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学位论文范文

医学学位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学位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学位论文

第1篇:医学学位论文范文

按照《教育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军事预防医学等。笔者对2006年-2010年间我国部分地区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文献简要评述如下。

目前,国内外对于2006年-2010年期间,我国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的科技论的统计与分析比较少,仅有山西医科大学孔瑞珍的学位论文《高等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技论文产出的综合评价》对筛选出的27所高校在2003年—2007年间产出的科技论文,经秩和比法逐年统计分析后得知,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具有较高的论文产出能力,提示这些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成绩突出。对27所高校预防医学下属二级学科的科技论文产出数量运用秩和比法统计评价后,得出了在各二级学科方面各大学的科研情况以及优势所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以第四军医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优,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方面复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表现突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第三军医大学和中山大学名列前茅,儿少卫生和妇幼保健学以华中科技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最强,卫生毒理学突出的是第三军医大学和吉林大学[1]。在进行横向比较后发现,各高校5年间每年的论文产出数量相对起伏不大,但高校在各学科的论文产出能力并不均衡,需要发挥所长,弥补不足,既要全面发展,也应重点突出。

其他文献主要是对以某地区的卫生机构或某一高校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进行研究,例如:温州医学院图书馆赵丽红的《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医药卫生科技论文产出的计量分析》一文中应用文献计量学的科学方法,对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温医)教师在国内生物医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及SCIE收录国际论文进行定量研究,提供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和测评结果。文中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按照论文机构分布、论文作者分布、载文期刊分布、基金资助项目产出论文情况统计分析等,得出2002-2007年间,温州医学院国内发文和SCIE论文量均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就目前而言,与国内一流医学院校尚存在一定的差距[2]。浙江省医学情报所的舒畅和《移植杂志》编辑部的沈敏共同完成的《浙江省各地区医学科技论文计量分析》一文中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对浙江省11个省辖市在2002-2007年发表的生物医学文献进行统计,按照11个省辖市的总量、省辖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量、11个省辖市排名前五位的学科等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浙江省各地区的生物医学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浙江省生物医学水平有长足的进步,但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十分明显,尤其是省属单位占居了主导地位,市级医疗单位难以与他们竞争,该文对以后这些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第2篇:医学学位论文范文

关键词: 宋诗 艺术特点

宋代是一个诗、文、词都高度繁荣的时代,但与文、词相比,文人作诗不仅更为普遍、数量更多,而且以“无意不可入”的态度,造成了诗的更为广阔的涵量与更为丰富的内容。宋诗的艺术风貌尤为突出,最鲜明地与处于诗歌鼎盛期的唐代之作形成对比和参照。清人吴之振在《宋诗钞序》中就曾这样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得,皮毛尽落,精神犹存”。而五十年前,缪彦威先生在《论宋诗》中也已经扼要地指出宋人“变唐人之所己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发”。虽然自宋迄清,抑宋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但今天,我们谁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宋诗确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与唐诗一同构成了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史上的并峙双峰。

那么,与唐诗相比,宋诗到底有哪些特色和风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先来看看唐诗最鲜明最为人称道的风格特点,这样才有便于形成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也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宋诗焕发的独特光芒。

我们读唐人诗作,会觉得它们处处洋溢着饱满、炽热的感情:有令人鼓舞的雄壮,如盛唐诗歌的一大奇景――边塞诗;有令人凄怆的哀艳,如数量众多的闺怨诗;有令人低徊的缠绵,如晚唐以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深婉绮艳诗风;有令人痛苦的感伤,如杜甫、白居易等忧国忧民的社会派作风……这些流露在外的充沛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读者很容易便淹没在诗人掀起的情感波澜下。然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在宋诗里面则似乎很难找到。宋代诗人们往往并不放纵自己的情感,他们善以一副清醒的面孔和老成的姿态,或工稳、冲淡地描写山水风物,或冷静地向你阐发自己的政治见解与人生感悟。这种理性化、议论化的基本特征在经过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构建后,又被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诸人推向极致并加以规范,因为他们的作品强调心灵的自守、主体意识的高扬和精神世界的扩张。虽然在南宋出现了心灵开放、向现实世界回归的倾向,但这主要来源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家国之恨迫使诗人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感,从而创作出大量慷慨激昂的诗篇。中兴三才子范成大、杨万里、陆游,江湖诗人中的戴复古、刘克庄以及晚宋将领文天祥、汪元亮等,他们的诗歌均带有了沉郁苍凉的爱国主义情感基调。至于南宋后期以姜夔为代表的一部分江湖诗人、四灵诗人,他们的作品大多反映了对现实的消极态度,对“宋调”的重构并不成功。再加上他们师从晚唐,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辞写野逸清瘦之趣,不似唐人一味铺洒豪迈意气,情辞丰腴,也凸显了宋诗气骨瘦劲之美。

既然上文已经提到了宋诗的基本特征――议论化、理性化。接下来我们将着力解读。钱钟书先生《谈艺录・诗分唐宋》中就说道:“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初文坛继承了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形成了西昆诗派,他们写出来的诗词藻华丽,却内容空洞乏味。直到欧阳修领导的诗新运动期间,诗人们为了摆脱晚唐的柔弱诗风,矫正西昆体的浮靡,非常注重诗歌的思想内容,不知不觉把“文以载道”的作文理念也融入到诗歌创作中,因此常在诗歌作品中发表议论,一些长诗则更多地承载了议论纵横、反复述说的功能。当然,文学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在思想领域里的体现,宋诗这一特色的形成终究是宋代独特的政治、社会坏境所决定的。其一,宋朝是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时代,在北宋时期,政治改革和随之出现的朋党之争搅得政局动荡不安,这些一直是知识分子关心的主要问题。终南宋之世,主战和主和,又将朝野士人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派。其二,宋代科举考试偏重策论,知识分子一举成名后往往平步青云,集文人、学者、政客于一身,由于与朝廷的向心心理往往自觉地与政治保持一致,“开口揽时事o论议争煌煌”,这成了这批人的共同特征。不妨来看一下以下资料:

