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立冬的诗范文

立冬的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立冬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立冬的诗范文

1、立冬时,人们会有吃羊肉火锅、麻子果、饺子、姜母鸭、赤豆糯米饭、团子、咸肉菜饭、糍粑等食物的习俗。

2、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立冬之后,天气变得干燥寒冷,在这个时候吃一些合适的食物,对我们的身体会有很大的好处,比如萝卜,自古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立冬的诗范文

梨放冰箱冷冻就是冻梨吗

梨放冰箱冷冻不是冻梨。

在北方的冬天,一般将梨子放在室外就可以制作冻梨了,因为北方晚上的温度相对白天来说比较低,因此梨子一般会在晚上冻住,而在白天的时候又会稍微解冻,如果重复下来,所形成的温度差就会使梨子出现变黑的情况。

而如果只是将梨子放在冰箱中冷冻的话,那么因为冰箱中的温度是恒定的,所以比较难出现变黑的情况,建议可以冻的时间稍微长一些。

冰箱里的冻梨能吃吗

冰箱里的冻梨能吃,但吃的时候要看变没变质。

东北的冻梨一般都是在自然条件下冷冻的。对于非东北的朋友,自己在家仍然可以做冻梨吃,有冰箱就可以了。一般我们选择黄梨或白梨,外皮没有伤痕为宜。洗干净用毛巾擦干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即可,保持冷冻室的温度零下十度以下,大约冰冻一周就可以了。

冷冻完成的冻梨颜色与先前全然不同,呈现乌黑色,像石头一样硬邦邦的,如果是这种程度的话,冻梨就制作成功了。

吃的时候还得先化冻,把冻梨放在凉开水里浸泡,直到整枚梨解冻了,就可以吃了。

冰箱里的冻梨冻到什么程度可以吃

第3篇:立冬的诗范文

1、他的心早已变换了季节,而你还站在他许下诺言的那一天。

2、爱是一个诺言,也是一场盛宴。

3、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为何忙碌,我都会在此守候。

4、看看我的眼睛,你会发现你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5、没有你的日子就像一本没有书页的书。

6、当你做对的时候,没有人会记得;当你做错的时候,连呼吸都是错。

7、我需要他,正如我需要呼吸空气。

8、看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

9、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爱,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没有你,如果地球将要毁灭,那么我要告诉你“你是我唯一想见的人”。

10、当我看到你,我知道我会永远在你身边,永远爱你。

11、爱过就好,用不着把刻骨地相恋变成念恨的分手。

12、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群,相同的只有你和我;时间在变,空间在变,不变的只有对你无限的思念!

13、热烈的爱情是不可抑制的渴望。

14、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

15、和爱的人吵架,和陌生人讲心里话。

16、正是因为爱才悄悄的躲开,躲开的是身影,躲不开的是默默的情怀;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你表达我的爱。

17、在每个想念的日子,想你不容易,不想你更难,愿以一片难懂的心情,深深思念你!

18、遇上一个人要一分钟的时间,喜欢一个人只需一小时的时间,爱上一个人要一天的时间,可要我忘记你却要用上一生的时间。

19、我不要短暂的温存,只要你一世的陪伴。

20、每一个沐浴在爱河中的人都是诗人。

21、看透了世界也看不透你。

22、只要你愿意,当你失落失意的时候,最需要一个肩膀的时候,告诉我,我会立即出现。

23、不要仗着我对你的好向我使坏。

24、愿你的爱乘着飞翔的白鸽,展翅高飞。

25、尽管还不曾离开,我已对你朝思暮想!

26、等待你的关心,等到我关上了心。

27、不要骗我,你知道即使你的谎话我都会相信。

28、假如每次想起你我都会得到一朵鲜花,那么我将永远在花丛中徜徉。

29、我会想你,在漫漫长路的每一步。

30、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31、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32、祈求天地放过一双恋人,怕发生的永远别发生。

33、哀莫过于心不死。

34、没有了爱,地球便成了坟墓。

35、我不能没有你, 没有人会代替你在我心中的位置。

36、爱比大衣更能驱走寒冷。

37、爱,意味着永不说后悔。

38、离开后,别说祝我幸福,你有什么资格祝我幸福?

39、你在时你是一切,你不在时一切是你!

