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秋天的日记范文

描写秋天的日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秋天的日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秋天的日记

第1篇:描写秋天的日记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汉语教材;课题研究;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087-01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少数民族初中汉语教学致力于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汉语素养。汉语的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在初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在初中汉语教学中,教师们往往认为阅读课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感悟,习作课就是指导习作,阅读与习作之间却脱节了。因此,当学生阅读了大量由编者精心挑选的课文之后,对他们的习作能力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指导作用。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发现了读写结合对阅读、习作能力的促进,但文本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并不都是显性的,不是都能一目了然的。因此,我提出《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研究》这个课题,希望能够结合初中汉语教材,设计出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在阅读和习作教学中寻找一个切入点,以读促写,已读促读。

二、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本课题主要是初中汉语教材为文本,在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新课程课题研究精神的指引下,我们着重研究如何在初中年段汉语阅读教学中设计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以此指导学生将阅读与习作相结合,让读与写相互促进。根据《课标》指出:①关于阅读教学――

1.解读教材,寻找初中汉语教材中读与写结合训练的切入点。研读《汉语课程标准》及初中汉语教材,抓住重点,突出年段特点,发现教材中可以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切入点。

2.围绕切入点,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的方法与过程。精心设计训练方法,可以采用续写、改写、展开想像、填补文中空白等方法结合阅读教学训练学生阅读与习作的能力。

3.指导学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精心指导,归纳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读与写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1.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谁都希望孩子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描绘出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心灵空间中的奇思妙想。作为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

2.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感悟。布置让学生写日记,每周至少两篇,多则不限,并采用读优秀日记、评改日记方式来激励学生。学生的观察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有学生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让学生达到“为了写出好日记,无论在家里,在路上,在学校,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和倾听”的境界。

3.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激发写话兴趣。在学习《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着重理解“梨树挂起金色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枫林举起燃烧的火把”这四句话,让学生感悟梨、苹果、稻田、枫叶在秋天的颜色变化,使学生知道作者是通过植物来描写秋天的,进而启发学生还可以抓住那些景物来描写秋天。学生写出了“高粱涨红了长长的脸颊,玉米露出了黄黄的头顶,稻子低下了高昂的脑袋,大豆结出了饱满的果实”等丰富的语句,而且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4.从儿歌中汲取营养,拓展写话空间。我本人比较喜欢唱歌,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从儿童歌曲和儿歌中生发想像,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素材中学会采撷。如在“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的歌词中仿写出“小金鱼,披黄衣,自由自在游水里”。再如学习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学生创造出“你拍一,我拍一,讲究卫生要牢记……”的片段。

其实,写话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我们都会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

四、留心周围事物,做到言之有物

低年级的学生因为生活经历少,识字量有限,所以总感觉写话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事、景、物着手,去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1.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无论从编排体系,还是指导思想都非常明确,一个单元一个训练内容,从单元导读到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的说话、写话,传承关系非常明显。如小语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动物”,结合这个主题,我边教学边安排学生回家仔细观察自己家饲养的家畜家禽,并及时做好观察日记,带学生学完这一单元号后,专门组织学生从“动物的样子,动物的生活习惯以及人与动物的关系”等方面去引导学生说话写话,大多数学生写出的动物活灵活现。

第2篇:描写秋天的日记范文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__摘自龚自珍《已亥杂诗》。

秋风吹起,吹着马路边梧桐树的树叶沙沙作响,几片微微乏黄的落叶随风飘然而下,悄然落入泥土。看上去,睡得是那样的安祥。。

感情就像是一片落叶,随风吹起,随风而落,最后那样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像是在等待秋风唤醒它们的爱,也像是等待着被化作一泥土滋润万物。

站在窗前,我的心还是那样的安静,安静的像一片落叶。风把我吹到哪儿,我就落到哪儿。我以为这样就可以静静地等待着黎明,等待被来年的春天唤醒。可是落叶不是种子,更不会有第二次重生的机会。它永远只是树木的一个陪衬。我与她也是,分手后,就不可能有第二次牵手。

