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摄影教学范文

摄影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摄影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摄影教学

第1篇:摄影教学范文

关键词:传统摄影;数码摄影;教学理念

数字时代给现代摄影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国内许多高校就需要适当调节摄影专业的课程。由于前期经济环境与教育模式不同,摄影教师教育理念也不同。前期专业的摄像机与后期编辑设备由于价格昂贵且设备庞大笨重,使得学校无力承受巨大的教学经费,教师只能通过书本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缺少实际操作和练习,不能全面、系统、透彻地学习摄影知识。

一、历年各高校摄影专业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1.传统知识与数码教学内容失衡

在摄影专业办学的初期,传统摄影专业是以胶片银盐摄影为主,这在当代摄影教学中占有尤为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摄影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的现代摄影需求。许多院校教师认为,要摒弃传统摄影教学内容,如相机的基本构造、传统暗房冲洗放大、摄影滤光镜、感光胶片等大部分传统摄影知识,加大对数码教学的重视。大部分院校忽略了其实传统摄影教学内容为现代数码摄影教学内容奠定了教学基础的事实,导致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两者在高校摄影教学中的比重失衡。

2.忽略艺术理论知识及其专业的教学

高校摄影专业的教学缺少对艺术理论知识和其相关知识的教学。简单来说,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需要摄影来成就,但高校强调学生主要学习单一的色彩的调和,调整照片的曝光度和清晰度,只注重以摄影技术为主的教学理念,没有发掘自身的艺术创造能力,使创作空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摄影教学缺乏社会实践

一方面是现阶段的摄影课程没有对未来摄影需求进行合理分析,另一方面就是高校摄影教师缺少实际的摄影经验,如进行一些商业性的摄影活动展现其摄影能力。这两方面严重影响了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多元化高素质摄影人才,导致供应与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问题严峻。

二、改革反思

为了顺应瞬息变化的数字化时代,要想适应新的摄影教学环境,就必须摄影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进行合理的改革。

1.改变教学理念

要重点培养摄影专业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不要一味灌输课本上死板的理论知识。但不可忽略的是,也要引导学生重视对摄影基础知识的掌握。除了教授学生的摄影本身的艺术性理论知识外,学校还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艺术知识,如美术、电影、设计、文学等,这样不仅能提高摄影的艺术创造力,还能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更深层地渲染艺术氛围。

2.改革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黑板粉笔为主要传播方式来传授知识,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摄影教学内容的传播。根据实际情况,应该改革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便捷,同时让摄影专业知识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1)学校应调整教学设备投资方案,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购买教学设备,建立一个摄影实验室。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手段,把互动式、启发式的教育理念带到摄影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影像、探索艺术。理论和实践在实验室同步进行,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再通过实验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透彻地学习摄影知识。

(2)把生活中的实例带到教学中。系统、抽象的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这为摄影教学知识的进展带来了难度,这时教师就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改变现状,激发学生对摄影知识理论的兴趣,把生活中的实例在课堂中传递给他们,结合现代摄影知识的热点,再授课会容易很多。教学内容更应该生活化,贴近学生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让学生相互探讨作业。现代教育模式的主体应是学生,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作业,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教师再加以点评指导,使学生改正不足的地方。这种方式互动性强,能让学生与教师更好地沟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科技数码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该学结各个高校不同的优质的摄影教学理念,进行合理、有效改革,改变教学方式,使学校培养出高素质的摄影人才,为现代摄影教育事业做出一些贡献。

第2篇:摄影教学范文

关键词: 相机高清拍摄 影视摄影教学 影响与建议

相机视频拍摄,最早应该出现在小型家用级相机上,是为了家庭使用方便,一个小小的相机既能拍照又能摄像,非常方便。原本这种纯粹为民用开发的技术是不会与影视摄影专业教学产生联系的,但随着高清时代的出现,单反相机开始涉足视频拍摄,高像素、高画质、低价格使得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成为一种潮流,从而开始对影视摄影专业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相机高清视频拍摄的优势

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是指基于单反相机的一种视频拍摄模式,其像素比最高能达到1920*1080。“世界第一个可拍摄视频单反机据说是尼康D90”①,而最当红的莫过于佳能5DⅡ。与传统摄影机、摄像机比,其自身优势:首先画质接近胶片,相机高清视频能轻松产生出浅景深,同样是1920*1080的像素比,摄像机上的HDV高清模式甚至无法与之比拟。其次镜头置换简单,单反相机经常需要换镜头,这是由摄影本身决定的。摄像机则不然,因为摄像机的镜头大多都是和机身连在一起的,除非达到广播级别。当然针对这一趋势,摄像机正在改进,索尼新推出一款可换镜头的专业级机型,不过这只属个例。再次携带轻松,可“摄像为主、摄影为辅”②,相机本身远比摄像机轻巧。最后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对于一名学生而言,性价比是最受关注的,用比专业级摄像机还少的钱制备一台更好的机器,这简直太棒了。学生的大量追捧对教学,特别是影视摄影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对影视摄影专业教学上的影响

