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控制范文

财务风险控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风险控制

第1篇:财务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医院 财务风险 规避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

医院财务风险,指的是医院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受到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不能实现预期目标或者资金运行偏离正常轨迹,最终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形成医院财务风险的原因分别来自内部和外部,现在我们逐步开始剖析:

(一)风险形成的内因

1、财务人员素质亟需提高

医院作为一种服务性的窗口行业,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同时医院也要关注自身的财务经营状况。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对于单位财务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医院作为一种特殊行业,也要求财务人员不能仅仅停留在只会账务处理的基础层面上,还要有一定的财务风险预测能力。但如今的医院财务人员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

2、医院风险意识淡薄

我国现在还有部分医疗机构依然还延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陈旧思想,对于自身的财务管理没有提供足够的重视,对于市场发生的一些变化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应变处理,财务决策缺乏客观性,财务资金的运作缺乏严谨的签批流程,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使单位财务面临较大风险。

3、不健全的内控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内部控制”这个词对于我们已经不再陌生。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逐步完善和加强自身的内控制度,但对于我国的医疗行业来说,内部控制制度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程度。医院的领导者对于资金的运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内部职能部门互相之间缺乏足够的监督性和制约性,这些现状都使得医院的财务风险较为凸显。

(二)风险形成的外因

1、政策原因

主要是指因为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新出台的某些医疗政策对于医疗行业或者医院自身造成的财务风险,例如医药收费标准的限制等等。

2、科研技术的更新换代

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科研技术成为当今的第一生产力。医疗行业如果在科研创新和技术革新方面不能够紧跟潮流,很容易淹没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医院只有不断改进自身的医疗器械,强化医疗科研技术能力,才能竞争激烈的医疗行业中无往而不利。

3、信用风险的制约

医院作为服务性行业,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色彩。如今,医院承担的医保费用只有在第二年才能够从医保系统领取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剩余部分多沦为坏账。另外,对于社会弱势人群的免费救治等也加大了医院的信用风险因素。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种类

造成医院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这使得医院财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现在,我们对这些风险做出如下分类,详见表2-1。

三、关于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

医院要加强财务预算的管理,通过建立一套成型的预算管理体系,有效的对医院的资金运作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制约。首先,医院领导要对预算管理给予一定的重视,是预算具有权威性;然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将预算指标尽量细化,细化到部门、到项目,当然指标要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再有,强调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时时监督,及时反馈,分析造成执行结果的原因,从而改进预算指标,调整经营思路;最后,强化预算考评,将考评结果与职工绩效有机结合,有效激励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二)强调医院的成本控制

医院进行成本控制是为了降低医院费用消耗,避免资源浪费,有效提高医院资本利润率。成本控制是运用标准成本或者定额成本,对医院内部的水电耗用、药品材料的耗用、公务支出消耗等做出有效控制,并对医疗服务水平进行量化处理,实现经营过程的全方面控制。同时,改进奖金分配方式,将奖金份额和良好指标做到有机结合,激励员工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当然,成本指标的编制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以邀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做,使指标能够有效的体现医院各个职能科室的特点。

(三)使医院投资活动更具科学性

任何投资活动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风险。医院可能会通过投资活动获利,但也同样可能会给院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医院在进行投资活动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充分考虑投资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在现行的财经制度下,医院应当充分利用好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合自身的资金流情况,对医院的闲置资金进行合理的投资管理,以达到资金的保值增值。第一,对医院可能面对的各种投资风险进行合理的预算,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规避;第二,对自身的资金状况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分析,选择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对象,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第三,选择合理的投资组合,将投资风险进行有效分散,是投资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四)有效筹资

筹资活动一般分为两步:一是明确自身的资金需求量;二是合理选择筹资方式,有效降低筹资成本。医院在选择筹资渠道时,要充分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优劣,充分了解各种筹资来源的构成,力求降低筹资成本。另一方面,医院应当有这样的认识,筹资的目的在于投资,筹措资金是为了更好的投放。医院在进行筹资活动之前,应当对资金的运作或者投放方式进行全面细致的思考和筹划,使筹资活动有的放矢。将筹资和投资活动割裂开来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五)医保费用和医疗欠费行为的管理

加强医院的对医保费用的管理,做好同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交流和协作,将医疗保险费用的超支情况控制在一定的风险范围内。对于无法结算的坏账及时处理,财务人员应按时足额提取“坏账预备”。

医院的应收款项较多,它占去了资产的绝大部分,对于医院这个特殊行业,这种现象存在较为普遍。各种应收医疗费用、病人住院期间的医药费用等等使得医院流动资产的比重较为庞大,虽然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较强,但以应收的形态存在也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为了有效控制这部分风险,医院应当加强病人预交费用的管理和对病人所欠医药费用的催款工作,将催缴欠款的工作同科室的经济效益相结合,提高科室催款的积极性。

(六)加强财务的内控和监督

首先,做好医院财务的内控机制。对于财务部门内部,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严格资金审批流程,对各财务岗位实行轮岗制,有效对财务人员进行制约和监督。还要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对医院企业科室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严格监督考核纪律,对于医院特殊岗位实行重点监控。

其次,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如果条件允许,医院可以成立较为独立的审计部门,对于医院的财务以及其他职能部门展开定期和不定期的内部审计活动,对于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漏洞进行及时的查补和总结。从而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牟善忠,吕世玮.试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11