王禹,官至右拾遗,左思谏;

欧阳修,官至观文殿学士,晋太子少师;

王安石,官至翰林学士兼侍读;

黄庭坚,官至秘书丞兼国史修编官;

陆游,官至宝章阁侍制;

范成大,官至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

杨万里,官至宝谟殿学士。

此外寇准、陈与义、曾畿、范仲淹等等大诗人都是权高位重的官僚。再加上宋学的渗透和道统的高悬,他们的诗歌因而具有了鲜明的政论性。如王禹的长篇诗歌,叙写自己生平事迹与怀抱,能挥洒自如,畅所欲言,已开宋诗议论化风气。林逋盛赞他:“纵横吾宋是黄州。”王安石的诗则是充满这种政论色彩的典型。他的一部分诗篇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对社会前途的忧虑。如《河北民》,诗歌开门见山点题,接着逐层析述河北民众之苦况及三条根源,接着施以气氛渲染,最后古今对比,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严重关注,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对朝廷无能的强烈不满;另一部分诗表达了对北宋统治者在辽和西夏的威胁面前麻痹苟安的不满,如《阴山画虎图》,从阴山健儿的射虎,联想到古代将士们曾在这里击败过入侵的敌人,使边疆平静无事,对比当时“胡天朔漠杀气高”的形势,批判北宋统治者的不修边幅,变现他对国家前途的深忧;还有相当一部分咏史或怀古的诗篇,也大都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如《明妃曲》,一扫历代诗人写王昭君留恋君恩、怨而不怒的传统见解,只从侧面落笔,勾画了古今艳传的绝代佳人的形象,以及她独去异域、怀念故国的凄苦无告的心情,更深刻的是,诗人在结韵里道出了在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受压迫、被蹂躏的社会现实,同时流露了他怀才不遇的心情。

当然,宋诗的议论化固然有对政治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但更多地表现在随着哲理思辨能力广泛深入发展的宋诗理性化进程之中,理趣则是这一进程的明显表现,它强调说理、叙事、状物自然和谐、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感发读者的审美情趣。这形成了宋诗又一处独特的魅力。虽它主要体现在王安石p苏轼及其追随者黄庭坚p陈师道之手,但几乎每一个宋代诗人都有那么几句拿得出手的理趣诗。请看

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陈与义的《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赵师秀的《数日》: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卢梅坡的《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以上诗例,没有一首不写得活泼有趣。诗人善于欣赏景物,纵深地领略自然界的情趣,用语又都十分精到,让人读来不禁要回味无穷。这些都是从宋代广阔的诗海中随意拾捡来的诗篇,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场著名的“琴声之辩”,领略一下大师级别的人物他们是如何表达理趣的。关于琴声的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说“琴声在琴上”,也有人说“琴声在弹琴人的手指头上”,苏轼却不赞成这两种说法。为此作了一首题为《琴诗》的七言诗表达自己的观点: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四句诗,看似浅显易懂,其中却包含了深刻的禅理:琴声来自主客体条件耦合的演奏过程之中,器乐之音是载体,情思是心理的内容,两者统一、表里合一,乃成琴声。同时期的欧阳修也写过一首相关的诗《赠无为军李道士》:

音如石上泻流水,泻之不竭由源深。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

也清楚地表达了这样的道理:弹琴的指头听命于心灵,听命于弹琴者意蕴和乐感的心灵,即弹琴的指头不过是人的主观情感意志的表现。可见,琴声是主客观的统一,是主观意识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发生的感应与交流。苏轼和欧阳修只是借助音乐产生原理这么一个切入点,却参透了审美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彻悟后的人生智慧,让诗歌在议论、说理的时候并不显得生硬枯燥,反而能顿时变得妙趣横生起来。

当然,说到宋诗主议论的特点就不能不提它的散文化倾向,这二者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知道,诗是感情最直接的载体,而文是表达理性思维最好的方式。那么,宋代诗人要想在诗中“论议争煌煌”就不可避免地使用散文化的、灵活多变的句式。这也就是为什么宋人多以妥贴、排S的五七言古体见长的原因。再者,以散文的笔法句法运用入诗,也可使诗歌的内容和功能趋于散文般宽广。古文运动的发起者韩愈便创作了《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雉带箭》、《石鼓歌》等大量的具有散文特征的优秀作品,开拓了诗体,促进了诗歌语言的解放,革新了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这一作法得到了宋代有志于变革创新的诗人们的极力推崇与直接继承,更是由此确立了新一代诗风。他们往往善于以散文章法为诗,也就是把散文谋篇、布局、结构的方法,把散文起承转合的气脉,贯穿到诗歌创作里。如欧阳修的《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前写行役之景,后写离别之怀,中间评赞苏、梅,先分后合。其布局经过精心结撰,极为致密。苏轼的《游金山寺》“起结奇横”,不可移易地写出了蜀士之远游,而中间由泛述金山,进而写傍晚江干断霞,深夜江中炬火,曲折变化又如行云流水。其次,宋代诗人还善于把长于描绘事件、刻画人物、摹写物状的散文笔法运用到诗中。如梅尧臣的《田家语》,共二十四句,每四句写一件事,层层进逼,所述被逼租、遭水蝗灾害、征为弓兵、遭鞭扑、卖牛、饥饿等,都包含血泪,令人惨不忍睹。又如苏舜钦的《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诗用赋体,平铺直叙,细致地把中秋月色向我们娓娓道来,感情奔放,直率自然。还有些宋诗大量使用虚字,或者把散文特有的句式径直搬入诗中,以图达到如韩愈般“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六一诗话》)的境界。殊不知,这种泛滥的散文化却有些矫枉过正,诗歌语言非但不平易流畅,反而拗口难读,一直为后人所诟病。然而,不管怎么说,这种散文化的创作倾向毕竟奠定了宋诗区别于唐诗的一个主要特点,一扫宋初诗坛绮丽繁缛的习气,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诗歌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以上详述的两大特征即论证了人尽皆知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这两句话,这也是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里主要针对苏、黄以及江西诗派而提出的著名观点,因其高度的概括性与准确性已成为后世对宋诗纲领性的批评。与这两句话并列的,还有另一个观点,即“以才学为诗”。

