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属的化学性质范文

金属的化学性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属的化学性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

人教版新教材《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一节“金属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第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高中元素化学学习也应起到引领作用。由于新教材新颖的编写思路和传统教材大相径庭,目前发表的相关教学设计很少。对于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研究就更鲜见。

本节教材在编写思路上延续了第二章分类法的思想。分门别类地对金属发生的反应进行了介绍,总结出了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特性。在具体介绍金属的某一化学性质时,又运用了比较的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金属性质间的异同,从而认识金属性质间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教材这样的编写思路。无疑也对元素化学第一课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要通过具体的金属元素化学教学,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做好衔接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要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2教学目标

在初中已有的金属镁、铁与氧气反应的基础上,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测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再进行实践,让学生成功体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通过铝和氧气燃烧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通过提出铁粉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深入探究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通过验证含铁吸氧剂具有吸氧能力的方案设计和实验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激发探索的积极性。

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代表元素与氧气反应的学习,体验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3教学过程实录

3.1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准确定位元素化学认知起点、认知特点

[情境导入]环顾四周,有哪些金属制品?

[学生]铁制品,比如说铁架台,铝制品,比如说铝合金窗框……

[教师]这些金属制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有何变化?

[学生]比如说铁,会生锈。

[教师]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的共同作用。

[教师]许多金属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被氧气腐蚀,那么。这些金属被氧气腐蚀的难易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金属的活动性。

[投影]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教师]今天我们将从大家熟悉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选择四种金属――Na、Mg、Al、Fe。较深入地研究它们和氧气的反应。

[投影]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研究的金属中,哪种能够燃烧?

[学生]铁、镁

[教师]镁在什么条件下燃烧?

[学生]空气中点燃。

[教师]有何现象?

[学生]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投影]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图片

[教师]铁在什么条件下燃烧?

[学生]氧气中点燃。

[教师]有何现象?

[学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投影]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投影](边结合上述对话,边投影板书)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引入,亲切自然,过渡到学生熟悉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再选择代表金属学习。一方面注重衔接教育,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介绍了整个高中元素化学的一个重要学习特点。在一群有联系的元素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代表元素进行详细地研究。然后通过演绎,使知识增殖,扩大规律性知识的应用范围。)

3.2初识金属钠,成功体验理论指导实践的快乐

[教师]下面来研究金属钠,钠能燃烧吗?

[学生]能燃烧。

[教师]你是如何预测到的?

[学生]钠比镁、铁活泼,镁、铁能燃烧。所以,钠能在空气中燃烧。

[教师]让我们先认识一下钠,从试剂瓶标签上能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易燃,不能遇水,需保存在煤油中。

[教师]让我们取一块钠出来试试。请一位同学上来仔细观察,并及时向大家汇报。

(大家推荐了一位同学)

[演示实验3-1]取一小块钠,吸干表面煤油后,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学生]银白色金属。

[教师]你再仔细看看。

[学生]又变暗了!

[教师]原因是什么?

[学生]钠和氧气反应了。

[教师]Na很活泼,和空气中氧气在常温下就能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Na20)

[投影]4Na+02=2Na20(常温下,白色固体)

[教师]加热,钠会燃烧吗?

[演示实验3-2]取一小块钠,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中,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后,很快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请该学生拿着玻璃管,给其他同学观察燃烧产物。)

[教师]这种淡黄色的固体是过氧化钠,关于产物的论证,我们会在其他课时再进行。

[投影]2Na+02=Na202(加热燃烧,淡黄色固体)

[教师]让我们把钠的性质再归纳整理一下。

[投影]

(设计意图:会看商品说明书是学生应当养成的生活习惯,观察钠试剂瓶的英文标签,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钠极其活泼,基于安全考虑,初次学习不宜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代表近台观察,拉近了师生距离。且能有效缓解演示实验的一些不足。将教材中钠燃烧实验进行改进,增强了可观性,更适合演示。)

3.3深入研究铝。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师]铝箔能不能燃烧?为什么?

[学生]能燃烧,因为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铝排在镁和铁之间。

[教师]太棒了,非常好的逻辑推断,动手试试。

[学生实验3-1]用镊子夹住一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教师]有何现象?

[学生甲]铝箔呈红热状,离开火焰后很快恢复原状。

[学生乙]铝箔熔化了,但没有滴落。

[教师]为什么没有滴落?

[学生乙]不知道。

[教师]铝箔熔化成液体,应该滴落,不滴落的原因是被表面的一层膜兜住了,这层膜是什么物质?

[学生]氧化铝。

[教师]氧化铝薄膜能将熔融的铝兜住,说明氧化铝有何性质?

[学生丙]氧化铝熔点比铝高。

[学生丁]氧化铝很致密。

[教师]铝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能不能说明铝箔就不能燃烧?

[学生]不能,应该在氧气中再试试。

[演示实验3-3]取一片铝箔,一端固定一根火柴,另一端用镊子夹住,引燃火柴,等火柴快熄灭

时插人收满氧气的集气瓶(瓶底放一些水)中。

(由同学结合初中铁丝燃烧实验,提出该实验方案以后进行。)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很剧烈,但燃烧结束后,铝箔完好如初。

[教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铝箔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均不能燃烧?

