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值周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三课堂正确处理典型例题徐文兵
学习几何概型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王怀学
处理排列组合问题的8种方略郭兴甫,张梦芬
2010年高考概率与统计备考指南康建秀
聚焦二项式定理考查点路丽荣
排列组合中涂色问题的破解策略高中数理化 黄世勇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应对技巧杨力强
转化思想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王红斌,孙春生
正反例说概率问题的解答宋春芳
排列组合问题易错点透视王军梅
临界问题面面观——谈物理学科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杨桦,潘天俊,孟卫东
2种方法求解4种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郭旺
2010年高考电学实验题预测王春旺,王治民
磁偏转问题分类解析张性海
动静有别变化有意——非线性元件电阻求解辨析张广礼
直流电路的典型问题分析张明声
例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张同权
"左手"与"右手"的妙用何燕君
形形的粒子轨迹与控制吕生来
例析盖斯定律在热化学知识考查中的重要应用王春
聚焦多解计算机型高考选择题蔡秀忠
都是"水"惹的祸——有关水的考点例析毛德文,余锦煊
有机化学的基本规律巧总结李书霞
原电池中的顶梁柱——"两电极"李立武
巧解化学选择题周长桂
巧妙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穆华
高考化学易错点大汇总王丑
数学问题解决的程序化初探杨可超,童嘉森
突破高考中圆锥曲线压轴题锦囊炒计王迎春
双管齐下求空间角张景权
高考数列最新解读与预测高中数理化 马玉忠,李平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点领悟张贵琴,程焕昌
例说函数问题中的"转化"赵绍霞
高考数学"审题"攻防策略徐昌富,何拓程
概率概念理解的困惑杨松柏
解读《2010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物理)》潘天俊,杨桦,孟卫东
例说洛伦兹力极值问题的破解策略冯云周
扫清"电磁振荡"的疑障郭敬涛
弹簧双振子问题初探王其建
近似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郝常磊
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纠错笔记姜启时HtTp://
2010年高考物理考前测试题
聚焦未来10大太空推进技术贾方征
2010年高考数学考前测试题
化学反应速率易错点全解陈万松
四图昭彰八面受敌(下)——图示法之二维图象朱希明,郑子亮
点击有机合成试题中的几种常用方法王春
全面理解学以致用——例析生产、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廖旭杲
图表结合型计算题分类解析孙红芹
等差数列的中项与中值田灵珍
an+1=pan+q型递推数列通项公式求解探究高中数理化 王建民
排列组合常见题型解法例析李长旭
认清符号表示突破语言转换——考纲"数学思维方法"解读之三李彭龄,董武
一道数列压轴题解法分析宋春梅
一生做好一件事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特征分析与研究策略展示刘继华
强化6种意识突破二项式尚艳丰
排列组合、概率与相关知识交汇韩利瑛
一题多解激活心智任玉静
解排列组合技巧浅析徐百溪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数学思想郝敏
二项式问题巧解透析郝桂欣
转化思想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谭强
数形结合的思维调控刘宗荣
概率易混点剖析陈静
品读"电阻定律"潘建霞
用数学书写的人生格言高中数理化 潘建霞
关于电阻的3点探究刘风华
"示波器"的功用及其高考真题点击都爽
有一种美丽叫认真
测量电阻的2大基本方法夏玲芳
探究相互关系理解定律深意史翠红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误差分析李红红
测定电源"E、r"的3种经典方法何兆先
把握本质分清关系巧妙运用张小平,高波
恒定电流易错问题大会诊张凤海
求函数极限6策略吴自朴
点击递推数列通项有求法杨立学
求圆方程的若干技巧徐静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的多解问题例析高中数理化 桑建冬
原子物理知识整合与典型例题冯占余
关于《原子核的衰变》的典型问题沈惠清
分类应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问题凡利全
平面镜知识精点扫描翁菊华
透视热点光学元件——平行玻璃砖古建新
关键词:学业水平测试;有纲可依;有纲必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97-02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目前已经顺利实施了九年(2007年―2015年),是我省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数、外科目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既可以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可以对高中生在校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测。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着眼点是素质教育,旨在使学生达到高中毕业应具有的水平,虽然只记等级,分数不计入高考,但是普通考生需要全部达C(及格),才能参加高考。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获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这不仅是面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同学的一个问题,更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练习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虽然2015年的学业水平测试已经结束,但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引导未来,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对学业水平测试的理解和认识。
一、认真研究考试真题和《考试说明》,关注近几年来学业水平测试的连贯性和变化性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实施的八年时间中,2007年和2008年是一个过渡期(07、08年虽然为23题,但分为必选题17题和选做题6题,选修1《化学与生活》为18分+10分)2009年至今这七年来,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题型、知识点和分值分布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选择题为23题69分,选修1为15分),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体现了基础性,有些知识点每年都在出现,出现的频率较高,分析近六年来的学业水平测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在23道选择题中化学实验装置图题、化学实验小题、阿伏伽德罗常数题、物质的分类、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某种具体的有机物的性质、无机化学、化学用语等12个知识点连续7年都在出现,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核素、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及限度、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5个知识点出现过6次,“四同”出现过5次,“高分子化合物”出现过3次,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小题出现过2次。在六年来的无机化学推断题中分别考到下列知识点:09年考查内容是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0年为钠、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1年为铜、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2年为铜、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3年为钠、铝、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4年为钠、氯、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5年为铝、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每年的学业水平测试内容也会出现变化,例如:对比14和15年的《考试说明》可以发现1、“测试内容和要求”保持稳定,稍有调整,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有:(1)将“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能根据试题有关要求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明确为“简单实验”;将“知道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关系”中的“知道主族元素”改为“了解短周期元素”;将“能列举按碳的骨架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中的“能列举”明确为“知道”;(2)删除“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3)提高要求的有:①将“乙醇的可燃性、与金属钠的反应,催化氧化等性质”、“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化学性质、用途,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要求由“知道”(A)改为“了解”(B);将“乙酸的酸性、能发生酯化反应等性质” 的要求由“知道”(A)改为“了解”(B),并增加体验性测试要求Ⅰ;(4)降低要求的有: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的要求由“了解”(B)改为“知道”(A),删除“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性测试要求Ⅰ。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要求的变化。
总之,分析学业水平测试的真题和《考试说明》,我们发现学业水平测试还是有纲可依的。
二、“有纲必依”------注重基础,讲究方法。