[2]陶瑞波,刘加玲.浅议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策略[J].卫生经济研究,2011;11

[3]李宁.浅析医院财务风险的形成及防范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27

第2篇:财务风险控制范文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由于不同因素对事件的影响不同,所以导致事件的不确定结果,这就导致了风险的产生。不同人对于财务风险的认知层面不同,说法也不同,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由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个人主观的差异,进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收益的不确定,引发的微观经济风险。二是它也称为筹资风险,是指到期偿还不了债务的可能性,换言之,它是由于借债引发的,若无借债就不存在财务风险。我在此文中研究的是企业难以预测的外部环境、内部控制环境的不完善、企业经营的不确定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给企业最终带来可能的财务损失。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

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态度,控制得当的话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使企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若控制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如何控制好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财务风险控制,就是在利用相关的信息和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作用和影响,使企业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

环境的多变性就像一把双刃剑,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伴随着风险隐患,企业管理重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中财务风险占很大一部分。财务风险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对企业的稳定、资金的安全性及获利有很大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一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由企业所有人执行的一系列过程。内部控制能适时反映企业的风险并相应地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可以促进企业的有效管理。企业的风险类型很多,财务风险是其中的一种,内部控制最终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内部控制薄弱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财务风险控制实质上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财务风险控制不好,意味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薄弱性。全面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顺利进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好企业,预防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规划企业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的评价是以财务风险控制的好坏为依据,同时内部控制是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

三、企业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如今的经济环境是多变的,包括产品更新的速度、市场的变化、国家政策、利率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资金的运转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如今很多财务人员还是沿用传统模式来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对企业的风险财务控制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知,只关心资金的投放与收回,对企业风险缺少实质认知和管理,忽略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薄弱的风险意识难以适应因素变化对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

(二)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控制财务风险不是当它出现再采取措施,而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很薄弱,每年虽然有几十万的会计人员,但是大多数专业素养都不高,企业管理者对这方面又不了解,财务风险是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无法消除但是可以预测,它本身就是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往往到来时就是致命一击。所以大多数企业开始都运营很大,突如其来的一场财务危机就导致破产。

(三)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企业采取的一种手段,为了能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可以根据考察内部控制机制来评价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对企业人员”权责利”的分配管理。它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良好的内部环境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对控制风险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内部机制的不足让人笼统的把企业的规定规章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人员的“权责利”分配不清,缺乏合适、完整、统一的体系,内部人员不恪守自己的职责,缩小了控制的范围,使效果大打折扣,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能够更好的控制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企业是经济环境中的主体,是我们可以看见和感知的,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正确认知是财务风险控制成功的先决条件。财务风险随时存在,企业必须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缺乏风险意识会直接导致企业管理机制出现漏洞,使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企业应该培养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让企业人员参加风险探讨会,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用实际案例来分析财务风险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培养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对风险的适应和处理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事前对财务风险的预防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信息网和资源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它意味着企业风险管理已经成功一半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即在事前监控,使企业遭受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第3篇:财务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原因;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风险是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符合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简言之,风险是结果差异引起的结果偏离,即期望结果的可能偏离。财务的本质是本金,即资本的投入与收益。

一、财务风险的本质

公司财务收益及财务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即认为存在财务风险。由于来自不同风险源的各类风险综合作用的结果终究会反映在财务信息上,因此财务风险可以看作是公司风险的集中体现及最终表现形式。

既然财务风险就是财务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那么财务风险的本质应该在资本投入生产后收益达不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是资本价值形态转换的风险。

财务风险形成于资本的流动过程中。从资本的垫支到资本增值的创造,最后是资本垫支的回收过程。资本循环的每一步都印上了财务风险的痕迹:本金垫支伊始,风险就已经启动;资本价值转换和增值的过程,就是风险的转移和积聚过程。所以说,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经营的必然产物。

二、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及内在财务风险分类

1、内部原因。(1)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2)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制度。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是指资金从筹集、投入、运营、收回到收益的分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2、内在财务风险分类。在此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生产经营环节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之为内在财务风险。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数量和筹资成本以及偿还时间;资金投入过程中的投向、数量、结构;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经营管理水平等;收益分配过程中收益的确认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数量和形式。上述这些因素的影响引起的内在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筹资风险。它是由于负债融资不能如期偿还而带来的风险。该风险可分为收支性风险和现金风险,收支性风险为收不抵支造成企业不能到期偿债以至破产的风险;现金风险为企业某一时段上现金流出额超过现金流入额而造成手中没有现金偿还到期债务而带来的风险。

(2)内部投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对内部资金投入所产生的风险。投入资金不足会破坏生产经营的连续性;投入资金结构比例不合理会形成流动比率过高或过低,固定资产闲置或不足;投入资金效益低等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3)经营内部风险。它是由于企业经营收入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这里主要指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风险。主要有销售风险、成本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等。这些风险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密切相关,因此称其为内部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它是指收益确认是否适当和收益分配政策是否科学以及分配形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等而产生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它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目前,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供求变化多端,汇率随之变化,从而产生风险。上市公司哈高科按照分行业的数据计算,该公司大豆深加工行业所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4.28%。因此,大豆深加工是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07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大豆遭受严重挫折,榨油行业大批企业亏损,相应的豆粕价格也在高位波动,影响甚大。2008年年初国内外大豆价格大幅飙升,下游生产企业面临豆粕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企业在原料采购中没有话语权,处于相对被动地位,只有依靠自身能力消化高成本带来的外部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