1.拍摄技巧上的影响

相机高清视频拍摄对影视摄影专业教学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学生拍摄技巧上。传统的影视摄影教学无论是摄影机还是摄像机的使用,运动都是一个重点。运动分为被摄主体运动与机器运动两种。对于传统教学,学生对于运动的掌握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是摄像机,其生产充分考虑到操作者对运动的把控,无论是业余级、专业级或者广播级,而摄影机拍摄电影,会考虑用大量辅助设备帮助完成运动,因此传统影视摄影教学过程是基于这两点展开的。对于相机高清视频拍摄,首先学生大多只会购买机器本身,相机的开发不同于摄像机,对于运动的把控很少。相机本身用于摄影,而摄影就是瞬间的艺术,不需要运动,而要让相机很好地运动拍摄,需要大量的辅助设备,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回避机器运动,而选择被摄主体运动,其结果是主体场面调度完成得很好,而一些最基本的推、拉、摇、移、跟、甩不能很好地掌握。

仰拍的忽视也在教学中出现,特别是低角度仰拍。这种镜头呈现方式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画面上也极具可看性,但是学生会主动回避或者完成度很差。原因在于相机的显示屏无法提供第一时间的回看画面,低角度下拍摄无法看到寻像器或者液晶屏,除非为相机额外配上一台监视器。

景深营造上学生在一味地追求。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会注重让学生从焦距、物距、光圈、快门等控制上营造景深。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景深控制相对容易得多,这是由于相机在这一块有着先天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学生对此较为偏爱,喜欢用来表情达意,甚至大量焦点变化的画面会出现在学生作业中。学生不去主观营造景深,而是通过机器轻松获取,这是很不妥的。

在声音的捕捉上,相机高清视频拍摄远比不上摄像机,因此学生需要同步录音,一部分学生完全指望他人,另一部分学生索性放弃同期声录制。无论哪种做法,都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2.作品风格上的影响

拍摄技巧上的厚此薄彼导致作品风格大受影响。普遍发现学生对于MV、剧情类作品,特别是言情片非常喜欢。我认为其原因是这类作品的情境营造,而情境营造是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最为拿手的。我们的MTV作品《心・自由》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字短片大赛最佳摄影奖,全片几乎没有机器运动,都在进行情境营造,压抑的、自由的、开放的、封闭的等,使用佳能5DⅡ拍摄,除了三脚架,没有辅助设备。

学生对于纪录片、动作类剧情片比较抵触,只有技术相对娴熟,特别是对于辅助设备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才敢于尝试。因为此类作品对于机器运动很关注。纪录片为了追求真实,要大量捕捉生活细节,许多镜头都在运动中完成,需要抓拍。动作类剧情片更是对运动有着很高的要求。

三、相机高清视频拍摄在影视摄影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模式对于影视作品呈现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许多低成本作品的问世,特别对于当下微电影时代意义重大。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他们影视创造的“利器”,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但是在影像摄影专业教学中,我们必须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适度改进以适应相机高清视频拍摄模式的实际运用。

首先要和学生强调相机与摄像机各自的优劣势,不要让他们盲目地为了相机高清视频而舍弃摄像机。试着将两种结合起来使用,创作一些将两者结合的作品。发挥相机的高画质和摄像机的运动性,以及对声音的高敏感性,取长补短,达到兼容并蓄。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目前相机高清拍摄和摄像机拍摄两者运用的领域,即什么样的片子适合使用什么样的设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以便在未来工作中游刃有余。

最后要适度加强辅助设备的训练,特别是与相机高清拍摄相匹配的辅助设备,有条件的话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制作小型摇臂、小型稳定器等。这样既非常有趣,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此类设备的熟悉程度。

相机高清视频拍摄对于影视摄影专业教学既有影响又有帮助,如果能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就一定会让教学成果精彩纷呈。

注释:

第3篇:摄影教学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

摄影作为一门历史悠久、散发独特光辉的艺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如,电脑、手机上都装有摄像头,大街上随处可见海报和广告,杂志报纸上刊登有照片,等等,都说明了摄影的无处不在。摄影课程作为培养摄影技能的重要途径,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它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结合体。要想让学生学好摄影课程,提高摄影水平,教师必须针对摄影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不断改革摄影课程教学,完善摄影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一、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的现状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大都为艺术生,因而部分艺术类专业学生有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缺陷。摄影课程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涉及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等,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的状况制约了其进一步学习摄影课程。当前,摄影课程的教学依然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要方法,对于摄影的概念、摄影的技术、摄影的器材与摄影艺术欣赏等课程内容都是以“灌输式”讲解为主,而学生往往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麻木,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同时,摄影课程的教学以课本内容的讲解为主,缺少对真实案例的分析,理论讲解与摄影实践也缺乏联系,导致摄影课程教学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其一,明确摄影课程特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基于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的特质,教师需要把设计的知识和理念注入教学过程,同时要明晰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意设计,摄影作品是艺术设计作品的组成部分,需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因而在进行摄影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摄影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明确摄影作品需要展现艺术设计的创意,需要注意摄影中的构图、色彩和取景等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其二,关注摄影发展趋势,运用现代摄影技术。现代数码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刻影响了摄影,作为新型的摄影技术,数码技术成为摄影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即使在传统摄影胶片技术慢慢被边缘化的今天,摄影教学也应吸收传统摄影的成像模式和拍摄效果,这样才能辩证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引入虚拟化、数字化演示新型的摄影技术,将传统摄影技术与现代摄影技术结合起来,比较分析二者的不同点,充分发挥传统摄影技术和现代摄影技术各自的优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摄影技术。其三,培养摄影艺术情操,改革摄影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与摄影充分结合,通过运用动画演示的形式进行讲解,让摄影技术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播放国内外优秀的艺术摄影作品,这不仅是对摄影技术的讲解,还是开阔学生摄影视野、激发学生摄影兴趣的重要渠道。当然,教师还可以邀请新闻媒体、广告公司等一些行业、企业的摄影记者来到课堂上,分享他们的摄影故事和经验,让他们与学生沟通、交流摄影技术知识,这种面对面地与学生的交流能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到工作。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于现代学生而言,摄影课程的教学必须借助互联网平台,摄影论坛、摄影贴吧、摄影群都可以让学生彼此之间更好地交流沟通,从而了解和熟悉摄影。学生也可以将平常的摄影作品拿到网上,让大家评点,拓宽自己的摄影视野和摄影思路,认识自身在摄影方面的不足。其四,鼓励参与摄影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课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摄影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参与通过摄影发现美的活动。如,通过举办摄影作品展、设置摄影栏等方式进行优秀摄影作品的展示,这样能让学生更加清楚、直观地感受摄影家镜头下的记录以及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同时,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摄影课程教学来讲,对学生的考核也是需要重点关注和改进的。如,可以规定每位学生创作不同类型的摄影作品,并附上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这样多元化、多方面的考查更能体现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的摄影课程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摄影实践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的教学改革,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完善,还是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和对摄影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地认真对待。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摄影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内的摄影人才,发展摄影事业。

参考文献:

[1]李稳.浅议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改革.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8).

第4篇:摄影教学范文

在探讨应该如何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安排摄影教学的内容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视觉传达专业的特性和学生学习的目标。根据目前公认的定义来说,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学习如何以某种目的为先导,通过可视的艺术形式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被传达对象,并且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专业。著名的图像研究者W.J.T米歇尔曾这样归纳过两种摄影语言的表现方法,“摄影与语言的关系可以有两种基本描述。第一种强调摄影不同于语言,它以“没有代码的信息”为特色,是视觉现实的纯客观的艺术再现。第二种把摄影转变为语言,或强调在实际应用中它被语言的兼并。”虽然摄影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手法的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客观记录性,但在实际运用中,无论拍摄者如何努力地想站在完全中立的视角上,在利用镜头选取目标图像的过程中,已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主观愿望和思想。而在视觉传达专业的摄影学习中,应凸显摄影图像传递信息的这项功能,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将摄影作品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来到对待,而不仅是一种在无意识情况下对客观现实随意捕捉的产物。在这里,摄影作品不但是视觉传达设计创作中的一种辅助元素,也可以成为主要的创作手段。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首先从新闻纪实类摄影入手,让学生通过学习优秀作品,学会如何调动画面元素,让照片充满信息量,能够“开口说话”和“讲故事”。获取一张具有美感、故事感和情绪感的照片,不仅需要理性的分析和调动,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动用全身的感官,努力地捕捉周围的事物。而对题材和拍摄对象的选择,能够同时引发学生对于他人与周边世界的关怀及思考。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立志成为优秀设计师的视觉传达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通过纪实类摄影的分析和学习,培养以上的诸多能力外,激发学生的创意也非常重要。通过对创意摄影和观念摄影作品的学习,可以使视觉传达其他课程内容与摄影相交叉,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场景搭建、情节设计等手法进行创作。但这部分内容,因为涉及较多技术层面的问题,教师应以启发为主,对学生作品的完成度不应做太高的要求。在摄影学习的初级阶段,有许多人认为只有拥有昂贵的摄影器材才能拍出优秀的照片。诚然,器材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但抱着这种唯器材论的看法,往往会使学习者们忽略了美学素养的提高和瞬间捕捉的能力。因此课程的初始阶段,就应该让学生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好的构图能力、巧妙的光线利用能力、富有创造力的思维能力和敏锐的洞察能力才是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最重要的保障。因此在面对已经学习了若干年基础绘画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仍旧需要强调构图、色彩和光线等元素。在课程初期阶段的实践内容中,安排学生利用差异较小的手机拍摄功能创作作品,同时比大师级的手机摄影作品,则更能起到启发和对比学习的效果。

虽然在摄影中器材不是万能的,但摄影作为一门离不开技术与器材的艺术呈现方式,离开技术只谈美学,是非常不可取的。教会学生了解快门、光圈、景深、曝光、ISO、白平衡等概念,以及灯光、滤镜、脚架等配件的应用,能够大大拓展创作的可能性和多变性。技术熟练和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因此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应穿插在整个教学阶段展开,同时督促学生不断练习,从而达到熟练掌握。

