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学工作者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药品生产、教学、科研、检验和临床药学工作者。
《海峡药学》由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主办,cn35-1173/r,issn1006-3765,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药学刊物。主要报道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药与天然药物等方面的
研究论文。
1.1职业风险内容
鉴于临床药学服务的职业特点,涉及临床药学服务的职业风险主要为法律风险。一般而言,完整的临床药学服务应该从接到新的处方起就开始启动[1],涉及所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与用药有关的事宜,包括根据药物、疾病和医生的治疗观点提出用药方案,确定药物治疗目的和标准,向病人解说既定治疗方案并与其沟通,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实施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利用评估,甚或对治疗进行干预等。目前,国内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开展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施治疗药物监测;对病人进行用药常识教育,解释、建议治疗方案;搜集和整理药物信息,依据已有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成果,向医师提出建议,改善治疗结果,降低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用比。由于在服务中药师需面对面地与病人进行全面、深入的接触,职责的要求使得临床药师在工作中会涉及病人的许多合法权利,如病人的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获得尊重权、监督批评权、接受教育权、依法求偿权和公平交易权等[2]。在“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下,“实现病人利益最大化”将是最高服务准则,药师的临床药学工作必须更趋于人性化的服务特性。病人不仅仅作为需要救治的服务对象,在治疗过程中病人个体的合法权利也要予以尊重。任何因临床药师主观的“故意”或“过失”而对病人造成损害的侵权行为,都有可能激起纠纷,甚或导致对医疗机构的法律诉讼。大量的诉讼纠纷又会阻碍临床药学的发展,并对临床药学服务的管理造成危机。
1.2职业风险特点
临床药学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服务中职业风险的特殊性。临床药学服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药师参与治疗过程,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有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药学技术服务,以改变或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从事服务的临床药师需从幕后走到台前,直接面对病人,对病人的药物治疗不仅要担负起相应的社会之责,还要承担起与药物治疗结果有关的法律责任。然而,深奥的生命科学和有限的人类认识使得医药学领域至今还存在着许多未知区域,加上病人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和其他的不确定因素,都决定了临床药学服务的职业风险与传统的基础医院药学相比,具有多样化、高频率、控制难、严重性强的特点。
2临床药学服务中职业风险控制的分类
临床药学服务中的风险控制按行为主体的不同可分为组织风险控制和个人风险控制[3]。组织风险控制是指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药剂科及相关临床科室在宏观环境上建立并维护的药学服务质量保障体系,从组织体系上为临床药师精确、高效的工作营造出良好而有利的环境。个人风险控制是指临床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对个人风险的防范和规避。组织风险管理是个人风险管理的基础,个人风险管理是组织风险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3临床药学服务风险控制策略
3.1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风险控制策略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负责全院与药品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担负着监督、指导本机构科学管理药品和合理用药的职能。其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职业风险控制发挥着全局性的决定作用。
3.1.1建立纠纷风险预警系统:危机管理是指对突发事件或可能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及事后处理的管理。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是危机管理的关键所在[4]。同样,建立纠纷风险预警系统对临床药学服务中纠纷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至关重要。药事管理委员会可成立专门小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临床巡查,负责对全院的药疗纠纷予以记录、汇总,然后上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进行总结、分析,理清各种纠纷的性质,找出院方的责任因素,明确责任人,确定责任完成时间及指标,改进服务环境中的各种“软、硬件”缺陷,使临床药学服务趋于完善。
3.1.2加强对药疗事故、差错和意外报告程序的建设:对药疗事故、差错和意外的报告是临床药学服务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整个临床药学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该系统中的某个细微错误如不经过事后的反馈是很难被发现的。药事管理委员会应根据事故、差错或意外的发生随时召开报告会,召集责任人、药剂科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分析、讨论造成事故、差错或意外的原因是偶然的、不可预见的,还是临床药学服务的基础环境、设施或人员配置存在不足;如果存在不足,是否能够采取某种方法加以解决。报告会应充分发扬民主作风,既要畅所欲言,又要务实求效。同时,参加的人员应轮流安排,使每一个临床药学工作者都有机会参与到其中;并要保证每次会议的内容都能传达给所有的药学工作人员。
3.1.3确保内外沟通渠道的畅通:保持医疗机构内部对话渠道的畅通,使各种临床工作人员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及时获得各种相关信息是风险控制能够有效、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与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机构、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协作关系,改善社会生存环境。
3.2药剂科和相关科室的风险控制策略
临床药学服务的顺利实施,需要药剂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的团结协作。药疗事故、差错和意外不可能仅仅只由直接责任人来承担,药剂科和相关科室如果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来减少差错或解决纠纷,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2.1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虽然不能完全被消除,但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次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药剂科与相关的临床科室应联手对新进入临床药学服务领域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风险教育;对在岗人员定期安排风险经验交流;组织各级医、药学管理人员学习风险管理理论,分析形势,明确任务,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定期公布差错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但将本科室内部不同时期的结果进行纵向比较,还要与其他科室同一时期的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开辟临床药师风险控制小策略专栏,积极鼓励每一个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参与交流。
3.2.2定期评价临床药学工作人员:药剂科应积极推行风险控制责任制,将控制风险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临床药学工作者的身上。定期对临床药学工作者进行评价是从制度上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药剂科既要在内部统一强化纪律,也要有的放矢地针对个别人员开展工作。对全年无差错或提出风险控制合理化建议的人员予以奖励;对药患纠纷发生次数多的人员采用谈心、培训等方法,通过积极的途径给予帮助,使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更快地成长和进步。新晨
3.3药师个人风险控制策略
被纠缠在药患纠纷中是每一个药师都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因此,及时、有效地避免矛盾、解决纠纷,对临床药师顺利开展工作至关重要。
3.3.1认真记录药历:药历具有法律意义,是药师临床工作的书面证明文件。药历应从药师首次接触病人时就开始建立。建立药历时,药师要注意询问并记录患者的疾病状况、以往病史、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尽可能了解病人长期的身体、家庭和经济状况。药历内容应力求详实、完备,药师所参与的查房、会诊、抢救、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合理用药指导以及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等工作,均应依实际情况按规范格式做出描述、总结和抄录,同时签字并永久保留[5]。
3.3.2注意临床服务中的言行:药师在对病人进行嘱托、提供保健知识教育、接受病人咨询以及与病人交流其他信息时,态度一定要诚恳、真挚,语言表达要明确、简洁,内容要完整,前后观点一致,谨慎而言。既不能任意夸大药物疗效,也不能随意淡化由药物治疗所引起的问题;避免绝对化的描述和主观臆断的保证;在未准确分析各种情况前不过早下结论;和医护人员积极交流意见和建议;不贬低或诋毁医疗团体中的任何成员;不越职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3.3.3合理安排随访时间:病人在结束医院的治疗,离开医院后,药师要合理安排随访时间,有效追踪病人治疗后的状况,及时获取病人反馈的信息。针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药品不良反应等),尽可能地为病人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或途径,以便及时化解许多可以避免的药患纠纷。具体控制环节见图1。
总之,在新的药学服务环境下,临床药学工作者必须不断加强职业风险控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合理使用职责权利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适应新需求,迎接新挑战,为医院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晋红,蔡溱药学服务的实施[J]中国药师,2000,3(3):155
[2]王平荣当前医患关系的定位——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的思考[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2,9(3):133
[3]AboodRR,BrushwoodDBPharmacyPracticeandtheLaw[M]ed2Maryland:AspenPublishers,Inc,1997:
277~300
[4]孙继伟危机管理[J]经理人杂志,2002,11:76
本草研究的特点是依托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药学资料进行研究,或曰是钻故纸堆的一门学问。这样的研究也能创新吗?当然能,“温故而知新”。本草研究中的创新,其成果与临床、实验研究有所不同,但判断创新的标准大抵相同。研究领域的扩展、研究方法的更新、研究角度的变换、研究深度的掘进、研究层次的提高、新史料的发掘、新理论新观点的提出,等等,只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发前人之未发,都可以称得上创新。
本文之所以提出本草研究的创新问题,是因为目前已经出现了研究肤浅和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的是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和及时,也有的是属于学风问题。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本草研究中来。以下拟从本草研究的几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本草文献研究
本世纪在本草文献(准确他说是本草专著)难芯糠矫娉晒橙弧U夥矫孀钪匾慕故潜静莸哪柯佳а芯俊A帷断执姹静菔槁肌贰⑸兄揪取独幸┪南拙罚约白罱霭娴摹度幸酵际榱夏柯肌返仁椋旧贤瓿闪酥泄诘乇静葑ㄖ哪柯佳У鞑椤?