(二)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因此面临财务风险,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防范财务风险,这对于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

1、筹资活动风险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将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2、投资活动风险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在决策中要追求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体现稳健性原则的平衡器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坏账损失成本。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并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建立销售责任制。

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张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应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一定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格,由此形成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作者单位:1.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财务风险控制范文

1.影响医院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

1.1医院风险意识较弱,财务管理制度。很多医疗单位缺乏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意识,缺乏风险防范机制。且我国的体质改革没有完全实现,制度仍不健全,并且相互矛盾,加大了财务风险。

1.2医院相关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医院的财务人员自身财务风险意识较弱,缺乏财务管理和相关技术人员。缺少财务风险的应对机制。从而导致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的应变能力差。

1.3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现今很多医疗机构仍然处于一种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依靠原有的经验在经营管理。习惯与原有行政指挥,从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缺乏一套严格的管理方法和较科学的财务管理办法。

1.4重点关注具体财务风险的管理,缺乏整体的策略。医院较多的管制具体的风险管理中但是缺乏整体的策略,未充分考虑到医院风险的组合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导致了财务风险管理资效率。源分配不均匀,影响医院财务管理的

1.5由于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导致高风险。医院总资产额度大,大套现能力比较弱。即使是流动的资产,如医疗设备、药物的储备,虽然价值较高,但无法再较短时间内变现。特别是近几年来,很多医院为了减少自身存货的数量,大量的拖欠药品款,也使得医院的资金链十分脆弱。

2.影响医院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

2.1国家政策风险。医院受国家及地方的政策变化影响,从而引发的财务风险。如对于某些药品的某种原材料禁止使用,从而会导致该药品价格上涨;收费标准的统一,个别药品成本高于规定的收费标准如医院继续使用这些药品则会引起亏损经营现象。

2.2技术改革造成的价值风险。设备会由于技术改革造成贬值,其次,在购买设备时也会有存在价值风险,如国内的货币突然贬值,则会增加购买成本。国家对于设备及药品等医用产品均采用统一的价格补偿,如此不对称的一种购销方式。

2.3信用风险。医院的费用不能全额收回。例如一些医保单位拖欠的医药费。一般在第二年才能够收回医药费的8成到9成,还有1到2成必须是由医院承担坏账损失。同时在正常的治疗中还要承担一些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及弱势群体等医疗产生的欠费。

二、医院财务风险宏观控制的措施

1.强化医院负责人对医院财务风险的正确认识,提高领导对财务决策的把握。医院的领导需提高自身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正确认识。对于财务知识的要有意识的去提高。弄懂财务相关的知识,看懂各类财务报表,要了解医院的实时财务状况,对医院财务的风险要有一定的认识。严格管理医院财务,监督财务人员按章办事,从而使得医院的整体资金预算以及运用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其次,医院领导在财务决策中必须采用较更科学的方法。

2.资金管理需加强,财务管理人员水平需提高。医院资金需统筹全局,统一分布。医院的财务管理必须正确的处理好国家跟医院以及个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医院资金的安排计划时,防止出现经营的资金缺口,在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

3.控制医院成本,提高竞争力。医院要控制运营成本,抓好医院材料费及人工费这两项的费用。把各项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实行责任制。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关心到医院效益。在现今市场经济下,医院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负盈亏。经营管理的好坏跟医院以及员工的福利是紧紧相关的。降低成本乃医院的生存发展之本。成本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医院的生产活动,要扩大到生产活动的组织与计划。

4.加强库存的管理,提高医院资产的使用效率。在医院会存在大量的库存,其中药品占据比重较大,但是其周转的速度却很慢,这将直接影响到资金使用的效率。医院的药物运动比率高,则财务风险就会越低。对于存货管理要坚持“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快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

第5篇:财务风险控制范文

Abstract:An university, a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facing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survival challenge, how to avoid and dissolve financial risk, do risk early warning well, this paper discusses problems above mainly from causes of financial risk of college.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控制

Key words: college;financial risk;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015-02

0引言

财务风险概念最早是针对企业的理财活动提出的。学者一般认为财务风险是指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因受难以预测的因素影响,以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但是就高校来说,是否也存在财务风险? 本文基于系统分析思想和广泛调研,力图对高校的财务风险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促使高校不断调整自身的管理策略,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从而保证高校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发现潜在的风险,化解和规避财务风险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校财务风险形成因素分析

1.1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加快首先,表现在发展规模上。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高校扩招前我国仅有高等学校1022所。到2008年,我国高校已经达到3173所,增长了三倍以上。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到2008年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经超过了2907万,毛入学率达到24.2%,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其次,高等学校办学水平逐步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一批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但是,随着办学规模和水平的提高,为切实解决所需基础设施条件问题,学校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高等学校教育资金的需求迅速增加。

1.2 国家对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以往增加了,经费状况有所缓解,总体上有所增长,但由于国家投入目前侧重于义务教育事业,很难分出更多的资金投入高校,经费投入与规模的发展不相适应。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公告》,2008年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总额为14500.74亿元,其中普通高等学校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为3235.89亿元,比上年的2596.77亿元增长24.61%,占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的比例为16.32%,比上年的16.26%增加了0.06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经费的总量呈现增加趋势,但是由于规模的不断继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48%,比上年的3.22%只增加了0.26个百分点。