在明确了学业水平测试的考点和内容后,我们在复习就要做到“有纲必依”,参照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条目,抓住知识主体,同时也应注意知识的“边角”防止知识缺漏。我们在复习时,如果能严格按照《考试说明》中的复习要求,结合历年来的学测真题,并不断拓展和延伸,相信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注重复习内容的全面,不超测试说明要求,注重基础
抓常规教学,落实双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课本,落实双基,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是取得好成绩的根本。只要学生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那就不怕试题的千变万化了。因此,要用好课本、培养能力,以求不变应万变,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点的落实,用好化学教科书,把化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同时注意根据“有纲可依、有纲必依”的原则,注重基础,不超纲,不遗漏。例如:在某份学测试卷中,考到黄铜的主要组成元素是铜和_____,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实际上这个知识点在必修1中和选修1中都同时出现过,这就给我们提了个醒,复习时要注意全面。
2、注重总结归纳,勾画“化学概念地图”
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阶段性知识点的总结。化学学科可以理解为半个文科和半个理科,需要理解的内容有,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也很多,比较烦琐,如果只是一股脑的老师讲,不知道分类总结,多了往往有知识难以运用,这也是我们经常讲的“听听都会,一做就错”。因此,就要求我们在复习阶段中注重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勾画出“化学地图”,学生在答题时就会有针对性的去自己的大脑知识储备中寻找答案要点,在考试是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例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按照单质、氧化物、碱(酸)、盐的顺序进行知识复习,然后让学生画出物质转换关系图,书写对应的方程式(对于特殊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要求学生背下系数,如:铝、三氧化二铝、氢氧化铝的三个唯一、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转化),并对教材中出现的重要物质的物理性质要进行归纳,如状态,颜色,气味、溶解度等,注意从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等多角度进行分类整理,提高学生推理的直观性和逻辑性,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解决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中的无机化学知识的题目和二卷中的框图推断题。
3、注重过程方法,增强答题规范性
答题过程中的文字符号表达是否规范、严谨,审题是否细致都决定着答题的准确性。在复习教学中,必须从严要求,把好三关:即(1)文字表达关。平时要有计划地训练与要求学生答题时注意用好字、词、句,注意语句精炼化训练,力求做到消灭错别字,逐步做到词到意出;(2)化学用语关。化学用语应用要准确、规范、严谨,包括能规范、正确地写出中学化学所要求的全部的化学式、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甚至单位符号等;(3)审题关。要从平时的练习开始做起,培养学生的正确审题方法,要求学生审题时选准切入点,注意关键词,不断通过专项审题训练来提高审题能力,包括提高审题的速度、审题的准确性。复习教学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包括两层含义:(1)注重知识与技能复习的过程与方法,以提高复习效率;(2)注重解题的过程与方法,以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性。特别是注重解题的过程与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题的解题效率、一般题的思维效率,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解题思路。教学时课堂上应增加板演,教师规范书写,并适当让学生板演,对课后作业有针对地讲解和纠错。复习中要把概念的掌握与解题过程结合起来,通过解题前的思考,解题中的科学推理,解题后的认真反思,认真体会解题的过程与方法,逐步内化成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
4、“抓两头促中间”----加强临界生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课;思考;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由此看出,如何充分发挥阅读课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读有所得,并把课内养成的阅读经验“辐射”应用于课外的阅读、学习,是目前课改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为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语文阅读课。然而在阅读课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与缺憾。下面我想结合我校开设语文阅读课的实践谈一谈我的几点思考与一些尝试:
一、部分老师对阅读课这一新课型认识不足,思想上不重视
许多语文教师也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开拓视野、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等等。但他们更多的认为:学生的能力与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有限的一两节课时间内,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加之高考的压力,他们常将阅读课用于讲授课本知识,更多地去侧重于应考技巧和考试策略的培训。
二、一些老师缺乏阅读课指导的经验与方法
面对新课程下出现的阅读课这一新型课,一些老师觉得无所适从,缺乏阅读课指导的经验与方法。他们只是将教学大纲所建议阅读的书目笼统地介绍给学生,或者仅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些优秀书籍推荐给学生,就不再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指导。特别是每周的一节阅读课,他们只是将学生带到图书馆或阅览室就算完事,自己与学生随意的找本书读读,导致学生读书漫无目的,最终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了上阅读课的兴趣。
三、好多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有的学生将阅读课当成了休闲课,所看的杂志多是休闲类的,文学类杂志很少借阅,辅导类杂志更是视而不见;有的学生喜欢什么专门看什么,表现出阅读单一化;有的学生似乎“不会”阅读,仅凭兴趣,想当然地拿上一本,走马观花,几下就翻完了,然后再借一本,如此往复,一节课能“看”好几本杂志。可见,学生阅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盲目性。长此以往,阅读课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浪费资源。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语文阅读课呢?我觉得可以做如下几点尝试:
第一,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选书与读书方法方面的指导。
“快速”阅读固然节省时间,阅读量大,但囫囵吞枣,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看皮毛,不看实质,就像夹生饭,即使消化了,对身体又有多大好处呢?须知读书要细细琢磨,方能取其精华,为自己所用。生活告诉我们:只有真正会读“课外书”的人,才是出类拔萃的时代骄子!只有多读以精思,慎读以明辨,才能集思广益,真正发挥阅读的作用。因此,在开课之前,教师对于阅读课上应该读哪些文体类型的书、哪些内容的书等方面的问题要进行讨论,并到校图书馆中精心的选取适合高中生年龄阶段阅读的书籍,力求在书的源头上给学生把好质量关,让学生们不至于在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中迷失了方向,从而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毕竟任何形式的教学最终都希望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要求。
第二,分阶段设定阅读内容,让学生逐步进入正确的阅读轨道。
第一阶段是自由阅读阶段,此阶段不限定阅读内容,有的学生读体育杂志,有的学生读旅游刊物,有的学生读情感随笔,只要内容健康我都不去干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阶段是指定阅读书籍,要求学生集中阅读《读者》、《青年文摘》、《知识文库》、《杂文选刊》、《中华活页文选》等书籍,以拓宽知识积累。第三阶段是深化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感悟语言之美,领会人生哲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每个阶段必须要求学生建立读书笔记,每节阅读课的摘抄和心得不少于300字,通过摘抄、写阅读心得、记录讨论内容等方式对本次阅读课进行回顾,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每月可抽出一堂阅读课,和学生一起总结近段时间以来阅读的问题、讨论状况,通过集体决议和教师计划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今后阅读课的内容、书目的选择,讨论的话题等。或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先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将这一个月中自己所读的书介绍给同组的同学,并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感受,每组再推选出一到两名同学,将本组所选出的优秀文章及作品,以同样的形式介绍给全班同学。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阅读吸收的信息有了一个极好的外化机会。