在本草专著的研究方面,本世纪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品汇精要)、《植物名实图考》等主要本草。所谓深入,是指对其成书、内容及版本都有过细的研究,尤其是近20年,这方面的进展非常迅速。过去一些研究较少的本草,在这段时间内有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进展,如《绍兴本草》、《履巉岩本草》、《宝庆本草折衷》、《本草原始》、《滇南本草》等。在已有研究的本草专著中,绝大多数为明以前的本草,尤其是宋代及其以前的本草研究得比较多。伴随宋以前本草文献研究的深入,其辑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神农本草经辑注》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为缕清我国本草文献发展的源头作出了贡献。尚志钧先生在宋以前本草的辑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由于本草学者的努力,南宋以前的亡佚本草几乎全都有辑佚本。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许多明清稀见的本草著作也陆续影印或校点出版。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本草全书》更是志影印全部1949年以前药学文献。而进行中的《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药学分典》如果能编辑成功,也将把古代本草文献的主要内容分类纂集于一书,这些进展为当今发掘中药宝库铺垫了道路。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大量以探讨医药成就为主旨的本草文献(主要是《本草纲目》)研究论文中,有新见解的越来越少。我们不是不需要这方面的论文,60年代初期以及80年代前期,的确涌现了许多高质量的探讨《本草纲目》对医药乃至整个古代科技的论文,但此后的有关论文数量剧增,质量却每况愈下。辗转抄录、选题琐屑、把书中反映的历代医药成就全部不切实际地归于李时珍等现象极为严重。《本草纲目》似乎成了撰写论文以谋晋升或参加会议等的捷径。
必须直言的是,研究本草著作的文献学内容(目录、版本、辑佚等)需要良好的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条件,并非人人都能涉足并取得成就的。加之国内现存本草专著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并有一定的深度,因此这方面发展的空间已经比较狭窄。围着几部重要本草变看法子为之粉饰颂德,或反复讨论前人已有定论的内容,或纠缠一些目前条件不可能定论的议题(除非有出土的或新发掘的资料),我个人认为这是使本草文献研究平庸化。
当然,这并不是说本草文献的研究已经到头。事实上百年之间,我们还只不过是围着中国内地所存的汉文本草专著打转转。即便如此,有些本草我们的研究还很肤浅(如《滇南本草》多种本子究竟那一种能算是兰茂所处时代的作品?传世的《绍兴本草》抄本有没有一个祖本?等等),国内不有可能出现或出上新的本草专著,流散海外的本草著作也有不为我们所知者。最近从日本接引回归的《药性会元》、《药性要略大全》等本草,国内学者过去就从不知其底里。原以为失传已久的墨西哥传教士石铎碌(石振锋)所著的《本草补》,最近笔者才从国外获得了它的影印件。这说明本草书志的研究尚未完结。马继兴先生目前正在进行的世界中医药联合目录研究课题将把本草文献的调查推向深入,这就是一件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此外,非本草专者的医书,乃至非医书中蕴藏着大量未被本草专著收录的药物资料,这些资料的调查、汇纂和整理,是本草文献研究者未来的用武之地。厚古薄今是过去医药历史研究的普遍现象,近现代本草文献还有待整理研究。少数民族药学文献至今罕有报道。和中国本草一脉相承的日本、朝鲜本草也很少有中国学者问津。因此,未来本草文献研究不应该故步自封,开拓新领域是创新的重要体现。
二、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
在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方面,本世纪所取得的成就最为辉煌。这一工作延续的时间很长,早期中外动、植、矿物分类学家根据我国古本草或民间沿袭的名称来确定某一物的中文名。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也包含着本草考证,但前辈并没有将其依据专门记录下来。本世纪上半叶,赵燏黄、黄胜白。钟观光等前辈学者把现代植物分类和中国本草知识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对本草药物进行考证,确定其分类学地位,从而开创了我国药物品种本草考证之先河。日本的冈西为人等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并授徒传道。前辈们荜路蓝缕,确定了本草中大量的药物名称。近50年来,围绕中药品种进行的研究和资源调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包括“”期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反映在为数众多的动植物志、中药志、《药材学》、《生药学》及《药典》等书籍中。国家药典收入的中药,首先必须确定品种。一批药学界前辈把所掌握的现代分类知识与传统本草相结合,使中药品种考证工作不断深化,由此也积淀了丰富的本草考证经验,总结了一些本草考证的方法。楼之岑、谢宗万、徐国均等许多前辈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除大量的药物品种本草考证论文之外,集中反映这方面成就的专著当数谢宗万先生的《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于1964年出版)。该书以中药混淆品种为研究对象,这一选题本身就具有创新性。中药混淆品种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现象,这就要求作者除具备现代科学知识之外,必须精通古代本草的内容。谢先生正是把植物分类、实地考察和传统本草考证相结合,在药物混淆品种本草考证方面独占鳌头。80年代初,为了使本草考证更上一层楼,谢先生又参加了西学中班,补充了中医临床知识这一课,使本草考证更贴合中医用药实际。正因为谢先生的知识结构的完善,使得他在80年代出版的《中药材品种论述》(中)以及后来修订萹的上册内容更为充实。“本草考证”在书中正式作为一个专项。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考证结果直接保证了中药用药品种的准确。然而谢先生并没有从此停步,他90年代又辟蹊径,将其多年的药物品种本草考证经验上升为理论,连续出版了《中药品种理论研究》、《中药品种新理论的研究》等书籍和论文,使这一研究由散在的经验变得有规律可寻。这一理论的产生本身就是创新,其意义远胜过零散的药物本草考证。
本文用较多的笔墨介绍谢宗万先生在药物品种本草考证方面的业绩,井无忽视其他专家成就的意思,只是想借用此成功之例,说明要想在本草研究中不断创新,必须注意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将实践上升到理论,为下一轮更深入的研究开辟天地。同时也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创新就不能安于老套路,必须根据各人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应自己创新发展的道路。可是近些年来,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非常严重。在已经发表的文章中就可以发现许多品种中早已有人考证过的,结论雷同。有些混淆品种中的常识性问题,也有人再次重复前人的劳动。至于平时审稿过程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更多了。再者,选题基本上集中在植物,而动物、矿物方面的考证文章少而又少,这和本草记载的各类药物比例是不相称的。以矿物药为例,至今专门的论著只有王嘉荫1956年出版的《本草纲目的矿物史料》。
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与本草文献研究有所不同,前者需要有与药物基原考订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动、植、矿物分类,药材鉴别知识等)。也正为如此,散布全国的具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员都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地利之便,补习一些本草文献查找方面的基础知识,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药物品种混淆的实际问题,开展本草考证。至于信息来源,有志于药物品种本草考证的同道,应遵循一般搞科研的基本方法,追踪本学科最新进展。同时,在选题之前,应该检索一些与之相关的基本工具书和专著。如果《中药大词典》、《中药材品种论述》等书都不看,怎么能保证不做无用功呢?