40、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41、不要依赖别人,是你还有人可以依赖的时候才说的出来的。

42、你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

43、两颗相爱的心之间不需要言语。

44、谁的寂寞覆我华裳,谁的华裳覆我肩膀。

45、在爱人眼里,一千里的旅程不过一里。

46、感情的戏,我没演技。

47、生命如花,爱情是蜜。

48、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

49、不被理解的弱小只好一直坚强。

50、生不对,死不起。

51、有了你,我迷失了自我。失去你,我多么希望自己再度迷失。

第4篇:立冬的诗范文

冬天到了,这是我最喜欢的季节。现在,气温下降了,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记得今年下第一场雪时,我们正好上体育课。课上我和姜智博.刘丰硕堆雪人玩。我们先滚了九个小球,但我们想让它们再大一点,所以我们一人负责滚三个,好让它们越来越大。可是,我和刘丰硕的雪球一个也滚不好,眼看快滚成大雪球时,它就散花了,姜智博的雪球却滚得非常好。过了一会,我们终于把雪球都滚大了,也把雪人堆好了,可也就下课了。

冬天真是一个让我们快乐的季节。

白山市外国语学校二年四班于士杰

第5篇:立冬的诗范文

关键词:劳动;历史;法哲学批判;经济学批判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10—0037—03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进行一项长期的、大规模的、深入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工作,但是马克思在1843年匆匆写就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导言》之后就转向了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批判,并一生致力于此项工作。那么,问题在于马克思为什么没有完成自己为自己设置的任务,或者换句话说,马克思为什么不把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工作继续下去,而是转向了对经济学的批判呢?

本文试图以“劳动”为切入点揭开内蕴于马克思哲学中的这一转向。马克思之所以要转向经济学批判,目的是要研究劳动,而研究劳动的真实原因是要研究“历史”,“劳动”是“历史”的秘密。马克思坚信,历史不是抽象的,而要使历史回到自身,即把“抽象历史”还原为“现实的历史”。就必须从“抽象劳动”走向“现实劳动”。“抽象历史”的根源是“抽象劳动”,而对“抽象劳动”的揭示和批判恰恰是经济学批判完成的工作。经济学批判揭示了私有财产、剩余价值和异化劳动对人自身和人的本质的掩盖,从而把“人的世界的关系还给人本身”,而人的世界、人的关系就是人的历史,是不同于“抽象历史”的“现实历史”。“现实历史”实现了人与世界否定性的统一,彰显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辩证法。

一、作为“抽象劳动”的历史:从“法哲学批判”到“经济学批判”

在诸多古典经济学理论中,马克思非常重视斯密的经济学,这不仅是因为受到恩格斯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冲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源于马克思本人,因为马克思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一书给他带来的理论冲击是绝对不至于让他如此坚信斯密经济学,这种坚定不移的理论信仰来源于“马克思自身内部的,即心理学家所谓的readiness的”因素。在马克思的头脑中,斯密的经济学分析无疑是最适合那个时代的,或者说,只有斯密的经济学才能真正揭示“历史自身”的发展逻辑。而马克思的这种理论意识恰恰来源于深刻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通过“法哲学批判”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黑格尔的法哲学与斯密的经济学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就像广松涉在《唯物史观的原像》中说的那样“斯密的体系绝不是单纯的经济学体系,黑格尔法哲学也不是所谓的法律哲学……斯密的经济学,作为广义的法学的一环……黑格尔的‘法哲学’可谓是斯密的‘广义的法学体系’的德国版”。黑格尔法哲学作为斯密经济学的德国版,诉诸于抽象的“伦理总体性”,这使马克思认识到法哲学批判仍然无法拒斥“抽象的历史”,必须转向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从“法哲学批判”走向了“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要拒斥“抽象历史”、“抽象人”就必须拒斥造成这一切的“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抽象历史”的根源。“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针对不同材料的批判混在一起,十分不妥,这样会妨碍阐述,增加理解的困难……因此,我打算用不同的、独立的小册子来相继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门的著作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并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由于这个原因,在本著作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联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专门涉及的这些题目的范围”。对马克思来说,“对不同材料进行单独的批判”指的就是经济学批判,所以他才特别的强调他的批判“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专门涉及的这些题目的范围”。