“以才学为诗”,主要体现在诗中的用典方面,或者说是“掉书袋”。宋人有着刻苦读书的良好风气,文化修养也普遍较高,因此,宋诗难免要带有一定的书卷气。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则是这方面的主要倡导者与极力实践者。他认为:“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再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形容,“以俗为雅,已故为新”,达到“点铁成金”的效果。苏轼就很喜欢用杜甫“雨催诗”的典故,他在《次韵江晦叔》(“雨已倾落盆,诗仍翻水成”)、《游张山人园》(“飒飒催诗白雨来”)、《有美堂暴雨》(“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魂”)等诗中均把它融入了进去,确实做到了推陈出新。再如黄庭坚为苏轼的画写的一首诗《题竹石牧牛》: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依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后四句集中体现了黄庭坚诗喜欢坳折,化用典故的特点。诗人化用了前人成句,如牛砺角事,见唐韩愈《石鼓歌》“牧童敲火牛砺角”,牛食竹事,见唐李涉《山中》“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竟黄庭坚点化,推陈出新,风趣自然。在句法上,诗效仿李白《独漉篇》“读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格,却又间用散文句式。这样,诗便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不可否认,宋人“以才学为诗”,喜欢用典,斧削琢磨,求新求变,提高了诗歌的技巧,但极容易让诗流于形式,况且能在这方面做到令人叫绝的也仅限于几位重要作家,甚至黄庭坚自己有时候也不免露出生涩拗拙的毛病。至于江西派末流,更是拗捩至极而不能卒读。因此,我个人认为,宋诗这一特色实属“过大于功”,那么,关于此点我也就不便赘言。

然而,不仅是“以才学为诗”,连以“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都一并遭到了严羽的严厉批评。他认为这种创作风尚实为“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这些话虽然囿于门户之见,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却也委实道出了宋诗不同于唐诗的重要内涵与自成一体的艺术成就。而今天的我们,能够站在历史新的高度俯瞰宋代诗坛的洋洋大观并清醒、理智地解读之,是何其荣幸!说到这儿,我又想到了缪钺先生的《论宋诗》,其中关于“唐宋诗之异点”的那番评论可谓妙笔生花,精彩绝伦,而其中有一譬喻我最为欣赏,而且与本文的观点尤其契合,现摘录如下以作结语。

“譬诸修园林,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

参考文献:

[1]张白山.宋诗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胡云翼.宋诗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93.10.

[3]程千帆.宋诗精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第3篇:医学学位论文范文

思维定势或叫心向,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也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而求异思维的主要特征就是不囿于原有的思维定势,随时准备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知识、创造新方法、更新观念以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准备。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共同服务于人的思维发展,它们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求异,就意味着否定原有定势,建立新的思维定势,而不断发展的思维定势又为更高层次的求异思维奠定基矗于是,人的思维水平,尤其是辩证思维的能力在这种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事实上,人正是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以适应新的环境的。经验的积累过程并不是线性增长和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人不断地用新经验去否定或修正老经验,这里的否定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对老经验的扬弃,即吸收老经验的有用部分,否定其“错误”的部分,获得新的经验。这种“经验”实际上就是思维定势。在学习过程中,新的思维定势往往需要在不同环境下多次强化才能形成。例如,学生对于一个新的概念不是一下就能“熟练掌握”的,往往要通过多角度、多次在不同环境下对这一概念进行识别、理解和运用,其间可能发生多次错误,甚至是同样的错误多次出现,使我们多次接受教训又多次总结经验,才逐步实现“熟练掌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的思维定势建立的过程也正是对旧有思维定势的“求异”过程。

可以说,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定势和求异思维能力(包括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科学思维定势的基本内容就是各种概念、定理、公式、技能技巧的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其中,“熟练”就是比较“牢固”的思维定势,这是求异思维的基础,也是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基矗“三基”之所以重要,也正在于此。如果当学生对新问题的规律还未掌握,思维定势还未形成时,就对其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所谓应变能力和灵活性,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学生不但不能掌握技巧和灵活性,就连基本技能也难以掌握。有的教师教学方式很活,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思路分析得头头是道,而教出的学生一旦独立面对问题却又束手无策,也由于这个原因。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思维定势已经形成,教师却不能及时增加难度,“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则必将使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抑制。

学生在整个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每次思维定势的重大突破,都伴随着一个阶段的求异思维训练。改变过去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对学生而言有时是很难接受的,甚至是痛苦的。如对初一代数的学习,学生常常希望回到算术中去而讨论字母运算;学生在立体几何学习的初期,往往会无意识地以平面几何的观点来处理空间问题,看立体图“立”不起来;学过任意角的概念后,仍将任意角视为锐角或钝角;学生由实数集“跨”入复数集后很不习惯,往往不知不觉又“退”回到实数集中去,将复数集问题当实数集问题解决……这些新旧知识和观念的转化过程之艰难,教师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耐心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对比(寻找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在旧有知识和观念的基础上对新知识和新观念逐渐认同,进而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建立新的更高层次的思维定势。