应该说常用药物混淆品种的本草考证都已经有人做过研究了。除非有新的材料和新的见解,否则最好不要重复选题。对基层药学工作者来说,搞这方面的研究应该注意扬长避短、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运用本草考证去解决问题。地区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是大有作为的。例如:药物混淆是有地区特征的,有些地区药物品种混淆历史非常悠久。熟悉本地区用药品种特点,对从事本草考证有着地利之便。我曾经见新疆药学工作者考证当地用的人参品种中,有古代的押不芦,这是很有意思的事。元代押不芦传人中国内地,蒙上了一层浓厚的神奇色彩。不曾想在丝绸之路的沿途,还有应用此药的地方。广西有几位年青的药学人员,他们立足于本地用药实际,进行本草考证,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很值得借鉴。一种药物的运用,有时可以沿袭千年。民间用药习惯有时可能解决文献记载的疑似。在古本草中,至今还有很多药物的基原是不明的。例如宋《本草图经》的外草木类的药物,有很多已成为历史悬案。有些历史上被认为很有疗效的药物,至今没有人考出其基原。例如坐拿草,从来到明,医方中都有用者。《本草图经》说:“土人用治打扑所伤,兼壮筋骨、治风痹。江西此甚易得。后因人用之有效,今颇贵重。”此药有图,江西吉州、安徽滁州是其产地,疗效也很明确,应该说是比较容易考证的。但由于其图形的粗糙,至今未有能为人信服的考证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寄希望于该药产地的药学工作者。如能在民间开展深入的考访,寻找到名称、疗效和形容近似的药物,是可能决这一疑难的。云南药学工作者考订《滇南本草图说》药物基原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学习的。
古代本草书中,还有很多药物的基原有待考证。《本草图经》、《本草纲目拾遗》、《生草药性备要》等书此类问题最多。在考证时,除本草专著之外,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地方志等乡土文献的作用。实地考察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缺瞩。此外,药物品种考证不是为考证而考证,这是一个与药物运用和生产紧密相关的问题。从生产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使研究工作充满生命力;从文献到文献,选题必然枯燥而无实际意义,这样的研究是难得有新意的。
三、药物炮制的本草考证
药物炮制是中药学非常具有中医特色的内容。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药炮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用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都会影响到药物炮制方法。处理这些纷繁的炮制法,使之既有效又经济地为中医用药服务,光靠实验研究是不够的。我们不可能逐药逐法地去进行验证。更何况传统中药炮制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实验研究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本草考证有其独特的意义,它有助于缕清历史上炮制法的源流、种类及其不同的运用,为现掘、验证合理的炮制法提供符合中医用药实际的文献依据。
50年代到“”前,收集总结各地炮制经验是当时的主要工作。近二三十年以来,药物炮制的本草研究才真正蓬勃地开展起来。在这一研究中,应该特别提一下王孝涛先生的业绩。王先生本身是从事炮制研究的,他和谢宗万先生一样,接受过现代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又具备本草考证的深厚功力,80年代他发表的有关酒制法、地黄炮制法等个案研究,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为此类的研究提供了范本。更重要的是,王先生与许多同仁经过近20年的努力,编成了《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1965年完稿,1973年内部印行)。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古代虽有少数几本炮制专著,但远不能反映历史上炮制发展的实际。这方面大量的资料散见于医方书中。汇集这些资料真正是沙里淘金。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专家的研究激情和行政组织的推动,集合了众多的专家,低成本甚至是完全无报酬(包括不署名)地完成这个大项目。该书从167种古医方书中摘取药物炮制资料,按引书顺序排列,为此后炮制的本草考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在此基础上,王孝涛等先生又以药物为单元,正式出版了《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1986年),使得药物炮制的本草源流更加系统。本草考证在炮制研究中的地位由此得以稳固建立。在从事药物炮制实验研究之前,进行与选题有关的本草考证,这已成为一定之规。
近年以药物炮制法沿革为题的文章大量涌现。可是仔细核对其原始资料,不难发现,很多文章的资料并没有超出《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的引书范围。罗列史料,缺乏分析,成为某些类文章的通病。照此下去,必将使药物炮制的本草考证平庸化,成为毫无新意的文献综述(甚至是文献凑合)。本草考证之所以称之为考证,不是简单地堆砌资料,而是要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从古代本草资料中缕清其发展脉络,寻求其历史原因,并提出去伪存真的个人见解,这才算是真正的研究。否则,就会使人看轻了本草考证的意义和作用。
那么,是不是说有了《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之类的书籍之后,单味药或单一的炮制法就没有再进行本草考证的必要了呢?否。我们反对的是依据他人已经汇集的资料,略加组织就当成考证。这样的工作毫无新意,无法为炮制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但如果有更丰富的史料,更有说服力的依据,能对某些生产实际问题提供新的参考,那又另当别论。必须正视的是,《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所引用的古医书才167部,而现存的医方书至少也有4000部以上。可以断言,在《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所引史料之外,还有大量的炮制资料未得到发掘,再次广泛地汇集炮制资料是完全有必要的。当然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这一工作有相当的难度。因为靠个人之力非常困难,而要想发挥专家群体优势,其成本和凝聚力都存在问题。即使有朝一日能把所有古代炮制资料集于一炉,也不等于大功告成。分析这些史料,需要现代科学和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会有比较正确的结论。因此,炮制的本草考证不是没有发展空间,而是需要把研究推向更深更高的层次。
另一个倾向必须注意的是,以往在炮制的本草考证方面的论著较多,但是对同样具有极为丰富内容的中药传统制剂学的本草考证却显得非常稀少。须知中药的制剂不仅种类众多,而且至今沿用不替。中成药的发展是和药剂防腐技术进步紧密相关的,但这方面的发展规律并无深入的考察。已故药学史专家朱晟先生生前曾和我讨论过大蜜丸蜡壳密封技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这个问题到现在还不很清楚。蒸馏技术,还有秋石(性激素)制备等先进技术,均曾在世界医药科技发展史上占有领先的地位。但在中国,对中药制剂的本草考证在朱晟先生故去后,还没有见到卓有成就的后继之人。在未来的世纪中,亟盼有志于此的青年学者能做出成绩。
四、本草研究的相关问题
以上所谈的是本世纪本草研究最多的三个方面:本草文献、药物品种、炮制方法。但是,这就是本草研究的全部内容吗?当然不是。药学中最为多见的实际是药物的效用问题,而这方面的本草研究实在太少。一味药物的功效形成,决不是一句“经验所得”能概括得了的。几乎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热门时髦药,这些药物在历史上走马灯式的“你刚唱罢我登台”。影响药物使用的种种用药思想,是中药学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高晓山先生等的(中药药性论)在药性理论的本草研究方面已经做了很有意义的工作,为以后更深入广泛地开展此类研究趟出了一条道路。可以预见,药物效用的浮沉隐现历史的研究,将会为当代药学发展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借鉴。这方面的研究是广大临床医生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药物发展过程中不仅品种方面存在着同名异物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同物异位(药用部位)的问题。有些药物古今用药的部位是不相同的。笔者曾对龟甲(全甲)向龟板(下板)演变的历史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证实李时珍所说“(龟甲)古者上下甲皆用之”是完全正确的。现代实验研究也支持龟上下甲可以同等入药,因此,从1990年开始,《药典》将久已废弃的龟上甲重新作为药物;龟甲又恢复了其历史的真实面目。类似这样的例子决不只是龟甲一味,还有待更多的学者从用药实际出发,将药物同物异位的种类加以梳理研究。
在药物品种、炮制、效用、入药部位、用药分量等方面,同样尊崇《本草经》和张仲景用药的日本、朝鲜,却有很多与中国不一样的地方。例如茵陈蒿,中国讲究的是“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茵陈当柴烧”,即使用幼嫩的苗,而日本却使用结了果实的老蒿。是什么历史原因造成其中的许多差异呢?这就是中外用药比较的本草研究课题。尽管已有许多学者注意到这一现象,但系统深入的调查和考证尚未开展起来。
道地药材的研究也是适用本草考证的重要方面。近年来,这一研究受到了重视,被列为重大课题进行攻关,有关的专著也已出版。道地药材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有经验的总结,也有社会因素的促成。各道地药材产区的药学人员如果也能参与到这一研究,利用地利调查乡上史料、民间口传,可望使这一研究更加深入。
药物的栽培驯养在我国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这方面的本草研究一般不受人重视。可是,就本人所知,栽培菌类植物茯苓至少在南宋已经开始,其方法与现代相差无几。此外,我国唐代就有驯麝取香的先例,北宋就开始淡水养珠,南宋就有人工牛黄……这些研究的意义并不在于和外国人争发明权,而是有可能为当今中医药发展提供直接的启示。人们熟知的浙八味、四大怀药等,可是又有谁肯下工夫将其栽培发展历史流理清楚呢?
