价与考核,将对企业起到规划发展、协调行动、沟通认识、销售增长与激励业绩等方面的作用。

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表明在一定期间内单位管理者对所有部门、所有员工的期望和要求。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明确任务、发现问题、协调努力、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预算管理既非财务部门的特权也非财务部门的专利,而是单位整个运营系统的总协调和配合。任何一个部门或环节上的松怠都将影响单位全面预算的执行,进而可能影响单位的发展。在公路系统财务管理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需要全体部门和员工的共同参与。预算目标的实现,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公路系统中工程、养护等公司应在各公司中根据各部门的职能不同,划分为收入中心、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将预算目标通过责任中心落实到每个部门,部门责任落实到个人。让人人肩上有责任,让每一个参与者学会算账,建立“成本”、“效益”意识。其次,是预算、核算与考核的同步协调。预算的编制仅仅是预算管理的开始,为发挥预算的作用、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必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将责任与利益相结合,通过考核,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管理者、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使管理者、职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公路系统的管理效应。

二、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其核心在于全面性,即通过预算将公路系统中各单位和财务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财务管理一体化。此外,公路系统各单位财务的显著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工程工期长、管理协调复杂和各单位地理位置分布广。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技术在于网络技术的应用,否则,没有网络技术手段支撑的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一体化,都是形式。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将公路系统各单位的流程进行重组,调动财务人力资源的信息潜能,挖掘高速公路公司、工程公司和养护公司的各种财务信息资源,更好地组织各公司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实现整体的效益最大化。因此,实现公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化对提高公路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为此,目前公路系统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一是在省市区域内建立系统局域网,加大物理设备的投入建设力度,应用先进的网络手段,为实现远程监控提供良好的物理基础条件;二是将日常会计处理事务、物资管理和财务决策分析等进行信息系统模块化。建立会计处理信息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并使各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财务信息自动流动,用以支持财务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分析、预算和决策等各个环节。在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将财务管理网络与收费、养护、建造和路政等管理子系统实现无缝连接,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各部门之间协作监督,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以应对市场经济中多变的市场环境,扩大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效应;三是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性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财务管理信息化虽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但是由于其将财务信息置于网络之中,容易受到窃取、病毒感染和信息流失等外部和内部侵害。因此,需要采取严格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和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三、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

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运用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关键在于人才,需要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为此,会计人员在业务能力上,需要由简单记账人员转变为不仅具有较高的会计技能还要掌握多种现代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对于自己的定位,需要把“专家型”和“实用型”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公路系统来说,由于实际工作涉及的资金量大、建设的工期长、管理手段多,财务人员需要具有多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是,由于会计工作又是一种操作性技能工作,多种管理理念需要体现在具体实践工作中。防止出现口上夸夸其谈,实际工作中无所适从的现象。因此,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不管新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还是经验丰富的老会计人员,都需要从最基础的记账和出纳工作做起,从会计工作的起点做起,了解会计流程的全过程。为此,对于新的财会人员,根据公路财务管理的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其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对公路系统工作流程深入了解,提高其财务管理能力,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会计人员在技能转变的过程中需要防止出现另个极端,即整天陷入琐碎的工作,而不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财务分析、费用预算和结算,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了实现财务人员有效将“专家型”和“实用型”相结合,一是通过定期聘请财务管理专家对财务人员进行在岗培训;二是引进既懂会计又熟悉网络技术,并且具备良好品德的复合型人才,给公路系统财务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以提高全系统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适用新形势下公路系统财务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长江.公路通行费收入的灰色关联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8).

第6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灌区 财务管理 体制改革 创新

一、灌区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供水。

省级水管单位目前已实行自收自支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管理体制为一级核算、两级管理,也就是计财科负责一级核算,管理局以及基层单位负责两级管理。基层单位并没有专门设立会计、出纳等岗位,管理局以划拨周转金为基础,对基层实行报账回补制度,实现收支两条线;费用管理方面是将日常经费管理包干;专项经费方面实行控制指标、主管部门审批票据、计财科负责核销;基层财务人员业务由计财科负责指导,通过每年审计制度进行监督。由此可见,基层单位现行财务管理体制跟水管单位提出的体制改革要求不符,并明确基层单位不设会计出纳,只设收费员;基层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很难在短期内提高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水平,对整体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产生消极影响;审计工作量大大增加;极易发生欠付职工工资、费用的现象;财务人员劳资关系由水管站管理,对计财科加强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不利,财务监管力度也被削弱。