第4篇:医学学位论文范文

1.1研究对象

186例非贲门胃癌患者,来自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经临床、胃镜及病理诊断证实。男81例,女105例,平均发病年龄(55.19±14.05)岁。随机选取298例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98例,女100例,平均年龄(39.20±14.12)岁。以上个体均为无血缘关系的广东汉族人,既往无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

1.2研究方法

1.2.1Hp的检测

采用ELISA检测Hp感染。

1.2.2基因组DNA提取

抽取静脉血4ml,常规酚/氯仿抽提基因组DNA。

1.2.3PCR扩增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

1.2.3.1TLR4Asp299Gly,Thr399Ile基因多态性检测

将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以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GV1染色。

1.2.3.2CD14C159T基因多态性检测

引物设计及反应条件参照文献,引物为F:5′TGCCAGGAGACACAGAACCC3′,R:5′TGTCATTCAGTTCCCTCCTC3′,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以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GV1染色。

1.2.4统计学分析

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χ2拟和优度检验,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χ2检验差异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水准为α=0.05),相对风险度用OR(Oddsratio)值及95%可信区间(95%CI)来评价。

2结果与讨论

第5篇:医学学位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 学位论文 学术不端 复制比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29-03

[作者简介]马玲,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研究生科助理研究员(吉林长春130021)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最后环节,是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所学知识的重要体现,因此,学位论文的好坏直接反映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毕业学术成果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触犯学术不端底线,层出不穷的学术失范的事例令人心痛。本文拟从复制比这一视角,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的总体情况,找出医学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原因,提出提高学术道德的对策。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对学术不端行为给予了界定,即指在科研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

中国知网提供的学术不端行为文献检测系统分支下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对比数据库,确定学位论文的重合字数,从而得出学位论文的复制比数据,根据复制比数据的高低来判断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是否具有抄袭、剽窃行为及其程度。论文复制比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主要的学术失范行为。近年来国内高校普遍采取“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情况进行检测,复制比也逐渐成为衡量研究生学术失范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结果分析

笔者针对某综合大学医学院2011、2012、2013届共290篇研究生学位论文,以中国知网提供的“学术不端行为文献检测系统”内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为检测工具进行检测,得出学位论文的复制比结果,并对复制比初次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201l届72篇,2012届99篇,2013届119篇;博士研究生84篇,硕士研究生206篇。

1.学位论文复制比大部分达到要求,但仍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

从表1可以看出复制比小于20%的论文占全部抽查论文的83.1%。该院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复制比小于或等于20%作为合格要求,这表明大多数学位论文达到了学校的基本要求;其中,复制比小于或等于10%的论文占抽查论文的51%,说明超过一半的论文达到了我国有关政府部门规定的合理引用界限的标准。复制比高于20%、低于50%属于中度重合的论文占15.5%,高于50%的重度重合论文虽然只有1.4%,其中最高复制比竟达到71%,表明被检测样本中仍然有部分论文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

2.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复制比情况明显好于硕士研究生

从表2可以看出,复制比小于10%和10-20%复制比分布中,博士占的比例均高于硕士,而在大于20%的复制比中,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所占比例则低于硕士研究生。由此可见,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程度明显高于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3.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复制比情况明显好于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

调查显示,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复制比最高的为34%,而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最高复制比为71%,而且复制比超过50%的学位论文均为在职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从表3可以看出,初检复制比在10%以下的全日制研究生、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篇数在同类学位论文综述的比例分别为56.6%、30.4%;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整个复制比10%及以下区段占据一半以上。复制比在20%及以上的学位论文中,全日制研究生、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篇数在同类学位论文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0.9%、42.0%,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在整个复制比大于20%的高区段中占据多数。由此可见,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程度明显高于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4.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情况逐年好转

从图1可以看出,2011-2013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平均复制比分别为17%,10.5%,10.3%,呈逐年下降趋势。从表4可以看出,复制比小于20%的2011、2012、2013年在同类学位论文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70.8%、87.9%、89.9%,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复制比在40%以上的学位论文已经从2011年的9.7%下降到2013年的0篇,说明研究生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到学术不端的问题,并有所改善。

三、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

1.注重科研能力培养,忽视学术道德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者对学术道德教育重视不够,缺少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明确规定,因此,研究生难以形成学术规范意识与行为。另外,社会整体学术环境混乱,抄袭现象层出不穷。处于这样的学术大环境中,研究生难免被一时的利益和虚荣蒙蔽心灵。

2.导师重视不够

部分导师只关注个人成果,在研究生教育中,重结果而轻过程,过分注重学生的科研成果数量,对学生的学术道德不关注,甚至导师本身也存在学术失范的行为,从而影响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相关研究也表明,导师的责任意识可以有效地防范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3.在职研究生管理松散

研究生的整体水平良莠不齐,既有应届生,也有在职研究生。除应届生一般住校学习外,部分在职研究生只是上课时间到学校学习,学校对这部分在职研究生管理松散。而且部分在职研究生过于功利化、名利化,只是为了文凭读取研究生,科研水平不高,难以完成学术论文,往往采取雇佣“”、抄袭等手段,导致研究生整体学术水平失衡。

4.学术行为监督不力

学术监督管理机制是治理学术不端行为、遏制学术道德失范的有效保障。高校学术行为监督体系不成熟,部分高校为了保证研究生毕业率,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盲审系统不严格,送审的学校与盲审的兄弟院校之间“默契”十足,对送审论文实行“放水”,导致研究生学术论文水平差、抄袭情况严重。且惩罚机制不健全,部分院校没有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无法可依,一旦出现学术失范的行为也往往无法处理,只能口头约束。

四、改善学术不端行为的建议

1.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改善学术不端行为的首要步骤就是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只有让研究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术道德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学校应制定明确的关于学术道德方面的法规法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发现抄袭行为可通过取消答辩的方式及时处理。同时,学校应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开展科学诚信宣讲活动,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组织开展学习讲座,通过考试的方式督促研究生切实了解学术诚信、学术道德的基本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2.加强硕士指导教师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培养质量却难以保证,硕士的学位论文复制比远远高于博士。有研究表明,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的最主要因素是导师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培训、建立奖惩制度等方式,促使硕士指导教师高度重视学位论文的指导,从而避免学术不端情况的发生。