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现有资源已无法满足扩招的需求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标准的需求,筹措高等教育经费必须另辟途径。以某高校为例,2006-2009年国家教育经费定额拨款33亿元,而人员开支就需32亿元,收取的学费和捐赠等其他收入仅能维持学校的基本运转,没有资金用于发展建设。因此,为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在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是高等学校的必然选择。

1.3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随着升本、扩招、办学水平评估等新业务的出现,高校的经济活动在不断地扩大,原有的工作流程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的业务了。究其原因,大多数高校是沿用以前年份所编撰的管理制度,没有随业务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如在对外投资、工程项目、大额资金支付、外部融资等方面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经常性的决策失误。表现得尤其突出的是在基建项目上的盲目投资,事先没有经过严格、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在没有取得足够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滥搞基建,对贷款项目和额度不加控制, 超过了高校正常的资金负荷,加剧了投资风险。

2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2.1 预警系统机制高校财务预警系统是一种技术层面的风险化解模式,主要是通过设立并观察、判断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对高校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实施预测和预报的财务分析控制系统,具有实用性、系统性、重要性、前瞻性等原则。系统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功能组成,主要包括信息收集、预知风险、控制风险等链条。从化解角度上主要包括单一和综合模式。

2.1.1 单一模式主要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立各种比率进行评价。从一般意义上说,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学校长期的、稳定的发展态势。在跟踪考察时,应特别注意高校自身制定的比率的变化趋势。当这些指标达到设立的警戒值,预警系统便发出警示,提醒管理者注意。不同比率的变化趋势必然表示出财务风险的趋势。单一模式的缺陷是,没有区别不同比率因素对整体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各比率正反交替变的情况。当一个比率变好,另一个比率变坏,就很难准确预警。

2.1.2 综合模式综合模式是运用多种财务预警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风险,即建立函模型来综合反映高校财务风险。这种模式通过分析若干预警指标,从总体角度检查高校财务状况,有利于比较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从而及时调整相应财务措施,降低风险。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预警管理理论的核心之一,也是预警管理的难点。预警指标的选择应该重点考虑那些能够真正、全面反映高校所面临财务风险或财务危机真实现状的重点预警指标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高校主要应从偿债能力、运营绩效以及发展潜力等几个方面建立预警指标。应根据高校的长期、中期、短期规划,在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判断并建立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达到树立风险意识,化解风险的目的。

2.2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层面的风险化解模式,包括的内容有:

2.2.1 加强资金安全防范管理由于对资金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给高校内部有关人员贪污、挪用公款、非法侵占财产的行为带来了便利,为舞弊行为甚至犯罪带来可乘之机,为确保高校资金在各个流转环节的安全完整和不受侵害,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增强教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会计人员要定期进行轮换,若财会人员调换岗位,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做到前不清、后不接。建立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在财务收支上要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合理安排资金调度,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2.2.2 加强预算管理建立高效的预算管理组织体。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证重点、力求节约”的原则,在编制预算时就应将债务资金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并且细化到各部门、各项目,便于执行。鉴于高校收入与支出在时间、金额上不匹配,高校在编制预算时,还应充分考虑债务压力,对已经存在的债务,制定科学合理的还款计划,并在预算中安排专门用于还款的资金,不得挤占和挪用,预算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一经批准将不得随意调整,在预算执行中还应及时跟进,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2.2.3 强化内部审计,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高校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控制和服务四种职能,主要起防护性和建设性的作用,因此, 高校内审应建立起对基建、后勤、政府采购、专项资金等的有效监控机制,通过对学院修缮工程、基建工程的跟踪审计,对各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报建、招投标、开工、竣工决算等各个环节实施及时有效的监控,保障学院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通过对后勤社会化产业的经营决策、经营效益进行审计,确保后勤社会化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进行;通过对国家财政拨入的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确保专款专用,使专项工程达到预期要求。

参考文献:

[1]郑萼.关于高校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5,(1).

[2]李建勇、张彦开.高校贷款的风险控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第6篇:财务风险控制范文

一、当前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1.偿付能力不足。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对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的经济补偿能力。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产结构、经营管理、经营稳健性、盈利能力、业务质量等方面。随着财险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部分保险公司由于经营粗放、业务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出现了连年亏损,未能建立起资本增长机制,最终导致偿付能力持续下降。

2.费率厘定不合理导致保费充足率不高。

随着国内保险行业的激烈竞争,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财险公司执行保费费率标准缺乏刚性管控,采用低层次价格战的恶性竞争方式,或错误地采取“高手续费、高返还”等承保优惠,大大地降低了保费充足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未来偿付能力水平,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3.应收保费过高导致资金回收风险较大。

财险公司为抢占市场,获取保费,有时会采取延迟或分期收费、业务员代刷代垫保费或接受远期承兑票据等承保优惠,从而导致公司产生了大量的应收保费。如果客户的信用良好,能够按约定期限缴费则不会出现坏账风险;但如果公司催收措施不到位,造成保费无法收回或无法全部收回,或者客户财务状况出现问题不能如期缴纳,则极易形成坏账,从而导致公司出现资金回收风险、现金流入不足、投资收益降低,甚至造成偿付能力不足的财务风险。