(二)实体与管理费用。

在经营管理方面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且实行目标管理、指标考核;利益上与所在单位休戚相关,人事上由所在单位直接领导和管理。与此同时,在基层的管理费用、群管费用方面,财务会计账簿统一由管理站的财务人员代管,要求站长审批财务支出、财务人员核报;在购置资产方面,需经过计财科、灌溉科的审批之后,才能在站上支出费用。当下,管理站审批财务支出之后,管理局每一年对其进行抽查,很难确保基层所有的管理费用支出都是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且收费开票到用水的农户、支出审核也只到管水员一级,渠损、浇地费用等情况相当复杂,监管起来有很大难度,极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改革灌区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路

(一)供水。

针对财务收支的各项工作,供水系统应全面开展一级核算、管理工作,并委派收费员到基层,建立新型财务管理体制。具体而言,计财科要针对会计与出纳单独设立岗位,负责对基层的成本、人员工资等费用进行核算;针对报账会计与出纳单独设立岗位,负责对基层的费用进行报销,并完成报账工作;针对工资会计与出纳单独设立岗位,负责对供水系统的全体工作人员的工资进行造表、发放,并完成报销工作;针对管理费用与出纳单独设立岗位,负责对基层的管理费用进行报销,并完成报账工作;针对全体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会计与出纳单独设立岗位,负责开展全局工作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工作,发放离退休人员工资。同时,各个管理站应设置收费员岗位,落实收费员委派制度,收费员负责审核、登记水量水费,并征收、上缴水费。

(二)实体与管理费用。

由管理局委派会计出纳到基层实体单位,并委派人员到管理局,代表管理局严格实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且管理局统一支付委派人员的工资。同时,委派的收费员要负责基层管理费用、群管费用的收支与核算工作,每一灌季都要坚持将管理费用的收支情况报送计财科,以加大财务监管力度。

三、创新灌区财务管理体制的策略

(一)创新灌区财务管理内容。

灌区传统的财务管理基本能细致而周密地确认、记录、计量、报告、评价企业的有形资产,但在新形势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灌区基本的财务管理要素急需朝着知识资本的方向扩展,对通过什么渠道和方式获取知识资本要给予更多的重视,以降低获取知识资本的成本,优化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之间的结构,创新财务管理内容。

(二)创新灌区融资管理工作。

低风险、低成本地筹措金融资本是企业重点融资决策,这就要求灌区企业要推进创新融资管理,进一步将知识资本作为融资重点,从而在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以及经济趋向市场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断拓宽知识资本的可融通空间。金融工程、信息高速公路等的运用促使知识资产证券化步伐越来越快,使灌区企业获得了融通知识资本的重要工具,对创新融资管理工作有较大帮助。

(三)创新灌区财务分析内容。

对企业过去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时,财务分析是一项重要手段,能对企业的财务现状做出诊断,并预测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灌区企业知识资本的不断积累,知识资本对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发展趋势等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灌区企业财务分析内容应涵盖对知识资本的分析,也就是对知识资本的真实价值进行评估,定期编制相应报告,将企业在创新技术、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变化等情况披露出来,以便投资者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知识竞争力。同时,灌区企业应针对知识资本设立各种考核指标,包括利用率、利润率、成本率、增长率、耗损率等,从而促进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

(四)创新灌区财务报告内容。

财务报告的作用是向使用信息的人员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内容面临挑战,传统将重点放在物质资产上的做法已无法适应时代要求,而应注重揭示灌区企业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因为它们才是企业未来市场价值及现金流量的动力所在,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总资产里占据着越来越大的份额。所以只有充分揭示出企业的物质资产、知识资产,才能将其整体价值体现出来。

(五)提高灌区财务人员素质。

首先,财务人员务必要坚持学习财会知识,能鉴别财务过程中的是非,保证执法守法;其次,树立职业道德观,对单位的财务经济情况应如实反映、监督,保证财务工作正确、及时、完整、真实,严格执行国家财务法规及制度,确保财务计划、预算、报表等准确、真实;第三,严格遵守会计制度、财经法令,培养财务人员高尚的职业职责感,全面贯彻国家财经政策,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第7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现状;对策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跨区域扩张,规模不断扩大,集团企业应运而生。在全球化的推动下,跨国公司纷纷建立,国际化的企业集团也不断涌现。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集团实施内部管控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能为公司的内部管理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财务管理贯穿企业集团经营活动全过程,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帮助企业集团提前捕捉管理漏洞,有助于企业集团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尽可能确保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和正常运营。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市场竞争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集团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对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企业集团及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概述