第三,围绕语文阅读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余秋雨说过:“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通过课外阅读,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升境界,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如,充分利用学生家庭订阅的报刊,开展读报、剪报、评报活动,每周由学生小组互评,推荐出各组的优秀稿件,在班级中展示和评比,在浓厚的阅读氛围和阅读成就感的推动下,学生的被动阅读转变成了快乐阅读,由课内阅读转到了课外阅读。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整体教学法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要板块,也是数学教学的主线,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函数思想在高中数学中起到了横向联系和纽带的作用,但由于高中函数内容的抽象性、分散性以及函数应用的广泛性、隐蔽性,再加上多半老师缺乏系统性和正统性思维,在进行函数教学时以章按节,照本宣科,往往只注重局部函数知识的教学,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联系,不是以学习过的函数基础做铺垫与后继的基本初等函数内容的学习联系起来“螺旋上升”,而是急切地期望学生对函数的概念理解能一步到位,于是对抽象的函数符号深抠深挖,并设置一些抽象的函数概念题进行训练,结果事与愿违,师生俱惫,部分学生甚至对函数学习形成了一种恐惧心理,影响了后继学习的信心。
整体教学法又称为结构教学法,即学科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及其相互联系形成整体。20世纪50年代初布鲁纳就推崇结构主义教学论,他提出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他认为教师的教学要重视学科的基本结构,要对教材的结构进行梳理,要帮助学生获取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更好地设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学习的迁移,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教材中函数的结构脉络为函数的概念、具体的函数模型、函数的应用和研究函数的思想工具。下面笔者就高中各阶段的函数教学分析及笔者作法进行阐述:
一、高一阶段
高一阶段学习函数是在初中初步学习了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函数的作图并具体地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概念再认识,即用集合、映射的观点理解函数的一般定义,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从而使学生在第一阶段函数的学习中获得较为系统的函数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函数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阶段教学应建立在衔接过度、发展学生的思维层面上,主要是建立学生识别图像、利用图像和画出图像的能力,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此阶段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概念的形成与建立上。高一数学必修一的教材第一章内容主题就是函数概念及函数性质的相关概念,教材这样安排使学生未见树木先看见森林的功效,对后面深入研究每一类具体函数有着指导意义。实践证明,最初得到“森林概貌”(对函数包括定义、图像、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最值等的认识),能使学生在对具体函数研究上始终联系着“一般”(森林),用“一般”作指导,待具体函数都弄清以后,再总结概括为一般,而这时的一般是以具体问题为背景的。这时的具体问题又是以一般为指导的。从教材编排来看,这样做可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加科学系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富启发性。此阶段教学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与渗透。
二、高二阶段
高二阶段要进行不等式、线性规划、数列、圆锥曲线等知识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了解意识到这些知识都可以从函数角度加以认识,都是函数的不同展示形式,引导学生能够从函数的角度把问题转化。这一阶段教学重点应放在函数的应用上,通过函数这个载体,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容易淡化函数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在这些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函数思想及其简单应用穿插其中,需要不断引导、强化,不断形成用函数观点看待问题,逐渐理解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加以简单应用。再加上该阶段学习导数之后,使得函数研究如虎添翼。导数是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个衔接点,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为我们解决基本初等函数及简单的复合函数问题提供了一种一般性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强有力的工具,如在研究函数单调性、讨论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求极值和最值、不等式恒成立等问题,运用导数解决这类问题能化繁为简,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高三阶段
高三阶段一般要进行高考全面复习,函数复习仍然是复习的重点,首先应整体把握高考对函数内容的考法。我们知道函数不仅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还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中函数知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试题不但考察函数基础知识,而且注重考查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从历年高考真题来看,考察内容主要为初等数学所学的函数内容,也不乏以高等数学函数相关的重要定理换成初等数学的叙述方式出题(如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有界性定理、函数的凹凸性、不动点原理等)。考察形式为填空题、选择题与解答题,选择、填空题履盖了函数的大部分内容,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而解答题除了三角函数属于基础题外其余的多以知识交汇题为主,不仅在内容上涉及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数列、方程的曲线等多方面内容甚至以抽象函数或高等数学知识为背景,更注重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因此,在函数复习过程中,首先应把握高考命题题型与趋势,其次复习策略的选择也很重要。此阶段,首先应夯实基础。笔者在复习过程中反复结合上述的函数整体结构图,进一步强化“总-分-总”的学习策略,同时要求学生进一步细化拓展这份结构图,使得每一部分内容都丰富起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通过这种继续构建的知识结构图,最后组成了一张庞大的函数知识结构网,几乎呈现了高中数学的全部基础知识及其相互联系,这样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相关基础知识得到了夯实。其次,带领学生熟悉考纲,明确考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和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抓住重点知识,设置好例题和习题的类型、梯度和难度,注重解题方法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概括,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总之,数学教学应当“教 结构良好的知识”、应当“既讲逻辑又讲思想”,在高中函数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函数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注重函数知识间的联系,注重函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涂晓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之我见[J].速读旬刊, 2014.
[关键词]牛顿运动定律值得注意的几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65
牛顿运动定律不仅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而且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基石之一,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等后续物理知识不可或缺的认知储备。牛顿运动定律建立的过程蕴藏了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品质和人文底蕴,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因此,牛顿运动定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点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入挖掘
牛顿第一定律破除了长达一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念: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深刻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保持静止或原来运动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力的作用效果的表现形式之一,隐含了力概念的定性含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为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基础。
2.客观、公正地评价前辈科学家
虽然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家纠正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错误观念,但今人不应苛求和轻视古人,因为,人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某种自然现象或事物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形成的理论是相对真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越来越聪慧,科学方法不断优化和创新,技术手段也与时俱进,人类对自然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步修正和完善相对真理。所以,我们绝不能否认亚里士多德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涉及天文、气象、生物、哲学、数学和物理等方面,他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人,是现实主义的鼻祖。他追求以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倡导从直觉和思维两个方面J知和研究事物。正是因为欠缺思辨和实验,才得出上述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错误结论。