突然间,觉得身上有一阵微微的凉意,才发现原来是一阵秋风把我从思绪中带到眼前。

随手托起一片落叶,把它当爱情标本珍藏在日记的某个角落。等待某一天,被风唤醒。

一直以为落叶是树木更新的替代物,是没有感情的,而正好龚自珍诗人那句描写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发现原来落叶也是有情的,是无私的,是默默无闻的。

我便是那一片被人藏在书中的落叶。

那年秋天,风吹起满天的落叶,漫天飞舞,我和她在秋风中漫步。风吹着她的长长发丝,在风中飘动,样子很美。我们在风中抓落叶,嬉戏,相互追逐着。她银铃悦耳的笑声落入风中。现已成永恒的记忆。

如今站在窗前,远远的,我只能在原地守望,她的脸渐渐地在我头脑中模糊,模糊地像一个影子,也像一片飘落在泥土中的落叶,慢慢地失去了原本光鲜的颜色。

她说我就是她生命中的一片落叶,渺小,而微不足道。

她的眼中隐隐闪烁着几分忧伤,没人能够了解。她说她是一个喜欢秋天的女孩,喜欢秋天的宁静,喜欢秋天的博大,喜欢秋天的落叶。而我只能这样静静地看她慢慢远走。

那年秋天,我们牵手,那年秋天,我们分别。

…………

第3篇:描写秋天的日记范文

我们班有学生40名,经过了一个学年的语文学习后,我班的大部分学生喜欢看课外书,讲故事,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他们学习习惯较好,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作业按时完成,字迹端正,发言大胆积极,能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想,多记,多练,多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小动作多,爱听就听,不爱听就做小动作,学习兴趣不浓,习惯不好,但儿童,可塑性很大,相信他们能学好语文。

二、教材分析: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着本组的专题安排。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识字课的内容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有描写秋天美丽景色、反映学校生活和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词语,有表达爱国之情的三字经等。

3、课文的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新选的课文有描写自然现象的《秋天的图画》,有反映学生生活的《一株紫丁香》、《一分钟》,有表达爱国情感的《欢庆》、《我们成功了》等。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本册教材课后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等语文练习外,还编排了词句积累与扩展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练习。

5、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加了亲和力。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多创新和突破。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本”变为“学本”。其次,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再次,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本册教材规定了识字量,但同时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认字,超过规定的识字量。

三、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留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流。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再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篇:描写秋天的日记范文

关键词:作文写作;真情;创意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71

生活需要有真情,需要有创意,写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作文中的人是虚构的,事是虚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情,人就没有了框架。而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如同徒有躯壳而没有灵魂,什么都是浮云,是难以吸引和打动人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另外,写作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能把这里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表达出来,就是真情实感,这里的“有创意”就是作文要有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永不衰退的动力,作文有真情实感、有创新,就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需要有真情的引导也需要有创意的指引。

“真情”和“创意”是作文的两大致胜法宝。怎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和有创意的作文来呢?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作文既有真情又有创意呢?下面从几个方面与同仁探讨:

一、引导学生重视真情,提升作品实感

情感是写作的血液,写过文章的人都会懂得“文以情生”,情感与作文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无论哪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这当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只要作者情感的门一打开,情到自然来。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引导学生理解情感,感悟情感,情感敞开,才能表现个性,才能在文章中表现出真实的你。如何引导?从身边开始,首先是体会别人文章中感受。如诸葛亮若没有一种“报先帝忠陛下”的耿耿情怀,怎么会写出如此感受人至深,留传至今的作品《出师表》呢?如《小巷深处》瞎婆婆与“我”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谱写了一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赞歌。再如《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文,若邓颖超没有那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情怀,她能写出这么感人的文章来吗?同样,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感动无数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情。其次是亲身感悟,吐露真情。如初中学生可试写《我的童年故事》《我那可爱可敬的亲人》《挥之不去的那段校园情》等。再者可以从描人、描物的细节入手,注重细微之处的研磨,发挥年轻人的超常想象,多多问几次自己“我哭过吗?为什么哭?我想到了什么就会哭呢?”。

二、引导学生勤写日记的习惯,蓄积养好真情

勤写日记有利于积累素材、训练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开拓写作的思路和积累写作方法,更主要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蓄养真情。

1. 强调写日记的重要性。日记记下自己对周围事物、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记下自己的成长情感经历,下社会点点滴滴的感受。《语文新课标》强调中学生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的宗旨是匹配的。