还有,导致中国犀牛灭绝的原因之一是中医将此物作药,并赋予其神奇的色彩。历史上被中医用作药物的某些动、植物,乃至动物化石,已遭灭顶或行将灭顶之灾。犀牛已从中国绝迹,老虎、羚羊、穿山甲、野生人参、某些稀有的龟,都已岌岌乎危哉。现在我国政府已经注意到动植物保护的问题,但是,如果有人能运用本草考证的方法,全面探讨一下属于濒危动植物的药用历史,也许会引人深思。
多年来,张岫美教授辛勤耕耘,不断创新,始终以充沛的精力专注于所从事的各项工作,并做出了突出成绩。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甘为人梯
张教授投身教育工作近30年,始终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在课堂上讲授药理学知识和科学进展,在课堂下注重师生交流,言传身教,传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张教授注重教学效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机能学实验改革”和“PBL教学改革”,其所在的教学团队于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作为博士生导师,张教授在科研上要求学生从选题、实验设计到正式实验、论文撰写,每个环节都务必求实求真,杜绝学术造假。每批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张教授都要做两个报告:“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和“如何撰写实验记录”,要求学生严谨、规范地进行科学研究,真实、认真地撰写实验记录。在生活上,张教授关心爱护学生,培养他们的待人接物和社交能力。张教授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7位,硕士研究生35位,学生遍布国内医药领域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作为研究所所长,张教授一贯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山东大学合校之初,在所内率先提出了“研究所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和“研究所青年教师出国进修计划”,并克服教学任务繁重等重重困难,鼓励、督促青年教师较快地完成了上述计划。目前,研究所13位青年教师中12位已获得博士学位,11位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科学研究,不懈求索,务实求真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死亡的3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20世纪90年代初,张教授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究的基础上开始脑血管药理学研究。经过近20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药物研究为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脑血管病凝血系统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2)脑血管病抗炎免疫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 (3)脑血管病RAS系统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
张教授在研究工作中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在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先后研究了化合物EXP-2528,N-2035,N2211,以及灯盏乙素、羟基红花黄色素等抗脑缺血损伤作用,为相关药物开发做了大量工作。
张岫美教授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10余项;其他合作协作项目、横向课题及新药研究等20余项,1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多篇。主编、副主编、主审和参加编写著作40余部。
学术交流,团结协作,共谋发展
作为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和教学与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教授非常重视学术交流。他先后组织并主持了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药理学教学卫星会议,第一届海峡医学院药理学教学研讨会,第七次全国药理学教学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医学院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以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促进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
作为山东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教授领导和团结山东省药学、药理学工作者积极开展省内学术交流,促进了山东省药理学科的发展。山东药理学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学术交流会和2次全体理事会,每年开展一次山东省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评选活动,提高了青年药理学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促进了药理学科后备力量的发展。通过张教授和各位理事、会员的努力,山东省药理学科有了长足发展,得到了中国药理学会及山东省科协的肯定和表扬。社会工作,建言献策,关注民生
张教授在完成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工作。作为山东省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教授经常深入社会,广泛调研,就民众所关心的医疗卫生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写成议案提交省人大审议。6年来,张教授共提交议案6项,很好地履行了人大代表的职责。
作为中华医学会和山东省医学会医疗事赦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积极参加医疗事故鉴定,作为山东省新药评审专家,严谨、严格地做出评审意见。
药学论文3000字(一):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培养模式的探索论文
[摘要]本文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建设,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及培养中医思维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对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以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中药炮制学”为例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课堂组织方式。
[关键词]中药专业;中医药思维;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18SZ037);广西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重点项目(SZ191014)
[作者简介]周改莲(1981—),女,河南周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标准及炮制机理;赵立春(1980—),男,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员(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药化学成分及活性筛选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6-0330-02[收稿日期]2020-03-15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两大特色之一,但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未注重传承保护,很多传统操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中药学专业必修课程“中药炮制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将从教师自身素养、课堂实施过程以及第二课堂这三个方面着手,以中药炮制课程的核心章节:总论部分的绪论、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炮制的基础理论、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和各论的炒法、蒸煮法6个章节为代表,基于临床用药需求及药物自身性质讲解炮制的相关知识内容。
教师积极跟踪教学动态,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教学上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彰显中医药的思维特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选择地使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普遍喜欢上网的特点,将对分易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应用于教学之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在理论课之后安排相对应知识点的实验及实训课程,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整个教学过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让学生不断回顾之前所学的思想政治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方剂学、中药化学基础知识,反复强化中医药思维在“中药炮制学”中的体现,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拓展第二课堂,组织科室老师积极参与本科生导师制,实践中培养所带学生的中医思维运用能力,个性化地凸显中医药思维的培养。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建设
当前,我们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药炮制学”教师首先应积极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等相关项目,提高教师自身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同时积极关注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的使用,使自己成为理论功底更扎实、实践经验更丰富、技能更精湛的中药教育工作者。
二、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
(一)将中医药思维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学习中要想培养中药学专业新生的中医药思维,专业教师在对中药学专业新生讲授课程时应该做到:在课堂上注重历史文化意境的重现,营造浓厚的传统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氛围,授课时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加强对学生的传统人文思想的教育和熏陶的效果。与此同时,专业教师还应要求中药学新生重视对经典的学习,要养成研读中医药经典著作的习惯,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地促进并最终形成中医药思维,做到对中医药理论精髓的扎实把握。
在“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内容实施方面,应注重中医学基础的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哲学思维、司外揣内等思维的培养,注重中药学、方剂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药“法象用药”与意象思维的培养、药物四性与中和思维的培养、类比思维的培养,等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中医药思维
任课教师在上课时设计一套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这种学习方法通常将学生分成小组,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发,解决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疑惑,提高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兴趣。一方面激发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互动,而非传统教学中偏重于任课教师讲授的“独角戏”模式;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模式多维度发展,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在授课方式方面,除传统讲授法外,还应设计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既能激发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
如以蒸法炮制地黄知识点为例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在上课前播放涼茶店生活场景的图片,以凉茶店为何只有生地茶没有熟地茶为切入口,导入所学内容(学生一般都能根据所学内容加以分析),在讲解完炮制方法的同时,发放生地与熟地饮片给同学们进行实物观察。
教师提问:地黄炮制前后发生了哪些感官变化?
(学生最好能回答出颜色、质地、味道)
教师明确:颜色、质地、性味、归经、功效均发生了变化并结合临床应用加以详细阐述。
鲜地黄:黄色,功效类似生地比生地强,含80%的水分,表皮非常薄,特别容易变黑腐烂,不宜贮藏保管,所以临床用生熟地较多。
生地黄:黄棕色,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痨热,消渴等。
熟地黄:性味甘温,归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熟地可以大补肾之元气,中医经常提及的“引火归元”即用到熟地。
教师引导学生加以总结:简单概括生地变成熟地所发生的变化。
教師总结:生地变成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清蒸熟地黄质厚味浓,滋腻碍脾,酒蒸后补而不腻,上行药势。
设计意图:通过蒸前后性味、归经、功效的变化,将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知识融入中医炮制课程的讲解当中,进而阐述炮制的奥妙,激发学生对中药炮制的热情。
三、拓展第二课堂,培养中医思维的运用能力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素质拓展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从社会实践、文体艺术、社团活动、技能培训等方面实施素质拓展各项训练,以开拓学生的社会视野,促进学生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如通过药学院四楼的中药饮片标本馆,让“药”入目;请中药饮片企业负责炮制车间生产的兼职导师进行名师论药,结合炮制实训中心的平台设备,让“药”入耳;举办炮制专业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品尝自己炮制出来的生熟饮片来对比炮制前后的性味变化,让“药”入口,逐渐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同时,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老师,在实践中培养所带学生运用炮制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中医药思维的培养。