[学生]是铝表面上有一层致密的氧化层保护膜,阻止了铝的燃烧。

[教师]如果将铝箔表面打磨,破坏其表层的氧化膜,结果又将如何?

[学生实验3-2]取一块铝箔,用砂纸小心打磨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打磨,提醒学生合作。)

[教师]有没有燃烧?

[学生]没有燃烧。

[教师]没有燃烧,但和刚才有无差异?

[学生]熔化得比刚才更快。

[教师]可以预见,在氧气中应该反应得更快,会不会燃烧呢?

[演示实验3-4]取一片小心打磨过的铝箔,一端固定一根火柴,另一端用镊子夹住,引燃火柴,等火柴快熄灭时插入收满氧气的集气瓶(瓶底放一些水)中。

[实验现象]不燃烧。

[教师]还是不能燃烧,怎么解释呢?

[学生]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很快又生成了新的氧化膜,有效保护了内层金属,从而不能燃烧。

[教师]致密氧化铝薄膜的存在,使得铝箔无论是打磨、不打磨,在空气或氧气中均不能燃烧。

[教师]那么,铝是不是真得就不能燃烧呢?前几天,我在准备上课材料时,无意中发现人民网上有一则新闻,一下子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投影]铝粉燃烧相关新闻:江苏沪宁城际铁路房屋坍塌事故系铝粉燃烧爆炸造成

[教师]这是在工地上的情况。在我们这样的环境中,铝粉能燃烧吗?现有铝粉、酒精灯、镊子、棉花等物品,请设计铝粉燃烧的探究实验方案。

[学生]用镊子夹住棉花,在棉花上蘸上一些铝粉,再用刚才相似的探究方案研究。

[教师]方案很好,但愿能成功。

[演示实验3-4]用镊子夹住一小团脱脂棉,脱脂棉上蘸上一些铝粉,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棉花能安静地燃烧,铝粉不燃烧。

[演示实验3-5]用镊子夹住一小团脱脂棉,脱脂棉上蘸上一些铝粉,在酒精灯上点燃,并立即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放一些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铝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学生]哇,终于燃烧起来了! (情不自禁热烈鼓掌。)

[教师]该实验能很好地说明铝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吗?

[学生]不能,也可能是棉花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教师]需要再做什么实验作进一步地证明?

[学生]棉花在氧气中燃烧。

[对比实验]棉花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燃烧较剧烈,没有火星。

[教师]实验表明蘸上铝粉的棉花燃烧时火焰是棉花在燃烧。火星是铝粉在燃烧。

[教师]铝箔在氧气中不能燃烧,铝粉在氧化中能燃烧。怎么解释呢?

[学生]铝粉颗粒小,与氧气接触面积大,反应更快,以至于燃烧。

[教师]实验从另一方面也表明,氧化膜的保护不是绝对的。天然生成的氧化膜的抗氧化能力还不够强。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对铝的表面进行处理。人们是怎么做的呢?请看P45资料卡片。

[学生]阅读资料卡片:铝的氧化膜。

[教师]铝粉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本身能不能加以利用?它可能有何用途?

[学生]可以利用反应放出的热和耀眼的白光。

[投影]铝粉在照明弹、燃烧弹中的应用(图片略)

[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铝的燃烧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对比法,条件控制法等,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3.4再次研究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

[教师]铝箔不能在氧气中燃烧,铝粉可以,一下子使我们的视野开阔了。可燃物的形态可以影响它的燃烧行为,进而又想做怎样的实验进一步研究金属与氧气的燃烧?

[学生]可以用铁粉来试试。

[教师]需要做铁粉在氧气中能否燃烧的实验吗?

[学生]没有必要,肯定能燃烧的。应当试试铁粉在空气中能否燃烧。

[教师]铁粉能否在空气中燃烧,老师还未发现文献报道过,值得一试。

[演示实验3-6]用镊子夹住一小团脱脂棉,脱脂棉上蘸上一些铁粉,慢慢靠近酒精灯的外燃,轻轻抖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铁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学生]哇!象放焰火一样!(情不自禁地欢呼)

[教师]实验再次表明,随着反应物颗粒的减小,铁和氧气反应的速率会增大。其实,铁的这种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应用啦。再过十几天,就到中秋节快了,大家会发现有些月饼中有一种脱氧保鲜剂,它就是以铁粉为主要物质制成的,能设计一个简单方案证明它确实含铁吗?

[学生甲]烧一下。

[教师]能燃烧就是铁粉吗?

[学生乙]看它能否和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教师]还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

[学生]用吸铁石吸一下。

[演示实验3-7]用吸铁石去吸一包从“元祖食品”中取出的脱氧剂。

[教师]试设计简单实验方案说明含铁脱氧剂有吸氧能力。请大家讨论一下。

[投影]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皮塞,直角导管,盛有蒸馏水的小试管,脱氧剂。

[学生甲]在大试管中,加入脱氧剂,塞上橡皮塞和导管,将导管插入到蒸馏水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学生乙]不应当加热,脱氧剂在食品中脱氧时也没有加热,而且,在加热情况下,即便脱氧剂吸氧了,由于气体膨胀也有可能有气泡产生。

[教师]那你打算如何改进?