3.明白牛顿虽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牛顿的创新令人敬佩。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最初由伽利略提出。伽利略通过对接斜面的实验,发现小球沿对面斜面向上运动几乎达到原来的高度,如果不断减小对面斜面的倾角,小球沿该斜面运动的长度将不断增加,进而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理想实验”并得出结论:如果将对面的斜面改为水平面,则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而不需要外力来维持。于是伽利略提出:“任何速度一旦施加给一个物体,只要除去加速或减速的外因,此速度就可保持不变,不过这是只能在水平面上发生的一种情形。”这就是惯性定律的雏形;但是,伽利略认为的“水平面”是“各部分和地心等距离的球面”,显然,这是不妥当的。后来,笛卡尔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完善了伽利略提出的惯性定律,表述为:如果物体处在运动之中,那么如无其他原因作用的话,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既不停下,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继承并丰富、发展了伽利略和笛卡尔等科学家的观念,提出了惯性概念,明确了力的定义,给出了参考系的意义,铺垫了惯性系和非惯性系,认为静止和运动并没有区别,都是平衡状态,进而把惯性定律表述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4.清楚牛顿第一定律虽然有实验支撑,但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显然,牛顿第一定律是从大量自然和实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由于外界对物体的作用力只可能尽量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严格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是靠它得出的推论在现实实际和无数实验中无一例外地被证实而得到证明的,进而成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
二、“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点
1.运用经典方法――“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时的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长板的倾角既不能小,又不能大,要恰好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摩擦力及其他阻力,确保无牵引的小车在长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安装器材时,要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绳与斜面平行,但是在平衡摩擦力的时候,一定要取下细线、砝码盘和其中的砝码。
(3)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一般来说,砝码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不超过小车和车上砝码总质量的10%。
(4)改变拉力或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按停小车。
2.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思考和创新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学理念的优化,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我们可借助DIS实验(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
(1)由于手工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比较繁杂且耗时较长,有机械重复、浪费时间之嫌,故可用传感器测量小车的加速度a,在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与位移传感器相连的计算机屏幕上可呈现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在V-t图像上选取合适的区域,借助DIS的功能键可方便、快捷地获得小车加速度a的大小。
另外,在小车上安装细窄(0,5cm左右)的遮光片,利用两个光电门(同种规格)和数字毫秒计,也可很便捷地测出小车加速度a的大小。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为了将砝码盘及砝码的总重力大小mg视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F,要求满足条件“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和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但是,随着砝码盘中砝码的不断增加,越来越不能满足上述实验条件。最终导致根据数据描绘相关图像时,图线的末端发生了弯曲,干扰实验结论的顺利得出。
为了突破上述难点,摒弃条件“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车中砝码的总质量”,可借助力传感器直接测量细绳中拉力F的大小: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的前端,牵引小车的细绳直接与力传感器相连,在小车加速运动的过程中,计算机屏幕上同步呈现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采集实验数据时,只要在F-t图像上选择合适的区域,即可得到该区域内细绳拉力的平均值。
但是,这种实验方法要求力传感器的数据必须以无线方式传输,以免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传输线的移动影响小车的运动。另外,在用这种方式呈现细绳拉力的过程中,由于细绳有弹性且要绕过定滑轮快速运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的细绳中拉力F的大小会出现一些波动,为克服这一缺陷,可在图像上选取较大的区域,获得拉力F大小的平均值。
(4)牛顿第二定律定量给出了力的单位“牛顿”的物理意义。众所周知,力的单位是“牛顿”,1牛顿到底是多大?其物理意义是什么?总不能让学生一直停留在初中阶段定性的层面:1牛顿大约是两只普通鸡蛋的重量。
事实上,牛顿第二定律的一般表达式是F=kma,但常用的表达式是F=ma,k取1的意义是在国际单位制中定义1牛顿力的大小是使质量为1kg的物体获得1m/s2的加速度,即1N=1kg・m/s2。
三、“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点
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涵解读
2.“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建议
鉴于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初步接触过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基本知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但为了帮助学生深刻体会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加深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课前布置学生先预习“牛顿第三定律”,然后分组自主设计实验验证: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反向、共线;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③用实例分析、比较、归纳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并收集、整理凸显牛顿第三定律的趣味视频资料。上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做一两个典型实验:①两个同规格的弹簧秤水平互拉;②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然后学生们分组展示、交流自主设计的实验,教师做好组织和调控。课后布置学生并自制“水火箭”,探究影响“水火箭”上升高度的因素。
友情提醒: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低速、宏观的惯性系。
3.例题赏析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鸡蛋A快速向另一个完全一样的静止的鸡蛋B撞去(用同一部分撞击),结果几乎每次都是被撞击的鸡蛋B被撞破。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A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鸡蛋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
B,鸡蛋A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大于鸡蛋B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
C.鸡蛋A在碰撞的瞬间,其内蛋黄和蛋白由于惯性会对A蛋壳产生向前的作用力
D.鸡蛋A的碰撞部位除受到鸡蛋B对它的作用力外,还受到鸡蛋A中蛋黄和蛋白对它的作用力,所以其受力部位所受的合力较小
分析:本题考查了惯性、牛顿第三定律及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等知识。为了正确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反之,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2)惯性并不是一种力,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来状态”或反抗“状态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3)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怎样受力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
(4)外力作用于物体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不能认为改变了物体的惯性。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总结为“四同、三异、三无关”。