二、总结

第5篇:摄影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近年来,由于照相机性能的提升、操作的简化以及价格的下降,摄影由专业走向大众化,变为充实工作和生活的一种需要。同时,由于照片的直观性特征,摄影一直是各个行业收集资料和展示形象的有效工具。针对目前社会对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全国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文秘、计算机应用、实用美术、商业营销、家政服务、珠宝鉴定等专业开设了摄影课,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摄影技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也使他们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至今许多学校的摄影教学在教学思想定位、教学内容确定、教材选用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多方面都与当前摄影器材及摄影技术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差距,使教学与应用严重脱节,未能达到中等职业学校摄影学科教学的目的。要使这一现象得以改观,要求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摄影课教学的教师善于学习,不断进取,彻底打破思想上的保守和僵化,密切关注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发展的新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到切合实际的摄影知识与技术,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思想必须与时俱进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摄影教学在教学思想的定位上存在很大问题,一是没有统一的切合当前摄影教学实际的教学大纲,二是教学目标模糊。这两种情况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学不到真正需要的摄影知识与技能。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中等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这与高等院校摄影专业和其他专业摄影学校的培养目标大为不同。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摄影教学在培养目标上也必然不同于这些院校,而应以实用为目的,并尽量淡化高深的摄影理论,让学生掌握常见照相机的使用方法、摄影的基本方法以及曝光、构图、用光、掌握色彩等摄影的基本技巧,掌握照片的数字化处理等方面的技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摄影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摄影基本技术的实际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光圈、速度、光线、色彩、胶卷、曝光等问题的理解,拍出构图完美、曝光准确的照片。在此基础上再将摄影作品的思想性、情节性与光、影、构图、色彩等紧密结合起来,进而让学生理解照片的社会价值,做到注重意义,关注生活。

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

中等职业学校摄影课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方向和摄影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的发展来决定。因此,在确定内容时应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实际,摒弃老化的、落后的甚至已经被淘汰的知识与技能,加强新知识与新技能的传授与训练。

注重技术,淡化理论中等职业学校许多专业(如文秘、计算机应用、实用美术、商业营销等)的学生今后摄影大多是为了收集资料,策划宣传。因此,在摄影课内容的确定上就应以此为导向,注重技术层面的教学,让学生能按不同的需求拍出合格的照片。而对摄影理论则要求学生基本了解一些即可,以后在不断的深入学习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补充。

注重拍摄,放弃暗房目前,由于彩色胶卷与数码相机的普遍使用以及彩色扩印的全面普及和彩色打印的轻松实现,就一般的资料照片而言,已经很少有人在暗室自己冲洗照片,大家能做的就是掌握好手中的相机,拍好就行。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大胆摒弃对一般摄影者来说已经完全用不上的知识和技术,将精力集中在拍摄与电脑图像处理技术上。

注重具有代表性的新设备的介绍与使用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照相机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从电子快门、电子测光、自动调焦、程序曝光发展到现在五花八门的数码相机。急速变化的摄影工具要求我们不断根据照相机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讲解新的具有代表性的相机的使用技巧。

注重摄影学科未来发展的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摄影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紧随摄影学科的发展水平,及时补充介绍摄影领域内的新技术,并关注当前摄影学科的发展状况。以便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实用技术,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品质与习惯。

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

摄影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艺术门类。多看、多实践是掌握技能的最好方法。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最好是单位时间的三分之一讲基本理论,三分之二时间讲范例与拍摄实践。基本理论要浅显易懂、与拍摄实践密切相关,切忌让高深、艰涩的理论充斥课堂,否则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影响拍摄实践学时的安排。

摄影实践活动要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如定主题——学生观察——教师拍摄——分析讲评,让学生观察教师对这一主题如何取材,如何站位,如何拍摄以及作品中的效果与主观想象的差距。学生拍摄——教师指导——分析比较,即让学生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别。数码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拍摄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将数码相机与多媒体展示系统连接起来,进行实时拍摄、讲解和分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选用典型的范例进行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范例教学模式是以范例为主要突破口,选取典型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在对范例的观察和分析中了解知识,提高能力。我们在选取范例进行教学时,要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选取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范例,使范例在教学中发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认识的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层次,尽量选取学生容易理解的作品作为范例,讲解范例时要向学生强调解读照片的重要性,范例的演示与分析讲解要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对范例作品的分析和学习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让每一个范例作品都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照片讲评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进行讲评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拿出自己拍摄的照片。通过讲评,让学生明白好照片的优点与不足。鼓励学生谈论拍摄的想法,多多交流,互相促进。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教师需要了解多种摄影门类,并能突破自我的框架,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优点。

参考文献:

第6篇:摄影教学范文

      1.2 教学用简易双缝干涉仪摄影系统的制作:

      将摄像头的镜头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使其能微距摄影),在小摄像头的镜头上纹上或套上一层螺纹,并在双缝干涉以上的目镜接口上如法炮制,便可以将小摄像头和目镜像拧瓶盖一样的拧在一起。在拧紧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摄像头到目镜的距离,对光过程和普通双缝干涉仪相同。得到的图像将呈现在与摄像头连接的电脑屏幕上(研究用)或投影在大屏幕上(教学用)。成本低廉,不需购买任何配套用具,自己都可以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