[学生乙]只要不加热,其它一样,观察导管中是否有水柱形成。

[学生丙]将导管先插入水中,然后再接上盛有脱氧剂的试管,这样效果应当更好。

[学生丁]将丙同学的导管从水中取出,这时导管中应当有一段水柱,将大试管插在试管架上。水柱会倒吸。

[教师]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有一定道理,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吧。实验时注意观察脱氧剂工作时有无热量变化。

[实验结果交流]除甲组同学现象不佳外,其他各组的实验效果均很好。

[回顾与总结](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金属的活动性既影响产物的类型,也影响反应的速率。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有关。温度不同,反应产物可能不同,速率也不同;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金属存在的形态不同对反应的行为也有影响。

[课后思考]假如请你研究铜与氧气的反应,你打算如何研究?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源自笔者2009年9月中旬参加的南京市优质课观摩评比的一节参评课,从评委的评价、学生的表现、自己上完课后的心情来看,这堂课是成功的,值得反思与总结。

第2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范文

本节课是第八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学生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第3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范文

【摘要】

目的介绍藏药花锚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组织培养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状况。方法参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花锚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类、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黄酮类以及一些生物碱类化合物等。而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它黄酮苷等,具有抗肝炎、抗氧化活性、降血糖和调节免疫等功效。椭圆叶花锚人工引种栽培技术的开发已经成功,而组织培养技术至今尚未见成功的报道。结论进一步从该属植物中筛选抗肝炎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以及研究采用人工的方法达到该药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目前及今后对该属植物重点研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花锚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花锚属植物全球约有八十余种,分布在北半球及南美,其中已进行有关植化研究的只有4 种:Halenia corniculata,H.elliptica,H. campanulata和H.asclepiadea。我国有该属植物两种,为花锚H. corniculata和椭圆叶花锚H.ellipitica D.Don[1,2]。椭圆叶花锚(又名黑及草;藏语称“去合斗拉果玛”;蒙名为希赫日-地格达),是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2],为龙胆科Gentianaceae 花锚属Halenia Borkh 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生于海拔2 500 ~4 400 m 的林下或草原[3]。它性味苦寒,全草入药,为藏蒙药系统中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现代医学验证其对治疗肝炎有疗效。以花锚为主药材研制、开发的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成品藏药,具有疗效稳定,效率高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我国藏药事业的迅速发展,椭圆叶花锚的药用资源需求量快速增加,由于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植物资源日益枯竭。为了扩大花锚资源的有效利用,笔者对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分离到的化学成分、有效活性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和人工引种栽培技术、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花锚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类、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黄酮类以及一些生物碱类化合物等。

1.1 (口山)酮及(口山)酮苷孙洪发等[4]从椭圆叶花锚中得到五种(口山)酮成分,分别为1,7 -二羟基-2,3,4,5 -四甲氧基(口山)酮,1,5 -二羟基-2,3,7 -三甲氧基(口山)酮,1,2 -二羟基-3,4,5 -三甲氧基(口山)酮,1,5 -二羟基-2,3 -二甲氧基(口山)酮和1,7 -二羟基-2,3 -二甲氧基(口山)酮。

孙洪发等[5]又从椭圆叶花锚中得到3种(口山)酮苷成分,分别为1 -o -[β-D -木吡喃糖-(1 -6) -β-D -葡萄吡喃糖]-2,3,5,7 -四甲氧基(口山)酮,1 -o -[β-D -木吡喃糖-(1 -6) -β-D -葡萄吡喃糖] -2,3,5 -三甲氧基(口山)酮和1 -o -[β-D -木吡喃糖-(1 -6) -β-D -葡萄吡喃糖[ -2,3,4,5 -四甲氧基(口山)酮。其中1 -o -[β-D -木吡喃糖-(1 -6) -β-D -葡萄吡喃糖] -2,3,5,7 -四甲氧基(口山)酮(花锚苷)和1 -o -[β-D -木吡喃糖-(1 -6) -β-D -葡萄吡喃糖[ -2,3,5 -三甲氧基(口山)酮(去甲氧基花锚苷)为该属植物抗肝炎的两种有效成分。

张德等[6]采用元素分析(EA )、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 )、差示扫描量热(DSC) 等分析方法首次从藏药花锚中分离得到两种针状结晶化合物, 分别为1 -羟基-3, 7, 8 -三甲氧基(口山)酮(1 -hydroxy -3, 7, 8 -trimethoxyxanthone) 和1, 7 -二羟基-3, 8 -二甲氧基((口山))酮(1, 7 -dihydroxy -3, 8 -dimethoxyxanthone)。

高洁等[7]从椭叶花锚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 个(口山)酮化合物,分别为1,7 -二羟基-2,3,5 -三甲氧基(口山)酮,1 -羟基-2,3,4,7 -四甲氧基(口山)酮,1,7 -二羟基-2,3,4,5 -四甲氧基(口山)酮,1,7 -二羟基-2,3 -二甲氧基(口山)酮,1,5 -二羟基-2,3 -二甲氧基(口山)酮,1 -羟基-2,3,5 -三甲氧基(口山)酮,1 -羟基-2,3,4,5 -四甲氧基(口山)酮和1 -羟基-2,3,5,7 -四甲氧基(口山)酮。