(6)区别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最直观的方法是看作用点的位置和作用效果: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的状态(运动)不一定相同。
解析:鸡蛋A和鸡蛋B相互碰撞时,鸡蛋A对鸡蛋B的作用力和鸡蛋B对鸡蛋A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在撞击的短暂过程中,鸡蛋A内的蛋黄和蛋白由于惯性,在速度减小的过程中,会对鸡蛋A的蛋壳内壁产生向前的作用力,从而使鸡蛋A的蛋壳与鸡蛋B蛋壳的接触处所受的合力比鸡蛋B的蛋壳与鸡蛋A蛋壳的接触处所受的合力小,因此鸡蛋B的蛋壳易被撞破,所以选项C、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CD。
反思: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关键词】600MW机组;轴系;检修;调整
0 引言
哈尔滨第三发电厂3号机组是首台国产600MW优化机组。在机组的试运期间,由于轴系振动特性不好,振动状态不稳定,振动偏大,导致机组无法维持长周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解决3号机组轴系不稳、振动偏大的问题,在机组试运行期间检修人员曾多次对轴系的部分支承轴承标高及配合间隙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轴系不稳、过临界时振动大,有时超过跳机值;大负荷下突发性振动大,跳机,5号瓦出现低频振动等现象,严重困扰着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在1999年的机组大修期间,哈三电厂的领导及检修人员认真落实了项目组提出的方案并对检修中出现的异常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机组的轴系进行了彻底的检查与全面的调整,从根本上消除了造成机组轴系运行不稳的因素,3号机组的轴系运行状况才得到根本改善,不仅轴系运行稳定、振动正常,而且各瓦的负荷分配也均匀合理,完全具备了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下面根据国产600MW机组轴系各部件的结构特点,结合哈三电厂3号机组历年来的运行状态、中修及大修期间对轴系的检修调整经验,分析了国产600MW机组轴系稳定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轴系检修调整的要点,可为其它国产600MW机组轴系检修调整提供借鉴。
影响国产600MW机组轴系运行稳定性因素很多,如转子本身的加工误差与变形量、转子对轮联接精度及联接质量、轴承的负荷分配、轴承的装配质量、机组滑销系统以及通流间隙等都会对整个轴系的振动产生影响。此外,机组启动之后的及时监测、维护及调整也对轴系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转子的校验
转子的校验包括转子各部位径向跳动、端面跳动,尤其是对轮瓢偏的测量与校正,是转子校验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600MW机组的对轮直径较大,除了高、中对轮直径为800mm左右外,其它对轮直径都接近1000mm,因而消除各对轮的瓢偏对轴系的稳定至关重要。哈三电厂3号机组各转子对轮经过精确的测量与校正,瓢偏最终达到0.02mm以内。此外,对于低压转子,必须仔细检查其末级叶片的拉筋有无断裂,如有断裂必须及时进行补焊,否则松拉筋沿叶片周向的窜动不仅会引起低压转子的振动,而且会使振动的相角不断变化,严重地影响轴系运行的平稳性。
除了对各转子的形位公差及紧固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外,对转子通流部分的积垢进行彻底的清除对改善转子的振动也是有益的,因为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机组的效率,而且能很好改善动叶片的气动性能,减少机组运行中叶片的激振力,减小轴系的振动。实践证明,对转子通流部分进行喷砂处理可有效地对转子积垢进行清理,同时可保证转子叶片的安全性。喷砂清理转子时要求石英砂一般为80目,用0.3MPa的压缩空气喷出。
2 轴承的装配
2.1可倾瓦的装配
600MW机组可倾瓦装配时,要注意的问题:
a,可倾瓦块的支承调整块组装配次序。调整块组由两块单圆面垫块及一块双平头垫块组成,装配时,一定要保证两块单圆面垫块圆面相对,双平头垫块放至可倾瓦块侧,同时注意不同可倾瓦块的调整垫块不一样厚,一旦放错位置,将对可倾瓦造成严重的磨损;
b.可倾瓦瓦架的研磨。研磨的位置是瓦架外球面与轴承箱上可倾瓦架洼窝。哈三电厂的检修经验表明,对瓦架的研磨可有效地消除瓦架与轴承箱洼窝的间隙,保证轴瓦的稳定运行;
c.对可倾瓦轴向高低位置的自位调整余量的校核。因为可倾瓦与球形瓦不同,轴承箱扬度或瓦枕扬度与转子轴颈扬度之差完全靠可倾瓦块调整垫的自位调整。如果瓦枕扬度与轴颈扬度之差超过了调整垫块的调整范围,将造成可倾瓦块卡死,磨损可倾瓦,因而可倾瓦自位调整余量的校核是完全必要的;
d.可倾瓦瓦架紧力的调整。在进行紧力测量时,一般使用的是压铅丝的方法,由于可倾瓦上瓦架比较单薄,用压铅丝法进行紧力测量时,瓦架易发生变形,测量值与实际值会产生误差。如果按测量值进行紧力调整,致使瓦架变形,导致各瓦块受力不均,从而致个别瓦块的温度偏高直至磨损。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对可倾瓦采用轻微力来精确地对轴承紧力进行测量和调整是极为必要的。
2.2圆筒瓦的装配
对于600MW机组圆筒瓦的检修,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瓦枕水平瓦垫的装配。600MW机组圆筒瓦(六、七、八瓦)的高低及水平依靠瓦枕的垂直及水平瓦垫来调整。根据哈尔滨汽轮机厂的设计要求,瓦枕水平调整垫片装配后,调整垫与瓦枕及轴承箱的配合面有0.03~0.05mm的间隙。实践表明,这种设计要求无法保证轴瓦左右位置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例如6号瓦的水平瓦垫按哈尔滨汽轮机厂的设计要求研磨后,测量了一次低—低转子对轮中心,然后取出6号瓦瓦枕水平及垂直调整垫进行清扫,回装后再次测量低—低对轮中心时,发现对轮高低差没变化,而左右偏差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说明水平瓦枕垫片没有很好限制瓦枕的左右移动。
针对上述情况,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将转子放于瓦中,使瓦及瓦枕承受额定负荷。在此状态下用千斤顶或斜铁将瓦枕向左或向右推动0.03mm,先配研间隙增大一侧的调整垫片,配研结果应为85%以上接触,配合面0.03mm塞尺不入。取出配研好的垫片,再将瓦枕向这一侧推动0.06mm,再配研间隙增大一侧的瓦枕水平调整垫片。配研结果要求85%以上接触,配合面0.03mm塞尺不入。再将两侧瓦枕垫片同时放入,这样,由于每侧瓦枕垫片都有0.03mm的紧力,因而能完全保证轴瓦左右位置的精确性与稳定性,防止瓦垫不实产生的位置变化。
圆筒瓦检修第二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轴瓦正式回装后的左右摆正。对于600MW机组,圆筒瓦的外面与瓦枕为球形配合面,在转子落人瓦中之后,由于转子的压力,在瓦的高低方向上瓦内表面能与转子轴颈均匀接触,而对瓦的左右侧,由于转子压力的单向性及轴承球面的磨擦力,左右方向上转子重力无法使瓦的内表面与轴颈自动归正。因而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瓦口间隙沿轴向不均匀,并且对角方向数值比较接近。这时,须将轴瓦归正,即用千斤顶推瓦口间隙偏小的一侧端面,直至沿轴向瓦口间隙分布均匀。
3 转子轴系找中
3.1转子对轮找中目标值
哈三电厂3号机组,各转子对轮中心目标值如下:
高中对轮下张口:0.05mm;中轮高:0.05mm;左右张口:0;左右偏差:0;
中低对轮下张口:0.10mnl;低轮高:0.60mm;左右张口:0;左右偏差:0;
低低对轮下张口:0.45mm;2号低轮高:0.60mm;左右张口:0;左右偏差:0;
低发对轮下张口:0.20mm;低轮高:0.30mm;左右张口:0;左右偏差:0。
检修实践表明,哈三电厂3号机组的上述对轮中心较好地满足各轴承的负荷分配,使得各轴承油膜压力均匀,振动平稳。
3.2对轮中心的测量对轮中心的测量精度对轴系的调整质量至关重要。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一是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二是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目前常用的对轮找中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a.塞尺加塞块测量对轮偏差及张口。这种测量方法比较简单,但误差较大,一般误差为0.08mm左右;
b.盘轴打表测量对轮偏差及张口。这种方法主观因素较少,结果也较准确,但测量结果与表的精度、支表的质量以及表的观测位置方便与否等有关。一般误差为0.04mm左右;
c.用激光找正法测量对轮偏差与张口。这种测量方法人为因素最少,且不受测量位置的限制,因而激光找正测量对轮中心的方法是最精确科学的一种方法。
3.3转子对轮中心的变化
主要是指转子对轮中心在机组半缸状态、满缸状态、全实缸状态(带连通管)的变化情况。这个变化量的精确测量对转子轴系找中非常重要,因为对轮找中一般在半缸状态,这就需要根据实缸状态的设计中心值反算至半缸状态的目标值,这样半缸状态的找中值才会精确有价值。同是600MW机组,轴系中心由半缸状态到实缸状态的变化量将因机组的汽缸刚度、轴承箱刚度、轴承支承强度及其它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在1999年的哈三电厂3号机大修中,从半缸状态至全实缸状态,机组轴系中心的变化量如下:
高中对轮:中轮增高0.20mm,左右偏差及张口基本不变;
中低对轮:低轮降低0.30mm,左右偏差及张口基本不变;
低低对轮:对轮高差基本不变,左右偏差及张口基本不变;
低发对轮:低轮降低0.03mm,左右偏差及张口基本不变。
3.4轴系找中的其它问题
对于国产600MW机组的轴系找中,在目前的设计状态下1号瓦的调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1号瓦的瓦架直接落人前轴承箱瓦架洼窝中,完全依靠与前箱的配合实现1号的定位,也就是说只要前箱不动,1号瓦就动不了。轴系的调整是以1号瓦为死点,向发电机及励磁机侧进行调整。如果轴系的调整,需要对1号瓦进行调整,唯一的办法就是对1号瓦进行改造,即取消现有的瓦架结构,重新加工一个瓦架,新瓦架的内圆面与原瓦架相同,其外圆面由原来的与前箱整体配合改为由两个可调瓦垫支承的部分配合,1号瓦的支承方式就变为两瓦垫支承,1号瓦的左右及高低位置由改变下部两个可调瓦垫的厚度实现。
4 滑销系统
600MW机组滑销系统的检查及处理对保证机组轴系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低压缸及发电机定子L铁的配合间隙、中箱及前箱与台板的配合间隙、高中压缸猫爪的配合间隙、推拉梁的联接情况等,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检查,确保滑销系统的安全可靠。哈三电厂3号机组由于中箱台板严重变形造成中箱拱起,不仅影响汽缸的正常膨胀,而且引起轴承负荷分配不平衡,造成机组轴系不稳定,此外,连通管的保护螺栓也应进行详细检查,以防其误紧影响汽缸酌膨胀;右侧连通管的支承套管在回装时,应仔细测量其现有长度与原始长度是否一致,防止因其长度的变化引起低压缸负荷不均以及连通管本身的损坏。
5 通流间隙钠调整