2. 引导学生写好日记。突出一个“好”字,新标准就作文教学提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这其中“贴近、易、乐”都是“好”的表现,教师要多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多感受、体验,这样日记才有内容可写。如在校内组织课本剧表演、演讲辩论赛、某项体育活动、课内突发事件等;校外家庭社会发生的故事等。

三、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真情

首先是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书本是写作欲望的主要来源,只有教师创设好写作情景,才能较好地激发和刺激学生写作的欲望和情趣。这种创设的情景可以来自上课的突发事件,可以来自某个节日(学生喜爱的)活动,可以是课前学生的课本剧表演,可以是某些图片的展示等。如教师故意迟到,而后让学生写以《迟到》为题的文章;或请一位同学到讲台,让同学们从衣着、神情和心理变化进行描写;利用母亲节等节日来写以“母亲”等为话题的作文。

其次是阅读的引导,点燃激情。通过对比所学课文,如《《小巷深处》《一厘米》《勇气》等对比这里的母亲,再与自己的母亲相对比。再如《清兵卫与葫芦》《风筝》《奥伊达的理想》等进行情感对比,对比自己童年,你会发现了什么呢。

四、点燃创意火花,提升文章品质

创意有内容和形式上的两层意义。内容上重视立意的创新。学完《忆读书》《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背影》等课文后,让学生结合我们的亲人举动,结合我们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深入他们的或自己的情感世界,多联想,触动我们的灵感,发散开去。结合四季的变化,春天淡嫩的绿叶,夏天动人的鸣蝉,秋天的金黄的稻谷,冬天皑皑的白雪,都会勾起无尽的情思和想象。内容上有创意地表达,能让人耳目一新之感。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是无比丰富的,一旦点燃,就有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形式上重视格式的模仿创新。茅盾说得好:“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又是最初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本的文章格式,有文体格式,结构格式,语言格式,写作技巧等。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小序,就是他的一大创意,别具一格,影响感动无数后人,现代人写作的小标题式就是一例。模仿《两弹一星》的小标题格式,模仿《骆驼寻宝记》等的童话格式,从模仿开始,促进学生写作格式的创新。如模仿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像模仿《白杨礼赞》的开头与结尾来写《父亲》的开头与结尾“父亲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我的父亲!……我要高声赞美我的父亲!”;模仿写作手法,像模仿运用《口技》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来突出校运会的激烈等;模仿句子,像模仿冰心《忆读书》的开头“一……就……”的格式,学生写到“我一看到周杰伦,就想唱《稻香》”等。

第5篇:描写秋天的日记范文

翻开日记本最中间的一页,你在那里说,你一直都很难认真地把我了解透彻,语气中明显地指责我的善变。你会用各种不同的理由来推搪我的请求,不会对我妥协任何一件事,你的意思是害怕把我宠坏。我从来就不幻想我是灰姑娘,也不渴望你是有风度的王子,更不会期待你像绅士一样有礼貌的对待我。我只是想要得到一点关心,而你却将我驱赶出门。天空下着好大的雨,我站在风雨中,那般彷徨,那般无助,只能婉转地回头等待你的同情。多少次我下定决心离开你,又被凄惨的现实逼回原地。不错,就是你说的一样,离开了你,我将会是一无所有的流浪儿,没有你的收留,我几乎看不到明天在哪里!而这样胆怯的我永远都在你的圈套不得脱身,我没有能力离开你。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我还在原地踏步。

当秋天的风吹过,甚至吹痛我的脸颊的时候,你突然将一抹新风景扔在我的眼前。你讽刺我,要我好好欣赏什么是美丽的风景,什么才叫亮丽闪人,什么是真实可靠。我才终于明白,森林公园里的笑声不是幻听,街上卿卿我我的背影不是我的错觉,现实很清晰地描写残酷,它那么认真,那么明显,而我一直都不知道,我欺骗了自己。