1.2 其它成分Rodrigaez 等[8]从花锚中分离得到了一种的黄酮类葡萄糖苷;高光跃等[9]从椭圆叶花锚全草中测出含有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Dhasmana 等[10]从椭圆叶花锚全草中分离得到齐墩果酸和谷甾醇葡萄糖苷;Rodrigaez 等[11]从花锚中分离得到了一种二糖酯裂环烯醚萜。

2 药理活性

花锚为藏蒙药中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其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藏民族地区,目前对花锚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1 保肝降酶作用张经明等[12]采用花锚煎剂(含花锚苷)对CCl4 造成的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表明,花锚苷可明显增加核糖核酸;药理实验证明,花锚中的花锚苷和去甲氧基花锚苷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可增加核糖核酸,增加肝糖元,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加速坏死组织的修复,是该植物抗肝炎的主要有效成分。周富强[13]通过不同剂量西宁花锚对CCl4 实验性肝损伤后肝糖元的含量的研究,发现西宁花锚对CCl4 损伤后小鼠肝糖元的储存的恢复有一定的药效,可显著提高肝糖元的含量。

马学惠等[14]在齐墩果酸防治CCl4 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中,发现该药物能使血清GPT 明显下降,肝内甘油三酯积累量减少;同时,能使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糖原蓄积增加,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宫新江等[15]的齐墩果酸对环磷酰胺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表明,齐墩果酸能抑制环磷酰胺所致的肝细胞上清液ALT,AST 及LDH 活力升高,肝细胞MTT 值减小,说明齐墩果酸可抗环磷酰胺所致肝细胞损伤。

王晓峰等[16]采用原代培养的小鼠肝细胞,以3H -胸腺嘧啶和3H -亮氨酸掺入的方法,研究经齐墩果酸预处理后的小鼠的肝细胞DNA 和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变化,结果发现齐墩果酸能促进肝细胞DNA 及蛋白质合成,且合成速率明显增高,具有保肝作用。另外王晓峰等[17]报道齐墩果酸在对小鼠肝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的直接作用时,小鼠血清样品与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分别作用后, 谷丙转氨酶活性则显著降低,说明齐墩果酸对谷丙转氨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2.2 降血糖作用苗德田等[18]研究了齐墩果酸对大鼠血糖的影响,结果显示,齐墩果酸对化学性高血糖模型大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柳占彪等[19]用齐墩果酸对高血糖大鼠治疗,结果发现单一的齐墩果酸具有降低高血糖的作用,同时在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和血清胰岛素均有明显升高。

2.3 抗炎作用戴岳等[20]采用多种实验性炎症模型证实齐墩果酸对二甲苯与乙酸引起的小鼠皮肤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对角叉菜胶等多种致炎物引起的大量足垫肿胀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2.4 抗氧化活性肝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是造成肝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洁等[7]在研究藏药花锚中(口山)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时,从椭叶花锚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 个(口山)酮化合物,且该类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显著抑制Fe2 + -Cys 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的生成,有效降低肝微粒体膜的氧化损伤。因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2.5 其他作用椭圆叶花锚的干浸膏可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调节体液免疫的作用,使降低的血清溶血素及脾细胞免疫溶血活性提高到正常水平[21]。另有报道椭圆叶花锚全草的氯仿可溶部分(富含口山酮葡萄糖苷)具有抗阿米巴作用[22]。

3 人工栽培

高原野生重要植物资源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培育地道地产中藏药材是实现高原地区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保证中藏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1 人工栽培的重要意义花锚属与獐牙菜属植物等同属于藏茵陈类药物,被称为“藏药中的奇葩”,是治疗肝中毒、肝炎的最佳药物之一。但是这种药物资源一般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高寒缺氧环境中,其再生周期较长甚至不能再生,藏茵陈供需矛盾也由此变得越来越突出。

尽管野生椭圆叶花锚在青藏高原地区分布广泛,资源较为丰富。但是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民族医药特别是藏药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资藏医药领域,椭圆叶花锚的药用资源需求量快速增加。但是,藏药产业一度出现重成品生产轻药材来源、重开发轻保护的问题,造成过度的采挖及收购现象,特别是在植物生长阶段的花期大量采收导致资源量锐减,野生植物资源日益枯竭。因此,对作为原料植物药的椭圆叶花锚进行人工栽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人工引种栽培为了解决藏茵陈类药材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问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经过3年的栽培与试验,成功地解决了以往藏茵陈种子萌发率低、出苗率低、人工栽培难以成活等关键技术问题。3种藏茵陈类药用植物——川西獐牙菜、抱茎獐牙菜和花锚人工种植成功,并通过鉴定。经过专家的监测和对比分析,这次人工栽培的3种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和芒果苷的含量基本接近于天然野生资源,川西獐牙菜的有效成分含量甚至显著高于野生资源,人工条件下栽培藏茵陈类药用植物的质量及其本身的药用价值完全可以得到保证。随着青海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椭圆叶花锚人工引种栽培技术的开发研究, 青海省椭圆叶花锚人工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椭圆叶花锚人工引种栽培试验在该省也初见成效。陈桂琛等[23]对椭圆叶花锚的引种栽培的研究表明,栽培的椭圆叶花锚植株在植株高度、分枝数量、单株生物量等生长状况指标明显高于野生植株,其有效化学成分接近野生状态的水平,说明野生椭圆叶花锚的人工栽培是可行的。吉文鹤等[24]运用RP -HPLC 建立了花锚中青兰苷、去甲氧基花锚苷和花锚苷的含量分析方法, 为栽培花锚替代野生花锚入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栽培花锚中花锚苷和去甲氧基花锚苷的含量和在野生花锚中的含量相比无明显差别, 可以初步证明栽培花锚可以替代野生花锚入药。纪兰菊等[25]在研究栽培花锚的品质能否代替野生花锚入药时,通过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析,得出结论:同一产地的野生与栽培花锚药材色谱分离图叠加比较,显示了良好的相似度。证明栽培花锚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数量符合花锚药材的指纹特征,可以代替野生花锚药材入药。