由于600MW机组各对轮的张口及高低差数值较大,尤其是中低对轮与低低对轮在对各瓦处的内外汽封进行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到对轮联接后轴封处转子位置的变化量,防止轴封处动静部分碰磨,同时也应考虑热态下轴承标高的变化对通流间隙的影响。一般来说,各瓦轴封处的内外汽封径向间隙要比其左右汽封间隙大0.10~0.20mm。哈三电厂3号机组的汽封调整基本按上述原则进行。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防止汽封的动静碰磨和轴系的振动十分有效。
6 对轮联接
600MW机组的对轮联接最关键的就是低发对轮的联接。因为低发对轮之间不仅有Y短接,还有盘车大齿轮,由于这两个部件质量较大,止口配合间隙也较大(约0.50mm),因而这两个部件联接之后的径向及端面跳动情况,对轴系动平衡以及8号、9号瓦的振动影响很大。所以盘车齿轮和Y轮与发电机汽侧对轮回装找正时的同轴度是关键的一道工序。下面从低发对轮的结构出发,给合哈三电厂3号机组的检修实际,对Y轮及盘车齿轮的回装找正关键环节予以简要说明。
首先是盘车齿轮与Y轮的联接。由于盘车齿轮和Y轮质量都很大,在这两个部件轴线处于水平状态时,虽然理论上可以实现其找中程序,但在实际回装过程中却无法实现,所以盘车齿轮与Y轮的组装只能在检修场地先进行单独的组装。组装工艺如下:先将Y轮立于检修地面,使其轴线与地面垂直,与盘车齿轮的止口配合面向上。然后用吊车将盘车齿轮置于Y轮与其相配合的止口内。在轴向前、后、左、右4个方向分别各支一个百分表,表座固定于Y轮上,表针支于盘车齿轮外圆面上。用手锤首先在南北方向上敲击盘车齿轮,使盘车齿轮在南或北的方向上与Y轮止口面靠死,此时重新对南侧及北侧的百分表调零,然后用手捶向反方向敲击盘车齿轮,使盘车齿轮在南北方向上与Y轮止口的另一个止口面靠死,通过南北方向上的百分表读出此方向上止口总间隙。用相同的方法,测出盘车齿轮与Y轮在东西方向上的最大配合间隙。之后,用手锤在南北及东西方向上进行调整,分别使得东西及南北方向上的百分表读数为止口配合总间隙的50%。在这个状态下,用4个临时螺栓将盘车齿轮与Y轮的配合面通过销孔压紧。然后,分别找4个沿周向均布的螺栓孔,用专用铰刀对4处销孔进行配铰,铰孔之后根据销孔内径加4个专用短销。短销应能很好地对盘车齿轮与Y轮进行定位。销子的两端均应低于盘车齿轮及Y轮的外端面。因此,盘车齿轮与Y轮在相对位置上就成为一个整体组件。
其次,是盘车齿轮Y轮组件与发电机汽侧对轮的装配。其关键装配工艺如下:先用4个临时螺栓将Y轮齿轮组件与发电机汽侧对轮初步联接,再从原配的定位销中选出2个配合间隙较松的销子穿入相应的销孔。这时,拧紧4个临时螺栓及2个定位销,但紧力不要太大,只要能较好地固定Y轮及齿轮组件即可。然后,对Y轮销孔编号,盘动发电机转子,测量Y轮跳动(注意测量位置要选在Y轮靠近齿轮处的外圆面,如测量位置选在Y轮的端头,则由于瓢偏的影响跳动量一定不准),找出最大读表跳动量及最小读表跳动量对轮销孔的位置,再将跳动量最大的销孔位置盘到最上方,在Y轮上方支好一块百分表,表针指向Y轮,用铜锤从上方敲击Y轮,直至Y轮的向下变化量等于Y轮跳动量的50%。再次盘轴,按上述的调整方法重新测量跳动及调整,直至跳动值符合设计要求。然后,重新配铰各个销孔,依次穿好各个定位销,并紧固好。这样,盘车齿轮Y轮组件就与发电机对轮安装完毕。
哈三电厂的检修实践表明,上述的对轮短接装配工艺很好地保证了3号机低发对轮的回装找正质量,对保证轴系动平衡及防止8号、9号瓦的振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经济周期中世界经济管理的变革
经济周期又可以称为商业周期,主要是指在整个世界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扩张、收缩相互交替、循环的一种周期性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某个国家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指该国家的总体收入、总体支出以及总体就业情况的循环往复。一般包括四个环节:经济扩张、经济发展巅峰、经济衰退以及经济发展跌入谷底。从经济周期的视角看这是一个市场变化动荡起伏的过程。
在新经济周期世界经济管理变革中,为了更好地顺应时展的需求,经济管理发生了重大变革。第一,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政府之间的共同协调管理市场的作用加强。从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开始以更强的力度干预金融资本市场,与此同时也开始注重加强和世界其它国家的政府联合应对经济危机,以加强合作协同性。如召开20 国集团会议、成立各种国际经济组织,这些作为协调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以有效控制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孙晓娟,2012)。第二,预期经济管理系统更加严密、更加具有实用价值。在总结以往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更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遵照经济周期的规律,构建了预期经济管理平台,突出政府和市场中各经济主体的管理分工和协调。加强对重要的微观因素的预警管理,加大对难以预测的非周期性因素进行深入理性分析,建立了应对非周期性经济波动的政府反应模型,从而大大增强了政府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能力。第三,跨国公司开始发挥超越国界限制的管理作用,成为世界经济管理变革的主要推动力。
我国经济周期的特征
我国第一次经济周期发生变动是在1977-1981 年期间,历时5 年,其中经济增长率呈现扩张上升时间为2 年,经济增长率呈现周期性回落时间为3 年,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8.1%,这个经济波动周期适逢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整体经济保持中位运行,经济平稳发展,波动较缓和(陈思,2012)。第二个经济周期在1982-1986 年期间,历时5年,其中经济增长率呈现扩张上升时间为3 年,经济增长率呈现周期性回落时间为2年,经济高位运行,经济发展顶峰较高,经济发展谷底较浅,经济整体波动不大。第三个经济周期在1987-1990年期间,历时4年,其中经济增长率呈现扩张上升时间为 1 年,经济增长率呈现周期性回落时间为3年,经济波动幅度很大,经济增长质量很低。第四个经济周期在1991-1999 年期间,历时9 年,其中经济增长率呈现扩张上升时间为2 年,经济增长率呈现周期性回落时间为7 年,经济平均增长率较高,经济扩张能力较强,整体经济运行平稳(郑新立,2010)。第五个经济周期在2000-2008 年期间,这次经济周期至今还未结束,但从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经济综合增长率较高、经济运行很稳定。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点分析
(一)我国经济波动周期时间延长、波动系数降低
在20 世纪90 年代之前,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平均时间为4.6年,呈现周期性经济上升时间约为 2 年,周期性经济回落时间约为2.6年,上升时间略短于回落时间,具有明显的短暂回落的形态,说明我国经济持续性、稳定性较差。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的两次经济周期持续时间增长,并且最末一次的经济周期仍旧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经济周期的波动系数大幅度降低。这表明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而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增强,但是直接干预经济的影响能力变弱。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强,要求经济管理方式进行相应的变革。
(二)我国经济周期变化和世界经济周期变化关联性增强
1977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逐渐增长的趋势,此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第一次经济危机中,但是当20 世纪80 年代世界经济呈现平稳的增长发展趋势时,我国的经济却呈现出大起大落的发展特点。进入20 世纪90 年代,我国经济周期变化逐渐和实际经济发展周期的关联性增强,很明显的一点就是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此次危机降低了全球各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同样也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变化,直至1999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回落到第四个经济周期中的谷底数值。从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看,我国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比如最近美国的金融危机直接导致我国的GDP 增长率从2007 年的11.4% 下降到8.4%。
我国经济管理抉择的思考
如果根据波峰年的经济增长率计算,我国从1978 年以后经历了三个经济周期,从2008年开始进入第四个经济周期。这个经济周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和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密切相关,这说明我国经济管理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而现阶段世界经济处于第五次下降时期,这个时期预计到2035年结束,随之在新技术革命的诱导下进入第六次上升时期,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也将迎来我国经济管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国经济管理作为世界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经济周期中的世界各个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引起的经济管理变革,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世界经济管理结构的变革对我国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在越来越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必须转变经济管理方式,重新构建我国经济管理体系。
(一)重新构建政府经济管理体系
政府进行宏观的经济管理的主要作用不是取代中观行业管理、更不是对市场上各个企业“无微不至”的管理,而是对行业和企业的宏观管理。所谓的宏观管理和传统的政府层面的宏观经济管理有所不同,而是在全球经济环境中统观经济社会大景象,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制定出明确的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从国家主权利益出发,努力在国际重大的经济问题中赢得合理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增强国家应对突发的国际经济管理事件、严重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对反经济周期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而在主动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中提升全球性的经济管理效率、与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相协调。