3.规范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

在职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满足社会人员的学习需要,其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但是由于该类型学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导致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出现了问题,抽查的结果说明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确实不容乐观。边工作边学习的状况使研究生的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再加上有些学员学习态度不端正,为了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就会出现抄袭,甚至找“”。因此,学校要规范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

第6篇:医学学位论文范文

袁嘉丽等[10]依据微生态学原理,从小儿呼吸道微生态变化的角度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探索中医宏观辨证分型与现代医学的微观量化指标存在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复感儿肺脾两虚型及脾弱肝旺型患儿的呼吸道微生态表现为紊乱失调的状态,尤其是肺脾两虚型更为严重。付肖岩等[11]通过研究慢性腹泻脾胃湿热证与舌苔细菌比例、菌群密集度和菌群多样性的关系发现,脾胃湿热证组的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明显减少,细菌密集度明显增高,多样性明显增加。胡玲等[12]研究认为微生态失衡之“邪气亢盛、脾运失健、邪正相争”亢奋状态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形成的重要环节。脾胃湿热证是Hp相关胃病发生过程中邪气最盛及邪正交争最剧烈的阶段,Hp感染率高,胃黏膜呈现明显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上覆黄苔,甚则黏膜下出血的活动性炎症改变;脾气虚证的Hp感染率明显降低,胃黏膜呈现明显水肿或溃疡上覆白苔,甚则黏膜以白相为主的慢性炎症改变。陈晓刚[13]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再发性腹痛患儿的粪便标本中相应微生态检测指标的变化与脾胃湿热证主要临床证候的关系。结果发现,较诸脾虚证,脾胃湿热证表现出双歧杆菌与肠杆菌含量的相关性高,B/E值与腹痛程度、肠杆菌含量与腹胀频率的相关性高也是脾胃湿热证较诸脾虚证不同的肠道菌群变化特点;而双歧杆菌含量与食量减少的相关性增强则是脾虚证与脾胃湿热证不同的特点;此外,脾胃湿热证也表现出舌苔黄腻程度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属于中医学带下病的范畴,中医认为主要是湿浊蕴积生虫、虫蚀于阴中则痒。陈妮妮[14]对9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了解复发性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证候学特点、体质特征以及相关发病因素,通过内外结合法治疗,恢复肝脾肾正常功能,使阴道微生态恢复平衡,达到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诊疗。

2中医临床应用与微生态

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调节机体使之处于平衡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与微生态学中微生态环境的平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目前很多学者从微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研究治疗疾病。小儿非细菌感染性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而微生态平衡则在腹泻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胡小英等[15]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中医药疗法(口服汤剂和小儿推拿疗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的疗效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医药疗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是短期内对肠道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数量影响不明显。胡晓霞[16]采用对照试验,将8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经临床观察发现,中药疗法既能有效治疗局部症状,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伴随的脾虚躯体不适症状,复发率低,疗效稳定性强。推测中草药不仅仅可治疗感染,还可作为一种微生态调节剂,扶持正常阴道内的优势菌,发挥其生物拮抗作用,从而达到重建阴道微生态平衡的治疗目的。陈莉[17]对60例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患者采用中西药对照的前瞻性疗效观察,发现舒乐宁洗剂对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与达克宁相似,对维持阴道微生态环境也有显著疗效。

3中药作用与微生态

第7篇:医学学位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文学理论 教学 困境 突围

论文摘要:文学理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其本身的概念繁杂,抽象艰涩,教师教学不得法,教材遴选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了教学的困境。本文本着对文学理论教学中的困境的梳理,从教师业务水平、教材把关和重视文学作品三个方面尝试突围。

1、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

1.1文学的边缘化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学在当时的大学校园中是最引人瞩目的学科,一大批热血沸腾、好学上进的青年选择去读文学名著,即使非中文系的学生也会手捧一本小说或文学理论,那时的校园中可谓是无人不读文学作品。但到九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文学逐渐被边缘化,文学名著和文学理论在大学校园中变得无人问津,即使是中文系的多数同学也只会在考前背一背教科书、习题集,平时对文学专著则毫无热情。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表达出的正是这种喧嚣时代的精神失落,因为人们似乎一下还不能接受文学的边缘化,不能接受人文精神的下滑,但这一切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木已成舟。

1.2文论的平面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海德格尔、维特格斯坦、福柯、德里达、利奥塔等哲学家纷纷举起消解本质主义、消解深度模式的大旗。所谓的本质主义也就是,它并不是假定事物具有一定的本质,而是假定一种超越历史的、普遍的永恒本质的存在,坚持宏大叙事或元叙事,而后现代却正是解构元叙事的,这种哲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表现在文学的原本深度、崇高被后现代的平面化、庸俗化了,大家不再将文学奉为经典,不再对文论顶礼膜拜,认为本质是不值得关心的,而是越来越关心平面化的知识,这种思潮也影响到了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学生,他们以西方的这种先声作为自己标榜的对象,虽然有些盲目,但是毕竟影响到了他们对文学的热情。

1.3教学的困境

文学理论与文学相比,更加抽象和艰涩,更加的玄妙,学生要接受则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同学在上课时也会开小差,根本不听老师在讲授什么,这就使得它具有了比文学更为复杂的困境原因。再者,在目前的教学中,有些学校选择的教科书严重的脱离了时代脉搏,或者不符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际,要么过于专业,要么不够深刻。此外,一些教师的上课方式相对的落伍,照本宣科或严肃刻板的教学,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得文学理论的教学陷入困顿之中。这些实际困境,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他们会更不愿意涉及文学理论,总之,文学理论的教学困境突破势在必行。