3.3 组织培养随着对花锚属植物药用成分不断深入的研究,药用潜力的挖掘,该属植物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造成了该属植物野生资源的日益匮乏且面临枯竭。该属植物的人工引种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行,但是,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对其的培育效率。

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还有相当多的植物目前尚没有相应的离体培养技术。目前,花锚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至今尚未见成功的报道,仍然是个空缺。因此,建立该属药用植物的离体快繁技术的需求日渐增加,它也是实现高原地区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

4 最佳采集时期

从生物量的角度考虑,花期的生物量高于果期,更高于其他时期。杨慧玲等[26]在研究不同地区和生长物候期藏药花锚有效成分齐墩果酸的含量变化实验中,比较了野生状态下不同海拔、栽培条件下不同生长时期花锚的齐墩果酸含量,为确定该药材的采收时期、不同地区药材的质量以及栽培地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发现花锚花期齐墩果酸含量最高,而幼苗期、蕾期和果期都低于花期的含量。因此,花期得到的药材最多质量也最好。

吉文鹤等[24]研究了花锚中去甲氧基花锚苷和花锚苷的含量随着不同生长期的变化趋势,为药材的合理栽培和采收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表明,去甲氧基花锚苷和花锚苷含量在营养期含量最高,从6 ~9 月逐渐降低,从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角度考虑,6月份(营养期)为花锚的最佳采收期。

5 结语

花锚属植物是藏蒙药中治疗肝炎类疾病的常用药物,全草入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该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它黄酮苷等,具有抗肝炎、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等功效。在我国,该属植物药用历史较长,故具有很高的药理研究价值,特别是有关抗肝炎方面的研究显示出较大的市场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其降血糖作用、抗氧化活性和调节体液免疫的药理活性研究报道较少,这些研究工作都亟待进一步的深入;另外对野生植物的过度采挖造成资源贫乏,采用人工的方法达到该药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已成为目前及今后对该属植物重点研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包保全,孙启时,包巴根那.花锚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5):382.

[2] 何廷农,刘尚武,吴庆如.中国植物志(第62 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91.

[3] 黄 燕,郁韶明.16 种药用植物种子发芽的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2):124.

[4] 孙洪发,胡柏林,樊淑芬,等.花锚的三个新口山酮[J].植物学报,1983,25(5):460.

[5] 孙洪发,胡柏林,等.花锚的三个新口山酮苷[J].植物学报,1987,29(4):422.

[6] 张 德,祝亚非,林少琨.藏药花锚中新化学成分的鉴定[J].中草药,2003,34(1):9.

[7] 高 洁,王素娟,方 芳,等.藏药花锚中的(口山)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August:364.

[8] Sylvain Rodriguez.Xanthones , secoiridoids and flavonoids from Halenia corniculata[J].Phytochemistry, 1995,40(4) :1265.

[9] 高光跃,李 鸣,冯毓秀,等.11 种獐芽菜及近缘植物中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J].药学学报,1994,29(12):911.

[10] H.Dhasmana.Xanthones of Halenia elliptica [ J].Phytochemistry,1990,29(3):961.

[11] Sylvain Rodriguez, et al.Corniculoside , a new biosidicester secoiridoid from Halenia corniculata[J].Helvetica Chimica Acta,1996,79:363.

[12] 张经明,鲍文莲,高海平,等.花锚及其(口山)酮苷抗肝损伤和毒性的研究[J].中草药,1984,15(10):34.

[13] 周富强,西宁花锚(Halenia Sibirica Born)对小鼠肝糖原含量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3):84.

[14] 马学惠,赵元昌,尹 镭,等.齐墩果酸防治实验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2,17(2):96.

[15] 宫新江,丁 虹,邱银生,等.齐墩果酸抗环磷酰胺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作用[J].医药导报,2006,25(11):1114.

[16] 王晓峰,李继尧,于吉人.齐墩果酸对肝DNA 和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9,24(2):117.

[17] 王晓峰,李继尧,于吉人.齐墩果酸对肝损伤小鼠血清及肝细胞培养液转氨酶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6):378.

[18] 苗德田,吴小凤,蔡德海.齐墩果酸对大鼠血糖的影响[J].武警医学院学报,1998,7(3):149.

[19] 柳占彪,王 鼎,王淑珍,等.齐墩果酸的降糖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1994,29(12):726.

