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范文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

第1篇: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范文

一、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

纵观近六年全国课标文综试卷地理部分在命题上总体呈现特点,如图1所示。

1.命题风格稳定,体现试题连贯

试卷结构“稳如泰山”

从近几年全国新课标文科综合卷看出,其试卷的结构组成等没有变化,具体如表1所示。

命题风格“持之以恒”

全国新课标文综试卷地理试题的情境创设贴近现实与生活,但其立意是考查学科原理与思维方法。因此,对考生而言,选择题入题容易,定项不易,综合题入题不难,深入较难。这种“高起点、低落点”的命题思路更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从而保证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区域地理、人文地理比重较大。区域地理包括区域定位和区域背景材料,并以此为核心考查学生区域理解和区域联系的分析能力。

(2)试题综合性强。综合题保持一道自然地理、一道人文地理为主;综合题的区域图始终保持一个世界地区,一个中国地区的原则。试题将自然要素与人类活动有机结合,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程度。

(3)知识抽样考查明显。从整体看,每套文综卷地理试题涵盖面较广,主要考点有:地球运动的意义、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天气与气候、水循环、人口、城市、区位因素与产业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区际联系等,但是好多知识点未涉及,如地理信息技术等。从每组题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设问涉及的面较小,就是抓住一个知识点从多个角度向其深度、广度考查;这个命题思路与各省区自主命题卷不一样。从考查内容看,全国新课标卷试题多选取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即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主干知识,每套试题设计不回避重点内容,不再强调知识覆盖面,不追求自然与人文、中国与世界各版块内容的平衡,不回避某些重点要素或区域。

(4)区分度适宜。全国课标卷(特别是新课标卷Ⅱ)充分考虑中低等水平学生、中西部偏远地区的教学实际,中低档试题难度进一步降低,信度、效度进一步增强。素材选择兼顾城乡、地域差异;降低空间定位的难度;考查内容皆是规律性的、共性的问题,回避具体地区、个性的知识与内容,保证城乡之间、各考区之间的公平。

(5)倡导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亮点,探究即是研究性学习的表现形式。高考试题在探究方面主要考查方式有:关注地理事象发展过程,对地理过程进行描述阐释、论证推导;根据自己的认识表达观点,反映其对事物的态度和观点。综合题中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总是探究性、开发性的设问。

2.命题立意能力,突出学科特性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内容,是试题的明线,而命题考查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则是试题的暗线。高考试题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灵活和综合运用,着力考查考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全面涵盖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从历年中的两套新课标全国文综卷总体来看,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涵盖这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

选择题――围绕主题纵深考查

围绕某一主题情境纵向考查,从事实判断到原理分析。先是依托图表信息考查地理分布、变化、特点等,然后多为迁移性问题,如成因、影响、对策等。如2015年新课标文综卷I第1~3题雨水花园的原理、目的、作用及其功能,围绕“雨水花园”一考到底。

综合题――案例分析纵向探究

区域空间为背景,围绕最能体现区域特点的关键性要素立体化、纵深式考查。试题设计以主题要素为主线,时空转换、由地及人重建知识链、思维链,问题难度、思维层级梯度推进,探究意味浓厚。如2015年课标文综卷第37题:围绕“青藏高原冻土层对铁路建设的影响及解决措施”主题,问题设计从“冻土成因比较”到“冻土对路基的影响”,以“热棒的工作原理”收尾,“地理人”主线明晰。该题设计巧妙渗透地理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充分体现地理高考命题的价值追求:注重评价地理学的思维品质和地理学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以及高价值的地理思维能力。解答该题需要考生通过现场学习捕捉解决问题的合理思路与方法,以考查考生对新知识的现场学习及举一反三、联系迁移的能力。

3.关注现实生活,体现可持续发展

全国新课标试卷地理命题时刻关注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地理,注重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对接,关注生活体验,突显地理源于生产生活的实用性特点,以此考查考生的地理素养。2015年课标文综卷Ⅰ第36题考查卤虫产业的原因、影响,让考生认识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及影响;2015年课标文综卷Ⅰ第42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徒步旅游的风险,为考生增强旅游安全意识留下更多启迪。始终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地理问题,体现遵地之规、因地(时)制宜、可持续发展。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I第37题青藏高原冻土层对铁路建设、运营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II第44题,贵州喀斯特地貌区应对石漠化的措施等。