(二)提高中观行业管理协调能力
中观行业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础是市场中的大型企业,主要是一些重要的行业协会。而要想让行业协会演变成真正的行业协会,必须找到独属于自己的行业协会职能。要尽最大限度发挥我国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功能,改善中介组织参与经济管理比较弱的情况,完善产业的动态调控管理机制,提高中观行业对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导入功能以及对金融行业的综合监督管理作用。挖掘出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中观行业的跨行业经济协调管理功能。
(三)重视维护国家利益
要从我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站在国土安全的角度上思考如何加强对跨国公司的投资审查、管理。同时,要积极鼓励我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巧妙运用东道国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指导我国企业在跨国界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维护企业的合作权益,取得东道国国家的认可与支持。革新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促使企业加强对社会责任以及公共利益的管理,并使之和企业的社会性、社会责任管理相符合。此外,还用重视保护激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创造力和活力,使国营大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步发展,形成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增强网络防范与安全规制管理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高等数学;角色转换;数学建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作为一名高职数学教师,为了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高职数学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 迎合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
高职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如何与专业课结合,怎样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是亟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新的定位,我们的专业设置越来越灵活,从而对高等数学课程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目标、方式以及评价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学生基础区别较大
目前,我们的学生来源由过去的单一型变为现在的两类四种型:一类是学生生源地,分为北京市生源和外地生源两种;另一类是学生层次,又分为高中与中职两种。学生的多元化导致了他们数学基础的差距较大。
3. 教与学矛盾的不协调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二是教师的教。按照传统的组织形式教学,基础差的学生反映进度快、内容多,有时听不懂,失去学习兴趣;基础好的学生则反映吃不饱。作为教师的感觉是学生基础差别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人。
4. 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形式是限时笔试,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不便于考核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高职数学教学的探索
1. 教学理念的更新
数学教学中要渗透数学素质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就要进行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从讲授型教学向渗透数学知识转变、从传授解题技巧向培育数学思维转变、从学生被动接受向大家主动探索转变。通过各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2. 教材内容的变化
高等数学理论知识很抽象,学生感觉很难接受,适度降低理论难度,采用数学模型把繁琐的理论直观化,让学生易于接受。教材内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按“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取舍,适度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更多地注重实际应用和数学思想与方法。知识覆盖面不宜太宽,应突出重点,淡化数学证明和理论推导,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教学方法的探索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根据所教专业的方向需求,上网查找一些优秀的案例学习,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每节课前,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教学风格上,本着“活泼数学,实用数学”的思想,尽量将数学课程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用以打破学生心目中“枯燥数学”的形象。
三、高职数学教学的实践
结合高等数学课程讲述数学史及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比如讲到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可以介绍拉格朗日的成长、发展,以及在数学领域的重大贡献;讲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时,介绍牛顿和莱布尼兹生平简介,他们的发明、创造、成果等。这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具体说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可尝试以下做法。
1.转换角色,改变已往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首先,作为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独自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路时,教师应引导他如何辨明方向。当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鼓励他解决问题。再次,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其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例如,在学生争议不休,并且与正确结论之间有偏差时,教师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以和蔼的态度、“商量”的语气、“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充满信任的学习环境。
2.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仔细观察,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打破传统教学观的束缚,注重整体与个体并重,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教师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在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方法。
3.增强教学活力,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
数学教学要淡化“一言堂”式的知识灌输,从“给出知识”变为“引出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交流。课堂教学教师坚持“精讲、多设问”的原则,在不同的教学模块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学习级数,可以用应聘情形引出:你与几个专业、学历相当的人竞聘一个岗位,你会如何使自己脱颖而出赢得机会?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凭自己的认知各抒己见。然后教师给出一种竞聘方案:我是没经验的新手,试用期可以有三周时间;计酬方法是第一天1分,第二天2分,第三天4分……假如你是面试主管,你会关注我吗?为什么?然后根据薪金引出级数。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大多数职业高中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他们片面地认为数学跟工作和生活联系不大,因而有部分学生在数学课上睡觉、聊天、看小说等。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考核形式的改革
可引用课程形成性考核与论文相结合的模式,把传统的数学考试改变成数学学习过程的考核。将学生的出勤率、上课活跃度、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内容,占成绩的30%。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考核:要求学生独立或小于3人合作,走向企事业单位完成所学知识应用的调查报告或企业生产方案论证报告,在寒假完成,上交后进行论文答辩,以查验学生投入度与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论文的质量与答辩情况占数学成绩的70%。这一模式的目的是重视平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展望与总结
目前,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探索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趣味和活力。教学中,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对课程内容可采取“多定性少定量,多讲应用少推导,多自学少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思考、研究、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宏林,丁占文,田立新.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2).