      1.3课堂上师生互动寓教于乐:将摄像头的镜头调整到便于微距摄影的位置后,将一个口径合适带螺纹的塑料瓶瓶颈剪下,套在双缝干涉仪的目镜接口上。再在瓶盖上打个洞,将摄像头的镜头伸入洞中,把瓶盖和摄像头小心地粘在一起。这样便可以将小摄像头和双缝干涉仪目镜像拧瓶盖一样的拧在一起,再把摄像头用USB和电脑相连。然后对干涉仪进行常规调整,由于教师可以边调试仪器边通过电脑屏幕看到调试效果,所以对光的工作只要一个人便能轻松完成。

      把电脑与大屏幕相连,全体师生都可以亲眼看到双缝干涉的现象了。学生们和老师一同操作干涉仪并在大屏幕上对干涉现象进行观察,可以非常好地做到师生互动,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便于老师指导。

第7篇:摄影教学范文

关键词:审美教育;艺术设计;摄影教学;核心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180-02

一、摄影艺术的审美特性

真实性是摄影艺术超卓的审美品质。

摄影是一门把“瞬间”凝固成“永恒”的艺术。将素材的“瞬间”凝固为形象的“永恒”,其负载的丰富含义从不同角度诠释着摄影艺术的审美品质,那就是“真实性”。将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客观的自然现象通过创造性地再现为艺术形象,因而“真实性”是摄影艺术超卓于其它形象艺术的审美品质。

摄影艺术是科技介入程度最高的艺术门类之一,是人文创意与科技创造的完美结合。在摄影创作实践中,我们在掌握摄影的材料特性和技艺特征的基础上不能忽略作为有思想的人的认知基础上的“创意”表达,不然将会陷入只见图像不见形象、只见技术不见艺术、只见形式美不见思想美的误区。“创意”是摄影者艺术审美之创造意愿的表达。是摄影者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深刻的感受力、洞察力和概括力之上的一种艺术创造。美的“创意”是摄影艺术重要的审美支点,赋予“创意”能使作品形成独特的审美价值;观赏者凭借它获得某种美学意义上的深切感受。强化“创意”的根本原则是要符合艺术创作的特殊品质,即是对现实生活真实的反映。

二、摄影艺术的审美价值

摄影的诞生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审美诠释垄断,使得艺术得以平民化,在当今高度自动化的数码相机以及影像洗印设备普及的条件下,摄影技艺已不是考量作品优劣的关键因素,而摄影者的艺术素养凸显重要。设备的高度智能化使拍摄者可以贯注于发现和认识自然本体的美与秩序,获取直接发现和阐述美的能力。同时,摄影将审美与大众的视觉感受和生活经验统一起来,提供了能够获得普遍认同的艺术表达模式,消除了艺术传达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审美隔阂。摄影创造了易于解读的文化与艺术的视觉语汇,将自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同时,加深了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促使我们对人类行为及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这就是摄影的审美价值所在。

三、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进行摄影课教学时,在进行摄影基本知识技艺传授的同时,则应遵循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因为设计专业的摄影课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的摄影家,而是在掌握这门技能的基础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表现力。并为所学专业设计所服务。

为实现摄影课审美教育目标,摄影课的教学环节就必须紧紧围绕摄影艺术的审美特性及艺术属性来进行。根据摄影的造型艺术规律,从摄影独特的艺术语言入手,培养学生在构图、用光、色彩、形体与线条等方面的观察、理解和运用能力,真正做到使摄影艺术地反映现实世界,充分地表达审美感受、精确地塑造视觉形象。

四、摄影审美教育的方法手段

(一)加强摄影艺术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基本艺术素养

传统的摄影教学,过于注重摄影知识的讲述与技能技巧的训练,照相机和镜头的种类和应用就占据了相当的篇幅描述,就事论事的教学方法,忽略了人与社会,艺术与人生之间必然联系,教育中缺失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思想的培养。

由于艺术本位、技能本位观念根深蒂固,使得艺术教育缺乏关注社会及人生,教育者自身人文精神匮乏、人文素质偏低误导学生形成不正确的、不全面的观念意识。

摄影艺术具有纪实性的本质属性,与社会人生的联系较为真实和直接,受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较大。它能如实地记录社会生活的典型瞬间,揭示事物的本质。

加强艺术理论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基本的审美能力,为学生进行摄影艺术创作奠定基础,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提高。快门开启的瞬间积蓄着作者艺术素养的体现,构图和用光的把握,主题的表达,主体的呈现等摄影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都将大大扩展摄影过程的自由度。

在拍摄练习中,独到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是揭示艺术生命力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诸如线条、影调、景深等各种摄影艺术造型理论,以此培养学生对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技能,形成敏感而细腻的审美能力,以及对千变万化事物的瞬间完美把握。用美的视角审视周围事物,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

摄影艺术理论知识的熏陶,使学生学会了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独特的美质,他们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积聚于内心,从而升华成稳定的艺术素养,进而创造出完美的艺术作品。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摄影是视觉艺术,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力,是摄影教学的重要任务。以往的摄影教学注重技术层面的训练,虽也注重画面构图、用光等造型技能,但对视觉感受力的培养却有所忽视。