让学生形成中医药思维至关重要,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中医药高校要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增强教师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功底;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和核心理论研究,力争站在专业课程角度用现代科学语言来阐述中医药治病机理。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素质教育在药学本科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方法,素质教育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各项能力为目标。药理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探讨了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的优点,以及在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素质教育的方案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素质教育;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
[作者简介]邢妍(1981—),辽宁阜新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肺动脉高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6-0163-02[收稿日期]2019-12-25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药理学教学中合理运用职业素质教育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工作当中实际问题的能力[1]。如何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传达素质教育是药理学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2]。通过科研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六个方面探讨不同知识点中对素质教育的运用[3]。
一、科研素质教育
科学研究对于药学生必不可少,科学研究需具备创新性强的科研思路,合理的研究方案,有效的研究方法,本科阶段培养科研素质,能够确立初步的科研思维。药理学总论内容包括绪论、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因素。开篇讲述的绪论,由药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药理学发展史、新药研发程序和药理学学习方法等部分组成。在讲述药理学学科在药学本科专业中的意义时可以引入链脲左菌素,该药破坏胰岛B细胞,大鼠连续注射4周时,胰岛分泌减少,大鼠血糖升高,因此,此药为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工具药,也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采用的药物。通过药理学的理论教学能让学生对这一药物产生深刻印象,同时通过深入讲解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科研素质教育。讲述药物不良反应之一的二重感染,是由于广谱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菌群失衡,应对不良反应产生的真菌性腹泻之最好方法为粪便移植,美国研制的粪便胶囊可以替代粪便移植,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通过讲述粪便胶囊的研发,进行科研思维的拓展。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到目前为止只能注射给药,给患者带来痛苦,如何减少胰岛素的注射次数或改变给药方法是现在药学工作者研究的前沿,进行研究前沿的拓展。
二、综合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药理学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培养新时代新型人才。
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包括传出概述、胆碱受体激动药、胆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等内容。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是药理学的重点内容。毛果芸香碱为眼科用药,通过鼻泪管进入口腔,通过肠黏膜吸收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滴眼时压迫眼内眦关闭鼻泪管可以减少毛果芸香碱的全身不良反应。阿托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众多,当阿托品大剂量时会产生幻觉,甚至出现昏迷,如果实际工作中遇到阿托品中毒怎么办?应该用什么解救药物,通过设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肾上腺素是临床常用的急救药品,该药的临床应用是重点内容,导课以过敏性休克病例导课,通过过敏性休克患者临床表现,推理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针对发病机制一步一步推理药物作用机制,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萘洛尔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代表药,长期应用突然停药会导致原有高血压加重,通过讲述普萘洛尔停药反应产生机制,让学生记住逐渐减量,缓慢停药的原则,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讲述有机磷酸酯类时以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导课,通过经历毒气事件当事人出现的症状:眼球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根据所学知识阐明该临床表现的发作机制,即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针对中毒机制采取哪些解救措施,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局麻药的讲解过程中以丁卡因采用浸润麻醉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导课,通过病例吸引學生眼球,以《为什么丁卡因不能用于浸润麻醉》为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讲述理论知识。
三、爱国主义教育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包括镇静催眠药、镇痛药、抗精神失常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是药学专业各类各级考试的重点。镇静催眠药用于失眠的治疗,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长期使用造成神经衰弱或记忆力减退。随着社会发展,失眠人群越来越多,不得不用镇静催眠药,而安神补脑类中药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完全能够替代合成镇静催眠药,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吗啡为镇痛药代表,吗啡即是,属于阿片生物碱类,阿片即鸦片,通过引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吗啡的作用部位在第三脑室,这一理论由中国科学家邹刚所发现,通过讲述吗啡作用机制的研究过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工冬眠合剂用于低温麻醉和严重创伤的急救治疗,科学家正在研制新的毒副作用小的人工冬眠合剂用于航天事业,宣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提出祖国传统医药是研究新的人工冬眠合剂的重要来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重大工程,是祖国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培养优秀接班人的伟大工程,也是高校教育授课的重要环节。在药理学教学中哪些环节可以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以下是笔者的教学经验积累。新斯的明为重症肌无力首选药,重症肌无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患者需要终身用药。医学生面对此类严重疾病患者,不仅要用药物治疗疾病,还应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类似严重疾病还包括肿瘤、结核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治疗过程中进行人文关怀,能增强患者的疾病抵抗能力,使病程缩短,这也是医学誓言中的内容。
五、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勇于创新才能研发新药。药理学课程共有50章,每章涉及上百种药物,但药物种类的增加并没有减少疾病的发生,药物治疗过程中疾病此起彼伏的现象,决定了疾病发生的多样性。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加大了药物治疗的难度,需要不断研发新药,而新药研发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药理学书中每一个药物的发现者都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一点也能激励学生创新。阿司匹林是重要的血小板抑制剂,从最初发现的解热镇痛作用到发现防治血栓形成的作用,经过了一百年,以此为例,如果我们通过开发现有药物的新用途也是一项重大创新。药物给药途径的改变、药物剂型的变换、药物新的作用机制的开发、药物复方制剂的制备及新剂型的发现都是创新,每一个药物的讲解过程都可以渗透创新能力培养。例如佛莱明从一项失败的实验结果中发现了人类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天然青霉素的结构改变得到了众多人工半合成的青霉素类。青霉素提纯工艺的改良均为创新。
六、辯证唯物主义教育
药物具有治疗作用,也有不良反应。当用药物治疗疾病时,难免药物的不良反应,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清此理,在应用药物时防治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沙利度胺具有严重的致畸胎作用,但是非孕妇可以治疗麻风病,是麻风病患者的重要治疗药物,因此当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完全否定药物的治疗作用也不可取。当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会出现血糖升高和血压升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不能采用此药,但是,当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无药可医,必须用糖皮质激素,同时采用合理的降糖药和降血压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反应能够治疗很多疾病,但机体防御能力降低会导致感染扩散,因此,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待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1.1武陵山片区药学专业双语的必要性武陵山片区医学院校在近10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客观上仍旧受到国家整体发展规划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区医学教学方式和水平的更新发展普遍滞缓,改革难度大。但武陵山区历史悠远,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珍稀药材生长,道地药材种类丰富,是全国药材主产区之一,有“天然药材库”,“华中药库”之誉,更是中国三大特有植物分布中心之一的“川东一鄂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核心地带。不言而喻,中药产业的发展是武陵山区的优势产业,可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坐拥天然中药“宝库”的武陵片区中药资源的开发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究其根源,在于缺乏与时俱进的现代化药学人才。毫无疑问,现代化的药学人才是中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的中坚力量,在武陵山片区中药产业的整体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药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具有中药传统特色的药学研究,另一方面要能及时的了解国外药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先进技术成果。药学人才需要具备查阅国外文献、专利、相关药学信息以及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推进中药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我区医学院校中有必要进行药学人才双语教学探索,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培养实用人才。
1.2我国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具有时代性资料显示,发达国家也十分重视民族药物和天然药物知识方面的课程建设。很多高新技术信息来自国外,武陵山片区的药学人才如何能快速的接受吸纳新的药学动态,需要在双语教学上寻找突破口。武陵山地区拥有价值丰富的药学资源,要想让这些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不仅需要运用国内高精技术和手段,更要借鉴国外开发药物资源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很多文献资料需要查看原始文献,因文献在译文过程中,会因译文者的倾向和理解不同而有所偏差,因而原始资料更有阅读价值。要想更多地了解国际药学动态,主动的参与国际药学交流,必须有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所以,加强药学双语教育势在必行。药学双语的教学宗旨是“学以致用”,将英语与药学知识能够成功运用到实践之中,充分体现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所在。药学方向的专业双语教育恰能为中国药业的崛起和走向世界起到推动作用。双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接受专业的知识,而且应给学生植入新的思维方式。传统的药学文化与现代药学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具体是在认知方式、研究的思路上的区别。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吸收借鉴各国最新科技成果和多元文化,提高学生独立获取国外先进成果的能力。国内各医药大学的药学人才培养逐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模式,目前国内顶尖的几所大学比如北大、清华所属的医药院校的教学模式已基本接近美国一流大学的水平,开始强调多媒体的教学,增加选修课程的数目,强调药学知识的社会功能,注重将药学科学发展的状况、潮流、趋势与人类文明及国计民生的紧密关联。其中课程的国际化正逐步成为本科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成为实施课程内容和结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2药学人才双语教学的关键点
2.1认识药学专业双语教学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药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列入人才培养的重要日程,在思想上加强双语教学的重视,提高教学与学习的主动性。如果重视程度不够,就会导致在编写教材时投入的精力不够,缺乏周密的思考,因而教材设置会有不合理的现象。教材不够实用,学生自然不会学到精华,专业知识水平会很难提高,学生的质量就不会高。如果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那么教学成效也是不能尽如人意的,强化课堂导入设计,添加教学趣味成分,增加教学互动提问,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整合相关学科,系统归纳知识脉络,引入前沿科技,增添教学新鲜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只有学生产生兴趣之后,才能够有热情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模糊点越少,就越有信心,也具有比其他人更容易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选用规范化双语教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双语教学不是单纯的外语教学,而是学科教学。教材的语言难易程度、学术的权威性和内容的先进性均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原版教材与自编教材均有不足之处:
(1)原版教材由于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国内高校存在差别,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同,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面对专业的原版教材,学生首先碰到的是沉重的语言障碍,出现频繁的字典查阅,所以直接用于教学多有不便,特色有余而完整性不足。这势必挫伤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学习积极性。若是原版教材的选择过分迁就学生的英语水平,而选择时代久远的教学内容,往往会传递错误的学术观点,不能反映最新的学术动态,缺乏时效性,不容易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
(2)市面上的有的双语翻译教材将原本优秀的国外教材翻译后,失去了原有的逻辑连贯性,对知识的表达赘述拖沓,对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而学校自编教材能够紧扣教学大纲,篇幅适当,语言通俗易懂。但是,语言的规范性没有保证,知识的专业性全靠任课老师自己界定,甚至会有编写错误。我国目前适合双语教学的教材本身不多,而药学专业双语教材的发展更是缓慢,教材内容枯燥乏味,难以结合学校特色,需根据相关专业及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有机结合才能优化教学效果,不然难以起到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本科生双语教学原则上要求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针对学生英语水准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原版教材,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作。更不能盲目的按照学校排名或者编著者本人的名气作为胡乱套用选择教材的标准。
2.3循序渐进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双语授课课程的课时数达到所有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和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可实行课程初期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课内外练习。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阶段进行课程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结合武陵山区医学院校办学特点设定双语培养方案
3.1开设1个药学科目进行双语教学探索性研究我区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前期的工作经验还不够丰富,还处在一个摸索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能力。因此,双语教学初级阶段,首先工作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宜开设过多双语课程。过重的学习负担反而不能提高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开设1-2个双语教学科目既体现了对药学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能提高双语教学的影响力。在专业科目的遴选上,为了结合有利于武陵山片区的中药资源深度加工利用及开发的要求,可以《药用植物学》、《中药炮制学》为首设科目,分室内教学与实验教学两种方式,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双语教学会导致授课时间相对比较紧张,可在原有的课时基础上增加课时。
3.2丰富教材来源灵活设置教学内容为了使原版教材适应该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际,根据遴选科目原版教材编写内容新颖、语言简练的双语教材就特别重要。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教材的来源可以丰富多彩,可以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如采用一些活页讲义的方式,及时来补充双语教材的不足之处。教学内容紧跟学科的动态发展,可采用权威学术期刊的最新论文,药学研究权威机构的最新文献、国内外研究会议、相关网站多种途径,了解国内药学专业的发展动向和应用实例。每年固定时间进行一次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整理需要调整的知识内容。
3.3教学模式多样化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药学专业双语教育和单纯的英语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药学双语教育对专业知识的传授有着更好的掌控力。双语教学对药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学术论文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将中药新的研究成果与国际交流,获得国际认可,甚至国际合作。我国的药学信息在国际权威的杂志报刊上发表的并不多,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英文摘要环节不够严谨,影响了文章的发表。基于我校药学专业双语教学刚起步,着重介绍药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情况以及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学术论文写作,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专业主要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螺旋式上升,要求学生搜集有一定影响因子的药学英文文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并自行针对感兴趣的某个方向撰写英语综述。
3.4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药学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学科专业性较强的生僻词汇和概念。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解决部分词汇不足或理解上的困难。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不是只演示播放的水平,而是根据教学资源的要求,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创造力。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模式,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形象,实现图文并茂,动静相见,声情融汇,视听并用的逼真直观的表达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便于学生课后进一步消化课程有关知识,申请网络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很有必要。大量运用国内外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实例进行教学。学生因为生活在校园里,对药用植物缺乏感性认识。同时,纯粹概念和定义的教学往往枯燥,非母语的讲解晦涩难懂,进行国内外对比具有鲜活性,更便于学生理解提倡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由学生自己完成备课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讲解,由教师点评,并有针对性的提供指导意见。塑造学生集体式研究学习习惯,吸引学生高水平参与,在实践过程中体验乐趣与成就感,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差异,给予及时的帮助,可以及时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4结语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盆腔炎; 临床疗效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因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外的细菌可以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患上盆腔炎,发病只是少数。这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本文将2008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选取276例进行了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2008年8月~2010年8月间的276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8例,年龄区间17~59岁,平均(34.6±1.7)岁;患病时间2个月~5年,平均32个月。对照组138例,年龄区间21~53岁,患病时间3个月~6年,平均时间34个月。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患者年龄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两组患者有可比性。
1.2选择标准
选择范围是来我院就诊的盆腔炎患者,包括18~50岁患者,其中处于妊娠或者哺乳期的不在选择范围。主要通过对病史方面的询问,相关化验检查,彩超等方式进行确诊。主要选择目标存在以下病理特征:(1)存在下腹坠痛等现状,尤其是中间出现有月经失调或者白带异常的患者;(2)有相关患病史;(3)在相关检查时,出现有子宫粘连的症状等等。盆腔相关组织有炎症发生时,两侧部位或者单侧存在着包块状物等等。
1.3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疾控中心(CDC)于2006年提出的盆腔炎疾病的诊断标准[1]:(1)宫颈、子宫、附件区压痛;(2)体温超过38.3℃,宫颈或阴道分泌物异常、发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增大,血C-反应蛋白浓度变大,经过实验发现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显现阳性;(3)对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检验,利用腹腔镜检查显现盆腔炎疾病症状。
1.4治疗方法及标准
1.4.1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静脉滴注,1次/12h。此外,患者在经期还要口服氟哌酸0.3g,2次/d;甲硝唑0.5g,2次/d。对照组:给予患者在月经期间口服氟哌酸0.3g,2次/d;甲硝唑0.5g,2次/d。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以上治疗为周期性疗法,将1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作为1个疗程,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没有痊愈的患者,接着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一共进行3个疗程。
1.4.2疗效标准治愈:治疗1个疗程后一些疾病体征消失,体温正常,经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白细胞总数≤10×109/L;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得以缓解;体温正常,经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白细胞总数≤10×109/L;无效:症状无好转迹象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
2结果
2.1临床疗效
两组病例疗效见表1。
2.2用药至体温降至正常或症状消失所需时间
体温降至正常和症状消失时间见表2。
由表2可见,观察组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和症状消失所需时间(d)均较对照组短,提示差异有显著性。
2.3治愈时间
其中对照组的治愈时间平均为11.3d,包括38例因为其他原因等住院治疗;观察组中有124例在门诊进行治疗,治愈的时间平均是5.4d。通过比较,两组的治疗时间统计学处理结果是0.01
3讨论
20世纪末期以来,引发盆腔感染的病原体大多是需氧菌、厌氧菌或者两种病菌混合感染导致的,主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葡萄糖球菌、厌氧菌和大肠杆菌。然而最近一段时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我们从一些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盆腔感染UU的检出率为30.4%,CT的检出率为25%,两者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10.1%,UU和CT总感染检出率为55.4%。而我院在这276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中,有109例培养出一些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其中解脲支原体检出率为37.7%,沙眼衣原体的检出率是4.6%, 1/3病例有混合感染的情况。
对于盆腔炎的护理和治疗工作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盆腔炎的病因机理往往是中医上说的外邪入侵,大量的淤积在胞中,从而引起人体内很多组织功能的失调,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腰酸、气血不顺、痛经等症状,所以对于盆腔炎的护理方法也是从这些方面入手的。一般来说盆腔炎的患者心理反应会非常大,在此类疾病的影响下,情绪常常容易激动,易怒易暴躁,所以对于盆腔炎护理的研究中,首先针对的就是心理方面的护理,通过和患者交流,让患者更好的了解病因以及致病机理,最终达到让患者调整心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另外,灌肠护理也经常用到,在灌肠护理中要让患者处于一个轻松的环境中,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并且密切关注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病情变化情况,做好灌肠过程中的保洁工作。这些都是盆腔炎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治疗经验,对于盆腔炎的治疗都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方法是药物治疗的方法,通过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来观察盆腔炎的治疗状况。
左氧氟沙星是全合成氧喹诺酮类抗菌药,自该药问世以来,已广泛用于多种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它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因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良好的抗结核活性,它的反应机理是利用对细菌DNA复制所必须的酶DNA促旋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左氧氟沙星比氧氟沙星具有更好的抗结核活性和更高的生物利用度,从而阻止细菌的生成,并避免质粒细菌耐药性的生成。且临床药理显示,该药对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菌有很好的杀菌、抑菌作用,其MIC 0.25ug/ml,MBC 1.0ug/ml低于氧氟沙星(MIC 0.15ug/ml,MBC 2.0ug/ml[2])。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常规抗痨药的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是RFP、吡嗪酰胺(PZA)、INH可产生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将左氧氟沙星用于妇科盆腔炎的治疗具有很确切的疗效。同时疗程也随之缩短了,而且副作用很少,对于一般人群非常适用,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师少军,韩召敏,陈华庭,等.进口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在中国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2]黄健玲,沈碧琼,陈曲波,等.168例盆腔炎患者宫颈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结果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14.