经济学批判的核心范畴是劳动,“我的结论是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批判是劳动批判,或者直接地说是对斯密经济学的批判。斯密在《国富论》中分别以“论劳动工资、论资本利润、论地租”为标题对劳动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他注意到了“剩余价值”,但他只是把“剩余价值”等同于“剩余价值”的存在形式——利润、地租和利息,这种理解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抹杀了劳动的真实本质,劳动抽象成了工资、利润和地租,即劳动成了工资、利润、地租的代名词,除此之外,无法用任何东西表示劳动。

劳动抽象化的实质是:从事劳动的人抽象化。人的本质只不过是“剩余价值的形式”——工资、利润和地租,即享有工资的是工人,享有利润的是资本家,享有地租的是土地所有者,仅此而已。人的不平等也不过是因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用途不同而产生的。“在劳动中,个人活动的自然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差别会表现出来,因为所得的报酬也各不相同,而死的资本总是迈着同样的步子,并且对现实的个人活动漠不关心。”现实的活生生的个人及其所从事的劳动被死的资本统统抹杀了。也就是说,在斯密看来,劳动自身的真实本质、劳动本身的丰富内容都没有成为他的问题、都没有进入他的研究领域。

丧失真实内容的劳动以及从事劳动的抽象的个人表征是作为“抽象劳动”的历史。

二、作为“异化劳动”的历史:经济学批判

第6篇:立冬的诗范文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2、《立冬即事二首》

凄风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绵。

3、《立冬》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第7篇:立冬的诗范文

关键词:独立董事 外部董事 公司治理

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的引入,其目的是希望独立董事能够站在比较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监控(monitoring)公司管理层,强化公司内部民主机制,确保公司遵守良好的治理守则,保护投资者利益并增强董事会效率。在控制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中,少数真正独立的董事能够对交易的公平性作出有根有据的决断,从而防范不公平关联交易的发生。朱唯一律师对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这样评价: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而从西方引进的三件利器之一。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

“独立懂事”这一概念是从英美法上非执行董事(non―executive)或外部董事(outside―director)演绎而来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证监会就建议公众公司设立“非执行董事”;80年代,英国建立了“非执行董事促进协会”。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第10(a)条规定至少40%的董事必须为外部人士;1977年,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纽约股票交易所引入一条新条例,要求每家上市的本国公司在不迟于1978年6月30日以前设立并维持一个专门有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这些独立董事与管理层的董事不得有任何影响他们作为委员会成员独立判断的关系。90年代,《密西根州公司法》在美国各州公司法中率先采纳了独立董事制度(第450条),该法不仅规定了独立懂事的标准,而且同时规定了独立懂事的任命方法以及独立董事拥有的特殊权利。其中有独立董事批准的“自我交易”法院可以从宽审查的规定特别引人注目。英国证券交易所在1991年专门成立了公司财务治理委员会,由凯得伯瑞(Cadbury)爵士任委员会主席,委员会在其报告(著名的《凯得伯瑞报告》)中建议,应该要求董事会至少要有3名非执行董事,其中两名必须是独立的。该委员会于1992年提出了关于上市公司的《最佳行为准则》(The Code of Best Practice)。《准则》的第1.3段对董事会构成建议如下:“董事会应当包括具有才能、足够数量、其观点能对董事会决策起到重大影响的非执行董事。”伦敦证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他们是否遵守了《准则》的规定。这可以认为是伦敦证券交易所以间接方式要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应包括独立董事。香港联交所于1993年11月引入对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要求,即每家上市公司董事会至少要有2名独立的非执行董事,如果联交所认为公司的规模或其他条件需要,可以提高最低人数的规定。按照联交所的规定,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责任保证关联交易是按照正常的商业条款进行,并不比公司与第三者进行类似交易的条件差,如果发现关联交易有损于公司整体利益,有义务向联交所报告;独立董事须于公司年度报告内审定交易是否符合公司的利益。

二、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努力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1997年12月证监会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112条已有规定,“公司根据需要,可以设立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不得由下列人员担任:1、公司股东或股东单位的任职人员;2、公司的内部人员(如公司的经理或雇员);3、与公司的关联人或公司管理层有利益关系的人员。”该条特别注明“此条为选择条款”,也就是说并非强制性规定;而且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选任方式、权利义务等缺乏明确的规定,但能够引入独立董事这一概念本身就表明了证监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某种决心。