当新的风景占据了你和我的视线后,你的眼神变得很温柔,但在我眼中一切都那么冰冷,几乎让夏天也没了温度。收拾了几件简单的行李,走出所谓的人间天堂,没有了任何的期待,不再盼望手机会响起,不再期待能收到你挽留的信息。而我也不会再那么不顾一切地求一个收留。拖着行李,走在人头拥挤的路上,不断地与陌生人擦肩而过。风吹过,留下一阵寒冷在与我的热泪纠缠,最后剩下擦不去的泪痕印在眼角。不过,纵然哭过,但心不痛,反而多出了许多自由。这一次再也不用顾虑身后发生难以面对的事情,最糟糕也不过如此。你狠心的放手,对我来说已是最残忍的事情,现在加入了新的伴侣,这无疑就是赐我一死。

我走出你的视线,只带走属于我们的记忆,其他的都留给了你。一个全新的你,足可以面对生活的点滴,迎接每一片新的天地。可是,为什么在我走出门口的那天,你将所有的风景都屏蔽了?你把我们的故事编成童话,留给我一个厚厚的本子就告别这个世界,让我连对你唯一的一次感动都难以展露在你的面前!你就是那么狠心,那么绝情,从来不会给我撒娇的机会,一直是那么的严格,让人喘不过气。

第6篇:描写秋天的日记范文

众所周知,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解决好“写什么”比解决好“怎么写”尤为重要;没有写作前的“厚积”就不可能有写作时的“薄发”。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解决好写作前的“厚积”问题呢?如何指导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所得,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条有效途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新课标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世界与事物的良好习惯。那么,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他们观察些什么,怎样观察呢?

首先,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对周围的人、事、物和各种现象要注意,要留心,不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观察后要勤作笔记,将生活中的闪光点或灵感闪现之处记录下来。例如,大自然的景物千姿百态,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欣赏大自然的风韵,春天,到果园和田野去领略“蜂飞蝶舞春意闹”的自然风光;夏天,到池塘边静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妙意境;秋天,到田边观望“铁牛满地跑,秋收秋种忙”的繁忙景象;冬天则欣赏“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雪景。

其次,我们要善于思考。人人都在观察,但并非人人都会观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不仅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更要用脑去想,一句话,就是要注意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边观察边思考,对所观察的事物产生新鲜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如让学生写《家乡变了》,我们可要求学生们用独特的视觉去观察家乡的具体变化,如从住房变大、道路变宽、小区变美、休闲娱乐方式变多等角度反映家乡新貌;还可以另辟新径,要求大家在观察家乡变化的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这个社会问题。

二、加强文本、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出自名家之手,是学生习作的好范例。为此,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注意收集、归类和运用。我让学生专门备了一个词句积累本,收集课本上出现的和课外见到的优美词句。例如《翠鸟》一课,对于翠鸟颜色描写的词语很多,《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也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学生积累起来,到用的时候,就不会感到贫乏,同时,比喻、拟人等优美句式,也可让学生收集、仿造。另外,大力提倡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如学习了《卡罗纳》这篇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去找《爱的教育》这本书读一读;学完了《巨人的花园》,我又向学生推荐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这两本书,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扩大了对学生的视野。

三、扩大视听网络资源

时代的跨越,经济的腾飞,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调频广播、有线电视、DVD、电脑、网络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调频广播快捷的讯息、有线电视强烈的视听冲击、电脑网络携带着巨大的网络资源,这些为我们的学生提高了更丰富、更快捷、更全面、更前卫的写作资料积累途径。

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要具备较强的网络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要对学生上网阅读和收集鲜活的写作素材进行指导。在帮助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活动中,笔者曾指导自己的学生在“红袖添香”、“榕树下”等知名中文文学网站进行注册、阅读、发表评论、和在线投稿等,教会了学生在线阅读方法,培养了网上收集作文素材的能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能力大大增强,收集作王素材的层次提升较快。语文老师要教给学生网络阅读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提炼网络作文素材的能力,让学生收集作文素材走上信息高速高路,全面提升学生收集作文素材的能力和品质。

四、培养写日记好习惯

第7篇:描写秋天的日记范文

关于爬山虎的散文佳作:爬山虎

秋天来了,大地上所有的一切将要进入睡眠状态,生长的步伐放慢了。秋风一吹,街边大树上的叶子发黄了,那一片片金黄色的叶子飘落下来,成了一棵棵光秃秃的树干。草坪里的小草也黄了,干枯了。大地上到处是一片萧杀的景象------可是我们校园还有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美丽的爬山虎,还在展现着他那迷人的生命力。

你瞧,西墙上那美丽的爬山虎还是那么茂密,只是脱去了绿衣裳,换了一身红装,远远望去,仿佛美术家用浓彩重重地画了一笔。等走近一看,才发现它的叶子原来是那样的多姿多彩,有的红,有的深红,有的嫩绿,还有的一半红,一半绿,美丽极了。等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就更美了,天空泛出浅红色。夕阳的红色和爬山虎的红相互映衬着,可真是夕阳无限好呀!

