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信息论文范文

电子信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信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信息论文

第1篇:电子信息论文范文

职业院校电子信息教育教学大都是让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电子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被限制,接收到的知识也很难用于实践,实践的过程也缺乏自己的创造能力。当前职业院校的电子信息教育教学模式应该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

二、电子信息教育的重要性

1.电子信息教育对职业院校发展的作用

在新时期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非常良好,它也为我国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背景就是信息化,信息化是现在社会的一大特点,职业院校一定要把握好这一机遇,重视学校电子信息教育的教学。现在很多职业院校开始积极招收高职学生,进行电子信息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这说明电子信息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大潮流,对职业院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电子信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代社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视,而全面发展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获得一定水平的全面发展教育。而电子信息是现在社会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信息教育来获取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容易适应今后的岗位发展需求。此外,职业院校开展电子信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也能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德、智方面的发展。

三、改变教学模式的措施

1.对电子信息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现在社会上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创新改革都离不开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贡献,而电子信息专业的基础课教育就是培养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这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可以对国内现在不完善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中国学生的智商在国际上并不落后,但是中国学生的创造性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知识的传授,我们应该摆脱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注重提升学生对电子信息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我们可以用电子信息专业的强大能力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对电子信息基础课的教育模式进行科学的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

2.教学设备的改善

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类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但是职业院校由于其特殊性,在教学模式方面也应该有所不同,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要有更多的约束,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如果要在教学的质量上有的有所提高,就应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设备,职业院校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充裕的,那么学校就应该考虑引进更加优秀、专业的设备来提升电子信息专业教育的高度。

现在各职业院校都进行了相应的实践,加上国家的资金支持,都对电子信息设备水平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因为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也同时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就说明这种方式是可行的,在对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上,还有更多的方法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只要正确认识到电子信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发展和电子信息教育的密切关系,就能不断地完善职业院校的电子信息教育教学模式。

第2篇:电子信息论文范文

1.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民办高校在开设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时需要与企业一线人员进行协商,共同制定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选拔要求和人才培养计划。具体来说,可以先有民办高校电子信息专业任课教师根据企业需要和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公共基础课授课计划,使学生充分掌握电子信息专民办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张启英刘亚刚长春光华学院吉林长春130033业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理论结构;再由企业一线人员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培训,可将实践课程设置在学校的专业场地或者是企业的工作间,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需求,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实践课程可以总结出实践工作中的问题,发现学生知识点的欠缺之处,在日后的理论学习中加以弥补。

1.2重视学科制度建设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民办高校要建立健全电子信息专业的各项考核和管理制度,以便将“订单式”教学模式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因为“订单式”培养模式引入了企业教学活动,使得知识学习体系更加全面且更加细致,参与教学人员往往较多,所以需要做到权责划分清晰。即电子信息专业理论课学习在听取企业建议的同时由学校统一负责进行教学和考核活动,企业通过实践课程对学校的理论教学活动质量进行监督;而实践操作部分由企业一线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和考核,并对学生的后期工作实践进行跟踪,以对实践课程质量进行监督,同时可以发现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

1.3以实践能力提高为教学重点

“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优点在于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尤其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在理论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多听多看,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第二,在教学模式上提倡“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螺旋式上升策略,即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又从现实实践活动中使得理论得到不断升华。具体来说可以在学生实践课程结束后开展座谈活动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有专业人员进行解答;第三,让学生深入到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中,除了参加企业的工作活动外,同时参加企业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使得学生能够融入到企业中,在体验中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2在民办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引入订单式培养模式的途径

2.1建立电子信息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人才数据库

对学生从入校考核到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指标体系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为完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该人才数据库需要记录的内容包括学生籍贯年龄等基本信息和入学考核成绩、考核内容、特长爱好、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等教学信息,并配套有查询功能,为找出教学共性和就业规律提供方便。