1999年3月,国家经贸委、证监会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都应逐步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意见》第6条规定:“公司应增加外部董事的比重。董事会换届时,外部董事应占董事会人数的1/2以上,并应有2名以上的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董事)。外部董事应有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知识能力以履行其职责。外部董事履行职责时,公司必须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独立董事所发表的意见应在董事会决议中列明。公司的关联交易必须有独立董事签字后方能生效。2名以上的独立董事可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独立董事可直接向股东大会、中国证监会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其中,独立董事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但这一规定仅限于境外上市的公司,便于国际接轨的需要,以取得投资方的理解和信任,增加公司信用的含金量。2000年11月,上海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治理指引》中建议上市公司“应至少拥有两名独立董事,且独立董事应占董事总人数的20%。”2001年1月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先生在中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在A股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期,证监会通知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包括正在筹建中的公司)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其人数不少于公司全部董事的1/3,并多于第一大股东提名的人数。”2001年5月,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可行性、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任免程序及方式、具体职责、报酬机制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因此应当说,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经从模糊走向清晰,得到了明确的定位和规范,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大势所趋。

三、引进独立董事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但是笔者认为在全面导入独立董事制度之前,应首先对该种制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而目前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的存在使得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尚难以发挥其“灵丹妙药”的作用,彻底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

首先,独立董事难以真正独立。国外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建立在股权革命和经营者革命的基础上,股权革命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机制问题,经营者革命解决了企业家的生成机制和地位问题。换言之,西方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市场力量推动的结果。而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大部分股票为国有股和非流通股,在国有股处于行政支配并且没有一个既定的市场目标和盈利目标的情况下,独立董事难以应对如此强大的行政力量和行政机制而保持其独立性。而且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在一个“大股东控制”的企业里,独立董事的推举、任命以及其薪酬的多寡无一不体现了大股东的意志,更无所谓其经济、人格和利益的独立。

其次,“董事”难以懂事。目前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有6成以上身份是大学教授和研究人员,在各自董事会中主要是负责出谋划策等相对边缘的内容。多家兼任的情况也比较突出,多数知名学者都身兼数职,有的甚至一个人担任4到5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行公司董事职责。

再次,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独立董事既然接受了这一职务,就应该履行独立董事应有的义务,如果他们没有适当的履行义务,签字同意的关联交易对公司和少数股东不利,对因此造成的公司或其他股东的损失,应当承担连带民事赔偿责任。潜在的法律威胁,会促使独立董事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关联交易问题,并坚持和维护法律要求的公平公正原则,避免独立董事成为“人情董事”或“花瓶董事”。但同时,在我们期望独立董事积极工作并以法律责任来监督他们,就应该让他们获得与其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相应的权利和报酬。由于我国公司等相关立法的滞后,对我国独立董事的报酬、应享有哪些特殊的权利以及承担何种义务等缺乏明晰的定位。

最后,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和平”相处问题。独立董事制度最早发端于美国。但美国与英国公司法均确立了单层制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机关仅包括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董事会内部实行独立董事监督职能与内部董事经营职能的分离。我国《公司法》第124条明确确定了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中国证监会的《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1999年修订稿)规定监事会应对关联交易是否公平,有无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发表独立意见。因此有学者认为要加强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督,应当从我国国情出发,着重考虑如何在现有公司机关构架内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应当说,监事会与独立董事都对公司利益负责,两者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存在本质性利害冲突。但毕竟,美国的独立董事其职权是在没有监事会的制度环境下设计出来的,而我国上市公司已经存在着监事会,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时应协调好与监事会的关系,消除引进后可能的挚肘因素。

综上,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并非简单的引入几个人,而是要引入一种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体制和机制,是为了在上市公司中建立一种有效的财产制衡和利益激励机制。我国在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的经验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到我国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与美国所存在的重大差异,立足于我国现实,确保独立董事革命成为管制革命而不是装饰革命。

第8篇:立冬的诗范文

今年我任教六年级英语,六年级的词汇和句型难度加大,数量也增多了。词汇和句型默完后老师普遍反映情况不是很好。我了解到,他们是把词汇和句型结合起来默写。我看了下,呵,好多!难怪效果不是很理想呢!于是,我琢磨起来:如此多的重难点,一次肯定很难掌握,何况要全部默写出来呢?那我分几次来默写,把这些重难点分解开让他们一点一点掌握。我给学生每次默写10个,并且把词组和句型分开默写。我想这样的话,每次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就少多了,就容易许多了吧。可是尽管这样做了,但是我发现还是默写的很不好。是什么原因呢?怕记?怕默?