摄影又是瞬间的艺术和观察的艺术,若不具备以敏锐性、准确性和整体性为特征的视觉感受力,就难以创作出好的摄影作品,因此,加强视觉感受力的培养才能方能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活动的顺利开展。

审美教育是通过训练人的感觉器官开始的,训练能够准确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是摄影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双眼睛的培养是在不停地感受训练和不断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的。

从摄影创作到摄影欣赏,从对焦取景到画面构图,从光影到色彩等。所有内容都与培养视觉感受力关联,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影调、色彩、点线面、结构、空间等视觉要素和人物、景物等视觉形象中发现美感、秩序感、韵律感。培养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力,激发其发现美的潜能。

在教学中,要加大作品赏析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要善于透过现象发掘本质的能力,全面整体地把握艺术形象,感受艺术情景,体味情感境界,领悟人生百态。

审美教育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心灵与情感交流,陶冶和历练性情的过程,是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也是高尚的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

在摄影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作品的人文资源,深入地发掘作品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构建文化心理结构和健全人格,以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分析评价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深入理解其中所传达出的思想内涵、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视角进行解读。

结合拍摄者的思想倾向、创作动机和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帮助学生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在鉴赏、分析中努力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通过体验、感受和理解的交汇融合,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开展摄影创作实践,提高探索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艺术创作实践可有效地让学生体验创作乐趣,积累创作经验,理论掌握的再扎实,没有创作实践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只有在体验中才能得以活化和升华,激发灵感,表现美的事物。将审美理念转化为艺术实践成果,使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得以提高。这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摄影艺术如同其他造型艺术,操作性强是其基本特点,摄影创作在摄影艺术活动中应当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在课程教学上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一方面可让学生在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中得到启发和灵感体验,主动地去发掘美、体验美、捕捉美、表现美,同时激起创造美的欲望和行为。

一幅好的摄影艺术作品,不但要表现自然美,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出人对社会美的感受,表现作者个性的审美情趣。在不同的摄影题材创作体验中创作出自己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富有感情的摄影作品。摄影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也逐渐形成其基本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情操。

(四)加强体验交流,培养审美评介能力

只有提高了美的分辨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开展各种形式的体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是摄影教学的又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总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统一。通过对佳作的欣赏,可以体验到原作者的思想和创作意图,从而能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体验。让学生分析从构思到各种造型因素的成功运用,分析对作品的感情投入,领会摄影作品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在范例欣赏教学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剖析自己的作品,因为自己的作品都是作者投入了真感情的,从拍摄前后的各个环节都是有体会的,让其自己体味习作的经验得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摄影赏析课中还要加强流派风格剖析,使学生系统掌握摄影发展的历史,做到以史为鉴。逐步形成自身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

除了通过欣赏佳作获得审美感受外,还让学生对摄影艺术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培养文字语言表达能力,使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付诸于语言,能够抒写摄影评论文章,培养学生的理论功底,使借鉴交流更加丰富实效。

总之,摄影审美教学让学生在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体验中,提升了审美素养和艺术素养,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也使得我们对摄影教学的本质和成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以上是作者单就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教学的粗浅探索,旨在抛砖引玉,不对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振民.摄影审美纵横[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第8篇:摄影教学范文

【关键词】应用创新;摄影;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3-0122-03

引言

摄影是教育技术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影视艺术创造的基础,是社会与人之间信息传播最直接的纽带。它是一种利用摄影造型手段来展现有关社会信息的传播媒介。它常用于宣传海报、大型图片展示、新闻传播、纪事性资料收藏、艺术鉴赏等,具有广泛进入传播通道的功能。学习并掌握好摄影的拍摄思路与技法,使学生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及特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本课程的宗旨。该课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2学分,实践环节36学时1学分。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普及,数码相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是数字图片经过图像处理技术加工处理后,再经彩色激光打印机或彩色喷墨打印机输出高质量的图片,使得摄影课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摄影》课程的教学已经步入正轨,特别是《摄影》实践教学已初显成效,使该课真正成为《网页制作》、《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电视节目制作》、《3D动画》等众多课程的学科基础课,为这些课在教学实践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笔者将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来,与同行学者共享。

一、教学目标再定位

摄影首先是一种技术,一种机械学、光学、化学、电子学和数字技术合成出来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技术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何通过摄影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素养是本课在教学实践中重点思考的问题。摄影课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时要重点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以往的教学目标只注重基本理论的学习,实践教学还停留在相机的使用、曝光的控制、暗房冲卷、洗片上,多数学生只能拍出图像清楚的照片,而对摄影的构图、光线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以及如何进行摄影作品的艺术加工与创作还不够深入细致,而随着数码相机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相机的操作越来越简单,教学的重心就应放在摄影的艺术创作上。因此,要让学生多拍、多看、多想、多总结,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目前该课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

(2)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理论及构图技巧;

(3)掌握摄影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拍摄技巧;

(4)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摄影艺术鉴赏能力,懂得什么是美,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观。

二、更新教材调整教学重心

针对新的目标定位,对摄影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实践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加强,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几次更换教材、调整教学的重心。将过去的暗房冲卷、洗片、胶片摄影创作等调整为选学内容。