4.理赔管控不当导致赔付成本居高不下。

伴随保险市场的竞争形势呈现白热化状态,财险公司在理赔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为巩固在市场占有的份额,财险公司通常在处理理赔案件时,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赔款采取酌情赔偿或人情赔偿,理赔水分较多;一部分保险业务员或人法律意识淡薄,理赔流程距离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赔付支出作为公司最高的经营成本,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也将造成偿付能力不足的财务风险。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相关措施

1.提高偿付能力。

一是改变财险公司急于追求保费规模、维持或扩大市场份额等粗放式发展模式,而应稳定、持续地发展。二是提高财险公司的产品结构和盈利能力。三是监管部门应统一偿付能力指标的统计口径,目前能够反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数据较少,统一偿付能力指标对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建设有很大帮助,能够帮助公司保持新体制下的竞争力。总之,提高偿付能力既是保证财险公司安全稳定和持续经营的需要,更能够帮助被保险人监督管理财险公司,维护投保人的根本利益。

2.资产负债匹配控制。

资产负债匹配控制是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遵循总量平衡、结构对称、偿还期对称、计量基础一致性等原则。

2.1总量平衡。

在资产负债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资产和负债在总量上的相对平衡,即要求资产总量和现金流入的时间能满足负债总量和支付期限的需要,以达到化解风险和提高收益的目的。

2.2结构对称。

结构对称既体现在总体负债和资产的期限对账,还体现在资产的配置与业务类型的对称,传统型财产保险产品和投资型保险产品需分别确定投资品种和期限。

2.3偿还期对称。

根据公司的盈利状况,利用精算技术分析负债的期限及金额,合理安排投资品种和期限,动态地做到资产和负债偿还期对称。

2.4计量基础一致。

财产保险公司在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前,需要将计量原则统一为公允价值计量法,以保证参与资产负债管理的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基础一致,在真实反映公司实际价值的同时防止会计错配,有利于长期经济价值目标的实现。

2.5充分考虑偿债能力对资产负债管理的约束。

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财险公司需要充分考虑自身偿付能力的高低。在偿付能力充足率高时,可配置认可比例低的资产,以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在偿付能力充足率低时,应配置认可比例高的资产,以尽可能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使偿付能力满足监管要求。

3.加强应收保费管控。

财险公司应坚持“促发展、保效益、防风险”的经营思路,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坚持“见费出单”管理制度,提高实收保费率。

3.1理顺管理流程。

应收保费涉及财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公司整体的业务管理水平。在如今流程管理大模式下,应收保费管理应体现流程分工的要求,做到各流程环节各负其责。一是对各险种应收保费发展情况进行密切监控,建立应收保费资金占用补偿机制,统一监控指标体系,制定坏账准备管理办法及数据清理、核销规则;二是由销售管理部门从展业源头控制应收保费的产生,及时把握大客户的资信情况,制定对拖欠保费客户的催收办法,对分支公司赊销、分期等营销行为加以规范约束;三是监审部门要对清理核销的数据进行事后审查。

3.2推行“见费出单”制度。

从收费和出单两个基础环节入手,全面推行各项业务“见费出单”制度。财险公司首先要做大量宣导工作,此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应用程序对不符合“见费出单”制度的业务无法出单,确保在操作上的硬授权,同时加强单证管理工作。

3.3落实责任。

在日常工作中,保险公司应加强内控管理,把应收保费管理贯穿于营销、承保、财务、理赔、信息技术等各个环节,明确应收保费产生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在应收保费催收责任及奖惩方面,出台应收保费资金占用费征收制度、应收保费催收奖励办法以及违规行为处罚办法,谁签单谁负责,实行终身催收责任制。

3.4严格考核。

一是加大对应收保费的考核力度。考核实收保费,费用及薪酬分配以实收保费为基础。二是在严格应收保费坏账准备提取标准的同时,根据扣除坏账准备后应收保费月平均净额,核定征收率逐月计算资金占用费。

3.5建立数据监测系统,完善预警机制。

推进数据质量建设工程,建立数据库管理体系,清理垃圾数据,掌握可收回比例,准确、及时向各分支机构各险种应收保费余额、应收保费率、账龄结构、销售渠道、发生原因等,提示各承保公司加强应收保费管理,努力降低应收保费比例,逐步完善预警机制。

4.理赔环节风险控制。

财险公司理赔风险的变化直接影响公司的持续稳健经营,因此,应对理赔风险进行全面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成本管控措施如下:

4.1制定以效益为核心的理赔质量考核指标体系。

4.2提升车险定价能力。

要做到坚守价格底线绝不突破;坚持送修资源的集中掌控,防止盲目向4S店送修;坚持差异化定价,实行配件价格、工时费标准的差异化联动配置;加强系统刚性管控,杜绝价格套用行为。

4.3持续加强人伤案件管理。

贯彻落实“提前介入、全程跟踪、主动调解、专业审核”的专业化、一体化人伤管理模式,做到“三必须,一转变”;制定人伤理赔案件调解指引,推动人伤自主调解和小额人伤迅速处理;实施差异化分级授权管理。

4.4持续加强非车险理赔管理。

推进非车非农专业化集中管理,实行大案全流程控制;推广“手机查勘并快速传输照片,后台集中理算”,实现农险理算集中。

4.5持续开展理赔稽查、追偿工作。

重点针对修理厂、人开展保险欺诈打击。

5.加强财务管理。财险公司应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梳理,以下三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5.1加强财会工作内部管控。