面对这样的情形,我对学生进行了了解。原来,进入六年级,他们还不能一下子适应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学习压力和任务,除了每天许多的作业以外,还要面对这种痛苦而且枯燥的默写,难怪没有积极性,难怪会厌烦!那么,如果我把默写的任务和他们每天的作业结合起来呢?这样任务不就减轻了吗?同时也达到了掌握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是一举两得么!

古语有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么把奖励运用于教学中呢?重赏之下,是否就有“智者”呢?于是,我在六年级学生身上做了个小小的试验。

眼看中秋节的假期就要到了,于是我让课代表在班级里宣布:明天默写100分的同学,中秋节三天的假期没有作业。我暗想,30个词组,四个句型。能默写100分的估计也就那么四五个人了不得了,所以我早就想好了他们的假期作业。

第二天,我到教室上课,发现学生们今天见到我异常的激动。奇怪!“老师,今天默写啊!”一个平时就话多的小家伙按捺不住了。我说:“是啊,默写的。怎么这么高兴呢?”“默写100分,是不是真的中秋节三天回家没有作业啊?”看来他们还有点不敢相信有这样的“美事”呢!我微笑着说:“那是当然啦!但是首先你们要能默写100分的哦!”“老师,快默写吧!我们早就准备好了。”这么自信!下课以后我也迫不及待地批改起他们的默写本来。啊!第一个就是100分,又是一个100分。我的脸上渐渐绽放了笑容,由欣喜到不可思议。等全部批改完了。一数,全班50个学生,20个100分!真不简单!就算没有默写100分的学生情况也比平时好上许多。真是让我不敢相信!看来这三天没有作业的奖励对他们的来说的确有很大的诱惑力啊!重赏之下,果有“智者”!

【反思】

许多的事实证明:奖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关系。正确地运用奖励,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小学中,学生自己不会主动确立目的,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奖励以引起其注意力和兴趣,慢慢的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目的。但是在奖励在教学中的使用也应该注意几点:

一、奖励要有变化

同一事物看多了就会使人产生厌倦,奖励品也不例外,每次奖励同样的东西会使学生缺乏新鲜感,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常常变化奖励的形式,不断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今天是一颗星、一支笔,明天就可能是一朵花、一张笑脸、一句真诚的话语等等。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做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抓住学生的优点,并对他们因人制宜的进行不同的奖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二、奖励的适当性

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是强化小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每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的表扬和奖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树立自信心,从而进一步增强原有的兴趣。表扬和奖励,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评价,这种评价能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表扬和奖励的要点是“适当”。适当有二个含义,一是以表扬和奖励为主,二是表扬和奖励要适度,不可过头或不足。表扬过头了,容易使学生产生过度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就会骄傲自大起来,以至于连自身的缺点也认识不到了。古人曾说的“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这个道理;表扬不足,则使学生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被认可,被忽略了,至使原有的自信心受损,容易产生颓废的心理,慢慢地,他把自己孤立起来,学习变得索然无味。

三、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第9篇:立冬的诗范文

【关键词】 农业比较利益劳动力资源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赫―俄一般均衡模型

一、理论背景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对贫乏的农业大国。因此,根据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应该建立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且将其原因解释为农业劳动力素质过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等理由。这些理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批判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而建立在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推断的,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农业劳动力要素的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的优势与劣势提供了更深刻的理论依据。大量的研究表明,就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古典的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是适用的。因此,本文试图继续站在古典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在赫―俄模型中加入要素收益的变量,建立起要素收益与赫―俄一般均衡扩展模型,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来分析农业比较利益对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影响,说明了农业劳动力资源优势为什么没有能转化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要素收益与赫―俄一般均衡模型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把农村劳动力的存量作为衡量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标准,而不考虑这些劳动力是否带来了农业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实际上,劳动力资源优势要转化为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还必须使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劳动收益下,劳动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由于目前我国的农业劳动单位用工收益仍然非常低,所以在农村中很多劳动者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动性,产生大量的年轻劳动力离开农业生产活动转而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商业活动的现象,从而引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象,进一步降低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素质。正是由于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引起了农业劳动力供给的降低,这种供给的降低产生了农业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短缺,因此,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去衡量我国的农业劳动力资源,那么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也并不丰裕。这种情况在日本更加明显,日本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但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使其完全丧失了劳动力资源优势。