[20] 戴 岳.齐墩果酸的抗炎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9,3(2):98.

[21] 张 杰.花锚及复方花锚免疫药理实验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1986,(3):17.

[22] H.Dhasmana.Xanthones of Halenia elliptica[J].Phytochemistry,1990,29(3):961.

[23] 陈桂琛,卢学峰.椭圆叶花锚的引种栽培[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6):678.

[24] 吉文鹤,纪兰菊.栽培花锚中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变化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183.

第4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范文

2、而影响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则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子结构,二是宏观物质的内部结构。

3、最外层电子数与金属元素的性质密切相关,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易得到电子。

4、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一般达到8个的稳定结构(氦为2个)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不活泼。

5、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6、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助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任何物质就是通过其千差万别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才区别与其它物质;化学性质是物质的相对静止性,化学变化是物质的相对运动性。

第5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范文

初中化学是基础学科,侧重于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以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占优势。综合启发性教学的起点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基础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以下几方面:

1、主导和主体结合:

教师启迪、引导、学生及时反馈,自我调控。

2、加强双基和发展智能同步:

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到理性知识,才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形成各种能力。

3、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

化学的学习包括了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思想品德的养成还是智力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均离不开人的认识规律,所以,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将二者有机的统一。

二、综合启发性教学的形式:

谈话式、讨论式、探索式、实验式

三、启发教学的四个阶段:

1、自学阶段

2、探索阶段

3、整理阶段

4、发展阶段

四、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

1、各种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围绕着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2、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是否出色?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参与讨论的程度和收效怎样?

3、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能否统一?

课题:第五节、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盐的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理解复分解反应。

2、使学生自己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和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并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1、盐的化学性质,强调金属和盐的反应以及盐和盐的反应。

2、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及其发生条件。

(三)、教学难点:

对盐的性质以及复分解反应规律性的掌握和应用。

(四)、实验用品和仪器:

小黑板、投影仪、NaCl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丝,铜丝,CuSO4溶液,ZnSO4溶液

(五)、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盐的分类和命名,以及盐的溶解性规律,这一节学习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请一学生上黑板完成化学方程式,其他同学可在笔记本上完成。

(讲述):现在我们来分析以上的四个反应,并观察它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它们分别是哪一类物质和哪一类物质之间的反应?

(讨论):1、2是酸与盐的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学习过。3、4是碱与盐的反应,在学习碱的性质时学习过。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识到,1、2既是酸的化学性质,也是盐的化学性质,3、4既是碱的化学性质,也是盐的化学性质。

(讨论):

1、盐的化学性质:

(1)、盐+酸新盐+新酸

(2)、盐+碱新盐+新碱

(演示):下面请大家观察两个实验,仔细观察反应现象,并完成化学方程式。

向NaCl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反应方程式:

向Na2SO4溶液中BaCl2滴加溶液:

反应方程式:

(启发):白色沉淀是什么?

(板书):

(3)、盐+盐另两种盐

(启发):除了具有以上的化学性质以外,还有其它的化学性质吗?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观察生成物的特征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演示):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讨论):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盐可以和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但并非所有的金属均可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在学酸的性质时我们知道,只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之前的金属才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那么盐和金属的反应又有什么条件呢?请看刚才的实验结果。

(投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讨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Fe在Cu之前,可以将Cu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u在Ag之前,可以将Ag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u在Zn的后面,则不可将Zn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启发):由以上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讲述):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早在宋代,于盛产胆矾的地方,利用置换反应,进行"湿法炼铜"。可见我们的祖先是非常的聪慧。

(强调):通过以上的实验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了盐的四条化学性质,但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反应条件。

(投影):

反应条件:

(1)酸和盐反应时,盐必须可溶,碳酸盐可不溶。

(2)碱和盐反应时,二者均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

(3)盐和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是沉淀。

(4)盐和金属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要求盐是可溶性的盐,反应在溶液中进行。(K、Ca、N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很强,和盐溶液反应较复杂,一般不用于此类反应)

(设问):黑板上的六个反应,从反应的基本类型上看,属于什么反应?

(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的特点,可初步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归纳):是两种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反应特点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且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水或沉淀生成。

(板书):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设问):那么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举例:NaCl+ KNO3

(说明):假设它们能反应,生成物应该是NaNO3、KCl,但二者均可溶,反应前后溶液中始终是四种离子:Na+、Cl-、K+、NO-3,没有产生新物质,也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所 以,此反应因没有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难以进行的。

(练习):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我们所学的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做练习: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能反应的请完成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BaCO3+HCl

(2)、MgCl2+NaOH

第6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范文

能力培养:比较碳族元素与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对碳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讨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方法。

科学思想:通过对弱酸的酸式盐化学性质的讨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组织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欲,体验学习乐趣。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和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重点:碳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的酸式盐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有人提出:现代化学是以碳和硅为首的化学,你知道哪些有关碳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见附1)

举例。

板书

提问

讲解

板书

第一节碳族元素

一、碳族元素

1.结构特点

画出C、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比较它们的相似与不同。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确的评价,重复正确答案后板书。

相似点:最外层4e。

不同点: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

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在草稿纸上写。

比较C、Si原子结构的异同。

板书

投影

组织讨论

2.性质变化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2页,总结规律,填写下表:

(见附2)

从物质结构角度分析金刚石比晶体硅的熔点高的原因?