财险公司应加强公司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会计核算及财务报告流程和制度、财务质检监督机制、财务人员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责任准备金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培训制度等。

5.2加强收付管理。

财产保险公司应严格规范业务收付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保费收取,规范控制赔付、费用及手续费支付,做到收付费岗位与业务处理岗位不相容职务分离,做好投保人、被保险人或指定收益人以及实际领款人的身份核对工作,确保收付费主体资格的真实性。其次,要建立健全业务收付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收付管理流程和岗位职责,防范资金管理风险。通过加强收付管理,杜绝财险公司虚构或虚增保险标的进行虚假承保、系统外出单、阴阳单、跨年度拆分保单、虚挂应收保费、虚假批退、虚假理赔、已收到的保费资金未全额入账、违规冲销真实的应收保费用以清理应收保费以及支付手续费、折扣、账外赔款或净保费结算等问题导致应收保费等现象。

5.3加强财会行为合规性。

第7篇:财务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要素,导致企业财务期望收益与实际财务收益之间产生变动,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一种与企业的价值活动相关联的微观经济风险。企业风险货币化是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形成过程,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信用风险、投资三种形式。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如国际国内商品和资本市场的变化、社会经济的整体波动、国家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等。内部风险因素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如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对财务风险的。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广泛存在于企业的筹资、投资、偿还、资金运营以及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风险,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投资者冒风险进行投资,可能会获得超过资金自身价值的额外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借鉴国内外现代企业的经验,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规避、控制和管理,努力的控制财务风险,使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合理利用财务风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

一般而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地防止和降低财务风险损失,确保企业能够顺利进行财务活动,从而实现期望的财务收益。

(一)企业财务损失控制目标

企业财务损失控制目标是财务损失事故发生后的一种风险管理目标。收益和风险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企业进行的财务运行没有任何风险,那么企业也就无法获得超额收益,企业要想获取投资的风险价值,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在财务运行过程中企业必然会遭受到一定的财务风险损失,即使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也还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以及这些风险造成的损失。因此,在财务风险发生后,企业必须采取分散和转移财务风险等手段,尽可能地将财务风险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或者将其控制一定范围内。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是财务损失事故发生前的一种风险管理目标。企业为了保证健康的财务,降低财务风险事故发生率和影响程度,往往会尽可能地去识别、评估、衡量各种财务风险,并运用各种综合的控制方法去尽可能地控制财务。比如把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控制在安全区域,以保证企业财务良好。

(三)财务活动顺利稳定运行的目标

为保证财务活动顺利稳定运行,企业应该培养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提高抗财务风险能力,有效地减少财务漏洞以及财务运行中非必要的浪费。企业决策者更是需要具备合理的财务风险倾向和正确控制财务风险的技巧。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原则

多年来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表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限度承担和风险适度原则。普遍性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一大特征,企业必须要能够准确及时地识别、衡量、以及控制财务风险,确定企业可承担的财务风险的最大限度,确保企业运营正常安全。

(二)分权分级管理原则。企业应该以现行的内部管理机制为基础,对财务风险实行分权分级的控制管理。对于集团公司,则可以分别对集团总部、各子公司实行财务控制管理。

(三)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企业在财务运行中应该遵循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不能盲目地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可能发生的损失,应该对其安全性和收益性进行全面分析,并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制定行动方案,以便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超前预警和有效规避原则。预示性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特征。因此,如果企业能够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评估、预警以及财务风险控制系统,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

四、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

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主要可分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笔者将详细介绍这两类技术方法。

(一)控制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控制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实质是以财务风险识别分析为基础,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前,果断运用各种财务风险预防方法来降低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频率;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后,综合运用各种财务风险治理方法来尽可能地控制风险损失,阻止风险损失的继续扩大,把财务风险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控制在最低的限度,以此来达到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损失的目标。控制型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法主要有:财务风险规避法、财务风险损失控制法、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等。

1、财务风险规避法

财务风险规避法是指对于那些财务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或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项目,决策者从企业自身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企业财务控制原则,权衡得失,反复比较研究各种备选方案,规避那些引起财务风险损失可能性较大的项目,从而避免产生财务风险损失的。[3]财务风险规避法是可以彻底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其他控制方法则只能降低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程度。企业在风险事故发生前采取适当的财务风险规避法并不仅仅是消弱财务风险引起的损失影响程度,而是可以彻底有效地消除风险可能引起的各种损失。采取适当的财务风险规避法虽然能够彻底有效地消除部分财务风险事故可能引起的经济损失以及恐惧心理,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但从本质上说,它还是属于消极地财务风险控制方法,本身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在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无可避免会遭遇各种风险,比如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无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任何财务运行都会遭遇一定程度的风险。具有高风险的财务运行活动常常会带来高利润。放弃风险项目,也许就意味着放弃丰厚的利润。企业如果想要获取高利润,那么就要敢于承担高风险。因此,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采取财务风险规避法。比如某种财务风险项目带来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非常高或在控制财务风险时运用其他控制财务风险方法需要大于或接近该项目可能带来的效益值的成本。