为进一步说明农业比较利益与劳动力供给对劳动力资源优势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下面的要素收益与赫―俄一般均衡扩展模型:

SA=a+b?鄢LA+f?鄢RA

DA=c+d?鄢DW

DW=m-n?鄢P

P=LA+K

SA=DA

其中,SA、DA分别代表农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LA、RA分别代表农业劳动力报酬(劳动力成本)与农业劳动力收益,劳动力报酬是指单位劳动力用工作价;劳动力收益是指每一劳动日净收益;DW、P分别代表农产品的需求与价格;K表示产品价格中非劳动力成本影响因素的总和。模型假设农产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为同一价格与需求,而要素是不能流动的。之所以称之为要素收益与赫―俄一般均衡扩展模型,是因为本模型是在赫―俄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图1的基础上增加了要素收益因素产生图2的框架。

图1赫―俄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生产要素的需求可以从对最终产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其与要素的供需力量共同决定了要素价格。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各国相对商品价格之间的差异确定了比较优势。图中清晰地表示出所有经济力量如何共同确定最终商品的价格,因此人们又称赫―俄模型为赫―俄一般均衡模型。

图2在赫―俄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上增加要素收益与报酬因素,由要素收益与报酬决定要素供给,深化了赫―俄理论的一般均衡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

因此,在图2的模型中,内生变量劳动力报酬(劳动力成本)LA与外生变量劳动力收益RA共同决定了劳动力供给SA,而商品的最终需求派生出要素的需求,商品的价格则由要素成本LA(要素报酬)及其他外生变量共同决定,并可知系数a、b、c、d、f、m、n均为正数。在要素供给与要素需求的均衡条件下可得到均衡商品价格P?鄢=K+■,于是?坠P?鄢?坠RA=-fn?鄢d+b。

由f、n、d、b都为正数可以得出?坠P?鄢?坠RA为负数,说明劳动力收益越高则产品价格越低,于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越高,而如果产品的劳动力收益很低,则会提高产品的均衡价格,影响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实证检验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考虑劳动力收益与劳动力供给的关系以后,我国的农业劳动力资源优势便受到了严重挑战。劳动力资源存量的优势似乎不足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劳动收益将对劳动力资源优势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检验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实证角度对模型再次进行检验,检验模型采用如下的形式:

Y= c(1)+ c(2)?鄢R

其中Y为CA(Competitive Advantage)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R为单位农业劳动工日净收益。模型的数据样本采用12种农产品的横截面数据(见表1)。采用的CA指数是指考虑进口影响后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即CA=RCA-(Mia/Mit)/(Mwa/Mwt),其中Mia是t时期国家i在产品a 上的进口,Mit是国家i在t时期的总进口,Mwa是指a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总进口,Mwt是指世界市场上在t时期的总进口。

如果上文的要素收益与赫―俄扩展模型成立,则说明劳动力收益高的产品能促进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优势,降低产品的均衡价格,进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就是说R的系数c(2)应该能够通过为正值的检验。按照这个思路,对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Y=-3.058+0.137?鄢R

T -3.5843.702

Sig 0.005 0.004

F=13.705 sig 0.004

由所有的T值和F值都小于0.01的显著性,使我们的结果非常满意,我们可以接受c(2)为显著地为正值。R的系数为正数证明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与劳动力收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样的结果强有力的验证了本文的劳动力收益与赫―俄扩展模型的正确性,显示出劳动力收益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显著影响。

四、结论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引入要素收益与赫―俄一般均衡模型,不管是理论上的推断还是实证检验上的验证,都说明了劳动力收益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巨大影响。因此,在我国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的情况下,发挥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只有提高我国农业整体比较利益,增加农业生产的净收益,提高农民收入,才能促进劳动力供给,从而发挥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进而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杜晓君: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农业政策取向[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5(9).

[2] 邱进: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J].经济师,2002(2).

[3] 杨小凯:比较优势理论为什么可能错[EB/OL]. 超边际经济学网站,省略.

[4] 翁克瑞、严奉宪: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何没有成为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J].中国农村经济,2003(7).

[5] :关于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几个问题[J].中国劳动,2002(6).

[6] Dominick・Salvatore:国际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J].经济学,2001(1).

[8] 王超: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分析我国纺织业的竞争战略[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4).

[9] 白雪:论比较优势与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关系[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1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