阅读课文,总结规律,填表。

讨论后回答:

都为原子晶体,但碳原子半径比硅的小,碳原子间键长比硅的短,键能比硅的大,所以熔点高。

讲解

实验

板书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比较碳和硅的非金属性强弱。

Mg2Si和盐酸反应

Mg2Si+4HCl=SiH4+2MgCl2

SiH4+2O2=SiO2+2H2O(自燃)

观察、比较硅烷、甲烷的稳定性,确定非金属性碳比硅强。

展示

讲解

金刚石、石墨图片,C60结构图片,硅、锡、铅实物样品。

碳族元素从上到下由非金属递变为金属的趋势非常明显。碳族元素C、Si、Ge、Sn元素的+4价稳定,而+4价的Pb有强氧化性,Pb的+2价稳定。

观察、记忆:

C、Si:非金属

Ge:金属性比非金属性强

Sn、Pb:金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

讲解

投影小结

二、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碳族元素的代表物之一——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习过一部分下面分别讨论和总结:CH4、C、CO、C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从碳的化合价分析;CO2、Na2CO3的化学性质——从物质类别分析。

(见附3)

分组讨论、总结:

一组:CH4、C

二组:CO、CO2

三组:Na2CO3

(举他反应实例)

实验

练习

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当出现大量沉淀时暂停实验。

继续通入CO2至沉淀完全溶解。

将amolCO2通入含bmol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讨论a∶b为何值时:

产物为CaCO3、H2O____________

产物为Ca(HCO3)2____________

产物为CaCO3、Ca(HCO3)2、H2O___________

观察,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观察,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CaCO3+CO2+H2O=Ca(HCO3)2

(一学生黑板板书)

练习、讨论。

a∶b=1∶1

a∶b=2∶1

1∶1<a∶b<2∶1

实验

将上述实验得到的清液分成两份:

一份加入浓盐酸。

一份加入澄清石灰水。

观察并根据反应现象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HCl+Ca(HCO3)2=CaCl2+2CO2+2H2O

Ca(OH)2+Ca(HCO3)2=2CaCO3+2H2O

OH+HCO3+Ca=CaCO3+H2O

(两位学生黑板板书)

讨论后得出结论:

弱酸的酸式盐既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

小结提问

碳族元素重要性质规律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可从哪几方面讨论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碳族元素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规律性变化的原因,是它们的电子层和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引起的。

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可以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所属类别入手分析。

作业

课本第2页1、2题。

随堂检测

1.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

A.CH4B.SiH4C.H2OD.HCl

2.将下列物质按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

H2CO3、H2SiO3、HNO3、H3PO4。

3.将0.8molCO2通入含1molNaOH的溶液中,求反应后溶液中CO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第7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范文

知识目标

了解钠的物理性质;

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

能力目标

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其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其中钠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在钠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钠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难点就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在钠的存在和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里元素存在的两种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教材对钠的用途只作简单介绍。

教法建议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1)尽可能地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

(2)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

(3)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4)钠和氧气的反应可由[实验2-2]钠的表面在空气中的变化而引入。

2.深入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优化的知识结构。

(l)虽然碱金属单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们的某些化合物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2)可让学生标出与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3)应将的结构、性质、保存、存在、用途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主线。充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存在、用途以及保存方法取决于性质这一思想。

(4)学习了钠与水的反应后,紧接着可让学生讨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成什么物质?”再做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来验证。使学生对初中学习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规律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树立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的科学思想。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钠

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这是元素化合物的第1个主族元素的学习,应采取从结构到性质至用途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为后面的主族元素的学习开好头。

(2)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程序。

(3)介绍第一节钠在全章内容中的重要性。

2.练写碱金属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1)教师指导学生在书后的周期表中查出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指导学生掌握碱金属的核电荷数递变的规律。

(2)熟练的写出碱金属的名称、符号及核电荷数。

3.教师强调

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结构为基础,以性质为重点,以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为主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钠的物理性质

演示课本第28页[实验2-1],请一位学生切割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并指导学生阅读钠的物理性质的课文(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5.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提问]在空气中,新切的钠面上有什么变化?

演示:课文第29页[实验2一2]并补充钠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总结]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课文有关钠与氧气反应的内容,理解常温下“发暗”,“燃烧黄色火焰”,“淡黄色”固体等关键的现象的根本原因,以理解促进记忆,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黄色火焰)

(2)与硫等非金属反应

[提问]根据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钠的最外层电子结构,推知钠与氯气、硫等反应,指出钠与硫粉研磨,会发生爆炸,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研磨易爆炸)

(剧烈燃烧)

(3)与水的反应

演示课本第29页[实验2-3]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钠在水中变化的情况。

演示[实验2-3],可利用多媒体投影,在一U形管中加入少量水后滴加1滴酚酞再加入一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投影于屏幕上,可使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浮”(钠浮在水面上),“熔”(熔为小球),“游”(迅速游动),“红”(酚酞水溶液变红)

[演示2-4],重点检验收集到的气体。引导学生观察产生有关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讨论]