2、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

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也称非保险型财务风险转嫁法。企业可以通过合法的合同以及其他相似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把本来需要自己来承担的财务风险损失转嫁到非保险行业的组织或者个人。控制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只是把财务风险由一方转嫁给另一方,并不能消除财务风险。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是出售,即卖家通过合法的交易形式把可能存在财务风险的财产或者项目转嫁到其他人或者组织,原来的所有人的与所有权相关的所有财务风险都会转移到新的所有人,从而减少了原来所有人所需承担的财务风险;第二是转包和分包,即通过合法的转包合同、分包合同等形式,转让人把财务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转嫁到其他人或者组织;第三是租赁,即通过合法的租赁合同等形式,在出租的物资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人的前提下,出租人为获取承租人交付的租金把自己具有所有权的物资出租给承租人,同时出租人也会将所出租的物资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转嫁给承租人。

(二)财务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财务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是指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企业通过识别、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而事先做的各种财务安排,从而来消除财务风险事故发生后引起的企业的生存发展困难以及员工的精神障碍,为恢复企业经济、搞好生产自救提供一定的财务支持。

1、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

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也可称为承担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自己承担财务风险事故所导致的损失。其实质是企业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后,通过采用资金融通等方法来弥补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残余的方法。当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都不能够实施或者实施的成本相当高且所能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的时侯,企业才会选择风险自留。此外,由于影响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多而杂,准确认识并掌握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规律十分困难,因此企业想要事先控制全部财务风险损失是十分困难的,只有自己承担未被认识的财务风险损失。所以,财务风险自留是一种处理剩余或者残余财务风险的方法,与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相互补充。在特殊情况下,它是一种积极有效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它适用的范围是:企业财务能够承担财务风险所导致损失可能引起的最坏后果;采取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的费用超过自我承担财务风险所付出的代价;企业风险管理者缺乏处理财务风险的经验和能力,没有财务风险意识,从而常常无意识地去让企业承担各种财务风险。

2、财务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法

财务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是对保险财务风险转嫁的重要补充。由于保险财务风险转嫁存在着一定局限性,不可能转移所有的财务风险。因而,非保险转嫁是一种较灵活的转嫁风险的方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财务风险转嫁需要通过非保险转嫁方式来实现。财务型非保险转嫁财务风险方式有三种:

(1)免责约定,即通过对合同条款的拟定和变更,合同的一方把合同中对第二者所发生的损失的法律责任转嫁给另一方承担。在建筑合同、委托合同、销售供给合同、服务合同以及租赁合同中,转嫁风险的方式往往就是免责约定;

(2)保证合同,即债权人通过与保证人达成的某种协议,当债务人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其债务时,债权人的损失由保证人来负责赔偿。债权人转嫁违约风险通常会采用这种非保险转移方式;

(3)衍生性工具,衍生性工具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新兴方法。其主要形式有期货、互换远期合约以及期权。它可以为企业提供保值、投机以及套利机会。

五、结论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正处于发展和转型期和市场经济制度仍不够完善,企业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保护意识,规避各种可能影响企业财务安全的因素,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媛.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价值工程,2010,(32):53

第8篇:财务风险控制范文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大与发展,高职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所带来的管理难度也变的越来越大,尤其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也越发复杂,而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财务风险的控制制度不完善。本文正是以高职院校的发展与财务风险控制为出入口,首先对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探究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位置以及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最后深入地提出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管理难度;财务风险

一、在高职院校不断发展中,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位置

有效的内部控制在应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是高职院校财务高校管理的重要保证,财务风险控制的最终目的无非是防范和有效控制财务的风险,遏制住财务风险的发生,使风险的概率降到最低,最终提高高职院校的经营效益。而高职院校的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是让会计的账上信息更加真实可靠,让资金的流动更趋合理,保证资金的安全流通等。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保证财务风险不会发生的基础,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很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概念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控的概念就是在面对各项财务的过程中,也可以说成资金的活动中,由于事先难以预料,导致在资金上出现事与愿违,资金的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存在着巨大的偏差,最终会导致利益的受损甚至出现危机的可能。目前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控制现状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是管理理念方面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财政拔款严重不足,经费被用来满足日常运转的需求,占用了其他教学资源的经费,经费的开支非常的紧缺,这主要归因于长期存在着重视核算轻管理,从高职院校分管财务的领导到管理财务的普通基层,在经费的筹措过程中缺乏严重的理财意识,其理财的积极性严重的不足,专门管理资金的财务部门对于科学理财就等于是空白,在没有深入地高职院校的财务进行科学的评估与分析时,对财务管控缺乏科学时段,而盲目对财务进行运作,这都是管理理念方面的主要的问题。第二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不严格、预算的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不合理,最终导致预算运行效果成为盲点,监督不利。第三绩效评价方面,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控制普遍存在着缺乏绩效观念及轻视成本核算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内部财务绩效管理不能加强落实。

三、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普遍的财务内部控制问题

凡是都有双面性,从高职院校的发展来看,由于近年来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优异的国家政策带动下,高职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财务的运作越来越复杂,也带来了普遍的财务内务控制问题。财务内部的控制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尽管如此人们对于财务的控制依然没有足够的认识,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必须提高人们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目前财务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没有针对性且不合理。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必须具有针对性,必须保证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同时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应该有会计监督制度、内部的互相牵制制度及内部稽查制度,这几项内容是保证财务风险概率减小的必然手段,也是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目前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不合理性已经成为有效管理财务的主要整治方向。