3月14日,由顺德区妇联组织制作的《顺德区居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正式,这份旨在关注儿童成长、探讨居村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是顺德区妇联在全区8个镇多场“欢乐村居行”现场活动中进行居村家庭教育现场调查研究,以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并接触全区城乡家长171位,重点探讨当前顺德区居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对策,对进一步做好顺德家庭教育工作、推动全区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妇联的相关人士在当天的记者见面会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此次的主题调查在顺德尚属首次,但区妇联及区家庭教育研究会都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无论是从调查的严谨性还是受访对象的代表性,此次调查都有着相当的重视与认真的态度。从调查分析中所得出的结论与问题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顺德居村家庭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重点和难点。
报告解读:四大误区成居村家庭教育“拦路虎”
调查发现,就当前居村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式各样,但基本集中在以下四方面。相关人士认为,正确面对家庭教育中的误区才有可能将家庭教育工作建设得更为理性化和现实化。
突围爆点:三大建言修补居村家庭教育缺口
针对调查总结出来的四大普遍存在的误区,区妇联、区家庭教育研究会人员在经过大量调研及收集相关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三项可行方案,以弥补因家长原因造成的居村家庭教育的种种不足。
素质调查1
普遍较低,亟待转变理念及行为
数据统计
学历方面:受访家长中,44.8%的家长学历在初中以下,高中的有37.1%,而大专以上的仅占8.1%。;
意识方面:自认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11.%,而在获取辅导孩子能力、掌握教育方法的意识方面,高达34.6%的家长竟然回答“一点都不希望”,且希望得到帮助的家长不到10%。
■原因透析
一、居村家长学习意识淡薄,难得看书看报,更何况儿童教育、心理辅导之类的书籍;
二、居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家庭教育行为极为欠缺;
三、居村家长自身生活方式的非健康因素干扰太多,给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市民声音
北滘的郑一堂是高中生,他自己也承认,工作压力大,没有意识去对孩子的学习和相关教育进行过思考。
记者采访中发现,排除素质的原因,相当多的家长都会用“工作”说事,以此来作为自己缺失家庭教育的借口。
专家评点
顺德区容桂幸福陈占梅小学校长曾宪松:家长素质的高低是相对性的,不可否认居村的家长相对城区的会稍为偏低一些,而且素质偏低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就明显低于素质高的家长,表现出参与教育的意识不强,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完全托管于学校,自己不闻不问。要改变这一点关键要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家庭也是孩子的一所学校,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认识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意识调查2
缺乏理性,将教育重担交付学校
数据统计
家校互动:有意识与学校保持联系并主动从学校方了解关注孩子状况的只占受访人数的17.8%。
■原因透析
一、认识有误。居村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
二、责
任缺失。在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后,家长只是一味抱怨,甚至指责学校失职。
市民声音
邓刚则是为数不多的大专生之一,尽管如此,他认为作为家长,都有着自己的社会任务,教师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份子,孩子的教育应该在学校就有成体系地施行。
记者走访中发现,就教育所承担的任务而言,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学校”,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
专家评
点顺德区大良凤城中学副校长尧勇:教育孩子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责任,要是缺少一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一种缺失。比如说道德品质的培养,孩子一出生首先就在家庭里接受教育,要是家庭教育这块缺少了,孩子这一方面的培养就失去了一个正确的观念导向,再把孩子放到学校来,教育就会难免出现一些障碍。所以家长一定要在观念上转变过来。
理念调查3
望子成龙,高压手段得不偿失
数据统计
寄望方面:有43.2%的居村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孩子的思想建设、内心感受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
关注度方面:在校表现的关注占20.5%,能否自觉完成作业占19.5%,而关注品德表现及校园生活感受的只占13%。
对错犯错方面:能采取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占57.3%,而采取“不理他”“关在家里”“罚站”等消极方法的有22.7%。
■原因透析
一、理念失衡。一方面期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局限于孩子的书本知识或成绩表现;
二、方式失策。基于对孩子的期望,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认为严厉、高压才会对孩子有更大的触动。
市民声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我上班多么辛苦,我都会和我爱人轮流对孩子的作业每天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其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会打孩子吗?)会,教育过程中肯定有时候对他的表现不满意而采取一些武力,但这也是为他好啊。”梁军如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却希望读小学的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考上好学校从而有个好工作。罗庆在回答记者关于对孩子的希望时也表达着相似的观点,“每次考试我都要求孩子要进到前五名,否则肯定会有些惩罚。”
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许多居村家长对此并不理解,认为那是一种浪费时间的“玩耍”,还不如将书本的知识再好好学习。
专家评点
珠江少年杂志社主编苏颖:过于关注孩子成绩表现,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中国父母最爱孩子,但这种爱很多时候都只表现在给予孩子好的生活物质,忽略了孩子道德品质上的培养,以及情感的交流。还有,大多家长都只把孩子看成是自家所有物,无论自家孩子多优秀,都觉得比不上别家孩子。孩子要长大,长大后就成为一个社会人,要服务于社会,要是家长能把孩子放到社会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让孩子走出家门,多接触社会,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许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责任调查4
分工无据,父亲影响释放有限
数据统计
参与调查方面:有67.6%的问卷完成是由母亲进行的,父亲的参与度不理想。
出席家长会方面:48.6%的家长会是由母亲出席的,而父亲的出席率还不到15%。
■原因透析
一、职责不当。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起主导作用,甚至个别父亲对孩子不闻不问;
二、优势浪费。在调查中,发现父亲的学历总体高于孩子母亲,但父亲却游离在教育之外,造成这种优势的浪费。
市民声音
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许多居村父亲家长将孩子的家庭教育视为家庭的“家务事”,全权交给母亲执行。周铮是一家家具厂的木工师傅,尽管自己对技能钻研与学习的意识很强,但那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也从未想过用自己的学习行为来影响孩子。“男人是赚钱的,带孩子当然就是女人的事。”而胡波更是直言,男人在外面打拼本来就够辛苦的了,还要带孩子,那女人们在干嘛?
专家评点
顺德区机关幼儿园园长陆月崧: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家长的机会也多。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影响的家长应该在农村较多些,现在很多家庭都只一个子女,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了,甚至有些家庭中父亲对子女的重视程度高于母亲,这让人感到很欣慰。父亲参与家庭教育,一方面对培养孩子兴趣、开发孩子智力等方面都比母亲有优势,另一方面父母双方都参与教育,孩子能从父母双方上吸取优点,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新闻背景
四大举措助力家庭教育快马当先
事实上,在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顺德区一直都把它当作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XX年年,顺德区被全国妇联、教育部授予“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县(市、区)”的光荣称号。超级秘书网
完善制度,确保工作落实
制度的建立是抓好工作的前提。顺德区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当中,在区、镇(街道)、村(居)三级设立专门机构,投入专项经费确保运作,并于XX年成立区家庭教育研究会。相关数据显示,五年来,顺德区各级开展各类活动2561场,累计参与群众达30万人次,家长学校达标率达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