2、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突围

2.1教师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

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以解决困境通常为众多的老师所忽视。但教师如果不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能使学生信服,学生将彻底失去听课的兴趣,一切的困境出路都将是空谈,现在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一个课件用了一年又一年,从不变动,严重落后于时代精神,所以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可多面的提高,既要博览群书,对古今中外文学理论史上的重要著作,比如像《诗学》,像《文心雕龙》等认真阅读,也要时刻关注到前沿的文学理论知识,不能让自己落伍。只有认真去阅读,做到心中有数,才会有深刻的体会,只有紧跟前沿信息,才能在给学生讲授时不慌乱。同时,教师一定改进自己教学的方式,不要太过于古板,要适当的严肃,适当的幽默风趣,循循诱导,让学生在自然、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沉浸于知识的海洋。

2.2教材遴选的把关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上课的凭据,教材的水平会直接地影响到教学质量。对于文学理论教材而言,虽然现在多数学校选择的都是新近一来的文学教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像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王一川主编的《西方文论史教程》等等,这两本教材,在体式上是不同的,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是比较概论性的,而王一川的《西方文论教程》则相对有背景分析,个案分析、深度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局限于一本教材,像《文学理论教程》这类的书籍,可以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对文学理论的基本涵盖的形式、内容、风格等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像《西方文论教程》这样的书,则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扩展性,能够增加学生的对于文学理论的兴趣爱好。此外像陶东风主编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则是一些融合古今中外的专题,使得学生能够对中西文论能够融会贯通,所以这些教材各有优长,在遴选教材时,一定要照顾到学生们的实际需要。 转贴于

只有好的教材做保障,学生在预习或复习时才能够有的放矢,才能够温故知新,教师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材的发挥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3重视文学作品,简化文学理论

以上的教师业务素质,以及教材的重视中,都涉及到学生兴趣的问题,只要打开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好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只有以上两个方面是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还应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

众所周知,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文学理论是从文学作品中产生出来的,如叙述学和结构主义的理论。其实,没有文学作品的支撑,很多的文学理论是比较艰涩。教师在讲授某一专题时,可以给学生列出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相结合的扩展阅读篇目,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那么难以理解,而且在对文学作品的体会、领悟和分析中,随着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语言的直觉敏感力,篇章结构的把握力,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力的提升,会使得他们的将其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或在文学作品的品读中读出理论的味道,或是带着理论的思维去阅读文学作品,这样对于理论知识和文学作品的都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在讲课中,穿插文学理论阐释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去阐释,使得学生感受到文学理论的用处,不是毫无价值,而是却又其用的。

总之,要解决文学理论教学的实际困境,既需要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循循诱导,也需要学生在刻苦能力中培养起对文学理论的兴趣,只有如此的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才能最大限度的解决好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陶东风主编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范建刚.“话语”时代的文学理论教学——对当下文学理论教学困境的思考,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第16卷,第1期.

第8篇:医学学位论文范文

1.1易位式教学法实施步骤1)定学生:教师选择班干部或成绩及表达能力均较好的同学先讲,让他们起带头作用,也可采取自我推荐的方式确定,以后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机会当“老师”。每堂课选2名学生,根据内容每位讲10~15min。2)选内容:在讲授新课前,一般选择每个疾病较容易的内容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备好课”,其他学生预习,并思考以下问题:①本节讲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与本节内容相联系的生理、病理、解剖等基础知识有哪些。③通过预习,你发现了哪些疑难问题。3)学生讲新课:上课后,教师简单导入新课,然后请学生上台“讲课”,教师与其他学生一起听课。4)提问题:留出5分钟的时间对讲台上的“老师”提问,教师与学生均可提问题,也可以指出讲的不足之处,或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踊跃发言。5)教师补充并总结:首先对学生讲的较好的部分给予肯定及鼓励,再补充其不足,然后将本节新课讲完整并总结,最后布置下次讲课内容。

1.2考核方法理论考试:每个系统讲完由授课教师根据所讲内容出考试题,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问答题,为防止讲课老师对阅卷评分的影响,由非授课老师阅卷。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问卷调查:最后分别对易位式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从课堂气氛、知识掌握程度、表达能力培养情况等多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共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10个,每个问题的答案以5分制计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获数据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学习内容理论考试比较首先我们把1、2班(共116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易位式教学法,呼吸系统考试成绩为(92.5±10.51)分,循环系统考试成绩为(94.2±12.33)分;3、4班(共112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呼吸系统考试成绩为(86.2±11.12)分,循环系统考试成绩为(85.5±10.21)分,每个系统考试成绩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我们再把3、4班(共112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易位式教学法,消化系统考试成绩为(93.8±11.55)分,泌尿系统为(93.78±11.81)分;1、2班(共116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消化系统考试成绩为(88.2±10.97)分,泌尿系统为(86.95±11.28)分。两组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最后我们把两组所有成绩汇总进行比较,仍是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2.2问卷调查结果比较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课堂气氛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效率、满意程度等多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内科学是学生在经过基础医学学习后开设的课程,是内科医师职业岗位的完整体现,并是专业其他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是医学院校终端课程。系统学习内科学,打好内科学的基础,熟悉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训练与领会诊断、防治疾病的临床思路,对于今后无论做哪一科医师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这门课学习的好坏对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内科学所涉及的科目及内容繁多而且复杂,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有一定的难度。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最重要手段,其教学方法使用的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对学习的热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曾应用过传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层教学法、床边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渗透,有机地融合在内科学教学实践中,以求提高教学效果。师生易位教学法是近我们正在尝试应用的教学方法,要顺利地实施师生易位教学法,必须先制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明确标出哪些部分采用师生易位教学法,哪些部分采用教师授课的方法。