2.2建立电子信息专业学习数据库

因为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其接受新知识能力的不同,虽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尽量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但并不能万无一失。所以对于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和实践操作可以借助学习数据库进行重新学习。另外学习数据库还应设置有考核模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测来了解自身知识结构的漏洞和实践能力的欠缺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

2.3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相关部门即学校要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重视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供机会。具体来说,民办高校要对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划分,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比例,即60%时间用于理论知识教学,40%时间用于实践演练。其中,在理论知识教学活动中应用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通过动画演示等方法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在实践演练阶段,不仅可以请企业一线人员到学校来讲课,还可以把学生带来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专业技能竞赛等方式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2.4重视授课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其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对学生有重要的反作用,所以学校在进行“订单式”企业合作时要认真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前景,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认真选择,并签订正式的合作合同,明确好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另外,在本校电子信息专业任课教师的培养上,也要给教师提供不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重视教师团队专业素养的建设,使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授课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最终实现“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健康有序开展。

3结束语

第3篇:电子信息论文范文

1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该类产业的稳定发展不能没有我们国家的政策支持,所以我们国家必须要加大对这个产业的支持力度,对于发展情况比较好的相关项目要进行帮扶。有关机构可采取拓宽产业投资集资和一些其他的方法,来加强对互联网技术改进,鼓励一些新兴的产业研发。对于该项工程,政府需要加强在政策方面的支持。

2优化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环境

该类产业作为一类新产生的行业,它的发展不能离开专业技术人员,所以一定要对电子信息的产业环境进行优化,培育高精尖的专业性人才,要充分地发挥出人才资源的优势,不断地进行新型项目的开发。公司可以建立完善竞争体系,开设我国高科技人才和外国人才学习交流的活动等,对专业性人才要重点的进行培训,对于公司的环境要加以优化,给人才的创新提供一种很好的平台,开阔他们的视野,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对于相关知识所应用的熟练程度。

3推动培育新的企业增长点

这项产业在所有的产业发展里,是换代更新较快的一类产业。目前,企业生存的一个必要方法就是对新型产业的增长点不断地进行研发。相关机构应该对信息技术的创新机制加以完善,对电子信息产品进行扩展,组建核心产业的开发平台;努力加强研发相关技术的力度;同时还要在开发的进程里,努力地寻找新型增氏点。除此之外,还要加大融汇相关产品与服务的力度,在这个过程里,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4总结

第4篇:电子信息论文范文

(一)课程基础知识

1.AfterEffects界面的构成,影视相关概念;2.图层的管理和使用;3.关键帧动画的制作;4.影片制作流程,输出选项设置等;5.文字特效;6.三维空间中的合成;7.键控和蒙版的应用;8.调色技巧;9.稳定和追踪,表达式的运用;10.基础内置特效。

(二)根据项目实时添加外挂特效的应用学习。

(三)根据项目要求添加艺术赏析内容。

二、合成教学改革模式

(一)课堂教学

按职业岗位要求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创设特定的“情境”,将理论与实例结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由“单一性的教学”向“行为引导型教学”转变,由“课堂教学”向“车间教学”转变。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院还提供了精品课程网站,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在网站上进行自主学习。

(二)实习实训的真实性

实习、实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实践课时比例,实践课占到60%以上。以多媒体机房为主要教学场所,将企业中的实际工作任务拿到实训中来,加强对工作过程的具体参与,增加感性认识。将学生分配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去实习,让其接触实际,体验真正的工作流程,还能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中去培养职业能力。学院单独配备一个多媒体机房作为影视后期工作室,同时也作为校企合作的项目制作工作室。为实习、实训提供一定的硬件环境。

(三)提高双师型素质

影视后期特效合成软件应用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时间不多,对岗位的要求不是十分了解。为了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对企业和市场有必要的了解,能够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就要定期到企业实习、实践、兼职、轮岗等,提高自身素质。