爬山虎除了点缀风景外换可以做药、消除噪音、绿化······它那不畏严寒,不怕秋霜、茁壮成长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思考。

关于爬山虎的散文佳作:爬山虎

遥望高山,你畏惧,畏惧那触不可及的高峰;

仰望太空,你渺小,渺小的如一颗尘土:

回望伟人,你自卑,自卑自己一无是处:

这样的你能做什么?无法想象……

我:虽然我在别人的眼中是多么清高、多么自傲,但是我深知在骨子里总流淌着一股自卑的血液。我总是习惯用“也许”、“可能”一系列不缺定词语,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贻误大事;我总是过分的考虑种种我将面对的不利的因素;我总是怀疑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于是,我痛恨自己,痛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彻底抛掉懦弱与自卑。

我迎着夕阳走着,双脚也不时交替踢着路边的小石子,狠命地踏着由阳光所构成的光影,嘴中不时的嘀咕着。

“碰!呀,痛——”不知何时我的脑袋与它——一块宽大的长满绿叶的墙壁——来了个亲密接触。“唉,真是的人倒霉起来连冷水也会塞牙缝。”我摸着额头说。眼前被一片绿吸引了。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爬山虎呀,我情不自禁地握住了它小小的手掌…………

爬山虎:我是所有枝蔓中最弱的一枝,当我的兄弟姐妹早早地攀上高峰时,我不停地玩着恶作剧般的游戏。因为我知道恶魔以前也曾是天使,只是被上帝遗弃后,他所做的一切只不过为了引起上帝的注意。我也是如此。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独自一人哭泣,可渐渐的我不再依赖眼泪,因为它无法改变现实。那一天,我看见了一位和我一样迷茫的女孩,她握住了我的手。于是我用碧绿的手掌擦去她晶莹的泪珠。因为我听见我们共同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它是所有枝蔓中最弱的一枝,当它的兄弟姐妹早早地攀上高处时,他却在底下痴痴地仰往着。我关注着它的成长,期望着它的努力有所收获。仿佛间我似乎看见了自己。

爬山虎:我默默地生长、生长,努力往最远处舒展着我的枝条,阳光越过我的兄弟们的头顶,照耀在我的身上;雨水流淌下来,滋润着我的根须。希望就在前方,因为我从不曾放弃。

我:今天的它似乎长高了许多,超出了我原先的所画的标记一大截,虽然还没有达到最高出,但是那努力伸展的枝蔓以及那小小的绿叶好似勇往直前的攀登者。

我们总是生活在不断的抱怨中,却忘记其实只要蜕去身上的硬壳,擦尽自己身上的灰尘,也同样是个强者。有人说“如果心灵强大,那你才是真正的强者。”卢梭曾说过:“对自己现在的力量感到满足的人,就是强者。”鲍里索夫曾说过:“要相信,你是多能的,那样,许多东西就成为可能的了。”……

遥望高山,我用坚实的脚印丈量着峰顶的距离;

仰望太空,我用探索的勇气发现着新的秘密:

回望伟人,我以谦逊的精神学习着,开创新的天地。

相信自己,我能!

关于爬山虎的散文佳作:爬山虎

你细细长长,

犹如一条绿色的丝带,

从天上飘下来,飘下来--

就算,

没有飞鸟的鸣啼,

就算,

从未有人关注过你,

你还是默默地在那里,

一步一步,

从未停歇过……

不需要别人的扶持,

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凭着自己的小手,

凭着自己的小脚,

在悬崖中攀登,

在绝壁中游走。

走到哪儿,

就在哪儿,

将绿色的诗行写就;

走到哪儿,

就在哪儿,

将绿色的生命之歌高奏!