①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水的组成,得到的结论是钠置换出水中的氢,生成氢气和氢氧化

钠。

②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钠浮在水面上的原因(钠的密度比水小),解释钠与水反应时,为什么熔成小球(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解释钠熔成小球后为什么在水面上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反应生成的氢气对其产生了推动作用)。解释滴有酚酞的水为什么变红(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

③由此得出保存钠的方法:隔水、隔空气,而保存在煤油中(比煤油的密度大,且不溶于煤油)。

6.通过掌握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说明钠的主要用途,以帮助学生改进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实现结构性质用途相互渗透。

(四)总结、扩展

1.总结

钠是主要的活泼金属元素,它亦为碱金属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通过学习钠的结构和性质,使学生进一步建立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通过有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

2.扩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钠可作为主要的工业原料,除课本介绍的用钠制高压钠灯、与金属钾制成金属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制贵重金属外可补充制成钠的氢化物—氢化钠,并介绍它的结构特点及在现代工业和科技方面的用途。

八.布置作业

1.思考题

(1)钠能在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吗?

(2)钠与水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如欲满足钠离子与水的个数之比为1:100,则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书面作业

(1)课本第31页的有关练习。

(2)补充

①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钠投入溶液:

B.与盐酸反应:

C.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

D.溶液与少量溶液反应:

②欲使100克9.32%的溶液质量分数增加到20%,需往溶液中加入钠的质量是克。

③用钠冶炼钛的氯化物时,反应过程中当的化合价降低二价时,就有24克的单质生成,则的值为。

参考答案

1.思考题

(1)不能。因为会与水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和,反应方程式为:

(2)

(3)补充:①AC②6.9克③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钠

一、钠的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为1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形成+1价

二、钠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28页)

三、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常温下变暗)

(黄色火焰)淡黄色固体

2.与硫等非金属反应:(研磨易爆炸)

(剧烈燃烧),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第8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范文

一、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

例1(2011•泰安市)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 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

C. 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 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解析由图中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共有3条弧线即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因此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该微粒核外的电子数=2+8+1=11,等于其核内的质子数,因此该微粒为一种原子。

答案D。

例2(2011•肇庆市)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核有个质子,元素符号为,该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容易得到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解析由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核电荷数=质子数=8,因此该元素为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答案8O2

二、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

1.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判断

例3(2011•湛江市)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

解析要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元素为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关键看其最外层电子数。若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则为金属;若最外层电子数不小于4(大于或等4)时为非金属。题中只有A项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因此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答案A。

2. 原子、阳(阴)离子的判断

例4(2011•南京)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解析在一个微粒中,若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为原子;若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则为阳离子;若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为阴离子。题中A项的质子数为1,电子数为2,为阴离子;B项中的质子数=电子数=8,D项中质子数=电子数=11,二者均为原子;C项中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为阳离子。

答案C。

3. 相对稳定结构的判断

例5(2011•广州市)右国是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B. 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C. X属于非金属元素

D. x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为XCl

解析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的结构。题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2,没有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而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8+2=12;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为金属元素;易失去2个电子,因此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为XCl2。

答案A。

4. 判断是否属于同种元素

例6(2011济宁)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解析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因此D项正确;A项表示一种原子和一种阳离子;B项表示一种阴离子和一种原子;C项表示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

答案D

5. 判断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例7 (2011•滨州市)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试回答:

(1) X的值为。

(2) 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填序号)。

解析判断两微粒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关键有两点:①所有的稀有气体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第9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常识性介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能力目标

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议

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同时还要简要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即: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当电子将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离核稍远的电子层。

通过对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进行对比观察,找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核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介绍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氮原子的最外层为2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的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们原子结构联系到了一起。通过分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并与具有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相比较得出,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个,易得电子。所以,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形成化合物。这样为介绍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做好的理论准备工作。

在讲述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时,可借助课件的动画演示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微观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化合价的学习,起到了桥梁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

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新课引入]: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又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

[视频演示]:原子的构成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核外电子排布

[讲述]对于氢原子来说,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电子的运动状态没有固定的轨道。它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是一个球形。对于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它的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视频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结合视频2讲述: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称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将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次向外类推,分别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层,即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板书]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因为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电子层运动。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第一层。

怎样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呢?

2.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氯原子的结构并讲述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17表示质子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展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练习]

1)下列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2)在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下面标出该原子的元素符号

3)画出钠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

[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对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示意图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讨论,找出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思考: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什么呢?

小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即结构决定性质。

画出Na、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讨论]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显电中性?应当叫什么?如何表示?

4.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2)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而所带正负电荷的数目,有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

[课件演示]Na+及Cl-得形成过程。

[思考讨论]铝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如何写?离子与原子有何区别和联系?镁离子和镁原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为什么?

(3)离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展示]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

带负电

表示法

Na

Na+

Cl-

联系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设问]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样形成化合物的呢?

5.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课件演示]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2)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6.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课件演示]HCl和H2O的形成过程。

(2)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板书设计:

第五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因为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电子层运动。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第一层。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17表示质子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3.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4.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2)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而所带正负电荷的数目,有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2)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6.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2)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探究活动

原子的秘密与科学家

形式:课外分组查阅资料,课上汇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