(四)聘请兼职教师

聘请企业中知识经验丰富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等作为兼职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实用性和实践性,了解企业一线岗位的要求,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定期聘请技能水平达到行业要求的兼职教师做专业技术发展动向和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的学术讲座,让学生获得相关信息。

(五)学习能力的发展性

学习能力是终生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专门训练来提高。教师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六)教学评价

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成绩总评=50%平时成绩+50%期末总评。平时成绩=10%考勤+30%实践+10%学习态度,期末总评=40%作品+10%团队协作。在实践环节采用过程性评价,从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作品完成情况等评价,期末作品从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等进行考核。鼓励学生作品去参赛,对获奖的作品给予肯定与激励。在企业中实习的学生,需要企业技师给予指导评价等。

三、加强实训设施建设

学院分批引进先进的实训设备,图形图像设计对于硬件的配备要求很高,所以实训室的设备实时地更新、换代。同时,学院的宽带网及无线网遍布于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方便学生随时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逐步引进学徒制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同时,逐步引进现代学徒制教学思想,使企业成为第二教学场地,学生以学徒的身份进行培训、学习。

五、教学反思

第5篇:电子信息论文范文

大学的电子信息资源共享是随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他是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对信息进行存储以及传播的一类技术的总称。电子信息资源所涉及的领域很广,它包括了全文数据库、参考数据库、实时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以及硕博士论文全文、年鉴全文、会议论文全文等信息。电子信息资源仪器丰富的内涵,强大的数据信息量和方便的传播方式,在现代图书馆的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对于大学图书馆建设,乃至于整个大学的文化建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作为大学一项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大学有以其特殊的地位,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机构,在一定空间内汇聚了大量研究人员和专业性极强的学生,这就使高校图书馆的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图书馆。同样也是因为高校中的特殊环境,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上存在着极强的专业性,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图书馆对于藏书的要求。如果通过传统的纸质读物来对图书馆进行建设,首先在需要大量的购进图书,通过藏书来满足各个专业的需要,其次是需要更多地空进来进行对藏书的存储,需要建造更多的更多地建筑以及配备更多地专业管理人员,这就造成使图书馆的运行成本增加,加重高效建设负担。此外,纸质媒介的滞后性也不容忽视,一个读物从创作到出版常常需要很长的周期,难以适应当今知识的爆炸性发展。电子资源共享就是通过网络,将各种各样的电子资源进行传播,它具有极其庞大的信息量,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内存储极大的数据量。与传统纸质媒介相比,电子资源的信息承载量和信息传播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在空间上可以实现各个高校图书馆间的互通,从而降低高校图书馆的运行成本,二是在时间上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数据进行传递,保证了数据的时效性。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电子资源共享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低廉的成本来建设庞大的数据库,从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及障碍

2.1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分享的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建立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同步进行的,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图书馆文化。进入新世界,我国高校图书馆进行了信息化革新,并将现有资源进行了电子资源化。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高校已基本覆盖校园专网,在网络系统上可以实现图书馆间的互通,具备了充足的硬件条件。在校园内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管理网络,这包括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多数高校可以实现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对图书进行借阅以及预约等服务,同时通过该系统还可以对图书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图书馆的藏书周转进行数据统计,能够对读者的需求进行数据层面的把握,从而优化图书馆建设。在电子资源方面,许多高校图书馆也有了相关方面的建设,对于馆藏的图书以及一些文献资料都做了电子备案,形成了相应的电子文件。在校内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将数据在一个广泛的平台上进行交流,能够让更多读者对馆藏资源进行了利用。