[3]阿莫西林纳米乳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一、Internet工具及资源简介[3]
Internet拥有多种工具及资源,每一种工具及其所对应的资源都具有其独立的目的和操作模式,而各工具的使用和资源的获取存在较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造成Internet新用户不知所措。
1.E-mail(电子邮件):它本身是一种工具,但它所发送和接收的消息(message)则又是一种资源,它是在Internet上最重要和使用最普遍的工具和资源。
2.Mailing Lists(新闻或专题讨论组):它是利用E-mail的传播功能,将某一信息的若干份拷贝传送至所有需要它的用户(讨论组成员)手中。
3.Newsgroups(新闻组):类似于Mailing Lists,它也是为对某一方面感兴趣的用户提供新闻、评论和其它信息的一个场所,但它不同于Mailing Lists之处在于并不是利用E-mail来实现信息的交流,而是用一种称为Newsreader的程序来访问Newsgroups的资源。
4.World Wide Web(全球信息网,WWW或Web):它是一个Internet网点组,并创建了它自己的Web文档或称Web页(pages)供用户浏览。Web页的特点是其上有许多超级文本链接(hypertext links)或突出显示的关键字,一但某一个链接或关键字被选中,则会打开相应的新一页,用户可以方便地利用鼠标即可实现在Web上的漫游,获取各种资源(文本、图片、声音、动画以及视像节目等)。
5.Telnet(远程终端模拟服务):利用Telnet功能可以使自己的电脑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终端去运行和访问保存在该远程计算机中的程序和信息,检索许多大学和公共图书馆中的目录,沟通与政府间的联系,获得相应的资源,但Telnet也是Internet工具中最难掌握的一种。
6.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通过Internet从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进行文件拷贝的一种标准Internet协议,通过FTP可以下载程序、书籍、以及各种政府的信息等。
7.Gopher:是在Web之前出现的一种工具和资源,由遍布全球的Gopher服务器组成的服务系统,其资源以标准化的且易于使用的菜单方式存在,每一个服务器都含有有关本地资源的菜单,虽然通过Gopher只能访问部分Internet资源,但这部分资源包括了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现在Gopher资源也可用Web来访问。
8.Talk and Chat:它们是交互式通信工具,也是最少用的Internet工具,它们可使Internet用户间实现实时相互交流。Talk是在两用户之间建立一对一的交谈,而Chat可以允许两人以上的多用户交流会谈。
下面我们结合本专业重点介绍其中两种使用最多,最方便,界面友好的工具和资源。
二、E-mail(电子邮件)
E-mail是Internet中使用最普遍的工具,具有快捷、方便、廉价的优点,从理论上讲,发送一封邮件仅需几秒钟即可达世界任何地方,但往往一封邮件需要多个服务器的转送以及受通信繁忙程度的影响,一般需要数分钟达对方主机,这是普通的邮件不可比的一种传递速度,而其费用仅为一次市话费。这种快捷与廉价使得E-mail成为我们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快速联系和交流有效而经济的工具,也可用于进行资料的索取、传输、参与专业学术讨论,以及加快审稿和出版周期等。值得一提的是,利用E-mail参与专业的Mailing Lists(讨论组),是很好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值得大家使用。在我们上网期间找到与药学专业有关的讨论组(Mailing Lists)有28个,涉及药学的各个方面,如药理、药剂、生物药剂学、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当我们加入到某一讨论组后,每天可收到该讨论组送来的信息(E-mail邮件),即各种专业问题和相应的回答,任何成员均可向讨论组发送问题或解答问题。我们加入的一个讨论组——美国药学会药物历史讨论组(/pwmirror/pwq/pharmwebqg.html),它是一个药学问题讨论组,其成员来自39个国家有1100多专业人员(人数每天在增加),这是天天都在进行的世界范围的讨论,使我们开扩视野,增长知识,广交朋友。参加讨论组无需交费,只要向该讨论组提出申请即可,因此,望已上网的同仁选择合适的讨论组尽早加入。
三、World Wild Web
是一个利用超文本(Hypertext)文件和多媒体的全球网,目前在Internet中应用最为广泛。在Windows 98界面下Netscape 4.0或4.5和MS Explorer 4.0或5.0都是进入WWW良好的浏览工具,在进入Web页后,可通过对其突显字的选择方便地浏览感兴趣的内容。对于药学专业人员来讲,可以通过WWW了解国际药学最新研究进展,浏览当月药学有关杂志,参加药剂学专题讨论,阅读国际药学术会议公告等。但要想利用这些资源首先的知道它们存在的地点,下面我们介绍Web上寻找药学资源地址,并介绍几个药学网点。
1.资源寻找:在Internet上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使用能够进行信息检索的获得信息工具,一般分为交互式和索引式及名称地址录三大类型检索工具。目前Web搜索和查询的工具有二十余种,各有特点,我们介绍常用的四种。
(1)Yahoo ():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大型综合性医学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1983~1998年间辆900多种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总计966215条文献:自1994年起,CBMSdisc的收录范围进一步扩大,年收录量达160000条以上,并增收了文摘、英文题名、关键词等字段,加强了主题词标引及分类的深度。CBMdisc的收录范围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中药等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目前,CBMdisc是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能基本上满足各级临床医生对中文药学文献的需求,可免费检索。
(3)牛魔网健康药塞(),收集了超过300种医药杂志的网址,并提供连接,大家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浏览。
四、对于Internet在药学使用中的建议
1.Internet网作为一个庞大的信息源和快速传递信息的通道,应当受到药学界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尽快掌握这一工具必将会对促进药学的快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是现代药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我们建议在药学专业杂志上开辟Internet园地,普及网络知识,探讨如何用好药学资源,交流经验,共享网址,同时还可探讨药学软件的开发、应用等知识讲座。
2.建议在具备数据通信条件的作者论文后面附注E-mail地址,以逐步普及这新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通信交流手段,加快信息和科研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电脑报社编辑部.电脑报合订本——Internet之窗.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11-12.
2 张勤,等.Internet与药学信息资源发展.中国药学杂志,1999,(21)3:196.