2.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相对于预算外资金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高职院校更加注重财政资金拨款的内部控制,同时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极大的内部控制局限性,包括将二级单位的财务及院校的内部结算摒除在内部控制之外。

3.财务经费在运作中不透明,内部控制的执行也不够严谨。高职院校的财务经费存在着明显的不透明,主要归其原因于内部控制的不严格,这也是导致领导决策的随意化的主要原因,尽管每年院校都编制财务预算支出计划,但是计划执行得不够严格,因此必须加大财务经费在运作中的透明性及严格性。

四、健全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积极营造财务风险的内部环境。没有良好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就无从谈起对财务的有效控制。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必须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宣传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要在认识上提高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理解程度。一个好的内部环境是财务内部合理控制的基础,只有积极地进行营造,才能让风险远离财务。

2.建立安全高效的财务会计系统。财务的流程要清晰、科学、具体,因此要从会计业务流程做起,着力构建科学的规范程序,最终实现财务风险控制。建立安全高效的财务会计系统,还要保证财务操作规程的合理性,严格财务审批制度。

3.加强预算控制、审计力度。没有良好的预算控制,就会让资金处于无规则运行状态,同时审计力度不强,就造成工作人员的不认真,最终导致财务风险控制的疏漏。内部审计制度是执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选取内部人员成立审计委员会,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审计力度,使内部制度在审计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审计中主要从三个方向入手,首先应该是预算执行审计;其次是决算的审计;再次是资产审计;然后是资金执行中的债务审计,最后是净资产审计。

【参考文献】

[1]张锋.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和危害分析[J],中国市场,2012(39)

第9篇:财务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 资金风险 风险控制

随着政府对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对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医院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模式,医院应该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控制和监督水平,让医院提升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

一、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概述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经济业务中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让医院财务收入与预期收入产生偏差,产生经济损失,导致医院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面临的风险。风险通常是双向的,有风险才有收益,所以不能片面地把风险理解为损失。恰当的负债经营可以缓解医院资金不足的矛盾,也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只是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医院财务人员应该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相关知识培训,能够分析、防范、规避财务风险,建立并完善财务预测和风险控制。

二、医院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筹集的风险

公立医院,为了其运营良好,应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医院一般的资金来源筹集方式历来主要有国家财政专项补助、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随着国家对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国家对医院的财政投入不断减少,另外医疗服务价格由物价部门规定,长期以来实行低价政策,所以药品收入是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可是,随着国家对药品实行“零差价”等措施,医院已不能通过药品收入来筹集资金。另外很多公立医院为了提升综合竞争力和达到各级评审标准,走上了快速的发展道路,新建或扩建医疗大楼,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资金巨大,其资金来源除了有限的财政专项补助和医院日积月累的自有资金外,不足部分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这样有可能造成过度举债,利息负担过重,甚至超出偿还能力,形成筹资风险。

(二)资金的投资风险

由于医院对复杂经济业务的变化缺少远见,缺乏管理经验,有可能会导致错误投资或者投资失败,造成医院财务风险。在医院资金投资方面,如购置医疗设备、基本建设等,缺少科学的可行性分析,造成投资缺乏效益或重复建设,资金白白浪费。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员工大多没有树立起风险意识,缺乏对应的风险控制方法。例如,对项目在未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盲目购进大批设备,没有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导致一些设备长期闲置、资金效率不高,加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

(三)资金回笼的风险

资金回笼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病人的费用收回困难甚至无法收回,形成医疗欠费,导致坏账发生。医疗欠费是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疑难杂症”。另一方面,随着城镇职工、新农合等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实行,作为医保定点单位的许多医院收治的参保病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是这类病人出院后,医疗费用却不能及时收回,滞留在省、市、区等各级医保部门,这样占用了医院大量流动资金,严重影响到医院的资金周转,如果最终不能收回将造成收入无法实现。

三、加强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若干建议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医院预算管理

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预算管理的健全是医院避免财务筹资风险的关键。医院管理首先应该完善内部监督制度,由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等科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考核,查找并改进其中存在的漏洞,对于医院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认真加以改进,如有必要可以汇报院领导。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相关规定,医院应该设立合理、有效的内审部门,赋予其应有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能够有效实现其监督权。另外,对于预算的编制,领导层必须加以重视,要以财务部门为核心,根据医院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短期发展目标,编制出合理有效、切合实际的医院预算。对重点建设项目,要注意控制财务风险,杜绝资金浪费,在支出上严格把关,力求实现医院资源的科学分配。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预警、控制机制,做好投融资可行性分析,适度负债经营

为了防范、规避财务风险,医院应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有条件时可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或相关岗位,专门负责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和控制。医院常有的风险评估内容有:筹资风险评估。例如,公立医院向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融资前,要对所偿还的债务性本金及利息有足够的评估和相关准备,将风险意识贯穿于融资的整个过程,避免被银行列入“黑名单”,科学规避财务风险。投资风险评估。医院应该建立投资决策集体审批制度,对基本建设、大额固定资产投资时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科学论证,规避因盲目投资造成对医院的损失。关于医院基建等重大工程项目,财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不能简单停留在单纯的支付工程款等的会计处理上,有义务参与监督基建项目工程,建立和加强医院基建核算财务管理制度,例如医院工程预决算、医院工程合同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