2.2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分享的障碍

首先是馆藏资源分布不均匀。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并且大部分高等教育院校是在建国后成立的,其建设时间也较短,在成立后培养人才单一,学科注重专业性,这就使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时间短,馆藏内容侧重于某几个或几个方面,其相应的电子资源也往往在与这些方面,极大的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对高校的发展造成瓶颈。其次是图书馆的技术力量不足。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历史较短,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图书馆的技术力量上存在这一些问题。在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着硬件和软件的不足。硬件上存在着计算机配备不足,硬件老旧等问题。在软件上问题较为广泛,图书馆在创建数据库时没有统一规范,没有考虑现行网络技术,并且没有相应的政策与制度条文,造成文件混乱,传递性差等问题。再次是馆际协作的问题凸显。高校图书馆属于各个高等院校自行管理,往往也只为自己院校内的师生服务。在高等院校之间虽然也存在相互间的图书交流,但交流范围较窄,只局限于一定时间内的交流,没有太多的实际作用。此外,由于各个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条例不同,在相互交流时也存在着一些误解,造成了许多交流上的困难。最后是图书馆建设的观念意识问题。我国图书馆建设,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侧重于对馆藏的丰富,在相互比较时也总是以藏书的数量或一些珍贵读物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在资源建设上片面的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从表面上看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其内在却没有太多变化。各个图书馆间交流较少,习惯于自给自足的建设方式,资源共享观念淡薄。

3.构建高校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策略

构建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转型的主要方向。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构建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各个角度进行改革和创新。

3.1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是保证高校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保障。在统一平台上对信息进行处理,不仅可以方便图书馆对资源的整合收集,对读者来讲,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资源进行利用和检索。对于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首先要在资源建设单位方面加以保证,这不仅仅是有高校图书馆来独立完成这一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教育系统以及其他组织机构来共同完成,这就包括了高校图书馆、教育局、教育厅以及高校其他图书馆管理部门等。通过这一全面的管理系统,可以从馆藏的整理上进行统一管理,对各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划,整体布局等方面进行协调。此外,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投资也有很好地分配,通过统一的共享平台,了解各个图书馆的现状,从而对各个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合理分配资金,更好的建设高校图书馆。

3.2注重信息的时效性

电子资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便于传播,这与传统的纸质媒介相比较,时效性更强。建立高校电子信息共享系统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信息的传播方面保持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时效性。注重信息的时效性,首先要注意的是对信息的处理具有时效性,高校方面需要及时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能在短时间内在共享平台上分享,从源头上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其次是对信息共享的时效性,控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通畅,保证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送达;再次是保证信息能够及时接收,这就要求在平台建设方面能有一个统一的传播接收标准,从技术层面上保证相互间的信息通畅。

3.3实现人性化管理工作

高校图书馆的作为高校中的一项服务性机构,在管理方面应以人性化管理为主。人性化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图书馆借阅方面,更多的应该体现在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方面,由于电子资源的利用可以实现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服务,因此更加具备人性化基础。具体来讲,人性化服务首先要做到平台建设的人性化,对平台的才做页面进行合理化设计,能够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方便查找,在平台内能够方便快速找到相应资源;其次是资源利用的人性化,对于使用者具有广泛的权限,能在需要使用的时间内及时获得资源;再次是对使用者进行人性化引导,通过不断地改进,并结合相关专家意见,不断对资源进行优化,并能为使用者提供与检索相关的资料,以便读者参考。

4.总结

第6篇:电子信息论文范文

就目前来说,任何行业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首先便是需要资源的投入,不仅仅是包括了资金,还有人力、物力等等一些。而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来说,基本少处于投资较少的不利环境中。一方面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的不足,造成资源的紧缺,而在另一方面,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未能正确的理解,导致了信息技术的使用仅仅是流于形式,而这将不利于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课程的整合。

2加强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工电子课程整合的措施

2.1建设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体系,为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提供坚实的后盾要想信息技术在中职电工电子课程中有效的发挥作用,首先需要的便是为信息技术建设坚实的后盾,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还有的便是资源方面的。首先,中职学校需要的便是为电工电子专业配备专业的设备,为他们上课做好物资上的准备。同时还要加强老师的培训工作,虽然偶我们一再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但是老师仍然是这堂课的引导者,所以老师对于多媒体等一些信息技术的使用的熟练程度也还是会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的。再好的设备,老师整体素质跟不上也是对于资源的一种浪费。