企业集团是企业为提升自身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的竞争力,由多个法人(或少数非法人)组成,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企业为核心,通过控股、参股或契约关系形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经营多样化的稳定的经济组织。企业集团是一个联合体,主要包括以大银行或金融机构为核心的企业集团和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两大类型。在这个联合体中,子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与母公司一样都各具独立的法人资格及相应的民事权利。其中母公司是企业集团的管理总部,可以对集团整体及各成员企业财务活动的实施进行决策、控制与督导。

财务管理体制是对企业财务权限分割、财务责任划分和利益分配关系的确认的一种基本制度。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规范集团公司各层次财权、 财责和财利的基本制度,其对集团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做了原则性的规定。

财务管理体制有集权型、分权型和混合型三种财务管理模式。在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下,母公司拥有所有战略的决策与经营控制权,包括财务的与非财务的,对子公司和成员企业进行高度集权式的统一规划和管理。财务决策包括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资金的筹集与投放、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利润的归集与分配,甚至日常会计核算都统一进行。由于集团内部的各项决策均由母公司集中制定和部署,集团内部可充分展现其规模与效益,能够降低资金成本、减少风险损失。同时,可实现集团决策的高度统一化和制度化,能集中调动集团内部人、财、物各方面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集权模式主要适用于企业集团规模不大的初建期,子公司在整体集团中占有重要作用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较差等情况。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战略的决策与经营控制权分散于各子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实行间接管理。子公司可以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的运作情况,在融资、投资、资金运用、财务收支、人员的选聘和解聘、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等方面自行决策。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减轻了母公司的决策压力,各成员企业的经营决策比较灵活,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 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便于捕捉商机。但是,子公司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利于统一管理,有时甚至会损害集团利益。混合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即相对集权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企业集团的重大经营控制权由母公司掌握,子公司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环境和发展状况拥有部分经营决策权,但子公司要向母公司进行汇报。母公司可根据集团所处的发展阶段,处理好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把握好集权的程度。混合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既实现了集团决策的统一化,又具有人性化,可以充分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不够科学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受集团战略、组织结构、产权结构以及核心企业与其他成员企业联结方式的影响,其结构并不固定。企业集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应长远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模式。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风险意识淡薄,制度缺失或不按章办事,“人治”现象比较突出,在集权还是分权的管理上,容易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窘境。总的来说,我国企业集团在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上不够科学。

(二)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集团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财务风险贯穿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以及利润分配风险等。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是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重要财务管理手段。集团企业的经营好坏全部都可通过该企业集团经营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体现。因此,企业集团建立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十分必要。但是,我国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至今尚未形成适合我国公司实际情况并得到普遍验证的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公司的实际工作者除了沿用传统的经验判别法来预测财务风险外,主要借鉴国外实证性研究的成果,通过选取不同财务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建立模型来对公司财务危机进行定量预测,Altman提出的Z模型在我国财务危机预警这一领域仍然处于核心地位。由于变量的选择及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确立以及公司财务数据并不一定真实可靠,导致财务预警的可信度降低,可利用性下降,不具实际指导意义。

第8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打造措施

新经济时代下,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需求也与之提升,要求跟随时代步伐,加强与国际接轨,使其财务管理走向国际舞台。在此形势下,就要求现代化企业要充分分析当前财务管理体制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养,打造出适应市场经济行情,适应自身发展的科学的、规范的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以便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如何构建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当前各企业所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打造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一)新时期经济形势的要求

近几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才不断培养,我国众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仍有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没有准确划分会计与财务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只是将财务作为企业会计的附属并不重视财务管理体制的存在意义,在工作内容上也只局限于成本控制。而在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强烈要求现代化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并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潮流。

(二)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

在整个企业活动过程中财务管理是其基础,这也意味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在进行企业资金活动、价值形态等方面的管理时,往往是以资金成本为主要核心,并在有效的价值形态管理基础上,实现对实物形态的管理。所以,财务管理对于企业进行各方面的管理尤其重要,更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二、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

(一)理念陈旧,内控不足

现代化企业别是个体和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资产使用都掌握在经营者的手里,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更是集中于家族中,缺乏对人才的信任,很少会让更有才能的人来进行财务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更好发展。大多数的个体企业及私营企业大都是靠自己投资,慢慢累积经验才得以发展起来,对于会计、财务等相关专业知识认知并不大懂得,也不够重视,部分经营者甚至认为设置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反而会阻碍企业经济收益,致使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流于形式化。而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这种陈旧的经营管理理念显然弊端愈发明显,难以保障企业财务工作独立化。此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过于重视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极为忽视,在财会方面很少从企业的整体性和经营性来进行综合考虑。部分企业对于内部财务审核不够重视,虽然有的企业有加强审核制度,但也没有依据实际规范进行,缺乏有效完整的审核制度。缺乏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的会计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的制度等等,都直接导致了企业财务内控制度难以正常运行。