 

看了关于爬山虎的散文的还看过:

1.关于瀑布的散文推荐

2.描写绿色家园的散文

3.描写爬山虎的日记作文

第8篇:描写秋天的日记范文

一、听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有百分之六十来自视觉,百分之二十来自听觉。“耳闻”虽不及“目睹”收获大,但它依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有人以为凡未失聪的人皆具有“听”的能力,但笔者认为“能听”并不意味着“会听”。譬如说同样听别人作报告,“会听”的人的耳朵便如同安了一个过滤器,它会主动过滤掉报告中的假、大、空的东西而将对他个人比较有价值的东西转存到大脑当中。不会听的人要么全盘吸收;要么不解其意,如坠烟云。

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呢?笔者以为首先要培养学生谦虚积极的听话态度。对于发言者而言,“说”也是一种复杂艰辛的脑力劳动。我们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说”,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倾听别人的“说”。其次应教育学生听时须全神贯注,要善于提纲挈领,了解讲话的整体框架;要分清其主次详略,把握讲话的侧重点。再者,要善于听其弦外之音,话里之话,以揣摩讲话者的真实意图(之所以谈及此点是因为国人讲话时不少以含蓄为美)。

除此以外,听也可作为学生积累语汇、丰富个人生活体验的一个手段。平时,我们可指导学生无论他们是在听广播、看电视,还是在街上闲逛亦或与别人聊天时,便可以把别人话语中使用的比较精当而自己从未使用过的词句记录下来。比如说笔者在观看一部武侠剧时便将男女主人公郊野离别时所配的画外音“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默记于心,然后摘抄下来。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每逢周末都要到公园去,听了周围各色人物的对话之后,就有选择的记下来,为他日后从事戏剧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我们这些词汇积累尚贫乏的学生更应当像萧伯纳那样学会倾听,学会积累。

二、说

相对于处于被动地位的“听”,“说”的难度更大一些。要想让学生说好,首先,要让学生“敢说”。大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跟同学或家长海阔天空地闲聊,但一旦登台演讲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他们要么六神无主、吞吞吐吐;要么面红耳赤,手足无措。究其原因多是因为他们临时怯场,缺少表达的自信。因而,我们应让学生在上台之前做好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要让他们“敢说”,要让他们拥有表达的自信。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比如,开学之初,七年级的新生见到校园里簇满枝头的石榴便想方设法去摘,你若碰到,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还有,当老师对你的课堂行为作出误判的时候,你该如何向老师申明?此类材料俯拾皆是,我们一定要适时利用。再者,我们要告诉学生,自己在说的时候应学会“察言观色”,注意听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说话时的语气、语调以及内容等,以维持听众“听”的兴致,避免出现说者兴趣盎然,听者昏昏欲睡的尴尬情形。

三、读

“读”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课标就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完整的一部书”。对于初中生而言,可读的书多啦。古典的比如《诗经》、《楚辞》、《老子》、《庄子》、《论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的诸如鲁迅的《阿Q正传》、《祝福》,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巴金的《家》、《春》、《秋》、《雾》、《雨》、《电》,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的《雷雨》,沈从文的《边城》等优秀作品;当代的像王蒙、梁晓声、麦加、迟子建、贾平凹、实、苏童等人的小说亦可一读。至于国外的,最好读一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列夫·托尔斯泰、雨果、莫泊桑等人的小说,泰戈尔的诗歌。当然学生在读时可泛读,可粗读,也可精读,但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做读书笔记都是极其重要的。亮词佳句需要积累,作者的情感与观点需要感悟,不动笔墨断然不行。令人不安的是当下初中生的课业负担较为繁重,读书似乎也成了师生们的奢想。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放弃,哪怕每天只读两千字,一年下来也能读个六七十万字。哲学上说“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我们只有坚持阅读量的积累,才能实现阅读力的提升。要达成这一点设想,也需师生共同努力。