2.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兴趣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那么电工电子的课程老师便是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主动地思考问题。特别是电工电子课程有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具有一定的难度,仅仅是依靠老师语言上的讲解,必然会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而这些都是不利于整个课程的继续的。所以说,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从而保证电工电子课程的进一步深入。

2.3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整合,确保信息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任何一门课程都是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的,而在电工电子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也便不是任何时候都是适合的,这也是需要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的。如果,在不恰当的时候使用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作用很难有效的发挥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有可能整堂课的效果都是大打折扣的。所以说,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内容,老师一定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确保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都能够以最为正确、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实现新知识的再构建,确保每一堂课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更加的生动。

3总结

第7篇:电子信息论文范文

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起步于二十世纪中期,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也有了明显进步,应用范围明显增加,在国际范围内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主要经过了四次阶段性的转型,树立了强大的产业动力,产品结构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技术与开发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产品出口额有了明显增加,基本上实现在满足我国部分电子信息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走出国门的愿景。但随着应用的日渐广泛,使得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企业研发能力弱、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知识产权缺乏、信息化程度低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长远发展,拉大了我国与世界信息技术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目前而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环境资源匮乏环境资源匮乏是限制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而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混乱,假冒伪劣、知识侵权现象猖獗,盗版产品走私贩卖以及企业间的不良竞争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均严重危害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缓慢,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遏制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潜力。除了产业内部环境存在很大问题,我国法律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保护力量薄弱也是很大原因造成盗版猖獗的一个原因,因为缺乏保护使得电子信息技术的科研成果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研究而得新技术在随后的盗版中被大量侵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研工作者的信心,再加上国内市场电子产品的走私、贩卖现象猖獗,导致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开发企业缺乏竞争优势。所以缺乏有效严格的法律环境也是我国致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问题频发的又一原因。

1.2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863”计划,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但也因为产业界限模糊,使得产业结构问题凸显,技术创新体系并不明显,使得我国的电子产品不能与国外顶尖电子产品相提并论。产业结构不合理,投入产出差距明显,使得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力薄弱,所以只有改变传统产业结构,重构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改变目前我国进步缓慢的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

1.3科研能力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作为以技术为首要驱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技术进步快慢,而产业内从业人员的素质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随着我国教育普及程度的增加,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不少,可以说还在不断增加中,各方面的技术人员也很完备,但是很多人才都是单一型,他们或许是某一方面可以登峰造极,但是却缺乏其他方面的知识储备,甚至可以说毫无了解。现在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更需要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也正是因为人才的缺乏,也严重的制约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目前我国仍有许多技术需要购买国外的先进专利,这种强依赖性,也是因为复合型人才的严重欠缺。

2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类进步永无止境,技术发展更需分秒必争,每天有无数的新型技术诞生,所以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更不能满足现状,更应正确分析局势,不断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逐步完善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凭借高技术含量、高市场附加值、强大竞争力与明朗的市场前景,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其他产业都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电子信息产业是世界各国都大力争夺的技术产业,目前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将注意力集中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旨在通过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来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的总体态势是:产业总体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产业内总体的经济效益比较好以及产业的发展后劲还是比较强的。综上所诉,我国应努力追赶世界潮流,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电子信息产业,未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将呈现出如下三方面的发展趋势:

2.1阶梯化、多元化发展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未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然呈现处阶梯化、多元化的多元发展。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以及品牌优势,进行有目标地系统的研究、管理和销售工作。前文已提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混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所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必须遵循阶梯化网络化的发展道路,首先需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立法保护,不仅仅是急于复制他国的先进产品,而是培养先进技术人才,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师夷长技以制夷,一步步稳扎稳打,才能逐步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已渗入生活的各个领域,正逐步实现着与机械、能源、交通、建筑等其他技术的有机结合,所以电子信息技术必然不能独善其身,片面发展,只有将电子信息技术多元化发展,更多的应用于实际生活,才能真正使电子信息产业做到为人类服务。