“昔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药理学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和长寿,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都在为了药物的研究而终生不辍,无怨无悔,李长龄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将近古稀之年的他,依旧忙碌于药学的教学和研究事业,飞行于北京与新疆的上空,只为了他的梦想与承诺,正如他的名字:使国人都得以健康、高寿、长龄。
情感决定人生
他是一个恋旧的人,从几次的人生选择,不难看得出来。
李长龄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生于1946年的春末夏初,正是国内战火纷飞的年代。1965年,他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7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虽然如此,他却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在校期间能够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其实是很少的,因此在工作期间,他又自学了大学课程。在国家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的1979年,他考取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药物所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师从药理学领域非常知名的韩锐老师、籍秀娟老师等,受到了全面的、系统的科研训练。学成毕业时,面对老师的挽留,他选择了回到北医,因为他的情感,他的恋旧。
回到北医,他开始做抗肿瘤药的研究,后因课题组和美国方面的合作,他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默克(Merck)研究所交流学习。再回到北医时,李长龄建立了自己的药理研究室,又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慢慢地教研工作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大,这就是后来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的前身。
几年后,他作为访问学者又一次到美国访问学习,当时他的夫人也在美国访问学习,很多美国的朋友都劝他留在美国工作,毕竟实验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优于国内很多。毫无犹豫,他又一次选择了回国。只因为,舍不得他的实验室,放不下他的学生和那些年轻的研究人员。
正如李长龄教授说的一句话“假如一个地方,地下到处都埋着金子,但是大家都没有发现或者说懒于发掘,总想捡现成的。吧怎么可以呢?一个事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些创造性的工作,都需要一些取舍的。这对我来讲,没有什么需要考虑的,因为,我的根在这里,我的土壤也在这里。”
在自己的土壤上,他迅速成长起来。1994年,他身兼数职,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药学院细胞和分子药理系主任,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等药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理通讯》副主编,《生理科学进展》,《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等。
他说,他的恋旧决定了他的生命轨迹,也决定他的快乐与辛苦。从此,在药学的研究步伐上,他一发而不止。
奋战于药物研究实验室
李长龄教授与实验室研究人员一起,长期从事药理学研究。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将受体理论及相关技术与新药研究结合,建立微量样品筛选系统,率先在国内建立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腺苷受体、钙拮抗剂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等研究方法。李长龄教授还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主持了多项新药研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约80篇。
在新药研究方面,李长龄教授有着深厚的兴趣。他认为药物研究是一个特别联系实际的学科,是一个应用的学科,对新药的评价更应该偏重于实际效果,而不是论文的发表数量,”因为药是为病人服务的,而不是为了研究药的人而服务”。
新药的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许多专业学科的联合工作,包括化学的、药剂学的,药理学的等等。李长龄教授主要是做药理学研究,即证明某种物质、某个化合物对生物机体有什么活性,它为什么有这种活性,它的活性在临床上可能有什么用途,在临床上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会有什么毒性等。他主持或参与的药物研发项目包括中、西药物10余项,其中的一些已申报新药成功,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耕耘于药学教育第一线
近40年来,李长龄教授一直承担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课程,并积极参与国家级继续医学、药学教育培训课程工作。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高等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等,为本科学生开设的课程有药理学、新药研究,临床药理学等课程,自毕业至今从事药学教育事业39年。青年教师们在药理学教学和实验中遇到疑难问题,都可从李长龄教授那里得到解答,因此他被称为是所在药理学系的“活字典”。李长龄教授在近40年的从教时间里,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现在这些学生已经分布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但无论走到哪里或是已经过去了多少年,只要提起李教授的课,大家都记忆犹新,都有这样的感觉:“听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在内容复杂繁多的药理课上,无论是面对研究生,还是面对本科生,甚至是其他专业的继续教育的学员,李长龄教授总是能准确把握听课对象的接受水平,将复杂的药理知识讲解得浅显易懂,将枯燥的药理学原理阐述得津津有味。
除了在教学中注重选用国际上公认的优秀教材外,李长龄教授还经常为学生介绍药学方面的新进展,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并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主编或参编供不同层次学生使用的多种药理学教材、相关辅导材料及药学专著,为药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继续教育人员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用书。这些教材中,有的被评为卫生部优秀教材,有的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李长龄教授多年来一直关心药学教育改革,尤其在他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期间(1994年~1999年),积极配合时任院长的张礼和院士,根据国际药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国内药学教育的现状,积极推动大药学的概念,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面的培养,并加强药学教育中的生物学学科比重,使药学教育的“药味”更浓。
对研究生教育则强调创新意识,特别是与新药研究有关的知识和手段的培养与训练。李长龄教授在研究生教育中,不但传授给学生们扎实严谨的药理学科研工作的基本功,和
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更让学生们耳濡目染地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了数量众多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等。他们毕业后或在国内外继续深造,或在一些著名大学,研究所从事药学教育与研究,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在研究生教育中,李长龄教授定期深入实验室指导学生工作,定期听取学生的文献综述,定期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课题,定期组织教员和研究生的学术研讨会,定期翻看学生的实验记录和阶段小结,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和科研论文则逐段。逐句地审阅。他一丝不苟,认真求实的科研作风,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
飞越于西部边陲
本世纪之初,教育部启动了一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计划。指定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2003年,为响应学校的号召,作为北京大学药学院第一位对口支援西部的教员,李长龄教授第一个报名,远赴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讲学。而当时,他担任着药学院药理系主任的职务,又是博士生导师,行政和教学工作都非常繁重。作为领导的他,本可以自己留在北京,可是一贯严于律己的李长龄教授,以身作则率先来到石河子大学。
2005年,李长龄教授受聘挂职石河子大学药学院院长之职。当时,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刚刚独立建院不久,基础差,力量弱,人员也很少,很多人对于药学院的发展都没有信心。李长龄教授的到来,实际上就是把北京大学药学院和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紧密联系起来,架起了石河子和北京的教育共通的桥梁。北京大学药学院基础较好,实力雄厚,李长龄教授背靠着北京大学,又得到了石河子大学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变化之――之前,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没有一个博士,他以自己在学术界的影响,从北京、山东、西安、兰州等地高校或研究所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专业人才,改变了石河子大学教师中没有博士的状况。最早引进的就是李长龄教授在北京大学的一名博士后,现在是石河子大学的“绿洲学者”,另有一名“绿洲学者”引自国内一家著名的药科大学,这些引进的人才现在都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他注重培养学院内的人才,以前,学院里没有人敢于考博,特别是重点院校的博士,李长龄教授鼓励他们报考,现在多位年轻教员在北京读博。目前,在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科院药物所这些国内药学教育的最高学府,都有来自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的博士生。通过这样的有效措施,对改善药学院的师资力量是很有帮助的,对师资队伍结构的改变也有很大帮助。
变化之二――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药学院在2005年申报了教育部和兵团共建的实验室”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重点实验室”,经过三年的建设期,在2008年底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这样级别的实验室在石河子大学是难得的,而在药学院这样一个基础比较薄弱的学院更是非常难得。
变化之三――目前,药学院承担了国家级,教育部,国家自然基金,兵团等多项科研课题,在之前完全没有国家级的课题。李长龄教授2005年到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挂职以后,第二年学院拿到了第一项自然基金项目,而当时就是以他在北京大学的一个博士生的研究资料作为基础申请的。从此,各种课题的申请、研发渐渐多了起来,原本对于石河子大学来说高不可攀的课题,现在做得从容而自信。“我们见在还有科技部的一些新药研究的专项基金,比起名校来说当然还差得很远,但对于基础薄弱,地区偏远的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来说,进步是巨大的。”这也是石河子大学的师生有目共睹的。
变化之四―在新疆支教期间,李长龄教授全面指导药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使学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他亲自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了《高级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等多门课程,授课内容丰富、先进,联系国际国内药学学科的新进展,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学术造诣深,使师生们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国家一流大学先进的教学和学术成果,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变化之五―― SCI论文的从无到有,从开始的“零”的突破,到现在一年就能有多篇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
变化之六――组织召开了兵团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药学学术年会。李长龄教授还邀请北京10余位药学专家,教授先后到石河子大学讲课,做学术报告,同时组织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多位教师到北京大学药学院进修培训和读研,对提高学院教师教学和学术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变化七、变化八……
天山记载了这种种变化,师生们沉浸在这种变化之中。也变得自信而奋发。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团队来说,自信都是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催生着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的新生与蓬勃。
永恒于戈壁明珠
中国,美在新疆;新疆,美在石河子。石河子市是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城市”,她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的南缘,独具西部风情的“丝绸之路”上:她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她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她是中国“屯垦戍边”的成功典范,她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深受到军垦文化感染的李长龄,为了美丽的天山,他执手雪莲,以心相许。
在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工作期间,李长龄教授从不以北大教授和院长自居,与学院内外教师、学生打成一片,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教师学生都喜欢与他交流,他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指导帮助年轻教师,热心捐助困难学生。李长龄教授说过:“我要以孟二冬老师为榜样,全心全意地为边疆药学教育服务,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2006年,李长龄教授以他的奉献精神和业绩被评为“教育部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和“石河子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
李长龄教授的“院长”一职,并非挂名,而是一笔一划的心血镌刻。每个学期,他把北京的工作都集中起来攻关,做完后就到石河子去,60多岁的他,每周的课表大概有20个学时,而这些课时他都是尽力压缩,集中完成。即使是在北京的时间,他也心系石河子,对于各项工作也都了握于心,从不懈怠。
2008年,他的三年合同到期,本应回到北京,结束这种“空中飞人”的忙碌生活。可是,为了帮助换届后新领导更好适应,也为了给他亲自引进的新进人才一个缓冲巩固期,经不住石河子大学领导和师生的挽留,他答应再延一年。而这时,身在北京的老母亲因身体不好,处在住院阶段,一刻也不能离开子女的照顾,”身为人子,我欠他们的太多,父母都已80多岁,我真的怕以后想尽孝都没机会”。他这样的选择,是为了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发生,是为了他刚满两岁的小孙子的娇语呼唤,更是为了年轻力量的成长和发展。
离别,是一定会到来的,而心底的依恋,却可以永恒。
“我的对口支援总归是阶段性的,甭管三年四年五年,我总还是会离开,我希望这个工作在我走了以后,还能持续发展,所以我一直在为能留下一支永不撤离的对口支援队伍努力。”他做到了,他引进的不是一个人才,因为一个人在群体中很容易被稀释,而人才梯队的作用则是巨大的,不同专业的人才,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药学院的科研和教育力量,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吸引和带动作用,可以有力地促进一个单位,或者说一个事业未来的发展。
我们相信,有李长龄教授坚实的基垫,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繁荣,而李长龄教心中的梦想,也一定会美丽绽放,一如那天山雪莲,圣洁而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