2000年使用徐国兴著,《摄影技术教程》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该教材主要侧重摄影的基础理论及摄影暗房技术。2004年使用徐国兴著,《摄影技术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数码相机技术及使用。2008年使用杨恩璞著,《摄影基础――新编实用摄影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上册是摄影基础,下册是摄影实践。杨恩璞所著教材在徐国兴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摄影构图、摄影布光、摄影图片的后期制作技术以及摄影专题片的创作。2010年至今,又将《摄影》课程教学分为摄影基础理论教学部分和摄影实践教学部分。参考书有:颜志刚编著《摄影技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刘滁民编著《摄影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宗寿等编《大学生摄影基础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刘书亮著《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三、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学时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数码相机的运用,依据教材的更换,教学内容也有了很大调整,过去的胶片摄影、暗房洗片所占课时比重较大,现如今把教学重点调整到数码相机的使用以及人像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艺术人像摄影、艺术创意摄影以及数字图片的加工处理上,胶片摄影和暗房洗片则作为选修内容。该课程的总学时为72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如表1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完善数字设计加强实验室建设

《摄影》课程虽说是学科基础课,但其实践性很强,因此,实验完成的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前的摄影教学只有几台用胶片记录影像的传统机械相机和一个摄影暗房实验室。现如今,根据以上实验项目的设置以及数字技术的普及,实验设备必须更新、配套及完善。对传统的胶片照相机和暗房冲洗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

在实验室建设上,以摄影摄像灯光实验室为主,分别建有一个热光源的摄影棚和一个冷光源的摄影棚,同时为图片的后期加工处理建有一个平面设计动画机房。在设备配置上,以佳能数码相机为主,分别配备了佳能SX20IS相机4台、佳能350D相机3台、佳能450D相机4台、佳能50D相机l台。为数字图片的输出配备了爱普生7880C大幅面彩色喷墨打印机2台、HP2020彩色激光打印机2台、色彩管理校色仪2台,并配有计算机。灯光实验室配备背景幕、调光台,同时配备了各种测光表、闪光灯、滤色镜等,完全能满足以上所列实验项目的要求。

通过对摄影实验室的改造升级,大大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使该实验室能进行摄影光学实验、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的摄影创作实验、数字图片的后期处理等三大类实验,能完成相机的使用、摄影光学、摄影布光、曝光控制、光圈与景深控制、人像摄影、风光摄影、图片修整、图片打印输出以及摄影暗房洗片等一系列实验项目。

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适应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应具备综合能力的需要,以应用创新为本,加强学生在校内外的创新意识,提高在当今社会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也能适应新时期高校新的完全学分制改革,也为《摄影》精品课建设更加完善,所以,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加大对校外摄影课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

目前该课程在赤峰市叮咚数码影像工作室、赤峰市海马影像制作公司建立了实训基地,同时校内还成立了学生摄影协会社团。学生利用寒暑假、周六周日以及业余时间分期分批到摄影社团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见习或实训。主要见习婚礼摄影、户外采风、室内人像摄影、参与照片的数字处理、翻拍老照片以及制作电子相册等。

学生通过见习,零距离接触社会,增长了摄影的实践能力,积累了社会经验。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

的投入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主动融入社会,为学生设计开发出更切实际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满足社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

六、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手段

2004年以前教育技术学专科阶段,摄影课教学评价主要依据考试卷面成绩为主,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没有评价。2004年以后教育技术学本科阶段,对学生的摄影实践教学有了评价。2004至2008年,当时的评价只是考试卷面成绩占70%,实践教学占20%,平时作业、出勤占10%,实践教学主要是依据学生完成的8个实验给出成绩,平时作业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摄影作品。2008年以后到2010年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评价比例加大,提高到30%,考试卷面成绩占60%,学生出勤占10%。2010年以后至今,为进一步加大摄影的实践教学力度,将摄影课实践教学部分单独开课为36学时,1学分。

独立开课后,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相机的使用实践、焦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实践、滤色镜的使用实践、室内灯光摄影实践、室外胶片摄影实践、室内人像摄影实践、室外风光摄影实践、数字照片加工处理实践、暗房冲卷洗片实践、专题图片(夜景、雪景、花卉、新闻、广告)摄影实践等。通过以上实践教学并要求学生完成8个实验报告。评价手段主要有:实践教学依据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占10%;学生提交的实践作品占50%,如人像摄影作品、风光摄影作品、图片加工处理的摄影作品和暗房洗片作品等;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后所提交的实验报告成绩占40%。

七、改革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摄影》课程实践部分虽然独立开课,单独进行评价,但在教学时一定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在积极参加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以便巩固所学到的基本知识;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同时要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作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课的讲授上要以学生的自学学习为主,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采取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更多发挥网络平台的互动作用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作品的作用。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进行创作、反思,教师更多时间去评价学生所提交的摄影作品,分享协作学习成果。

教师要推荐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大众摄影》杂志、《人像摄影》杂志、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http://省略),中国摄影家网站(http://省略),中国摄影网站(http://省略)等。