2.2个性化、规模化发展众所周知,每个产品都具有显著得到规模效应,电子产品当然也不能例外。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很多是精密技术产业,所以其生产规模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否则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其大规模的产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效的利用了规模经济,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收益,所以规模化发展必然是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眼光越来越独到,消费者逐渐成为市场主导,个性化消费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再加上电子信息市场更新换代速度惊人,人们对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所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电子信息市场独占鳌头,个性化必不可少。

2.3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是一国闭门造车的过程,而是国际性的发展过程,其采购、生产、加工、销售都具有全球化的特征,很多技术不是仅靠一国之力便可完成,再加上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起步晚,所以必须加强国际化交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才能遵循全球化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必然要遵循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已经开始走出国门,海尔、华为在世界已经有了很大的知名度,但是依旧有很多电子产品走山寨、翻版的低端路线,所以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国际化发展必然是未来发展趋势。

3结语

第8篇:电子信息论文范文

关键词:南京,电子信息产业,重庆

南京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重庆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西南地区的工商重镇,一条长江把这两个城市连接起来。同时,历史文化色彩也跟这两个城市罩上了相同的颜色,它们都拥有悠久、特殊的历史背景,都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以“六朝古都”著称,重庆是巴蜀文化的发祥地,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底蕴使两个城市有着相似之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两个城市在各方面却有了很大的差异。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潮中,南京鼎立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其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南京已发展成一个现代大都市。而重庆则是大农村、大城市、大工业、大农业并存,二元化特征鲜明的城市,信息化程度低,电子信息产业力量薄弱。那么二者同为长江沿线历史文化名城,为何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如此之快而重庆此产业的发展却显得如此单薄呢?通过对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的探讨,将给重庆提供很大的借鉴意义,以加快重庆信息化产业发展。

一、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几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猛烈的增长势头,从其所占该市GDP比重(2005年占42.6%)来看,它已成为拉动南京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产值仅次于石化产业,跃居南京五大支柱产业的第二位。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697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创南京历史新高。2005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突破千亿元,高达1028亿元,增长了47.5%。预计到2010年电子息产业规模将达到1800亿至2000亿元,跃居五大产业规模之首。

2005年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的突破。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生产总值突破千元大关,创历史新高;(2)产品生产形成优势布局。在产品生产上,南京形成了以电子通讯和信息类产品链为龙头的优势产品布局。其中,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以及以平板显示器为代表的显示器增长迅猛;(3)产品出跃。2005年,在全市年出口达5亿元以上的18家工业企业大户中,电子信息就有10家,累计出口59.60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8.7%,拉动全市出口增长48.6个百分点。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成了南京市销售和出口的主要力量;(4)软件业贡献份额大。近几年,南京软件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贡献力度均位列第一,2005年仍是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5)龙头企业作用明显。2005年乐金飞利浦液晶显示(南京)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公司的年产值都超过50亿元。

二、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途径

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与政策的引导以及各种有效措施是密不可分的。

1.产业政策的引导。南京是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之一,交通便利,城市聚集力和辐射力较强。并且其人才资源雄厚,大企业、大院所、大集团密集。政府把握住这些优势条件,选准发展重心,着力开发电子信息产业,加大支持力度以加速信息产业发展。在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园内,政府制订了许多优惠政策,如税收的优惠、房租优惠、设立个人股、设立专项发展扶持资金和创业风险基金等等,吸引了大量企业入园,形成产业集群趋势。

2.注重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培育。充足的人才资源和强有力的科技力量是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南京大力培养科研人才同时也不断吸引外来高科技人才,拥有科研机构500余所、高等院校40余家、近6万名相关专业人才,建有各类研究与开发机构543家,计算机及通信类国家开放实验室3个,这些使得南京软件研究和开发机构具有坚强的科研后盾。