二、2016年地理高考的备考策略

1.“知彼知己”――熟知考情、明确学情

研究考情,把握备考方向

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不但告诉考什么,而且揭示怎么考,也是高考备考的风向标。认真学习研究高考试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全面、准确地领会和落实考纲提出的要求,直接决定了备考复习的方向和内容,是决胜高考的关键。上述对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的特点分析,还比较浅显、不够全面,需在备考复习中进行细致、全面的研究。

分析学情,做到因材施教

学情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知识的全面性;二是根据学生个体分析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差异性。地理教材版本有四种,即为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且内容不完全一样,同时高考内容还涉及初中地理中的区域地理,因此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结合高二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有计划地补充、整合相关知识内容。

文科生地理学习能力与水平差异过大,在“一个标准”的教学中难以兼顾,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部分来自农村初中的学生基础扎实,但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意识薄弱,视野不够开阔;大部分来自城区的学生思维活跃、强于动手,但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方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应根据学情制定计划因材施教,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稳步提升。

2.“强身健体”――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发挥团队精神,凝聚智慧

集体备课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个人备课效率和工作效率;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师之间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充分学习各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集体备课模式是一人主备,共同准备。其流程是前一周确定每课教研内容、主备人。前一天每人要充分备好课。教研时主备人主讲,其他人补充,人人发言,组长总结。集体备课内容包括:反思(当天教学情况,课堂教、学生学的总结分析,找出问题,定出措施);准备(第二天教学内容:确定课型,明确重难点、讨论授课方法等)。做到上课后及时反思,一课一思,提供借鉴。

抓住课堂效率,灵活应对

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应及时从教学和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对尖子生群体要“善扶敢放”,扶在当扶处,扶以方法、思想,量身定做个性化培养方案,做好心理疏导。鼓励尖子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拓宽视野不拘泥于课堂,注重实践不局限于课本,主动探究不依赖于教师,灵活应用不死记硬背,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追求创新不满足。对于普通学生要“紧抓不放”,想尽各种教学方法,让这部分学生跟上教师上课节奏,确保其课堂效率。

培养学习规范,提高素养

课堂中应加强对学生从“想”到“说”、从“说”到“写”转化过程的培养和规范,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读表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考和答题习惯。建立必要的答题模板,鼓励“别出心裁”弥补“模板”可能带来的缺陷,答对答全;指导学生在设问答案间建立必要联系,对答案要点来源给出合理解释,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设问与材料信息间建立必要联系,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3.“战法娴熟”――注重实战、避免失误

研究高考导向,完善精编习题

高考试题不仅告诉考什么,还告诉怎么考,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找共性、明趋势、析规律等,体会高考试题真谛,才能更宏观把握高考;因此用好高考题,可达事半功倍之效。对高考试题进行分类练习、改编练习,巩固学生重点知识,提升学能力。

选题应精准,多选新题、活题、典型题;注重基础性、层次性;坚决杜绝错题,摈弃偏题、怪题、难题;图像清晰,排版规范。组编流程:做题析题编题组题校对定稿印刷学生训练。练前三问:目标(让学生获得哪些方法、技能)、方法(用何题训练学生哪些方法、技能)、效率(打算用多少题、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练后三思:达标、效果、效益。

训练梯度推进,提升应试技能

课堂训练每节课安排5至10分种限时训练,也是达标训练,题量一般是一组选择+一道综合题,或者只有一道综合题,综合题设问数量根据时间和难易程度设定,一般设2至3问。训练形式可多种,一般多采用竞争方式训练。

限时训练每周安排一节用45分种时间,题量一般是20+3或25+2,题量不大。限时限量可培养学生解题的时间分配意识,提升应试技能。

滚动训练即是针对“遗忘规律”而设计。在复习推进同时,用滚动训练卷不断兼顾考查前面复习过的重难点知识、易错和易忘知识,有效落实复习目标。

相关热门标签