(二)规章制度不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大多数的企业缺乏扎实的财务管理基础,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缺乏重视和完善,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也相对不高,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很难得到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企业在资金投资分配上没有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资金投资回报率无法提高。同时,大多数企业只将眼光局限于科研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却极为忽视。企业没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理财观念相对落后,理财知识尤为不足,最终导致企业财务核心不能发挥实际作用。

(三)风险意识不高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风险也愈来愈高。在实际的投资经营过程中,企业经营项目很少单一化,大都是趋于多个项目共同经营,但却缺乏统筹兼顾,没有进行全方位、全方面的考量和分析,只是盲目的添加设备设施,对于资金成本投入、实际运作效率的控制,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财务风险皆缺乏重视。尤其是在高新技术时代,产品更新速度快,企业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时风险也逐渐增加。

三、打造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措施

打造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的提高,推动市场趋向规范化和制度化,有效的满足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财务管理体制的打造。

(一)强化内控制度

打造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基础就是建立起科学、系统、严谨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财务内控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效保障了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和法律性,所以说,加强财务内控是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措施。因此,对于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准确把握,鉴定财务内控的关键点,保障内控措施的合理进行,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职务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使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合法,财务人员素质切实提高,且经济活动稳序进行,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为此,加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还必须从以下两点出发:一是打造科学的组织机构。科学的组织机构对于打造企业良好的财务内控环境有其积极性作用,对于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要切实重视,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横向间联系,坚持制衡原则,以便形成企业科学决策,有效执行对财务人员工作的监督,保障企业资产安全、经营合法;二是对于财务内控制度要不断细化,对于管理权限要不断量化。细化内控制度主要是以企业的总体实施要求原则为主,辅之以操作指引的基本思路,与此同时构建起以“内控制度———内控办法———相关内控细则”的基本实施框架。并根据企业实际的管理状况,在财务会计相关法律准则的要求下进行财务控制岗位、流程及其稽核监督的设立。在实际内控过程中,有效的对人员控制管理权限进行量化,以便内控制度措施更好的实施操作。

(二)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

财务管理中的各项价值指标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经营决策起着关键性作用,如何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率,以加强企业经营收益,节省支出,推动企业各个部门的增产节约对于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建设发挥着重大作用。首先,对于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应当逐步加强投资管理体制的建设;其次,在存货管理上也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合理的存货储备;再次,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完善往来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最后,企业还应进行定期检查财务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独立的审计制度。通过上述的几个管理制度,企业各个生产经营活动都能有效的进行,不仅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而提供有效依据,更使资金使用率得以有效提升,极大的推动了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创建。

(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打造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对于财务管理人员也有着相对较高的标准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加强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熟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相关知识,积极适应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屏除落后、陈旧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方式,不再单纯的局限于财务管理的财务框架,而是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专业素养,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使其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能够灵活运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手段,在保障高素质人员的基础上有效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化财务管理。为此,企业应当积极进行财务人员培养,定期组织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或是聘请外部专业人士开办讲座,在不影响企业财务人员工作的前提下,开阔员工的视野,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同时,企业应当逐渐树立起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理念,并以此来带动财务人员,使其由纯粹的业务核算型不断朝着业务管理型和风险防范型发展。

四、结语

打造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体制是企业稳序发展、有效规范财务行为的关键所在。所以,企业应当积极转变建设理念,摒除陈旧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提出科学决策以提升企业资金使用率,逐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使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能够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朝着制度化和规范法前进。

作者:俞芳真 单位:福州雄冠机械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尚素萍,基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11).

[2]丁蕊,浅谈如何构建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J].进出口经理人,2014(08).

[3]杨建华,打造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体制[J].中国市场,2013(01).