3.重视骨干企业的培育。培育“骨干软件企业”是南京发展软件产业的一大策略。骨干企业能产生很强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其孵化服务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形成聚集效应。目前在熊猫集团、五十五所、LG—飞利浦和南京长江机器集团等骨干企业的支撑下,南京的软件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均占全省第一,并且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中,南京就有4家企业入围。

4.重视软件基地建设。长期以来南京都致力于软件园建设,如今建成的南京软件园和省市合建的江苏软件园,产业规模已非同一般,吸引了大批国内软件开发和集成电路研发机构入园,目前入驻企业已有近600家。在产业集群思想的引导下,南京软件基地初具规模:已形成由软件园区、大学科技园区、珠江路科技园区、南京IT产业园区等构成的软件孵化及产业化基地;形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及管理系统软件、电信系统软件、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嵌入式软件、教育软件、系统软件等6大软件产品群。同时,南京珠江路软件产业基地、江宁IT产业园、溧水中山软件园区也在加快基础建设和招商工作,成为南京软件产业的新增长点。

5.注重交流与合作。南京电子信息制造商注重产品技术在国内外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调破除地方保护,降低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外资及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南京引进了统宝光电、瀚宇彩欣、新华日液晶、LG飞利浦、LG电子、中华映管等一批国际一流的LCD、PDP重量级项目,使其成为规模全国领先的平板显示器生产基地。

6.强调特色。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一定全国最大,但一定要最特——这是南京发展其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思路。他们在自主核心技术研发、软件产业开发、科研成果转化上力求有所建树,发展自主品牌。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电力、电信、教育、企业信息化等软件产品为龙头的一批特色软件产品群。三、重庆市在电子信息产业上的薄弱环节

1.地理环境上的差距。由于历史原因,重庆地处我国西南部,它不像南京那样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带,也没有邻近金融中心上海和政治中心北京,某种程度上使得其高科技水平与南京存在一定的差距。

2.高科技人才匮乏。重庆高科技人才与南京比较也存在着差距:其高校和相关专业人才的数量比南京少,从事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所、重点实验室也没有南京多,同时还有个更严重的现象,重庆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光电子等科技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存在“东南飞”现象,无疑加大了重庆科技人才匮乏的缺口。

3.技术层次偏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生产的是末端产品(整机组装),其中端产品(核心零部件)小,尤其缺乏前端产品(专利设计与自主开发),并且成果转化率、产业转化率也偏低。

4.行业龙头企业及自有品牌少。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中龙头企业较少(知名的有四联集团、朝华集团、东软金算盘和博恩科技),并且在高科技上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电子信息产品的自主品牌少。

5.电子信息产业总量小,规模小。2005年重庆占全国GDP比重为1.62%,而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GDP的41.74%,可见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国比重不到0.5%。

四、启示

重庆可以通过后发优势,向南京市“取经”,从较高起点着手,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扩大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强化思想观念。电子信息产业污染小、效益高、盈利潜力大,同时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重视该产业的发展可以降低重庆环境污染指数,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传统工业,加快重庆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因此,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该产业巨大的经济价值,加大支持力度。

2.聚集人才。聚集人才的途径大致分两种:一是本地培育;二是从外界吸引。首先依托教育资源培训各类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并注意留住人才,防止人才“东南飞”,同时要大量吸引外来高科技人才,内外兼修,打造一支高素质、多领域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3.充分利用人力成本低廉优势。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而重庆同等程度的人力资源成本相对低于我国东南部城市。据调查,重庆IT行业平均年薪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9%,软件人力资源成本低于东部发达地区30%~40%。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相对较低的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4.以软件业为发展的核心。南京软件业的发展强有力的证明了软件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地位的关键,它是电子信息产业创收的核心力量。故重庆也应重点发展软件业,加强对软件业人、财、物力和技术、政策支持,加强软件学院、软件评测中心建设,为软件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5.培植骨干企业。应通过引资嫁接等方式,培育更多骨干企业,扶持大型企业的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逐渐形成庞大的产业体系,最终实现产业集群化。