四、写

如果说口头语言训练需要多“说”的话,书面语言表达则需要多“写”。不过,目前的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写作为何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呢?笔者以为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未能真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拿写日记来说,一开始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在写,一个月之后约有百分之三十的同学在写,一个学期以后能够坚持写的便寥寥无几。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首先,教师在新学期一开始就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班里养成记日记习惯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还得靠教师督促。离开了必要的督促与奖惩,写日记便难以落实到实处。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虽然我们所处的世界五光十色、千变万化,但大多数学生的感官似乎封闭了起来。生活中的“真、善、美”,他们看不到;“假、恶、丑”,他们又发现不了。每天写起日记来,便乏善可陈。这时,我们老师不能一味地抱怨,而是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体察社会。比如,秋天来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下周边的景物有了哪些变化;对于国内外的一些热点问题,可以让学生上网搜一搜相关材料,然后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当学生能把一天里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人、事、景、情、理记录下来的时候,日记的内容便会远离虚假与空洞。再次,教师应以课本为依托授予学生写日记的一些技法。譬如,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故乡》之后,可让学生借鉴其象征、对比、白描的写法;在学习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可借鉴其对人物神态、心理的逼真刻画,以及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在此方面,教师点拨的多了,学生的日记自然会亮点频现。

当写日记成为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的时候,写日记便不再是一种压力,一份痛苦,而是一件能够给他们带来满足与幸福的事情。那时,即使你不让他们写,他们也会偷偷去写,这就如同每天都刷牙的人,一天不刷便觉着难以忍受一样。

第9篇:描写秋天的日记范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策略;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19-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积累、体验、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一、注重“积累”

中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重视“积累”。但如何积累呢?作为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积累时,一定要明确告知两个问题:一是积累什么,二是怎样积累。并教给学生一个方法:积累的字词句如何使用。

1、积累字词

在日常教学中,我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知意――我会用”这四个环节来训练学生,让学生真正掌握词语的音、形、义。在“我会用”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用一个词造句,然后用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词语进行写话练习。经过长期训练,学生不自觉地就在自己的写作上开始出现一些自己平时积累的美词佳句了。

2、积累课外阅读

七年级上学期,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每天定量摘抄一些精美的词语,利用晨读课进行背诵。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剧增,在作文中涌现出的好词好句也逐渐多了起来。经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对词语的驾驭能力飞速提升,由不会用、不善用到妙语连珠、创造性地改写词语。读学生的作文经常会有意外的惊喜。

七年级下学期,要求学生准备另外一本摘抄本,重点是精美段落的仿写,让学生对自己摘抄段落的精美之处进行仿写,例如:某些字词的妙处、修辞手法的妙用,表达方式的巧妙,构思的新颖等。

二、注重“讲评”

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讲评的目的在于发扬优点,鼓励进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讲评时,教师要根据命题的要求,将学生写作的情况加以综合、归纳,提高到写作规律的高度上来分析,以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知道这个题目乃至这类题目要求写什么,应该怎样写。

从四个步骤进行评改:第一步,学生写作完成后,要求直接在原文上用修改符号自行修改。第二步,学生互评,要求给对方写上评语,并提出修改意见;个人再进行二次作文。第三步,全班集体讲评,这是整个讲评环节的重点。根据学生自愿原则,抽取范文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根据范文以“如果是我写,我会怎样处理?”为话题展开讨论。这个环节虽然耗时,但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第四步,展示评点后的作品,这时的作品,大部分已可圈可点,闪光点多于问题,再次进行点评时,学生高兴也很乐意拿自己的作文在班上交流。

三、重视活动

有意义的活动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手段,一个好的活动设计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提升他们对某一生活领域或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并且与一定的写作教学目标或训练重点具有密切的关联。这些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活动,如“我爱我家”“亲情颂歌”“感悟幸福”等主题活动,在亲情颂歌中,用“父爱如山”“母爱似水”这两个专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父母、走访父母身边的人、与父母进行心灵对话、编写母亲节、父亲节祝福短信等活动深入体验父爱与母爱的不同,感受父母为自己无私地付出,在培养孝心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语言与动作描写的方法;社会体验活动,如“爱满人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盛世中国”让学生感受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随笔”让学生在平凡生活中感受真、善、美;自然体验活动则把学生领进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如“走进秋天”“春之蓝”让学生品味四季之美。成长体验活动是让学生及时关注自我、了解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如“成长足迹”“学会感恩”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与变化,在体验与交流中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四、重视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