第9篇:摄影教学范文

在跟本身所处的专业分割的情况下摄影专业教学是不能独自存在的视觉传达设计这个学科的摄影摄像教育教学必需打破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技巧的教育中原来就有的闭塞性,还要与另外的专业科目严密的联合在一起。不论在本学科的比较基础的课程还是比较核心的课程中都需要交叉摄影的运用,要把摄影当做其中紧要的表现方式之一。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摄影;实践;创新

在视觉传达设计这门学科中摄影室不可或缺的一方面,从来都在视觉传达设计这个专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推广,学科专业的不断完善,摄影教学不但有了很大发展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一、把创新当做中心主导,用实践引导教学

对摄影技术的把握和运用是展现摄影教育的效果的主要体现上,而技术和运用都要把实验当成重要的方法,而视觉传达设计相同的也是把实践当做主要方式,把创新设计当做主导。因此在摄影教学中,必需加强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在练习实践和创作设计中锻炼的实际能力,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在将来能够成为设计师独自思考和创造创新认识,还有独自解开问题的实际去做的能力。在教育方法处理上,有一种很好的实验就是恰当的改变一下从前的作业推进形式和评价方式。可以把团队作业的形式推广为练习实践中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是在设计的练习实践中经常使用的用来处理系统性难题的很好的一种方法,在摄影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的意识,增强在专业上的互相交流与学习,从而使得作业在展现方式上尽量的丰富,来达到专业创新的目标。可以把推广演讲的表达方式用在作业评价上,这样兼有学生思想的表述,也有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设计师必要有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在这样的交互性较强的教育环境中,也提供了实验教学向纵深发展的可能性。

二、重视艺术素质,把艺术和技术的美融合到一起

摄影教育从以往就比较侧重摄影的基本规律和对技术的研究学习,也更重视对器材的了解和实际使用,学生虽然对摄影所需要的技术已经掌握,但是也创造不出出色的作品,更是对一些须要很长时间经验积累的基本知识和审美观都比较欠缺,尤其是对视觉传达设计这个专业一些形态美感更是欠缺,对美的感触是对设计者审美观的基础,学生经过对形式形态的感觉从而形成的审美的经验和阅历,这些都需要学生在众多的练习实践中慢慢形成。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摄影的实用技术和过程都有了重大的改变,从而使摄影相对于以前更加的快捷和简单方便。而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摄影教育泽经过更简易的技术和知识,制造条件来增强对设计审美感的教育,来把摄影的艺术美和技术美和谐的结合到一起。

三、改良摄影的教育内容,增强体系化的联系

很久以来把绘画作为主要方法来进行锻炼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在摄影这项艺术出现和普及开之前,作为表达图形的唯一一种方法绘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摄影艺术出现之后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这种方法在设计的展现技巧和工作效率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整个信息工业的时代摄影作为较新的讯息表达上和互相传达方式等很多方面取代了绘画的影响,而摄影教育长久以来都疏忽了这里面直接关联的设立,致使包括在摄影教学内的所有学科内容上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使得教学在专业内没有针对性。在跟本身所处的专业分割的情况下摄影专业教学是不能独自存在的视觉传达设计这个学科的摄影摄像教育教学必需打破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技巧的教育中原来就有的闭塞性,还要与另外的专业科目严密的联合在一起。不论在本学科的比较基础的课程还是比较核心的课程中都需要交叉摄影的运用,要把摄影当做其中紧要的表现方式之一,教育学生们观察和解析事务的室把摄影当做基础工具,用摄影来加工处理和表述信息,从未在设计中加入摄影的语言表现,在摄影中加入设计的思维。

四、从纪实类摄影作品入手

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怎样调整画面的内在元素,使照片能够拍出很多信息,能够让照片自己讲故事,要让学生多多学习出色的作品。要想获得一张既有故事和情绪又极具美感的照片,足够理性的调动和解析是很必要的,此外还需要很敏感的观察能力,调动整体的感觉,来全力的感知捕捉四周的事情和物体。而对于拍摄主题和题材的选择,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身边人和社会及世界的思索和关心,注重培养这些能力,对于理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设计师的学习视觉传达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五、专业技巧的教育教学

在学习摄影的初始阶段,很多人都以为必需用一些很贵的器材才能够拍出出众的作品,固然,在摄影中器材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是这种器材至上论,通常会让很多学习视觉传达的学生忽视了在一瞬间捕捉事物的能力和对美学素养的提升,所以在这个节点,应该让学习者明白一个概念,包括: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能力和敏捷的观察力还有足够强的构图能力和能够巧妙地利用光线的能力,这些都是能够拍摄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重要保证。总而言之,在视觉传达设计这个专业中摄影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摄影作为一种展示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在创作作品时展现方式的多元化,提升了作品的完整度,与此同时还能辅助学生了解到视觉和传播的中心概念,并且从很多方面调动了学生对美的认知还有想象力和洞察力。因此应该把摄影当成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很短的时间内想学习摄影肯定是不够的,怎样保持学生的主动性,在课程结束后还能持续保持对摄影的习惯和爱好,自觉的继续学习,就要看任课老师怎样改进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摄影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