6.打造产业集群。一方面,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加强招商引资,加大对外技术引进与合作,推出重大对外合资合作、嫁接改造项目,广泛引进具有带动性的电子龙头企业,构建完善的配套协作体系和产业链。另一方面,通过在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上的倾斜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为实现产业集群铺路,以保持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7.提高创新能力。在引进和吸收的同时要坚持独立性原则,开发特色产品,发展自有品牌,减少和避免与其他城市撞车或重复建设问题。

8.打造特色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重庆市在光电子、微电子、通信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光电子、微电子、软件技术成果产业化为切入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数字重庆”。

参考文献:

1.,王良元.南京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江苏通信技术,2005,(6):21-22.

第9篇:电子信息论文范文

在证券电子商务活动中,只有及时的信息才能保证证券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在信息交流的活动中,证券信息的流动与反馈都比较及时,在通过网络等虚拟技术的信息反馈与交流,大大的减少了证券信息主体之间的流动,使信息更加及时。同时在证券电子商务信息流动的各个环节的针对性比较强,其信息针对不同的需求个体进行不同的信息定制,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各个客户的需求,传统信息的流动性很强,证券信息还具有其他信息流动不同的流动方式,其中结合了推送与拉取两种,证券电子商务包括接受信息与主动寻找信息两种方式,所以证券电子商务还包括信息双向互动的特点。

二、证券电子商务信息流的类型

(一)信息流方向分下行流、上行流以及平行流三种,第一种是在证券电子商务运行中有高层流向低层,第二种则相反,有着提高证券市场效率的提升、后者则是在同一个层次之间的交流,在协调同层工作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二)根据信息流功能来看,有认证信息流、网络证券发行信息流、证券服务与资讯信息流、网上证券交易信息流、证券市场管理信息流。认证信息流是网上交易过程中进行交易双方的信息流动,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交易双方信息,网络证券发行信息流就是在网上交易信息的流动,其中包括网上证券的及时行情、技术分析以及上市公司的基本资料,二证券市场管理信息流就是在网络信息的传送过程中政府以及政府见光部门对证券市场进行管理活动中的信息流动。

(三)在信息流的提供主体上看,国家政策、上市公司信息流、证券监管信息流、证券交易所信息流等等方面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按照其主体划分。

(四)信息流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性,其中有商用信息流以及公共信息流两种,商用信息流就是基于证券电子商务平台将有关证券活动的有偿信息传递给需求者,而公共信息流则是免费信息。

(五)按照证券的交易过程分类,哈可以分作分析、选择、决策以及反馈信息流、

三、证券电子商务信息流运动过程的分析

1.证券投资者,投资者是证券电子商务活动的参与者,需要关于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机构等相关机构的一些信息。无论是政府还是上市公司都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给投资者,政府主要可以提供国家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以及收入政策等信息,上市公司可以提供会计数据级会计财务指标等方面的信息,包括股东数量、公司股票等诸多方面。而证券中介机构提供的信息也可以直接反映给投资者。2.上市公司、指得是通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的上市交易股份公司,其信息包括证券交易所、政府信息部门、证券投资者等多个方面的机构的信息、股东们不仅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而且上市公司也可以了解股东信息。3.证券交易所。在国家法律范围内,被政府批准经允许设立的有形场所,需要了解上市公司与政府信息并反馈给证券中介机构。4.证券中介机构,主要由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以及证券服务机构组成,证券公司就是中介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政府信息部门,对上市公司发行证券信息也有所以及个人信息,包括证券及哦啊一所提供的一些交易规则与交易反馈。5.政府部门信息,政策、法律、经济、金融方面的数据及管理信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与确定性是政府部门信息的主要特点,其还具有信息的连贯性,并且政府部门也需要搜集一些证券中介机构、上市公司以及证券投资者和证券交易所的信息。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