为担当教学工作的学生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实施师生易位教学法时对讲课学生的教学任务均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度,因为学生第一次走上讲台在众目暌睽之下担当教学任务往往非常紧张,讲课时很容易忘掉部分内容或讲解得不够全面、详细,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补充。在实施师生易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对教师各个方面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教师必须具有更加丰富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即能达到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又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9篇:医学学位论文范文

关键词: 翻译风格论 文学翻译 《名利场》 人物对话

一、引言

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生活,在由话题、交际参与者、交际媒介等组合而成的情景中,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会打上社会地位、文化修养、职业、时代背景、地域环境之类的种种烙印,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成一体的、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风格,体现什么人说什么话的主旨。因此,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必须掌握作家对人物的定位,译出其身份地位、教育背景、个性特征,还原其内心世界,从而有效地再现原作风格。

《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饱满,作家借助或生动、或通俗的对话把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每个角色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不仅折射出人物鲜明的个性、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而且形成了《名利场》独特的风格之美。

苏联翻译理论家列维认为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文学翻译的目的应该使读者从译作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到与原作相应的艺术感染力。茅盾说:“文学翻译是使用另一种语言,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本文将依据刘宓庆提出的翻译风格论,解析杨译《名利场》的人物对话,探究杨必先生是如何成功地再现原作风格,更深层次地挖掘她在文学翻译中蕴藏的美学力量的。

二、翻译风格论概述

翻译风格论所关注的中心是源语风格意义所在,以及在对源语的风格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获得译文风格对源语文风格的“适应性”,也可以说它研究的不仅是源语的风格表现手段,而且包括如何使译文在与源语的对应中力求在风格表现上做到“恰如其分”(appropriateness)。

风格表现为一定的符号体系,即在源语的语言形式上可以被认知的风格标记。认识风格标记,是能够在译文中表现源语风格意义的最基本的一步。风格标记分为形式标记与非形式标记两类。

1.形式标记。任何风格设计都要考虑如何将它赋形于语言,而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因此风格必不可免地被语言符号化了。风格的符号化形式标记体系是由以下六类属性标记组成的:(1)音系标记;(2)语域标记;(3)句法标记;(4)词语标记;(5)章法标记;(6)修辞标记。掌握以上六类符号标记,就能使我们从语言形式上认识原作所承载的风格意义。这是风格分析直观的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2.非形式标记。在翻译中我们不但要掌握风格的形式标记,抓住直观的东西,更要细心掌握风格的非形式标记;不忽视种种非直观的,属于意念的、心理的和情态的因素,这在美学上称为“非定量模糊集合”。非形式标记风格符号系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法,即作家对题材的选择、处理方式及技法;(2)作品的内在素质,它包括思想和感情两个方面,也就是作品的格调;(3)作家的精神气质,作品的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及情态风貌,无不受作家本人的精神气质的支配,这就是所谓的“风格即人”;(4)审美主体的因素,作品本体外的非稳态结构的内涵(包括对意境、神韵、情致等的审美感应),取决于接受者,也就是审美主体的审美个性。

在认识了源语风格之后,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恰如其分地来表现原作的风格。风格翻译的关键,在于与原作风格的适应性。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风格符号的换码模式来实现译文的风格再现。

(1)对应式换码(corresponding),即一般所谓的模仿(imitation)。模仿在风格的翻译中具有最广泛、最切实可行的意义。

(2)重建式换码(recasting)。重建式风格转换的实质是风格意义的再创造。一般来说,重建式换码属于最高层次的风格转换。

(3)淡化式换码(decolouring)。淡化式风格转换是一种权宜性对策,“淡化”的实质是在确保概念意义的前提下不得已放弃(或部分放弃)风格意义。

三、杨必译《名利场》人物对话分析

《名利场》的汉译版本较多,其中不乏翻译佳作。杨必先生的译作近乎完美地传达了原作人物的个性化交际言语,达到了“得意忘形”的化境,使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风格一致的美感。在杨先生的译作中,翻译风格论的实践与自然运用随处可见,值得我们在文学翻译的探索过程中学习借鉴。

1.音系标记的风格美。人类的语言首先诉诸听觉,因此语言文字系统的音系特征就成了语体最基本的特征。音系标记可以构成语言独特的风格美。但是英汉两种语言的音系符号迥然各异,如何自然而不失源语风格的转换音系标记之美值得推敲。萨克雷在人物对话中经常使用大写字母、错误拼写等处理手法来塑造各个人物的语言特点,使之符合各自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说话时的心理活动等。作者通过这种手法彰显了小说的通俗化的风格,但为译者再现这种风格美增加了难度。下面来看看杨必先生是如何来处理这些难点的:

Example 1:“What a beautiful,BYOO-OOTIFUL song that was you sang last night,dear Miss Sharp,”said the Collector.“It made me cry almost;‘pon my honor it did.”(Chap.4)

收税官说:“亲爱的夏泼小姐,你昨天晚上唱的歌儿真是美……依……极了。我差点儿掉眼泪。真的不骗你。”

原作中用BYOO-OOTIFUL来代替beautiful,是为了让收税官拉长了语调来奉承夏泼小姐的形象栩栩如生,而杨先生用了汉语中押韵的两个字“依”和“极”来对应源语中的音系标记之美,恰到好处地再现了原文风格。

同样是大写字母,有些是无法通过汉语的音韵来表现的,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Example 2:“MISS JEMIMA!”exclaimed Miss Pinkerton,in the largest capitals.“Are you in your senses?Replace the Dixonary in the closet,and never venture to take such a liberty in future...”(Chap.1)

平克顿小姐一字一顿地大声嚷道:“吉米玛小姐,你疯了吗?把字典仍旧搁在柜子里,以后不准这么自作主张。”