第9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 财务管理 体制 模式

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历的学生,基本学制为三年。高职院的财务管理体制需要划分高职院内部各层级财务管理权责利关系,财务管理体制是保障高职院内部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保证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自上而下顺利贯彻执行的根本制度。

1.新升格高职院的需求

目前我国存在部分新升格进入高职院队伍的学校,升格前该类学校的财务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基于中专层次的,由于中专资金规模小,财务关系简单,故各类设置简单,财务管理、会计、内审等各项职能均合而为一。升格后规模扩大,经济关系日益复杂,急需脱离原中专学校框架和观念的影响,使财务管理体制更加完备,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使学院的整体管理水平能匹配高职院的称谓。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研究目前我国高职院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再结合本学院自身特点进行规划。

2.新升格高职院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2.1财务人员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转型慢,人员结构不合理

由于多年处于中专校的简单化的财务管理体制下,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思想意识转型缓慢,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形势。另外在中专层次下,多项职能合为一体,人员配备数量少,一人身兼多岗的情况屡见不鲜,升格后,要求职能划分更明晰,角色定位更明确,原有的人员配备及定岗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2.2学校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有些高职院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认为学校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是按上级财政部门审批确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出一套预算报表,错误地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目标的确定,编制,评价都应由财务部门全部完成。再加上长期未解决的预算编制的“两张皮”现象,财政一套数据,财务一套数据,及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在使用资金方面的诸多限制,更使得学校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2.3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财务二级管理制度

多数新高职院由于刚刚升格,学校的规章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仍然延续老的中专校的制度,急需高职院层面的制度建设指导性章程。特别是财务二级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这就导致在逐步下放财权给系、部时,尚未形成与之相应的二级财务管理制度,如何控制系、部的经济行为也就没有了准绳。

2.4财务风险意识低,融资行为风险高

很多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长期形成的事业单位全额拨款概念,财务风险意识低,财务风险甄别经验匮乏,使院校无法从整体上对财务管理予以有效把握。多数高职院当初为了能够达到升格所需软硬件的要求,进行了校园基本建设的大规模扩建和设备的大批购置,而这些资金的投入,大部分是通过校区置换、融资、贷款等方式取得,造成了学校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偿债风险和经济压力巨大。

3.目前我国高职院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有两种,即“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

3.1“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对其财务活动和财经工作进行集中式地管理,并根据各项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各项教育资源和经费。即统一领导,统一财经政策,统一财务收支计划,统一财务规章制度,统一办学资源调配,统一财会业务领导,集中管理即财权的集中管理,财会事务的集中管理,财务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的集中管理。

该模式对于规模一般的高职院来说在有些方面还是还是很有利的,有利于学校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控制,可以使办学经费充分保障向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等重点工作,提高学校的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也可以集中力量进行学校建设或者归还前欠的贷款、融资款,保证学校的中心工作不动摇。但由于学校过分地强调了财权的集中,而对于二级单位的限制过多,因而不利于调动二级单位的积极性。

3.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在那些规模较大且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高校,学校统一领导,明确校内各级、各单位之间权责关系和建立健全各项财经制度,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并对财权进行划分的原则,由学校和校内各级各单位对其财务行为进行分级管理。在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下,校内的院系等二级单位有权按照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学校分配的资源和下达的预算经费额度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同时,学校下属的二级单位也可以自行制定所执行的财务规章制度。

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二级单位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的开展财务管理活动,不断提高办学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该模式容易导致二级单位的本位主义而忽视全局利益,对于资金压力较大的学校无法使自己的资金形成合力达到效力最大化,另外监管机制如果没有切实得到履行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腐败、贪污等经济犯罪行为。

4.新升格高职院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

笔者认为,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权管理各有优势,也各有弊端,如果能够采用介乎于二者之间的模式,去弊存利,对于学校的运行应该更有益处。也就是说统一领导,非完全分散管理的方法比较适合新升格的高职院。在这种体制下,学校仍然还是集中领导,在学校设立计财处作为一级财务部门,统一扎口管理全校的财务经济活动,在规模较大的院系设置二级财务部门,学校统一开设银行账户,不允许院系开设账户以便统筹安排全校资金。学校的基建、大型设备购置、基础性绩效工资等支出可以放在校级统一管理,各种津补贴、奖励性绩效工资、水电费、班主任津贴、辅导员津贴、临时工工资、卫生费、电话网络费、学生就业经费、学生活动费、实习鉴定费等财权下放到院系二级部门,当院系二级部门将财权和事权结合在一起时,一方面能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让在集中管理模式下各院系因在处理实务时由于收到财力及权限的束缚而使责任感缺失情况改变,能够精打细算,减省节约。另外,对于院系自己创收的经费,除按约定比例上缴部分至学校外,其余可以自行管理使用,从而提升院系等单位创收的积极主动性。由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应该按照学校自身特点和实际来确立新的财务管理体制,而不能盲目随从。

参考文献:

[1]黄向东.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

[2]刘超.基于非完全分散模式的高校两级财务管理[J].经济论坛,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