萨克雷用大写的MISS JEMIMA来强调说话者不满和警告的语气,杨先生则采用了添加状语来修饰引述词的方法,间接强调了引述内容,实在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风格再现手段。对于原文中用错误拼写若干单词来显示各个人物的语言特征的表现手法,突出引述词也是可以减少源语风格的流失的。

Example 3:“Put down the letter,Dobbin replied,“no gentleman readth letterth.”(Chap.5)

都宾刁嘴咬舌地说:“把信放下来。君子不看人家私信。”

readth letterth即reads letters,在引述词前增加“刁嘴咬舌”一词,巧妙再现了都宾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

2.词语标记的风格美。区别文学作品中的各个人物,赋予他们各自的语言特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词语的选择上因人而异,有文野雅俗之分。原作中人物对话的用词可谓为量身定做,不但表现了人物特征,而且刻画出了作品的时代特征,这些都是萨克雷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下面就两个例子来欣赏一下杨先生译文的审美再现:

Example 1:“The girls were up at four this morning,packing her trunks,sister,”replied Miss Jemima,“we have made her a bow-pot.”

“Say a bouquet, sister Jemima, ’tis more genteel.”

“Well,a booky as big almost as a haystake;I have put up two bottles of the gillyflower water for Mrs. Sedley, and the receipt for making it,in Amelia’s box.”(Chap.1)

吉米玛小姐答道:“女孩子们清早四点钟就起来帮她理箱子了,姐姐。我们还给她扎了一捆花儿。”

“妹妹,用字文雅点儿,说一束花。”

“好吧。这一簇花儿大得像个草堆儿。我还包了两瓶子丁香花露(gillyflower water用来洗涤膏药遗留在皮肤上的污垢),送给赛特笠太太,连方子都在爱米丽亚箱子里。”

bow-pot和booky都是bouquet通俗的、口语化的表达,在姐妹俩的日常对话中完全可行,但是姐姐Miss Pinkerton却一再强调并要求妹妹使用正式的词语,从中不难看出她们各自的修养和个性,而作者对Miss Pinkerton不失时机的嘲讽也入木三分。杨先生在翻译时挑选了“捆”、“簇”、“束”这三个正式化程度依次递增的词语,举重若轻地实现了风格的换码模式。

Example 2:“What have we for dinner,Betsy?”said Baronet.

“Mutton broth,I believe,Sir Pitt,”answered Lady Crawley.

“Mouton aux navets,”added the butler gravely(pronounce,if you please,moutongonavvy),“and the soup is potage de mouton a I’Ecossaise.The side-dishes contain pommes de terre au naturel,and choufleur a I’eau.”(Chap.8)

从男爵说:“蓓翠,今天咱们吃什么?”

克劳莱夫人答道:“毕脱爵士,大概是羊肉汤吧?”

管酒的板着正经脸说:“今天吃Mouton aux navets,(他读得很像“木头窝囊废”)“汤是potage de mouton a I’Ecossaise,外加pommes de terre au naturel和 choufleur a I’eau。

[注]法国是著名讲究饭菜的国家,因此用法文菜名,显得名贵,实际上吃的菜不过是羊肉萝卜,苏格兰式羊肉汤,添的菜是白煮马铃薯和菜花。

原作中会出现一些外语来体现时代特征,如果直接译成汉语,就会损失原文风格,杨先生选择了保留法语原文,另外增加注释的方法,可谓原汁原味的风格再现。

3.修辞标记的风格美。修辞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风格手段,总的说来,各种修辞格都是属于表现法变异。所有修辞格的功能都是为了加强语言效果,因此可以作为一种风格手段来加以适当运用。

Example 1:(Mr.Osborne)“My father didn’t give me the education you have had,nor the advantages you have had,nor the money you have had.”(Chap.21)

“我爹没有给我受好教育,没有给我各式各样的好机会,没有给我这么多钱,我哪能跟你比?”

原文使用了一组排比句来强调父亲挖苦儿子的尖锐的语气,如果翻译时只是选择“没有……没有……”的排比句型,看似实现了对应式换码,实则削弱了语言的力量,淡化了原文写实、批判的风格。反观杨先生在句末增加的设问句,完全弥补了汉译本纯粹模范的不足,生动地表现出了父亲语气的强硬和不可侵犯的权威。

头韵作为一种音韵上的修辞手法通常被认为是很难翻译的,原作中也出现了这一修辞格,杨先生努力尝试再现这种修辞的风格美,但由于语际的文化障碍,这并没有成为十分成功的淡化式换码。

Example 2:“Yes,hang it”,said Sir Pitt(only he used,dear,a much wickeder word),“how’s Buty,Hodson?Buty’s my brother Bute,my dear――my brother parson.Buty and the Beast,I call him,ha,ha!”(Chap.8)

“哼,对了!”毕脱爵士还用了一个非常下流的字,他说:“霍特生,别滴怎么了?亲爱的,别滴也就是我弟弟别德――那个当牧师的弟弟。我说他一半是别滴一半是野兽,哈,哈!”

[注]指童话“美女与兽”,美人(Beauty)和别滴(Buty)同音。

四、结语

一部成功的文学译著既取决于原著作本身的艺术价值,也取决于译作的艺术价值。文学翻译“二次创作”的属性决定了在实践过程中对原文的艺术模仿和对译文的艺术创造的必要性。译者应该对源语中表达方式、篇章结构、交际意图的审美要素尽量予以保留,即保留原文的风格。

杨必先生的《名利场》译作在译坛长久以来享有美誉,是不可多得的学习和赏析文本,通过对上述人物对话翻译的研究与分析,我们窥探到风格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实践,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语际转换时如何恰如其分地表现原作的风格与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修订本)[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4]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5]黄源深.翻译的风格[M].重庆:重庆人学出版社,1994.

[6]冯庆华.文体翻译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冯建文.神似翻译学[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8]杨必.名利场(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